新博世 造车新势力势力有哪些经济实用的SUV?

新造车势力有哪些,代表车型是什么?_百度知道
新造车势力有哪些,代表车型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无论是颜值还是内饰.3英寸HUD抬头显示屏我也看了很多新造车势力推出的车型,科技感爆棚啊,汽车的主要行驶信息都在车窗上,我感觉还是奇点汽车的iS6靠谱,尤其是16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探营红星汽车,揭秘最低调的新造车势力 - GeekCar新造车势力正在崛起,汽车行业正在产生变革
《中国经济周刊》
[ 亿欧导读 ]
数据统计显示,2017 年仅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投资事件就有 63 起,涉及总金额达 430.18 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达 6.83 亿元。原本趋于凋敝的汽车业,因为来自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冲击呈现出了繁荣景象。
有造车梦想的不止贾跃亭一个,BAT、新车企、传统车企纷纷砸数亿钱入场,甚至很多企业玩起了“跨界”。
数据统计显示,2017 年仅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投资事件就有 63 起,涉及总金额达 430.18 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达 6.83 亿元。原本趋于凋敝的汽车业,因为来自新势力的冲击呈现出了繁荣景象。
不管是新车企还是传统车企,都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力度,汽车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传统车企不服却又羡慕”
新兴造车企业方面,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在2017年都拿到了数十亿美元的大额融资,风头显赫。日,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
ES8 正式上市,基准版补贴前售价 44.8 万元,并首推电池租用方案;而威马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型也在
日首次亮相,起步价20万元,最大续航里程600公里。
在2017年5月的第9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和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进行了一场有意思的对话。面对新兴车企的势头,徐和谊说:“我说的不服,不是说车造得怎样,造没造出来,你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总之我觉得不服。但是我还得说两字:羡慕。我就羡慕你的体制,羡慕你的机制。”
不管是“不服”还是“羡慕”,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成为新车企和传统车企竞争的方式。
这一波造车新势力,一共到底有多少家?比较知名的,除了蔚来汽车、威马汽车,还有云度新能源、车和家、小鹏汽车、奇点汽车、陆地方舟、国能新能源等20多家,此外还有如银隆、绿驰、帝特律、风翔、杉杉等40多家,甚至还有统计说,总数已经超过300家。
传统车企也动作频频,IT桔子数据统计显示,大众汽车为研发新能源汽车,将与中国合作伙伴联手,到2025年之前,在中国投资100亿欧元;上汽与宁德时代联手以超百亿元规模的大手笔投入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将建设电池系统生产基地;广汽设立全资子公司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投资总额6亿元,并与蔚来合作计划投资12.8亿元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北汽产投发起设立百亿元级新能源汽车投资基金,未来将撬动千亿元规模的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奇瑞计划投资30亿元在河北石家庄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BAT在布局汽车领域方面也引人注目,百度进军自动驾驶领域,推出 Apollo 计划,与北汽达成战略合作,并且投资了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阿里力推 AliOS 车载系统,与上汽达成战略合作,并且投资了小鹏汽车;腾讯与广汽达成战略合作,并且投资了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特斯拉和生产电动飞行汽车的德国航空公司 Lilium。
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新车企还是传统车企,都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力度,汽车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跨界的风险
2017年11月,黑电巨头创维集团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创维数码发布公告,拟收购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权益。这是继2016年3月,白电巨头格力发公告拟收购主营新能源汽车的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之后,又一宗家电巨头收购新能源车企案。
在2017年,跨界造车的企业可不止家电行业的巨头。日,宝能集团在广州总投资3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广州开发区动工。该产业园首期规划产能50万辆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项目,布局新能源汽车总部、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中心、整车先进制造基地、整车销售中心和物流中心五大板块。项目建成后,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光伏巨头协鑫也在2017年进军动力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2017年7月,协鑫与江苏无锡高新区签订协议,计划在该区投建新能源动力电池和PACK项目,打造5~10GWh的电芯生产基地。公开资料显示,协鑫在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业务拟投资金已超500亿元。
甚至,五粮液也开始“酒后驾车”。近日奇瑞汽车发布公告称,奇瑞汽车持有凯翼汽车49%的股权,宜宾市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50.5%股权,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0.5%股权。而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属于五粮液集团。
不过,跨界也有风险。2016年底,格力收购银隆失败;2017年上半年,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近一年时间里,银隆高速扩张,共计建立了11个产业园基地,其中7项新基地投资总额达800亿元。然而“高速发展”的银隆最近被曝出拖欠供应商货款的传闻,还有买卖合同上的纠纷,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也已辞职。
创维发布公告拟收购开沃新能源汽车之后短短两个月,创维数码再次发布公告称,收购开沃汽车一事,继本公司与目标集团进行初步磋商后,由于潜在收购的若干主要收购条款双方未能达成协议,故董事会决定终止有关磋商。这意味着,这次“跨界”以失败告终。
在汽车总装车间,工人正在对汽车进行组装,从汽车底盘安装到汽车内饰的完善,要求每个流水线的工人紧密配合。随着车间滚轴转动的节奏,不同区域的工人们必须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工作。
互联网造车3年后或仅剩少数几家?
近日,小鹏汽车正式宣布启动2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发布会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到2020年,新造车公司也许只剩下两三家。“我们已经拿到了50亿人民币投资,目前募资规模是第二名。今年还要至少拿两轮,要超过10亿美元,争取到年底变成第一名。”何小鹏说。
不知小鹏汽车这是背靠阿里的底气,还是打心理战。有专家称,造车新势力已经到了产品落地前的最后一公里竞争,融资规模和能力正在成为一众创业者们能否继续造车梦的关键。
另外,政府补贴也被看做是企业扎堆造车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了政府的电动车补贴会怎么样?”蔚来董事长李斌表示,中国政府是最着力于推动创新的政府,但创新并不只是依靠政府就能做到的,“以蔚来为例,我们拥有56个股东,而我们也正在发动成立基金。当然,作为创业者,在中国我觉得非常幸运”。
近日,在2018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在全球加快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趋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国际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各项政策制度、技术创新、配套设施和企业发展速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挑战。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政策体系仍需要完善、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
风口过后,互联网造车阵营还剩下谁,目前还是未知数。
由SHMBA创投联盟主办的将于日举行,邀请到卫哲、章苏阳、董占斌、方宇锋等20位投资嘉宾出席,并举办创投酒会。大赛将围绕“新消费、新金融、智能科技、医疗科技”四大板块展开,优胜项目将有丰厚奖励。
诸多利好不及行业自勉
你知道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017发展热点看热词
快来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吧!
微信扫码登录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问题
我在注册/找回密码的过程中无法收到手机短信消
我先前用E-mail注册过亿欧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通过它登录,我想找回账号
其他问题导致我无法成功的登录/注册
账号密码登录
关联已有账户
曾经使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网账户的用户
创建并关联新账户
曾用微信登录亿欧网但没有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的用户
没有注册过亿欧网的新用户
先前使用邮箱注册亿欧网的老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特别通道
填写个人信息
扫描二维码,下载亿欧客户端
Android & iOS
亿欧公众号
小程序-亿欧plus“你们中国现在出现那么多的新品牌,它们能活的下来么?”在近日杭州举办的未来出行展览会野马展台前,一家日本调研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颇为不解的向记者抛出了这样地疑问。
“与日本不同,中国人口众多,并且发展极不均衡,这样的市场背景,能在很大程度上养活各个层次自主品牌。”虽说这样回答着日本人的疑问,但在记者看来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出市场的需求,而这也意味着淘汰出局的命运在等待着一大批“浑水摸鱼”的新能源企业。时势造“英雄”从奔驰制造出第一辆汽车起,到现在发展的一百多年之间,汽车行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闹”过。互联科技快速发展将原本一成不变的汽车行业推到了变革的路口,一时之间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和资本市场纷纷跃跃欲试,汽车行业立刻变得热闹了起来,这一点在中国显得尤为突出。之所以新生品牌在国内变得越来越多,首先是因为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诞生了以BAT为首的众多互联网企业,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互联网公司嗅到了出行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纷纷打着“变革”的大旗,在行业巨变的前夜杀进了这一市场,这其中有致力于无人驾驶的百度,也有直接冲进造车领域的蔚来、小鹏、威马等互联网造车企业。
其次,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大力扶持,也引来了一批颠覆行业的“鲶鱼”。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国家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之下,众多车企纷纷将重心转移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不仅催生出了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规划,还促进了江淮大众、福特众泰等一批新兴合资企业的诞生。再次,由于中央政府的号召,各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的情绪也颇为高涨。一方面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在招商引资方面颇为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将新能源板块的投资作为重点,毕竟在国家的号召之下新能源产业的利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政府的鼓励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又催生出了一大批新能源品牌,这是目前国内新品牌丛生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新生品牌遍地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在这样背景下,各品牌为了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纷纷加足了马力,将自身的产品更为快速的推向市场。然而,速度与质量往往不能并存,在众多的新生品牌当中有一大批品牌将自己的首款产品定位在A0级纯电动车的市场之上,这其中包括裕路、电咖等新生品牌。
不过,就目前的市场形式而言,A0级纯电动车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中的占比最高,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为376,828辆,同比增长了78.6%,其中A0级以下的纯电动车累计销量为219,780辆,占据了新能源市场总销量的58.32%。从这里说来,国内新能源市场的质量并不高。剥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的外衣,A0级纯电动车占据新能源市场主要位置,而从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形式来看,政策的作用已经远远大于了市场的推动作用,换句话说,更多的新生品牌为的是“迎合政策”,而非站在行业变革的角度推动全行业的发展。资金、技术的保证虽说就目前来讲不少新品牌仅推出了A0级纯电动车,但这并不妨碍其为自己规划雄伟的目标,不少新生品牌都为自己制定出了三年、五年全系列产品的规划。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的制造过程虽然相对简单,但仍需一定的技术积累,如此一来原来的零部件供应商便被推到了前台。“现在造车势力,从原本的60多家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到目前在数量上已经扩展了一倍,其中新加入的新型造车企业就有60、70,在这其中,有20多家新兴造车企业已经和博世有了业务接触。”在近日由博世举办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技术交流峰会上,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曾这样表示。
除了博世等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支撑之外,资本市场的“慷慨相助”也是众多新生品牌能够运营起来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质疑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资金能力,我可以说,这些公司最后死掉的原因肯定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产品。因为前期的投资人只要愿意给你投资,都不是投万,要投都是10亿、20亿地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近日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技术交流峰会上,爱驰亿维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曾这样表示,而谷峰再次之前曾担任上汽集团的首席财务官。从谷峰的描绘中不难看出,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产业有着较高的期待,资本的推动也是众多新生品牌出现并取得一定发展的原因之一。
不过,对于众多新生品牌来讲,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支撑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投入仅仅是企业起步阶段的“学步车”而已,新品牌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仍然需要企业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既包括自身研发能力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也包括营销和维修保障体系的搭建,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才能在百变的市场环境当中立于不败之地。综合来看,行业的发展、政府的支持以及资本市场的助推等众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堆砌出了如今汽车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正是众多“野蛮人”存活下去的底气。虽说未来不少新品牌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四姨太效应”也正在国内的新能源市场上演。
03-16 17:10
03-16 12:23
03-16 17:19
03-16 17:18
03-16 17:17
恭喜抢到车家号评论沙发,获得70里程值一文看懂新造车势力究竟有多钟情SUV!
在能源、环保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了全球共识。受国家强有力政策支持、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以及新技术的加速应用等内外部环境驱动,近年来国内涌现了一批新兴造车势力,它们积极地投身于智能电动汽车的建设与发展之中,开启了这样的场面:各路资本疯狂涌入、行业并购不断、基地建设火热,PPT发布会也是一场接着一场。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这里,我们不探讨这些新兴造车势力的蜂拥而入是否会带来产能过剩,也不聚焦这些新兴造车势力究竟能否拿到发改委的生产资质,我们仅仅关注一下它们的车型规划,看看这些新兴造车势力(不是全部,仅选择典型企业)究竟偏爱什么样的车型,未来计划从哪类车型切入市场。结果显示,SUV车型是选取的九家典型造车企业的普遍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新兴造车势力是多么偏爱SUV车型。
一、市场上在售纯电动SUV车型盘点
其实,也不只是新兴造车势力,即使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传统车企也非常钟情SUV。如北汽EX260、比亚迪宋EV300、上汽荣威ERX5、广汽传祺GE3等,基本上每个车企都会有或者计划推出SUV车型。从初步梳理情况来看,目前在售的纯电动SUV车型不少于8款,以小型和紧凑型SUV为主,续驶里程不高于320km,价格普遍介于20-30万之间。此外,作为电动汽车的标杆企业,特斯拉也推出了不同配置的SUV车型,即ModelX,这是目前纯电动SUV领域高端豪华车的代表,目前国内自主品牌还没有中高端豪华SUV车型出现,对于新兴造车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机会。
表1 目前国内在售的纯电动SUV车型
二、九家典型新兴造车势力
本文重点选取了九家典型的新兴造车企业,它们分别为小鹏汽车、车和家、云度、蔚来、FMC、博郡、奇点、威马和爱驰亿维。
从成立时间来看,这些企业普遍成立年限不长,均不足3年。多数成立于年,其中2014年2家,2015年4家,2016年3家。对于新造车势力来说,企业最为缺乏的就是时间积累,需要时间来追赶传统企业,需要时间来研发、设计、试验、试制、生产等。
从公开的量产计划来看,由于这九家企业成立时间短,而汽车的开发周期长,且普遍全是新创企业,因此导致各企业量产上市时间集中于年,少数企业计划进度较快,如小鹏汽车、云度和蔚来汽车计划2017年底实现量产。
从生产模式上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自主生产和选择代工。其中蔚来汽车选择江淮汽车、小鹏汽车选择郑州海马进行代工,奇点汽车同样选择了代工,但并未透露代工方。其余六家企业均采取自建工厂生产,正有序推进。其实,在发展初期,新造车势力究竟是采取自主生产,还是代工生产,曾在业界引起了广泛争论。在此我们不深究两者谁对谁错以及各自的优劣。
顺便提一句,在八家企业中,目前仅有云度获得了生产与销售新能源汽车的资质,其余企业还在按计划走生产资质审批程序之中。
表2 九家典型新兴造车势力的量产计划
三、九家企业计划量产的车型参数
从量产车型来看,小鹏汽车、云度、奇点汽车有相对详细的车型参数泄露之外,其余六家企业仅公布了计划量产的车型类别、粗略的续航区间和预期的目标价位。
从续驶里程上看,除了车和家以及爱驰亿维的续驶里程未透露外,其余企业的车型续驶里程均定位于300公里,最高的达到600公里。从这一点来看,目前传统车企推出的SUV续驶里程提升较快,只有续驶里程定位的更高,等这些新造车势力的车型入市时才有竞争力,才能不落后传统车企太多。
从目标价位上来看,这些车型多数定位介于20~60万元之间,有的则下探到10-20万区间。良好的价格定位将有助于增强今后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吸引力。
表3 九家典型新兴造车势力的计划量产车型参数
*表示SUV类型不确定
从车型类别来看,除了车和家之外,其余八家企业的第一选择几乎都是SUV,且基基本覆盖了从小型、紧凑型到中大型全类别SUV。其中,小鹏汽车定位于紧凑型,车和家定位于中大型、云度则覆盖了小型和紧凑型,蔚来汽车定位于大型豪华SUV,FMC也紧盯中型豪华SUV,博郡和奇点定位于中大型,而威马汽车和爱驰亿维未透露出这方面的关键信息。此外,根据上文量产计划可知,车和家虽然第一款车是两座版智能轻电,但其第二款车型仍然鲜明的定位于全能行型SUV。
表4 九家新造车企业SUV车型布局情况
四、新造车势力扎堆SUV的原因
1、SUV是乘用车的重要细分领域之一
2016年国内乘用车总销量2437.69万辆,其中轿车、SUV、MPV和交叉型乘用车的市场销量分别为销售1214.99万辆、904.70万辆、249.65万辆和68.35万辆。在销量结构中,轿车和SUV占比分别为49.84%、37.11%,可以看出SUV是乘用车领域的第二大市场。由于SUV细分领域市场潜力巨大,引起了各企业的觊觎,尤其是新兴造车势力,都争先恐后的想来分块蛋糕。
2、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纯电)的SUV龙头还未显现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竞争格局还处于多变之中,纯电动SUV领域的细分龙头企业还没形成,因此引起各新兴造车势力的格外关注与重视。
3、SUV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认同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造车势力,一致看好纯电动SUV领域,都认为SUV领域更够受到市场的追捧,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调查显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呈现年轻化趋势,20-4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占总量的70%以上。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就能抓住新能源汽车市场。
4、SUV车型体型较大,更容易实现300公里以上的续航
车辆的续驶里程与装载的电池组容量、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有着很大关系。一般来说,SUV车型能够装载更多的电池,更容易实现300公里以上的续航,且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轻量化的应用,SUV车型在续驶里程会有更大突破。这里不讨论电池装的多、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又反而会提升车辆的成本等等问题。
(以上观点纯属臆测,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五、结语及建议
从以上简单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部分新兴造车势力将纯电动SUV作为量产车型的切入点,寄希望以此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破局,并且能够在未来的中国汽车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一方面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中也在推出自身的SUV车型,另一方面新兴造车势力也将之作为自己的发力点,此外还有外资以及合资企业的进击,未来几年中国的纯电动SUV领域将面临激励的竞争。
总之,貌似纯电动SUV领域会成为新能源新车的重要风口,然而对于新兴造车势力来说,速度是关键,一方面要与时间赛跑,另一方面还要与既有车企赛跑,争抢赛道。
几点简单建议:
1.继续加快推进生产资质申请(废话,都在申请),不过这要取决于发改委生产资质重启以及审批,估计要到2018年了。
2.做好竞品分析(都在搞,不用你说)。
3.做好产品定位,结合竞品,打造差异性产品(大家都在搞电动SUV,你是智能,我是互联的,他是无人驾驶,况且价格相差无几,续驶里程基本接近,有毛线区别)。嗯,我咋觉得有人蒙眼狂奔呢。
4.塑造品牌,这方面蔚来汽车做的很不错,值得学习。
5.加快储备车型开发,鸡蛋最好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6.做好续驶里程,切莫一味追求高续驶里程。由于某些车型属于概念阶段,可能存在里程夸大宣传成分,故在宣传时尽量保持审慎的选择,切莫学的有的车企上来就怼1000公里,你要上天啊。
7.产品设计及目标价格定位,不应以追求补贴为目的。
(以上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如有不正确之处或不实之处,敬请谅解。)
作者:彼岸花开
本文由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本文版权为(www.d1ev.com)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电车之家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行业知名媒体。
电车之家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行业知名媒体。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世 造车新势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