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为什么房价上涨有规律房子可以黄金抵御通货膨胀胀吗

美联储不加息,中国房价拐点隐现|通货膨胀|政府|国企_新浪新闻
美联储不加息,中国房价拐点隐现
安徽16个地级市房价排名
  新浪新闻专栏作家:马光远(作者系知名经济学者)
  最近几天大事不断,今天挑几件专门点评一下。以后每周五,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的微信公众号将对一周里的财经大事进行总结点评。
  1A股再闯MSCI落败
  MSCI再次拒绝A股,网友认为,没有A股的欧洲杯是不完整的。6月15日,MSCI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MSCI在公告中给出的理由包括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准入、停牌以及审批等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这意味着,中国A股第三次闯关MSCI失败。
  对此,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强势回应: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任何没有中国A股的国际指数都是不完整的。此次MSCI明晟公司延迟纳入的决定,不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建设长期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是我们自身的需要。
  MSCI指数作为全球绝大多数国际机构的投资标的,其客户涵盖全球约98%的顶级基金,被视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本市场指数,没有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 追踪MSCI指数的基金公司多达6000家,所投资的资金规模高达7万亿美元。正因为此,一旦A股市场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则意味着A股得到了很 高的分数和承认。
  我关注到,在A股被拒之后,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媒体都酸溜溜地表示无所谓。其实,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本市场指数,被纳入当然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巴基斯坦股市居然都被纳入,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资本市场却再次被拒,我们应该重视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闹情绪。
  坦率而言,MSCI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还算客气的。中国资本市场除了MSCI指出的三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政府干预过度,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以及 市场波动太大。别瞧不起巴基斯坦股市,起码比A股稳定。证监会表示“没有A股的国际指数是不完整的。”此话得到了网友的同意,很多网友表示,没有中国队的 欧洲杯是不完整的。对于中国股市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和国际规则并轨,而不是在被拒绝之后假装不在意。
  2传地产央企被约谈
  昨天,来自澎湃新闻的消息称,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近日透露,包括国资委在内的多家监管机构,对央企开发企业约谈,口头下发通知,要求收敛在土地市场的 追高拿地行为。各家企业不同,被约谈的央企、国企开发企业都有,主要由所属的监管机构约谈。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的真假,但央企在今年房地产市场上疯狂制 造地王,的确打乱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政策路径,让中国房地产市场偏离去库存的主旋律的同时,还加速推高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我在之前的关于央企拿地王的文章中指出,央企之所以热衷于造“地王”,炒房地产,原因不外乎三点:
  其一,这些国字头的企业依靠强大的势力,更容易获取信贷资源,在投资实业赢利微薄的情况下,他们将银行的信贷资金转向暴利的房地产;
  其二,这些央企主业的赢利状况大多差强人意,他们需要房地产来粉饰利润;
  其三,央企利用自己天然的优势,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融资,这些融资通过房地产进行释放,博取短期收益在当前情况下被认为是最理性的选择。
  在中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主题,以及明确反对通过加杠杆去库存的情况下,央企不断制造地王危害极大:首先,央企作为中央企业,其一举一动并不是单纯 的市场行为,容易被解读为其疯狂拿地代表了政府对房地产的真正态度,扰乱国家去库存政策;其次,一些主业非房地产的央企,大力投资房地产,不务正业,有违 国家对央企的战略性定位。央企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赢利,放着主业不做,去炒房地产,而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培育自主品牌;其三, 在当前房价高企,投资房地产面临极大风险的情况下,央企无视风险炒作地王,一旦房价调整,买单者又是银行。信达地产最终隶属于财政部,谁来买单很清楚。
  因此,不排除有关部门约谈央企,约束他们的疯狂行为。同时,我们还关注到,6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数据,都出现了回落的态势。6月15日,湖北省副省长在曹广晶在湖北日报发文指出:
  “过去我们担心房地产价格上涨,今天更应该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泡沫一旦破裂,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比单个企业甚至单个行业的危机要严重得多!”
  经历一季度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疯涨,以及央企疯狂制造地王之后,房地产似乎已现疲态,阶段性拐点很可能即将出现。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对此进行深度分析。
  3央行发布5月金融数据
  6月15日消息,央行今日公布了5月金融数据:5月份社会融资额规模659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798亿元,降幅惊人;M2同比增长11.8%,增 速环比大幅回落1个百分点,相比3月M2高达13.4%的增速更是下降明显。在“权威人士”发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稳健”的观点之后,货币政策明显从一季度的宽松走向稳健。这对目前处在敏感点位的房地产而言,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4美联储年内第四次推迟加息
  美联储今天凌晨两点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25%-0.5%不变。美联储声明要点有:
  1、虽然失业率已经下降,但新增就业有所减少;
  2、通胀预期在短期内将维持低位,但随着能源及出口价格因素等暂时性因素的消失,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加强,预计中期通胀将上升至2%的水平;
  3、将继续密切关注通胀指标和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但没有提及英国退欧或其他特定风险;
  4、耶伦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表示,不要对一两个月的数据反应过度很重要。
  因为美国5月份糟糕的就业数据,扼杀了美联储本来在计划中的一次加息计划。但美国经济总体复苏的势头仍然没有改变,8月份或者9月加息的概率仍然很大。 黄金等虽然又一次获得了喘息之际,但这不过是一次死刑执行的延缓而言。至于人民币的汇率,我维持今年人民币温和贬值的判断,国际资本的出走和人民币占款的 继续下滑仍将持续。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号“光远看经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杨锋
文章关键词:
&&|&&&&|&&&|&&|&&|&&|&&|&&|&
马光远:内地应对通胀已达最高警报级别
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1月17日《华闻大直播》节目播出&马光远:内地应对通胀已达最高警报级别&,以下为文字实录:
刘珊玲:我们看到超预期的CPI指数,也使得温家宝总理这些重量级人物纷纷出面来表示说国务院已经开始着手调控抑制物价上涨,马先生,您认为通胀率急剧上涨是不是目前中国济总面临一个最大的风险,目前究竟国内通胀的情况有多严重呢?
马光远:我觉得毫无疑问,10月份的CPI公布以后,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目前宏观政策本身一个着力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从以前的调结构,讲经济的增长,已经转到反通胀,我们以前讲的是通胀预期,现在是实实在在的通胀,而且是把通胀,把物价作为中国经济的头号大敌。
所以就目前来讲,我认为没有任何问题,比通胀问题更值得关注,更值得决策层去想尽办法去解决。所以就这个层面来讲,就未来后两个月来讲,物价问题可能成为各部们,各部委着力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稳定民心,稳定经济预期最重要的问题。
所以就这个来讲,我觉得目前起码从政策戒备的级别来讲,警报器的级别来讲,已经拉到一个最高的级别,已经拉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从严重程度来讲,我记得年初的时候,包括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描述都是通胀的预期,上半年的时候也是通货膨胀预期,但是现在来看,基本上可以讲实实在在的通胀,而且目前的通胀应该说有向恶性通胀转化的可能,特别是11月、12月,也许整个CPI没有10月份高,但是明年上半年,整个形势会非常严峻。
这个严峻一方面是因为货币的因素,更重要的我们看到在供应的环节等等都出现一些问题,而且由于各种叠加因素的影响,使得年前,包括上半年,我们对整个物价形势这种判断,我觉得基本上集体出现一个误判,物价整个走势,比我们想象得要严峻,而且最严峻的时刻应该还没有到来。
最严峻的表现不仅仅表现在目前大家反响比较激烈的菜篮子上面,这种菜篮子的表现,这种效应可能会传递到其他的物品上面去,造成一个全面的通胀。所以我觉得现在基本上可以宣布,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这么一个召开,对物价的重视,基本上可以宣布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通胀的时代。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编辑:吴曙良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热点图片1 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马光远:如果误读这次房地产调控,你的人生将发生剧烈改变|马光远|房贷|通货膨胀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自今年3月以来,一场覆盖全国很多城市的调控风暴仍然在蔓延,从一线城市到全国贫困县,从东部到西部,差不多有40多个城市出台了加强版的楼市调控政策。对于本次调控,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提醒:房价的逻辑变了。千万不要用过去的思维来看待本次调控,更不能置若罔闻,一根筋地认为调控不会改变房价的走势。一定要重视本次调控。首先,调控的目标和过去不同。过去每一次调控,目标都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本次调控的目标非常明确,是防止房地产泡沫。“两会”以来,包括张高丽、周小川、何立峰等在内的高层,都将房地产泡沫列为中国经济当下重要的风险点。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能够理解高层明确提出预防房地产泡沫在中国房地产调控史上是第一次的话,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当前的政策如此狂暴。抑制泡沫的前提是承认有泡沫,而泡沫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是当前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高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防风险。我一直说,不要和政策对抗,在中国房地产的历史上,政策一直在起作用,只是政策总是认为房地产泡沫不大,所以每每关键时刻,政策总会放松,导致房价反弹。其次,政策的手段可谓前所未有。北京的认房认贷又认离得到了住建部的背书。北京对商住房赶尽杀绝,厦门福州等限制新买的住房卖出,央行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调整房贷在新增贷款中的比重,这些极端的措施,在中国房地产的历史上前所未有。资产价格最怕什么?一是禁止交易,一是控制流动性。厦门和福州两年内不让交易的规定基本断绝了投资性需求出手的念头,而央行通过窗口指导要求控制房贷,事实上会让很多银行短期内大幅度减少房贷的数量,等于让这个市场彻底冷冻。第三,后续可能有更严厉的政策储备。更可怕的是,如果市场仍然我行我素,后续还有更严厉的政策储备。比如,增值税的调整,比如,调整印花税等等。当然,也有可能扩大房产税的试点。所有这些政策体现出来的目标昭然若揭,就是,绝不愿意看到投资性资金入市导致房价恐慌性上涨的局面持续,为此不惜让整个市场彻底冷冻。这种决心,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为什么我讲房价的逻辑变了,为什么我一再提醒大家不要焦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等待市场的变化。对于中国的房价,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其中的逻辑,只是人云亦云,跟着市场走而已。在市场过去10多年单边上涨的情况下,很多人更是认为市场会永远涨下去,这种惯性非常可怕。这种惯性一旦到了极致,就是市场彻底反转的时候。记住,在中国房地产市场20多年的历史上,房价受三个维度的影响:政策的维度一定要懂得,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质上是政策市,市场的好坏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每一次政策变化,对房价的影响都非常大。房地产政策只有真假之分,没有见效不见效这一说。政策如果动真格,每次都是见效的,只是在下一次反弹的时候,很多人忘记了房价在政策的影响下曾经跌过。供求的维度供求规律是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趋势的最基本逻辑。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住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接近40平米,住房已经告别了短缺的基本面。但是,由于中国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资源鸿沟,必然出现中小城市供应过度而大城市供应长期不足的矛盾。再加上中国大城市错误的限制人口,以及中国以中小城市为中心的错误的城镇化方向,人为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和建设用地,必然导致供需矛盾长期存在。我一直强调,库存不是中国房地产的真问题,真问题是资源错配,是土地制度和城市发展的大方向违背城镇化的基本规律,从而导致出现人为的短缺。价格的逻辑中国房价的绝对值已经很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价格是一个历史和时空概念,在每一个时点上,衡量价格高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美国房地产市场1940年以来,从长期趋势看,一直是上涨的,但几乎每十年都要经历一次调整。现在很多人经常用1989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来嘲笑那些认为中国房价已经很高的人,当时房价只有1900元,大家惊呼房价太高。其实,在那个时点,按照各个元素分析,1900元一平米的房价的确很高。现在北京房价均价过了6万,如果按照人均收入、房价中位数、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一系列指标看,目前的房价不仅绝对值处于高位,而且按照很多指标来权衡,中国很多城市的泡沫化程度已经很高。北京六环之内每套房的均价已经超过了700万,一个低于收入平均线的家庭差不多需要100年才能攒够一套房的价格,如果认为这个价格不高,实在是荒唐至极。我们从来不否认中国房价目前已经处在一个非常高的历史高位。按照以上三个维度,中国房地产本来不应该如此疯狂,为什么在经历去年的疯涨之后,市场仍然高烧不退?甚至更加疯狂?这也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解释:一是动物精神。当一个市场陷入真正癫狂的时候,左右市场走势不是人的理性,而是狂热的动物精神,是丧失理性之后的群氓效应,这在任何一个市场都是非常可怕的力量;二是市场要见顶的时候,都是市场情绪最疯狂的时候。日本房地产泡沫最狂热的时候,就是泡沫破灭前、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日本房价不会下跌的时候;三是我多次强调的政策的“塔西陀陷阱”。政策总是变来变去,导致公信力丧失。在调控使房地产下行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首先扛不住,然后就是悄然放松调控,然后是全国性的刺激。从逻辑上说,去年“9.30”调控的力度不可谓不大,那为什么市场对任何严厉的调控都置若罔闻?原因很简单,就是过去的历史告诉大家,调控不可能持久,未来一定会反弹。这种对政策不信任导致的恐慌远比中介违法和投资者入市抢房子造成的恐慌要大。从目前的态势看,管理层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心远甚于调控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到今年下半年的政策周期,至少在今年,管理层不希望房价继续上涨,更不希望房地产泡沫给中国经济带来实质性的风险,下半年房价上涨的动能和概率已经很低,多数城市的房价会出现实质性的调整。我之前讲,六个月后中国房地产会变天,其实,天已经变了。那些为没有买到房子而焦虑的人,大可以放宽心观察市场的变化,至少在今年,你没有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急吼吼地杀进去,做悲催的接盘侠。(主编 张学光)马光远:成本推菜价涨 防通胀需稳定农产品价格_国内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马光远:成本推菜价涨 防通胀需稳定农产品价格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8时05分报道,近一段时间,由于蔬菜及部分经济作物价格依旧延续一季度以来的涨势,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把二季度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的预测调高至4.2%。
  商务部监测显示,“五一”期间,宴席消费增加,蔬菜需求旺盛,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上涨1.1%。此外,全国各地的菜价在“五一”后更是正在经历新一轮上涨,部分城市蔬菜的月加权平均价格已超过3元/公斤。
  较半年前而言,无论是白菜、芹菜、还是西红柿、黄瓜,蔬菜类品种高则涨一倍,低则也有30%、50%的涨幅。是什么原因使蔬菜价格呈现一路上涨之势?通胀压力是否已到了恶性通胀的边缘?下面我们连线中国之声观察员马光远。
  主持人:是什么原因使蔬菜价格呈现一路上涨之势?
  马光远:应该说在一季度的时候,天气因素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当然还有别的一些因素,比如说一些炒作。但是我觉得,如果把目前蔬菜价格的长期走势,仅仅跟天气因素挂钩的话,可能会对未来整个价格的整体走势造成一些误判。因为我们看到四月份以来整个蔬菜价格在整体上涨趋势这个大的方向已经确立,而“五一”以后,整体的菜价并没有向我们预期的那样出现一个明显的回落。这说明除了气候因素以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最重要的是因为成本的推动,比如说上游的价格,比如化肥、原材料包括运输成本等等。最关键的因素可能不是气候的因素,最关键是上游成本的推动导致目前的菜价可能会出现长期的上涨趋势,而不是短期气候的影响。
  所以如果从长期来看的话我认为菜价未来的走势,如果说由成本来推动的话,这种走势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对整个菜价进行分析的时候,可能气候因素已经下降到并不像一季度那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是成本的推动可能在未来会占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我们的通胀压力到底有多大?有舆论认为“内地恶性通胀或已爆发”,您怎么看?
  马光远:我们对通胀本身的判断,去年底到现在我们一直讲通胀预期,但目前来看,由于菜价的上涨,菜价在农产品价格里面占的比例比较大,农产品本身又在我们整体衡量通胀的指标里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前所谓的预防通胀预期可能已经变成一个现实的通胀。
  四月份数据明天公布,大家的整体预测来看,可能会在3%左右。但是我们看到,由于猪肉价格一直从去年底到现在一直是下落的通道,如果猪肉价格一旦稳定的话,由于它在CPI里面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CPI里边的最终的数据由于猪肉价格本身没有反应在里边,所以数据可能是比较偏低的。
  那能不能说我们目前的价格处在一个恶性的通胀呢?这个我觉得,目前来判断的话,可能早了一点。从导致的整体因素来看,除了农产品价格可能会有长期持续的回升,下一步如果猪肉价格回到它应该回到的上升通道的话,加上国际原材料等输入的通胀因素介入,我觉得目前来讲可能还不算恶性的通胀,因为总体来看相对还是比较温和的。但是下半年的走势可能不容乐观,如果猪肉价格上升的话,由于猪肉价格上升推动的通胀的周期有可能会到来。
  主持人:按照国际惯例,5%是严重通货膨胀的预警线。预防通胀我们有哪些措施是可能有效的?
  马光远:从目前来看最重要的是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产品的供给,这可能是从源头上去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从货币政策来讲的话,目前由于我们利率整体处于负利率的水平,而且大家目前来讲对未来的通胀预期的担忧已经转化成对恶性通胀的担忧,所以我觉得货币政策还应该加大一个力度,从流动性的回收、从流动性的控制上面,也就是从货币本身的供应上面还应该进一步的收紧。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马光远:物价有其自身经济规律 靠行政手段无法抑制通胀,浙江省农发集团,浙江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3月20日&&&&农历二月初四
&当前位置: >
马光远:物价有其自身经济规律 靠行政手段无法抑制通胀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 物价有其自身的经济规律,光靠行政手段抑制通货膨胀是做不到的,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
&& &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与此同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央不断出台一系列措施。
&& & 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年物价的大幅上涨?国家出台的政策能否有效缓解通货膨胀的状况?未来的物价波动如何预测?本刊就此采访了经济学博士马光远。
本刊记者 李超
&&&& 1 2010年接近尾声,对于今年出现的通货膨胀状况,你能做个概括吗?
&&&& 马光远:上半年的情况要好一些,因货膨胀的效应还没显露出来,而下半年通货膨胀明显,我认为是一个必然,是对整个经济形势判断失误造成的结果。开始一直认为是“翘尾因素”导致了个别月份CPI指数比较高,完全没去考虑货币因素。例如,在8月份CPI达到3.3%时,很多人还很乐观,认为只要“翘尾因素”消除了,CPI指数就会下降,还有人认为是由于游资操作和天气原因造成的。这都导致了预防措施没有跟上,才在下半年出现了恶性膨胀边缘这样一个局面。
&& & 2 11月份公布的CPI指数达到了5.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 & 马光远:单从经济学本身来讲,连续6个月CPI增幅在3%以上就说明有通货膨胀,4%以上是严重通胀,5%以上则是恶性通胀。5.1%这个数据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有通货膨胀而且比较严重。
&&&& 3 有人说CPI指数不能直接去反映通货膨胀状况,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 &马光远:CPI是唯一反映物价和通货膨胀的指标,如果要质疑的话,也只能质疑CPI数据本身的准确度。
&&&& &4 以往的物价上涨大都归因于农产品[18.79 -1.05%]价格的上涨,今年是否也是同样的情况呢?
&&& &马光远:之所以归咎于农产品,因为我们CPI构成里的大多数商品都是和农产品有关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须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和农产品有关,CPI数据上涨肯定先反映在农产品上。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CPI数据上涨只是一种表象,如果CPI统计的数据主要是由教育上投资多少、医疗上投资多少等构成的,那肯定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 5 美国2.3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和中国4万亿人民币的信贷扩张计划,是造成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导火索吗?
马光远:这是根本的原因,也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唯一原因。货币发行多了肯定就会造成通胀。
&&&& 6 房价走高与通货膨胀之间有什么关系?
马光远:这是负利率的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没有例外,负利率会鼓励投资,大家都投资房地产,认为不会贬值,从这点上说,房价走高是通货膨胀的一个表现。此外,中国对于超发货币更加敏感,这要结合中国的产业结构,大部分超发的货币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例如上面提到的大量资金注入房地产,导致的结果是资金无法转变成资本,无法增加社会总财富,在超发货币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就会更加明显。
&& & 7 近来,国家多次针对通货膨胀问题下发文件,尤其是11月份出台的“十六条”,你怎么评价?
&&&& 马光远:这些政策的确已经很微观,很有针对性。但我不认为物价可以靠行政措施来稳定,长期来看它还是一个货币现象。尤其是地方政府,把当地物价拼命打压住、暂时让当地物价比市场价低些是没意义的,关键是要保证老百姓一辈子都可以吃上便宜的菜,并且所有老百姓都可以吃上。行政手段肯定做不到这些,物价有它自身的经济规律,还是要靠货币政策来解决。
是要靠货币政策来解决。
&&&&& 8 如果国家目前提出的政策落实到位,会有多大的成效?
马光远:一部分效果肯定会有,比如说减少流通环节成本、保障供应、给低收入者发补贴,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早就应该去做的,是很好的举措。但这些举措只能说是在发生通胀的情况下去做的一些工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控制物价,如果货币仍然超发,像保障供应这种举措不会有太大作用。
&& & 9 官方希望来年将CPI控制在3%,你怎么预测呢?
马光远:我觉得明年能够控制在5%之内就很不容易了。
&& & 10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该如何应对通货膨胀才能避免自己的财富贬值呢?
&&&& 马光远:毫无办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抵御通货膨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