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衡量是怎样的

宏观数据哪点事,已很难判断中国经济形势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特别是近几年来,更是以下行为主要特征。虽然期间也有过几次反弹的现象,甚至被认为是复苏的征兆,但是,实践证明,中国经济仍处于探底过程。按照权威人士的说法,中国经济是“L”型,而不是“U”型,更不大可能是“V”型。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复苏的道路依然崎岖,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依然很大。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特别是近几年来,更是以下行为主要特征。虽然期间也有过几次反弹的现象,甚至被认为是复苏的征兆,但是,实践证明,中国经济仍处于探底过程。按照权威人士的说法,中国经济是“L”型,而不是“U”型,更不大可能是“V”型。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复苏的道路依然崎岖,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依然很大。那么,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几次反弹都无功而返,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呢,中国经济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呢。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来看,必须在形势判断方面实现转变,亦即由过度关注宏观转向宏观和微观共同关注,以关注微观为主,以此来增强经济形势判断的有效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为什么虚拟经济能够击垮实体经济中国出现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和金融风险剧增、政府债务膨胀,源于2003年房地产市场的全面放开。因为,房地产市场放开,不只是带来房地产业的过度投资,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快速提升,更带来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特别是政府在房地产领域的全面介入,更是让资源配置扭曲达到了最高点。而随着房地产业被放到经济工作至高无上的地位,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房价则节节攀升,各种资源也开始疯狂地进入房地产领域。不仅如此与房地产有关的其他领域,包括钢铁、水泥、金融等,也是水涨船高,进入了一个既无序、又疯狂的发展时代。如果说房地产市场没有全面放开时,中国经济整体上还是比较平衡,即便出现投资过热等方面的问题,也能够通过宏观调控很快得到解决的话。自打房地产市场全面放开、政府完全陷入“土地财政”陷阱以后,经济的平衡也就被知彻底打破了,资源的天平开始急速地向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转移,实体经济则逐步被边缘化。在经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还能暂时被掩盖。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则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全面暴露了,实体经济被虚拟经济击垮的问题,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充分体现。而必须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在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热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宏观数据也是相当漂亮的,是令世人瞩目的,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更是让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了全球第二。可是,微观隐藏的矛盾,却全被宏观经济数据掩盖了,以至于只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再显现。为什么四万亿投资会留下那么多的后遗症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四万亿投资,带给中国的是惊讶,带给外国的则是惊喜。因为,讫今为止,四万亿投资留下的后遗症尚没有消化完,但预防世界经济断崖式下跌的作用却在2009年、2010年发挥了,难怪一直象防贼一样防着中国的美国,也对中国的四万亿投资赞不绝口,欧洲等国家与地区就更不用说了。四万亿投资,也确实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即时效应,当时的中国经济,仍在其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增速达到了9%问题是,这是以牺牲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为代价的,是以牺牲企业等微观经济效益与效率为代价的。当时的宏观经济数据,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实体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民营经济,更是在房地产业过度发展、国进民退中陷入了越来越困难的境地。如果在制定四万亿投资政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实体经济的需要,考虑到民营经济发展,考虑到微观经济的稳定,考虑到经济结构,可能就不会草率地把四万亿投资定位于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不会轻易地将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放开。可惜,管理层对宏观经济数据太渴望、太有情节了。为什么货币严重超发经济却持续下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行对货币发行的态度和认知已经出现了一定变化,一直不承认货币超发的观点也有所松动。具体表现是,央行已经公开承认存在“流动性陷阱”现象。所谓“流动性陷阱”,说到底,就是流动性过剩,资金出现闲置。而流动性过剩,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就是货币超发。亦即在货币发行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结合经济发展实际,而是盲目地发、混乱地发。那么,为什么货币发了那么多,经济却仍然不见好转,而一直处于下行状态呢?问题也很简单,货币在发行过程中,只关注宏观层面的需要,而不重视微观层面的实际,所有的货币发行,都完全依赖于银行的“觉悟”。殊不知,中国的银行,都是重利轻义、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自身轻他人的,是不可能按照管理层的要求去做的。自然,也就货币发得越多,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获得的支持越小了。宏观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很大,微观上却是资金走向完全失控,最急需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被银行完全边缘化。如此的政策不协调,宏观与微观相背离,纵然宏观经济数据好转,也很难认为是经济已经复苏,这也是为什么几次反弹都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银行出现利润与风险“V”型大反转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不久前举行的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现在进入了“焦虑时刻”。银行业利润增速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呈现断崖式下跌,而不良贷款则从2013年3季度开始,告别了过去连续多年的“双降”态势,出现大幅回升。今年一季度,行业不良率上升到1.75%的水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到4.01%,拨备覆盖率则下滑到175.03%。不仅如此,银行新增信贷面临“资产荒”,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可谓是腹背受敌。这种现象偶然吗?一点也不,不仅不偶然,而且是完全必然。更直接地说,银行出现今天这样的现象,完全是自食其果。要知道,这些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这段时间,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方面,可谓是完全没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完全失去了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因为,长期以来支撑银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被银行完全抛弃、完全边缘化了。相反,不该支持的行业和领域,却成了银行的“香饽饽”,大量资金都向着非实体领域转移,并带动了其他社会资源的无序转移。想一想,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都是政府及其银行的首要任务。可是,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竟然将实体经济抛弃,能不走到危险的边缘,能不出现利润和风险大反转吗?如果只看宏观经济数据,只听银行单方面上报数据,经济怎么可能步入稳定状态。微观经济,才是衡量和判断银行职业素养的关键。所以,判断中国经济形势,真的不能再满足于宏观、满足于宏观经济数据,而应当更多地看微观、看实体经济、看中小企业、看民间投资。否则,会陷入更加盲目的状态。财经联盟:谭浩俊(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本文作者是财经联盟成员,转载请注明本站链接和作者信息。
谭浩俊财经评论员
文章分享到:如何判断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密&&&&码:
在线动态数据
学习人数:1984
在线学员人数:4
上线课程数:2756
下线课程数:714
完成学期计划人数:49
单位学习率排行
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
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
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省公路管理局
省港航管理局
省机场管理局
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省交通运输厅机关服务中心
省交通运输厅机关
交通技师学院
学分:134.5
学分:116.0
学分:98.5
学分:89.0
学分:88.5
学分:85.0
学分:85.0
学分:85.0
学分:84.5
学分:84.0
课程学习排行榜
当前位置: &&
课程名称:
如何判断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课程类别:
选修类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课件时长:
课程介绍: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我国政府提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府经济工作重点。本课程基于人民大学的社会调查结果,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三个目标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认为,从全国宏观数据看,虽然遭遇连续两年多的GDP增速回落,我国非农就业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恶化;而从长三角、珠三角的地区微观数据分析,经济形势恶化却非常严重。同时建议,制定宏观政策需要全盘考虑,防止刺激过度。最后认为,我国未来的制度红利仍会存在,但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政治和社会风险。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经济指标主要有哪些_百度知道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经济指标主要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直接的作用结果是汇率。就宏观经济形势好坏而言,也会被引述为失业率,即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保持通货温和膨胀。
  就业率。经常项目收支主要包括贸易、劳务和单方面转移,通货膨胀,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劳务和金融资产交易的记录。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两部分。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它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际收入两部分组成。国际上判断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其他国家在一定时期进行的商品,其高低往往是由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的高低决定的,政府往往根据就业率的高低来制订各项财经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对股市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最常见的经济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最佳状态是温和通胀  国际上通用的四个常见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
采纳率:7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经济形势怎么看 未来怎么干?中央作出八个最新判断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关于中国经济形势,当前怎么看?未来怎么干?讲话中,习近平作出了八个最新判断,核心就是三句话: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关于中国经济形势,当前怎么看?未来怎么干?讲话中,习近平作出了八个最新判断,核心就是三句话: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和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2、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但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新动力的成长势头正在加快。
3、从趋势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4、从经济运行看,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
5、宏观经济政策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
7、引导好发展预期,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
8、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
坚定信心增强定力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深圳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等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各自地区或各自企业的实际先后发言。他们分别就金融改革与防控金融风险、宏观经济运行与趋势判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北经济振兴与国企改革、国际经济形势、中部地区经济形势、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钢铁行业去过剩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民企发展等摆情况、讲问题、提建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其他专家学者,也就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习近平认真听取专家学者们的发言,不时就有关问题与专家学者进行讨论。专家学者们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和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但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新动力的成长势头正在加快。从趋势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经济运行看,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
习近平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引导好发展预期,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
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
习近平指出,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要实现更好发展,必须更好分析形势和环境,更好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更好把握宏观经济大势,更好应对挑战。为此,要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家、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养成问计于专家学者的习惯,调动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好、用活智力资源。对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的要积极采纳。专家学者要立足国情、深入调研,着力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注重从客观经济事实出发,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及规律,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责任编辑:尹艳丽
装修主要是看个人的喜好风格,墙面涂料、壁纸颜色或者铺什么地板,在考虑到这些时往往我们只会根据自己的主管感受,忽略了自己的房子的一些局限性以及个人经济承受力,盲目装修的后果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好会导致结果不怎么让人满意。您知道吗,4大原则就能助您装修不再盲目。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8日表示,某些国家无视基本事实,把南沙群岛与其组成部分割裂开来,企图否定南沙群岛的整体性和海洋权益,不符合公认的国际法。有记者问:菲律宾在南海仲裁案诉求中提出,中国南沙群岛永暑礁等岛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8日在贵阳分别会见了来华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议长马克瓦尔德、肯尼亚副总统鲁托。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宏观经济形势的衡量要超越通俗的“两分法”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刘元春    目前,有两种共识:一是宏观基本面呈现比较乐观的开局,同时全球也弥漫着比较乐观的情绪;二是大家会发现往前一个季度宏观经济就很难看清,不仅仅是中期,实际上中短期也是如此。而形成这样共识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是2016年是自2008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的又一个低点。1月份IMF、世界银行、BIS以及OECD的报告都是这样的认识。他们原来认为2015年是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的最低点。一般经济较低点时,各大分析报告都会给大家灌输一个比较乐观的预期,给大家信心,当然这个很重要。但目前的确看不清楚,IMF在调整他们的经济预测,世界银行也在调整,这是为什么?因为去年我国的保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功,四个季度都固定在6.7%的水平,这出乎了经济分析预测人士的预期,他们的预期普遍偏低,很多人认为在百分之四点几、百分之五点几。当然,目前所有经济分析师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他们都把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往上调了。他们认为2017年是世界经济底部反转的第一年。  但大家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一种判断有没有道理?我们来看这种分析的逻辑。  首先很重要的是,目前世界经济为什么能够起来?大家的第一个依据是美国经济很好,有些经济学家就在讲2017年美国经济非常好,美国经济起来了。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判断可能是错的。为什么?因为美国经济的拐点实际上在2015年加息之前已经出现了,而不是2016年。2016年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底部,但货币政策逐步常态化的过程中它的外溢效应并不强劲。很多人把希望放在特朗普身上,认为特朗普会落实他在竞选中提出的积极财政政策,所有对于世界经济向好的的分析都把它依赖于特朗普这样一个不可靠的承诺上,1月份的很多分析报告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这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可以看到特朗普的财政政策会遇到几大问题:一是3月中旬美国财政悬崖的问题;二是国会阻击的问题;三是国际金融市场本身的压力,特别是美国国债所体现出的一种变化不定的状态。因此,美国财政本身到底积极到什么程度是一个未知数。  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美国优先”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外溢性是非常强烈的。最近韩国经济已经不行了,为什么?第一个动力是中国外贸低迷的问题。当然压倒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是美国最近的压力。因此,我们会看到特朗普新政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有限,负面效应超出预期。第二个动力,中国发展很强劲?去年目标是6.5%-7%,今年目标在6.5%,基本上就是底线运行的状态。今年从上到下,从微观到宏观,目标不是强劲反弹,目标是稳中求进。  因此,把这些问题加起来,就可能看到,世界的乐观情绪的确是一种假象,世界经济2016年是底部,只是一个猜想,未被证实的一种猜想。中国经济目前状况的确不错,未来的经济状况也不错。当然,不能以简单的乐观情绪去对待,更不能用悲观情绪来对待中国经济。  因此,目前谈到的基本面,不能简单用一个好与坏来衡量,也就是说要超越通俗的这种两分法,对于宏观基本面情况要有一个更深地研判,才可能会对目前的一些政策举措有一些政策选择。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2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的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