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ceo应该合伙创业ceo拿多少股薪水

51CTO旗下网站
初创企业创始人领多少年薪合适?
如果你是一个初创企业的创始人,你会给自己设定多少年薪?Compass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初创企业创始人的年薪都不太高。
作者:tnw来源:快鲤鱼| 14:16
如果你是一个初创企业的创始人,你会给自己设定多少年薪?Compass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初创企业创始人的年薪都不太高。
Compass收集了世界各地11160个初创企业创始人的年薪数字。在硅谷,75%的创始人年薪低于7.5万美元,66%低于5万美元。印度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年薪最低,为30208美元;澳大利亚创始人平均年薪最高,为72363美元。
2008年,投资人Peter Thiel曾指出,CEO年薪高低是一个初创公司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CEO的年薪越低,这个企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
&CEO的年薪标准为公司内其他人树立了一个标杆,如果CEO年薪太高,那么其他人的年薪也会很高,最终企业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成本。&
很多人都认为,生产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比获得高薪资更能够体现创始人的价值。有责任的创始人都应该时刻思考成本。事实上,很多企业在设定薪资结果的时候,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在硅谷,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
那是否随着企业的成长,创始人的薪资也会上涨?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创始人都更倾向于将自己的薪资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标准上,即使在开发出了非常受欢迎的产品之后,创始人的薪资也通常低于每年70109美元。
还有人认为,企业在获得融资后,创始人的薪资会大量增加,但是事实也并非如此,在获得融资后,创始人的薪资也仅仅是小幅度增加而已。
以下是来自世界各地初创企业创始人的薪资情况。
原文链接:【编辑推荐】【责任编辑: TEL:(010)】
大家都在看猜你喜欢
热点头条热点关注头条
24H热文一周话题本月最赞
讲师:243829人学习过
讲师:41540人学习过
讲师:51814人学习过
精选博文论坛热帖下载排行
本书是《网管员世界》杂志社推出的一本集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网络管理技术书籍,书中收集了《网管员世界》自创刊以来“故障诊断”栏目中...
订阅51CTO邮刊摘要:90后CEO余佳文是一个挺有趣的人,很大嘴,也很逗逼。超级课程表这个产品还不错,最关键是,通过这样一个人,我看到90后的创业观的确很不一样,也值得70后、80后思考,他们是这么看人性的。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ijincuodao。覆盖300万科技商业人群的每日一干货)
90后CEO余佳文是一个挺有趣的人,很大嘴,也很逗逼。
超级课程表这个产品还不错,最关键是,通过这样一个人,我看到90后的创业观的确很不一样,也值得70后、80后思考,他们是这么看人性的:
1、产品观:别做太多的功能。说起来容易,70后还是比较贪婪。
2、营销观:如何抓住年轻人的用户传播心理。用户传播的心理有两种:一种是收藏,比如超级课程表会发一些四六级资料,很多用户会转发,用户为什么会转发?他们想要收藏起来。第二种传播,是消费者到底想给谁看。写广告文案有时候不是给消费者看的,而是给消费者想给的那个人看。
3、管理观:薪水员工你自己开。这招挺狠。
===90后的分割线: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大家好,我就是最近被黑出翔的余佳文。
反正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嘛,我被骂了,公司业绩还变好了,我觉得我比陈欧好多了,陈欧是被骂产品,至少我不是被骂产品,而是被骂这个人。骂就骂嘛。
我今天分享什么呢?第一个讲做产品,怎么做一个好的产品?那你觉得我吹牛逼就吹牛逼,你爱怎么想怎么想。第二个讲怎么推广,这点我很牛逼啊,你看我能够被全国人民骂,被全国人民夸,你就得跟我学。
好产品不需要太多功能,也不靠口碑来吹牛,重要的是别犯这几个策略性错误
第一,做产品是让消费者知道你是什么,而不是你觉得你是什么。
我觉得大家都在讲,产品如何做到极致、如何树立口碑,这些都是吹牛逼。我觉得做产品讲的是策略,怎么讲策略呢?那就是无论是做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不是你觉得你的产品是什么,而是消费者觉得你的产品是什么。
要试想你的东西做出来之后,消费者会觉得它是什么东西。比如麦当劳,不是“餐饮”,而是“快餐”。360,这个产品特质不是杀毒,而是安全。只有你的东西出来,能够让消费者立刻知道特性是什么,这个产品才能够成功。
第二,别做太多的功能
让用户一句话理解你非常重要。如果一家公司要用户花功夫去弄明白你的产品有这样、这样、这样的功能。你就会发现消费者一点都不会理解你的产品。
就像超级课程表,我们会对外说超级课程表,但我们软件里有一个功能叫下课聊,它特别火,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学生交友平台,仅仅是面向大学生的哦,别到时候又说我吹牛逼。但我们从来不对外宣传下课聊,我们只对外宣传超级课程表。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宣传了一个产品里的两个功能,消费者就会觉得混乱。
大家都说我吹牛逼,说我根本不赚钱什么,其实超级课程表其实已经涉及到学生的金融,招聘,兼职,包括培训。我们光在北京就有几个录播室,录制很多很多课程。但我们从来不会把这些东西放到超级课程表里,把这些功能描述加进去,顶多给这些产品做做广告。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会打乱用户的思考。
有些互联网公司觉得,我有一个入口,(就可以)做得很大。比如说超级课程表,如果我们做学生分期,我们就把学生分期功能,放在超级课程表里面,因为这样能够赚钱,能够导流量。
但这是错误的,你会发现短期你的利润是很高的,但是长期下来是损失的。因为你的消费者的印象就变成它既是一个超级课程表,又可以做分期,你一听,消费者就会混乱,不理解你的产品到底是干什么的,你产品一定不会成功的。
第三,不要比服务,不要比产品
昨天我跟邢帅在聊,做教育也好,做什么东西都好,不要比服务,不要比产品。就像一个人一样,你说余佳文丑不丑,有人说帅,有人说丑。比服务,比好与坏,这个东西没标准的,你永远比不过别人。
可乐饮料在美国有两个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美国当年卖的最好的饮料是可口可乐。那竞争者百事可乐怎么打可口可乐?它出了一种饮料,也是可乐类的,但比可口可乐甜那么一点点。这时候百事做了个测试,在不透露品牌的前提下,把两杯可乐给消费者试饮。消费者都觉得百事可乐比较好喝;但如果在告知两杯可乐各自品牌的前提下,消费者出于对传统品牌的高度认可,他们还是会觉得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好喝,因为可口可乐是老牌正宗的可乐,它才是可乐的代表,而百事可乐是个新产品。
结果可口可乐傻逼到什么程度呢,它看到百事可乐出了一款比较甜的可乐之后,就出来一款饮料也跟它差不多,甜那么一点点,做了个新牌子。结果一下消费者就混乱了,原来你可口可乐是正宗牌,你现在不正宗了,在原来的领域你是老大,但是换到个新领域,你出了一个跟人家一样的东西,那人家就是老大了。所以最后反而消费者转向百事可乐了。
所以有时候做产品策略就错在这里,有时候你会发现,我发展一个新的产品线,会让你公司短期业绩增长,但长期下来你是做不过别人的,你会比别人差。
第四,千万别拿改造人家产品的缺点来做你的优势
我个人其实还做投资,我见过很多公司这样跟我说,我发现行业内哪些公司的产品有缺点,这个缺点,那个缺点,我要改造他们的缺点,把那个东西做好。我认为我们本身服务要做好,但是千万别拿改造人家产品的缺点来做你的优势。
真正攻击你的竞争对手,千万别攻击它的缺点。一攻击它的缺点,要么同样是攻击你自己,要么是攻击不到位。为什么?有些公司,比如它价格贵了点,你觉得它价格贵,我做一款价格比它便宜的东西出来卖;但是有时价格战,价格虽然是人家的缺点,但往往并不是人家最致命的缺点。
那我们要发现一家企业最致命的缺点在哪里?应该是它的优点。一家企业企业的优点一定是它的缺点。
三个正确的产品策略:改造别人的优点;让消费者理解你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缩小战场
比如麦当劳和汉堡王。麦当劳当时把汉堡产业在全美国做得特别大,汉堡王怎么打呢?它发现麦当劳优势在于它是有条生产线的,它能够快速大规模生产一个汉堡,而且就同一个口味的。汉堡王觉得这是它的优点,所以它们才能够迅速地制作出一个汉堡,但缺点就是消费者不能个性化。
这时候汉堡王怎么打,它推出了一种产品就是你来我汉堡王吃汉堡,你先挑好你的料,我制作一个给你,它通过这个手段,迅速打下了市场,所以业绩做的特别好。而麦当劳是做不了的,因为生产线是麦当劳的优点,麦当劳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优点。所以你把经营对手吊起来打,它很痛,但它又不能反抗。
比如美国有两家汽车公司,A公司生产的是又大又宽敞的汽车,价格卖得特别贵,B公司想怎么打,我生产一模一样的汽车,然后我价格比你便宜来卖,结果你会发现,你把市场都打乱了,原来可以都卖贵一点,大家都能赚钱,你出便宜了,人家也可以跟你降价,打价格战,这市场打不下来的。
但是C公司怎么打呢,他发现又大又宽敞是你的优点,但是一定也有你的缺点,就是不够便利,太大了,所以它推出了又小,又便利的汽车,打下来市场。改变一个市场不是改变人家的缺点,而是改变人家的优点,我们才能够迅速成长。这是做产品第一个策略。
那做产品策略第二种是什么?第二种,我认为是侧翼战,就是在消费者脑子里抢一块地盘。比如牙膏,原来有一个牙膏公司,推出的是韩国的牙膏,乳白色的,可以固齿,防蛀,结果消费者就一直觉得说那这个牌子一定是固齿的,那有另外一家公司怎么打呢,它推出了清新口气牙膏,一下打开了市场。
还有另外一个洗面奶,洗面奶外面推出美白的,护肤的,滋润的等等等等。但我一个朋友在广州做洗面奶,做祛痘。结果一下子市场就打开了。所以我觉得第二种打法就是:尽量让消费者觉得你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消费者能理解你。
第三种打法,我叫游击战,就是超级课程表打法。我当时初来这个市场,我发现在大的社交平台里面,我做不过腾讯,做不过人人网,做不过新浪微博,但是我可以把战场拉小啊,拉到校园里我就是老大了。我可以迅速铺开,别人做不到的。因为老大不可能顾及到多个市场,但我可以在小市场里面迅速去成长,所以超级课程表才能够做到1000多万大学生在使用。我没吹牛逼。
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做到不一样。原本口香糖是清新口气的,那你打口香糖新品牌打什么?防蛀嘛,多咀嚼可以防蛀的,那你可以迅速打开这个市场。所以不要去改造别人的缺点,要么改造别人的优点,要么让消费者觉得你跟别人不一样,要么把战场缩小,你的产品才能做好。
所谓外面的产品经理啊,公司说我的服务多好,多怎样,然后我的UI体验多好,整天不都是扯淡吗。只有你的产品策略对了,后面那些东西才能走对,这是我的观点,你可以喷我。
广告营销一定要懂两大用户传播心理:自己收藏起来再看;转给那个特定的TA看
下面讲怎么做营销。因为我做这个用户量,一个用户成本3毛钱,然后最近还不用,央视给我播了30秒广告,我几句话播了30秒广告,也帮我挣了很多钱嘛。基本我可以吹牛逼说我不怎么花钱我就可以做推广。
但是怎么做营销呢?我觉得广告还得投,那些所谓不投广告,就可以做起来一家公司,这些公司都扯淡的,我不相信。
我也投了很多广告费,但是我觉得投广告最重要是,不是告诉别人我是什么,而是尽量让你的消费者理解你是什么,让消费者知道,会跟别人说,它是这样这样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你就成功了。
所以有些广告你会发现,如果你长期要投广告,你的边际成本是不趋于零的,但是我这样投广告,边际成本慢慢就会趋向于零。因为我的用户会有口碑,只有你做到让消费者理解你是什么你才能形成口碑。
别做伤害品牌的广告。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都有很多企业把卫生巾送给我们,为什么?大学生要军训,穿军靴很痛,拿卫生巾去垫脚。当时我就问一个朋友,其他企业的卫生巾我都不接了,只用你单个品牌的卫生巾,我帮你送,好不好?他说,好啊,这流量很大!当场我就说这是很傻逼的行为。
你会发现短期内(通过这个市场活动)你的品牌是曝光的,但长期下来(品牌)是受损的。因为卫生巾是贴在私处的,你拿它来垫脚,消费者会怎么理解?只能理解成是低劣的、价格便宜的拿来垫脚的东西。所以你的品牌就不能在消费者的心中占领心智。所以有时,你看到一家企业的营销人员和公关人员短期内业绩是上升的,但长期看是下降的。
做广告一定要懂得用户传播的心理。用户传播的心理有两种:一种是收藏,比如超级课程表会发一些四六级资料,很多用户会转发,用户为什么会转发?他们想要收藏起来。比如你微信朋友圈分享这些东西,其实你都是收藏起来之后可以看。如果你的营销内容能够做到让用户收藏的欲望,你就成功了。
第二种传播,是消费者到底想给谁看。写广告文案有时候不是给消费者看的,而是给消费者想给的那个人看。什么意思呢?
比如有一天你和女朋友闹分手了,两个人闹得很凶,突然有一篇文章说,有时候两个人吵架也是增进感情的方式,你就会发现你会转,你女朋友也会转,因为她想给你看,你也想给她看。有时候会说好男人的十大标准是什么,很多女的都会转,不是转给朋友看,而是转给你男朋友看的。不是写好文案就那么简单,而是写好后想清楚你的消费者想给谁看,你可能就传播的特别快。
要分析广告价值。我们能够分析每个小时的新增用户,他的成本是多少钱;而且一定要利用别人的资源帮你免费做广告。前几天我被骂,我一直没说话,你骂去吧,因为被骂的东西是很容易传播的,很多人都把超级课程表和余佳文都拿去骂,骂吧,没关系,很多人都会好奇去查我。等他们骂的声音不多了,我再出来解释。
被骂的那几天我在干嘛呢?我在想,被骂了,用户量肯定会增长,如果这个时候产品做的不够好,用户进来不喜欢,我们就损失了;所以这几天我一直憋在公司,憋在家里,想产品怎么搞。所以我们全公司没有人回应,有人说佳文你要做公关,我说不做,先把产品做好;那帮骂我的人帮我业绩翻了30倍,我干嘛要和他们吵。等骂的差不多了,产品改好了,我再回应,所以今天我就出来了。
90后CEO怎么管公司:老板把方向,员工往前冲;企业方向乱了,员工做什么都累,而且是心累
另外讲公司怎么管。我公司只有100多人,其实比较好管。在座一些企业可能上千人,可能很难管,但是我想分析一些人性的东西,让老板去理解一个企业应该怎么管会更好。不一定我的办法是最好的,但它最合适我的公司。企业一定要做到三点:第一点是方向;第二个是流程;第三个是文化。
方向是什么?你会发现你的员工一直喊累,老板说那给他放假。员工的累分两种累,一种是心累,一种是身体上的累,当你的企业方向很明确,员工方向很明确,你会发现加班熬夜他们都愿意干,他们都不累;当你的企业方向是混乱的,你会发现员工做什么都没方向,他是心里很累。所以做一个老板,最重要的是我定好企业的方向。
第二个是流程,老板可以不管公司。我经常讲一句话,老板给员工发工资,老板还要管公司,其实有点傻,所以我从来不管公司的事。但是我敢说这话的前提是你公司的流程一定是很清楚。结果不可控,但流程是可控的;文化管人,流程管事,流程一定要有,流程不一定是你设计的,但一定是公司下面的高管设计好的,老板一定要参与到流程的设计中去。
流程设计好了之后就是文化了,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的性格。我性格怎样员工就怎样,所以我特别流氓,我的员工也和我一样。我每天干嘛,第一是给企业想方向,企业方向定下来就不会改,很多人会觉得我没事干。我会去关心员工吃得饱穿得暖,因为我们员工都是大学生,为了省钱,租了一个破房子,晚上连冷气都没有,所以我都会去关心他们。
我每天早上就刷员工的朋友圈,看他们这两天想什么。员工不需要管,老板发自内心的去疼爱你的员工,你把他当你的家人看,你的员工会给10倍的回报给你。所以我的工作是关心员工,多和员工吹吹牛逼,讲讲故事。
毛泽东会开枪吗?我不知道,但是你会发现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很可怕的,老板越聪明,你的员工就越笨。我说了,杀人抢劫放火都是你的事情,往前冲,谁活着回来就是团长,林彪说的嘛。你会发现员工是充分自由的,但是他有一个度,这个度必须老板来把握。
但是别太过干预员工的工作,他们真的很聪明,所以我就觉得有时候就是要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让他往前冲,老板把方向把好了,往前冲就是了,你的企业会跑得特别快。
人的企业可以怎么搞呢?核心那些东西还是老板亲自管,但销售、运营推广可以按员工的方式去管,这样是可以的,因为他们比你聪明;他们能想出乱七八糟的招式出来。
我为什么敢让员工自己开薪水,又砍掉了招不到一线部门最想要的人的人力资源部?
我曾经讲过让员工的薪水自己开,很多人就骂你是吹牛逼吧,我觉得那帮老家伙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为什么我一定要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你可以说我的方式在你的公司不成立,但是你不能说这个方式是错的。
为什么薪水要员工自己开?我假定自己是员工,在公司打工,我会想几个问题,第一,我每天晚上加班到那么晚,隔天还要准时上班,不准时上班会被扣工资,所以就准时下班嘛。
在我的公司,上下班时间随便你,结果员工每天晚上都会加班到很晚,周末都会来公司,余佳文是不会给加班费的,你可以不来,只要把事情搞定了。员工都很自觉的在公司加班。如果你昨天喝醉酒,你就晚点来嘛,今晚加加班,把事搞定就行了。这样的话你的员工会特别自在。
第二个我让他们薪水自己开,为什么?因为我想过在一家企业,我今天干了那么多事情,比我另外一个同事还牛逼,结果薪水和他一样,我心里会怎么想,我每天都会想什么时候可以提薪,他又不好意思和你提。
所以我就说薪水你自己开,但是我有一条规定,如果你的薪水开的高过你的能力,我就把你炒了,薪水自己开不代表我们不做事,我们也有流程,我们也会监督着你。后来发现员工都害怕开太高薪水,都开比他的能力低那么一点点的薪水。所以你的员工成本是降低的,其实这样反而会促使员工会多读几本书,多干一点活,跟你余佳文去提薪水,员工要发多少薪水不重要,能干多少事很重要。
然后我又把人力资源部砍掉,为什么?我们人力资源部其实没干什么活,他就是招个人进来,但你会发现真正在第一线工作的才最清楚他们要什么人,哪个部门确认你们自己去找,如果你觉得你们不缺,想自己加多一点班,分多点钱,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那具体的事情都让员工干了,我干什么呢?我除了定方向,还花很多时间在员工身上。我每天早上都刷员工的朋友圈,看他们这两天想什么。我曾经刷过一个员工的朋友圈,他说“心酸”,我立刻去问你干嘛心酸。他说他妈妈骨折了,因为觉得是小事没去医院,一个晚上在疼。我隔天早上一辆车就到他家门口等着,把他妈带去医院。
你会发现虽然我的公司没有规律、没有规则,但是其中有很多规律,它变成生态系统了。我当年真的是拿了1000块出来创业,不管别人是不是觉得我在吹牛逼,我也确实拿了阿里巴巴千万美金的投资,而我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正是因为我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让企业跑的很快。
我觉得中国有两个人很懂管理,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毛泽东。但诸葛亮36岁就死了,事必躬亲,诸葛亮很聪明,他什么事都会自己看一遍,所以他死的很快。但毛泽东没有,毛泽东下面武将很多,你去打,毛泽东说我就一个方向:去打,毛泽东是最会管理的,所以可以多去看一下毛选,还是挺不错的。
我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一个吹牛逼的余佳文。
===金错刀商学院的分割线:
12月6日7日,浙江金华 & &史上最接地气的互联网实战课《赢在微创新》+小米秘密2.0年度再升级!
金错刀,一个人的商学院,微创新思想提出者,小米顾问,2015年度血与骨的升级第一讲!
参与感真刀实枪的打法,像小米模式一样做爆品的4大行动秘笈:
1、如何打造你的痛点战略?小米从0到600亿的第一原点就是找痛点,雷军、黎万强、KK、王川、洪锋等5大创始人独家找痛点的核心方法,以及金错刀归纳的找痛点方法论。
2、如何打造你的爆品战略?90%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最大挑战就是爆品确实,如何让产品尖叫,如何设计流量产品,如何做爆品。
3、如何打造你的粉丝战略?没有粉丝就没有未来,如何让用户参与设计,如何做特权,如何维护铁杆粉丝。
4、如何做爆点式互联网营销?如何设计参与节点,如何设计互动方式,如何引爆口碑事件。
让别人的血泪武装你的行动,而不是思维:3大轴心,9大方法,24大工具,50个案例。只针对:1,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董事长与高管,2,互联网行业的创始人。联系人:李老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联合创始人该给自己发工资吗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天使不投资人  26 岁的小王买车了。  他的同学和家人都十分震惊。  小王出生在南方某三线城市,在本地读完大学后来到北京打拼。几年之内,他从在小网站做运营到在地铁发传单,各种各样的活儿都干过,共同点就是工资十分一般。  手里没钱,和同学们自然是早就断了联系,逢年过节回家也没什么好讲的。家里人都劝他,不要再北漂了,回来找个踏实的工作。小王不置可否,与父母的关系一度有些尴尬。  然而小王竟突然买了辆车,还找了个漂亮的女朋友,北京的女大学生。朋友圈里的他突然光鲜起来,家里人也议论他交好运了,不再劝他回去。  小王在 1 年前开始创业,几个月后便被贵人相中,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天使投资。  这与他的车和女朋友自然没有任何关系。  硅谷理想与北京现实  我见过的所有创业者、潜在创业者和刚刚辞职准备创业的人,有80%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身为联合创始人,我应不应该领工资?  这80%中的100%,会在我回答之前自己给出答案——应该。  我没有回答的必要。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对美国式创业心存敬畏;自己心里有答案,说明他们对中国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  领工资的是员工,领股权的是合伙人;拿工资不拿股权,拿股权不拿工资;合伙人应该不拿工资或拿一个合理的最低工资;合伙人工资越高,创业成功率越低……  以上关于创业、股权与工资的论调已是老生常谈,似乎在所有人心目中,从当上合伙人、联合创始人的一刻起,创业者就要与稳定的收入说白白了。  这合理吗?  这合理吗?创业公司初期资金困难,合伙人手握股权谋求长远利益,将资金留作他用。不给合伙人发工资,似乎是合理的。  这合理吗?创业九死一生,奋斗三年后股权可能是一纸空文,风险巨大。合伙人拿不到工资,似乎是不合理的。  这合理吗?创业是为了朋友、为了青春、为了改变世界的理想,不贪图小钱。大家都不拿工资,合理。  这合理吗?没钱的公司除了画饼就是吹,连员工都不吃这套了,合伙人傻么?专坑合伙人,不合理。  这合理吗?公司谋求快速发展,有钱必然优先招新、研发、扩张。合理。  这合理吗?根基不稳人心惶惶的企业无法做大,合伙人需要安抚。不合理。  这合理吗?老美创业都这么玩儿,国内的投资人们也都这么说。合理。  这合理吗?这些中国创业者没有工资连房都租不起了,你跟他讲美国的规矩?  当然,创业者不都是毕业就创业的穷学生,也不都是月入2k的臭屌丝。他们中不乏在辞职前年入二三十万的程序员和总监,虽然离财务自由还远,硬说他们穷也是装外宾。  然而,来自生活的种种压力——微薄的福利,沉重的房贷,家庭的拖累,世俗的眼光,却每每让他们不敢轻易放弃稳定的工资,更不愿手握股权苦等三年甚至更久。别的不提,你愿意让你的母亲在被亲戚盘问时说出“我儿子现在自己创业,没有工资”这种话吗?你愿意跟老婆、孩子、情人讲出“我现在月薪为0”的现实吗?  事实上,在中国,有许多合伙人从A轮开始便央求创始人回购他们的股权。虽然如此早期的套现于公司于个人都不太现实,我们仍能从中体会创业者们渴求现金回报的呼唤,哪怕这份回报压根儿没几个钱。  如果说上市是张大饼,在大饼烤好前,中国的创业者恐怕早已饿死。想通过创业糊口,应该指望尽早的套现,还是踏踏实实地领取工资合适些?  君子爱财,取之无道  所以,工资能否令创业者充饥?  就我所知,很多初创团队还是选择不拿工资的,而半路加入的合伙人,基本都会在股权之外索要薪水(即便远低于一般水平)。看着本就没钱的创业企业一年要在合伙人薪资上消耗几十万,更有甚者将联合创始人薪资需求大摇大摆地写在BP里给投资人看,不由得感慨创业环境之恶劣,项目成功率之低——创业者根本没钱生活,公司根本没钱做别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小王的车是怎么买的?  我在《创业百道》中写道,融资时的财务计划应该被严格执行,即使有变化,也应该让投资人知晓。在此之上,创业者应该定期向投资人发送财务报表,说明自己钱是怎么花的,并为花出去的每一分钱负责。  但总有一些创业者花钱时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动了不该动的奶酪。  去年夏天,我拜访了一家 O2O 项目,他们在盘古大观设立了自己的办公室。走进办公室大门时,我看到了一座假山,山石上的喷泉哗哗作响,泼洒在一个圆形的池塘中。往旁边望去,巨大的落地窗映着天和云的影子,水立方透过窗体照进一抹凉爽的蓝色。  还有一些创业者显然更为精明,他们会为公司购买一辆公务用车——比如 Tesla 就不错,比较有科技范儿、互联网范儿——偶尔搬运点儿办公用品,平时主要作为创始人的座驾。另外,最普通的办公室也可以当作居所,免去租房的必要。君不见许多创业团队办公室里都是枕头被子齐全,火锅煎锅随处摆放的,尤其是 90 后创业团队。  也有一些创业者时常埋身于学校,和自己的学弟学妹——主要是学妹——唠嗑。融资之前,他们的话题是“学长现在是一家公司的CEO,做着改变世界的大事业”,画外音是你看我牛逼不;融资之后,他们的话题会变成“学长刚刚拿下 X 百万元的大生意,要不要来我公司干”,言下之意是咱们不如今晚就在宾馆面试。  说手里有几百万算是很良心了,创业圈历来就有吹高融资金额的故事。几百吹成几千,估值吹成到账,人民币吹成美刀,估值三五百万人民币的小破公司就敢说自己融了1000万刀的A轮。也难怪国内某位知名天使投资人在微博上警告创业者们要诚实守信——这帮创业没几个月的小年轻愣能装着亿万身家的样子开着用投资人的钱买的车去泡大学生,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必然义愤填膺。  你真的以为二八定律在创业这个圈子仍然适用。随便走进哪个创业咖啡馆,80% 的人都在聊创业;聊创业的这些人里,80% 都没拿到融资;拿到融资的小部分,80% 已经不在咖啡馆和穷兄弟们混;走出咖啡馆的幸运儿,80% 已经丢了创业的初心,只惦记着怎么能把手里的馅饼赶快吃下去。  不久前翻了下VentureSource的数据,2015 年第一季度,中资企业收获风投 65.3 亿美元(包括初创企业和上市前企业),相较 2014 年增长 173%。不知道这些投资能否令诸位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相对于投资人,拿到钱的创业者一边改变世界一边改善生活,倒是也挺愉快。  另外,办公室位于盘古大观的那个项目,没有看到水立方的雪景,就悄悄死去了。  死于舆论的投资人  记得不久前,徐小平老师曾有言论说投资人不好过,投钱给了创业者,结果创业者一年也没主动联系他一次,令他很受伤。  说好的创投双方亲比伉俪如胶似漆呢?  创业者在融资的时候,口口声声说希望投资人老师多指导;而投资人身为股东,就算不对创业企业指手画脚,盯着自己钱财的去向也无可厚非——总不能都让没良心的盖了假山是吧。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创业者面对投资人张口前辈闭口老师,回到团队里就说“我们绝对不能找一个爱管事儿的资方”;投资人但凡想问问创业者钱怎么花,圈子里马上飞出“这个投资人管得特别宽,连我妈什么生肖都要问”的传言。  更何况,投资人中投了钱以后还真的会去关注创业者的,大概也只有两成。麦刚老师说他是“少数能够理解创业者、愿意和创业者同甘共苦”的投资人,“少数”二字十分精髓。身为投资人,给创业者提供指导也不见得能让项目的成功率高几分——有几个差生因为老师特别关照就能摇身变学霸的——被骂的可能性倒是不小。如此吃力不讨好,真的不如投钱后直接撒手不管,省心省力,就当买股票了。  虽然投资人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人士,面对整个社会不理性的舆论,他们仍然有许多无奈。一个优秀的天使投资人的确应该做到“帮忙不添乱”,然而什么叫帮忙,什么叫添乱?我认为财务监督属于帮忙的部分,但许多创业者显然不这么想。一来二去,就算喝止创业者购买 Tesla,也会被舆论评为“管得宽”了。这不禁令我想起,这是一个微博遭受抄袭会被大量群众说成“真当自己是作家呢”的国家。  总之,不管是出于对创业者的盲目抬爱,还是出于对投资人的仇富心理,与经济地位的高下悬殊正相反,在舆论上,投资人至今处于弱势。创业者想喷投资人,将自己的委屈发出来,不管在新闻评论区还是微信群,都会收获一片同情;投资人投的项目死了,基本只能怪自己眼瞎。  按理说,termsheet上都规定好了双方的权利义务,怎么在管与不管、监督不监督的问题上还这么多纠纷呢?很好理解,这就像是债主和欠债的,借钱之前,债主自然是大爷;白纸黑字欠条写下,欠债的反而成大爷了——老子就不还了,你能拿我怎么样?融资当然不是举债,但投资人的处境与债主却十分相似,手握再多权利也不敢给创业者添堵,否则自己的钱分分钟打水漂。  文明社会在避免剁手剁脚、卖儿卖女之类恶劣讨债行为的同时,某种意义上也在考验人们的底线——相比受到文明约束的一方,无下限的一方似乎更容易黑白通吃。创业者胡作非为搞臭自己的名声,无非是今后不能再创业。相比之下,投资人的代价就太大了——几百几千万地烧钱,还要被人腹诽眼光不行。  也难怪连投资人都要抱团取暖,纷纷设立天使基金了。然而这些基金又被一些人认作“合伙欺负创业者的机构”了。  小结  曾有创业者向我抱怨项目创意遭受投资人剽窃,被其他团队做了去,我要跟他说:“创意这么容易被剽窃,项目门槛还是太低。”  同样的,投资人的钱各种打水漂的时候,我也要问问他们:“是不是后悔看错人了?”  然而把责任全归到受害者头上绝非好现象,这种只能依赖自身防范的环境也并不是好环境。  也许我们该期待一个更为透明的创业、投融资圈子:每个犯了剽窃毛病的投资人都会被公示;瞎花钱的创业者会在整个社会抬不起头;谁抄袭抄得太厉害,大家都不要用他的产品。  当然,如果火热的风投环境能帮助更多的小王买到车找到女朋友,让更多的找不到工作的创业者不至于失业,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未免是件好事呢。  作者系中国最大股权众筹平台天使汇 AngelCrunch 创业主笔,《创业百道》系列课程作者。  本文作者@天使不投资人 首发于微信新媒体:赤潮AKASHIO(微信号:AKASHIO)-此言此思若潮水,不沾红粉自风流。转载请保留本信息,未包含本信息的微信公众号转载将受到侵权投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盟一月能拿多少薪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