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和房子,哪个更怀来房子有投资价值吗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真相惊人!一份价值200万亿美元的楼市真相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真相惊人!一份价值200万亿美元的楼市真相》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真相惊人!一份价值200的楼市真相》 精选一点击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今日微信号力荐 头条licaitt (长按红色字复制)作者 | 暴哥来源 | 暴财经(ID:icaijing123)近期,关于楼市的话题可能大家已经有些麻木了。不过其实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长期思考,比如说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第一大国,在我们的印象里,常常主观地认为现阶段中国楼市在全球独占鳌头,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全球究竟是一个什么位置?中国楼市又是不是那么特殊,完全独立于全球楼市的发展格局呢?今天,暴哥打算和大家一起简单的探讨一下上述问题,给大家抛砖引玉一番。一、全球楼市大PK根据全球领先的房地产服务商Savills,近期发布的全球楼市简报,2016年全球楼市的规模已经超过200万亿!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居民住宅,占到全部份额的84%,达168万亿美元。在全球楼市中,价值最高的十个国家依次是:中国(42.7万亿美元)、美国(42.)、日本(12.3万亿美元)、英国(10.8万亿美元)、印度(8.7万亿美元)、德国(7.6万亿美元)、法国(6万亿美元)、巴西()、意大利(3.8万亿美元)、俄罗斯(3.6万亿美元)。从Savills提供的数据来看,中国楼市的整体价值和美国旗鼓相当,都在42万亿美元左右,中国居民住宅价值更高约为39.4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商业地产价值更大,约为8万亿美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楼市还远没有到买下美国的地步。以上述楼市价值规模为基础,结合各国官方提供的宏观经济数据,我们会得出一系列很有意思的结果。二、真相惊人!各国房地产价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基础数据房产价值/GDP、房产价值/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以换算为同样的数量级,在此忽略单位,以绝对数字作对比)一、从房产价值和GDP之间比值来衡量,GDP前十名的国家合理水平是2.5左右。除了中国、印度和英国都符合这个水准,而中国和印度比值是3.8,英国最高是4.1。这个结果很有意思,划分出来两个档次:中国、印度、英国一档;其他国家一档;二、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地产的匹配度来看,也可以分出两个档次,可以看到一般国家的比值都在1以下,德国、意大利、法国还不到0.2,美国高一些0.75;另外一个档次,又出现了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这次连数值都一样,都是5.1!根据各国的广义货币数据(美国M3官方不提供,无法得到数据)三、从货币的层面来说,结果也十分有意思。对于中国楼市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不少人认为是货币超发引起的楼市上涨。(这里不说不对货币和楼价谁是因谁谁是果做分析),只拿相关性来说事。从货币供应的绝对数量上来说,中国、美国、日本排名前三。但货币供应量的绝对数量高和房产价值的相关性的关系可能没有绝对数量那么突出。比如,相关性最强的而是日本,两者的比值最接近1,其次才是中国1.73,然后是巴西2.13;此前和中国指标几乎都一样的印度在这个数据上出现了分析,房地产价值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比值关系居然达到了4.35,也就是说,印度国内货币供应规模远远不能解释其房价上涨的幅度。和印度类似的有美国、英国、俄罗斯。总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暴哥以为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第一,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和发展中大国,在前面两个指标竟然获得了几乎一样的结果,说这是巧合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应该认为这体现了人口超级大国和发展中大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性。另一个角度,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现阶段同样具备相似的共性,而英国和美国这两个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地区有体现出其不同的地方,比如英国房地产价值和GDP比值和中国、印度相似。(大家知道印度、香港在历史上和英国的渊源,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又有借鉴香港的地方。因此这里面有或许有房地产市场的道路选择共性)第二,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价值整体而言,从全球角度来说相关性不强,不像前两个数据那么有规律性。不过,英美相似,中国、日本相似,这可能体现出东方和西方在货币政策方面的一种差别,也表现出对于楼市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不同的贡献度。当然,或许还要考虑外来资本对于英美发达国家的贡献,比如来自中国的资金到英美买楼等等,这可能也是这些地区货币规模对房产价值贡献度相对低的一种解释。不过就整体而言,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楼市并没有那么鹤立鸡群,超出全球楼市格局。另一个角度!此外,Savills还给我们提供一个角度来解读全球楼市,这就是换手率。全球楼市价值前十名的换手率关于换手率,我们常在股市中看到。解释呢,可以有很多,比如换手率低说明,交投清淡,人气不足。但对于处于的来说,换手率低则意味着一种惜售现象;对于换手率高来说,一方面说明人气旺盛,一方面又说明多空之间分歧严重。因此大家看到有的股票阶段性见顶,会伴随着短期超高换手率,此后就开始下跌;而有的股票则在连续超高换手率簇拥下快速大幅上涨。当然最终没有了这种持续性,下跌也就不远了。那么对楼市而言是不是可以套用股市的逻辑呢?暴哥以为一定程度上可以。股市和楼市都是由追逐利益的人组成的,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交易市场,因此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从Savills的数据也能看出来,即便换手率最高的美国,其换手率也不过6%,这种差也反映出的固有特性,以及住宅作为一种人类基本需求的现实反映。俗话说矮子里面拔将军,既然大家换手率都不高,那么在一个衡量水准内,所显示出的差异仍然具备说服力。从结果来说,大家可以看到,整体而言,发达国家楼市换手率相较于发展中国(金砖四国)高出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换手率的差异,暴哥以为可能有几个解释:第一,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差异造成楼市交易本身的困难;第二,城市化程度差异,造成发展中国家楼市出现惜售现象,大家仍然以居住为主(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目前存量房交易为主,换手率高,而发展中国家总会有大量新房入市,冲淡了换手率)第三,从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可能更多的把住房当做保值的工具,因此持有期也长一些。第四,从对待房子的心态来看,或许发达国家更为成熟,人们是随住随买,随行随卖,不会有过于依恋或者说过于看重房子未来的价值,实用性更强一些。刚才说了整体,其实如果从结构层面来说,又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同样是发达国家,英美的换手率确实比较高,结合英美楼市的涨幅来看,这种情况符合股市高换手和价格快增长的状况;而德国,也表现出高换手率也是有点让人意外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德国的楼市素来以稳健著称,中国目前也在把楼市的发展思路从英国的一元模式变为德国的二元体系。那么怎么解释,德国的高换手率呢?最有可能的是价值发现的结果,长期处于价值低洼的德国楼市,在全球资本的推动下产生的高换手。日本和意大利在发达国家中的低换手率可能意味着两国国内民众和国外民众对于楼市整体的一种相对悲观情绪,这也符合两国的发展状况。再有,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换手率有显得很突出,尤其中国已经出现超过日本和意大利的趋势,这也许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楼市开始进入到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而印度,显然其楼市换手率和城市化进程不太相匹配,结合之前的数据,或许印度楼市的泡沫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了,结合印度**莫迪推出的印度版居者有其屋政策,以及印度银行目前表现出的超高,除非印度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否则印度楼市可能会成为印度经济急转直下的导火索!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微信:hjwh123】想要财富自由?它来带你上车,聊聊这件小事《真相惊人!一份价值200万亿美元的楼市真相》 精选二作者 | 暴哥来源 | 暴财经(ID:icaijing123) 原创作品近期,关于楼市的话题可能大家已经有些麻木了。不过其实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长期思考,比如说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第一大国,在我们的印象里,常常主观地认为现阶段中国楼市在全球独占鳌头,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全球究竟是一个什么位置?中国楼市又是不是那么特殊,完全独立于全球楼市的发展格局呢?今天,暴哥打算和大家一起简单的探讨一下上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深究起来,其内容绝对可以编撰成书,但暴哥没有这等能力和精力,在公众号中只得通过一些简单的分析对比,给大家抛砖引玉一番)全球楼市大PK根据全球领先的房地产服务商Savills,近期发布的全球楼市简报,2016年全球楼市的规模已经超过200万亿!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居民住宅,占到全部份额的84%,达168万亿美元。在全球楼市中,价值最高的十个国家依次是:中国(42.7万亿美元)、美国(42.1万亿美元)、日本(12.3万亿美元)、英国(10.8万亿美元)、印度(8.7万亿美元)、德国(7.6万亿美元)、法国(6万亿美元)、巴西(4万亿美元)、意大利(3.8万亿美元)、俄罗斯(3.6万亿美元)。从Savills提供的数据来看,中国楼市的整体价值和美国旗鼓相当,都在42万亿美元左右,中国居民住宅价值更高约为39.4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商业地产价值更大,约为8万亿美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楼市还远没有到买下美国的地步。以上述楼市价值规模为基础,结合各国官方提供的宏观经济数据,我们会得出一系列很有意思的结果。真相惊人!各国房地产价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基础数据房产价值/GDP、房产价值/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以换算为同样的数量级,在此忽略单位,以绝对数字作对比)一、从房产价值和GDP之间比值来衡量,GDP排名前十名的国家合理水平是2.5左右。除了中国、印度和英国都符合这个水准,而中国和印度比值是3.8,英国最高是4.1。这个结果很有意思,划分出来两个档次:中国、印度、英国一档;其他国家一档;二、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地产的匹配度来看,也可以分出两个档次,可以看到一般国家的比值都在1以下,德国、意大利、法国还不到0.2,美国高一些0.75;另外一个档次,又出现了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这次连数值都一样,都是5.1!根据各国的广义货币数据(美国M3官方不提供,无法得到数据)三、从货币的层面来说,结果也十分有意思。对于中国楼市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不少人认为是货币超发引起的楼市上涨。(这里不说不对货币和楼价谁是因谁谁是果做分析),只拿相关性来说事。从货币供应的绝对数量上来说,中国、美国、日本排名前三。但货币供应量的绝对数量高和房产价值的相关性的关系可能没有绝对数量那么突出。比如,相关性最强的而是日本,两者的比值最接近1,其次才是中国1.73,然后是巴西2.13;此前和中国指标几乎都一样的印度在这个数据上出现了分析,房地产价值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比值关系居然达到了4.35,也就是说,印度国内货币供应规模远远不能解释其房价上涨的幅度。和印度类似的有美国、英国、俄罗斯。总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暴哥以为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第一,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和发展中大国,在前面两个指标竟然获得了几乎一样的结果,说这是巧合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应该认为这体现了人口超级大国和发展中大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性。另一个角度,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现阶段同样具备相似的共性,而英国和美国这两个金融市场最发达的地区有体现出其不同的地方,比如英国房地产价值和GDP比值和中国、印度相似。(大家知道印度、香港在历史上和英国的渊源,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又有借鉴香港的地方。因此这里面有或许有房地产市场的道路选择共性)第二,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价值整体而言,从全球角度来说相关性不强,不像前两个数据那么有规律性。不过,英美相似,中国、日本相似,这可能体现出东方和西方在货币政策方面的一种差别,也表现出对于楼市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不同的贡献度。当然,或许还要考虑外来资本对于英美发达国家的贡献,比如来自中国的资金到英美买楼等等,这可能也是这些地区货币规模对房产价值贡献度相对低的一种解释。不过就整体而言,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楼市并没有那么鹤立鸡群,超出全球楼市格局。另一个角度!此外,Savills还给我们提供一个角度来解读全球楼市,这就是换手率。全球楼市价值前十名的换手率关于换手率,我们常在股市中看到。解释呢,可以有很多,比如换手率低说明,交投清淡,人气不足。但对于处于涨停板的股票来说,换手率低则意味着一种惜售现象;对于换手率高来说,一方面说明人气旺盛,一方面又说明多空之间分歧严重。因此大家看到有的股票阶段性见顶,会伴随着短期超高换手率,此后就开始下跌;而有的股票则在连续超高换手率簇拥下快速大幅上涨。当然最终没有了这种持续性,下跌也就不远了。那么对楼市而言是不是可以套用股市的逻辑呢?暴哥以为一定程度上可以。股市和楼市都是由追逐利益的人组成的,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交易市场,因此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从Savills的数据也能看出来,即便换手率最高的美国,其换手率也不过6%,这种流动性差也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固有特性,以及住宅作为一种人类基本需求的现实反映。俗话说矮子里面拔将军,既然大家换手率都不高,那么在一个衡量水准内,所显示出的差异仍然具备说服力。从结果来说,大家可以看到,整体而言,发达国家楼市换手率相较于发展中国(金砖四国)高出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换手率的差异,暴哥以为可能有几个解释:第一,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差异造成楼市交易本身的困难;第二,城市化程度差异,造成发展中国家楼市出现惜售现象,大家仍然以居住为主(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目前存量房交易为主,换手率高,而发展中国家总会有大量新房入市,冲淡了换手率)第三,从投资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可能更多的把住房当做保值的工具,因此持有期也长一些。第四,从对待房子的心态来看,或许发达国家更为成熟,人们是随住随买,随行随卖,不会有过于依恋或者说过于看重房子未来资产属性的价值,实用性更强一些。刚才说了整体,其实如果从结构层面来说,又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同样是发达国家,英美的换手率确实比较高,结合英美楼市的涨幅来看,这种情况符合股市高换手和价格快增长的状况;而德国,也表现出高换手率也是有点让人意外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德国的楼市素来以稳健著称,中国目前也在把楼市的发展思路从英国的一元模式变为德国的二元体系。那么怎么解释,德国的高换手率呢?最有可能的是价值发现的结果,长期处于价值低洼的德国楼市,在全球资本的推动下产生的高换手。日本和意大利在发达国家中的低换手率可能意味着两国国内民众和国外民众对于楼市整体的一种相对悲观情绪,这也符合两国的发展状况。再有,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换手率有显得很突出,尤其中国已经出现超过日本和意大利的趋势,这也许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楼市开始进入到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而印度,显然其楼市换手率和城市化进程不太相匹配,结合之前的数据,或许印度楼市的泡沫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了,结合印度**莫迪推出的印度版居者有其屋政策,以及印度银行目前表现出的超高不良贷款率,除非印度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否则印度楼市可能会成为印度经济急转直下的导火索!【感恩迎国庆, iPhone X 豪礼庆中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真相惊人!一份价值200万亿美元的楼市真相》 精选三01中国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接近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发达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人均GDP数据,按当期汇率换算成美元对比: 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060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水平的12%、日本水平的26%、韩国水平的35%、英国水平的17%。 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12,接近于70年代末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80年代初的英国,90年代初的韩国。 2016年中国人均GDP首次高于中高等收入国家人均GDP (7939美元),和全世界人均GDP10151美元的差距进一步缩窄,最接近于2007年的世界平均水平。02城市化率接近于1930s的美国、50s的日本和80s的韩国1.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6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7.35%。诺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过,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发展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一是中国的城市化。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中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7.35%。 中国城市化进程接近于1851年的英国、1930年的美国、1955年的日本和1980年的韩国。 英国、德国、美国是最早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国家,随后法、意、日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均在1960年之前就达到了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前苏联(1965)、巴西(1970)、南非(2000)也分别先后达到了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 对照各国城市化发展历史,未来五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2.各国城市化进程存在三种不同的模式 在各国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模式: 首先是英美发达国家模式,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量主要是第三产业。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扩大,而第二产业占比不断缩小。 其次是日本和德国模式,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中,第二产业依然是重要的经济支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是相当的。 第三种模式是拉美国家模式,包括巴西、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这些国家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中,第三产业在GDP当中的占比走高,第二产业占比走低,与英美发达国家模式相似。 但不同于前两种模式的是,这些国家在较低的人均GDP水平下就启动了城市化进程,随后人均GDP持续低于同样城市化水平的其他国家。在上述三种城市化模式中,我们认为中国更接近日本和德国模式。 一方面这些年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较为紧密,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相当一部分人口来到城市进入了建筑业和制造业。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耕地较少,也不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同时历史因素导致土地产权问题较为复杂,这也比较接近日本德国等“旧大陆国家”,而非美国等“新大陆国家”。 03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水平相当于1970s的美国和意大利、80s的日本 1.人口老龄化水平相当于1970s的美国和意大利,80s的日本 2016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8%。2016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3.8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10.8%。 当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近似于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70年代意大利,但中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上述三国。 对照发达国家人口数据,当前10.8%的老年人口占比相当于1977年的美国(10.85%)、1985年的日本(10.3%)、1970年的意大利(10.8%)。 不过上述国家在对应年代的老龄化速度均不及当下的中国。如果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增速比较,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年均上升0.34个百分点,增速相当于年的日本和意大利,而美国直到近些年才达到这一速度。2.各国居民的异同点 相对美国、日本等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选择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 共同点表现在总量近年来出现上升,安全资产比例有所下降;股市参与度显著增长,通过等参与股市趋势明显;“负债消费”模式有所增长。 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我国储蓄存款居高不下,而、、股票绝对占比还是太小;参与股市的风险度高,直接持股的占比较高,而美日等国则主要通过买入基金等媒介,实现间接持股。 人口结构变化也会影响资产配置选择:中年家庭更青睐高,年轻家庭和老年家庭更青睐低风产。04我国当前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末水平 从产能过剩和去产能阶段看,中国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末水平 中国重化工业在经历长期的供过于求后进入去产能阶段。与中国去产能形成对比的是,70年代末,欧共体和日本也曾相继开展了钢铁等重化工业的去产能计划。 70年代的发达国家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速在受冲击后逐渐回落,未能回到之前的水平。然而前期在对经济的乐观之下,重化工业产能曾经大幅扩张。因此这些行业迅速进入供过于求的阶段,到了70年代末,供需格局迟迟得不到好转之下,欧共体与日本相继通过全行业协调的方式,开始去化产能。 欧、日在70年代的经历,实际上与中国在欧债危机冲击后经济回落、产能大幅扩张导致过剩,产业结构需要调整的背景较为相似。05环境污染与单位能耗的国际比较 1.中国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落后发达国家约20-30年 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人均排放量看,中国和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已经进入EKC曲线右侧下滑区域。 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大气污染EKC曲线上均已经入右侧区域。中国相比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进入EKC右侧通道晚20-30年。 中国比英美日晚了近30年走到拐点;而当中国在2006年达到二氧化硫排放峰值时,其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589万吨,和美国拐点数值(2804万吨)差距不大。 2.中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发达国家80年代水平 我国单位GDP能耗近35年来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0.6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高于**预期。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水平相当于全球平均单位GDP能耗1993年的水平,中等收入国家2000年左右的能耗水平,高收入国家80年代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以2011年不变价计算,2014年全球平均消耗每千克油当量,可创造7.89美元的GDP值,高收入国家可创造8.,而中国仅能创造5.,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约15年前的创造效率。 印度早在1998年单位能耗就能创造了5.7美元GDP,2014年消耗同样单位能耗的油当中国多创造约3美元GDP。由此可见中国单位能耗创造GDP的效率相比全球其他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来源:,作者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100%国资背景,我们也许不土豪,因为我们有真实力;我们也许不绚丽,因为我们只做真!更多平台内容请关注五爱金融官方微信微博,或直接登录官方网站,赶快行动,去体验乐趣吧!咨询电话:024-!猜你喜欢~~史上最全的五爱市场乘车路线~~ ,让您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 日行万步毁全身?专家:走路千万别超这个步数《真相惊人!一份价值200万亿美元的楼市真相》 精选四大家都在关注↑↑↑↑↑1中国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接近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发达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人均GDP数据,按当期汇率换算成美元对比: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060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水平的12%、日本水平的26%、韩国水平的35%、英国水平的17%。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123美元,接近于70年代末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80年代初的英国,90年代初的韩国。2016年中国人均GDP首次高于中高等收入国家人均GDP (7939美元),和全世界人均GDP 10151美元的差距进一步缩窄,最接近于2007年的世界平均水平。 2城市化率接近于1930s的美国、50s的日本和80s的韩国1.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6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7.35%。诺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过,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发展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一是中国的城市化。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中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7.35%。中国城市化进程接近于1851年的英国、1930年的美国、1955年的日本和1980年的韩国。英国、德国、美国是最早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国家,随后法、意、日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均在1960年之前就达到了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前苏联(1965)、巴西(1970)、南非(2000)也分别先后达到了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对照各国城市化发展历史,未来五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各国城市化进程存在三种不同的模式在各国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模式:首先是英美发达国家模式,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量主要是第三产业。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扩大,而第二产业占比不断缩小。其次是日本和德国模式,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中,第二产业依然是重要的经济支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是相当的。第三种模式是拉美国家模式,包括巴西、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这些国家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中,第三产业在GDP当中的占比走高,第二产业占比走低,与英美发达国家模式相似。但不同于前两种模式的是,这些国家在较低的人均GDP水平下就启动了城市化进程,随后人均GDP持续低于同样城市化水平的其他国家。在上述三种城市化模式中,我们认为中国更接近日本和德国模式。一方面这些年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较为紧密,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相当一部分人口来到城市进入了建筑业和制造业。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耕地较少,也不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同时历史因素导致土地产权问题较为复杂,这也比较接近日本德国等“旧大陆国家”,而非美国等“新大陆国家”。3.城市化进程的边际拐点何时到来?各国城市化的历史表明,当城市化率达到70%-75%左右时,城市化的进程将放缓。城市化率的增长往往会呈现一个拉长的S型曲线,即经过第一个拐点后城市化率加速上升,而经过第二个拐点后城市化率增速将明显放缓。根据日本和德国模式的经验,中国城市化进程或在达到65%-70%的水平后增速放缓。以最近几年的城市化速度推算,这意味着当前我们距离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边际拐点还有10年左右。3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水平相当于1970s的美国和意大利、80s的日本1.人口老龄化水平相当于1970s的美国和意大利,80s的日本2016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8%。2016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3.8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10.8%。当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近似于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70年代意大利,但中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上述三国。对照发达国家人口数据,当前10.8%的老年人口占比相当于1977年的美国(10.85%)、1985年的日本(10.3%)、1970年的意大利(10.8%)。不过上述国家在对应年代的老龄化速度均不及当下的中国。如果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增速比较,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年均上升0.34个百分点,增速相当于年的日本和意大利,而美国直到近些年才达到这一速度。2.各国居民资产配置的异同点相对美国、日本等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选择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共同点表现在金产总量近年来出现上升,安全资产比例有所下降;股市参与度显著增长,通过保险基金等参与股市趋势明显;“负债消费”模式有所增长。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我国储蓄存款居高不下,而保险、基金、股票绝对占比还是太小;参与股市投资行为的风险度高,直接持股的占比较高,而美日等国则主要通过买入基金等媒介,实现间接持股。人口结构变化也会影响资产配置选择:中年家庭更青睐高风险资产,年轻家庭和老年家庭更青睐低风险资产。4我国当前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末水平从产能过剩和去产能阶段看,中国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末水平中国重化工业在经历长期的供过于求后进入去产能阶段。与中国去产能形成对比的是,70年代末,欧共体和日本也曾相继开展了钢铁等重化工业的去产能计划。70年代的发达国家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速在受冲击后逐渐回落,未能回到之前的水平。然而前期在对经济的乐观预期之下,重化工业产能曾经大幅扩张。因此这些行业迅速进入供过于求的阶段,到了70年代末,供需格局迟迟得不到好转之下,欧共体与日本相继通过全行业协调的方式,开始去化产能。欧、日在70年代的经历,实际上与中国在欧债危机冲击后经济回落、产能大幅扩张导致过剩,产业结构需要调整的背景较为相似。5环境污染与单位能耗的国际比较1.中国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落后发达国家约20-30年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人均排放量看,中国和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已经进入EKC曲线右侧下滑区域。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大气污染EKC曲线上均已经入右侧区域。中国相比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进入EKC右侧通道晚20-30年。中国比英美日晚了近30年走到拐点;而当中国在2006年达到二氧化硫排放峰值时,其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589万吨,和美国拐点数值(2804万吨)差距不大。2.中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发达国家80年代水平我国单位GDP能耗近35年来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0.6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高于**预期。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水平相当于全球平均单位GDP能耗1993年的水平,中等收入国家2000年左右的能耗水平,高收入国家80年代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以2011年不变价计算,2014年全球平均消耗每千克油当量,可创造7.89美元的GDP值,高收入国家可创造8.8美元,而中国仅能创造5.7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约15年前的创造效率。印度早在1998年单位能耗就能创造了5.7美元GDP,2014年消耗同样单位能耗的油当量比中国多创造约3美元GDP。由此可见中国单位能耗创造GDP的效率相比全球其他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作者: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研究员 李超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为我们点赞分享到朋友圈吧! 其他小伙伴儿——有喜堂《真相惊人!一份价值200万亿美元的楼市真相》 精选五***ouwang中国的实践者官网网址:www.***ouwang.com理财热线:400-788-9566作者:宁南山来源: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不只是中国未来的国运如何,我们来看看这个地球上谁更有前途。本文数据来自统计局,世界银行,皮尤研究中心和新华社。先说结论:1、中国在急速上升期,2010年中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美国,2015年中国工业产值是美国+日本之和,2025年中国工业产值将超过整个欧洲+美国+日本工业产值之和,人均工业产值将会和西方发达国家几乎不相上下。你没看错,是2025年。2、只要中国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解决好人口出生率这个相对于其他文明的最大短板,中国领先其他文明的概率接近100%。1993年夏,美帝国主义**学大师,哈佛大学**学系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其核心内容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这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每一种文明都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在书写自家的历史时,都仿佛在编写人类历史的核心剧本。在2017年的今天,我们来分析下亨廷顿提到的世界八大文明谁更有前途。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的近代史,欧洲开启了人类第一次全球化,伴随着无数的战争和冲突,如果仔细观察自18世纪—20世纪的各种战争,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1、如果双方工业水平处于同一等级,那么几乎总是人口更多的国家获得胜利。典型是苏联在军事工业水平弱于德国情况下,依靠人口规模及工业总量优势碾压了德国。2、如果双方人口相当,那么几乎总是工业水平更高的国家获得胜利。这个例子数不胜数,西方殖民者征服了无数人口不弱于自己却没有工业的国家。3、如果一方在工业水平上有优势,而另一方在人口上有优势,那么只要不是优势存在绝对代差,战争往往会有苦战。典型如二战时期的中国和日本,中国在钢产量仅有日本百分之一的情况下竟然和日本苦战四年多还未亡国,甚至逼迫日本不得不袭击美国寻求战争资源,就是中国以五倍人口规模优势,以人命换钢铁的结果。当然了,决定一个文明前途的还有其领土等因素,但是一个国家如果人口众多,其领土往往不会太小,就拿人口过亿的国家来说,2015年全世界有13个,其中面积8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有4个,中美俄+巴西,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级别的有1个,印度298万平方公里,面积150-200万平方公里的有2个,印尼(190万),墨西哥(197万),面积100万平方公里级别的有埃塞俄比亚(110万),尼日利亚(90万),埃及(100万),巴基斯坦(88万)上面11个国家面积都不算小。剩下的2个人口过亿国家,我们所说的日本,虽然1.27亿人居住在只有不到38万平方公里陆地领土,但是这个面积放到欧洲也能排前几名的,比德国,意大利,英国都大,其海洋国土面积更是世界前十。唯一比较奇葩的是孟加拉,一亿多人口居然居住在只有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这个简直让人跪了。不过你也要考虑到,孟加拉是有海洋的国家,还有海洋面积。领土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例如是否腐败等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人口和工业两大基础变量。因此我们看人口和工业的变化趋势,基本就可以知道亨廷顿说的人类八大文明的前途了。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我们首先可以把后面的拉美文明和非洲文明排除掉,这样就只剩下了6个,你可能有意见了,难道拉美和非洲就这样上不了台面吗,连参加比赛的机会都没有?非洲能不能称之为一个文明实在是个大问号,非洲内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真正意义的统一大帝国出现,非洲各国也从来没有形成共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非洲各国的文明起源也从来不是来源于同一个源头,非洲实际上是一个一盘散沙的洲,非洲内部的各个国家,除了肤色以外其实没有太大相似之处,这个洲只有地理意义,没有文明意义。拉美文明有大概6亿人,种族大融合把拉美整成了大杂烩,融合了印第安人,欧洲人,非洲人的血液,例如秘鲁人很多就长的像亚洲人,巴西一堆黑白混血。拉美基本通行的是欧洲的语言和制度,因此我们可以把拉美文明看成一个西方文明的子集,或者说是一个严重弱化版的西方文明。拉美文明里面取得过最高成就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而这两拨人的母国在欧洲不过是二三流国家。那么对剩下的6个文明进行分析就比较有意思了。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东正教基本就是俄罗斯为核心的国家,包括白俄罗斯,塞尔维亚之类。我们按照人口进行下分类,人口在十亿级别的有四个:中华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按照2015年的人口统计,伊斯兰文明人口最多,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09年的统计,大约有15.8亿人,2016年有接近17亿人,排名第一位;中华文明,根据中国统计局数字,中国大陆有13.7亿人,当然,如果我们这里去除掉大陆的至少2000万穆斯林人口,那就是13.5亿人,不过我们不能去掉,因为中国大陆的穆斯林,本身也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也是中国人。如果加上港澳台3000万人,5000万海外华人,大概14.7亿人。排名世界第二位。印度文明,根据印度官方统计,2015年末人口为12.9亿人,注意印度人口十年内超过中国问题不大了。减掉印度国内1.6亿穆斯林,再加上5000万海外印度人,大约有11.8亿人,排在世界第三位。当然这里面西方文明人口最少,查询世界银行数据库,2015年美国人口3.2亿+欧盟5.1亿+澳新加拿大6300万,大约9亿人,也算是十亿级别。但是这9亿人是世界的顶峰,掌握着人类绝大部分的科技,军事力量和经济。另外两个文明,以俄罗斯为核心的东正教文明和日本文明,人口都在1亿级别,比前面四个文明差了差不多10倍,2015年俄罗斯人口1.44亿,日本人口1.27亿,作为一亿人口级别文明,在规模上都无法和前面四个相比。严格的说,俄罗斯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表兄弟,日本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养子,俄罗斯和日本这两个国家都比较争气,依靠着工业爆发了巨大的潜力。2015年俄罗斯在军事上排在世界前三(当然算上核武器也可以说比中国强排在世界第二),压倒了前面的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冷战时期更是不可一世,达到了其历史的巅峰,工业规模和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而日本在2015年经济和工业规模上排在世界前三,也压倒了前面的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从历史上看,俄罗斯文明成就的上限要高于日本文明,在500年前,莫斯科公国还是个和日本差不多大的国家,现在两者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日本从1989年经济规模超过苏联,到2010年GDP规模又被中国超过,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只坐了短短21年,而俄国人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在经济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坐了超过半个世纪。在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上,日本则几乎从来没有超过俄国,日本崛起后1904年举国之力才打败了没有使出完全力量,且后勤线长达数千公里的俄国,在二战时日军则是被苏军吊打。直到苏联解体后,日本的综合国力才能和俄国一拼,然而军事力量至今仍然远远不如。通过发展工业,日本和俄罗斯两个一亿人口的文明压倒了伊斯兰和印度两个十亿人口文明,充分说明了这两个民族的优秀。然而其人口上的局限,严重影响了其文明影响力的上限,永远不可能和十亿人口级别的西方文明抗衡。我们再看下人口的变化趋势,6个文明中,伊斯兰文明不仅人口规模最大,有17亿人,而且生育率最快,穆斯林达到了惊人的3.1的生育率,这个数字不一定100%精确,但是六大文明中穆斯林文明生育率最高是不争的事实。人口优势是穆斯林文明最大的优势,凭借着优势的人口出生率,穆斯林文明对其他五大文明中的四个都构成了挤压效应,唯一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是日本文明。西方文明受到最大的两个外部挑战,一个是中华文明经济上的崛起,一个就是伊斯兰文明的人口入侵,这其中中华文明崛起主要是经济意图,但是伊斯兰文明入侵则要直接改变其文化,社会结构和**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伊斯兰文明对西方挑战更大。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穆斯林数量已经占到总人口四分之一,穆斯林在新生儿比例中已经占到了40%。2016年3月的布鲁塞尔恐怖袭击就是个例子。比利时女老师发推特说班上的穆斯林学生听到恐怖袭击全部都兴高采烈,可见穆斯林人口的上升已经极大的改变了这个城市的面貌。下图是欧洲2010年的穆斯林比例数据,注意这是6年前的,经历了6年穆斯林人口的高出生率和2015年的难民潮,现在人数更多了。穆斯林在法国和德国都超过了500万,德国的默克尔光是在2015年就引进了112万穆斯林难民,依靠着超高的生育率和大量移民,穆斯林无需通过军事力量对抗西方,而是可以通过人口优势借助民主选举的方式掌控西方国家,考虑到英法都是核武器拥有国,这个前景让人不寒而栗。目前来看,西方人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办法来进行遏制欧洲的全面绿化。如果30-50年后穆斯林完全占据了欧洲,并且通过和平方式民主选举上台,那么如果解决欧洲的核武装,将是摆在中美两个世界领袖面前的问题。穆斯林和伊斯兰已经成为西方媒体最常见词汇之一,也成为了美国**大选特朗普的一张重要的牌,足见其影响力。欧洲的问题,表面看是族群融合不成功,穆斯林青年失业率高,文化冲突,实际深层次原因就是穆斯林人口剧增,有了人才会有文化冲突,才会有融合问题,才会有失业率高的问题。欧洲的现状也给中国极大的警醒,中国要做的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不是思考发生了以后该怎么办。西方文明中,美国的生育率还维持在2.0-2.1的健康水平,而欧洲则普遍在1.5以下了,如德国生育率就是1.4,而且美国穆斯林比例也仅有3%不到,看来美国果然是西方文明的中流砥柱和希望。另外一个数据大家可能都没有注意,俄罗斯2010年时穆斯林数量就有1400万,占总人口10%,不管是穆斯林人口绝对数量还是比例,都是欧洲最高的。今天的俄罗斯,实际上很多国土都已经只是名义上的国土,例如1.7万平方公里的车臣,5万平方公里的达吉斯坦,95%都是穆斯林,且对俄罗斯人有刻骨仇恨,虽然这里还是俄罗斯国土,也在俄罗斯军事力量控制下,但是俄罗斯普通人,是没有太大胆量去那里的。不只是实际控制领土很多成了不能去的地区,实际上苏联解体的领土损失,被穆斯林独立拿走的领土是最多的。苏联国土有2240万平方公里,而俄罗斯只有1710万平方公里,丧失了53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占到了苏联总面积的24%。而这丧失的530万平方公里土地里面,一个哈萨克斯坦就占了273万平方公里,占了一半以上,还不用说另外几个斯坦国。伟大民族如俄罗斯,也丧失了土地给伊斯兰文明。俄罗斯文明在人口上还是有喜讯,从2005年开始俄罗斯出生人口数量连续10年回升,从年出生人口146万回升到2014年的196万人,出生率从最低谷的21世纪初不到1.2恢复到了1.7以上。印度文明是伊斯兰以外的五大文明中穆斯林绝对数量和比例最高的,2014年印度12.7亿人中,大约13%是穆斯林,差不多1.6亿人。一般人说起印度的挑战,几乎条件发射的想起种姓制度,其实从印度历史以及印度近年来经济稳定发展来看,种姓制度并未让印度丧失过领土,也未能阻挡印度经济稳定的崛起,2015年印度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7.4%,第一次超过中国。历史上反而是不断增长的穆斯林人口让印度丧失了大片国土,1947年的印巴分治,就是按照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开,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合计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占印巴分治前国土的25%,占现在印度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还造就了巴基斯坦这个老冤家,印度在和巴基斯坦对抗中消耗了大量国力资源,光是印巴战争就打了三次,还不要说小的冲突。伊斯兰文明的入侵已经让印度丧失了四分之一的国土,还收获了一个宿敌,在割除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个穆斯林地区后,如今伊斯兰文明在印度内部又快速成长到了人口的13%,这是印度文明的重大挑战。印度文明在人口增长上还是态势不错,生育率2015年仍在2.5左右,且虽然穆斯林比例上惊人,但是绝对数量上和印度人差距还是很大,因此印度的情况还没有那么糟。人们印象中穆斯林很多的中国西北,2015年甘肃汉族人口占90%,陕西更是高达99%。青海常住人口2015年统计只有590万人,以汉族和藏族为主,穆斯林人口只占15%左右,不到100万,是不是跟你印象差距很大?总体来说,我们受到伊斯兰文明的挑战远比印度文明,俄罗斯文明,西方文明要小的多。中华文明遇到的主要人口挑战是超低生育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22,十年后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18。而我们隔壁所谓超低生育率的日本,根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2016年5月23日公布的2015年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总和生育率,即妇女生育的子女总数为1.46,达到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当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为1.50。也就是说,六大文明中,中国人口生育率是最低的,这让中华文明的长期竞争力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地位,不管是科技还是工业,都是人做出来的,文明的核心都是人,长期的计生宣传反而让中国人形成人是负担的观念,再加上工业化的发展和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和生育意愿还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针对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超低生育率,国家有关部门也进行了重新调查研究,以确认数字的准确性。2013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普查处对中国总和生育率情况进行了研究,把2010年存活的0—19岁人口数量,与历年公布的人口出生数量对比,如果一个小孩 2000年出生,那么到2010年应该年满十岁,那么把2010年10岁人口和2000年出生人口数对比,理论上2010年人口数应该会更少一点,因为有各种夭折的因素。但是对比的结果是,几乎每年都有出生人口漏报。其中年漏报1689万,年漏报1107万人。下图是根据漏报人口情况重新估算的人口总和生育率,比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要高,但仍然是在不断下降的,2005年到2010年从1.62下降到1.5,五年下降了0.1,因此合理估计2010年—2016年出生率也在逐渐下降,当前生育率估计1.4左右。当然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会导致出生率小幅回升,这是当前**最大功绩之一。中国应该尽快在东北,一线城市以及各大城市放开计划生育,这些地方的生育率已经肯定低于1.5,再往下降就是超低生育率了,不利于中国长远的发展。日本文明应该说是最不妙的,2015年人口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2015年日本总人口1.2711亿,较5年前减少94.7万,减少率为0.7%。这是日本1920年开展该项统计以来首次出现人口减少。日本总务省预计,日本人口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减。另据联合国发布的2015年世界人口预测结果,日本人口数量居全球第十位,占世界人口1.7%。日本是全球人口最多的20个国家中唯一出现人口下降的国家。而前面提到日本生育率2015年是1.46,远低于正常人口更替需要的2.1,可以现象,日本民族的发展动能会极大被人口下降和老龄化所抵消。综述:六大文明人口总量:伊斯兰文明17亿中华文明14.5亿印度文明11.8亿西方文明9亿俄罗斯文明1.44亿日本文明1.27亿六大文明人口出生率:伊斯兰文明3.1印度文明2.6西方文明1.7=俄罗斯文明1.7日本文明1.46=中华文明约1.4在人口方面,伊斯兰文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人口规模和增长率都处在第一位,同时凭借着人口优势在挤压其他文明的生存空间。这个通过人口增长带来的挤压,让印度丧失了25%的国土,甚至把苏联15%的国土也变成了伊斯兰区域。且正在让欧洲多个地区实现了伊斯兰化。西方文明人口基本靠美国,美国生育率2.1,欧洲1.5,当然美国不是没有问题,3.2亿人口2.1的生育率很多是被占总人口25%的八千万黑人+老墨拉高的,不过美国白人生育率仍然很高。中华文明有着世界第二大人口总量,这是我们的巨大优势,但是出生率排在末位,自我限制的政策因素是很大原因。当然全面放开二胎,会导致中国生育率提升到多少,希望我们至少能够超过日本回升到1.5左右。如果中国的人口不是13.7亿,而是1.7亿,那么我们人均要达到西方的五倍才能和10亿人口级别的西方文明抗衡,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说了,为什么要和西方抗衡呢,安安静静做个国力一般的富裕国家不好?不好意思,这个地球上50%的经济,70%的顶尖科技论文都来自西方,你想变成富裕国家,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必须和西方贸易,最后必须和西方竞争,西方是你绕不过去的坎。然而学习是要交学费的,和西方贸易要想不吃亏是需要实力支持的,要和西方竞争是必须有强大力量支持的。我们以抢占了全世界市场的华为为例,当初华为就是凭借在中国这个大市场赚取的大量利润,支撑了早期拓展世界市场的高额投入,华为从2000年开始大规模进攻海外市场,然而一直到2008年才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欧洲市场,前后投入长达8年时间。如果中国的市场规模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华为用来进攻世界市场的力量就会**削弱。我们来看看,没有中国的人口规模的两个文明,其结局是什么?俄罗斯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表兄弟,内心非常渴望自己被欧美认同是西方白人的一部分,俄国历史上贵族上层以讲法语为荣,一个德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也可以做俄国的主宰者。冷战结束后俄国更是想全面倒向西方。然而现实是什么呢?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被欧美当做冷战的战败者恣意的挤压战略空间。而1.44亿人口的俄罗斯在总体力量上又永远不可能超过十亿人口级别的西方文明。想被认同又不被认同,想对抗却又不可能赢,这就是俄罗斯的困局。中华文明,从文化和制度上都和西方截然不同,我们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无神论文明,如果没有人口优势,而是只有一两亿人口,那么就会像俄罗斯一样,既不被西方接纳,又不可能战胜西方。我们再以日本为例,和俄罗斯不同, 1.27亿人口的日本选择的是全面西化,结果从军事到**处处被美国控制,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女性对欧美白人的崇拜深入骨髓。瑞士只是个小国,工业和文化洋洋不如日本,为何瑞士男人在日本女孩面前却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这正是西方文明整体规模上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结果。这让白人在地位上高于黄种人。如果中国没有压倒西方的强大人口规模,你即使凭借千辛万苦加运气最后成为了富裕国家,黄种人的地位也会永远低于白人,一个西方底层的白人,都可以肆意的侮辱你整个国家你却毫无办法。这不是天生骄傲的华夏民族想要的未来,这也是中国保持人口规模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就是世界最优秀,这就是从华盛顿到东京,从伦敦到柏林,白人精英主导的媒体们天天希望中国崩溃的原因,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清楚的知道,只有中国有可能从根子上颠覆他们的优势地位,颠覆他们五百年来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们再看下另一大基础变量:工业产值。工业是人类力量的源泉,同样是理发,在中国理发师一次收入只有,在美国却可以收入,这当然不是美国理发师水平高6倍,而是美国高端制造业领先中国的结果。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字,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228974亿人民币,占2015年GDP大约33%,按照平均6.5的汇率换算成美元,那就是35227亿美元。我们登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可以查到工业增加值MVA(manufactured value added)占GDP的比例,例如我们查下中国,显示是33%,这个数字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一致,可见联合国是直接采用中国的数字。同理我们可以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官网查到其他国家的比例:2015年日本制造业占GDP比例大约为19.5%,制造业总产值为8200亿美元。2015年印度制造业占GDP比例为13%,GDP为2.07万亿美元,制造业产值为2691亿美元;2015年俄罗斯制造业占GDP比例为13%,GDP为1.33万亿美元,制造业产值为1730亿美元;美国制造业占GDP为12%,2015年GDP为17.,制造业产值为2.15万亿美元。其他主要西方国家制造业占GDP的比例:英国为9%,德国为21%, 法国为10%,意大利为14%,西班牙12%,瑞典15%,荷兰11%,澳大利亚6%,加拿大10%,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平均比例和美国的12%差不多。在IMF官方网站可以查询到按照国家和地区统计的GDP:欧盟28国2015年GDP总量为16.3万亿美元,我们再加上加拿大1.55万亿美元,澳大利亚的1.25万亿美元和新西兰的1723亿美元,总共19.。那么美国以外西方文明国家工业总产值为2.312万亿美元,加上美国的2.15万亿美元,整个西方文明制造业产值为4.46万亿美元。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西方世界德国和日本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例是最高的。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西方去工业化现象很严重,制造业产值平均只有GDP的12%左右,只保留了较为高端的制造业。我们再从世界银行的网站查询下西方各国制造业产值的数据,下图是在世界银行官网上的截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日本的制造业产值在8000亿美元,德国制造业产值不到,而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都是两三千亿美元的制造业产值,这和联合国和IMF的数据一致。我们再看看伊斯兰文明工业的情况从上图IMF官网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东北非+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个伊斯兰世界GDP 2015年为3.13万亿美元,加上孟加拉206,马来西亚2963亿美元和印尼8590亿美元,黑非洲还有些伊斯兰国家,不过我们先不计算在内。GDP共计4.5万亿美元。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沙特12%,土耳其16%,埃及16%,阿尔及利亚4%,巴基斯坦13%,伊拉克4%,伊朗10%,印尼25%,马来西亚24%,利比亚4%,阿联酋9%。按照平均15%计算,则伊斯兰文明的制造业产值为675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文明的制造业产值主要集中沙特,伊朗,土耳其,印尼,马来西亚这五个国家,其中印尼凭借两亿多人口,是伊斯兰世界GDP和制造业产值最高的国家,承接了大量来自东亚的民用产业转移,制造业产值达2147.5亿美元。马来西亚有大量民用工业,伊朗有军用工业,沙特主要是石油工业,土耳其则相对较全面。我们来做个总结,就工业产值而言:西方文明4.5万亿美元 中华文明3.5万亿美元日本文明8200亿美元伊斯兰文明6750亿美元印度文明2700亿美元俄罗斯文明1730亿美元非常有意思,凭借17亿人口的规模,伊斯兰世界工业总值超过了印度和俄罗斯。印度的人均工业产值居然和伊斯兰世界差不多,可见这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多么悲剧。这里面要说明,俄罗斯2015年工业产值仅不到2000亿美元是因为2015年卢布大幅度贬值的结果,根据IMF数据,俄罗斯GDP 2014年还有2万亿美元,2015年按照只有1.34万亿美元了。实际上如果按照2014年汇率计算,俄罗斯和印度工业产值差不多。我们印象中强大无比的俄罗斯工业,现在只剩下军工可以撑门面了,以2015年俄罗斯出口为例,出口总额3434亿美元,其中石油就占了896亿美元,占了26%,再加上天然气,煤炭,木材,皮革,农产品和食品等各种自然资源。占了出口总额的85%以上。工业产值的最大亮点是中国,2010年人类社会两大事件,一件是中国GDP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另一件是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过去100多年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工业产值超过美国。而且中国社会用电量也超过美国。到2015年,中国的工业产值3.5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之和的2.97万亿美元。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在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金灿荣教授的讲座,他在不同的场合讲到了这个数据,即中国工业产值2010年超过了美国,2015年超过了美日之和,第一次听到这个,是非常震撼的,这跟媒体说中国制造落后西方几十年的印象完全不同。我在IMF,联合国和统计局网站查询,发现确实如此。我们再按照工业产值增速排个顺序: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为 6.1%,印度经济增长了7.3%,但是其工业增速却没有中国增速快,大概5%的水平,俄罗斯是负增长,日本按美元计算也是负增长,西方制造业同样几乎是零增长,伊斯兰世界受油价大跌影响,工业发展也是停滞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排序,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日本文明俄罗斯文明=伊斯兰文明我们对比下,六大文明的工业产值,中国是3.5万亿美元,西方文明是4.5万亿美元,遥遥领先其他四个文明,这个四个文明的工业总产值全部在以下。我们把日本和西方文明的工业产值加起来,总值为5.32万亿美元,是目前中国工业总产值的1.5倍左右。只要中国的工业产值保持6%-7%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中国工业产值将等于整个西方文明+日本文明之和,也就是欧洲+北美+日本+澳洲之和。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如果说以上来自IMF和联合国的数据还不够印证的话,看看我国官方认证,2014年10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国2013年的制造业产值就已经达到了全世界的20.8%。人类六大文明,其他五个文明中,制造业占经济比例最高的日本和德国也不过是20%左右,而印度,美国,俄罗斯,欧洲,伊斯兰国家,制造业占经济比例都在15%以下,而中国制造业规模占经济规模的比例是33%,远远高于其他五大文明。中国无愧于世界工厂的名号,这也是我们看似人均GDP不高,但实际生活水平远高于人均GDP和我国差不多的国家的原因,我们什么都能自己造。那么,人类六大文明,谁最有前途,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人口:伊斯兰文明17亿中华文明14.5亿印度文明11.8亿西方文明9亿俄罗斯文明1.44亿日本文明1.27亿工业产值:西方文明4.5万亿美元 中华文明3.5万亿美元日本文明8200亿美元伊斯兰文明6750亿美元印度文明2700亿美元俄罗斯文明1730亿美元那么现在的情况,2016年的世界,就人口而言,伊斯兰,中华,西方和印度四大文明都是十亿人口级别,遥遥领先其余两个一亿人口级别文明;就工业而言,中华和西方文明都在三万亿美元以上,遥遥领先其余四个工业产值不到一万亿美元的文明。发现了吗,只有中国两个基础量都排在世界各大文明前两位,而工业产值在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唯一的软肋是人口出生率排在末位。伊斯兰文明人口排在第一位,但是其工业化能力和印度一起排在末位,而且其工业化条件比印度更差,因为印度是一个统一国家,伊斯兰世界则是散沙。在可见的将来,伊斯兰教仍将是主要靠人口扩张的文明。伊斯兰文明的问题是,工业化和伊斯兰化是一个矛盾体,工业化天然要求世俗化,而伊斯兰化则天然阻碍工业化。不解决宗教改革和世俗化问题,伊斯兰文明人口的扩张对人类将是完全负面资产。西方文明工业能力排在第一位,但是内部受到伊斯兰人口侵蚀,外部受到中国快速工业化的挑战,人口和经济增长都陷入停滞。但在可见的将来,西方文明由于500年的基础积累,仍将继续保持强大。日本文明基本已经达到其上限值,工业产值排在世界第三,但是其8200亿美元的产值规模,距离前面的中国和西方3.5万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差距太大,其人口也自2015年开始减少,更没有潜力追赶。除非前面的中国和西方文明都完全去工业化,这当然不可能。俄罗斯文明其工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即使后面出了个***式的人物,工业出现大幅回升,但是受其只有一亿级别人口总量限制,其可见的巅峰值也就是像日本一样排在世界第三。不可能超过10亿人口级别的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印度文明虽然工业化能力最低,但是其优势是人口和工业两大变量增速都是最快行列,人口增速仅次于伊斯兰,工业增速仅次于中国。其十亿人口决定了上限可能接近中国和西方文明。那么最终回到问题本身:中国未来的国运如何?我们看下过去的六十多年,影响中国工业和人口两大变量下滑的原因就可以清楚了。从1949年至今,中国人口只出现过一次人口下降,1960年出现人口绝对规模的下降。中国在2012年还出现了劳动力总量持续下降,到2016年平均每年下降大约400万,总体劳动力总量下降了接近2000万。从年,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出现过六次下降,分别是1960年-0.3%,1961年的-27.3%,1962年-5.6%, 1967年的-5.7%,1968年的-4.1%,1976年的-1.6%。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面,中国出现人口和经济下滑都是因为内部出了问题导致的。中国有一支极富执政经验和强大执行力的优秀团队在掌握着国家前进的方向,在过去25年,不管是1998年亚洲,2001年互联网寒冬,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都不能阻挡中国前进,只要这个团队做好两个事情:1、牢记历史教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腾。2、解决好人口出生率问题。中国的国运继续上升的概率接近100%。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喜投网,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喜投网(www.***ouwang.com)是一家综平台,背景硬、严、团队强。自2014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成交额超165亿元,活跃数超50万; 50元起投,高达12%,发展稳健,声誉良好,获得了投资人、资本市场与监管方的高度认可。通过本微信“阅读原文”注册送10000,邀请好友注册再送180000理财基金。《真相惊人!一份价值200万亿美元的楼市真相》 精选六喜投网***ouwang中国普惠金融的实践者官网网址:www.***ouwang.com理财热线:400-788-9566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奖就不远了。为什么人均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还有钱?为什么人均工资只有5000元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这么高额的房地产?这是一个日本人对于中国房子、工资的思考。1、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其实最不擅长的奢侈。日本人算奢侈的一项活动可能就是每个日本人家里都会有浴缸,日本人喜欢每天泡澡。家里泡澡还不够,日本人还喜欢去温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嘟囔一句:我真奢侈。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BBC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除了吃,中国人在日常花销方面一也比日本人奢侈,同样的一件中高端衣服,中国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同样的一款日本厂家汽车,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再来看旅游方面,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他不禁想问,为什么中国有钱人这么多?可是事实上呢,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约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两者相差了4倍多!可是为什么中国人处处都显示出比日本人还有钱?事实上,日本不仅人均收入高,现在日本人均的金融资产大约有(其实日本人根本不缺钱),而且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完善,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什么都不做,**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中国有1.09亿的中产人口,如果再算上207万(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的百万富豪人口,总共1.1亿左右的人口为什么能够成为代表中国消费力的主力人群?其他沉默的12.9亿人口他们的真实购买力又如何?2、现在的年轻人该怎么办按照现在的汇率,中国的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中国的房价是多少呢?按照房地产***的一个经验法则,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就很难还清了。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左右。但事实上,据他了解,40万在中国连首付都不够。如果要把两者数据匹配起来,中国人的月均收入不是5000元,而是55万!所以,你可以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承担了多重的买房压力!中国中老年人在买房时,一些房子是单位分的,一些是在早年买的,那时候房价便宜地跟白菜一样也没人买。但这些房子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大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豪宅了。所以高房价真正困扰的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代表中国未来的年轻人,特别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因为本地人他们有老一辈的房产可以继承,而外地人才是高房价的真正受害者!拿着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要买下高于月收入1000倍的房产,中国的年轻人苦不堪言。曾经日本学者问过一个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如果不买房子,你还会结婚恋爱吗?年轻人反问:没有房子,还能有爱情吗?换句话来说,没有房子,等于没有爱情,更不要说结婚、生子了。这是没房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那有房者又是怎样的生活呢?据日本学者的了解,很多人买了房子之后如果是自住,根本不能变现,等于抱着一堆资产还是不能花,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每个月还完,其实留下来可以乱花的钱非常少。所以他认为中国人的有钱,但有的都是账面资产,实际可支配的现金其实非常少。但尽管了解到这一点,他还是搞不懂为什么有钱的中国人这么多,几乎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人在买买买。现在的中国很像1900年的美国,而不是1970年代的日本!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以物理和经济的跨界思维,以及在西方求学、教学40余年的亲身体验,在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里做了《中国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中国模式的视角和思维,以下为演讲全文。1、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1962年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文革后期分到成昆铁路的眉山电务段,当了五年铁路工人。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做了5年氢弹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国留学做***研究,师从诺奖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我们发现了经济混沌现象,发现文明发展的道路是多种文明在竞争,而不是西方主流***宣传的向英美模式的趋同、收敛。世界各国的***家请我去演讲,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不是我们做的复杂科学,而是让我讲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崛起。我第一次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是在巴西,金融危机结束后的2009年,会议的主题是《危机之后 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吗?》。我讲完后,巴西前任财政部长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战略规划部。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的办公室不像是个**部门,而像总参的作战部:左边大屏幕上是中国地图,标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几横几纵,右边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图,也是几横几纵,一看就是向中国学习的。规划部的专家问了我一个西方***家从未问过我的问题:巴西每提出一个发展规划,还没开始实施,西方媒体的批评就铺天盖地而来,破坏环境啊、**扭曲市场啊。但你们中国怎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说,凭物理学家的直觉,不是金融***家的教条,为什么中国金融政策比日本还要独立,中国发展政策比俄国、德国还要独立?因为中国在***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技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那就只会发展东亚模式的依赖经济。他们非常高兴,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2、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中国和西方其他大国竞争到底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我曾在在美国第二大州的德克萨斯州住过,比四川面积还要大。因为只有货运而没有客运铁路,他们当时提出要建一条轻轨来连接几个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现在还在纸上。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冲突太多。修条轻轨谁不高兴?航空公司不高兴,因为人都跑到轻轨去了,它的利润受损;旅馆业也不高兴,你坐了轻轨当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馆收入就要下降;沿线居民也不高兴啊,噪声增加,我的房地产贬值;稍微远一点的居民高兴,地价增值,但再远一点的居民不高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凭什么我要交税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铁路高铁,选线、设站都成了问题。只有在中国,金融危机时投了四万亿,一下子变成高铁长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要学中国造高铁,但他们的制度成了制约。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来;美国和德国要选线,就会利益不均。所以中国第一条优势:社会主义大协作。这种协作模式超过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场交易。第二个故事是《纽约时报》调查得出的。《纽约时报》总想不明白,美国科技先进,怎么中国发展老比美国快呢?后来调查出来一个秘密。乔布斯把新研发的苹果手机和钥匙放在同一口袋里,钥匙把手机的塑料面划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乔布斯就想一周内要换成玻璃的外壳。开会的副总裁立马就急了,还没散会就坐飞机到深圳去了。为什么?在美国你单单聚集工人要多少时间?9个月。然后美国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赛。而中国的工人,高管电话一打,24小时内就来上班了。需要配件、螺丝、电阻,都在隔壁和对面,深圳是产业集聚的、世界最强的加工阵地。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赚走了,中国的工人拿的血汗钱只有5%都不到。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逻辑,是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是中国赢了,因为中国赢得了就业、赢得了发展。美国被苹果解雇的那些高技术的工人失业了,回来只能测试被退回的苹果机。工资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原来想的是美国一定赢,结果发现中国才是大赢家啊,美国是输家。第三个故事,中国研发不如美国,经济发展为何有那么大动力?一年春节,我餐宴上遇见了微软的高管,他告诉我一个从未在***文献中看到过的数字。他说美国现在保持着研发优势,产品研发出来,从投资到设厂到美国经过议会修改法律标准,到营销,把钱赚回来这个周期要多长?我说起码要十年以上。他说确实,欧洲比十年还要长。但中国平均23个月。你说美国怎么和中国竞争?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写的《United States of 中华》,即《中华联邦》很畅销,中华联邦是指把东北亚东南亚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加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大家庭。当时西方大谈中国经济要崩溃,他却看好中国经济。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能力太快了。他说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说,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认为美国人能做什么日本人就能做什么。现在,日本人说,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国人做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怎么做得到呢?大前研一讲这话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请我去做金融危机演讲。第二天,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总部吃饭。他问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然后他感叹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中国人学得快啊!”。我反问“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是反应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没有回答。我说是因为中国人可以全方位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苏联、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分解房地产的使用权学香港,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还可以学以色列。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国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我认为会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还要受到大家欢迎。3、分区实验、分工交易基础上的社会大协作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早认识到的。而我们中国的***家多数还是认为中国就是有中国问题,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其实是不对的。世界发展不均衡,各国国情不一样,所以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两千年的统一历史,统一的语言,而且有强有力的**领导,所以在国际竞争里面就比西方讲“三权分立”的制度优越得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是解决了一个分工加交易还要加社会大协作的创新的办法。马克思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规律,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主义,但是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欧洲一样呢?马克思只提了一个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出答案。给出答案的是列宁和***,***理解很创新: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把农民当牺牲品的;美国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牺牲品。只有中国农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全世界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还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所以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说中国人的道理来自于老子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做混沌理论,有三,就有多样性了。而西方老讲一,为什么?因为一神教,归于一,所以趋同的思维,一刀切。拉美、东亚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国情非常不同,他不管,来个休克疗法,一刀切,、自由化。中国就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国的双轨制,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而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也不像拉美国家或者东欧国家片面地对西方开放,但西方并没有对他们开放。中国叫选择性开放。深圳特区当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就看着。所以中国有很多改革,包括包产到户、深圳特区、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不是像俄国那样,闭门造车,制定个百年计划,计划还没有造好国家就先垮了。中国是事后的追认,安徽的农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动地仿效,然后中央总结,最后再立法总结经验。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远远高于西方的一刀切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讲,中国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国出口导向的成功,,而且技术升级,这些都是原来东亚日本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成功在于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的社会协调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决策的模式就是分区实验,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中国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家所讲,中国是1970年代的日本,经济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认为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下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占领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此话怎讲?因为1900年的美国,和中国现在一样,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没有占科学的制高点,当时在德国手里;也没占领经济和军事的制高点,当时在英国。严格来说到19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以后才全面掌握了科学金融和制造业等全面的制高点。以美为鉴,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真正地占领科学的制高点。因为亚当·斯密讲过,分工受市场限制,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要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了,中国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是不可能的。那中国有无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占领科技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我认为很有可能。美国不卖给中国达预警飞机,中国就造出来了;不卖给中国航空母舰,中国就造出来了,所以中国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点,中国的科技现在还在追赶美国。美国的科技为什么可以占领制高点?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可以搜罗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国在二战之前科技远不如欧洲,二战以后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被美国吸收了。为什么美国能吸收?美国立国时,所有州立大学受惠于“土地赠与大学”制度,大都设在乡村和小城市。不仅地价要远比欧洲、亚洲的便宜,科学家大批地在小城市里专心做学问,不想升官不想发财,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在哪?剑桥,旁边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顿的苹果树,奶牛在那哞哞叫。当年德国出了那么多科学家在哪?哥廷根大学,那个小城大概只有几十万人口,在中国相当于一个小的县。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要像当年大革命时期,沿海有为青年到延安去创建革命根据地一样,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学,有计划地迁到内地去,建立十几个全世界最好的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产业、金融营销整合,我们不要搞国企集团,我们学美国,叫做。你给我10年、20年时间,中国一定是全面占领世界制高点,我有这个信心。用三句话做总结。第一句,由分到合,从分析科学走向复杂科学,中国整体思维有优势。西方分析科学从希腊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纪到终点了。现在世界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整体论的时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有优势。第二句,世界发展的规律,时间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空间角度看,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核心。所以中国现在是边缘崛起挑战核心。第三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产业技术的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以中国将会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作者:柯隆,陈平来源:日经新闻网,东方卫视,文汇讲堂(ID:wenhuijiangtang)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喜投网,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喜投网(www.***ouwang.com)是一家综合金融理财服务平台,背景硬、风控严、团队强。自2014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成交额超165亿元,活跃投资人数超50万;50元起投,预期高达12%,发展稳健,声誉良好,获得了投资人、资本市场与监管方的高度认可。通过本微信“阅读原文”注册送10000理财基金,邀请好友注册再送180000理财基金。《真相惊人!一份价值200万亿美元的楼市真相》 精选七当前中国经济特征:存量主导存量主导的逻辑很简单:中国经济虽然增速下降了,但存量却是越来越大,增量相对存量而言就显得小了,如果经济零增长或负增长,就完全变成存量经济。之所以说当前是“存量主导”,是因为增量还在、还有影响,只是在不断缩小。那么,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了呢?其中一个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口:人口老龄化、流动性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这是根本原因。人口变化恰好和我国GDP增速下行时间一致,都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中国新增外出农民工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之后持续下降,至2016年只有50余万人。2015年起,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也开始减少。除了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之外,我认为用简单的数学也能做出很好的解释:即便增量不减少,只要不变或增加的量不够大,增速必然下降,因为存量越来越大了。如果看得更长远些,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增速和出生人口是相关的。历史上,出生人口较多的年份, 20年后迎来了经济较高速的增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加了,抚养比例下降了,经济增速就上来了。从这个意义来讲,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人口现象。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这几个问题重叠在了一起。人口结构问题不是通过经济政策可以解决的,因为是长期形成的,并非短期问题。日本为什么会有失去的20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早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早就步入存量经济,其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46岁。印度经济增速为什么能超过中国?原因之一就是印度劳动者的平均年龄很低,只有26岁,而中国是36岁。我们处在中间位置,GDP总量一定能超过美国,但人均就很难。再说美国不断有新移民涌入,而中国计划生育导致劳动人口断档,今后劳动力年龄优势甚至不如美国。中国在1949年之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错位,即所谓的未富先老:原本二战之后,我们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但人家没有被耽误,我们则被耽误了,好比人家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留级了,仍在小学;人家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才读了中学。等到可以上大学了,岁数太大了,已经力不从心了。计划生育是一把双刃剑,前期带来(主要集中在年,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抚养比例下降),后期则将受到人口抚养比例上升的困扰。要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要实现2020年翻番,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未富先老的现实下,如何来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呢?在劳动力优势已不明显的情况下,只有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资本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货币超发导致上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倡导经济增长模式要从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但目前仍靠投资拉动的原因所在。投资拉动是比较有效的经济拉动模式,如果想要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那么,服务业的比重就要进一步提高,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低于第二产业的,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只有靠资本投入的增加。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顾问王晓东供图也许有人会说,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但问题是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劳动力素质已得到大幅提高,再次大幅提高恐不现实。随着2000年后中国出生人口的减少,今后考大学的人数会减少,大学生人数也会减少。还有人可能会说,可以用机器人替代劳动力。但机器人是生产要素,不具有消费能力。如果机器人也能消费,日本经济就不存在失去20年的问题——日本是机器人应用比例最高的国家。因此,很多东西不是想替代就能够替代的。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减速其实是好事,虽然很多人并不认可。从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情况来看,它们都是二战后成功转型的国家,都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都是通过经济减速的方式实现跨越,而不是维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因为中高速或高速增长就难以转型,只有经济增速下降才能转型。因此,我们看到日本、德国和韩国的城市化率增速下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自然而然实现了转型。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2011年之后,中国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这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中国经济转型一定要靠产业政策引导吗?有政策的正确引导当然更好,但不靠政策也能转型,这本身就是生产要素之间的自由选择,有需求就怎样匹配。投资拉动模式存在投资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即资本形成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这几张图表可以看出,2005年之前,我国的资本形成高于,2006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当然,这一情况的发生有诸多原因,但总体反映了投资效应的下降,或是本身进入存量主导阶段。中泰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盛旭供图存量经济主要带来结构性机会增量经济主要带来整体性机会存量经济带来更多的是结构性变化,而非趋势性变化。在增量经济下,则更多的是整体性的机会,是趋势性变化。因此,2010年之前,我们看到的是全国房价普涨;2010年以后,则是结构性的上涨,去年主要是一二线城市上涨,今年主要是三四线城市上涨。从股市看也呈现结构性特征,年是中小板表现较好,2016年以后则是主板、表现较好,中小创出现下跌,所以,存量经济下结构性机会更多一些。在存量经济主导下,虽然不排除经济增速在中速水平下有回升机会,但总体下行趋势很难改变。今年以来,不难发现,原有的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还是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依然主要靠和基建投资来拉动。制造业投资主要代表着,其增长速度非常缓慢。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盛旭供图不过,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目标应该没有太多悬念。国内迄今为止毕竟有那么多的正在不断投资和建设中的项目,除了雄安新区之外,中国先后推出过18个国家级新区、11个自贸区、147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都是国家级的。很多开发区、新区、自贸区目前还处于建设和投入阶段,因此,今后几年中国的应该还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债务问题。债务率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前期有投入、当前没产出,或者投入多、产出少等客观原因,表现为全社会杠杆率大幅上升。比如,快速上升,尤其2013年以来,居民的杠杆水平上升很快,**杠杆率也还在上升过程之中。不过,我不认为**的杠杆率绝对水平偏高,中国**的杠杆率大概只有美国**的一半。此外,如果考虑**所拥有的资产因素,我国**比美国更具优势,毕竟拥有这么多的土地、国有企业、矿产、水等资源。当然,前提是土地价格不要出现大幅波动,如果土地价格出现暴跌,还是会有很大问题。从全社会杠杆率的结构看,难治之症还是企业问题,即水平过高,所有非金融大概是150%左右,而且主要是国有企业,美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水平约为75%,日本约为90%。水平偏高是这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从金融行业来看,也是当务之急,因为中国过去两年金融业创造的GDP要占到中国GDP总量的8.4%,美国只有7.3%,英国为8.1%,日本为5.2%。中国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一个金融大国,金融比重过高导致经济脱实向虚。很多大学生把金融业作为职业选择的主要方向,也和金融业体量大、收入水平高有关。不会一蹴而就防控并非利空五年一次的提出的主要任务还是去杠杆,但去杠杆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金融的体量已经非常大了,去杠杆要考虑的问题,要保证稳增长和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因此,我相信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从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我们要认识到问题所带来的危害;而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则要考虑所配置资产的风险有多大,这个风险是会马上爆发、还是以后会爆发?作为券商分析师,应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的角度,思考政策的效果如何;从的角度,分析政策带来的风险和机会。如对于“去杠杆”的政策,从投资角度来看不用过多担忧,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我国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保住经济增长,二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在这样的底线思维下,投资的风险就显得不大了。从美国和日本经济政策去杠杆的事例看,也没有实现全面去杠杆。发生金融危机之后,两国**杠杆率均出现上升,居民杠杆率则明显回落,但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回落。因此,从全球来看去杠杆都是国际性难题,不要认为想去就能去得掉,从而把金融监管的加强视作股市或楼市的。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高瑞东供图不过,既然我国已步入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既然金融监管的目标之一是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就意味着市场整体向上的趋势性机会**减少了。投资应更为注重资产配置结构的合理性。存量经济主导对应的是结构性,增量经济对应的是趋势性投资机会,因此,目前应该多去寻找结构性机会。举个例子,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上,虽然**的调控政策频频出台,但房价依然维持在较高位置,房价收入比也很高,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房子投资价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