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家庭的经济来源是指有哪些

做好“养老经济”这篇大文章
日09:06&&&来源:
原标题:做好“养老经济”这篇大文章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让老人安享晚年,既是社会话题,也是经济课题。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
今年两会上,民建中央专门提出一份“关于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提案,建议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积极探索推广旅游养老、互助养老、乡村养老、老年志愿活动等新型养老模式。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步长集团总裁赵超深表赞同。“‘百善孝为先’,目前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养老方式”,赵超代表认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子女远离家乡和父母,在外地工作生活,同时“421”的家庭结构也很难同时满足双方父母居家养老的愿望。“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既鼓励居家养老,也提倡社会养老。”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渐渐出现了‘子女有心、赡养乏力’的状况。”全国人大代表、广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认为,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业迫在眉睫。“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量21.5张,远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张的水平。应进一步加大机构养老投入力度,发挥政府‘兜底’作用,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大胆创新多层次、多主体养老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目前很多农村老人正面临着独守“空心村”的养老困境。“对于位置偏僻,居住分散,养老机构覆盖少的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应积极创新农村居家养老模式,鼓励多层次、多样化、多渠道的养老模式兼容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让每一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面对人口老龄化,在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的同时,养老服务还必须加快引入社会力量,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长久之计。
“培植养老服务业多元化投资主体,增强养老服务业市场投资力量,可以进一步加快我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发展进程。”民建中央的提案建议,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为民间资本提供便捷服务,在财政补贴、税收、贷款、土地等政策方面以及水、电、气、热的价格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和优惠。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社会化风险分担机制,消除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的担忧,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管理、合资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民间资本参与方式。
“实现社会化养老,需要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引进民资、外资等社会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滨认为,应鼓励、规范引导民资、外资等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同时放开外商投资准入,积极引入海外养老服务经验、资金、机构等,鼓励港澳养老服务机构在境内开展养老服务。
“目前民办养老机构收费服务性价比无法与公办机构平齐,导致空床率高,制约了民办机构的发展,也降低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建议,严格落实民办养老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降低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针对养老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筹集障碍、用地难等问题,陈小平委员建议把养老服务建设用地按照公益设施用地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严格规范土地用途,防止利用养老地产变相营利。
养老服务业前景广阔
养老产业涉及家政服务、医疗康复、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金融地产等方方面面,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环境友好、健康可持续等特点,对上下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市场前景广阔。
“老龄化社会是一个挑战,不应简单将养老看作是负担。”赵超代表认为,养老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在吸纳劳动就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完全可以取得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王滨委员建议,可以从4个方面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一是支持推动相关产业聚焦老年人市场;二是大力发展老年人居家护理、精神护理等医疗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老年人社交、体育健身、旅游等老年文化产业;四是大力发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医疗信息化等互联网养老产业,实现“智慧养老”。
全国人大代表、康缘药业董事长萧伟认为,对健康养老产业应进行统一布局和战略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建议在土地规划、市政配套、投融资、机构准入、财税补贴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对养老产业给予明确的政策扶持和倾斜,促进健康产品、健康产业园以及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记者 裴珍珍 谭辛 刘松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热点关键词中国农村的问题就是老年干不动了,生存养老这个大问题,经济来源,生活保障。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3:02:57&)
13491字(1)
( 21:41:11)
( 21:39:14)
( 21:31:00)
( 21:26:51)
( 21:23:15)
( 17:02:01)
( 21:31:00)
( 08:18:07)
( 08:13:24)
( 19:05:17)
( 19:03:49)
( 18:54:31)
( 18:51:41)
( 16:58:58)
( 16:45:59)
( 16:40:22)
( 16:34:28)
( 15:57:25)
( 15:51:57)
( 15:47:06)
( 15:43:34)
( 15:35:13)
( 15:31:02)
( 15:28:41)
( 15:21:29)
( 15:17:51)
( 15:16:02)
( 15:14:01)
( 21:50:52)
( 21:45:15)
( 21:41:54)
( 21:38:39)
( 21:18:45)
( 21:13:41)
( 21:03:05)
( 20:50:39)
( 21:26:39)
( 21:25:52)
( 21:24:10)
( 22:22:14)
( 22:15:02)
( 22:10:50)
( 03:24:05)
( 21:51:55)
( 16:13:06)
( 16:11:13)
( 08:08:07)
( 08:04:12)
( 07:55:41)
( 07:48:30)
( 07:44:34)
( 07:42:29)
( 21:24:45)
( 19:42:34)
( 18:24:13)
( 17:22:35)
( 17:18:05)
( 17:14:47)
( 16:56:48)
( 16:52:33)
( 16:48:39)
( 16:43:07)
( 16:41:15)
( 07:17:19)
( 04:23:30)
( 19:52:10)
( 20:18:33)
( 20:13:21)
( 20:10:23)
( 20:08:20)
( 20:04:27)
( 20:00:49)
( 19:57:06)
( 19:53:59)
( 19:44:14)
( 17:46:42)
( 11:02:50)
( 10:18:08)
( 10:05:10)
( 09:43:03)
( 20:41:25)
( 16:54:34)
( 16:49:32)
( 16:41:10)
( 16:37:39)
( 16:36:14)
( 16:33:57)
( 16:29:13)
( 16:27:37)
( 16:22:31)
( 16:19:28)
( 16:14:55)
( 16:07:04)
( 16:02:42)
( 22:45:43)
( 03:18:44)
( 19:29:55)
( 19:21:52)
( 19:16:57)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看看现在养老有哪些创新模式?
我的图书馆
看看现在养老有哪些创新模式?
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开始,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联合国分别于1982年、2002年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发展战略。随着人口出生率持续、快速下降,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规模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可能是21世纪全球老龄化进程中最为生动、最具影响力的案例之一。
目前,我国总人口中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经接近15%,比%的占比高出一半还要多。预计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或从目前的2亿左右上升到3亿左右。但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国养老的经济社会条件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养老问题成为我国必须长期面对且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如果对养老问题认识不足、处理不好,将影响并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养老问题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截至2014年8月,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确定了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代表的42个地区,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以及各地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模式提供示范和借鉴。
我国养老模式新探索
在与养老有关的众多议题中,养老模式的选择是大家格外关注的。目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构成我国养老的三种基本模式,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而在具体实践中,这几种基本模式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和延伸,出现了以房养老、以地养老、虚拟养老、医养结合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医疗服务“三位一体”养老、城市社区养老、农村社区养老、日间照料养老、异地互动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
近些年,我国很多地区,包括一些金融机构在养老模式的探索中都有值得关注的亮点。
吉林省长春市探索了“9073”养老模式,其长期目标是实现90%的老年人在家庭享受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7%的老年人在社区享受日间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享受饮食起居、康复护理、精神娱乐等集中照料服务。
大连市探索了互补性极强的十大养老模式,即:机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小型家庭养老院模式、暖巢管家养老模式、日托养老模式、货币化养老模式、养老助教模式、信息化养老模式、合资合作式养老模式和异地互动养老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模式属于全国首创,而异地互动养老模式也富有特色,老人在当地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登记,由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联系到外地养老机构养老。
上海市松江区探索了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及以上,领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退养补贴金的本地区农村户籍的老年农民退休制度养老模式,老年农民在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在原来农保退养补贴金的基础上),每人每月获得的退养补助金将增加,由区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发放个人储蓄卡;老年农民退休后的退养补助金,三分之一由村、镇集体经济组织承担,三分之二由区财政承担。
除此之外,上海市探索了消费养老模式,即在不影响企业运营和消费者日常消费的同时,消费者通过购买企业产品、企业返还消费者一定养老金的方式,实现消费者零成本积攒养老金。一般来说,消费是即期用钱的,而养老是要未来储备钱的,消费和养老,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甚至互相矛盾的概念,在实践中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个人消费—企业返利转为投资—消费者获得投资增值红利—增加个人养老资金来源”的链条模式。
浙江省金华市探索了农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养老模式,在规划选点上,首先选择老人多的中心村和规模较大的村进行建设,再逐步推向一般的村和规模较小的村;在服务对象上,首先保障高龄、空巢、丧偶、贫困等困难老人的养老需求,进而推及满足年龄但年龄相对较小的一般老人;在具体操作上,按照“五统一”(统一政策、分级实施,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统一标准、分级建管,统一功能、分类服务,统一资源、分工协作)、“四坚持”(坚持合理化布局、坚持标准化建设、坚持多样化服务、坚持社会化运作)的路径实施。
江苏省南京市探索实践了在养老机构全面推广“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负责人现场对接,签订“医养融合”服务协议,通过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与养老机构对接的服务方式,按照紧密结合模式、巡诊服务模式、指导服务模式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深圳市探索了“以房养老”模式,在《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向金融机构抵押自有房产,在继续居住原有房屋的同时每月从按揭金融机构领取一定数额资金作为生活费或购买养老社会服务,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为“以房养老”模式的业务主体。
苏州市沧浪区、兰州市七里河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探索实践了虚拟养老院模式,对虚拟养老服务体系与区街两级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呼叫指挥系统进行整合,为居家老人提供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应急救助等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候养老服务。在虚拟养老服务中,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成为一大特色。
上述的东部发达地区探索建立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医疗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模式。“三位一体”养老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探索,在理念上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度契合,力求实现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医疗机构养老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在西部地区,四川省攀枝花市打造了“智慧社区”服务养老模式,这是一种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使老年人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模式。基于天翼网络与天翼手机间特有的移动定位技术,结合电子地图,这种模式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活动和居住环境状况,针对室内环境和老人的异常状况(行为)能够自动报警;系统能够自动生成老人的行为档案,支持远程实时查看老人的轨迹和位置信息及身体状况,支持老人通过互联网与外界的实时视频互动,为远程的亲友交流和健康咨询提供了便利。
泰康人寿四川分公司联合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探索了将传统养老保险与现代养老社区结合的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涵盖养老财务规划和养老生活安排一揽子养老解决方案。
各地养老模式的现实借鉴
上述养老模式仅是诸多模式中的典型代表,对这些典型养老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总结出几点经验。
其一,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现行的养老模式大同小异,各地区并没有特别的选择。但在东、中部地区对于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方面,整体上存在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先行先试、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紧跟其后的情况。因此,西部地区学习、借鉴东部模式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其二,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各地区首先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养老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既要看到各种模式的优点,也要看到其中的不足,通过综合评判加以选择。例如,以房养老模式虽然可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但也需要达到在该领域的诸多条件,包括土地、税收、拆迁、市场环境、诚信体系、风险管控能力等。如果达不到相应条件,这种“美国式”养老模式的功效就难以在事实上得到充分发挥。
其三,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预计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尤其是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因为有强大的传统文化、舆论环境、经济社会条件等作支持,家庭养老在一定时期还会是主流的养老模式。但在此基础上的探索创新会不断加强,综合性、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也会成为各地区努力的方向。
其四,政府、社区服务机构,企业以及科技等在城乡居民养老模式塑造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在养老政策配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购买养老服务、发展养老产业等方面肩负重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养老模式塑造的基本方向。社区服务机构在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推进居家养老方面大有可为。企业是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平台化养老的中坚力量,需要有相应的推力使企业充分释放参与创新养老模式的热情和潜能。依靠科技进步,是塑造“智慧养老社区”、提升养老品质和养老便利性的有效手段。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我国社会伦理结构下,老年人不仅在家庭中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在社区中也常常被认为是有威望者,教育子孙后代、培养优良家风、调解邻里矛盾,老人们作用巨大。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探索适应现实需要又符合时代发展的养老模式不仅是传承孝道文化的客观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需要整合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家庭各方力量来共同破解这一命题。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导 )
馆藏&2235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经济来源是每个老年人生存养老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8:14:21&)
( 08:44:19)
( 02:23:37)
( 14:25:37)
( 19:59:16)
( 19:55:01)
( 22:36:21)
( 21:57:39)
( 11:43:10)
( 11:29:42)
( 12:11:55)
( 07:53:15)
( 07:51:05)
( 07:48:10)
( 06:07:20)
( 09:56:15)
( 20:53:21)
260字(45/0)
( 20:05:49)
0字(100/0)
( 20:01:49)
( 17:17:15)
( 21:42:38)
16字(53/0)
( 19:37:57)
395字(74/0)
( 14:09:57)
30字(241/0)
( 13:17:13)
70字(103/0)
( 12:20:53)
15字(42/0)
( 09:26:45)
140字(1084/0)
( 08:16:25)
83字(236/0)
( 07:53:31)
23字(50/0)
( 07:25:04)
13字(53/0)
( 07:11:31)
( 00:05:31)
21字(58/0)
( 22:37:04)
67字(1704/0)
( 21:23:47)
21字(255/0)
( 20:13:59)
16字(38/0)
( 20:11:36)
16字(45/0)
( 19:10:08)
80字(108/0)
( 19:01:47)
27字(94/0)
( 18:47:35)
33字(78/2)
( 14:05:46)
82字(49/0)
( 17:29:08)
121字(48/0)
( 17:26:07)
74字(105/0)
( 17:08:07)
13字(68/0)
( 17:00:32)
359字(96/0)
( 16:26:29)
338字(59/0)
( 12:49:48)
47字(112/0)
( 11:44:11)
92字(123/0)
( 11:44:06)
31字(306/0)
( 10:36:27)
313字(63/0)
( 10:11:35)
23字(69/0)
( 10:00:54)
200字(146/0)
( 09:37:34)
45字(62/0)
( 08:52:51)
37字(124/0)
( 22:43:16)
21字(107/0)
( 22:37:02)
98字(56/0)
( 19:11:06)
16字(267/0)
( 19:09:14)
18字(111/1)
( 22:12:34)
12字(62/0)
( 15:54:16)
43字(88/0)
( 15:54:05)
40字(73/0)
( 15:05:18)
38字(87/0)
( 13:14:45)
52字(78/0)
( 12:57:05)
9字(130/2)
( 19:47:12)
40字(59/2)
( 19:52:17)
50字(55/2)
( 19:58:15)
39字(60/2)
( 19:59:04)
40字(186/1)
( 20:05:28)
86字(75/0)
( 12:54:55)
61字(106/2)
( 11:47:53)
11字(42/0)
( 12:48:50)
22字(80/0)
( 12:24:36)
21字(66/0)
( 11:09:32)
139字(106/0)
( 10:56:08)
74字(122/0)
( 10:41:09)
76字(147/0)
( 09:30:12)
52字(1675/0)
( 09:10:06)
73字(103/0)
( 08:30:27)
10字(72/0)
( 08:10:15)
( 08:09:40)
10字(74/0)
( 08:08:03)
14字(52/0)
( 20:14:33)
28字(65/0)
( 19:47:38)
85字(192/0)
( 19:42:58)
14字(74/0)
( 19:09:19)
( 19:17:55)
173字(116/3)
( 16:53:30)
75字(149/0)
( 09:30:33)
38字(139/0)
( 19:08:25)
140字(110/0)
( 17:14:03)
50字(117/0)
( 17:12:55)
19字(244/2)
( 21:54:22)
( 16:44:02)
6字(346/0)
( 16:01:56)
14字(57/2)
( 09:32:46)
34字(71/0)
( 15:04:05)
10字(62/0)
( 15:02:35)
15字(162/0)
( 14:49:46)
10字(469/0)
( 14:47:12)
38字(78/4)
( 14:58:05)
45字(81/0)
( 14:57:03)
55字(141/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美国65岁以上老人收入多少 三大经济来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美国65 岁以上老人的收入大致有10 个左右来源。美国还有500 多万老人依赖政府的福利来养老,这些福利包括丧偶福利、老兵福利、扩大的社安金福利、失业救济、伤残福利等,每种福利的平均金额从6208 美元到14010 美元不等。
文/本刊特约记者乔磊(发自洛杉矶) 美国65 岁以上老人的收入大致有10 个左右来源。根据数据,2012年,美国65 岁以上老人的年平均收入为31742 ,中位收入为19604美元。 美国65 岁以上老人有4300 多万人,到了这个年龄就是安度晚年养老享福的阶段。这些老人的养老金来源犹如金字塔结构,不像打工族的收入单一。简单说,美国65 岁以上老人的收入大致有10 个左右来源,但最主要的几个收入来源是社会安全金、退休金、已偿还完贷款的住房、储蓄和投资收入、继续工作收入。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12 年,美国65 岁以上老人的年平均收入为31742 美元,中位收入为19604 美元。 退休后养老的三大经济来源 社会安全金是美国退休人员最基本的收入来源之一,因为这一退休福利涵盖所有工作人员,这也成为美国人在退休后吃的实实在在的&大锅饭&。2012 年,美国65 岁以上人群中有84%的人每月从联邦政府领取社会安全金,社安金收入占美国退休人群收入的三分之一。低收入家庭主要依赖社会安全金来养老,社安金收入占这类家庭收入的80%。社安局的数字显示,2014 年,退休人员个人可领取的社安金月平均额为1294 美元,夫妻可领取的月平均金额为2111 美元。在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人,每月最高可领取的社安金金额为2642 美元,而延期退休的人,每月最高可领取的社安金金额为3425 美元。 退休储蓄是美国人养老的第二大经济来源,也是广泛意义上的退休金。政府公务员系统实行的是每月领取固定金额退休金的方式,而私营企业雇员多是依赖401K 退休金账户积攒养老钱,59 岁半时可以从退休账户上领钱。退休账户也包括延税和不延税的个人退休账户,这就看个人的攒钱本领有多高。美国退休人群每年从退休账户领取的养老金中位金额为12000 美元,在收入最高25%的退休人群中,55%的人每年从退休账户中领取的养老金中位金额为30000 美元。 65 岁不退休继续工作,现在在美国似乎开始变得流行,这也成为扩大养老收入的一种方式。在美国已退休人员中,有22%的人在继续工作,他们的年中位收入为25000 美元。继续工作获得的收入对有钱养老的作用比较明显,如果是在法定年龄退休,一边打工还可以领取全额的社会安全金,而且不会遭到罚款的处罚。 各种收入来源占养老金几何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2012 年美国65 岁以上老人的收入来源和金额,从中大致可以看出美国老年人是依赖哪些经济来源养老的。2012 年,美国65 岁以上老人有4327 万多人,其中有收入的老人4182 万多人,他们的年平均收入为31742 美元,年中位收入为19604 美元。美国老人中有3635 万多人领取社会安全金,占老人比例的84% ,年平均领取金额为14229 美元,中位金额为13972 美元。老人中有2014 万多人有利息收入,占老人比例的46%,年平均获得的利息收入为3233 美元,中位金额为255 美元。 美国65 岁以上老人中1304 万人有退休金收入,占老人比例的30%,年平均获得的退休金收入为17914 美元,中位金额为12000 美元。有近935 万老人还在继续工作,占老人总数的22%。老人继续工作获得的年收入平均为44470 美元,中位金额为25000 美元。同时美国有853 万老人有股息收入,占老人总数的19% 。老人股息收入并不多,平均金额为6191 美元,中位金额为1200 美元。房地产收入是美国部分老人一项不可忽视的收入来源。拥有房地产收入的老人虽然只占老人总数的7%,但他们的年平均收入有10935 美元,中位收入为4000 美元。有200 多万老人需要儿女来养活,他们占老人总数近5%,儿女养老人的平均费用为8006 美元,中位花费为2500 美元。 美国还有500 多万老人依赖政府的福利来养老,这些福利包括丧偶福利、老兵福利、扩大的社安金福利、失业救济、伤残福利等,每种福利的平均金额从6208 美元到14010 美元不等。 表1:2012年美国65岁以上老人收入来源和金额(美元) 收入来源有此收入人数占老人比例平均金额中位金额有收入老人数量4182万96%3285620335社会安全金3635万84%1422913972利息收入2014万46%3233255退休金收入1304万30%1791412000继续收入934万21%4447025000股息收入853万19%61911200房地产收入319万7%109354000儿女资助202万4%80062500丧偶福利191万4%121307296老兵福利136万3%132009360扩大的社安金福利115万2%62176288失业救济52万1%62084420伤残福利28万0.70%140109600 低收入老人主要靠政府养老 在任何一个社会,人们的收入会有差距,同样退休后老人的收入也会有差距。人们退休后的收入来源自然是千变万化,不可能大家搅在一起吃大锅饭。表2 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收入人群在退休后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如同打工族和有钱人的贫富差距一样,到老了还是有着差距。在美国收入最低20%退休人员中,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是社会安全金,社安金的收入占他们退休后收入的82%。这表明,社安金是穷人的护身符,这也是政府提供全民性退休福利的最大优势。美国退休人群中60%的人主要收入来自社会安全金,从中可以看出全民退休福利对保障老人晚年生活的重要性。但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一个社会的民众养老是否只有政府包下来才是正道。恐怕今天的社会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保证在政府全包下,老人退休生活就可以安枕无忧。事实上,即使在高福利的北欧国家也做不到这一点。 从表2 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美国收入较高40%退休人群中,社会安全金收入占其退休后收入比例已不足一半。在收入较高20%退休老人中,他们的收入只有45%来自社安金,而其他收入来源占据了他们退休后收入的大部分,这包括退休金收入和继续工作的收入。而在收入最高20%退休老人中,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收入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退休金收入为第二大收入来源,社安金收入只是名列第三位收入来源。由此可见,要想退休后有高收入,还得老骥伏枥,继续为钱而奋斗。 表2:不同收入水平老人养老金来源比例(美元) 收入来源收入最低20%老人收入较低20%老人中等收入20%老人收入较高20%老人收入最高20%政府资助8.70%2.40%1.80%2.40%1.80%资产收入3%3.10%4.60%8%14.50%退休金2.70%4.30%11.80%26.30%21.10%社会安全金82.50%86%75%45.60%16.10%继续工作2.90%3.60%6.40%17.30%46.10% 不差钱的退休族有哪些收入 美国老人退休后的收入按照不同收入段来观察,可以看出差异比较大。在收入最低20%老人人群中,其年中位收入只有7744 美元,中等收入20%老人人群的年中位收入为19604美元,而最高收入20%老人人群的年中位收入可以达到65567 美元。美国六成老人的养老钱主要是来自社会安全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退休后养老钱第一大来源是社会安全金,第二大来源是公共福利,第三大来源是继续工作收入,第四大来源为退休金收入和政府资助,而资产收入则少得可怜。 而在高收入的退休老人中,社会安全金也是他们养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却不是第一大收入来源。在各种收入中,社会安全金是高收入退休老人的第三大经济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收入来源是继续工作收入,而且中位金额有50000 美元。由此可见,即使退休了,如果身体状况许可,做一些半工的工作将会对退休后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的改善作用。高收入退休老人的第二大经济来源是退休金,年中位金额为30000 美元,这表明这部分老人群体在工作时享受着较好的退休福利,而在退休后也成了不差钱的退休族。 表3:不同收入水平老人养老金来源、中位金额(美元) 收入来源收入最低20%老人收入较低20%老人中等收入20%老人收入较高20%老人收入最高20%老人社会安全金755912000166431679918384继续工作4000600085001800050000退休金2400268852441320030000资产收入15021440010153454公共福利60004560553273086000政府资助240030005220816013200其他收入10501150300035184732中位收入774413199196043151865567 老人退休后收入来源变化趋势 从1990 年至2012 年,美国65 岁以上老人的收入来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收入在老人收入中比例大幅提升。1990 年,老人继续工作收入只占老人总收入的15.3%。到了2012 年,老人继续工作获得的收入已经占到老人总收入的30.3%,所占比例几乎翻了一倍。2000 年,在65 岁以上老人中,继续工作的人数比例占老人总数的13.5%。2012 年,65 岁以上继续工作的老人在所有老人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到19%。与此同时,老人的资产收入所占比例则是大幅下降。1990 年,资产收入占老人总收入的比例为24%。2012 年,老人资产收入在老人总收入中的比例下降到10.6%,比例缩水了一半多。从1990 年至2012 年,老人收入来源比例变化不大的两个方面是社会安全金和养老金,20 多年来基本维持在固定比例的水平。社会安全金长期占老人总收入的38%,而退休金在老人收入中的比例也基本维持在19%。
[责任编辑:zhangyw]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金来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