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房贷利率二十六万,贷十五年还了六年多一用十七万,为什么还差银行差不多十六万,利息是怎么算的?

房贷首月还贷款为什么比其他月多-宜人贷问答
房贷首月还贷款为什么比其他月多
问题分类:
请输入验证码
一年以上按揭有两种还款方式:
1.等额本息:每月还款相同
2.等额本金:逐月递减
回答者:m***4 |
工行房贷首月还款为何比应还的多,是因为上一个月有几天需还款期计入本月进行还款,所以比每月应还款要多一些。① 首月还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月归还,二是统一定日。② 如果前一月过了规定还款日放贷,那么该月需还款累计入下月进行首次还款,故首月还款较多。
回答者:g***9 |
应该是按照天来计算的,比如说你的贷款成效是5号,但是银行这边是从10号开始计算的,但是你放心吧!到最后的话银行会把这5天的钱给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最后一个月还款的话是比以前要多5天的还款金额!
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六个方面需要注意:
1、申请贷款额度要量力而行
2、向银行提供资料要真实
3、提供本人住址要准确、及时
4、办按揭要选择好贷款银行
5、要选定最合适自己的还款方式
6、每月要按时还款避免罚息
参考文献:
回答者:张***炎 |
说明你的贷款发放日与你的还款日不一致.如果你的贷款发放日是10日,还款日一般为20日,则在第一个月还款时,要计算40天的利息,这样首月就多了.
回答者:g***3 |
因为上一个月有几天需还款期计入本月进行还款,所以比每月应还款要多一些。1、首月还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月归还,二是统一定日。2、如果前一月过了规定还款日放贷,那么该月需还款累计入下月进行首次还款,故首月还款较多。
回答者:g***1 |
您目前处于未登录状态后汉书·2663·
后汉书志第十九
郡国一河南河内河东
弘农京兆冯翊扶风右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
①以为郡国志。②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③
注①臣昭案:志犹有遗阙,今觽书所载,不可悉记。其春秋土地,通儒所据而未备者,皆先列焉。
注②本志唯郡县名为大书,其山川地名悉为细注,今进为大字。新注证发,臣刘昭采集。
注③帝王世记曰:“自天地设辟,未有经界之制。三皇尚矣。诸子称神农之王天下也,地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五万里。及黄帝受命,始作舟车,以济不通。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须女,曰星纪之次,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玄枵之次,一名天鼋,于辰在子,谓之困敦,于律为大吕,斗建在丑,今齐分野。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韦之次,一名娵訾,于辰在亥,谓之大渊献,于律
后汉书·2664·
为太蔟,斗建在寅,今卫分野。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娄之次,于辰在戌,谓之阉茂,于律为夹钟斗建在卯今鲁分野。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曰大梁之次,于辰在酉,谓之作噩,于律为姑洗,斗建在辰,今赵分野。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曰实沉之次,于辰在申,谓之涒滩,于律为中吕,斗建在巳,今晋、魏分野。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曰鹑首之次,于辰在未,谓之睰洽,于律为蕤宾,斗建在午,今秦分野。自柳九度至张十七度,曰鹑火之次,于辰在午,谓之敦牂,一名大律,于律为林钟,斗建在未,今周分野。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曰鹑尾之次,于辰在巳,谓之大荒落,于律为夷则,斗建在申,今楚分野。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寿星之次,于辰在辰,谓之执徐,于律为南吕,斗建在酉,今韩分野。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于辰在卯,谓之单阏,于律为无射,斗建在戌,今宋分野。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终,曰析木之次,于辰在寅,谓之摄提格,于律为应钟,斗建在亥,今燕分野。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斗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国也。故四方方七宿,四七二十八宿,合百八十二星。东方苍龙三十二星,七十五度,北方玄武三十五星,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西方白虎五十一星,八十度;南方朱雀六十四星,百一十二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分为十二次,一次三十度三十二分度之十四,各以附其七宿闲。距周天积百七万九百一十三里,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一里。阳道左行,故太岁右转,凡中外官常明者百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合二千五百星。微星之数,凡万一千五百二十星,万物所受,咸系命焉。此黄帝创制之大略也。而佗说称日月所照三十五万里。
后汉书·2665·
考诸子所载,神农之地,过日月之表,近为虚诞。及少昊氏之衰,九黎乱德,其制无闻矣。洎颛顼之所建,帝喾受定,则孔子称其地北至幽陵,南暨交址,西蹈流沙,东极蟠木,日月所照,莫不底焉,是以建万国而制九州。至尧遭洪水,分为十二州,今虞书是也。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是以其时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九百*(一)**③*十万*(八)**⑥*千二十四顷,不垦者千五百万二千顷,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是以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又使竖亥步*[自]*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四海之内,则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经]*名山五千三百五十,*(经)*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以供财用,俭则有余,奢则不足。以男女耕织,不夺其时,故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九年之储。及夏之衰,弃稷弗务,有穷之乱,少康中兴,乃复禹夡。孔甲之至桀行暴,诸侯相兼,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民离毒政,将亦如之。殷因于夏,六百余载,其闲损益,书策不存,无以考之。又遭纣乱,至周克商,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减汤时千三百矣。民觽之损,将亦如之。及周公相成王,致治刑错,民口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三人,多禹十六万一千人,周之极盛也。其后七十余岁,天下无事,民弥以息。及昭王南征不反,穆王失荒,加以幽、厉之乱,平王东迁,三十余载,至齐桓公二年,周庄王之十三年,五千里内,非天王九傧之御,自世子公侯以下至于庶民,凡千一百八十四万七千人,除有土老疾,定受田者九百万四千人。其后诸侯相
后汉书·2666·
并,当春秋时,尚有千二百国。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杀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至于战国,存者十余。于是从横短长之说,相夺于时,残民诈力之兵,动以万计。故崤有匹马之祸,宋有易子之急,晋阳之*(国)*
*[围]*,县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周之列国,唯有燕、卫、秦、楚而已。齐及三晋,皆以篡乱,南面称王。卫虽得存,不绝若覴。然考苏、张之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存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尚当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犹以余力,行参夷之刑,收太半之赋,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阿房、骊山七十余万,十余年闲,百姓死没,相踵于路。陈、项又肆其余烈,故新安之坑,二十余万,彭城之战,睢水不流。至汉祖定天下,民之死伤,亦数百万。是以平城之卒,不过三十万,方之六国,五损其二。自孝惠至文、景,与民休息,六十余岁,民觽大增,是以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武帝乘其资畜,军征三十余岁,地广万里,天下之觽亦减半矣。及霍光秉政,乃务省役,至于孝平,六世相承,虽时征行,不足大害,民户又息。元始二年,郡、国百三,县、邑千*(四)**⑤*百八十七,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民户千三百二十三万三千六百一十二,口五千九百一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人,多周成王四千五百四十八万五十五人,汉之极盛也。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中元二年,民户四百二十七万千六百三十四,口*(三)**②*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人。永平、建初之际,天下无事,务在养民,迄于孝和,民户滋殖。及孝安永初、元初之闲,兵饥之苦,民人复损。至于孝桓,颇增于前。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
后汉书·2667·
六千八百五十六人,垦田亦多,单师屡征。及灵帝遭黄巾,献帝即位而董卓兴乱,大焚宫庙,劫御西迁,京师萧条,豪桀并争,郭汜、李傕之属,残害又甚,是以兴平、建安之际,海内凶荒,天子奔流,白骨盈野,故陕津之难,以箕撮指,安邑之东,后裳不完,遂有寇戎,雄雌未定,割剥庶民,三十余年。及魏武皇帝克平天下,文帝*(授)**[受]*禅,人觽之损,万有一存。景元四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又案正始五年,扬威将军朱照日所上吴之所领兵户凡十三万二千,推其民数,不能多蜀矣。昔汉永和五年,南阳户五十余万,汝南户四十余万,方之于今,三帝鼎足,不踰二郡,加有食禄复除之民,凶年饥疾之难,见可供役,裁若一郡。以一郡之人,供三帝之用,斯亦勤矣。自禹至今二千余载,六代损益,备于兹焉。”臣昭案:谧记云春秋时有千二百国,未知所出。班固云周之始,爵五而土三,盖千八百国。转相吞灭,数百年闲,列国耗尽,至春秋时,尚有数十。
**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①
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万八百二十七。
注①应劭汉官曰:“尹,正也。郡府听事壁诸尹画赞,肇自建武,讫于阳嘉,注其清浊进退,所谓不隐过,不虚誉,甚得述事之实。后人是瞻,足以劝惧,虽春秋采毫毛之善,罚纤厘之恶,不避王公,无以过此,尤着明也。”
后汉书·2668·
**雒阳**①周时号成周。②有狄泉,在城中。③有唐聚。
④有上程聚。⑤有士乡聚。⑥有褚氏聚。⑦有荣锜螕。⑧有前亭。⑨有圉乡。
⑩有大解城。⑾**河南**⑿周公时所城雒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
⒀东城门名鼎门,⒁北城门名干祭。⒂又有甘城,⒃有蒯乡。
⒄**梁**故国,伯翳后。⒅有霍阳山,⒆有注城。[二0]**荧阳**有鸿沟水。[二一]有广武城。[二二]有虢亭,虢叔国。有陇城。[二三]有薄亭。
有敖亭。[二四]有*(费)**[荧]*泽。[二五]**卷**[二六]有长城,经阳武到密。[二七]有垣雝城,或曰古衡雍,[二八]有扈城亭。[二九]**原武***
阳武**[三0]**中牟**[三一]有圃田泽。[三二]有清口水。[三三]有管城。[三四]有曲遇聚。[三五]有蔡亭。**开封
*[三六]**菀陵**有棐林。[三七]有制泽。[三八]有琐侯亭。[三九]**平阴***
*谷城**瀍水出。[四0]有函谷关。
[四一]**缑氏**[四二]有邬聚,[四三]有轘辕关。[四四]**巩**[四五]有寻谷水。[四六]有东訾聚,今名訾城。[四七]有坎埳聚。[四八]有黄亭。有湟水。[四九]有明溪泉。[五0]**成睪**[五一]有旃然水。[五二]有瓶丘聚。有漫水。有汜水。[五三]**京**[五四]**密**[五五]有大騩山。[五六]有梅山。[五七]有陉山。[五八]**新城**[五九]有高都城。[六0]有广成聚。[六一]有鄤聚,古鄤氏,今名蛮中。[六二] **匽师**[六三]有尸乡,[六四]春秋时曰尸氏。[六五]**新郑**诗郑国,
后汉书·2669·
祝融墟。[六六]**平**
注①挚虞曰:“古之周南,今之雒阳。”魏氏春秋曰:“委粟山,在阴乡,魏时营为圆丘。”皇览曰:“县东北山苌弘頉,县北芒山道西吕不韦頉。”
注②公羊传曰:“成周者何?东周也。”何休曰:“周道始成,王之所都也。”
帝王世记曰:“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晋元康地道记曰:“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里)**[顷]*一十二亩有三十六步。城东北隅周威烈王頉。”
注③左传僖二十九年“盟于狄泉”,杜预曰城内太仓西南池水。或曰本在城外,定元年城成周乃绕之。案:此水晋时在东*(官)**[宫]*西北。帝王世记曰:“狄泉本殷之墓地,在成周东北,今城中有殷王頉是也。又太仓中大頉,周景王也。”
注④左传昭二十三年“尹辛败刘师于唐”。注⑤古程国,史记曰重黎之后,伯休甫之国也。关中更有
程地。帝王世记曰“文王居程,徙都丰”,故此加为上程。注⑥冯异斩武勃*(也)**[地]*。注⑦左传昭二十六年“王宿褚氏”,杜预曰县南有褚氏亭。注⑧左传周景王“崩于荣锜氏”,杜预曰巩县西。注⑨杜预曰县西南有泉亭。即泉戎也。注⑩左传昭二十二年单氏“伐东圉”,杜预曰县东南有圉
乡。又西南有戎城,伊雒之戎。注⑾左传昭二十三年晋师次于解,杜预曰县西南有大解﹑小解。注⑿帝王世记曰:“城西有郏鄏陌,太康畋于有贿之表,
后汉书·2670·
今河之南。”本传有*(员)**[负]*犊山。
注⒀郑玄诗谱曰:“周公摄政五年,成王宅雒邑,使邵公先相宅,既成,谓之王城。”博物记曰:“王城万七百二十丈,郛方*(七)**①*十里,南望贿水,北至陕山。”地道记曰去雒城四十里。左传定八年“单子伐谷城”,杜预曰在县西。
注⒁帝王世记曰:“东南门九鼎所从入。”又曰:“武王定鼎雒阳西南,雒水北鼎中观是也。”
注⒂左传昭二十四年“士伯立于干祭”。皇览曰:“城西南柏亭西周山上周灵王頉,民祠之不绝。”
注⒃杜预曰县西南有甘泉。
注⒄左传昭二十三年尹辛攻蒯。晋地道记曰:“在县西南,有蒯亭。”
注⒅有阳人聚。史记曰:“秦灭东周,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 。”
注⒆左传哀四年“楚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
注[二0]史记曰魏文侯*(四)**③*十二年败秦于注。博物记曰:“梁伯好土功,今梁多有城。”
注[二一]文颖曰:“于荧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即官度水也。”
注[二二]西征记曰:“有三皇山,或谓三室山。山上有二城,东者曰东广武,西者曰西广武,各在山一头,相去二百余步,其闲隔深涧,汉祖与项籍语处。”
注[二三]左传文*(三)**②*年“盟于垂陇”。
注[二四]周宣王狩于敖。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闲”。秦立为敖仓。
注[二五]左传宣十二年楚潘党逐魏锜及荧,杜预曰县东荧泽也。
后汉书·2671·
注[二六]左传成十年晋郑盟修泽,杜预曰县东有修武亭。注[二七]史记苏秦说襄王曰:“大王之地,西有长城之界。” 注[二八]史记无忌谓魏王曰:“王有郑地,得垣雍”者也。
杜预曰即是衡雍。又今县所治城。注[二九]左传庄二十三年“盟于扈”,杜预曰在县西北。注[三0]有武强城。史记曰曹参攻武强。秦始皇东游至阳
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注[三一]左传宣元年诸侯救郑,遇于北林,杜预曰县西南
有林亭,在郑北。注[三二]左传曰原圃。尔雅十薮,郑有圃田。注[三三]左传闵二年遇于清,杜预曰县有清阳亭。注[三四]杜预曰管国也,在京县东北。汉书音义曰:“故
管叔邑。”注[三五]前书曹参破杨熊。注[三六]左传哀十四年“逢泽有介麋”,杜预曰在县东北,
远,疑*[非]*。徐广曰逢池也。
注[三七]左传宣元年诸侯会于棐林,杜预曰县东*[南]*有林乡。徐齐民北征记曰:“县东南有大隧涧,郑庄公所阙。又大城东临濮水,水东溱水注于洧,城西临洧水。”
注[三八]左传*(宣)**[成]*十*⑥*年诸侯迁于制田,杜预曰县东有制*(城)**[泽]*。注[三九]左传襄十一年诸侯之师次于琐,杜预曰县东有琐
侯亭。注[四0]博物记曰:“出潜亭山。”注[四一]西征记曰:“函谷左右绝岸十丈,中容车而已。” 注[四二]左传曰吕相绝秦伯,“殄灭我费﹑滑”,杜预曰
滑国都于费,今缑氏县。
后汉书·2672·
案本纪,县有百坏山。干宝搜神记曰:“县有延寿城。”
注[四三]左传王取邬﹑刘,杜预曰邬在县西南。
注[四四]瓒曰:“险道名,在县东南。”
注[四五]巩伯国。左传曰“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曰县西南有汤亭。帝王世记曰:“汤亭*[在]*偃师。”又曰:“夏太康五弟,须于雒汭,在县东北三十里。”
注[四六]左传昭二十三年王师﹑晋师围鄩中。史记*(曰)*张仪*[曰]*“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徐广曰县有寻口。
注[四七]左传昭二十三年“单子取訾”,杜预曰在县西南。晋地道记曰在县之东。
注[四八]左*(氏)**[传]*,周襄王出,国人纳之坎埳,杜预曰在县东。地道记在南。
注[四九]左传昭二十二年“王子猛居于皇”,杜预曰有黄亭,在县西*(北)**[南]*。
注[五0]左传昭二十*(三)**②*年“贾辛军于溪泉”。
注[五一]史记曰,成睾北门名*(王)**[玉]*门。左传“破燕师于北制”。杜预曰“北制,一名虎牢”,亦即此县也。穆天子传曰:
“七萃之士,生搏虎而献天子,命为柙,而畜之东□,是曰虎牢。”左传曰郑子皮劳晋韩宣子于索氏,杜预曰县东有大索城。尚书禹贡“至于大岯”,张揖云成睾县山。又有旋门膎,县西南十里,见东京赋*(曰)*。
注[五二]左传襄十八年楚伐郑,次旃然。
注[五三]左传曰周襄王处郑地汜。
注[五四]郑共叔所居,左传云“谓之京城大叔”。应劭曰:“有索亭。楚汉战京﹑索。”北征记又有索水。
注[五五]春秋时曰新城,传曰新密。僖六年诸侯围新城,
后汉书·2673·
杜预曰一名密县。
注[五六]山海经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有草焉,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服者不夭。”
注[五七]左传曰襄十八年楚伐郑,右回梅山,在县西北。
注[五八]史记魏襄王六年伐楚,败之陉山。秦破魏华阳,地亦在县。杜预遗令曰:“山上有頉,或曰子产,邪东北向新郑城,不忘本也。”
注[五九]左传曰文十七年周败戎于邥垂,杜预曰县北有垂亭。史记秦迁西周公于□狐,徐广曰“与阳人聚相近,在雒阳南百五十里梁﹑新城之闲”。
注[六0]史记苏代说韩相国以高都与周者。
注[六一]有广成菀。
注[六二]左传昭十六年楚杀鄤子,杜预曰县东南有蛮城。又祭遵获张满也。
注[六三]帝王世记曰:“帝喾所都,殷盘庚复南亳,是为西亳。”皇览曰“北有睾繇祠”,又曰“有汤亭,有汤祠”。
注[六四]帝王世记曰:“尸乡在县西二十里。”
注[六五]左传昭二十六年刘人败子朝之师于尸氏。前书田横自杀处。
注[六六]皇甫谧曰:“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河内郡***
高帝置。雒阳北百二十里。*十八城,户十五万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万一千五百五十八。 **怀**有隰城。①**河阳**②有湛城。**轵**③有原乡。④有湨梁。⑤**波**有絺城。⑥**沁水**⑦**野王**有太行山。⑧有射犬聚。⑨有邘城。⑩**温
后汉书·2674·
*苏子所都。济水出,王莽时大旱,遂枯绝。⑾**州***
平睾**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⑿有李城。⒀**山阳**邑。有雍城。⒁有蔡城。⒂**武德***
*获嘉**侯国。**修武**故南阳,秦始皇更名。有南阳城,
⒃阳樊﹑攒茅田。⒄有小修武聚。⒅有隤城。⒆**共**本国。淇水出。[二0]有泛亭。
[二一]**汲**[二二]**朝歌**[二三]纣所都居,[二四]南
有牧野,[二五]北有邶国,南有宁乡。[二六]**荡阴**有羑里
城。[二七]**林虑**故隆虑,殇帝改。
有铁。[二八]
注①左传曰王取郑隰城,杜预曰在县西南。传又曰却至与
周争鄇田,杜预曰县西南有鄇人亭。注②左传曰王与郑盟,杜预曰县南孟津。注③左传曰王以苏忿生田向与郑,杜预曰县西北地名向上。注④左传曰王与郑原,杜预曰沁水西北有原城。注⑤左传曰襄十六年诸侯会湨梁。注⑥左传曰王与郑絺,杜预曰在野王县西南。注⑦山海经曰沁水出井陉东。注⑧山海经曰:“其上有金玉,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
麋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驒还。”郦食其说曰“杜太行
之道”,韦昭曰在县北。注⑨世祖破青犊也。注⑩史记曰纣以文王﹑九侯﹑鄂侯为三公,徐广曰“鄂”
一作“邘”。武王子封在县西北。注⑾皇览曰:“县郭东济水南有□公頉。”注⑿臣瓒曰:“丘名也,非国,在襄国西。”
后汉书·2675·
注⒀史记曰邯郸李同漤秦兵,赵封其父李侯,徐广曰即此城。
注⒁杜预曰古雍国,在县西。
注⒂蔡叔邑此,犹郑管城之类乎?
注⒃左传僖四年晋文公围南阳。史记曰:“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
山海经曰:“太行之山,清水出焉。”郭璞曰:“修武县北黑山亦出清水。”
注⒄服虔曰:“樊仲山之所居,故名阳樊。”杜预曰县西北有*(绬)**[攒]*城。左传曰定元年魏献子田大陆,杜预曰西北吴泽也。
注⒅春秋曰宁。史记曰高祖得韩信军小修武,晋灼曰在城东。
注⒆左传隐十一年“以隤与郑”。
注[二0]前志注曰水出北山。博物记曰:“有奥水,流入淇水,有绿竹草。”
注[二一]凡伯邑。
注[二二]晋地道记曰有铜关。
注[二三]有鹿腹山。
注[二四]帝王世记曰纣糟丘﹑酒池﹑肉林在城西。前书注曰鹿台在城中。
注[二五]去县十七里。
注[二六]史记旡忌说魏安僖王曰“通韩上党于共宁”,徐广曰有宁乡。左传曰襄二十三年“救晋,次雍榆”,杜预曰县东有雍城是也。
注[二七]韦昭曰:“羑音酉。文王所拘处。”
注[二八]徐广曰:“洹水所出。苏秦合诸侯盟处。”班叔
后汉书·2676·
皮游居赋亦曰“漱余马乎洹泉,嗟西伯于牖城”。
**河东郡***
秦置,雒阳西北五百里。*①二十城,户九万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万八百三。
注①博物记曰:“有山泽近盐。沃土之民不才,汉兴少有名人,大衣冠三世皆衰绝也。”
**安邑**①有铁,有盐池。②**杨**有高梁亭。③**平阳
**侯国。④
有铁。尧都此。⑤**临汾**⑥有董亭。⑦**汾阴**⑧有介山。⑨**蒲膎**有雷首山。⑩有沙丘亭。⑾**大阳**有吴山,上有虞城,⑿
有下阳城,⒀有茅津。⒁有颠軨膎。⒂**解**⒃有桑泉城。
⒄有臼城。⒅有解城。⒆有瑕城。[二0]**皮氏**有耿乡。[二一]有铁。有冀亭。[二二]**闻喜**邑,[二三]本曲沃。[二四]有董池陂,古董泽。[二五]有稷山亭。[二六]有涑水。[二七]有洮水。**绛**邑。[二八]有翼城。[二九]**永安**故彘,[三0]阳嘉二年更名。[三一]有霍大山。[三二]**河北**诗魏国。有韩亭。**猗氏**[三三]**垣**有王屋山,兖水出。[三四]有壶丘亭。[三五]有邵亭。[三六]**襄陵**[三七]**北屈**[三八]有壶口山。[三九]有采桑津。[四0]**蒲子**[四一]**濩泽**侯国。有*(祁)**[析]*城山。[四二]**端氏**[四三]
注①帝王世记曰:“县西有鸣条陌。汤伐桀,战昆吾亭。左传昆吾与桀同日亡。”
地道记*[巫]*咸山在南。
后汉书·2677·
注②前志曰池在县西南。魏都赋注曰在猗氏六十四里。杨佺期雒阳记曰:“河东盐池长七十里,广七里,水气紫色。有别御盐,四面刻如印齿文章,字妙不可述。”
注③左传曰僖*(九)**⒇四]*年晋怀公死高梁,杜预曰在县西南。地道记有梁城,去县五十里,叔向邑也。注④左传曰成七年诸侯盟马陵,杜预曰韂地也,平阳东南
地名马陵。又说在魏郡元城。注⑤晋地道记曰有尧城。注⑥博物记曰有贾乡,贾伯邑。注⑦左传曰晋改搜于董,杜预曰县有董亭。注⑧博物记曰:“古之纶,少康邑。”注⑨县西北有狐谷亭。郭璞尔雅注曰:“县有水口,如车
轮许,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为瀵。”
注⑩史记曰赵盾田首山,息桑下,有饿人只弥明。县南二十里有历山,舜所耕处。又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马融曰在蒲膎华山之北,河曲之中。
注⑾左传曰文十二年秦晋战河曲,杜预曰在县南。汤伐桀,孔安国曰河曲之南。
注⑿杜预曰虞国也。帝王世记曰:“舜嫔于虞,虞城是也。“亦谓吴城,史记秦昭王伐魏取吴城,即此城也。皇览曰:“盗跖頉临河*[曲]* 。”博物记曰傅岩在县北。
注⒀□邑,左传僖二年虞﹑晋所灭。县东北三十里。注⒁左传曰“秦伐晋,遂自茅津济”,杜预曰在县西。南有茅亭,即茅戎。注⒂左传曰“入自颠軨”。博物记曰在县盐池东,吴城之北,今之吴膎。杜预曰在县东北。注⒃左传曰咎犯与秦晋大夫盟于郇,杜预曰县西北有郇城。
后汉书·2678·
博物记曰有智邑。注⒄左传僖二十四年晋文公入桑泉,杜预曰在县西二十里。注⒅左传曰晋文公入取臼衰者也。杜预曰在县东南。博物
记曰:“臼季邑。县西北卑耳山。县西南齐桓公西伐所登。”注⒆左传僖十五年晋侯赂秦,内及解梁城。注[二0]左传文十二年秦侵晋及瑕,杜预曰猗氏县东北有
瑕城。注[二一]尚书祖乙徙耿。左传闵元年晋灭耿,杜预曰县东南有耿乡。博物记曰有耿城。注[二二]左传僖二年,晋荀息曰“冀为不道”,杜预曰国,在县东北。史记苏代说燕王曰“下南阳,封冀。”
注[二三]博物记曰县治涑之川。史记曰伐韩到干河。郭璞曰:“县东北有干河口,但有故沟处,无复水。”左传曰僖三十一年“晋搜清原”,杜预曰在县北。
注[二四]曲沃在县东北数里,与晋相去六七百里。见毛诗
谱注。注[二五]左传曰“改搜于董”,“董泽之蒲”。注[二六]县西五十里。左传曰宣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注[二七]左传吕相绝秦,曰“伐我涑川”。注[二八]县西有绛邑城,杜预曰故绛也。注[二九]左传隐五年曲沃伐翼,杜预曰在县东八十里。注[三0]史记曰周穆王封造父赵城,徐广曰在永安。博物
记曰有吕乡,吕甥邑也。注[三一]杜预曰县东北有彘城。注[三二]尔雅曰:“西南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
左传曰闵元年晋灭霍,杜预曰“县东北有霍大山”。史记曰原
后汉书·2679·
过受神人书,称“余霍大山山阳侯天吏也”。
又蜚廉于山得石旘,仍葬也。
注[三三]地道记曰:“左传文十三年‘詹嘉处瑕’,在县东北。”
注[三四]史记曰:“魏武侯二年,城王垣。”博物记曰:“山在东,状如垣。”
注[三五]左传襄元年晋讨宋五大夫,寘诸瓠丘,杜预曰县东南有壶丘亭。
注[三六]博物记曰:“县东九十里有郫邵之阨,贾季迎公子乐于陈,赵孟杀诸郫邵。”
注[三七]晋地道记曰晋武公*[自]*曲沃徙此。
注[三八]左传曰“二屈”,杜预曰“二”当为“北”。传曰“屈产之乘”,有骏马。
注[三九]禹贡曰:“壶口治梁及岐。”
注[四0]左传僖八年晋败狄于采桑,杜预曰县西南有采桑津。
注[四一]左传曰晋文公居蒲城,杜预曰今蒲子县。
注[四二]前志曰在县西南。
注[四三]史记曰,赵﹑韩﹑魏分晋,封晋端氏。
**弘农郡***
武帝置。其二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南四百五十里。*九城,户四万六千八百一十五,口十九万九千一百一十三。**弘农**故秦函谷关,①烛水出。②有枯枞山。③有桃丘聚,故桃林。④有务乡。⑤有曹阳亭。⑥**陕**⑦本虢仲国。⑧有焦城。⑨有陕陌。⑩**黾池**谷水出。⑾有二崤。**新安**螕水出。⑿**宜阳**⒀**陆浑**西有虢略地。⒁**卢氏**有熊耳山,
后汉书·2680·
⒂伊水﹑清水出。⒃**湖**故属京兆。⒄有閺乡。⒅**华阴**故属京兆。⒆有太华山。[二0]
注①左传曰“□公败戎于桑田”,杜预曰在县东北桑田亭。注②前志出*(衡)**[衙]**(山)*岭下谷。注③本传赤眉立盆子于郑北,古今注曰在此山下。注④左传曰守桃林之塞,博物记曰在湖县休与之山。注⑤赤眉破李松处。注⑥史记曰,章邯杀周章于曹阳,晋灼曰县东十三里。又
献帝东归败处,曹公改曰好阳。注⑦史记曰:“自陕以西,邵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
之。”注⑧杜预曰虢都上阳,在县东*[南]*。有虢城。注⑨故焦国,史记曰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注⑩博物记:“二伯所分。”注⑾前志曰出谷阳谷。注⑿博物记曰:“西汉水出新安入雒。”又有孝水,见潘
岳西征赋。注⒀有金门山,山竹为律管。注⒁左传僖十五年晋侯赂秦,东尽虢略,杜预曰从河曲南
行,而东尽故□。注⒂山海经曰:“其上多漆,其上多殨。浮豪之水出焉,
西北流注于贿,其中多美玉,多人鱼。”注⒃晋地道记:“伊东北入雒。”注⒄前志有鼎湖。注⒅皇览曰:“戾太子南出,葬在闅乡南。”秦又改曰宁
后汉书·2681·
注⒆史记曰魏文侯三十六年齐侵阴晋。前志曰高帝改曰华阴。吕氏春秋九薮云“秦之阳华”,高诱曰“或在华阴西”。诱又曰“桃林县西长城是也”。晋地道记曰“潼关是也”。
注[二0]左传晋赂秦,南及华山。山海经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武王放马牛于桃林墟,孔安国曰在华山东。
晋地道记山在县西南。
**京兆尹***
秦内史,武帝改。其四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九百五十里。
*①十城,户五万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五千五百七十四。
注①决录注曰:“京,大也。天子曰兆民。”
**长安**高帝所都。①镐在上林菀中。②有细柳聚。③有
兰池。④有曲邮。⑤有杜邮。⑥**霸陵**有枳道亭。⑦有长门亭。
⑧**杜陵**⑨
酆在西南。⑩**郑**⑾**新丰**有骊山,⑿东有鸿门亭⒀及戏亭。⒁有*(严)**[掫]*城。**蓝田**出美玉。⒂**长陵**故属冯翊。
⒃**商**故属弘农。⒄**上雒**侯国。有頉领山,雒水出。故属弘农。
⒅有菟和山。⒆有苍野聚。[二0]**阳陵**故属冯翊。
后汉书·2682·
注①汉旧仪曰:“长安城方*(亦)**⑥*十三里,经纬各长十五里,十二城门,九百七十三顷。城中皆属长安令。”辛氏三秦记曰:“长安地皆黑壤,城中今赤如火,坚如石。父老所传,尽凿龙首山为城。”皇览曰:“韂思后葬城东南桐
*(松)**[柏]*园,今千人聚是。”
注②孟康曰:“长安西南有镐池。秦始皇江神反璧曰:‘为吾遗镐池君。’”古史考曰:“武王迁镐,长安丰亭镐池也。“皇览曰:“文王﹑周公頉皆在镐聚东杜中。”
注③前书周亚夫所屯处。
注④史记曰秦始皇微行夜出,逢盗兰池。三秦记曰:“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刻石为鲸鱼二百丈。”
注⑤前书高帝征黥布,张良送至曲邮。注⑥史记曰白起死处。三秦记曰:“长安城西有九嵕山,
西有杜山。”杜预曰“毕国在西北。”注⑦前书秦王子婴降于轵道旁,地道记曰霸水西。注⑧前书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于道北,立五帝□。注⑨杜预曰古唐杜氏也。注⑩杜预曰:“在鄠县东。”决录注曰:“镐在酆水东,
酆在镐水西,相去二十五里。”注⑾史记杀商君郑黾池。郑桓公封于此。黄图云:“下邽县并郑,桓帝西巡复之。”
注⑿杜预曰:“古骊戎国。”韦昭曰:“戎来居此山,故号骊戎。”三秦记曰:“始皇墓在山北,有始皇祠。不斋戒往,即疾风暴雨。人理欲上,则杳冥失道。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案关中图,县南有新丰原,白鹿在霸陵。
注⒀前书高帝见项羽处,孟康曰“在县东七十里,旧大道
后汉书·2683·
北下膎口名”。关中记云始皇陵北十余里有谢聚。注⒁周幽王死处,苏林曰县东南四十里。注⒂三秦记曰:“有川,方三十里,其水北流。出玉﹑铜﹑
铁﹑石。”地道记有虎候山。
注⒃蔡邕作樊陵颂云:“前汉户五万,口有十七万,王莽后十不存一。永初元年,羌戎作虐。至光和,领户不盈四千。园陵蕃韂粢盛之供,百役出焉。民用匮乏,不堪其事。”
注⒄帝王世记曰:“契所封也。”左传哀四年“将通于少习”,杜预曰少习,县东之武关。注⒅山海经曰雒水出*(护)**[讙]*举之山。案
*(觽)**[史]*记云雒水出熊耳。山海经曰雒出王城南,至相谷
西,东北流,去虎牢城西四十里,注河口,谓之雒汭。注⒆左传哀四年,楚司马军于菟和。注[二0]左传曰*(昭)**[哀]*四年楚*(左)**[右]*师军苍
野,杜预曰在县南。
**左冯翊***
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雒阳西六百八十八里。*①十三城,户三万七千九十,口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②
注①决录注曰:“冯,冯也。翊,明也。”注②潘岳关中记曰:“三辅旧治长安城中,长吏各在其县治民。光武东都之后,扶风出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
池阳**①**云阳**②**祋祤**永元九年复。**频阳***
万年**③**莲勺***
临晋**本大荔。有河水祠。有芮乡。④有王城。
后汉书·2684·
⑤**合阳**永平二年复,**夏阳**有梁山﹑⑥龙门山。⑦**衙**⑧**粟邑**永元九年复。
注①尔雅十薮,周有焦获,郭璞曰县瓠中是也。地道记“有□猉山,在北。有鬼谷,生三所氏”。案:史记鬼谷在颍川阳城,与地记不同。注②有荆山。帝王世记曰:“禹铸鼎于荆山,在冯翊怀德
之南,今其下荆渠也。”注③帝王世记曰“秦献公都栎阳”是也。注④古芮国,与虞相让者。注⑤史记曰秦厉恭公伐大荔,取其王城,即此城也。左传
晋阴饴甥与秦伯盟王城,杜预曰后改为武乡,在县东。注⑥诗云:“弈弈梁山。”在县西北。公羊传曰河上之山
也。杜预曰古梁国。史记曰本少梁。尔雅曰梁山,晋望也。注⑦书曰导河积石,历龙门。太史公曰“迁生龙门”,韦
昭曰在县北。博物记曰:“有韩原,韩武子采邑。”注⑧左传文二年晋败秦于彭衙。皇览曰:“有苍颉頉,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
**右扶风***
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①十五城,户万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万三千九十一。
后汉书·2685·
注①决录曰:“扶风,化也。”
**槐里**周曰犬丘,①高帝改。**安陵**②**平陵***
丰水出。④有甘亭。⑤**郿**有邰亭。⑥**武功**永平八年复。有太一山,本终南。垂山,本敦物。⑦有斜谷。⑧**陈仓**⑨**汧**⑩有吴岳山,⑾本名汧,汧水出。有回城,名回中,⑿**渝麋**侯国。**雍**⒀有铁。⒁**栒邑**有豳乡。⒂
*美阳**有岐山,⒃有周城。⒄**漆**有漆水。⒅有铁。⒆*
杜阳**永和二年复。[二0]
注①又名废丘,周懿王﹑章邯所都。注②皇览曰:“县西北毕陌,秦武王頉。”注③古扈国。注④左传曰“康有酆宫之朝”,杜预曰有灵台,康王于是
朝诸侯。注⑤帝王世记曰在县南。夏启伐扈,大战于甘。又南山有王季頉。
注⑥史记曰封弃于邰,徐广曰今斄乡。又案王忳传,郿之斄亭,为噃鬼报戮故亭长者也。秦是荣县,后省。帝王世记曰:“秦出公徙平阳。”新论曰:“邰在漆县,其民有会日,以相与夜中巿,如不为,则有灾咎。”
注⑦前志在县东。注⑧西征赋注曰:“曪斜谷,在长安西南。南口曪,北口斜,长百七十里。其水南流。”注⑨三秦记曰:“秦武公都雍,陈仓城是也。有石鼓山。
后汉书·2686·
将有兵,此山则鸣。”注⑩尔雅*(曰)*十薮,秦有杨纡,郭璞曰在县西。注⑾郭璞曰:“别名吴山,周礼所谓岳山者。”注⑿来歙开道处。注⒀左传邵穆公采邑,史记有鸿頉。注⒁帝王世记曰秦德公徙都。注⒂郑玄诗谱曰:“豳者,公刘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
名。”又有刘邑。注⒃左传椒举曰:“成王有岐阳之搜。”山海经曰:“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注⒄杜预曰城在县西北。帝王世记曰:“周太王所徙,南有周原。”
注⒅山海经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郭璞曰:“漆水出岐山。诗云‘自土沮﹑漆。’”地道记曰水在县西。皇览曰:“有师旷頉,名师旷山。”
注⒆杜预曰豳国在东北。帝王世记曰有豳亭。注[二0]诗谱曰:“周原者,岐山阳,地属杜阳,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
&右司隶校尉部,郡七,县﹑邑﹑侯国百六。①
注①汉*(书)*旧仪曰:“司隶治所,故孝武庙。”魏*(志)*略曰:“曹公分关中置汉兴郡,*(国)**[用]*游楚为太守。”献帝起居注曰:“中平六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镇雍﹑渝麋﹑杜阳﹑陈仓﹑
后汉书·2687·
后汉书志第二十
郡国二颍川汝南梁国沛
国陈国鲁国右豫州魏郡钜鹿常山中
平河闲清河赵国勃海右冀州 **颍川郡***
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 **阳翟**禹所都。①有钧台。②有高氏亭,③有雍氏城。④**襄**有养阴里。**襄城**⑤有西不羹。⑥有泛城。⑦有汾丘。⑧有鱼齿山。⑨**昆阳**有湛水。⑩ **定陵**有东不羹。⑾**舞阳**邑。**郾***
颍阴**⑿有狐宗乡,或曰古狐人亭。有岸亭。⒀**许**⒁
**新汲**⒂**覸陵**春秋时曰覸。⒃**长社**有长葛城。⒄有向乡。⒅有蜀城,有蜀津。⒆**阳城**[二0]有嵩高山,[二一]洧水﹑颍水出。[二二]有铁。有负黍聚。[二三]**父城**有应乡。[二四]**轮氏**建初四年置。
注①汲冢书:“禹都阳城。”古史考曰“郑厉公入栎”,即此也。晋地道记曰去雒阳二百八十六里,属河南。
后汉书·2688·
注②左传曰“夏启有钧台之享”,杜预曰有钧台陂。帝王
世记云在县西。注③左传成十七年韂侵郑,至高氏,杜预曰县西南。注④左传襄十八年楚伐郑,侵雍梁,杜预曰在县东北。史
记齐愍王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注⑤左传定四年“盟嚱鼬”,杜预曰县东南有城嚱亭。注⑥杜预曰有不羹城。注⑦杜预曰在县南。周襄王所处。注⑧左传襄十八年楚治兵于汾,杜预曰县东北有汾丘城。注⑨左传谓鱼陵,杜预曰鱼齿山也,在儏县北。注⑩左传襄十六年,楚公子格与晋战于湛阪。注⑾杜预曰县西北有不羹亭。地道记曰:“高陵山,汝水
注⑿左传文九年楚伐郑,师于狼渊,杜预曰县西有狼陂。献帝遣御史大夫张音奉皇帝玺绶策书,禅帝位于魏,是文帝继王位,南巡在颍阴,有司乃为坛于颍阴。庚午,登坛,魏相国华歆跪受玺绶,以进于王。王既受毕,降坛视燎,成礼而反。帝王世记云:“魏文皇帝登禅于曲蠡之繁阳亭,为县曰繁昌,亦禹贡豫州之域,今许之封内,今颍川繁昌是也。”
北征记曰:“城在许之南七十里。东有台,高七丈,方五十步,台南有坛高二丈,方三十步,即受终之坛也。”案北征记云是外黄县繁昌城,非也。
注⒀史记魏哀王五年秦伐魏,走犀首岸门,徐广曰岸亭。注⒁左传庄二十八年楚伐郑,郑奔桐丘,杜预曰县东北有桐丘城。献帝徙都,改许昌。注⒂左传文元年韂孔达侵郑,伐挠訾及匡,杜预曰县东北有匡城。成十七年伐*(齐)**[郑]*至曲洧,杜预曰县治曲洧,
后汉书·2689·
城临洧水。注⒃春秋郑共叔所保,故曰“克段于鄢”。又成十六年晋败楚于鄢陵。李奇曰:“六国曰安陵。”注⒄左传隐五年宋伐郑,围长葛。县本名长葛,地道记曰:
“社中树暴长,汉改名。”注⒅左传襄十一年诸侯师于向,杜预曰在县东北。注⒆史记曰魏惠王元年韩﹑赵合军伐魏蜀泽。注[二0]帝王世记曰:“阳城有启母頉。”注[二一]山海经谓为太室之山。禹贡有外方山,郑玄毛诗
谱云外方之山即嵩也。孟子曰“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注云嵩高之北。注[二二]晋地道记曰:“颍水出阳干山。”注[二三]史记曰周敬王十九年郑伐负黍。冯敬通赋“遇许
由于负黍*(山)*”也。注[二四]杜预曰应国在西南。史记曰客谓周最,以应为秦王太后养地。
**汝南郡***
高帝置。雒阳东南六百五十里。*三十七城,户四十万四千四百四十八,口二百一十万七百八十八。 **平舆**有沉亭,故国,姬姓。①**新阳**侯国。**西平**有铁。有柏亭,故柏国。
**上蔡**本蔡国。**南顿**本顿国。**汝阴**本胡国。②**汝阳***
新息***[侯]*国。 **北宜春***
氵隐强**侯国。**灈阳***
期思**有蒋乡,故蒋国。**阳安***
后汉书·2690·
[有]*道亭,故国。③**项**④**西华***
安城**侯国。有武城亭。**吴房**有棠溪亭。⑤**鲖阳**侯国。⑥**慎阳***
新蔡**有大吕亭。⑦**安阳**侯国。有江亭,故国,嬴姓。
*富波**侯国,永元中复。**宜禄**永元中复。**朗陵**侯国。
⑧**弋阳**侯国。有黄亭,故黄国,嬴姓。**召陵**⑨有陉亭。
⑩有安陵乡。 **征羌**侯国。有安陵亭,。⑾**思善**侯国。**宋**公国,周名郪丘,汉改为新郪,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于此。有繁阳亭。⑿**曪信**侯国。有赖亭,故国。⒀**原鹿**侯国。
⒁**定颍**侯国。**固始**侯国。故寝也,光武中兴更名。有寝丘。⒂ **山桑**侯国,故属沛。有下城父聚。有垂惠聚。⒃**城父**故属沛,春秋时曰夷。⒄有章华台。⒅
注①有*(挚)**[□]*亭,见说文。注②杜预曰县西北有胡城。地道记有陶丘乡。诗所谓“汝坟”。注③杜预曰在县南。袁山松书有朔山。魏氏春秋曰:“初平三年,分二县置阳安都尉。”注④故国,左传僖十七年鲁所灭。地道记曰有公路城,袁术所筑。注⑤左传曰房国,楚灵王所灭。又楚封吴王夫概于棠溪。地道记有吴城。
注⑥皇览曰:“县有葛陂乡,城东北有楚武王頉,民谓之楚王岑。永平中,葛陂城北祝里社下于土中得铜鼎,而铭曰‘楚武王之頉’。民传言秦﹑项﹑赤眉之时欲发之,辄颓坏*[填]*
后汉书·2691·
厌,不得发。”注⑦地道记曰故吕侯国。左传昭四年吴伐楚,入栎,杜预
曰县东北有栎亭。注⑧左传成六年楚拒晋桑隧,杜预曰县东有桑里亭。注⑨左传昭十三年楚蔡公与子干﹑子鴋盟于邓,杜预曰县
西南有邓城。注⑩左传僖四年齐伐楚,次陉,杜预曰在县南。苏秦说韩
宣惠王曰:“南有陉山。”注⑾史记无忌说魏安僖王曰:“王之使者出,过而恶安陵
氏于秦。”博物记曰故安陵君也。注⑿左传襄四年楚师繁阳,杜预曰鲖阳南有繁阳亭。注⒀史记楚封王孙胜白公。杜预曰曪信县有白亭。注⒁春秋左氏传僖二十一年宋盟鹿上,杜预曰原鹿县也。注⒂史记曰楚庄王封孙叔敖子,又蒙恬破楚军。注⒃苏茂奔垂惠,王刘纡。注⒄夷属陈,左传僖二十三年楚所取。有干溪,在县南。注⒅杜预曰:“章华宫在华容县城内。”
秦砀郡,高帝改。其三县,元和元年属。雒阳东南八百五十里。*九城,户八万三千三百,口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八十三。
*下邑**①**睢阳**②本宋国阏伯墟。有卢门亭。③有鱼门。
④有阳梁聚。⑤**虞**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⑥有纶城,少康邑。**砀**山出文石。⑦**蒙**⑧
有蒙泽。⑨**谷熟**有新城。⑩有邳亭。⑾**覸**故属陈留。**宁陵**故属陈留。⑿有葛乡,故葛伯国。⒀**薄**故属山阳,*[汤]*所都。⒁
后汉书·2692·
注①左传哀七年筑黍丘,杜预曰县西南有黍丘亭。
注②北征记曰:“城周三十七里,南临濊水,凡二十四门。“地道记曰:“梁孝王筑城十二里,小鼓唱节杵下而和之,称睢阳曲。”
注③左传桓十四年宋伐郑,“取太宫之椽,为卢门之椽”。昭二十一年败吴鸿口,杜预曰县东*[南]*有鸿口亭。地道记曰:
“昭二十一年‘御诸横’,横亭在县南。”
注④左传僖二十二年邾人悬公冑于鱼门。
注⑤左传十二年楚伐宋,师杨梁,杜预曰有梁亭。僖二十八年楚子玉梦河神谓己曰“吾赐汝孟诸之麋”,杜预曰在县东北。尔雅十薮,宋有孟诸。
注⑥左传哀二十六年,宋景公死空桐。注⑦史记曰高祖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闲。有陈胜墓。注⑧帝王世记曰有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处。注⑨左传宋万杀宋闵公于蒙泽。僖二年齐侯盟贯,杜预曰
县西北有贳城,贳字与贯字相似。注⑩左传曰文十四年诸侯会新城。帝王世记有南亳。注⑾古邳国。注⑿左传成十六年会沙随,杜预曰县北有沙随亭。注⒀*(左传)*[杜预]曰在县东北。注⒁杜预曰蒙县西北有薄城。中有汤頉。左传宋公子御说
奔亳。其西又有微子頉。
秦泗*(川)**[水]*郡,高帝改。雒阳东南千二百里。*二十一城,户二十万四百九十五,口二十五万一千三百九十三。 **相**①**萧**本国。
后汉书·2693·
②**沛**有泗水亭。③**丰**④西有大泽,高祖斩白蛇于此。有枌榆亭。
⑤**酇**⑥有鄍聚。⑦**谷阳***
谯**⑧刺史治。⑨**洨**有垓下聚。⑩**蕲**有大泽乡,陈涉起此。⑾**铚***
临睢**故芒,光武更名。**竹邑**侯国,故竹。**公丘**本*(胶)**[滕]*国。⑿**龙亢**⒀**向**本国。 **符离***
虹**⒁**太丘***
杼秋**故属梁国,有澶渊聚。⒂
注①左传桓十五年会于袲,杜预曰在县西南。一名荦。注②北征记:“城周十四里,南临污水。”注③亭有高祖碑,班固为文,见固集。地道记有许城。左
传定八年,郑伐许。注④地道记曰:“去国二百六十,州六百,雒千二十五里。” 注⑤案:前志注“枌榆社在县东北十五里”。或乡名,高
祖里社。戴延之西征记曰:“县西北有汉祖庙,为亭长所处。”
注⑥左传昭四年吴伐楚入棘,杜预曰县东北有棘亭。襄元年郑侵宋,取犬丘,杜预曰县东北有犬丘城。帝王世记曰“曹腾封费亭侯,县有费亭是也。”
注⑦左传曰“冀为不道,伐鄍三门”,服虔曰鄍,晋别都,杜预曰是虞邑,地处阙,则非此鄍矣。博物记曰:“诸侯会于鄍亭。”
注⑧平阳邑,左传僖二十三年楚所取。干溪在南。注⑨汉官曰去雒阳千二十里。
后汉书·2694·
注⑩高祖破项羽也。注⑾史记曰高祖击黥布于会甀,徐广曰在县西。注⑿杜预曰在县东南。注⒀地道记曰左传隐二年入向城,在县东南。注⒁地道记云左传昭八年“大搜于红”。注⒂左传襄二十年“盟于澶渊”。
高帝置为淮阳,章和二年改。雒阳东南七百里。*九城,户十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万七千五百七十二。 **陈
**①**阳夏**有固陵聚。②**宁平***
苦**春秋时曰相。有赖乡。③**柘***
武平**④**长平**故属汝南。⑤有辰亭。⑥有赭丘城。
注①帝王世记曰:“庖牺氏所都,舜后所封。”左传僖元年会于柽,杜预曰县西北有柽城。尔雅曰:“丘上有丘曰宛丘。“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博物记曰:
“邛地在县北,防亭在焉。诗曰:‘*(卬)**[邛]*有旨苕,防有鹊巢。’”注②史记高祖五年*(楚)**[追]*项籍至固陵,晋灼汉书注云汝南固始县。
注③伏滔北征记曰:“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水相通。“古史考曰:“有曲仁里,老子里也。”地道记曰:“城南三十里有平城。”
注④左传成十六年,诸侯侵陈鸣鹿,杜预曰县西南有鹿邑。注⑤左传宋华氏战于鬼阎,杜预曰县西北有阎亭。
后汉书·2695·
注⑥左传宣十一年盟辰陵,杜预曰县东南有辰亭。
秦薛郡,高后改。本属徐州,光武改属豫州。*六城,户七万八千四百四十七,口四十一万一千五百九十。 **鲁**国,
[古]*奄国。①有大庭氏库。②有铁。有阙里,孔子所居。③有牛首亭。④有五父衢。⑤**驺**本邾国。⑥**蕃**有南梁水。
⑦**薛**本国,⑧六国时曰徐州。⑨**卞**有盗泉。有郚乡城。
⑩**汶阳**⑾
注①帝王世记曰:“黄帝生于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穷桑在鲁北,后徙曲阜。”应劭曰:“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左传曰伯禽封少昊之墟。僖二十九年介葛卢舍于昌衍,杜预曰县东南有昌平城。皇览曰:“奄里伯公頉在城内祥舍中,民传言鲁五德奄里伯公葬其宅。”
注②杜预曰:“大庭氏,古国名,在城内,鲁于其处作库。”
注③汉晋春秋曰:“钟离意相鲁,见仲尼庙颓毁,会诸生于庙中,慨然叹曰: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况见圣人庙乎!’遂躬留治之。周观舆服之在焉,自仲尼以来,莫之开也。意发视之,得古文策书,曰‘乱吾书,董仲舒。治吾堂,钟离意。璧有七,张伯盗一。’意寻案未了。而卒张伯者、治中庭,治地得六璧,上之。意曰:‘此有七,何以不遂?’伯惧,探璧怀中。鲁咸以为神。”意别传曰:“意省堂有孔子小车乘,皆朽败,意自粜俸雇漆胶之直,请鲁民治之,及护几席*(嗣)**[□]*履。后得瓮中素书,曰‘护吾履,钟离意’。”又礼记矍相之圃亦在城中西南,近孔子庙。而仲尼墓在鲁城门北便之外泗水上,去城
后汉书·2696·
一里。葬地盖一顷,墓坟南北十步,东西十三步,高一丈二尺。墓前有瓴甓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茔中异木以百数,鲁人莫能识也。皇览曰:“孔子本无祠堂,茔中不生荆棘及刺人草。伯鱼頉在孔子頉东,与孔子頉并,大小相望。子思頉在孔子頉南。”案:今墓书孙在祖前,谓此为骄孙祔。
注④左传曰桓十四年宋伐郑,取牛首。
注⑤地道记曰在城东。
注⑥有驺山,高五里,秦始皇刻石焉。刘荟驺山记曰:“邾城在山南,去山二里。城东门外有韦贤墓,北有绎山。左传文十三年邾迁于绎。郭璞曰绎山纯石,积构连属。城北有牙山,牙山北有唐口山,唐口山北有阳山。城北有孟轲頉焉。”
注⑦左传襄四年战狐台,杜预曰县东南有目台亭。
注⑧地道记曰:“夏车正奚仲所封,頉在城南二十里山上。“皇览曰:“靖郭君頉在城中东南陬。孟尝君頉在城中向门东北边。”
注⑨史记曰齐宣王九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而相王。
注⑩左传文公七年城郚,杜预曰县南有郚乡城。隐元年盟于蔑,杜预曰蔑,地名,县南有姑城。襄十七年齐围桃,杜预曰县东南有桃墟。
注⑾左传桓十二年盟曲池,杜预曰县北有曲水亭。地道记“临淄县西南门曰曲门,其侧有池”。案:鲁桓与杞、莒盟,不往齐地,地道为妄。
&右豫州刺史部,郡、国六,县、邑、*[公]*、侯国九十九。
高帝置。雒阳东北七百里。*①十五城,户十二万九千三百一十,口六十九万五千六百六。
后汉书·2697·
注①魏志曰:“建安十七年,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韂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廮陶,曲*(阳)**[周]*、南和、*(广平之)*广平、任*(城)*,赵国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十八年,分置东西都尉。”
**邺**①有故大河。有滏水。②有污水,有污城。③有平
阳城。④有武城。有九侯城。⑤**繁阳***
内黄**⑥清河水出。有羛阳聚。⑦有黄泽。⑧**魏***
元城**⑨*[五鹿]*墟,故沙鹿,⑩有沙亭。⑾**黎阳**⑿*
阴安**邑。**馆陶***
沙**侯国。⒀**斥丘**有葛。⒁**武安**有铁。⒂**曲梁
*侯国,⒃故属广平。有鸡泽。⒄**梁期**
注①帝王世记曰:“县西南有上司马,殷太甲常居焉。”魏都赋注曰:“县西北有鼓山,时时自鸣,鸣则兵。”又交谷水在县南。案:本传有西唐山。又邺北太行山,西北去,亦不知山所极处,亦如东海不知水所穷尽也。
注②魏都赋曰:“北临漳、滏,则冬夏异沼。”注云:
“水经邺西北。滏水热,故名滏口。”注③史记曰项羽破秦军污水上。注④史记曰靳歙别下平阳。注⑤徐广曰一作“鬼侯”。与文王为纣三公。注⑥左传襄十九年会于柯,杜预曰县东北有柯城。昭九年
荀盈卒于戏阳,杜预曰县北有戏阳城。
后汉书·2698·
注⑦世祖破五校处。注⑧前志曰在县西。注⑨左传成七年会马陵,杜预曰县东南有地名马陵。史记
曰庞涓死处。注⑩左传:“沙鹿崩。”谷梁传曰:“林属于山曰鹿。沙,
山名也。”注⑾左传定七年盟于沙*(亭)*,杜预曰[沙亭]在县东南。
七年盟于琐,晋地道记曰县南有琐阳城。注⑿左传定十四年会于牵,杜预曰县东北有牵城。注⒀魏都赋注曰有龙山。注⒁杜预曰有干侯。鲁昭公所处。注⒂即台孝威隐于县山。注⒃左传宣十五年败赤狄于曲梁。注⒄左传襄三年诸侯会鸡泽,杜预曰在县西南。
**钜鹿郡***秦置。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以其县属。雒阳北千一百里。
*十五城,户十万九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十万二千九十六。 **廮陶**有薄落亭。
*钜鹿**故大鹿,有大陆泽。①**杨氏***
下曲阳**有鼓聚,故翟鼓子国。②有昔阳亭。③**任***
南糹言糹**
后汉书·2691·
注①有广阿泽。吕氏春秋九薮赵之钜鹿,高诱注云广阿泽也,山海经曰大陆之水。史记纣盈钜桥之粟。许慎云:“钜鹿之大桥也。”钜鹿南有棘原,章邯所军处。前书曰沙丘台在县东北七十里。
注②杜预曰县西南有肥累城。古肥国,白狄别种。注③左传昭十二年晋荀吴入昔阳,杜预曰沾县东有昔阳城。
*(取)**[肥]*故都也。
**常山国***
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定国,以其县属。*十三城,户九万七千五百,口六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十四。
**元氏**①**高邑**故鄗,光武更名。刺史治。②有千秋亭、五成陌,③光武即位于此矣。**都乡**侯国。有铁。**南行唐**有石臼谷。**房子**赞皇山,④济水所出。⑤**平棘**有塞。**栾城**⑥**九门**⑦**灵寿**韂水出。**蒲吾**⑧**井陉***
上艾**故属太原。
注①晋地道记有石塞、三公塞。注②汉官曰去雒阳一千里。注③县南七里。
后汉书·2700·
注④在县西南六十里。注⑤晋地道记有砾塞、中谷塞。注⑥[在平棘]县西北四十里。注⑦史记赵武灵王出九门,如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碣
石山,战国策云在县界。注⑧史记番吾君。杜预曰晋之蒲邑也。古今注曰:“永平十年,作常山呼沱河蒲吾渠,通漕船也。”
**中山国***
高祖置。雒阳北一千四百里。*十三城,户九万七千四百一十二,口六十五万八千一百九十五。 **卢奴***
北平**有铁。*(母)***
[毋]*极***
*新市**有鲜虞亭,故国,子姓。①**望都**②**唐**有中人亭,③有左人乡。④**安国***
安熹**本安险,章帝更名。
*汉昌**本苦陉,章帝更名。**蠡吾**侯国,故属涿。**
上曲阳**故属常山。恒山在西北。⑤**蒲阴**本曲逆,章帝更名。有阳城。⑥*
*广昌**故属代郡。
注①杜预曰白狄别种。注②左传晋伐鲜虞及中人,杜预曰县西北有中人城。晋地道记有马安关。注③博物记曰:“堂关在中人西北百里,中人在县西四十里。”列子曰:“赵襄子使新嗫穆子攻翟,取左人、中人。”注④帝王世记曰:“尧封唐。尧山在北,唐水西入河,南
后汉书·2701·
有望都山,即尧母庆都所居,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豆山。”博物记曰:“左人,唐西北四十里。”注⑤有泉水,干吉得神书。晋地道记:“自县北行四百二十五里,恒多山膎,名飞狐口。”注⑥晋地道记曰:“有阳安关。阳城。蒲阳山,蒲水出也。”
**安平国***
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乐成,延光元年改。雒阳北二千里。*十三城,户九万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八。 **信都**有绛水、呼沱河。**阜城**故昌城。**南宫***
观津**①**经**西有漳水,津名薄落津。②**堂阳**故属钜鹿。**武遂**故属河闲。**饶阳**故名饶,属涿。有无蒌亭。
③**安平**故属涿。**南深***(国)***
*[泽]***故属涿。
注①本清河下县。决录注曰:“孝文窦皇后父隐身渔钓,坠渊而卒。景帝立,后为太后,遣使者更填父所坠渊而葬,起大坟于县城南,民号曰窦氏青山。”
注②史记曰,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河、薄落之水。”注③冯异进豆粥光武。案:志有解犊侯,灵帝封。
**河闲国***
后汉书·2702·
文帝置,世祖省属信都,和帝永元*(三)**②*年复故。雒阳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户九万三千七百五十四,口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一。
**乐成**弓高***
*易**故属涿。**武垣**故属涿。**中水**故属涿。**鄚**故属涿。**高阳**故属涿。有葛城。**文安**故属勃海。**束州**故属勃海。**成平**故属勃海。 **东平舒**故属勃海。
**清河国***
高帝置。桓帝建和二年改为甘陵。雒阳北千二百八十里。*七城,户十二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万四百一十八。 **甘陵**故厝,安帝更名。**贝丘***
东武***(成)***
灵**和帝永元九年复。
① **绎幕***
广川**故属信都。有棘津城。②
注①地道记曰有鸣犊河。
注②太公吕尚困于棘津城,琅邪海曲,非此城也。案:永初元年邓太后分置广川王国,后王薨,国除。太后崩,还益清河。
秦邯郸郡,高帝改名。雒阳北千一百里。*五城,户三万二千七百一十九,口十八万八千三百八十一。**邯郸**①有丛台。
后汉书·2703·
②**易阳**③**襄国**本邢国,秦为信都,项羽更名。有檀台。
④有苏人亭。**柏人***
注①张华曰:“赵奢頉在邯郸西山上,谓之马服山。”注②有洪波台。注③魏都赋曰:“温泉毖涌而自浪。”注曰:“温泉在易
阳,世以治疾,洗百病。”注④史记曰赵成侯,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注⑤晋地道记曰有石门塞、烧梁关。
**勃海郡***
高帝置。雒阳北千六百里。*八城,户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万六千五百。 **南皮***
*高城**侯国。**重合**侯国。**浮阳**侯国。**东光**①
*阳信**延光元年复。**修**故属信都。
注①有胡苏亭。胡苏河之名见尔雅。
&右冀州刺史部,郡、国九,县、邑、侯国百。
后汉书·2704·
后汉书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陈留东郡东平任城
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右兖州东海
琅邪彭城广陵下邳右徐州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
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 **陈留**有鸣鴈亭。①
*浚仪**本大梁。
②**尉氏**③**雍丘**本木巳国。④**襄邑**有滑亭。⑤有承匡城。⑥**外黄**⑦有葵丘聚,齐桓公会此。城中有曲棘里。
⑧有繁阳城。**小黄**⑨**东昬**⑩**济阳**⑾**平丘**有临济亭,田儋死此。有匡。⑿有黄池亭。⒀**封丘**⒁有桐牢亭,或曰古虫牢。⒂**酸枣**⒃**长垣**侯国。有匡城。⒄有蒲城。
⒅有祭城。⒆**己吾**有大棘乡。[二0]有首乡。[二一] **考城**故菑,[二二]章帝更名。故属梁。[二三]**圉**故属淮阳。有高阳亭。[二四]**扶沟**故属淮阳。
注①左传成十六年韂伐郑鸣鴈,杜预曰在*[雍丘]*县西北。陈留志曰:“有桐陵亭,古桐丘。”注②帝王世记曰:“禹避商均浚仪。”晋地道记:“仪封
后汉书·2705·
人,此县也。”通俗文曰“渠在浚仪,曰莨荡”也。注③陈留志曰:“有陵树乡,北有泽,泽有天子菀囿,有秦乐□,汉诸帝以驯养猛兽。”
注④陈留志曰:“城内有神井,能兴雾雹。”案:徐齐民北征记曰:“有吕禄台,高七丈。有郦生祠。”曹植禹庙赞曰:“有禹祠,植移于其城,城本名木巳城。”
注⑤左传庄三年次于滑,杜预曰在县西北。注⑥地道记曰在县西。左传文十一年会晋郄缺于承匡。有
桐门亭,有黄门亭。襄元年会鄫,杜预曰县东南有鄫城。注⑦左传“惠公季年,败宋师于黄”,杜预曰宋邑,县东
有黄城。注⑧左传昭二十五年“宋公佐卒曲棘”。注⑨汉旧仪曰:“高祖母起兵时死县北,为作陵庙于小黄。” 注⑩陈留志曰:“故户牖乡有陈平祠。”注⑾有武父乡。左传桓十二年“盟于武父”,杜预曰县东
北有武父城。县东南有戎城。县都乡有行宫,光武生。注⑿匡人之亭,曹公破袁术处。注⒀陈留志云:“黄亭在封丘。”左传哀十三年盟黄池,
杜预曰在*[封邱]*县南。传曰“吴囚子服景伯以还,及户牖”,
然即黄池在户牖西。或以为外黄县东沟,非也。注⒁博物记有狄沟,即败狄于长丘是也。注⒂左传成五年诸侯会虫牢。陈留志:“有鞠亭,古鞠居。” 注⒃左传郑太叔至于廪延,杜预曰县北有延津。襄五年会
城棣,杜预曰县西南有棣城。东有地乌巢,曹公破袁绍处。陈留志曰:“城内有韩王故宫阙。”注⒄陈留志曰:“孔子*(囚)**[围]*此。”北征记城周三
后汉书·2706·
里。左传僖十五年会牡丘,次于匡,杜预曰匡在县西南。昭十三年会平丘,杜预曰县西南有平丘城。注⒅左传成九年会于蒲,杜预曰在县西南。史记曰孔子自匡过蒲。陈留志云“有子路祠。”注⒆杜预曰郑祭封人仲邑。陈留志曰:“有蘧伯玉墓及祠。
“又西南有宛亭。左传僖二十八年韂人盟宛濮,杜预曰近濮水。注[二0]左传宣二年郑破宋师大棘,杜预曰在襄邑县南。注[二一]左传*(桓八)**[僖五]*年齐侯*(师)**[会]*于首
止,杜预曰在襄邑东南,有首*(止城)**[乡]*。
注[二二]陈留志曰:“古戴国地名。”杜预曰:“戴在外黄东南。”尔雅曰:“木立死曰菑。”吕氏春秋:“草郁即为菑。”
注[二三]陈留志曰:“有箕子祠。有谷亭。古句渎之丘。“案本传有蒲亭。注[二四]陈留志曰:“有万人聚,王邑破翟义积尸处。”前书“今高阳”。文颖曰:“高阳,聚邑名,在县西。”
秦置。去雒阳八百余里。*十五城,户十三万六千八十八,口六十万三千三百九十三。 **濮阳**古昆吾国,①春秋时曰濮。有咸城,或曰古咸国。②有清丘。③有鉏城。**燕**本南燕国。有雍乡。④有胙城,古胙国。有平阳亭。⑤有瓦亭。⑥有桃城。
⑦ **白马**有韦乡。⑧**顿丘**⑨**东阿**⑩有清亭。⑾**东武阳**湿水出。**范**有秦亭。
⑿**临邑**有*(沛)**[泲]*庙。**博平***
聊城**有夷仪聚。⒀有聂*(戚)**[城]*。⒁**发干***
乐平**侯国。故清,章帝更名。**阳平**侯国。有莘亭。
⒂有冈成城。⒃**韂**公国。本观故国,姚姓,光武更名。有河牧城。⒄有竿城。⒅ **谷城**春秋时小谷。⒆有巂下聚。[二0]
后汉书·2707·
注①杜预曰古韂也。帝王世记曰:“颛顼自穷桑徙商丘。
“左传曰“韂,颛顼之墟”,杜预曰帝丘,昆吾氏因之,故曰
昆吾之墟,县城内有颛顼頉。皇览曰:“頉在城门外广阳里中。”博物记曰:“桑中在其中。”注②左传僖十三年同会于咸。注③左传曰宣十二年盟清丘,杜预曰县东南。注④谢沉书曰,赤眉攻雍乡。注⑤左传哀十六年“韂侯饮孔悝酒于平阳”。注⑥左传曰定八年会于瓦,杜预曰县东北。注⑦史记曰春申君说秦曰“王又举甲拔桃入邢”是也。注⑧杜预曰:“县东南有韦城。古豕韦氏之国”。注⑨*(白虎通)**[皇览]*曰“帝喾頉在城*[南]*台阴野
*[中]*”是也。注⑩左传桓十年会于桃丘,杜预曰县东南有桃城。襄十四
年孙林父败韂侯于阿泽,杜预曰县西南大泽。魏志有渠丘山。注⑾左传隐四年“遇于清”是也。注⑿左传庄三十一年“筑台于秦”。地道记在县西北。注⒀左传僖元年“邢迁于夷仪”。注⒁左传曰“聊摄以东”。注⒂杜预注传曰韂作新台在县北。韂杀公子伋之地,故曰
“待诸莘”。注⒃秦封蔡泽为冈成君,未详。
后汉书·2708·
注⒄左传文元年会于戚,郑救晋中行氏,晋败郑铁,杜预
曰戚城南有铁丘。注⒅前书故发干*(县)**[城]*。注⒆左传庄三十二年“城小谷”,杜预曰城中有管仲井。
又传曰埋长狄荣如首于周首之北门,杜预曰县东北有周首亭。注[二0]左传僖二十六年追齐师至酅,杜预曰县西有地名酅下。皇览曰:“县东十五里有项羽頉。”
**东平国***
故梁,景帝分为济东国,宣帝改。雒阳东九百七十五里。*七城,户七万九千一十二,口四十四万八千二百七十。
**无盐**本宿国,任姓。①有章城。②**东平陆**六国时曰平陆。有阚亭。③有堂阳亭。④**富成***
寿张**春秋曰良,汉曰寿良,光武改曰寿张。有堂聚,故聚属东郡。⑤**须昌**故属东郡。⑥有致密城,古中都。有阳谷城。⑦**宁阳**故属泰山。
注①左传昭二十五年臧会奔郈,杜预曰县东南有郈乡亭。注②古国。左传庄三十年,齐取鄣。注③左传桓十一年会于阚,杜预曰在须昌县东南。有阚城,
博物记云即此亭是。注④故县,后省。注⑤地道记曰:“有蚩尤祠,狗城。”皇览曰:“蚩尤頉
在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注⑥杜预曰:“须句,古国,在西北。”注⑦左传僖三年会阳谷,杜预曰在县北。
后汉书·2709·
**任城国***
章帝元和元年,分东平为任城。雒阳东千一百里。*三城,户三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十九万四千一百五十六。 **任城**本任国。有桃聚。
①**亢父**②**樊**
注①光武破庞萌于桃乡。
注②左传襄十三年“取邿”,杜预曰县有邿亭。哀六年“城邾瑕”,杜预曰县北有邾瑕城。
**泰山郡***
高帝置。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二城,户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 **奉高**有明堂,武帝造。①**博**有泰山庙。
岱山在西北。有龟山,②有龙乡城。③ **梁甫**侯国。有菟裘聚。④**钜平**侯国。有亭禅山。⑤有阳关亭。⑥**嬴**有铁。**山茌**侯国。**莱芜**有原山,潘水出。⑦**盖**沂水出。⑧**南武阳**侯国。有颛臾城。
**南城**故属东海。有东阳城。⑨**费**侯国,⑩故属东海。有祊亭。⑾有台亭。⑿**牟**故国。
注①前书曰在县西南四里。左传昭八年“大搜于红,至于商、韂”。红亭在县西北,杜预曰接宋、韂也。
注②左传定十年齐归龟阴之田,杜预曰田在山北。琴操孔子作龟山之操。
注③左传成二年齐围龙,杜预曰在县西南。史记作“隆”。又楚有蜀之役,杜预曰县西北有蜀亭。
后汉书·2710·
注④左传隐公“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杜预曰县南有菟
裘城。注⑤即古所禅亭亭者也。注⑥左传襄十七年“师自阳关”。桓六年会于成,杜预曰
县东南。成城即孟孙之邑。注⑦杜预曰汶水出。注⑧左传会于防,杜预曰在县东南,有防城。注⑨吕氏春秋夏孔甲游田于东阳萯山。左传哀八年“克东
阳”。襄十九年城武城,杜预曰南城县。哀十四年司马[牛]葬
丘舆,杜预曰县西北有舆城。注⑩曹胜封费是酇县费亭,非此国。注⑾左传隐八年郑归祊,杜预曰在县东南。闵二年莒人归
共仲及密,杜预曰县有密如亭。注⑿左传襄十二年莒围台,杜预曰县南有台亭。
**济北国***
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①雒阳东千一百五十里。*五城,户四万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七。
注①臣昭案:济北,前汉之旧国,此是经并泰山复分。
**卢**①有平阴城。有防门。②有光里。有景兹山。③有敖山。④
有清亭。⑤有长城至东海。⑥**蛇丘**有遂乡。⑦有下讙亭。⑧有铸乡城。⑨**成**本国。⑩ **茌平**本属东郡。**刚
后汉书·2711·
注①左传隐三年齐郑寻卢之盟,杜预曰今县故城。有邾山,
在县北。成二年封锐司徒女石窌,杜预曰县东有地名石窌。注②左传襄十八年齐御晋平阴,爎防门,杜预曰在县北。
又齐登巫山以望晋师,杜预曰在县东北。注③杜预曰在县东南。注④左传曰“先君献、武废二山”,即敖山、具山。注⑤左传哀十*①*年,齐伐鲁及清是也。注⑥史记苏代说燕王曰“齐有长城、巨防”。巨防即防门。注⑦古遂国,左传庄十三年齐人灭遂。注⑧左传桓三年送姜氏于讙。注⑨周武王未及下车,封尧后于铸。左传有棘地,成公三
年叔孙侨如所围。杜预曰汶水北地有棘乡。东观书有芳陉山。注⑩左传“韂师入郕”,杜预曰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注⑾左传哀八年齐取阐,杜预曰在县北,有阐乡。
**山阳郡***
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十一里。*十城,户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万六千九十一。 **昌邑**刺史治。有梁丘城。①有甲父亭。
②**东缗**春秋时曰缗。③**钜野**④有大野泽。⑤**高平**侯国。
故橐,章帝更名。⑥有茅乡城。⑦**湖陆**故湖陵,章帝更名。⑧**南平阳**侯国。有漆亭。⑨有闾丘亭。⑩**方与**有武唐亭,⑾鲁侯观鱼台。⑿有泥母亭,或曰古宁母。⒀**瑕丘***
*金乡**⒁**防东**
后汉书·2712·
注①左传庄三十二年遇于梁丘,杜预曰梁丘乡在县西南。注②杜预曰甲父,古国名,在县东南。左传隐十年“取防”,
杜预曰县西有防城。注③左传僖二十三年齐围缗。注④左传桓七年“焚咸丘”,杜预曰县西有咸亭。注⑤春秋西狩获麟之所。尔雅十薮,鲁有大野。杜预曰县
西南有*(□)**[郥]*亭。定十三年齐伐晋之所。注⑥前汉志莽改曰高平,章帝复莽此号。左传隐
*(九)**[元]*年费伯城郎,杜预曰县东南有郁郎亭。注⑦杜预曰茅乡在昌邑西南。注⑧前汉志在王莽改曰湖陆,章帝复其号。博物记曰苟水
出。地道记县西有费亭城,魏武帝初所封。注⑨左传城漆。注⑩左传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杜预曰
县东北有漆乡,西北有显闾亭。哀七年囚邾子负瑕,杜预曰县
西北有瑕丘城。注⑾左传桓二年盟于唐,杜预曰在西南。注⑿春秋经隐五年矢鱼于棠。注⒀左传僖七年盟宁母,杜预曰在县东。三十一年臧文仲
宿重馆,杜预曰县西北有重乡城。
注⒁晋地道记曰:“县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凿石为頉,深十余丈,隧长三十丈,傍漤入为堂三方,云得白兔不葬,更葬南山,凿而得金,故曰金山。
故頉今在。或云汉昌邑所作,或云秦时。”
**济阴郡***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三千
后汉书·2713·
七百一十五,口六十五万七千五百五十四。 **定陶**本曹国,
①古陶,尧所居。
②有三鬷亭。③**冤句**有煮枣城。④**成阳**有尧頉、灵台,有雷泽。⑤**乘氏**侯国。⑥有泗水。有鹿城乡。**句阳**有垂亭。⑦**鄄城***
*离狐**故属东郡。**廪丘**故属东郡。有高鱼城。有运城。
⑧**单父**侯国,故属山阳。**成武**故属山阳。⑨有郜城。
⑩**己氏**故属梁。⑾
注①郭璞曰:“城中有陶丘。”皇览曰:“伯乐頉县东南
一里所,高四五丈。”注②帝王世记曰:“舜陶河滨,县西南陶丘亭是。”注③汤伐三鬷,孔安国曰今定陶。注④史记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东有淮、颍、煮
枣。”注⑤禹贡曰:“雷夏既泽。”帝王世记曰:“舜耕历山,
渔雷泽,济阴有历山。”注⑥博物记曰古乘丘。注⑦左传隐八年遇于垂。史记无忌说魏安僖王曰:“文台
堕,垂都焚。”徐广曰:“县有垂亭。”
注⑧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乌余以廪丘奔晋”,杜预曰今县故城是。又“袭韂羊角取之”,杜预曰今县所治城。又袭我高鱼,杜预曰在县东北。
注⑨左传隐七年“戎执凡伯于楚丘”,杜预曰在县西南。注⑩左传隐十年“取郜”,杜预曰县东南有郜城。地道记有秺城。注⑾皇览曰有平和乡,乡有伊尹頉。
后汉书·2714·
&右兖州刺史部,郡、国八,县、邑、公、侯国八十。
**东海郡***
高帝置。雒阳东千五百里。*十三城,户十四万八千七百八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六。 **郯**本国,刺史治。①**兰陵**有次室亭。
②**戚朐**③有铁。有伊卢乡。④ **襄贲***
昌虑**有蓝乡。⑤**承***
合***(城)***
⑥**祝其**有羽山。⑦春秋时曰祝其,夹谷地。⑧**厚丘
*⑨**赣榆**本属琅邪,建初五年复。⑩
注①博物记曰:“有勇*(王)**[士]*亭,即勇士
(万)**[菑]*丘欣。”注②地道记曰:“故鲁次室邑。”列女传有漆室之女,或作“次室”。
注③山海经曰:“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郭璞曰:“在县界。世俗传此山在苍梧徙来,上皆有南方树木。”博物记:“县东北海边植石,秦所立之东门。”
注④史记曰,钟离昧*(頉)**[家]*在伊卢。注⑤左传昭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杜预曰县所治,城
东北有郳城。郳,小邾国也。注⑥漷水自此南至湖陆。注⑦殛辷之山。杜预曰在县西南。博物记曰:“东北独居
后汉书·2715·
山,西南有渊水,即羽泉也,俗谓此山为惩父山。”注⑧左传定十年会齐侯夹谷,孔子相。注⑨左传成九年“城中城”,杜预曰在县西南,有中乡城。注⑩左传“齐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曰县东北有纪城。
地道记曰:“海中去岸百五十步,有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二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
**琅邪国***秦置。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①雒阳东一千五百里。
*十三城,户二万八百四,口五十七万九百六十七。
注①案本纪,永寿元年置,都尉治。
**开阳**①故属东海,建初五年属。**东武***
琅邪**②**东莞**有郓亭。③有邳乡。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④**西海**⑤**诸**⑥**莒**本国,故属城阳。⑦有铁。有峥嵘谷。**东安**故属城阳。**阳都**故属城阳。有牟台。
⑧**临沂**故属东海。有丛亭。⑨**即丘**侯国,故属东海,春秋曰祝丘。**缯**侯国,故属东海。有概亭。⑩**姑幕**⑾
注①杜预曰古鄅。左传哀三年城启阳,杜预曰开阳。
注②山海经云有琅邪台,在勃海闲,琅邪之东。郭璞曰:“琅邪临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邪台。”齐景公曰:“吾循海而南,放乎琅邪。”
越绝曰:“句践徙琅邪,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史记曰秦始皇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传有劳山。
后汉书·2716·
注③左传曰“公处郓”。
注④左传隐八年盟浮来,杜预曰邳来山之闲,号曰邳来。庄九年鲍叔受管仲,及堂阜而脱之。杜预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叔解夷吾缚于此,因以为名。”即古堂阜也,东莞后为*(名)**[郡]*。
注⑤东观书曰有胜山。博物记:“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注⑥左传庄二十九年“城诸”,杜预曰诸县在城阳郡。又
隐四年“莒人伐□,取牟娄”,杜预曰县东北有娄乡。注⑦左传成八年申公巫臣会渠丘公,杜预曰县有蘧丘里。注⑧左传宣元年会于平州,杜预曰在县西。注⑨左传隐六年盟于艾,杜预曰县东南有艾山。七年“城
中丘”,杜预曰县东北有中丘亭。博物记曰:“县东界次睢有
大丛社,民谓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注⑩左传庄九年盟于蔇,杜预曰在县北。注⑾左传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预曰县
东北有兹亭。博物记曰淮水入。城东南五里有公冶长墓。
**彭城国***
高祖置为楚,章帝改。雒阳东千二百二十里。*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 **彭城**①有铁。
傅阳**有柤水。②**吕***
留**③**梧***
广戚**故属沛*(国)*。
后汉书·2717·
注①古大彭邑。北征记城西二十里有山,山有楚元王墓。伏滔北征记曰:“城北六里有山,临泗,有宋桓魋石椁,皆青石,隐起龟龙鳞凤之象。”
注②左传襄十年灭偪阳,杜预曰即此县也。
注③西征记曰城中有张良庙。
**广陵郡***
景帝置为江都,武帝更名。建武中省泗水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万百九十。 **广陵**①有东陵亭。②**江都**有江水祠。
凌**故属泗水。**东阳**故属临淮。有长洲泽,吴王濞太仓在此。③**射阳**故属临淮。④**盐渎**故属临淮。**舆**侯国,故属临淮。**堂邑**故属临淮。有铁。春秋时曰堂。**海西**故属东海。
注①吴王濞所都,城周十四里半。
注②博物记曰:“女子杜姜,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处为庙祠,号曰东陵圣母。”
注③县多麋。博物记曰:“千千为髃,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随此畯种稻,不耕而获,其收百倍。”又扶海洲上有草名□,其实食之如大麦,从七月稔熟,民敛获至冬乃讫,名曰自然谷,或曰禹余粮。
注④有梁湖。地道记曰有博支湖。
后汉书·2718·
**下邳国***
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七城,户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 **下邳**本属东海。①葛峄山,本峄阳山。②有铁。**徐
*本国。有楼亭,或曰古蒌林。③**僮**侯国。**睢陵***
淮阴**④**淮浦***
取虑**有蒲姑陂。⑤**东成***
曲阳**侯国,故属东海。**司吾**侯国,故属东海。**良成**故属东海。春秋时曰良。⑥**夏丘**故属沛。
注①戴延之西征记曰:“有沂水,自城西西南注泗,别下
回城南,亦注泗。旧有桥处,张良与黄石公会此桥。”注②山出名桐,伏滔北征记曰今盘根往往而存。注③杜预曰在僮县东南。伏滔北征记曰:“县北有大頉,
徐君墓,延陵解□之处。”注④下乡有南昌亭,韩信寄食处。注⑤左传昭十六年齐师至蒲隧,杜预曰县东有蒲姑陂。注⑥左传昭十三年晋会吴于良。
&右徐州刺史部,郡﹑国五,县﹑邑﹑侯国六十二。①
注①魏氏春秋曰:“初平三年,分琅邪﹑东海为城阳﹑
后汉书·2719·
*(新)**[利]*城﹑昌虑郡。建安十一年,省昌虑并东海。”
后汉书·2720·
后汉书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济南平原乐安北
海东莱齐国右青州南阳南郡江夏
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右荆州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右扬州
*济南国***
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 **东平陵**有铁。有谭城。
①有天山。**着***
于陵**②**台***
菅**有赖亭。③
东朝阳**④**历城**有铁。有巨里聚。⑤
注①故谭国。注②杜预曰县西北有于亭。陈桓子以封齐公子周。注③左传哀六年公如赖。注④杜预曰县西有崔城。
后汉书·2721·
注⑤耿弇破费敢处。皇览曰:“太甲有頉,在历山上。”
**平原郡***
高帝置。雒阳北一千三百里。*九城,户十五万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万二千六百五十八。 **平原**①**高唐**湿水出。
*鬲**侯国。
夏时有鬲君,灭浞立少康。②**祝阿**春秋时曰祝柯。③有野井亭。④**乐陵***
安德**侯国。**厌次**本富平,明帝更名。
注①地道记曰有笃马河。注②魏都赋注曰县有盖节渊。三齐记曰:“城南有蒲台,高八十尺,秦始皇所顿处。在台下萦蒲系马,今蒲犹萦者。”注③左传哀十年“取儣及辕”,杜预曰县西有辕城。故县,省。注④左传昭二十五年“齐侯唁公于野井”,杜预曰在县东。
**乐安国***
高帝西平昌置,为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雒阳东千五百二十里。
*九城,户七万四千四百,口四十二万四千七十五。 **临济**本狄,安帝更名。①**千乘***
博昌**有薄姑城。②有贝中聚。③有时水。④**蓼城**侯
后汉书·2722·
⑤**利**故属齐。**益**侯国,故属北海。 **寿光**故属北海。有灌亭。⑥
注①地道记曰:“狄伐韂懿公。”注②古薄姑氏,杜预曰薄姑地。注③左传齐侯田于贝丘,杜预曰县南有地名贝*(中)**[丘]*。注④左传庄九年“战于干时”,杜预曰时水在县界,岐流,
旱则竭涸,故曰干时。注⑤杜预曰县东北有摄城。注⑥古灌国。
**北海国***
景帝置。建武十三年*(有)**[省]*菑川﹑高密﹑胶东三国,以其县属。*十八城,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万三千六百四。 **剧**有纪亭,古纪国。**营陵***
*平寿**有斟城。①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都昌**②
*安丘**有渠丘亭。③**淳于**永元九年复。有密乡。④**平昌**侯国,故属琅邪。有蒌乡。⑤**朱虚**侯国,故属琅邪,永初元年属。
⑥**东安平**故属鰑川。六国时曰安平。有酅亭。⑦**高密**侯国。**昌安**侯国,安帝复。**夷安**侯国,安帝复。
*胶东**侯国。**即墨**侯国。有棠乡。⑧**壮武**安帝复。
⑨ **下密**安帝复。*(拒)***
⑩**观阳**
后汉书·2723·
注①杜预曰有斟亭。古斟国,故县,后省。注②左传庄元年齐迁纪之鄑城。地道记曰鄑城在县西。注③地道记曰有渠丘城。注④左传隐二年纪莒盟密。故密乡,在县东北,后省。注⑤左传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预曰
县西南有防亭。注⑥左传庄元年齐迁纪郚,杜预曰朱虚县东南有郚城。郑
志曰:“有小泰山,公玉带曰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即此山也。” 注⑦故兆。左传庄三年“纪季以酅入于齐”。地道纪有羌
头山。注⑧左传襄六年围棠,杜预曰棠国也。注⑨故夷国。左传隐元年纪伐夷。注⑩地道记曰:“*[奚]*养泽在西,幽州薮。有莱山,莱
**东莱郡***
高帝置。雒阳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户十万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三。
**黄**①**牟平***
惤**侯国。②**曲成**侯国。③**掖**侯国。有过乡。④
*当利**侯国。**东牟**侯国。**昌阳***
长广**故属琅邪。**黔陬**侯国,故属琅邪。有介亭。⑤
*葛卢**有尤涉亭。**不***(期)***
*[其]***侯国,故属琅邪。⑥
后汉书·2724·
注①地道记曰:“县东二百三十里至海中,连岑有土道,秦始皇登此山,列二碑,东二百三十里有始皇﹑汉武帝二碑。”
注②地道记曰有百枝莱君祠。三齐记曰:“南有蹲犬山,山似犬蹲,有神,刘宠出西都,经此山,山犬吠之,宠曰‘山神谓我人也’。”
注③前书祷万里沙,在县。
注④故过国。
注⑤左传襄二十四年“伐莒,侵介根”,杜预曰县东北计基城。号介国。
注⑥三齐记曰:“郑玄教授不*(期)**[其]*山,山下生草大如斗,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秦置。雒阳东千八百里。*六城,户六万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五。 **临鰑**本齐,刺史治。①**西安**有棘里亭。②
有蘧丘里,古渠丘。**昌国***
临朐**有三亭,古郱邑。③**广***
般阳**故属济南。
注①尔雅十薮,齐有海隅,郭璞曰海滨广斥。左传齐戍葵丘,杜预曰在县西。
皇览曰:“吕尚頉在县城南,去县十余里,在齐桓公頉南。菑水南桓公頉西北有晏婴頉。”孟子注曰:“南小山,曰牛山。“博物记曰县西有袁娄。
注②杜预曰在县东。陈桓子封子山。
后汉书·2725·
注③左传庄元年齐所徙,杜预曰在县东南。应劭曰伯氏邑也。地道记曰有石高山。
&右青州刺史部,郡﹑国六,县六十五。
**南阳郡***
秦置。雒阳南七百里。*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 **宛**本申伯国。①有南就聚。有瓜里津。②有夕阳聚。③有东武亭。**冠军**邑。
*叶**有长山,曰方城。④
有卷城。⑤**新野**有东乡,故新都。⑥有黄邮聚。⑦**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⑧有上唐乡。⑨**西鄂**⑩**雉**⑾
*鲁阳**有鲁山。⑿有牛兰累亭。⒀**犨***
舞阴**邑。**比阳***
复阳**侯国。有杏聚。**平氏**桐柏大复山,淮水出。⒁有宜秋聚。⒂**棘阳**⒃有蓝乡。⒄有黄淳聚。⒅**湖阳**邑。
⒆**随**[二0]西有断蛇丘。[二一] **育阳**邑。有小长安。[二二]有东阳聚。[二三]**涅阳***
邓**有鄾聚。[二四]**山都**侯国。**郦**侯国。[二五]
*朝阳**[二六]**蔡阳**侯国。[二七]
**安觽**侯国。[二八]**筑阳**侯国。有涉都乡。[二九]**武当**有和成聚。[三0]**顺阳**侯国,故博山。有须聚。**成都***
丹水**故属弘农。[三一]
后汉书·2726·
有章密乡。有三户亭。[三二]**析**故属弘农,故楚白羽邑。[三三]有武关,在县西。[三四]有丰乡城。[三五]
注①荆州记曰:“郡城周三十六里。”博物记有申亭。南
都赋注曰有玉池﹑泽陂。注②东观书邓奉拒光武瓜里。注③袁山松书曰:“贾复从击邓奉,追至夕阳聚。”注④杜预曰方城山在县南。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
皇览曰:“县西北去城三里叶公诸梁頉,近县祠之,曰叶君丘。” 注⑤左传昭二十五年楚子使季然郭卷。注⑥王莽封也。注⑦吴汉破秦丰地。注⑧古今注曰:“建武十八年,使中郎将耿遵筑城。”注⑨前志曰故唐国。下江兵,荆州军。注⑩有精山,朱鉨破孙夏。山海经曰:“有丰山,神耕父
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即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曰:“清泠水在西鄂县山上,神来时水赤光耀,今有屋祠也。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物有自然感应,而不可为也。”南都赋注:“耕父,旱鬼也。”皇览曰王子朝頉在县西。
注⑾博物记曰滍水出。注⑿前志曰古鲁县。南都赋注:“有尧山,封刘累,立尧
祠。”注⒀谢沈书云牛兰山也。注⒁前书曰在县南。荆州记曰:“桐柏淮源涌发,其中潜
后汉书·2727·
流三十里,东出大复山南,山南有淮源庙。”博物记曰:“有
阳山,出紫草。”
注⒂伯升见下江兵。
注⒃荆州记曰东北百里有谢城。
注⒄伯升袭甄阜*(也)**[处]*。
注⒅又伯升攻梁丘赐。杜预曰蓼国在东南。前志蓼国湖阳是。
注⒆荆州记曰:“樊重母畏雷,为石室避之,悉以文石为阶,今存。”
注[二0]古随国。
注[二一]即衔珠之蛇也。杜预曰有赖亭。左传僖十五年齐伐厉,在县北。帝王世记曰:“神农氏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荆州记曰:“县北界有重山,山有一穴,云是神农所生。又有周回一顷二十亩地,外有两重爎,中有九井。相传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觽井动,即此地为神农社,年常祠之。”
注[二二]汉军为甄阜所破处。
注[二三]朱佑破张成处。
注[二四]左传桓九年楚师围鄾。
注[二五]荆州记曰:“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三十,中寿百余,七十者犹以为夭。汉司空王畅﹑太傅袁隗为南阳令,县月送三十余石,饮食澡浴悉用之。太尉胡广父患风羸,南阳恒汲饮此水,疾遂瘳。此菊茎短花大,食之甘美,异于余菊。
广又收其实,种之京师,遂处处传植之。”
注[二六]南都赋陂泽有钳卢,注曰在县。
后汉书·2728·
注[二七]襄阳耆旧传曰:“有松子亭,下有神陂,中多鱼,人捕不可得。”南都赋所称。
注[二八]博物记曰:“有土鲁山,出紫石英。”
注[二九]杜预曰谷国在县北。博物记曰今谷亭。荆州记曰:“县北四里有开林山,西北有□山。”
注[三0]荆州记曰:“县有女思山,南二百里。有武当。”
注[三一]南乡﹑丹水二县有商城,张仪与楚商于之地。
注[三二]左传哀四年晋执蛮子畀楚师。
注[三三]左传昭十八年“许迁于白羽。”
注[三四]南都赋曰武关在其西,文颖曰去县百七十里。
注[三五]左传哀四年“司马起丰﹑析”。荆州记曰:“县有龙渊,深不测。县北有马头山。”
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 **江陵**①有津乡。②**巫**西有白帝城。③**秭归**本*(归)*国。④**中卢**侯国。⑤**编
*有蓝口聚。⑥**当阳**⑦**华容**侯国。云梦泽在南。⑧**襄阳**有阿头山。⑨**邔**侯国。有犁丘城。⑩**宜城**侯国。
⑾**退**侯国,永平元年复。⑿**临沮**侯国。有荆山。⒀**枝江**侯国。
本罗国。有丹阳聚。⒁**夷道**⒂**夷陵**有荆门,⒃虎牙山。⒄**州陵**⒅**很山**故属武陵。
注①史记曰楚熊渠立长子康为句亶王,张莹曰今江陵也。皇览曰:“孙叔敖頉在城中白土里。”
注②左传庄十九年楚子大败于津。荆州记曰:“县东三里
后汉书·2729·
余有三湖,湖东有水,名苌谷,又西北有小城名曰冶父,左传曰:‘莫敖缢于荒谷,髃帅囚于冶父。’县北十余里有纪南城,楚王所都。东南有郢城,子囊所城。”史记苏秦说楚威王:“楚东有夏州。”左传楚庄伐陈,乡取一人以归,谓之夏州。今夏口城有洲,名夏口。
注③郭璞曰有巫山。
注④杜预曰夔国。荆州记曰:“县北一百里有屈平故宅,方七顷,累石为屋基,今其地名乐平。宅东北六十里有女须庙。”
注⑤襄阳耆旧传曰:“古卢戎也。县西山中有一道,汉时常有数百匹马出其中,马形皆小,似巴、滇马。三国时陆逊攻襄阳,又值*(比)**[此]*穴中有数十匹马出,逊载还建业。蜀使来,有五部兵家滇池者,识其马色,云亡父所乘,对之流涕。“荆州记云:“是析县马头山。又县南十五里有簄水,东流注沔。水中有物如马,甲如鲜鲤,*[射]*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碛上自曝,膝头似虎掌爪。
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或曰,生得者,摘其鼻,厌可小,小便名为木卢。”
注⑥下江兵所据。左传□缗以权叛,楚迁于那处,杜预曰:县东南有那口城。
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各银行房贷利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