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只是个商人改变需要多久啊,为什么说他改变了世界

看到有人说社会交换理论,想了想如果说这个算“恐怖”的话,那它的对手可“恐怖”的多了——&br&&b&社会唯实论&/b&&br&&b&先简单解释下社会唯实论的核心观点,即&/b&&b&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u&有机&/u&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简单点说,这个理论认为&u&社会是一个实体。&/u&&/b&&br&&br&&br&相较于上面提到的以社会交换论为代表的社会唯名论,那种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的观点。唯实论所揭示的则是一个拥有&b&“自主意识”&/b&的社会。&br&&br&在科幻片中我们常常在幻想人工智能产生之后对人类的各种各样的威胁,然而人类自身又会不会是社会所产生的一种“人工智能”呢?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确实拥有着看似无限的行动可能;但是作为整体中的一员,我们的行动可能则被框定在社会所“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个近似“狡辩”的分析,实际上对于人类微观行动的分析研究,都不外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类赋予了行为意义,然而这些行为意义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往后人类的行为可能,就算人有意识的选择不去进行那些行为,像加芬克尔那样进行“破坏性实验”,其余的人一样会被规则所操纵着。规则由人赋予价值和意义,然而却陷入到被规则所控制的无尽循环,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人工智能的阴谋论。(强行消解了唯名论?笑。)&br&&br&我们对人类社会越是进一步的揭示,越是进行理论化和公式化,那么得出来的结果就必然是人只不过是社会实体的附庸,实体社会手中的棋子。不管你怎么强调人之于社会的能动影响,社会都会“学习”所产生的规则并附加给以后的人。结构二重性理论陷入宏大叙事的困境是必然的,因为现在的微观行为都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宏观结构,社会无处不在。&br&&br&也许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超三维的实体“生物”,就像MIB第三集最后外星人手里面那个装着银河系的弹珠,我们都只不过是被社会所“操纵”着的“人类”。&br&&br&&b&一如韦伯所预见科层制对人类的“奴役”,一如现代社会对每一个个体的“奴役”。&/b&&br&&br&&br&&b&当地球上出现的第三个人开启建构社会的过程时,已再无“人类”存在。&/b&&br&&br&&br&&br&&br&&b&------------------------------&/b&&br&&b&下面抖机灵那些是成不了理论的……或者说抖机灵要算理论的难度很高= =&/b&&br&&b&因为&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果一个社会科学理论,论证的结果是一个常识性的结论,那么这是一个无用的理论吗? - 詹绪源的回答&/a& (打广告哈哈)&/b&&br&&b&一样比较吓人的推荐一个&/b&&br&&b&&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文科无用论」有道理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br&唔,如果需要解毒的话下面也有我的回答哈哈
看到有人说社会交换理论,想了想如果说这个算“恐怖”的话,那它的对手可“恐怖”的多了—— 社会唯实论 先简单解释下社会唯实论的核心观点,即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简单点说,这个理论认为社会…
近几年的政府内务改革几乎是建国以来最彻底、最成功、最全面的内务改革。&br&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未见任何人、媒体对此有深入论述。本人囿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只能趁着下班前谈一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权当抛砖引玉吧&br&&br&&b&第一、公文运转速度前所未有。&/b&&br&按说办公自动化已经推广十几年了,公文运转顺畅高效应该没有任何障碍,然而实际上公文流转速度并没有与时俱进。以前部委出的文件,到县区这一级估计要差不多一个月的工作日才会正式收到上级的《关于转xx的通知》,然后文件要求上报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几乎已经到截止日期了,所以基层往往是收到文件那天就要立即写工作总结了。&br&公文流转速度慢,背后的原因和处长治国差不多:一是部委的一些处长事务繁多,权力过于集中;二是机关作风改革没改到部委一级,文件随便压一压,下面就是旷日持久的虚无等待;三是机关办事流程不合理,时间要求不高,或者太高(比如上面说的一接到文件就要报专项工作总结的)。&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163.com/15/0505/14/AOS1EL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总理之怒能改变“处长治国”吗?&/a&&br&李总理改革之后呢,现在基本三五个工作日乃至一周,部委的文件就能转发到乡镇一级。如果省市区有具体要求,也会在短时间内下发配套文件。&br&居然还有人问这有什么影响呢?&br&例如各地的豪宅标准这几年降了好几次。这种文件,其实搁个把月也没人知道,可现在基本上是上级一点头,地方上就能出台调整文件。多少人由此受惠了呢?&br&仅此一举,对中国的机关内务工作改革、对无数国计民生的政策影响可谓无与伦比。&br&&br&&br&&b&第二、清理过时、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力度前所未有&/b&&br&这三年来,各地、各部门都在清理过时规章制度及相关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基本形成了一项经常性的政府工作。大家甚至习以为常了,但我却要说,这又是大家的错觉了。实际上,清理冗余过时规章制度也就李总理力推才之下才开始动真格的。&br&动真格表现在两个方面:&br&一个是清理废旧规章制度——以前好多文件制定的时候就没有写明废止时间,过多几年,大家都忘记了。&br&现在好多了,很多文件出台的时候就限定时间,或者声明以前的某办法废止。&br&当然,现在依然有一大批过时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清理和修订,比如&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hina.com.cn/cppcc//content_.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陈小平:修订和完善职工探亲待遇规定&/a&&br&&blockquote&1981年国务院根据群众呼声对原规定作出修订,经全国人大批准,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迄今已执行34年。这期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国家经济社会发生巨变,《规定》已有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亟待修订调整。&br&&br&&p&探亲假及解释之中又有“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期团聚”问题作出如下解释:可按工作人员与探亲对象居住在异地,并且双方居住地相距一般在&b&80公里&/b&掌握。&/p&&/blockquote&以前觉得80公里好远了,现在呢,一个半小时车程,估计没有领导会批的吧。&br&&br&除此之外呢,还有公车管理规定&br&&blockquote&&p&2004年出台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三)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客车、越野车等除外)。确需配备排气量2.0升以上、价格25万元以上车辆的,报国管局审批。&/p&&/blockquote&&p&有哪些行政单位没超标呢?&br&&/p&&p&当然,有人会拿出某部委出台的什么救灾应急指挥车的相关规定说他们没超。但部委出台的意见是否应该尊重国务院的规定呢?&br&&/p&&br&一个是清理互相交叉、矛盾的规章制度——以前审核不严格,到了地方上,各种法律规章多如牛毛,没有明显违法、违宪基本是一路畅通,最典型的就是很多地方上的立法机构根本搞不清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的区别,自由裁量权近乎无限。&br&以往地方上各职能局法规处、法规科室研究相关行业管理规章制度,也就两三个人查一查资料,碰头议一议,然后报市政府印发,法制局把关流程不过是走一走,很多部门利益纠葛被巧妙地隐藏在地方性法规之中,直接造成了职能交叉、空位的乱象。其实根源在于地方性规章制度未邀请专业人士审核,或者审核不认真,不细致,才导致各种规章制度互相矛盾,互相打架,争功诿过的现象多发频发。&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hinanews.com/cj//5569677.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时评:治理公路三乱“毒瘤” 先要斩断部门利益&/a&&br&&br&此一项,又涉及多少部门利益?又涉及多少国计民生?大家办证时节省了多少精力和时间?&br&无量也。&br&&br&仅举两栗子,如有不当请知友指正。&br&&br&&b&第三、行政命令愈趋于科学合理&/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sina.com.cn/c/nd//doc-ifxuhukv7137838.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习近平:科学确定脱贫时间 不搞层层加码&/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163.com/16/0722/16/BSJHKQ0K00014AE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张闲语:“不搞层层加码”是一种作风警示&/a&&br&有些工作,部委经过详细调研、反复论证,认为需要10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到了省里,可能就要8个月了,到了市里,可能就是6个月了,到了县区一级呢,就得5个月了;到了乡镇一级,可能只有4个月了。&br&这个就叫“层层加码”,有些工作确实需要层层加码的,比如经济指标,沿海一带条件好,当然可以层层加码,但对于大部分工作,这个层层加码完全无视客观规律。当年亩产上万斤就是在层层加码和互相攀比的情况下形成的,并最终导致了严重后果。可惜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是从未吸取教训的。&br&如果以部委的水平,认为一项工作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而实际上基层却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工作结果反馈上去,按正常逻辑,很容易得到以下三项错误结论,&br&1、部委调研不深入、情况掌握不全面;&br&2、部委严重错估工作难度、完成时间;&br&3、部委严重低估下级行政效率;&br&任何政府部门都会及时收集掌握管理信息,主动适应新常态、新形势,适时调整工作方法和任务安排,但建立在错误信息上的工作部署,其科学性令人担忧:原本一年的工作量,估计报方案的时候就调整为半年了,原本一个月的工作量就直接改为一周了。&br&那基层何去何从?&br&&br&诸此种种,这几年党和政府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深度,前所未有,广度,前所未有。但这不代表前些年政府的内务改革没有意义。只有前些年政府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对政务进行改革微创新的基础上,这几年才具备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条件,在这个关键环节上,有强力的领导推一推,就水到渠成了。&br&那为何又鲜为人知呢?&br&正如总理说的,&b&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b&……这就是春阳融雪神功吗?&b&在润物细无声之中达到改革的目的,从而避开利益集团的阻挠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的反对。&/b&&br&对真正的高手来说最难的是什么?&br&不是杀死对手,而是出招的分寸。&br&对政府高层来说最难的决策是什么?&br&是改革的手段,措施的尺度。&br&&br&作为地底级公务猿,暂时就讲这几点。待有空再修补一番。&br&转载请注明出处.&br&&br&&br&同是精简行政审批,为何这几年的精简才叫人拍手称快?&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地方值得关注? - 知乎用户的回答&/a&
近几年的政府内务改革几乎是建国以来最彻底、最成功、最全面的内务改革。 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未见任何人、媒体对此有深入论述。本人囿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只能趁着下班前谈一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权当抛砖引玉吧 第一、公文运转速度前所未有。 按说办公自动化…
竟然得到这么多赞& &
谢谢大家的鼓励!评论里有人指出我这篇回答没有照顾到政治、文化等与经济的互动,也没有细化到具体国家的讨论,这些都是很中肯的批评,在这里先谢谢大家!&br&需要说明一下,非洲问题本身非常复杂,以我的学力实在难以在一篇回答里面面俱到,当然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只是希望大家见谅。&br&这篇回答所激起的讨论和大家的感谢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a data-hash=&e34ecea53fb8abfdbb683& href=&//www.zhihu.com/people/e34ecea53fb8abfdbb68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e34ecea53fb8abfdbb683&&@吴乐旻&/a&老师的良苦用心,既然是做研究性的探讨,为何不借助网络和更多人一同分享呢?借助这次写作业的机会,我也看见了很多同学优秀的回答,让我只用了短短的时间就了解了很多有趣的话题和观点,不得不说一句,知识的外溢效应真是很棒呢!&br&------------------------以下是正文----------------------------------&br&&ul&&li&&i&答主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本科生,这个回答算是我的世界经济史课程期末作业。答主担保,除文献引用部分外,回答均为原创。&/i&&br&&/li&&li&&i&非洲问题是经济史里一个很大的话题,相关的研究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更是太多了,奈何答主只是一只大二狗,因此这个回答也只能是根据自己有限的阅读来写作了,内容难免照顾不周,各位多多担待,如有事实错误,欢迎指正补充!&/i&&br&&/li&&/ul&&p&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非洲一直都是“贫困”一词的实力代言。不过,非洲的贫困陷阱并非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是近代以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独立之后)才出现的,而在这之前的非洲,&u&经济水平还是相当可观的&/u&,在上世纪60年代,一本有影响力的发展经济学书籍还将非洲的发展潜力排在亚洲之前。7个非洲国家被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列入“有着显著的达到或者超过7%增速潜力的国家”。然而……非洲以来人均GDP都没怎么增长,许多国家甚至是负增长,其中还包括上述被寄予厚望的几个国家(也是real心酸)。&/p&&br&&p&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非洲在自然资源上可真的称得上是一个“富饶的大陆”,按理说非洲就应该保持自己优势继续向前才对,怎会突然(&i&&b&尤为怪异的是在独立之后&/b&&/i&)想不开转身掉入“贫困陷阱”呢? 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非洲经济发展的阻碍到底在哪里呢?&/p&&br&&p&我先简单说说我所知道的&b&有关观点&/b&,然后重点讲一下题主感兴趣,也是个人认为对独立后的非洲影响最大的&b&制度因素&/b&的影响。&/p&&br&&p&一、 地理假说。地理假说强调气候等地理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Gunnar Myrdal就曾经写道,“气候对各种形式的生活都有着强大的影响,而对不发达国家的问题的研究应该考虑气候的因素及其对土壤、植被、动物、人类和自然资产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对所有经济发展的环境的影响。” 说得好有道理的样子,然而这对题主的问题来说算不上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在人类文明的演化历程中,对于同一个地区,地理因素的发挥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u&这无法解释非洲在近代以来的“退步”&/u&。于是,White(1962)等人提出了“北方转移假说”(The North Drift),指出,虽然地理环境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温带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增强了,而赤道地区丧失了优势。可是,Daron Acemoglu将温带迁移与殖民地经济发展”大逆转“时机进行对比之后发现,非洲经济发展出现逆转在工业时期,而非欧洲农业技术扩展开来的时期。连时段都不重合,&u&温带转移假说在这个问题上当然也没有多少发言权了&/u&。&/p&&br&&p&二、生物基因。Ashraf&Galor曾经发表过一篇极(被)具(骂)争(很)议(惨)的文章,试图从人类基因多样性的角度上回答各地区经济表现的差异。作者提出,在远古人类走出非洲的过程中,随着迁移路径的增加,基因多样性会逐渐降低,而基因多样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一方面,基因多样性越高,人群中创新的可能性越大,使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基因多样性越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合作越少,又对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在两种影响共同作用下,基因多样性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影响呈开口向下的拱形曲线。&u&这就解释了&/u&&u&基因多样性水平太高的非洲为何经济表现不佳&/u&。然而,由于此文的假设过于简化,数据不完整,定义跳脱等硬伤,这一观点受到了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批评,我的同学 &a data-hash=&961aba701a8ef4d3dd9cbac29d77a916& href=&//www.zhihu.com/people/961aba701a8ef4d3dd9cbac29d77a91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961aba701a8ef4d3dd9cbac29d77a916& data-hovercard=&p$b$961aba701a8ef4d3dd9cbac29d77a916&&@黄殊晏&/a& 也对此做了驳斥性的检验,总之这个假说也不太靠谱。&/p&&br&&p&三、自然资源。按照贾德·戴蒙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的观点,自然资源对于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由于非洲大陆是南北走向,不同纬度之间存在着自然环境差别,因此即便某地创新了一项科学技术(比如农业技术)也根本不便于推广至其他地区,从而&u&生&/u&&u&产技术的传播速度被大大延缓&/u&;另一方面,尽管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丰富,但&u&可被驯化的并不太多&/u&(总不能驯化一头犀牛去耕田吧?),很多生产活动都只能通过人力完成。刀耕火种和迁移农业的生产力你懂的,导致非洲的农业生产水平始终落后于欧亚,一旦天公不作美,或是人口增长快了些,饥荒就会爆发。当工业化的班车到站,其他国家借助第一产业的支撑总算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反观非洲……还在愁粮食不够……&/p&&br&&p&四、 生态特征。去年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一篇文章“The Efeect of the TseTse Fly on African Development”就探讨了非洲采采蝇对非洲农业和制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其实也是间接影响了制度,所以亦可理解为制度作用)采采蝇是一种只被发现于非洲的昆虫,它们吸食脊椎动物的血液并传播锥虫病,恰好采采蝇盛行之地处在农耕条件优良的地区,而采采蝇对动物的吸食导致大量牲畜患上致命的传染病,导致所在地区农业生产力低下,不得不实行奴隶制度来强制使用劳动力。不仅如此,由于野生动物的免疫力更强,采采蝇盛行的地区往往使得当地延续了狩猎和采集的生产方式,&u&较高的流动性让集权国家更难以建立&/u&。为此作者使用了历史上的采采蝇适宜指数(TSI)与政治集权和土著奴隶制两种政治制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了作者的观察:TSI升高,使用奴隶制度的可能性更大,政治集权的可能性更小。&/p&&br&&p&五、 制度假说。有关制度的研究&b&主要集中在近代非洲殖民历史与奴隶贸易对其政治经济的长期影响上,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欧洲活动的影响&/b&。制度假说的&b&&i&基本逻辑&/i&&/b&是:在缺乏产权保护的国家,人们缺乏生产和创新的激励,而产权保护的缺位往往是政治腐败,行政管理能力低下的结果,因此糟糕的制度与腐败的吏治下必然有糟糕的经济表现。对于非洲来说,由于其特殊的民族和政治问题,制度机构的弱化不利于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壮大,削弱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p&&br&&p&针对题主的疑惑,我以几个具体的经济史研究来说明吧。&/p&&br&&p&首先,正如题主所问,造成非洲陷入贫困陷阱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和欧洲活动有关?要证明欧洲活动所改变的制度因素确实会对经济发生作用,需要解决反向因果的问题。即证明是制度决定了经济绩效而不是经济绩效反过来影响了制度。Daron Acemoglu 在其制度决定论的开山之作“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里机智地使用了欧洲殖民者面临的潜在死亡率作为制度的工具变量,由于潜在死亡率只会影响殖民者对殖民地经济政策的选择而不会影响殖民地本身的经济表现,所以就剔除了反向因果的可能性。文章中作者使用了三个假设:&u&(1)殖民者的潜在死亡率与移民活动负相关。这个很好理解,如果面临的地区人口稠密,疾病环境恶劣,殖民者移民定居的意愿就会降低。(2)是否移民定居的选择将产生不同的殖民形态。如果殖民者移民到殖民地,他们倾向于把自己国家的“好”制度也一同带过去,但如果移民者不愿意移民,那么建立“资源汲取型”的制度便是其最优的选择。(3)制度具有驻存性。早期制度可以驻存很长时间,即便是在殖民地独立以后,由于建立全新制度和相关配套设施会带来高昂成本,新的统治者往往倾向于沿袭旧有制度。&/u&省略掉复杂的计量,文章的基本论证思路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e407bb3a1a7de08df3acf_b.png& data-rawwidth=&918& data-rawheight=&1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e407bb3a1a7de08df3acf_r.png&&&/figure&&br&&p&通过实证分析,作者证明了制度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一旦控制了制度差异,之前一直被讨论的其他因素(比如宗主国、法律、宗教等)的作用顿时就不明显了,&i&&b&说明殖民活动对非洲经济的影响更多通过制度作用而实现的。&/b&&/i&&/p&&br&&p&于是更进一步的问题是,&u&&i&殖民与奴隶贸易时对非洲制度的影响通过何种渠道实现?这种影响又是如何持续到了现在?&/i&&/u&&/p&&br&&p&Daron Acemoglu在他的另一篇文章,“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里指出,&u&与工业化机会的互动&/u&是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作者先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新大陆”殖民地在被殖民前相对贫困,近代以后却越来越繁荣,而非洲、亚洲为代表的殖民地恰恰相反,过去相对繁荣的地区现在却相对贫穷。通过对这两类国家城镇率演化轨迹的对比,作者发现“逆转”发生在工业化时期,为此作者做了检验:将人均工业产出对制度变量与工业化机会变量的交叉项进行回归,发现系数显著为正,意味着“制度的逆转”是通过影响工业化进程进而导致“财富的逆转”。&/p&&br&&p&将这两篇文章的逻辑梳理一下,即是说,&u&对于非洲这样的过去相对繁荣的地区,其稠密的人口使殖民者面对的潜在死亡率较高,但因为非洲可以提供大量可供奴役的免费劳动力,再之经济本身发达,殖民者于是倾向采用奴役劳动攫取资源的政策,建立起“汲取型”制度。到了早期工业化时期,工业发展需要广大的普通民众参与投资,而保护产权的制度明显更能保障人们的投资安全,吸引大量的民众投资。相反,在汲取型制度下,少数精英害怕大众威胁其既得利益,进而阻碍工业化进程。&/u&&/p&&br&&p&Nathan Nunn在“Historical legacies: A model linking Africa’s past to its current underdevelopment”里也强调了&i&&b&产权制度&/b&&/i&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Nunn看来,连接非洲昨天与今天的,是殖民政策和奴隶贸易对产权制度的冲击。他构造了一个产出的多重均衡模型,将经济的参与者区分为从事“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的两类人。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由于非生产性活动者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却要求分配社会产生的财富,因此会给生产带来负外部性。在非洲的前殖民时期,非洲所拥有的均衡产出处于较高水平,但被殖民之后,多了很多非生产性活动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纳什均衡将从高产出水平降低至低产出水平并维持下去。&/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aeac8cfbcc35b3d4c5d435_b.pn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aeac8cfbcc35b3d4c5d435_r.png&&&/figure&&br&&p&如图,τ代表殖民者榨取对殖民地生产活动和资源的攫取程度,x代表非生产性活动者的比例。因为殖民者只能对进行生产性活动的生产单位征税,对非生产性活动者来说,殖民者的“榨取”影响有限,所以τ越大,进行生产的成本越高,&u&当τ足够大时,将会由一高一低的均衡变成只有低产出的一个均衡。&/u&&/p&&br&&p&许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i&&b&制度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民族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腐化&/b&&/i&。非洲本就是民族最多的一个大洲,民族成分复杂,语言不统一。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非洲已经形成了若干的独立国家,随着各民族交流的增加,也渐渐出现了使用统一语言的趋势。但随着殖民者采取了“分而治之”与强制同化政策,具有相同语言、风俗的地区被迫分离,不同的地区被强制性划为一处,(从现在非洲地图上边界的整齐程度就可以看出历史上的“瓜分”痕迹是多么明显)这样一来,&u&不仅许多&/u&&u&统一民族被肢解,统一民族语言的进程被中断,而且各个民族之间的不信任和冲突增加,政治不稳定加剧,起步不久的改革被迫停滞&/u&&u&。 &/u&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防范助推了&i&&b&奴隶贸易&/b&&/i&的猖獗。插播一句,记得知乎上有个问题是问奴隶贸易时非洲人民都在干什么,为何不反抗。问题的答案其实挺好笑的,那就是奴隶贩卖运动中,为了向欧洲人换取防身的枪支,大量的非洲人都在忙着抓奴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都被抓去当奴隶了之后,个人自卫的需求更加急迫,于是人们都希望抓更多的奴隶去换取武器,最后变成了一个“gun-slave cycle”,整个一恶性循环……事情到了多么疯狂的地步呢,举个栗子,人们不仅欺骗和绑架自己的亲人,连王公贵族都不放过,在刚果,贵族和国王的亲戚就都被绑架了。一些地区的法律机构已经腐化到将司法惩罚改变为强制奴役,将奴隶作为贡品换取一时的和平。据学者杜波依斯估计,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了1亿人口,而杜加斯的估计更高,达到了1.5亿。&/p&&br&&p&Nathan Nunn曾对&b&&i&奴隶贸易的长期影响&/i&&/b&做了一个实证分析,使用各国距离奴隶需求地的海上/路上距离作为奴隶出口强度的工具变量,与代表现代经济表现的真实人均GDP进行回归后发现,发现&u&国家奴隶的出口数量与其后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现在最贫穷的非洲国家往往是当年出口奴隶数量最多的&/u&&i&。&/i&随后作者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控制了地理、伊斯兰教徒占比、法国法律渊源及自然资源等变量后,结论仍然成立。&/p&&p&奴隶的出口数量与其后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b11cdda40eea1ee4b68c0_b.png& data-rawwidth=&501&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b11cdda40eea1ee4b68c0_r.png&&&/figure&&br&&br&&p&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作者实证检验了&b&&i&奴隶出口与民族分化和政治分裂的相关关系&/i&&/b&,均得到了显著的相关关系。(见下图)即:&u&大量的奴隶贸易会导致民族分化和冲突,阻碍经济发展和改革,也弱化了国家机制的作用,因此负面影响在非洲各国独立之后更加明显,因为这时殖民前的政治结构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突然增加,而出口大量奴隶的国家往往政治分裂动荡,机构腐化。&/u&&/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b90aca553c497baa8fa943_b.pn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b90aca553c497baa8fa943_r.png&&&/figure&&br&&br&&p&&b&&i&民族分化&/i&&/b&对经济的长期影响是不可小觑的,这也部分解释了题主为什么制度“难以改变”的表述。William Easterly & Ross Levine(1997)曾针对撒哈拉地区的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他们发现,跨区域的民族差异对跨区域的政策决策、政治稳定程度以及其他关乎经济长期发展的因素起到了显著作用,因为民族多样性更加鼓励寻租行为,并且让公共品的供给政策更难达成一致。数据显示,&u&民族的异质性越高,会引发更高的黑市溢价,导致更差的金融发展,更匮乏的基础设施和更低的受教育水平&/u&。Alesina & Drazen(1991)认为,&u&民族的冲突和战争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而消耗性的利益争夺更是会推迟和平局面的到来&/u&,因为先同意停战的一方总是会受到更大的损失,因此双方都不愿意先妥协。Persson, Roland, 和Tabellini (1997)提出,&u&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力分离会产生“公共池”(common pool)问题&/u&——每个群体都会死死抓住池里自己的那一份利益直到把水池消耗殆尽为止。能缓解公共池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制衡(checks and balance),而对于民族分化的地区来说,有效的制度牵制是不容易实现的。Shleifer & Vishny(1993)则研究了民族分化对腐败的影响。他们发现,如果每位独立的受贿者不需要考虑其他政策制定者的寻租策略,&u&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就会共同导致一种不协调的的寻租策略。&/u&&/p&&br&&p&Mauro(1995)对&b&&i&腐败作用于经济&/i&&/b&的渠道(channels)进行了识别并对其影响程度做了量化。使用了67个国家的BI指数(衡量行政与司法体系腐败程度)与人均GDP回归后发现,官僚体系的效率与经济水平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如果,作者发现,在一阶和使用ELF(民族分化指数 )作为工具变量的二阶回归中,腐败与投资都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借助其他手段进行稳健性测验,控制住其他可能影响投资的因素之后,结果依然robust。据此作者认为,&u&腐败程度会降低人们对于每单位投资边际产出的预期,进而抑制投资率。&/u&&/p&&p&这是BI指数与人均资本的关系:&/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b030bc73bdf1fb8910bf_b.png& data-rawwidth=&653&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b030bc73bdf1fb8910bf_r.png&&&/figure&&br&&p&这是BI指数与投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07d2cfb233d3c61e74e_b.png& data-rawwidth=&727&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07d2cfb233d3c61e74e_r.png&&&/figure&&br&&p&回顾以上的研究结果,&i&&b&欧洲活动对非洲的制度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汲取型”殖民制度对非洲产权保护的破坏和“分而治之”、奴隶贸易等殖民活动对非洲民族分化和随之而来的政局不稳、政治腐败的作用之上。制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独立之后的非洲,即便有着被看好的巨大发展潜力,却仍没有跳出贫困的陷阱的原因。&/b&&/i&&/p&&br&&p&-----------我----是----分----割-----线-----------------&/p&&br&&p&答主之前对非洲的发展问题也充满困惑。这学期在世界经济史的课程学习中恰好阅读了一些和非洲发展问题有关的一些经典论文,对于非洲的贫困陷阱,特别是对其形成的制度因素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个回答更偏重于逻辑原因的解释,因此很多的实证计量都被我省略了。如果题主感兴趣的话可以私信我交流~&/p&&br&&p&用知乎这么久一直没有回答过问题,第一次踊跃地发言竟是因为要完成作业2333,在这里感谢一下老师的push!&/p&&br&&p&真心希望能够帮到题主~也希望能将自己一点浅薄的学识和大家交流分享& & &/p&&br&&p&参考资料:&/p&&p&William Easterly and Ross Levine,AFRICA’S GROWTH TRAGEDY: Policies and Ethnic Divisions,(1997)&/p&&p&Paolo Mauro,Corruption And Growth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0, No. 3, Aug., (1995)&/p&&p&Nathan Nunn, Historical legacies: A model linking Africa’s past to its current underdevelopment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p&&p&Daron Acemoglu & Simon Johnson, Reversal of Fortune:&br&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7(4):, 2001, &/p&&br&&p&Daron Acemoglu ,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 Robinson,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91, No.5 (2001)&/p&&p&Nathan Nunn,The Long-Term Effects Of Africa’s Slave Trad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3(1), 139-176&/p&&br&&p&Quamrul Ashraf Oded Galor, The “Out of Africa” Hypothesis,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a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3, volume 103(1):1-46(46)&/p&&br&&p&Marcella Alsan, The Effect of the TseTse Fly on African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5)&/p&&p&崔斌,《浅析西方殖民者入侵对非洲现代民族进程的影响》(1991)&/p&&p&严磊,《非洲贫困问题的历史与现状》(2008)&/p&
竟然得到这么多赞& & 谢谢大家的鼓励!评论里有人指出我这篇回答没有照顾到政治、文化等与经济的互动,也没有细化到具体国家的讨论,这些都是很中肯的批评,在这里先谢谢大家! 需要说明一下,非洲问题本身非常复杂,以我的学力实在难以在一篇回答里面面俱…
看了所有回答 有些话不吐不快 &br&&br&本人非洲生活15年 大道理不讲 说点切身体会:&br&&br&1 腐败:&br&&br&从我去过的非洲国家来看 政府部门腐败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海关 警察 司法 各种权利部门 几乎没有不收钱的 小到几十块rmb 酒驾没带驾照 警察就能放你走 大到部长办公室直接给钱 &br&&br&&br&2 文化教育&br&&br&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数太少 相比较黄种人 本身黑人传统上也没有黄种人这种勤劳 节俭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每天吃饱没事干吹牛逼的黑人不要太多 刚去非洲的时候看到草地躺着黑人一动不动 以为死那里了 后来才知道是趟那里睡觉 多少黑人周末给double pay都不愿意去加班的 思想身体双重懒惰&br&&br&3
自由&br&&br&自由是把双刃剑 &br&&br&非洲经济 包括社会制度发展最好的应该是南非了 南非是1994年独立的 南非现在的基础建设 放在国内来看 也是超过大部分2线城市 现在刚刚过去20年 白人留下的老底 已经被霍霍的七七八八了 现在大城市已经出现拉闸限电 治安更不用说 警察基本是摆设 恶性犯罪层出不穷 每年十几个华商被枪杀 经济增长乏力 兰特一泄到底 就这答案里面还有拿南非出来当正面典型 呵呵呵呵&br&&br&其他非洲自由浪潮独立起来那些个国家 更不用提了 独立几十年了 基础设施还是殖民地时期白人留下来的 政府四年换一次 个个捞完钱拍屁股就走了 那管你洪水滔天 就剩下一人一票的自由了&br&&br&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 以非洲这种自然条件资源 如果再晚个几十年独立 应该很多国家经济会发展比现在好很多 &br&&br&&br&4 个人认为 改变非洲应该还是从教育入手 从基础教育就开始改变民众 改变一些劣根性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br&&br&&br&我不否认黑人中有精英 但是太少
看了所有回答 有些话不吐不快 本人非洲生活15年 大道理不讲 说点切身体会: 1 腐败: 从我去过的非洲国家来看 政府部门腐败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海关 警察 司法 各种权利部门 几乎没有不收钱的 小到几十块rmb 酒驾没带驾照 警察就能放你走 大到部长办…
推荐看本书《枪炮、病菌和钢铁》,书中阐述了地理因素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解释了为什么有着悠久历史的四大古国并没有强盛,反而是欧洲和作为新大陆的美国强盛的原因。这本书会帮你找到答案。
推荐看本书《枪炮、病菌和钢铁》,书中阐述了地理因素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解释了为什么有着悠久历史的四大古国并没有强盛,反而是欧洲和作为新大陆的美国强盛的原因。这本书会帮你找到答案。
总结如下:&br&1、撒哈拉沙漠阻止了交流,像埃及这些地方并不穷的&br&2、黑奴贩运导致非洲缺少有效的延续(个人看法) &br&3、资源掠夺又冲击了非洲&br&4、众多发达国家斗法的舞台,本身也难以发展好&br&5、部分非洲人确实不勤奋,有一些知友提起过&br&&br&&br&&br&&br& --------
以下为搬运过来的内容
----&br&&br&&br&&blockquote&马达加斯加是非洲的一个岛国,在20世纪90年代,该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出口加工区,制定了合理的政策,利用一项名为《非洲增长及机会法案》的美国贸易安排,很快国内的出口加工区就激增到30万个岗位。对于一个只有15002万人的国家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成就。但是,经济增长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当政的总统兼海军上将迪迪埃·拉齐拉卡在输掉竞选之后,拒绝下台,并派亲信封锁了由他的支持者控制的港口。动荡过去之后,原来的出口加工区只剩下4万个工作岗位,大多数公司如惊弓之鸟,再也不会回来。&br&&p&如果这位总统能够顺理成章地下台,那么马达加斯加是不是可以延续之前的经济繁荣呢?历史从来都不允许假设,而马达加斯加的经济衰落似乎就是这么偶然。但是在牛津大学非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保罗·科利尔所著的《最底层的10亿人》一书中,这样的偶然事件在非洲各个贫穷国家中并不少见。当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走上经济快速发展之路时,仍旧有10亿人口挣扎在最底层,这些人口大多集中在非洲。是什么原因让非洲在贫穷的漩涡中不能自拔?&/p&&p&保罗·科利尔基于大量的经济数据和多年对非洲国家的考察,总结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陷阱:战乱陷阱、自然资源陷阱、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以及小国劣政的陷阱,这些似乎是非洲国家始终不能摆脱贫困的重要原因。相对悲观的来看,这些陷阱似乎决定了类似马达加斯加那样的经济灾难根本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近乎受到诅咒的必然。&/p&&p&塞拉利昂、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刚果,你听到的关于这些国家的新闻大多与什么有关?毫无疑问,是持续不断的战乱。似乎总是一个国家是因为战乱而贫穷,还是因为贫穷而发生战乱?在很多人看来,战乱会导致一个国家走向贫困,但是在保罗·科利尔的研究中,他发现了战争的风险和收入的初始水平之间存在联系,内战更有可能爆发在低收入国家:将国家的初始收入减半,就等于将内战的风险加倍。而低收入,缓慢的增长以及对初级产品的依赖,往往是很多内战频仍国家的普遍情况。&/p&&p&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融入全球经济的机会。但是对于那些贫穷的非洲国家来说,全球化看起来是一个根本抓不住的机会。无论是钻石、橡胶还是石油,这些资源带来的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内乱;在大量国外经济援助源源不断进入的同时,谁也不知道多少钱变成当权者的私人财产存到了海外的秘密账户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钱拿去买了军火;有能力离开非洲的人都离开了,剩下的人在连年的战乱中绝望的生存。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给这些非洲国家制造了一个门槛,低成本的加工制造业也许已经不再是非洲国家的发展路径了,一是亚洲国家的产业聚集能力已经形成,二是除非亚洲国家的成本已经高得没有竞争力,否则产业很难转向非洲。&/p&&p&有人研究非洲的穷国,考虑着如何才能让这些国家走上经济增长之路,有人研究中国经济,想探究30年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令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不能理解的是,在产权、制度等基本社会框架没有大规模改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如何能够在30年的时间里保持持续增长?也许中国经济的增长真的是一种幸运,对比一下那些至今仍然在贫困的漩涡里的非洲国家,总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经济增长真的是那么偶然吗?&/p&&p&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在30年的经济增长之前,历经了多年的战乱和动荡,经济发展基本上停滞。是不是我们的苦难已经到头,还是痛定思痛后的物极必反?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解释中国经济增长时,并不回避偶然性事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运气作为长期收入不收敛的基本决定因素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一些陷入贫困陷阱长达几个世纪的国家和地区会在突然之间开始动态增长……,究竟是哪些因素触发了这种突然的增长呢?”&/p&&p&林毅夫关于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思潮、政治领袖的抱负和政府塑造制度的能力。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主流社会观念(思潮)会影响政治领袖的决策,从而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最后得以改变制度,创造新的激励结构,经济得以出现增长。&/p&&p&东方式的实用主义的成功逻辑是否同样适用于非洲国家呢?经济增长的国家有增长的理由,经济衰退的国家有衰退的道理,而在一个由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认真研究一下非洲穷国的贫穷陷阱,总能让我们感到警醒和幸运。&/p&&br&&strong&——本文所评书籍:《最底层的10亿人》 (英)科利尔 著 中信出版社&/strong&&/blockquote&&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businessreview.cn/articledetail-12717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非洲为什么穷&/a&&br&&br&&blockquote&15世纪末,在哥伦布刚刚到达美洲不久,全世界人口4亿左右,亚洲占一半以上,其余非洲有7000万人,欧洲有6000万人,美洲约4000万。到了18世纪初,美洲印第安人只剩下不到780万。经200年后,美洲印第安人目前人口约3600万。关于美洲印第安人口数量的变化,本人在其他文章里已有介绍,这里不多叙述。&br&&br&
20世纪初,欧洲人口达到4.5亿,亚洲10亿,非洲1亿多。亚非欧三个大洲,在500年间的人口变化,说明了什么?500年间,欧洲人口如果加上往美洲、澳洲的移民,增长8、9倍。亚洲增长5倍,非洲却增长有限,1倍都不到。又过了100年,到了21世纪初,非洲人口猛增到9亿以上,欧洲却增长缓慢,只达到7亿多。但是,非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每天收入一美元以下的绝对贫困。非洲的这个局面是如何造成的?&br&&br&
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后,首先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口的大量减少。为了获得廉价劳动力,欧洲人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卖奴隶。这一行为,是造成非洲现在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欧洲人从非洲贩买的奴隶总数约2000万人,但是,这个数字是到达美洲奴隶主手中的数字,也就是成交的数字。在这个数字背后,非洲人口损失的数字要大得多。一般认为,在捕猎、集中、运输、贩卖的过程中,到达美洲奴隶主手中的一个奴隶背后,有4个奴隶的死亡。也就是说,400年的奴隶贸易,到达美洲2000万黑奴,共造成非洲的直接人口损失约1亿。&br&&br&
这样一个人口损失对非洲会造成什么影响?首先是生产力大大降低。基本上最好的劳动力都被欧洲人抓去作了奴隶,黑人为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消失殆尽;其次,人口繁殖能力下降。繁殖能力最旺盛的年龄段人口,大多被抓走或杀害,所以才会造成500年间非洲人口只增加了1倍不到;第三,文化传承断绝。非洲曾经也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青壮年的消失,造成年龄断层,文化的延续被迫中断。而且,绝大多数人都在为逃避抓捕而躲藏,文化延续的工作根本无法继续;第四,部落冲突加剧。虽然欧洲人有先进的武器,但是,抓奴隶并非要打死人,欧洲人自己人手又不够,便鼓动各个黑人部落去抓其他部落的黑人,由此造成延续至今的部落血仇冲突。上述几个原因,使得非洲被迫远离世界各地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类一切最新的文明成果,几乎都与非洲无关。非洲除了供应奴隶,仿佛已经被世界遗忘。&br&&br&
欧洲废奴运动后,欧洲人追求财富的手段,并没有使得非洲摆脱灾难。废奴运动从理论上说,是因为启蒙思想传播的结果,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废奴运动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奴隶贸易的利润大大降低原先运往美洲的奴隶,成本已经太高,于是,废奴运动后,欧洲人便开始把奴隶经济转移到非洲本土。加上非洲发现大量的金矿、钻石矿等,让黑人在非洲本土做奴隶,比贩卖到美洲要合算。由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当今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南非,是全世界范围最后一个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br&&br&
欧洲国家瓜分世界的野心,在非洲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最高峰的时候,非洲只剩下埃塞俄比亚这个唯一独立的国家。即便如此,墨索里尼还是短暂地占领了这块最后属于非洲人自己的土地。而且,墨索里尼的行为,得到了欧洲各国的认可。二次大战之后,伴随着殖民地独立运动,非洲国家也纷纷独立。但是,至今为止,非洲国家的边界,大多是欧洲殖民地当年留下的。欧洲人留下的边界,不顾非洲的历史,不顾非洲的民族,只顾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造成很多民族的分裂,也给今天的非洲留下众多冲突的隐患。&br&&br&
把非洲瓜分完毕后,欧洲将非洲黑人变成各个宗主国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于是,贩卖奴隶造成的非洲人口数量低下,成为不利因素,欧洲便开始在非洲推动黑人人口增长。然而,人口的增长,目的只是就地变成奴役对象,非洲黑人基本上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最终导致如今非洲人口猛增,教育水平低下,绝对贫困人口占三分之一的灾难性局面。&br&&br&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个广告语在世界各地深入人心。很多年轻人结婚时,都要买一颗钻石。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产地在非洲,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销售商却不属于非洲黑人。非洲钻石所获得的巨大利润,也不属于非洲人自己。因此,我反对购买非洲钻石。我们购买非洲钻石,等于是在帮助欧洲人,继续奴役非洲黑人。去年好莱坞的一部电影《血腥钻石》,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描述了钻石的罪恶。&br&&br&
随着殖民地时代的过去,亚洲、拉丁美洲独立国家,有一个鲜明的举动,就是将殖民地宗主国的财产收归国有,本国重要资源也由本国人民掌握。但是,这种情况在非洲却并不普遍,例如,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也是非洲石油拥有量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经济在非洲排名第四,但同时也是非洲最穷的国家,三分之一绝对贫困的非洲人,集中在尼日利亚这一个国家。为什么?因为,尼日利亚的石油企业都属于西方石油公司。为什么?因为欧洲人野蛮殖民手段造成非洲文化的断裂,教育的贫乏,不像亚洲、拉丁美洲那样,至少还保留了一点自己的人才。非洲黑人普遍教育程度低下的状况,是欧洲殖民者直接造成的,至今还在危害着独立以后的非洲国家。&br&&br&
看看世界500年的历史,就会发现,欧洲人如今享受着舒适的生活,有多少是沾满血迹的财富,有多少是践踏别人生命的结果。当中国稍稍富裕一点,真心到非洲投资,帮助非洲人民共同富裕的时候,一些欧洲人居然说,中国人现在到非洲做的事情,同他们当年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是一样的。亏他们说得出口,居然毫不脸红,毫不愧疚。欧洲人、美国人甚至胡说,中国企业在苏丹的投资,是造成达尔富尔地区人道主义灾难的原因,这也成为他们抵制北京奥运会的一个理由。斯皮尔伯格就是这样认为的。 
只要我们了解一下非洲的历史,就会对欧美关于达尔富尔的言论感到愤慨。非洲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全部都是西方人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并且延续至今。中国历史上没有奴役过黑人,现在也没有欺负过黑人,而是真心和非洲黑人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欧美某些人针对中国在非洲的言论,正应了一句中国老话:天理何在。非洲大地上,该永远被钉上耻辱柱的,正是西方人自己。他们有过自我反省吗?(转载)&/blockquot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bs.news.qq.com/t-.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非洲为什么这么穷?&/a&&br&&blockquote&第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idao.baidu.com/search%3Fword%3D%25E8%2587%25AA%25E7%%25E8%25B5%%25BA%2590%26fr%3Dqb_search_exp%26ie%3Dutf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自然资源&/a&相对贫乏,勘测、开发能力低下; &br&第二,历史上的封闭造成经济基础薄弱,导致教育卫生等&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idao.baidu.com/search%3Fword%3D%25E7%25A4%25BE%25E4%25BC%259A%25E4%25BA%258B%25E4%25B8%259A%26fr%3Dqb_search_exp%26ie%3Dutf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社会事业&/a&的落后,进而导致人的基本素质低下,形成恶性循环; &br&第三,战乱不断。一二战都波及到了非洲,带来了巨大灾难。 &br&第四,资本主义强国的掠夺,压制。如&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idao.baidu.com/search%3Fword%3D%25E7%25BA%25A2%25E6%25B5%25B7%26fr%3Dqb_search_exp%26ie%3Dutf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红海&/a&海域驻军,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对弱国的排斥,剥夺的非洲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机会。有句话说得好啊,“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blockquot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idao.baidu.com/question/6828586.html%-tsina-1-2a3d2bd8a2d48ee7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非洲为什么那么穷&/a&
总结如下: 1、撒哈拉沙漠阻止了交流,像埃及这些地方并不穷的 2、黑奴贩运导致非洲缺少有效的延续(个人看法) 3、资源掠夺又冲击了非洲 4、众多发达国家斗法的舞台,本身也难以发展好 5、部分非洲人确实不勤奋,有一些知友提起过 -------- 以下为搬运过来…
破万赞让我受宠若惊,此文文风幽默,多方面阐述了为何非洲会这么穷,当然部分内容有失偏颇,但瑕不掩瑜,读者只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即可,无需为部分美化祖国的内容争得面红尔赤。&br&有知友告诉我原文为百度贴吧 “世界力量”所著, 但我找不到他的原文了,我把我看到的链接地址附上&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ieba.baidu.com/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来给非洲黑叔叔洗白一下&/a&。&br&&blockquote&题记:若没有5000年的文明延续,没有近200年来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的探索建设、流血牺牲,今日之非洲或许就是我们!&br&  瓜分非洲,各大国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这些弱国在面对大国用力量和智慧组成的组合拳下,几乎没有任何的招架之力。 &br& 举个例子,关于为什么他们无法发展的原因。  &br&某国准备在莫桑比克开设一家摩托车厂,并且和他们的从总统到地方全部谈了一遍。表示直接投资开厂子……  &br&哎哟,尼玛……这种好事情可是几百年难得一遇啊,要知道缺乏工业的国家,谁愿意去做工业简直是大喜事啊。 &br& 于是莫桑比克上上下下都是喜大普奔的节奏,表示莫桑比克终于有拳头产品了。  &br&因为摩托车会涉及到钢铁,发动机啊,轮轴啊,橡胶啊……总之很多。&br&  然后,开建吧……&br&  然后就有官员(厂址处的地方保护主义开始了)不需要暗示就跑去找国家,开始商量关于限制摩托车进口,提高进口关税的事情。&br&  黑叔叔的逻辑也非常好,有说服力。&br&  我们自己都有摩托车厂了,如果不增加关税那么日,欧,美的产品就会冲击本国那刚兴起的薄弱工业,如果摩托车厂完蛋了,那我们的强国之梦就是白日做梦。因为这是一个起点,起点必须做好。&br&  然后各种李菊福,从就业到拉动国家产业链,到国家消费,到军事,到区域化竞争……全部说一次&br&  这个提议绝对是正确的、&br&  于是提案是一定会被通过的,于是……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增加,但是因为刚刚起步,做的是拼装生意……所以某大国的某公司是有一定的特殊进口权的(免进口税,或者低进口税),然后当地就做拼装…包装成该国产品。&br&  而实际上……这个国家的产业链不够啊,所以某国一定会以这个为借口而不断的拖延其他厂子的建设……&br&  最终的实际效果就是……用法案的方式固定了某国产品在非洲弱国的垄断权!一家垄断性企业,大家都懂的……&br&  所以,好心不一定就是好事情。&br&  援助,援建,投资并非都是好事。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在博弈的,没人会莫名其妙的给任何人一个好处,一颗甜枣。&br&  要具备吃了糖衣,吐出炮弹……需要若干年的修为。&br&  而年轻的非洲政客们……比如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中非这些国家……有现代精神的政客,从政经历不超过十年,接触世界不到五年是普遍情况。如何去面对这些纷纷扰扰的世界?&br&  非洲农业&br&  非洲农业目前也就只有几个国家稍微好一些,以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为例。&br&  尼日利亚国土面积为92万平方公里,大致等于四个山东省面积。可耕作农田占比大致为65%左右,也就是说尼日利亚的耕地量至少在六十万平方公里左右。除去城市、河流、道路等因素,按照我们中国人熟悉的理解,大致在6亿亩耕地左右。而我们中国一直在说……我们的可耕地红线则是十八亿亩为红线,尼日利亚的耕地量,大致占据中国三分之一的量。&br&  并且,这还不算尼日利亚根据某些国家提出的保护雨林计划,保护热带草原计划导致的35%未开发土地。尼日利亚的全部国土均为优质耕地。&br&  尼日利亚占据世界最优质的耕地,但是他们的耕地粮食出产量,按照联合国的平均亩产计算,尼日利亚的耕地粮食出产量居然是世界最低,甚至比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寒带的农田出产量还低。&br&  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不是尼日利亚干旱呢?这个猜测根本就不正确,尼日利亚的降雨量历年平均下来大致是在1600MM左右的降雨量,靠近刚果一带因为雨林充沛所以降雨量会更多。和单产大国泰国的降雨量是基本一致的,并且尼日利亚的维度和泰国的维度也是一致的。&br&  我这里就先不举别的非洲国家的情况,先说尼日利亚农业。&br&尼日利亚的农业之所以非常的不靠谱,原因前面说过,尼日利亚地处于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雨林下,加上维度合适,所以物产极其丰富。&br&  我有个朋友在尼日利亚做生意,尼日利亚的物产已经到什么地步了呐……光是黑叔叔们经常食用的各类说不出名字的水果就多达上百种之多,这些水果有富含油脂的,有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高淀粉的……各种各样都有。当旱季来临的时候,也正是雨林中坚果成熟的时候,这个维度的非洲旱季可不是纳米比亚那些国家的旱季,他们的旱季类似于我们的秋天,正是丰收的时候。&br&  此时雨林里的坚果,黑叔叔经常食用的就多达七十余种。并且埋藏在地下的各类根瘤类食物(如木薯类的)可食用的多达十余种,并且产量极其高。&br&  所以,尼日利亚人几乎不愿意去种地。因为雨林里,乡间的路边上,能吃的东西太多了。但是也有个问题,就是尼日利亚在近代社会人口爆炸后形成了无数的城市。而雨林里的产物和小麦,大米不一样,不适合长期储存,所以……尼日利亚的城市人口的食物就成了问题。&br&  于是尼日利亚坐拥大致六亿亩耕地,居然会每年进口以百万吨计算的粮食来供应如拉各斯这类新兴的大型城市。&br&  尼日利亚农业处于一种荒耕状态(也就是前文说过的,黑大妈们拿个木棍,随手把种子撒在地里,如果年份好,他们甚至当年都不收获。)大量的耕地被遗弃在那里。&br&  原因很简单,尼日利亚的产业结构出现严重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国家有石油。所以城市发展的动力并非是一产提供的动力,而是石油业提供城市发展的血液、资金,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围绕着尼日利亚的石油而开展的。&br&  那有的吧友可能会说,这是尼日利亚人自己作死不种地导致国家无法发展的……&br&  有句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强上的妹子没**(眼斜),强迫农民种植几乎不可能,并且尼日利亚的政客们也知道一产中最重要的农业必须发展起来。但是……美国一直在对尼日利亚进行粮食倾销,所以尼日利亚人种出的粮食如果不达到进口量的十倍左右,几乎无法抵御美国对尼日利亚粮食价格进行的冲击。&br&  所以,尼日利亚人非常的蛋疼。黑叔叔们种粮而没收入,还不如不种。尼日利亚和中国挂钩之后(他们的石油大多销往中国)所以,中国和尼日利亚合作之后,开启农业合作。&br&  尼日利亚给出的条件简直就是在卖国的节奏,只要是企业租赁,一次性给60年——99年的租约。并且不收取任何一份租赁费用,只要求在租约到期之后所有的设备,房屋等全部收归尼日利亚所有,并且出产物在等价的情况下,需要优先供应尼日利亚即可。&br&  但是这导致了尼日利亚当地部落、土著、地方豪强的不满,尼日利亚国力薄弱,所以无法组织大规模的警察和行政机构来保护外商的利益。所以法国人和英国人还有美国人,虽说去的早,离开的也早。尼日利亚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允许外国企业自己组件武装保卫!!!&br&  这在我们中国这样的国家简直不能想象,你卖了地就算了,居然还允许他国武装在自己的地盘上维持秩序,到底国家是谁的?&br&  很简单,粮食安全对于尼日利亚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因为西方国家就粮食问题已经收割过尼日利亚数次了。尼日利亚急需自保的话,就必须放弃一些所谓的尊严!&br&  和尼日利亚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很多。&br&比如“乍得、喀麦隆、苏丹、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莫桑比克、象牙海岸的一票小国、赞比亚、乌干达等国。除了可耕量占比低于20%的国家,如纳米比亚、尼日尔、,毛利塔尼亚等,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和尼日利亚一样的情况。&br&  农业投入过低,并且工业水准低下的丧心病狂。&br&  现代农业不仅仅是扔种子的问题,会涉及到系统的育种、农资产品、农机、农业化工四个主要的行业,以及会涉及多达数十个的二级行业。&br&  比如尼日利亚,农业用具几乎无法制造。因为他们没有优质钢铁厂出产的钢铁来制造锄头。&br&  没有化工厂,所以无法制造农药、化肥等产品。&br&  没有中国人都看不上的“农业大学”做支撑,在农业高科人员几乎等于零的情况下,要开设育种公司为如此巨大的耕地量做育种几乎不可能。&br&  没有重工业作为支撑,无法制造农用车来运送农资,不能制造拖拉机,不能制造灌溉用管具。&br&  没有水泥工业,所以水渠几乎全部是泥渠,泥渠的劣势就是降雨大了可能会破堤坝,尼日利亚等国降雨量较大,一到雨季在排水不充分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农田都会被淹没。&br&  他们没有轻工业,所以连喷农药的喷雾器都必须进口。&br&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农业,而是一整套的工业系统!但是无奈的是,非洲国家要发展工业,几乎不可能……因为世界两个开了挂的工业强国——中国AND美国,占据世界工业产能的8成左右,几乎碾压着全世界的工业。高端工业批量制造被美国霸占了,中低端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在中国面前撑过一个回合。&br&所以,非洲国家的精英们都有一种深深的绝望……因为他们甚至无法发展农业。哪怕只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农民也不行啊,因为所有的一切他们都没有。&br&  那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全球都在援助非洲吗?&br&  可是,我们只看见了中国援助非洲什么体育馆,学校,什么商场。开设矿山挖掘资源。我们只看到美国在安哥拉开采石油,中石化和中石油盘踞南北苏丹和中非,中国金属盘踞在尼日利亚、坦桑尼亚,我们只看到法国工业盘踞在象牙海岸。&br&  美国在援助什么动物保护区,雨林保护,给一些国家提供医疗援助。我们只看到法国在援助各类的医疗用品,武器弹药,英国人在援助茫茫多的普世价值,闵煮论。&br&  五大流氓,何时在非洲援助过一座冶炼厂?一座化工厂?何时援助过一整套的重工厂?这些都关乎国本,我们就算不说……谁援助过哪怕一个塑胶厂?&br&  木有……所有人都在疯狂的挖掘资源。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图制造非洲的需求。&br&  英国人制造非洲的政治需求,借贷无数的贷款挣钱。&br&  美法则制造非洲的武器需求,出口各类武器。&br&  中国制造非洲的工业需求,将大量工业品倾销给非洲。&br&  英美联合制造非洲的粮食需求,倾销粮食。&br&  总之,我们用无数的手段去制造需求。&br&  所以,用尼日利亚前总统的话说:“非洲的强大和崛起,只能依靠非洲人的双手。”也如坦桑尼亚总理所说:“非洲在绝望中期待着黎明,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待,因为我们的黑暗是世界给予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对着光亮前进,哪怕步履蹒跚……永远不要等待。”&br&  这就是非洲的农业.......&br& 非洲工业 &br&  非洲曾经有两个工业强国,一是远在北非的埃及,一是南非。&br&  上世纪70年代以后,以美英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发动了“全球一体化”运动,要构建一个“地球村”。这两个词想必大家非常的熟悉,中国加入世贸就是这个运动后来的重要组成部分。&br&  全球一体化,其实可以用一句话解释清楚,就是各国分工合作,金融一体化,贸易自由化、政治透明化为核心的三化一作。全球一体化中,美英首先拿自己开刀,挥刀自宫,面不改色——当然他们不必改,因为他们要吃的是最美的鲜肉:地球村的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美国担任的是全球分工中的金融核心、科技核心,美元为世界货币;英国为欧洲的金融核心。 真的是拿刀子割自己的小弟弟。&br&  因为金融资本及知识精英的大力鼓吹, 英美大力推动去工业化。美国的匹兹堡钢铁中心开始移往欧洲、南美(当然,结果是后来移到了中国。)因为英美都干这种事情,久经洗脑的第三世界国家政客深信不疑,跟着美英一起“挥刀自宫”,浩浩荡荡的全球分工中,北非的埃及、希腊等国家成功去工业化,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而在南非,直到曼德拉上台前,这个国家都一直巍然不动,国内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有不少还是站在世界前列的。曼德拉上台后,大力推行去工业化,于是,在20世纪末页,南非也终于成功去工业化,导致非洲几乎没有工业国家存在。&br&  因为没有工业国家存在,非洲农业真的只能彻底“全球化”了,紧密依靠并依赖工业国家;因为没有工业,无法制造现代武器,在军事和政治上也只能是“干儿子”,寄人篱下,只能和欧美贸易。产油大国尼日利亚,富矿国安哥拉、莫桑比克、中非等等,这些国家,只能作为工业强国的资源地而存在。全球化之前,非洲90%以上的开发类公司(石油、矿产)都是由非洲人开办。去工业化以后,这些公司几乎全部落入美中英法之手,剩下的10%,9成是外国企业开办,每一百家企业里,仅有不到一家为非洲人所有。&br&  非洲不是非洲人的非洲,而是美中英法角逐的狩猎场(这里面没有俄罗斯。现今俄罗斯也是资源类大国,重工业发达,但除了军事武器,几乎不能生产别的)。&br&  非洲工业,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要啥没啥。&br&  所以,黑叔叔只能长叹一声:“富贵与我如浮云,闲来不如晒屌去!”&br&  群雄逐鹿的非洲,发展也是非常不错的。并且四大流氓(五常除开俄罗斯即可)几乎都是用了所有的手段在非洲发展上。&br&  虽说一般老百姓不会在意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五大流氓都知道啊!&br&  美国市场已经达到饱和,欧洲市场已无增速。新兴市场中,外国企业很难涉及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印度市场又属于开挂市场,不容易在印度和印度企业竞争。所以2040年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增速最快的市场,肯定是在广博的非洲。&br&  非洲消费市场拥有比美国更快的流通速度(主要是黑叔叔不存钱,美国人都比黑叔叔能存钱),有比欧洲市场更好的包容性,并且绝对的自由化市场。所以各国必定会争夺非洲市场。&br&  而争夺市场的前奏就是“工业当地化”,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工业当地化”,比如一个铁质汤勺,假设两家企业争夺市场。前一家是开采了本国的他铁矿,由本国的钢铁公司加工成钢铁,再制造成汤勺,然后从港口送出,到达非洲市场。另一家公司则是开采非洲铁矿,在非洲加工成刚才,再制造成汤勺。&br&  请问,两家公司谁会赢?只要智商正常的都会斩钉截铁的说后一家会赢,原因很简单……因为后一家企业充分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人力,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税率优惠,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矿产,并且剔除了航运成本。焉有不胜之理?&br&  表现到市场上就会是前者的汤勺可能是10元一把,后者的可能是十元三把,买十赠一的节奏。&br&  所以,工业当地化是企业竞争力中最关键的一环(所以通用汽车会“卖国”,将底特律生产线搬到中国来。)&br&  那么有人会说,既然所有人都判断2040年后非洲会成为增速最快并且最稳健的市场,那么非洲各国在干嘛?学邓小平不行啊?抓住机会呗。&br&  您别说,非洲黑叔叔也不全都是晒大屌的货。他们中也有非常有见识的人,其中一个人就差点成功的节奏……这个人就是被法国人弄死了的卡扎菲。&br&  利比亚远在北非,但毕竟是非洲的一份子。于是利比亚的卡扎菲联合非洲十余个国家,准备组建非洲发展银行和非洲央行,金融是先于工业行动的,因为金融业是工业的血液。&br&  于是非洲国家精英们各种拥护,表示会坚决的围绕在以卡扎菲为领导的中央集体之下,坚决拥护非盟的正确决定,并且到会的尼日利亚代表指出:“卡扎菲同志的建议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非洲人民奔向小康之路的唯一途径,也是非洲人民站起来的唯一科学指导思想”。与会期间,卡扎菲同志的发言深得非洲国家领导人的拥护,现场爆发了啪啪啪的声音。&br&  卡扎菲组建非行,几乎同时得罪了四大流氓(俄罗斯在非洲利益少),按受伤害程度排序的话,如果非盟金融一体化成立,法国受损第一。原因是法属殖民地国家的银行几乎都是被法国控制,如象牙海岸一线的国家,几乎都是法国的傀儡。如果金融一旦脱离法国,工业就会脱离,于是基建和矿业开采就会脱离,最终导致法国无利可图。然后是美国人受损比较严重,之后就是英国人,最后才是中国。&br&  卡扎菲提议非洲货币一统化,建立非洲央行,大规模注资非洲开发央行,扩充各国央行的资本储备,包括非洲金融市场的稳定等等……他都考虑到了。&br&  但是卡扎菲不知道一点就是,他考虑的越多,就会越得罪既得利益大国。&br&  在他担任了非盟轮值主席,召开了非洲金融会议后……卡扎菲就已经给自己宣判了死刑,他挑战了所有大国的底线。&br&  大国也许可以容忍一个满世界闹事的卡扎菲,但是绝对不会容忍一个试图一统非洲的人!甚至可以容忍一个拥有核武的卡扎菲,也不能容忍手握非洲央行和非元(类似于欧元)的卡扎菲。可以容忍他满世界叫嚣,挑衅大国的权威,但是绝对不能容许他有一丝丝的妄想去挑战大国在非利益。&br&  所以,卡扎菲的死是必然,只需要找一个借口。所有大国都会默许:干掉卡扎菲! &br&  所以,现如今的非洲,并不是非洲人的世界,倒是中国人在非洲的疯狂……用西方的话来说简直是三天三天都说不完。&br&  非洲工业与非洲无关……一个关键环节脱离控制后,非洲各国只不过是四大流氓手中的永远玩物罢了。&br&  非洲处在四个巨大的阴影中……&br&  黎明在远方,崛起在未来!可未来是属于四大流氓中的其中一个,永远不属于非洲! (如果中国没有建国后这60多年的努力奋斗,中国就是现在的非洲,永远没有希望!)&br&非洲政治&br&  上一节说了非洲的工业,涉及了很多政治方面的东西,可能有的东西在现代媒体妓者的影响下,把大家的印象全带歪掉了。所以这一节我们说一下黑叔叔们欢乐的政治!&br&  非洲的历史非常的悠久,但是非洲历史上的有成就的帝国并不多,除了埃塞俄比亚、曾经的苏丹帝国、桑海帝国外,非洲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历史。非洲的历史就是一段殖民史,从几千年前就开始了。&br&  比如苏丹帝国,曾经几千年前,就悲剧了。埃及国王的统治者头衔为:“上下埃及的国王、后苏丹的统治者”。上埃及说的是今天靠近埃塞俄比亚一线至尼罗河流域中段,下埃及则是出海口的平原部分,而后苏丹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产金帝国,苏丹帝国。比如桑海帝国,那就是个悲剧。&br&  所以,因为这些原因,非洲几乎没有发展出什么属于自己本地的政治,更没有杰出的政治家。因为非洲的大国太过于稀少,所以非洲的文化几乎就是原始文化。任何东西加上原始二字,几乎就是三无产品,非洲很多国家无文字,无通行语言,无通行计量等等。&br&  所以,大家了解非洲史的时候,其实只需要看最近几百年的即可,之前的都好悲剧的说。&br&  为什么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历史?因为政治的土壤就是文化和历史……而非洲的政治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br&  非洲国家的政治方面有几个派系,都是和曾经的宗主国有关……其一是共和系,其二是君主立宪系,其三是泛民主系。但是很不幸的是,三个都带有浓重的君主制思想。&br&  非洲国家的独立史,哈撒拉以南部分,除埃塞俄比亚外几乎所有国家都是被奴役过的国家,独立狂潮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以南部的南非为首的英系殖民地和象牙海岸的尼日利亚为首的法系殖民地为主,开始疯狂的独立。&br&  全球政治几乎都是一样的,独立的过程中各个部落,人群,阶级的诉求不一样,所以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混战。在独立狂潮过去后,非洲就开始了疯狂的内战之旅。&br&  并且大部分非洲国家,基本结束内战是在90年代到2005年这十五年间。(大家可以猜猜是为啥。)&br&  并且因为这些种种的原因,加上前面说过的原因,导致了非洲政治是极其幼稚和短视的。&br&  以我个人的见闻来看,非洲的政治几乎幼稚到什么地步呢……比如他们的一个总统,其治政水平就是我国一个镇长的水平,比较优秀杰出的也就是我们副县长或局长水平的逗货。&br&  非洲的几个小强国,如坦桑尼亚、南非(伪金砖国)、尼日利亚等……其国家部长级的人,撑死就是副县长,总统撑死就一县长水平。&br&  而往下的行省长官,水平烂的简直是丧心病狂,和国军长官是有一拼的。并且他们的基层长官(如郡县级首脑)其水平甚至不如政治大国中国、俄罗斯等全民政治国家中的一个键盘侠。&br&之所以造成这种奇葩的局面,原因就是当年独立过程中,这些文盲家族,部落们摘取了胜利的果实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政治集团,导致真正的黑人精英阶级是无法进入非洲黑人国家的。&br&  他们的政治已烂到什么地步呢,比如科特迪亚曾经的一个总统,是美国黑人,他回到科特迪瓦,几年就造反成功,并且当了总统。这种例子在非洲大地上已经不是新闻了。&br&  美国人的政治水平,比如布什、奥巴马之流,说他有中国一市长的执政水平都算抬举他们。你们说他们那儿的美国黑人,一人间杂碎居然去非洲当了总统,水平如何……大家也就清楚了。&br&  当然,不是为了黑他们而黑……因为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黑他们,因为非洲实在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手段来。&br&  举个例子吧!&br&  安哥拉曾经是美国坚定的走狗,因为安哥拉拥有比较丰富的石油,所以美帝是各种哄着他的干儿子跟着他们干,几次政变后,安哥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加上2000年后美国的总统布什瞎来,导致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中的经费缩水。所以非洲事务美帝走了重点化,也就是主要是和法国及英国对抗,在已经成熟的地区降低了经费。&br&  所以安哥拉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是美帝不尿的节奏。并且最大的机会出现了,因为中国工业在2000年之后开始疯狂的崛起,开始和美国的工业发生剧烈的竞争。美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工业不断的萎缩,而安哥拉这个弱小的国家,不管爹爹是谁……生活中总是要穿衣吃饭的……所以,开始和中国贸易。&br&  转换贸易对象是一个国家脱离另一个大国经济控制的一个方法之一,所以安哥拉的黑人政客非常的兴奋。因为安哥拉虽然有石油,但是区域发展并不均衡,所以安哥拉黑人政客认为他们现在应该和美帝尽量少的接触,并且能不买美国货就不买……&br&  当时中国的幕僚(主要都是安哥拉的中国商团)建议他们,依然要购买美国的产品,也就是说安哥拉应该把增量部分由自己控制(也就是消费增长部分和中国贸易),但是尽量不要降低美国的贸易。这一招其实就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嘛……好简单的说。&br&  但是黑人政客是非常激进的,要么不做,要做就给做绝。因为他们不知道和平岁月里国际对抗的主力就是贸易而非军事,所以贸易要当成军事行动做的。当时他们脑子里很简单……一个汤勺,美帝的五美元一把,中国的五美元五把。特码的凭什么要和美帝贸易?于是在关税上采取了平等策略,导致美帝的产品开始出现严重的滞销。&br&  并且他们进一步开放了中国产品的名单,导致中国商品几乎是全面围剿美帝产品的节奏。对于美国来说,这有点不能忍啊……特码的,不是说好了安哥拉是自己的干儿子么?为什么干儿子不听话了?&br&  还好,安哥拉的贸易规模不是很大,美帝只是谈了几次关于贸易平衡和贸易平等等问题,也没把安哥拉咋滴。安哥拉就特码的打了鸡血,因为当时莫桑比克开始和中国接触,还有他们的邻居赞比亚……当他们得知了中国开出的矿产开发条件后,瞬间就觉得应该和中国合作。&br&  于是安哥拉开始以美帝的贸易自由化为由,将石油、矿产逐步开始卖给中国……结果被美帝反击:安哥拉政客死伤一大片,并且美帝开始扶持反对势力。安哥拉各种受不鸟……并且美帝直接紧锁了安哥拉的贷款并且对到期贷款一丝一毫不让步为手段,逼迫安哥拉……几招下来,安哥拉就受不了了,只能跪下唱《征服》……&br&  政治水平的低下,导致了非洲国家的经济格局几乎就是东印度洋,简直是无时无刻的大风暴。比如喀麦隆等……都是这样,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韬光养晦,循序渐进……他们是非常喜欢玩儿大新闻的,又是经常被按着“请文明用语”。比如法兰西人,甚至不惜对非洲小国使用武力手段,直接暴打之,简直是惨剧。&br&  又比如英国人,动不动就扶持一大堆反对派出来。&br&  他们的政治脆弱得简直就是丧心病狂的程度,并且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一句……大部分非洲国家的领导层,甚至不知道宪法为何物,根据我的统计,至少9个国家的宪法是直接抄袭四大流氓宪法。&br&  比如南非的“政治家”曼德拉,其光辉事迹简直被四大流氓所歌颂的程度……亲手把南非这个发达国家给阉割了,变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真特码的搞笑。&br&  曼德拉现在被全球媒体所歌颂,被歌颂的原因很简单……他亲手捏死了一个可以统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达国家,成功的把南非从一个发达国家给按到了发展中国家。&br&  曼德拉同志完成了一项伟业。五大流氓当年做梦都想灭掉南非,一直无法得偿所愿……但是天赐曼德拉,岂不笑开颜?&br&  各位记得否?曼德拉开始活跃之后的岁月里,中国才开始在非洲南部狂飙,并且开始和安哥拉、莫桑比克等曾经不屌我们的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br&非洲人口为什么爆炸?&br&  在古代的任何王朝,人口越多意味着国家越强,当然如果这个国家能养活那些新增加的人口,那几乎就是完美的盛世王朝了。&br&  当然,到了现代依然有人说人口红利的事情。比如杰出的网络“反计生”派的人就认为,人口越多意味着国家越强大,其民族的延续就越持久。&br&  当然,各说各有理,我不站在任何一方。&br&  持有这种观点的,我们可以从非洲入手……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有效人口增长。&br&  我们都知道,非洲的人口最近二十年来简直就是在几何级的上升,黑叔叔提屌入道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节奏了。反正黑叔叔的节操低,所以他们生活中大部分的娱乐都是和黑妹子搞。如果要换一种娱乐……那去草地上搞,如果还要换,那就去树上搞!总之对于非洲黑人来说,万变不离其宗——搞之。&br&  但是,非洲黑人的性渴望其实没有温带人种那么强烈,他们是一种内心饥渴状态,但是身体不允许。也就是常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如果温带人种不要节操了(比如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伊斯兰国家,人口增长简直已经是丧心病狂了,美帝都杀不绝的程度了)那增长的速度应该是会超过黑人的。&br&  但是,越文明的人种和国家,对下一代的要求越会提升。&br&  简单的说就是,文明国家的国民是要求后代比自己强,也就是说,非洲国家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对比就是:非洲国家增长的是数量,而中国人口增加的是质量。中国这类文明国家,更需要的是后代有更好的素质、修养、精神、技能、文化学养等等……而非洲黑人因为前面说到的种种原因,他们对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要求。&br&  就因为这个简单的原因,对后代无要求……所以会毫无节制的生孩子。&br&  前面也说到过非洲的疾病横行,比如文明国家几乎已经绝迹了的黑热病,疟疾等……在非洲大地上依然非常常见。&br&  那么非洲黑人要做到人口剧烈增长,那就有一个问题摆出来了……非洲国家以如此低下的水平,如何控制婴儿的死亡率?&br&  只要是哺乳动物,雌性是一定会关心自己的下一代,并不惜一切手段阻止自己的幼儿夭折。而社会性动物(如猴群,狮子等)雄性也会保护自己的下一代,尽量降低自己后代的死亡率。&br&  并且,高等级的族群(如人类社会、猴群、象群、海豚群、鲸群、狼群、鬣狗群等),其他的族群成员是会关心并付出自己能付出的一切努力来保护族群的后代,哪怕幼儿的崽死掉了,也会有其他的族群成员来抚养这个孤儿。&br&  而人类的天性中就有一颗“圣母心”&br&  但是,这种圣母心一旦被政治家和商人利用之后,所产生的后果就是餐具一样的后果。&br&  任何一个个体,对社会的了解程度或对族群的了解程度上限量为1000左右。也就是说,全世界大部分人(至少90%以上人口),他们的世界就是自己这个几百人的小村子加上附近两个村子。&br&  所以,任何一个社会的个体都无法了解整个族群的状态,而了解整个族群状态的人,大多要么是专门在研究这些东西的专家,还有就是仅占人口总数千分之几的官僚,又或者……占比最大的商人。这些人因为利益的原因,所以会主动的去了解整个族群的状态。&br&  但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啊……&br&  如同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大部分人,不能说他们蠢,而是他们和美国人,欧洲人一样……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族群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当缺乏了解、咨询。加上自己的智商低、文化水平低下,缺乏逻辑能力和基本的分析能力,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国家,能否养育这么多人,自己生了这么多孩子后,长大后他们到底干什么……一无所知。&br&  基于全人类的原始迷信——“明天会更好”,所以,管他的,可劲儿生了吧,明天的事情都是明天说了算,几十年后的事……管他的,儿孙自有儿孙福。&br&  所以,圣母心一旦加上了人的无知和混沌后,加上商人们进行操作,后果就是……&br&  非洲国家的夭折率大致能占到30%以上,个别地区能达到6成。这些国家的母亲,有3成的可能性是看不到孩子成年的那一天就会因为各种原因夭折,夭折量最高的中非、尼日利亚等地,曾经最高峰值到6成,也就是说,一个母亲生七八个孩子,估计也就一两个能到成年。&br&但是到了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的商人们,利用人类普遍具有的圣母心,开始谋划一件事情……因为发达国家的婴儿出生率在七十年代开始就降低了,而中国一类的发展中国家大多都是自主开发药品,所以商人们瞄准了世界两大市场……非洲和印度。&br&  因为在西方世界里,一些药品根本就已经卖不掉了,几乎没有增速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动记者们去写稿子,总之能如何怎么煽情就怎么煽情,充分的调动人类对幼儿的保护欲,营造这种氛围,数年后,开始鼓动大家关心小孩,关心第三世界国家的那些可怜母亲。为他们捐助,给他们买各类防治幼儿死亡的药品。也就是说,是这些商人,鼓动了无数的人,用同情心做了一件“慈善”的事情。然后各类慈善基金(富豪用于规避遗产税的组织)开始介入,大规模资金流入医药业。&br&  然后发达国家国民消费这类药品, 好处太多了……&br&  1、商人们赚钱了!赚的盆满钵满!&br&  2、非洲、印度的幼儿死亡率大大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降低至千分之几的水平,非洲母亲高兴了。&br&  3、而基金会们通过这种所谓的捐助,规避了大规模的税款(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西方国家的幼儿疫苗类,抗生类药物都非常贵。)&br&  4、捐助的人群们满足了自己的”荣誉感“所以自我道德指数上升了,优越感指标嗖嗖的直线上涨。&br&  看起来好像是多赢的节奏对吗?&br&  可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这样啊!&br&  幼儿死亡率降低后,非洲各国人口量开始剧烈增长!增长到丧心病狂的程度。如尼日利亚,也就最近二三十年时间,人口突破2亿大关!2000年至2013年这短短的十三年,尼日利亚人口增长,基本是一年七百万到八百万的速度在暴增。十三年时间增长出的人口大致已经到了七千万左右。而尼日利亚靠近雨林一线的人口是不作统计的,因为行政能力过低,人口普查基本是估算。&br&  如此爆增的国家不仅仅是尼日利亚,还有一大票非洲国家。&br&  而美国的世界策略是三大武器……大家都知道的——石油战略、美元战略、粮食战略。&br&当非洲国家的人口增长到这种程度,如果再打压一下他们的工业,导致农业无法发展,请问,非洲最需要什么?&br&  对,是个人都知道……各国的粮食需求会变成最大需求。而美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国,所以粮食战略是被人为的创造了出来。&br&  非洲国家被人口绑架了……&br&  回这一节的开始……那么请问,为什么非洲人不能把人口转化为国家发展动力和社会红利呢?&br&  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把如此巨大的人口转变为红利,最基本的就是要让这些人工作。而现代社会能容纳如此巨大人口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工业。而且是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密集型产业。&br&  当然也可以说成是血汗工厂……&br&  但是要知道一个原则就是……血汗工厂也不是说开就开的啊,必须有教育基础。比如中国的人口就是同样的原因从5亿人口暴增到13亿人,增长了将近8亿人。&br&  那他们为什么不学中国?&br&  中国是唯一一个,人口暴增的同时,教育程度也在几何级上升的国家!&br&  中国新增人口部分,也就是建国5亿人口除外后,新增的8亿人,受教育程度是不断的提高,文盲大致在15%以下,而后半段的6亿人口,大致在60年代暴增部分,受教育程度几乎已经达到了90%以上,70年代以后的受教育程度是93%以上,而80年代以后的受教育程度已经接近100%,失学儿童在总量面前几乎就是屈指可数。&br&  并且,中国的教育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从建国时期的扫盲班(认识八百常用字)到小学文化普及,到初级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中高等教育(高中、大学和专科)到现在,中国大学生出产量已经是一年数百万的水平。&br&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大学生水平如何如何不行……&br&  但是,比如尼日利亚……&br&  青年受教育程度仅不到20%,也就是说尼日利亚的绝对文盲(就是ABCD都不认识的部分)有80%左右,而尼日利亚增长的年轻人(也就是00后)约7000万人。这里仅仅只有一千万人有初级教育,大致和我们建国时期扫盲班和夜校毕业水平那种文化水平。而绝对文盲大致到6000万左右……&br&  而这六千万人,根据非洲国家的尿性,会在2015年开始生育,工作。请问,如何解决这些文盲的工作?&br&  而事实是,单薄的尼日利亚,已经无法承受二次爆炸了。如果他们的90后、00后依然(貌似是必然)和前辈一样多生乱生,尼日利亚人口二次爆炸将会从明年开始,并且持续20年!&br&  当国土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人群的时候,几乎就没有出路了。&br&  回到前面的衔接处……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用慈善制造了人口,用人口制造了粮食需求绑架非洲国家,再用暴增的人口来宣扬普世价值,非洲混战一旦开始,就会有无数的武器需求。他们可以根本不用踏足“肮脏的非洲”,却能控制住非洲所有国家,并且榨取整个非洲的利润。&br&  根据《非盟白皮书》中介绍的基本情况,非洲人口可能会在未来二十年暴增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间商人有声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