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学生处上课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学生玩手机吗

汀洋(厦门大学学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厦门大学学生
(厦门大学学生)
汀洋,厦门大学学生,因发布《考古女学生防“兽”必读》,举报厦大博导吴春明诱奸及性骚扰而为人所知。
汀洋人物事件
2014年7月,汀洋在网上发布《考古女学生防“兽”必读》,随后“青春大篷车”发表了一篇名为《对汀洋的声援——控诉厦门大学淫兽教师吴春明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的。二人举报厦大博导吴春明诱奸及性骚扰,随即展开调查。
日,厦门大学发表,吴春明被开除,并撤销。对此,“汀洋”称:对结果不满意,厦门大学应该开除吴春明。
汀洋往事回顾
在厦门大学博导“潜规则”事件中,相对于“青春大篷车(下称‘青春’)”将所有故事和盘托出,“汀洋”的往事充满了断层。她跟自己的博士论文导师吴春明的第一次冲突至2014年已有六年。
“汀洋”目前并没有收集任何证明自己说法的证据——包括来往电子邮件、短信和任何确定的行政文件。
“汀洋”与导师的矛盾,据她所言,源于2008年,她博士一年级暑假的一次野外考古挖掘。汀洋描述,在晚餐之后,导师要求她去房间谈论文,并伺机对其语言挑逗和肢体骚扰,被她推开。之后,她被导师派往一处偏远工地,由于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汀洋患上了头部带状疱疹。汀洋认为,这次工作指派是吴对她的报复;之后吴决定将其转回条件较差的学校医院,导致她的病迁延一月不愈。
于是,汀洋的父母到学校探望女儿,并对校方表达不满。意外的是,汀洋从未向校方正式地检举吴的性骚扰,“因为那时候不懂这个词”;而她的父母则认为,仅仅是肢体骚扰并未造成严重后果,没有证据,对女儿反而不好,建议她不要再提。她仅仅在与吴春明、院方、父母在场的一次协商中,失控骂吴“无耻下流卑鄙”。
两年之后,“汀洋”再次因为导师推荐的一次实习机会中的纠纷而交恶;骚扰事件4年之后,“汀洋”拒绝出席导师安排的论文开题答辩,要求断绝师生关系,甚至不惜损失博士学位。
到了2014年,“汀洋”因为传闻吴四处宣扬她是“神经病”而愤然在网上“举报”吴的师德问题。
6年与导师之间的冲突让“汀洋”付出了沉重代价:在博士入学7年之后,她只能拿到结业证书。看得出,她对考古很痴迷,说起全国的博物馆如数家珍。从2010年开始,她用“汀洋”这个名字在网络上载上万篇考古文献,颇受业内学者们的欢迎。
汀洋人物访谈
问:开始和他有接触是什么时候?
汀洋:就是07年,我硕士论文7月答辩,因为那时候他才回国,论文必须要经过他改,私底下见面就很多。那时候就觉得他有些不正常了。作为一个老师,你在看论文的时候眼光应该是盯着论文,他总盯着我看,甚至有的时候还走神。我穿着裙子嘛,他就一直盯着我屁股看。那时候就觉得他很奇怪,我和他讨论论文的时候,两个人这样并排坐着,他不看我论文,就看我大腿。我有时候就说:老师论文你看到哪?我故意提醒他,他就马上转过去。
问:作为师生你们相处如何?
汀洋:那年野外挖掘他对我挺凶的。在发掘的时候,经常在外面把我吼哭。说这么简单的探方(考古发掘术语,指将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自己都处理不了,你都是博士了,怎么还和本科生一个水平呢。
问:那么后来关系是怎么恶化的?
汀洋:2008年暑假我刚忙完小学期客座教授的起居,他马上要我加入湖北的工地。我从厦门坐火车硬座到湖北十堰,四十多个小时,中午到的,刚吃完午饭,坐下来不到1小时,就跟他们到工地上工了。我就觉得,因为接触到的所有老师正常情况会让人休息半天,第二天再去,他让我一下火车就去工地,觉得有些不可理解。
问:他就是在那次挖掘中骚扰你吗?
汀洋:是的。那个时候是夏天,一般是早上6点到10点工作,下午是3点到7点,然后吃个饭,大家一起聊聊就八九点了,他单独约我到房间,应该9点了,到他房间聊论文,然后聊发表论文,聊下学习啊,之前还在谈我的论文应该怎么改,然后他话题就转了,说要靠他的关系才能尽快发表,他在《南方文物》是主要的编辑之一,可以马上把论文发出去。他还说女生事业上要发展,必然要有男人的扶持,他说现在成功的女性后面都是有靠山的。再后来就发觉他的话题有些不对了。当时一个人一个房间,房间没有桌子,就一张双人大床,相当于把床当桌子,我和他一人坐一边,那时候开始就有些不对劲,他说靠过来一点,我们把论文再看看,我靠过去之后,他就开始抱我,甚至还把嘴都靠过来了。我马上本能反应把他推开,当时我就说,老师你怎么能怎样,我马上就起身,门是关着的,我把门拉开冲出来了。
问:有没有其他人知道?
汀洋:因为早晨6点上工5点多起床,还要吃饭,当时是晚上10点多吧,我看其他的灯都灭了,我房间的人也都关灯睡了。
问:第二天发生了什么?
汀洋:上午还没什么表示,下午说要开个新的工地,那里有十多个探方,派两个人过去。那个工地只有我和另一个男生,探方已经积水,都发绿了,但是吴没有给我们配胶靴,只能赤脚踩在水里。后来我就生病了。开始以为是晒伤,后来医生确诊是带状疱疹。当时湖北大医院里面的医生说,住院一个星期差不多了,但是吴一定让我回厦大校医院,说这样才能报销;我回到厦大,湖北医院给我开的药都没有,就这样住院一个多月才好。
问:这事情后来闹得很大?
汀洋:因为我觉得是他没有得逞,就把我派到另外的工地。我觉得他在整我,就是换一种方式报复我。后来,我在跟(学院)领导和我爸妈说的时候,我说他整我。
问:你生病,你父母来系里交涉,主要交涉的是骚扰问题还是病好不了的问题?
汀洋:主要病好不了的问题。当时我对爸妈说,吴春明性骚扰我,爸妈说我没有证据,他对我只做了一次,闹成这样是因为我公开了他。这个事当时报到院里,院领导也有,系领导也有,吴春明,爸妈,我,领导有3个,差不多七八个人,当时我就说吴春明很卑鄙无耻下流,那些领导们都听到了,吴春明就说我大脑是不是有问题。
问:你没有举报他骚扰?
汀洋:我就说他卑鄙无耻下流,说他耍流氓,没有具体指出他怎么骚扰我,当时爸妈在场,他们说“别说了别说了”,我爸妈说“要说治病,不要说这些”。院党委书记也说“别说了”。
问:当时你情绪是有点失控下,并没有很冷静地说他是性骚扰你?
汀洋:当时没有这个观念,只是说他耍流氓。问:他觉得你反应过度了是吗?你父母怎么看?
汀洋:应该是,他可能觉得我没有实质性的(伤害)。我父母就是觉得家丑不要外扬,这种骚扰的话没有到达强奸的地步,没必要闹。我爸妈就是说,学生嘛还是听老师,不应该去违背老师的意愿。我就和我爸妈说了,吴春明不是个好人,不能从表面上看,我爸妈就是不相信。
问:你跟系里交涉有没有什么要求?院里怎么处理?
汀洋:我提出来换导师,系里面说只有吴春明一个博士生导师,他们劝我不换继续读。吴春明为了平息这个事情,就把医药费承担下来了,他的项目出。
问:有些人认为,你和他闹了那么多年,一定会有性关系,情感的纠葛,是因为这方面实在是受伤太深,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你只是被他骚扰了一下。
汀洋:真的不是因为我父母不想让我讲这个事情,我说的是实话,他只是骚扰了一下。
问:你和他这么多年师生,事情发生后,你是怎么处理接下来和他的关系?
汀洋:之后08年就没怎么跟他联系,他也不找我,我也不找他,到了09年的时候,一位师兄要预答辩,我去看看。当时我给师兄提了些意见,可能我提的意见比较多,吴春明觉得我这一年还看了不少书,在做研究。
问:你一年没见他?
汀洋:博士的课很少,他的课我都上完了。元旦之前他叫所有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出来吃一顿饭,那顿饭我去了。我确实想早点毕业,关系能调整到正常师生关系。去了以后,他吃饭的时候说的话让我很不舒服。他说,学生能不能毕业关键还要看老师,老师高兴的话就让你毕业,不高兴的话就不让你毕业。那天我还蛮诚心的,专门买了一瓶红酒送他,他当时不要,说你要是想我陪你聊天的话,约个时间到我办公室去。我后来一直没回话,没理他。
吃完这顿饭之后,关系又开始僵化了,表现就是没有联系。偶尔来一封信,就一句话问你论文进行得怎样?我就说还在进行。到2010年10月的时候他专门找我,打电话说,你还想不想毕业,想毕业派你到北京去做个事,帮一个水下考古项目作资料收集。但我做了两个月就回来了。后来11年过完春节回来,他说那边投诉我贪污购书款。我绝对没有做这样的事情,因为我并不经手钱款,但因此我又不想理他了。
问:你的博士到了第四年了。
汀洋:又过了一年,2012年六七月的时候,我跟他为了论文开题发生分歧。他可能希望我赶紧毕业别给他抹黑,希望我能把硕士论文稍微改改,加些资料就毕业,而我觉得读了几年一定要有新的东西。前一周他还在不同意我的意见,可是突然,他直接通知第二天按我的意思开题答辩,按我自己的题目,可是我开题报告都还没给他看。问:那你怎么应对?
汀洋:我想毕竟你是我的导师,你起码要知道我在写什么,可他没回。我就拒绝参加第二天的答辩。我觉得老师这么反常,一下子说行,一下子说不行。
问:论文是你自己的事,你赶紧开了不就行了么?你不开题,毕业怎么办?
汀洋:当时我说这老师绝不适合当我导师,我信件里和他说,你能不能正式发份声明终止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他也没理我。2012年8月份后就相当于彻底断了。
问: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导师安排了开题答辩,学生不来的话学生要挨骂啊,他都没骂你,你自己分析怎么回事?
汀洋:我不知道,我就觉得那个时候他太反复无常了,不可能再跟他做下去,我就这么和他说的。
问:问题是你没有导师怎么毕业?
汀洋:当时我就想了,既然这样了就不要学位了,就没有联系他了。
问:过了两年之后,你为什么要出来举报他?
汀洋:我今年6月可以拿结业证,听到一些人告诉我说,吴春明在院里说我是神经病,说我大脑有问题。而且关键我还打电话问了考古圈的人,外省的,他们说吴春明也跟他们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想这么多年都没跟吴春明联系,不计较了,我拿了结业证就算了,没想到他还这样诋毁我。我就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帖子,学校很多人知道了。6月20号左右,派了姓马的一个辅导员,专门问我为什么把这个事挂在网上。我说吴春明说我是神经病,脑子有问题,这种事我怎么可能忍,要求吴春明向我公开道歉。后来他们就一直没回话。
问:你向哪些部门写信了?
汀洋:只给省纪委写了,学校是后来公开发了一个校纪委联系的地址,我才写的。
问:你发给这些部门,什么内容?
汀洋:我讲他对我性侵不遂,一直对我打击报复,我还给学校寄了我当年的病历。
问:你为什么发这个“防兽必读”?如果实际上你个人只是被肢体和语言骚扰了,上面的信息其实是超过了你个人的体验,你在“防兽必读”里写的东西,哪些是你的亲历,哪些是你听说的?譬如“淫兽教师经常挑选性格温顺的外地女学生下手……找缘由严厉批评,如果女学生很顺服,事后就会在众人面前大肆表扬,恩威并重。”指的是什么?
汀洋:在实习的时候单独批评我,回来以后讲课的时候,他又会当众表扬我。野外工作被肢体骚扰我也经历过,那个老师是吴的学生,但是因为就那么抱一下,我没有追究。 问:“偷瞄女生的裙底胸前,假装无意或爱护般触碰女生背部头部,称赞其外貌或服饰漂亮。”还夸你外貌服饰漂亮么?
汀洋:有,去他办公室,在我硕士论文答辩之前讲论文的时候,我换件衣服,他就说我穿的衣服很漂亮很显身材,爱抚头部背部也很多啊。
问:然后“假装关心学生家庭生活,询问女学生与父母关系……如果女学生与父母有代沟,淫兽教师就会大胆的开始下一步行动”是怎么回事?
汀洋:在办公室的时候问过和爸妈关系怎么样,是不是经常打电话啊,学校里的事会不会和爸妈说啊,像我和你谈话会不会告诉爸妈,这个问了两三次。
..[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图文】厦门大学全景介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厦门大学全景介绍
&&从厦门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介绍 内含大量厦大美图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厦大一位通识课老师的自白
记得那是2013年的冬天,我们学院的美女秘书给我打电话(对我来说,美女秘书的请求其实就是命令),要我2014年春天去翔安校区开一门通识课,接完电话,我脑子里自动出现了一个概念:文化下乡。这概念虽然时髦,但就这个例子而言却十分贴切:翔安校区是厦门大学在岛外新建的校区,和前有胡里山炮台守护,后有南普陀寺坐镇,四处被鲜花簇拥的老校区相比,那里注定是“外乡”了。
至于要拿去下乡的“文化”,我想来想去,也只能是“古希腊哲学”了。这门课其实很重要,因为正是古希腊人一劳永逸奠定了西方哲学重理智、轻感官的思想特征,而古希腊哲学家的生活也因为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而具有一种陌生化的美学效果。这些哲学家们毅然地抛弃了一切感官经验,进行无所顾忌的玄想,将实证问题抛到九霄云外,不懈地寻找现象背后的本体,应该说,这一切都很有趣,让人很有兴味。
所以,虽然我的研究方向并不是古希腊哲学,但我还是决定带着这门课去搞文化下乡了。
选课的大多是理工科的学生,我当然希望他们上课的动机不仅仅是毕业需要这方面的学分,希望他们真正对课堂的内容感兴趣,但若要问他们凭什么要对哲学,或者往大处说来的文科知识感兴趣,那又怎么样呢?我想一定有一些文科老师思考过这个问题。
是啊,对理工农医类的学生而言,文科的知识有没有用呢?若从一种知识可被转变成经济效益,或者用来谋生糊口这样的角度看来,文科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当然毫无用处。这个现象在人文学院内部也存在,比如哲学系的同学就好像因为历史、文学类的书“没有用处”而敬而远之,其实哲学系的同学看看历史或文学方面的书,也并不算浪费时间,也许反而对哲学的内功有帮助呢,这话反过来说也一样,历史或中文系的同学看看《西方哲学史》或《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并且将其看懂,也不无裨益。
在上通识课时,面对着很多非人文学院的学生,面对着很多理工科的学生,站在讲台上的文科教师们大概有很多是靠着“大师的名气”而坚持下来吧。所谓“大师的名气”,换句话说,其实是人们(包括学生们)的恐惧感,比如他们知道柏拉图是个著名哲学家,但也仅此而已了,自己居然和柏拉图毫无关系,因此感到恐惧,这就像不远处来了一个绝对名人,自己居然没有去瞻仰,生怕落了伍,情况是一样的。柏拉图本人是不会来的,自己通过看书了解柏拉图又太累,现在来了一个讲柏拉图的老师,随便听听,总算和所谓“大师”亲密接触了一下。学生有这样的心态,并不足怪,学生抱着这样的心态来选课,教师不仅无需叹气,且要表示欢迎。动机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学完这门课后真正有所得,哪怕他们所得甚少,哪怕就那么一点点,也算成功了。一颗小种子,说不定能长为大树,一点想法,留在他们的心中,说不定也会长大,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影响(且是正面的影响)。
说到影响,似乎就要说说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了。复旦大学的某任校长就说复旦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博雅教育”,说“大学更重要的实际上就是教育你、教你具有巨大普适性的这样一种知识……拥有相当高尚的品德,能够引领社会走向美好”,“帮助学生孕育‘自由意识’”(《复旦通识教育》,复旦学院主编,2014年3月,总第11期,第41页)。
这位据说是“最有思想的大学校长”,就其发表的演说来看,总体看法大致如下:人不能光有专业知识,有专业知识的人道德败坏带来的祸害更大,因此需要超出专业知识之外的更“博”的教育,这种教育使人成为道德高尚的人(“雅人”,用他的话说是“淡定而自信”的复旦人),实在不济,也要做恪守道德底线的人。若大家都是这样的人,社会就美好了。
这有点像蔡元培“美育”思想(但要把其中的哲学部分去掉),只不过蔡先生要“用美育代宗教”,而这位校长是“用美育代德育”。我们可以对此提两点看法:
首先,这位校长是站在理工农医的角度,将文科类和艺术类的课程视为专业知识之外的博雅教育的,然而文科类和艺术类也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因此也要有“超出专业知识之外的博雅教育”。所以,应对“专业知识”这一概念做一个准确界定,在不同限定的前提上,要么把博雅教育变成“文史哲艺术”教育,要么将其泛化,变成“大学生本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前者着眼于提高理工农医类学生的所谓“人文素养”,后者着眼于对所有学生进行“通才教育”。“博雅教育”这个概念常让人想起前者,而“通识课”这个概念又会让人想起后者,尽管人们是把这两个概念混同起来使用的,我们现在就暂时把这一概念限定在前一种情况下吧。
其次,将读书视为修身的手段,这个看法本身是极好的,而且从古至今一直有人在实践,但如何用超出专业知识之外的教育(“博”),来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呢。如果光学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就能带来良好的品德,那艺术系、人文学院的学生、教师岂不早已是德育的完成时了?即使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能让人变“雅”,那如何保证“雅人”就一定道德高尚呢?悠闲的雅人不一定“拥有相当高尚的品德”,生活艰辛而恣睢的人也不是非得品德恶劣的,很多时候情况刚好相反。要打通博雅教育和品德之间的关系没那么简单,虽然并不是不可能。
那怎么办呢?最好先取消博雅教育和品德之间的联系,或者干脆宣布博雅教育就是无用之学,或者只是将通识课作为个人专业知识之外的“兴趣”类课程,交到学生手里。这些课是有学分,但上这些课不是为了学分,而是学生本来就感兴趣,或者本来没有兴趣,通过上课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现实中也有一些理工科的学生,因为上了通识课,要求转入哲学系或中文系的例子,这是因为他们培养起了兴趣,找到了自己的所爱。因兴趣而学,其乐融融,因毕业或学分而学,苦痛至极,这似乎才是“巨大普适性”。
对学生而言,特别是对于理工农医类的学生而言,专业课(必修课),甚至专业本身很多时候都是无法选择的(有的是调剂的),但通识课可以选择。他们终于有了久违的自由,有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或自由地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兴趣的自由。这一刻,他们觉得自己挣脱了现实的必然性,挣脱了“to be”,触摸到了“should to be”。上了通识课,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想要换个专业,这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说上通识课就是为了在专业上进行二次选择,上通识课没有或不应该有具体的目的,只是喜欢,仅此而已。
然而也有这样的情况:原本对比如说哲学模模糊糊感兴趣的学生,在上了哲学类通识课后,完全不感兴趣了;原本对哲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后来更加不感兴趣了。这类情况并不少见,这就牵涉到老师上课的方式了。同一个作家,比如米兰·昆德拉,有的老师讲起来就清楚明白、趣味横生,有的老师讲起来就稀里糊涂、味同嚼蜡,还不如自己回去看书。
这就对通识课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上一门课,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上课时不听,躲在后面玩手机或做作业,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他们真的没兴趣,而这又不是专业必修课。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课上一百多个学生,大概有一半会专心听讲,在另一半中,又有一大部分是讲到有趣的地方,比如讲到某个古希腊哲学家的奇闻轶事时,就专业听讲。其余的一小撮,不管内容是否有趣,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最后这一种人,我称之为“空转的齿轮”。“空转的齿轮”在所有课堂上都有,这里就不说了。
看来,最重要的是第二类人。然而,课堂上总不可能老讲花边消息和名人轶事吧,因为文史哲,乃至艺术,也都有它们自己的“专业知识”,而这些专业知识其实并不比天文学和医学更简单。看电影,谁都喜欢,分析电影镜头的剪接,就没那么有趣了。我们以为文科好学,所以把文科变成理工科学生课余的一种调剂,让他们劳逸结合,这种观点虽然不正确,但流传甚广。
说到电影,电影理论中好像有一个“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即好的电影要让观众集体进入无意识,像被催眠了一样,跟着电影走了。把这一套转移到教学上,我们似乎可以说,最好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进入无意识,像被催眠了一样,跟着老师走。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或小幽默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趁其注意力未消退,赶紧灌输一点“专业知识”,或索性把“专业知识”融化在故事和场景中,不知不觉地灌输给他们并做一点总结,或者以发问的方式,让学生也来参与对正确答案(也是专业知识)的建构,都是可以做到的。我个人最喜欢最后这个办法。
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老师要把上课的专业知识彻底搞懂,自己不懂,或者有点懂(也是不懂),只能越说越糊涂,完全搞懂、吃透、消化了,才有可能用学生爱听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让他们也懂一点。当然,文史哲和艺术中注定夹杂着一些因为含混所以高妙的东西,也有一些“知识”似乎很难简单传递(比如审美力,所以我们可以不称其为知识),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有的学生就喜欢那种含混而高妙的东西带来的晕乎乎的感觉,有的学生就是喜欢那不容易说清楚或者说不清楚的“知识”,但我至少在上课时是不会去触碰这些的。上课力求清楚、明白,对于不容易说清楚的东西,就不说,对于说不清楚的东西,视其为无物。世间万物,寸心万绪,宇宙如此丰富,少掉几样没关系的。
那么通识课是否只是“有趣”而已呢?换言之,通识课和人们鼓吹的品德、社会美好是不是完全没有关系呢?有的。然而情况有点复杂,通识课一上台,老师或领导立刻在两旁展开两面旌旗,一面“品德”,一面“自由意识”,作为看客的学生最烦这一套,他们心想:“完了,说教要开始了。”这一代学生(生于年间)都是个人主义者,最厌烦带有说教性质的内容,视其为强迫,欢喜自己下判断。尽管他们的判断有的很虚无,有的又很庸俗,有的很幼稚,有的又过分成熟(另一种幼稚),但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社会和时代的问题了。
给出选择项,让他们自己下判断,他们的判断也基本不会搞错的。
比如,我在上课时曾提到,古希腊哲学家大多是重理智而轻感官的,其中有一位名为毕达哥拉斯的,在意大利南部组了一个社团,因为蔑视感官,所以该社团规定成员(包括毕达哥拉斯本人)要将自己的肉体性生存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只能吃面包喝清水,饮食极其简单、朴素,他们相信打压肉体就可让灵魂旷达,灵魂旷达就可以获得关于世界万物的“神秘知识”(其实是现象背后的数学形式)。
让学生们比较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和孔子及其“学派”在饮食着装上的规定。孔子有“七不吃主义”,比如不得其酱就不食,东西割不正也不吃之类的,着装上冬天必穿皮袄,且要内外同色。一比较,学生也就明白所谓的“东西方文明之差别”了。我记得课堂上有一名学生情不自禁地表达了自己的判断:老师,我喜欢毕达哥拉斯!
因为情不自禁,所以这个判断真的可爱。
还有,在讲到犬儒学派时,讲到那个生活在一个大瓮里的第欧根尼(市面上流行的版本是说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这不对,他活在一口大瓮中,那瓮是用来埋死人的,相当于现在生活在一口棺材里)对亚历山大大帝说了一句:“不要挡住我的阳光。”搞得本想给第欧根尼散布一点自己的恩泽的亚历山大一脸无趣。
很多学生乐了,然而也有的学生陷入了沉思。他们大概是这样想的:人为什么不能像第欧根尼那样率性地活着呢?为什么人要超出自己基本生存需求,要争夺社会资源,要为个人私利而奋斗,并且全然不顾他人呢?人为什么要对“王公大人”趋炎附势、点头哈腰,恨不得将其大腿牢牢抱住呢?
我认为这些就是道德上的教育。博雅教育不是教人去做雅人,雅人是没用的,而是让人去读圣贤书,借此去扬弃自己的时代,去接触和设想另一种生活方式,去触摸人类文明史上那些杰出的精神遗产,这些才是由内而外的滋养。
是要有道德上的教育,是要改造他们的心灵,但既不能说教,也不能事先宣布,而要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娓娓道来的口吻,来做到这一点。虽然我自己做得不好,但是这个方法和这个目的,应该是正确的。
最后再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吧。
《古希腊哲学》课上的学生都很优秀,很聪明,具有很强的理解力,我很喜欢他(她)们(这说明厦门大学的生源很不错),其中有几个医学院的学生,智商和真诚度都很高,我特别喜欢。由于考试成绩也不错,所以我给他(她)们打了很高的分数。这里顺便说一下,通识课的分数不宜打得过低,毕竟这只是通识课。
那是美丽的春天和忧伤的夏季,夜幕就要降临了,我开车穿过翔安隧道,一出隧道,就能感受到那清新的海风。在那里,夕阳给原野打上了柔光,远方升起了炊烟,天地间泛出可有可无、安详宁谧的意味。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初夏的夜晚,在上完课回家的路上,雷电交加,大雨如注,车子就像沉入了幽暗而奇异的海底,我什么也看不见,我想起了帕斯捷尔纳克的几句诗,名为《雷雨一瞬永恒》(飞白译):
夏季就这样告辞了,
在半途之中,脱下帽,
拍一百幅眩目的照片,
记录下黑夜的雷声隆隆……
原文发表于《人文国际》第七期,转自“躲进小楼成一统”公众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大上课时间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