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内中央空调冷量计算140w/平方米。实外温度40度。实内温度等于多少度。计算公式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查看: 10228|回复: 15
空调毕业设计完整版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本设计为南京市XX公司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拟为之设计合理的中央空调系统,为室内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设计内容包括: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的划分与系统方案的确定;冷源的选择;空调末端处理设备的选型;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室内送风方式与气流组织形式的选定;水系统的设计、布置与水力计算; 风管系统与水管系统保温层的设计;消声防振设计;等内容。
本设计依据有关规范考虑节能和舒适性要求,设计的空调系统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关键字:办公楼;中央空调;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性能比较。
The graduation project designs a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XX&&official building in Nanjing City, so as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work environment for the stuff.
It contains: cool the estimat the selec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air con the design of air duct sy the estimation of air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design of water system and its the insulation of air duct plant and noise a etc.
According to some correlation standard, allow for energy safe and indoor comfort, the air condition system of the design is Fan coil units (FCUs)--fresh air system.
Key words: Cent&&
Fan coil units (FCUs)--&&
&&The function compare.
1.1& & 我国暖通空调的现状及其发展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空调,空调技术已成为衡量建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蓄冷空调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快速发展,以及热泵技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应用。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能源、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1.2 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外研究现状&&
能源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美国在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美国的整个能源消耗中,有约1/3以上消耗在建筑能耗上,这些能耗用来满足人们的热舒适、空气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协会、美国制冷协会、美国冷却塔协会等组织、美国能源部以及众多暖通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如York, Carrier等都为建筑节能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美国制冷设备生产厂商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究高性能冷水机组,使得冷水机组单位制冷量的能耗仅为20世纪70年代的62.3%。美国在空调冷源水系统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在冷却水系统方面着重于降低冷却水流量,以达到减少冷却水泵能耗的目的。日本是一个资源贫困的国家,其主要能源来自进口,同时又是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因此,节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日本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在建筑节能方面,日本做了大量工作,颁布了许多节能法规,提出了建筑节能的评价方法。日本的一些设备生产厂家对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投入也很大。Daikin公司首推的变频VRV系统,为中小型建筑安装集中式空调系统创造了条件;Sany公司则在直燃式冷水机组上成绩卓著。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空调冷热源用能。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工程系统。在美国地源热泵系统占整个空调系统的20%左右;瑞士40%的热泵为地祸热泵,瑞典65%的热泵为地祸热泵。
1.2.2 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节能降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能源显得越来越紧张。
1)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物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空调系统与经济建设争抢电力资源的情况。因此,在建筑物节能显得十分迫切。在我国建筑总能耗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探讨空调系统的节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建筑物空调系统运行能耗中,冷源系统的能耗是最大的。近年来,我国暖通空调学术界和工程界在空调冷源系统的节能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冷源系统的形式选择上,对压缩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技术经济比较研究较多,通过对众多方案的分析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吸收式冷水机组节电而不节能,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应区别对待,对于有余热可以利用的地区,应大力提倡使用吸收式冷水机组,而一般建筑物则应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当然,在进行冷热源系统的选择时,还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条件、电力供应状况、能源情况、空调系统有无采用余热回收的可能性等方面的问题。
2)我国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地区空调系统的调查发现,设计人员在涉及选用冷水机组时多考虑其额定工况下的全负荷性能,而对其部分负荷性能的考虑较少。在风冷式冷水机组和水冷式冷水机组的选择应用上我国制冷工程界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我国在冷源水系统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少,一般都是按冷水机组的样本提供的冷却水量和冷冻水量进行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的选择。对于水系统的水泵是否运行节能则关注不多。事实上,对于冷水机组的运行而言,冷凝器和蒸发器都要求定流量,因此,对于冷水机组部分负荷状态运行时,水泵的输出都是全负荷输出,水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是相当大的。因此水系统的节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1.3&&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建筑节能&&
空调制冷技术的诞生是建筑技术史一项重大进步,它标志着人类从被动适应宏观自然气候发展到主动控制建筑微气候,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的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对空调的依赖也逐渐成为建筑能耗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制冷空调系统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但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能耗的35%,空调能耗又约占建筑能耗的50%~60%左右。由此可见,暖通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可高达22.75%。因此,建筑中的空调系统节能已成为节能领域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于是降低空调能耗也被纳于建筑节能的任务中,如何更好的利用现在的空调技术服务人类同时又能满足建筑能耗的要求,是现阶段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要点。而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环境的质量和节能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供选择,设计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
1.4 空调的发展和前景
1.4.1 变频空调的发展
变频空调是目前空调消费的流行趋势。它与一般空调比,有着高性能运转、舒适静音。节能环保、能耗低的显著特点,它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日本作为变频空调强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变频空调已占其空调市场的90%左右。变频空调在我国发展速度相当快,不到8年时间就达到与日本先进水平同步。进入2000年,国内个别企业将直流变频技术与PAM控制技术结合应用,使空调完全进入变频空调的最高领域。它不仅使直流变频压缩机的优越性能充分发挥,更能利用数码特点,准确提高能效,达到节能51%的目的。
1.4.2 无氟空调的发展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以前空调业所采用的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及产生温室效应,对大气造成破坏,因而无氟空调是众所期待的产品。近年来以海尔空调为代表的无氟空调的出现,标志着无氟空调时代的来临。
1.4.3 舒适性空调的发展
健康是空调业发展的主题之一。以前的空调采用了多种健康技术,如负离子、离子集尘、多元光触媒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使空调产品的健康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海尔空调把负离子、离子集尘、多元光触媒、双向换新风、健康除湿等领先技术在内的高科技手段组合起来使用,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而未来空调进步的一个方向也就是对各种技术的灵活使用。
空调气流的舒适度是健康空调的另一个标准。传统空调的送风方式简单直吹人体,易引起伤风、感冒、头痛、关节痛等不舒适状态,因此新近推出的风可以从周围环绕,而不是对人直吹,通过改善空调送风的气流分布,令人感觉更舒适的空调——环绕立体送风、三维立体风的健康空调成了热销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1.4.4 一拖多
空调器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1993年以前,中国空调市场主要以一拖一为主,1993年海尔推出一拖二空调后,率先将空调业引入了一拖多时代。目前海尔一拖多空调产量突破了百万台足以证明其市场消费能力。海尔MRV网络变频一拖多中央空调的出现以及众多厂家的家用中央空调产品使得家庭中央空调迅速普及。
1.4.5其它空调新技术的发展
1)HEPA酶技术
HEPA酶杀菌技术,对于0.3微米以上的粉尘吸附率可达99.9&&%,对结核菌、大肠菌等有害细菌具有高效杀菌能力,对霉菌的生长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 冷触媒技术
  冷触媒这一技术采用日本专利,是一种低温低吸附的材料,根据吸附--催化原理,在常温下就能对甲醛等有害物质边吸附边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种触媒不需要再生,不需更换,使用寿命长达十年以上。& &
3) 体感温度控制技术
  智能装在遥控器上的感温元件,感知室内人们活动范围的温度,并将信息发射到主机接收器上,使主机随时调整运行状态,实现真正的体感温度控制自动化。
4) 人感控制技术
  人感控制技术利用双红外感应器控测人的方位,自动调节送风方向(左送风、中送风、右送风或全方位送风),风随人行。
5) PTC电辅助加热技术
  PTC电辅助加热技术,可在超低温条件下迅速制热,效力强劲,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
总之,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健康、智能控制已成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
1.5 防治“非典”时期空调系统的应急措施(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 & 进入空调降温时,面对“非典”蔓延的高峰期,不适当的运行空调,很可能导致“非典”的交叉感染,扩大“非典”传播,必须对此有高度重视。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各大型商业建筑、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一般设集中制冷站,再通过送风系统和冷水系统把冷量送到各个房间。这时,就很容易通过空调系统使建筑物内空气互相掺混,某处有污染的空气很有可能通过空调系统传播到其它房间,从而导致交叉感染。尤其是有些高层建筑不能开窗,或有许多无外窗的内区房间,更容易出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治“非典”的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通风,其原理就是通过大量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将室内可能存在的“非典”病毒通过换气排出室外,从而抑制了其发作的可能性。然而如果是内部循环通风,则不能起到排出病毒的作用,反而会使病毒积累,甚至使浓度逐渐增加。因此正确地运行空调通风系统至关重要。下面针对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方式介绍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多数办公楼、宾馆客房、医院病房都采用这种空调方式,该方式有单独的新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房间,风机盘管有不同的回风方式。一种回风方式是各房间单独安装风机盘管,各房间的回风经过盘管冷却后送出,回风仅在自身房间内循环,不同房间之间互不流通。另一种回风方式是各个楼层的多个房间统一通过吊顶掺混回风后经过风机盘管冷却后送入各个房间,不同房间之间的回风有交叉。不论何种方式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首先都要注意避免新风系统混入从建筑排出的污染空气,同时要注意风机盘管的清洁。根据不同的回风方式,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在运行时要注意如下问题具体:
1)各房间单独回风的系统
& &&&首先要保持新风入口清洁,不被污染。新风机房位于大楼的地下或者顶部,一般直接通过风道从室外取新风。要注意取风口的位置,不要使其吸入建筑排风。有些系统是从风机房内取新风,对这种形式应防止楼内空气通过机房门进入机房并吸入新风机,应严格保证新风机房密闭,同时要保证新风机房清洁,必要时安装新风道,从室外取风,此外,新风过滤网也要作到定时清洗。新风竖井或者新风风道要注意清洁通畅。
&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多数是和厕所排风合用,为保证通风效果,建议将厕所排风系统全天连续运行。
& &&&此外凝结水盘是污垢存积的地方,也要保持清洁。由于凝水是从房间回风在通过盘管制冷后凝结产生的,目前还难以确认空气中的病毒是否会在凝水中存活,为防患未然,建议运行管理人员对各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统一清洁,消灭病毒生存的载体。
2)吊顶统一回风的系统
& &&&有一些小型办公楼采用此类系统,和各房间单独回风的方式不同,采用这种方式的建筑基本上隔断仅到吊顶,吊顶上空是互相连通的,各房间的空气相互交叉。这种系统和全空气系统相同,也存在各房间空气相互掺混,污染物有可能在建筑各区域之间传播,潜在危险较大。对于这类系统,除了要注意保持新风不被污染、凝结水盘清洁外,要尽可能地停用风机盘管。可通过降低冷冻水温度,加大冷冻水流量,寻找增大新风量的途径等手段增加新风供冷能力来满足供冷要求。
2& & 工程概况
本建筑是一幢五层高的办公楼,地处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地处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本办公楼第一层为中央空调机房及停车场,二~五层为办公室, 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四层的布局基本相同。每层有24间办公室,大部分办公室都配有卫生间。
第一层高4.5m, 二~五层层高均为3.8m,建筑物总高度约为21.2m。总建筑面积约为6690m²。
本系统管线不复杂,施工方便,夏季空调和冬季供暖同用一套系统,无论从经济、使用寿命,还是从美观、清洁的角度讲,该系统都很符合建筑用途的要求。二~五层办公室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厕所设置排风扇,保持厕所的相对负压,通过其他房间渗透补充厕所风量,再通过厕所风机排出,使厕所异味不能扩散至其他房间。正压控制的问题,为防止外部空气流入空调房间,设定保持室内5~10Pa正压,送风量大于排风量时,室内将保持正压。
该设计中采用的计算方法和数据依据主要来源于张萍主编的《中央空调设计实训教程》[1],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资料。
相关建筑图见附录。
该建筑物相关资料如下:
保温材料为沥青膨胀珍珠岩,厚度为70mm。
外墙为厚度为240mm的红砖墙,墙外表面为水泥砂浆抹灰加浅色喷浆,墙为厚为70mm的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内粉刷加油漆。
单层钢窗,玻璃为6mm厚的吸热玻璃,内有活动百叶帘作为内遮阳。
人员数的确定是根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单位提出的要求确定的,本办公楼人员密度按每平方米0.15人估算。
5)照明、设备
由建筑电气专业提供,照明设备为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设置在顶棚内,荧光灯罩无通风孔,功率为30w/m²。设备负荷为40 w/m²。
6)空调使用时间
办公楼空调每天使用10小时,即8:00~18:00。
7)动力与能源资料
a. 动力:工业动力电 380V-50Hz;
b. 能源:由自备空调机房供给。
8)气象资料
a.表2.1&&室外气象参数表& && && && && && && && && && && && && && && && &&&
地理位置(南京)& & 海拔(m)& & 大气压力(Kpa)& & 室外平均风速m/s
北纬& & 东经& & 8.9&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31°10′& & 118°43′& && &&&1025.2& & 1004.0& & 2.6& & 2.6
b.表2.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表& && && && && && && && && && && && && &&&
冬季& & 夏季&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空气调节& & 通风& & 空气调节& & 空调日平均& & 通风& &
-6& & 2& & 35& & 31.4& & 32& & 28.3
c.表2.3&&室内计算参数表& && && && && && && && && && && && && && && && &
名称& & 房间用途& & 温度(℃)& & 湿度(%)& & 室内风速m/s
夏季& & 办公室& & 26& & 50& & v≤0.25
冬季& & 办公室& & 23& & 40& & v≤0.15
新风量取30 m³/h.p;
噪声声级不高于40 dB;
& && &空气中含尘量不大于0.30 mg/m³;
& && &室内空气压力稍高于室外大气压。
3& & 设计方案的论证
3.1& & 办公楼(写字楼)空调特点
1)建筑特点
办公楼的外围护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采用自重的轻型墙体材料作为外围护结构。大量采用玻璃幕墙,采用大面积单层玻璃幕墙加铝合金饰板作为高层写字楼外围护结构的主流,其玻璃幕墙主要为6mm或8mm厚度的热反射镀膜玻璃。办公楼由吊顶或架空地板形成办公自动化机器和通讯设备的线性空间,办公楼的净高为2.6m左右。
2)使用特点
办公楼的使用性质与时间全楼大体一致,所以整幢楼可选择用同样的空调系统和设备,管理比较方便。办公楼一般采用集中或半集中空调系统。
3)办公楼空调系统注意事项
a.分区问题:按建筑物分为内区和外区,也可以按朝向分或根据房间用途、标准高低、负荷变化以及使用时间等特点划分系统。
b.过度季节问题:过度季节外区可不用冷热源,但内区仍需要降温,这时应用室外空气直接进入内区降温,即节能又简单;或考虑采用一台小容量的制冷机。
c.加班问题:个别办公楼或某层需要节假日加班,为此最好不要设太大的集中空调系统。
d.特殊房间的个别控制问题:用风机盘管系统以便控制。
3.2& & 方案比较
表3.1&&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方案比较表 [2]& &
比较项目& & 全空气系统& & 空气-水系统
设备布置与机房& & 1.& & 空调与制冷设备可以集中布置在机房
2.& & 机房面积较大层高较高
3.& & 有时可以布置在屋顶或安设在车间柱间平台上& & 1.& & 只需要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
2.& & 风机盘管可以设在空调机房内
3.& & 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
风管系统& & 1.& & 空调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布置困难
2.& & 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不易均衡调节风量& & 1.& & 放室内时不接送、回风管
2.& & 当和新风系统联合使用时,新风管较小
节能与经济性& & 1.& & 可以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和室内负荷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减少与避免冷热抵消,减少冷冻机运行时间
2.& & 对热湿负荷变化不一致或室内参数不同的多房间不经济
3.& & 部分房间停止工作不需空调时整个空调系统仍需运行不经济& & 1.& & 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可根据各室负荷情况自我调节
2.& & 盘管冬夏兼用,内避容易结垢,降低传热效率
3.& & 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
使用寿命& & 使用寿命长& & 使用寿命较长
安装& & 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周期长& & 安装投产较快,介于集中式空调系统与单元式空调器之间
维护运行& & 空调与制冷设备集中安设在机房便于管理和维护& & 布置分散维护管理不方便,水系统布置复杂、易漏水
温湿度控制& & 可以严格地控制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 & 对室内温度要求严格时难于满足
空气过滤与净化& & 可以采用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满足室内空气清洁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喷水室时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易受污染,须常换水& & 过滤性能差,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时难于满足
消声与隔振& & 可以有效地采取消防和隔振措施& & 必须采用低噪声风机才能保证室内要求
风管互相串通& & 空调房间之间有风管连通,使各房间互相污染,当发生火灾时会通过风管迅速蔓延& & 各空调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
& && && && && && && && &&&
表3.2&&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特点表[2]& && && && && && && && && && && && && && &
优点& & 1)布置灵活,可以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2)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地调节室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
3)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节约建筑空间
4)机组部件多为装配式、定型化、规格化程度高,便于用户选择和安装
5)只需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
6)使用季节长
7)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
缺点& & 1)对机组制作要求高,则维修工作量很大
2)机组剩余压头小室内气流分布受限制
3)分散布置敷设各中管线较麻烦,维修管理不方便
4)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
5)水系统复杂,易漏水
6)过滤性能差
适用性& & 适用于旅馆、公寓、医院、办公楼等高层多层的建筑物中,
需要增设空调的小面积多房间建筑室温需要进行个别调节的场合
表3.3&&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式表[1]& && && && && && && && && && && && && && &
供给方式& & 示意图& & 特点& & 适用范围
房间缝隙自然渗入& && && &1)无规律渗透风,室温不均匀
2)简单、方便
3)卫生条件差
4)初投资与运用费用低
5)机组承担新风负荷,长时间在湿工况下工作& & 1)人少,无正压要求,清洁度要求不高的空调房间
2)要求节省投资与运行费用的房间
3)新风系统布置有困难或旧有建筑改造
机组背面墙洞引入新风& && && &1)新风口可调节,冬、夏季最小新风量;过渡季大新风量
2)随新风负荷变化,室内直接受影响
3)初投资与运行费节省
4)须作好防尘、防噪声、防雨、防冻措施
5)机组长时间在湿工况下工作& & 同上
房高为6m以下的建筑物
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 && && &1)单设新风机组,可随室外气象变化进行调节,保证室内湿度与新风量要求
3)占有空间多
4)新风口尽量紧靠风机盘管,为佳& & 要求卫生条件严格和舒适的房间,目前最常采用此方式
单设新风系统供给风机盘管& && && &1)单设新风机组,可随室外气象变化进行调节,保证室内湿度与新风量要求
3)新风按至风机盘管,与回风混合后进入室内,加大了风机风量,增加噪声& & 要求卫生条件严格的房间,目前较少采用此种方式
本设计为办公楼的空调系统设计,系统的选定应注意档次和安全的要求,按负担室内空调负荷所用的介质来分类可选择四种系统——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全水系统、冷剂系统。全空气系统分一次回风式系统和二次回风式系统,该系统是全部由处理过的空气负担室内空调冷负荷和湿负荷;空气—水系统分为再热系统和诱导器系统并用、全新风系统和风机盘管机组系统并用;全水系统即为风机盘管机组系统,全部由水负担室内空调负荷,在注重室内空气品质的现代化建筑内一般不单独采用,而是与新风系统联合运用;冷剂系统分单元式空调器系统、窗式空调器系统、分体式空调器系统,它是由制冷系统蒸发器直接放于室内消除室内的余热和余湿。对于较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内部的空气品质级别要求较高,全水系统和冷剂系统只能消除室内的余热和余湿,不能起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所以全水系统和冷剂系统在本次的建筑空调设计时不宜采用。
终上所述,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式用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
3.3& & 方案的确定
本办公楼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分成两个区(东区和西区)。因为办公室是间歇性使用,白天使用,晚上关闭,人员分布较平均,同时各房间冷热负荷并不相同需要进行个别的调节,导致热湿比不同,所以全空气系统并不适合。每层设有新风机组,可以由同层的新风机组送入室内,和风机盘管一起满足室内的冷热负荷。 & && &
 风机盘管空调方式,这种方式风管小,可以降低房间层高,但维修工作量大,如果水管漏水或冷水管保温不好而产生凝结水,对线槽内的电线或其它接近楼地面的电器设备是一个威胁,因此要求确保管道安装质量。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占空间少,使用也较灵活,但空调设备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对于该系统所存在的缺点,可在设计当中根据具体的问题予以解决和弥补。
3.4& & 风机盘管机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风机盘管机组是空调机组的末端机组之一,就是将通风机、换热器及过滤器等组成一体的空气调节设备。机组一般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可以按室内安装位置选定,同时根据室内装修要求可做成明装或暗装。风机盘管通常与冷水机组(夏)或热水机组(冬)组成一个供冷或供热系统。风机盘管是分散安装在每一个需要空调的房间内(如宾馆的客房、医院的病房、写字楼的各写字间等)。
风机盘管机组中风机不断循环所在房间内的空气和新风,使空气通过供冷水或供热水的换热器被冷却或加热,以保持房间内温度。在风机吸风口外设有空气过滤器,用以过滤被吸入空气中的尘埃,一方面改善房间的卫生条件,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换热器不被尘埃所堵塞。换热器在夏季可以除去房间的湿气,维持房间的一定相对湿度。换热器表面的凝结水滴入接水盘内,然后不断地被排入下水道中。
由于本系统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有独立的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即把新风处理到室内参数,不承担房间负荷。这种方案既提高了该系统的调节和运转的灵活性,且进入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可适当提高,水管结露现象可以得到改善。
机组由风机、电动机、盘管、空气过滤器、室温调节装置及箱体等组成(见图3.1) 。
图3.1&&风机盘管机组构造图
4& & 空调冷负荷计算
4.1& & 冷负荷构成及计算原理
4.1.1& & 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具体计算见附录1
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LQ1=F•K•(tl n - tn)& &W& && && && && && && && && && && && &(4.1)
式中:LQ1——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 && &F——外墙和屋面的面积,㎡;
& && &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可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构造,表1-6(a)或表1-6(b)[1]中查取;
tn——室内计算温度,℃;
& &&&tl n——外墙和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类型分别在表1-7(a)~表1-7(g)[1]中查取
必须指出:(4.1)式中的各围护结构的冷负荷温度值都是以北京地区气象参数为依据计算出来的,因此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应按下式进行修正:
& && && &&&t'l n =( tl n + td) •ka• kp& &℃& && && && && && && && && && & (4.2)式中: td——地区修正系数,℃,见表1-8(a)及表1-8(b)[1];
ka——不同外表面换热系数修正系数,见表1-9[1];
& && &kp——不同外表面的颜色系数修正系数,见表1-10[1];
2) 内墙,楼板等室内传热维护结构形成的瞬时冷负荷
当空调房间的温度与相邻非空调房间的温度大于3℃时,要考虑由内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对空调房间形成的瞬时冷负荷,可按如下传热公式计算:
& && && & LQ2=F•K•(tl s - tn)& & W& && && && && && && && && && && &&&(4.3)
式中: F——内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²;
& && & K——内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 m²•k) ;
tn ——夏季空调房间室内设计温度,℃;
tl s ——相邻非空调房间的平均计算温度,℃ 。& &
t'l s按下式计算 t'l s = t + tl s& & ℃& && && && && && && && && && && & (4.4)
式中:t ——夏季空调房间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tl s ——相邻非空调房间的平均计算温度与夏季空调房间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的差值,当相邻散热量很少(如走廊)时, tl s 取3 ℃,;当相邻散热量在23~116 W /m2时, tl s取5 ℃。
3)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 玻璃窗瞬变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 && && &&&LQ3=F•K•(tl – tn)& & W& && && && && && && && && && && & (4.5)
式中:F——外玻璃窗面积,m²;
& && &K——玻璃的传热系数,W /( m²•k) ;
& && && &&&本设计单层玻璃K=6.26 W /( m²•k) ;
tl——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逐时值,℃,见表1-13[1];
tn——室内设计温度,℃ 。
不同地点对t l按下式修正:t l’=t l+ t d& && && && && && && && && && && && && && && && && && & (4.6)
式中:t d——地区修正系数,℃ ,见表1-14[1]。
4.1.2&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 && && &&&LQ4=F•C Z•D j.max• CLQ&&W& && && && && && && && && && &&&(4.7)
式中:F——玻璃窗的净面积,是窗口面积乘以有效面积系数Ca,& &
& && &&&本设计单层钢窗Ca=0.85;
& &C Z——玻璃窗的综合遮挡系数C Z=Cs•Cn ;
其中,Cs—— 玻璃窗的遮挡系数,由表1-16[1]查得,6mm厚吸热玻璃Cs =0.89;
Cn——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由表1-17[1]查得,中间色活动百叶帘Cn =0.6;
D j.max——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W/m²,由表1-18[1]查得;
CLQ ——冷负荷系数,由表1-19(a)~表1-19(b)[1]查得。
4.1.3&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 &设备和用具显热形成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 && && & Q7=Qq+Q•CLQ& & W& && && && && && && && && && && && && && && & (4.8)
式中:Q7——设备和用具实际的显热形成的冷负荷,W;
Qq——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W;
CLQ——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如果空调系统不连续运行,则CLQ=1.0。
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按下式计算
1)电动设备
当工艺设备及其电动机都放在室内时:
& && && && && && &Q=;n1n3•N/η& && && && && && && && && &&&(4.9)
当只有工艺设备在室内,而电动机不在室内时:
& && && && && && &Q=;n1n3•N& && && && && && && && && && &&&(4.10)
当工艺设备不在室内,而只有电动机放在室内时:
& && && && && &&&Q=;n1n3•&&N& && && && && && && && && &(4.11)
式中:N——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kW;
η——电动机效率,可由产品样本查得;
n1——利用系数,是电动机最大实效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一般可取0.7~0.9可用以反映安装功率的利用程度;
n2——电动机负荷系数,定义为电动机每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机器设计时最大实耗功率之比;
n3——同时使用系数,定义为室内电动机同时使用的安装功率与总安装功率之比,一般取0.5~0.8。
2)电热设备散热量
对于无保温密闭罩的电热设备,按下式计算:
& && && &&&Q=; n1n3N& && && && && && && && && && & (4.12)
式中:n4——考虑排风带走热量的系数,一般取0.5;
其中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3)电子设备散热量
& & 计算公式同(4.10),其中系数n2的值根据使用情况而定,本设计对计算机n2取1.0。
4.1.4& &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根据照明灯具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的不同,其冷负荷计算式分别为:
白炽灯:LQ5 =;N•CLQ& &&&W& && && && && && && && && && && &(4.13)
荧光灯:LQ5 =;n1•n2 •N•CLQ& & W& && && && && && && && &&&(4.14)
式中:LQ5——灯具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 && &&&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KW;
& && &&&n1——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n1=1.2;当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设在顶棚内时,可取n1=1.0;本设计取n1=1.0;
& && &&&n2——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上部穿有小孔(下部为玻璃板),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与顶棚内时,取n2=0.5~0.8;而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取n2=0.6~0.8;本设计取n2=0.6;
& && &&&CLQ——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
本设计照明设备为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设置在顶棚内,荧光灯罩无通风孔,功率为30w/m²。设备负荷为40 w/m²。
4.1.5& &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
LQ6=qs•n•n’•CLQ +ql•n•n’& && &&&W& && && && && && && && &(4.15)
式中:LQ6——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 && &&&qs——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见表1-20[1]);
n——室内全部人数;
n’——群集系数,办公楼群集系数为0.93;
CLQ——人体显然散热冷负荷系数,人体显然散热冷负荷系数(见表1-21[1])。
4.1.6& &&&新风冷负荷
目前,我国空调设计中对新风量的确定原则,仍采用现行规范、设计手册中规定或推荐的原则, 办公楼的新风量取30 m³/h.p。
夏季,空调新风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CLW=1.2•LW•(hW-hN)&&W& && && && && && && && && && && & (4.16)
式中:&&CLW——夏季新风冷负荷,KW;
LW——新风量,kg/s;
hW——室外空气的焓值,kj/kg;
hN——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
4.2& & 湿负荷&&人体散湿量
人体散湿量可按下式计算:
& &&&D=n•n’•w&#& &kg/h& && && && && && && && && && && & (4.17)
式中:D——人体散湿量,kg/h;
n’——群集系数,办公楼群集系数为0.93;
w——成年男子的小时散热量,kg/(h•p);26℃时,极轻劳动成年男子的小时散热量为0.109 kg/(h•p)。
4.3& & 各层房间冷负荷计算
表4.1&&办公室冷负荷汇总表& && && && && && && && && && && &
房间& & 8:00& & 9:00& & 10:00& & 11:00& & 12:00& & 13:00& & 14:00& & 15:00& & 16:00& & 17:00& & 18:00
1#& & 4218& & 4750& & 5011& & 5202& & 4426& & 5671& & 6058& & 6340& & 6520& & 6479& & 5809
2#& & 3737& & 4139& & 4323& & 4453& & 4562& & 4629& & 4691& & 4726& & 4740& & 4801& & 4531
3#& & 3723& & 4133& & 4330& & 4473& & 4588& & 4661& & 4720& & 4722& & 4747& & 4784& & 4531
3#(2间)& & 7446& & 8266& & 8660& & 8946& & 9176& & 9322& & 9440& & 9444& & 9494& & 9568& & 9062
4#& & 3414& & 3824& & 4021& & 4164& & 4279& & 4352& & 4411& & 4439& & 4438& & 4475& & 4250
4#(3间)& & 10242& & 11472& & 12063& & 12492& & 12837& & 13056& & 13233& & 13317& & 13314& & 13425& & 12750
5#& & 3929& & 4331& & 4515& & 4645& & 4754& & 4821& & 4883& & 4918& & 4932& & 4993& & 4723
6#& & 5156& & 5600& & 5569& & 5448& & 5411& & 5524& & 5594& & 5637& & 5625& & 5634& & 5259
7#& & 3188& & 3588& & 3781& & 3924& & 3392& & 4336& & 4723& & 4997& & 5185& & 5132& & 4545
8#& & 1309& & 1540& & 1686& & 1791& & 1379& & 1917& & 1908& & 1894& & 1879& & 1880& & 1682
9#& & 3648& & 4149& & 4405& & 4589& & 4748& & 4819& & 4845& & 4870& & 4880& & 4913& & 4546
9#(2间)& & 7296& & 8298& & 8810& & 9178& & 9496& & 9638& & 9690& & 9740& & 9760& & 9826& & 9092
10#、11#& & 3594& & 4105& & 4388& & 4597& & 4779& & 4849& & 4848& & 4841& & 4833& & 4846& & 4490
10#、11# (9间)& & 32346& & 36945& & 39492& & 41373& & 43011& & 43641& & 43632& & 43569& & 43497& & 43614& & 40410
12#& & 4049& & 4354& & 4238& & 4059& & 3970& & 4047& & 4112& & 4123& & 4110& & 4100& & 3804
13#& & 1284& & 1514& & 1664& & 1772& & 1874& & 1913& & 1914& & 1908& & 1904& & 1911& & 1717
合计& & 84200& & 94797& & 99812& & 103283& & 1E+05& & 108515& & 109878& & 1E+05& & 110960& & 111363& & 103384
一楼楼板& & 16559& & 16559& & 16559& & 16559& & 16559& & 16559& & 16559& & 16559& & 16559& & 16559& & 16559
顶层屋面& & 10228& & 9184& & 8871& & 7932& & 7932& & 8349& & 9184& & 10541& & 12106& & 13776& & 15446
总负荷& & 110987& & 120540& & 125242& & 127774& & 128779& & 133423& & 135621& & 137713& & 139625& & 141698& & 135389
4.4& & 各房间送风状态的确定
4.4.1& & 方案
终上所述,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式用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气处理方式有:
1)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
2)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含湿量线,新风机组承担部分室内冷负荷;
3)新风处理到焓值小于室内状态点焓值,新风机组不仅承担新风冷负荷,还承担部分室内显热冷负荷和全部潜热冷负荷,风机盘管仅承担一部分室内显热冷负荷,可实现等湿冷却,可改善室内卫生和防止水患;
4)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温线风机盘管承担的负荷很大,特别是湿负荷很大,造成卫生问题和水患;
5)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并与室内状态点直接混合进入风机盘管处理。风机盘管处理的风量比其它方式大,不易选型。
所以本设计选择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方案。
4.4.2& &  办公室的新风量及新风负荷的确定
按办公室的新风量指标30 m³/h.p;本办公楼人员密度按0.15 m2/p估算;
则新风量:
Gw 1=30×1=30 m³/h
Gw 4=30×4=120 m³/h
Gw 5=30×5=150 m³/h
新风负荷计算:& && && &  
在湿空气的h-d图上,根据设计地的室外空气的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tw和湿球温度tws确定新风状态点W,得出新风的焓hW;根据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tN和相对湿度Φ,确定回风状态点N(也就是室内空气设计状态点),得出回风的焓hN。则夏季空调的新风负荷按CLW=1.2 LW •(hW-hN)&&W&&计算。& && && && && && && && && && &(4.18)
根据室内外参数(tN=26℃, Φ =50%;tw=35℃,tws=28.3℃)查h-d图(见图4.1)得hW=91.2,hN=52.4 ;Δh=hW-hN=91.2-52.4=38.8 KJ/Kg。
则 CLW 1=Gw•Δh
=30×1.2×38.8×
=388(W)& && && && && && && && && && && &
CLW 4= Gw•Δh
=120×1.2×38.8×
=1552(W)
CLW 5= Gw•Δh
=150×1.2×38.8×
=1940(W)
图4.1湿空气的h-d图
4.5& & 制冷系统负荷的确定
制冷系统负荷Q0可按下式确定:
& && & Q0=Q•Kr•K•Kη•Kb& &KW& && && && && && && && && && && &&&(4.19)
式中:Q——空调系统冷负荷,KW ;
Kr——房间同期使用系数,0.6~1.0 ,本设计Kr=0.8;
Kf ——冷量损失附加系数,风-水系统Kf=1.10~1.15;
& && && && && && && &直接蒸发式表冷系统Kf=1.05~1.10;
& && && && && && && &本设计为风-水系统,Kf=1.10;
Kη——效率降低修正系数,Kη=1.05~1.10;本设计Kη=1.05;
& &Kb——事故备用系数,一般不考虑备用,仅在特殊工程中才采用X台1备用的方式。本设计不考虑备用,Kb=1.0。
则本设计制冷系统的负荷Q0=Q•Kr•K•Kη•Kb&&
& && && && && && && &&&=475.787×0.8×1.10×1.05×1.0
& && && && && && && &&&=439.627& &KW
5&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选型计算
5.1& & 风机盘管系统选型计算
1) 空气处理方案及有关参数的查取
采用新风直入式空气处理方式,新风机组不承担室内负荷,空气处理方案过程线如下图:
图 5.1&&空气处理方案过程图
由tN=26℃, Φ=50%得hN=52.5 KJ/Kg,tNS=18.6℃;
由tw=35℃,tws=28.3℃得hW=91.2 KJ/Kg;
查h-d图(见图5.1)tNL=14.9℃,tN-tNL=26-14.9=11.1&10℃,则取送风温度差为Δt=10℃;则tl’(F)=26-10=16℃,由tl’(F)=16℃,Φl’(F)=90%,在h-d图上定出风机盘管机器露点L’(F),得hl’(F)=44.9 KJ/Kg。
2)房间所需冷量(包括新风)
以1#办公室为例:&&Q=6520 W
3)房间所需新风冷负荷
以1#办公室为例:&&CLW 5 =1940W
4)风机盘管所需冷量
以1#办公室为例:&&QF=Q- CLW 5 =80W
5)风机盘管所需风量
LF= QF/[1.2•(hN - hl’(F))]=4.58/[1.2×(52.5-44.9)]=0.502m³/s=1807 m³/h
6)选择风机盘管
所选的风机盘管要求当进水温度为7℃时,进风参数DB/WB=26/18.6℃,LF=1807
m³/h,QF=4580 W。
& &根据所需风量及中等风速选型原则,初选型号为FP-10WA的标准型风机盘管两台,其额定风量为1010 m³/h,取最小水量L=656kg/h,进水温度为7℃时查得风机盘管的冷量为=3411.6W,满足要求。故选FP-10WA的标准型风机盘管两台,其水压降为3.7kpa。
用同样方法确定其他房间风机盘管型号,见下表:
表5.1&&各房间风机盘管型号汇总表
房间& & FP型号& & 总负荷
W& & 新风负荷 W& & 单台风机盘管负荷W& & 单台中速风量m3/ h& & 单台全冷量W& & 水流量
Kg/h& & 水压降
KPa& & 台数
1#& & FP-10WA& & 6250& & 1940& & 4580/2& & 810& & 3749& & 592& & 15.4& & 2
2#& & FP-12.5WA& & 4801& & 1940& & 2861& & 1010& & 4220& & 656& & 3.7& & 1
3#& & FP-12.5WA& & 4784& & 1940& & 2844& & 1010& & 4220& & 656& & 3.7& & 1
4#& & FP-12.5WA& & 4475& & 1940& & 2844& & 1010& & 4220& & 656& & 3.7& & 1
5#& & FP-14WA& & 4993& & 1940& & 3053& & 1176& & 4621& & 650& & 4.3& & 1
6#& & FP-8WA& & 5637& & 1940& & 3697/2& & 670& & 2731& & 312& & 4.3& & 2
7#& & FP-16WA& & 5185& & 1552& & 3633& & 1310& & 6502& & 1057& & 14.5& & 1
8#& & FP-7.1WA& & 1917& & 388& & 1529& & 570& & 2719& & 332& & 4.1& & 1
9#& & FP-14WA& & 4913& & 1940& & 2973& & 1176& & 4621& & 650& & 4.3& & 1
10#、11#& & FP-12.5WA& & 4849& & 1940& & 2909& & 1010& & 4220& & 656& & 3.7& & 1
12#& & FP-12.5WA& & 4123& & 1552& & 2571& & 1010& & 4220& & 656& & 3.7& & 1
13#& & FP-7.1WA& & 1914& & 388& & 1526& & 570& & 2719& & 332& & 4.1& & 1
5.2& & 新风机组选型& && && && && && && && && && && &
表5.2&&新风机组选型表
空调分区& & 所需要新风量m3/ h& & 所需要新风负荷KW& & 型号& & 额定风
量m3/ h& & 冷量
KW& & 盘管
数量& & 电机
功率KW& & 水流量
Kg/h& & 水压降
Kpa& & 余压
西区& & 1500& & 19.53& & FPG4-20D& & 2000& & 20.9& & 4排& & 0.37& & 1.16& & 14.3& & 220
东区& & 1800& & 23.28& & FPG6-20D& & 2000& & 27.8& & 6排& & 0.37& & 1.54& & 26& & 170
6& & 空调水系统的确定
6.1& & 水系统的比较、选择
空调水系统包括冷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两个部分,它们有不同类型可供选择。
表6.1&&空调水系统比较表 [1]& && && && && && && && && && && && && && && && && && &
类型& & 特征& & 优点& & 缺点
闭式& & 管路系统不与大气相接触,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水箱& & 与设备的腐蚀机会少;不需克服静水压力,水泵压力、功率均低。系统简单& & 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复杂
开式& & 管路系统与大气相通& & 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简单& & 易腐蚀,输送能耗大
同程式& & 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同;经过每一管路的长度相等& & 水量分配,调度方便,便于水力平衡& & 需设回程管,管道长度增加,初投资稍高
异程式& & 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经过每一管路的长度不相等& & 不需设回程管,管道长度较短,管路简单,初投资稍低& & 水量分配,调度较难,水力平衡较麻烦
两管制& & 供热、供冷合用同一管路系统& & 管路系统简单,初投资省& & 无法同时满足供热、供冷的要求
三管制& & 分别设置供冷、供热管路与换热器,但冷热回水的管路共用& & 能同时满足供冷、供热的要求,管路系统较四管制简单& & 有冷热混合损失,投资高于两管制,管路系统布置较简单
四管制& & 供冷、供热的供、回水管均分开设置,具有冷、热两套独立的系统& & 能灵活实现同时供冷或供热,
没有冷、热混合损失& & 管路系统复杂,初投资高,占用建筑空间较多
单式泵& & 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合用一组循环水泵& & 系统简单,初投资省& & 不能调节水泵流量,难以节省输送能耗,不能适应供水分区压降较悬殊的情况
复式泵& & 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分别配备循环水泵& & 可以实现水泵变流量,能节省输送能耗,能适应供水分区不同压降,系统总压力低。& & 系统较复杂,初投资较高
根据以上各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结合本办公楼情况,本设计空调水系统选择闭式、同程、双管制、单式泵系统,这样布置的优点是过渡季节只供给新风,不使用风机盘管的时候便于系统的调节,节约能源。
6.2& &&&空调水系统的布置
本系统设计可以采用双管制供应冷冻水,且具有结构简单,初期投资小等特点。同时考虑到节能与管道内清洁等问题,可以采用闭式系统,不与大气相接触,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水箱,管路不易产生污垢和腐蚀,不需要克服系统静水压头,水泵耗电较小。
由于设计属于多层建筑,因此可以采用同程式水系统,此系统除了供回水管路外,还有一根同程管,由于各并联环路的管路总长度基本相同,各用户盘管的水阻力大致相等,所以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好,流量分配均匀,且此系统属于垂直同程系统。
本设计采用的是模块化活塞式冷水机组,机组布置在一楼机房的方案。供水、立管均采用同程式,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系统共用供、回水立管;各层水管也采用同程式,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系统共用供、回水立管。画各层水管路西区和东区。定压补水系统采用膨胀水箱,膨胀水箱置于顶层。
6.3& & 标准层风机盘管水系统水力计算
6.3.1& && &基本公式
本计算方法理论依据张萍编著的《中央空调实训教程》[1]。
1)沿程阻力
△Pe=ξe• v 2•ρ/2 g& & mH2O& && && && && && && && && && &(6.1)
沿程阻力系数ξe=0.025•L/d& && && && && && && && && && && && & (6.2)
2)局部阻力
& & 水流动时遇弯头、三通及其他配件时,因摩擦及涡流耗能而产生的局部阻力为:
& && &&&△Pm=ξ•ρ•v 2/2 g& && & mH2O& && && && && && && && && && &(6.3)
3)水管总阻力
& && && & △P=△Pe+△Pj& && && &mH2O& && && && && && && && && && &&&(6.4)
4)确定管径& && && && && && && && &
& && && && && && && &&&mm& && && && && && && && && && && && &&&(6.5)
式中:Vj——冷冻水流量,m 3/s ;
vj——流速,m/s 。
在水力计算时,初选管内流速和确定最后的流速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表6.2&&管内水的最大允许水流速表[1]& && && && && && && && && && && && && &&&
公称直径:DN& & V(m/s)& &&&公称直径:DN& &&&V(m/s)
&15& & 0.3& & 65& & 1.15
20& & 0.65& & 80& & 1.60
25& & 0.80& & 100& & 1.80
32& & 1.00& & 125& & 2.00
40& & 1.50& & ≥150& & 2.00-3.00
50& & 1.50& && &&&
空调系统的水系统的管材有镀锌钢管和无缝钢管。当管径DN≤100mm时可以采用镀锌钢管,其规格用公称直径DN表示;当管径DN&100mm时采用无缝钢管,其规格用外径×壁厚表示,一般须作二次镀锌。
6.3.2& && &标准层的冷冻水供水管路水力计算
表6.3&&各房间末端设备的流量及接管管径(西区)表
房间& & 风机盘管型号& & 每台水量& & 水压降& & 接管管径
& && &&&Kg/h& & l/s& && &&&
2#& & FP-12.5WA& & 656& & 0.182& & 3.7& & 20
1#& & FP-10WA& & 592& & 0.164& & 15.4& & 20
7#& & FP-16WA& & 1057& & 0.292& & 14.5& & 20
8#& & FP-7.1WA& & 332& & 0.092& & 4.1& & 20
9#& & FP-14WA& & 650& & 0.181& & 3.7& & 20
10.11#& & FP-12.5WA& & 656& & 0.182& & 3.7& & 20
3#& & FP-12.5WA& & 656& & 0.182& & 3.7& & 20
4#& & FP-12.5WA& & 656& & 0.182& & 3.7& & 20
新风机& & FPG4-20D& & 4176& & 1.16& & 14.3& & 50
表6.4&&各房间末端设备的流量及接管管径(东区)表& &&&
房间& & 风机盘管型号& & 每台水量& & 水压降& & 接管管径
& && &&&Kg/h& & l/s& && &&&
5#& & FP-14WA& & 650& & 0.181& & 3.7& & 20
6#& & FP-8WA(2台)& & 670& & 0.186& & 4.3& & 20
12#& & FP-12.5WA& & 656& & 0.182& & 3.7& & 20
13#& & FP-7.1WA& & 332& & 0.092& & 4.1& & 20
9#& & FP-14WA& & 650& & 0.181& & 3.7& & 20
10.11#& & FP-12.5WA& & 656& & 0.182& & 3.7& & 20
3#& & FP-12.5WA& & 656& & 0.182& & 3.7& & 20
4#& & FP-12.5WA& & 656& & 0.182& & 3.7& & 20
新风机& & FPG6-20D& & 5544& & 1.54& & 26& & 50
根据冷冻水供水管路轴测图来计算水管的管径和阻力
1)供水管径的确定
a.连接各风机盘管的所有供水支管管径取与接管管径一致,即均为DN20;连接新风机供水支管管径取与接管管径一致,即为DN50。
b.选择最不利环路如图6.1所标的1-2-3-4-5-6-7-8-9-10-11-12。
c.确定各计算管段中的流量,见附录冷冻水管水力计算表。
d.确定1-2管段中供水干管的管径。
初选管段1-2中的计算流速为V=0.6 m/s,根据公式可以算出管内径d=19.7mm,可初选管径DN20,再由公式反算出管段1-2的v=0.58 m/s。
2)最不利环路供水管压力损失△P计算
a.计算管段1-2的压力损失△Pe
由ξe=0.025•L/d=0.025 计算出1-2的ξe=7.4 mH2O
由△Pe=ξe •v 2•ρ/2 g&&计算出1-2的△Pe=0.1258&&mH2O
b.计算管段1-2的压力损失△Pm
管段1-2中有等径三通一个,其局部阻力系数ξ=1.4;不等径三通一个,其局部阻系数ξ=1.5;有90&弯头一个,R/d=1.0,其局部阻力系数ξ=0.8;有截止阀一个,其局部阻力系数ξ=0.5。
由△Pm=ξ•ρ•v 2/2g 算出&&△Pm=0.0799&&mH2O
c.水管总阻力:△P=△Pe+△Pj =0.9=0.2057 mH2O
用同样方法计算其他管段的水管压力损失△P 。
3)计算结果(见附录表2)
当前最不利环路为东区,其阻力损失为2.00775 mH2O
不平衡系数为:2.00775 mH2O/(52.74-2.00775 mH2O)=3.96%&5%,水系统平衡。
6.3.3& &&&标准层的冷冻水回水管路水力计算
连接各风机盘管的所有回水支管管径都取与接管管径一致,即均取DN20。连接
风机的回水支管管径取与接管管径一致,即为DN50。回水干管的计算方法同冷冻水供水管路计算方法相同。
表6.5&&西区冷冻水回水支管计算表& && && && && && && && && && && && && && && && && && && && &&&
管段& & 11a-
10a& & 10a-
4a& & 4a-3a& & 3a-2a& & 1a-12a& & 2a-1a
流量& & 1.16& & 1.342& & 1.67& & 1.762& & 2.054& & 2.235& & 2.417& & 2.599& & 2.963& & 3.327& & 0.182
DN& & 40& & 40& & 40& & 40& & 50& & 50& & 50& & 50& & 65& & 65& & 20
表6.6&&东区冷冻水回水支管计算表& && && && && && && && && && && && && && &&&
管段& & 12a-11a& & 11a-10a& & 10a-
13a& & 2a-1a
流量& & 1.54& & 1.72& & 1.895& & 1.987& & 2.169& & 2.35& & 2.532& & 2.714& & 3.078& & 3.442& & 3.806& & 0.182
DN& & 40& & 4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65& & 65& & 65& & 20
6.3.4& && &空调风机盘管水系统凝水管考虑
风机盘管机组在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必须及时排走,排放凝结水的管路的系统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风机盘管凝结水盘的进水坡度不应小于0.01。其它水平支干管,沿水流方向,应保持不小于0.002的坡度,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
2)冷凝水管道宜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或镀锌钢管,不宜采用焊接钢管。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时,一般可以不加防止二次结露的保温层,但采用镀锌钢管时应设置保温层。& && &
3)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D(mm),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机组的冷负荷Q(KW),& & 按照下列数据近似选定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
Q≤7KW,& && && && &DN=20
Q=7.1-17.6KW,& && & DN=25
Q=17.7-100KW,& && & DN=32
Q=101-176KW,& && &&&DN=40
Q=177-598KW,& && &&&DN=50
Q=599-1055KW,& && & DN=80
Q=KW,& && &DN=100
Q=KW,& &&&DN=125
Q≥12462KW,& && && &DN=150mm.
本设计的凝水管采用聚乙烯塑料管,可以不加防止二次结露的保温层;风机盘管的凝水管管径与风机盘管的接管管径一致,均为DN20,就近排放至近的卫生间下水口;新风机组的凝水管管径为DN50,也就近排放至临近的卫生间下水口。
6.3.5& &&&冷冻水竖管水力计算
采用同程式,计算方法与标准层冷冻水供水计算方法相同。
表6.7&&冷冻水竖管水管计算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管段& & a-b& & b-c& & c-d& & d-e& & f-g& &&&g-h& & h-I& & i-j& & f-k
 & & 流量L/S& & 3.327& & 6.654& & 9.981& & 13.308& & 13.308& & 9.981& & 6.654& & 3.327& & 13.308
& & 管径 mm& & DN65& & DN80& & D108×4& & D108×4& & D108×4& & D108×4& & DN80& & DN65& & D108×4
 & & 流量L/S& & 3.806& & 7.612& & 11.418& & 15.224& & 15.224& & 11.418& & 7.612& & 3.816& & 15.224
& & 管径 mm& & DN65& & DN80& & D108×4& & D108×4& & D133×4& & D133×4& & DN80& & DN65& & D133×4
6.3.6& &风机盘管系统的水系统
风机盘管系统的水系统与采暖系统相似(双水管时),故可以采用两管制水系统(如下图)。供回路水管各一根,具有简便、初期投资低等优点。系统设计时应注意把膨胀水管接在回水管上,此外管路要有坡度,并考虑排气和排污装置。
水系统的调节方式有:风机盘管系统一般均采用个别水量调节,当在进入盘处设置二通阀调节盘管水量时,则系统水量改变;当在设有盘管旁通分路及出口三通时,则进入盘管流量虽改变而系统水量不变。在本设计中可以采用前者。
风机盘管机组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定期清洗滤尘网,以保持空气流动畅通;
2)定期清扫换热器上的积灰,以保证它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3)风机盘管制冷时,冷水进口温度一般采用7-10℃,不能低于5℃,以防止管道及空调器表面结露;
4)当噪声级很高时,可以在机组出口和房间送风口之间的风道内做消声处理。
7& & 空调风系统
7.1& &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
本设计室内温湿度参数冬季供暖18℃,φ=40%;夏季空调26℃,φ=50%,房间送风高度不大于2.8米,设计的空调系统为舒适性空调,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2]表11.9-1中所示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本设计各房间气流组织选择侧送侧回送风方式。
7.2& &  风口的布置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送风口根据送风管尺寸新风量和风机盘管风量之和选择合适的双层百叶送风口(45度角),同时也要考虑送风距离、送风速度的影响。新风送风口选择双层百叶风口。
7.2.1& & 新风入口注意事项
1)新风进口位置:本系统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因此只须考虑风机盘管机组配置合理;布置时应尽量使排风口与进风口远离,进风口应尽量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为避免吸入室外地面灰尘,进风口底部应距地面不宜低于2m。
2)新风口其他要求:进风口应设百叶窗,以防雨水进入,百叶窗应采用固定的百叶窗,在多雨地区,宜采用防水的百叶窗。
7.2.2& & 风道的布置和制作要求
1)风管应注意布置整齐,美观和便于维修、测试,应与其他管道统一考虑,要防止冷热源管道之间的不利影响,设计时应考虑各管道的装拆方便。
2)风管布置应尽量减少局部阻力,弯管中心曲率半径要不小于其风管直径或边长。一般采用1.25倍直径或边长。
3)风管法兰间应放置具有弹性的垫片,如海绵橡胶、橡皮等,以防止漏风,风管与风管之间不应有看得见的孔洞。
4)风管涂漆。本系统设计时选用镀锌薄板钢板,可以不涂漆,但咬口损坏处要涂漆,施工时已发现锈蚀时要涂漆。
7.2.3& &&&百叶送风口的选择步骤
1)绘制系统轴测图,标注各段长度和风量。当气流组织及风口位置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布置风管,通过风管将各个风口连接起来,为风口提供一个输送空气的渠道。
2)选定最不利环路(一般是指最长或局部构件最多的分支管路)。
3)根据房间空调风机盘管送风量和使用场合要求的风口颈部最大风速来确定送风速度和百叶风口的尺寸。
4)将选到的其他参数的要求,例如允许噪声,进行校核。若噪声超出,则重新选择风口。
5)按所选的风口的参数,对其进行射程的校核计算。
7.3& &  风口的选择
7.3.1& &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西区,东区所有房间的风机盘管送风口及新风均采用侧送侧回的气流组织方式,如下图(以4#办公室为例) 。
该办公室尺寸为5.65 ×4.2 ×2.8 m3;室内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其安装的风机盘管为FP-12.5WA型,风量656 m3/h,即0.182L/S;新风量为150m3/h。新风作为辅助送风,为简化计算,可忽略新风对气流的影响,因此只需对风机盘管送风的气流组织进行计算。
本计算方法理论依据张萍编著的《中央空调实训教程》[1]。
1)选定送风口形式,确定过程
拟采用双层百叶送风口,其紊流系数为ɑ=0.16,射程为5.65-0.5=5.15 m(0.5 m为射流末端宽度)。
2)选取送风温差Δt
根据办公室风机盘管选型计算中送风温差的确定方法,得出Δt=10℃。
3)定送风口的出流速度v0
& & m/s& && && && && && && && && && && && && &(7.1)
式中:Fn——垂直于单股射流的空间断面面积,m2,见(7.2)
d0——送风口直径或当量直径,m。
& && && && && && && && && && && && && && & (7.2)
式中:H——房间高度,m;
B——房间宽度,m;
L—— 房间的总送风量,m3/h;
先假定v0=3 m/s,由公式(7.2)算出射流自由度 0为12.33,代入公式(7.1) =0.36 ×12.33=4.44m/s。所取v0=3 m/s&4.44m/s,且在2~5m/s范围之间,则满足要求。
4)确定送风口数目N
& && && && && && && && && && && && && && && && &&&(7.3)
式中:a——送风口紊流系数;
x——送风射流的射程,m;
——受限射流无因次距离,见式(7.4)
& && && && && && && && && && && && && && && && && &&&(7.4)
式中其他符号含义同上。
取Δtx=1℃,由(Δtx/Δt0)×( )=(1/10)×12.33=1.233,查得受限射流距离 =0.25;由公式(7.4)N =2.8×4.2/[0.16 ×5.15/0.25]2=1.08,因此风口数目N为1个。
5)确定送风口尺寸
由下式算得每个风口面积
& &&&m2& && && && && && && && && && && && && && &(7.5)
式中: ——送风口面积;
& && & 式中其他符号含义同上。
由公式(7.5) =656/()=0.0607m3,选取ABEK系列双层百叶风口,尺寸为630×160;
则v0= L/(;a•b)= 656/(×0.16)=2.57m/s, de=2•a•b/(a+b)=285.5mm
6)校核射流的贴附长度
阿基米德数Ar按下式计算:
& && && && && && && && && && && && && && && &(7.6)
式中: ——射流出口温度,K;
——房间空气温度,K;
——风口面积当量直径,m;
——重力加速度,m/s2;
式中其他符号含义同上。
由Ar数的绝对值查得x/d0值,就可以得到射流贴附长度x。
由公式计算阿基米德数Ar=9.8×0.2885×(-10)/[2.572×(273+26)]=-0.0143
查得x/d0=20,则x=20×0.&5.15,满足要求。
7)校核房间高度
公式H=h+w+0.07•x+0.3& &m ,房间高度&=H为满足要求;& && && && & (7.7)
式中:h——空调区高度,一般取2m;
&&w——送风口底边至顶棚距离,m ;
0.07•x——射流向下扩展的距离,m ;
0.3——安全系数,m 。
H=h+w+0.07•x+0.3=2+0.23+0.07×5.15+0.3
& && & =2.78&2.8 m& && &符和要求。
用相同方法计算其他房间,房间风机盘管送风口
表7.1&&房间风机盘管送风口汇总表& && && && && && && && && && && && && &&&
房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11#& & 12#& & 13#
风口类型& & 双层百叶风口(45度角)
风口数量& & 2& & 1&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风口规格& & 400×
160& & 630×
160& & 630×
160& & 630×
160& & 630×
160& & 400×
160& & 630×
160& & 400×
160& & 630×
160& & 630×
160& & 630×
160& & 400×
8)根据新风量及新风口出风速度选择新风送风口
& & 1人间办公室选用120×120的双层百叶风口,此时送风速度为30/(×0.12)=0.58 m/s,符和要求。
4人间办公室选用120×120的双层百叶风口,此时送风速度为120/(×0.12)=2.31 m/s,符和要求
5人间办公室选用120×120的双层百叶风口,此时送风速度为150/(×0.12)=2.89 m/s,符和要求
则所有房间的新风口选用120×120的双层百叶风口。
7.3.2& & 新风设计计算
风管道的阻力损失计算与水管的阻力损失计算类似,阻力损失的构成相同,绘制各层风管道系统图,从距空调机组最远的风口开始编号,各分支处依次为1,2,3,……,根据《实供热空调设计手册》[2]P563风管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见表7.2和表7.3。
表7.2&&新风管管径(西区)表
西区新风管管径
管段& & 1—2& & 2—3& & 3—4& & 4—5& & 5—6& & 6—7& & 7—8
风量m3/h& & 30& & 180& & 300& & 600& & 750& & 900& & 1500
矩形风管尺寸a×b& & 120×120& & 200×120& & 250×200& & 400×200& & 400×200& & 400×250& & 500×320
& && && && && && && && && &
风速& & 0.58& & 2.083& & 2.083& & 2.083& & 2.6& & 2.5& & 2.6
表7.3&&新风管管径(东区)表
东区新风管管径
管段& & 1—2& & 2—3& & 3—4& & 4—5& & 5—6& & 6—7& & 7—8& & 8—9
风量m3/h& & 30& & 180& & 300& & 450& & 600& & 750& & 900& & 1800
矩形风管尺寸a×b& & 120×120& & 200×120& & 250×200& & 320×200& & 400×200& & 400×200& & 400×200& & 500×320
& && && && && && && && && && &&&
风速& & 0.58& & 2.083& & 2.083& & 1.95& & 2.083& & 2.5& & 2.5& & 3.125
西区,新风机组为FPG4-20D,其额定风量为2000 m3/h;东区,新风机组为FPG6-20D,其额定风量为2000 m3/h;所有房间的新风口选用120×120的双层百叶风口。
西区风管阻力损失概算及风机压头校核:西区最不利环路总长度约为32米(见图7.2,东区1~9),根据通风管道单位长度摩擦阻力线图[1],取Rm=0.8Pa/m;因为管段中局部构件较少,因此取K=2[1],则送风管空气流动总阻力为:ΔP=Rm•L•(1+K)=0.8 ×32×(1+2)=76.8Pa。送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其静压查得当风量为85m3/h,角度为45度时, 静压为0.2mH20=1.96Pa,则送风风机所需机外余压为两者之和,即78.76Pa,而FPG4-20D型风机的机外余压为220 Pa,78.76 Pa &220 Pa,所以满足要求。
东区风管阻力损失概算及风机压头校核:东区最不利环路总长度约为34米,根据通风管道单位长度摩擦阻力线图,取Rm=0.8Pa/m;因为管段中局部构件较少,因此取K=2[1],则送风管空气流动总阻力为: ΔP=Rm•L•(1+K)=0.8 ×34×(1+2)=81.6Pa。送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其静压查得当风量为85m3/h,角度为45度时, 静压为0.2mH20=1.96Pa,则送风风机所需机外余压为两者之和,即83.56 Pa,而FPG6-20D型风机的机外余压为170 Pa, 83.56 Pa &170 Pa,所以满足要求。
7.4& &&&卫生间排风
& & 卫生间排风换气次数为10次/小时,每个卫生间选用松下FV&—24CHL1C型照明换气扇一台,其风量为207m3/h,排风管直径为100 mm。卫生间排风由各换气扇的排风管集中到排风竖井, 通过排风竖井将排气扇排出的气体排至室外。
8& &  制冷机房各种设备的选择
8.1& & 制冷机组的选择
8.1.1&&机组选型
因为制冷系统的冷负荷小于580KW,所以只考虑选用活塞式制冷机组。 模块式冷水机组是活塞式的改良型,采用了高效板式换热器,机组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占地小,采用标准化生产的模块片,可组合成多种容量,调节性能好,部分负荷时的COP保持不变。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电脑控制单元模块的开、停。制冷剂为R-22,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小,安装简便。 所以本设计选用模块化风冷式全封闭活塞式冷热水机组。模块化风冷式全封闭活塞式冷热水机组的制造、推广和使用在我国也只是最近10年的事。由多台小型活塞式冷水机组单元并联组合而成的新型冷水机组称为模块化活塞式冷水机组。每个模块单元由一台或多台(常用两台)全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蒸发器、水冷或风冷式冷凝器、微电脑控制器等各自独立的制冷系统组合而成。该种机组可提供5~8℃工业或建筑物空调用冷水。
其技术经济特点是运行的智能化程度高;运行的可靠性高;安装使用方便、插上电源即可使用,省去了一套复杂的冷却水系统和锅炉加热系统;结构紧凑,外型尺寸小;传热效果好;噪声低;具有夏季供冷水和冬季供热水的双重功能,对于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而言,相当大的地区属于夏季需制冷而冬季需制热的范围,这种风冷冷热水机组就特别适用;由于采用空气作为热源和冷源可大大地节约用水,也避免了对水源水质的污染;将风冷冷热水组放在建筑物顶层或室外平台即可工作,省却了专用的冷冻机组和锅炉房。但风冷冷水机组也有其不足,如由于空气的比热容小,传热性能差,它的表面传热系数只有水的1/50~l/100,所以空气侧换热器的体积较为庞大;由于空气中含有水分,当空气侧表面温度低于0℃时翅片管面上会结霜,结霜后传热能力就会下降,使制热量减小,所以风冷冷热水机组在制热工况下工作时要定期除霜。综上所述,风冷冷热水机组由于它既能供冷水又能供热水的特点深用户欢迎。
8.1.1&&机组选型计算
1)初选机型。根据制冷系统负荷Q0=439.627 KW,结合建筑物的构造和用途进行综合考虑,所以选择四台无锡申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模块化风冷式全封闭活塞式冷热水机组(LSQRFM—20)。
2)该系统机组的设计工况为:冷冻水进水温度为12℃,出水温度为7℃。
3)根据LSQRFM—120的性能表,在设计工况下,即冷冻水进出口温度为12℃、7℃时机组的制冷量为121.68 KW。
在设计工况下,4台机组的总制冷量为Q=4×121.68=486.72 KW & 439.627 KW,满足要求。
4)根据LSQRFM—120的性能表查得,机组在标准制冷运行,工况制冷量为121.68 KW,此时水流量为21.0m³/h,配管DN80mm。
图8.1& &无锡申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模块化风冷式全封闭活塞式冷热水机组(LSQRFM—120)外型图
5)其他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电源:三相四线&&380V&&50Hz
制冷剂:R22
冷暖切换装置:四通换向阀& && && && && && && &
机组外型尺寸:宽A&&2000mm
& && && && &&&深B&&2050mm
& && && && &&&高C&&2200mm
噪声:小于68Db
功率:24 K
水压降:小于50 kpa& && && && && &&&
8.2& &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8.2.1&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构造和用途
分水器和集水器实际上是一段大管径的管子,在其上按设计要求焊接上若干不同
管径的管接头,在集中供水(供冷和供热)系统中,采用集水器和分水器的目的是有利于空调分区的流量分配和调节,亦有利于系统的维修和操作。
& &确定分水器和集水器的原则是使水量通过集管时的流速大致控制在0.5~0.8m/s范围之内。分水器和集水器一般选择标准的无缝钢管(公称直径DN200~DN500)。
8.2.2& &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尺寸
供水集管又称分水器(或分水缸),回水集管又称集水器(或回水缸),它们都是一段水平安装的大管径钢管。冷水机组生产的冷水送入供水集管,再经供水集管向各支系统或各分区送水,各支系统或各分区的空调回水,先回流至回水集管,然后由水泵送入冷水机组。供回水集管上的各管路均应设置调节阀和压力表,底部应设置排污阀或排污管(一般选用DN40)。
供回水集管的管径按其中水的流速为0.5~0.8 m/s范围确定。管长由所需连接的管的接头个数、管径及间距确定,两相邻管接头中心线间距为两管外径+1200mm,两边管接头中心线距集管断面宜为管外径+60mm。
根据《中央空调设备选型手册》[4]P650,分水器和集水器尺寸确定方法如下:
1)分水器的选型计算
取其中的流速为0.6m/s,循环水量为23.33 l/s由公式 可计算缸体内径为222.82mm,拟选用D273×7.0(DN250)的无缝钢管。
2)集水器的选型计算
集水器的直径、长度、和管间距与分水器的相同,只是接管顺序相反。
根据以上原则,分水器和集水器选择DN250尺寸。
8.3& & 膨胀水箱配置与计算
膨胀水箱的作用是收容和补偿系统中的水量,同时还起到定压的作用,因此,膨胀水箱已经成为空调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之一。
空调水系统的膨胀水量△V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 && &△V=( )•&&•F& && && && && && && && && && &&&(8.1)
式中: ——系统运行前水密度,kg/l;
——系统运行后水密度,kg/l;
——水容量概算值,l/m2;
F——建筑总面积,m2。
查表得 =0.993925(t=35℃), =0.99974(t=7℃),查表可得 =1.0,建筑面积约为5351.6 m 2。则
△& & V=( )•&&•F=108.13 L
因膨胀水量较小,而一般膨胀水箱有效容积为0.5-1.0 m 3,则本系统的膨胀水箱有效容积可取0.5m 3。
注意:膨胀水箱应加盖和保温,常用带有网格线铝箔帖面的玻璃棉作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为25mm。
8.4& & 冷冻水泵的选型和计算
8.4.1& & 冷冻水泵的选型和计算
根据选型原则,选择三台冷冻水泵(两用一备)。水泵所承担的供回水管网最不利环路为东区五楼管路。
1)水泵流量的确定
单台冷水机组的额定水流量为5.83 L/s。根据水泵工作时,取流量储备系数&&=1.1。则单台水泵设计流量V =1.1×5.83=6.413 L/s=23.33 m 3/h。
2)水泵扬程H 的确定
水泵扬程H 按下式计算:H = • Hmax& && && && && && && && && &&&(8.2)
式中:H——水泵扬程,m;
& &&&Hmax——水泵所承担的最不利环路的水压降,m H2O;
——扬程储备系数取 =1.1。
总压降 为供回水管网最不利环路的水压降,可以按照以下公式估算水泵的扬程:
Hmax=△P1+△P2+0.05•L•(1+K)& &m H20& && && && && && && && &&&(8.3)式中:△P1——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m H20;&&
△P2——最不利环路中并联空调末端装置中水压损失最大者的水压降,m H20;
& && & K——最不利环路中局部助力当量长度总和与该环路管道总度的比值,
本设计K=0.6[1]。
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P1=50KPa=5.10 mH20。最不利环路中并联空调末端装置中水压损失最大者△P2是FPG6-20D新风机组,它的水压降△P2=26KPa=2.65m H20。环路中各种管件的水压降和沿程压降之和按估算法计算:水系统为同程式,最不利环路总长约为127m。
最不利环路总阻力约为:
Hmax=5.10+2.65+0.05×127×(1+0.6)=17.88 mH2O。
水泵设计扬程为H =1.1×17.88=19.67 mH2O。
根据《中央空调设计实训教程》[1]附录,选用三台IS80-65-125型水泵,其流量为50m 3/h,扬程为25mH2O,电机功率为5.5KW,转速为2900r/min。
8.4.2& & 冷冻水泵配管布置
进行水泵的配管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安装软性接管:在连接水泵的吸入管和压出管上安装软性接管,有利于降低和减弱水泵的噪声和振动的传递。
2)出口装止回阀:目的是为了防止突然断电时水逆流而时水泵受损。
3)水泵的吸入管和压出管上应分别设进口阀和出口阀;目的是便于水泵不运行能不排空系统内的存水而进行检修。。
4)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有温度计和压力表,以利检测。如果水泵从地位水箱吸水,吸水管上还应该安装真空表。
5)水泵基础高出地面的高度应小于0.1m,地面应设排水沟。
9& & 消声减振方面的设计考虑
9.1& & 概述
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是空调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减小噪声和振动,提高人们大额舒适感和工作效率,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设有空调等建筑设备的现代建筑,都可能室外及室内两个方面受到噪声和振动源的影响。一般而言室外噪声源是经过维护结构穿透进入的,而建筑物内部的噪声、振动源主要是由于设置空调、给排水、电气设备后产生的,其中以空调制冷设备产生的噪声影响最大。包括其中的冷却塔、空调制冷机组、通风机、风管、风阀等产生的噪声。其中主要的噪声源是通风机。风机噪声是由于叶片驱动空气产生的紊流引起的宽频带气流噪声以及相应的旋转噪声所组成,后者由转数和叶片数确定其噪声频率。
9.2& & 消声设备选型
风机盘管:空调方式为风机盘管加新风,根据所选的风机盘管的技术参数可以知道,风机盘管的噪声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要设置消声器,只需在风口与风机连接处设置软连接即可。
新风机组:新风是由各层的单独的新风机组供给,由新风机组的噪声参数知道,需要设置消声器,型号为ZP200(500×320)。
9.3& &&&空调装置的防振
空调系统的噪声除了通过空气传播到室内外,还能通过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传播,例如:转动的风机,和压缩机所产生的振动可以直接传给基础,并以弹簧性波的形式从机器基础沿房屋结构传到其它房间,又以噪声的形式出现,因此,对空调系统振动机构削弱将能有效的降低噪声。削弱由机器传给基础的振动是用消除它们之间的刚性连接来实现的,即在振源的和它的基础之间安设避振构件(如弹簧减振器或橡皮软木等),可以使从振源传到的振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头减弱。
10& && &管道保温设计的设计考虑
10.1& & 保温材料的选用
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越大,说明性能越差,保温效果也越,因此选择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是首要原则。同时综合考虑保温材料的吸水率、使用温度范围、使用寿命、抗老化性、机械强度、防火性能、造价及经济性,可以在本设计中对供回水管及风管的保温材料均采用带有网格线铝箔帖面的防潮离心玻璃棉。
10.2& & 保温管道防结露
下表为各管径下要求的防结露厚度。
表10.1&&保温材料(玻璃棉)的防结露厚度表& && && && && && && &
管径& & DN15& & DN20& & DN25& & DN32& & DN40& & DN50& & DN70& & DN80& & DN100
厚度/ mm& & 11& & 12& & 12.5& & 13& & 13.5& & 14& & 14.5& & 14.5& & 15
10.3& & 保温度材料的经济厚度
从上面可以选出冷介质管道防结露所需的最小保温厚度。应该明确的是,除空气凝结水管外,其余计算的保温防结露厚度通常都不是最经济的厚度而只是满足了最低使用要求的厚度。关于经济厚度,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 & 1)保温材料的类型及造价(包括各种施工、管理等费用);
2)冷(热)损失对系统的影响;
3)空调系统及冷源形式;
  4)保温层所占的空间对整个建筑投资的影响;
  5)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
通过对现有大量工程的实际调研,结合实际情况,本设计以下表作为经济厚度的参考,因此供回水管及风管的保温材料可以选用25mm厚的采用带有网格线铝箔帖面的防潮离心玻璃棉。
表10.2&&保温材料的选用厚度表& && && && && && && &
材料& & 空调水管
& & DN<100& & 100≤DN<250& & DN≥250
玻璃棉& & 25& & 30& & 35-40
11& & 施工说明
1)风管和风机盘管的出风短管都采用镀锌钢板,风管支架间距为2~2.5m。
2)冷水管道都采用镀锌钢管,直径DN32以下为丝扣连接;直径DN32以上采用焊接,焊口涂防锈漆。
3)供回水管及风管的保温材料都采用25mm厚带有网格线铝箔帖面的防潮离心玻璃棉作为保温层。
4)所有管道(除凝水管为低头敷设,并保持0.003~0.005的坡度)均为抬头走,最高处设自动排气阀,并保持0.003的坡度。管道支架的间距按有关规范[5]处理。
其他未详尽处见《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通过毕业设计,本人巩固了四年来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的零星知识串成了一个整体;对空调系统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并系统的掌握了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至于本系统的设计方案,也只能以合理来形容,因为受本身的思维和知识水平限制,导致设计中很少有创新之处。虽然成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但终究是自己动脑动手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这点使我在遗憾之余感到些许欣慰。在设计中的每一步,我都做了认真的考虑,在这样点滴考虑与思量过程中,我摸索到空调设计要点,更清晰了解整个设计过程。
相信本人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本专业方面会有更大的进步。经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南京市XX公司办公楼中央空调设计》;硕果丰收,其中有自己本身的艰辛付出,更离不开指导老师—陈光老师的言传身教。从毕业设计开始到结束,老师经常给我们进行设计辅导,为方便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经常和我们交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在绘图过程中,老师还亲临计算机房进行绘图指导、审核。在此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 &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时间仓促,本设计中不足之处,谢谢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有待日后改正。
本人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难题,得到许多老师、同学、朋友和学长的大力帮助和鼓励。特别指导老师—陈光老师,对我此次的设计给予了很多的宝贵的指导意见。在此,本人对本专业老师:陈光老师、黄志甲老师、程波老师、祝立萍老师、江清阳老师、张红光老师、李娇老师以及学院机房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 & 最后再对本组同学在设计中给予我的帮助表示深深的谢意。
[1]&&张萍.中央空调设计实训教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8月
[2]&&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6月
[3]&&郭庆堂.简明空调用制冷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周邦宁.中央空调选型设备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1月
[5]&&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2003年10月
[6]&&岳孝方、陈汝东.制冷技术与应用.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7]&&刘金言.给排水、暖通,空调百问.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
[8]&&卜增文.空调末端设备安装图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
[9]&&杨昌智、刘光大、李念平.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10]&&赵荣义、范存养等.空气调节.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11月
[11]&&方修睦等.高层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 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2]&&黄利萍.通风与空调识图教材.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3月
[13]&&长沙泛华中央空调研究院.中央空调工程精选中央空调.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1月
[14]& &Ventilation System, Indoor Air Quality, and Health Outcomes in Parisian Modern Office Workers.
Vincent, D.; Annesi, I.; Festy, B.; Lambrozo, J.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楼主&&够你敲& &辛苦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不错~~可是我要怎么才能看图啊?
主题帖子积分
技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7 积分
技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7 积分
楼主辛苦了,我觉得是不是有图啊
主题帖子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学徒工,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强人。毕业设计连空调都作出来了
主题帖子积分
本设计为南京市XX公司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拟为之设计合理的中央空调系统,为室内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设计内容包括: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的划分与系统方案的确定;冷源的选择;空调末端处理设备的选型;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室内送风方式与气流组织形式的选定;水系统的设计、布置与水力计算; 风管系统与水管系统保温层的设计;消声防振设计;等内容。
本设计依据有关规范考虑节能和舒适性要求,设计的空调系统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关键字:办公楼;中央空调;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性能比较。
The graduation project designs a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XX&&official building in Nanjing City, so as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work environment for the stuff.
It contains: cool the estimat the selec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air con the design of air duct sy the estimation of air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design of water system and its the insulation of air duct plant and noise a etc.
According to some correlation standard, allow for energy safe and indoor comfort, the air condition system of the design is Fan coil units (FCUs)--fresh air system.
Key words: Cent&&
Fan coil units (FCUs)--&&
&&The function compare.
1.1& & 我国暖通空调的现状及其发展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空调,空调技术已成为衡量建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蓄冷空调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快速发展,以及热泵技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应用。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能源、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1.2 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外研究现状&&
能源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美国在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美国的整个能源消耗中,有约1/3以上消耗在建筑能耗上,这些能耗用来满足人们的热舒适、空气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协会、美国制冷协会、美国冷却塔协会等组织、美国能源部以及众多暖通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如York, Carrier等都为建筑节能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美国制冷设备生产厂商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究高性能冷水机组,使得冷水机组单位制冷量的能耗仅为20世纪70年代的62.3%。美国在空调冷源水系统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在冷却水系统方面着重于降低冷却水流量,以达到减少冷却水泵能耗的目的。日本是一个资源贫困的国家,其主要能源来自进口,同时又是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因此,节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日本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在建筑节能方面,日本做了大量工作,颁布了许多节能法规,提出了建筑节能的评价方法。日本的一些设备生产厂家对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投入也很大。Daikin公司首推的变频VRV系统,为中小型建筑安装集中式空调系统创造了条件;Sany公司则在直燃式冷水机组上成绩卓著。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空调冷热源用能。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工程系统。在美国地源热泵系统占整个空调系统的20%左右;瑞士40%的热泵为地祸热泵,瑞典65%的热泵为地祸热泵。
1.2.2 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节能降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能源显得越来越紧张。
1)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空调冷量表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