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户口新政策都可以参加入学考试登记吗

成都幼升小外地生户口登记了,这份入学攻略一定要看!成都幼升小外地生户口登记了,这份入学攻略一定要看!文科勤呈百家号现在已经处于5月初,2017年成都幼升小报名即将正式启动,各位家长们你们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呢?今天望望老师将为你全面盘点入学流程,希望能够及时帮助2017年幼升小的家长们~新生入学流程发布入学报名登记公告及新生入学计划——网上报名——资料审核——公布入学报名登记名单——公布划片范围——公布入学名单——入学报到。划片范围将于6月20号公布幼升小的具体日程安排安置方式按照“两个一致”优先的原则,先安排与法定监护人户籍地一致、且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家庭实际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相符的适龄儿童。成都小学入学顺位1、与户籍地一致,且产权人是监护人,第一顺位;2、与户籍地一致,且产权人是四老,监护人无房,第二顺位;3.与户籍地一致,且产权人是四老,监护人有房,第三顺位;4、与户籍地一致,并非全产权,第四顺位;5、与户籍地一致,四老无房且监护人无房,第五顺位;本地户口入学准备材料1、适龄儿童与法定监护人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2、该户籍登记点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有效证明原件(即法定监护人实名所属及全权所有的房产证)。如果户籍登记点对应的产权证明不是父母而是祖辈的,需要提供房管局开具的无房登记记录;3、适龄儿童出生证明(原件及复印件);4、儿童预防接种证;5、父母身份证;备注:每张复印件必须父母签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理对象在成都居住,在本市中心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务工就业的非本市中心城区户籍人员。办理时间2017年5月的工作日办理地点居住地所在的街道办事处需递交的证明资料①.申请人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和本区《成都市居住证》(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的务工人员,可提供《成都市居住登记证明》);②.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与学生同一户籍的居民户口簿,或其他法定监护关系证明材料;③.申请人与成都市中心城区内用人单位签署的劳动合同,或在中心城区内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纳税证明;④.申请人提供截止5月31日,已在本市连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的证明(且申请入学当月处于连续缴纳状态);⑤.截止5月31日,申请人已在居住证上地址连续居住满一年的相关证明(如下);自购房者: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或购房合同,并提供《房屋信息摘要》居住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自购房者:提供房产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租住房屋者:需提供《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凭证》或《租赁备案管理》。租住公租房或廉租房者:提供租房合同。租住单位集体宿舍者:提供该单位集体宿舍的房产证明及单位出具的实际居住证明。特别提醒劳动单位必须是五城区和高新区居住证在哪个辖区,去那个辖区街道办办理居住证和房产(无论任何性质房产)必须同一辖区,否则无法任何辖区无法办理。特别注意事项1、5月23—27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发布入学报名登记公告,并公布学校新生入学计划;登记公告在学校门口查看。2、5月31日-6月4日:中心城区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http://xr.cdzk.org(5月31日启动)。3、6月5—9日: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按要求到指定的审核点进行入学报名资料审核(需要携带适龄儿童)。4、6月15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入学报名登记名单(学校门口查看)。5、6月20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公布所属各小学划片范围(2017年最新划片尚未出炉,请在6月20日在学校门口查看)。幼升小提前规划才可靠幼升小如何才能顺利进行衔接?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明确的规划和全面的认识,再根据择校需求来判断。幼小衔接班不是提前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而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孩子生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开发。当然还有小到学习用品的管理、记住老师的作业,再到书写的规范,提前介入都有助孩子更快融入小学生活。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更高需求,或者需要走民办小学的升学路,必然要过面试关,如果让孩子毫无准备参加面试,反而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必要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孩子先养成好习惯,集中注意力,让孩子提前了解和体验小学生活,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快速适应,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帮助孩子提前衔接小学知识1、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兴趣。课程包括简单的拼写和识字、国学常识启蒙、故事阅读、看图说话、儿歌与儿童剧等。2、培养初步数学常识及思维,认识基本图形。课程包括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加减、图形认识等。3、培养基本行为能力和实操兴趣。包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运算能力、表达能力、记忆力、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等。4、培养基本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其具备分享、合作、爱心、感恩、探究、创新的基本素养。包括基本礼仪、专注的习惯、倾听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习惯、自我约束的习惯等。2017年暑假,让我们校实现超前学习,为新学期打牢基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科勤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解读文科动态,用专业的眼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上海幼升小户籍生优先 居住时间长短影响入学 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上海幼升小户籍生优先 居住时间长短影响入学
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说,“名校”招生首先满足地段内户籍儿童入学。本报记者 杨磊 摄
  本市公办小学5月21日、22日启动报名。今年上海首次试点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按居住地试点居住地统筹安排入学,记者昨天采访获悉,按居住地入学的学生在报名时需提供《居住登记回执》,在报名数超过学校招生数额时,首先满足地段内户籍儿童,其次是持房产证者。对于租房者,居住时间长短会成为影响入学的因素。本报记者 刘晶晶
  报名时有什么不同?居住地儿童要《居住登记回执》
  按照要求,今年,杨浦、宝山、嘉定3区将在五角场镇、庙行镇、大场镇、马陆镇、安亭镇率先试行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按居住地登记入学办法的改革,统筹安排进入义务教育学校就读。记者了解到,与其他报名学生不同,在居住地报名入学的学生必须首先在当地人口管理部门办理居住登记手续,入学报名时需提供《居住登记回执》。
  记者从嘉定区教育局基教科了解到,在试点镇办理上海市户籍人员居住登记手续的本市外区县户籍或嘉定区其他街镇户籍适龄儿童、少年都要按照《居住登记回执》的“居住地址”办理入学登记手续。
  据介绍,“居住地登记”可以到试点镇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也可以委托居委干部、人口协管员进行办理。所有“人户分离”的市民都可以前去登记,而登记后拿到的《居住地登记回执》就是今后办理入学等各种手续的“证件”之一。“4月20日是《居住地登记回执》认定截止日,如果今年有要在居住地办理入学的学生家长,就要赶快去办理了。”嘉定区教育局基教科有关人士提醒,按居住点报名的新生报名时除了携带好户口簿、房产证、预防接种卡等,一定要带好《居住地登记回执》。“当然,由于是第一年试行,考虑到个别确因特殊困难,未能在规定截止日期内办理好《居住地登记回执》的学生,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予以统筹安排入学。”
  如何满足居住地儿童入学?试点镇学校增加学位
  试点居住地入学新政后,最让家长担心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一位家长表示,比如像杨浦区,教育水平在全市一向属于比较好的,现在试行了居住地入学,等于放宽了入学标准,必然导致更多人参与到入学竞争中来。
  记者了解到,最受关注的试点镇杨浦区五角场镇辖区内有9所中小学,其中有杨浦小学、回民小学和翔殷路小学3所公办小学,杨浦小学每年的学位在100人左右,翔殷路小学和回民小学每年学位在75-85人左右。其中杨浦小学是大家比较公认的“名校”,翔殷路小学也是历史悠久的小学,按照往年招生情况,仅仅是本地户籍的学生就已经爆满,如何满足更多的居住地儿童入学需求呢?
  对此,各试点镇学校也相应增加了学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报名热潮。如果按照满额招生30人计算,今年杨浦小学招收4个班新生,可以招收120人左右,翔殷路小学和回民小学各招收3个班,可以招收90人左右,都比往年增加了10-20人左右的学位。又如嘉定区的安亭小学和马陆小学今年分别招收7个班级新生,两校均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班额数适当放宽。但是即使这样,像杨浦小学这样的“热门校”依然担心,到时候报名的人数会远远超出往年。
  报名人数超出招生数咋办?根据居住时间长短统筹安排
  针对报名数超过计划数,教育部门表示,首先保证户籍生入学。居住地入学还会考虑居住时间长短等,进行统筹安排。“在居住地进行了登记,并且要求在当地入学的,教育部门会统筹安排入学。但并不是说就一定能进你希望的所谓‘名校’,如果人数过多,也有可能不能进入离你最近的学校。”嘉定区已经制定完毕的入学细则就做出了规定: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的居住地为其直系亲属或本人的房产证地址,可以根据区教育局划定的校区归口入学。如居住地为直系亲属或本人的租房地址,教育局将根据实际居住的年限长短等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统筹安排的原则是,首先按居住地就近安排,如果就近入学依然无法满足,也有可能安排到区域内其他学额充足的学校。但是对于跨区居住的居民来说,在本区内就读肯定还是比回到原区就读要方便,相对来说还是就近。”
  杨浦、宝山两区具体细则虽然尚未确定,但据透露,基本也遵循户籍生大于房产证生大于租房居住者这样的原则。首先保证持有房产证和户口在地段内的“双证”学生能够入学。对于户籍不在地段内而想按居住地入学者,首先考虑持有对口地段内房产证的适龄儿童,其次考虑居住地对口的租房者,但居住时间长短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入学的因素。
  这也让一些以“名校”为目的的家长开始持观望态度。“那就要权衡一下了,按居住地入学的风险可能更大,报名人太多的话,说不定会安排到不知道哪个学校去。如果按户籍进去的学校还不错的话,还是要考虑回户籍所在地就读。”
&&&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关于&&&&的新闻
  17:53:54
  11:33:31
  09:13:53
  13:54:14
  17:35:57
  10:41:24
  17:29:19
  09:45:26异地生如何回原籍报名参加高考_高三网当前位置: >> 正文异地生如何回原籍报名参加高考 10:14:32文/张秀秀近期有很多家长咨询有关异地生如何回原籍报名参加高考的问题。为了统一回答大家的问题,高三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异地生回原籍报名参加高考所需证件及资料(一)回原籍报名考生。回原籍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应届生必须提供户口本、二代身份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x年x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学籍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表》;往届生必须提供户口本、二代身份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高中毕业证或高考准考证、学籍档案、《x年x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学籍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表》。(二)社会考生。非在校的社会考生必须提供户口本、二代身份证、学籍档案、高中毕业证(没有高中毕业证或高中同等学力证的必须提供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同等学力证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x年x省高考报名非在校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身份证、户口本、高考准考证或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需要提供原件和复印件。1异地生可以在异地报名参加高考吗国家高考制度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在户籍也就是户口所在省参加高考,不得到其他的省会城市参加高考。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不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多少高考大省的学生都会跑到西部去参加高考了,这一是不公平,二是造成高考的混乱。目前,国家教育部门还没有开放户口高考政策。因此,高考生的户口在什么地方,就必须回到什么地方参加高考。1学籍注册相关规定1、学校按照户口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所划定的就近入学的学区范围及有关要求招收新生。小编推荐:2、初中新生入学时,要将原小学的学生档案、户口及住房证上交该校审查,合格后学生凭盖有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学籍管理章和学校章的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到学校报到。小学新生入学时,要将户口和住房证上交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后凭辖区教育行政部门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学校报道。3、新生在规定时间报到后,即取得相应学校学籍。4、非本学区的学生该校一律不予建立相应学校学籍。5、新生自报到之日起,两周之内未到该校报到,学校可取消入学资格(特殊情况除外)。6、学籍内容包括:加盖辖区教育局学籍章和相应中学学籍章的录取通知书,小学生毕业登记表,教育局统一制定的素质手册。以上《异地生如何回原籍报名参加高考》由高三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三网。推荐阅读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点击查看更多内容&&&&&&&>&正文
成都小学入学禁考 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入学
&&&&分享到:
  27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今年公办小学仍将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有关规定,安排本校划片范围内每一个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入学。6月1日-5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将发布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登记公告,6月8日-12日,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按要求到指定登记点报名登记。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6月开始办理
  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要在规定时间内,持户籍证件及实际居住地相关证明材料(法定监护人实名所属的房产证明、政府公租房协议、政府廉租房协议等),到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登记点进行入学登记。
  具体时间安排为:6月1日-5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发布入学登记公告,并公布学校新生入学班数;6月8日-12日,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按要求到指定的登记点报名登记;6月18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入学登记名单;6月19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公布所属各小学划片范围;6月24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公布所属各小学入学名单;8月28日前,适龄儿童家长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学校不得对小学新生入学进行考试
  按照规定,公办小学应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本校划片范围内每一个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入学。学校不得对小学新生入学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测查,不得以任何名目设立重点班、实验班、创新班等。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
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安排入学
  按照“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的原则,将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家庭实际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相符的适龄儿童。
  登记结束后,户籍从外地迁入或因其他各种原因未登记的适龄儿童,由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位余缺统筹安排入学。
  自愿放弃服务区学校而选择就读本区(市)县以外学校或民办学校的适龄儿童,其实际就读学校所属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督促其监护人将学生自愿放弃服务区学校并已在异地入学的《就读证明》送交服务区学校。如此类已就读学生要求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就读证明》或原就读学校开具的学籍证明,根据区域内学位状况,统筹安排入学。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寰
责任编辑:杨文武
关键词阅读:小学入学;报名登记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九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四川广播电视台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服务...八类无户籍人员可登记户口 无户口可先入学 不得收额外费用
(原标题:八类无户籍人员可登记户口 无户口可先入学 不得收额外费用)
昨日上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意见》指出,进一步完善户口登记政策,依法为无户口人员登记常住户口,努力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的目标。政策外生育的无户口人员,可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落户。
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按照随父随母落户自愿的政策,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申请随父落户的非婚生育无户口人员,需一并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
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原籍户口
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原籍户口的人员,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未在其他地方落户的,可以在原户口注销地申请恢复常住户口登记。恢复常住户口登记后,符合现居住地落户条件的,可以办理户口迁移登记。
被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户口被注销
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的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凭人民法院撤销宣告失踪(死亡)的生效判决书,申请恢复常住户口登记。
未办理收养手续的事实收养
未办理收养登记的事实收养无户口人员,当事人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按照规定办理收养登记,凭申领的《收养登记证》、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施行前,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未办理收养登记的,当事人可以按照规定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事实收养公证,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尚未办理户口登记的,可以凭事实收养公证书、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在助产机构内出生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向该助产机构申领《出生医学证明》;在助产机构外出生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需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向拟落户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机构申领《出生医学证明》。无户口人员或者其监护人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户口迁移证件遗失或者超过有效期限
户口迁移证件遗失或者超过有效期限造成的无户口人员,可以向签发地公安机关申请补领、换领户口迁移证件,凭补领、换领的户口迁移证件办理户口迁移登记。不符合迁入地现行户口迁移政策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可以在原籍户口所在地申请恢复常住户口登记,其他人员可以在户口迁出地申请恢复常住户口登记。
我国公民与外国人无国籍人非婚生育
我国公民与外国人、无国籍人在国内非婚生育、未取得其他国家国籍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具有我国国籍的监护人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的非婚生育说明、我国公民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需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
其他无户口人员
适龄儿童无户口也可先入学
问:无户口人员办理户口登记后,如何切实保障这些新登记户口人员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答:新登记户口人员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平等受教育权。对于无户口或暂未办理户口登记的适龄儿童少年,也要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门和学校不能因为无户口、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等理由拒绝接收入学。必要时,可以先入学后办理户口登记手续。学校需为所有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建立学籍和学籍档案,对于新登记户口、暂无户口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不得收取任何额外的费用。
均可参与社会保险
问:无户口人员办理户口登记后,应该如何享受社保待遇?
答:无户口人员办理户口登记后,均可根据自身情况,按照政策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综合法制晚报、北京晚报)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口登记条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