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使用的是燕赵享流量包使用方法那外国的用什么?

发现信息价值
中国人看老外:最早赴华的那些外国人看到了什么
16:29 转贴发表在
中国人看老外:最早赴华的那些外国人看到了什么 [热点话题] 09-26 11:00--------------------------------------------------------------------------------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他们是基督教徒,他们是科学家,他们用满语给康熙讲人体解剖学,他们使中国成为法国持续的时尚,他们做到了朝廷的二品高官,他们目睹了中国帝制的鼎盛和衰败……论及中西文化交流史,必然绕不过16-18世纪赴华的耶稣会士们,他们是历史上最早到中国、亲眼看中国的一批西方人。他们的书信文章被编辑成《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在法国出版,曾在西方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囿于语言的限制,近三百年来,真正读过《书简集》的中国人屈指可数。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在西方人心目中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对耶稣会士的研究也只能转抄二手资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值得欣慰的是,经过数位学者历时近十年的努力,《书简集》六卷中译本终于全部面世了。《书简集》收录了152件作品,还有二十份综述、说明、概述、回忆录以及利玛窦的《天主实义》等,分别出自葡、西、意、法、德等国数十位耶稣会士之手。从1582年利玛窦赴华到1793年钱德明去世,近三百年来耶稣会士对中国不同于自己家乡的哲学宗教、政治外交、历史地理、天文仪象、民风习俗、物产工艺、语言文字、舆地交通、科技医学、伦理道德等都有描述和研究,不仅成为当时欧洲人了解中国乃至东方的第一手资料和主要参考文献,而且这些“现场报道”留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纪实描写。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出自法国。17世纪中叶,法国取代葡萄牙、西班牙成为欧洲强国,路易十四极欲改变法国在远东的弱势地位,开辟与远东的经济贸易,决定直接向中国派遣耶稣会士,1685年,精心挑选的六名“国王的科学家”,带着科学仪器、礼品、年金和国王下达的“改进科学和艺术”的敕令来到中国,身兼传教、科学考察和打破葡萄牙“保教权”以弘扬法国国威的三大使命。这件事被戴密微当作法国汉学创立的标志。书简集反映出,法籍耶稣会士具有科学素养优势,出入宫廷,结交士人,受到了中法双方高层的重视。在中国,张诚和白晋被留在宫中为康熙帝讲授几何和人体解剖学;1689年,张诚奉旨参加了中俄尼布楚谈判及签约;1693年,康熙帝患疟疾,御医束手无策,却被洪若翰、刘应用奎宁治好了。康熙病愈后将原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的王府赐给他们,后又批准他们在受赐土地上建天主教堂,甚至拨给银两和材料,命工部帮助建造。同年6月,钦命白晋返欧招募传教士赴华服务。康熙此举值得重视:此前,传教士赴华皆属自动行为,而这一次却是中方主动招募。在法国境内,路易十四和权威科研机构——法兰西科学院对传回来的中国信息十分关注,耶稣会士的部分书信在法国杂志上刊登,《耶稣会士书简集》先后出版了34册,提供了一面洞察中国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东洋镜”,风行一时,掀起了中国热的狂潮,中国成为法国最大的时髦。18世纪的第一个新年,法国宫廷采用中国节庆仪式度过;1756年,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的“籍田大礼”举行了农耕礼仪;路易十六也于1768年在凡尔赛上演了类似的一幕。除了介绍,耶稣会士还兼评析和研究中国文化,翻译中国的典籍文献,介绍诸子百家学说,刺激了欧洲本土对中国的研究,实际上开创了汉学研究。巴黎成为18世纪的“汉学之都”,1814年法兰西科学院创设汉学讲座,汉学从此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阶段,即现代汉学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耶稣会士虽奠定了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但也走了一段弯路。当时他们多集中于北京,且在宫廷服务,而皇室交往的主要用语是满语而非汉语。康熙学习算术、欧几里得几何基础与哲学等课程,都是耶稣会士用满文讲授的。康熙曾鼓励张诚和白晋学满文,专门给他们请老师,甚至考试他们。因此,在华法籍耶稣会士的满文素养很高,汉语则茫然无知。1723年巴多明神父曾把欧洲的解剖学着作、医学大全、物理学着作翻译成满文。他们寄回欧洲的中国文献也是满文材料。年间,巴多明奉旨把大量鞑靼文译成欧洲文字,又把法文、拉丁文、葡文和意文译成鞑靼文(冯秉正也是先把《通鉴纲目》译成满文,再转译成法文、拉丁文)。可以说,满文是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语言,是19世纪前期欧洲本土汉学的入门课,法兰西科学院汉学讲座的全称就是“汉学与鞑靼——满族语言与文学讲座”。钱德明编着有《满法语法》及《鞑靼、满洲语语法》,却没有一本中文辞典和语法书。汉语文献直接被翻译成各种西文,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由新教传教士完成的。书简集还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历史的偏见和误解,比如从利玛窦入华到二十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流并不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1740年巴多明神父已经就欧洲流行的“中国文明发源于埃及”观点表示了反对,但是二十世纪赴华西人依旧重复“中国的文字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人是埃及移民的后代”的论调。自大航海以来,西方主动关注中国,政要每每叮嘱前往远东的传教士、商人和外交官注意收集中国信息。1508年葡萄牙国王要求远征东方的司令“侦察一切有关中国的情报”,并提出20个具体问题,1689年莱布尼茨向耶稣会士闵明我提了30个问题,1847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创始人斯当东寄信给香港总督德庇时,问了33个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重复的。16世纪葡萄牙极欲了解的情况,19世纪中叶英国还未知道,说明15世纪以来耶稣会士对中国的认识与研究之成果没有真正传承下去。是遗忘还是忽略?书简集澄清的另一个事实是,满清政府并不像历来史家严厉批评的那样闭关守国和夜郎自大,中国皇帝与士大夫对遥远的欧洲充满了好奇,主动向耶稣会士了解西方的情况。康熙积极学习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认真听白晋讲解法国的君主制度,曾就欧洲的人口和房屋建筑发表自己的见解。乾隆向蒋友仁咨询欧洲信息的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外交关系、军队装备、殖民情况、风俗宗教、河道测量、航海技术、地图绘制、天体运行、机械物理等,并对其不流畅的讲解表现出很强的耐心。此外,一些大臣对法国比较赞赏,认为法国是欧洲的中国。最后,从书简集可以看到,从“国王的数学家”赴华至耶稣会在京被解散这段时期,主宰中国社稷的是康、雍、乾三代皇帝,而居法国庙堂之高的是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代国王。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正处巅峰,而同期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已趋极限,盛极而衰直至败相毕露,启蒙运动勃兴,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暴迫在眉睫。东方的皇帝怡然自乐而西方的国王焦头烂额,法国钦慕中国之至,而半个世纪后,东西方的情况发生了根本的颠倒。书简集为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反差提供了具体而微的细节文本资料。后人观之,不免感慨系之。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大家都在看
wangce00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美国人为什么那么聪明?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什么创造能力,看看那些新的发明都是外国人发明的_百度知道
美国人为什么那么聪明?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什么创造能力,看看那些新的发明都是外国人发明的
高科技的东西都是老美发名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行?教育不行?还是中国人的思想不行?
我有更好的答案
美国人聪明主要是美国大众普遍喜欢不计成本搞一些新鲜的东西,并且有许多十分专注于自己的创新的人,就如爱迪生发明灯泡实验了不下数千次,并且爱迪生还会掏钱买下他人的想法(只是想法,并没有成品),同时许多资本家及公司都会出资资助这类人及活动。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创造力,主要是中国的社会风气造成的,中国的大众普遍失去了耐心,多数人想的是拿来主义,总想模仿别人的东西,丝毫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大众也不愿自己掏钱搞未知前景的东西,中国的资本家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几乎没有资助创新的人及活动的。
采纳率:68%
美国人一点也不聪明,关键在于制度。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较强,专利制度的执行和概念比我们强很多。所以,他们能够调动一小撮聪明人的积极性,并把世界上许多优秀人才挖走了。但美国人的普遍智力不如中国人,去过美国买过东西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商家用计算器都算不过中国人的心算。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原因在于教育,不管是什么朝代,教育都是兴国之本但你看看现在的Z F,重视教育吗?这群昏庸的东西,重视的是钱还有一点你错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不是看能不能造Iphone,是看这个国家Z F和国民的德行素质。一个没有仁德的国家,有再多的Iphone也是会灭亡的 现在的年轻人被社会的坏风气全带坏了,不知善于恶,是与非,不知怎么去做人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受过中国正统的教育?现在的人为什么素质低?就是没受过正统的教育希望Z F早点意识到中国儒家教育的重要性
那些新发明有很多是在外国的中国人发明的。不是中国人没有创造能力。从大环境说,中国还在追赶阶段,还在学习,这个总需要一个过程的。
中国贪官太多 制度又不行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国人笨吗?如果中国人笨四大发明是怎么来的?二弹一星是怎么来的?中国需要一个伟大的领导者 才能发挥出中国真正强大的力量 中国的强大力量一旦爆发 他将震惊全世界 响彻宇宙!但是中国这个民族 纵观中国历史 非常容易堕落 自满 骄傲 内斗 往往不走正道!
与其不停的发牢骚,不如沉下心来埋头苦干。与其羡慕嫉妒恨别人,还像一楼那样侮辱自己同胞,不如痛定思痛,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份贡献。发牢骚,羡慕别人,埋怨自己的结果就是弱者愈弱
不是中国人不爱发明 而是唯利是图的现实压制了国人的智慧
其他1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创造能力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人和外国人用的 App,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稿源:爱范儿
有没有觉得,好像国外的 app 看起来都比国内的更简单、功能更少?AppSo(微信公众号 AppSo)今天分享 Google UX 设计师&@夏冰莹&的知乎回答,看完你就知道,背后可能是社会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因为在外国人眼里,那不叫简陋,叫简洁。而大洋彼岸的 Quora 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亚洲网站在西方人眼里看起来都乱七八糟的?人气旺的本土网站和 app 都赢在接地气上。说白了就是使用习惯的区别,中国人喜欢信息量大、功能多的应用。欧美人喜欢简单朴素、专心把一件事做精、不会乱分心的应用。(我说的是社会主流大众,不是爱刷知乎、玩冷门app、听独立音乐的你。)至于为什么有这个区别,我的推测是这样的:中国(以及我们的远东好基友日本和韩国)人口密度高、城市拥挤(或者说热闹),所以人们平时接触的东西都是信息密度极大的。比如这样的:甚至是这样的:照片来自 Flickr 用户 Alessandro Baffa在这种环境里,我们被培养出了能淡定地处理并筛选大量信息的能力,并且也喜欢上了这种高信息量带来的便利。然而绝大多数的北美人民,生活环境都是这样的↓即便是为数不多的城市居民,抛去曼哈顿这种地方以外,顶多也就是这样↓照片来自 Flickr 用户 Payton Chung如果你让一个在国内城市住惯了的人搬到美国来,他会说「这种鸡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怎么能生活?不能没事就下楼撸个串、唱个 K、买套煎饼果子,这样的人生也太无趣了吧?中国比美国发达好多!」然而如果你让一个在美国市郊住惯了的人搬到国内,他会说「天哪,这么密密麻麻挤挤闹闹乱七八糟的地方好可怕!我就想找个安静的咖啡馆喝杯咖啡码码字,怎么那么难?」同理,当你用惯了这个的时候:再让你用这种性冷淡网站:你会说「这什么玩意,怎么什么功能都没有?太落后了吧?」而美国人则会说「不就是个搜索信息用的简单的网站,告诉我需要知道的东西就好了,你弄那么多我一点也不感兴趣的网站导航、八卦新闻、游戏广告是要闹哪样?」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是把同样的道理放到微信/WhatsApp、淘宝/Amazon 上你们就懂了。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在国外旅游每天1G的流量够用吗_百度知道
在国外旅游每天1G的流量够用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春节国外人就一般般 外国人不过春节 中国人出去的虽然多 分散到全世界也不多了国外旅游你要看到哪个景点
这时候天气温暖的就比较旺 象中国海南一样的 还有斐济之类的国外景点
采纳率:8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们中国人用QQ那外国的用什么?_百度知道
我们中国人用QQ那外国的用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外也有他们的社交平台,著名的比方说推特,脸书,油管之类的
采纳率:8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dn流量包怎么使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