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汇率最高的货币变动的表述

汇率理论的产生发展汇率理论的产生发展天才之星白凝百家号 汇率理论的产生发展,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在中世纪,各国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货币制度也比较健全,货币兑换开始经常化,于是人们就开始关注汇率问题。从那时到现在,货币制度经历了贵金属本位制、金属汇兑本位制及信用纸币本位制,从中也可以追踪汇率理论发展的轨迹。  14世纪初,法国学者伦巴多回答了汇率变动的原因,他认为汇率的变动主要受风险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有的学者认为汇率变动受货币供应影响。英国学者爱利斯伯里指出铸币外流会使对英镑汇票的需求超过供给,导致英镑升值,并使英镑流动逆转。1403年,经院学者罗道尔波利斯提出了公共评价理论,他认为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供求,而这种供求又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这个理论的背景是中世纪出于宗教道德问题,许多学者参与了高利贷的讨论,其中就有关于英国货币的汇兑比率是否隐含了遭受谴责的高利贷利息在内这样的问题,这个理论使人们接受了一种观点,即如果汇率是根据市场的公共评价而得出的,则是正当合法的。到了16世纪,西班牙萨拉蒙卡大学的学者们认为,货币的价值及其购买力是汇率的决定因素,而货币的价值和购买力的高低,受物价的影响,物价的变动则是由货币供应决定的(货币数量论的影子)。例如在1566年纳瓦罗指出,只有知道两种货币的价值之后,才知道两种货币的汇率偏离铸币平价的各种原因,其中关键因素在于货币供求。另一位学者贝纳兹认为两国货币可以根据购买同样的一揽子商品所需要的各自货币的比率进行兑换(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萌芽),他指出,在货币稀缺的地方,物价相对便宜,因此用此地较少的货币可以兑换物价较贵的地方较多的货币。1642年又一位学者卢果提出,汇率是由货币内在价值即含金量决定,而其变动则受外在价值影响,外在价值主要取决于货币供求。中世纪的学者们对汇率决定及其变化的解释主要有两点:一是汇率的决定是以铸币平价为基础的;二是汇率的变动受货币稀缺或丰裕程度的影响。  重商主义者对汇率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17世纪前半期,汇率理论史上发生了第一次重要的争论,主要在马林斯、米塞尔顿以及托马斯孟之间展开,史称 “三M争论”。他们都认为汇兑平衡率是由汇兑的铸币平价决定的,也就是按货币金银含量的相应的价值比率决定的,但在汇率变动的原因等一些问题上产生了分歧。马林斯认为如果汇率保持不变,就不会发生金银的国际间流动。相反,如果汇率对某个国家有利,即汇率低于平衡率,则该国的金银不会外流,如果汇率高于平衡率,那么该国的金银将会枯竭。汇率偏离平衡率的原因是由于非法汇兑的日益增加,损害了真实平价。因此他主张汇兑应该管制,汇兑交易应该仅限于皇家汇兑官或固定授权的另一些人,一切汇兑交易不得高于或低于汇兑平衡率,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非法汇兑,国家财富才能得以保持。米塞尔顿指责了马林斯的观点,他认为汇价可能围绕平衡点波动,也就是根据货币的供求关系而变化;但汇兑波动不是象马林斯所说的那样是货币流动的原因,二者都取决于商品贸易的平衡。托马斯孟也认为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是货币的多少,货币过多,就要使它在汇兑上贬值,则汇价提高;而货币过少,币值上升,则汇价降低。他还把对外贸易差额看作影响汇率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对外贸易取得顺差,货币数量就增多,从而汇价降低,反之则相反。他认为保持一国币值稳定十分重要,在汇兑上人为拉高或贬低本国货币的币值,既不能使国家现金增加,也不能防止现金输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各国对外贸易的扩大,汇率理论有了较大发展,许多古典经济学家都有专门论述。17世纪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洛克在《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中,阐述了他的汇率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他的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他认为决定汇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两国各自拥有的贵金属(白银)的多少。拥有白银量多的国家,商品价格高,白银价值低;白银量少的国家的商品价格低,白银价值高。白银价值高的国家的货币能兑换能更多白银价值低的国家的货币。二是贸易差额。如果出口大于进口,则要收回白银,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要付出白银,市场上对出超国家的货币需求多,汇率就上升,而相对来说入超国家的货币汇率则下降。但如果出超国家的商人将出口商品的钱放在进口国而不汇回国内,就不会影响两国汇率。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对货币的兑换比率问题做了细致分析。他给出了货币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概念。他认为君主可以规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作为金属的银与作为货币的银二者之间数量的比例;用作货币的各种金属的比例;每个货币的重量与成色;赋予每个货币上面所说的想象价值。他把货币在这四种关系上的价值叫做绝对价值。每个国家的货币同其他国家的货币相比较时的价值叫做相对价值,相对价值以绝对价值为依据,通过兑换而建立,依据是商人最广泛的估价。因此货币的兑换率确定了货币当前的暂时性价值。他还分析了汇兑平价,指出,如果法国的同成色、同分量的银币能够在荷兰换到同数量的银币,就叫汇兑平价。高于平价,本币汇兑价高,反之则汇兑价低。同样在18世纪瑞典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克里斯蒂宁注意了货币汇兑量及汇率变动问题。他指出,如果货币发行过多,其中一部分形成的需求压力,落在国内市场上引起物价上涨;另一部分流向国外市场,形成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引起本币汇率下跌,但汇率变动并不受国内物价变动影响。  18世纪中晚期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和理查德·坎蒂隆提出“铸币点机制理论”。其含义是:汇率决定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会使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超过一定限度(铸币点)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出,从而诱发国际收支调节的铸币—物价流动机制,使物价降低,刺激出口。当汇率上升超过某一高度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入,使国内物价上升,刺激出口。斯密也注意到了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他评论重商主义关于一国汇率下跌会扩大强国的贸易逆差时指出:“汇兑的高价必定会产生类似征税的作用,因为它增高外币的价格,从而减少外币的消费。所以,汇兑的高价不增加他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而只会减少他们所谓的贸易逆差额,因而也会减少金银输出。”从1801年开始,围绕关于英国货币对其他欧洲国家货币贬值的原因以及其他的问题,在英国发生了“金块论战”。金块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有波伊得、桑顿、霍纳、威特利以及李嘉图等,他们认为英国的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特别是英格兰银行过度发行不可兑换银行券,导致了英镑贬值及其汇率下降;反金块主义者则认为英镑汇率下跌主要由于贸易收支的逆差造成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巴林、克密斯等。穆勒在187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对汇率也作了论述。他认为,在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变动可调节贸易收支的小额不平衡,但当两国之间出现大的不平衡时,汇率变动只有间接地通过影响国际铸币流动和国内价格水平,才能使均衡得以恢复。同时他还认为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是同时出现的,并且方向一致,所以汇率贬值既不能刺激出口,也不能抑制进口。  在马克思看来,所谓汇率就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汇价格,或是两国货币间的兑换比率,它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汇率在通常情况下并不与货币平价一致,而是围绕货币平价波动,但这种波动是有限度的,最高界限是货币平价加黄金运输费用,如果超过这一界限,直接输出黄金支付将比开出汇票支付更加合算,这样黄金就会流出;最低界限是货币平价减去黄金运输费用,如果低于这一界限,直接输入黄金支付也将比开出汇票支付更加合算,这样黄金将流入。货币平价本身变动也会引起汇率变化:一种情况是一国的货币贬值。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对发行货币的政府信心下降;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需要的量;由于国际收支逆差产生的对黄金的特别需求。另一种情况是互相通汇的两个国家分别使用银和金作为货币,这两种金属价值的相对变化会影响两国货币的平价,从而影响汇率。  到此为止,所介绍的汇率理论所处的时代都是各国普遍实行贵金属本位制,其中以金本位制最为典型。在这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被普遍认为是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汇率理论几乎就是铸币平价论,各理论派别之间的差异,仅仅表现在对汇率变动的解释上。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经济持续增长,后一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也正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度时期。这一时期的汇率研究,结合了从金本位制到不兑换纸币制度的实际,有5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值得重视。他们是戈森、瓦尔拉、阿夫塔里昂、卡塞尔和凯恩斯。戈森在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外汇理论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戈森表述了自己关于汇率决定的观点:汇率取决于对外币的需求和外币的供给的比例关系。如果一国对外收入增加,对外支出减少,那么外币的供给将超过对外币的需求,本国货币将升值;反之则贬值。外币的供给和对外币的需求都受到两国的国际借贷关系支配。因而国际借贷是汇率变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这种借贷关系可以由商品输入输出引起,也可以由股票、债券买卖、利润和捐赠的支付及资本交易引起。只有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才对汇率变动有直接影响。瓦尔拉则运用一般均衡方法分析了汇率决定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汇率是据以作出的汇款的反比,二者互成倒数。这是因为,汇率实质上是任何一个地区的货币的一个单位或货币的某一定量在其他各个地区照付时的价格。他还指出,汇率有一个固定限度,即单位黄金的运输成本。他给出了汇率的一般均衡条件,当任何一个地区对任何另一个地区的外汇率等于这两个地区各自对任何第三个地区的外汇之间的比率时,就可以实现汇率之间的全面平衡,当全面平衡受到干扰时会通过套汇活动使其恢复均衡。  1927年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里昂在《货币、物价与汇兑》一书中,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观点对汇率决定及其变动原因作了解释。他认为,汇率取决于外币的供给与对外币的需求,而个人对外币的需求则出于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而后者又是由个人主观评价决定的,市场评价是个人评价的综合,对外汇均衡价格有影响,因而欲望是外币具有价值的基础,主观评价是外币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这就是汇率决定的效用原理,也被称为汇率的心理理论或主观评价理论。另一个最有影响力的汇率理论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22年在其代表作《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系统阐述的。基本思想是: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和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所以货币的价格取决于它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的汇兑比率是由两国货币各自具有的购买力比率(购买力平价)决定的。汇率变动在于购买力变动,而购买力变动是由于物价变动,汇率归根到底是两国物价水平比率的变动决定的。卡塞尔最初把汇率表述为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这就是购买力绝对平价理论。这一理论的前提是自由贸易和管制程度基本相同。  一战以后由于各国在战争期间滥发不兑现的银行券导致了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卡塞尔修改了自己的购买力绝对平价理论,把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看成是汇率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产生了购买力相对平价理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由基期汇率与两国价格指数比率的乘积求得。基期应该是市场汇率处于长期的均衡水平的时期,可以利用绝对购买力平价计算,也可以使用所选定的现实市场汇率。卡塞尔以后的一些经济学家如布里思曼、汉森、霍萨克、沃佛斯施瓦次以及弗里德曼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了批判,主张以成本平价取代购买力平价。因为价格平价仅仅把汇率当作价格的函数,没有考虑到汇率对价格的反作用,而汇率对成本变动的影响要比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小的多,因而用成本平价好的多;况且价格是包含利润的,利润是易变量,以此匡算的汇率水平波动较大,而以成本水平匡算则能更好地体现长期汇率的变动趋势。  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这个层次上分析汇率决定的,这就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面。但这一理论却把物价水平作为购买力的决定基础,这里留下了继续讨论的空间。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另一个缺陷是过于侧重贸易关系而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决定的影响,这就促进了利率平价理论的发展。利率平价思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利率平价理论真正形成的标志是凯恩斯1923年完成的《论货币的改革》。当时频繁的汇率波动与货币贬值、金本位制的变化,使国际货币发生了很大变化。  凯恩斯抛开了传统的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理论,研究新形势下的汇率问题。他把汇率本质看成是由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一笔资金可以投资于国内,也可以投资于国外,对外币需求是因为对外投资。投资是利益比较的结果,投资产生了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取决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利率收益比较。这样凯恩斯建立了古典利率平价理论,即远期汇率理论,远期汇率决定于短期存款利差,并围绕利率平价上下波动。后来经其他经济学家发展,利率平价理论逐渐成熟起来,其基本思想是: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远期外汇水平必定等于利差。这是因为人们可以无风险地购买外国债券。因此当投资者在本币债券与外币债券之间选择时,一旦远期汇率升水小于利率差额,人们就会抛售外币债券而购买本币债券,资金流入国内而使利率降低;反之则相反。因此,人们的套利行为使资金自由流动,最终消除各地利率偏差,使实际利率均相等。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如果国内外利率相等,则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相等,即远期差价(升水或贴水)等于零;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外汇差价必为升水;如果外国利率高于国内利率,则远期外汇差价必为贴水。  这一时期其他几位经济学家的研究也值得重视。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的汇兑平价说是建立在金本位制度上的黄金平价说。他认为当对外债权和债务接近相等时,到期外国汇票的价格将大致等于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汇率围绕这个平价,受供求关系影响上下波动。马歇尔是第一个区别了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引起货币贬值不同的人。他指出,一国货币汇率定值是偏高还是偏低,应当用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关系来衡量,并不是所有的货币贬值都能刺激出口,只有当诸如因政治恐慌引起的资本外逃而使汇率下跌进行时,汇率定值高低才会刺激出口,一旦资本外逃停止,汇率立即调整,恢复到两国购买力对比的基础上。俄林则认为,影响外汇供求的任何事情都能影响汇率,包括基本条件、货币政策、资本转移等方面的变化。  二战以后,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方面地考察影响因素,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汇兑心理论以及合理预期论的要点开始被综合到一起。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汇率理论,这是战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汇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汇率不过是一种价格,也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外汇的供求是派生的是由国际收支尤其是商品和劳务收支引起的,因此汇率实际取决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这与戈森的国际收支说异曲同工,称为新“国际收支说”。  1981年,经济学家阿尔吉对原凯斯主义的理论加以改进和深化,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汇率理论。阿尔吉认为,均衡汇率水平是由本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工资率、外国的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水平以及对两国货币汇率预期等因素决定的。他把汇率预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适应性预期,即认为汇率的预期值等于过去若干期汇率的实际值按照几何递减权数加权平均而得;第二种预期是外推性预期,即认为汇率预期值等于根据汇率的实际变化而调整的当前汇率;第三种预期是合理预期,即认为人们能根据所能得到的一切信息准确地做出判断而得出合理预期值,它同利率的预测是一致的。他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外国国民收入变动、外国价格水平变动以及本国货币变动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到了70年代初期,以约翰逊等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创立了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假定是: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即资本的充分流动性及国内外资产之间的充分替代性;高效率的商品市场,从而世界各地同一种商品价格如按期货货币计算价格相同;高效的外汇市场,市场参加者能根据所有信息做出合理预期,并且他们的预期能强烈地影响市场上的汇率。在严格的假定下,他们得出了理论结论:  (1)当一国货币存量增加时,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当一国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时,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当一国名义利率上升,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当外国货币供应量上升时,本币汇率上升。当外国国民收入上升时,本币汇率下跌。当外国的名义利率上升时,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2)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对货币的汇率有重要影响,特别短期影响更大。如果本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则本国货币的汇率上升;如果外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则本币汇率下跌。  凯恩斯主义汇率理论侧重实体经济因素对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影响,而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则强调货币因素对汇率决定和变动的影响,于是在70年代中后期,以布兰森、多恩布什及弗兰克尔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综合了两种理论的分析所长,建立了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把汇率决定看成是由货币因素和实体经济因素诱发的资产调节和评价过程所共同决定的。主要观点如下:  (1)弗兰克尔等人的资产市场论。主要论点: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各国的货币存量的供求关系。货币需求是国民总产值的函数,所以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比国民总产值的相对价格更能决定汇率;汇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均衡而非商品市场的均衡,因此资本项目变化比经常项目变化对汇率变动有更直接、更灵敏的影响;通货膨胀从长远看是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必然使该国汇率下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如控制货币供应量、消减赤字等都可以对汇率变动发挥作用,或使其稳定,或使其波动。  (2)多恩布什等人的资产组合说。他们认为汇率主要由资产市场决定,认为资产调节比商品调节更直接影响汇率,在资产调节中,心理预期又起着中心作用,而且他们认为也应重视经常项目对汇率的作用,所以不仅要重视货币存量,也要重视流量。  (3)托宾等人的流动资产选择论。这是在浮动汇率制以后流行起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资产的种类很多,它们具有不同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在不同资产之间选择,而且还根据资产风险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导致资金在国家之间流动,从而引起有关国家汇率的变化。总之,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各种资产并不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存在资产收益率差别,投资者通常把自己的资本分投在不同的资产上(人们一般愿意选择的三种资产是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达到某种组合。汇率表面上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而实际上是以两国货币计值的各自的资产的相对价格,因此汇率是在两国资本流动过程中有价证券市场上达到均衡时决定的,一切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因素都会通过影响证券市场上资产的组合而决定汇率水平及其变动。这些因素主要是利率、个人偏好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天才之星白凝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关于汇率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汇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B.日元(JPY)为本币,美元(USD)为外币,那么USD1=JPY110为直接标价法C.英镑(GBP)为本币,美元(USD)为外币,那么GBP1=USD1.96为间接标价法D.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升高表示本国货币升值;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升高表示本国货币贬值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市场准入B.非现场监管C.监管谈话D.信息披露监管2A.基础货币B.存款准备金C.货币供应量D.充分就业3A.出票人B.背书人C.保证人D.承兑人4A.收入B.负债C.利润D.费用5A.出票人B.被背书人C.背书人D.承兑人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_百度知道
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请给出分析过程,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会导致热钱流入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答案】D。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可知,B、C项正确。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可知A项正确。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只靠死记硬背,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把握住考试命题的特点,有重点地掌握。
(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 这样的话就会减少热钱流入,为什么还说C正确啊
采纳率:7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货币升值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摘 要:汇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其变动对国内物价、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国际储备以及国民收入与就业等有重"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及原因
  摘 要:汇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其变动对国内物价、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国际储备以及国民收入与就业等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自2005年央行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呈单边升值状态。但是,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的波动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6901499.htm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美元走强 欧元日元量化宽松政策 资本流出   一、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三个阶段分析   (一)第一阶段--2014年1月初至6月初   自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汇率不停地升值,汇率的弹性有了明显的加强,从2008年的 1美元兑8.10元左右人民币升值到2013年的兑6.07元人民币,升值率为34%。到2014年1月份更是升至1美元兑6.05元人民币的历史新高。由于人民币的连续升值,增强了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致使海外热钱大量流入中国,国家的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于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巴克莱、野村证券、瑞信、汇丰、摩根大通、高盛和瑞银等八大投资银行,根据以往经验和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数据分析,对2014年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做了大胆预测。他们一致认为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会一如既往地上升,甚至有“破六”的可能。但出人意料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在14年1月中旬到达6.05后,就随即反转向下。5个月的人民币持续下跌,使得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在2014年6月初跌破6.17。不仅如此,就连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出现贬值。据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有效汇率指数,从14年1月至4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由121.2跌至115.16。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宏观经济指标的下行,令投资者开始担忧中国经济加速下滑的可能,预期可能会给自己的投资带来风险,这导致了投资者放弃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为了保值买入美元,从而压低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其次,美国摆脱经济低迷困境,经济率先回暖,美联储决定放弃QE(量化宽松),并且美国缩减购债规模又导致国际资金回流美国。2013年美国经济领先全世界率先回暖,美国经济的复苏诱使人们大批地购买美元来投资美国市场,引起美元大量回流,导致美元升值,相应的人民币遭遇到贬值。   最后,欧洲经济低迷,受全球经济疲软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洲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为应对较高的失业率和经济的负增长,欧洲选择通过增发钞票的方法来拉动经济增长。面对欧元贬值和新兴国家不稳定的问题,全世界投资者必将都想买强势美元保值而致使美元升值,间接造成人民币对美元贬值。   (二)第二阶段--2014年6月至11月底   在经过5个月的下跌之后,人民币似乎恢复了魔力,进入6月后,受经济、尤其是外贸影响,人民币即期汇率重归升值通道,逐步收复失地。由1美元兑6.26左右人民币上升至1美元兑6.14左右人民币。   究其原因,首先,六月以来央行实施了一系列微刺激经济政策,包括定向降准,还有后来的降低基准利率。刺激投资活力,导致GDP季度增速在下半年的反弹,从而增强市场信心。其次,由于央行推出一系列出口激励的微刺激经济政策和欧美经济逐渐回暖,导致了国外市场需求得到提升,促使了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最后,据监测全球资金流向的EPFR最新统计,7月24日至30日流入中国H股、红筹股和沪深两市的资金,由前一周的净流入1.4亿美元劲升至21亿美元。国际资金进一步涌入中国不仅导致下半年热钱管控的压力增大,而且更进一步的资金流动也将推动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强。   然而到了9月份,升值的拉动力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升值预期和顺差的支持。金融账户余额已经由2014年第一季度的938亿美元顺差转变为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156亿和91亿美元的逆差。而14年九至十二月,中国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持续为负,表明居民与企业在净买入美元。换言之,参与者从9月起,已经由之前的升值预期逆转为贬值预期。那如何解释市场决定应该是人民币的贬值然而升值呢,答案只有中国央行的干预,央行通过提高中间价来支撑人民币的上升。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6月至8月,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汇率的升值,是中国出口顺差,国外需求增加(经济回暖的结果)和市场升值预期的结果。那么2014年9月至11月,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汇率的继续升值,则是央行进行逆市干预的结果,尽管私人部门预期人民币贬值从而在做空人民币,但央行依然在力推人民币升值。   (三)第三阶段--2014年12月初至2015年2月下旬   这次人民币兑美元市场即期汇率再次出现下跌,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汇率由12月份的6.14左右再次下跌至15年1月份的6.26左右。15年2月继续大幅下跌,更是跌至1美元兑6.269元人民币,短短两个多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去了2.2%,汇率跌至28个月最低点。   这一次的行情似乎是市场驱动而不是央行推动的。原因在于,首先,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强劲,特别是当前美国就业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两大关键指标均有明显向好迹象,使得美国本轮经济复苏的基础更加稳健。就业市场的恢复带动劳动者收入增加,进而推高消费,而消费支出增加也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复苏。另外,预期美国今年开启加息措施,使得美元需求加大。美元走强,势必会使得人民币走弱。再有,在发达国家中,欧元区与日本都致力于对抗通缩,相继推出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和日元的走低,使得该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投资者认为中国为确保贸易顺差,不惜损失购买力,来使得人民币贬值,即市场贬值预期声音大。   二、未来走势预测   有人认为,由于中国经济放缓,同时出口受到美元汇率飙升的冲击,在政府出台宽松政策之际,人民币贬值将对经济有所助益。我认为在全球需求疲软之下,以贬值抵御危机难以如愿以偿,尽管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但得不偿失,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服务业的利益。
  人民币大幅贬值会削弱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进而产生更大量的资金外逃压力。因此,政府当务之急是短期内稳定人民币贬值预期。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中有升,这是因为,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为贬值预期,那么在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大背景下,短期资本可能持续大举流出中国,从而损害中国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央行会在2014年下半年的一段时期内进行逆市干预,支撑人民币升值。另外,政府依然保留着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因此可能会通过加强资本流动管理来应对短期资本突然大规模流出。在推进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持续贬值的人民币不符合国家利益,理论上降息的人民币存在贬值的压力,但中国目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央行将会力保汇率不出现贬值人民币总体上仍会保持坚挺。而将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确保央行有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波动。   三、关于汇率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政府应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充分利用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完善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现汇率升贬结合,使得双向波动成为可能。另外,国际游资进出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寻求投机机会,客观上破坏了我国的外汇市场与金融秩序。所以要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缓解因汇率波动而给国内带来的金融风险及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转型。我国实行的以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因此应加快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弱化出口鼓励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培育企业尤其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与创新模式的构建;加快学习型企业的组织创新,确市企业竞争力的组织保障;加快企业文化创新,获取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不竭动力,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培育企业品牌,提高企业投资管理能力与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第三,最关键的还是要尽快扩大内需。内需扩大的速度越快,从而人民币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就越小。首先必须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更进一步完善城乡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要拓展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鼓励消费贷款,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张明.人民币汇率的困境与突破[N].中国金融,   [2]中研网.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或出现小幅升值[N].中研网,   [3]张明.人民币汇率的困境与突破[N].中国金融,   [4]沈建光.人民币急需摆脱强势美元之困[N].中国金融,   作者简介:宁凯娜(1994―01月―09日)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金融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汇率最低的货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