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是什么短语的找传奇哪个网站好

悲天悯人的传奇新开网站-WWW.052155.COM悲天悯人的传奇网站-WWW.052155.COMHNMIRI.com | 悲天悯人的传奇单机金庸小说里的四大名中医传奇故事!
一、妙术神针马丹阳
记得笔者少年时随家父初习岐黄,家父曾授予《马丹阳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其时尚不知马丹阳为何许人也,只是将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消心腹痛,善治胃中寒溜得精熟。及长,读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见有丹阳子马钰,方知此丹阳亦彼丹阳也。
据史书记载,马丹阳,名钰,道号丹阳子,南宋末年人。他与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灵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七人俱学道子终南山全真教创教祖师重阳真人门下,列全真七子之首,并于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教为掌教大师兄多年,后又独自开山立派,创全真教七大分支之一遇仙派。
顾名思义,遇仙派的内涵就是指通过道法的修炼使自己羽化而飞升,到达神仙的境界。而道家修炼的法门,不外乎服药、炼丹、针灸、吐纳,马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养生研究中,发现三里、内庭、曲池、合谷等十二个穴位的独特治疗作用,并归纳总结出《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也就信然诚然了。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马钰是一个敦厚诚真、淡泊清净的侠士及医者。除了早期追随先师王重阳奔走抗金外,他因不愿参与江湖纷争,追逐俗世虚名,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终南山重阳宫中闭关修炼,探究武学源流,参悟医道玄理,从不多在江湖上走动。而神雕大侠郭靖最终能武功盖世,名满天下,却得益于与他的一段奇缘。
当时郭靖年少,资质鲁笨,木讷心实,他的师父江南七怪更是稀松平常,教导无方,以致郭靖武功难得精进。
正一筹莫展,痛苦彷徨之际,马钰刚好从漠北路过,见郭靖虽鲁笨却忠厚,虽木讷却诚实,又勤奋刻苦,坚忍不懈,于自己倒是有几分相象,便心生欢喜,授与他全真教独门根基内功心法。
此心法中正平和,循序渐进,日久见功,终归大用,使郭靖于武学之道,顿有源头活水、深本大木,最终练成了九阳真经和降龙十八掌,成为人人景仰的一代大侠。马钰也用此等深厚内功,养身有道,得以益寿延年。除《射雕英雄传》外,在后来的《神雕侠侣》,中,他也还有出现。
二、独擅灸法胡青牛
相对于马丹阳实有其人,蝶谷攻仙胡青牛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与马丹阳中正平和、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同,他虽号得医仙之名,医道也自是极高,但却身在明教,只为明教中人治病,因此江湖侠士,人人怨愤,称他作见死不救。
据他自言人皆忘恩负义,故而见死不救。性情之偏激怪异,于此倒可见一斑。但也却与马丹阳一样,同为针灸大家,且独擅灸法,无人可及。
《倚天屠龙记》中,武当张翠山之子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虽经三年祖师全力救治,仍然寒毒难尽,痛苦非常。后机缘巧合,遇受伤之明教常遇春,遂由其带往蝴蝶谷中,寻蝶谷医仙胡青牛医治。
胡青牛因张无忌非明教中人,本不愿以医,但见此等痼疾颇为疑难棘手,又十年不得一见,便犹如酒徒之见佳酿,老饕之闻肉香,心下奇痒难耐,使打定主意,要将张无忌先治好再治死。玄冥神掌阴寒狠毒太甚,他认为非灸法之大热不可以消除,乃为其施以化脓直接灸法。
他先用铜片插入张无忌八穴内,以防阴寒之气随经络周流灌注,再以高深内功功力加入直接灸中,以助其更阳更热,更易透达体内,周流全身。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将十二正经全部灸完之后。又灸奇经八脉。虽把张无忌灸得通体瘢痕,阴寒之毒却因此消了大半。
他又用以寒治寒的反治法为张无忌施药,亦获良效。他认为三焦无迹可寻,因此张无忌三焦之内的寒毒便去除不尽。他还能预测人的生死,说被张无忌在阴雨雷电之中胡乱针灸的常遇春只能活到四十岁。他还撰有《带脉论》,阐述带脉功能之精义。
正如他之所言,生平最自负之事,不在于医术之精,也不在号得医仙之名,而是于医学大有发明创见,道前贤之所未道。
可惜他因拒不给金花婆婆的丈夫治病,虽自种天花,自毁容貌,自立坟墓,也终究难逃一死,横夭天命。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三、诊脉圣手平一指
医本活人,作为一名医者,再怎么冷酷无情,也顶多像胡青牛一样见死不救,而不至于去杀人害人。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就塑造了一位叫做杀人名医的人物平一指。
一指是说他医病诊脉之时,只凭一根手指,便可透过脉象把病情诊断得清楚明白,纤丝不差,分毫不遗。
而杀人仅用一指点穴,其人立死。又因他定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医好一个,这个被他医好的人就必须替他去杀一个人,医一个杀一人,医十人杀十人,毫不通融,毫不更改。以致江湖上人人谈虎变色,便给他起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外号杀人名医。
他虽然如此趾高气扬,邪门怪异,可却对魔教圣姑任盈盈心存畏忌。他受任盈盈之托,为身受重伤的华山弃徒令狐冲治病。
他一搭脉,便诊出令狐冲体内有八道异种真气,互相冲撞,互相荡击。他还能断定这八道异种真气的来历为不戒和尚所注,六道为桃谷六仙所输。因其既不能宣泄,又不能降服,非针灸药石所能奏效,故他大呼惭愧,无能为力而去。他本想找八个内功深湛之士,同力施为,将令狐冲体内这八道异种真气一举消除。没想情势有变,令狐冲病情变得更为怪异繁杂,且看他的脉案:
一、误服了十种大补的燥药,犹如长江水涨本已成灾,治水之人不谋宣泄,反将洞庭、鄱阳之水倒灌,以致酿成大祸。
二、突然大量失血之后,又好勇斗狠,与人争战,非延年益寿之道。三、误饮云南五毒教五仙大补药酒,虽能大补,亦有大毒。四、遭受猜忌打击,顿然心灰意懒,七情所困之症,仍需自我调整。纵大罗金仙,亦束手无策。
他能在弹指之间,把如此虚实夹杂、纷繁交错,涉及到人体经络、脏腑、气血、七情等诸多方面的脉象诊断得一清二楚,真真切切,真可谓诊脉圣手也。只是令狐冲的病确实太过纷繁复杂,实属难治,令其自渐自责不已。
医好一人,要杀一人,医不好人,我怎么办?终于解不开此等心结,不明大丈夫屈伸之道,须发皆白,口吐鲜血,以死验证了杀人名医的诺言。
此外,平一指还有很多言论,值得我们深思。比如他五毒教只不过仗着几张祖传的古怪药方,又懂什么狗屁医理、药理!好意!好意!天下庸医杀人,又有哪一个不是好意!
他还是一位伤科大家,为桃谷六仙之桃实仙重续经脉的手术就做得很是惊心动魄,却又完善无缺。
四、亦毒亦药程灵素
我一是个相貌平常的女子,平常得就像路边毫不起眼的一朵小花。在我幼年的时候便父母双亡,是师父收留并把我养大。我的师父就是洞庭湖畔大名鼎鼎的毒手药王。
毒手是说师父施毒用毒的技艺超乎寻常,所用毒药也峻烈无比,可他又能用他的毒药为乡亲们治病,救活了无数人的性命,所以人们又叫他药王。
毒手、药王,师父的名字虽然好矛盾,好奇怪,却为我取了一个很好听,很有深意的名字程素灵。据师父讲,我的名字来源于一本叫做《黄帝内经》的医书,灵指《灵枢》,素是《素问》。
师父虽然号称毒手,却有一副菩萨的心肠,在我之前,他已经收留了三个或跛或眇的人做他的徒弟,他们是我的师兄师姐。
也许师父发现他们几个心术不正,各怀鬼胎,所以才没有把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援,而是把凝结了自己一生全部心血、全部医术的一本叫做《药王神篇》的书传给了我。还要我在他死后,替他清理门户,因为他们是他的徒儿,他下不了手。
后来,师父死了。师父年事已高,也该去了。
于是留下我一个人在洞庭湖畔行医。我本想就这么一个人静静地救人,静静地老去,可后来,一个叫做胡菲的年轻人来寻找,要我去医一代大侠金面佛苗人观中毒的眼睛。
我知道那毒是我师兄师姐们下的,这世界上只有我能解。
我考验了胡菲,知道他是一个可以托靠终生的好人,便跟着他开始去闯荡江湖。
师兄师姐们找到我,向我逼问七星海棠与碧蚕毒蛊的解药,还要我把《药王神篇》交给他们。
他们岂不知,碧蚕毒蛊就是七星海棠的解药,七星海棠就是碧蚕毒蛊的克星,而《药王神篇》更只不过是本治病救人的医书。我当然不能告诉他们这些,还和胡菲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他们的阴谋。只是最后,我和胡菲还有他们都一齐中了我下的碧蚕毒蛊、鹤顶红和孔雀胆三种混合的巨毒。
我师父说过中了这三种巨毒,无药可医,因为这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去救治病人。
而我,却情愿用性命救下胡菲,让他能继续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然后与我那不争气的师兄师姐们同归于尽。
以上是金庸先生在《飞狐外传》中为我们讲的故事,第一人称的主角是一位叫做程灵素的女子。故事就是这样的简单,也缺少很详尽很典型的关于医理药理的描述与描写。
然而,金庸先生却给我们阐述揭示了,一个关于中药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内涵,药即是毒,毒亦是药。
用得好,用得对,再毒的药也能成为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 而一旦用错,再好的药也会变成致人死命的大毒。
中医有谚云是药三分毒、聚毒药以供医事、人参吃死人无罪,大黄医好病无功,意皆在此也。
此外,不论是毒还是药,还要分用在谁的手里,小说中透露给我们的关于传统中医择徒授徒的不二法门和助人救人的高尚情怀,也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以上四人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中医药的一大特色,就是与武术气功的有机结合。
而将武术气功运用于针灸学之中,更是中国针灸由始以来的一大亮点。近代魔针黄石屏大师,当代八卦掌贺普仁教授,都是闻名遐尔的大武术家、大气功师。
据笔者思之,结合了气功与武术的针法之所以能更加快速明显地取效,就在于其较之一般针法更具振动荡击力,作用于人体的经络气血,更能迅速激发人体的自然潜能和免疫能力。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所以,加强我们针灸医师自身内功的修炼也显得尤为必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优秀作文《讲好中国故事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讲好中国故事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讲好中国故事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讲好中国故事作文700字》7400字今年过年,我是在我爸爸妈妈的家乡安徽的一个小乡村过的年。  当我来到小乡村的时候,我认识了小慧姐姐。小慧姐姐带着我参观起了我的家乡。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家乡是一个道路泥泞不堪,到处都是土房,并且还有牧童赶着牛来耕田,人人都吃不饱饭的地方。  但是当小慧姐姐带我去参观时,我完全傻眼了,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首先,小慧姐姐带着我参观了村里笔直的柏油路,小慧姐姐说:我们的家乡的柏油马路已经修了有2,3年了。有了这条马路,使得我们的农村和城市更加贴近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然后,沿着马路行走,我们来到小慧姐姐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城市般的别墅---三层小洋楼,里面有舒适的沙发,有大大的电视,有崭新的空调等等,完全和我们在城市里的生活一摸一样,当我站在阳台上一眼望去时,整个乡村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小楼房,这还哪有我脑海中那些土房的样子啊。  接着,小慧姐姐带着我参观了绿油油的麦田,我看到了一辆辆大很大的种田的汽车,小慧姐姐又说:这样的汽车啊,让农民伯伯种田更加轻松了,不用像以前那么辛,再也不需要牛来帮忙耕田了。遥遥望去,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麦子在风中摇摆,正对着我们微笑。  当夕阳西下时,小慧姐姐邀请我
去她家吃晚饭,我非常愉快的接受了。我们走在阳光铺洒的大地上,哼着快乐的童谣回到了小慧姐姐的家。这一次,满桌的鸡鸭鱼肉没有让我感到一点意外。  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农民叔叔阿姨伯伯们都过上了幸福开心的生活,我的家乡就像被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施了法一样。听我的爸爸、妈妈说这是我们国家制定的新农村政策,这是专门为帮助改善乡村生活而制定的
政策。听到这里,我由衷的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上海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三年级:吴怡寒
篇二:朋友的故事作文700字
每人都有朋友,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曾经的同学李宗洋。  为什么说是曾经的同学呢,因为在三年级他刚转到我们班,可三年以后,就在六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就又转到了别的小学了。虽然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年,可我们却有一段深厚的友谊。  记得那时,学校里兴起了玩沙包,你们知道玩沙包的规则吧,我也就不多说了。玩沙包,我和宗洋可是战场上的绝配,我守他攻,我攻他守,十分的默契。渐渐的,不知是扔包人技巧熟练了,还是我技巧生疏了,老是被砸下场。可宗洋每次都奋力把我救上来。可我还是不争气。一而再,再而三的k掉。宗洋也有些不耐烦了,但我一说:救我。他依然努力的把我就上来。看着宗洋为了救我留下了豆大的汗珠,脸涨得通红,不时喘着粗气。心里很不是滋味。
可不知怎么的从那以后,一次包也没有接过,总被砸下场。宗洋不救我了,反而就上别人。刚开始,我以为宗洋没看见。于是我喊:宗洋救我。宗洋没说话,一边躲闪,一遍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那是,我不知道那瞪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心里很难受。第二天放学,我跑的他面前问他为什么不救我。他听后,冲我的喊:你还说呢,我每次救你,你都被打下去,真是没用。哼,我再也不救你了。我心一横,说:不救就不救,有什么了不起的。一连好几天,我都没和他说话。睡觉前,我想:也许是我的错,都怪我接不到包,明天&&宗洋也在想:我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唉,明天还是&&  第二天,我们恰好在校门口相遇,我俩什么都没说,好像一下子全懂了。都笑了,那是笑很自然,很欣慰&&  宗洋,我的好朋友,好哥们。祝宗洋在新环境里快乐成长,取的好成绩。 迁安市马兰庄完全中心小学六年级:唐琨雨
篇三:值得(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值得(700字)作文  值得  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心情看完同一部电影,感悟当然会有所不同也许,许多人看完电影,会说,冉阿让真伟大呵真让人感动啊,可是,那些小人物呢,教主呢,芳汀呢,不感动么,哪个人不是伟大的,  让我感动的是其实是艾波妮她是谁,你肯定会问一个仅仅出场了几次的龙套那个酒店老板的女儿(也许有些
人,走出电影院后就忘了她的名字。)但是没关系,这丝毫不影响她的感人之处。  从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开酒馆那对夫妇不是什么好人,而他们的女儿,却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干这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她是纯洁的,善良的。她渴望爱情当她遇见了马瑞斯,只不过,天意弄人,她爱他,他却爱着她。她可以为马瑞斯做任何事情,帮马瑞斯找到柯赛特,陪着马瑞斯一起上战场,甚至替挡枪子,临死前把信交给马纳斯,她在雨中一次又一次的呼喊着ilovehimilovehim。。。  她在雨中漫步时的独白令我难忘,她的歌声久久缠绕,这样的人,是值得歌颂的,她为了爱的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成全了他的爱情&&就连难以被感动的我,也禁不住泛起了泪光&&也许比不上朱丽叶,但她的这份执着令我心碎,同时,我也在纠结另一个问题:自始至终,马瑞斯有没有爱过艾波妮呢,  答案是:没有。他对于艾波妮的感情,也许是感激,也许是歉意,或者更多,但是绝没有爱过。但这并不重要,对于艾波妮来说,守住他的爱情,他是幸福的,她也就会很幸福。  悲惨世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破碎的,我就喜欢看破碎的东西,这很残忍。我认为,破碎的东西是美丽的,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也是美丽的。  而这,注定是一个悲惨的世界。初二:passer  颖子
篇一:值得  作文
有时候,我呆望着这片蓝蓝的天空,心中小小的天总会不由自主地从我心灵深处慢慢地撑起,作文 值得.记忆的空间荡存了许多,我在这里巡游了一番,幸运地找到了它——那份值得的友谊.
人生的初中阶段是我们的黄金时期,它为我们诗写了青春的风采.初一早已成为过去,在学习的忙碌中淡淡忘记了它的存在.初二虽是过去,但为我们铺上了一层垫脚石,是冲刺初三的闩门.而现实却很残酷,俗说是减压,而这样的分数加压更重了,挤的人喘不过气来.如此情况之下,好朋友梁宇芳搬出了求救箱.每一次谈话,她总苦苦叹息自己的数学怎会如此差?岂求我能帮助她.她有很强的上进心,我很欣赏,但我也有自己的追求??
暑假,为我们的人生诗写了一份自由,诗写了一段学习的路程.她常常生活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常常不理解别人的不是,常常为自己的利益,竟抛下了别人的追求.这样的朋友,谁会稀罕?有时还会跟我耍脾气,说什么再也不理我,说什么再也要放弃我这个朋友,完全是地地道道的歪理.结果事实证明,她做的一切一切都在伤我心,一直一直都在误会我,而我只好认了,初中二年级作文《作文 值得》.我不知道为什么,即使别人在每一刻伤我,也会慢慢地融化心中的那股怨恨.这样的朋友,值得吗?算了,我不理了.
朋友就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辉,彼此鼓励,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镶嵌在默默的关爱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见.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虚意逢迎,点点头也许就会意了.有时候遥相辉映,不亦乐乎.流星虽逝,美好的愿望依旧在心底.于是,所有的日子都轻松,所有的负重都甜美;于是过去了的成为了回忆,于是今天拥有的不会再无奈.拥有过的,永远不会失去.没有得到
的,亦无须苦苦追求,是你的,迟早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都不会属于你,只要你不为天长地久而苦恼,不必
为失去的而遗憾,不必留恋昨天,只在乎曾经拥有.而她又做到了哪一点?曾会兴冲冲地跑到我家,不经我允许,东摸西碰,一不小心会打翻这个瓶子,而这个瓶子对我来说是意义重大,时时视它为掌上明珠.我哪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免了,再也不理她了.
事情暂时发展的如此糟糕,可时间久了,她也会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在我生日那天,她送来了我最喜爱的小木屋,我的心因此舒服了很多,她为了把数学成绩赶上来,情非得已地说:你住我家,教我数学,成绩赶上来了,我一定会感激你.话音刚落,我的心顿时凝固了,她??原来友谊如此真实,原来友谊如此令人心动.
在阳光温和地抚摸下,我珍藏了这份值得的友谊??
篇二:这样做值得 作文
这样做值得  王嘉颖
当我把一条不起眼的小鱼儿捞出鱼缸时,我爸正好经过。他不由分说地大骂了我一顿:“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想把咱家的观赏鱼饿死啊(我家多半用些活的小鱼小虾喂观赏鱼)~还把水弄得到处都是,你又拿这小鱼做什么,~??”
我被他骂得一头雾水,不由得白了他一眼,自顾自地把小鱼儿放进一个小桶中,让它自由游弋??
学习,一方面为了学业,另一方面则是饲养它们。
同学们见我竟有“闲情”养鱼都笑话我:“你以后干脆去搞饲养业算了~”我的朋友们也劝我:“这样太费时间了~你还要备考呢~”“这样不值得啊~你疯了吗,”我不由得暗暗加了把劲,学得更加努力了;但我同时依旧关注着那一大家子。
父母、同学依旧对我养那“一大家子”嗤之以鼻,我却依旧坚信这样做是值得的。
那天终于过去了,我成功考入了六中——我的梦想学府~同时,小鱼们也长大了。次日,我把它们送入池塘,放生了;同时也放生了那只半大的青蛙。
我认为,我做的都是值得的。毕竟,我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救起了那一大家子;救了“生命”的同时,我的心灵也升华了。
因为我觉得,无论大小,无论苦、累,所有的一切,你的
心灵认为值得了,无论怎样做,那都是值得的。
因为“值得”,永远没有贵贱,只有“值不值”。
篇三:值得作文值得
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心情看完同一部电影,感悟当然会有所不同也许,许多人看完电影,会说,冉阿让真伟大
呵真让人感动啊,可是,那些小人物呢,教主呢,芳汀呢,不感动么,哪个人不是伟大的, 让我感动的是其实是艾波妮——她是谁,你肯定会问——一个仅仅出场了几次的龙套——那个酒店老板的女儿(也许有些人,走出电影院后就忘了她的名字。)但是没关系,这丝毫不影响她的感人之处。 从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开酒馆那对夫妇不是什么好人,而他们的女儿,却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干这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她是纯洁的,善良的。她渴望爱情——当她遇见了马瑞斯,只不过,天意弄人,她爱他,他却爱着她。她可以为马瑞斯做任何事情,帮马瑞斯找到柯赛特,陪着马瑞斯一起上战场,甚至替挡枪子,临死前把信交给马纳斯,她在雨中一次又一次的呼喊着“ilovehim”“ilovehim”。。。
她在雨中漫步时的独白令我难忘,她的歌声久久缠绕,这样的人,是值得歌颂的,她为了爱的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成全了他的爱情??就连难以被感动的我,也禁不住泛起了泪光??也许比不上朱丽叶,但她的这份执着令我心碎,同时,我也在纠结另一个问题:自始至终,马瑞斯有没有爱过艾波
答案是:没有。他对于艾波妮的感情,也许是感激,也许是歉意,或者更多,但是绝没有爱过。但这并不重要,对于艾波妮来说,守住他的爱情,他是幸福的,她也就会很幸福。
悲惨世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破碎的,我就喜欢看破碎的东西,这很残忍。我认为,破碎的东西是美丽的,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也是美丽的。  而这,注定是一个悲惨的世界。
篇四:作文 值得
[作文值得]  有时候,我呆望着这片蓝蓝的天空,心中小小的天总会不由自主地从我心灵深处慢慢地撑起,作文值得.记忆的空间荡存了许多,我在这里巡游了一番,幸运地找到了它——那份值得的友谊.
人生的初中阶段是我们的黄金时期,它为我们诗写了青春的风采.初一早已成为过去,在学习的忙碌中淡淡忘记了它的存在.初二虽是过去,但为我们铺上了一层垫脚石,是冲刺初三的闩门.而现实却很残酷,俗说是减压,而这样的分数加压更重了,挤的人喘不过气来.如此情况之下,好朋友梁宇芳搬出了求救箱.每一次谈话,她总苦苦叹息自己的数学怎会如此差?岂求我能帮助她.她有很强的上进心,我很欣赏,但我也有自己的追求??
暑假,为我们的人生诗写了一份自由,诗写了一段学习的路
程.她常常生活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常常不理解别人的不是,常常为自己的利益,竟抛下了别人的追求.这样的朋友,谁会稀罕?有时还会跟我耍脾气,说什么再也不理我,说什么再也要放弃我这个朋友,完全是地地道道(来自: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讲好中国故事作文700字)的歪理.结果事实证明,她做的一切一切都在伤我心,一直一直都在误会我,而我只好认了,初中二年级作文《作文值得》.我不知道为什么,即使别人在每一刻伤我,也会慢慢地融化心中的那股怨恨.这样的朋友,值得吗?算了,我不理了.
朋友就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辉,彼此鼓励,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镶嵌在默默的关爱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见.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虚意逢迎,点点头也许就会意了.有时候遥相辉映,不亦乐乎.流星虽逝,美好的愿望依旧在心底.于是,所有的日子都轻松,所有的负重都甜美;于是过去了的成为了回忆,于是今天拥有的不会再无奈.拥有过的,永远不会失去.没有得到的,
亦无须苦苦追求,是你的,迟早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都不会属于你,只要你不为天长地久而苦恼,不必为失去的而遗憾,不必留恋昨天,只在乎曾经拥有.而她又做到了哪一点?曾会兴冲冲地跑到我家,不经我允许,东摸西碰,一不小心会打翻这个瓶子,而这个瓶子对我来说是意义重大,时时视它为掌上明珠.我哪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免了,再也不理她了.
事情暂时发展的如此糟糕,可时间久了,她也会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在我生日那天,她送来了我最喜爱的小木屋,我的心因此舒服了很多,她为了把数学成绩赶上来,情非得已地说:你住我家,教我数学,成绩赶上来了,我一定会感激你.话音刚落,我的心顿时凝固了,她??原来友谊如此真实,原来友谊如此令人心动.在阳光温和地抚摸下,我珍藏了这份值得的友谊??
篇四: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
我一直认为做人,可以不那么光鲜亮丽、荣华富贵,但一定要做一个有故事的人。倘若若终其一生为名为利庸庸碌碌,却不知为何而奔走,待到迟暮回首,留给自己的只能是一片糊涂的空白和深深的疲惫。所以,人需要活得有意义、有故事,那是他的财富,更是他存在的证明。那么,一个国家呢,国家也需要故事。
余秋雨在千禧年前夕做了一次追寻文明的跋涉,游遍欧洲、中东、亚洲文明古国的他发出《千年一叹》。在岁月车辙的碾压下,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文明,只有少数一息尚存,更多地被掩埋在黄尘之下渐渐被世人淡忘。当人们发现古罗马庙宇中房屋结构妙到毫颠,发现埃及古墓中发掘出的文字资料与现代航天观测严丝合缝,惊叹之余,是一种更为震撼人心的惋惜。那些先贤的智慧,留下的多是难以辨识的古文
字,而那些千年流传的故事,竟戛然而止,无以为继。
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成了唯一一个没有被加上“古”字前缀的幸存者。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故事同样悄然发生着残缺。
冯骥才感叹过,近十几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随之带来的是村庄的落没。那些用时光和风雨砌成的古村落,竟被冷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物是人非,那些承载了无数中国故事的纪念碑啊,就这样为所谓发展埋了单。九十万古村的消失,又是多少万、多少亿个中国故事的断带~
然而,面对这样的断带,我们的做法又何尝不显得可笑。为了旅游业,我们用钢筋水泥把古村改的面目全非,老宅加固,新宅做旧。敢问岁月刻下的皱纹,有哪种现代科技能仿出它的分量,更有甚者,不惜将整座古宅迁至他地。古话云,树挪则死,宅挪岂又能生,那些土生土长的中国故事换了水土,难道还能保有原来的味道,
其实,那些古村、古宅何需我们的缝缝补补。它们所需要的,是笑声、嬉闹声、哭声、争吵声,是鸡犬相闻的陪伴,是人情世故的温度。风化、侵蚀、腐朽、坍塌,不是生命的终结,正是这些让老宅有了味道,正是这些给了老宅故事。真正读懂老宅的人,纵使一天踏出门去,也依旧留存着老宅的风骨与气质。而那一个个中国故事,如老宅一样,不需要谁锦上添花砌砖加瓦,只需要我们虔心聆听,忠诚传递。
我们要记住,中国的故事不是从外敌入侵开始,更不是从建国开始,而是从三皇五帝征服蛮夷、一统华夏追溯到今天的漫长故事。这些中国故事,就散落在一个个古村古宅中,一片片养育了无数炎黄子孙的沃土中。
所以,走出这座枯燥的钢铁森林,回到古村里看看吧。看看那些承载历史的断壁残垣,看看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那是真正的故事,那里有我们这些讲故事的人真正需要的素材。切莫让今天成为故事的断带,切莫让我们成为历史的罪人~
讲好中国和故事,且行为珍惜。
篇五:一个令我感动的故事作文700字
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我如饥似渴地拽着妈妈的手臂,求妈妈给我讲一个好听的故事。 某个停车场有这样一个规定:停自行车收费五角钱。那儿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负责看守自行车,并收取这区区五角钱。在一个阴沉的下午,一位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匆匆忙忙地来到停车场,他刚从自行车上下来,口袋里的手机便响了起来,“喂,哎呀,知道了~我已经在楼下了~”就在这个年轻人接电话的时候,那位老人缓缓向他走来,本想和年轻人说句话,可没等老人说一个字,这个年轻人随手把车一停,便急匆匆地跑向旁边那幢大楼了,连头都没回一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时,漆黑的夜空中狂风大作,随即下起了黄豆般的雨滴,整个停车
场的自行车几乎都被领取完了。直到半夜,那位年轻人才悠哉悠哉地从大楼里出来,到停车场取自行车,但是那位老人还是守在那里。当年轻人看到老人后,带着讽刺的语气说:“呦~就为了那五毛钱~至于吗~,”说着,他从皮夹里抽出了一张五元的钱币,随手扔在老人面前。老人对于年轻人对他的讽刺和侮辱只是一笑而过。他从容地从地上捡起那张纸币,并且从口袋中掏出一串钥匙,一起交给了年轻人。当年轻人看到后,一瞬间,他脸上那傲慢、高高在上的神情一下子消失了,惭愧和无地自容爬上了他的脸颊。原来,老人冒着倾盆大雨,顶着刺骨寒风,一直守在停车场等那位年轻人,就是为了把他遗留的自行车钥匙亲手交给他??  听了这个故事,我无比感动。老人那样做并不是想让年轻人怎样去报答他,而是为了维护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在现代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与老人一样,做到诚信,拾金不昧呢,老人在极其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惊人的壮举,甚至被别人看不起,但是他却有着一颗美丽、真诚的心灵,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地。
作文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英雄故事》3400字讲好中国英雄故事——以中国军旅文艺为例
“如何从习焉不察的世俗生活中跳脱出来,突破思维惯性,提升既有的军旅经验,创造新的审美范式,是讲好中国英雄故事的难度和关键所在作家们需要抵近改革强军大潮下的军旅生活现场,深刻认识现实生活的新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塑造出具有改革勇气、责任担当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英雄形象和平年代,庸常且碎片化的生活如何把握?军人的心灵世界如何建构?英雄的价值如何表达?这些问题无法经由传奇性的虚构而绕过,只能在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英雄叙事的重建中寻求突破在战争历史、军旅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创作资源的当下,中国英雄故事亦呼唤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高远的气象,而不能被圈限在狭窄的题材和类型中,最终沦为自说自话的“孤岛写作”
1英雄叙事是绵延至今的精神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人们重归生活的日常性与世俗化,英雄故事渐行渐远,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历史的轮回却常常出人意料,泛娱乐化的世俗生活流行了不过十余载,以影视剧为表征的英雄叙事在21世纪初大规模地重回银幕与荧屏。英雄形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甚至草莽化,浪漫奇崛的传奇故事令观众趋之若鹜,英勇壮烈的悲剧美学让人们心向往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亦被二度创作,大众对英雄表现出了自新时期以来少有的崇敬与渴望。消解日常的庸俗性对人们脆弱心性的侵蚀,反拨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失落迷茫是这股英雄叙事思潮背后隐含的深意。至于其后开始泛滥的抗战神剧,一方面与泛娱乐化的文化生态相关,另一方面或源自因历史屈辱与痛苦而产生的民族主义的精神焦虑。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英雄主义的集中书写总是与战争、对抗、灾难紧密相连,战争—军人—英雄,这三重概念绑定,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闭合的所指链条。对英雄的渴求、对英雄主义的推崇始终是中国文学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表现主题和精神向度。战争题材的天然优势、军旅生活的独特属性、英雄主义的崇高精神,亦赋予了中国军旅文学恒久的魅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文学生态怎样嬗变,中国军旅文学始终坚守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传统,持续建构并张扬英雄叙事。这也意味着,英雄叙事在中国不仅是一种题材类型,更是一种恒久的精神传统。  毋庸置疑,军旅文学是中国文学英雄叙事的主阵地,军旅作家是讲述英雄故事的主力军。当英雄叙事从地方作家的表现对象中渐渐淡出时,军旅作家仍在勉力讲好英雄故事。事实上,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英雄故事与中国故事是高度统一的。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故事聚焦的是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直面的是强军、兴军实践,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  和平年代里,军人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情怀在当代题材作品中处于失语状态;相较于塑造当代英雄,作家们更加偏爱在对战争历史的回望中编织英雄传奇。然而,当代英雄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英雄形象如何建构,不仅关乎人们的精神信仰,也决定着文学自身的质地与品格。如何围绕改革强军的目标处理现实的、日常的军旅经验,生动鲜活地塑造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如何从习焉不察的世俗生活中跳脱出来,突破固有的思维惯性,提升并超越既有的军旅经验,创造新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范式,是讲好中国英雄故事的难度和关键所在。2和平年代英雄故事如何讲述  讲好中国英雄故事,作家把握现实生活的能力亟待提升。当前,社会生活飞速发展,军队和军人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讲好中国英雄故事首先需要作家们把握当下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把握的欠缺与思想的匮乏往往互为表里。不了解生活,写作就没有血肉;没有思想,作品就缺少灵魂。有的作家虽然写的是现实题材,但缺乏穿透事象直达本质的锐利目光,导致作品所关注的并非是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震撼人心、最带有趋向性的景观,所传达的思想和观念并非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所塑造的人物并非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主体。  文学终究还是要面对社会现实的,不仅要把握生活的表层经验,更要把握与表现时代精神,探索与掘进人性深度,体察和关照生命存在。讲好中国英雄故事不仅要及时地反映现实,更要积极地介入现实;不仅要生动描摹“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心灵世界,更要彰显“敢打必胜”的英雄本色和壮志豪情。作家们需要抵近改革强军大潮下激情燃烧的军旅生活现场,需要拥有沉实具象的写实能力,需要持续跟踪并深刻认识现实生活的新变化,进而将创作的笔触延伸至整个军队、国家、民族变革转型的时代脉搏上,塑造出具有改革勇气、责任担当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英雄形象。  讲好中国英雄故事,英雄叙事的模式亟待突破。21世纪初年的中国文学,以军旅长篇小说为主潮参与建构了民族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并对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但回顾这一主潮时不难发现,构成英雄故事的主体部分却是历史与传奇。这显然与当代人理想的虚无和思想的贫乏有关,于是,那些曾被人们轻易抛弃的革命理想与道德伦理重新成为一种思想资源与精神财富。问题是,这一源自革命战争时期并延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理想与道德伦理虽然可以在某一瞬间抚慰人们放空的心灵与浮躁的情绪,却不能真正解决当下人们的思想困惑与精神虚无。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新历史小说”及“红色经典”改编剧的历史宿命,英雄传奇叙事模式与英雄主义精神实质间的裂隙亦由此而生。  “英雄传奇”是一种个性化、戏剧化的想象性存在,而“英雄主义”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性的建构,指向的是崇高的理想追求与高贵的人格尊严。英雄传奇的叙事模式当然可以满足大众对英雄主义的想象性期待,并为作家预留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文学毕竟不能远离生活真实,艺术地还原现实生活始终是考验作品成色的重要尺度。和平年代,庸常且碎片化的生活如何把握?军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图景如何建构?英雄的价值意义怎样表达?这些瓶颈问题终究无法经由对传奇英雄的戏剧性虚构而绕过,而只能在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中寻求突破。在当下的很多英雄故事中,传统的英雄叙事被注入了新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对“明天战争”的想象性、模拟性重塑,使得战争伦理在和平状态下的新型高素质军人身上焕发出了时代的新意。围绕着对战争伦理的重建与阐释,英雄故事的写作获得了新的资源与视角,对军旅现实生活的反映力度也得以加强。  讲好中国英雄故事,呼唤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高远的气象。前些年,英雄叙事逐渐陷于碎片化、低视点,作家们执迷于对小人物、小挫折、小苦难、小悲剧、小事故的书写,视野和想象力被禁锢;作品的气象、格局变狭小,所塑造的人物、反映的生活和传达的思想过于低矮、逼仄、晦暗;从反映的生活幅面看,也与改革强军进程存在着距离。中国英雄故事的审美范式既应有沉郁悲壮,也需要昂扬向上;既要聚焦个体的生存境遇,也应关注变革前行的整体大势。惟其如此,中国英雄故事的气象格局才不至于显得狭小苍白,才更具有饱满开阔的精神气质。  优秀的文学一定不满足于仅仅表达个体的精神世界,其更高的追求是通过深入个体精神世界表现复杂人性中的诗意与崇高,并将这种诗意与崇高升华至哲学的高度。中国故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表现内容,“既讲好国家民族的宏大故事,又讲好百姓身边的日常故事,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叙事体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见人、见事、见精神。”中国故事强调整合、概括和超越的精神向度;强调新的宏观视野和整体性的文学观念;强调统摄当下中国人共同的生活经验,凝聚成为和同的思想共识、情感基础和价值标准;强调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强调包纳多元多变的价值观念,概括渐趋碎片化的日常生活,处理和提升日益复杂且快速变化的中国经验。与之相对应,在战争历史、军旅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创作资源的当下,中国英雄故事亦呼唤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高远的气象,英雄书写不能被圈限在狭窄的题材类型中、拘囿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场景里,最终沦为自说自话的“孤岛写作”。  在我看来,深入生活、沉入生命的写作是最值得珍视的。这样的写作与现实生活息息相通,并出之于创作者不得不表达的创作冲动;这样的写作是一种巴尔扎克般的、社会书记员式的写作,有力量、有思想、有高度;是一种毛茸茸、活生生、充满穿透性和整体感的写作。讲好中国英雄故事,需要作家们对当今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军旅生活做出细腻的书写、精准的概括和富于思想高度的超越,塑造出闪耀着人性光芒和精神光彩的英雄形象,建构起丰饶且深邃的文学世界。作者单位:解放军报
作文三:《讲好“中国故事”》1500字习近平同志前不久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对世界了解和理解当代中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中国故事”的昨天,是1840年鸦片战争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历史,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泱泱五千年文明古国,出现过许多让世界瞩目的辉煌的盛世。近代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却在与资本主义这一崭新生产方式的赛跑中落后了,于是挨打,于是受尽屈辱。然而,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百年历史并非单纯的屈辱史,更多地,是觉醒与奋起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的昨天卷走黑暗、迎来晨曦,走出了艰难却又一直坚定的U字形道路。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故事”的今天,起始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然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习近平同志说,“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今天我们之所以如此坚定地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充满自信,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实践充分证明能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使得我国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是一条完全正确的道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走人间正道而不走老路邪路的根本依据所在。中国今天所取得的进步来之不易,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进发出青春活力,展现出一幅“祖国前头尽是春”的光明前景。
“中国故事”的明天,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又是每一个老百姓的梦,代表了全体中华儿女之所想所向、所盼所愿。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坚信中国梦,是因为其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从把握客观规律的高度审视中国梦,其所指的民族复兴不是重复封建盛世,而是应然呈现出两大特征,即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与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铺设阶梯。毛泽东同志讲过,中华民族“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个贡献,就是为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让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不仅告别饥饿和贫困,而且充分享有得到切实保障的生存权、发展权并逐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昨天、今天和明天,构成了“中国故事”的壮美图景。贯穿这个故事的,是中华儿女追求独立、发展和幸福的心愿与奋斗。国际舆论格局“西强东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唱衰中国”,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搞好外宣工作的动力。心平气和又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故事”,很有意义、很有作用。第一,是要向那些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中国“红旗落地”的人士郑重宣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源干中国人民在历史活动的实践与比较中的艰辛探寻,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所以,任何外部力量都不可能诱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放弃这条发展道路,毁掉既有发展成果。第二,是要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曾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和平,永不扩张,永不称霸。所以,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而言是重大机遇而非挑战与威胁,中国梦与世界人民一切进步的梦、和平的梦相融相通。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 史小今)
作文四:《讲好中国英雄故事》3500字讲好中国英雄故事
如何从习焉不察的世俗生活中跳脱出来,突破思维惯性,提升既有的军旅经验,创造新的审美范式,是讲好中国英雄故事的难度和关键所在
作家们需要抵近改革强军大潮下的军旅生活现场,深刻认识现实生活的新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塑造出具有改革勇气、责任担当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英雄形象
和平年代,庸常且碎片化的生活如何把握,军人的心灵世界如何建构,英雄的价值如何表达,这些问题无法经由传奇性的虚构而绕过,只能在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英雄叙事的重建中寻求突破
在战争历史、军旅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创作资源的当下,中国英雄故事亦呼唤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高远的气象,而不能被圈限在狭窄的题材和类型中,最终沦为自说自话的“孤岛写作”
英雄叙事是绵延至今的精神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人们重归生活的日常性与世俗化,英雄故事渐行渐远,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历史的轮回却常常出人意料,泛娱乐化的世俗生活流行了不过十余载,以影视剧为表征的英雄叙事在21世纪初大规模地重回银幕与荧屏。英雄形象更加人
性化、个性化甚至草莽化,浪漫奇崛的传奇故事令观众趋之若鹜,英勇壮烈的悲剧美学让人们心向往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亦被二度创作,大众对英雄表现出了自新时期以来少有的崇敬与渴望。消解日常的庸俗性对人们脆弱心性的侵蚀,反拨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失落迷茫是这股英雄叙事思潮背后隐含的深意。至于其后开始泛滥的抗战神剧,一方面与泛娱乐化的文化生态相关,另一方面或源自因历史屈辱与痛苦而产生的民族主义的精神焦虑。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英雄主义的集中书写总是与战争、对抗、灾难紧密相连,战争—军人—英雄,这三重概念绑定,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闭合的所指链条。对英雄的渴求、对英雄主义的推崇始终是中国文学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表现主题和精神向度。战争题材的天然优势、军旅生活的独特属性、英雄主义的崇高精神,亦赋予了中国军旅文学恒久的魅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文学生态怎样嬗变,中国军旅文学始终坚守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传统,持续建构并张扬英雄叙事。这也意味着,英雄叙事在中国不仅是一种题材类型,更是一种恒久的精神传统。
毋庸置疑,军旅文学是中国文学英雄叙事的主阵地,军旅作家是讲述英雄故事的主力军。当英雄叙事从地方作家的表现对象中渐渐淡出时,军旅作家仍在勉力讲好英雄故事。事实上,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英雄故事与中国故事是高度统一的。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故事聚焦的是中国梦、强
军梦的时代主题,直面的是强军、兴军实践,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
和平年代里,军人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情怀在当代题材作品中处于失语状态;相较于塑造当代英雄,作家们更加偏爱在对战争历史的回望中编织英雄传奇。然而,当代英雄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英雄形象如何建构,不仅关乎人们的精神信仰,也决定着文学自身的质地与品格。如何围绕改革强军的目标处理现实的、日常的军旅经验,生动鲜活地塑造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如何从习焉不察的世俗生活中跳脱出来,突破固有的思维惯性,提升并超越既有的军旅经验,创造新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范式,是讲好中国英雄故事的难度和关键所在。
和平年代英雄故事如何讲述
讲好中国英雄故事,作家把握现实生活的能力亟待提升。当前,社会生活飞速发展,军队和军人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讲好中国英雄故事首先需要作家们把握当下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把握的欠缺与思想的匮乏往往互为表里。不了解生活,写作就没有血肉;没有思想,作品就缺少灵魂。有的作家虽然写的是现实题材,但缺乏穿透事象直达本质的锐利目光,导致作品所关注的并非是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震撼人心、最带有趋向性的景观,所传达的思想和观念并非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所塑造的人物并非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主体。
文学终究还是要面对社会现实的,不仅要把握生活的表层经验,更要把握与表现时代精神,探索与掘进人性深度,体察和关照生命存在。讲好中国英雄故事不仅要及时地反映现实,更要积极地介入现实;不仅要生动描摹“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心灵世界,更要彰显“敢打必胜”的英雄本色和壮志豪情。作家们需要抵近改革强军大潮下激情燃烧的军旅生活现场,需要拥有沉实具象的写实能力,需要持续跟踪并深刻认识现实生活的新变化,进而将创作的笔触延伸至整个军队、国家、民族变革转型的时代脉搏上,塑造出具有改革勇气、责任担当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英雄形象。
讲好中国英雄故事,英雄叙事的模式亟待突破。21世纪初年的中国文学,以军旅长篇小说为主潮参与建构了民族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并对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但回顾这一主潮时不难发现,构成英雄故事的主体部分却是历史与传奇。这显然与当代人理想的虚无和思想的贫乏有关,于是,那些曾被人们轻易抛弃的革命理想与道德伦理重新成为一种思想资源与精神财富。问题是,这一源自革命战争时期并延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理想与道德伦理虽然可以在某一瞬间抚慰人们放空的心灵与浮躁的情绪,却不能真正解决当下人们的思想困惑与精神虚无。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新历史小说”及“红色经典”改编剧的历史宿命,英雄传奇叙事模式与英雄主义精神实质间的裂隙亦由此而生。
“英雄传奇”是一种个性化、戏剧化的想象性存在,而“英雄主义”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性的建构,指向的是崇高的理想追求与高贵的
人格尊严。英雄传奇的叙事模式当然可以满足大众对英雄主义的想象性期待,并为作家预留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文学毕竟不能远离生活真实,艺术地还原现实生活始终是考验作品成色的重要尺度。和平年代,庸常且碎片化的生活如何把握,军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图景如何建构,英雄的价值意义怎样表达,这些瓶颈问题终究无法经由对传奇英雄的戏剧性虚构而绕过,而只能在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中寻求突破。在当下的很多英雄故事中,传统的英雄叙事被注入了新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对“明天战争”的想象性、模拟性重塑,使得战争伦理在和平状态下的新型高素质军人身上焕发出了时代的新意。围绕着对战争伦理的重建与阐释,英雄故事的写作获得了新的资源与视角,对军旅现实生活的反映力度也得以加强。
讲好中国英雄故事,呼唤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高远的气象。前些年,英雄叙事逐渐陷于碎片化、低视点,作家们执迷于对小人物、小挫折、小苦难、小悲剧、小事故的书写,视野和想象力被禁锢;作品的气象、格局变狭小,所塑造的人物、反映的生活和传达的思想过于低矮、逼仄、晦暗;从反映的生活幅面看,也与改革强军进程存在着距离。中国英雄故事的审美范式既应有沉郁悲壮,也需要昂扬向上;既要聚焦个体的生存境遇,也应关注变革前行的整体大势。惟其如此,中国英雄故事的气象格局才不至于显得狭小苍白,才更具有饱满开阔的精神气质。
优秀的文学一定不满足于仅仅表达个体的精神世界,其更高的追求是通过深入个体精神世界表现复杂人性中的诗意与崇高,并将这种诗意与崇高升华至哲学的高度。中国故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表现内容,“既讲好国家民族的宏大故事,又讲好百姓身边的日常故事,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叙事体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见人、见事、见精神。”中国故事强调整合、概括和超越的精神向度;强调新的宏观视野和整体性的文学观念;强调统摄当下中国人共同的生活经验,凝聚成为和同的思想共识、情感基础和价值标准;强调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强调包纳多元多变的价值观念,概括渐趋碎片化的日常生活,处理和提升日益复杂且快速变化的中国经验。与之相对应,在战争历史、军旅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创作资源的当下,中国英雄故事亦呼唤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高远的气象,英雄书写不能被圈限在狭窄的题材类型中、拘囿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场景里,最终沦为自说自话的“孤岛写作”。
在我看来,深入生活、沉入生命的写作是最值得珍视的。这样的写作与现实生活息息相通,并出之于创作者不得不表达的创作冲动;这样的写作是一种巴尔扎克般的、社会书记员式的写作,有力量、有思想、有高度;是一种毛茸茸、活生生、充满穿透性和整体感的写作。讲好中国英雄故事,需要作家们对当今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军旅生活做出细腻的书写、精准的概括和富于思想高度的超越,塑造出闪耀着人性光芒和精神光彩的英雄形象,建构起丰饶且深邃的文学世界。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
文档资料:讲好中国英雄故事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本资源来自于网络,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用于学习交流。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作文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14200字●作家的天职是讲好故事,报告文学作家必须有良心、良知,具有强烈的前沿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报告文学作家要善于从生活中撷取那些最精美的故事,或者去撷取谁都不太注意的场景。
●细节和人物是写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对于报告文学来说,一个细节可以救活一个人物,甚至一篇文章。
●好故事必须要有好的讲法,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重视方法和技术,耐心打磨作品的结构、语言等。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人的价值为轴心,开掘人物所承担的时代性。
●在资讯发达的全媒体时代,报告文学要得到更多读者的肯定,还要进一步把握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理由的《扬眉剑出鞘》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心底的强国梦,鲁光的《中国姑娘》奏响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何建明的《国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人激励人,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深沉之爱,王宏甲的《智慧风暴》引发一股经久不息的知识旋风,黄传会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为奋斗的打工者写心画像,徐剑的《东方哈达》以高原建设者们的无私无畏温暖人,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传递文学的恒久诗意,丁晓平的《五四运动:历史的现场和真相》回望一段不平凡的辉煌。马娜的《天路上的吐尔库》、王国平的《一枚铺路的石子》、李?f璐的《落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采访记》聚焦当代中国人平凡而不普通的人生,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文艺报社共同主办“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系列座谈会。3月30日,首场座谈会邀请部分报告文学作家围绕相关话题各抒己见。现刊载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如同一条流光溢彩的中国故事长河绵延不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中国人在奋斗自强的路途上创造的新故事,时时鼓舞着作家们用心去发现,用笔墨去书写。报告文学是时代的文体,与中国故事贴得最近,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倾情记录中国故事,留下了许多动人篇章,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其间的得失甘苦必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迪。
讲好中国故事
是报告文学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之一,就是希望我们文艺界要讲好中国故事。通俗意义上讲,作家就是编故事、讲故事的人。一个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了解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听故事开始的。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因为一个好故事会让人一辈子忘不了,并且从中获得一生的教益,比如“东郭先生与狼”、“司马光砸缸”和“铁杵磨成针”等这些经典故事,为什么传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和影响着不同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年龄的人,就是因为这些故事生动精彩且蕴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和人生经验,都具备了入心、入脑的艺术感染力。从我个人的创作经验来看,30多年来,我基本上都是在讲“中国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60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迎来了伟大的社会进步,这种进步是由一件件生动鲜活的事情组成的,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推动的。用史学的尺度来衡量,这是“个人规模的历史”,是色彩缤纷的峥嵘岁月。讲好这些故事是作家的天职,既需要作家有智慧,更需要作家有良知,对于报告文学作家来说,后者更是重中之重。
报告文学的写作难度是非常高的,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有社会的良心、良知,承担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具有浓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还必须具有前沿精神,关注现实思考现实,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和国计民生,绝不回避生存矛盾,致力于社会进步,预见社会发展,这就构成了报告文学作家独特的表情和品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光怪离奇的社会,面对诡谲多姿的人生和命运,一个真正的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有丰沛的精神素养,丰沛的情感素养,丰沛的知识素养。面对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面对一位经历沧桑的老者,你能不能站在一个更高、更巧妙的视角,以一种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眼光和视野生成关于历史、时代、哲学和文化、美学的最终发现,无不在考验着作者的能力。
报告文学作家讲述中国故事时,要有写鸿篇巨制的野心和精神担当。因为就作家的写作而言,一生要直面这么几个词:精神、命运、死亡、爱情。古今中外的精品之作、扛鼎之作、传世之作,无一不在文学叙述之中体现了精神思想元素的独到发现与深邃挖掘。上乘之作,一定是精神品质高拔的,站在民族的人类的精神高峰之上,有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有时代、民族、个人和历史的命运感,敢于直面死亡的残酷与冰冷,抒写爱情的美丽与凄怆,直通读者的心灵,为受众再造一个天堂。可以说穷尽一生,我们困惑于此,我们的突破也在于此。
我认为,中国故事,就是以中国和中国人民为核心、真实再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客观正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准确反映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心声,完整体现中国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气质,全方位、大视野、多角度地呈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的文学作品。报告文学在表现这些主题时有先天的优势。我们知道,报告文学题材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因此,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应该是报告文学两条平行前进的钢轨,把报告文学送达更远的地方。
讲述“中国故事”,并非简单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我们是在以文学的形式凝聚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与情感,描述出中华民族在一个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想象与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与未来。所谓中国故事,是指凝聚了中国人共同情感的故事,在其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对于作家来说,我们可以讲述一个个人的故事,可以讲述一个家族的故事,也可以讲述一个阶层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将个人、家族或阶层的故事讲述为“中国故事”?这需要作家深刻的洞察力,开阔的视野,以及创造中国新文化的自觉意识。     歌德在他的时代曾经以这样的句子形容人类精神深处的激情与困惑:灵魂永远骚动着渴望安宁,肉体永远劳作着寻觅休息。21世纪的我们不论从哪里出发,似乎还是能够碰见这两句话。我从这样的句子里感受到另一种巨大的挑战和热望,对于一个以写作为重要生命形式的人,它洋溢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悖论的魅力。我们相信,在每一时刻都有不可计数的信息沿着光纤飞奔的当今世界,文学依然是不断擦亮我们心灵的智慧之书,它会使精神欢愉,使灵魂有光,使天地温暖,使生命芬芳。我愿用这段话不断提醒自己:在漩流中不被瓦解,努力保持一个写作者的宁静、独立和尊严。
讲好中国故事,重要的是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和怎样讲好的问题。讲什么,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发展大势,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好。怎么讲,就是要真实、生动、鲜活地讲,真实的故事最精彩,基层的故事最生动,努力出新出彩,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怎样讲好,就是要走出办公室、走出高楼大厦,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
在生活中发现真实与故事
报告文学作家要善于从生活中撷取那些最精美的故事,或者去撷取谁都不太注意的故事。前者是人类对美好和理想的共同取向需要,后者是因为人类有共同的好奇心。好故事的标准,是内容精美和形态精致。去年清明节前我写了一篇不长的纪实体散文,叫《雨花台的那片丁香》,故事讲了女烈士丁香的男友阿乐先生一生对亡妻的唯美和凄美的感情,这种唯美与凄美融合起来,就是一种壮美。壮美将一对革命者的爱情升华成一种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这是一个大家可能都不太注意的故事,我写它并不是要猎奇,而是想从那些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寻找到可以呈现特别不平常的、闪耀光芒的故事。比如农民代表吴仁宝,他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建设了一个中国最了不起的新农村。在他去世时,关于他过去的那些事引发了不少争议,当时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写了一篇《吴仁宝的遗产》,里面讲了吴仁宝鲜为人知的许多故事,发表后效果很好,重新塑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形象。
不是所有的故事对一切人都具吸引力,而经典的好故事则必定能打动所有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它必定具备了人类情感和社会进步的普遍价值意义,以及超越一般水准的审美意义。比如我们常常会被那种纯洁无瑕、出生入死的爱情而感动;常常会对弱者产生怜悯心;对真理无限崇仰与追求,对邪恶充满蔑视与仇恨等等。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在创作“故事”时,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一个具象的对象。这很重要,因为这个具象的听故事的对象,可以帮助我们校准“故事”的方向,即作品的主题意义。当年我写《落泪是金》时,在创作时就很清晰地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我的“故事”,来了解和关心那些读不起大学的贫困生,并最终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后来《落泪是金》中那些贫困生的故事基本上都让公众采纳了、感动了,所以作品达到了预期效果――引发了全社会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关注与献爱心,政府也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
报告文学作家不能像小说家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虚构、去编造、去揣测。只要作家真正深入生活,便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文学,生活中蕴藏着最曲折的故事、最独特的细节、最深刻的思想。我在创作《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时,密集采访了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80后”、“90后”打工青年,他们给我讲了很多自己的和别人的故事。一次,我被一位推销足浴盆的小伙子吸引住了,经过简短的交谈,我得知他爷爷和父亲都是农民工。我隐隐意识到这可能会是一个好故事。当我深入到这个家庭之中,和他们交上朋友以后,我发现这的确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家庭。小伙子的爷爷是我国最早一批农民工,当过清洁工,看过仓库;父亲算是第二代农民工,做过家具,干过装修。到了小伙子这一代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与土地割断了联系,他们从进城的第一天开始便有了“城市梦”。这个一门三代由农民工组成的独特的家庭,完全可以说是我国农民工30年历史的缩影。这样的故事不到生活中去寻找,靠编造是编造不出来的。
为了书写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的历史,我曾经到海军干休所去寻找“老潜艇”们,他们都已经走入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听他们讲述当年初建海军潜艇部队的一个个传奇般的故事,让人怦然心动。在南京,我遇到一位“老潜艇”,他晚年得了中风,行动困难,无法言语。他的老伴告诉我,1988年,在大海中潜航了40年的“老潜艇”离休了,但他对海军潜艇事业的感情丝毫没有减弱。他有个固执的爱好――每晚必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每当听到明天东海海区天气以晴为主,无风浪时,脸上便会露出安详的神色。一位同大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潜艇”,他的心中深藏着一片辽阔的海。这样的细节不到生活中去,靠虚构是虚构不出来的。
报告文学是文学向时代递交的一份“证词”。追求真实,或者说真实性、真实感,是报告文学的立身之本,是它的血脉和基因。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目光紧紧锁定现实,要么把现实中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用文字刻录下来,要么让悠远的历史“穿越”到当下,与现实进行对话,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当下现实,正所谓“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故事被讲述的年代”。报告文学还是时代向历史递交的一份“证词”。它所关注的事、描写的人,由于深深打上了“真实”的烙印,将可能被后来者轻易地“照单全收”,视为“信史”。所以,报告文学作家的天职是不断地向真实、事实逼近。
用报告文学讲述中国故事,要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和检验。这关系到如何遴选故事,如何获取故事,如何讲述故事。遴选出来的好故事应该是品质过硬、品相纯正、品味醇厚的,要与时代的气息相契合,从故事中映照出时代的风雷激荡、波澜起伏;要符合当代审美情趣,进入现代语境;要感应到人的心灵秘密,让人觉得可以亲近、可以碰触,产生精神愉悦和灵魂颤动。获取故事的途径不外乎舍得下身段,到生活深处浸泡。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始终“在路上”。动笔前,作家应该“在路上”,去丈量人物的心灵长度,去捕捉大地的生机勃勃,从中梳理出故事的脉络,翻拣出故事的角角落落。即使回到家里,面对稿纸和电脑屏幕,心也应该“在路上”,让时代的动感旋律撑满字里行间。     细节可以救活文章
前天入睡前随意翻看一部清代人写明代故事的《醉醒石》,第一章写的是一个为人极尽清廉的小吏。看得出故事素材十分精彩,但作者没有写好,其原因在于缺少丰满的细节。这引起我对文学内容与形式的思考。
我们通常看到的文章有三种情形。内容精彩,形式上乘,这样的作品难能可贵;内容大于形式者,非文学也,可能是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形式大于内容者,有人喜欢看,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回想主题内容记不太清,只记得文笔曼妙,还成为经久流传的经典。这说明形式对于文学作品极为重要,包括取材、谋篇、结构,以行动为特征的情节与细节展开,还有语言文字的修养……
我的早期作品《扬眉剑出鞘》从采访到写作都在击剑运动队的宿舍里完成。这项运动身手动作极快,转瞬间胜负分晓;为了弄清楚现场情境,我请教练员持一把剑,我拿一把剑,就这样一剑一剑地比画着去还原现场事件。随后把单人床的铺盖一卷,坐在小马扎上写完全稿。正是这样对生活细节的考量和认真还原,最后成就了这部作品。
细节、激情、人物是写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我在写作《中国姑娘》时因为想进一步了解队员周小兰和整个队伍的情况,就冒冒失失地问周小兰,你写过日记吗?某年某月某日有一场比赛你记录了吗?她说我有记录,我说能看一下吗?当时郎平在旁边,说鲁老师,这个不能看,女孩子的日记你怎么能看呢?周小兰说,老师,你看一眼,咱们拉勾,你不能往外写,也不能抄,也不能告诉别人。我说行,没问题。她就把日记给我了,她的日记很简单,我一个通宵就看完了,看完觉得很精彩,特别是表现了当时女孩子的一些爱情生活,她写以前出去比赛心里很轻松,那天突然之间心被拴住了等等,深深打动了我。当时我跟她拉了勾了、保证不能用,最后还是用了,写了8000字,实际上也得到了她的默认。所以,对于报告文学来说,细节很重要,一个细节可以救活一个人物,救活一篇文章。
报告文学必须具有“文学性”,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一些报告文学作品读者不满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告”有余,“文学”不足。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指的是这种文体的审美特性,它是由多方面组成的,比如题材之美、精神之美、风格之美、语言之美等。不过我认为,报告文学“文学性”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要有好故事。
精彩的故事要靠精彩的细节来支撑,而精彩的故事和细节都需要作家到生活中去寻找。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每一部优秀报告文学的诞生,都是作家与生活的一次贴近,都是作家对生活的一次思考。你越深入生活,作品就越扎实;你越深入生活,作品就越有深度。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1988年,我为电视纪录片《绿色长城》撰稿,第一次踏访三北防护工程。在山西保德有一个老人叫张候拉,使他远近闻名的是山里小孩唱的一首顺口溜:“保德有个树疯子,住山洞吃黑豆,不换衣服不洗澡,种树不管家,他叫张候拉。”我见他的时候,林业局刚把他从九塔山的山洞里接出来,我仿佛见到了一个“野人”,我几乎无法采访,他总是说两句话:“人活一辈子,总要给子孙留点什么”;“走不动??,走不动??”。他已经86岁了,用白面换黑豆,到林场捡树苗,为了省去上山下山的时间,他住在九塔山的一个山洞里,吃黑豆、野菜,穴居10年。就连专家也困惑:这些种植在水土流失区流泥淌坡的24万棵树,一个70多岁的老人十年不息仅凭一己之力是怎么种下的,而且都活了,生意盎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候拉的故事是九塔山上的树告诉我的,我在进入张候拉手植的那些林子时,我在他住了10年的山洞中寻觅时,能看见张候拉的脚印,能闻到张候拉的气息。在这些从生活中生发出的细节里,文学的思绪随之而来,张候拉的故事是有根的,充满荒野的气息,树叶青草能牵动出我的词语。
好故事要有好讲法
好故事必须有好的“讲法”,才能配得上“好故事”。这话的意思是:你有一个好的题材和创作志向,但你如果不会用很好、很精到、很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手法,素材再好也等于零,因为你把好故事“讲”得乏味无趣,既浪费了好故事本身,也消耗了读者的时间和感情,没有人买你的账。每个作家都有自己讲好故事的经验,我自己的体会是:你得用心、用情、用精气神、用巧劲,全身心地“讲故事”;你得对“故事”本身提炼、加工,直至“无路可走”的努力境地;你还得将心比心地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感受和追求表达样式。2008年在参加汶川“5?12大地震”写作时,几百、几千写作者同时扑到这个事件上。怎么去“讲”好这个人人皆知的故事,便成了很具挑战性的事。后来我选择了用“头七”、“断七”和“百天忌日”三个不同的时间段的震区现场镜头作为开头,又用一条狗、两条狗和一群狗作为结尾,当然还有比较厚实的内容篇章,创作了《生命第一》这部作品。需要强调的是:报告文学作家是“讲中国故事”讲得最多、也是最具潜力的一个特殊群体,全社会应当向他们致敬。
农人播撒种子的时候,便种下了故事和词语。在更加广阔的大的荒野,那些知名及不知名的树木荆棘、山花野草,在人所不觉时萌生新枝了,开花结果了,我们找不到播种者、耕耘者,或许这就是大地的秘密。大地为万有,大地的秘密是创造的秘密,创造的秘密是生命的秘密,生命的秘密是这个世界最后的秘密。
大地源源不断地涌出故事和词语,但需要人去撷拾、讲述。以最生动的语言说出大地故事的人,不是诗人和作家,是农人,是深山老林中的护林员,是中国风沙线上种草种树的人。而诗人和作家只是从他们的言说中被感动,隐隐地触及心灵深处对本质的思考书而为文,发而为声。1987年,为写《伐木者,醒来》,我到武夷山采访陈建霖,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印:“狗官”,他说有两层意思:其一,“我是武夷山的看山狗”,谁砍树就咬谁;其二,“我作为一个科长小官连狗也不如,没有树武夷山就是荒山。官有守土之责,守土就是守树守草,现在的官吃喝、贪腐、开会、说空话废话的时候,树倒下了,九曲溪没有水了。”我没有见过一个人为了山、树和水痛哭流泪的,陈建霖用自己的工资,按树木大小换取山民刀下留树。这样做的后果是砍树者越来越多,他的钱花光了,他甚至抱着一棵树不让人砍伐,到深更半夜还是被砍伐了。多少故事、多少词语通过陈建霖从武夷山涌出,从九曲溪流出。我将他的故事印迹于《伐木者,醒来》中的一章:“中国:一座山和一个人的困惑”。     徐剑:
中国作家不缺技巧、也不缺技术,甚至不缺想象,最缺的是生活,是从生活之中发现精神禀赋、品质的能力。现在报告文学最受人诟病的就是文学性的缺失。过去报告文学作家写一个重大题材,往往只重事件,忽略了人物,我以为中国故事的姿势,应该得益于文学姿势的改变,应该以文本为经,人物为纬,人物命运情感沉底。小说也好,报告文学也好,都是围绕一个故事、一个结构、一个叙述,报告文学长期以来,结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我个人的创作中,2004年从《东方哈达》开始,结构不断鼎新,上行列车和下行列车双线并行;《冰冷血热》采用女儿短信与我联系的附线和冰雪主战场的主线叙事;《国家负荷》中有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的五行阴阳结构;《雪域飞虹》是直流电阴极、阳极正负结构,《浴火重生》则是天坛、地坛、月坛、日坛、社稷、人间分块,主线五个家庭四代人的百年沉浮,背景满族从阿尔山的鲜卑开始的历史。最近写的八廓老城改造,则以廊廓、八廓、林廓的三条依次转达的转经之道,转出一条八廓街的持久不变,变的则是苍生百姓。同时,报告文学的写作也要瞄准人物,抓住人情、人性和命运的落点。把写作的视角聚集到人生、命运,人的处境和人类的前途之上,甚至是死亡。写人情之美,写人性之怆,写命运之舛,发现生活之坚,生存之难,死亡之美。大时代的变迁,必然折射到个人命运之上。
再就是要回到中国气派和中国叙述风格上来,这些年,我自觉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和散文话本笔记小说、甚至是从性灵小品文中吸吮营养,努力学习中国古汉语的高贵简洁典雅和韵律之美,尝试写旧体诗词,甚至写半白不文的散文小品,洗练自己的文字,回归中国文学的道统和法度,在中国故事写作上,尽量写出文学的大气绚烂以及中国风格之美。
讲好中国故事,要求作家把握好三“场”――立场、现场和气场,从而使作品完成能量、动量和质量的转换;在创作方法上要把握三“视”――仰视、平视和俯视,使得作品拥有敬畏、尊重和批判精神;在创作理念上要把握好三“观”――宏观、中观和微观,从而使得作品怀抱全局,有丰富的情节和细节;在创作态度上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宽容、局限和叙述,从而使得作品具备大格局、大视野和大情怀。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更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叙以及在史料去伪求真的过程中,必须要抛开个人情感的狭隘的判断,既求真更求实,也就是既要一分为二,又要恰如其分。
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重视方法和技术,当前的报告文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一些作品平庸而又粗糙,语言很不讲究,大量作品的立意从属于通讯报道,几乎谈不上文学作品所必须的艺术结构,这就不能征服读者。讲故事要符合东方中国的审美习惯,艺术审美也有特定的区域性。以汉语言为母语的中国人,这个庞大群体到底喜爱什么样的讲述方法,不接受什么样的叙事方法?这不是小问题。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学习一切好的方法和技术,真正做到能够跟好小说、好散文相比拼。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人的价值为轴心,开掘人物所承担的时代性。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好的文学就是人学,人与故事分不开。一旦离开这个东西,也就距离文学越来越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凡是站得住脚的都是围绕人物写矛盾的,我们离开人物,也就失去了长处,面对生活矛盾谁也应付不了,但写出时代人物是作家的长处,是作品承载这个时代的法宝。正因为写了人,我们才有可能驾驭这个时代,把握和读者的关系,而一般地写案子、写事件,都写不过生活,甚至写不过一个干部的回忆录。
中国故事应聚焦普通人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故事的人,30多年前却讲过一个中国女排姑娘奋勇拼博夺取世界冠军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是“文革”结束后的百废待兴的年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我随中国女排姑娘去过一回北京大学。未到大门口,学生们就将女排姑娘们围得水泄不通。进了校园,女排姑娘就被学生们“抢劫瓜分”,东一堆,西一堆,狂热到极点。在礼堂里,女排队员被众人抬起来,抛向台下,台下的学子们将她们接住。那情景至今难忘。本定在礼堂举行的欢迎会,因为人太多,只好改到五四广场举行。“振兴中华”的口号从北大响起,响彻了神州大地。
198l年冬,中国女排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大赛。她们有志气也有实力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这是一个中国体育界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时刻。中央分管体育的贺龙元帅曾发出豪叹,“三大球不翻身,死不瞑目”。为了夺冠这一天的到来,中国女排姑娘和她们的教练艰难拼博,作出了种种牺牲,付出了超人的代价。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体育界,与体育界领导、同事和运动员一起做着体育强国梦。在中国女排出征前,我到集训地湖南郴州与她们朝夕相处,亲身感受了她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时,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中国青年一代不如一代。我身边的这群中国姑娘,为了祖国荣誉奋勇拼博,不拿世界冠军誓不罢休。她们不正体现出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吗?于是,我产生了书写她们的冲动和激情。
这便是我讲述中国女排故事的那篇报告文学《中国姑娘》的创作背景。一个不善讲故事的人却讲好了一个故事。回过头来想想,原因也许是,有生活,有激情,重细节,写人物。当然最主要的,是有一种非写不可的责任感。至于轰动效应,或者说听众多,那是我讲的故事合民心,顺应了时代潮流。
生活不是权贵者的诗篇,而是布衣百姓的悲欢离合。每一个普通人物皆生存于市井,他们像一只只闪着幽微光亮的萤火虫,没有飞翔蓝天的奢望与渴求,没有炫目的粉饰与造作。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四季轮回里过着简朴的小日子,既有着丰收的香甜,也承受着生活的酸苦。他们身上发出的光亮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最真实的人性之美,本色地演绎着这个时代不同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近这些普通的小人物,既体察他们生活的苍凉,也感受那些平凡的喜悦;既能看到生命里的卑微,也能感受到灵魂深处的崇高。小人物生活在尘埃里、角落里、汗水里,在枯燥寂寥处,在华丽的背后,小人物的故事往往平常而质朴,你若熟视无睹,很容易悄然消失。去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我写的一篇关于一位新疆维族老人的拥军故事――《天路上的吐尔库》。文中的吐尔库老人既不是先进典型,也不是什么名人,而是千千万万维族百姓当中的一个普通老人。他的拥军故事就是在新疆恐暴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形下,不畏不惧,坚持为部队传送消息,帮助部队看护树苗、栽葡萄、种蔬菜等。作品中的人物虽普通,但是同样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普通小人物灵魂的高贵,感受到一个普通小人物在面对恐暴势力的邪恶与维护民族团结时精神上的坚定与强大,以及他的质朴和善良所给予人们的温暖。我在创作时也是有些体会和收获的:小人物的故事,往往不太会被人注意,不容易被挖掘,甚至被发现时,也不会感觉有什么价值。吐尔库老人为部队所做的事情简单、平常,但是当我像串珍珠一样,将一个个闪烁着吐尔库老人善良、质朴、爱之光的故事,用一条回荡着新疆旋律的艺术丝线串起来之后,就使得这位维族老人的那些小故事有趣并洋溢着美感,他的灵魂里所散发出的光亮更是熠熠生辉,温暖着我们每一颗善良的热爱和平的心。     徐剑:
因了这身军装,因了主旋律,因了报告文学之写作,可以说我的创作实践活动中,中国故事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既然每天都在面对中国故事,叙述中国故事,那么就要潜心研究主旋律的写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根据这些年来对报告文学写作探索的研究和实践,我以为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要调整作家讲中国故事的叙事姿势。
中国故事的文学叙述,离不开强国梦、强军梦这些正能量的宏大叙事,报告文学作家在把握这些重大题材时,应该远离英雄创造历史这个惯性和怪圈,将叙述的姿势、身段降低,再降低,把叙事的探头对准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小物。既要为至尊之人青史留名、更要为小人物长歌当哭。对文中的这些主人公、小人物,应怀着敬畏、悲悯的情怀。敬畏,不仅仅是报告文学这个门类本身的敬畏;悲悯,就是要对自己写作的主角,尤其是无名之辈、弱势群体悲天悯人,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将他们举过自己的头顶,提升到至尊至伟的角度来叙述。
我写青藏铁路《东方哈达》最难忘的就是两个普通家庭的命运,他们怀揣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住房梦、孩子大学梦和晚年养老梦,结果母亲患了颈淋巴癌,局医院的医生告知他们后,一家三兄妹将4年铺青藏铁路挣来的钱都给母亲治病了,失了住房梦、少了为孩子上大学的钱,却收获了亲情。
还有中铁十二局的方文红和刘正道夫妇,也是我写入书中的人物。有一天,一位朋友对我说,你写的方文红得癌症死了。我当时非常惊讶,方文红才35岁怎么会死?我?访那年,丈夫刘正道上青藏线,方文红27岁,女儿4岁,夫妻俩说好了一个上山,一个留守在家带孩子。可是在格尔木开工仪式上,刘正道意外发现妻子来了,她将4岁的女儿扔给了母亲。后来,上海拔4700米的楚玛尔河,妻子上去一次,高反一次,到了第4次,终于留在了工段上。夫妻同工却不能同居,惟一的温存就是一起背靠背,一起看藏羚羊轻灵掠过,看可可西里的云卷云舒。有一个中秋节,昆仑山的月很圆、很低,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给孩子打电话,他们说不能打,不然孩子那边哭,我们这边哭。小人物之梦,营构了中国大梦;普通人圆梦的故事,铸成了中国故事的史诗长卷。惟其小人物故事的精彩,中国故事才有持久的文学魅力。此乃是国家之梦的一枝一叶,一花一树,而非只是一些无边无尽的牺牲与毁灭、怅然与失落。不要认为主旋律就在宏大叙事,在处理重大题材的中国故事时,作者的叙述姿势,要站在低处,改高人一等的文学说教为促膝相谈,将中国故事的视角下移,改俯视为平视,甚至仰视。应从那些普通身上,感受个人希望之梦,与一个大时代、一个伟大民族的发展之梦的一致性。
作为一名年轻的写作者,我认为身边并不缺乏故事的素材,对于报告文学作家尤是。从绵长悠远的古代文化到现代中国一个多世纪的激流勇进,我们拥有着蕴意深邃、震撼心灵的中国故事。我们所欠缺的,是把故事讲好的能力。2014年8月我发表了题为《落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采访记》的报告文学。这部作品来源于我2013年的采访,这一年,我深入数十家农户,同吃同住,采访中有老人告诉我农村留守老人有三怕――“怕生病、怕过节、怕花钱”,这在我国偏远的西北地区更为突出。我所采访的陕西渭南,有300万农业人口,而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农村留守老人。在类似这样的中国乡村中,还有大批留守老人的故事,他们得到的社会关注和公益组织救助很少。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基本被遗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落里,几乎没有人探讨他们的孤独、穷困和尊严的丧失。如今,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在以上的采访和写作过程当中,我时时感觉压抑,虽然稿件反响不错,但过后我却每每陷入低谷。发现和记录是我们的宿命,而记录和传播本身也是一种行动,或者说可以促成行动来改变社会。
中国故事如何面向世界和未来
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握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把屁股坐在“中国”上。在当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中国威胁论”和唱衰中国的文化侵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更加要求我们报告文学作家要把握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早在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就“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问题提出了“古今中外法”,强调要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他强调,“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为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讲好中国故事,同样也应该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以中国为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也让世界走进中国。因此,我们必须突破自身的局限,以世界眼光宽容异己。
现在,我正在创作长篇报告文学《1945?大国的博弈――波茨坦会议与我们的世界》,目的就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背后的大国政治博弈,向人们说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如何纪念?如果我们的文艺作品仅仅停留在描摹战争、揭示苦难,那么我们还缺乏世界胸怀,还缺乏大国眼光。战争只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的手段。我希望我的这部作品告诉人们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看二战背后的政治较量,也就懂得了今天的中国与世界应该如何保持和发生未来的关系。
讲好中国故事,不光是写好反映现实题材的报告文学。中西方文明在近代相遇,如果仅从经济形态看,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文明遭遇西方新兴工业文明的挑战,实际发生的剧烈碰撞远不止在经济、科技、生产方式和政治层面。它在中国人的精神、心灵所产生的渗透性影响,至今难以估量。从那时起,中华文明不仅遭遇西方的猛烈冲击,也为本国人士强烈质疑,乃至刨根论劣论朽……至今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这种“刨根论劣”的努力。近十年来,我越来越意识到,世界上存在不同的文化源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文明观。我以为我们已处在一个需要重新认识文明的时代,这并非一个命题,而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任务。就纪实文学领域而言,这个任务不仅仅是写好反映当代现实题材的中国故事。     2013年3月19日,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特别讲了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这“四个讲清楚”都指向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而不是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悲天悯人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