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成全球最差的医院科技股,这个黑锅该谁背

大家还记得吗?或许跟环环一样,对联想的印象还停留在2004年大手笔收购、2014年收购时的风光?大概在大部分人心目中,联想还是行业标杆,就像的惠普,的、LG一样,身上担着振兴本国科技产业的使命。但实际上,当年的行业大佬已渐式微。最近,发布消息称,联想集团股价走势目前步履维艰,系统计171支全球科技股中表现最差的一支,甚至面临从恒生指数中被剔除的风险。联想深陷泥潭,有一个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便是的接班人——联想。面对如斯形势,杨元庆依旧乐观。他在最近的联想全球誓师大会上说:“除PC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盈利能力外,业务在北美也实现了40%的高速增长。而在拉丁美洲方面,销量同比增速达到市场平均增速的8倍,在拉美市场中最大4个国家中位居亚军。”也不知是当局者迷,还是装睡的人你永远也叫不醒。杨元庆柳传志最初看上杨元庆,是因为他的踏实能干。1989年,25岁的杨元庆加入联想,是公司首次公开招聘的大学之一。杨元庆的学历很亮眼:本科是,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杨元庆初进联想,颇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干的是销售。回忆那段时间的生活,他说很辛苦,什么都得干,从卖产品到交款、提货、售后,他一条龙服务。杨元庆在上海交大就读本科时的照片。杨元庆不爱干销售,但不肯服输,咬着牙干,天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最后干成了“销售奇才”。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计算机辅助设备部)部总经理,2年内把年销售额从3000万元做到了3亿元。柳传志很关注第一批进公司的,再加上杨元庆的肯拼肯干,柳传志对他更是另眼相看。杨元庆(左)与柳传志事实证明,柳传志的眼光很准。杨元庆在销售方面的确是个人才。1994年,杨元庆出任公司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出4.2万台,保持每年100%的增长速度,跻身于中国市场三甲之列,而那年他不过29岁。拿着这样的业绩单,杨元庆的晋升之路畅通无阻。1995年,30岁的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助理总裁,转年就晋升为集团副总裁。杨元庆杨元庆是一直在柳传志接班人名单之中的。据说,柳传志曾给杨元庆写过一封信,在信里,柳传志这样形容选择接班人的条件:“选择接班人就犹如找女朋友,既要选择长得漂亮的,也要选择爱自己的,如果对方漂亮,但不足够爱自己,又有何用?”柳传志还曾在公开场合说:“杨元庆像我。”可见在柳传志心目中,接班人的忠诚是摆在第一位的,能力在第二位。“土生土长”于联想又很能干的杨元庆,显然很符合柳传志的要求。2001年,柳传志将老联想分拆为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杨元庆出任集团总裁兼,正式上位。杨元庆(右)与柳传志柳传志“传位”之后,可谓做到了用人不疑。从联想集团退出后,他基本上不再去干涉杨元庆的日常业务管理,维护杨元庆的个人权威。但杨元庆究竟是不是柳传志理想的接班人,这点一直存疑。上位之后,杨元庆干过两件大事,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收购IBM和摩托罗拉。2004年,杨元庆花17.5亿美元并购了IBM,这场并购被业界认为是“蛇吞象”,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冒险”。当时联想决策层对这项并购其实不看好,连柳传志也投了反对票,但杨元庆一力顶了下来。然后媒体的标题就出来了:振奋!联想收购IBM!本土科技企业的春天来了!当时的IBM,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专利,牌子也很响,这恰好是联想的短板: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品牌全球认知度低。所以那次收购,杨元庆的“买买买”还是赌得很值的,起码联想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从一个地区性的领先品牌,变成全球第三的PC制造大厂,接下来几个财年的财报也很好看,在全球PC市场占了一席之地。所以2014年,杨元庆试图复制“之战”的辉煌,花29亿美元从手中收购了,以弥补业务方面的空白。但辉煌哪是那么容易复制的?联想五行缺手机,并一个手机业务进来就能解决问题了?自身对手机业务不了解,也跟不上,有再多钱也买不来市场。2015年,联想的财报就不是很好看,亏损了1.28亿美元。杨元庆很急,在内部会议上敲打下属:“我去年跟你们说了几次,要醒一醒,我甚至还说了你们拿榔头敲都敲不醒,你们太慢了,在错失机会。”杨元庆这话是不错的,联想就是在错失机会。当别人站在风口,联想还在拐口,然后想通过非常手段弯道超车,结果玩脱了。杨元庆立下过不少雄心壮志,2010年豪吹“乐phone”↓↓2011年用“乐Pad”叫板“”↓↓2015年更是直接叫板↓↓去年,联想又赌上了AI↓↓可他的豪情壮志背后,联想能被记住的核心产品却越来越少。时代在变,联想似乎一直在追着时代的脚印走,而非高瞻远瞩长远布局。追赶没有错,但联想总赶得那么财大气粗,这钱花没花对地方,现在也一目了然了。如今的联想,手机败给,电脑输给惠普,又想在AI行业分一杯羹,哪怕是外行人看内行,估计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联想究竟想干啥?之前有不少文章分析过杨元庆之于联想究竟是何种存在,柳传志这个接班人究竟挑得对不对。大部分的分析对杨元庆是不看好的:他精于执行,却不擅战略,于微处使得上力,于大局处却总是少点准心。来看看联想这几年战略重心的调整:2014年,联想的4项重点独立业务是:PC、移动、企业级、云服务;2015年减为3项:、企业级、移动;2016年3月变成:云服务、PC、企业级、移动MBG;2017年又把AI纳入了发展计划里。除了PC这项核心业务,战略布局一直在变。柳传志擅长的搭班子,杨元庆似乎也没有继承到。柳传志曾培养出联想“18棵青松、54棵白杨”的干部管理体系,他手下的“将领”单拎出来,无论哪一个都能独当一面。而在联想拆分之后,一部分高层跟着去了联想控股,一部分离职,杨元庆始终没有培养起属于自己的班子,在用人的时候,无人可用。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对“修炼内力”的忽视。有一张联想和其他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对比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联想虽然财大气粗,但花在研发上的钱占不了多少。他们的思路大概是,别人研发出来的东西,我直接买就行了,何必花力气自己来做?所以除了PC,联想的其他延伸发展都是虎头蛇尾,关键问题就是:没有意识到企业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靠“买买买”国外企业抛弃的业务来做强做大,这个梦是不是太美了一点?30年河东,30年河西。在移动时代,不必30年,就是另一番天下。已经错失了10年,如果再继续错失下去,被抛下得太远,可是拍马都难以赶上的。是时候拿榔头好好敲打一下自己了。最新评论中国第一份全球视野的人物类期刊相关新闻联想成全球最差科技股,这个黑锅该谁背?
大家还记得联想吗?或许跟环环一样,对联想的印象还停留在2004年大手笔收购IBM、2014年收购摩托罗拉时的风光?大概在大部分人心目中,联想还是行业标杆,就像美国的惠普,韩国的三星、LG一样,身上担着振兴本国科技产业的使命。
但实际上,当年的行业大佬已渐式微。最近,彭博社发布消息称,联想集团股价走势目前步履维艰,系彭博社统计171支全球科技股中表现最差的一支,甚至面临从恒生指数中被剔除的风险。
联想深陷泥潭,有一个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便是柳传志的接班人——联想CEO杨元庆。
面对如斯形势,杨元庆依旧乐观。他在最近的联想全球誓师大会上说:“除PC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盈利能力外,联想移动业务在北美也实现了40%的高速增长。而在拉丁美洲方面,销量同比增速达到市场平均增速的8倍,在拉美市场中最大4个国家中位居亚军。”
也不知是当局者迷,还是装睡的人你永远也叫不醒。
柳传志最初看上杨元庆,是因为他的踏实能干。
1989年,25岁的杨元庆加入联想,是公司首次公开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之一。杨元庆的学历很亮眼:本科是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
杨元庆初进联想,颇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干的是销售。回忆那段时间的生活,他说很辛苦,什么都得干,从卖产品到交款、提货、售后,他一条龙服务。
杨元庆在上海交大就读本科时的照片。
杨元庆不爱干销售,但不肯服输,咬着牙干,天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最后干成了“销售奇才”。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CAD(计算机辅助设备部)部总经理,2年内把年销售额从3000万元做到了3亿元。
柳传志很关注第一批进公司的大学生,再加上杨元庆的肯拼肯干,柳传志对他更是另眼相看。
杨元庆(左)与柳传志
事实证明,柳传志的眼光很准。杨元庆在销售方面的确是个人才。1994年,杨元庆出任联想电脑公司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出4.2万台,联想电脑保持每年100%的增长速度,跻身于中国市场三甲之列,而那年他不过29岁。
拿着这样的业绩单,杨元庆的晋升之路畅通无阻。1995年,30岁的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助理总裁,转年就晋升为集团副总裁。
杨元庆是一直在柳传志接班人名单之中的。据说,柳传志曾给杨元庆写过一封信,在信里,柳传志这样形容选择接班人的条件:“选择接班人就犹如找女朋友,既要选择长得漂亮的,也要选择爱自己的,如果对方漂亮,但不足够爱自己,又有何用?”
柳传志还曾在公开场合说:“杨元庆像我。”
可见在柳传志心目中,接班人的忠诚是摆在第一位的,能力在第二位。“土生土长”于联想又很能干的杨元庆,显然很符合柳传志的要求。
2001年,柳传志将老联想分拆为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杨元庆出任集团总裁兼CEO,正式上位。
杨元庆(右)与柳传志
柳传志“传位”之后,可谓做到了用人不疑。从联想集团退出后,他基本上不再去干涉杨元庆的日常业务管理,维护杨元庆的个人权威。
但杨元庆究竟是不是柳传志理想的接班人,这点一直存疑。
上位之后,杨元庆干过两件大事,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收购IBM和摩托罗拉。
2004年,杨元庆花17.5亿美元并购了IBM,这场并购被业界认为是“蛇吞象”,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冒险”。当时联想决策层对这项并购其实不看好,连柳传志也投了反对票,但杨元庆一力顶了下来。
然后媒体的标题就出来了:振奋!联想收购IBM!本土科技企业的春天来了!
当时的IBM,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专利,牌子也很响,这恰好是联想的短板: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品牌全球认知度低。所以那次收购,杨元庆的“买买买”还是赌得很值的,起码联想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从一个地区性的领先品牌,变成全球第三的PC制造大厂,接下来几个财年的财报也很好看,在全球PC市场占了一席之地。
所以2014年,杨元庆试图复制“IBM之战”的辉煌,花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以弥补联想手机业务方面的空白。
但辉煌哪是那么容易复制的?联想五行缺手机,并一个手机业务进来就能解决问题了?自身对手机业务不了解,营销也跟不上,有再多钱也买不来市场。2015年,联想的财报就不是很好看,亏损了1.28亿美元。
杨元庆很急,在内部会议上敲打下属:“我去年跟你们说了几次,要醒一醒,我甚至还说了你们拿榔头敲都敲不醒,你们太慢了,在错失机会。”
杨元庆这话是不错的,联想就是在错失机会。当别人站在风口,联想还在拐口,然后想通过非常手段弯道超车,结果玩脱了。
杨元庆立下过不少雄心壮志,2010年豪吹“乐phone”↓↓
2011年用“乐Pad”叫板“iPad”↓↓
2015年更是直接叫板苹果↓↓
去年,联想又赌上了AI↓↓
可他的豪情壮志背后,联想能被大众记住的核心产品却越来越少。时代在变,联想似乎一直在追着时代的脚印走,而非高瞻远瞩长远布局。追赶没有错,但联想总赶得那么财大气粗,这钱花没花对地方,现在也一目了然了。
如今的联想,手机败给华为,电脑输给惠普,又想在AI行业分一杯羹,哪怕是外行人看内行,估计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联想究竟想干啥?
之前有不少文章分析过杨元庆之于联想究竟是何种存在,柳传志这个接班人究竟挑得对不对。大部分的分析对杨元庆是不看好的:
他精于执行,却不擅战略,于微处使得上力,于大局处却总是少点准心。来看看联想这几年战略重心的调整:2014年,联想的4项重点独立业务是:PC、移动、企业级、云服务;2015年减为3项:个人电脑、企业级、移动;2016年3月变成:云服务、PC、企业级、移动MBG;2017年又把AI纳入了发展计划里。除了PC这项核心业务,战略布局一直在变。
柳传志擅长的搭班子,杨元庆似乎也没有继承到。
柳传志曾培养出联想“18棵青松、54棵白杨”的干部管理体系,他手下的“将领”单拎出来,无论哪一个都能独当一面。而在联想拆分之后,一部分高层跟着柳传志去了联想控股,一部分离职,杨元庆始终没有培养起属于自己的班子,在用人的时候,无人可用。
杨元庆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对“修炼内力”的忽视。有一张联想和其他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对比图↓↓
可以清楚地看到,联想虽然财大气粗,但花在研发上的钱占不了多少。他们的思路大概是,别人研发出来的东西,我直接买就行了,何必花力气自己来做?所以除了PC,联想的其他延伸发展都是虎头蛇尾,关键问题就是:没有意识到企业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靠“买买买”国外企业抛弃的业务来做强做大,这个梦是不是太美了一点?
30年河东,30年河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必30年,就是另一番天下。联想已经错失了10年,如果再继续错失下去,被抛下得太远,可是拍马都难以赶上的。
是时候拿榔头好好敲打一下自己了。淘宝禁售国内电话卡一刀切:三大运营商也不能卖_网易科技
淘宝禁售国内电话卡一刀切:三大运营商也不能卖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淘宝网全面禁售国内电话卡:一刀切,三大运营商的也不能卖)
9月7日起,中国最大的C2C电商平台淘宝网将对国内手机卡“一刀切”,全面禁售该类产品,无论该手机卡是否经过实名认证。日前,山东省临沂市大学生徐玉玉接到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电话来自用假身份证绑定的171号段手机号。此后媒体接连曝光的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案,引发了社会对犯罪分子利用非实名电话卡诈骗的关注。淘宝网是虚拟运营商电话卡销售的来源之一。此外,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也发现,淘宝网上有大量商铺提供了非170、171号段的非认证卡。日前,淘宝网在新更改后的《淘宝禁售商品管理规范》中明确指出,从日起,暂停准入“手机号码/套餐/增值业务”类目商品,以前准入的淘宝网卖家全面禁售此类商品。这也意味着,不仅非实名制的虚拟运营商电话卡将从淘宝的可销售商品中剔除,包括三大运营商在内的国内电话卡、上网资费卡等。《淘宝禁售商品管理规范》,左为变更前,右为变更后。淘宝网称,此举是为了遵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规定 进一步做好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为了规范淘宝网网购平台的市场管理秩序,为消费者营造安全安心的网购环境,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和满意度。早在3年前,工信部就下发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要求用户在办理手机卡入网手续时,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今年5月,工信部更祭出大招,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确保在日之前,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并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营销渠道委托管理制度。此举也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实名制”。今年6月,淘宝已经要求用户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等入网手续,需如实登记用户提供的真实身份信息。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由于存在商家鱼龙混杂、网络销售渠道隐蔽等问题,电话卡实名制监管存在较大阻碍,尽管政策上打击力度较大,仍有“漏网之鱼”。基于平台模式的复杂程度和高监管难度,淘宝“一刀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禁售商品具体包括:境内运营商(含境内虚拟运营商)的IP电话卡/长途卡、网络电话卡、3G/4G上网资费卡/流量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新号码套餐,以及境内运营商(含境内虚拟运营商)的国际卡/国际上网资费卡等。此规仅限于国内电话卡,境外运营商的国际卡和国际上网资费卡等仍可在淘宝上继续发布和销售。阿里巴巴B2C电商平台天猫上的相关产品,仍可正常销售。分析称,天猫有资质大平台对于实名制执行更严格规范。不过淘宝网全面禁售电话卡,将对运营商新增用户的指标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杨鑫倢 实习生 吴晓淳
责任编辑:齐亚伦_NT477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大家还记得吗?或许跟环环一样,对联想的印象还停留在2004年大手笔收购、2014年收购时的风光?大概在大部分人心目中,联想还是行业标杆,就像的惠普,的、LG一样,身上担着振兴本国科技产业的使命。但实际上,当年的行业大佬已渐式微。最近,发布消息称,联想集团股价走势目前步履维艰,系统计171支全球科技股中表现最差的一支,甚至面临从恒生指数中被剔除的风险。联想深陷泥潭,有一个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便是的接班人——联想。面对如斯形势,杨元庆依旧乐观。他在最近的联想全球誓师大会上说:“除PC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盈利能力外,业务在北美也实现了40%的高速增长。而在拉丁美洲方面,销量同比增速达到市场平均增速的8倍,在拉美市场中最大4个国家中位居亚军。”也不知是当局者迷,还是装睡的人你永远也叫不醒。杨元庆柳传志最初看上杨元庆,是因为他的踏实能干。1989年,25岁的杨元庆加入联想,是公司首次公开招聘的大学之一。杨元庆的学历很亮眼:本科是,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杨元庆初进联想,颇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干的是销售。回忆那段时间的生活,他说很辛苦,什么都得干,从卖产品到交款、提货、售后,他一条龙服务。杨元庆在上海交大就读本科时的照片。杨元庆不爱干销售,但不肯服输,咬着牙干,天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最后干成了“销售奇才”。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计算机辅助设备部)部总经理,2年内把年销售额从3000万元做到了3亿元。柳传志很关注第一批进公司的,再加上杨元庆的肯拼肯干,柳传志对他更是另眼相看。杨元庆(左)与柳传志事实证明,柳传志的眼光很准。杨元庆在销售方面的确是个人才。1994年,杨元庆出任公司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出4.2万台,保持每年100%的增长速度,跻身于中国市场三甲之列,而那年他不过29岁。拿着这样的业绩单,杨元庆的晋升之路畅通无阻。1995年,30岁的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助理总裁,转年就晋升为集团副总裁。杨元庆杨元庆是一直在柳传志接班人名单之中的。据说,柳传志曾给杨元庆写过一封信,在信里,柳传志这样形容选择接班人的条件:“选择接班人就犹如找女朋友,既要选择长得漂亮的,也要选择爱自己的,如果对方漂亮,但不足够爱自己,又有何用?”柳传志还曾在公开场合说:“杨元庆像我。”可见在柳传志心目中,接班人的忠诚是摆在第一位的,能力在第二位。“土生土长”于联想又很能干的杨元庆,显然很符合柳传志的要求。2001年,柳传志将老联想分拆为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杨元庆出任集团总裁兼,正式上位。杨元庆(右)与柳传志柳传志“传位”之后,可谓做到了用人不疑。从联想集团退出后,他基本上不再去干涉杨元庆的日常业务管理,维护杨元庆的个人权威。但杨元庆究竟是不是柳传志理想的接班人,这点一直存疑。上位之后,杨元庆干过两件大事,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收购IBM和摩托罗拉。2004年,杨元庆花17.5亿美元并购了IBM,这场并购被业界认为是“蛇吞象”,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冒险”。当时联想决策层对这项并购其实不看好,连柳传志也投了反对票,但杨元庆一力顶了下来。然后媒体的标题就出来了:振奋!联想收购IBM!本土科技企业的春天来了!当时的IBM,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专利,牌子也很响,这恰好是联想的短板: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品牌全球认知度低。所以那次收购,杨元庆的“买买买”还是赌得很值的,起码联想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从一个地区性的领先品牌,变成全球第三的PC制造大厂,接下来几个财年的财报也很好看,在全球PC市场占了一席之地。所以2014年,杨元庆试图复制“之战”的辉煌,花29亿美元从手中收购了,以弥补业务方面的空白。但辉煌哪是那么容易复制的?联想五行缺手机,并一个手机业务进来就能解决问题了?自身对手机业务不了解,也跟不上,有再多钱也买不来市场。2015年,联想的财报就不是很好看,亏损了1.28亿美元。杨元庆很急,在内部会议上敲打下属:“我去年跟你们说了几次,要醒一醒,我甚至还说了你们拿榔头敲都敲不醒,你们太慢了,在错失机会。”杨元庆这话是不错的,联想就是在错失机会。当别人站在风口,联想还在拐口,然后想通过非常手段弯道超车,结果玩脱了。杨元庆立下过不少雄心壮志,2010年豪吹“乐phone”↓↓2011年用“乐Pad”叫板“”↓↓2015年更是直接叫板↓↓去年,联想又赌上了AI↓↓可他的豪情壮志背后,联想能被记住的核心产品却越来越少。时代在变,联想似乎一直在追着时代的脚印走,而非高瞻远瞩长远布局。追赶没有错,但联想总赶得那么财大气粗,这钱花没花对地方,现在也一目了然了。如今的联想,手机败给,电脑输给惠普,又想在AI行业分一杯羹,哪怕是外行人看内行,估计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联想究竟想干啥?之前有不少文章分析过杨元庆之于联想究竟是何种存在,柳传志这个接班人究竟挑得对不对。大部分的分析对杨元庆是不看好的:他精于执行,却不擅战略,于微处使得上力,于大局处却总是少点准心。来看看联想这几年战略重心的调整:2014年,联想的4项重点独立业务是:PC、移动、企业级、云服务;2015年减为3项:、企业级、移动;2016年3月变成:云服务、PC、企业级、移动MBG;2017年又把AI纳入了发展计划里。除了PC这项核心业务,战略布局一直在变。柳传志擅长的搭班子,杨元庆似乎也没有继承到。柳传志曾培养出联想“18棵青松、54棵白杨”的干部管理体系,他手下的“将领”单拎出来,无论哪一个都能独当一面。而在联想拆分之后,一部分高层跟着去了联想控股,一部分离职,杨元庆始终没有培养起属于自己的班子,在用人的时候,无人可用。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对“修炼内力”的忽视。有一张联想和其他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对比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联想虽然财大气粗,但花在研发上的钱占不了多少。他们的思路大概是,别人研发出来的东西,我直接买就行了,何必花力气自己来做?所以除了PC,联想的其他延伸发展都是虎头蛇尾,关键问题就是:没有意识到企业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靠“买买买”国外企业抛弃的业务来做强做大,这个梦是不是太美了一点?30年河东,30年河西。在移动时代,不必30年,就是另一番天下。已经错失了10年,如果再继续错失下去,被抛下得太远,可是拍马都难以赶上的。是时候拿榔头好好敲打一下自己了。最新评论中国第一份全球视野的人物类期刊相关新闻大家还记得吗?或许跟环环一样,对联想的印象还停留在2004年大手笔收购、2014年收购时的风光?大概在大部分人心目中,联想还是行业标杆,就像的惠普,的、LG一样,身上担着振兴本国科技产业的使命。但实际上,当年的行业大佬已渐式微。最近,发布消息称,联想集团股价走势目前步履维艰,系统计171支全球科技股中表现最差的一支,甚至面临从恒生指数中被剔除的风险。联想深陷泥潭,有一个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便是的接班人——联想。面对如斯形势,杨元庆依旧乐观。他在最近的联想全球誓师大会上说:“除PC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盈利能力外,业务在北美也实现了40%的高速增长。而在拉丁美洲方面,销量同比增速达到市场平均增速的8倍,在拉美市场中最大4个国家中位居亚军。”也不知是当局者迷,还是装睡的人你永远也叫不醒。杨元庆柳传志最初看上杨元庆,是因为他的踏实能干。1989年,25岁的杨元庆加入联想,是公司首次公开招聘的大学之一。杨元庆的学历很亮眼:本科是,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杨元庆初进联想,颇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干的是销售。回忆那段时间的生活,他说很辛苦,什么都得干,从卖产品到交款、提货、售后,他一条龙服务。杨元庆在上海交大就读本科时的照片。杨元庆不爱干销售,但不肯服输,咬着牙干,天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最后干成了“销售奇才”。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计算机辅助设备部)部总经理,2年内把年销售额从3000万元做到了3亿元。柳传志很关注第一批进公司的,再加上杨元庆的肯拼肯干,柳传志对他更是另眼相看。杨元庆(左)与柳传志事实证明,柳传志的眼光很准。杨元庆在销售方面的确是个人才。1994年,杨元庆出任公司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出4.2万台,保持每年100%的增长速度,跻身于中国市场三甲之列,而那年他不过29岁。拿着这样的业绩单,杨元庆的晋升之路畅通无阻。1995年,30岁的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助理总裁,转年就晋升为集团副总裁。杨元庆杨元庆是一直在柳传志接班人名单之中的。据说,柳传志曾给杨元庆写过一封信,在信里,柳传志这样形容选择接班人的条件:“选择接班人就犹如找女朋友,既要选择长得漂亮的,也要选择爱自己的,如果对方漂亮,但不足够爱自己,又有何用?”柳传志还曾在公开场合说:“杨元庆像我。”可见在柳传志心目中,接班人的忠诚是摆在第一位的,能力在第二位。“土生土长”于联想又很能干的杨元庆,显然很符合柳传志的要求。2001年,柳传志将老联想分拆为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杨元庆出任集团总裁兼,正式上位。杨元庆(右)与柳传志柳传志“传位”之后,可谓做到了用人不疑。从联想集团退出后,他基本上不再去干涉杨元庆的日常业务管理,维护杨元庆的个人权威。但杨元庆究竟是不是柳传志理想的接班人,这点一直存疑。上位之后,杨元庆干过两件大事,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收购IBM和摩托罗拉。2004年,杨元庆花17.5亿美元并购了IBM,这场并购被业界认为是“蛇吞象”,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冒险”。当时联想决策层对这项并购其实不看好,连柳传志也投了反对票,但杨元庆一力顶了下来。然后媒体的标题就出来了:振奋!联想收购IBM!本土科技企业的春天来了!当时的IBM,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专利,牌子也很响,这恰好是联想的短板: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品牌全球认知度低。所以那次收购,杨元庆的“买买买”还是赌得很值的,起码联想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从一个地区性的领先品牌,变成全球第三的PC制造大厂,接下来几个财年的财报也很好看,在全球PC市场占了一席之地。所以2014年,杨元庆试图复制“之战”的辉煌,花29亿美元从手中收购了,以弥补业务方面的空白。但辉煌哪是那么容易复制的?联想五行缺手机,并一个手机业务进来就能解决问题了?自身对手机业务不了解,也跟不上,有再多钱也买不来市场。2015年,联想的财报就不是很好看,亏损了1.28亿美元。杨元庆很急,在内部会议上敲打下属:“我去年跟你们说了几次,要醒一醒,我甚至还说了你们拿榔头敲都敲不醒,你们太慢了,在错失机会。”杨元庆这话是不错的,联想就是在错失机会。当别人站在风口,联想还在拐口,然后想通过非常手段弯道超车,结果玩脱了。杨元庆立下过不少雄心壮志,2010年豪吹“乐phone”↓↓2011年用“乐Pad”叫板“”↓↓2015年更是直接叫板↓↓去年,联想又赌上了AI↓↓可他的豪情壮志背后,联想能被记住的核心产品却越来越少。时代在变,联想似乎一直在追着时代的脚印走,而非高瞻远瞩长远布局。追赶没有错,但联想总赶得那么财大气粗,这钱花没花对地方,现在也一目了然了。如今的联想,手机败给,电脑输给惠普,又想在AI行业分一杯羹,哪怕是外行人看内行,估计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联想究竟想干啥?之前有不少文章分析过杨元庆之于联想究竟是何种存在,柳传志这个接班人究竟挑得对不对。大部分的分析对杨元庆是不看好的:他精于执行,却不擅战略,于微处使得上力,于大局处却总是少点准心。来看看联想这几年战略重心的调整:2014年,联想的4项重点独立业务是:PC、移动、企业级、云服务;2015年减为3项:、企业级、移动;2016年3月变成:云服务、PC、企业级、移动MBG;2017年又把AI纳入了发展计划里。除了PC这项核心业务,战略布局一直在变。柳传志擅长的搭班子,杨元庆似乎也没有继承到。柳传志曾培养出联想“18棵青松、54棵白杨”的干部管理体系,他手下的“将领”单拎出来,无论哪一个都能独当一面。而在联想拆分之后,一部分高层跟着去了联想控股,一部分离职,杨元庆始终没有培养起属于自己的班子,在用人的时候,无人可用。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对“修炼内力”的忽视。有一张联想和其他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对比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联想虽然财大气粗,但花在研发上的钱占不了多少。他们的思路大概是,别人研发出来的东西,我直接买就行了,何必花力气自己来做?所以除了PC,联想的其他延伸发展都是虎头蛇尾,关键问题就是:没有意识到企业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靠“买买买”国外企业抛弃的业务来做强做大,这个梦是不是太美了一点?30年河东,30年河西。在移动时代,不必30年,就是另一番天下。已经错失了10年,如果再继续错失下去,被抛下得太远,可是拍马都难以赶上的。是时候拿榔头好好敲打一下自己了。最新评论中国第一份全球视野的人物类期刊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治安最差的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