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要重读《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中的东方》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汗青堂丛书012)》([德]贡德·弗兰克)【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汗青堂丛书012)
京 东 价 &
[定价 &¥]
PLUS会员专享价
您购买此商品可享受专属价
增值业务 &
重  量 &
选择系列 &
搭配赠品 &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下载客户端,开始阅读之旅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iframe(src='//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①(以下简称《白银资本》)(Andre Gunder Frank,Reorient: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于2000年在我国出版发行后,除了本书的译者刘北成外,很少有世界史领域学者参与讨论。学界各路豪杰围绕着本书展开热烈讨论,就本书的立论原则、理论主张、重要结论、研究方法等从各自的角度都提出了很好的分析,无论批评还是赞赏,无论是否定还是肯定,都有利于我国学术界“消化”弗兰克的理论。恰在此时我国世界史学者三缄其口并不表明他们不关心这本书及其引发的争论,因为弗兰克的世界体系理论涉及的正是其“行内”的重大命题。笔者观察,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这本书涉及的很多中国史内容对于严谨的世界史学者比较陌生,而弗兰克对其整体世界发展图式的建构需要更宏大的研究视野。诚如刘北成所说,在中国,自...
相关文章推荐
美国著名学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的著作《白银资本》( Reorient: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 1998年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刘北成先生翻译的该书...
《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03期
2000年3月,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的中文译本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此书观点的挑战性和争议性引起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并因为...
《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2期
眼下,正当各国媒体欢呼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人类开辟新纪元的时候,贡德·弗兰克的新著《白银资本》却告诉我们,最晚在15世纪,世界经济已经连为一体;而且在那时,世界经济主要笼罩...
《证券导刊》2006年15期
安德烈·贡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2000年3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能在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缘于作者在反诘...
《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06期
弗兰克在此书中展示了 140 0~ 180 0年全球经济体系的图景 ,并且认为在这一经济体系中唱主角的是亚洲 ,特别是中国 ,而不是欧洲 ,欧洲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西方的兴起”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
《白银资本》一书自出版以来之所以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思考与作者宏观的视角、大胆的论断、对世界文明大势的关注不无关系。重读该书及国内学者对该书的解读对于我们反思国...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围绕中心问题对彭慕兰的《大分流》以及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进行重新思考和解释。包括如何定义中心,15世纪至19世纪全球贸易的真实状况,中国衰落的原因等等。
《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白银资本》是由非专业经济史学家所撰写的著作,尽管它引起广泛的世界影响,但它存在两处致命的硬伤。从《白银资本》的硬伤折射出了当前经济史研究的尴尬,要使经济史学科不...
《学术界》2009年01期
河东盐池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食盐产区,所产食盐销往山西、河南和陕西的一百多个州县。通过河东盐的销售,山西地区相对于河南、陕西形成了地区间的&贸易顺差&,由此导致白银长...
《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①(以下简称《白银资本》)(Andre Gunder Frank,Reorient: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the ...
《史学集刊》2012年05期周热销排行
用户评论(0)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和“《白银资本》”相关的论文
《白银资本》
《白银资本》目前在国内理论界享有盛誉.但也有人质疑其经济史内容的有效与可靠。此书一些结构性欠缺影响了其以“全球视野”为核心的论证体系的落实,从而削弱了此书的理论号召力。对此书理论价值的过誉或脱离其理论框架抨击所述内容有失片面.但却颇能代表国内史学界认识西方史学理论的总体状况。看待西方理论时应注意几个问题:1、中国史学界的内部隔膜是导致对西方理论态度失衡的重要原因。2、推荐者应重视对所引介理论的实际研究效果作出可靠分析。3、引进批判西方中心论的理论时,不能轻视“现代化”对中国学术谱系的深刻影响。4、注意中西学术思维的差异.西方学者好以自我创新为主旨,中国学者惯以整体之力建构普适性理论。5、应认识到西方学术界得以活跃的观念性和制度性原因,并择善用之。
《白银资本》标志着弗兰克新的世界体系论的初步确立。在这本书中,弗兰克把中国看做世界经济体的中心,重塑了年的世界历史。他的观点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的确,弗兰克的理论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悖论,但我们不应忽视《白银资本》在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2000年3月,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的中文译本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此书观点的挑战性和争议性引起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并因为徐友渔在《南方周末》(日)发表“质疑《白银资本》”而引起一场争论。
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经济史学著作。在狗年春节期间,当我对它做第二次阅读时,又有了不少新的心得和体会。唐朝的魏征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白银资本》所提供的翔实资料中总结15至18世纪这400余年全球化浪潮中几大洲经济以及各民族国家的沉浮兴衰演进规律,其间许多事常常令人扼腕叹息,我常常想:郑和1405年的航海为什么只持续了30年就戛然而止?
《白银资本》从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史角度出发,一方面批判欧洲中心论,另一方面提出人类中心的全球范式。这样的方法论上的改变,对正在经历学术视野转换的中国研究无疑会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白银资本》是由非专业经济史学家所撰写的著作,尽管它引起广泛的世界影响,但它存在两处致命的硬伤。从《白银资本》的硬伤折射出了当前经济史研究的尴尬,要使经济史学科不致于被边缘化,经济史学者必须正视尴尬,找出差距,奋发图强。 近年来.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学术界开始重估中国传统经济,特别是明清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彭慕兰、弗兰克等为代表的美国加州学派力主“明清经济发展论”,如彭慕兰《大歧变》一书认为中国在1800年前一直在领跑;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认为1840年前世界上白银产量的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如此强大的白银吸收能力说明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国内也有学者认为清代才是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高峰,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①(以下简称《白银资本》)(Andre Gunder Frank, Reorient: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于2000年在我国出版发行后,除了本书的译者刘北成外,很少有世界史领域学者参与讨论。学界各路豪杰围绕着本书展开热烈讨论,就本书的立论原则、理论主张、重要结论、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社会性突出表现在,在扬弃与传承的同时,经济学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思想是对现实的反映。
根据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的观点,在1800年以前,以中国和印度为核心的东方一直是世界贸易体系的核心。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东西方贸易基本由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所垄断,东地中海沿岸商业繁荣,而西欧尚处于世界的边缘。从15世纪开始,葡萄牙加速进行海上探险,希望从海上建立一条通往东方的贸易之路。
金月芽期刊网 2018【茶屋荐书】《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白银与茶叶:白金与“乌金”的较量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德] 贡德·弗兰克
作 者:[德] 贡德·弗兰克
译 者:刘北成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白银资本》选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学术代表作译介给国内读者。既重视国外名家新近之作,也尽力发现国外学术新锐的开山之作;既收入讨论常提常新问题的作品,也收入所述问题具有前瞻性、面向新世纪的作品。
弗兰克作为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左派学者之一,对于东方世界做出许多不恰当的推崇。他认为,我们在其中生活的这同一个世界体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五百年前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体系里。
让人吃惊的是,弗兰克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确切地说,这个时代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当时,西欧迫切需要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茶叶、香料、药材、瓷器、丝绸等物都深受西欧人的欢迎。由于多年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西欧能向外输出售于东方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必须用现金即贵金属白银货币支付。它们只好携带大量银子来中国购买货物贩回国内倾销。所谓夷船“所载货物无几,大半均属番银”。而欧洲之所以最终在19世纪成为全球经济新的中心,是因为欧洲征服了拉丁美洲并占有其贵金属,使得欧洲获得了进入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的机会,使欧洲有可能站在亚洲的肩膀上。
贡德·弗兰克,西方著名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29年生于德国柏林。195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8年获巴黎第八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博士学位。曾在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多所大学执教。弗兰克一直致力于世界体系史、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运动的研究,为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
白银与茶叶:白金与“乌金”的较量
中国自明代中期以来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这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中国商品拥有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精湛工艺,质量优良。而且当时许多日用品生产技术为中国所专有,占据了有利的市场垄断地位。就纺织品生产而言,中国是麻类纤维原产地,千余年间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对麻缕“半浸半晒”、硫磺熏蒸等漂白技术均居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生丝制作的产品经得起海风吹拂而不变色,欧洲丝绸产品的款式、织法、图案设计、印染工艺无不受到中国的影响和启迪,更有甚者,英国直到1690年以后才织出质量较好的亚麻布。
西班牙的船队前往美洲掠夺白银
明代中期,中国商品如茶叶、生丝、丝织品、瓷器、棉布、砂糖、粮食、药材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1629年(崇祯二年),荷兰驻第三任长官讷茨(Nuyts)在给其国王的一份报告书中说:“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它能够把某些商品大量供应全世界”。当时一个西方作家也报道说:“中国人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丝织品及皮货。拥有这些主要物品和数不尽的其他次要的物产”。特别是中国丝货,外国商人更是赞叹不绝,“从中国运来的各种丝货,以白色最受欢迎,其白如雪,欧洲没有一种产品能比得上中国的丝货”。根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的总部
除了质量优越之外,明代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也很突出。一方面由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另一方面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恰在此时,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欧洲各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涉及所有工农业商品、持续约一个世纪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在这场通货膨胀中,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普遍上涨3倍左右,英国、法国、德国物价从16世纪中期开始上涨两倍左右。这大大削弱了欧洲各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于欧洲各国,中国商品以白银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
中欧海上贸易航线建立后,美洲白银通过太平洋运到马尼拉,再转至中国,是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据索萨的研究,美洲白银通过太平洋运到菲律宾的数额,在年估计为2010吨,年约2400吨,年约210吨,总共达到4620吨。艾维泗指出从阿卡普尔科运到马尼拉的白银,每年125吨,在1597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五年,高达300吨。另外,还有部分输入欧洲的美洲白银通过贸易转运澳门,然后流入中国内地。仅1631年一年内,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大致相当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年)大明王朝30年鼎盛期内中国官银矿总产量的2.1倍,是万历年间明朝国库岁入的3.8倍。中西历史文献中有关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W. L.舒尔茨在《马尼拉大商帆》中记载,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一位西班牙海军上将则惊叹道:“中国国王能用来自秘鲁的银条修建一座宫殿。”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数量之大,竟一度使欧洲贵金属输入量锐减。
西班牙占领美洲,这里成为白银的输出地
大量白银外流让欧洲白银输出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政府惶恐不安,曾几度设限。日、1595年7月和9月,西班牙国王三度颁发敕令,规定每年从墨西哥运抵菲律宾的白银以50万比索为上限,企图遏止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恰在当时欧洲诸国普遍奉行重商主义政策,视金银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主张国家经济政策唯一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积累金银货币。然而,市场规律是不能够挑战的,除非宗主国制造业竞争力大幅度增强,否则,欲以一纸敕令在市场上遏止价廉物美中国商品的洪流,终究枉费心机。
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
(本文节选自《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一文,作者陈昆)
鸣谢:旨在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注意了!注意了!
每周二【茶屋荐书】的书籍,在元泰红茶屋或线上【元泰商城】,均能买到!随书还获赠2017年版元泰《中国红茶全国分布图》海报。
喜欢的话,就快快下单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全球化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