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让弟让帝和姿态态玩的是同一个英雄吗

踏踏实实学总理 全心全意履公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VV,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的南开学校人才辈出,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南开精神”的校友当数周恩来总理。
习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号召“学习他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一名年轻公务人员,理应自觉学习先进模范,见贤思齐,学习周总理高超的做人艺术、优良的做事风格――高风亮节的自我修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履行好神圣公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学生时代,就瞻其像,仰其品,效其行,“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准备着。学生时代有幸就读于南开大学“隔壁”(天津大学),曾多次到“邻校”去瞻仰总理塑像。那气宇轩昂、豪迈自信、大方得体、儒雅端庄的形象让人不免想起南开学校创始人严修书写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光辉的精神风范、高尚的品德情怀、崇高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教养学养,让人肃然起敬、充满力量,潜移默化地激励我发奋读书、报效祖国。那时,借助父辈的叙说、影视剧的演绎、书本的叙述,形成了对总理的轮廓性的印象:谦恭有礼、温文尔雅,宽厚仁爱、善解人意,认真负责、勤恳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团结同志、顾全大局,严于律己、不搞特殊,成人之美、甘居幕后,清正廉洁、俭朴节约,机制敏锐、大智大勇……总之,他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的人格美德、经典的君子风范,又有堪为共产党员楷模的党性修养、意志品质。
追寻学生时代“甘为孺子牛”的理想,笔者职业生涯以公职始,先后在区县级、地市级政府部门工作,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赢得群众满意、组织认可、同事称赞。对周总理愈是深入了解学习,就愈是心怀敬仰,就愈发感受到总理精神对干好当下工作的重要指导教育意义和当好一名合格人民公仆的借鉴价值!
周总理精神遗产的宝藏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作为党员干部,应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主要标准,对着标准学,向着榜样靠。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学习总理精神,不妨以“两学一做”为主线――学习他高风亮节的自我修养以做人,学习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做事,争做新时代的公仆表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进德修身无止境,提升个人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永远在路上”。做好修养提境界,应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清正廉洁”为重点,学习总理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学习他信仰坚定、理想崇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周总理说:“我认的主义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源于此,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总是认准方向和目标,砥砺前行。源于此,在抗战时期身处国民党陪都重庆,他不为唾手可得的名利财色所动,而对延安的黄土地一往情深。他在弥留之际,唱的还是“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能实现”。
联系到自身来说,身处业务部门,日常工作从事的主要是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往往热衷于干好业务范围的工作,疏于经常自觉地对理想信念进行“运营维护”。习总书记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日常工作中不注意自觉加强理想信念修养,就容易日久生变,风蚀雨侵。在理想信念的修养中,还存在修养的方式方法老套、缺乏新意的问题。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周总理的外交妙答趣闻,无论是关于“马路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的通变,还是派克钢笔来自朝鲜战争缴获的妙对,亦或是“中国人低头走上坡路,美国人抬头走下坡路”的巧释,都离不开周总理内心深处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源之于此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为其如此,才能在面对言辞凌辱、污水横来的窘境中站稳脚跟,临危不乱,巧妙化解!若在理想信念修养中,自觉用这些妙趣横生的具体实例去领悟理想信念的修养,当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确保“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在长期的工作中站稳脚跟、把握方向、持之以恒、永不褪色。
学习他为民服务,心系群众,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周恩来说:“对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在《我的修养要则》中,他写道,“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他强调“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号召大家“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1952年,周恩来针对上海一名群众反映供给制难以养家糊口,要求实行薪金制的来信批示:“当令人事、财政两部限五天内定出办法送批。”要求迅速解决人民群众问题,不仅反映了一种工作效率,更体现出周总理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日,周恩来对公安部有关上访问题的调查报告作出批示:“对上访确有困难者,应予以负责解决,一竿子到底。此外,必须追究基层落实情况,务使受害者或有问题不得解决者来信证明得到解决为止。”
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系群众的精神,对当下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指导意义。工作中经常遇到群众来电来访反映遇到的问题,有些是久拖未决的老问题,有些是找不到具体负责部门的难题,甚至有些时候因为不理解不知真相在反映问题时出言不顺。有时深夜值班接到电话,因为困乏,难免对一些群众的抱怨、指责心生狂澜,难以抑制内心不平。作为接待者、受理者,也应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替他们想一想困难,平复情绪,耐心给予解答,有些不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按照“首问负责制”,也要告知对方找什么部门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可以亲自帮助他们转达给相关部门。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是堵在心头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更会伤害到政府自身的公信力。应该牢记总书记叮嘱,“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
学习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甘于无私奉献,克己奉公。
“勿逾分作私利之争,宁退让保故有之我”。周总理以廉养德,自奉甚俭。他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特别提出要过好 “生活关”等后三关,并说道:“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该举之不安。”在北戴河休假期间,周总理宁愿冒雨去北戴河图书馆阅览室阅读图书,也不让工作人员破坏图书馆关于图书不能外借的规定。
反观当下,却还存在着个别埋怨牢骚之声,动辄声称“多劳多得”,一提工作就联系到“微薄收入”。相比总理“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显得多么没有境界!还有些同志觉得自己付出甚多,所得甚少。抱怨存在“只树死的典型,不树活的榜样”的现象。“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总书记强调,为官发财应两道。既然选择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神圣公职,就应自觉抵制“为人民币服务”的低俗思想,就应自觉把廉洁奉公作为操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应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心态,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干好工作履公职,应以“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为重点,学习总理认真负责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
学习他勤政务实,扎实周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周总理坚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在长达26年的总理生涯中,他兢兢业业组织实施各项建设事业,精心组织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他反对用“大概”、“差不多”、“可能”这种含糊不清的词,而要求用准确的数字说明问题。总理对各省市各部委领导爱讲一句话:“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直接给我办公室打电话。”他经常对秘书说:“你们有事一定要报告,不要怕我忙么,我不怕忙,我能忙过来。”有些部长、司局长都不屑一顾的琐事、小事,周恩来却管得仔细认真。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坐在公职的座位上,要知道手上的任务,日程上的工作,都是关系到群众利益福祉的大事,需要认真负责,马虎不得。我们崇拜周总理处事周密,如水银洒地,思维缜密如天衣无缝,要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一“特异功能”正是来源于他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克服那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心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每一个表格做准确,把每一个琐碎的任务完成好。
学习他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自觉冲锋在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组织分忧解难。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和形势困难,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遵义会议上,他敢于支持正义,顶住压力,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开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历史性转折。在“文化大革命”那样混乱和艰难的环境中,周恩来坚持排除干扰,以舍我其谁的极大担当,组织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开展。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一名年轻公务员,面对单位的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应该保持冲锋在前的姿态,勇挑重担,不畏难,不避艰,不讨价,承担起为党分忧的责任。勇于承担艰巨任务,对于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解决困难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多做事是储备能力,担重任是积蓄能量,长此以往的锻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己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做到从容应对、临危不乱。克服畏难情绪,自然就能做到“大肚能挑,挑天下难挑之担;慈颜常笑,笑世间可贵之职”。
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周总理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中写道:“我想‘任重道远’这四个字,加在中国青年的身上是非常恰当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公务员,应学习弘扬总理崇高风范和伟大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日新月异谋修养、允公允能求能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神圣的公职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静静地仰望
瞻仰周总理故居有感
来到江苏淮安
一个名叫楚州的小镇
一个公认的伟人故乡
内心的激动早已按捺不住
因为已久的期盼
今朝终于实现
来到总理故居
内心激情澎湃
脚步却轻轻而缓慢
唯恐不经意间
微微的响动
惊扰您的小憩
在伟人故居
静静地 悄悄地寻觅
庭院瓦黛 柳木泉井
青山秀水之地
不愧为一代伟人的诞生地
还有敬爱的总理
度过的珍贵的童年的十二载时光
叱咤风云 戎马一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生
您的足迹 遍及祖国河山的每一个角落
您的音容笑貌 已深深地铭刻于人民的脑海
您一直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
身处伟人故居
静静地 悄悄地寻觅
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您是一盏明灯
更似一枝红烛
为他人带来光明
您更是大海中的航标
为前进和进步指明方向
是您让我读懂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正如同您――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胸怀大爱的人
一个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人
一个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身处伟人故居
静静地 悄悄地寻觅
如同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
您宽阔无私的胸襟
一如无限辽阔的海洋
源自大地的怀抱
融入大海的胸怀
周总理――
我们的好总理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
人民永远想念您
您与大海永存
您与日月同辉
责任撑起大有天
伟人周恩来一生公忠体国、呕心沥血,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感染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他的一生不仅留下了伟大的功业,而且留下了更其深远影响的人格魅力。他那种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甚至于自苦自厉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成为他一样的人,做成就他那样的功业,我想应该是每一个学习周恩来,争做时代先锋的人都会油然而生的人生豪情。由此,我们必然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就是只有每个人都用责任才能撑起一片天空,只有自觉落实责任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丰功伟绩,才能建设美好新世界。
在新时期里,强化责任意识,就要自觉做到“奉职循理”不走偏。在周总理的一生中,我们随处都能够看到他日夜忙碌的身影,那是为国操劳的象征。他那种公而忘私、忘我投入的精神实在是新时代每个共产党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他把有限的休息时间都挤出来用于解决更多问题。在一些特殊时期,我们更能够看到他夜以继日,甚至为此不惜透支生命,透支健康!而反观现在的我们,可以享受正常的作息、休闲,有正常的家族、朋友来往,有正常的日子可以安度。作为公务员,现在仅仅要求我们真正努力落实“奉职循理”这个最基本职责,要求所有的公职人员正确运用我们具备的相应经验,相应判断能力,相应认知水平去更好地发挥职责要求,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尤其在风险环节、关键领域,要能够很好地准确把握“度”,从而做到用好权,不错位。但在实际工作中,显然我们还经常会遭遇到嘴里讲着“法有明文规定必须为”的准则,可私地里,却又十分娴熟地拿起“法无授权不可为”去塞责的情况,这是现代社会苟延残喘着的封建余孽,必须得到彻底清除!
强化责任意识,就要自觉强化家国情怀。其实,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职责要求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必须投入相应的情感。只有投入了真诚的感情,才能温暖服务对象茫然的心态,才能消除服务对象无奈的心绪。我们了解到,古人早就明确爱惜民力,使民以时,先富而后教,敬畏并顺应民心这样的家国情怀。在这方面,敬爱的周恩来也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我们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因为即使有些事情,在你眼中是小事,而在每一个群众家里却又是顶天大事、难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常抱家国情怀,经常自觉地换位思考,时时把自己换成群众的位置,换成自己的家人角色。在换位情况下,你自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怀,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产生为别人考虑的心思,就会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只有做到这些了,才能更慎权,时存敬畏之心。
强化责任意识,就要努力营造良性氛围。一花独放不是春。在明末清初优秀文学家、史学家张岱的《夜航船》卷七“清廉类”中,他统计出中国一部完整的二十四史中所有的清官也不足40位。而也就是这么几位“货真价实”的清官,就足以让历史熠熠生辉了。但当我们剖析这些最值得称道的清官时,却发现他们也不过是独善其身的表率,并没有或不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民爱民思想,他的爱惜民力,他清廉为政的宽广胸怀让历史上那些最值得称道的清官都实在难以望其项背,他为后人留下的却是近乎“完人”的榜样。因此,新时代里每一位共产党人从历史中汲取的营养应该不仅仅只是独善其身,还要在带头做好表率的同时,主动自觉地把自己站成一面旗帜,教育和引导一个班子和单位,影响一方人和社会环境来建立共同理想,确定共同目标,从而豪情万丈地实现每个阶段性目标。作为领头人,我们更应该在单位中时时刻刻注意营造一种良性互动环境,营造一种此呼彼应、同频共振的氛围。
今天,学习周恩来总理,就要继承风范,敬畏有心;日积月累,砥砺前行!
海棠花 盛开在故乡
人们问我从哪里来
我总是自豪的回答
我来自伟人的家乡
素有“百花之尊”的海棠花
盛开在故乡
从黎明破晓到战火烽烟
在淮安这片热血大地上
走出一位少年就立志救国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海棠花盛开的季节
从生命诞生那一刻
到生命最后那一刻
海棠花的盛开至今已整整120年
从打破一个旧世界
到建立一个新世界
半个多世纪奋斗的历史
世界从苦难中迎来光明
海棠花盛开的季节
人民永远怀念您呀
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缩影
您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国际崇高威望的历史缩影
您把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艺术带入一个世界高度
海棠花盛开的季节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这是一片深情的诉说
这是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呀
更是中国人民最深情的永久怀念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
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
走了整整四十三年了
您离开了我们,也不再回来了
此刻,人民永远怀念您呀
那是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是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从此,在人们信仰中
您就是“总理”的代名词
事无巨细、鞠躬尽瘁
将偌大个国家整理得井井有条
在您有生之年,您依然为人民而思考
您亲手浇灌的那株株海棠
依然百花盛开
盛开一代代中国人坚定创造新中国美好未来的信念与决心
此时,海棠花呀
盛开在故乡
在这盛开的季节
也陶冶故乡淮安这片勤劳的人民与故土
它始终绽放着这片浓厚炽热的家乡情结
故土的家乡人民,怀念您呀
不忘习总书记的那深情的嘱托:
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
海棠花,待到山花烂漫时
那是海棠花依旧盛开的季节
家乡人民世世代代怀念您
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怀念您
世界人民世世代代怀念您
海棠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中
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一位富有的贫穷者
他从不追求衣服的华丽时髦。他的一套睡衣,买于 1950年,破了补,补了再补,补丁摞补丁,已经磨得无绒了仍舍不得丢弃,整整穿了26年,一直穿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穿的衬衣,习惯换袖口领子,一直穿下去。虽然颜色已经不协调统一,工作人员请求他换新衣服,他仍然说:“旧的还可以再穿。”他很少做新衣服,但缝补衣服的次数在同事中最多。有一次,他交给服装师一件又破又旧的大衣,请服装师帮忙再缝补一下。服装师看了看手中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摇头说:“这件大衣不能再穿了,我给您做件新的吧”他拒绝了,要求服装师想方设法再缝补。服装师无奈地接下了这桩“化腐朽为神奇”的差事。绞尽脑汁后,服装师干脆把大衣全拆开进行重新加工,更换里外完全烂掉的部分。他穿上这件缝补过几十次的大衣,兴高采烈说:“师傅,让您巧手一改一补,就跟新的一样嘛。”他不仅衣服做得少,连参加外事活动出国,必需的衣服也都是自己掏钱,从不让公家报销一分一角一元。
在饮食上他坚持“三个反对”。第一反对公私不分。他办公场所的院子里有不少空地,负责种花的工作人员种了常见的蔬菜,目的是为了让他经常尝鲜。一次,食堂工作人员给他炒了一盘炒豆角:“这是咱院子里自己摘的豆角,很嫩。”他马上皱了眉:“给钱没有?”食堂工作人员不解地问:“自己种的,往哪儿给钱?”他批评纠正说:“你说的不对。公家地,公家水,长出东西就全成自己的了?回头你算清,吃了多少豆角多少白菜,按市价该是多少钱,把这笔钱交了,分两部分交。一半交机关,是土地和用水钱;一半分给花工,是花工劳动所得。” 第二反对铺张浪费。他外出视察,多次向随行人员交代:“一切按标准吃,按标准交钱。”他还提出具体的要求:“不准吃山珍海味,不许摆水果摆糖,发现摆了要撤回去。”他还说:“搞复杂了就是铺张,铺张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这种情况一定要杜绝。”第三反对搞特殊化。在集体食堂吃饭时,他坚持和大家一起排队买饭。他有时到人民大会堂职工食堂就餐,大家看到他来了,都让他先买。他笑着说:“按刚才排队的次序就很好,你们要是不买,我也就不买。”他每次都是买点青菜、萝卜之类的素菜,买几个馒头或窝窝头,和大家坐在一起,边吃边谈。他喜欢把掉在桌上的窝窝头的碎屑都捡起吃掉,把菜盘里剩下的汤喝光。
他亲自制定“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单位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他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他是家规的制定者,他一样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者。老家惟一的长者八婶母解放初期两次来京看望他,他都未派车接过。他的小弟弟,在革命中受伤,后来又生病。他执意要求小弟弟的单位按有关规定给小弟弟办理病退手续。他说:身体差干不了工作,不能多拿国家的工资。小弟弟病退后,从1950年到1968年都在他那里领取生活费,直到自己的六个孩子全部参加工作,经济能够完全正常运转。大弟很早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后来他把侄儿接到北京抚养。当时北京有干部子弟学校,专门培养烈士、高级干部子女,条件相当好。但他没有让侄儿上这个学校,而是执意送侄儿到普通学校就读。还特意嘱咐侄儿:无论是与领导谈话、填写表格,还是同学之间交往,千万不要说出与他的亲属关系!有一次,两个来京探望他的晚辈来不及看戏,他的秘书作主让司机送他们去。他很快知道了,严利批评两个晚辈和秘书:“这是搞特殊化!破坏了家规。晚到几分钟,少看一段有什么了不起呀!”他要求秘书,“记上账,今晚交双倍车费,扣我工资。”
他的收入和开支
他是位高权重一人之下数万万人之上的高官,但他一样是贫穷者。1976年1月,他离开这个世界,他和一样是高官的妻子共有的积蓄是5100元。区区5100元,算是他留下的遗产。他的收入其实不低,他的工资每月400.80元,他妻子的工资每月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夫妻俩工资收入一共是元。这些在当时也算是巨款的钱,在他亲自安排下做出了这样的开支:用于补助亲属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共10218.67元。他的想法是,自己补助后,就能够减少国家的负担。他自己制定的关于家里积蓄的规矩是:凡积蓄够5000元,又没特别需要的开支,就全部交党费。因此,1976年1月份他去世时,他和妻子的总积蓄仅有5100元。
他的名字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一个富有的贫穷者。在物质上他十分贫穷,在精神上他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富豪。他无私地把自己的宝贵精神财富留给自己万分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他是人民永远的好总理!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歌颂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
最初对您的印象
来自于刚入学时的课文《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手中一件补了又补的睡衣
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均匀的线脚缀满了衣角
感动的泪水也模糊了我的眼角
这件补丁满满 包含深情与意义的睡衣
可曾有谁知道 它的主人
竟是我们伟大的开国总理?
再以后《十里长街送总理》
灰蒙蒙的天空下&悲恸 迷漫氤氲着整个京华
我看见了长安街头穆然肃立的亿万民众
他们无声的痛哭&是打在东方苍穹上空&最沉痛的雷&
泪水落在楚水之巅&黄河两畔&
暗波涌动&蛟龙戚然
――痛失吾袖&草木齐喑&举世皆悲!
如今&三尺讲台上&为学生讲述《一夜的工作》
一张张排得满满的日程表
间隙透漏着 您每日合眼的时间仅仅有两三个小时
它们记录了您 一波又一波
夜以继日的辛勤与劳瘁
它们目睹了您心系天下 的辗转难眠
――忧国忧民&日理万机&劳心劳德&呕心沥血
原谅我找不到合适的词送与您!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敬爱的周总理
――当我们 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 当我们 国富民强&幸福安康
& 当我们&佳肴三餐&美梦酣然
我们&怎能忘记您
怎能&不以您为榜样
激流勇进&砥砺前行!
心中的丰碑
抚今追昔,缅怀先辈,多少伟人的崇高品格和光辉人格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犹如一座座丰碑耸立在我们心中。周恩来就是我们最敬仰的一座丰碑。
周恩来作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他身居高位,从不谋私。在他看来,为人民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义务和本份。战争年代,在行军作战中,两身换洗的衣服,一床毛毯,几乎就是周恩来的全部“财产”。建国后,作为8亿人口大国的总理,周恩来依然如此俭朴。他有一套睡衣是在1950年买的,颜色都褪光了,一直穿到逝世。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作枕巾,舍不得扔掉。他的膳食每餐只有几小盘炒菜和一碗汤,每次吃完饭,他总要倒点开水在碗里喝下去,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吃剩的菜,还要留到下一餐再吃。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和毛泽东带头不吃鱼、肉、蛋,与人民同甘共苦。周恩来不仅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就是对国家制度规定范围内他应该享受的待遇,也常常觉得这些待遇“过了”,而居之不安,尽可能降低标准,弘扬我国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他说:要“提倡勤俭朴素的作风,反对资产阶级的铺张浪费思想”,“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进京后,周恩来一直住在中南海西花厅。那是一座老式旧平房。柱子的油漆已经脱落,地是大块方砖。有关部门几次要给周恩来修房,均遭到他的拒绝。有时下大雨,陈旧的屋顶漏雨了,秘书赶快找一个旧脸盆,放在有裂缝的砖地上,盛接雨水。周恩来时时处处总是以身作则做表率,哪怕一件小事也不例外。他给自己规定:凡是自己到医院治病,到剧院看戏,到公园散步休息……都算办私事,乘车要交费,上公园掏钱买门票等等。每次都让司机将办私事乘车的里程记下来,按规定交钱,每月从自己的工资扣除,如司机忘了记帐就会受到严厉批评。无论到哪里,周恩来都是反对前呼后拥,甚至不让工作人员事先通知有关部门。周恩来从不私收礼物。凡是送给他的礼品,他一律退回,不能退的,就付款,然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外宾送给他的礼品,也如数交礼宾司,自己从不留下一样。
周恩来晚年胸前一直佩戴的“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这是他严于律己的“镜子”,时刻要求自己。就连自己的骨灰都撤到中华大地,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他用半世纪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用对党和人民赤胆忠诚和真挚情感,把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人格,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矗立起一座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光辉形象和浩然正气的丰碑。
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要以此为镜子,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自已的言行践行“两学一做”,为“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海 棠 花 香
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是我的家乡淮安两张十分珍贵的名片,来淮的友人多数会专程瞻仰总理故居和纪念馆,参观后都会景仰伟人的风范。作为淮安人,我每年都能去几次故居和纪念馆,或在某个双休日午后,或在某个节假日清晨,或一人前去,或与家人结伴而往。有时专门去看总理的生平事迹图片、实物陈列,有时只是去海棠树下静坐,探寻总理的精神家园。
每次走进纪念馆,对总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走过周恩来铜像广场,拾阶而上,就来到仿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十分喜爱海棠花,所以每年春暖时节西花厅院内的海棠就会一树一树,繁花似锦。淮安仿西花厅的海棠,以垂丝海棠、西府海棠为多,花朵密集。周总理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邓颖超曾千里迢迢赠送海棠,传为佳话。
走近纪念馆盛开的海棠,睹物思人,浮想联翩,使我对习总书记要求共产党员要“学习周恩来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开国总理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浩然正气和独特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精神,就是一尊丰碑,一面旗帜。透过盛开的海棠,我仿佛读懂了她的一些花语。周恩来在百花丛中何以对海棠情有独钟?或是因为花色淡雅,或是因为俏不争春,或是因为花团锦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我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我认为学习周恩来精神十分必要,周总理精神始终是共产党员的方向和旗帜。在海棠花前,我陷入深思,探索着总理的精神内涵……
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这是赞美海棠淡雅不艳俗。周恩来始终修身正心,以德自律,德行天下,是全党楷模。一个人心胸有多宽广,道德水准有多高,世界展现给他的舞台就有多大,那么他所获得的成就就有多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他少年时代就立下的宏伟志向。周总理毕生以共产主义事业为追求,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国家和民生殚精竭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倾尽全力,他赢得了世界广泛的尊重和爱戴。这种精神,可谓“厚德”所在。
海棠之香,漠然心香,闻则心静。夜深人静时,春风习习,开国总理还在伏案批文,窗外的海棠花静静地开着,为总理送去阵阵幽香。中南海的海棠,见证了总理日理万机的勤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周总理一生真实写照,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着群众疾苦、念着百姓期盼,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是周恩来人格魅力的核心内容。 
陈与义《春寒》云: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语义为海棠俏不争春,不事张扬,这与总理务实勤勉的精神相契合。无论是建党、建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总理都注重躬行实践,对事业极端负责。从学生时代起,他就逐步培养起注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他认为“发于言,著于行,无丝毫假借,无智力相拢。”周恩来举轻若重,对任何事情力求精益求精,甚至微小细节,他都考虑得很周到。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准备过程中,他多次指示:“要更周到、更细致、更妥善地全面做好安排。”当听说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可能性超过99%时,他仍叮嘱要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工作。在实施爆炸时,按照他的要求,确定了联络通讯所使用的暗语和密码。小处见大义,总理事事严谨务实,为我们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了榜样。务实是恩来精神大厦的奠基之石。
宋代刘子晕曾云:“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清代诗人朱钧直亦云:“等闲寻得生香处,满树红酥绽海棠”,均赞叹海棠幽静娴熟之态,轻盈之美,清幽之香。海棠花前,我仿佛见到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踱步看花的背影。总理一生公正清廉,浩然正气,为后人世代传颂。他身居一国总理的高位,从不谋私。他的工作和生活原则是,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员和群众不做的他坚决不做。他平时外出开会或到基层视察工作,喝茶、吃饭、洗衣都是自己付钱。他亲自制定10条家规,不仅严格,而且身体力行。他的侄子和侄女们到中南海看望他,必须自己到食堂打饭吃,回家时搭公交车。恩来一生十分节俭、节约,从不浪费。他生前夜里和早晚起床总是穿着一件毛巾浴衣,补了又补、缝了又缝,就是不肯换掉,甚至出国访问穿的也是打补丁的内衣。周恩来身后没有留下任何私人财产,他和邓颖超一生中的全部积蓄最后都交了党费。
周总理与伴侣邓颖超生前相约,死后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暧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周恩来没有离开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精神永存。
寒来暑往,海棠依旧。我们缅怀总理,更应汲取其强大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不忘初心,永续前行。
怀念周公恩来
披肝沥胆走冬春,智勇双全傲古今。
脚下践行唯马列,心中牵挂是人民。
英名已共山河在,正气长同日月存。
荣辱皆抛天地外,不求后世记功勋。
我们紧贴着周总理的胸脯
“我们紧贴着周总理的胸脯”,是笔者在1979年写下的怀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时一首诗中的一句。怀念周总理,这大概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和心情。这是因为,周总理为人民的奉献太多太多,他让人民对他的思绪太长太长。他与人民群众贴着心,人民群众就与他贴着胸脯。
当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党员。但是,周总理在我的心中已经竖起了高大的形象,形如一方丰碑。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周总理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学习周总理以后取得的不竭动力。
周总理说过:“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他说:“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他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周总理讲话引自百度百科)正是在周总理思想和品质的影响下,我从一个农村青年加入了党的组织,又从农村基层干部成长为乡镇领导干部。
现在,我已经退休。然而,周总理关于“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做到了退休不退志。再加上近年来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学习,通过”两学一做“的教育,更让我不忘初心,为党的信仰和宗旨而老骥伏枥。
我刚退休,镇上即让我担任镇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这是一个研究老区、宣传老区、传承老区精神,及参与扶贫致富的社会团体工作。从此,我又转身走上了新的征程。在“两学一做”学习的基础上,我认真学习研究新四军挺进纵队在本地区抗日的斗争史,大力宣传陈毅、粟裕等老一辈在本地区的革命斗争精神,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我用所掌握的革命斗争史料,先后为本镇建起了大桥革命纪念馆,为郭村保卫战革命纪念馆重新布馆独自承担了文字编写的任务。我所写的《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战略研究》文章,不仅被江苏《铁军》杂志采用,还获得了三等奖。我所写的“从‘缴械事件’看新四军维护党的绝对领导”一文,在安徽泾县纪委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所编印的《铁军廉鉴》一书中留下了史迹。
我不仅用文字宣传革命斗争历史,还当上了“五老宣讲员”。在大桥革命纪念馆,有青少年扫墓,有新党员入党,有扬州民政部门人员来瞻仰,有南京军区研究人员来了解历史,我都应约前去进行认真的宣讲。除此,我还走入校园,来到留守儿童和外来儿童的夏令营,为孩子们宣讲中国梦,宣讲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教育孩子们听党话,做革命的传承人,学好知识,练好本领,长大了用知识和本领报效祖国。
作为一名党员,只要学习传承周总理的精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信念,退休以后仍然可以讲奉献,可以有作为。退休后,我曾被镇党委表彰为优秀党员,被群众选为镇人民代表。现在,我不仅被扬州市老促会表彰为先进个人,还被江都区授予历史文化专家的称号。我深深感悟,周总理的思想和精神,是我成长和进步的航标;周总理宽阔的胸脯,则是我老有所为的肥沃土壤。作为一名党员,还要与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周总理紧紧地贴着胸脯!
大无大有周恩来
三月,有一种炽热的情愫在弥漫;三月,有一种深切的怀念在升腾。
遥远的,您的容颜,威严而高贵,那是您绝代的风华,震慑了多少的庸俗之徒;您的声音,回荡在万隆讲坛上,那经久不息的掌声,穿越岁月的风风雨雨,一直在历史的天空回响。
在几代人的渴盼和仰视中升起。阳光于我,不如您的名字温暖。您的美,在文字的修饰之外,在语言的描述之外,在人们的心中缓慢而幽雅地盛开,成为一种象征。
当我们歌唱着在心里把您打开,每一片天空都将是灿烂的,欢呼的声音漫过田野,神州大地在苍茫辽远中显得壮观而生动。
伟岸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以奋起的姿态背起了贫瘠的沧桑。高瞻远瞩的慧眼,经天纬地的魄力,在水深火热的时代里谱写着壮烈的诗篇。
排满日程的二十六本工作日历、粮食报表上994处精心修改的笔迹、日常的食谱上永远的两菜一汤、一点点磨破一次次织补的中山装……
全中国有亿万万资产,总理却无一分家财;全中国有亿万万人民,总理却没有一个子孙。
伟人之魂何以如此充盈天地、浸润万物?只要赤诚和无私奉献,终会在亿万人心上矗立,受万代崇敬,并印证着一个颠扑不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有镌刻在老百姓心坎上的英名,才能像日月星辰经天纬地,凝固在这万古不竭的时空里,永放光辉。
您是亘贯古今中华民族精神高高挺立的脊梁。在无数骄傲的仰望里,向上升空,鲜红的不再是血,而鲜艳的却永远是这不变的信仰。
在历史宏大的背景里,有了您的一帧璀璨、一篇骄傲,被扬眉吐气的后人永远地捧读铭记。
所有的心灵都向着火红的期盼,向着镰刀和铁锤支撑的不朽的高度,所有的高度都向着永恒的信念,提升、提升、再提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周恩来自述》读后感
人生天地间,惟其磊落,才能让人拜服。品读周恩来的一生,我们无不被其志向、理想和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所吸引,自然也为他的人格所吸引。
小时候,初读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除了一腔沸腾的热血,心中更多的是敬仰。敬仰其小小年纪便有为国为民的思想,不似我们,成天只知道在山林间嬉戏。综观周恩来的一生,真正不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我读《周恩来自述》,除了他的伟大功绩,更专注于他的两样品质:其一是执着,其二是深情。
试想,若非执着,周恩来如何能在白色恐怖的惊涛骇浪下保持弄潮儿的本色,从始至终无畏无惧?又如何肯为了革命理想而付诸一生?我以为,正因其信念的执着,他才敢于牺牲,敢于为了理想去拼搏。正如他所说:“成败固然不足论事,然而当他活的时候,总要想他所办的事成功,不能因为有折磨便灰心,也不能因为有小小的成功便满足。”而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里要实现应有的价值,就一定要执着,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哪怕人生的汪洋有再多波涛汹涌,弄潮的男儿也不会畏惧退缩。我们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至于深情,则是周恩来总理的魅力之源。“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周恩来的伟大,亦在于其用情之深。不论是对夫人邓颖超,还是对革命的热忱,对百姓的眷顾,他都是一往而深。这使得他的一生刚柔相济,更富于魅力。现实中,只有一个人足够深情,他才能对自己喜爱的事喜爱的人全无保留地付出。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我以为,我们的深情,必将为我们的人生萌生一个支点,支撑我们到生命应有的高度。
还是林则徐老先生说得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周恩来对信念的执着,对理想的坚守,对民众的关爱,对国家的热忱,使得他愿意为这一切付出努力,不避生死与祸福。所以纵然他离开了,他依旧是伟大而不朽的。
人生天地间,才有雄微,势有大小,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成为英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尽心。尽心地追求,尽心地付出,尽心地为了理想和信念去拼搏。借《围炉夜话》里的话说:“做人不一定要立地顶天,但一定要堂堂正正;处事不一定要尽善尽美,但一定要问心无愧。”如此,足以!
华夏伟人,淮安赤子;党之忠臣,民之公仆;海棠依旧,斯人已逝。
少历磨难,体民之艰;东北三年,求学为国;鸿鹄之志,忧国之心。
雨中岚山,留学日本;五四先锋,为民请命;身陷囹圄,立场坚定。
旅欧岁月,勤工俭学;确立信仰,坚如磐石;任教黄埔,两次东征。
身先士卒,黄埔江畔浪潮涌;白色恐怖,伍豪之剑敌胆寒。
南昌首义,创建新军,功在第一枪;建设苏区,勇挑重担,维护党统一。
万里长征,顾全大局;坚持真理,举贤担责;数万将士,转危为安。
西安事变,只身赴险;和平解决,功不可没;抗战爆发,团结御侮。
坚持抗战,不惧艰险;统一战线,光辉典范;倭寇驱除,万民欢腾。
风云变幻,一朝一夕;重庆谈判,肝胆相照;不卑不亢,商筹建国。
时局突变,战火重开;沉着应对,兢兢业业;转战陕北,运筹帷幄。
三大战役,胜利在望;北平和谈,义正言辞;部署政协,擎划开国。
总理国务,励精图治;深谋远虑,组建“内阁”;十年探索,呕心沥血。
抗美援朝,日夜奔忙;经济建设,倾注心血;江河治理,事必躬亲。
两弹一星,亲切关怀;大国外交,伟人风采;亚非会议,建立新规。
灵活斗争,恢复联大席位;大爱无私,小球转动大球;摒弃前嫌,中日建交化干戈。
国家蒙难,民陷水火;跳梁小丑,欲挡大道;大厦将倾,独撑危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家机器,得以运转;仁人志士,免遭苦难。
弥留之际,心念祖国统一;遗嘱情真,感动五洲四海。
一九七六,伟人辞世;山河悲咽,日月无光;十里长街,呼唤总理。
魂归天地,灰洒江海;此之完人,亘古少有;周公遗风,万民敬仰。
今颂总理,继承遗志;为民服务,克己奉公;
圆梦复兴,福佑万民;中华腾飞,告慰先烈。
致敬伟人周恩来
我成长故事里的英雄
说起伟人周恩来,无论是基于我成长的哪一个时期,他的精神总是伴随着我的成长,直到今天,我仍然有这样一个情怀,做一个像周总理那样的人,做人民群众的公仆。
故事一:温暖
在我的脑海里,第一次接触“周总理”这个词汇是在我的小学一年级课本里,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张周总理与清洁工人握手的照片,那篇文章叫《温暖》,文中这样写道:“天快亮了,敬爱的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为国家为人民又工作了整整一夜。周总理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周总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几片黄叶。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的温暖。”朴实的语言让人动容,从那时起,在我的幼小的心灵深处就住下了周总理这样一个人。
故事二:励志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便升到了高中,刚刚从乡镇到了县城的我远还没有感受到高考所面临的压力,似乎还沉浸在升上高中的愉悦之中。在学校门口购买的作业本封面上,写了两句诗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起初没太在意,后来当得知这是周总理写的诗句时,我便认真关注了起来,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励志格言。即便当年第一次高考落榜,我时常用总理的这句格言来勉励自己,告诫自己: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也是凭借心中的那份情怀与坚持,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
故事三:怀念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正因为如此,我时常搜寻一些我所关注人物的某些视频资料亦或是纪录片,来了解这些人的成长足迹,我认为这对我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周总理便是其中一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搜寻到一个视频,内容是:在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音乐会上,80岁高龄的郭兰英一曲《绣金匾》如泣如诉,唱到最后,郭老几近泣不成声。当我看到这个视频时,我早已热泪盈眶,痛哭起来,看到那么多来自基层各个战线的人来怀念周总理,尤其是那句“音容宛在,永别难忘”,我内心深深体味着周总理的博大的精神风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周总理在我的内心里这是一位英雄,再一次端正并强化了我的英雄情结,我也暗自发誓,自己将来要做像周总理那样的人。
故事四:榜样
考上研究生,我如愿地实现了我大学预期的目标。随之而来,我便走进了实验室,电脑是必备的物件,我的电脑设置的第一张背景就是周总理的一张壁纸,上面的周总理面容饱满,侧坐在一张椅子上,画面的另一侧写着:面壁十年如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我深知,经过多年我的这种情怀仍然没有变,我依然抱有斗志,想当英雄,当我必须努力,做出自己的成绩才行。整天面对着这个画面,我有着十足的精神动力,我如愿完成了英语的考级,出色完成了毕业所需的论文要求,在整个专业是首屈一指的,我将一半的功劳记在那张桌面背景的身上,那就是榜样的力量。
故事五:表率
毕业后在企业短暂停留,我回到了县城工作,周围的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决定,认为县城似乎不需要高学历的人上班,有些浪费了。我的心态也从笃定并开始怀疑,甚至有时也会沮丧。在单位的一次《道德讲堂》上,我将周总理的一些视频资料分享给同事的时候,我自己又被感动到了,也有了深刻的领悟。作为一名党员,我是一个高学历的新兵,我必须在基层磨炼,我必须用自己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帮助别人,我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能忘记初心,像总理一样兢兢业业、积极进取、刻苦好学,背负着人民群众的重托前行,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故事可以讲完,精神却总流传。伟人周总理的一生是值得学习与推敲的,公仆做表率应该始终在路上,一刻也不能停止,这是责任使命,更是薪火相传。
浅谈公仆的“知民度”和“知名度”
周恩来是为人民服务公仆的典范。人民深深地怀念他、崇敬他,就在于他知民爱民一生为民。因此,不论生前还是身后,他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对党员干部而言,注重“知民度”还是“知名度”,虽一字之差,境界却大不同。
& & 周恩来为党的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一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被外国人称为“全天候周恩来”。越南原国家主席胡志明曾对周恩来提出个人的唯一请求:“请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一切为了人民的周恩来,他的一生图名了吗?没有!图利了吗?更没有!他始终视自己是人民的一员,坚持廉洁奉公,从不占公家一丝一毫便宜,有时公私分明到了令人不可理解的地步。
“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这是周恩来总理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的话。做官就是做事,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一最基本也最浅显的道理,应该为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所遵循。人民公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惊天地、泣鬼神,高山仰止,气贯长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中已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好干部,并在长期的奋斗中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得到人民的充分信任和拥护,如焦裕禄、孔繁森,等等。这些好党员好干部的精神与周恩来倡导的公仆意识是相通的,人民期盼这样的好干部,他们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开展“两学一做”真正的目的。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深入群众,不体察民情,不了解群众的疾苦,“服务”便成了口号,“公仆”就有可能成为“老爷”。焦裕禄、孔繁森之所以能让老百姓为其树碑立传,就是因为他们有知民、为民、无私奉献的情怀!这便是“知民度”与“知名度”的统一。
  提高“知名度”,不一定逢会必到或频频在媒体上露面,重要的是靠改进作风,放下架子,“身”入群众,心系群众,及时发现最能体现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谋政绩、创政绩,但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必须实实在在,没有水分。周恩来同志说过,有无政绩,政绩如何,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来衡量。你了解了群众,群众理解了你,工作的针对性强了,群众的基础好了,工作有了成绩,自然会有好名声和好影响,党员也就合格了。
  古人云: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真正的“知名度”,就在于“知民度”。
周总理平坟
作为人民公仆的楷模,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总是在为国家、为他人着想。未满周岁时,周恩来就过继给了陈氏,他的童年是在嗣母陈氏陪伴下度过的。博学多才的陈氏,是周恩来的第一任老师。周恩来对两位母亲都抱有很深的感情,可是,10岁时,生母和嗣母却在一年内先后去世。年幼的恩来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带着两个更小的弟弟,兄弟三人扶着陈氏的灵柩,乘船回到家乡淮安。经历了革命的戎马倥偬,周恩来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始终没有停息。1941年,周恩来曾表示,抗战胜利后盼能到母亲坟前扫墓。他对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恩情未报。”&1950年,他又深情地回忆:“1946年,我在南京。南京离淮安只有300余华里,我很想回淮安老家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
可是,建国后,作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深知自己需要以身作则。从1952年起,他开始通过身边工作人员,向家乡转达了自己关于平掉家乡坟地,分给群众耕种的指示。淮安县委的领导起初很不理解,在感情上也不能接受,于是,平坟的事情就被拖延下来。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总理平坟的意志不但没有削减,反而愈加坚定。1958年,周恩来亲自写信给淮安县委,商讨平坟之事,在信中,总理写道:“我家有一点坟地,落在何方,我已经记不得了。如淮安提倡平坟,有人认出,请即采用深葬法了之,不必再征求我的意见。我先函告为证。”
可是,出于对总理的敬爱,接下来几年里,平坟的事情依旧没有下文。1965年,周恩来在北京同弟弟周恩寿商议平坟一事。因担心乡亲们想不通不肯平,周恩来决定派一位亲属前去做大家的工作并督办此事。深明大义的周恩寿自告奋勇,表示非常愿意前往,细心的总理思忖片刻,却说不妥。原来,周总理是担心恩寿回乡,地方政府请客接待,影响当地工作,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见弟弟没有异议,周恩来便说:“还是等在西安的尔萃回去办吧,他母亲在淮安,是探家,不会惊动地方领导。”就这样,农历除夕,周尔萃、孙桂云在告知族人后,带领30多位乡亲,来到周恩来祖茔地,平掉坟头,深埋了棺木。
获悉事情办成后,周恩来从工资中拿出70元钱给生产队寄去,汇款人一栏里端端正正地写上“周恩来”3个字,在附言一栏内还有几行清晰的小字:“此款支付生产队平坟工资和赔偿青苗损失费。”除淮安母坟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还指示平掉了重庆的父亲坟地、以及位于浙江绍兴的周家祖坟。淮安平坟后不久,中央便开展了大规模的“平坟还田”运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总理的平坟之举在全国传为美谈。
总理平坟,意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看似有悖孝道,实则却是至忠至孝,堪称孝廉。作为领导干部,理应事事处处想在群众前面,走在群众前面,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群众的领路人。有了这样的领路人,方能上行下效,带动全社会风清气正,远离浮躁浪费、奢靡之风。
品读周总理过“五关”思想的启示
1963年5月,周总理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提出了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3-428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周总理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的思想,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在周总理看来,领导干部过好思想关,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造思想,树立马列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过好政治关,最重要的是立场问题。党员干部的立场稳不稳,要在具体斗争实践检验。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过好社会关,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社会上各种习惯势力的影响和诱惑,要时刻提高警惕,防止被“糖衣炮弹”打倒;过好亲属关,就是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及子女,“不能使自己的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阻碍我们的事业前进。”过好生活关,就是党员干部在物质生活方面要知足常乐,在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预防腐朽的生活方式侵蚀党员干部。不难看出,周总理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的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这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有着重要的启示。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正在深入有序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走向了常态化制度化。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品读周总理的过“五关”思想,自我对照在过“五关”问题上还存在着哪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校正,切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党员干部在过“五关”问题上做好表率。只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过好这“五关”,就会示范和带动全体党员,继而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促进政风民风向善向上。
从周总理提出过“五关”思想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少数党员干部走上堕落蜕变的道路,其原因就是没有过好这“五关”,结果败下阵来。比如,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在“思想关”上,轻视理论学习,忽视思想改造,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科学信“大师”,结果思想迷茫,精神缺钙,软骨病发,任人摆布。有的党员干部在“政治关”上,不讲政治纪律,阳奉阴违,口无遮掩,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政策,丑化领袖人物等。有的党员干部在“社会关”上,经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底线,官商勾结,哥们义气,最终成了他人“猎物”,破了规矩、坏了名声、毁了前程,可悲可叹。有的党员干部在“亲属关”上,搞封妻荫子、优亲厚友,甚至纵容和包庇子女违法乱纪,结果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家族式腐败窝案令人触目惊心。有的领导干部在“生活关”上,追求物质享受,穿戴比名牌,出入讲排场,铺张浪费,精神颓废、情趣低级、作风不正等。凡此种种,都是党员干部没有过好“五关”的表现,教训也极为深刻。
由此观之,周总理提出的过“五关”思想,至今仍具有极高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这对那些思想迷茫、信念动摇、不讲规矩、立场多变、阳奉阴违、口无遮掩、封妻荫子、公私不分、贪图享乐、腐化堕落的少数党员干部来说,仍然是很好的药方。
学习伟人周恩来 当好公仆做表率
周恩来同志是党、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并亲自过问和部署秘密电讯的建设工作,使我党我军的电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他也是共和国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党、国家和人民,其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令所有中国人民称赞,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不但是自己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激励着每一个有目标、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人。在其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再次缅怀伟人,回顾其光辉一生,重温其光荣事迹,学习其高尚人格和品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周恩来同志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要坚持学习他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品行锻炼,弘扬良好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学习周恩来同志的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其要操劳和关心的事情非常多,而且又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容推迟的。为了不影响事物的处理进展,周恩来同志可以彻夜不眠,工作至次日。他这种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影响了我们这些后来人。所以至今,小学时学的语文课文《总理的一夜》依旧给我很深的印象,回想课文,就能够想象出来总理在那工作的情景,内心顿生钦佩之情,值得每一个党员同志学习。
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周恩来同志不仅忘我工作,而且善于工作,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正如袁宝华同志回忆,周恩来同志在布置任务时,对下属要求既明确又充分信任,鼓励他们大胆放手的工作。党的七大期间,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周恩来同志作了《论统一战线》的报告,他从世界形势讲到国内形势,讲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他的报告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第一个五年经济期间,周总理对每一件事情都考虑得非常周到,思维敏捷,处理问题果断,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到他那里都能理出头绪,找到突破口,给党员干部指出方向,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特别是他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的精神,更为新中国第一代经济工作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他这种实事求是和果断处理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
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工作原则,提高党性原则和修养。特别是人事任用和提拔上唯贤、避亲,这从他定下的十条家规中就可以看出。对亲属晚辈的要求非常严格,也十分具体、细致。从周尔均入党的回信,以及周秉钧和周秉建参军的过程中就可以清楚看出总理的原则极强、极高。我们现在的一些干部却出现了“搞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者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者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者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者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者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者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者也有之。”折射出的是缺乏党性修养,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纪律松弛。缺少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原则无小事。我们有必要认真向周恩来同志学习,学习其工作原则和政治定力,纯化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觉悟。
周恩来同志身上闪烁着共产党革命者所具有的一切优点。时至今日,他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让我们传承伟人的精神,继承伟人的品格,争做新时期人民的好公仆,立下愚公志,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家一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需我们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像周恩来那样过好生活关
周恩来总理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从不索取,只求奉献。他常常教育和告诫领导干部,务必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讲到过生活关,他说:“生活关分两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他以始终如一的言行,完美地实践了他的生活观,在为人做官方面为领导干部树起了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
据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周恩来总理在生活上极为简朴。
衣着方面,他看起来总是衣冠笔挺,风度翩翩。但那只是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他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也都是穿用了几十年,如今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饮食方面,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据一位专机杨长回忆,有一次看见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住房方面,从1949年11月搬进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自他住进来以后,身边工作人员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工作人员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周恩来回来见了十分生气,按照他的要求,工作人员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此事他三次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陈毅元帅对此很是感慨,说道:“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总理也。”
用车方面,周恩来对自己乘坐的轿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经常乘坐的专车是红旗轿车。他说:“别人不坐我坐,我喜欢国产车。”国家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后,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他不同意,严肃地说:“那个奔驰车谁喜欢坐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在用车问题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发,到医院看病,探亲访友,去看戏等,都算作私人用车,总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章付费,从工资中扣交。
周恩来极其俭朴的生活作风,不但身边工作人员交口称赞,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周恩来生活上的艰苦朴素,固然和当时国家一穷二白,物资极为匮乏有关,但根本的还是与他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理想信念有关。近代以来国家民族被奴役宰割的屈辱历史,令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痛心疾首,前赴后继争取民族自由。作为其中的杰出者周恩来,少年时即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921年春即加入创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自此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在他的心目中,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群众的幸福才是第一位的,其它都是次要的。因为他“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所以他的精神世界无限高远宽阔,自然在物质的享受方面也就可有可无,在基本满足之后就不再孜孜以求。
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容易腐败堕落?就因为没有过好生活关,精神上没有崇高远大的追求,没有为党和国家民族奉献终身的坚定理想信念,心中装的都是一己之私,想的都是如何享受淫乐,自然就轻易被金钱、权力、美色所俘获。领导干部要避免堕落,就应当向周恩来看齐,首先要过好生活关,心中装着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淡泊名利,把物欲享受抛到脑后、踩在脚下,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自然就能在人格官品上竖起丰碑。
学伟人精神 做人民满意公仆
二一六年,一部反映周恩来总理事迹的电视剧《海棠依旧》在河北卫视热播,该剧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平凡的伟人,一个伟人的平凡。看完全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实际上已化为一种伟大的周恩来精神。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我也在不断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应向周总理学什么?
一是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学习周总理,就要像他那样用先进的马列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像他那样为了理想信念,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学习周总理,就要像他那样保持坚定的党性和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作、生活的环境同周总理那样的年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面对着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保持党员纯洁性,不碰高压线,不踩红线,我们应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纵观周总理的一生,无论是在艰苦的工作环境面前,还是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他始终是一面屹立不倒的墙,屏蔽出身后一片无暇的天地,使得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矗立起一座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光辉形象和浩然正气的丰碑。
学习周总理,要学习他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中有民的情怀。周总理之所以能如此美德无暇,是因为他不仅仅把“为人民服务”挂在了胸前,而是装在心中。他时刻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哪里有艰难险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邢台地震,黄河水灾,他都亲临救灾第一线,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周总理常说,共产党人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的,他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不是个谋取个人名利的工具。人民把权利给予了党,而党又交给我们这些党员来行使权利。我们要时时不忘,权利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更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党员并不是一个特权阶层,而应当是人民的服务者,并且是人民的服务者中的先进团体。“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我们每一名党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什么样的共产党员?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周总理用生命做出了诠释。党员向周总理学习,就是要把这种精神和力量体现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自身做起,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做合格党员,为人民服务。
弘扬伟人精神 铸就信仰丰碑
“周恩来,人民的总理,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儿子,他的伟大在于他始终代表了中国普通人民的意志与愿望。这是一个不能用言辞说尽的光辉的名字。”《平凡的世界》里这段描述,深刻表达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与热爱。周恩来已经成为一个光荣的名字,成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名片,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要向周恩来看齐,向伟人看齐,继续传承弘扬周恩来伟大精神,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甘当人民公仆,铸就共产主义信仰丰碑。
周恩来,理想信念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无比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无限忠诚党和国家伟大事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呕心沥血,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在民族独立、解放、建设伟大实践中,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地之子”。
周恩来,忧国忧民夙夜在公的人民好公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周先生的日常生活,实非一般所能想象。他的刻苦耐劳、朴实节俭,真令人感叹了!每日五六时起身,终日的工作――奔波,写作,会议,解决问题,一直到夜深人静。”(《中华民族的伟大子孙――周恩来》)这是对周恩来为国为民夙夜在公的真实写照。周总理热爱人民、无私奉献、勤政务实、清正廉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把自己当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是人民的好公仆。
周恩来,严守党规党纪严于用权的好典范。周恩来严格遵守党规党纪,虽身居要职,却从不滥用权力、逾越界限、突破底线;公私分明,始终以党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保守党的秘密,不搞特殊化;不计得失,尽忠职守,严守党的纪律,加强党内团结,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为我党树立楷模典范。
周恩来是老一辈革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列强入侵、实现民族独立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是走在中华民族思想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拥有坚定的理想信仰,崇高的党性修养,务实的党员作风,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树立标杆,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或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学习周恩来,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崇高理想信念;就要增强党性修养,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就要牢记党员身份,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严守党规党纪,不触碰红线,坚守底线,保持政治定力,遵守政治纪律,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不断铸就共产主义信仰不朽丰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为人做官都要学周恩来
天津,是个人杰地灵的城市,也是个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更是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我住了2天,看了一些知名景点,在周邓纪念馆和平津战役纪念馆,就花了接近1天的时间。这里,我谈谈对周邓纪念馆的印象,因为这是我主要想去看的地方,我一直佩服周恩来的人品官德,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而天津,对周恩来邓颖超有着特殊感情,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海河有他们的骨灰。所以,我在纪念馆看的很仔细,印象也特深。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坐落在天津水上公园风景区,占地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建于日周恩来诞辰百年纪念日前夕。附近有公共汽车站和地铁站,地铁站离馆最近。
步入周邓纪念馆,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雕像描述的是两位伟人耸立在高山之巅,俯瞰碧海的宏大磅礴的场面。眼前浮现出那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俊朗的身影和在革命峥嵘岁月里那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
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内,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早在建党之初周总理夫妇就已投身到拯救中国的革命之中。周总理领导了南昌起义,坚持白区斗争,参与指挥长征,推动全民抗战,指挥解放战争。建国后的日理万机更体现了周总理的伟大。他勾勒了中国建设宏图,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生平厅是给我震撼最深的一个展厅。向我们展现了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在中国从沉睡到苏醒再到崛起的各个时期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陈列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历史文献、文物。我看着一张张风雨岁月中的照片,聆听着讲解员讲述不同时期的故事,心中对总理夫妇的敬意油然而生。这些图片中,有一句毛主席说的话,我觉得它可以概括出周总理在中华崛起和腾飞中所起到的作用。毛主席说:“至于新中国政府的组成人员,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周恩来同志肯定是要有的,职务是政府总理。”的确,自遵义会议后的各个时期,周总理时时处处维护毛泽东形象,维护整个党、国家、民族的大局利益。展厅内的荧幕上展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举国上下哀悼邓颖超同志的情景,突然想起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此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壮丽辉煌的事业,自己带走的却是一身忠骨,两袖清风。放映结束时,我还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中,久久不愿离去。
看着一件件文物、文献、照片珍品,了解了周恩来当年到地震灾区慰问群众、回延安看望老区人民等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以及周恩来家规、周恩来照相的风格、周恩来用餐的规定、周恩来的工资、周恩来最后的日子、一件珍贵的丝棉袄等小故事,领略到周恩来、邓颖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尤其对他们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作风感到由衷敬。
“夫妻庆幸能到老,无限深情在险中,相拥相伴机缘少,革命情义万年长”,这是周恩来和邓颖超这对革命伴侣、戎马夫妻一生的写照。两位伟人为祖国而生、为革命而亡。亲蜜无间,心胸似海,宽宏大量,忍辱负重,恩爱一生,是得到全世界公认的,不然,总理逝世后,联合国也不会下半旗致哀。一个在世界大国,担任了几十年的总理,唯有一个夫人,膝下没有子女,私人不留财产,视革命烈士的子女为自己的子女,确实在世界上难找第二。这也正是人民永远怀念并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原因。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写的字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写的字,就是人字。写好写不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写。有的人用毕生的经历写了才写好这个字。而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毕生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共产主义者,如何当一个让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做人民的勤务兵。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及人民的安危放在一起时,注定要有不平凡的一生。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今后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学习周总理,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 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带头学习党章,贯彻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要敢于与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体现坚强的党性;2. 时时处处都要有大局意识,努力维护整个单位、整个党和国家民族的大局,维护团结,树立良好形象;3. 要善于听取少数人的意见,做到兼听则明,科学决策;4.谦虚谨慎,思想解放。做了错事一定要认错,及时改正,不能上推下卸;5.把群众的口碑放在第一位。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普通人,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勤务员。
周总理的子女会成为“官二代”吗?
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我每去淮安瞻仰一次周总理纪念馆,都会被他那高山仰止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震撼不已,接受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灵魂洗礼。周总理的光辉思想和业绩,昊天罔极,名垂千秋。我面对总理雕像,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周总理有亲生子女,会成为所谓的“官二代”吗?
答案:不会。
先听听总理是怎么说的。
1963年,周总理在《过好五关》的报告里讲道:“我呼吁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是我也在内的这四百零七个人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不要造出一批少爷。老爷固然要反对,少爷也要反对……秦王朝就亡在秦二世。我们决不能使自己的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阻碍我们的事业前进……”
再看看总理是怎样做的。
“十条家规”立家风
在周恩来纪念馆的展板上,醒目地写着“周恩来的10条家规”。家规中要求: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去看看;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国务院机关食堂排队就餐,有工作的自付伙食费,没工作的由他代付等等。这些家规朴实、细致,看起来简单,遵守起来难度大。
这10条家规写进了后辈们的心中。1968年夏,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赴内蒙古插队落户,两年半以后应征入伍。周总理见到她后却耐心地劝说:“小六,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内蒙古去?” “你参军虽然合乎手续,但是在内蒙古这么多人中挑上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一点也不能搞。”周秉建心情愉快地按照伯伯的要求去做了。
家风连着党风。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一定是端正党风的模范,把教育培养好后代作为己任。有其父必有其子。养不教,父之过。所谓“官二代”,其父之过不只限于“不教”,而是默许,帮办,撮合,哪里还有什么清正的家风?
& & 两次写信惊天地
教育子女是夫妻共同的责任,要做到夫唱妇随。这方面,周总理夫妇做出了绝好的榜样。总理夫人严守家风,严格要求亲属,表现出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
日,邓颖超写信给中央提出最后的要求:遗体解剖后火化;骨灰不保留,撒掉;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等。
在她逝世前10年,即日,她又重抄了1978年写给中央的信,并再增加两点:一是要求将其所住的房舍交公使用,不搞什么故居和纪念;二是要求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晚辈,勿以因周恩来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依据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自己唯一的一个远房侄子,从未以自己的关系提任何要求和照顾。
信中提到的唯一的侄子邓光弼同志和他的全家人从未提出过任何要求。邓光弼一家也从未向有关部门提起什么,因为子女们牢记父亲定下的家规――到外边一律不许说是邓颖超家的亲戚。几十年来,在这个家庭中,不但儿子女儿严格遵守着这条“家规”,就连他们的所有亲属都严守着这条“家规”。
相比周总理夫妇治家的高风亮节,那些孳生“官二代”的家庭多么汗颜。他们沿着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的路子阔步前进,在官位的光环下要地位,兼职务,吃空饷,领干股;以“为了这个家”的名义,明里暗里聚钱财。他们关照子女的目标是出国、发财、升官,哪有什么理想、品格、操守?这样的子女只能是私有财产,怎能担当为人民服务的重任?
一物不留泣鬼神
周总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死后不留骨灰的人。他说:把骨灰撒在江河里,可以做鱼的饲料,撒在耕地上,可以做庄稼的肥料。固然只有那末一点点,也许还可以最后起一点点为人民服务的作用。日晚,一架农用飞机在北京如磐的夜色中冷清地起飞,飞临天津这个总理少年时代生活和最早投身革命的地方,又沿着渤海湾飞临黄河入海口,将那一捧银白的灰粉化入海空。这一撒,总理的魂魄就永远充满人间,贯通天地。
不仅如此,早在日周恩来总理写信给当时的淮安县委,要求把祖上的全部房院交给公家处理,不要再拿这所房屋作为纪念,引人参观。对于坟地,要求采用深葬法平掉。
对照现实生活中某些党员干部为父母大办丧事、花大钱置墓地的腐朽思想和绪家谱、建宗祠、立祖碑的封建行为,周总理“为人民服务而死”和“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不留骨灰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思想,与日月同辉,永照后人。
像这样无私清廉,为人民奉献一切的共产主义者,哪里还会考虑家庭利益,怎么会搞封妻荫子的那一套,在这样的家庭里怎么能孳生出古代的“秦二世”、现代的“赵瑞龙”?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家的核心是家风建设,根本是教育好后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作为端正党风、振兴国风、优化民风的重要举措,成效斐然,举世共睹。周总理严格家风、教育后代的光辉事迹一定会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无穷的榜样力量和无尽的精神资源。
怀念周恩来同志
文韬武略数周公, 治国安邦德望隆。
为党为民人爱戴, 建军建政世钦崇。
千家黎庶祭雄杰, 万里神州颂伟功。
奉献无私垂典范, 鞠躬尽瘁仰高风。
党员干部须始终保持公仆本色
近日读了《公仆周恩来》一书,看后被他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当成人民的“总服务员”,一生践行“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而感动。周恩来总理始终自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为人民造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更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向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保持公仆本色,做到情为民所系。“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党员干部保持公仆本色,就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对人民群众充满真挚感情: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从根本上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对人民群众怀着赤子之心,视人民为父母,发自内心、出于本能地热爱人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关心群众疾苦,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感情,自觉主动缩短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保持公仆本色,做到权为民所用。用权为公还是以权谋私,是衡量公仆优劣的重要依据。作为党员干部,保持公仆本色,就必须牢记权为民所用,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慎独谨严,消除特权思想,在荣誉和权力面前摆正“公仆”与“主人”的位置;“木先自腐而后虫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毕生廉洁奉公,切实把党赋予的职责、人民赋予的权力履行好。
保持公仆本色,做到利为民所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可以说,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永远的使命。作为一名党员,保持公仆本色就要切实利为民所谋,用实际行动为人民办实事:“但愿苍生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要始终牢记“群众工作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精神,以严实的作风,立务实之心、讲务实之言、做务实之事、求务实之绩,切实为群众送温暖办实事。
学习恩来精神
甘做群众公仆
敬爱的周总理是全党的楷模,民族的骄傲。他在长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孺子牛”恩来精神。我是有着30多年党龄的农村党员,身处乡镇一线,整天与群众打交道,学习周恩来精神,就是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甘心做群众的公仆,为群众服务。
一、大力弘扬恩来精神,树立做群众工作的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代表群众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周总理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就在于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为人民鞠躬尽瘁。我们要以他为镜,时时刻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贯彻落实好上级的政策,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实,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大力弘扬恩来精神,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当前,农村最大的难题是集体经济偏低,群众最愁的是增收缓慢。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满腔的热忱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中,在涉及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多与群众商量,多听取群众意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还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虑所忧所盼,在“同频共振”中汇集民智、凝聚共识。当前,我们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村(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选准发展路子,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通过开展“找一条致富之路、教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等结对帮扶活动,引导群众充分发挥本地和自身优势,走科技致富、特色致富之路,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三、大力弘扬恩来精神,改进做群众工作的方式。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看上去琐碎,却是事关一家一户生计的大事,我们必须关心解决这些“琐碎”的事情。因此,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带头示范,深入到困难大、生活艰苦、群众意见多、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诚心诚意为群众解决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增强群众的发展信心,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要以“燕子垒窝”的韧劲、“水滴石穿”的恒劲、“抓铁留痕”的狠劲和“九牛爬坡”的拼劲,切实做到能办的事当场办,不拖;难办的事想法办,不等;该办的事坚决办,不推;务虚的事着实办,不空。真正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惠。
周恩来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周恩来精神,就要象他那样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弟妹让大哥舒服一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