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组地感线圈灵敏度度怎样做到

查看: 2610|回复: 14
越细的线组就一定越灵敏吗?
主题帖子积分
忍者,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忍者,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 & 今年出钓已经有2、3十次了,可有个疑问也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
& & 线组的粗细对于浮标信号的强弱有影响,这一点我是肯定的。也正是这一点疑惑了自己。
& & 线组越细就越灵敏吗?
& & 本人喜欢野钓,长期流窜于各大小河流,对象鱼以鲫鱼为主。切过子线,切过大线,但对于小钩细线依旧情有独钟。曾经0.8主线+0.6子线力禽3斤野鲤,1.2主线+0.6子线拿下5.8斤健鲤,但野钓小鲫鱼遇到大物的,只是运气。
& & 言归正传,最近出于提高线组灵敏度的想法,主线用到0.4子线0.3钩子袖2,问题随之而来。自从用上这套线组,只在一次风和日丽且风平浪静的野外水域钓爽过一次,拉饵,小鲫鱼(3个一两)连杆,旁边钓友直呼厉害(满足了自己的小虚荣心),钓完全部放生。自那次之后,再无可以炫耀的战绩。总找不到感觉,钓着心里不踏实,浮标动作绵软无力,总感觉钩子没到底,上下推动浮标,浮标钓目变化不大。是什么原因呢?
& & 我自己分析,可能浮标出现问题,更换浮标后,效果并不明显,难道子线太长(45公分对折),之后剪短子线,情况有改善,但也不明显。换0.6主线+0.4子线,效果显著,浮标动作清晰稳重,可以清楚看到浮标的上顶和下顿。
& & 针对野钓小鲫鱼,是否遵循线组越细,钓组就越灵敏呢?钓组越是灵敏受影响也就越厉害,成绩也就不理想,可以这么理解吗?请大家帮忙指教。
主题帖子积分
刺客, 积分 14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刺客, 积分 14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线组细肯定灵敏,但是在用漂上也是更讲究,这也不是一~二句话可以说清的。
主题帖子积分
线组越小和线越小是两个概念。按楼主的说法是把线换成了06+04却连连上鱼,而04+03时动作相反不干脆。因此郁闷了。呵呵.......线越细鱼的入口性越好那是肯定的,但是那是针对猾鱼而言的,对野钓生口鱼楼主前后两个搭配的线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问题一定出在楼主身上,自己谦虚的审视一下,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注:线组越小包括钩、标、线的小,线越小只针对线而言。)
说的非常在理!&
.....................以上观点为小渔郎扮演的小渔郎的观点,与小渔郎本人无关,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主题帖子积分
忍者,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忍者,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感谢小渔郎的提示!是我自己走进圈里了!
主题帖子积分
德鲁伊, 积分 2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 积分
德鲁伊, 积分 2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 积分
冬季野钓会用0.4,春夏之间会用到0.8,这时在用O.4线,小鲫鱼的撞线游动,会造成假口信号。线小,钩小,浮小,找底要精确,精确,精确
主题帖子积分
忍者,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忍者,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线组细肯定灵敏,但是在用漂上也是更讲究,这也不是一~二句话可以说清的。
好吧,就当我明白了吧。
主题帖子积分
忍者,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忍者,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冬季野钓会用0.4,春夏之间会用到0.8,这时在用O.4线,小鲫鱼的撞线游动,会造成假口信号。线小,钩小,浮 ...
精确找底确实非常重要。
主题帖子积分
德鲁伊, 积分 3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德鲁伊, 积分 3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我初春的时候0.8+0.5动作很肉,换成了0.6+0.4口很好,当时用的浮标都是舞云禅胡库鲫1号,我觉得不是口不好,也可能是因为在换线组的时候鱼散了,鱼少了,摄食积极性就差。还有就是越是细小的线组,越是需要精准的调浮标
主题帖子积分
德鲁伊, 积分 3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德鲁伊, 积分 3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上下推,浮标没反应可以看看程老师的涨目不涨标
主题帖子积分
圣骑士, 积分 35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29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35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29 积分
3#钓位 小渔郎&&大师说的非常有道理!
Powered by图解台钓线组配置技巧,一看就懂_台钓入门_趣钓网
图解台钓线组配置技巧,一看就懂
我们在选择钓鱼鱼线的时候要和竿配合,同时也要和自己的钓鱼水平配合。这次笔者就给钓友们讲讲台钓线组如何搭配,怎样绑,如何维护的。
  钓鱼线组的搭配钓鱼的基本方法
  我们在选择钓鱼鱼线的时候要和竿配合,同时也要和自己的钓鱼水平配合。标准的配线首先主线要小于竿的承重,以免线不断杆断,因为通常竿贵,再说断了也没得 用了,线断了还可以换,但是一般尽量避免断主线,因为漂也不便宜,所以子线一般要小于主线。不同的鱼力量不同,发力方式也不同,所以钓不同的鱼也有不同的 配置。但对于初级钓友来说,安全第一,尽量配大点,缺点是这样漂的灵敏度会降低,但是适应性广些。
  对于一般钓友来说1.5-3.5的主线可以应付1-15斤以下的鱼了,建议一般配置2.0-2.5,适应性较广。对于有经验的钓友来说,主线配置自己 都应该已经有自己的方案了。注意,鱼线的拉力并不时你能钓到的最大值,因为鱼不是拎上来的。1.5的主线也可以钓到10斤的鱼,只要你有技术。
  比你用的主线拉力略小即可。一般有尼龙线、编织线、火线等
  因号数与形状多种,个人喜好也不同,一般根据钓的鱼不同,会有些钩型的不同,一般选用较多的是袖、伊势尼、关东等,钓鲫一般用袖,钓大鱼多用伊势尼,关东适应新较广。本人交喜欢新关东。
  另鱼钩分有倒刺和无倒刺的区别,有倒刺的中鱼后不易跑鱼,但摘钩麻烦,无倒刺的钩中鱼后,溜鱼技术差的容易跑鱼,但是摘钩方便快速,最近有渔具商推出不易跑鱼也容易摘钩的蛇腹钩。
  常规主线配置:
  因为有3.6及4.5两根杆。所以有3.6及4.5两类主线。因3.6米的竿主钓鲫,所以准备了两套1.5的主线,一套1.2的主线,一套2.5的主 线以备钓大鱼。(看到很多竞技钓的朋友配0.8,0.6的主线,我不敢,塘里鱼杂,漂太贵。)4.5米的主线主要为两套2.5的主线,一套1.5的主线, 一套3.0的主线。
  子线及钩
  0.8尼龙子线绑袖4号及金袖0.8号的双钩10套。贝克利6lb火线绑土肥富新关东特研针0.5号无刺双钩10套;贝克利10lb火线绑土肥富新关东特研针0.8号无刺双钩10套;1.5尼龙子线绑伊势尼5号有刺5套(基本没用过)。
  借用一段网友的话:首先竞技钓他们是大师级人物,控鱼能力超强,其二,他们钓鱼不用自己花钱,跑多少条不心疼。其三,他们用的主线和子线要超出竿长1 米,这样中鱼时提竿溜鱼根本不会出水,所以鱼挣扎的不会太凶。其四,由于是他们大师,那么一定要比任何人用的线都要细。其五,同样重量5斤的鱼有的你用 0.4的子线就可以搞定,有的你用2.0子线都切,因为你提竿的动作在刺鱼的一瞬间大小不一样,这就看你的心态,技术,的应用和掌握了。有时也要看鱼的心 情,把你拽进水里也不一定。
  总结;他们其实是在免费作广告,他要是说他用2。0子线切了,我想大家谁都不会去买那种线吧?那么他要是用0.4子线钓上20斤的鱼就是现在卖几元钱 一盘的子线经过大师一用改个包装卖10倍的价钱大家是不是也买疯了。对于这个教训,我想很多朋友都记得激战赤东湖里面大师们介绍的4H风行战斗竿。结果我们身边的朋友都买,有的还凑热闹,有的还是几只不同H的和长度竿。实际应用。哭。没有手感。就是烧火棍。现在改抄把或者炮台,总算废物利用了。
  大师告诉你钓大鱼要用稍微软一点的竿子。然后又叫你看他在赤东湖里面的钓组。结果你看他们从那之后谁平时出钓带那老破战斗了无语。光他们那一次做广告,全国就卖掉个天文数字。所以你出钓千万别用他们介绍的主线和子线,哈哈~你用他介绍的双倍。如果切了你就在加0.5,废话有点说了~希望你钓鱼有个好心情。
  另外,用2.5的线钓上来过比钩还小的鱼,(注是钓上来的不是钩上来的),说明灵敏度也够了.
  补充,如不是竞技钓或经常钓鱼的朋友,主线不要开太多,钩也不用绑太多,因为线会随着时间老化,性能会下降,建议少买,经常用新的。
  钓大鱼用台钓线组的绑法技巧:
  最近经常有钓友向我抱怨说是断线跑鱼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是3.0的子线都被拉断。大家可知道,在我手里3.0的子线正常使用和操作是可以钓获15斤内的任何鱼种的。详细了解后得知,原来是钓友们绑钩处理不当,使得一幅3.0的子线线组拉力大打折扣。说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不以为然,然而绑线组可是钓鱼中的基本功,不是随便打几个结、绑两颗钩、上几颗太空豆就能应付的。其实不然,我想说的是这东西其实没那么简单,线组作为台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非常讲究的,尤其在手竿钓大体型鱼的时候,一个错误的线结,可以刹那间毁掉一整副线组,让你痛失大鱼的同时还带走你心爱的漂。经过考察,我发现竟然有80%的线组是不合格的,这主要是体现在钓大鱼的时候,那些断线跑鱼的钓鱼人做的线组是经不起考验的,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各位钓友先来看看我自己做的一副台钓主线,主要的构成如下图:
  大家都知道,从强度上讲,线组最薄弱的环节是线结。不管你的结打的多好多完美,在打结过程中线都会受到一定的磨损和扭曲变形,由此降低了原有的强度。但是我们通过改良后,结节强度接近原始强度。所以如果你的线组经常断在上图的线结2处、12处,那么证明你线组结打的不对,线组构成也不合理。正常的主线拉断应该是断在2处和12处之间。不合理的线组才会断在2、12处线结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线组组件的详细分解内容:
  1.水滴形太空豆:作用是圆扣成双线套在竿稍上后,记住不是简单的套在竿稍上,而时成双线扣在竿稍上,然后推动此太空豆锁紧住线套。使用水滴形太空豆的目的是滑动时对主线的摩擦力相对较小,不容易损坏主线。
  2.八字结:作用是做出双线扣,用八字结的目的是因为八字结对线拉力影响小,而且做出线结后,结上结下的线是成一条直线的。这是一个最实用的结!
  3.上标记柱形太空豆:作用是如果更换到较浅区域垂钓,此豆在不移动的情况下,重回钓点垂钓时,可以作为标记马上调整到原来水位。
  4.上锁紧柱形太空豆:作为漂座的上固定豆,与下锁紧豆配合,一般和漂座同时移动。
  5.漂座:插如浮漂,固定浮漂用。
  6.下锁紧柱形太空豆:作为漂座的下固定豆,与上锁紧豆配合,一般和漂座同时移动。
  7.下标记柱形太空豆:作用是如果更换到较深区域垂钓,此豆在不移动的情况下,重回钓点垂钓时,可以作为标记马上调整到原来水位。
  8.上锁紧铅皮座太空豆:作为铅皮座的上固定豆,与下锁紧豆配合,一般和铅皮座同时移动。
  9.铅皮座:用于安装(卷上)铅皮。
  10.下锁紧铅皮座太空豆:作为铅皮座的下固定豆,与上锁紧豆配合,一般和铅皮座同时移动。
  11.铅皮座缓冲豆:作用是在铅皮座被卡阻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铅皮座往下快速滑动,冲击下锁紧铅皮座太空豆,近而冲击八字环时,损坏下锁紧铅皮座太空豆,甚至损坏八字环主线结。如铅皮座卡阻或者用力扬竿时,抽动主线,如果频率较高,容易导致铅皮座冲击下锁紧铅皮座太空豆,这是一颗非常实用而且关键的豆!如果此豆损坏,线组还可以正常使用,如果下锁紧铅皮座太空豆损坏,铅皮座将无法固定。
  12.主线八字环连接结:使用普通快速电车单结,此处强度要求比较高,线结长度起码是8环以上,而且收尾处需要打有简易双扣结作为保险。
  13.八字环:连接主线子线用,如果钓鲫鱼可以使用普通八字环,如果钓大型鱼,最好使用带泄力环的八字环。泄力环连接子线后再挂在八字环的钩子上。泄力环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一根延展性很低的主线,用普通八字环连接子线,挂底时,用力拉竿,在不断线的情况下,线基本无延长,但是安装泄力环后,会延长很多,这个是实践证明,所以泄力八字环对子线的保护是很明显的。
  接下来就来看看具体怎么安装线结:
  1.主线连接竿梢
  采用圆扣双线套,增加强度,简单实用!
  拉紧后用太空豆锁住,右边的结是很重要的一个八字节!
  2.八字节的打法
  主线头八字结的打法,这样打出的结,对原线强度影响很小,并且结的上下线是一条直线。八字结本身的锁紧力很强,不会因为使用过程中的大力扬竿导致线从结中抽出,导致抽出的主线变卷变扁,影响强度!
  在打结的时候可以用牙签左右移动,控制最后主线头上的圆扣大小,一般圆扣双线对折约3,4公分就可以。
  完成后抽出牙签,再次拉紧八字结!并且剪掉多余的副线线头,留3MM左右长度。
  3.主线八字环连接结
  这个地方注意穿过八字环的线是两圈,穿出八字环后副线在主线上缠绕至少8圈以上!
  缠绕8圈以上后,副线线头穿入做出的底部双线孔。
  缓慢拉紧主线和副线,然后在副线线头打一个简易的双扣作为保险用!
  用牙签调整副线头的双扣,使它贴紧主线八字环连接结!
  调整好位置后抽出牙签,然后拉紧双扣,并剪掉多余线头!留3MM左右长度。
  4.子线连接泄力环的方法
  双子线对折后顶端打上一个八字结,然后将线头穿过泄力环,再将双钩穿过线头做出的单线环。
  双钩需要穿过线头的单线环至少三次以上。
  拉紧双钩,就可以了,然后将泄力环挂在八字环的钩子上。
  以上4个步骤就是整个主线的安装了,有可能有人就会觉得一副主线用了八颗太空豆很浪费吧,其实太空豆这东西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我想知道这点的人不多,一般来讲,质量好的太空豆可以重复使用3次左右,也就是可以重复使用在三副主线上,采用转移的方法就可以了。三次以后太空豆的锁紧力很小,基本上不能再使用。主线这块基本上就这样了,可以说这是目前我做得最强的线组,拉力接近原线。
  这副线组看似简单,实际上做了不少的改良。
  一、八字结的使用,这是个简单但是很实用的强力结,对原线拉力影响较小,而且打结后,结两边的线不会因为打结后造成歪斜,而是成一条直线。并且八字结本身结节很强,主线不容易从结中松脱,一般的双结在用力过度的时候会造成结在主线上移动,也就是主线从结中抽出,而抽出的线都是弯曲变形的,强度很低,容易断裂。
  二、缓冲豆的使用,估计大家很少用,这颗都其实很关键,在你挂底或者用力抽竿的时候,铅皮会加速冲击下面的太空豆,如果没有缓冲豆,下锁紧太空豆很容易冲上主线八字换连接结,基本上冲击几次,下锁紧太空豆就报废了,这样铅皮座就只能固定在八字环处,而且缺少下锁紧太空豆的铅皮座底端比较尖锐,容易损坏结节。且不能调节铅皮座的位置。这样可能因为一颗豆的损坏被迫更换整根线组!加缓冲豆后,下锁紧力增加,缓冲豆一般不会被冲到线结上,如果缓冲豆损坏,对整个线组来说,还是不影响使用的。
  三、主线顶端单圆扣的使用,通过绕上竿稍绳或者竿稍头,绕两圈,本身强度相当鱼两倍主线,然后水滴太空豆固定,简单实用,比传统的马蹄扣少打一个结,还多了一份保险。
  四、主线八字换连接结,使用双线穿过八字环,增加了强度,单线真的很容易断,因为不耐磨,最后在线的尾端打上双扣作为保险非常有必要,力量过大的时候,没有双扣的卡阻,主线容易从八字环抽出!
&&&线组使用和维护小技巧
  在充满激情和诱惑的垂钓活动中,钓具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用完之后切勿随意丢弃,还是需要我们好好保养,下次使用才会完好顺手。这里今天我就向大家讲述一下自己积累的鱼竿保护线组的经验,具体如下:
  一、线组的制作
  现在,大部分的钓友都喜欢自己制作线组,一来可以节省开支,二来也是对自己的手艺放心。那么在线组的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小窍门呢?我是从以下几点做的。
  (1)该长不能短
  主线略长于杆子
  这样的好处是,当我们遇到一些配件损坏的情况,比如浮漂座断了,可以有足够的余地更换配件,而且也不需要重新制作线组,不但节省了时间,也节约了开支。
  (2)该紧不能松
  主线与杆梢连接处,起固定作用的太空豆不可少
  有些刚学台钓的朋友,可能对这个不太重视,但我就在垂钓中遇到几次这样的情况,特别是使用一些大号的主线时,硬度太大,容易掉落,这样,你可能损失的就不只是一个线组,而且连你心爱的漂漂也一起送给鱼儿做玩具了。
  (3)该好不能差
  制作线组时要选择质量好、合适的配件。不管是太空豆还是浮漂座,或是铅皮座,如果质量粗糙,对线组的磨损都是很大的,在制作线组时,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号数合适的配件,及时如此,在移动太空豆的时候,最好还是将主线弄湿。也许有些钓友会认为,那我选择号数略大的太空豆不久更能保护线组了吗?其实不然,在垂钓扬杆的时候,你会发现,太空豆根本起不到固定的作用,这样反而会影响钓获。
  二、线组的保存
  线组在存放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小窍门哦。
  (1)该绕不能拗
  现在保存线组的方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圆形的泡沫圈,还有一种是长形的泡沫块,优劣之处,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里就不多说了。
  (2)该独不能杂
  许多钓友喜欢将线组随身携带,以便不时只需,这点相信大家都是一样。不过我们最好将它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比如单独的主线盒、钓箱内的主线板等等,如果这些你都没有,用个塑料袋包起来也行,但不要和其他坚硬的物品混杂在一起,垂钓之行,路途颠簸,难免会有所损伤。当然,不管怎样,这些都没有将钓线存放在线圈内来得省心,所以啊,我们还是按需制作,节约开支,及时你保护得当,经过空气和水分的侵袭,钓线的强度难免会有所下降。
  三、钓组的使用
  线组的损耗往往出现在使用中,那么在这里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1)大小要合适
  出钓之前,要熟悉鱼情,正确得选择合适的线组,这样既能保证线组的灵敏度,增加钓获,同时还能有效地保护线组。如果是初次来到陌生的塘口,也要从保护主线的角度出发,尽量使用号数较小的子线,毕竟不必要的损失,我还是要避免的。
  (2)轻重要合适
  一些钓友在扬杆时喜欢将杆子挥得呼呼作响,其实这样最容易使线组缠绕,即使耐心解开,也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害,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罗辑思维扬杆习惯,最好的方式是尽量是铅坠不出水,这样会降低缠绕的几率。如果是因为脱钩等原因,我们要迅速将钓竿向相反的方向挥动,这样也能有效避免钓线缠绕。
  当然,在整个环节中,线组是最廉价的一环,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护一点是一点,但是在出现突发情况下,我们还是要从保护钓竿和浮标出发,牺牲线组是明智的选择,切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辩证台钓钓鱼线组灵敏与迟钝的关系 - 钓鱼人
辩证台钓钓鱼线组灵敏与迟钝的关系
钓鱼木头人 &
台钓的基本特点,有悬空的,基本都是垂直的水线及子线,饵是触底的,想要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那么浮力与重力调整必须是平衡的,我们在施钓中,要及时的了解分辩和掌握水下情况,为了适合鱼的就饵,随时调整饵团着底状态,这就要求浮漂既满足整体浮力的同时又要充当监视器和显视器的功能,知道了每一只浮漂对应每一的动态范围,和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
在这范围内的动态平衡是缓慢有规律变化的,我们需要捕捉的是影响或改变这一规律的外力讯号,水下讯息是沿着以动能的形式机械的传导至漂尾的,它不是电讯号,是动能讯号,施钓中,既要尽量满足鱼适口又要使水下讯息传导及时,准确,尽量大,这就要求导线尽量的垂直或延直,使讯号传导尽量大,少衰减,不丢失。
施钓中,在整个钓组中(线组),什么是灵敏?什么是迟钝?灵就是快,钝就是慢。灵,就传导信息的导线(主要是子线)绷直,使信息传导快捷;慢,就是传导信息的导线(主要是子线)松弛,甚至弯曲,使讯号传导衰减,滞后,甚至丢失。
浮漂在钓组中(线组),钓目距离调目越大(越远)越灵敏,最大值,超不过饵重在漂尾上反映的长度;钓目距离调目越小(越近)越迟钝,钓目越过调目的值,一般不能超过钩重(包括子线重)在漂尾上反映长度,再超过的値和子线弯曲的程度成正比。浮漂讯号的大小与鱼就饵的力度以及钓组匹配调整的灵敏程度成正比。
实践证明,线组中灵敏度的来源,绝大部分来源于调目与钓目距离的调节上,相对来说,漂小线细钩小隐蔽性及对鱼的就饵效果较好,而对钓组中灵敏度的影响和贡献率是微乎其微的。
学习法,不明白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内在的变化规律,也就是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进门容易,深入难,特别是从调几钓几入门学起的,有相当一部分人,很快就进入雾区不得自拔,纠其原因:就是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没搞明白,钓组中灵敏与迟钝的变化规律不清楚,不管浮漂浮力的大小,钩饵重的大小,漂尾的粗细,目与目之间距离的大小,浮漂的动态范围的大小,笼统的效仿,追随,探讨交流,传授,某一浮漂,用某款,钓某种鱼,调几钓几等等!
设定的调目,是否符合钓组中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预留的调目以上的长度(),是不是灵敏所需要的可调段(范围),拟定的钓目是否在它的变化范围内的和谐区域内,心中无数,只能跟着感觉走,一会在浮漂上找原因,一会在线组找原因,一会在増减铅皮上找原因,一会在上找原因,一会在饵的状态上找原因,左换一只好漂,右换一副细线,由此而来的一味追求高挡浮漂,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浮漂至上论。线组配置细小论,铅皮(配重)放大信号论,等等。
就是不知道从钓组中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上去找原因!感到神秘!困惑!难!难!
实际上,明白了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变化规律后,在施钓当中,调钓(浮漂)是一件很容易掌握,很便于操作的事情,根据,灵活调整就是了。
施钓中,在整个钓组中,什么是灵敏?什么是迟钝?灵就是快,钝就是慢。灵,就传递信息的导线(主要是子线)绷直,使信息传递快捷;慢就是传递信息的导线(主要是子线)松弛,使信息传递滞后。
浮漂在钓组中,钓目距离调目越大(越远)越灵敏,最大值,超不过钩饵重在漂尾上反映的长度;钓目距离调目越小(越近)越迟钝,钓目越过调目的值,一般不超过钩重(包括子线重)在漂尾上反映长度,再超过的値和子线弯曲的程度成正比。直至千斤触底。浮漂讯号的大小和鱼就饵的力度以及钓组匹配调整的灵敏程度成正比。无钩调漂,空钩调漂,带饵调漂,凡是离底或半水调整的钓组,钓组中都遵循着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的客观的变化规律以及认识它的内在的辩证关系。
浮漂本身固有的灵钝特性,与钓组中的灵敏与迟钝,概念上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不能混淆,灵与钝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漂尾的粗细,实空,对灵敏度有较大关系,漂尾越细越实(比重大)动态范围越大越灵敏(钩饵重在漂尾上反映的长度,称动态范围)。
在施钓中也不是越灵越好,首先考虑的是钓组的相对稳定性和鱼就饵的舒适度,其次才是信号传递的快慢,统筹,兼顾,和谐才是精髓。浮漂调整固然重要,但在整个垂钓过程中不佔主导地位,天气是第一位的,选位是笫二位的,(饵)是第三位的,手法是第四位的---要综合考虑,辨证分析,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才是根本。
路过的钓鱼人
游钓天下小白条
游钓天下小白条
浮世绘的对白
天天爱钓鱼
钓鱼人是国内最专业的钓鱼网,提供钓鱼视频、钓鱼技巧、饵料配方,学钓技的理想之处。Copyright & 2018 www.diaoyu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1《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钓组使用的三要素(强度、速度、灵敏度) - 钓鱼人
钓组使用的三要素(强度、速度、灵敏度)
好久不见 &
在我的垂钓观点里,习惯把钓鱼的钩、漂、线在内的称为钓组;而只是大线和。
不同的鱼种、不同的、不同的钓竿、不同的环境,甚至个人不同的手法,对钓组的要求可谓千差万别。所以,针对各种不同的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备钓组,是垂钓四项技术(钓位、钓铒、钓具、钓法)钓具部分中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内容。
钓组的性能包括强度,速度和灵敏度三个方面,它们是一个统一而又矛盾的连环套。要想结合实际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乃垂钓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下面先说说钓组的强度。
一、钓组的强度
主要是大线、和钩的关系,其中尤以大线和子线的关系最为突出。
请记住:钓组强度的核心问题在于各个环节强度的匹配!
1.5配1.0;1.0配0.6是极其常见的线组。如果我问:1.5配1.0和1.2配1.0,哪个结实?答案绝对是后者。那么1.5配1.0和1.0配1.0呢?答案更绝对是后者!因为子线通常是钓组的薄弱环节,大线与子线的强度越接近,拉力的分配就越均匀,对薄弱环节的保护性也就越强。
请记住:各个环节的强度越接近,匹配的程度就越好!
象1.5配1.0这类正常线差的线组,在中是恰当的,目的在于保护心爱的浮漂和昂贵的钓竿,而且是多次使用。但在涉及到速度或灵敏度的竞技钓中就不应该出现了,丢个漂或折根竿与冠军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除非你是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去的--重在参与。
对于竞技钓来说,大线的粗细和子线的粗细毫无关系,二者的选择都只针对目标鱼。确定大线的原则是:在足以承受目标鱼拉力的前提下越细越好;确定子线的原则是:在不影响目标鱼吃食的前提下越粗越好。
大线细好处多多,以后会多次提到。子线尽可能粗除了提高薄弱环节的强度外,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好处在于,可以放大浮漂的动作。因为浮漂产生动作的动力源泉,是铒团移位过程中子线兜水时的阻力,子线越粗,兜水时的阻力就越大,浮漂下顿的动作也就越明显。
千万不要因为听到一些说法比较新鲜就忘记了问题的实质。在上述两个原则中,前提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见功力的。在了解了具体后,如果你能够马上确定前提,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剩下的只是全面考虑一下其他因素的影响做些调整就是了。那两个原则如果翻译成普通的白话就是:大线没必要太粗了;子线没必要太细了。哈哈,就这么简单。但如果要问什么是太粗;什么是太细?原则就告诉你了。
前面讲述匹配的原理,也并不是说线组的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子线和大线的粗细越接近越好,只要是针对鱼情,子线完全可以比大线粗。90年代初北京一次大赛就有这样的战例。2~3两的鲫鱼,时速50尾左右,底加底截,水深1.8米,3小时,就一场,不换位。最后冠军的成绩是277尾,亚军是204尾。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线组都是1.0/0.6,而冠军的线组是0.6/0.5!这是将近20年前的事。
现在不是很讲究频率吗,上铒、抛竿你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频率,但大线切水的速度您是没法练的,那是科学,和20年前一样。当然,在更多数的情况下,子线还是细于或等于大线的,只要记住它们的确定都是针对鱼就行。
大线和子线越接近,切大线的可能性就越大,咱们这儿应该没有人傻到连这个都不知道,问题是如何对待。加大线号是最消极的做法。高手们总在找最好的线,目的还不就是为了尽量把线往细了用吗。有一天超级面问我一事儿:&你说这线组怎么往轴上卷才好往下捯呀?如果先挂钩,老刮线;如果后挂钩,就得先把线捯下来才能往竿尖儿上挂&。我觉得这才是正道,应该在提高换线的速度上动脑筋,设法使换大线和换子线的时间差不多才行。对竞技钓选手来说,换大线没那么可怕。我听老面说过,有一哥们,为了一次比赛,准备了500多条大线!虽然有点过分,但这才是专业钓手的精神。
至于调漂,如果换线后还要现调漂,那实在是跟竞技一点儿边儿都不沾了。充分的准备绝对是竞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再说说钩的强度问题。由于的瞬间爆发力很强,而这个力又首先作用在最弱的环节子线上,如果钩太硬,子线的负担就过大,受损的程度也就相对严重。所以,有一定的韧性但又不易变形的钩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关于线组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竞技钓的,于意义不大。其中的一些思想仅仅是个人的理念而已,谈不上教。如果你觉得对,那就是你的了;如果不对,可作为反面教材。
二、钓组的速度
原理非常简单,但与实战关系密切,对竞技钓来说尤其如此。虽然原理简单,可是在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牵扯的因素较多,不像钓组的强度那样只是针对目标鱼。
钓组的速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一摆、二摆和三摆;其次是浮漂的立水;此外还有抛竿和回鱼。
一摆是指从入水到水线垂直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浮漂的吃铅量和大线的粗细。吃铅量越大,一摆的速度越快;大线越细,一摆的速度越快;否则相反。另外,一摆的速度与浮漂的立水速度也有很大关系。
二摆是指从一摆完成后到子线及钩铒垂直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子线的长度和钩铒的重量(当然也包括比重)。
三摆是指从二摆完成后到钩铒落底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钩铒的重量及比重,同时与线组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噢,对了,还有个行程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漂形和漂尾的长度了。
浮漂立水的速度,就其本身而言,首先取决于浮漂整体的长度,越短,立水越快。其次,浮漂的立水速度与漂体浮力中心点的位置也有很大关系,而这一点的最佳位置又与一摆的速度关系密切,实在无法说得清清楚楚。一般来讲,一摆的速度越快,中心点的最佳位置越可以偏下一些;一摆的速度越慢,中心点的最佳位置越应该偏上一些。由此可见,一摆和浮漂立水的过程是重叠在一起的,因此,其速度也是一个混合产物。但无论如何,吃铅量越大、大线越细、漂体越短,一摆和立水的混合速度越快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浮力中心点的最佳位置,实操中能感觉出来,但若用文字来加以科学的描述,实在是做不到。我见过很多人时用食指担在中间,好像是在找平衡点,并以此来判断其好坏。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但也意义不大。
一摆、二摆和三摆的过程完全可以从浮漂上看得清清楚楚:浮漂入水到立水完成基本上就是一摆的过程;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停顿,再开始缓慢下降,这段停顿的时间就是二摆的过程;从停顿后的缓慢下降到下降停止,即为三摆的过程。
最后是抛竿和回鱼的速度,非常简单:抛竿的速度和一摆的速度成正比;回鱼的速度和钓组的强度成正比。
了解钓组的速度与实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举一个例子:比如底钓生口鲫,速度通常很快。其他方方面面的细节暂且不说,单就子线长度这一项,便与钓获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子线的长度对二摆的速度影响极大。漂早就立起来了,点颗烟后才开始往下沉,到底就见口,起码耽误了一个上食的功夫。所以,底钓生快,子线绝不应该超过16公分(单钩长度)。可根据鱼的大小在15公分左右选择。
三、钓组的灵敏度
顾名思义,亦即钓组对鱼吃饵反应的敏感程度。在钓组的三要素中,灵敏度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鱼吃饵的信号是否能够在浮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同时灵敏度也是相对复杂的一项内容,因为这是最后平衡全局的关键。
对钓组灵敏度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大线,其次是浮漂和子线.
大线越细灵敏度越高,这是毫无疑问的.还记得确定大线的原则吧:在足以承受目标鱼拉力的前提下越细越好.其中的&越细越好&,意义即在于使钓组保持尽可能高的灵敏度,以及抛竿和一摆的速度。
浮漂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也很大,但其关键在于适合!好坏关系倒不是很重要.所谓适合,有两重含义:一是浮力大小的适合,这是最重要的;二是漂形的适合.浮力的大小应该有一个范围:其下限是确保将水线绷直,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大线的粗细,水深,水温等等;其上限则是要根据鱼情,口越好,浮力的选择就应该越大.适当地选用大漂,不仅能够提高速度,同时还可以将水线绷得更紧,对灵敏度也是一个有利因素.可以抵消因漂身增大所增加的阻力,其结果是白赚了一个速度.当然这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漂形的适合完全是根据鱼情,此乃另外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这里不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子线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主要是其长度,子线越长灵敏度越低,但对鱼吃食的干扰性越小,并且在降落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作用;子线越短(当然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灵敏度越高,但对鱼吃食的干扰性越强。子线的粗细对钓组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不挡口的前提下越粗灵敏度越高。但子线粗细的选择完全是根据目标鱼,而且强度的优势远远胜过灵敏度的优势,因此可以不在灵敏度的考虑范围之内。
了解钓组的三要素,对于我们根据鱼情合理地配备钓组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灵敏度只是在中鱼前有意义,中鱼后就没用了;而强度在中鱼前毫无意义,只是在中鱼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当中鱼是关键时,就应该突出钓组灵敏度的优势,适当放弃钓组的强度,诸如各种难钓的鱼.相反,如果鱼口很好,灵敏度的意义就不大了,便应该在钓组配备上突出速度和强度的优势.
然而,优良的钓组并不等于良好的鱼获,正确调钓的效果远胜于钓组本身.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理想的钓组,又何谈调钓.中医基础理论里有这么一段话:&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调钓与钓组的关系恰似中医里的气血
空军的信号
姜太公附体
切线的声音
愚欲与鱼遇
这个钓手不太冷
钓鱼人是国内最专业的钓鱼网,提供钓鱼视频、钓鱼技巧、饵料配方,学钓技的理想之处。Copyright & 2018 www.diaoyu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切线灵敏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