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wot 分析为什么选择香港上市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同股不同权 港股为何选小米
崔启斌 高萍
  北京商报讯 (记者 崔启斌 高萍)5月3日,港交所官网披露的一则小米集团(以下简称“小米”)IPO招股书迅速聚焦市场目光。这也意味着,在IPO新政正式实施仅三日后,小米打响港股同股不同权的第一枪。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小米首先试水同股不同权,对于后续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港股上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此也开启了港股同股不同权时代。  提及小米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称,港交所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权机制为高科技、等类别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扫清了一大障碍。小米打响同股不同权上市第一枪之后,今年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宋清辉认为,小米以同股不同权身份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对国内的其他新经济公司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即使持股数不多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对公司的影响力。二是若小米公司最终顺利上市,成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权公司,就证明这种模式是可行的,那么后来者就可以效仿小米,也运用同股不同权的模式上市。例如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都可以对小米的上市模式进行借鉴,将不会出现4年前港交所跟"分手"的情况。”  同股不同权又称为双重股权结构或者AB股结构。与同股同权中的一股一票不同的是,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分高、低投票权两种股票。其中,高投票权的股票每股有2-10票的投票权,低投票权的股票每股有1票甚至没有投票权。  知名学者布娜新表示,为保护创始人的经营权和控制权,而不发生诸如A股中出现的遭遇野蛮人在门口的侵害,对于创始人来说AB股是最好的安排。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具体解释称,采用AB股结构一般是因为创办人财力有限,要透过多轮融资引入财务投资者,才能令公司壮大,所以创办人摊占的财务股权往往会大幅摊薄。而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正好可以让创办人在持股较少情况下继续控制公司。因此,不同权的股权架构在互联网科技企业、初创公司中较为常见。  根据4月24日发布的市场咨询总结来看,对于不同股权架构的发行人,相关拟上市公司上市时最低预期市值需要达到400亿港元;如果市值少于400亿港元,则需要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收入不低于10亿港元。同时,针对这类公司,不同投票权只可以给予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或者上市后的董事,且不同投票权股份的投票权不得超过普通投票权的10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同股不同权也让投资者存在一定担忧。使用该架构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是过于依赖某个人或某个家族。再就是双重股权结构下一般投资者会非常谨慎。布娜新亦对此表示,一旦实行AB股,公司也就打上了创始人的烙印,创始人投票权永远占有很大比例,公司的决策权全部掌握在创始人的手里。  实际上,引入同股不同权曾引发市场关于会削弱投资者保护的争议。4月29日,也撰文承认是否允许同股不同权在香港引发强烈争议,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一定会削弱投资者保护。但李小加强调,这实际上是误解,目前上市制度为小股东提供的保护措施根本没有任何改变,改变的是怎么看待控股股东能够获得其控制地位的方式。  据悉,此前只认可一东通过为公司贡献的金融资本来获得控股股东的地位。股东的控制权需要与其出资额相当。香港改革后的《上市规则》让人力资本(如智慧财产权、新商业模式、创始人的愿景等)也被承认和接受,成为获得控制权的一种方式。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想了解更多关于《同股不同权 港股为何选小米》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小米启动香港上市的原因 为什么在香港上市_百度知道
小米启动香港上市的原因 为什么在香港上市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小米或将申请在香港上市 或成首批“同股不同权”企业
09:3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有消息说,港交所为了打响“同股不同权”的头一炮,已经开始游说知名互联网公司小米赴港上市。
  “同股不同权”是相对于“同股同权”来说的。在一元制的股权结构中,一股有一票的投票权。而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采用的是二元制股权结构,也就是AB股结构。这种股权结构中,管理者为以少量资本控制整个公司,将股票分为高低两种投票权,高投票权的股票每1股有两到10股的投票权,称为B类股,由管理层持有;低投票权由一般股东持有,每1股只有1票甚至没有投票权,称为A类股。此前,阿里巴巴曾计划采用美国AB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但进展并不顺利。最终阿里选择了赴美上市。
  早在2014年,港交所就公布了“同股不同权”的咨询文件,但一直没有真正落地。错过了阿里巴巴,港交所显然不想再错过小米这样的科技巨头。有消息说,小米也已初步同意,并有望在四月底提交上市申请,最快在六七月份上市,成为首批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市场预期,小米上市后,市值有望突破千亿美元,成为继阿里、腾讯后的中国第三大科技股。
  不过,也有媒体报道,小米也可能采取“A+H”股的形式,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但这样的话H股又将与“同股不同权”架构产生冲突。小米可能更倾向于先在香港上市。
关于小米IPO的消息日前再次传出,有报道称小米最终可能会敲定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4年前,港交所由于“同股同权”的限制痛失阿里巴巴。
2月1日,小米得到全球三大设计奖之一的iF设计奖组委会通知,获得十三项2018 iF设计奖,比去年的七项更进一步。
春节将近,在这个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来临前,置办年货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事情。1月24日-2月8日,米粉及用户在小米商城APP 搜索框输入口令“小米年货节”,可随机抽取各类优惠券和实物抵扣券。
视频推荐
点击排行为何小米首选港股上市而不是A股?近期,小米香港上市可谓市场上的一大热点。在我国政府力推独角兽企业在国内上市的大背景下,为何小米最终还是选择香港上市,而不是A股呢?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不少的朋友都有疑问,本文将与大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消息面,小米香港上市倒计时,独角兽上市潮将改变BAT格局5月3日,号称五年不上市的小米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根据招股说明书,外界预料募资规模至少在100亿美元,最快6月底至7月初挂牌,估值有望超过700亿美元,成为自2014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是港交所新规发布以来“同股不同权”方案的首家获益企业。所谓同股不同权,即股票与投票权数量不完全等同。节前,港交所发布上市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赴港上市。这一号称“港股20多年来最大改革”的新规,于4月30日悄然实施,并实时接纳上市申请。2013年寻求上市时,港交所曾是其首选上市地点,但同股不同权未被接纳。面对中国一批独角兽成长并寻求上市的机遇,港交所迅速做出了制度调整。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今年以来全球各大资本市场抢夺独角兽企业的热潮。最近,市场还接连传出蚂蚁金服、美团点评、腾讯音乐、滴滴出行等科技巨头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消息,这意味着持续多年的BAT互联网格局很快会被改写。二、从逻辑上分析,小米港股上市是港交所制度改革创造条件和小米主动的选择1、对于独角兽企业上市,错失在港上市是港股的一大损失2013年寻求上市时,港交所曾是其首选上市地点,但同股不同权未被接纳。因为这个原因,港股失去了这一只超级牛股。所以,改变上市规则,成为了港交所的当务之急。对小米而言,IPO如果成功,其或能够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进一步扩张其生态链。修订后的香港主板《上市规则》在4月30日正式生效,这也为小米等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赴港上市铺平了道路。虽然说国家层面希望小米等独角兽企业能够在国内上市,但是很明显当前的A股条件不需要,即使上市也融不到想要的资金,那么香港上市就成为首先,就像当年的一样,首先的也是在香港上市,小米当然也是如此。港交所上市制度的改变正好成就了小米的上市机遇。2、以小米为样板,打造港交所上市新制度样板小米IPO从未有过像今天一样便利的条件。自4月30日起,符合港交所上市新标准的公司就能够开始提交上市申请。在调整过后,被视为“创新”类型的公司将被允许以双重股权(即“同股不同权”)的结构上市,这将让公司创始人拥有比普通股东更大的投票权。港交所推出同股不同权的上市规则,很明显就是为小米,或者是类似小米的这种巨无霸开路。新的上市规则为小米的上市提供了支持,当年与港交所失之交臂便是因为规则不容许。港交所希望小米成为展示上市新制度的样板。对小米而言,IPO如果成功,其或能够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进一步扩张其生态链。像小米在内的公司成长到如今,在扩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资本,而上市能够让并购更便利,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也会更加活跃。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拥有着很大的经济规模和较高效率,通过资本运作,这些公司会变得更加活跃,通过并购收购等覆盖越来越多的行业,使得“这些公司还会保持至少十到二十年的增长”。可以预判,一旦小米在港股上市成功,其他的独角兽企业也将纷纷效仿。最近,市场还接连传出蚂蚁金服、美团点评、腾讯音乐、滴滴出行等科技巨头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消息,这意味着持续多年的BAT互联网格局很快会被改写。三、深层次分析,小米香港上市可以认为是国家监管层的战略安排大家都知道,今年以来,接纳独角兽回归或者直接在IPO,已经是国家战略层面力推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要让A股健康发展,更深层的原因是让高科技公司能够强化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没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中国的好的科技股在国内上市是必然趋势,我们不可能再让、之类的公司再去美国了。那么,怎么接纳这些独角兽巨兽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问题。从战略上看,独角兽回归A股这个大方向肯定是没有错的,但是,考虑到现在的A股行情走势,我认为要突然之间承接大量的独角兽上市,很明显市场承受不了,对于尚处于市场底部的A股来说,如果出现如此巨大的融资,那么这两年好不容易营造的慢牛行情,肯定是要被摧毁的,这可能就是A股不能承受之重。对此,我们可以从过往的独角兽上市可以看出来:1、以360零借壳上市为例,市值急剧膨胀,对市场造成极大压力。随着360成功借壳上市,的股本和市值将呈现几何级增长,新一轮造富盛宴开启。2月28日上午消息,(.SH)周三召开了重组更名仪式,正式登陆A股,其股价先涨后跌,公司市值一度超41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日,在美股市场摸爬打滚了6年的以每股77美元的价格完成私有化交易,开启回归A股之路,彼时市值93亿美元。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把,等引入A股,A股受的了吗?肯定不行。对A股的散户来说,对于巨头们的回归,不像是来振兴A股的,倒像是来收割韭菜的,似乎,每一次巨头回归,带来的都是财富的暴涨效应。不仅仅是360,巨人网络也是如此。每一次回归,都是个人财富的一次暴涨。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A股的前景不但不乐观,而且还很堪忧。2、小米IPO,募资规模至少在100亿美元,当前A股难以承受。根据招股说明书,外界预料募资规模至少在100亿美元,最快6月底至7月初挂牌,估值有望超过700亿美元,成为自2014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要说这个规模有多大呢,看看致富效应就知道了。按照目前业界普遍预估的1000亿美元市值计算,小米上市后,雷军的身家将达314亿美元(可进福布斯富豪榜全球30强),超过王健林,逼近李嘉诚。据招股书,5500名员工分得500亿股权,人均近1000万,上市半年后解禁。我们都知道,中美贸易战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A股现在的状态就如惊弓之鸟一般,随时关注着贸易战的情况,就怕一旦传出重大利空,又是一轮大跌。所以,现在的A股行情走势很犹豫,大家都在观望,行情短期来看,主要还是震荡行情,很难有大的行情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IPO的速度都明显减缓了,如果小米再融资100亿美元,那么IPO估计就要暂停了。由此可以,在没有大的增量资金流入的背景下,对场内资金来说,不能严重抽血是个大的前提。所以,即使在国家鼓励独角兽回归的前提下,独角兽上市的融资也被大幅缩水了,这就是背后的深刻含义。之所以率先拿到IPO批文,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折价”上市,即募集资金规模大幅缩水。4月16日,在上交所网站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显示,其IPO发行数量不超过1.04亿股,预计募集资金使用额为21.3亿元,较公司此前预披露的57.41亿元减少63%,计划投资项目也由10个调减为4个。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判断,让独角兽回归或者直接IPO是国家战略,这点是没有变的,但是要短时间内,在A股登陆这么多的独角兽,这基本不现实,那么登陆港股就是首要选择。3、小米港股上市,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安排使然,非偶然现象。近日,CDR意见稿出炉!证监会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存托凭证的法律适用和基本监管原则;二是对存托凭证的发行、上市、交易作出安排;三是明确存托凭证信息披露要求;四是建立存托凭证的存托和托管制度;五是加强投资者保护;六是强化监管执法,明确法律责任。按照正常程序时间推算,BAT回归A股,最快将在一个多月以后成行。对于这来势汹汹的BAT回归热潮,A股准备好了吗?我认为显然没有,看看早先已经过会了富士康和宁德时代就是知道了,虽然过会,但是迟迟不得上市,这样的寓意很深刻啊!政策面和技术面都可行之后,能不能上升,什么时候回归,那就得看市场能否承受了,现在肯定是不合事宜,CDR办法正式出炉,只是让BAT回归技术的关节打通了,什么时候回归又是一回事,要看市场的承受能力。因为BAT回归涉及的资金量都很大,动不动就上百亿,这对已经积弱的A股来说,肯定是不可承受之重。基于以上分析,也就不难明白为甚么小米选择港股上市了。对于港股来说,又则A股具备的先天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白,在港股上市,在我看来就是在国内上市。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港股、A股都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所以小米在香港市场同样也是在国内上市,基本上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让小米这样的科技股再去美股为他人做嫁衣。二是港股是个开放程度更高的国际市场,有着A股不具备的优势。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其股票和证券市场规模之大,不是国内其他金融中心所能比较的;并且由于香港股市的自由性,使得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愿意在香港投资,因此如果小米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话,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融积到大量外资。我们前面已经说了,A股现在缺的就是钱,外资要进入A股还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虽然现有有了深港通、沪港通,基本上都是以香港作为中介来吸引外资,可见香港是个比较国际化的市场。如果国家管理层不希望我国的科技公司去美国上市,那么如果中国企业希望到一个比较开放和国际化的平台去发展,则香港资本市场的相对优势会稍多一些,我想这就是小米在港股上市的关键原因。三是任何一次重大改革都是有风险的,独角兽上市对A股来说也存在风险。我们要明白发行CDR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香港曾经也做过尝试,因为条件不成熟,最后关闭了,说明这个创新并不是没有风险的。那么,怎么控制风险呢,香港作为试点,我认为就是一个最好的试点。因为一旦有问题,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如果A股贸贸然做重大尝试,犯错后影响将会很严重,当前的熔断制度就是典型。港交所发布上市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赴港上市。这一号称“港股20多年来最大改革”的新规,于4月30日悄然实施,并实时接纳上市申请。这些决定明显早已A股。面对中国一批独角兽成长并寻求上市的机遇,港交所迅速做出了制度调整,可以说是资本市场抢夺独角兽企业的大胆尝试,可以说一旦可行,那么随后A股也会随即推开。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明白,小米在港股上市,并非偶然,而是当前环境下,国家战略层面的一个系统性安排。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金融平台。小米为何会选择香港上市?内地企业要到境外上市有什么好处?-证券日报网
您所在的位置:
小米为何会选择香港上市?内地企业要到境外上市有什么好处?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其股票和证券市场规模之大,不是国内其他金融中心所能比较的;并且由于香港股市的自由性,使得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愿意在香港投资,因此如果小米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话,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融积到大量外资。&&&&资本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香港资本市场是一个比较国际化的地方。如果中国企业希望到一个比较开放和国际化的平台去发展,则香港资本市场的相对优势会稍多一些。这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策略有关,而其业务本事是否是本土业务还是比较国际化的业务没有必然的联系。&&&&阿里为什么不在香港上市?&&&&为什么阿里最终没有选择在香港上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香港证监会制度只允许&同股同权&的股权分配模式,即每一股都有且只有一票投票权。而阿里设计的股权为即创始人持有股每一股等于若干票(例如刚上市时,马云持有阿里8.9%股份,而投票权占42.5%),而二级市场则每一股等于一票。这样的,显然是和港交所规则相违背的。最终双方洽谈失败,阿里最终选择赴美上市。&&&&为什么内地企业要到境外上市呢?&&&&一:国内上市的审批条件十分严格,比如连续三年赢利,股东要超过一定人数,持有百分之几的股东要达到几个,等等。而国外相对条件要宽松一些,只要你未来成长性好,有前景,目前亏损也能上市。&&&&二:国内的上市审批程度异常繁缛,一套程序走下来得三五年时间,排队等待的何止上千家,当然先照顾国企,尤其是中央直属企业了,一般企业急需要融资,根本等不及。国外上市非常间便,时间短,一年足够了。&&&&三,我们都知道中国上市的股票市场范围很狭窄,只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而美国的股票市场层次很丰富,至少十几种类别,这就给上市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选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港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