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军占小米多少股份,不为钱工作的人,是有多可怕

雷军:很不服气 小米是绝对不能输的赌注|小米|雷军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管理 &正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雷军不服气
  进攻!进攻!进攻!
  这曾是小米五年高速发展的主旋律,但现在,必须重新思考是否要让小米慢下来。
  2016年元旦前后,雷军找了其他几位公司高管一起吃了顿饭,觥筹交错间他对小米过去的一年进行了复盘。
  “雷军在外是一个很能控制自己的人,平时从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据一位在场的高管回忆,但当时的谈话中能明显感觉到过去一年包括雷军在内,整个小米内部都过得有些不易,“大约去年9到10月份吧,是有一些焦虑。”
  这有小米自己的问题,原本预期要在2015年中发布的小米手机5跳票了。从研发到2016年2月发布,共历时了19个月,这是小米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情况。
  但这段时间小米也从未正式解释过跳票的原因,加之华为、魅族、乐视等各个国产手机厂商在2015年秋天纷纷推出了新款旗舰机型,这反而让媒体和大众对小米模式能否延续下去的猜测愈演愈烈。
  “他(雷军)还是比较在乎媒体和大众评价的,小米也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一位接近雷军的人士告诉记者,雷军常常会看小米论坛、微博、各大媒体对小米的评价,“但去年小米受到的关注和非议,前所未有,也许这也让他有些焦虑。”“我们内心有魔”
  “过去的一年我们实在过得太不容易了。”2016年1月,雷军在小米内部年会上和在场的8000多名小米员工谈到了这段时间自己的反思。
  “Are you ok?”他自问自答,“说实话,我不OK。”
  不OK的原因,恰恰来自于雷军去年初抛出的豪言。
  2015年3月,雷军在参加完两会演讲后的媒体采访中,略带自豪地表示,2014年小米成绩优异,完成了前年4000万只的供货量,甚至超出了2500万台,增长近230%。良好的业绩表现让他一时意气说出了,“今年的目标是手机销售在8000万到1亿只,营业规模在1000亿元-1200亿元。”
  现在回头看,他当时对于形势的估计显然太乐观了。
  第一个打击来自于小米Note。作为小米首个站上2000元价位的高端旗舰机,小米Note被定义为小米向高端手机市场投石探路的产品。然而在上市后,这款手机并没有被市场肯定,还接连遭受了几次降价。
  另一方面,小米手机5的研发时间过长,缺少有力的旗舰机推出市场,导致小米仅靠红米系列的千元机维持大部分的出货量。
  靠红米这样的低端手机冲量的结果就是,2015年下半年,几家国际市场调研机构首先指出小米第三季度出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很有可能达不到年初所预期的8000万至1亿台。与此同时,华为同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却依旧在全国手机市场增速滞缓的背景下逆势上扬,这让外界开始质疑小米高速发展的模式是否遭遇到了天花板。
  “我们内心有心魔。”
  年会上,雷军把这个心魔指向了自己年初定下的KPI。
  “我们定了8000万的销售预期,我们所有的工作,都不自觉地围绕这个任务来展开,每天都在想怎么完成。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动作变形了,每个人脸上都一点一点失去了笑容。”雷军说。
  除了出货量数字,雷军在2015年还先后提了不少目标。
  比如,他希望三年内能够签下100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让小米模式能够打通各个垂直领域,复制小米在手机取得的成功。雷军还想让中国小米走向世界,希望进入马来西亚、俄罗斯、土耳其、巴西等涉及亚洲、欧洲、美洲等十余个国家。在专利方面雷军也定下了截至2015年底小米要拥有超过4000项专利的计划……
  目标和数字越来越多,雷军带着小米的员工一起向前冲。清河华润五彩城的几栋小米办公楼,每天夜里十点依旧亮着灯,灯影下数千名员工为了这些数字加班加点。
  “雷军总是很早到办公室,晚上甚至工作到两三点才离开,从不缺席任何一场重要会议,遇到问题他都要找到相应的员工讨论。”一位小米员工私下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雷军给人的感觉几乎有点可怕,已经在各方面强过你了,还比你更拼命。
  在央视近期的一档财经访谈节目《遇见大咖》中,雷军说,他每天都有很多的会议,行程密的时候平均一天有11个会,这导致他每天中午只有3分钟时间吃中饭。
  这确实不是夸张。在小米普通员工中间,也流传着各种关于雷军如何“勤奋”的传说。
  这种勤劳放在雷军身上其实有点不匹配,如果刻意渲染的话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点做作。早就在江湖成名已久的雷军,为什么会这么渴求小米的成功?以至于陷入对速度的追求和害怕被超越的恐惧,让这些东西成了他口中的“心魔”,小米的“心魔”。
  “我很不服气”
  1992年,23岁的雷军在大学一毕业就加入金山,成为第六号员工。苦心经营十六年,五次带金山冲击IPO,但最终的上市估值远不及同一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以及之前上市的百度和盛大。
  但雷军在科技江湖闯荡的时间却远比、马化腾和李彦宏要长得多。
  1998年,在雷军担任金山总经理时,马化腾才刚从深圳大学毕业创办了腾讯,但还没有OICQ的雏形;李彦宏还没创立百度,在美国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担任工程师,他当时根据硅谷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撰写的《硅谷商战》,在国内小有名气;而马云还背着个小包在和杭州政府和商户游说,希望他们加入自己的中国黄页。
  在金山的15年,雷军相信努力、勤奋、聪明、坚持就能换来成功。
  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雷军选错了跑道。搭上了“互联网风口”的李彦宏、马云、马化腾后来居上,成就了现在的BAT帝国。而雷军,还未等到他心中所向往的那份荣耀。就连身边熟悉他的朋友也评价他,雷军这么拼命还是如此,其实还是输在了战略眼光上。
  凡客诚品的CEO陈年和雷军是卓越时期的同事,他曾评价雷军向上的力量是不可估的,他说,雷军一直渴望能够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一个伟大的公司,一个“百亿级别的公司”。
  “我很不服气。”雷军最近接受央视《遇见大咖》采访时说,“我觉得我绝对不笨,我觉得你们都做互联网,但是我做软件,我很酷啊。但是坚持那么久以后才忽然发现原来连微软都落后了。”
  2007年,身心俱疲的雷军在众人的惊讶中辞去了金山软件CEO的职位。离开金山后的三四年时间,雷军一直在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
  作为投资人,雷军先后投资了拉卡了、YY、凡客诚品等公司。软件出身的他希望通过投资的方式来“交学费”,学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同时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下一个风口。
  这几年雷军不要秘书,不要司机,即使下雪也坚持在户外等几十分钟打车通勤,全身的行头就一个双肩包。不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是和初创公司的创业者打成一片,用近乎严苛的态度要求自己。
  这个习惯被维持到了现在,雷军的任何一次出差都要求经济舱和普通酒店客房。做投资人期间他看过太多案例,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相对优渥的条件下二次创业最终失败。
  在入行的这25年,他很明白在互联网行业“速度和效率”意味着什么,不然他也不会被马云、马化腾这样的“晚辈”轻松超越。创业必须是艰苦的,必须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让创业者处于谨慎、谦卑和警惕的状态。
  通过四年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和学习,雷军终于等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风口”。
  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智能手机销量突破3000万部,较2009年增长35%。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安卓系统,由于系统更佳开放,也让移动互联网服务所覆盖的范围更宽泛。
  雷军找来、林斌、黄江吉等人,下定决心要一起创办小米。
  “创业如跳悬崖,我40岁,还可以为我18岁的梦想再赌一回。”雷军说,他创办小米不为钱,不为利,不为虚荣心,就为了梦想。也许,还有心里的那一丝不服气、不甘心。
  他和其他联合创始人说,这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也可能是他最后一份事业。为此他不惜代价,他所持有的小米股份甚至没有他投资YY时所持有的股份多,在其他合伙人的顾虑下,他才增持了一部分股份。但他更希望得到的,不是小米的利益,而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做小米的之前,我悟出了成功的关键。聪明的人,勤奋的人,这个世界上多了去了,但是这个只是成功的前置条件。有这些不保证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你要找到那个风口。”雷军在央视节目里说。
  日,小米科技诞生了。
  唯快不破!?
  2014年第二季度,多家调研机构公布数据显示,小米首次超越三星,成为了全中国出货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
  这是雷军创办小米公司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属于小米的好消息不断,他在国内的出货量比去年增加227%,最新估值高达450亿美元。
  那是小米还有雷军如日中天的时刻。但是,压力也随之而来。
  “几乎所有的同行在开发布会时都要踩小米几脚。”雷军说,成为了中国第一以后,小米一下子从颠覆者和挑战者的角色,变成了一个防守他人攻击的防御者。“这个心态我有点没有转换过来。”
  创办小米的这五年,雷军把小米成功的一部分归结于“低调”。低调,为小米争取了生存空间和势如破竹的速度,让小米成为了中国第一,也让小米成为了公众的焦点而离“低调”的初衷越来越远。
  也许雷军已经很善于处理如何低调地将一个公司孵化壮大,但如何在壮大以后维持低调和谦卑的姿态,这也许不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了。
  一位接近雷军的人士告诉记者,雷军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也很关注外界是如何看小米的。2013年,雷军曾发表过一篇《总有些事情让人无奈》的微信文章,在里面他提到,看着一些媒体撰写的关于小米和他个人不符合事实、有些怂人听闻的标题,他就心情很复杂。
  “因为很多人都在这些新闻下面骂我。”但他心里也清楚,“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娱乐、消费、消解,往往是无法避免的集体情绪,人们未必都有恶意,但是有些事说多了也许就当了真,这会让我们有些伤神。”
  雷军个人微信公众号在2012年12月第一次发声,基本保持每年8篇左右的更新量。但在2015年,这个公众号更新了15篇文章,数量是历年来之最,也反映了他在这一年的压力。
  在这一年里,雷军反复谈到自己创办小米的初心,小米目前遇到的困难和原因,以及他对小米的未来和改变社会现状的企业责任等各个方面。他用非常朴实、真挚的语言细说了一遍,希望公众能够对小米目前的做法有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雷军确实很难不紧张,很难不焦虑。作为一个后来者,小米发展的速度太快,小米提出的“互联网模式”打破了传统产业复杂的利益链条,影响了太多同行竞争者的定价结构,这注定了他在享受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来者不善的评价。
  但媒体众多的报道和评价中,也有些小米实际存在的问题。
  2012年雷军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第一次总结小米的成功来自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认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关键的问题。“快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小米之所以能在五年内快速增长成一个近450亿元估值,出货量7000万台,全国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手机厂商,来自于它的轻资产模式可以保证小米快速反应和增长。
  没有工厂,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减少中间环节。这让小米可以减少渠道、门店、销售成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发、营销和用户沟通上。但这恰恰却成为了现在雷军不得不慢下来的原因。
  他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通过小米手机搭载的MIUI系统,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并在该网络上销售相应小米服务以获得盈利。
  截至2015年2月,MIUI的全球激活用户数才刚刚超过一亿。而小米所进军的互联网金融、本地生活服务、移动游戏等多个领域已经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360等一系列行业巨头占领了榜首位置,小米刚过亿的用户体量还难以直接和这些公司进行正面较量。
  更严峻的问题在于,从2014年底开始华为、魅族、360、乐视、锤子等各个国产手机厂商先后模仿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他们通过网络直销的方式销售手机来降低手机价格,并通过构建用户社区来和消费者互动,进行线上口碑营销,拉近了和小米的差距;另一方面,这些手机厂商本身积累了社会销售渠道和运营商渠道,铺货能力强,同时通过和传统手机制造商合作的方式弥补了制造和研发的短板。和小米相比,他们能采用更灵活的手段来调整线上和线下销售的比例和价格。
  如此一来,小米曾花了四年所慢慢积累的“门槛”被对手不那么费力地跨过去了。
  雷军在2014年已经意识到手机市场接近于饱和,小米需要尽快找到下一个突破口。他就提出国际化、小米生态链、小米电视和影业等一系列布局,希望能够抓住下一个“风口”,来积累更多的小米用户,以构建出他所预期的“帝国”规模。
  但是,这时候“快”的缺点还是一一暴露。
  手机成本定价导致小米无法提供庞大的资金来构建线下渠道。没有渠道,意味着小米的产品还很难深入到互联网并不发达的乡镇地区。没有专利,让小米海外化接二连三地受到了专利诉讼,甚至险些被禁售。没有独占的视频内容和线下体验店,让小米电视无法仅依靠价格优势从互联网电视大战中胜出。
  2016年3月,小米在华润五彩城开设了第二家小米之家,小米副总裁林斌在开业典礼上接受采访时承认,小米必须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以不亏本的形式发展线下零售团队。去年9月小米在当代商城开了第一家小米之家,是小米第一家真正意义的直营零售店。
  “自营可以保证自己设计,自己优化细节,成本也没有那么高,颠覆了之前我们对线下零售的理解。”林斌表示。
  但如果按照一年开一家的形式,小米较低的利润率不允许,恐怕很难在短期内超越传统手机厂商近十年建立的庞大线下销售网络。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在国内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还只期望在手机方面得到100%的增长,几乎不可能实现。也就是说,小米需要尽快找到下一个“风口”,从其他硬件、终端入手,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净水器以及插线板,通过投资生态链企业,小米在用间接的手段探索新的增长点。
  “目前价格昂贵、国内缺乏有力的可替代产品、适用人群多,每日使用频次高,才符合小米生态链的要求。”小米生态链联合创始人刘德在小米生态链新品牌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这几个手段,小米已经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积累了29家生态链企业。
  但生态链的探索又带来另一个问题。生态链企业的产品被冠以小米的品牌推至与众,当这些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则会对小米品牌带来一定损害。另外,“过去一年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布了20多款产品,让消费者觉得小米不专心了。”雷军解释这也是他所担忧的一个问题。
  最终雷军选择将小米和小米生态链分离,利用MIJIA(米家)品牌作为小米生态链品牌,用新的品牌能比较好的保护小米品牌,同时也不失小米品牌对生态链创业公司在资源、合作各方面的信用背书。
  但这一切,也多少印证了雷军2012年博客中自己曾总结的一句话,“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风险是最小的,当你速度一慢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小米的楼,还远不够高”
  在“风口”上狂奔了五年的小米开始进入了调整期。
  雷军在1月份的年会上说,过去一年他看到各种各样的负面报道和批评甚至诋毁,“我们小米手机不再发烧了”“小米就是个屌丝机”“小米的产品节奏乱了”“小米啥都做,就是个百货公司”。
  “唯快不破”是雷军长久以来的追求,但却不得不承认这种“大跃进”式的速度在某些程度来说,是通过牺牲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而达到的。
  在年会的通篇讲话中,雷军再也没有提到过“快”字,相反他第一次提出了“补课”。
  他希望今年的小米可以慢下来,从运营、品牌建设和员工激励制度上补课,探索虚拟现实(VR)和智能等前沿领域,另外在研发和技术上聚焦和突破,加强小米的技术实力。
  小米探索实验室在今年2月底刚刚成立,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和小米路由器总经理唐沐负责。目前团队已经招募了来自腾讯、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近20人。
  这个实验室的首个项目是VR。目前还在招聘阶段,首批招聘岗位包括3D引擎研发工程师、计算机图形算法研究员、Graphics+GPU工程师、3D设计师和用户体验负责人。
  2015年小米最后一场发布会,被媒体定义成一场“最煽情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临近尾声时,雷军谈到了他初来北京的那段经历。
  对他来说,再没有什么比24年前,只身一人从武汉到北京,走在空荡荡的车站广场上时那般茫然了。
  第一个十年,让雷军从一个刚大学毕业的懵懂少年,一路成长为金山总经理,成为了金山上市的主要功臣。第二个十年,他从高处离开,重新思考人生并创办了一个颠覆过去的手机公司。
  这个勤奋、自律、相信顺势而为的湖北男人,依然会愤怒、依然会不服气、依然相信天道酬勤。谁也无法预料,下一个十年,小米会变成什么样?
  “在北京,小米的楼,还远不够高。”雷军说。
责任编辑:李彦丽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雷军招人十大法则:不要小米股份的员工我不要!
对于早期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如何把握创业方向,还是优秀的团队管理,又或着是独角兽般的商业模式?或许在当下,绝大多数的创业者的回答会是融资能力与财力。然而,当资本寒冬的来临,一大群创业公司由于资金和资本问题,倒下的数不胜数。
然而对于小米创始人雷军则有与众不同的答案,他多次在公开场合透露自己在创立小米之初,会用80%的时间去招贤纳士,并且小米的前100名员工都是雷军亲自面谈。
雷军创业前是金山职业经理人,创业后要面对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甚至还要应对供应链等问题。雷军的“策略”是「用excel表列了很长的名单,一个个找合伙人。」
正是依靠着这一支由雷军亲自筛选出来的“铁军”,在小米创办四年之后手机销量突破6112万台,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估值高涨450亿美金。
以下为《接招》梳理的雷军找人十大法则:
一、好的团队比产品重要
在小米成立第一年,雷军花了绝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就是找人。在他看来,团队远比产品重要,因为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在早期寻找创始团队成员时,雷军大多是亲力亲为,大部风都是聊了10个小时。小米手机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首次面试是在雷军办公室,从正午1点开始,聊了4个小时后憋不住出来上了个洗手间。之后就一直深谈到晚上11点多,最终他同意加盟小米。过后他自己曾半开玩笑说:赶紧答应下来,不是那时多激动,而是体力不支了。
二、找最专业的人
乔布斯曾经说过:「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雷军在创业时也深受其影响,在成立小米之后,雷军在不同的领域找了7个合伙人,分别来自摩托罗拉、金山、微软、谷歌等。其中黎万强是雷军在金山的老部下,擅长营销和交互;黄江吉、林斌来自微软,技术实力深厚;周光平在摩托罗拉有着多年的硬件开发的经验;刘德是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工业设计硕士,分管设计;洪锋之前是中国谷歌的第一产品经理;。
七人各司其职,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便打造出爆款产品Mi1。小米也似坐上了火箭,估值一路飙升。
三、员工要有创业精神
在小米创业初期,全体员工都投了钱,占有了一部分股份。雷军认为将员工变作股东,就能激发员工的创业心态,会有更高主动性,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KPI考核等一系列不人道的规章制度去框死员工。
每名员工都有创业意识,这才使得他们能像打了鸡血一样将热情和激情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也让小米在初期跑的如此之快。
据说,当雷军在遇到硬件开发的周光平之前,先找到了同样在摩托罗拉从业多年的钱晨。雷军用了3个月的“聊天”终于说服其加盟后,雷问其要多少的股份时,钱晨表示无所谓。
事后雷军提到这点时从不掩饰自己的绝望,「小米是一家创业公司,如果这个人不在乎我们的股份,只是要一分工资不错的工作,我觉得这个人不是我们想要的,他没有创业精神。」
四、让员工成为「真爱粉」
小米粉丝文化使其在推广和营销时大量的降低了成本。其实在小米公司内部,也在培养着类似的粉丝文化。
每一位小米员工入职时,都可以领到一台工程机,要当作日常主机使用;其次让员工的朋友也成为用户,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使用起来;并且每一位员工在使用过程遇到问题都可以在内部提出,然后交给开发团队处理。
小米不仅让员工成为米粉,更是做到了让米粉称为了员工。Ivan是小米在进军台湾市场时的第一个员工,同时她就是小米的粉丝。在正式加盟小米工作之前,当时还在念大学的Ivan就已经把整整十万字的小米中文手机界面,翻译成符合台湾人阅读习惯的繁体中文语句。
五、解放团队,扁平管理
小米的组织架构没有层级,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主管-员工。而且内部不存在大型团队,只要稍有壮大就会将其拆分。
除七个创始人有职位,其他人都没有职位,都是工程师,晋升的唯一奖励就是涨薪。不需要你考虑太多杂事和杂念,没有什么团队利益,一心在事情上。
小米在做整个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先把的产品架构和组织结构给梳理好后才进行的,是由内而外的。
六、要让员工「爽」
团队的激励,有时候不单单是薪资问题,其实最简单就是一个「爽」字。
怎样让员工爽需要创业者把姿态放得更低一点,去跟你的员工打成一片,听听他们到底想怎么爽,怎么给予他们参与感、成就感,怎么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无外乎就是爽,员工爽,他就会自我燃烧。
黎万强曾说过,「要想公司快速发展,必须要有了不起的产品;要想有了不起的产品,必须要有了不起的团队;要想有了不起的团队,团队必须要爽;团队要爽,老板必须要不爽。」
七、「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要想员工热爱自己的产品,作为创始人本身得首先热爱;若想要员工将自己的全部投入到企业,创始人也必须先身先士卒。
雷军在业内素有「IT」劳模的称呼,他曾在CCTV2《遇见大咖》节目中自曝三分钟吃一顿饭,一天开十一个会,每天工作16小时。经常有小米员工爆料每天加班到凌晨两点时还能看到雷军的身影。
在雷军这种以身作则的带动下,虽然小米内部没有打卡制度。但小米的员工往往「朝十晚十」,战斗力极强。
八、透明的利益分享机制
小米公司有一个理念,就是与员工分享盈利,雷军希望做到给员工更多的利益分享。
小米给了员工足够的薪资回报,一是工资上接近中上游水准;另外小米的期权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每年小米还有一些内部回购;所以小米团队即使在压力巨大的工作环境下依旧保持着很高的满足感。
九、强调责任感,不设KPI
现在大部分公司注重KPI考核,但是小米从来不设KPI。雷军认为KPI考核会让员工框死,只为了KPI而去做KPI,从而导致价值的扭曲,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不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严重的话甚至会引来内部的恶性竞争。
小米在公司内部强调责任感,即每个人都要对用户负责。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公司有相同价值观,减少隔阂,增加写作能力提升效率。
十、招人难,留人更难
现在创业公司在成长过后,初创老员工的能力已不足以满足公司业务时,会选择大手笔挖人,空降这种方法,但常常收效甚微甚至业绩下滑。
小米的方法是营造中高端人才的环境,培养和引进相结合。雷军认为,创业公司必须有良好的内部培训系统,并且给予足够的预算支持。人力资源部门在落实培训工作时,必须有专门的预算和专人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保持用不尽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十一、南翔科创金融论坛
6月20-21日,中国机械行业网南翔科创金融论坛在沪隆重举行,
届时题梦生态圈发起人、蛮子基金创始合伙人崔栋;
天使投资第一人、蛮子基金创始人薛蛮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将为广大的创业者,企业家做精彩的分享,指点迷津。
十二、报名信息
论坛时间:-21日
论坛地址:上海市南翔槎溪路789号(南翔假日酒店)
咨询电话:题梦客服 渠道合作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寻求融资、渠道合作请联系
崔先生:183-(微信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雷军的创业建议:一定不能雇太多人、做太多事,贪心是死路一条!
成功的人都会惺惺相惜,柳传志之于雷军也是如此。联想在10多年前投资了雷军所在的金山软件,成为第一股东。
雷军近日在演讲中说,“联想这家公司,对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帮助是最大的,柳传志先生也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启发。”
而雷军本人的创业经历,也为许多创业者津津乐道,创业八年,小米核心销售额突破千亿,团队接近2万人。他的“专注、极致、口碑、快”至今被许多创业者奉为圭皋。
在近日的一次演讲中,雷军谈到了小米的四个学习对象:向同仁堂学习了“做产品要真材实料,还要有信仰”,向海底捞学习了“口碑源于超预期”,向沃尔玛和Costco学习“低毛利、高效率是王道”。
在分享沃尔玛和Costco案例时,雷军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分享给大家:一个公司的毛利率越高,真的越好吗?
制胜之招:少就是多,一定要专注
对于这个问题,雷军自己的回答是:毛利率高的公司,效率一定很低的。
在低毛利的情况下,怎么高效率的工作才是厉害的地方。
小米刚开始是零毛利的,依靠大规模的生产,大概能有百分之十几的毛利率。
我们的关键在于,把小米的整体运作成本控制在5%以内。前年是4.1%,去年是4.3%,不谦虚地讲,我们是全球运作效率最高的公司。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雇很多人,一定不能做很多事。我们的哲学是:少就是多,一定要专注。我们的模式太复杂了,简单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首先是复杂,然后再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
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
沃尔玛跟Costco这些零售业给我的经验就是,低毛利是王道。只有低毛利,才能逼着你提高运作效率。而小米要接近成本来定价,高效率就是王道,没有高效率,这个公司会赔得一塌糊涂。
我一直在想,做电子商务为什么损失那么大,要烧那么多钱呢?小米也是电子商务,我们还赚钱。
我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话,说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企业的社会使命就是要赚钱提高效率。但是类似于亚马逊的神话,只有贝佐斯做到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而我们既然不想坑用户,又要赚钱,就只能用所有的聪明才智来提高效率。
雇每一个人的时候,都需要精挑细选
提高效率不等于克扣员工。小米有7500人,5000人是服务部门,研发运作部门只有2500人,以我们今年预计750亿到800亿元的营业额来说,我觉得已经是天下无敌了,这需要什么样的运作效率呢?
所以,我们雇每一个人的时候,都需要精挑细选。
比如我们的虎哥,Hugo Barra,安卓的产品副总裁,谷歌的全球副总裁。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说服他到小米工作。其实到小米工作容易,因为小米目前形势比人强,难的是说服他离开硅谷来北京工作。
大家明白,虎哥在硅谷都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他也知道风险,如果小米干砸了,他可能就不能当安卓这个副总裁了,现在安卓已经占了智能手机全球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份额。他本人在硅谷也有巨大的影响力,加入小米时,所有的商业杂志都是整版的报道。
去年10月份他到北京,上个月在这工作满一年时,我跟他聊天,他还是觉得,这是个激动人心的事业。
这段时间,新浪的前总编辑陈彤也加入了小米。他离职的时候,火得一塌糊涂,而他加入小米的这件事,热度也相当于他离职消息的90%。
所以,我们在不惜代价地吸引各方顶级的人才。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高效率的公司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
我们尽量少雇人,对这些人却有一个要求:前两三百人,全部十年以上经验。因为只有这样的经验,才能使一个公司高速发展而不翻车。
我们是电商,是实业的,涉及到实业,我觉得还是效率致胜。当然,提高效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柳传志先生讲的拧毛巾,我也很认同,不过我用的是另外一种,模式优化——把中间渠道、零售店全部干掉,少做事,用最聪明的人简化流程。
比如做手机,其实建立全国销售渠道、旗舰店这些都不需要,把产品做好,开个网站,等用户上门买,就是最好的模式。
小米用了大量的模式创新来提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消费电子行业,从制造成本到零售成本,定倍率基本上是两到三倍,再加上渠道、零售店利润,客户买到东西的价格是制造成本的两到三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高周波机www.gqrhj.com高频热合机
高频热合机www.gcqjx.com高周波机www.jsgcq.com高频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雷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