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做笔记像书上或者PPT已有的笔记,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还有必要抄在笔记本上吗?

iPad Pro 适合学生做笔记吗?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33,951分享邀请回答为什么国内各大云存储服务都不支持 WebDAV?www.zhihu.com2. 以1:2的方式分屏浏览ppt和笔记。这样的好处是:既拥有大块笔记区域,可以在不怎么需要放大和拖移的情况下写字。又有足够的PPT浏览区域,其实看PPT不需要很大的屏幕,够用就可以。这样的观看方式,在9.7寸(我目前的设备)屏幕上已有足够高的辨识度,在10.5寸的屏幕观感会正好合适,12.9寸观看体验会更好。如下图所示,在几乎无放大的情况下,屏幕笔记行宽与主流横格笔记本的行宽保持一致(这个笔记本似乎偏窄一点?图示为iPad pro 9.7寸的实物对比);书与iPad如图所示的摆放方式,让你能同时看书、看课件和记笔记,至少在重量上让你减轻很多烦恼。三、iOS11的Dock栏不太适应,怎么用?不少朋友仍然在问iOS11的分屏功能怎么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与iOS10不同,iOS11的分屏不再是从右边栏向左滑动选择APP,而是从Dock栏中拖拽APP。这里有一些我个人感觉实用的窍门:1. 拖动常用的需要分屏的APP到dock中。比如我常用的就是两个学习软件、邮件、某视频软件和浏览器。这么做在分屏的时候会方便一些。2. 打开一个app。打开后,上滑呼出Dock,并将另一个需要分屏的app往上拖动到中间区域,形成一个app浮窗。3. 看到后打开的app浮窗顶部有横线了吗?左手写字的朋友可以 按住顶部横线,将其滑动到左边,然后按住顶部横线向上滑动,即完成分屏(Split)。取消分屏可以将顶部横线向下滑,就重新返回app浮窗状态。app浮窗按住顶部横线继续向右滑动,可以使其隐藏到右侧边栏。需要使用的时候,直接从右侧边栏呼出。4. 分屏之后能互换左右两个APP的位置、调整屏幕比例。四、你这么搞,学习成绩好吗?没错!真的有人私戳这个问题给我!我的回答是:好呀。-------------------------原答案:iPad pro做笔记绝对是一个提高效率和节约纸张的做法,已经完全抛弃手写笔记本。现大三,从大一开始一直用iPad做笔记。这期间换过两次iPad,试过打字也试过手写。以前使用iPad mini+印象笔记+打字/拍课堂ppt组合,现在使用iPad pro+Goodnotes+PDF Expert+Apple Pencil手写组合。同时辅助一些神奇好用的app。一直有纯真的无纸化笔记的想法,实践了两年多,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你如果也有这样的想法,一定要坚持使用iPad做笔记,试着改变你的笔记习惯,才能在效率上有所提升。一、打字:iPad mini+印象笔记这个组合用了两年,考虑到当时没有在iPad上写字流畅且设计简单的触控笔,于是选择了便携性强的iPad mini和打字专用的印象笔记。两年下来积累了不少东西,笔记大概如图,条数大约三百多条:试了很久,觉得上课的时候iPad mini打字最方便的姿势是竖屏+双手握住,因为这个时候左右两边拇指正好能分别控制一半多一点的键盘区域,打字速度没有想象中的慢,而且方便其他功能的控制。觉得有亮点的地方在于:1. 对于那种转瞬即逝的ppt,右手拇指直接移到相机图标,点开即照,一气呵成。2. 存档每节课发下来的纸质文件十分方便,直接扫描到今天的Evernote笔记中,随时recap,不怕弄丢。3. 我用那个闹铃(Reminder)来提醒我下一次交作业的时间……我一般设在前一天晚上8点4. 录音很方便,可以录下来反复听。5. 有Mac版,能同步到我的电脑上。6. 比起纸质笔记,电子版容易搜索,直接定位老师讲的知识点。觉得不好的地方在于:1. 对数学公式太不友好,虽然有Sketch功能,但手绘与打字的笔记之间、手绘与其他插入的图片之间感觉十分剥离,没能融合到一起,做不到随心所欲批注。另外在批注图片的时候iPad迷之发烫,因此还从mini2换到了mini4,还是发烫。2. 如果能插入整个ppt或者pdf来批注的话是最好的,但是这样一来云同步那60M可能一天就能用完吧。二、手写:Goodnotes+PDF Expert+Apple Pencil在iPad pro 9.7推出以后,加了Apple Pencil和Logitech的某背光键盘保护壳。听说pencil写字很流畅,果然如此,用第三方笔记软件几乎0延迟,更不用说在自家note上的顺畅表现了。在选择软件的时候,我恰好是从这篇帖子看到的软件推荐,感谢某答主
带我入坑!笔记:只使用过Goodnotes一款,但不愿意再换,主要有以下的好处:1. 随时写随时批注,自由插图。图片是我自己在学驾驶知识的时候做的笔记。2. (使用Apple Pencil)写字特别流畅,两个学期从来没有在书写体验上出过毛病。3. 因为流畅的体验,不管是文字类、画图表还是公式类的笔记,比起纸质来说,直接在pad上调颜色、荧光笔特别方便,还不怕写错。4.1 神奇的功能,一个是套索,你可以任意移动你指定的选区。这非常适合跳跃型的讲师,先给你structure,再细讲其中某一两点。发现某一知识点需要更多的空间,可以把下面写过的全部框起来整体下移。对手写笔记有格式要求的人来说简直不能再赞。4.2 另一个,可以搜索手写的内容,而且还挺快(英文)。我很在意这个因素,是因为我原以为换手写之后就不能搜索笔记内容,最后发现(字写好一点的话)竟然是可以的。PDF阅读:PDF Expert,够用了。上课各种课本阅读是免不了的,还有老师提前发出来的lecture notes要预习,发的阅读材料要看还得随机抽一句来考。因此这里面装各种书,以及lecture notes+文章。首先是导入文件。PDF Expert支持iCloud,用水果电脑的好处就是直接把文件拖到Finder里面PDF Expert文件夹里以后,iPad上就能立刻显示出来,整个过程以秒计算。前提是电脑上也要有相同软件。批注什么的都是基本功能,我说一下我一般的使用方法:分屏批注+笔记。上课只带iPad和Apple Pencil,提前下载好讲义,或者到了教室再下载都行 ,然后PDF Expert和Goodnotes左右分屏,右手写字的朋友把笔记调到右手,讲义调到左手。两边同时开启写字模式,由于Apple pencil自动防误触,可以用手指翻页和移动笔记,用pencil写字,毫无违和感。坚持了两个学期之后,再也没有打印ppt,一个pad一支笔基本改变了我以前的笔记习惯。周围几个朋友还被我怂恿上了贼船hh。接下来有几个我在用的神奇的软件:(常用的都在这一页了)Calculator,图标是蓝色的根号三。【更新:现在名字叫MyScript Caculator,官方价格是$2.99,有限免的时候。重点是...这家公司也开始推出一款笔记软件叫MyScript Nebo了,主打功能同样是识别手写的公式】别的不说,手写自动识别然后计算就是个很大的亮点。我最喜欢等式左边未知数直接打问号,等式写出来以后自动补充未知数值。太方便了。那个Duet很神奇,和电脑接上数据线之后,你的ipad就能直接当作电脑的第二块屏幕。延展出来可以在电脑上多任务处理。虽然我下这个软件纯粹是因为好奇。另外这一页其他的什么office啊这些都算是必备常用了。以上是我的分享。从我个人而言iPad pro记课堂笔记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是不是应该求点个赞4.2K3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352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学数学时 你做笔记吗?-土地公问答
学数学时 你做笔记吗?
学数学时 你做笔记吗?
谢邀。为什么不把问题写清楚一点呢?上课的时候还是看书的时候?有两种课,暂时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吧。文科类我上课认认真真做笔记,比如现在每周六上的佛学课,法师讲什么有趣的东西我都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脑袋没那么靠谱。但是看文科类的书,我在看的时候多数是不记笔记的,除非有特别重要的想法会记下来,因为文科类多数知识是记忆类的,记不住再回来翻书吗!多看几遍总能记住的。数学是理科,不太一样。我的处理方法跟文科类是反着的。我上理科类的课程,上课从来不记笔记。因为上课的时候,听清楚老师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此外更重要的是跟老师的交流。为啥函授效果很差,或者不直接打印点笔记给大家看?因为当场听老师的思路,有不懂的问老师,交流一下,这个是不能替代的。就算听不明白具体的证明过程,证明思路啥的也可以听个大概,这样课后看书也不会太辛苦。当然,我也有很多时候听不懂,我也不会去做笔记,我觉着这个时候自己看书,或者睡觉,都比记笔记强。曾经不止一次因为在课上睡觉被Jimmy和导师教育过。。。但是理科的书,看书的时候强烈建议记!笔!记!因为记笔记的过程,也就是整理知识框架的过程。很多证明,自己手写一遍,不懂的也懂了。我考研的时候专业课就是记笔记记下来的,我学实分析的时候,记了好多笔记,里面满满的是证明。事实证明,那些很难懂的证明,自己写了一遍,好多了。当然,这是我的学习方法,肯定不会适合所有人。
我觉得可以分为听课和自学两种情况。听课:我们教授说他所提倡的方法是上课一定要记好笔记,但如果因为要记笔记跟不上教授的讲课速度,这时应该以听课为主,板书可以拍下来回去写在笔记本上。一天的学习结束之后把记好的笔记抄在另一个本子上。这时,要把教授漏掉的步骤,自己没记清的东西统统整理到这个本子上。自学:这块基本就是自己看书。我的方法是首先自己看一遍书上的东西,手上拿着笔随时补充和做一些笔记。第二遍,把书上重要的定理证明定义等抄在自己的本子上。第三遍就是复习自己本子上的东西。至于习题,这方面我也没有太多经验。有的书习题过多,也不知道是该全做还是选做一部分,选做也不知道该选哪些题好。不过有些书是习题都要做的,比如baby rudin。另外反对最高票答案,上数学课做笔记也是必须的,只不过做笔记不等于抄板书。遇到很多同学,记了很多,可是最关键的地方却漏了过去。不记笔记的同学,大多无法还原课堂内容最后附上自己的笔记,感觉记笔记能力还有待提高
个人看法:笔记只用记以下1.知识的动机和框架2.定理证明大步骤(steps of the proof)3.关键的技巧(key technique)4.较为困难的细节然后课下所有细节自己写出来就行了。纯粹抄一遍黑板不是没好处,是效率太低。上课要做的也就是在大脑中完成上面四个步骤,然后粗略记下。当然,如果一名教师并不能讲清楚以上四点,我觉得还是自学比较好。用手写是锻炼严谨性,算是习惯问题,也是基本功。但我认为偶尔用大脑而不借助于纸笔可以磨练智力。
提起数学做笔记之前在MO搜了很多相关内容,自己也一直记笔记,但是发现有几个问题:听课来讲,记会影响听。经常老师讲的话记不全看书直接在书上写最后只是零星的东西。把书抄一遍也不太可取,那么该记点什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验,也进行了许多改变:首先,把记笔记的本子换成了活页纸,一般用B5的。这样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在已经做好的笔记中插入一页。不过随后这个也有些问题:有横栏的纸写不在一行的东西时觉得背景碍事,而白纸又对不齐。后来解决方案是 先用活页纸写,再用白纸重新写。那么为什么要重新写呢? 这是因为现在看书有一个新的要求,不能只是我懂了,还要讲出来给大家懂。 而之前做笔记无非就是抄老师和抄书,很少思考整体逻辑,总在证明或其他的细节上。从而可能过了一段时间还记得一个定义或者一个定理里的细节,但是这一节内容讲了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而不讲那些可能说不上来,可能你会觉得这是讲课人才该做的,并且很多讲者也未必知道。而自己看书的过程是自己给自己讲的过程,于是我把第一遍看作是学,把第二遍看成是讲,学时就普通方式做笔记,而讲时就要用板书或者更启发的方式来写笔记,因此第二遍用白纸记更容易发挥。做数学笔记的目的是学,不仅是记录,要说记录当然不如一本书全,那为何要做笔记?做笔记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理解,自己对文本的诠释。誊写应该是做笔记这个系统工程中的第一步——熟悉材料。很可惜现在很多内容也只是进行到了下一步组织材料使其有结构。 讲者更像一个演员,材料只是剧本,一个“证明”过程就好像是剧本中的一个“打”,如何打要看讲者的表演,而能否挖到剧本里更深层次的联系和内涵又是讲者的个人能力。 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可能也适合学数学的人。放两张图,笔记做得丑陋黑色笔记是基本材料。框起来的是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或中心,箭头是它们直接的联系,还有一些是突出的东西,比如最终结论,重要定理,典型技巧等等。熟悉范畴论的同学可能猜出来,方框就好比对象,联系就好比态射。确实可以这么想,不过还做得不够,还想把自然变换,态射间的关系,n-范畴的思想应用在做笔记过程中。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上面的东东。
----看到其他答案才意识到自己只考虑了上课的情况,于是考试完后立刻滚回宿舍修改------以下仅从个人经历阐述Part I专业课课前笔记课前如果有时间预习,一般把该节重点理清,包括但不限于在书上标出疑惑的地方。上课时的笔记分情况,看老师。就目前上过的课来讲。大学。I-1老师上课会认真地板书,黑板上是整整齐齐的内容。在老师板书的同时,我能够清晰地记下笔记。这时候也分情况:上课内容较简单,边听边记也能懂;上课内容较难,边听边记一会儿我就找不着北了("▔□▔)。一般用手机把板书拍下来,课后整理。附笔记几张,字丑轻吐槽(/ω·\*)这是数分课的笔记,上学期的。尝试定义定理用醒目的天蓝色写,不过后来感觉没有特别大的用处,于是这学期返璞归真(= ̄ω ̄=)有些老师强调的东西用亮色笔写的还有还有红字属于课后复习时写上去的强调部分(高代老师也是这种高代笔记就不放上来了)I-2. 老师会板书,但是不属于整整齐齐的,而且板书比较简略,书写速度快。我有两种方案,一种还是拍下来,另一种是用只有自己才能辨认(????????)的字体记在草稿纸上,总之最终在笔记本上的是课后整理的。附常微分笔记一张I-3还有一类老师,上课时用幻灯片放映,但是在课前把PPT发到课程邮箱里,供下载。我在课前把PPT打印出来,在上课时在PPT上记笔记,课后把自己觉得重要的也写在上面^_^附数值分析笔记I-4还有一类老师也是用幻灯片放映,但是在课后发课件。嗯,大物老师,我们院的大物属于公选,嗯,老师上课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基本上上课时在书上写写画画而已。I-5一点注意:定理定义例子每条要隔一行写,以使整体清晰,并且有富余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疑惑或是一些脑海里突然闪过的想法或者老师留的思考问题。课后复习笔记先把教材看一遍,再次理解一下本节重点及结构,并注意课前预习的疑惑有没有解决。先要吃透书上定理的证明,盖上书要自己会证明。书上例题先做再看答案。把书上的一些重点而笔记上没有的用醒目色的笔标注在笔记的相应位置上。然后看课上的笔记,或者看拍下来的照片开始整理笔记。笔记也要看通。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某些想法写在笔记旁边空余的地方,注意要用区别于主要部分的颜色。课后整理的笔记要有一个明晰的框架,以便以后查阅或期末复习。接着就是做题。数分老师说要先把题目大致看一遍,知道那些题考察的是本节的哪些内容,然后再选择性地做题。我的做法是做完题目,并对过答案后,把考虑错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在书上相应位置;想到一类题的通用思路也用红笔标注在题目旁边;实在不会的题目,看过答案后,盖上答案,自己写一遍,再把主要思路或主要技巧标注在书上。和老师讲的方法差得有点远,但目前在努力改进。最后还要看参考教材的相应内容,把在其他书上看到对某定理的非常精彩的其他证明摘录在笔记本本节的后面;某些对内容或更加深刻或更加形象的阐述摘录在笔记本上。如果是图书馆的书,如果有极好的例子要么拍下来做成电子文档要么抄下来;如果是自己的书,在上面做上鲜明的标记,并在页边简洁地写下思路。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想起来再补充。Part II课外,与数学相关专业性较强的一类书,比如《数学分析八讲》《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之类。看书和复习课程一样,边看书边翻以前的笔记,把新得到的东西同时也记在笔记上。这类阅读我做得还太少,没有太多经验,准备寒假读了Arnol'd的常微分有其他想法再更新。趣味性的书,比如《数学之美》《思考的乐趣》等等诸如此类。在文章里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就搜索相关的书籍了解了解,并做电子文档标记。(因为学的还少,不懂的太多,手写记不过来。。。。)Part III专业课(自学)待寒假自学抽代或实变或复变后,有心得再来更。个人经历,仅供参考∠( ? 」∠)_首答,么么大~~
我一般都在书上把作者省略的步骤写详细,不这么做看数学书意义不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这句话来形容非常合适。我不算是学数学的,但是属于学数学类学科的学生。我自己学习新的知识点时最佳的模式是:读+重写,在这两个步骤之间反复几遍。重写就是不看书,徒手在草稿纸上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越详细越好。通常第一遍时会遗漏不少细节,以及逻辑不清,但是两三遍后主要内容便熟悉了,简单的证明也可以写出来。
! 笔记的重要性用一句俄语就是: "Конспекты - наше всё" 笔记就是我们全部。 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俄罗斯的大学。笔记重要程度和国内教材一样, 你在俄罗斯读数学不做笔记,就跟国内上课不拿教材一样,你根本不知道讲什么东西考试内容如何。比如微分方程很多超纲的东西,讲了一个达朗贝尔方程(Уравление Д'Аламбера) 这个说难也不难,就是形如y = f(y') x + g(y') 的一类方程。 另外 国内几乎没有教科书写全了豪斯多夫引理,选择公理,左恩引理和良序定理的四个循环互证, 特别麻烦,笔记就抄了十页。 抽象代数里面提出了三个艾米诺特的同态三大 定理在泛代数中是什么,在群中是什么,在环中又是什么 , 老师讲课太散了,所以你不记笔记就不知道泛代数就是一种抽象代数系统的抽象。 类似的超纲而且各大国内教材上找不到的东西太多了, 不做笔记就是死, 俄罗斯同学的笔记比我做的烂多了,还要抄我的。 很多同学因为不重视笔记,结果靠前没法复习,考试一门不过,三个月补考期还是没补考好,直接开除了, 现在班上33人留下25人。
做笔记还可以让你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因为数学很大程度上是要理解的,所以笔记会给你第一手的资料。 做笔记可以让你有成就感,人家俄罗斯人 俄语母语的人 都抄你的笔记, 这种感觉真心爽!!! 俄罗斯大学考试和中国不同,俄罗斯大学分理论和做题, 做题过了才允许去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就是背下来所有这个学期学的理论和相应的证明,然后抽题,抽到就写下来。 反正不背就滚蛋吧, 才到大二班上已经走了五分之一的同学了。————————(? o?_o?)?今天开始大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了 ,俄罗斯考试一般考一个月,一共四门,一周一门到了两门,考试分为做题和理论。做题就是抽题目做做完了给老师讲。过了才有资格去考理论。到目前为止班上已经走了三分之一了。其他还在苦苦坚持。
上面大部分来自数学系的角度,这里从物理系大一学生角度谈谈自己学数学。上数学课不听讲(虽然我知道老师讲的很敬业。。),不太看(应付考试除外)学校发的课本。用更难的课本(数学系的)。课堂笔记?呵呵(课都不听还记笔记?而且物理系讲的那些数学除了计算和不予证明还剩啥?有记的意义?)我选择另一种"笔记",抄自己选的书。(当然你需要保证你的自学进度远快于课程进度)抄原理,定义,性质,命题,推论,定理,不抄例题,但要算例题。但不是所有数学书都标准的按照这个形式写的(高教社的Zorich《数学分析》是范本,但像Algebra Done Right就把定义和性质混着讲,Representations and Characters of Groups有些定理命题他就不证),所以有时候还得自己整理,补全书中没有明确说明的定义和证明什么的(尤其是那些"证明留给读者或留作练习",然后再【改写】在笔记本上。(其实更应该叫抄书本。。)书的课后习题最好证一下以检验自己抄书后的理解,就算全部不证,你也已经学得比你同系的好了,他们只知道"可以证明"和"不予证明",你却真实的会证明,至于练计算,还是找课本吧。。
在高中时候是不做的。那个时候年轻,脑袋好用。所以我上课的时候大致过程,翻开书看完老师今天讲的内容,做掉课后题,对对答案,接下来发呆就好了。所以在高中过程,我并没有用到笔记。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这种习惯很不好,难道这是我高考数学没考好的原因?到大学,高中的这种学习方法基本就不行了。老师上课的内容能吸收的不多,书本上讲的内容基本上看的不是很明白,于是拿来大量的参考书来辅助。例如考试前,书本重新翻一遍,练习册重新做一遍等等。我性子比较急,大学考试一般提前两个月开始复习,每天4个小时。那个时候笔记基本上就做在书上,不成系统。而且为了应付考试以题目为主,对定义、定理没有自己的推导。到研究生,数学对我的研究方向而言是一门工具。数学对我来说从一个考试科目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从一开始看别人的论文中的公式,再到后来把自己的实验过程用公式表达。数学中以前那些奇奇怪怪的公式,现在看来就是简洁的符号语言。这个时候,脑子有点不够用了,有时候一些知识点、论文为了方便会做成笔记,然后放在xverynot中。到这个阶段,我觉得做笔记是需要的。做笔记的好处:学习中的一些想法、疑问能够及时的保存下来,日后再解决、回顾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既能解疑答惑又能温故而知新。占时就想到这么一些。其实我一直不做笔记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我自己的字写得太难看了。╮(?o? ?o??)╭
当然记, 但是同时千万不要因为记笔记就漏掉课上内容,不值得平时喜欢用很多符号,显眼,或者圈出一个概念附一张笔记,回来看的时候还是挺清楚的,字大, 希望有帮助
原来是从不记笔记的。有时是觉得内容并不难,有时是觉得有课本/讲义/PPT。总之在没必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花时间在写字上,以免遗漏老师的思路。后来上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时开始培养记笔记的习惯。因为常常上课的时候只能听懂一小半,而且教授喜欢写板书,如果不记下来就很容易忘记教授的思路,这些思路和参考书上的还并不总是一致的。再后来,我开始用拍照的方式记笔记。。。。。。====================以上是我的做法,也许并不thoughtful,仅供参考。下面是我思考的记笔记的利弊,请大家自行考虑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有些人来说,记笔记更容易专注,不记笔记易犯困;但专注记笔记可能会遗漏老师在笔记之外的comment;对于并不难的课程,如果老师不是照本宣科,那么记简单的提纲有利于整理思路。对于比较高级的内容,常常不同参考书、不同老师的思路都不太一样,接触更多的思路更有利于形成适合自己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可能需要的向他人讲授的能力;不记笔记能够做更多的思考,有效的课堂提问比做笔记更重要;用平板等电脑设备记笔记,可以结合课上的理解得到更加整洁(方便涂改)、重点清晰(可以利用各种颜色、粗细)的笔记,这时保留的不仅是上课时教授的思路,还有自己的思考;如果教授使用PPT等演示文稿,可以适当记录PPT上没写出来的comment,所以如果能事先打印PPT就更好了;当教授苦于在黑板上做繁杂的、课本上就有的推导时,若不是有什么特别的comment,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整理思路或笔记;
不做,从来不做。怕影响自己思考。课下有不会的直接问老师,挨骂也要问。
用铅笔快速地记,工科数分课时被个神牛的老师猛虐了一年(我们班进度平均比其他班快一个多月的课时而且还讲完了所有练习册上的习题),数学这种东西你不可能完全照搬别人的思路,否则这跟背书有什么区别,更多情况下是自己一点点地去重构整个学习内容,老师上课的笔记是一个作为教材之外的补充。
俺把笔记当成学习的中心了,有疑问记下来,看贴吧上人家做了道题挺好就抄下来,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别人的想法记下来。翻以前的笔记都能找到一个想法的脉络,卡在什么地方了,什么时候解决的,都很清晰。只是有的时候问题的不到及时的解决,时间跨度太长了。
我记,但不是老师写什么记什么。我的数学老师是省特级教师,上他的课我更多的是关注他解题的思维过程,因此我除了记一些基本解题模型之外更注重他解题的过程。 例如,今早上他在上不等式证明时随手写了:“临时性条件(题目已知条件)+恒常性条件(公式 定理 模型等)=结论”。这对我思考解题有启发,所以我就随手找张纸记了下来。我们数学老师说,学好数学要锻炼思维和积累模型,几百道题下来不能不深以为然。不过,大多数人都栽在思维上。。。 注:本人高中生,高等数学什么情况不知道。
只记让我觉得很妙的思路
高中想学好数学,就没有做笔记的必要,因为在老师讲之前你应该就已经都会了;大学,本科和硕士阶段,笔记适当的要做,但不要死抄板书,应该是在你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做上笔记,留待回去思考和提问;博士阶段就不用说了,自己都明白。
不做,把书上定理和证明都自己推一遍,以后翻的时候看两眼就知道自己忘了没,不会再看一遍。
我是不做笔记会死星人⊙▽⊙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如何做读书笔记:给上官小妹的回信上官小妹:你好。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因为你已经叫我大哥了。先感谢你的来信。你的问题,以前也有不少同学问我。但凡读书的同学,自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原来总是很随便的说,你爱怎么做怎么做,不做也行。现在仔细想想,怎么做读书笔记,还确实是个大问题。你知道的,中国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我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觉得自己记性很差,于是经常用笔记东西,那是我大学之前的事情了。那会在地摊上淘几本书,都爱惜的不行,因为钱少,没钱在书店买新书,只好这样。于是,碰到别人的书,拿来看,看到啥好的句子、段子和想法,都赶紧记下来。我曾经还去书店抄过书,那时候胆子特小,鬼鬼祟祟的,所以被发现后,没收了笔记本。就这样我积累了近10来本笔记。现在看来,这读只是书抄,算不上读书笔记。这是我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上大学四年。上了大学,条件好了,至少有图书馆了,不用鬼鬼祟祟的抄书,也不用担心没钱买书,于是乎,看书很快,看书量大了,自然不想抄也不想做笔记了。人都这样嘛,一大馆书任你看的时候,自然就不那么认真了。这个阶段,感觉做笔记做不过来,而且读书也不像以前高中那样——挨个字的看,连版权页都不放过。四年下来,读了不少书,可是最后总结下,发现没什么记下来的,笔记也没几本。读大学更要命的是,太多的诱惑了,社团,聚会,旅游,学生工作,兼职……每一样都有一个极为合理的理由让你不能拒绝。这都让读书,成为一个过场,能一本本书看完就不错了啊,哪儿还有那么多心思做笔记。更何况,课程论文都是依靠CTRL+C然后CTRL+V搞定。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这样啊?我更愿意想象,你肯定是自己完成的。这个时期,读书多,但是粗糙,基本是浏览,美其名曰:博览群书。笔记嘛,就更少,而且零碎。第三个阶段是读研了后,重新相信烂笔头的力量了。原因主要是要写论文,每次都要大量的读书,想想以后要写文章要用到,于是强迫自己做笔记了,这样也做了不少笔记,一年时间,加起来10来本。这个阶段,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年冬天,我在哲学阅览室,天天啃康德、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齐美尔。哎呀,那会儿窗外雪花飘飘,自己却在埋头做笔记,一句句的读,一句句的写体会,重要的摘下来,还注上页码。一年多时间,这几个牛XX的人物的书,凡是翻译过来了的,都看完了。就这么过了一年多,后来发现,这太重要了!我就是这样,从开始记笔记,到中间放弃,再重新培养记笔记这个习惯。最终发现,做笔记还是很重要的。你说,你不打算做学术。是的,我觉得,做笔记跟做学术与否,关系不大。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阅读生活方式。我先给你讲两个小故事。我们系有个自以为牛逼闪闪的老师,说他自己从来不做笔记,因为做笔记毫无用处,难道写文章还去翻吗?他说他看书,都是快速的看,看完了事,写文章嘛,就凭感觉,然后需要的资料,用GOOGLE搜,然后填充进去。他是这样说的,至于是否真不做笔记,我无法查证。不过我看过他不少学术的和非学术的文章,老实说,想法很简单,也很不规范,而且很多引用文献都是虚假的。插一句解释,虚假引文是指那些经过二传手或者多传手而引的,比如你看书会看到“转引自:”这样的引文注释;还有一种是他引用的某篇文献,实际上你去看原文献,发现根本没有他提到的内容。其实这都是很不规范的行为,说大了,就是学术道德问题,在西方成熟的学术体制中,极少有“转引”这种行为发生,更别说做假引文了。对于这个牛逼闪闪的老师的行为,你怎么看呢?我是很不提倡的。再一个故事,我们有个师兄,做笔记做的相当好,文章写的也好,但是呢,总是被人指责为“掉书袋”。“掉书袋”是什么意思呢?你可能不明白。这个词主要是革命年代咱们的革命同志用来指责那些资产阶级学者的,说他们读书写文章,不为人民服务,写篇文章,一大堆引文。革命同志当然看不过去啦,称此为“掉书袋”,是一种贬损。其实啊,用现在的话说,这背后就是一种羡慕嫉妒恨啊!革命同志没看过这么多书啊。你看,按照咱们的革命同志的看法,西方学者都是“掉书袋”的老先生,多可悲!哈哈!哈哈哈!笑过之后呢,你一想,就能知道,这反映了咱们是多么的无知啊,而且还把无知当伟大。别的不说,得尊重知识产权吧。不过可以理解的是,那个年代,咱们只有“毛选”可以引,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说到这里,我就想对你说,做读书笔记,1,不要管它的价值问题;2,不要觉得这是一种可悲资产阶级行为;3,不要觉得这个是无用功。做读书笔记的用处,大部分在以后才能体现出来。以后你写个小文章,你可以翻笔记来看,帮助你回忆起读书时候的感觉,并帮助你快速的查找书的内容。读完一本书,返回去看看笔记,能够帮你强化读书的感觉,系统的回溯书的思想内容。倘若以后你真要写某某专题文章等等,那你要是有读书笔记可用,你会觉的太开心了。那会儿写文章,也是快乐的。读书笔记,最主要的用处,就是帮你在未来重新找到当时读书的感觉。这个感觉非常重要,当时读书的时候,可能很有感觉,如果不做笔记,过段时间就忘记了,以后再回来,你会发现,它不认识你,你不认识它,如果你要用它,那还真得重新再读一遍了。废话好多!好吧,现在我想和你说说做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当然,这都是以我的个人经验为基础的。你看书,就放个笔记本在旁边,要是在旅途上或者咖啡厅等地方,那你可以带个手机、PAD之类的东西,上面有记事本、云笔记等等。哎呀,说到这里我真想赞美这个社会,太方便了!现在的Kindle等看电子书,还可以就在上面做笔记。不过我自己从来都是往笔记本上写的,可能是一种强迫症啊,我觉得只有那样才比较实在。当你看书,看到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你可以在书上划出来,当然这书得是你自己的。也可以抄下来。一般书上面都有留白,可以写点感想啥的。要是抄在笔记本上,你就要标注下页码,这样以后便于查找。如果这段话特别让你有触动,你就在这段话后面写下你的感受和思考。我自己是这样记的:384. 当你学会语言的时候你就学会了“痛”这个概念。(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商务,96年,P177)然后在下面写上自己的想法:// 痛本身是一种生理感觉,经过知觉系统处理之后,进入意识中,然后形成概念。实际上,维特根斯坦的说法,更准确的应该是,语言帮助人将知觉意识形成概念,最后表达出来。而且这个表达,是可理解的,也就是说,能被别人理解。因此,1,维特个斯坦的痛的感念,是属于属于认知系统的;2,语言在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分析哲学首先是语言的分析。这是我的笔记的一般格式。有点像写PHP语言啊,//代表注释啦。哈哈。其实我好早就这样干了,直到前段时间,一个计算机的博士告诉我,//在PHP中起注释作用。嗯,不行,赶明儿混不下去了,我造编程语言去!!!跑偏了。说回来。这样的好处是,你知道你对那段话发表了看法,然后后,你还可以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你要是能翻我的笔记本,肯定能看到很多SB! NB! 操尼玛!等字样。呃,因此,我是不会让你翻我的笔记本的~当然,骂人要少点,不能太激动,不然看不下去的。我骂的,主要是那些把宣传当学术,把扯淡当文章的。譬如某牛,导师指定你要看他的书,既然不能回避,只能硬着头皮看啦。我现在,极少看还活着的国人写的书,主要是防止自己实在恼火,上网写文章骂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看西方经典和中国古籍吧。读书笔记,1,要摘抄;2,要评注;3,要记下当时的体会;4,要注意前后联系、引申。这些就是主要内容了。你要是想法够多,甚至可以立马在笔记本上写篇回应文章,那以后你再看,感觉倍儿好!在笔记本上面记笔记,要注意系统和整理。现在本子便宜,你可以买个小本,2元一本的,看这本书就记这个本子上,看下一本书就换一个。当然你可以买个300页的大本子,看书都记上面。不管怎样,你要注意整理。最基本的整理就是,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上你这个本子是那本书的笔记,你看这本书的时间段,然后这本书的信息,包括作者、译者、出版社、版次等等。这是初级的。高级的,你要在本子后面留上1-2页空白,然后翻翻笔记,把主要的关键词做一个索引。先给本子每页写上页码。这样,像很多西方的书那样,背后都有一个Index,当然你不用做什么Glossary啦,那一般是翻译的书才用的。你可以这样编制INDEX:痛。痛的概念。13,24,30。爱欲。11,15,19,33。这个意思是,在你的笔记本中,第13页、24页、30页有有关痛和痛的概念的内容——可能是摘抄的,也可能是你自己写的体会。在笔记本中,第11页、15页、19页、33页中有“爱欲”或者与“爱欲”有关的内容好复杂,有木有!哈哈,是有点,不过呢,也很好玩啊,再翻一遍笔记本,实际上再强化一次你的看书感受。重要的是,当你完整的做完一个笔记本后,哇哇,你会发现,自己好牛逼好牛逼!相比市面上那些哗众取宠的博客文集书,你这个可真是牛逼啊。放在古代,这就叫笔记”——注意,这里说笔记,是指一种文章写作的形式,明清非常流行;或者是“注本”,你在注某本书,像金圣叹那样,要是你再做点考证、比较,那就是一“校注本”啊,你可以在封面上写“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校注”。牛逼闪闪闪!!!其实这些方法啊,可以用于很多方面。比如,你去做个采访,或者你去调研,回来整理笔记,也可以这样。查找起来极为方便。我的调研笔记都是这样做的。说了好多啊,还要不要写呢?还是说完吧。我想起来了,我的笔记本上,还有各种符号,比如*,!!!##,等等,其实你都可以自定义他们的意义。比如,我觉得某句话非常好,于是我在旁边写个A,要是更好点,就AA,最多三个A。很气愤的或者很无理的,我就在旁边写感叹号,感叹号越多表示越值得商榷。!!!!!井号,一般是说这段话值得再看,可能没理解。还有很多很多啦,你自己定义,自己能看懂就行了啊。不过,@还是少用为好,写纸上,谁能收到啊?!怎么样,是不是真的像编程语言啊?哈哈哈!老实说,我确实懂点HTML/CSS/PHP/PYTHON,能做只有一个页面的网站,编个小算术方程。但是我用这些记笔记符号的时候,我真的连HTML都没接触呢。现在,只道为什么要记笔记了,记哪些内容,怎么在本子上记,然后怎么整理,然后还有哪些自定义符号。那,到此就差不多说完了啊。最后,我要跟你说,这些都是技术性的,最重要的,还是阅读,以及思考。边读边思考,有想法就记下来,养成一个习惯就好了。你既不能为抄笔记而读书,而不能想我大学那样,纯粹翻书浏览,这样都没有多大好处。那么,至于你记了笔记,然后整理了,然后干嘛呢?就随你啦,要是你继续上学读书,以后肯定会有大用;要是你工作了,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知道了这样的方法,会让你以后更好的保持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最后,等你老了,有钱了,闲了,晒着太阳,吹着风,对小孙儿说:小丽呀,给我把笔记本找出来,我要谈谈我这一生。哈哈!那感觉,多屌啊!别的不说,那小屁孩儿把一大堆笔记本翻出来,一定震惊她和她的小伙伴儿:妈呀,这老人家太厉害了!你说,她会不会读书更用功点呢?嗯嗯。废话好多啊。你不要见怪了啊。权且看之,仅供参考。最重要的,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习惯。写了这么多,你总得回个信儿吧。哪怕是句“收到了”也好啊。
日晚书于源湖题图来自:。在此致谢。喜欢手机看文的同学可以加我微信公号:huangjiansays565108 条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blog: http://iamphd.com/ 经常更新,欢迎移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