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保卫战第四次会战战

长沙保卫战:记录悲壮历史
  1939年9月开始至1942年1月结束的三次长沙保卫战,是关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前途命运的重要抗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欧战爆发后波兰败亡、欧洲危急的关键时刻。中国军队在会战中给予10万来犯日军迎头痛击,挫败了日军战略意图,引起欧洲各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战局岌岌可危的情势下。虽然中国战场一度损兵折将,但最后击退日军进攻,并导致日本近卫内阁下台。
  第三次长沙会战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日军铁蹄踏碎英美在整个东南亚及太平洋的防御体系。长沙会战成为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东方战局,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
  在世界战场盟军处于战略低迷形势下,中国战场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极大鼓舞和振奋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作战,日军最初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为保密起见,将其称为“加号作战”,日,日军将其正式定名为长沙作战;中方将其称为第二次长沙会战。日,突破新墙河防线的日军沿黄市、大荆街、关王桥一带进逼汨罗江北岸,其第3、第6师团各一部则进至汨罗江南岸新市、颜家铺、浯口各附近。第5战区令第20军配合第4、第58军扼守关王桥以东、易水以北地区,从日军后方相机攻击;第10、第26、第74、第79军等由东南向西北侧击,歼灭突进汨罗江以南地区之敌。但第9战区下达作战命令的无线电报,被日军截获并破译,日军遂放弃“将主力用于湘江方面”的原定作战方针,决定在捞刀河以北地区捕捉歼灭第9战区军队。
  20日,日军第3、第4、第6师团强渡汨罗江,并将正面逐次向东移动,企图包围汨罗江南岸守军的右翼;其第40师团沿关王桥、长乐街以东山地,经三枣桥向瓮江挺进。当时,汨罗江南岸第37军主力及第99军主力并列守备神鼎山、鸭婆山一线阵地,第26军正向瓮江挺进。
  24日,第37军阵地被日军突破,日军第4、第3、第6各师团,跟踪第37军向栗桥、福临铺、金井进迫,并攻击第10军阵地。25日,第10军阵地多处被突破,遂与第37军一起向捞刀河南岸转移。是日,第26军在蒲塘地区被日军包围,陷入苦战,后向更鼓台、石湾方向突围。
  26日,第74军由万载到达长沙东面的春华山附近,先后与日军第3、第6师团及第40师团一部遭遇,双方展开激烈的厮杀,均有不小的伤亡。28日,第74军向普迹以东撤退。
  27日,日军第4师团一部从枫林港、早渊支队从水渡河渡过捞刀河,继而又有一部渡过浏阳河。奉命由湘西增援的第79军第98师及由广东增援的暂编第2军暂编第7师,在长沙东郊与渡过浏阳河及捞刀河之日军第4师团和早渊支队发生激战。当日下午,日军早渊支队一部自长沙城的东北角冲入城内;当晚,早渊支队全部进入长沙城。28日,日军第4师团主力渡过浏阳河并于次日开进长沙,第3、第6师团在永安市附近击退第74军后,向株洲方向突进,其一部冲入株洲。
  在此期间,日军第34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主力分别于9月26日向赣北武宁及高安地区进攻,与第30集团军及第19集团军之各一部发生战斗,10月1日前后被迫退回原阵地。
  日军占领长沙后,认为已达成战前预定的“严重打击”第9战区主力之作战目的,加之日军经连日作战,粮弹消耗很大,后方供给线又被切断,遂决定结束作战,并于10月1日开始撤退。
  10月2日,第9战区军队转入追击和拦截,给日军一定杀伤。10月5日,日军北渡汨罗江继向新墙河以北退却。6日,第9战区追击部队渡过汨罗江,8日越过新墙河。至10日,双方阵地又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由于第9战区指导的失误,致使日军一度攻占长沙,并追击到株洲,基本达成战役目的。国民党军队在此次会战中伤亡及失踪近7万人,日军伤亡2万余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图文】长沙会战,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长沙保卫战(the fight of changsha)-电视剧-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the fight of changsha电视剧
远东战场之长沙保卫战
《长沙保卫战》精彩看点: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以大历史观为主导,严肃反映了1938年到1942年三次长沙保卫艰苦鏖战的历程。该剧故事情节紧凑,人物群像精雕细琢,是一部真正的世界级格局的战争题材史诗剧。
《长沙保卫战》剧情梗概:
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后,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文夕大火”却把即将成为抗日前线的长沙付之一炬。铁血将军薛岳临危受命,赴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他曾经的对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彭中华,则奉中共中央之命,主动上门献计献策,与薛岳并肩尽抗敌守土之责。经历悲壮惨烈的恶战,薛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和湖湘群众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下,指挥三湘虎贲将士先后逐退了冈村宁次、阿南惟畿对长沙的三次进攻。而像警察李本忠这样身不由己加入到抗战洪流中的小人物,亦在艰苦鏖战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铁血战士。当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抗战还任重道远,但中国人民已经用铁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论断:“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li class="item"
data-id="295021"
data-index="0"
r-on="{mouseover: onHmouseout: onUnH}"
r-attr="{_rows: _rownum: rowNum}"
r-class="{
open: hovers['295021'];
item_last_1: 0 && 0%rowNum == rowNum - 1;
item_last_2: 0 && 0%rowNum == rowNum - 2;
item_first: !0 || !(0%rowNum);
item_second: !(0%rowNum-1);
r-show="{ rows <= 1 || expandMoreActors || (0
董亚春,1960年3月出生于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因拍摄电影《冲出亚马逊》,荣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董亚春曾经拍摄过的《席卷大西南》、《北纬三八线》、《女子特警队》、《喋血四平》、《英雄孟良崮》、《徐海东大将》、《开国领袖毛泽东》、《张...
<li class="item"
data-id="74245"
data-index="1"
r-on="{mouseover: onHmouseout: onUnH}"
r-attr="{_rows: _rownum: rowNum}"
r-class="{
open: hovers['74245'];
item_last_1: 1 && 1%rowNum == rowNum - 1;
item_last_2: 1 && 1%rowNum == rowNum - 2;
item_first: !1 || !(1%rowNum);
item_second: !(1%rowNum-1);
r-show="{ rows <= 1 || expandMoreActors || (1
张丰毅,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协会理事。
1981年,主演电影《骆驼祥子》,1990年,凭借《龙年警官》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表演协会优秀男演员奖。1993年与张...
<li class="item"
data-id="83589"
data-index="2"
r-on="{mouseover: onHmouseout: onUnH}"
r-attr="{_rows: _rownum: rowNum}"
r-class="{
open: hovers['83589'];
item_last_1: 2 && 2%rowNum == rowNum - 1;
item_last_2: 2 && 2%rowNum == rowNum - 2;
item_first: !2 || !(2%rowNum);
item_second: !(2%rowNum-1);
r-show="{ rows <= 1 || expandMoreActors || (2
佟瑞欣,196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戏剧男演员,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发起人兼创办人、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协会会长、上影演员剧团团长 。
1993年,参演民国爱情剧《梅花三弄之鬼丈夫》 。1996年,主演了传...
1 && !expandMoreActors}" _stat="info:actor_more">
预告和花絮
小视频和剧照
<a href="javascript:void(0);" class="btn_next"
title="下一页"
r-on="{click: onNext}"
r-show="{current &#xE621;
<a href="javascript:void(0);" class="btn_next _snext"
title="下一页"
r-show="{curPage &#xE621;
{playSrcName}
《{title}》{playSrcName}网付费片源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抗战著名战役
[cháng shā huì zhàn]
(长沙保卫战)
长沙保卫战(抗战著名战役)一般指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
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
,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一场可歌可泣的战例。国军通过对地形的利用,阻截了日军的三次攻击,但最终还是没有在更为综合而强大的日军攻击下完全守住长沙。然而长沙国军的奋战,对整个抗日形势的逆转极为重要。
长沙会战战争背景
第一次长沙会战
是中国著名的谷仓,时期,为国民政府粮食、兵源
蒋纬国编辑《抗日御侮》六卷
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设于湖南省乡。武汉、南昌会战后,第9战区与日军对峙于东北岸、新墙河北岸、、武宁、东南,以及两岸,对当面日军“不断采取游击及反击行动”
日,日军第11集团军制定了《江南作战指导大纲》,开始调整和集结部队 。9月1日又下达了临战准备命令。日军企图集中兵力打击第9战区主力兵团,稳定对地区的占领,借以挫伤国民党军抗日意志,导致国民政府屈服,并推进汪精卫伪政权出笼。其部署是:以集团军主力(第33师、第6师主力、第3师上村支队、第13师奈良支队以及集团军直辖部队),由及其以东地区南进,在汩罗江畔周围地区围歼中国第15集团军;以另一部(第106师主力配属第101师佐枝支队等),由赣北、及其以南地区西进 ,消灭附近之中国守军,尔后转向上游策应湘北方面作战。
日,日第11军就已制订出《江南作战指导大纲》
。8月下旬冈村宁次调整指挥系统,同时采取声东击西迷惑第九战区,日军广播和报纸大肆宣传其要占领宜昌和福建,掩盖其真实战役企图。
1939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即确定了守卫湘北、赣北的基本方针。
1939年9月上旬,第9战区判断日军有进攻长沙的可能,遂遵照军事委员会上述指示,制定了“战区决诱敌深入于长沙附近地区,将其包围歼灭之;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军,以利我主力方面之作战”的方针,加紧调整部署,严整战备。并认真吸取教训,特别注意破坏一切可资日军利用的道路。湘赣公路、湘鄂公路及九江、武宁、平江、长沙间公路,岳阳至株洲段、湘赣铁路株洲以东,都在民众的支援下进行破坏或者拆毁,使日军机械化部队及重炮兵难以行动。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初,世界形势继续蕴酿着巨大的变化,日本乘英、美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机,积极谋求南进,与英、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美国也希望利用中国抗战拖住和消耗日本,因而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日本强烈感到自己在远东进行的战争实际上是以中、苏、美、英为对象的,因而处理中国问题必须和解决南方问题、北方问题综合考虑,作长期打算。基于这种背景,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
。这两个文件在日的大本营会议上获得批准,并在御前会议上得到天皇的裁决。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中国第9战区仍与日军第11集团军隔新墙呵对峙于湘北地区。至1941年9月前,第9战区所辖兵力为11个军共30个师,作战地境:左与第6战区(1940年增设)为石门桥(常德南方15公里)、连山湖南岸、北岸、北岸亘长江至武昌之线;右与第3战区为、口之线。
1941年4月,原陆军部次官阿南惟畿中将接替就任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此后,第11集团军即就1941 年夏秋之际发动对长沙方面的进攻作战进行了研究和准备。但是,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苏德战争爆发,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秘密从事对苏武力准备,不惜对英美开战,已无力再投入更多的机动兵力,不得不缩小战役规模。其最后确定的作战目的是:予第9战区敌军一次沉重打击。
日,苏德战争爆发。在此之前,日本为解除南进的后顾之忧,曾采取措施调整对苏邦交,于4月13日签定了《苏日中立条约》;爆发后,日本又于7月2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秘密进行对苏战争准备,一旦苏德战争的发展对日本有利,即使用武力解决北方问题。为此,大本营考虑要从第11军至少抽调2个师团到中国东北,加强对苏战备,同时继续准备南进,因而将长沙作战的问题暂时搁置起来。新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反对大本营的这一考虑,认为彻底摧毁中国继续战斗的企图、解决中国问题才是日本的根本国策,而这时候突然减少派遣军的兵力,将使重庆政府获得生机。8月9日,大本营决定放弃对苏行使武力,不从中国派遣军抽调兵力。8月26日,大本营以“大陆命”第538号命令批准长沙作战计划(此次作战的代号为“加号作战”)。但为了准备对南方作战,第11航空舰队和第3飞行集团于9月上旬陆续调走,减少了海军和空军的支援
自1941年8月中旬开始,日军第11集团军即在湘北集结兵力,秘密抽调第3、第4师,第13师早渊支队,独立混成第14旅平野支队、江藤支队,第33师(主力已调华北)荒本支队,坦克第13团、独立炮兵第14团、独立工兵3个团等部队,连同原驻鄂南之第40师、原驻湘北之第6师,先后向、临湘以甫青冈驿、桃林一带地区集结。并以第1、第3飞行团和海军第1分遣舰队协同作战。此次日军接受第一次长沙会战时兵力分散的教训,将主力“并列于狭窄的正面上,以期进行纵深突破。
中国第9战区在第一次长沙会战总结的基础上,于1941年3月制定了《第9战区反击作战计划》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日,日军发动了。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的第23集团军,由进攻
。为了配合英、美积极打击日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9日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牵制日军,策应友邦作战。特令第4战区攻击广州方面日军,策应英军作战;并以第5、第6、第66军分别由、向集结,准备入缅直接援助英军作战。日军第11集团军为策应其第23集团军及南方军的作战,牵制中国军队向广东方面转用,遂决定再对以南发起进攻。
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根据大本营12月10日的“大陆命”第57号命令,向侵华日军下达了“总作命”甲第320号命令
日,日军第11集团军在会战指导方案中规定:向汨水一线进攻,并击溃当面之敌 ,以策应第23集团军攻取香港及南方军的作战。作战时间限定在两周左右。使用于湘北主作战方面的兵力为第3、第6、第40师和独立混成第9旅以及泽支队、野口支队、外园支队 ,另以第1飞行团(飞机54架)支援作战。同时命令驻方面的日军第34师、独立混成第14旅向赣北上高、修水等地攻击,策应湘北方面作战。
中国第9战区于1941年11月召开了“第二次长沙会
战检讨会议”,根据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创立了“”,具体实施步骤是彻底破坏道路,在中间地带空室清野,设置纵深的伏击地区,诱敌深入,将敌围而歼之的后退决战方针。依此方针,第9 战区制定并颁布作战计划,要求在湘北方面,“应运用尾击、侧击及正面强韧抵抗,务于浏阳河、捞刀河间地区,将进攻长沙之敌军主力,反击而歼灭之。
1941年12月中旬,日军向方面集结兵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攻势即将开始,遂于12月20日命令第73军由立即向、集结待命,第79军立即向、地区集结待命。又令第4军由调、,第74军由调驻。同日,第9战区决心集中兵力于湘北方面,诱致敌主力于长沙城北的浏阳河、捞刀河之间地区,反包围歼灭之
赣北方面,新编第3军、预备第5师、江西保安纵队等部守备、武宁一带现有阵地,掩护战区主力之右侧。鄂南,王劲修指挥所部切断、、一带敌公路铁路。
长沙会战战役过程
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夜,日军在赣北开始钳制性攻击。第106师
第一次长沙会战
以主力由、一线西犯,至18日,已先后侵占第1集团军守备的会埠、上富、村前街等地,威胁左侧背。同时,日军第106师配属的第101师佐枝支队由大城南犯,18日侵占祥符观,续向高安逼近。第32军于19日放弃高安。
日,日军第11集团军命令第106师在消灭高安附近之中国守军后,以一部掩护左侧背 ,主力进入、三都附近,切断第30集团军和湘鄂赣边挺进军的后路。据此,日军第106师即以佐枝支队在奉新西南地区实行防御作战,以1个旅开赴武宁,主力则在上富镇附近集结,准备西进。
当日军进攻第1集团军和第32军时,在安义游击的第1集团军第183师
第一次长沙会战。
回师南进,18日 ,趁日军撤退之机,占领上富。17日,第74军由上高、宜丰、万载地区推进至高安以西之灰埠、泗溪、棠浦一线,19日攻占村前街。
日,第 32 军一部乘夜在左家渡附近北渡,击退日军,于22日晨克复。在湘北,9月18日起,日军第6师及奈良支队连续攻击第52军新墙河北岸警戒阵地,第52军逐次退守新墙河南岸。至22日。第195师仍顽强坚守在北岸比家山据点。9月23日晨 ,日军第6师、奈良支队强渡新墙河,突破守军阵地。第52军退守新墙河东南高地。日军上村支队于9月22日18时由启航,23日晨,一部在东岸鹿角登陆,主力迂回归罗江口以南,在营日登陆,突破第70军第95师阵地,继续向东南突进,企图切断和长沙,平江间公路。
鄂南方面,日军第33师于9月21~22日由通城附近出动,进攻第79
第九战区部队收复平江战斗场景
军前进阵地。23 日 ,攻陷第79军主阵地麦市,24 日攻占桃树港,续向福石岭攻击。日军第33师企图楔入渣津,切断第9战区湘北、赣北间主要联络线,尔后向平江地区进攻,协同日军第6师、奈良支队、上村支队围歼第15集团军。
日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鉴于湘北战局紧张,召开最高幕僚会议,确定:“第9战区作战,应……保侍幕阜山根据地,在铁路正面,可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换取时间,俟敌突入长沙附近时,则以有力兵团相机予以打击,尔后依状况将主力逐次转移株洲、浏阳、醴陵地区;并以第4军控制于湘潭方面,掩护湘、桂、黔各路。
”并命令在广西全县训练的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以主力推进衡阳,1个师推进衡山,准备增援湘北作战。
日,第52军主力向泊罗江南岸转移。日军第6师、奈良支队跟踪南进,迫近旧罗江北岸 ,一部伪装难民,偷渡汩罗江,袭占新市。上村支
中国骑兵部队冒雨待命
队一度占归义,被第70军反击克复。26日 ,日军猛攻汩罗江南岸,激战竟日,但未能突破守军主阵地。此时,日军第33师仍被第20军顽强阻击于幕阜山区福石岭,日军围歼第15集团军于汩罗江畔的企图破产。日军第11集团军乃决定:“以主力向东迂回,在平江周围消灭预想从通城以南地区向南退却之敌兵团”
。27日命令第6师、奈良支队、上村支队向平江及其西南地区突进。
日,第9战区按照在长沙地区与日军决战的计划调整部署
日,日军奈良支队经瓮江向迁回,准备策应其第33师作战。日军第6师、上村支队由旧罗江畔开始分路南进。上村支队在三姐桥、栗桥陷入第77师伏击圈。第6师一部1000余人在福临铺遭第195师伏击,受到重创。29日,由新市经金井南下的日军第6师一部3000余人又在石门痕遭到第195师第566旅的伏击。30日,第25、第60、第195师向永安市(捞刀河南)、上杉市、石门痕日军猛烈反攻,日军已无力再南进。
日军第33师,27日屡攻福石岭不下,遂以主力绕福石岭以西向南突进,攻占龙门厂,30日攻占朱溪厂。主力进入长寿街、龙门厂、献钟一带,在献钟以西三眼桥与奈良支队先头部队会合。此时。第79军尾蹑日军第33师南下,开始向嘉义、献钟日军攻击;第20军向长寿街、龙门厂、朱溪厂日军攻击;第8军正由通山以东地区兼程南下,准备协同第20、第79军夹击日军第33师。
赣北方面,9月23日,日军第106师主力开始向修水方向西进。26日,其右纵队经九仙汤 、沙窝里突进了修水东南约30公里处的黄沙桥,为第72军新编第15师堵截。左纵队至25日攻占上富、横桥、甘坊。第 9 战区为防止日军继续西犯,26日命令第32军由高安向万载集结,准备开赴布防。
第9战区前敌总指挥罗卓英命令第60、第74军围歼日军第106师左纵队。25~29日,该两军遵今攻击甘坊、冶城一带日军,27日,第74军第57师克复上富,遮断日军退路,并逐渐将日军包围于甘坊附近。
日军第11集团军见主力方面不断遭到伏击、侧击和夹击,赣北方面第106 师处境不妙,意识到态势日益不利,遂于29日下令撤退,同时命令第33师经渣津东攻修水,接应第106师。
日,进至永安市的日军首先向捞刀河以北撤退。2日,第15集团军各部开始追击,当日克复上杉市。3日,第25、第195师追击到达福临铺、金井附近。4日、又克复汩罗 、新市等处。至9日,第195师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军全部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
日,日军第33师东窜修水城。10月6日,日军第106师在第33师策应下,开始由沙窝里分向奉新、靖安、武宁撤退。守军各部开始反击,当日,第15师攻克郭城市,向沙窝里挺进。第51师攻克桐木石,向九仙汤挺进。9日,第30集团军克复修水,15日克复三都,并继续追击,逐步恢复原阵地。
第二次长沙会战
日,日军第6师为掩护其第11集团军主力
中国军队在长沙市区追击日军
于、地区集结,向中国守军第4军大云山阵地攻击,次日占领该地,后被守军收复。17日,日军第3、第4、第6、第40师展开于新墙河北岸之线。18日凌晨,日军主力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分由新墙、潼溪街、四六方、港口各附近强渡新墙河,突破南岸守军阵地。守军第4、第20、第58军等部与日军展开激战,在予日军以一定的杀伤后,即转移至双石洞、向家洞一带翼侧阵地。与此同时,日军平野支队在海军的支援下,由洞庭湖向湘江口西侧青山附近登陆,进攻芦林潭,企图从左翼威胁长沙。
日,突破新墙河的日军未遭重大抵抗,迅速沿黄市、大荆街、关王桥一带进逼汨罗江北岸,其第3、第6师各一部进至汨罗江南岸新
第二次长沙会战
市、颜家铺、浯口各附近。此时,第9战区依照反击作战计划,令第99军主力于归义以西亘湘江间占领阵地,第37军于汨罗江南岸新市 、浯口之线占领阵地阻击日军;令第26军由金井向瓮江推进,第10军由向捞刀河以北急进,第74军由新喻向附近急进,准备于汨罗江以南三姐桥、金井以北地区反击日军。但第9战区下达作战命令的无线电报,竟被日军窃收并破译
,日军遂放弃“将主力用于湘江方面”的方针,决定“于捞刀河北方地区捕捉歼灭敌军”
日,日军第3、第4、第6师强渡汨罗江,并将正面逐次向东移动,企图包围汨罗江南岸中国守军的右翼。其第40师沿关王桥、长乐街以东山地,经三枣桥进攻瓮江。
日,第37军阵地被日军突破,日军第4、第3、第6各师
,跟踪第37军向栗桥、福临铺、金井进迫,并攻击第10军阵地。25日,第10军阵地多处被突破,遂与第37军一起向捞刀河南岸转移。同日,将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出长沙,移往。
日,第74军由到达长沙东面的春华山附近。奉军事委员会命令,第6战区第79军向长沙增援,先头第98师到达长沙东北石子铺,主力向推进;第7战区暂编第2军由广东北上增援,先头暂编第7师到达长沙,军主力正向运输。
~27日,第74军在春华山、永安市附近地区,与日军第3、第6师及第40师一部遭遇 ,损失惨重,28日,向普迹市东方撤退
日,日军渡过捞刀河向长沙亘创阳河之线推进。26~28日,
1939年,日军侵犯汨罗长乐街
由湘西增援的第79军第98师及由增援的暂编第2军暂编第7师,在长沙东郊与渡过及之日军第4师和早渊支队发生激战。
日下午,日军早渊支队一部自长沙城的东北角冲入,当晚,早渊支队全部进入长沙。29日,日军第4师也开进长沙,日军第3、第6师在永安市附近击退第74军后,向株洲方向突进,其一部冲入株洲。日军第11集团军在发起此次作战时,日军统帅部即“要求作战尽快结束。
”到9月27日 ,日军经连日作战,粮弹损耗很大,战线过长,后勤保障困难,遂决定结束作战,并于10月1日开始撤退
日,军事委员会在得知日军退却的情报后,命令第9战区立即开始追击,相机收复岳阳。第9战区即以第79军向长乐街、新市方面跟踪追击;第58军向关王桥、第72军向杨林街分别实行超越追击;令原留置日军侧后的第4、第20、第99军在马鞍铺、青山市、麻峰咀、金井一带截击日
军。10月5日,日军突穿第,战区的拦截线,北渡汨罗江继向新墙河以北退却。6日,第9战区追击部队渡过泪罗江,8日越新墙河,日军退守原阵地,中国军队恢复原阵地。在此期间,日军第34师及独立混成第14旅主力分别于 9月26日向武宁及地区进攻,与第30集团军及第19集团军之各一部发生战斗,10月1日退回原阵地。
中国方面为配合第二次长沙会战,9月20日,军事委员会令第3、第5、第6战区各以有力一部出击,策应第9战区作战,其中第6战区所属部队,曾乘敌空虚猛攻。9月28日 ,第6战区以约15个师的优势兵力向宜昌发动猛攻,日军第13师拼死顽抗,双方展开激战。10月初,日军第13师死伤惨重,一面将后勤人员、伤兵投入战斗,一面紧急求援。10月8日,日军第11集团军急令第39师驰援宜昌。10日,第6战区部队发动总攻击,日军第13师陷入绝境,师长中将甚至写下遗书,准备自杀。11日,日军第39师增援到达战场,挽救了第13师的危局。宜昌作战是1941年正面战场唯一的一次主动发动的进攻战役。在这次反攻作战中,歼灭日军近7000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日,日军第40师一部向守军
第三次长沙会战(一)
第20军油港河以南阵地攻击。24日,下游因降雨水位上涨,日军第6师向守军第20军第134师阵地实行渡河攻击。入夜,日军渡河后,以一部围攻守军据点,主力分向大荆街、关王桥之线突进。日军第3师主力在其第6师后方跟进。第20军奉令以一部坚守新墙河以南据点
,主力向大荆街转移。第58军进出洪源洞、大荆塘之线,侧击南进日军。
日,日军第40师猛攻第20军阵地,陷关王桥及陈家桥,同时日军第6师围攻守军黄沙街、龙凤桥据点,第3师主力于当夜推进至归义附近旧罗江北岸。同日,第9战区命令第27集团军以第20军及第58军进攻长乐街之敌,令第37军及第99军主力固守泪罗江南岸阵地,阻敌渡河。
日,日军第6、第40师分别在新市东方、长乐街附近强渡汨罗江,被第37军阻止。日军第3师主力在归义以西渡过汨罗江,第99军主力被迫后退至牌楼峰、大娘桥、新开市之线 ,逐次抵抗。第37军第140师由金井向新开市北侧地区驰援,阻敌东进,但受到日军第3师从左侧的威胁,日军第6、第40师乘势在新市及长乐街附近渡过泪罗江南进。入夜,第37军扼守新开市亘汨罗江南岸之线,与日军激战。第99军主力在营田、大娘桥之线与日军第3师一部对峙。12月29日,日
第三次长沙会战(二)
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改变原定计划,独断地下达“以主力向长沙方向追击”的命令,令第3师迅速向长沙攻击;第6师以一部攻击长沙,主力攻击长沙以东之朗梨市;第40师主力向金井进攻。骤然改变作战计划,使己久战疲惫的日军第一线官兵处于茫然状态,有的高级军官也认为进攻长沙是“自暴自弃之作战”
日,在第37军与日军主力激战于新开市、鸭婆尖、浯口一带之际,第27、第30、第19集团军分别到达浏阳、一带预定位置
第9战区决心在长沙地区与日军决战,遂令第10
、第73军固守长沙;令第19、第30、第27集团军及第99军主力,分由、、更鼓台、瓮江、清江口、三姐桥各附近,以长沙为目标,自南、东、北三个方向作求心攻势。
日晨,日军第40师猛攻第37军阵地,激战至午,第37军转移至金井东北山地,日军第40师主力向金井突进。其第6师乘第37军向东转移由福临铺向朗梨市突进 ,第3师乘夜在东山附近强渡进抵长沙近郊。第9战区以日军已逼近决战地区,遂令各集团军于日子夜开始攻击前进。
日凌晨,日军第3师开始向长沙东南郊阵地攻击。2日,日军第
长沙会战时日军使用的九二式重机枪
6师集结于朗梨市,并以一部协力第3师进攻长沙。当日,第10军坚守长沙城郊阵地,在岳麓山重炮火支援下,击退了日军的反复突击,并将突入白沙岭的日军第3师一部歼灭
。第9战区令第73军以第77师渡湘江进入长沙,增援第10军。此时,处于外围的中国军队正隐蔽地从三面向长沙推进。
日,日军第6师全部加入战斗,与其第3师合力猛攻长沙。激战竟日,日军攻势屡兴屡挫,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日军开始空投补给。中国军队各包围兵团,继续压缩包围圈,已逼近长沙。
在攻击长沙不逞,背后又出现包围的情况下,阿南惟畿被迫于3日晚下达了“反转”命令。4日,长沙城外日军再次发起全线攻击,但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
,又一次受挫,日军第3、第6师于4日晚乘夜色脱离战场,由长沙城外分别向东山、朗梨市撤退。第9战区在获知日军退却后,立即命令原准备在长沙附近合围日军的部队改为堵击、截击和追击日军,在以南,以北地区将其歼灭。5日,日军集中第1飞行团飞机50余架,掩护退却,第6师退向朗梨市;第3师开始退却时,在长沙东南郊金盆岭、清水塘、石马铺一带,被第4军截击,伤亡惨重,退至东山附近时,又遭第79军截击,被迫沿河堤退往朗梨市,随第6师之后,在该地架设浮桥渡河,撤至浏阳河东岸。
、6两日,日军第3、第6师于长桥、牌楼铺、高桥地区
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
,遭第26军及第79军的截击,死伤甚多,7日夜突围退至捞刀河北岸。第40师于7日由春华山经罗家冲向学士桥退却。8日晨,日军由捞刀河北岸继续北退,沿途遭第9战区追击部队拦截侧击。9日,日军主力在其独立混成第9旅的策应下,由福临铺北撤。日军一面抵抗,一面继续向汨罗江以北退却 。
至日,日军退过汨罗江北岸,才稍事收容。第9战区各追击部队跟踪追至汨罗江南岸,并以一部渡过汨罗江向长乐街以北进行超越追击。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固守原阵地,第9战区所部,一面扫荡新墙河以南残敌,一面向新墙河以北进击。至16日,恢复会战前原态势。
在赣北方面,日军第34师与独立混成第9旅各一部,于12月25日,分由、箬溪等地向西攻击,先后占领高安、武宁,但在守军奋勇阻击下,于日前,恢复原态势。
长沙会战参战兵力
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军参战兵力有步兵约10万人,陆军航空兵团第3飞行团(支援作战飞机约100架)及海军一部。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39年8月)第11军司令官第6师团第11旅团(步兵第13、第47联队)  第36旅团(步兵第33、第45联队  骑兵第6联队一部  野炮兵第6联队主力  工兵第6联队  辎重兵第6联队主力第6师团以7个步兵中队、骑兵联队主力、野炮兵3个中队、辎重兵2个中队留守原防地,另配属机关枪1个大队、轻战车3个中队、山炮兵3个大队、迫击炮1个大队、架桥材料2个中队、辎重兵2个中队第33师团第33步兵团(步兵第213、第214、第215联队)  搜索第33联队主力  山炮兵第33联队主力  工兵第33联队主力  辎重兵第33联队第33师团以步兵11个中队、搜索2个中队、山炮兵2个中队、工兵1个中队留守原防地,另配属机关枪1个大队、战车1个联队(欠1个中队)、轻战车1个中队、山炮兵1个大队、野战重炮兵1个大队又1个中队、独立工兵1个联队、辎重兵1个中队、汽车1个中队第106师团中井良太郎第12旅团(步兵第113、第147联队)  第136旅团(步兵第123、第145旅团)  骑兵第106联队  野炮兵第106联队主力  工兵第106联队  辎重兵第106联队第106师团以步兵4个大队、野炮兵2个中队留守原防地,另配属第101师团第102旅团长佐枝义重所率4个步兵大队和1个野炮兵大队,另独立渡河工兵1个联队、迫击炮1个大队、汽车4个中队和辎重兵1个中队第3师团之第5旅团亦称“上村支队”,辖步兵4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工兵1个联队、独立工兵(渡河)1个联队、辎重兵2个中队第13师团之第26旅团奈良晃亦称“奈良支队”,辖步兵3个大队、骑兵1个小队、山炮兵1个大队、工兵1个中队、辎重兵2个中队第3飞行团菅原道大独立飞行第17中队(侦察)  飞行第44战队(侦察)  飞行第59战队(战斗)  飞行第75战队(轻轰)----海军第13炮艇队高间完第4防备队  第11战队的陆战队及航空兵一部资料来源:
第9战区使用兵力为47个师,其中32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人)以及海军布雷队一部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39年9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代司令长官
第1集团军总司令第58军军长新编第11师师长  新编第10师师长第60军军长第183师师长  第184师师长第15集团军总司令第37军军长第60师师长  第95师师长第52军军长第2师师长  第25师师长  第195师师长第79军军长第82师师长  第98师师长  第140师师长李棠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32军军长第139师师长  第141师师长第49军军长第105师师长  预备第9师师长第20集团军总司令、第53军军长第116师师长赵绍宗  第130师师长第54军军长第14师师长  第50师师长  新编第23师师长第87军军长第43师师长  第198师师长王靖英第27集团军总司令第20军军长第133师师长  第134师师长第30集团军总司令第72军军长新编第14师师长  新编第15师师长第78军军长新编第13师师长刘若弼  新编第16师师长湘鄂边区挺进军司令第8军军长第3师师长  第197师师长第1挺进纵队  第3挺进纵队第4军军长第59师师长  第90师师长陈荣机  第102师师长第70军军长第19师师长
第107师师长段珩
第73军军长第15师师长  第77师师长第74军军长第51师师长  第57师师长  第58师师长陈式正资料来源:
第二次长沙会战
根据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战斗详报》,日军11军投入12万余人。第11军用于长沙方面进攻作战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步兵45个大队,炮兵26个大队,另有若干海军及航空兵协同部队。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9月) 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第3师团步兵第5旅团(第6、第68联队)  步兵第29旅团(第18、第34联队)  骑兵第3、野炮兵第3、工兵第3、辎重兵第3联队第4师团第4步兵团(第8、第37、第61联队)  骑兵第4、野炮兵第4、工兵第4、辎重兵第4联队第6师团步兵第11旅团(第13、第47联队)  步兵第36旅团(第23、第45联队)  骑兵第6、野炮兵第6、工兵第6、辎重兵第6联队第40师团天谷直次郎第40步兵团(第234、第235、第236联队)  骑兵第40、野炮兵第40、工兵第40、辎重兵第40联队第13师团内山英太郎步兵第103旅团(第104、第65联队)  步兵第26旅团(第116、第58联队)  骑兵第17大队,山炮兵第19、工兵第13、辎重兵第13联队早渊支队支队长早渊四郎步兵第11联队、步兵第58联队第1大队、山炮兵第19联队荒木支队支队长荒木正二步兵第215联队、山炮兵第33联队第3大队江藤支队支队长江藤大八独立步兵第62大队平野支队支队长独立步兵第63大队战车第13联队  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配属第6师团)  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配属第3师团)  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105毫米榴弹炮)  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100毫米加农炮)  高射炮第22联队  独立山炮兵第51、第52大队  迫击炮第1、第3大队  独立工兵第1、第2、第3联队  独立工兵第1、第2、第3联队第1飞行团侦察3个中队,直协1个战队第3飞行团侦察1个中队,战斗1个战队海军第1遣华舰队海军第105水上运输司令部资料来源:
根据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战斗详报》,中国第九战区投入总兵力30余万,飞机出动34架次支持。
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9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副司令长官、杨、
第19集团军总司令(兼)新编第3军第183师  新编第12师张兴仁第74军第51师  第57师  第58师  预备第5师  江西保安纵队第2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军第59师  第90师  第102师柏辉章第20军第133师  第134师  暂编第54师第58军新编第10师  新编第11师梁德奎第30集团军总司令(兼)第72军新编第14师  新编第15师第78军新编第13师刘若弼  新编第16师第10军第3师  预备第10师  第190师第26军第32师  第41师  第44师陈永第37军第60师  第95师  第140师李棠第99军第92师梁汉民  第99师  第197师第79军夏楚中第82师  第98师  暂编第6师暂编第2军暂编第7师  暂编第8师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指挥炮兵指挥官王若卿  工兵指挥官朱焕庭资料来源: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12月)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第3师团第29旅团石川忠夫步兵第18联队(欠3个中队)  野炮兵第3联队(欠第1大队)  第68联队(欠第3大队)  独立山炮兵第52大队  骑兵第3联队1个中队  步兵第34联队的第2大队  工兵第3联队  辎重兵第3联队  步兵第6联队的第2大队第6师团第6步兵团步兵第13、第23、第45联队  野炮兵第6联队(第1、第3、第7中队)  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  工兵第6联队  辎重兵第6联队第40师团青木成一步兵第234联队  步兵第235联队  步兵第236联队(第1、第2大队)  第40骑兵队  山炮兵第40联队  独立山炮兵第51大队  工兵第40联队  辎重兵第40联队独立混成第9旅团池上贤吉独立步兵第38、第40大队及炮兵1个中队  独立步兵第65大队(属独立混成第14旅团)  独立步兵第95大队〔属独立混成第18旅团(即外园支队)〕  步兵第218联队第1大队(属第34师团)军直属工兵队、输送队及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第1大队第1飞行团秋山丰次飞行第44直协、侦察战队  独立飞行第18、第83侦察中队  战斗飞行第54战队  独立飞行第87轰炸中队资料来源: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12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第19集团军总司令预备第5师  赣保纵队  第2挺进纵队第27集团军总司令第20军第133、第134师第58军新10、第11师暂54师第6、第7挺进纵队第30集团军总司令第78军夏守勋新13、第16师第72军新15、第34师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第4、第5、第8纵队第4军第59、第90、第102师第10军第3、第190、预10师第26军第33、第41、第44师第37军第60、第95、第140师第73军第15、第77、暂5师第79军第98、第194、暂6师第99军第92、第99、第197师第74军第51、第57、第58师新20师  第3、第4挺进支队资料来源:
长沙会战战役结果
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军战史称:“敌遗弃尸体约44000具,俘虏约4000名,缴获主要武器火炮26门、机关枪约270挺。我方伤亡为,战死约850名,负伤约2700名。”
薛岳说:“第一次长沙会战国军伤亡约在59000人以上,第10军、第37军、第26军,3个军被击破,有2个师伤亡达50%以上。第58师,第60师,伤亡在40%以上。第102师,第52师伤亡在30%左右。”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贺执圭曾随薛岳前往湘北巡视一周。据其所知,单就上衫市、福临铺、麻林桥、青山市等地,被日寇烧光的市镇、村庄有270多个;被惨杀的民众达8000多人,被强奸的妇女不计其数。据湘阴、平江、岳阳、华容等县报告,在此次日寇进犯期间,抢走了约50万担粮食,撤退时将运不走的粮食和未收割的晚稻都放火烧掉。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由于第9战区指导的失误,致使日军一度攻占,并追击到,基本达成战役目的。
据日方统计,整个会战中中国军队遗弃尸体5.4万具,被俘4300人;日军伤5184人,亡1670人。缴获重炮1门、野山炮7门、速射炮20门、迫击炮42门、重机枪188挺、轻机枪633挺、步枪7600支、各种炮弹23130发、重机枪子弹323000发、步枪子弹4127000发、手榴弹58200颗。
中国军事当局的资料统计,第74军的第58师伤亡55%(74军一共伤5607人、亡2800人),第57师伤亡40%;第37军的第60师伤亡50%,第140师伤亡30%;第4军的第102师伤亡45%;第10军的第3师伤亡35%、第26军第44师伤亡24%;其余各师伤亡在20%以下。
《第九战区第二次长沙会战战斗详报》中国军队损失:军官负伤1310人、阵亡760人、失踪421人,合计2491人:士兵负伤33793人,阵亡22667人、失踪11066人,合计67426人,湘北战场总计损失士兵69917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
此次会战,第9战区第一线兵团能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以相当的损耗和迟滞
。长沙守备部队能顽强地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的进攻,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
。第二线反击兵团对日军合围部署得当,且协同周密,反击动作坚决有力,对撤退之日军穷追不舍,使日军无法脱离,扩大了战果,从而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于此役日军伤亡数目,中日双方的报告出入甚大。根据日军方面的报告,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
而第九战区的报告称,日军死亡3.39万余人,重伤2.3万余人,轻伤逃回者无以数计。
根据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战斗详报》,中国伤亡失踪:官佐1191人、士兵28658人,共计29849人,毙伤日军56944人,俘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等。
长沙会战战役影响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集中兵力10万之众,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第15集团军的作战目的
,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大惨重
。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对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由于战前没有掌握日军从湘北一面进攻的总态势,采取分兵湘北、赣北、鄂南三面防守的部署;战役中又急躁疏忽,过早地在汨罗江南岸与敌决战,加上逐次使用主力部队和一再失密,导致长沙株洲一度失守,但日本侵略图谋并未得逞。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此后不久,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即被调任他职,第3师团长则在战斗进行中的1月6日即被免职。
长沙会战历史意义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这一胜利,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使日军的国际威望一落千丈,英泰晤士报讥称“日本抄袭华军的钳形战术,结果为华军的钳形战术所击破”;加深了日本内政外交危机,导致近卫内阁垮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
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次会战虽然获胜而并未能按照计划全歼日军或歼灭更多日军
,但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
。这 一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鼓舞了人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
。促使美国援华方案的迅速实施,也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迅速形 成
。使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英等国自动放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
长沙会战后世纪念
长沙会战纪念建筑
名称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清风峡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赫石坡
影珠山抗战遗址文化公园(影珠山抗战将士墓、五十八军指挥部旧址及新10师指挥部旧址、腰子坡战壕等遗址)湖南省长沙县福临镇影珠山村
长沙会战纪念亭岳麓山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岳麓山半山处长沙会战碑岳麓山抗战阵亡将士名录石栏岳麓山云麓宫前坪陆军工兵上校杨季稠墓岳麓山李恒华墓岳麓山赫石坡湖南师大校区内岳麓山陆军第十军三次长沙会战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岳麓山赫石坡抗战防御工事岳麓山陈明仁墓岳麓山陆军第四军抗低阵亡将士之墓岳麓山穿石坡湖北侧山林间齐学启墓岳麓山西向山脚谭嘉范墓岳麓山禹王碑下北侧300米处、和长沙天心阁
资料来源:
长沙会战相关影视
名称类别播出/上映时间《》电视剧日(中国大陆)
《》电视剧日(中国大陆)
《》电影1975年(台湾)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熊武一,周家法;卓名信,厉新光,徐继昌等.军事大辞海 上:长城出版社 ,2000-05
许力以,周谊.百科知识数据辞典:青岛出版社 ,2008-01
《新华日报》,在日,发表社评“我三湘健儿,我神鹰队伍,在此次长沙保卫战中,誓死保卫家乡,有效地击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有决心、有实力… …”。1月31日《阵中日报》的社论,“此次会战,可使全国将士心理上为之一变。因为过去一般人都有这样的错误心理,都是说敌人的箭头画向谁,谁就倒霉,如像是敌人只要用主力出攻,谁都挡不住的。此次可以证明你只要有卓越之指导,必死的决心,一样地也是攻不动的”。日本防卫厅,“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得以恢复”。
第三次长沙会战后的第22天,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同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蒋介石的电报上称赞道:“中国军队对于残忍侵略者的抵抗,唤起了美国人民和一切其他爱好由的人民最崇高的赞扬。… …他们面对巨大的差异所表现出来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其他联合国家的战斗人员与人民全都受到鼓励… …”。1942年元旦,在华盛顿发表了有美、中、英、苏领衔的26国签署的《联合国共同宣言》,约定“加盟诸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1月3日,蒋介石因罗斯福的提议被正式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担负起中国及泰国、越南地区联军部队的总指挥任务。
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从华盛顿发回电报称,“今日美国国务卿面交关于取消治外法权等问题草案约共18条,要点为:(一)取消领事裁判权;(二)日辛丑条约认为应当废止,同意在此协定下美国享受之权利即予废止,并将与中国合作向他国政府商洽解决北平使馆区域移交问题;(三)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认为应归还中国管理,同意美国所享受之权利即予废,并将与中国合作向他国商洽解决该两租界移交问题”。
长沙《大公报》曾著文称:“湘北大捷以还,湘省地位巩固,社会秩序大定-全省工业迅速发展。”抗战八年中,湖南给全国抗战以有力支援,平均每年提供兵员26万多人(居全国第二)、军粮1000万石、军布300余万匹、军棉7万担,“对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
梁小进.长沙会战及其历史意义:《长沙大学学报》 , 2013 , 27 (1) :8-11
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经过及我军伤亡统计表[A].第九战区历次会战经过( 1939年7月至1942年1月)[C].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郭汝瑰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01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378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译稿长沙作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0版,第2页:武汉会战之后日日本陆军省决定:“以攻陷汉口、广州作为行使武力阶段,以后即须主动指导新中国的建设,且应力戒急躁。为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以做好基础工作——恢复治安为首要任务,其他各项措施均应与此相适应。对于摧毁残存抗日势力的工作,仍应继续进行,但主要应以我军强大力量为背景进行谋略工作。要领一、除发生特殊重大和必要的情况外,不再扩大占领地域,而应划分以确保安全为主的治安区和以粉碎抗日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
《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 译稿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第2卷第2册145页:其作战目的是:“为击败第九战区的粤汉路沿线敌中央直系军主力,乘蒋军衰退之形势进一步挫伤其继续战斗的意志,同时加强确保军作战地区内的安定。”同时树立汪伪政权的威信。其战役指导方针是:“一、军主力(约两个师团为基干)在隐蔽中作好准备,大概在9月下旬开始行动,将粤汉方面之敌军主力消灭在汨水河畔。在此期间,约以一个师团策应军主力,事先将高安附近之敌消灭后,转向修水河上游捕捉该方面敌军。二、实施本作战时以奇袭为主,尽量在短期内结束战斗,然后恢复大概原来态势。”
《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译稿长沙作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0版,第4页:9月1日制定《吕集作命甲第434号》命令:“军为了打击敌军继续抗战的意志,决定在9月中旬以后,开始奇袭攻击,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敌第9战区主力部队,将其歼灭于湘赣北部平原及修水周围地区。”
《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第2卷第2册145-148页:冈村宁次此次战役目的是要把关麟征的第15集团军包围和消灭在平江周围。其设想和部署:第6师团突破新墙河后向汨罗江南面高地进逼,奈良支队由平江方向从右向左迂回,上村支队偷偷插入第15集团军背后切断退路。这样,前(第6师团)后(上村支队)左(洞庭湖)右(奈良支队)的包围圈就形成了。同时,第33师团在鄂南由通城进攻,切断第九战区赣北与湘北的联系,除留一部分兵力阻止赣北援军外,全力协助消灭第15集团军。中井指挥赣北各部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拖住赣北的第19集团军并予以歼灭性打击,然后再向湘北前进围歼第15集团军。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第1030页:4月15日,军事委员会致电第9战区:“如敌进取长沙之动态已经暴露,则我军与其在长沙前方作强硬之抵抗,则不如作先放弃长沙,待敌初入长沙,立足未定之时,即起而予其致命打击之反攻。……如此,则我军必须在岳麓山构筑坚强工事,并附有力炮兵,俾得射击敌舰与长沙,惟须先行指定目标,测定距离。
蒋纬国:《抗日御侮》第6卷,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172页:5月16日,军事委员会又致电第9战区:“赣北方面,以游击战消耗钳制敌人,对该方面之敌予以反击。务希随时随地切实注意,妥为部署;高安方面,我军须纵深配备,并准备敌如进攻高安时,应自主的放弃高安,诱敌深入而侧击之。”
蒋纬国主编《国民革命战史 第三部 抗日御侮》,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六卷,172页:根据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意见第九战区做出并指示各线作战要领为:“第一线大体为现占阵地线,我应于此线极力消耗敌人。但在整训未完了前,敌如向我进犯,以现有第一线部队打击敌人为原则……第二线为中间阵地线,仍以第一线部队转进此线,担任作战为原则……第三线为最后阵地线,应于此线利用整训部队之增加,断然采取攻势,并应长时确保该线。”根据各方面情报综合第九战区判断“敌似在九月中旬开始南犯,将以主力由湘北直趋长沙,于赣北、鄂南施行策应作战”。第九战区据此而拟定的战役方针是:以主力“在湘北方面利用逐次抵抗,引诱敌于长沙以北地区,捕捉而歼灭之”,“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策应作战之企图,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全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0年11月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83年中译本,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01页:在《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中,日军大本营提出:“不放松现在对中国的压力,在此期间应用一切办法,特别是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 力求解决中国事变。”“作战以维持治安及占据地区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再进行大规模进攻作战。如果需要,可以进行短时间的、以切断为目的的奇袭作战,但以不扩大占领区和返回原驻地为原则。”“准备在1941年夏秋时期,发挥综合战力,给敌人以重大的压力,力求解决事变。”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83年中译本,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59页:9月15日,第11军在岳阳设立司令部战斗指挥所,并召集各部队参谋长会议,检查发动攻势的准备情况。该军8月上旬最后确定的作战计划要点是: 一、 作战目的:摧毁中国军队的抗战企图,给西部第九战区军队一大打击。 二、 作战方针:军决定9月18日开始攻势,击败新墙河、汨水之间的中国军队;接着准备自长乐街附近进入汨水下游一线发动进攻,攻击该河左岸之中国第4军及第99军。在新市—栗桥(新市南约25公里)公路一线突破敌人阵地,以军的主力将敌包围在该公路以西湘江一带歼灭之;另以一部(第6、第49师团)击败蒲塘(平江正西偏南约10公里)方面山地内之敌。攻击汨水左岸地区中国军队的开始时间预定在9月23日,9日底前达到作战目的。 第11军在集中后期,以一部兵力协同海军向洞庭湖西岸的常德佯攻。 为牵制中国第九战区军队,令警备在南浔沿线(南昌方面)的兵团适时发动攻击。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香港·长沙作战》 ,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380页
蒋纬国:《抗日御侮》第 7 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80页:确定的作战方针是:“在赣北、鄂南方面,对非主攻方面之敌,力求夹击于崇仁、新涂以北、宜春、万载、铜鼓、修水以东地区,及修水、长寿街、梅仙以北地区,予以各个击破;在湘北方向,则诱敌主力于汨罗江以南金井、福临铺、三姐桥以北地区,反击而歼灭之。”
其作战方针是:“与帝国海军协同,保持现在之态势,同时扫灭美英在中国的势力,使用政略、谋策,努力对敌压迫,以使中国屈服。”
其主要内容与日大本营下达的“大陆命”第439号命令的内容大致相同。但由于形势的发展,侵华日军的基本任务有下列变化:1,原来赋予汉口地区日军的任务是“摧毁敌人的抗战企图”。由于兵力减少,现在降为“摧毁敌人的抗战力”。2,原来赋予华南方面军的任务是:“与海军协同截断敌人的补给及联络线”。由于攻占了香港,现在改为:“第23军日,“华南方面军”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分别编入第23军和第25军。第25军进入越南、广州地区后改为第23军。应确保广州附近、汕头附近及海南岛北部各要地的安定”。 3,原来赋予陆军航空兵的任务是:“及时对整个中国进行空中进攻战,压制、扰乱敌人的战略中枢,同时阻止敌人空军的再建”,现在降为“主要应协助华北方面军及第11军作战,其次可临时协助第13军作战,并根据需要担任要地防空”。 4,特别强调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命令指示:“加强对敌封锁的方针”,“重要资源的开发及军在现地谋求自给的问题,成为今后战争指导上极为重要的问题”。命令规定:“在必要的地点适当地构筑封锁线,禁止货物流通;在占领区的主要城市,须严厉取缔货物流到敌区;在主要通道及兵团间连接的空隙,要特别注意防止物资流到敌区;须确保占领区内的重要资源地区,使之便于开发、获取和运输;军应加强当地的自给自足措施,积极地获取和利用占据地区内外的资源”等,以达到“以战养战”,使华北“成为培养、补充战斗力的基地”,“与日、满共同完成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任务”。
根据参谋本部的意见,阿南惟几下达了如下命令:(一)本军以第6师团、第40师团、第3师团,自12月24日夜开始发动攻击,在新墙东南地区击破新墙河左岸之敌,尔后击破泪水(即泪罗江)左岸敌;(二)第6师团于24日夜开始攻击,于新墙东南地区突破敌军防线,捕捉该地以东之敌,并向三江口附近推进;(三)第40师团于24日夜开始攻击,于憧溪街东方地区突破敌军防线,捕捉该地以西之敌,并向关王桥附近推进;(四)第3师团于25日拂晓,以一部对憧溪街附近之敌阵地实施炮击,支援第40师团之攻击,主力转移 第6师团右侧,渡过新墙河,捕捉所在之敌,并向归义附近挺进。
蒋纬国:《抗日御侮》第8卷,台北黎明文比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95页
台湾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蒋介石对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的训词(一)[M] 载作战经过(一).台北:中国国名党党史委员会出版社, :中国国民党当局于1941年10月中下旬在衡山召开了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蒋介石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会议上,针对日军在相持阶段的特点,蒋介石制定了一套“磁铁战”方针,所谓“磁铁战”,就是“在敌人进攻战略要地时,我军必须顽强抵抗,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敌人,使其欲进不得,欲退不能,造成有利于我军的时机,然后倾注全部的主力与预备队围歼敌人。”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长沙作战[M] .天津政协编译委员会,译.北京:中华书局,:薛岳在日下达了作战部署 ,基本部署概要如下:“(1)罗卓英副司令长官(第19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26军(3个师),第79军(3个师)以及第194师立即从上高进驻浏阳,准备作战。敌攻击长沙时,第26军从东向西,第194师从南向北反击。(2)王陵基副司令长官(第30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78军及第72军(各2个师)立即从修水进驻平江,准备作战。第78军首先确保平江附近之后再敌进攻长沙时,根据另行命令,协同第37军从东北向西南反击。(3)杨森副司令长官(第27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现在平江的第20军(3个师)及第58军准作战。第20军首先巩固现阵地之后,根据另行命令向关王桥,三江口(关王桥南侧)侧面阵地转移。从东向西侧击,并由北向南尾击汨水以南之敌,此外第58军于敌新墙河渡河时,由东向西侧击,其后根据另行命令,进入关王桥以北的第58军阵地,协同侧击,尾击南进之敌。(4)第37军(3个师)首先应持久顽强的巩固住汨水南岸的既设阵地之后,向杜港市,更鼓台(金井东北约15公里)金井间的山中转移,在敌进攻长沙时协同第78军从东北向西南攻击。(5)第99军(3个师)首先在确保归义以西阵地之后,敌进攻长沙时,由西北向东南夹击。(6)第10军(3个师)死守长沙。(7)第73军(3个师)进驻宁乡、益阳,作为战略预备队,根据另外命令,协助第十军反攻。”
戚厚杰.湘江战火-长沙会战纪实[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根据薛岳的作战部署,其在湘北总共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便是新墙河, 守卫新墙河的是杨森部第20军和第58军;第二道防线是汨罗江,防守汨罗江的部队是第37军和第99军;第三道防线是捞刀河和浏阳河,即第10军负责守卫的长沙及其外围的阵地。“第九战区以纵深配备,巩固长沙外围与核心阵地,并用炽胜火力及递袭,逐次消耗敌人而求得时间余裕,待敌精疲力竭时,所属各部在外围布置完,形成四面合围,然后群起而攻之。”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91;引用日期&#93;
蒋纬国:《抗日御侮》第6卷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188页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 386页。
以第2、第25、第59、第60、第77、第195师共6个师,埋伏于福临铺、上杉市、桥头驿地区和长沙及其以东地区;第70军转移至创阳河以南株洲、渌口市等地,沿湘赣铁路和渌水布防;第4军占领湘潭、下摄司、渌口市(不含)之线;第79军一个师确保幕阜山根据地,两个师协同第20军攻击桃树港之敌第33师。
.新浪网&#91;引用日期&#93;
《华北治安战》上册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版,339-340页:华北方面军第二课参谋横山幸雄少佐:“方面军以重庆为重点的情报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特别是在特种情报的密码方面,平均破译明白程度在80%。对苏情报活动比较困难,收获不大,但仍在继续努力中。至于对中共方面的情报工作则更差。”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 :《香港·长沙作战》,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415页
26日晚74军军直属部队被日军夜袭,王耀武的卫队长被日军俘虏后用刀劈死,王耀武仅以身免。攻击74军的第6师团的友成联队洞阳市附近的鹰林大队即缴获重机枪4挺,捷克机枪7挺,步枪70支;第2大队扫荡跃龙市,仅尖兵第3中队就缴获捷克机枪56挺,步枪103枝。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香港·长沙作战》,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360页
完成扫荡的村井联队将缴获的弹药集中到长沙市东侧小河滩上开始爆破,但数量庞大,一时不能全部炸毁,遂投弃于小河内。
萧栋梁,余应彬.湖南抗日战争史[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其第398团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第二营营长王超奎、第三营营长向有余率部坚守阵地,全营阵亡。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香港·长沙作战》,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583页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6页:同日,军事委员会指示第9战区:“在长沙附近决战时,为防敌以一部向长沙牵制,先以主力强迫我第二线兵团决战,然后围攻长沙 ,我应以第二线兵团距离于战场较远地区,保持外线有利态势,以确保机动之自由,使敌先攻长沙,乘其攻击顿挫,同时集举各方全力,一举向敌围击,以主动地位把握决战。”
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薛岳对第十军的下达作战要求是“第一步确保长沙;第二步待敌进至浏阳河北岸,向长沙攻击三天后,待命向东反击敌军。”
郭雄,夏燕月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重要战役:介绍[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预10师“阵地失而复得者四次,激战两日,敌死伤累累。于是集中残部五、六千人,攻击南门外修械所。修械所所处山头南高北低,最北处有碉堡一座。敌人反复冲锋都被击退。守军阵地前敌尸枕籍。同时守军死伤也很严重, 最后连伙夫、马夫都上阵地与敌肉搏,才保有了修械所高低。全团自团长到伙夫,最后生存者仅五十八人。”
宋波.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M].北京:华文出版社,月4日,日军在撤退之前又对长沙进行了一次猛烈地攻击用以隐蔽其撤退的企图,经过数日的血战,双方军队都以疲惫之师做最后一搏,战况空前的惨烈,“一些阵地,在官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不得不以传令兵、杂物兵、担架兵、组成但都队抵挡日军的进攻,阵地易手多次。”
《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译稿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2册,151页
《薛岳将军与国民革命》,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出版,369页
贺执圭《记第一次长沙会战》《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版,111~112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 译稿 长沙作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0版,127-128
蒋纬国主编《国民革命战史 第三部 抗日御侮》,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七卷,202页
《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史料》湖南省档案馆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版,第2卷67页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香港·长沙作战》,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658页:此次长沙作战,日军“在思想上没有充分地把战斗力与战斗意志统一起来,错误重重,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3),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 ,第478页: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付出了高于香港作战两倍多的牺牲,……撤回原驻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官兵的必胜信念。”
《香港长沙作战》 第888页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 ,1158
蒋纬国主编《国民革命战史 第三部 抗日御侮》,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六卷,215页:“此次作战,进与退的主动权,均操之在日军,且其作战目标,不是夺取长沙,而是要歼灭国军第九战区主力。日军认为此一目标虽未达成,但予以国军以重大打击,亦不无收获。”
〔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大本营陆军部》〈1〉,朝云新闻社,1969年增印,第619页:“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两次会战相比,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
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会战结束后给“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呈交的《关于解决中日事变作战之意见》中说:“摧毁敌军的抗战企图,是至难中的难事……在作战中放弃已占领的要地要域而返回原驻地的作法,不啻鼓励敌人反击,并会成为敌人宣传的材料。”
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下册,综合月刊社,1974年版,第793页: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网易&#91;引用日期&#93;
.红网&#91;引用日期&#93;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91;引用日期&#93;
.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湖南省文史研究馆 &#91;引用日期&#93;
.中国青年网&#91;引用日期&#93;
.网易&#91;引用日期&#93;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保卫战第四次会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