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外地已照顾瘫痪老人太磨人了不能到本地怎么办理病退

慢性病(糖尿病)能否申请病退?怎么办理?慢性病(糖尿病)能否申请病退?怎么办理?社保咨询师百家号我们都知道,特殊工种是可以提前退休的,但是身体患病了可以提前退休吗?有不少工人因为意外瘫痪或者身染重病,他们不能再继续工作,该怎么办呢?其实是可以病退的!病退,全称是因病提前退休,是相对于正常退休而言的一种提前退休的制度。1,如果因糖尿病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可以办理提前退休。2,办理退休时,养老保险累计缴纳满十五年的,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3,相关规定:(1)《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关于提前退休的规定: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2)《社会保险法》关于养老金发放的规定: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与正常退休相比,病退的退休年龄限制提前了。男性满50周岁女性满45周岁,在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丧失劳动能力,并缴纳社保满15年就可以病退了。不过,由于病退提前享受了退休待遇,除个人账户金额外,每提前一年,扣减基本养老金的2%。从劳动能力丧失的角度来判定,一般一至四级伤残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另外如果被确诊为癌症的,不论是什么癌症,都比较容易被确认为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而申请病退的流程是这样的,提出申请,上交《病退鉴定申请表》、本人签字的申请书、正规住院病历等给劳动鉴定委员会审查,再由劳动鉴定委员会组织医学专家鉴定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准予因病提前退休。所以,病退也不是生病了就可以随随便便退休的哦!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社保咨询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帮助用户了解社保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Sina Visitor System男子瘫痪在床申请病退 被要求本人亲自到场鉴定_网易新闻
男子瘫痪在床申请病退 被要求本人亲自到场鉴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瘫痪在床申请病退 却被告知要亲自到场鉴定)
2016年,南京一位市民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之后一直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治疗又花去了较大一笔费用,家人想为他办理病退。根据办理病退的流程,他需要先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申请鉴定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问题: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他们,需要本人亲自到指定的地点做鉴定。“他四肢都动不了,还非得本人过去?”3月21日,病人的哥哥胡先生为此已奔波了两三个月,“这样的特殊情况,也不能变通吗?”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想办理病退胡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弟弟今年52岁,以前在一家国营的工厂上班,后来工厂倒闭,就没了工作,靠下岗工资生活。2016年年底,弟弟突发脑溢血,经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从此就失去了自理能力,瘫痪在床。“他虽然意识是清醒的,但全身只有一个手指能动,丧失了吞咽功能,吃饭喝水都不行,讲话更加不可能了。体质也很弱,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就肺部感染。”胡先生说,经过中大医院、六合区人民医院等医院的治疗,现在弟弟转入了六合的一家医养中心,每天都需要护工和护士照料。在胡先生提供的一份由南京中大医院今年1月出具的诊断证明上,现代快报记者看到,病人被诊断为“四肢功能障碍”。他表示,因为之前下岗在家,弟弟家的经济状况就不太好,结果这一病,更是花了不少钱,现在住院的费用是他垫付的。“因为负担比较重,我们就想给他办理病退,这样就不用交养老保险了。我们也咨询了,他的条件符合办病退的要求。”被要求本人亲自到场鉴定胡先生说,今年1月,他们按照程序进行了申报,根据流程,接下来,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证明弟弟失去了劳动能力。“我们到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交了材料,工作人员通知我们,一定要我弟弟本人到指定的机构去做当面鉴定。”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鉴定要到南京市区的454医院。从六合到市区,路程不算近,让一个完全瘫痪在床的病人跑这么远去做鉴定,胡先生和家人都感到有些不理解。“但是规定了要这样,我们只好自己想办法过去了。一开始预约了春节前做鉴定,但是那段时间正好下雪降温,如果弟弟出了病房,肯定要感染,风险太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先生向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因为行动不便,是否可以邀请专家上门,或者和专家组进行视频会话,但答复都是不可以。既然一定要本人亲自去,那就只好尽量保证路上不会有风险,于是他联系了120急救中心,希望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携带医疗设备陪同,由救护车将弟弟送到鉴定地点。然而,答复同样是不行。“说不是危急病人,不能派车。”因为这些缘故,这次鉴定没能做成。怎么让虚弱的弟弟到市区医院做鉴定,胡先生犯了难。南京曾有专家上门鉴定通道,但已取消胡先生的弟弟瘫痪在床,体质虚弱,容易感染导致生命危险,这样的情况能不能由救护车进行接送?现代快报记者拨通了南京市急救中心的投诉电话,急救中心表示,南京的急救中心救护车数量有限,急救中心只好优先保障有生命危险的病人。救护车不送,患者前去医院有困难,那么可以让专家上门鉴定吗?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上查询得知,市民要办理劳动能力鉴定,一般流程为:所在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办理受理手续——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鉴定时间、地点,并电话通知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安排专家组现场鉴定——制作并寄发再次鉴定结论通知书。现在胡先生的弟弟就是卡在了第二步。据了解,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是南京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下设的一个部门,鉴定时需要场地和仪器设备,这些是由454医院提供的,而负责鉴定的专家则是从各个医院抽调,组成专家组。现在快报记者查询发现,2014年,人社部工伤保险司负责人就《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介绍说,为了给工伤职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对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组织专家上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据介绍,南京以前也曾开通专家上门通道,但后来取消了。申请人无法到场鉴定怎么办?对于胡先生家的困难,昨天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南京市人社局相关人士表态,将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进行协调帮助。
“通过这两三个月的折腾,我就想肯定不只我们家有这样的问题。严重伤残不能动的,都非得亲自到现场去鉴定吗?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吗?”胡先生说,现在各级政府部门都在提改革,让老百姓办事少跑腿,要打造服务型政府,“办个身份证,如果不方便,现在派出所的民警都会主动上门帮你拍照办理。为什么鉴定劳动能力,反而取消了原来的绿色通道,非得到现场办理?”他说。对此,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办理劳动能力鉴定的具体流程需要由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来做解答,但对方目前无法联系上。同时他表示,如果可以提供专家上门鉴定,不能排除有人可以自行到鉴定机构、却称到不了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专家组是忙不过来的。对于他的这个说法,有市民认为,那就更加需要一个详细的分级规定:达到什么条件,就可以申请专家上门鉴定。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王益
责任编辑:李杭_BJS464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人民日报评南京市民瘫痪后需到场办理病退:公共服务应考虑特殊情况
人民网本地站
原标题:不能“亲自办”,应该怎么办(论政)《人民日报》日18版 版面截图原题:不能“亲自办”,应该怎么办(论政)□公共服务就应为百姓提供贴心服务,政府部门在提供普适性管理服务同时,也应考虑到特殊情况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南京一位市民患病后长期卧床,失去了行动能力,家人决定为其办理病退。根据流程,该市民首先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但在申请鉴定的过程中,家人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有关单位工作人员要求本人亲自办理。家人问及有没有爱心渠道,却遭到质疑:如何证明该市民已经“不能外出”?如果所有人要求上门服务等,哪来这么多工作人员?听起来,有关单位的回应似乎也有些道理:你想办理手续,就应该想办法克服困难,况且上门服务确实存在人手不足的现实问题。可是,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公共服务就应为百姓提供贴心服务,政府部门应在提供普适性管理服务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特殊情况,如此才能确保让最广泛的民众都有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找谁办”“怎么办”等问题越来越清晰明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都大大增强。其中,针对个别群众行动不便等情况,公共服务也已经有所体恤,解决办法至少有三个——“上门办”“委托办”“上网办”。关于“上门办”,针对一些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和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很多地方专门组建工作队伍,定期不定期地上门提供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关于“委托办”,如今在很多地方的大量事项办理上,已经形成“委托办理”的办事制度和办事习惯,只要代办人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并持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即可帮助办理相关事项,这在一些基层社区和农村,甚至已经成为一项社会治理创新举措。“上网办”则打破了时空限制,减少了办事人员在身体、时间等方面的制约,避免了群众的来回奔波。如今,很多地方和部门均开设了各种各样的网上办事大厅、移动政务服务终端等,使得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办事”“办成事”。当然,今天之所以仍然出现要求南京市民“亲自办”的情况,是因为对于一些业务的办理来说,确实需要“亲自到场”式样的管理,这是确保不出问题的需要。没有了“亲自到场”这个环节,有可能留下造假的漏洞,造成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方面的问题。这就对政务服务和群众办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我们不仅要做到办理事项、所需材料、办理流程等方面的一次性告知、全要素公开和随时可查询,还要在明晰“找谁办”“怎么办”的基础上,对“谁来办”作进一步明确,哪些事项必须“亲自办”,哪些事项可以“找人办”,以及哪些事项可以通过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而不再需要本人亲自来,都要做系统研究和梳理,从而让工作机制和技术系统更精细、更完善。从群众办事的角度而言,“家人办”“朋友办”以及其他形式的“委托办”,最核心的问题是“诚信办”,只有代办的人确有所托、代办的事确有其事,政府部门才能放心办、顺利办。因此,我们亟须建立健全配套的社会诚信机制,确保信息无误、办事真实。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不能“亲自办”群众也能真正感到政务服务的贴心、放心。《人民日报》日18版为您精彩推荐
Copyright @ www.ttjj.org.&&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病手麻到瘫痪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