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MOTO Z 的WIFI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接收能力怎么样

moto z 2018 耳机评测 说它值 2K 不夸张
moto z 2018 耳机评测 说它值 2K 不夸张
moto z 2018 近期的曝光度不可谓不高,毕竟无论是外形、售价、产品定位甚至是品牌代言人都有着充足的讨论度。作为给 " 创新精英 " 准备的菁英之选,moto z 2018 自然在方方面面要做的尽善尽美,就连套装标配的耳机也大有来头——首款Type-C 接口的全数字 Hi-Fi 音乐耳机。虽然大部分的音频发烧友对于用手机来堆音质这件事并不是多么重视,毕竟因为手机供电、电路设计、声音调校等原因,让手机声音素质很难超过专业的前端设备。但不可否认的是,用手机听歌越来越成为一种现象,毕竟不能指望到哪去都在兜里揣着 HiFi 播放器,但却可以到哪去都揣一部手机。毕竟当你肯花近万元买一部手机时,却配了一个一般甚至说廉价的耳机,那就很掉价了(iPhone 别跑,说的就是你)。然而另一方面,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越来越多的手机都选择取消了 3.5mm 接口。因此,moto z 2018 选择的 Type-C 接口全数字 Hi-Fi 音乐耳机就显得既具先见之明。moto z 2018 标配的耳机由摩托罗拉专属定制。由两个动铁单元和一个动圈发声单元一共四个动铁六个单元构成。耳机阻抗 32 欧姆,灵敏度 101dB,支持线控。我们知道,动铁式耳机是通过一个结构精密的连接棒传导到一个微型振膜的中心点,从而产生振动并发声。动铁式耳机由于单元体积小得多,所以可以轻易的放入耳道。这样的做法有效地降低了入耳部分的面积可以放入更深的耳道部分。不过也因此,动铁单元需要精密的设计和制造,所以动铁单元这么贵,这样动铁耳机自然就不便宜了。但动铁耳机的音质是动圈耳机所不能相比的,低阻抗和高解析力是动铁耳机的特点,对于声音细节的回放更出色,低、中、高三频的层次感也会更明显,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有着出色的表现,绝不拖泥带水。从整体外观来说,这条耳机的做工还是相当棒的。耳机音腔较大,前腔由亲肤材质成型,表面磨砂哑光,佩戴时不会下滑,这种材质轻便,并且不会太凉。中后部采用了树脂和金属材质,既保证了整个腔体的韧性,不会被轻易拉扯断,又兼顾了耳机一体性的外观。耳机腔体采用人体工学设计,佩戴起来较为舒适,重量适中,长时间佩戴也不会带来不适感。还附赠有大小和材质不同的共三对耳塞型号可供选择,根据不同耳朵选择,给高端用户带来完美体验。耳机腔体和插头上的 M 标志证明了这是一款摩托罗拉的产品,线材的保护措施做得也是十分到位,线采用专业的三绞线设计,每根由18 条 99.95% 纯度的低氧铜组成,铜线均填充凯夫拉防弹材料,可以极大的提高耳线的抗拉抗拽性能。耳机支持线控,用户可以通过线控对音量大小和播放暂停进行控制。当然,好耳机也得有匹配一个素质足够的前端才能发挥实力,moto z 2018 使用的高通骁龙 835 移动平台配套的Aqstic WCD9341 音频芯片,该芯片支持最高 32bit/384kHz 解码规格,动态范围可达到130dB,THD+N(总谐波失真 + 噪声)可达 -109dB。支持原生 DSD HiFi 音频播放。如此看来,moto z 2018 的音频播放能力不俗。笔者选取了多首不同类型的歌曲对三星 Note8 和 AKG 调音耳机进行试听,综合体感大致如下:整体来讲,它拥有极佳的声场和自然的风格:不厚重、很轻盈也很宽松。听女声的时候平滑、细致,低频量感不多,使演绎时觉得很宽松。开声之后能够明显感觉到很横向很开阔的声场,而且前后的纵深也不浅,乐器的定位也比较清晰,可以分清弦乐与吹奏两个部分,而且泛音也充足,氛围很好。解析力与同价位的耳机相比略有差距,不过这也和耳机的表现风格相关,较为宽广的声场表现下,听女声可能就只能只能听到若隐若现的口水声。整体来说,moto z 2018 更适合听一些场面宏大的音乐会,会带来非常不错的临场感。笔者对于 HiFi 其实只能算是 " 初烧 ",不算资深发烧友。因此,又特意找到了热爱音乐的 " 发烧友 " 帮我对这款耳机进行更进一步的测试。他对这款耳机的评价也非常之高,椭圆声场清晰明显,中高频表现力出众,音色饱满、柔和,细节丰富又不拥挤 &&好吧,往后面玄学的内容兄弟我是听不懂了,我直接问他:" 那你觉得这条耳机你会花多少钱买?""两三千吧,不过这条耳机还没有 " 煲 " 过,如果煲完之后可能表现更好。"除了音乐,高素质耳机带来的也是对于通话质量的直接提高,使用这样的耳机进行电话会议自然是稳定而清晰,能给用户带来全方位的极致完美体验。写在最后综合来说,moto z 2018 配备的这条耳机素质还是值得肯定的。2499 元的定价和耳机的表现匹配甚至还略有惊喜。当然声音的调教和风格还是比较个人化的东西,但圈铁混合发声的搭配注定了它的基本素质就不会差。它的音质远高于寻常手机搭配的耳机和一般的 HiFi 耳机,并且调音颇具风格,适合对音质有一定要求同时又喜欢用手机听歌的用户。当你忙碌了一天的工作想要放松心情、或者紧张激烈的会议中间想要稍事休息的时候,那么戴上耳机,享受 moto z 2018 带来的美妙音乐,放松心情,随时为自己充电。功能的全面性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志,现在去评判一部手机的好坏,看的不仅仅是其中某一项功能,任何短板都有可能影响到用户使用体验。对于厂商来说,让自家的旗舰产品没有短板才能获得更加广泛的用户群体。更何况定位于高端精英人群的 moto z 2018 ——在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提供优秀的体验可能正是 moto z 2018 所追求的。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Moto Z,一个细节决定了能否重回巅峰Moto Z,一个细节决定了能否重回巅峰通信观察我在朋友圈感叹,moto是否会重回巅峰?孙昌旭老师开玩笑说,能够不被遗忘就好。文/comobs通信观察 赵宇9月6日,联想发布了旗舰手机Moto Z和同系列的Moto Z Play手机。Moto Z,是一款模块化手机,被联想寄予了厚望。当天,moto还发布了包括哈苏摄影模块、JBL扬声器模块、投影模块、电池模块和背壳模块等在内的5个模块化配件。虽然,手机硬件配置一向不是comobs行文中所关心的重点,但还是简要提一下,不关心的朋友可以略过:Moto Z搭载骁龙820,Moto Z Play搭载的骁龙625。Moto Z机身厚度为5.2mm,配备5.5英寸2K显示屏,2600mAh电池,1300万主摄像头+5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支持激光自动对焦、OIS光学防抖,支持4K超高清视频拍摄……在发布会上,官方只是简单的提及,&为了优化天线信号,Moto Z采用了智能闭环调谐天线技术,能够智能地检测用户对手机的握持并根据实时情况对信号进行调节。虽然这个环节讲解只用了几秒钟,但这体现了摩托罗拉的与众不同。对于当今的手机行业而言,研发上有两个痛点:第一,智能手机越来越轻薄,用户喜欢金属边框、金属背壳;第二是大家愿意加大手机电池容量获得更长续航。这种变态需求要求终端厂商压缩天线的设计空间,但金属对于天线性能有极大的影响。现在,市面流行LTE多模终端,旗舰终端需要满足支持50多个频段及约200个载波聚合组合,还要支持4G、VoLTE、LTE广播等等,而电信运营商对手机均提出支持各种4G+的特性,这就需要将现在已经有2000多种调制解调器特性集中到其中。如今,终端所需要支持的频段越来越多,频宽也越来越宽。对终端厂商在手机设计中的天线支持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然而,业内射频工程师在只注重外观设计的终端企业中,自身份量可能并不被重视,采取舍本逐末的方式是并不注重手机通信能力的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导致上市的手机通信性能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然而,Moto Z是个例外,这也是笔者所看重的。确切的说,MOTO Z采用到了TruSignal天线信号增强技术,而此前全面采用该技术的手机是Nubia的Z11。(可惜的是,Z11的发布会笔者因为参加上海的MWC错过)先谈谈骁龙820搭载的X12 LTE调制解调器。用户平时手机打电话、上网会用到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和规格影响着终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用户习惯。X12的具体能力包括,下行支持Cat.12,达 600Mbps;上行支持Cat.13,达150Mbps;支持多频段Wi-Fi(包括2.4GHz、5GHz和60GHz);支持LTE-U(LTE非授权频谱);LWA(LTE和Wi-Fi的聚合);支持下一代通话技术(LTE与Wi-Fi之间平滑的语音切换)。对于X12 LTE调制解调器,前所未有地把上行速率提升到150Mbps,背后主要通过三种技术来支持,主要以上行链路载波聚合为主,高阶调制和上行数据压缩为辅,相辅相成地配合:1.上行链路载波聚合技术。下行载波聚合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行从基本原理上来说是一样的,把两个载波物理地聚合在一起,实现带宽加倍、数据并行传输,实现了更快的上行速率。上行载波聚合技术是提升整个上行速率的基础;2.高阶调制技术,在每次传输中采用更高阶的编码,单次传输就可以携带更多的信息,这样可以提高传输速率;3.上行链路压缩技术,在不影响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在传输前压缩载荷数据来实现更高效的传输。或许,有人认为这么高的上下行速率,对于现阶段用户的实质体验提升根本不明显,其实,这也代表了笔者的部分想法,短期内对于手持移动终端的确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感受,但面向5G时代的应用,就说不准了,比如VR。接下来,将是本文的重点:从实际的应用场景来看,金属元素的引入使得天线技术不是那么好做,它会让手机天线对于来自外界的影响变得非常敏感。不管是双手持、单手持,甚至插耳机、插USB线,都会对天线的性能产生弱化,这需要通过技术弥补对天线的弱化,以此来保持连接特性。TruSignal的目的是出于保证对手机的天线性能和信号质量的提升。TruSignal包含了三种技术:动态天线调谐技术、主分级天线切换技术、高阶接收技术,满足多种场景下最好的连接特性:动态天线调谐,可以抽象的理解为,把手机到基站的通信分成两个管道,信号传输时,如果手握姿势对某个传输管道产生一些偏差,出现掉话和通信速率下降,但凭借动态天线调谐的技术,手机管道的宽窄都会跟着随时变化,保证这两个管道完美匹配,使信号最大的无损传输到基站。这样可以降低高达63%的射频功耗,最终实现更强的手机续航。此外,动态天线调谐也可为终端设计提供可扩展的频谱范围(从600MHz至2700MHz)。TruSignal的第二个技术是多天线增强。用户使用金属边框或金属背壳手机时,手正好紧握住或覆盖住天线的缝隙,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死亡之握”,导致下天线完全阻塞。信号不能到达基站就会掉话。TruSignal会动态检测下天线是否阻塞可用,当它到达一定的界限的时候,会把上下天线切换一下,利用上天线做主要的发射,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通信连接性。第三是接收增强技术。主辅天线之外,TruSignal再增加两个,如果把天线比作耳朵,四个耳朵可以保证手机能够全方位地去听辨来自各个方向传来的信号。如果手机在小区边缘时也可以保证覆盖,基站就会分配用户更丰富的带宽,而高阶分级接收功能能够帮助手机获得更好的VoLTE覆盖和编码。如今,包括中国电信、联通在4G方面即将实现800MHz/900MHz建网覆盖。需要指出的是,支持的频段越低对天线提出的设计要求越高,频段越低天线要求做的越大,但空间是受限的,这时候就需要应用到TruSignal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综上所述,TruSignal支持了对信号障碍的智能补偿,可提升呼叫的稳定性、数据传输速率和通话覆盖能力,同时降低无线功耗。陈旭东说,moto z是面向市场需求开发的产品。至少从通信能力看,陈旭东的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moto Z从速率、网络覆盖和电池续航时间等方面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会后,笔者问陈旭东,是否还看重运营商渠道?他说,从长远看,运营商市场对于联想存在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够在发布旗舰机的场合看重全渠道,且不忽视运营商的渠道价值的原因之一在于,moto Z也将面向行业市场。所以,看衰摩托罗拉急于给moto z下定论的童靴们,还是得缓缓,一款产品的成功失败证明不了什么,但moto z只要能够让大家记住摩托罗拉还活着即可。接下来,摩托罗拉手机会不会进一步加强自我品牌的属性,拓展产品线,让品牌更加富有活力呢?值得期待。长按二维码,关注通信观察聚焦通信行业发展长期关注运营、设备、终端芯片等领域| 行业趋势 | 独家分析 |通过新浪微博、新浪博客、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界面、一点资讯、凤凰网天天快报、UC头条、百度百家等亦可关注&comobs&转载联系: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相关文章国行Moto Z评测:我的脸盲症都治好了|Moto Z|评测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国行Moto Z评测:我的脸盲症都治好了
  老实说,在看过6月的联想TechWorld大会之后,对国行Moto Z的期待似乎就没之前那么高了,毕竟在发布会上关于这款产品的外观、卖点以及智能模块的特性都已经被讲的透透的了,然而就在拿到Moto Z的那一刻起,这一切似乎有所改观。
  如果你错过了2004年的摩托罗拉V3,那我建议你不要错过这款Moto Z,即使是不买也一定要去线下门店亲手体验一下Moto Z带来的超薄手感,毕竟当年的刀锋绝非浪得虚名,而在手机内部组件和PCB板设计高度集成化的今天,已经为能够做出更薄的机身提供了先天条件,恰巧摩托罗 拉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
  倘若国产手机厂商千机一面的设计足以让你一脸懵逼的话,Moto Z的出现一定能治好你的脸盲症。而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Moto Z并没有采用目前主流的圆形或者腰圆形的Home键设计,方形Home键不说独一无二至少也是足够罕见了,Moto Z的按键交互方式采用了实体+虚拟按键的设计,注意我们这里并没有说是实体按键,事实上Moto Z正面的这枚方形Home键是不可按压的,支持指纹识别、锁屏唤醒以及一键指纹支付功能,安卓机的老三样被整合在屏幕底部的虚拟按键当中。
  ID设计一直是Moto的强项,不管是之前Moto X顶部的拿破仑帽,还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经典刀锋回归。Moto Z的机身厚度仅为5.2mm,整机重137g,正面是一块5.5英寸2K AMOLED屏幕,双面的2.5D玻璃面板被机身四周的金属边框包裹,利落的机身线条没有哪怕一点的拖泥带水,干练是我能够想到形容这种握持手感最理想的 描述。
  干练同样也体现在了机身边框的设计上,Moto Z采用了与iPhone 6s相同的7000系列铝合金材质,同时金属边框将尽可能少的开孔作为了设计的最高优先级,除了底部的Type-C接口和顶部的卡槽以及降噪MIC之外, 在边框上再也找不到其他开孔。当然这样超薄的设计在功能性上也不得不带来一些妥协,比如Moto Z并没有配备标准的3.5mm耳机接口,虽说Type-C耳机在未来应该是一个大趋势,但显然现阶段很多人还没有做好迎接这一变化的准备。
  作为Moto Z的最大卖点,智能模块的设计自然也是走在了众多厂商的前列,而关于模块化,或许之前很多人体验过LG G5的插拔式模块,但相对于Moto Z模块化的设计来说,LG G5更换模块的方式和不支持热插拔的问题也多少在体验上打了一些折扣。
  Moto Z背部的磁吸附点为模块的更换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用官方的话来说就是咔嗒一声即能任性变身,& &相对于LG G5的模块化体验算是非常方便了。加上和哈苏合作的摩眼-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RUE ZOOM,目前的智能模块共包括摩范-背壳模块、摩音-JBL扬声器模块、摩影-投影模块和摩电-电池模块共5款不同功能的模块,只需在使用时瞄准磁吸附 点将模块和手机进行贴合即能达到功能扩展的目的,让模块化手机的学习成本降到了最低。
  虽然有哈苏拍照模块加持,但Moto Z本身在拍照能力上也足够有看点,如果以国人大就是好的理念来看,Moto Z背部这块突出于机身的相机也足以能够说明问题。玩笑归玩笑,相机的凸起也是超薄机身带来的必然结果,即使是iPhone,也从iPhone 6开始就采用了凸起的摄像头设计,更何况iPhone的机身并不算轻薄。
  看到Moto Z的相机便能联想到Moto 360手表,同样并不是一个正圆的摄像头玻璃覆盖,在Moto Z凸起的圆形表面下半部分是固定的双色温闪关灯,同时还具备了红外对焦和OIS光学防抖功能,后置1300万像素+前置500万像素的相机组合从数据上看 并不是最好看的,但绝对也称得上主流。至于实际的拍摄效果如何,我们还是来看样张。
  拍照上的表现总体来说属于中规中矩,在Moto Z的拍照界面并没有任何模式选项,这一点不像很多国产手机,在相机里预置了大量滤镜,但Moto Z的相机应该相对用户来说几乎不需要怎么学习,智能化的场景识别取代了繁琐的模式设置,比如说在夜晚环境当中相机会自动切换到夜景模式。而在加装了摩眼- 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RUE ZOOM之后,Moto Z的拍照界面变得更专业起来,在屏幕右上角会出现哈苏代表性的H LOGO,并支持多种模式和场景的扩展。
  Moto Z是其今年在国内市场推出的第一款旗舰产品,骁龙820、4GB运存等配置自然是不能错过的,此外Moto Z机身内存为UFS 2.0制式64GB存储并支持最大2TB的SD存储卡扩展,从以上这些配置来看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此外,在前几代Moto手机上的功能特性例如智 能操作、智能语音、智能显示也在Moto Z上得以延续。
  同样是受限于超薄机身,Moto Z的电池容量只有2600mAh,但在Moto Z上依然搭载了快充技术——Turbo Power,Turbo Power是Turbo Charge的进化版,在用上了Type-C接口之后充电技术势必也要随之升级到USB 3.0,全新的Turbo Power涡轮快充技术充电效率更高,官方称15分钟充电可正常使用6小时。在数据传输速度上,USB 3.0和UFS 2.0的组合能够实现625MB/S的最大传输速率。网络支持方面则与之前的Moto X系列产品一样都采用了全网通的配置,并在此基础上追加支持了4G+和VoLTE功能。
  写在最后:由于篇幅限制,所以在评测当中并不能将Moto Z的所有特性一一来详细讲解,关于这款产品我们会在之后带来更加详细的专项体验。回看今天发布的这款Moto Z,国行版在很多功能细节上更加符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比以往的Moto产品都要更接地气。陈旭东也在会后表示,关于这款Moto Z在未来也将会更专注于品牌、产品和渠道三个方面,事实上从产品来看,Moto Z与苹果、三星的旗舰产品已经形成了足够的差异化,一方面模块化体验上的便捷性让用户更乐于也更易于接受这样的改变,一方面线上和线下的全渠道打通战略能 够给真正对这款产品感兴趣的用户亲身体验到它的机会,倘若加以时日,相信Moto Z会在主流旗舰市场占据一片天地。
有网友在苹果香港官网配件页面发现新款iPhone的型号名称。
这里面真是隐藏太多剧透消息,传这就是iPhone 7包装盒。
继小米之后,魅族也开始涉猎“超大屏手机”领域。
中国并没有采用问题供应商提供的电池,所以正常发售。
参考价格2599元
性价比略低
参考价格1299元
YunOS操作系统
参考价格5988元
配有手写笔
参考价格2299元
2K分辨率大屏
麒麟955处理器
大容量电池
设计风格没变如何增强手机的wifi信号接收能力_百度知道
如何增强手机的wifi信号接收能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拆开手机后盖,你会发现手机边上有一根电线,那是wifi天线。找几根很细的铜丝,铜丝的一头缠绕在电线表面,另一头随意延伸,不影响合盖、不触碰其他电路就行。合上盖,拧上螺丝,wifi信号倍增。
采纳率:3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的信仰之路 篇六: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美 ——MOTOROLA 摩托罗拉 MOTO Z 手机半年使用小记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我的信仰之路 篇六: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美 ——MOTOROLA 摩托罗拉 MOTO Z 手机半年使用小记
& & & & 在之前的MOTO品牌故事中,我说过“也许将来我会用上索尼、三星甚至是苹果的手机产品,但我仍然会密切去关注MOTO的一举一动,MOTO发布新品时,我还是会忍不住去剁手的。”&追加修改(9:49:46):没想到,张大妈上也有这么多MOTO用户和狗摩死忠粉,感谢大家的支持,文章中有部分内容有误,在此追加纠正,十分抱歉。1、Android时代,MOTO的第一款Android机型应该是Cliq,型号是ME200/MB200,后空翻全键盘造型,里程碑在其后发| 赞220 评论236 收藏153&& & & &&所以呢,今年春节手里攒了些闲钱就忍不住充值情怀了(尽管手上的Galaxy S7仍完好无损地服役中)。经过比对各渠道的价格,最终以3000元的价格从别人手中拿下了全新MOTO Z国行版本,当时算是好价了。而618期间京东售价先后降至2999元和3099元,并可用MOTO手机券,做到2381 / 2481元的历史低价,但我不知道为何这价格仍无法推送至优惠频道。&&值友爆料原文:模块化设计,可玩性高。摩托罗拉新一代旗舰MotoZ系列主打的理念也是“模块化(MotoMods)”,依旧支持MotoMaker个性化定义,与LGG5“换下巴”的模块不同,MotoZ在背部设计了18个磁接口,从而从不同的模块上获得功能上的增强。目前来说,Moto提供了3个模块,Insta| 值10 评论41 收藏6&& & & &&注:文中MOTO、moto、Motorola均可代表。& & & &&MOTO Z正面下方中间印有moto的标志LOGO,以及方形指纹键。这些特征使得MOTO Z正面的辨识度很高。& & & &&长下巴的两侧隐藏着传感器,夜晚关灯后可见有一丝红点,黑色的前面板很好地对其进行了掩盖。如果是钟情于白色面板,只能考虑MOTO Z Play或非国行版本产品了。& & & &&国行版本的Z都是金色边框,在阳光照射下呈玫瑰粉金的效果。不佩戴任何模块情况下,无论是视觉上看还是上手感受,几乎每个人都会觉得MOTO Z很薄,5.2mm不到的厚度。Galaxy S7的侧边金属边框(不算上弧面)也只是勉强达到Z的厚度。& & & &&侧边按键、TF&双SIM卡与或卡槽这些就不一一介绍了。& & & &&没办法做到像机身那么薄,只能突出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固定后置模块的作用。下方双色温使其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黑色圆形,这残圆的风格有点像MOTO360……& & & &&使用了半年,突出的摄像头难免会有痕迹。& & & &&与大部分手机不一样,MOTO Z的NFC在背部上方,进行蓝牙快捷配对或HCE云闪付时需要注意一下了,有时候模块太厚也可能导致NFC识别不好。& & & &&下方的16个金属触点就是与模块进行信息交互的核心。难不难看就见仁见智了,反正套上个后盖就看不见啦。&& & & &&对于Type-C数据接口以及去掉3.5mm的设计我真是又爱又恨,虽然可以做到更薄,Type-C也可不再考虑正反,但每次需要连接有线耳机听音乐看视频时都要从包包深处掏出耳机转换线,麻烦死了…&& & & &&对于我这种Type-C和MicroUSB接口的手机都有的人,不得不多买几条二合一。& & & &&搭配摩范后盖,虽然会变厚,但可以缓解过于纤薄的机身导致的硌手感。官方提供的后盖材质有木质、皮质和尼龙。& & & &&我目前只入手了一个尼龙红的摩范后盖,丢上一堆图供大家欣赏。& & & &&海外版/港版的MOTO Z的边框是可选黑灰色的,我的朋友是原生控,故入手了欧版Z。黑灰色相对内敛低调,金色则相对抢眼。如果国内有两种颜色供大家选择就更好了。&& & & &&作为MOTO旗舰,自家的特色功能当然是不可或缺的。&& & & &&主动显示,拿起手机或挥手即可显示时间或未读信息,三年前的MOTO X就有的黑科技,现在各家品牌都陆续推出类似的功能,综合体验还是MOTO的略胜一筹。&& & & &&非触摸唤醒,可自定义唤醒语,语音唤醒语音助手,类似于Siri,日常使用率不高,毕竟对着手机说话还是有点奇怪。&& & & &&摇晃手机开启相机/,这功能真是有毒,一旦习惯了就依赖上了,我好几次想拍照时拿起Galaxy S7傻乎乎地摇啊摇。&&& & & &&这一次MOTO Z国行版本采用了全新定制的ONE UI,区别于海外版的Pure Edition版本。相比之前的阉割版“原生Android”,ONE UI针对国内APP环境进行了优化,严格控制后台自启动,多任务管理界面加入了一键清理功能,日常使用基本不会出现无缘无故机身发热&内存不足的现象。& & & &&应用图标嘛,入乡随俗,有点俗。但部分UI还能看到原生的影子。最重要的是,这次的系统没什么BUG和负优化,操作起来丝滑顺畅。回想起之前的MOTO X STYLE的国行系统,简直是坨翔...&以下的对比图 - 左国行右欧版。& & & &&相比联想手机子品牌ZUK(已死)的ZUI,ONE UI在深度定制方面做得比较克制,估计是为了照顾追求原生的摩粉(我!)的感受,基本的交互不作过分的干涉,我一开始看到没了原生风格的moto手机也是难以接受的,但用了半年也慢慢接受了。& & & & 去年9月发布时是Android 6.0系统,年初已经推送Android 7.0了,相比此前的X系列也是诚意十足~但有粉丝用上7.0后表示续航下降,流畅性也有所降低,所以我暂未更新。另外,手上的S7更新到7.0以后,部分银行APP的HCE云闪付也用不了了。虽然选择不升级,但MOTO Z仍然时不时弹框提示升级,每次都要点击 “不,以后再说”,好烦啊。&&& & & &&配置方面,国行版本是采用LPDDR4 4GB内存,64GB内置存储,UFS2.0,CPU是高通同期旗舰骁龙820,然而为了控制发热,主频降至1.9GHz。也是可以理解,毕竟薄,电池容量又不大,飙太猛就是作死……为了极致不得不妥协一点性能,管他呢,用着流畅不卡就好。在乎跑分的差距的话,还是买小米吧。&& & & &&日常使用的话,MOTO Z的发热不算严重,但播放视频和玩游戏时则会有比较明显的发热感,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在户外。戴上摩范后盖则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手持MOTO Z时感觉到的热量,只不过有点自欺欺人…& & & &&5.5英寸的Super AMOLED屏幕,2K QHD分辨率,达到了主流旗舰水平。屏占比不算高,但比Plus版iPhone要高一点。尽管是SA屏,但不再像前两代X系列那样使用边角料屏幕,即使在户外也能看清楚屏幕,这也得益于随着市场对SA屏幕需求越来越大,三星的工艺愈发成熟。屏幕色彩很友好,可以在显示设置里面根据喜好选择'标准'或'鲜艳'显色模式,我已经习惯了Galaxy S7的高对比艳丽风格的屏幕,使用'标准'模式反而没那么习惯了。&& & & &&前置指纹方案,不可按压。息屏状态下手指放上去即可解锁点亮屏幕,识别的速度还蛮快的。无论是识别速度还是解锁方式,这一套流程下来,比Galaxy S7的效率要高多了。只是有时候指纹识别通过后,还需要输入一遍解锁密码方可解锁,说是以进一步确保安全,可是这样多此一举的逻辑是不是说明MOTO Z的指纹模块还不够安全呢…& & & &&亮屏时,任意手指放上指纹模块上即可息屏,日常使用可以充当电源键,还是很方便的。& & & &&除了解锁以外,还支持微信、支付宝、美团等APP指纹支付,另外支付宝还能设置一键点亮屏幕即进入支付界面。&& & & &&MOTO Z的后置摄像头为1300万像素、光圈F1.8,支持OIS激光对焦和光学防抖(X Style已经有了)。采用IMX214模组,很遗憾这货有点旧了,同样采用该模组的手机基本都停产了,如小米4、荣耀6......优化再好也没法媲美新品,但在DxOMark下的得分居然可以有84,持平肾6s Plus。在我手上日常拍照出来的样张不错的,色彩饱和度偏淡,放大有较明显的涂抹感。& & & &&MOTO Z还提供了手动专业模式,对ISO、EV、曝光时间等进行自定义调节,可玩性更强,然而我很少用Z来拍照,大概是因为Galaxy S7拍照效果更好吧...&& & & &&5.19mm的机身厚度注定无法将电池做大,2600mAh的电池容量对于一台骁龙820旗舰机来说是捉襟见肘的。幸好此次国行ONE UI对其优化得比较到位,中度使用可勉强从上班支撑到下班,只要工作期间不要经常玩手机。& & & &&看视频和逛淘宝这类毒瘤应用相对掉电较快,只要控制好后台运行,待机可以很省电。这对于华为/小米用户来说可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作为一个经历了MOTO X系列尿崩时代的人来说,这次MOTO Z在续航方面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也算是不错了。& & & &&对续航仍然不满意的同学,可以考虑后置电池模块,只不过厚度惊人,价格昂贵,容量有限且有转换损耗,还无法单独充电。1+1&2,反正我是解毒了…&& & & &&MOTO的TurboPower快速充电方案发展到了第3代,输出规格为5V==3A,充电速度是挺快的,只是无法向下兼容TurboPower15/20,而且依旧是连体设计,带来带去不方便,单买又不便宜,只能固定放在家里使用了。&& & & &&MOTO Z的摄像头使用旧模组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不希望成像效果太好,威胁到了哈苏HASSELBLAD TRUE ZOOM相机模块???只要2199元,即可成为哈苏用户!哈苏模块支持25-250mm 10倍光学变焦,拥有氙气闪光灯等卡片机的标配设置,支持RAW格式输出,看起来很屌的样子,然而仍然是1/2.3的底。哈苏模块的意义主要在于提供更好更稳定的拍照质量以及光学变焦,如果希望和索尼黑卡甚至是单反微单比的话,还是别想太多了吧。& & & & 下面图片分别是哈苏拍下的1倍、10倍光学对焦以及Z自身的数码变焦效果对比。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想吃蕉。&& & & &&以下图片均出自哈苏模块。&& & & &&“摩影”投影模块官方售价是1999元,内置电池,50流明,480P分辨率。对于一款投影机这样的配置这样的价格是不及格的,但多花几百块为创新买单,也未尝不可。晚上睡前关灯,连上MOTO Z,投影到天花板或白色幕布上,美美的看上一部电影然后入睡。& & & & 我的颖宝怎么那么可爱!&&& & & &&投影模块搭配上好点的音箱,一个小影院就此诞生~MOTO还推出了一款JBL 外挂音箱“摩音”模块,只可惜一台Z无法同时连接两个模块。& & & &&上面的两款Mods模块都是朋友的,对于模块我的需求不大,相机有索尼黑卡M3,音箱更是不缺,投影如果没时间用也只能吃灰。而近期国外发起了一款跑马灯Edge Mods众筹,我倒是挺感兴趣的,最喜欢光污染了。&& & & &&对比LG G5的模块方案,MOTO Z的模块支持热插拔,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厂商参与设计,可玩性更高,且MOTO官方承诺模块可支持至第三代系列。只可惜市场占有率不大,号召力有限,目前能看到在售的模块也寥寥无几。&& & & &&以上就是一个摩粉的MOTO Z半年使用心得,想到啥说啥,可能有点乱吧,没有跑分,也没有专业的测试,但我的感受都是发自内心的。& & & &&我钟情于MOTO,但我不会轻易给身边的人推荐MOTO的手机,毕竟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情怀也好,固执也罢,我也清楚意识到如今的MOTO已经不是当初称霸一方的Motorola了,但我能感受到每一台芝加哥总部设计的MOTO手机,依然流淌着,经典的,狗摩血液。& & & &&MOTO Z2 Series近期发布了,国内MOTO Z2 Play先行,骁龙626 Soc,基本配置与一代类似,机身变薄了电池也随之缩水,上市售价依旧是3299元,ZUI正式上位取代了ONE UI,上手体验了一下,U-Touch与虚拟按键并存感觉很违和,触摸指纹键息屏功能也取消了。本土化适配是做足了,但这还是MOTO吗......& & & & 看看站内值友一边倒的评论...&更新:MotoZ?Play搭载高通骁龙626八核处理器,之前提到的高通骁龙650系京东产品规格页面录入错误……本月初,Lenovo(联想)率先在拉美地区推出了MotoZ系列新作——MotoZ?Play智能手机。今天,这款新机正式在国内发布,MotoZ?Play在保持前作纤薄机身设计的同时,继续主打模 赞32 评论92 收藏12&& & & &&MOTO Z2 Force Edition也在国外发布了,高通骁龙835 Soc,4GB+64GB,基本就是国内的MOTO Z2了,只不过国内版本有6G大内存版本。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这一次升级好像没啥亮点,只是将Z和Z Force的特点糅合在一起,再加个主流的双摄。电池2730mAh比一代Z多了一点,比Z Force差了一大截,还比一代Z厚了一点,从国外的售价720美元来看,国行应该要5K左右吧。但MOTO的手机系列往往如此,一代惊艳,第二代开始吃老本……&&在去年的TechWorld科技创新大会上,Lenovo(联想)发布了MotoZForce旗舰手机,除了全金属的机身外,它还支持全新的模块化技术,可以通过机身背部的16个金属触点来进行扩展。一年后的今天,联想发布了全新的旗舰级手机MotoZ2ForceEdition,相比上代产品,它的机身更加纤薄,处 赞38 评论89 收藏13&& & & & &最后讲个笑话,一年前MOTO官网曾经全面停止销售MOTO的产品,MOTO手机和配件的销售转移到了ZUK商城。如今,zuk.com自动跳转到MOTO官网.....近年来.联想移动的老大换了又换,战略改了又改,业务却一直不见起色,搞不懂。& & & & 审美是件很主观的事情。有的人认为三星Galaxy S8饱满的全面屏很美,索尼XZ Premium的上下长下巴很丑;有的人则认为索尼XZ Premium的Unified Design合一设计才是真的美(我也同意)。& & & &&对于MOTO Z 阳刚硬朗的刀锋风格,“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39)
文中提到的商品
高特GT66001-CO25近视运动太阳镜
Valera SilentJet 8600水护色吹风机
TOPPLOCK L1 智能门锁
黑鲨游戏手机 手柄套装
HUAWEI WATCH 2 2018版
赞306评论293
赞90评论92
赞70评论75
赞895评论198
赞1135评论860
赞494评论335
赞570评论463
赞592评论39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