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单反相机需要哪些配件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单反相机
我的图书馆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单反相机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单反相机
&&& 卞志国
&&& 随着收入的增加,很多人都要买一台单反,而不再满足于一台卡片机带来的惊喜。记得10年前,当我看到奥林巴斯胶片相机伸出几倍长的镜头,真的惊呆了。而现在,很多人可以买一台单反,享受一下摄影而非照相的专业感觉。
&&& 面对500D、50D、7D、5D Mark II这么多机型,我们到底选哪个呢,不仅是入门者,很多老鸟也会迷惑。那么,我们一步步分析道来。
&&& 首先,我们选相机的目的是为什么,很简单,为了拍好照片。拍好看的照片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一来自己收藏,二来与他人分享。那么,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与人分享,都希望照片很好看,很耐看,很让人赞叹——“拍的真棒”。
&&& 而现实是,我们拍摄照片会达到三种效果:
&&& 一,跟肉眼看的一样,没有新意;
&&& 二,超乎想象的奇幻色彩;
&&& 三,拍出大不如眼前画面的照片。
&&& 这其中,刨除拍摄水平的不同,主要还有器材的原因。例如徕卡的定焦镜头、蔡司的定焦镜头,总能带给人超乎视觉的平面色彩呈现,这就必须由镜头来完成了。而我们怎么能达到超越实景,至少持平实景的水平呢。
&&& “用单反,用全副单反,用红圈镜头”,很多人会这么考虑。很明显,这样可算是最好的摄影器材,也就更接近拍出好的照片。那我们买50D可以吗,买7D可以吗,都不行。因为7D提供了很好的操控,包括对焦、连拍,这需要我们有很多好的素材才能用的上,例如体育、婚庆、表演等等,而平常的很多拍摄是5D2就可以抓拍到的,而5D2带来更好的画质表现。
&&& 也就是说,50D显然是为更专业的摄影设计的,但画质上却不够专业。而5D2一些方面不足,但画质是相当专业的,但价格也专业。
&&& 而且我们发现,用50D等APS-C机型,我们可以搭配很多低价镜头,这样就放松了对镜头的要求,从而为画质不够好造成了一些可能。而反观5D2,我们除了以前的老头,现在配的很多镜头都是红圈镜头,这样就无形中保证了画质的表现。
&&& 那么,既然全副这么好,我们是不是可以买一个别的功能不多,但是全副的机型呢,也就是我们牺牲掉对焦、连拍等要素,就要画质可以吗?答案是可以,但5D2基本就是这样一款产品,但价格还是很昂贵的。
&&& 事实就是这么无奈,对焦、连拍、画质三方面,我们最在意的还是画质,否则,对焦、连拍奇慢的徕卡M9,也不会卖到6万元的天价了,凭借的就是出色的画质(以及准确对焦带来的锐度)。而以5D2为例,搭配35 1.4红圈镜头,价格就接近3万元。虽然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画质,但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
&&& 这样的话,我们打算用12000元的朋友,如何去获得一个理想的画质呢?
&&& 一,期待厂商转变。首先我们不能指望厂商推出万元单反,这事不是很靠谱,但我们能指望厂商在APS-C幅面单反上能更理性一些。比如佳能G11就回归了,从1470万像素变回了1000万,那么我们能不能希望60D也回归,或者D90也回归,推出像素密度更小的传感器,减少噪点,同时增加色彩表现力。我们并不需要1500万甚至2000万的像素,反而更需要画面的纯净度。
&&& 二,期待厂商的创新。例如索尼,推出了背照式CMOS传感器,现在已经在DV和小型DC上应用了,如果在APS-C传感器上应用,可以增加一倍的进光亮,在适当调整像素密度,可以获得很好的画质表现。
&&& 三,选好镜头。既然要画质,就多选一些保证画质的镜头,例如定焦镜头。虽然24-70 F2.8、17-50 F2.8等镜头很方便,但35mm、50mm、85mm等定焦镜头在画质上更为出彩。当然,肯定是要牺牲一下自己的脚力,靠走来变焦,但可获得好的回报。
&&& 四,多挑选光源或三角架。拍风景,用小光圈,搭配三角架,获得足够的锐度,实现更好的画质。而对于一些活动,我们可以安装外置闪光灯,在一片光源下完成那些小光圈镜头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五,后期PS。不要以为这是作弊,一般来说,按动快门后只完成了40%的工作,剩下的还有PS在等待。即使我们只采用RAW格式拍摄,拍出照片后即使直出,也会有一次优化的过程。而我们通过PS,还可以在各个方面对画面进行调整,最后再缩小画面,获得一张很不错的网络传播作品。
&&& 总的来说,如果不能买全副单反,以及不能买跟单反机身一个价格的昂贵的镜头的话,就只能少花一些钱,精打细算了。要数画质,我们可以选佳能500D配合红圈镜头,或者尼康D90配合G型定焦镜头,甚至蔡司定焦镜头,而索尼A550配合蔡司镜头。凭借镜头后面这颗头,我们还是对照片有十足的信心的。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正在阅读: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相机?P&E展会给出答案了吗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相机?P&E展会给出答案了吗
  【PConline 杂谈】2017 CHINA P&E 展会如期举行,各个层次级别的数码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全景相机以及无人机甚至手机都纷纷登上了影像大舞台。2017年开始,随着数码相机的竞争越发激烈,相机界马太效应也变得更加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趋势也让我们逐渐开始担忧影像界的未来&&传统相机玩腻了吗?厂商们都开始边缘化发展玩无人机和全景相机了?且看笔者分析影像圈的未来走势。& & 今年是P&E展会的第20届,尽管影像行业萎缩了,但是这个国内最大的影像展会,大厂们依然是捧场的。而且相比较往年几乎无新品发布,在这期间发布新品的数量比往年都多,其中不乏重量级的新品,让这个展会更具期待。行业的变革也使得厂商们的发展策略有了重大变化,和往年相比确实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些新变化也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的尝试,作为媒体,我们还是很有必要为大家列举一下这些影像新变化。中画幅的发展  在哈苏X1D、富士GFX 50S没有面世之前,普通消费层次的玩家会认为全画幅相机就是终点了。中画幅相机似乎从来都不是普通消费者能担负得起的数码相机,动辄全套数十万元的价钱,就是生产力工具,普通人买来自用的话几乎都可以说成是炫富了。但也正是由于这两年&亲民型&的哈苏X1D、富士GFX 50S的出现,使得一般玩家都开始觉得,也许再存一点点钱,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35mm全画幅只是最小的那一块  数码摄影玩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别想太多,直接买全画幅相机一步到位最好。不用浪费钱去升级器材。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机外同样有机。胶片时代各种画幅随便玩的情形,在数码时代要重现了。十年前瑞士的seitz公司的巨无霸6x17数码相机已经是一个传说了。此外,国外玩家还定制过8&10的像A4纸那么大的传感器&&全画幅市场日趋饱和,画幅更大更有看头是没错的,看富士和哈苏这么做,恐怕往后佳能尼康都肯定不会错放。  目前来看,中画幅无反相机形势十分明朗。相机用户群逐渐聚集在专业领域,中画幅相机的普及也不再是遥远的事情。单纯看价钱的话,全画幅顶级机身里,佳能EOS-1D X Mark II和尼康D5都是维持36,000-38,000元的市场价,而富士中画幅GFX 50S则是46,000元,哈苏X1D的价格是约60,000元,不算是遥不可及的价钱。五千万像素中画幅无反相机,画幅优势明显,画质趋向极致,细节更是无可挑剔。中画幅无反相机有可能在未来持续几年对全画幅相机造成冲击,更多的亲民化中画幅无反相机崛起也一定成为影像界的佳话。厂商的重组  影像厂商光学部门重组计划,已经在这几个月里成为影像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首先是尼康统合全部光学实力,集中研发未来的相机产品或镜头。另外一个就是松下也有官方证实,部门结构重组只是把影像部门纳入到其他部门旗下,以进一步延续可持续发展业务。松下影像业务不会废除但将纳入电器公司旗下  除了尼康、松下,就连宾得母公司理光也传出要治理亏损的相机业务了。理光的这次&治理&,可不是重组那么简单,日本公司已经开始先裁员1000名员工作为开端。再有就是三星爆出正式退出相机业务的消息。所有的这些,毫无疑问,全都是被智能手机的极快速发展所连累。公司结构重组是为了最大限度缩减亏损程度,不放弃是表示对市场依然有着深深的执念,尽管竞争是多么的残酷与可怕。宾得品牌几经转手,依然在生存的边缘线上  难道说,尼康、松下、宾得,他们的产品不是好产品么?根本不可能。但好产品是否能让更多的人知悉和购买使用,是否能在性价比上超过对手甚至还能不受非同类产品的影响,这就真的是难上加难。影像界的萎缩并不是传统厂商们不够进取的结果,而是在大众手机拍照的环境下,专业拍照竟然对于人们来说&并非必要&。专业相机面临的困境可不是一夕可解。这绝对是日系厂商目前最大的困局。现在只能盼望&重组&后的新影像界能在技术上有更强大的突破了。笔者YY出来就是&&能打电话能上网的专业化可更换微型相机镜头的一体化可移动解决方案。厂商进军传感器  佳能销售传感器?佳能也需要销售传感器?可能你会觉得像佳能这样的一线大厂,单反连续14年获销量第一的大厂,在生存能力上根本不可能有半点担忧的,所以卖相机镜头、卖复印机打印机、买医疗器材和广播设备就够了,不太可能会卖传感器元器件。但事实上,去年11月就有新闻传出,佳能确实在卖传感器了,目的当然也只是赚取更多的资金来为公司运营做充分且充足的准备。佳能销售1.2亿万像素的APS-H画幅传感器  研发传感器并销售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项目。相机传感器乃影像产品的核心,佳能销售的1.2亿像素APS-H画幅传感器和500万像素2/3全局快门传感器还有220万像素低光照环境专用传感器,均没有做成自己的量产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物价值也巨大,卖给第三方厂商似乎是一条明路。去年索尼传感器工厂受地震影响损害后,传感器市场供应紧缺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佳能觉得这也是一条盈利的道路。在影像产品销量较难提升的今天,从元器件入手或许是一个新的突破。  目前索尼传感器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而且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于手机厂商,佳能为第三方提供传感器,显然也是看中了跨行业这一特点,传感器除了可供影像厂商外,还可以供给其他行业使用,是在大环境颓势下脱引而出的有利手段。。全景相机成为新战场  前有一线大厂佳能,后有智能手机狙击,如今的影像厂商要突破重围,真的需要另觅出路。理光坚持走全景相机的路线,看起来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全景相机在这两年发展得相当好,VR的出现,直播的火热,加上最近Facebook的VR业务上线,令全新的360&影像的影响力提高得最快。事实证明即使理光以后真的没有GR系列相机,凭借Theta的全新玩法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逐渐取代传统相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理光Theta系列全景相机成为年轻人新玩法上天下地潜水:无所不能的全景相机  不过,觊觎全景相机市场的,还真大有厂在。三星Gear 360,华为荣耀VR Camera,OKAA VR全景相机、Cameo360,Insta360 Air(Nano)等,能数出来的产品真是比比皆是。可是令我们不解的是,传统影像厂商佳能尼康为何不对全景相机出手了?是因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还是无暇分身,担心顾此失彼?开辟一个新市场换取一片新天地,说得容易真做起来的话需要评估的风险远不止得多少失多少那么简单。其实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对于一个新出的领域(以无反相机为例),谁先做起来,谁先夺取主导权,后续的爆发可是十分惊人的。市场争夺战正考验相机厂商们智与勇。总结:  作为一名传统的摄影师,笔者觉得影像界如今的发展确实让人焦虑。传统单反或无反技术基本上是停滞不前,机身小型化并没啥用,镜头依然巨大化。还有单反相机往摄像机的方向走,4K也好6K也好对于一般玩家确实不是大卖点。中画幅无反相机的亲民化尽管是如今的重头戏,但绝大多数玩家依然只能高呼买不起。最终的结果就是影像厂商推新越来越慢,完全为专业摄影师服务。对大众来说,几年前的相机依然能继续战斗,平时随便点就智能手机解决,这个状态可以维持十年,完全没毛病。是否有一天,我们真的能随身带着功能千变万化的极高画质数码相机,去到哪拍到哪炫到哪?看来答案就是得再等多十年了。
摄影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相机?P&E展会给出答案了吗
【PConline 杂谈】2017 CHINA P&E 展会如期举行,各个层次级别的数码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全景相机以及无人机甚至手机都纷纷登上了影像大舞台。2017年开始,随着数码相机的竞争越发激烈,相机界马太效应也变得更加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趋势也让我们逐渐开始担忧影像界的未来——传统相机玩腻了吗?厂商们都开始边缘化发展玩无人机和全景相机了?且看笔者分析影像圈的未来走势。
今年是P&E展会的第20届,尽管影像行业萎缩了,但是这个国内最大的影像展会,大厂们依然是捧场的。而且相比较往年几乎无新品发布,在这期间发布新品的数量比往年都多,其中不乏重量级的新品,让这个展会更具期待。行业的变革也使得厂商们的发展策略有了重大变化,和往年相比确实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些新变化也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的尝试,作为媒体,我们还是很有必要为大家列举一下这些影像新变化。
中画幅的发展
在哈苏X1D、富士GFX 50S没有面世之前,普通消费层次的玩家会认为全画幅相机就是终点了。中画幅相机似乎从来都不是普通消费者能担负得起的数码相机,动辄全套数十万元的价钱,就是生产力工具,普通人买来自用的话几乎都可以说成是炫富了。但也正是由于这两年“亲民型”的哈苏X1D、富士GFX 50S的出现,使得一般玩家都开始觉得,也许再存一点点钱,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
35mm全画幅只是最小的那一块
数码摄影玩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别想太多,直接买全画幅相机一步到位最好。不用浪费钱去升级器材。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机外同样有机。胶片时代各种画幅随便玩的情形,在数码时代要重现了。十年前瑞士的seitz公司的巨无霸6x17数码相机已经是一个传说了。此外,国外玩家还定制过8×10的像A4纸那么大的传感器……全画幅市场日趋饱和,画幅更大更有看头是没错的,看富士和哈苏这么做,恐怕往后佳能尼康都肯定不会错放。
目前来看,中画幅无反相机形势十分明朗。相机用户群逐渐聚集在专业领域,中画幅相机的普及也不再是遥远的事情。单纯看价钱的话,全画幅顶级机身里,佳能EOS-1D X Mark II和尼康D5都是维持36,000-38,000元的市场价,而富士中画幅GFX 50S则是46,000元,哈苏X1D的价格是约60,000元,不算是遥不可及的价钱。五千万像素中画幅无反相机,画幅优势明显,画质趋向极致,细节更是无可挑剔。中画幅无反相机有可能在未来持续几年对全画幅相机造成冲击,更多的亲民化中画幅无反相机崛起也一定成为影像界的佳话。
厂商的重组
影像厂商光学部门重组计划,已经在这几个月里成为影像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首先是尼康统合全部光学实力,集中研发未来的相机产品或镜头。另外一个就是松下也有官方证实,部门结构重组只是把影像部门纳入到其他部门旗下,以进一步延续可持续发展业务。
松下影像业务不会废除但将纳入电器公司旗下
除了尼康、松下,就连宾得母公司理光也传出要治理亏损的相机业务了。理光的这次“治理”,可不是重组那么简单,日本公司已经开始先裁员1000名员工作为开端。再有就是三星爆出正式退出相机业务的消息。所有的这些,毫无疑问,全都是被智能手机的极快速发展所连累。公司结构重组是为了最大限度缩减亏损程度,不放弃是表示对市场依然有着深深的执念,尽管竞争是多么的残酷与可怕。
宾得品牌几经转手,依然在生存的边缘线上
难道说,尼康、松下、宾得,他们的产品不是好产品么?根本不可能。但好产品是否能让更多的人知悉和购买使用,是否能在性价比上超过对手甚至还能不受非同类产品的影响,这就真的是难上加难。影像界的萎缩并不是传统厂商们不够进取的结果,而是在大众手机拍照的环境下,专业拍照竟然对于人们来说“并非必要”。专业相机面临的困境可不是一夕可解。这绝对是日系厂商目前最大的困局。现在只能盼望“重组”后的新影像界能在技术上有更强大的突破了。笔者YY出来就是——能打电话能上网的专业化可更换微型相机镜头的一体化可移动解决方案。
厂商进军传感器
佳能销售传感器?佳能也需要销售传感器?可能你会觉得像佳能这样的一线大厂,单反连续14年获销量第一的大厂,在生存能力上根本不可能有半点担忧的,所以卖相机镜头、卖复印机打印机、买医疗器材和广播设备就够了,不太可能会卖传感器元器件。但事实上,去年11月就有新闻传出,佳能确实在卖传感器了,目的当然也只是赚取更多的资金来为公司运营做充分且充足的准备。
佳能销售1.2亿万像素的APS-H画幅传感器
研发传感器并销售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项目。相机传感器乃影像产品的核心,佳能销售的1.2亿像素APS-H画幅传感器和500万像素2/3全局快门传感器还有220万像素低光照环境专用传感器,均没有做成自己的量产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物价值也巨大,卖给第三方厂商似乎是一条明路。去年索尼传感器工厂受地震影响损害后,传感器市场供应紧缺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佳能觉得这也是一条盈利的道路。在影像产品销量较难提升的今天,从元器件入手或许是一个新的突破。
目前索尼传感器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而且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于手机厂商,佳能为第三方提供传感器,显然也是看中了跨行业这一特点,传感器除了可供影像厂商外,还可以供给其他行业使用,是在大环境颓势下脱引而出的有利手段。。
全景相机成为新战场
前有一线大厂佳能,后有智能手机狙击,如今的影像厂商要突破重围,真的需要另觅出路。理光坚持走全景相机的路线,看起来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全景相机在这两年发展得相当好,VR的出现,直播的火热,加上最近Facebook的VR业务上线,令全新的360°影像的影响力提高得最快。事实证明即使理光以后真的没有GR系列相机,凭借Theta的全新玩法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逐渐取代传统相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理光Theta系列全景相机成为年轻人新玩法
上天下地潜水:无所不能的全景相机
不过,觊觎全景相机市场的,还真大有厂在。三星Gear 360,华为荣耀VR Camera,OKAA VR全景相机、Cameo360,Insta360 Air(Nano)等,能数出来的产品真是比比皆是。可是令我们不解的是,传统影像厂商佳能尼康为何不对全景相机出手了?是因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还是无暇分身,担心顾此失彼?开辟一个新市场换取一片新天地,说得容易真做起来的话需要评估的风险远不止得多少失多少那么简单。其实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对于一个新出的领域(以无反相机为例),谁先做起来,谁先夺取主导权,后续的爆发可是十分惊人的。市场争夺战正考验相机厂商们智与勇。
作为一名传统的摄影师,笔者觉得影像界如今的发展确实让人焦虑。传统单反或无反技术基本上是停滞不前,机身小型化并没啥用,镜头依然巨大化。还有单反相机往摄像机的方向走,4K也好6K也好对于一般玩家确实不是大卖点。中画幅无反相机的亲民化尽管是如今的重头戏,但绝大多数玩家依然只能高呼买不起。最终的结果就是影像厂商推新越来越慢,完全为专业摄影师服务。对大众来说,几年前的相机依然能继续战斗,平时随便点就智能手机解决,这个状态可以维持十年,完全没毛病。是否有一天,我们真的能随身带着功能千变万化的极高画质数码相机,去到哪拍到哪炫到哪?看来答案就是得再等多十年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一台在海外非常火爆的手机
3个月就能免费拿走一块SSD
今日搜狐热点单电不需要专业:大三元镜头都是给谁用的?
  【PConline 点评】自从松下和奥林巴斯把单反相机上的反光镜箱取消,保留了大型传感器。更小的机身,更轻重量的单电相机就开始大规模地发展了。单电相机如今家喻户晓,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反对声音还是很大的。围绕着单电相机是不是便携的话题,业内外都有不同的声音。今天要讨论的是,单电相机到底应该走专业路线吗?单电不需要专业:大三元镜头都是给谁用的?  单电相机的诞生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打造一款轻量化高画质的相机,并且支持可换镜头的功能,简单来说,单反相机的优点保留,同时去除单反相机的一些不便,给到普通用户一个更便利的专业相机。事实上把单反相机上的反光镜箱去除之后,机身整体的厚度大幅度减小,机身外形的设计也不局限于原来单反相机的样式,虽然是可换镜头相机,但是外观上多元化了很多。俨然就是可以代替原来的卡片相机。单电相机时尚化和多元化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经过了几年时间发展,现在的单电相机确实代替了卡片相机的地位,而卡片相机早就日落西山不受待见了。单电相机外观时尚化、复古化、潮流化,在单反相机一成不变的造型上是很难实现的。单电相机的便携、时尚的卖点迅速蹿红,影像行业也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革命。在手机面前消费相机全面败退,单电相机倒是能重新吸引大众的目光。单电相机犹如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成为影像厂商主要的发展方向。  单电相机的兴起一定程度扭转了影像行业在普通消费者当中的颓势。不过手机摄影的疯狂扩张,越来越多人已经不愿意另外购买一台相机作为拍照的设备了。这迫使影像厂商不得不作出策略上的调整。渐渐撤出消费级的市场,重走高端路线。为什么要说重走?因为相机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专业仪器,胶片时代就是如此,它并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工具。  进入消费市场在大众群体中普及也只是近10年的事情,这有赖于数码相机即拍即有和低成本的拍摄优势作推广动力,在10多年间,数码相机迅速实现了胶片相机上百年都未实现的繁荣。但是好景不长,影像产品在各行各业扩张反而削弱了相机这个本宗产品的地位。影像厂商也是进退两难,走高端专业路线是唯一的出路,但也注定是小众的路线,无法像过去那样通过走量来实现高利润。  今天的单电相机也在往专业化发展,刚刚我们说了单电相机的开发初衷是为了便携化,主要目的是让大众消费者用上能够媲美单反相机的消费相机。简单来说就是把以前那些没人买的卡片相机进行升级换代。价格好接受而且画质好,更可以换镜头。消费者也很买账这类产品,但是今天的单电相机走专业路线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不管相机功能有多丰富,普通用户最需要的还是各种自动功能  首先普通用户并不需要一台很专业的相机,越专业的相机越不智能,提供的都是可以自定义的选项。并不是所有的相机用户都怀有一颗学习摄影的心,专业相机不一定就更好用,要看使用对象。单电相机开发的初衷就是为了小巧便携,这些才是普通用户需要的。专业摄影师对器材的要求是性能至上,对品类反而没有要求  其次说说专业用户,对专业用户来说,单反和单电本来就没有大区别,主要是光学取景有还是没有的差异。对性能的追求才是专业用户的选机要点。不管你是单电还是单反,谁的画质更好,对焦更快更准,抓拍成功率更高就买谁。单反和单电相机的那一点点使用上的差异并不会影响他们的选择。所以索尼出了全画幅微单&相机后,单电取代单反的声音就更大了。实际上买这类产品的用户考虑的主要还是拍摄画质、性能以及价钱。性价比上来说,索尼A7系列确实比同规格的单反相机要高,所以变得好卖了。如果哪天单反相机在性能配置上又刷新纪录了,这些用户又会改去买单反相机。而之所以在体育摄影、生态摄影领域佳能和尼康占大多数,还是取决于器材的性能。所以高端单电相机和高端单反相机比起来,并没有类别上谁更好的区别,主要还是看具体参数和实际拍摄效果。体积比单反镜头还大的单电镜头有违单电相机便携化的初衷  除了机身外,镜头的设定也越来越专业化,当然镜头本来就是一个大坑,对于厂商来说,镜头的研发要比机身更为重视。单电相机的路越走越偏,也有镜头开发的关系。以前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厂商在研发饼干镜头、可伸缩折叠的镜头。这些都是为了使单电相机整体更小巧而设计的。但今天不同了,16-35mm F2.8、24-70mm F2.8、70-200mm F2.8这些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的大三元组合也在单电相机上登场了。APS-C画幅的单电镜头已经够大够重了,全画幅单电登场以后,这体积和重量就更失控了。你打算买个相机每天带身上拍拍生活还会选这样的单电组合吗?单反相机结构比单电相机复杂得多,生产难度和成本也更高  对于厂商来说,单电相机由于结构更简化,所以工艺难度、生产成本要更低一些,但是由于一套完整的系统都需要重新研发,所以单电相机也不见得比单反相机便宜。相机厂商生产一台单电相机要比生产一台单反相机省心很多,因为少了很多机械结构的东西,转而使用电子化的零件可控性和稳定性更高一些,也减少了使用中的损耗,所以厂商也更乐意开发单电相机。我们看到中画幅相机也走单电路线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它的优势所在。  单电相机会否取代单反相机,也许不是由单电相机的优秀程度决定的,而是厂商的生产成本以及生产难度决定的。如果卖单电相机更省心更赚钱,那确实没理由卖单反相机了。能实现这个的大前提是大家接受单电相机并承认它和单反相机是可以平起平坐的。这就决定了单电相机肯定要往专业化发展,起码最顶级的单电相机要和最顶级的单反相机打成平手,大家才会认同单电相机,厂商也好顺势把单反产品线停了。  不管怎么说,单电相机专业化的大趋势是改不了了,也偏离初衷越来越远了。高端单电相机是厂商就目前形势设定的一个盈利方向,也是为了能获得更多专业用户的认同从而实现替代单反相机的目的。以保证影像行业可以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单电相机在功能以及形态上都越来越像单反相机了。至于普通消费者是否需要这样的相机,或者说专业用户是否需要这样的相机,还是交由市场来回答吧。
摄影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购买相机需要注意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