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摆脱中国为什么要去杠杆化化的影响

「中国经济去杠杆化」具体是什么意思? - 知乎18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分享邀请回答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482665/?from=search&seid=
4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经济最致命的问题:超级去杠杆化
经济衰退就像野火,定期出现,把那些庞氏融资或是投机融资的经济体毁灭掉,如果拼命压制经济衰退,就像拼命压制野火,最后就会酿成超级野火。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的时候,中国本来要陷入经济衰退的,但被中国政府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阻止了,结果中国眼下将要面对的债务危机会是所有金融危机中最厉害的一种--超级去杠杆化。超级野火就是超级去杠杆化的完美比喻。
超级去杠杆化是一个实证经济学的概念。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银行总资产/GDP占比增速过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国家就极有可能启动超级去杠杆化。债务融资分为三种:对冲、投机、庞式。对冲融资,其收入可以支付本息。投机融资,短期内收入只能偿还利息而不能偿还本金,必须债务展期。庞式融资,收入连利息也还不上,债务不断叠加,必须再融资或变卖资产/抵押物。超级去杠杆化的触发点就是经济体融资活动中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比重相当大,当这个比重达到一个零界点,资产/抵押物价格会出现大面积大幅度的跳水(Haircut),坏账大面积产生,信用/债务链条全面断裂,银行遭受重创,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实证经济学就像老中医号脉一样,超级去杠杆化就是给目前中国经济号脉的结果。
在2008年至今中国银行总资产/GDP占比从201%飙升至超过280%,增速惊人,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根据美国【利率观察家】半月刊的数据,从2008年底到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长了15.1万亿美元(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规模同期增长2万亿美元左右,远低于中国。中国在疯狂加杠杆,美国在积极去杠杆),比整个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规模(14.6万亿美元)都大。而美国的GDP是16.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约25%;中国的GDP是8.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2.2%,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资产却占到了全球GDP的33.1%。以史为鉴,1994年当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其GDP的全球占比达到了17.9%的峰值,与此同时日本银行业资产对全球GDP的占比也达到了27.3%的峰值。再往后就是失去的20年。
(如上图所示,2015年中国银行资产的同比增速和GDP同比增速的差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意味着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已相当高)
未来中国的银行总资产/GDP占比需要显著降低,至少需要回到200%附近,这将给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通缩压力,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将会陷入空前危机,五大行最坏有国家注资纾困,其他银行可能不少要香消玉殒,存款保险将派上大用场。
更为可怕的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融资抵押物(作为融资质押物的股票在超级去杠杆化中又是何种角色?),房地产也开始步入萧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住宅新开工面积较2013年下降14.4%,这是过去十几年没有过的现象。今年1月中国最主要的70个城市新房均价比上个月下跌0.4%,这是新房均价连续九个月下跌。房地产的融资环境也在急剧恶化,比如佳兆业的债务违约就使得信托基金大幅度压缩房地产相关的信托产品。根据麦肯锡的最新研报,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债务都与房地产有关,因此房地产危机势必引发巨大的金融震荡。中国的情况完全是按照实证经济学里的超级去杠杆化的剧本在演。
国际清算银行在2012年6月发布了Alan Taylor教授的研报【超级去杠杆化】,可以说是关于债务危机的最经典的一个实证经济学文献。Taylor教授对现在14个发达国家在过去14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内银行信贷超常增长并达到前所未有的的高度是造成经济大萧条(超级去杠杆化)的最重要原因。Taylor教授这项研究的地缘范围和时间跨度在同类研究当中是罕见的。
马基雅弗利说过:“不管谁想看到未来,都应该在历史中寻找迹象,因为人类事件总和过去的相仿。这是因为人类过去是,依然是,仍将是由相同的情感组合驱动,因此他们无可避免的将重复自己。”Taylor教授的研报让我深受震撼,透过过去100多年的经济史,我看到中国在迈向债务悬崖。中国一片片巨大的债务森林已经长成了超级火柴盒。
一旦超级野火窜烧起来,传统救火措施,降息,降准等等将全面失效,中国经济将全面驶向未知的危险海域。
现货原油,贵金属 投资风向、操作策略,欢迎添加本人微信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进入政府去杠杆化阶段之后
  宏观信用支点的崩塌和债务危机的恶化升级,再度逼迫全球各经济体特别是欧美经济体重新进入新的政府去杠杆化阶段  阿基米德曾夸下海口:“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对于经济世界而言,杠杆原理也改变着日新月异的现实。  从某种程度上看,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杠杆原理的广泛应用和深层扩展,是推动全球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物极必反,一旦经济杠杆使用过度,不堪重负的杠杆支点终将崩坏,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随之减弱,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纷至沓来,市场主体被迫减少经济杠杆的使用。  危机、杠杆和支点,构成了全球经济跌宕起伏、轮转前行的主线。而回眸过去、聚焦现在并展望未来,我们正经历着人类经济史上最激烈、最动荡的一段“杠杆”时光。  过去:危机演化与杠杆转换  人类对经济杠杆作用的深入挖掘,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借助力臂的伸展,即利用经济手段、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延展经济金融发展的空间;二是借助支点的夯实,即通过经济、金融信心的增强,增强经济金融信用的基础。  21世纪的前几年,房地产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和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从技术层次带动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进入了一个微观领域的“杠杆化”高潮时期,表现为房贷的高透支性、家庭的低储蓄率、企业的高负债率、金融的高衍生化和银行的高杠杆率。更重要的是,年,全球经济在技术进步的鲶鱼效应刺激下,实现了4.13%的年均增长,较年间3.2%的年均增长高出近1个百分点。经济繁荣一方面鼓舞了市场信心,另一方面则让市场放松了对金融创新和技术激进的风险的警惕。  直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微观领域的形势突然逆转,在房市下跌、银行报损和市场震荡的综合影响下,金融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高复杂性从人们盲目信任的理由变成极度恐惧的对象,微观信用快速萎缩,流动性骤然枯竭,微观领域的杠杆支点瞬间就被摧毁。  金融危机的恶性演化促使各国政府开始行动,通过货币政策超常规的流动性注入和财政政策大规模的政策救助,政府向微观领域输入急需的资金和缺失的信用,以国家信用修补市场信用,以宏观领域的“杠杆化”冲抵微观领域“去杠杆化”的冲击。伴随着这一过程,次贷危机引发了经济杠杆从微观向宏观的被动转换。  这种杠杆转换在数据变化中显露无遗。根据杠杆原理的物理学原旨和经济学内涵,笔者利用IMF的官方数据构建了政府杠杆率指标,即同一时期政府收入撬动政府总负债的倍数。  本世纪初至次贷危机前,微观领域的杠杆化起到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与此同时,宏观领域则呈现出政府杠杆率下降的态势:2006年,美国政府杠杆率为1.81倍,较倍的前期高点下降7.18%;2007年,欧元区政府杠杆率为1.46倍,较倍的前期高点下降6.77%;2008年,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政府杠杆率为1.1倍,较倍的前期高点下降49.27%。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微观领域信用支点崩塌,而大规模救助直接引发了年期间宏观领域的急速杠杆化进程:截至2010年,IMF预估值显示,美国政府杠杆率为3.05倍,较2006年上升68.5%;欧元区政府杠杆率为1.92倍,较2007年上升31.5%;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政府杠杆率为1.46倍,较2008年上升32.72%。  进一步挖掘数据并对应经济现实,年期间,全球宏观领域的“去杠杆—再杠杆”进程呈现出以下特征:  其一,年各国政府再杠杆力度明显超出此前的去杠杆程度,这充分说明了本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政府救助的超常规性;其二,欧美政府杠杆率明显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政府,美国政府杠杆率则高出欧元区政府,前者表明本次危机以发达国家为震中,后者则意味着美国救助力度大于欧元区;其三,美国政府再杠杆进程早于欧元区,而欧元区政府再杠杆进程则早于新兴市场,这与本次金融危机的传染路径形成了呼应。  现在:去杠杆化与支点修复的纠葛  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政策救助浪潮引发的宏观领域再杠杆化过程对挽救微观市场信心,避免全球经济长期、深度衰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利必有弊,年政府干预和政策救助的增强,在修补微观信用支点的同时,也让宏观信用支点不堪重负,并最终引发宏观信用的缺失,危机从微观领域转移到宏观领域,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并不断升级,全球经济重新笼罩在增长失速的阴影之中。  具体而言,政府杠杆率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其一,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快速上升,国家信用受损,2009年至今,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匈牙利的穆迪信用评级分别经历了12次、7次、1次、6次、4次和3次调降,美国和法国也失去了AAA的标普信用评级。其二,金融稳定性下降,高昂的财政支出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市场对货币赤字发行的担忧,通胀预期潜在上升;欧美金融业则由于持有大量问题债券,再度面临流动性风险上升的挑战。其三,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下降,受政策刺激减弱和债务危机不确定性丛生的影响,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全面减速,增长预估值仅为3.8%,较2010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宏观信用支点的崩塌和债务危机的恶化升级,再度逼迫全球各经济体特别是欧美经济体重新进入新的政府去杠杆化阶段。  从现状分析,尽管全球各经济体特别是欧美政府,2011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巩固政策,但成效却尚未充分彰显,全球经济依旧陷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沼。排除政策时滞的影响,当前政府去杠杆化收效甚微的关键在于,宏观领域的杠杆支点即政府信用并未有效得以修复。  具体到每个国家,原因则有所不同:就美国而言,在国债上限提升后,技术性违约的风险已经基本得到规避,国债信用评级遭调降的实质性冲击也较小。美国政府信用缺失的关键在于大选政治周期引发了对政策非连续性的担忧,且地方州政府财政巩固缺乏足够力度。  就欧元区而言,在欧洲央行通过三年期再融资操作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且欧元区通过了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之后,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度恶化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欧元区政府信用缺失的关键在于,希腊等边缘国家始终缺乏令人信服的长期治理方案,而非短期应急措施;德国和法国则始终没有真正流露出对边缘国家输出经济资源,帮助其全面摆脱困境的决心;整个欧洲则始终缺乏行之有效的统一财政约束,财政一体化的制度创新依旧模糊不清。  未来:基准风险与可能转机的共存  那么,展望未来,全球政府大范围、强力度的去杠杆化措施会收获怎样的结果?各国的政府杠杆率会如何变化?  IMF的预测数据给出了一个基准情形下的变化趋势,年,宏观去杠杆化的效果将滞后、渐次显现:欧美政府杠杆率有望于2012年触顶,并从2012年开始下降,预计2014年美国政府杠杆率将从2012年峰值的3.22倍小幅降至3.19倍;2015年,欧元区政府杠杆率将从2012年峰值的1.98倍小幅降至1.93倍。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杠杆率则有望于2011年触顶,达到1.31倍,并自2012年开始下降,2015年大幅降至1.12倍。  从基准情形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欧美政府的去杠杆化措施发挥效应的时点较为滞后,政策效果也并不十分显著,未来几年的政府杠杆率预测数据依旧大幅高于其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新兴市场则由于远离危机震中,且在危机中实现了独立性较强的快速增长,宏观去杠杆化的效果有望强于欧美。  基准情形下的展望表明,欧美政府去杠杆化进程的收效前景不容乐观,债务危机的未来依旧阴云密布。结合之前的现状分析,造成这一窘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宏观经济杠杆的支点,政府信用并没有由于一系列财政巩固政策的推出而得以有效修补和夯实。  为实现政府去杠杆化效果的提升,进而彻底终结债务危机的蔓延,并推动全球经济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复苏,全球政府特别是欧美政府唯有在政策转变中寻求转机:  一是转变现有财政巩固政策失之粗放的特征,并非所有开源节流的政策都是有利于长期去杠杆的,唯有轻重并举,在减赤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降低对居民财富和就业市场的可能损伤,才能实现微观信心和宏观信心的长期共塑;  二是转变现有财政巩固失之协调的特征,唯有在细节设计上充分考虑内部成员(美国州政府、欧元区成员国)的切身感受和共同利益,在一定程度资源再配置的基础上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才能遏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抬头;  三是转变现有财政巩固缺乏搭配的特征,唯有注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有节奏、有分工地相互支援,才能避免全球经济陷入内外均衡同步缺失的长期尴尬。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宏观经济分析师)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中国通货紧缩的担忧——《金融时报》中国不应低估去杠杆化风险【郎咸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8,410贴子:
中国通货紧缩的担忧——《金融时报》中国不应低估去杠杆化风险
日,国际三大之一惠誉将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此举引发国内外各方热议。惠誉宣称,调降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的理由主要有三:第一,过去几年来增长过快,其中影子银行融资发展迅猛。社会融资规模占GDP的比率由2008年底的125%上升至2012年底的198%,增长了近60%。而常规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率则由2009年的76%下降至截至2013年2月的12个月内的55%;第二,地方政府债务迅速增加,且地方政府债务的不透明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前在风险。截至2012年底,债务达到12.9万亿元,占GDP的25%;第三,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A类评级国家的平均水平,且波动性较大。2012年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3%,低于A类国家中数水平的33%。事实上,惠誉一直是国际三大中比较看空中国的一家。例如,2010年6月,惠誉曾经将业风险下调至“最易遭受系统性风险”的D/3类。2011年4月,惠誉将中国长期本币债信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2011年9月,惠誉宣称,如果中国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恶化,就可能在未来六个月至两年内下调中国主权债务评级。本次的评级下调,意味着惠誉的确认为,中国银行资产质量近年来明显恶化。笔者认为,惠誉调整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可视为对中国经济潜在风险的一种外部提醒,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与过高的与GDP比率相关的潜在风险,并未雨绸缪地采取应对之策。潜在风险之一,是中国企业部门的负债率太高,未来必将面临,而企业去杠杆化不但会压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将给银行系统带来巨大压力。根据的估算,2011年底中国总负债占GDP的比率达到190%,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太高,但中国企业部门负债占GDP比率达到151%,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也是非常高的。与证券的估算值略低一些,但中国企业负债占GDP比率也均高于100%。如此之高的企业负债水平是否会造成不良贷款,关键取决于企业投资回报率的高低。然而,考虑到如下两方面问题,则未来几年中国企业投资回报率并不乐观。一方面,目前中国很多制造业行业都面临显著的。产能过剩不仅困扰着诸如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行业,而且也常见于、等新兴产业。过去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来消化过剩产能,但由于近年来外需疲弱以及中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下降,这个消化过剩产能的能力下降。产能利用率偏低造成制造业企业投资回报率下降。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企业贷款集中于地方投融资平台,而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投资集中于基础设施行业。经过2009年至201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浪潮,目前中国东部新增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尚可,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出现了大量新增基础设施使用率较低的状况。基础设施投资使用率较低,意味着地方投融资平台投资回报率下降。如果未来制造业与基础设施使用率低的问题没有显著改观,则中国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新一轮不良贷款浪潮。诚然,目前很大一部分融资是由影子银行体系提供的,但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在于与银行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恰恰是商业银行为了规避中国政府各种信贷管制的结果。因此,无论不良贷款出现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还是表外,商业银行恐怕都难以置身事外。尽管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较低,但这一漂亮的数据建立在以下三个脆弱的基础之上:一是作为不良贷款率分母的贷款规模增长过快;二是中国政府曾经将大量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展期3年;三是过去几年内商业银行持续将风险较高的信贷由表内转移至表外。试想,一旦中国经济增长显著减速、银行新增信贷规模明显下降、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不再展期、影子银行风险爆发使得信贷风险由表外再度转移至表内,则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可能急剧上升,这不仅会抹去商业银行的利润,而且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集体出现资本金不足的困境。潜在风险之二,是无论地方政府还本付息能力,还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都与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息息相关。土地出让金收入,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税费收入,占到地方政府预算内外收入之和的很大一部分,在部分省市甚至高达50%。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很大一部分资产,甚至资本金,都是地方政府划拨的土地。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萎缩导致土地成交量与价格急剧下滑,那么不仅地方财政会捉襟见肘,而且地方投融资平台还本付息的能力会显著下滑。而且,地方政府也很难履行对投融资平台的担保承诺。尽管体系直接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规模仅占其贷款总规模的20%左右,但如上所述,占中国银行体系贷款规模另外20%的贷款是针对地方政府及投融资平台的,这一部分贷款实际上也暴露在房地产市场风险之下。此外,就连很多制造业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也是以其持有的土地与房产作为抵押的。不难看出,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完全与中国房地产市场捆绑了起来,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在特定冲击下中国房地产与土地价格大幅下降,则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有可能爆发系统性危机。当然,如果中国商业银行体系面临潜在风险,那么中央财政将是抵御系统性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中央财政实力雄厚,那么中国政府能够通过新一轮不良资产剥离与银行注资来避免危机爆发。然而,这意味着从2000年前后启动的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努力付诸东流。此外,如果加上各种或有债务(例如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铁道部债务、潜在的社保基金缺口等),中央政府债务也并不是太乐观。而且,政府财政收支也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一旦经济增速显著下滑,政府财政收入会相应下降,财政支出会相应增加,导致财政收支显著恶化。在最不利的情景下,如果需要同时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恐怕中央财政也会捉襟见肘。那么,应该如何应对未来中国经济造成的潜在金融风险呢?首先,中国政府应该打破国有企业对若干服务业部门的垄断,对民间资本真正开放这些行业。服务业的开放有助于更多资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流动,从而缓解制造业的;其次,中国政府应该加快包括利率在内的各种要素的价格市场化。利率市场化造成的贷款利率上升有助于抑制低回报率的投资增速;再次,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规范影子银行发展,尤其是提高影子银行体系的透明度,明确一旦发生损失之后的责任分担机制,增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第四,中国政府应该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匹配,降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第五,中国政府应该通过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发债,来将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转化为地方政府债务,既增加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外部约束,也降低商业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
(De-leveraging)什么是去“去杠杆化”?--下的现象简单来说,“杠杆化”指的就是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特别是,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当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房地产的下跌。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甚至有认为,美国(即将)进入大规模去杠杆化的过程,这种影响将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导致美国陷入衰退,整个经济调整期或许将需要十年。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风险名词就是“债务”,就本质而言,债务其实就是对信用的一种过度透支,滥用信用就会造成债务风险,并最终导致债务危机。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经济周期波动往往体现为经济体系杠杆率的调整过程。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的过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经济回升和公共部门去杠杆化。在早期衰退阶段,私人部门债务比率攀升至高点,公共部门负债开始出现上升趋势。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1-2年时间;在第二阶段,即私人部门去杠杆化阶段。私人部门现金流增加,经济回暖,但由于推行财政刺激政策,公共部门负债率达到阶段高点。这个阶段持续时间大概为3-4年时间;在第三阶段,公共部门去杠杆化阶段。尽管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反弹,全社会负债率再次上升,公共部门不得不开始漫长的去杠杆化进程。这个阶段大约持续10年左右。目前,全球发达国家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如果进入第三阶段则意味着廉价资本时代即将远去,投资者和借贷者将面临借贷成本上升的窘境。在未来的几年内,信用紧缩、财政紧缩和消费紧缩三个层面的叠加效应会进一步显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市场波动中有一个好消息:中国去杠杆化仍在继续_凤凰财经
市场波动中有一个好消息:中国去杠杆化仍在继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人民银行指出,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应该是乐观的,因为我们仍然处在牛市之中。尽管中国股市和经济基本面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市场对于政策还是非常敏感的。
新闻配图 随着中国官方PMI创三年新低,最近公布的财新中国PMI也下滑至47.3,创自2009年以来新低。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向市场注入1500亿的流动性。但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股市纷纷下跌:上证综指下跌4%,道琼斯指数下跌280点,日经指数下跌340点。 全球股市大屠杀!
近期全球股市状况
近期沪指走势
日本股市 日本越来越担忧 中国经济对于日本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我们之前指出的,在暴露了所有经济和市场的问题后,中国似乎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还在影响周边地区国家(韩国对外出口大幅下跌,日本资本性支出增长出现下滑)。中国官方制造业PMI6个月以来首次下滑,创3年新低。接下来中国将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周年的活动,中国需要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出一扫阴霾的气势。虽然31日政府显示出一些对股市的刺激,但是股市在次日开盘后仍然在下跌。两桶余额已经跌至8个月来最低(但是同比仍然翻番),中国人民银行仍在采取稳定的策略。中国人民银行向市场注入1500亿,受此消息支撑,人民币收涨0.22%,创2014年11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
中国经济问题正在蔓延
韩国出口同比 韩国出口创2009年最大降幅,连续第8个月下滑韩元会是下一个宣布贬值的货币么?
在中国经济各种不好消息尽出之后,股市3个月以来创自金融危机以来最差表现 中国人民银行指出,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应该是乐观的,因为我们仍然处在牛市之中。尽管中国股市和经济基本面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市场对于政策还是非常敏感的。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在中国,希望也是一种策略。但是,如果你除了希望之外一无所有那么你就等于被深套。 紧接着,中国PMI再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8月官方PMI指数为49.7,创三年来新低 官方PMI指数6个月来首次低于50荣枯线。8月非制造业PMI为53.4%。华侨银行经济学家Tommy Xie表示,国内和国外的需求都非常疲弱。市场情绪非常低落,现在说中国经济触底反弹还为时尚早。 因此,我们需要向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上,而不是支持股市上。在向市场注入了1000亿后,经济仍在下滑。 当然,我们也有好消息:去杠杆化仍在继续。 上海市场两融余额下跌至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周一两融余额下跌至67310亿元人民币,为去年12月25日以来最低点。两融余额较前一天下跌1.5%,或是100亿元人民币,连续第10天下跌。 但是,我们不确定的是,中国是否在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的次级贷款计划。 分析师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宽松政策可能会加大。如果商业地产投资仍然疲软,可能下调商业贷款的支付率。虽然实际政策效果可能会因房屋远期贷款上限受到影响,但是这些措施将可以在短期内刺激市场的信心。 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证明,放宽标准和降低的措施有效的。 人民币在经历两天大幅下跌之后,中国人民币银行开始入市支撑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指导价设在6.3752,是2014年11月以来最大的单日涨幅。我们不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入市支撑人民币的意图,但是我们猜测是因为紧缩的环境。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对银行的代客远期售汇收取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Oscar)&
[责任编辑:wangshan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2557
播放数:62047
播放数:15950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杠杆影响企业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