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采购商和生厂商15d502等电位联结安装在一起的E-BI是生厂商的代理商吗?

代理商进驻卖场的相关流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代理商进驻卖场的相关流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并购风潮下BI们的幸福生活 - CNET科技资讯网
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这里除了熙攘的电子卖场,...
剥皮寮是这此次「推荐Google街景三轮车拍摄景点」票选...
话说,某日,祝英台与梁山伯去逛街……
6月22日上午,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
大部分公司在走向死亡。本文分析了微软之所以处于危险...
苹果发布的最新产品似乎并没有给苹果联合创始人之一的...
并购风潮下BI们的幸福生活
作者: 卢旭成
中国计算机报
CNETNews.com.cn
  IBM、Oracle、SAP等国际软件巨头对BI厂商的并购让整个业界对BI充满了猜想。走近BI厂商,尤其是国内中小BI厂商,我们力图为读者描绘一幅它们的生活状态图。
  SAP、Oracle、IBM、HP等国际巨头接连不断成为BI并购新闻的主角。
  IBM、Oracle、SAP等国际软件巨头对BI(商业智能)厂商的并购让整个业界对BI充满了猜想。那么,国内BI厂商,尤其是中小BI厂商目前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呢?是在痛苦挣扎,还是幸福地生活着?本次调查,我们走近这些BI厂商,力图为读者描绘一幅它们的现时状态图。
  开始盈利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很多BI公司陆续盈利了。”中国商业智能门户网站chinabi主编焦有章告诉记者。chinabi有大大小小几百家BI企业注册,焦有章也经常与这些企业沟通。他发现,一些成立才一两年的BI公司现在都做得风生水起,年营业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小公司也很多。
  接受采访的众多BI企业也纷纷表示,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不赖。
  广州菲奈特公司总经理邓新平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我们的日子确实较以前好过了。”其实,菲奈特在2004年就实现了盈利,中间曾一度因为项目垫付资金过多而导致资金紧张,后来引入了东南融通为战略合作者。10月24日,东南融通将菲奈特打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融资规模近2亿美元。菲奈特一下子变得财大气粗。
  “公司年一直在亏损,到2005年开始持平,2006年至今有了超乎想象的业绩增长。”广州尚南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国纬不愿意透露具体的业务量级。但他告诉记者,尚南科技的代理商数量2004年还只有4~5个,2006年是24个,今年已达到50多个。
  分析日子好过的原因,焦有章认为首先跟市场大环境有关。据他介绍,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电信、金融等行业对BI的需求开始回暖,而众多BI厂商正是靠这些大行业生存的。“BI厂商最难过的是2005年前后。那时候电信、金融等行业对BI的兴趣骤减,很多公司都熬不下去了,像东方惠群、立为等靠电信吃饭的公司就因此而消失了。”焦有章说。
  东南融通副总裁赵伟认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会走到BI阶段,“金融和电信的信息数据完成大集中之后就需要我们来帮其发挥数据的价值了”。先特计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郑正中博士也表示,现在ERP已在中国逐步普及,收集来的数据必然要找工具来做分析,这就给了BI市场机会。
  另外,此番市场回暖也得益于国内企业用户正逐渐接受BI理念。BI在政府、金融、电信、制造、流通等行业的率先应用,也起到了示范作用。加之前两年BI的寒冬淘汰了一批企业,那些咬紧牙关存活下来的企业,在市场回暖时没有了众多对手与其抢夺市场,从而享受到了更多的胜利果实。
  “随着成功案例的增多和中国企业对BI认识的加深,我相信未来几年这个市场增长将更迅猛。”郑正中表示。
  并购利好
  今年频发的国际软件巨头对BI厂商的并购案传递出一个怎样的市场信号?对中国市场和中小BI厂商有何影响呢?
  “并购至少告诉大家,用了ERP之后,还需要BI这样的工具帮助完成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北京奥威智动首席顾问邹斌说,“BI是大有可为的,要不然软件巨头怎么会花血本收购呢?”
  郑正中也认为,自从BO、海波龙等独立BI厂商被收购后,它们的开放性就失去了,客户范围越来越窄,“原来很多使用BO的厂商都来找我们了,我们就有机会了”。
  尚南科技销售总监张伟则告诉记者,小公司在没有被收购前大都很有技术特色,一旦被收购,一般来讲都会慢慢被大公司给“融化”掉,失去特色。他认为,领先的公司被收购后,市场上以技术取胜的BI企业就寥寥无几了,这更能突显出尚南的技术特色,不辜负多年来尚南对BI近乎偏执的研发投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看,并购对国内致力于做产品研发的BI厂商是不利的,“这些巨头将BI产品融合到其产品线中去后,其竞争力绝不是一个或几个独立的BI厂商可以抗衡的”。但这对企业用户来讲未尝不是好事,因为“不用费心地从数十种BI产品和方案中去比较和选择了”,焦有章表示。
  “其实这些并购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不大,因为中国市场区别于欧美市场。”赵伟分析,“国内BI厂商重点还是应把国内客户研究透,给他们提供合适的产品。”
  拓市有方
  对未来的乐观估计,让国内所有的BI厂商都开始加快市场开拓步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产品已经具备让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购买的实力的基础上,尚南科技还是耐不住性子,开始大规模寻找代理商,甚至学习跨国公司做法,为通用软件公司做OEM。目前尚南科技已在北京设立了研发和销售中心,“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在市场推广上增加巨额资金投入”,陈国纬表示。
  作为一家产品和项目占比为3∶7的混合型BI公司,让邓新平引以为豪的正是菲奈特强大的BI实施能力。东南融通与菲奈特合作后,双方共享后台资源,还把产品和方案交叉销售到对方的客户群里。“对本土用户的熟悉和了解始终是中国BI厂商的杀手锏。我们将支持菲奈特做大做强。”赵伟表示。
  邓新平也告诉记者,他原来在与国际BI厂商的竞争中最担心品牌力和运维经验比不过它们,如今上市后有了充足的资金可以去弥补这些短板了。同时,邓新平反驳了业界所谓菲奈特被并购后,BI部门将被大规模裁减的传闻。他告诉记者,他们希望招录更多的专业人才。
  奥威智动由金蝶、用友等公司的前员工创办。“对国内ERP用户的理解恐怕很少有人比我们更深刻了。”邹斌说,“我们正在尝试与高校合作,为其MBA教育提供产品。”邹斌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同时也能通过教授和学员发现潜在客户,最主要的是这种合作方式投入很少,只是提供一些产品,“对我们来讲几乎没有成本”。
  先特计则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抢夺中国市场。郑正中告诉记者,它们的产品主要是采取绑定微软SQL的方式,产品界面讲究友好容易使用,20万元一套,“相对于技术而言,我们更看重商业模式”。他所说的商业模式是,进入中国市场前期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代理为辅的方式。
  “我们采取先直销后代理的方式也是不得已,因为我们刚刚进入中国,知名度不高,所以我们先要把市场做起来才能刺激好的代理商来跟我们合作。”郑正中告诉记者,他有信心卖出量来,“20万/套不贵,卖1000套就是两亿元了”。
独家 | 原创
03/21/2008
03/20/2008
03/20/2008
03/19/2008
12/18/2009
12/17/2009
12/17/2009
12/17/2009
12/17/2009
12/16/2009
12/16/2009
12/16/2009
09/12/2012
09/04/2012
08/02/2012
07/24/2012
07/17/2012
07/04/2012
05/25/2012
05/09/2012中小企业也需要BI吗?
我的图书馆
中小企业也需要BI吗?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BI市场主要集中在电信、金融、税务、保险等高端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也仅仅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用到了BI,那么,是不是中小企业就根本不需要BI呢?
&&&&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BI为什么很难走到企业中去。
&&&& 首先,是信息化意识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有着一个普遍的过程,那就是,先上财务,然后上物流,再根据企业的需要,或者上生产管理,或者上分销,或者上人力资源,或者上客户关系管理,或者上OA。为什么企业会在信息化上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投入呢?两方面原因,一个在软件厂商,一个在企业本身。
&&&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所有的信息化厂商都在这样引导着企业的需求。我们可以看一看中国目前主流的ERP厂商,用友、金蝶、神州数码、浪潮、新中大,或者是国外的、,它们的产品线都惊人地相似。一旦一个客户购买了某一个厂商的某一个产品,一般情况下,这个厂商都会尽可能地在老客户身上去推广其他的产品。那为什么他们不推广BI呢?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在BI这个产品上投入研发。我们看国内最大的两家ERP厂商:用友和金蝶,他们分别在2002年与国外巨头Hyperion和Brio公司进行合作,代理他们的产品,虽然后来他们的产品中都加入了自己研发的管理驾驶仓,但都属于一个概念性的模块,没有实际的销售。那为什么他们不在这个上面投入研发力量呢?原因又有二,一,BI研发要求相对ERP更为精深的技术,而且,需要更为专业的需求人员。我们看国外,BI领域都是一些专业化的厂商,他们只做BI,SAP或Oracle也是近两年才投入BI的研发的,所以,用友和金蝶没有这个能力;二,在用友或金蝶看来,中国的ERP也才刚刚进入到普及化的初级阶段,BI的需求还不明显,投入巨大的研发不如选择和成熟的国外BI合作。那么,既然不是自己的产品,那么,推广的热情也就自然差了许多,到了一线的分公司,因为人力资源的匮乏,干脆就不去推广了。
&&&& 我们再看看企业本身。对中国的企业,目前应用信息化的目的,除去一些非理性的因素,那么,多数的目的就是进行企业内部的控制了。中国的企业都还很年轻,在管理上更不成熟,企业需要一套软件来帮助他们规范管理,监控流程,换句话说,就是让老板放心。那么,对老板自身来说,有没有这个信息系统,他其实是并不关心的:本来不要软件也可以的,但人工管理还是靠不住,所以,也就买套软件来管理一下,提高一下基层的运作效率与准确性。但他却没有想过,自己要与这套软件发生什么关系。老板想进行什么样的决策,要数字的时候,下面会提供,或者干脆就不管数字,直接靠经验决策。这样的一种观念下,企业信息化更多是满足基层运作的需要:比如,生产计划的工作量大,算不准,就上生产管理软件,想把全国各地的营销机构的信息及时收集上来,于是就上一个分销系统。而BI,则要求老板自己有信息化意识,他自己有依靠数字来决策的愿望,但这对目前中国的企业决策者来说,还是有些要求过高。国外,哈佛MBA出来多数仅是担任部门经理,而中国,多少大企业的老板或CEO现在才开始去读EMBA。
&&&& 正是因为软件厂商不去推广,企业自身没有这个意识,BI在无法进入到企业中去。那,企业需不需要BI呢?尤其是中小企业?
&&&& 回答是肯定的,需要,而且,比大企业更加需要。正是因为规模小,生存的压力才更大,才更需要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数据:正是因为小,我们才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客户的业绩;正是因为小,我们才更需要关注成本与利润的变化;正是因为小,我们才更需要关注采购的价格;正是因为小,我们才更需要关注库存不要有积压……
&&&&&那么,我们如何来改变目前这种情况呢?有一个著名的营销故事,说两个卖鞋的sales去一个岛上,发现岛上的居民从来都不穿鞋子,一个sales想完了,没有需求,就放弃了,而另一个sales则大喜,他尝试让大家穿上鞋子,当大家感觉原来穿上鞋子的感觉是那么好时,鞋子也就自己然好卖了!其实,这个故事在我个人的理解看来,是告诉我们,客户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顾问式的销售,销售的人员应该比客户更清楚这个产品对客户的价值,所以,sales要想成功,必须能让客户感受到这种价值,让客户感受到,“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一旦客户明白了这一点,购买也就成了水道渠成的事。
&&&&&所以,我们只要努力让客户去尝试,去体验BI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这要是在以往,我们很难做到,为什么呢?因为以往的BI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需要一个非常有经验的顾问给客户讲上半天的理念,拿上软件给客户演示别的企业是如何用BI来辅助决策的,但当客户说“能不能让我看一下自己的数据?”时,厂商就无能为力了,因为它需要非常专业的实施顾问在客户那里进行长时间的实施,才能构建出展示客户自己数据的分析模型。客户没有说一定买,也没有打预付款,厂商自然不会投入;客户没在见到真东西,也自然不会再“上当”(想当初,卖ERP给我的时候,就是描绘地天花乱缀,买了才知道有多痛苦。)
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BI产品,它只要经过简单的安装配置,即可自动识别ERP的版本,自动进行数据仓库的建立,并预设了丰富的数据分析模型,同时,如果客户有一些个性的分析要求,客户还可以自己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完成修改。也就是说,它可以直接让客户先穿上鞋子走几天,直接去感受与光脚的区别,而不是让软件厂商唾沫横飞地“忽悠”客户:“你看,我穿上鞋,那是相当地舒服呀,要不,你也买双试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不仅仅是需要BI系统,而且,它需要的是风险小,见效快,更为实在的BI系统。
经常会碰到客户问:Power-BI里能看到的,好像财务软件里都有,那为什么需要Power-BI,你们到底与财务软件有什么区别呀? &&&&&& 每当此时,我都会问对方:“您是负责哪一块业务的?”对方一般都会回答:“财务”。事实上,问话者基本上都是财务部具体操作财务软件的会计或财务主管。&&&&&& 在回答对方这个问题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讲了半天区别与好处,对方给你下的结论却是:你们有的,财务软件都有,也没减轻我们什么工作量。&&&&&& 对方不是在为难你,而说的都是实情。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很多sales来说,会想不明白:BI不是在分析上应该比ERP强很多吗?为什么客户不这么认为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首先,对于这些会计与财务主管来说,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是他们的基本技能要求,客户财务部里还不乏EXCEL高手,所以,他们想要在财务软件里得到一个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其次,对于会计与财务主管来说,他们日常查询与分析的重点在于非常细节的内容,日常更多地是在查询凭证与科目余额,范围固定,条件明细。就算是他们在完成领导需要的财务分析报表时,也是已经固定好格式了的,只要进入报表系统,重新计算一下,打印出来就可以了。&&&&&& 再如预算分析,因为需要录入预算数据,反而有财务人员抱怨增加了工作量(因为原来预算的数据是各部门报上来的)。&&&&&& ……&&&&&& 我们来看看,综合以上的原因,是很难说服客户来购买Power-BI。那么,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最大的问题是,Power-BI的目标使用者主要定位为管理决策层,而不是会计或财务主管,如果和错误的对象说“我爱你”,当然得不到你想要的回答:“我也爱你”。&&&&&& 那我们来看,如果对管理决策者说“我爱你”时,他会说“我也爱你”吗?&&&&&& 1、管理决策层基本不会使用财务软件,当他需要一个财务数据时,必须依赖于别人来得到;2、管理决策层的时间总是不够用;3、管理决策层的思维是跳跃的;4、管理决策层希望能通过数据快速识别问题所在;5、管理决策层发现了问题,同时还想马上知道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总结来说,正是因为管理决策者需要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来决策,而且存在着多变性,而通过Power-BI,领导直接通过鼠标就可以操作,不但快速识别问题,找到原因,而且,可以多角度地进行分析,任意地改变条件。正如我们所说的,“达成了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将信息直接送到了决策者的桌面。&那么,是不是针对会计人员或者财务主管就真的没有什么价值了呢?当然是有的,只是需要客户的财务人员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如前面举例讲到的预算分析,如果这个财务人员换个角度想一下:输入预算值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只是需要花一点时间,但是,如果花了这个时间之后,领导可以直接查询到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且,领导可以直接钻取到明细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预算执行的偏差,那在这种情况下,他以后的工作是不是会更轻松了呢?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应用是继ERP之后,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又一重要应用。体现商业智能应用价值的经典案例是沃尔玛啤酒与尿片的案例。这是商业智能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应用的价值体现。而事实上,商业智能应用还包括多项技术,包括数据仓库(DW)、多维分析(OLAP)、决策信息系统(EIS),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商业智能走进中国也已有十来年的时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BI市场主要集中在电信、金融、税务、保险、政府等高端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也仅仅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用到了BI,那么,是不是中小企业就根本不需要BI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从MIS到ERPII的这二十多年来,中国已经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已经使用了ERP,并且经过数年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量的历史数据。但是因为企业管理水平的限制,ERP数据的质量普遍不高,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当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利用、分析的时候,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方法是:1、利用ERP中现成的报表;2、将ERP中的数据导出到EXCEL中再进行手工整合;3、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报表的二次开发。所以,许多企业会制作出大量复杂的电子表格——所谓的中国式报表来解决问题。&&&&&& 其实,不是中小企业不需要BI,而是他们不知道BI,所以,大量的对数据的分析需求,转变成了中国式报表的应用。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利用商业智能技术中的多维分析技术做出的报表与传统的电子表格的区别:传统的电子表格式报表,随着决策者需求的变化,报表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式越来越复杂。曾经见过一个企业给到老总看的企业经营报表,综合了财务、销售、预算等多方面的数据,一张最终的表格经过数个表格逐步生成,上千个单元格、数百个公式。这样的报表,容易出错不说,而且,这些复杂的报表也越来越依赖于报表制作人员。而最要命的是,当决策者从这个报表中发现经营的问题时,还必须从另外的报表中找出原因。因为实务中取得这些信息的困难较大,让许多决策者最终止步于结果,最终还是凭着经验来决策。我们再来看多维分析式报表。一个多维分析模型就等于数十张电子表格式报表。我们来看常见的销售分析报表:销售年报/季报/月报/周报/日报、产品销售统计、区域销售统计、业务员销售统计、产品区域交叉销售统计、销售排行榜、销售退货统计等等,这些需要许多报表来完成的,在多维分析中,仅仅用一个模型即可全部实现,而且,它的实现是可以任意拖拽与钻取,仅通过鼠标即可完成,这样,它就符合人的决策思维习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时,决策者不但知道发生了什么(Know what),还可以知道为什么会发生(Know why)。在数字的支持下,再进行科学的决策。&&&&&& 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商业智能技术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中小企业利用商业智能技术不需要讲究炫丽的概念,只要能切实地解决许多问题就可以了。那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小企业经常碰到的哪些决策问题,可以利用BI来轻松实现呢?n&&&&&& 销售分析:1、销售利润走势是怎么样的?2、部门、产品、区域、客户、业务员谁的利润贡献最大?3、为什么出现销售利润的变化?4、如何找到最佳的产品、区域组合?5、应收账款的情况如何?n&&&&&& 资金分析:1、有多少货币资金?2、有多少应收账款?3、有多少库存资金占用?4、有多少应付账款?5、未来的资金情况?n&&&&&& 库存优化:1、库存的结构是怎么样的?2、有多少呆滞物料?3、库存合不合理?n&&&&&& MRP优化:1、如何优化采购提前期?2、如何优化安全库存?n&&&&&& 客户流失:1、哪些客户的销售持续下降?2、哪些客户连续几个月没有订单?3、这些客户是不是公司的核心客户?n&&&&&& 预算分析:1、如何在现有的财务软件基本上实现预算管理?2、可以灵活定义责任中心?3、及时跟踪预算与实际发生情况?n&&&&&& 模拟决策:1、如果销售利润增长10%,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有什么变化?2、如果想净资产收益率增长5%,利润率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3、如果固定资产发生变化,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什么样的变化?n&&&&&& 采购价格预警:1、采购的主要物料是哪些?它们的价格波动情况如何?2、哪些物料的采购价格持续上升?3、哪些物料的采购价格波动最大?4、这些物料所占的采购比重有多大?n&&&&&& 分析报告:如何自动生成图文并茂的分析报告,可以任意时间、任意内容(如财务、销售、仓库、采购、人力资源)、满足任意管理角色(总经理、区域经理、财务总监等)的需要?n&&&&&& 多账套合并:集团性企业,如何合并各机构的财务与企业数据,并建立统一的分析平台?有人也许会说,以上的大多数问题在ERP中都可以得到答案。没错,但是关键的问题是:需要多久才能得到这些答案,决策者能直接得到吗?下面,我们来通过几个案例来看看商业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n&&&&&& 某集团应用案例:企业名称:广东天章信息纸品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打印纸)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三甲之列,年营业收入4亿。应用方案:将全国近30家分支机构原本独立的销售、应收、库存及财务数据进行合并,建立统一分析平台。企业使用ERP已经多年,并且实现了数据物理上的集中,即所有ERP的账套数据存放在总部。但是,要从集团总部的角度出发进行各项经营数据的统计分析,如产品品类区域销售统计周报,就必须让每个机构每周从各自的ERP系统中导出销售统计报表,再根据产品编码,来进行不同产品品类的分类统计,整理成总部所需要的固定模板,集中到总部之后,再由各部门设置专人进行合并统计,造成了大量的手工工作。当企业想改变这种分析模式时,最初想到的就是找原erp厂商通过二次开发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因为需求的复杂性,最终还是无功而返。最后,商业智能技术的应用,才完美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现在,各机构在统一的分析平台上,根据自己的权限来进行各种分析模型的应用,而原来的周报,已经可以变成了日报,并且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则根本不再需要制作并打印。因为,在总经理的桌面上,已经可以轻松地通过鼠标来看到集团或任意机构的销售情况。客户评价最终的评价是:“这套系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幸亏我们没有按最初的想法来进行二次开发。”&l&&&&&&& 分销应用案例客户名称:北京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大网新旗下成员企业之一,年销营业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应用方案:六个事业部,20多个分支机构,共享分析平台,包括销售、库存、应收、财务、预算、管理驾驶舱等全面应用。作为一个IT分销企业,其经营特点使他们向绩效管理要效益。而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销售、应收与库存,手段则是预算管理。虽然用了ERP,但要综合利用ERP中的各种经营数据来实现预算管理,则需要大量的数据整合。为了实现这个需求,企业使用了国外某著名报表系统,开发出了上百张报表,同时,因为其ERP中的部门设置与预算中责任中心的设置不同,所以,在ERP的报表系统中也设置了近百张报表,包括数千个公式。尽管如此,每次到了季度经营会议时,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预算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最后,企业还是采用了商业智能技术,充分利用多维分析模型,在现有ERP的基础上,快速建立了一个经营分析平台,从而省去了原来数百张报表的维护。客户的评价是:“用了BI,不再面对众多的报表与公式,不再担心会出错。投入不大,却节省了巨大的工作量,并且,权限控制严谨,操作异常简单。” &从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BI技术的应用价值是非常明显的,它实现了信息化从业务层到决策层的最后一公里!中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是中国经济的基础,虽然其经济总量还没有那么高的比重,但从历史来看,正是因为中小企业的活力,才使西方发达国家度过了多次经济危机!所以,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为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这么多年持续在信息化的应用上投入,却没有实现预期的价值——绝大多数企业的总经理竟然没有ERP的账号!我们可以这么说,中小企业不仅仅是需要BI系统,而且,它迫切需要! &但是,因为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存在着如资金、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中小企业在选择BI系统时,受到了更多的挑战:首先,企业在ERP建设时就吃了不少的苦头:买进来容易,用起来难。BI是不是也要经历痛苦的实施才能用起来呢?从目前的BI应用来看,存在着这种现状:虽然其实施风险要远小于ERP,但仍需要经过较长周期的实施之后,才能见到效益。其次,企业对自己目前ERP的应用满意程度也不高,自然也会有这种担心:目前数据不准确,那么直接出来的分析数据岂不是也不能相信?正所谓垃圾数据进,垃圾数据出。不过,这种担心在实际的应用反而不存在了:正是因为有了BI系统,才会让企业决策者哪些数据是垃圾数据,这样才有改善的机会,所以BI的应用会促进ERP系统的数据质量。另外,中小企业的ERP投入一般在10万到15万之间,而BI动辄数十万上百万,怎么敢投入啊?其实,目前的BI应用与定制衣服非常类似:企业会在市场上找合适的供应商(裁缝店),它会比较看重厂商的咨询实力(就如师傅的手艺一样)。而BI工具(也就是布料),一般由厂商推荐,当然,你也可以自己选择。接下来,厂商会开始进入企业进行调研(量身),你需要什么样的业务模型,这些业务模型的数据来源等(如领口、袖长、肩宽),都是要详细了解的。最后,在企业管理者的电脑上,就会看到这件漂亮的衣服了。而对中小企业来说,需要的BI系统,可能更需要好像现在的成服一样,走入商店,选中自己感觉合适的成衣,照照镜子确定穿上去好看,付了钱马上就可以穿上走,有钱就买贵的,没钱就买便宜的。这样,投入的货币成本与时间成本都最小,还可以确确实实地找到合适的衣服,不存在定制出来如果不合身要重做的风险。那么,摆在BI厂商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能像服装一样,可以定义出颜色、尺寸、性别、衣裤等属性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甚至还可以解决类似买成衣时的一种共性的个性需求:根据身高来裁绞裤脚边?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批量复制? 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BI厂商开始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旧时王榭堂前燕,很快就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文来自:E-Works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电位联结安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