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快乐时代公司中银消费旗下的网贷贷平台

支付宝怎么解除和天津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代扣_百度知道
支付宝怎么解除和天津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代扣
自己解除不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好,如果解除不了代扣协议,那么请支付宝客服,介入处理吧!亲,我的回答你满意吗?满意的话给个采纳吧!或者你可以选择继续向我追问哦。
那个客服只会回答一些客观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最新的天津且2014年的网贷平台有哪些?
来源:网贷之家
作者:之家妹
摘要: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止06月12日,天津且2014年的p2p网贷平台共17家。以下是“天津且2014年”相关的p2p平台列表和详细信息,希望对各位投资者能有所帮助。
数据显示,截止06月12日,天津且2014年的共17家。以下是“天津且2014年”相关的平台列表和详细信息,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天津且2014年的p2p按注册资金排序的前10名列表:
p2p平台名称
天津|滨海新区
(以上为部分数据,完整数据请查看) 天津且2014年的p2p平台按注册资金排序的前10名当前运营情况:
p2p平台名称
(以上为部分数据,完整数据请查看网贷之家档案频道) 天津且2014年的部分p2p平台最有用的用户点评:
殇-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来没用手机号注册过这个平台,今天通过之家点击注册,准备投2万32天的,提示注册过了,于是下载平台通过短信验证方式设密码,登录进去,发现就只有注册手机号,实名制、卡什么的都没有,很郁闷,未必点错了,瞬间没心情了
用户 :也是朋友推荐的,然后尝试了几次还不错,很放心
以上就是网贷之家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天津且2014年的p2p平台的详细信息,由于数据系网络整理而来,难免会有所疏漏,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最新的民营系且天津的网贷平台有哪些?
来源:网贷之家
作者:之家妹
摘要: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止06月12日,民营系且天津的p2p网贷平台共52家。以下是“民营系且天津”相关的p2p平台列表和详细信息,希望对各位投资者能有所帮助。
数据显示,截止06月12日,民营系且天津的共52家。以下是“民营系且天津”相关的平台列表和详细信息,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民营系且天津的p2p默认排序的前10名列表:
p2p平台名称
天津|滨海新区
(以上为部分数据,完整数据请查看) 民营系且天津的p2p平台默认排序的前10名当前运营情况:
p2p平台名称
(以上为部分数据,完整数据请查看网贷之家档案频道) 民营系且天津的部分p2p平台最新的用户点评:
七丫 :整体来说感觉还可以,投过三月的,回款及时,一般都在下午处理
辟寒大王多情的侄女 :除了需要,对接存管银行的名气比较小,别的都还很满意,兑付也很及时,合作这一年多还不错
grewn :小型精品平台中做的比较不错的,投过一段时间感觉很高,网站体验,提现体验都是比较不错的,个人感觉收益比较稳定,只不过平台比较火,标是真难抢啊!有的时候严重!不过通过这方面也能让人感觉挺安心的,所以为了安全可以接受。做实事的平台希望你们能越来越好!
经纬 :小平台,总体感觉平台还可以,有时候比较慢。收益在8%&**&**15%之间,不但节日有活动,日常活动还不少,根据活动分配投资,可以获得更多收益,是个适合长期小平台
zhangkun :资金安全很放心,提现方便快捷。
以上就是网贷之家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民营系且天津的p2p平台的详细信息,由于数据系网络整理而来,难免会有所疏漏,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2017年度最大骗局,你知道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年度最大骗局,你知道吗?》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2017年度最大骗局,你知道吗?》 精选一前段时间,朋友大鹏在喜马拉雅FM上,买了某知名新媒体人推出付费音频课程。课程团队还向大家保证:“三年后加薪不超过50%,可以申请全额退款”,后来更是把“退款”改成“双倍退款”。课程原价99块,优惠打五折,只要49.5块。一上线,30分钟内就卖出了1万份。大鹏说:“我升职加薪,就靠这门课程了。”兴奋得不得了。而我只想说:“呵呵。你被套路了。”套路在哪里呢?这很简单:想买这门课程的,主要是刚出来工作的小年轻。本来薪水都稍微低一点,考虑到、工资自然增长等因素,三年加薪50%那是大概率事件。而刚出来工作,三年后涨不到百分之50%的薪水,真的那绝对是废柴了,少之又少!而且,谁会为了区区这几十块,在麻烦的手续下去申请退款?再退一步讲,哪怕所有听课者都没涨工资,都要求退钱。那人家将收上来的钱,三年内拿去搞点,人家也是稳赚不赔!聪明如那位知名新媒体人,看准的就是这一点,无怪乎有很多冷静理智的网友在惊呼:“这TM就是在收割智商税啊!”其实这课程,和古代包生男孩的秘方一样,效果本身值得商榷,套路却是一脉相承。他们为什么会愿意缴纳智商税吗?他们蠢吗?他们没能力吗?他们并不蠢,也不是无能,而只是太过焦虑。过度的担忧和焦虑,让他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被精明的商人们算计、屠宰,被肆意收割智商税。刚才说的那位朋友大鹏,二逼兮兮地去买这收割智商税的课程。就是因为他有严重的焦虑。是成功的焦虑,也是知识的焦虑。买了一堆线上课程,听各种牛逼人士讲经济,指点江山,但也只是买了而已,听课没时间。我问他:“你到底学到什么了?”他也答不上来。但就是图个安心,图个心里踏实。焦虑让他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他已经不清楚哪些对他真正有意义,哪些只是无用的信息废物,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却什么也没收获到。这样类似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不仅是年轻人的知识焦虑、成功焦虑,让成功学、知识付费烂大街。每一类人,都有他自己的焦虑。这样的焦虑,让社会中所有人,无时无刻不被老奸巨猾的人收割智商税。父母的育儿焦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最好的,才是好父母”……要买学区房;要买最好的奶粉;要上顶级的幼儿园;要让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围棋、学书法、学跆拳道、学英语……在孩子身上肯花钱、舍得投入,固然是好事,但一焦虑,容易折腾自己和孩子,也容易交不少智商税。花了钱就感觉心安,花的钱越贵,就越心安,从来没想过自己是不是交了智商税!也从来不去考虑,这钱到底花得值不值,花得有没有效果?!女人的外形焦虑公众号上流传各种鸡汤文:“长得好看是一种本事”、“为什么不和颜值差的人做朋友”、“你连身材都管理不好,你还有什么本事?!”女人也全都吓着了,成天担心:“老公会不会因为我变丑变胖不爱我了?”“我的职业发展会不会受到影响?”越想越焦虑,越焦虑就越想!所以,去整容的、隆胸的、抽脂的啦,都特别多,各种美容护肤品,也特别流行。在国内,有不少女性跑到“黑整形”去做整形的,做完变丑、越整越丑、或者脸部肿烂的……为了别人眼中的“美丽动人”,而甘愿承受各种各样的风险,把钱包里不多的、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就这么轻易贡献给别人哪!她们都有着严重的外形焦虑,就爱给别人贡献智商税,可管不了这么多了呀!所有人的健康焦虑所有人都怕死,都怕不健康,怕生病!这是人之常情。但制造恐慌、制造健康焦虑,搞得你好像明天就可能患癌,好像你明天就阳痿了,好像明天你就衰老了。各种五花八门的保健品,走入了大家的生活之中。本来功效不明的冬虫夏草,被吹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被炒到上千块钱一克。搜狐新闻上之前发了一篇文章指出:“在中国,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是的,都是骗人的!没有那么多奇效无比的保健品,都是在利用大众的健康焦虑,在制造健康恐慌,然后收割大众的智商税。那么,这么多人,为什么会焦虑?又为什么会因为焦虑去缴纳那么多智商税?是媒体无节操的制造恐慌吗?是这个时代生存艰难吗?除了这些不可控的外在因素,陷入焦虑的人,本身是有一些思维缺陷的:非黑即白的极端化思维想着“我变丑变老,就毫无价值”,那你肯定会有外形焦虑;想着“朋友们啥都懂,我啥都不懂,我真没用,真没文化”,那你肯定就会有知识焦虑;想着“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人才,我就是差劲的父亲”,那你肯定就有育儿焦虑啊!极端化思维,让你觉得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做不到最好,那就是最差劲、最没价值、最无能!这种喜感的思维方式,没有焦虑才怪!过分在乎别人的眼光许多人完全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恐惧。你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处处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焦虑就会找自动上门来。灾难化思维肚子痛了,立马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亲朋好友有人得病死了,马上就想到特别担心自己的身体,害怕是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不给孩子报班学这学那,会担心孩子以后被人比下去,混出一个挫样怎么办?总之,一个很细小的问题,在那些具有“灾难化思维”的人眼中,总是会想到一连串小概率的后果,越想越心惊,把自己吓得不行。要避免被收智商税:·你不要去相信别人兜售的捷径你要成功、得自己好好努力;你要把孩子教育好,得自己好好下功夫,不是给孩子多报几个班就能解决问题。想要健康,那需要你有规律的作息、充足的营养,也不是保健品能够代替的。相信自己的努力,不要相信别人兜售的捷径。认识到大部分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要。曾经有个朋友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傻逼;大部分事情都没有意义。”执着于某些事情,会产生过分的焦虑,然后被那些精明的人,收割智商税。于是,自带思维缺陷的傻瓜们,异化成圈养的猪狗,被喂食像猪饲料一样的信息,让他们生长焦虑,然后收割着一波又一波的智商税。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通过认识到那些引起焦虑的事物并不重要,可以缓解大部分的忧虑。”人生中大部分事情,确实都没有别人告诉你的那么重要,按自己的路子去活。放下那么多无关幸福的执念,你才能获得恣意洒脱,才能对别人刻意传播的焦虑病毒免疫,才能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代中,守护住自己那难得的判断力和理智,活出最幸福的自己。(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金融视界立场)(本文由金融视界转自国馆)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关于我们|互联网|创新金融|新媒体||P2P|众筹|创客|证券||支付|||监管|政策|热点|曝料|让您的每一次点击,都能转化为价值!投稿邮箱:《2017年度最大骗局,你知道吗?》 精选二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掌柜前段有个妈妈抱怨道。她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重点学校,一直年级前三,最后保送进了名牌大学。可是大学毕业一年,他失业三次。前两次是没过试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计通不过,主动打包走人了。然后他就拒绝再找工作,现在已经在家闷了快半年,整天打游戏到深夜,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这位妈妈急得起火,偷偷打电话给儿子的前领导。对方也坦诚,说:你儿子对工作不上心,好几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干,还没有任何理由,批评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不太懂事,开会老呛领导,走廊里见了老总从来不打招呼,跟同事相处也不好……这些话让她很吃惊。她承认儿子确实有点自我,但没料到问题如此严重。她说,“我一个那么优秀的儿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骄傲,我也觉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亲,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呢?”- 02 -我倒觉得,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变糟糕的。这男孩子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质,比如不善与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责任心差……只是在大学毕业前,这些统统都被成绩掩盖了。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思维——孩子嘛,健康快乐成绩好就一切OK。所以,在他两岁时,你给他做花样早餐、教他学英语单词,却没有教他要懂规矩有礼貌,他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见到长辈不问好,你不以为然。于是他工作后,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大吃零食大声说话,遇到领导视若无睹,都觉得理所当然。在他五岁时,你让他学书法学钢琴学跆拳道,却没有教他怎么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他霸占公共玩具你由他去,他受欺负你帮他打回去。于是他工作后跟老同事抢电脑争业绩,总是无意识地侵犯别人,屡屡与人发生冲突,又不知如何解决。他十岁时,你只关注他有没有考优秀被表扬,却没有告诉他要尊重老师感恩父母,他对长辈大喊大叫,你觉得勇气可嘉,吃饭时别人没落座他就大快朵颐,你觉得他吃饱就好。于是工作后领导夹菜他转桌,领导开门他上车,领导开会他唠嗑,还丝毫意识不到有何不妥。他十五岁时,你全心都是他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却没有教他如何让内心强大,老师一个冷眼他成绩就下降,亲戚一句闲话他就恼羞成怒,你和他同仇敌忾,认为都是老师和亲戚的错。于是工作后领导批评几句他就想辞职,工作出一点问题他就惶恐不已,难以承受。他二十岁时,你总想着他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却没有告诉他人性复杂、世道艰难,不舍得他吃一点苦。于是毕业后他出个差加个班就叫苦连天,面对同事的排挤孤立、明争暗斗,全无应对能力。——他可能如你所愿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学位,甚至还多才多艺。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没担当、不懂事……完全不适应社会。在社会这片海,他刚一下水,就出现巨大的排异反应。别人的毛毛雨,都是他的狂风暴雨,别人的小浪花,都是他的惊涛骇浪。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工作的大船就沉了,人生的巨轮也漏了。他头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03 -永远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优秀。把孩子送进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成绩确实很重要,但绝不是唯一。社会才是检验一个人和一对父母的最终标准。而这个标准,是综合性的。我在报社做记者时,带过很多实习生,现在大多连模样都忘了,只有一个姑娘,我印象深刻。她是香港人,大三暑假来交流实习。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好,我给你带了棒棒糖。我先让她看了一天报纸,晚上问她感受,她说有些标题跟香港报纸的风格不一样。然后给我举了几个例子。我觉得很有趣,第二天写了稿子,就让她取标题。她苦思冥想很久,饭也不吃,一举取了二十几个。后来我让她试着写稿,她每次都特认真,两百字的稿子要查几十份资料。不过有时还是不过关,我得全部推翻重写。她也不难过,会反复看我的版本,总结经验,很谦虚礼貌地问我她的问题在哪里。平时同事们在办公室聊天,别的实习生都是默默旁听,只有她,会很努力也很恰当地加入,讲她的见闻和想法,她说话很好玩,常常引起笑声一片。有一次我俩去找主任汇报工作,她走前面,到了门口,忽然缩回来,我问怎么了,她吐吐舌头,说“我看见主任正在聚精会神打喷嚏,我爸说不能打扰别人打喷嚏”。她实习了一个多月,是唯一一个离开时已经能独立写稿的实习生,唯一一个让三位主任都记住了她的实习生,唯一一个我舍不得放走的实习生。我至今认为,这姑娘无论在什么单位,一定都能做得很好,都会深受欢迎。而她的教养、友善、责任感、主动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劳。记得她有次告诉我,她爸妈每次打电话,都会问几个问题:今天有没有帮到老师?有没有认识新朋友?自己有什么收获?我想,能问出这些问题的父母,跟那些只会问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 04 -其实每个父母也都知道,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在他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己杀血路。所以,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该在他离开你之前,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是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和保护。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孩子能在社会上活得开心、顺畅、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才是作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荣誉。*作者简介:李月亮,作家。专业解读情感疑难杂症、人生纷繁谜题,以温柔有力的笔触,呈现有品质有力量的生存之道。新书《世间最美是心安》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bymooneye)◆分享到盆友圈◆◆就是对最大的奖赏◆- 其他文章推荐 -關注多赢之后,回复「热文」即可查看3月爆文:1.《董卿首谈儿子:这样的妈妈,才不会弄丢孩子的未来!》2.《劝你远离“刀子嘴豆腐心”的人!》3.《你对父母的态度,决定你过怎样的人生》4.《闭上嘴,是最高的修行!》5.《你知道吗?这笔钱攒的越多越浪费!》6.《嫌当市长工资低,他辞职捡破烂,捡出80亿资产非要上交国家!人家说他傻他说你们懂个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理财行列,收益9%』《2017年度最大骗局,你知道吗?》 精选三文 / 社长
编辑 / 西西现在的人都热衷于追求干货,巴不得一个月就成为写作高手,恨不得三个月就实现财务自由。网上有个段子关于这群热衷干货喜欢走捷径的人: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上 3W 咖啡听创业讲座,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 氪每日必读,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然而,干货市场仍然很火爆。这两天开学季,各大书城开始打折。我合租的室友是个学霸,借此机会去扫荡了一番,顺便招呼我也快去看看。我点开网站一看,热销榜首的书,书名结构大多类似。《世界知名企业培训指南》、《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极简史》、《世界顶级思维》、《万变中不变的超强效率管理法则》……再点开评价页面,清一色都是干货满满帮助很大。生活在这个快捷的时代,很多人都追求快餐式生活。不仅吃上面要快餐,知识的获取,也只求便捷。所以,书名中只要一出现:三分钟读懂 ***,一张图告诉你 ***,或者在标题里加干货两个字,好像都能让一本书的实用性陡然提升。这种实用性是信息,但对于提升个人思考能力而言,所谓的干货,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用。换言之,看了这么多干货,其实你正在慢慢变蠢。01有人说,知识付费的时代来了。2015 年底,自媒体创业者声势浩大地推出知识付费平台;2016 年,各大付费问答平台纷纷上线,拉起一场大战。今年知识网红们联合推出了一个知识版的双十一,一天的时间就卖出 5088 万元。这个销售额和 2009 年淘宝推出的首个双十一购物节持平。你可能没用过值乎,没用过分答,没有在网上买过公开课,但你一定见过或者收藏过这类文章:Excel 操作的 100 个小技巧50 个论文必备网站,一定用得到高效记笔记的十个方法,马了再说最实用的 ppt 模板,各种场合都用得到这些干货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把一些知识、经验之类的东西,省去漫长的铺垫和得出结论的过程,直接把结果条分缕析地摆到你面前。我之前和一个做职场管理类公众号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干货类的文章,打开率低,但分享极高。在干货面前,本来就快节奏的我们更加急躁:刷到一篇干货文章,赶紧点赞 + 收藏;看到一场讲座,赶紧报名;听到一个课程不错,赶紧购买。庞大的知识市场也佐证了他的小结论:目前,知识付费用户已经达到 5000 万,2017 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预估可以达到 500 亿元。这些数据,道出了多少人在为自己的知识焦虑买单。恐惧大都因为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无知往往是一个人焦虑的源头,为了用最快的时间来缓解自己的这种焦虑,知识成为了缓解焦虑的精神鸦片。但这种短期缓解知识焦虑的办法,其实暗含重重陷阱。02陷阱一:你可能记不住自己看过的干货在这个屏幕阅读的时代,一个人每天要接受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你理解中的学习,是上网站、看干货公众号、逛知乎;你的学习时间,通常是上下班通勤的时间,工作间隙放空自己的时间,睡前刷手机的时间。大概和欧阳修说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类似。看到一篇文章,很好,但是太长没时间读,都会选择收藏下来以后再看。这里的以后,基本上就等于没机会了。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内容都是跟着需求走,你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自然要给你匹配碎片化的阅读产品。干货就这样应运而生。同事小王特别喜欢各种干货知识,今天在这个公号看到如何月入十万。干货满满,我要收藏起来。明天在那个公号看到职场达人都必须具备五个能力。干货满满,我得收藏起来。但他不知道的是,收藏干货的过程,就是遗忘的过程。以为收藏的是知识,其实收藏的是知道。以为掌握了知识,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同样一个结论,为什么经典大部头需要花几万字几十万字解释,一篇文章可以让你三分钟读懂?难道是原书的作者表达能力不如干货作者吗?肯定不是。你一天接收的信息如此之多,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只有最震撼的部分能吸引到你。所以很多所谓干货为了吸引注意力,是省略详细论证过程的,简单粗暴,直接把一条条结论砸到面前。这样的干货只负责提供知识,不负责帮助理解。就像课堂上的笔记,知识密度很高,但可读性很差。这么一来,用注意力最不集中的碎片时间,去记知识浓度最高的干货,记不住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03陷阱二:过度依赖干货,是用别人的大脑在替你思考前天我去看了新上映的电影《敦刻尔克》。看完后回来,朋友问我,你跟我讲讲,这部片子怎么样?我说,这次诺兰抛弃了以往的繁复叙事,尝试了一下新的打法,我觉得还蛮清晰的。还有诺兰让汤姆哈迪演了一个戴头盔的飞行员,哈哈哈,用最贵的演员,露最少的脸。其实这都是一出电影院,我第一时间在豆瓣上看来的评价。但是在和其它人叙述时,我从心里把它当成自己的观点。看《奇葩说》的投票,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大脑的意志其实是脆弱的,观点随时会随着选手的论述而更改。在阅读干货时,也很容易受到类似的影响。你以为你在思考,其实你只是对别人的思考成果提出了认同。你只是在重复着别人的语言,换言之,你已经被人洗脑了。高尔基曾经说过: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那些学者帮你读庄子,名人解析红楼梦,一本书带你看完二十四史,读完一篇感觉很有见解,仿佛文学造诣又深了一层。博采众长很好,但也需要时刻警醒,那些观点不是自己的。叔本华指出:只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在一次导演聚会上,一个个导演都掌握了很多别人先进的理论,但却不会拍电影;相反,赵本山没太高的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凭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自导自演的小品、电视剧和电影却都大受欢迎。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什么知识都需要别人嚼碎给你,就好比小孩子没有能力咀嚼,所以大人要帮他们弄碎一样。这些干货往往只告诉你结论而非解决过程,将多项式简化为单项式。然而,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你所接触的一切信息和背后的原理构建了你的思维方式,而这才是培养良好学习方式的关键。短期集中地接受信息与长期碎片化知识都会令你只看到知识的片面,且快速遗忘。最可怕的是,长此以往,你很难进行深度的长期的思考,你的思维会逐渐被禁锢。04陷阱三:听过很多道理,可能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哪些技能,经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帮助?这个问题有 122177 关注,870 万浏览。纵观下面的高赞答案,大致分为三类:第一是技能类,比如健身、做 PPT、编程等;第二是思维方式类,比如提升情商、风险管理等;第三是情绪调节类,比如换位思考、高效沟通等。仔细想想,其实这些答案都包含着一个若有似无的矛盾:确实这些技能可以经过较短时间学会,熟练掌握也确实可以给生活带来巨大帮助。但矛盾点在于,依靠较短的时间掌握的那点皮毛,完全不够给生活带来什么质的飞跃。这个情况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按此潜心修炼方成大器,武功秘籍是关键,潜心修炼也是关键。然而,干货却常常用标题告诉你,读完你就学会了。把听过等同于了解,把了解等同于熟练,或许是干货阅读者最常见的一种幻觉。网友小鹿快跑讲过一段追求干货的经历: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6 月,他一共为追求干货耗费费 5000 元:在知乎上买了 46 次讲座,花了约 1500 元。在微信上买了 21 个讲座,花了约 500 元。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花了约 500 元。在网上买课程,花了约 300 元。参加过两次早睡早起打卡群,花了约 100 元。购买了几个七七八八课程,花了约 2000 元。谁知道一年半过去后,他并没有变好:我除了白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外,一点都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品质没有提升,工作没有加薪,旅游梦想没有实现 ……这就是大部分热衷于干货学习的人所得到的结果:干货学习就像鸦片,起初,你会觉得它很受用,对你的帮助简直如沐春风。可是过段时间后,你才察觉,原来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逻辑还是那样,知识涵盖量和技能水平也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海伦凯勒写过一句很玄的话:知识使人进步,而智慧使人得道。那些前辈精英总结的时间管理法则,高效阅读秘诀,八十八个 Ps 速成小技巧,读完一篇感觉很有效,仿佛又掌握了一门技能。但读了一遍不代表完成了学习,应用起来才算。马斯 o 富勒说过一句话: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一篇干货或许能给你开启一扇新领域的大门,但一门技能真正要掌握、精进,除了反复练习别无二法。爱迪生经过了五万次的实验才成功发明了蓄电池。狄更斯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去街头观察和记录行人的零言碎语,才有了精彩绝伦的《双城记》。迈克戴尔,不但的观察了练习和的落差,无数次的调试错误,才有了现在的戴尔。你却妄想只用几篇干巴巴的干货就能有所成就。这世上没有人能只靠一篇干货就能成为天才。石康说过:提升能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复地尝试、学习和练习。无论你囤积了多少干货,没有实践,也只是一个知识渊博的白痴。05跳出三个陷阱会发现,市面上所有干货,都只是帮助学习的工具,远不能等同于学习本身。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干货的生产过程。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所有的规则,都是经验→思考→结论的产物。在学生时代,很多人可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道不会做的难题,老师讲一遍记不住,要自己做一遍才能记住,如果你还能给别人讲题,就说明你彻底弄懂了。举个例子。我前段时间听了一个演讲,是一个作者分享他的写作技巧,他说,他的写作技巧在于从生活中提炼情节,设置反转结尾,转换叙述角度。我读了这篇干货就代表学会了吗?肯定不是。我必须去写一篇故事,从生活里提炼情节,设置一个反转的结尾,在文中用一下转换叙述角度。只有真正去做了,你才会发现,自己对它的理解,是否完整、严密,有没有哪些障碍没有被发现。这样写了几篇,再抛开别的,自己总结写出这篇文章的过程,这时我已经完成了一遍干货的生产复盘,此时的输出,也就成了我自己的输出。歌德说过:要想让别人反复思考的智慧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自己再三思考,直至它们在我们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小到生活技巧,大到人生哲学,都是一样的道理。06爱因斯坦说过:那些读了太多而用脑太少的人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只是学习他人的智慧并不足够,你需要自己想明白才行。花时间记录、通盘考虑和深入思考你学到的东西。这世上唯一的捷径是行动:勤奋地阅读、勤奋地思考、勤奋地实践。股神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神人,他总结了他的日常工作:我的工作是阅读。他无论多忙,每天都会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并仔细研究和调查自己感兴趣的。巴菲特的,查理 · 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 · 巴菲特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在演讲的时候,说到秘诀时,大家都很期待巴菲特说出什么成功的途径,他只说了一句话:学习很简单,只要愿意读书就行了。走得太舒服的路,往往都是下坡路,而只有当你认真阅读和仔细思考时,才有往上走的底气。别人的干货,只能让你间歇性踌躇满志;自己的行动,才能让你摆脱持续性混吃等死。你想要的结果,必须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2017年度最大骗局,你知道吗?》 精选四**touwang中国的实践者官网网址:www.**touwang.com理财热线:400-788-9566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去吐槽90后和00后的孩子,可能你会滔滔不绝一天都停不下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孩子们出了问题,果真如此吗?也许问题出在家长和教育身上,孩子们进步了,而我们的教育依旧是老套的。强烈推荐这篇文章给大家阅读。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第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第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1、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孩子们太可怜了。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她在干吗?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他才不会有考试焦虑。现在咱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2、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所以各位,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3、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各位在座的老师你不要生气,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4、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他们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5、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什么叫手办?“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就到网上去说了。有一个场景,有几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门一打开,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德育校长,如果有,请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去搞这些东西。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6、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要不剪头发就不要来。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那么各位,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各位注意,我们培养孩子健康是很要紧的,所以要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展现,我们的学校德育活动要有这样的意识。7、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我想问在场的幼儿园家长们,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的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还有,我们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能够迎战,锲而不舍。学奥数的时候再难的题目也能克服,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在上海,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当然若你正好处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生子女,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环境给你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来源:中国社会学(ID:sociology_cn)作者:陈默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喜投网,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喜投网(www.**touwang.com)是一家金融生态系统公司,围绕大众消费领域,提供、新媒体、社区和互联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高达12%;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注册送10000体验金,邀请好友注册赠送.1%投资收入;注册请点击阅读原文。《2017年度最大骗局,你知道吗?》 精选五原标题:“放弃自己力量的最常见方式,就是认为自己毫无力量” | 什么是女性独特的低自尊感全天候科技是华尔街见闻发起的原创科技新媒体,悦读更多请登录我们的网站www.awtmt.com,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awtmt)”、“新金融见闻(AWFintech)”。作者 / KnowYourself 隋真简介 / 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前几天,有位粉丝发来了长长的留言,她说:“我在工作上总觉得能力不够,比不上男同事: 他们总是更加自信,敢去尝试,可以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成就。但我有了点成绩,也总觉得是运气好,而且一旦做不好,领导就会安慰我:‘没关系,对女生来说是太难了。’但这种话并没让我觉得好受点……以前学习上也是,家里人对弟弟要求更高、寄予厚望,而我一旦考不好,他们就纷纷表示‘理解’,尤其是理科。‘没关系,女孩子本来就不擅长理科’可能我真的不行吧,后来理科真的越学越糟糕……”和这位留言者一样,许多女性内心都有“我比不上别人”的念头。这道内在的声音时不时地阻碍她们向前,在女性面对新机会时叫她们退缩,让女性在面对他人的夸奖时下意识地说出“我不行”,让女性不敢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害怕被嘲笑……Facebook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认为,固然有外部因素阻碍了女性取得成就,如差别待遇、制度问题等等,但女性的内在障碍同样限制了女性。要想取得良好发展,消除内在障碍同样重要。今天的文章就来谈一谈“内在障碍”——女性低自尊——介绍什么是女性独特的低自尊表现,为什么女性会低自尊,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自尊感。1什么是低自尊?自尊是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核心信念(central belief),它是人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对自己的评价与想法,以及人们赋予自己的价值感。低自尊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质和价值有负面的信念。低自尊者会认为自己不够好、没有能力、配不上自己的身边人等等(J.V. Fennell, 1999)。低自尊者会有哪些表现呢?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很糟糕,却又不希望他人发现自己“恶劣的”本质,因此低自尊者会对别人的批评尤为敏感。有些低自尊者会对提出批评的人发脾气,来掩盖“被戳穿”的恐慌;也有些低自尊者索性回避与他人社交,来避免他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低自尊者会不自觉地讨好他人,且常常会为自己没有的错误道歉,希望能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此外,低自尊者对自己的评价存在偏见。比起优点,低自尊者会更放大自己的缺点,并反复强调。面对他人的夸奖,有些低自尊者会指出自己的缺点,开始自我批评。比起男性,女性的自尊感更低。一项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不论女性处于哪个年龄段,她们的自尊水平都要比同年龄段的男性要低(Bleidorn, 2016)。那么,女性的低自尊表现在哪些方面呢?2什么是女性独特的低自尊?1. 在职场中的表现a. “只顾做事,却不为自己争取”:皇冠综合症(Tiara Syndrome)在面对晋升机会时,女性往往会迟疑,她们不敢主动提出去承担新的任务与职场角色,她们过于担心自己不具备拥有新职务需要的技能。惠普的一项报告显示,女性只有在认为自己100%符合职务条件的时候才会提出申请,但男性只要觉得自己有60%的条件符合就会去争取。对于晋升,女性更加被动,好像在等待别人把她们提上位置。这种现象可能和“皇冠综合症”的心态有关,这个名字是由谈判女性公司(Negotiating Women Inc.)的创始人Carol Frohlinger与Deborah Kolb提出的,意思是女性会期望“自己如果工作能力很好,他人就会自动注意到,并为她们戴上皇冠”。有这种心态的女性觉得:“只要我做得好,就一定会被人看到,一定会因此升职;相反,如果我没有被人赏识,一定是我能力不够,配不上。”然而,有皇冠综合症的人忽略了主动争取的必要性,事实上,Sandberg(2013)指出,良好的工作表现如果没有得到他人认可,女性理所当然地可以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利益。许多机会如果不经过争取,是不会主动落在一个人头上的。而且,女性应当对自己多点信任,能胜任之前的工作就意味着她们有一定的能力。女性应当少说“我还没准备好”,而是学着说“我想要,而且我可以边做边学。”b. “我不是真的好,我只是个骗子”:冒充者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许多有能力的女性会陷入自我怀疑。她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她们被人称赞时,她们觉得自己实际上没那么好,只是称赞者被她们欺骗而已。许多女性即使在工作中成就非凡,她们依然摆脱不了这种感受。她们觉得自己只是一群优秀的人中间的“冒牌货”,并担心总有天真实的、糟糕的自己会被别人察觉。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冒充者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在男女群体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但“冒充者综合症”在女性群体里比男性更为普遍,并且相对于男性,女性会更经常也更强烈地感受到自我怀疑。背后的差异也许源于人们的归因模式。面对成功,男性通常会向内归因,即将成功归因于他自己的技巧和能力;而如果让女性解释她为什么会成功,她更多会归因于外界因素,例如他人的帮助、难以置信的运气等等,总之不是因为她本身足以胜任。相反,在解释失败时,男性更倾向于向外归因,比如“我考得不好是因为窗外太吵了”,而女性则更容易认为是自己能力的不足导致的失败。于是,负面反馈对女性自尊感的影响比起男性更为严重,由此引发的自我怀疑会对女性的工作表现有长期的不良影响(Beyer, 1998)。c. “我不希望你不高兴”:取悦者倾向比起男性,女性更顾忌他人的反应。女性往往会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即使她们内心反对一个提议,也不会表达出来。她们会希望为他人留下良好的影响,不希望自己让别人不快。这可能与女性观察周围事物的方式有关。女性对他人的意见有“广谱察觉”(broad spectrum notice),除了他人表达出的意见外,女性也能察觉到对方潜在的情绪反应,来衡量自己受支持的程度。但对他人情绪的敏感,也意味着女性更容易遭受他人的负面情绪的攻击。于是女性会用讨好的方式,来避免感受到他人的负面情绪。而相对来说,男性察觉不到、或是不怎么在意他人的情绪(Civiello, 2014)。d. “我是个好的职员,也得是个好伴侣/母亲”:对工作/生活的平衡更焦虑比起男性,女性更容易为自己“没有分时间给家庭”感到愧疚,而没有办法真心地赞美自己在事业中取得的成就。许多女性试图“获得一切”,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好家庭,要为伴侣和孩子留下足够多的时间。她们夹在“工作/生活”的冲突中,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一旦工作和家庭没有两头都兼顾好,女性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我工作得很好,但……”。相反,男性可以更坦然地为了工作牺牲家庭,不强求在两个领域中都做到最好(Sandberg, 2013)。2. 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女性独特的低自尊也体现在亲密关系中。比起男性,女性更难离开一段不健康的关系。即使在关系中受到伤害,低自尊的女性会将受到的伤害归因于自己:“是我不够好,对方才伤害我,这都是我应得的。”而且,许多女性担心自己离开这段关系后,没有办法找到更好的伴侣。她们也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人,也就对受到的伤害更加忍气吞声。当自己的需要与他人的需要产生冲突时,女性更倾向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她们觉得自己的利益或选择不那么重要,理当“成全”对方,而不去争取自己的权益,或是要求对方为自己作出妥协。此外,在亲密关系中,女性有较严重的形体/外貌焦虑。比起男性,女性会更觉得需要保持良好的外观。而且女性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一旦自己胖了、丑了,被伴侣嫌弃是正常的。许多女性在生产过后,会因丈夫的疏远感到自责,认为这是由于自己没有维持住体态的缘故,却没认识到生育对形体的改变是必然的。而女性将“用外表吸引住伴侣”视作责任,使得女性比起男性,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之外,还多出一份“维持外貌”的压力。3是什么造成了女性的低自尊?1. 社会环境影响a. 女性内化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对一个群体的固定印象与偏见”,如认为许多美国人认为亚洲人擅长数学,刻板印象往往过于简化而且不精确。社会存在四类对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印象(PlannedParenthood, 2007):·性格特质。例如认为女性应该是温柔的、情绪化的,而男性是坚强而有侵略性的。· 家庭行为。例如认为女性应该相夫教子、负担家务,而男性则应该赚钱和做修理工作。· 职业。例如认为女性适合做照顾人的工作,例如教师护士等等。而男性适合做领导人的工作。·外表。例如认为女性应该苗条、线条圆润。而男性则应该长得比女性高、有肌肉等等。不光是他人会用刻板印象来要求女性,女性也会用刻板印象来要求自己。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了刻板印象,如新闻、影视、广告等等。广告中,总是妈妈和女孩在做饭、洗碗,而爸爸与男孩在桌子边等吃饭;化妆品宣传片中,只有用了化妆品变美,变心的男性伴侣才会回到女性的身边……在反复强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会内化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把来自外在的要求,变成内在的、自我约束的声音。许多女性会有意无意地自我检查:我的行为、外貌是不是符合“规矩”?而当她们遇到挫折时,也会反思: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符矩了?比如,明明女生可以谈论自己的成就。但一想到“女生不能太强势,不然会被人讨厌”,许多女孩就把想说的话咽了下去,或是用自谦的方式面对赞扬(“哪里,就是运气好而已”)。久而久之,女孩不敢大方承认自己的能力。b. 缺乏榜样取得成就、位于高位的女性的比例依然不大。在全世界范围内,强的首席执行官里仅有4%是女性。在中国主要的上市公司里,企业董事会中的女性占8.5%,而担任董事会**的女性不到4%。同时,人们经常能见到媒体对高位男性的正面报道,而很少有对位于领导层的女性的宣传,即使有,也更多聚焦于领导层女性对无法兼顾家庭的愧疚上(Sandberg, 2013)。领导层中缺乏女性,带来的是一种负面循环。越是缺乏女性,女性进入领导层的几率就更低。因为人们倾向于和自己的同类工作,男性更愿意与男性工作,而女性在一个缺乏女性的环境中会更容易感到敌意。许多女性面对“男性占据多数”的领导层会望而却步,她们担心自己没有办法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而且,女性也更难得到来自男性高位者的帮助与提拔,一方面是人们喜欢接触与自己相同的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害怕他人“说闲话”,担心别人认为提拔中有不正当关系的成分(Sandberg, 2013)。此外,缺乏榜样的后果,是女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如果女性很少见到领导层中的女性,她们可能会想“或许我就是不合适做领导”、“或许做领导对女性来说,还是太难了”。而对高位女性无法平衡“工作/生活”的宣传,又进一步加重了女性的焦虑感,担心自己一旦升职,就必须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作出非黑即白的选择。2. 家庭教育影响在家庭中,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家长就倾向于低估女孩的能力,认为女孩更需要被帮助和保护。研究显示,和男婴相处时,母亲会更多时间看男婴自顾自玩耍,而和女婴相处时,母亲则会花更多时间拥抱女婴,她们认为女婴更加需要帮助。此外,在孩子们想要玩耍时,父母会更加估计男孩去自由地探索,而会对女孩叮嘱要“注意安全”。于是,男孩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对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而女孩则产生一种“世界很危险、我没有能力应对它”的感受,变得更加自我怀疑和焦虑(Romm, 2017; Sandberg, 2013)。4如何提升女性的自尊?1. 摆脱内化的刻板印象的影响首先,要发现阻碍自己的刻板印象有哪些。试着列出脑海中阻止你行动的负面声音,例如,“我就是不擅长理科”、“大声说话像什么样子”等等。有时它们太根深蒂固了,遇到事情就会飞快地在内心一闪而过,所以刚开始你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在捕捉和识别上。当你将刻板印象的声音写成文字后,有理有据地在旁边写下对它的质疑。在写作的过程中,你不再是在脑袋中乱哄哄地和自己的声音吵架,而是能有条理、有逻辑地组织自己的话语。最好是能列出自己身上与之相反的证据。例如,在“女生不应该主动”旁边,写下自己曾经因为主动争取而获得良好结果的经历。当你试着反驳那些文字时,你会发现很多刻板印象是被社会建构的,不符合你的情况,或是根本毫无道理。此外,我们也可以在适当时候,做与刻板印象相反的事。比如,如果你认为女性不适合做领导,那么就试着去承担一次领导的任务,不一定上来就是大项目,可以从小开始。关键是,这些行动的经历,会成为反对你内心声音的证据。2. 试着不再做个取悦者,学着为自己争取当下次你想提出自己的观点时,试着更关注你行为的目的和结果,而不是过程中是否所有人都满意。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而因为讨好他人就放弃自己的目标只是因噎废食。在沟通的过程中,当你开始怀疑对方可能不高兴时,可以再次提醒自己沟通的目的,并且作出不影响目的的调整(比如语气更缓和一些,但依然坚持自己的需求)。在生活与工作中,试着表达真实的想法。许多取悦者会担心,自己一旦说出真实的想法,会遭到他人的拒绝。而想要验证/反驳内心的假设,行为才是最好的方式。在表达之后,也许你会发现,不是所有人都会拒绝,而自我表达并不会招致无法承受的后果。有时阻碍表达的只是自以为是的恐惧,而越是表达,越是不再害怕表达。之前提到,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当我们发现别人的敌意时,会产生负面情绪,此时可以允许自己释放情感。许多人为了逃避他人的敌意带来的负面情感,而不敢表达自我。而Sandberg(2013)表示,难过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人们可以做到在哭泣与释放过后,继续擦干眼泪前进。3. 找到自己的同伴女性需要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选择合适的人留在身边。如果原本就比较缺乏自信,那么你可能需要有更多愿意鼓励你、支持你的朋友在身边。低自尊者在需要不断自我肯定的同时,也需要外界的赞美。来自朋友的肯定会为低自尊者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在他人眼中,她也有自己的价值。而在寻找伴侣时,Sandberg(2013)也提倡女性寻找到愿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伙伴。有一个愿意沟通、彼此协调的伴侣,能够承担起女性许多生活中的负担。比如,如果伴侣愿意一起承担家务,能给女性留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忙于工作,不至于在工作的同时还要被无法做家务的挫折打击得焦头烂额,越发自我怀疑。Women can do anything they want.I believe in it.I hope you do too.*本文为KnowYourself作品,全天候科技经授权后转载,其他转载请联系原公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全天候科技(awtmt.com)。* 上期必读《招商银行的AI攻防战:从“零售之王”到“”》* 独家《共享单车倒闭潮下:二、三梯队出海或抱团能拿到“免死牌”吗?》* 热门《估值750亿美金:一文看懂如何打造金融生态帝国》《2017年度最大骗局,你知道吗?》 精选六深度:弥补碎片化阅读丨全面关联剖析思考福利:提供线下免费课丨修身兴业新民报国悦读:智慧与趣味碰撞丨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聚焦:实时精准抓热点丨让知识自控为本能服务:每天推丨了解政策市场行情交互:接受信息与反馈丨交流沟通尊重协调导读杨澜:你一定要有成长的意愿。成长和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同:你创造它,你活出它。所以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1、不敷衍、不马虎,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件小事1996年,杨澜在美国生下儿子;日,杨澜在上海又喜得一个六斤多重的小女儿,圆了她想要“美国儿子中国女儿”的妈妈梦。因为工作缘故,杨澜不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不过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杨澜都在他们身边。两个小家伙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杨澜坚持用母乳喂养;孩子出生后的几年时间里,杨澜也一直自己带他们,虽然有点辛苦,可杨澜觉得很值。杨澜至今记得儿子一岁多时的一个场景。那是儿子出生后,杨澜第一次比较长时间地出差,要离开儿子五天。那天回家时,杨澜发现儿子脸上的表情特别有层次,先是把脸转过去,憋了半天之后才委屈得哭出了声,最后把杨澜自己的眼泪也带出来了。儿子当初这个无比丰富的表情,重重地定格在杨澜的心里,她意识到孩子幼小时期不能离开母亲;三岁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损失,以后会很难弥补。后来,她下定决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职妈妈”。对于当初自己的这个决定,杨澜至今感到分外欣慰,那一年太值了!可是,矛盾不可能每一次都能调和。女儿吃奶才三个月时,刚好遇上申奥,杨澜必须得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来回跑,怎么办?心中有百般不愿,也曾想方设法努力挣扎,可最后还是不得不提前给女儿断了奶。说起这件事,杨澜依然一脸无奈。幸亏如今已上小学的女儿能体谅理解,还会开玩笑地说:“我也为申奥做过贡献哦!”妈妈确实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这一条——面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马虎、不敷衍,这是杨澜给自己定的规矩。现在她每次出差,一定都会在出发前极其详细地告知两个孩子:会去多久,什么时间回家,上午还是下午,吃过晚饭还是深夜……杨澜很忙,可谓一个空中飞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成为孩子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还能在儿子八岁之前陪着他游历了十五个国家,真让人惊讶。如今的杨澜经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飞来飞去,但为了多一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每次出差,她都会安排儿子到机场接送。回到家中,杨澜即使再累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专心致志地和他们说话,认真倾听他们说的每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的世界。孩子们都很聪明,知道妈妈辛苦,是挤出时间来陪他们的。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杨澜会与他们玩拼图、讲故事,会和他们打闹,也会和他们一起看电影。前段时间看《别惹蚂蚁》,一边看一边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带给杨澜很多的快乐。2、不紧张、不苛求,让孩子在现实中成长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上什么样的学校呢?在这些事情的关注上,杨澜和当下大多数父母很不一样。按条件,杨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贵族学校、特色学校,或更有利于学习外语的国际学校。可是,无论在上海还是北京,杨澜都坚持为孩子选择普通的公立学校。儿子如今已上小学五年级,那么多年过去了,杨澜从来没有给他请过一次家教,也从不做任何校内功课的额外辅导,甚至不要求他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在班里拔尖。杨澜清晰地记得,唯一给孩子安排的补习班是学习中国书法。杨澜有这样一个原则,无论孩子们今后去哪儿,做什么,他们是中国人这点是绝不能变的,所以必须要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渗透进他们的血液里……杨澜还做了权衡和比较,相对来说,中文比英文难学,假如孩子从小没有一个中文写作环境,就难以学好中文。因此,孩子小时候需要重点补充的课程不是奥数,不是英文,恰恰是如今许多父母忽视的中文。杨澜选择让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让孩子接触到最真实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会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才是真实可靠和有益的。谁都知道,当前,应试教育使学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每一位母亲都很担心孩子能否适应。还好,杨澜儿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能在班上保持前三名。说起儿子,杨澜一点也不掩饰对儿子的赞赏。当初给儿子起名字时,杨澜夫妇曾开玩笑地说,就叫“吴(无)所谓”好了,不知是否有这个玩笑的缘故,儿子对自己的成绩、个人的利害得失,真的有些“无所谓”。班里许多成绩好的同学一般都在课外参加奥数、英语等多项补习,儿子小小年纪居然能坦然面对,能够告诉妈妈:“我可是在参加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其实,绝不是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比如,杨澜会鼓励儿子去竞争当班长,用自己的压岁钱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积极为班里同学服务做事,这都是杨澜十分看重的事情。儿子要做一个好班长、好干部,他得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优秀,自然也包括学习成绩……有一次,儿子在学校和班里一个不守规则的同学发生了争执,结果引来了重拳回击。儿子悄悄地把那位同学拉进厕所“私了”:两人先是打了一架,打累了,儿子道歉说自己当初劝告方式不对,但本意是为维护班级的荣誉,因此请同学谅解,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当儿子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时,杨澜大加赞扬了一番,赞扬他能独立解决矛盾而不是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杨澜说,和孩子讨论他们关心的事情,其实是妈妈最应该集中精神认真对待的,因为这往往是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的最佳时机。一位心理专家说过:“无论你多么小心,你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些心灵创伤。”所以杨澜一直告诉自己,做妈妈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对孩子有太多苛求,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是一种最自然的关系,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杨澜也希望孩子能多一点艺术熏陶,于是从小安排他们学习弹钢琴,没料到,同在一个家里,儿子和女儿的情况大相径庭:儿子学了不到一年就开始不耐烦,打了退堂鼓;尽管有哥哥的“坏榜样”,可女儿打一开始就迷上了钢琴,天天都会要求多弹多练,完全不用别人催促……杨澜意识到,真的不该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许多时候,不必在意孩子的选择是否和自己一致,太刻意的父母可能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适得其反。有一次,儿子学校开联欢会,老师事先和杨澜沟通,请她在会上做一个三分钟的发言。连杨澜自己也没料到,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她,居然会为这三分钟演讲无比紧张,生怕不能让老师满意,又怕家长们会觉得自己矫情,更害怕给儿子丢脸。儿子看出了妈妈的担心,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的认真,在她最终讲完下来后,儿子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杨澜由此得出结论:“其实孩子也会非常在乎父母做事的态度。”3、培养孩子好品性,完整人格很重要如今,有些妈妈把培养“神童”作为宝宝的早教目标,而一些妈妈虽希望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却不懂如何着手。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谁都知道杨澜英语特别好,可她和孩子在一起时,从没正经做过什么英语辅导,杨澜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她和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杨澜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养好了伤还是继续奔向运动场。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动画片《网球王子》,提出要学打网球,杨澜不仅鼓励他们,自己也加入其中。杨澜发现,孩子更喜欢和他们一起运动的妈妈。为此,杨澜和孩子们约定,一星期至少出两次大汗。孩子们还要有慈善情怀。儿子小时候,杨澜在给他讲完上帝和所罗门的故事后问:“如果上帝只能给你一件礼物,你要什么?”当然,故事中的所罗门要的是智慧,可儿子回答说,他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杨澜万分惊喜地夸儿子:“你比所罗门还厉害!”后来,儿子在学校做班长时懂得关心别人,因为他早就和妈妈讨论并达成共识:做班长就是要牺牲自己为大家服务。杨澜的工作有许多种,但只要是和慈善事业有关,她就会回家详细地向两个孩子“汇报”,告诉他们慈善的意义,每次孩子们也会为妈妈做的事情骄傲。杨澜认为,表达能力的培养太重要了,几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她特别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带他们去朋友家时,她让孩子**方方地介绍自己。即便是孩子生气时,她也千方百计鼓励他们说出来。还有幽默感的培养,虽然做起来不太容易,但还是值得去努力。在家时,只要孩子们说了什么好玩幽默的话,杨澜总会不失时机地报以开心的大笑,同时给予回应和赞赏。她后来发现,和孩子一起看卡通书和卡通片是个好办法,能培养和强化幽默感,大家笑作一团时,语言自然而然会变得机敏和幽默。在杨澜看来,作为一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语文、数学这些知识老师可以教会,但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都需要母亲去教他。身心的健康是起码的,也是最关键的。让孩子可以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以开朗活泼的态度处理,这种性格的培养对他一生都很重要。杨澜的儿子喜欢画画,画卡通什么的,课间的时候,小朋友们会排着队请他画画。杨澜跟儿子说:“能不能送妈妈几张?”现在,杨澜办公室里挂着的就是孩子的画,她认为这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鼓励。一段时间里,杨澜的孩子从上海转学到北京,刚开始儿子很不开心,总抱怨说到了北京就见不到上海的老师和同学了。起初杨澜觉得告诉孩子交一些新朋友适应一下就好了,后来杨澜看了一本教妈妈如何在人生的不同情境里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书,其中有个小节讲的是搬家,书里说搬家在大人心目中不是件特别大的事,但是在小孩子小小的头脑中,却是件天大的事,因为他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别的同学都已经相互成了朋友,而他是个陌生人,他要面临很多的选择。书中说,做父母的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新朋友圈来宽慰孩子,这会让他有一种背叛感、负罪感,他会觉得交了新朋友,就可以忘了老朋友。你一定要帮助他与老朋友保持联系。后来,杨澜就主动帮儿子搜集整理上海同学和老师的联系方式,还建议他隔段时间打电话问候老朋友,回到上海要和他们见面聚会。杨澜觉得,一个智慧妈妈应该观察孩子的潜在能力和才华,她的任务是为孩子们打好基础,至于将来孩子做什么,妈妈是无法设计的。还有,千万不要做一个抱怨妈妈,有些女人喜欢抱怨,怨社会不公,怨孩子不孝,怨男人不好……即使是爱也化作了无尽的唠叨,要知道这样一个抱怨妈妈,对孩子的杀伤力特别大!杨澜说,自己心目中的“智慧妈妈”形象,首先要懂得科学地养育孩子,其次是让孩子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要懂得与人沟通,还要自信、独立,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很重要,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摘自春风文艺出版社《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作者:杨澜关于我们nuojinfinance诺金金融服务集团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分公司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江新区于都路9号网址:www.nuojincaifu.com服务热线:关注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资讯点击右上方→查看公众号查找公众号“诺金金融”《2017年度最大骗局,你知道吗?》 精选七原标题:深度:阶级竞争即将由抢房,升级为抢......来源:老狼博客2018年已经注定是中国中产嗷嗷叫的一年,此时起,『阶级固化』深入骨髓,我们越来越像一个那个我们曾经口诛笔伐的『万恶的资本主义』:1、中产屌丝化:以土地恢复阶级划分。中产和屌丝的区别是谁的负债更多一点。2、货币信仰裂痕:人民币信任度屡创新低,排列在房产、美元、食品之后。这年头连老太太都不敢存钱了,几乎全民押注,纷纷用资产来和央行对赌,去拼命购买无法印刷的土地。3、阶级门票高涨:教育成为阶级军火,从幼儿园开始的新科举之路,一线城市一个孩子上学的开支等于买一辆解放军99式主战坦克。中产们恐慌了,选择用房地产捍卫阶级。但是,当全社会60%以上的财富都在上的时候,几十万亿级别获利盘的规模是根本无法兑现的,一旦集体兑现,就挂了。我们今天可以说,房产永远涨,这种心态,就像猪儿们都说,饲养员永远爱它一样。对于饲养员来说,99.9%的时间,是真的爱猪如子。等到足够肥,该出栏了,饲养员真正的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最终采取的处理方式人道与否。我们应该积极的思考:阶级竞争的本质是什么,终局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布局?1、阶层竞争的本质与终局我们集体攀爬社会阶层,归根结底,想争夺的是生存的选择权:时间+空间的自由。过去,只有贵族才有的选。在1900年,美国人均寿命期望不过47岁,我国不会好于这个数字,只有李鸿章大人这种当朝一品贵胄,才能活过70岁,大部分老百姓的寿命会停止在40岁之前。饥荒、战乱,在我们的DNA 里面留下了贪婪和恐惧的指令,一定要活下来,看到别人跑,就一定要跑的比别人快。我们都知道,每上升一个阶层,存活的概率就会极大提高。1900年,美国人均期望寿命是47岁,中国数据暂缺向上攀爬是没错的,只是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的思维还在农业社会,时代却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社会了。在中国,阶级竞争的焦点不会在房产停留太久,会很快向前切换,不断升级演变:开局是地产(静态博弈,一劳永逸);中场是教育(动态博弈,价值提升);终局是时间(全局博弈,拿钱买命)。2、静态博弈,地产改变命运的幻觉地产的估值支撑,是生产资料的捆绑,是纳税管道,是农业思维形成的长期惯性:土地意味着一切。恰好,地产可以参与信用的创造。在过去20年里,凡是参与**共同做市,扩大房地产行业税基的开发商和囤房者,都撬动了大量财富。得益于此,我们国家从从资本紧缺、严重依赖美元,到资本泛滥到处投资,只花了不到20年,成果斐然。如今,我们的地产已经达到GDP250% ,同时,大家对高价持有的物业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回报希望,可是的人数和资金更多了吗?所有人都在说京沪永远涨,和上两轮太像。真正主导利益分配的不是房本,而是权力和更大的利益格局。京沪永远涨的前提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永远不换轨。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GDP+**强化引导后的产物。GDP是1934年哈佛大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正式提的,居然沿用到现在。 二战之前的指标,主要为了工业和战争服务,数量是一切的核心。70多年前的指标,指导70年后的经济发展,结果可想而知。GDP忽视了系统熵,忽视了外部性,也无法衡量新技术的进步,只热衷于量的堆砌。这种被异化的命令,无异于神经毒素,永远推动着经济体走向肢端肥大症,并可能重现欧洲的早期的错误:为了工业,牺牲一切;为了发展,炮轰一切。今天,为了GDP,通过房地产收割年轻一代,和为了炼钢,乱砍乱伐是根源一致的。虽然代价实质上更大,但GDP的反馈却在鼓励我们继续下去。如果这种逆向激励持续下去,读书显然没有买房有用啊,人民币没有房本有用,我们又会重复晚清的教训:GDP全球第一,4亿人口,地大物博,但是被八国联军的百人小分队占领首都,典型的肢端肥大,毫无竞争力。今天,技术加速进步,历史进程推进迭代速度10+倍于过去,人才的轻松碾压房产。月租金3万的房子不常有,待遇超过3万的码农可是越来越多见。游戏的规则在慢慢改变,我们不能只看到财务回报,就以为自己主宰命运了。3、 动态博弈,提升成功概率的阶级军火我们一直看多教育,最终的估值是向军工体系看齐,是阶级竞争的工具,是提升成功概率的武器,是博弈从静态走向动态的标志。因为,有了房产的中产阶级会发现,有限的顶层位置,依然关闭着。房本一开始是敲门砖,后来站票都算不上。权力和资源的分配都是动态的。当全部的精英都聚集在北上广深,他们的子女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没有超过其他人的教育,只靠房产根本无法提高胜出概率。重视教育并不是亚洲家长的偏执,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薪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壁垒在不断加高技术的进步在加速阶层的洗牌和分化,高知阶层碾压底层是常态保持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是保持在本阶层的关键。古人说,朝中不可无人,如今,是常春藤里不可无人。这些年里,从核弹、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医药,金融市场,哪一项不是顶尖高知分子和顶层阶级全面收割落后分子/国家?智商税是这个地球上最重的赋税。成为收割者集团的成员或者公民,是新生代父母的愿望。和中国一样,这催生了美国庞大的『高考复读班产业』。以总部在纽约的Kaplan卡普兰教育集团为例,1994年收入仅,如今已经是全球最顶尖的终身教育集团之一,收购了好多所大学,每年覆盖100万学生,年收入超过30亿美元,是巴菲特最爱的公司(华盛顿邮报旗下产业,因为太有钱而),没有之一。竞争还在延伸,许多贵族预备学校纷纷把学制下延到每年学费几的贵族幼儿园,这些名牌幼儿园的入学名额有限,除了学费外,通常还会有10-额外的捐赠。中国的教育市场也更加白热化,51talk(COE)、新东方(EDU)、好未来(TAL)、达内教育(TEDU),正保远程教育(DL)等,是国内赴海外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板块。 其中,新东方和好未来,更是阿里和百度之后,最大的中概旗舰,估值的持续上涨,折射了从资本到需求的全面看多。教育的终极是什么? 目前看,更像软件业。想想看,为PC 安装操作系统的微软,市值2000亿美元,为人类安装操作系统的教育产业,怎么可能价值更低呢?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就像武器一样,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捍卫阶层和Offer的时候,你绝不会后悔多一个技能。4、全局博弈 ,时间战场的终极支配和自由全球年龄中位数老龄化正在重塑整个世界。我们不妨看看全球的年龄中位数,中国中位数年龄已经高达36.7岁,即:有50%的人的年龄36.7岁。这样的中国,是3000多年中国历史,乃至1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从来没有的现象。全世界,10亿以上的人口在未来进入80-100岁区间,我们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没有准备好,谁能够多活几年,就变成了医疗行业的最残酷的资源竞价。大量富裕的老年人,推动了的全面重估。拿钱买命,是持续很多年的投资的核心逻辑。拿钱续命的价格比房子便宜算我输。年,Y轴是全球预期寿命,X轴是每年健康开支寿命预期突破100岁,医疗开支超过指日可待本来,命是无法延续的,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技术进步,药品会帮助人类穿越时间线,让时间真正的不公平起来,实现真正的阶级不平等。一个场景:2067年,80岁的小明办理了退休,确实老了,自己的DNA健全程度越来越差,疾病和癌变始终伴随着他。虽然寿命快到了,可是家里还有110岁的老娘要赡养,自己买不起延寿的药物,更换不起器官和身体,只能慢慢走向死亡。公司里的健身房,癌症痊愈后的董事长还在美女教练的陪伴下举铁,110多岁的人了,花了15亿更换了心肺,注射了 1针2000万的抗衰老药物,如今看起来和50岁的人差不多。对于小明来说,时间公平吗?公平将最终被消灭,就好像它从未存在过一样。国家将变成一个付费网游社区,能够活多久,取决于你创造的价值,或者你的费用。这只是一个做牙箍、卖水光针的企业:艾利科技 (Nasdaq: ALGN),16年超过100倍我们要知道,衰老和癌变是医学界的两座大山,技术正在狠狠的攻击这两座大山,并有望在10年内确定性的取得重大突破。最近暴涨的Kite Pharma(NASDAQ:KITE)在研制CAR-T新药A**cabtagene Ciloleucel,这药大致原理就是:从病人身上提取合适的免疫T细胞;基因改造这个细胞,类似于装上GPS专门打击癌细胞;大量培养这种改造过的免疫细胞;注射回病人体内;开挂的T细胞开始在体内扫荡癌细胞。这种治疗中,安装不同的GPS(靶点)就是应对不同的癌症类型。目前还没有一个CAR-T上市。Kite这药如果顺利将是人类第一个获批的CAR-T治疗,这种治疗手段极为暴力,效果明显,但是有小概率直接把病人毒死。同样,衰老的大山在人类的进攻中走向坍塌。数十年的研究终于有所突破,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伊莉莎·拉扎里(Elisa Lazzari)研究发现,细胞的RNA具有可用于识别细胞衰老的特性,因此,可以尝试在细胞DNA年老力衰时,用人工接管RNA来控制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质。在这种思路指导下,阿肯色州的研究团队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化合物 ,成功清除老鼠身血液里的老化造血细胞,使老鼠的造血功能保持活力。进而使老鼠的整个身体状况都得到改善。在人类医院中,这种RNA手段的疗法已经被引入临床,在癌症和感染等科室中使用。社会发展指数和人均GDP技术的进步,将我们人类的竞争,甚至最终的货币体系,都指向时间战场。治疗癌症、延长2年寿命、换一个心脏,都是明码标价,并与时间挂钩。当我们看着高等阶级的大人物,有能力向天再借500年的时候,他的孩子开始从云端下载各项逆天的技能的时候,还是普通寿命的你,看着一事无成的孩子,还会守着去炒房么?我们的时代在加速前行。不要停留在过去的估值体系里面陶醉,甚至拼命。时间将成为终极的成本,人口是终极的资源,阶级,还是终极的稀缺。残酷的世界:你没穷过你不懂!这不是鸡汤,也不是砒霜。只是从纷繁复杂的现状中,抓住背后的暗潮涌动,分析我们将面对的未来: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1、你的下一代将被迫逃离家乡?“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25章29节,后人以此为典故,归纳了“”,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当“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的话题在网上大热时,以各省人口流动的为依据,得出了一个残酷的结论:1. 大都市就像抽水机,不停地从落后省份抽取劳动力,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会像今天的日本一样,无数村庄和城镇凋零衰败,但东京和大阪都市圈繁华依旧。2. 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大都市将毫不留情地吸干周边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能够生存。3. 残酷吗?不,因为这是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票)投出的结果。(图片来自“城市数据团”)大都市拥有优质的**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这些优质资源吸引着无数优秀的年轻人,而优秀的年轻人将推动大都市的繁荣发展,从而让大都市获取更多的资源,于是形成了一个优势迭代的良性循环,这就是马太效应中的强者愈强。而由人口迁徙引申出来的推论,则更加触目惊心:1. 你还能在这些选择(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2. 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3.但在你的子女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文中所谓的“无比幸福”其实“无比残酷”。因为大都市在攫取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在用高额的房价和户籍制度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挤到繁华都市的边缘,将他们赶到逼仄的地下室,脏乱的出租房,直到他们梦碎的那一天,收起行囊,滚回家乡,然后他们的下一代再背起行囊,逃离家乡。这就是马太效应的另一面,弱者愈弱。2、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汤玛斯·皮克提认为,当今的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也就是说,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验证了这一点。最近30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高收入群体(政企管理者、金融从业者、IT从业者)的收入增长更快。投资财富的积累犹如滚雪球,同样的速度下,雪球越大体积增长越快。当王健林“先赚它个一个亿”的小目标刷屏时,你有没有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兴业消费金融旗下网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