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经济与实体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摧残有多大你知道吗

豪掷132亿美元,给“史上最烧钱的世界杯”算一算账
来源 | 腾讯财经 (financeapp)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已经开赛,32支球队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展开角逐。那么,今年的世界杯将给主办国、赞助商等各方带来怎样的经济账呢?我们可以来简单算一算。
1998年来历届世界杯主办国投入和产出情况
(图片来源:国际金融报)
【主办国GDP有望增长】
尽管近几届世界杯主办国的产出投入比呈下降趋势,从宏观层面看,承办世界杯仍然可以给东道主国带来巨大经济收益,刺激该国经济发展。
【“史上最烧钱的世界杯”】
为了举办一届令世界瞩目的足坛盛事,截至2017年底,俄罗斯政府投入了6340亿卢布,2018年计划再投入440亿卢布,按2013年到2017年的平均汇率计算达132亿美元,成为“史上最烧钱的世界杯”。
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喀山、下诺夫哥罗德和叶卡捷琳堡等11座赛事举办城市,俄罗斯实施了改建或兴建包括场馆、机场、酒店、电视转播中心在内的218个项目。
【有望提振经济】
投入巨大,已经到来的世界杯有望提振俄罗斯经济,拉动球赛相关的周边消费,甚至带动赴俄旅游热。这对经济持续低迷的俄罗斯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有俄罗斯经济分析师称,世界杯期间,球迷将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约30亿美元收入,在4月到9月给俄罗斯GDP带来0.2%的增长。其中,酒店、餐馆和纪念品商店将是最大受益方。
“一币难求”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纪念币,图中的面值分别为3卢布和25卢布 。
【国际足联(FIFA)成大赢家】
转播费、赞助费和门票收入构成国际足联在世界杯期间的主要收益。有机构预测,本届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的收入将超过80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权收入27亿美元,厂商赞助收入20亿美元左右。
美国FOX电视网关于官方转播2018年世界杯的广告
转播费方面,国际足联目前已与700多家媒体播放机构签署了协议。其中,美国FOX电视网以4.25亿美元拿下了2018年和2022年两届世界杯的英语转播权,相比此前ESPN为上两届世界杯支付的1亿美元,价格已飙涨到4倍多。
除了电视转播,赞助商的支持也必不可少。主要分为三级赞助体系:第一级别是6至8个FIFA全球合作伙伴,第二级是6至8个世界杯赞助商,第三级为区域赞助商,按照欧洲、中北美、南美、非洲/中东和亚洲5个区域划分,最多20个。
本届赞助商的金额尚未披露,但2014年国际足联仅赞助费就进账15.8亿美元,今年国际足联的赞助费收入极有可能超过这一数值。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部分赞助商
相比之下,世界杯的门票收入显得不太突出。本届俄罗斯世界杯球票共分四档,前三档是普通球票,对全球发售,而第四档则只售给俄罗斯球迷,整体最低价格是105美元(约合人民币690元)。
随着比赛的进行,球票价格会不断上涨,最高为决赛的一类票,为1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200元)。目前,90%的球票已卖出,部分城市球票已售罄。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门票,票上是莫斯科的“地标”景点。
【中国企业成世界杯新金主】
中国企业在本届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最多,达8.35亿美元,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而今年世界杯的17个赞助商中,中国企业占据5席,包括万达、VIVO、蒙牛、海信和雅迪,创下中国企业赞助世界杯的新高。
由于举办地临近,得益于时差带来的便利及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这一届世界杯在中国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将得到明显提升。
2016年3月,万达成为FIFA的第一个中国合作伙伴
(图片来源:championat.com)
蒙牛成为FIFA全球官方赞助商
(图片来源:fifa.com)
俄罗斯美女站在2018年世界杯赞助商VIVO的展台前
(图片来源:gadgetpilipinas.net)
可以说,世界杯既是足球也是生意,击败球场上的对手靠双脚,但击败市场上的对手就要靠头脑,相关利益群体早已摩拳擦掌。
世界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盈利体系,大到转播费、赞助费,小到一瓶啤酒和一个吉祥物,都成为“世界杯经济”的助力者。
事实上,往届世界杯对主办国的经济拉动作用曾被反复提及,东道主俄罗斯将检验世界杯效应能否为其经济增长增添新活力。
据海外媒体报道,俄罗斯副总理阿尔卡季·德沃科维奇曾表示,世界杯足球赛的准备工作在过去5年中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140亿美元的贡献,约占该国GDP的1%。从筹备世界杯以来,俄罗斯已创造大约22万个就业岗位。未来5年,俄罗斯还可以再创造16万至24万个工作岗位。
俄罗斯联邦旅游局局长奥列格·萨福诺夫指出,世界杯期间的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将刺激俄罗斯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俄经济增长,球迷在俄消费额预计达1410亿卢布(约合144亿元人民币)。
有分析人士预计,世界杯期间各国球迷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收入,在4月到9月给俄罗斯GDP带来0.2%的增长。其中,酒店、餐馆和纪念品商店将是最大受益方。
受益于中俄距离近、免签政策方便等因素,中国游客赴俄观看世界杯热情高涨。证券时报记者尝试在携程等国内旅游网站上预定世界杯期间莫斯科的酒店,发现大部分的酒店房源早已被预订完。据携程酒店大学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莫斯科成为了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最热门的城市,场馆周边的酒店已经基本被预定完,而酒店价格最高甚至上涨了200%。
世界杯的旗帜、吉祥物和纪念品来自“中国制造”。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除此之外,足球、球衣等世界杯周边产品在电商平台的成交增长飞快。有淘宝店家对记者表示,从5月起相关产品的销量已经翻倍增长。
但不要忘记,俄罗斯由于经济疲软以及因乌克兰问题而遭受西方国家联合制裁等原因,其基础设施、场馆建设进度远远落后于国际足联预定的要求,而且建设预算比此前的巴西世界杯还要高出数成。
有海外机构预测,本届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的收入将超过80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权收入27亿美元,厂商赞助收入20亿美元左右。
据悉,国际足联的世界杯赞助商主要分为三级赞助体系。金额方面,以2014世界杯为例,第一级赞助商共有6家,共向国际足联提供高达7.3亿美元的赞助费,即每家至少贡献1.2亿美元;第二等级的赞助商平均每家缴纳7000万美元左右;第三等级的赞助商缴纳的赞助费在千万美元以上。
世界杯期间各大视频网站的广告收入也有望迎来攀升,今年各大视频网站围绕分销权的竞争格外激烈。
近日,优酷宣布成为2018世界杯央视指定新媒体官方合作伙伴,拿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包括赛事直播、视频点播、赛场花絮等权益。而在国外,华尔街投行MKM Partners表示,世界杯赛事将让推特公司的营收大增,互联网广告市场仍十分强劲。
的确,世界杯向来是最“吸金”的体育赛事。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约有73%的人愿意支持世界杯的赞助品牌;60%的人认为赞助世界杯的品牌具有影响力;55%的人更愿意购买赞助世界杯的产品。
因此,世界杯不仅仅是全世界足球迷的狂欢,更是各大品牌主激烈争夺的“战场”。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Zenith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世界杯期间各国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总计达24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在本届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最多,达到8.35亿美元(约合53.5亿元人民币),是美国4亿美元的两倍,更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有观点认为,尽管中国队不参赛,但对中国品牌来说,2018世界杯就是一件盛事。
正是由于在赛季期间很多品牌都借由高曝光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海外投资资讯网站Insider Monkey建议投资者不应该只投资在世界杯期间产品销量高的公司,也应该关注哪些公司能通过世界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过,这四年一次的盛会不仅对足球迷而言值得屏息以待,它似乎也给海外金融市场打下了一支镇定剂。在经历了5月的市场动荡之后,6月以来的市场明显重归平静。
彭博的一项分析显示,过去五届世界杯中,其中四届在举行的时候市场波动性确有下降。尤其当赛事在欧洲举行时,市场波动性下降尤为明显,因为比赛通常在繁忙的交易时段举行。这是因为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以引起交易员的注意,令他们的目光转向金融市场之外。
此外,近几届的世界杯来看,除了韩日世界杯时日本股市和饱受债务摧残的巴西,世界杯当年和前一年各主办国股市走势均呈现上行趋势。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研究,欧洲央行对15个国际证券交易所的研究显示,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当国家队出场时交易量下降45%;当比赛进球时,交易量下降5%。简单来说,比赛都开始了,交易什么的一会再说吧。
恰巧的是,本周美联储的议息时间刚好与世界杯“重合”,不出意外的话美联储或将再次宣布加息,在世界杯开赛的双重因素影响下,金融市场又将怎么走?
世界杯的 “中国制造”成长史
从塑料喇叭到城市基建交通
又是一个四年,中国足球队再次无缘世界杯决赛圈,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已形成令人侧目的强大矩阵,顶着世界杯合作伙伴等一系列耀眼光环笑傲全球。
对谋求重塑声誉的国际足联来说,中国公司及时补位,无异于雪中送炭。
对中国企业而言,他们渴望通过世界杯的聚集效应放大自身的品牌价值,借势迈向商业征途上的星辰大海,同时兑现叠加了“足球梦”“复兴梦”“中国梦”的雄心壮志。
回到2010年,那个叫“瓦瓦祖啦”的塑料喇叭响彻南非,名为“普天同庆”的官方用球随着决赛主裁韦伯的终场哨声,完成了其南非世界杯64场比赛的光荣使命。同国旗、假发、墨镜、望远镜一样,这些标着“中国制造”的商品源源不断地由中国发往南非以及世界各地。
据当时义乌海关统计,受南非世界杯带动,当地体育用品的月度出口额连续半年超过了1000万美元,2010年前五个月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10%。这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工厂”的一个缩影,在之前2002年韩日世界杯、2006年德国世界杯,类似的全球产业趋势已经水到渠成。
与过去几届不同的是,在上届巴西世界杯筹备和举行期间,“中国制造”已不仅限于新一代加油神器“卡西罗拉”、官方用球“桑巴荣耀”以及吉祥物“弗莱古”,在主要赛场城市的基建和交通项目中,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据报道,由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研制的首批油电混合新能源公交客车,在巴西世界杯主办城市之一帕拉纳州首府库里蒂巴市上线运营,在世界杯比赛期间担负繁忙的机场至市区的公共交通运输任务。
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世界杯国家体育场和位于西部城市库亚巴的潘塔纳尔世界杯体育场改建工程中,主导施工的是来自三一重工的起重机。此外,有九个巴西世界杯比赛球场的安检设备由中国同方威视公司提供,数量接近600台;九座场馆的中央空调来自中国美的……
到了本届俄罗斯世界杯,中国军团全力出击,在国际足联赞助商方阵中堪称最为强大的一方势力。国际足联把赞助商分为三个级别,即“全球合作伙伴”“世界杯赞助商”和经过调整的“世界杯区域支持伙伴”。万达集团与可口可乐、维萨卡、阿迪达斯、现代汽车等七家企业成为“全球合作伙伴”,蒙牛、VIVO和海信,与麦当劳、百威啤酒一道成为“世界杯赞助商”,生产电动车的雅迪集团是区域支持伙伴之一。
6月8日,经营商务正装的帝牌集团搭上“末班车”,成为2018FIFA世界杯官方区域支持伙伴。在世界杯历史上,除了比赛用球、球衣、装备、吉祥物及各种周边纪念品外,自此又多了一项“中国制造”——帝牌以入选2018年FIFA世界杯的32国家国旗配色为创意,定制了32条具有“世界杯风情”的领带。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说,今年夏天去看世界杯的球迷们,将会看中国电视机、用中国手机、坐中国电动滑板车以及喝着中国奶制品。
有报道称,“全球合作伙伴”可使用国际足联标识八年,赞助费至少1.2亿美元,获得世界杯赞助商的资格要花掉6800万美元,而区域支持伙伴的赞助费至少2125万美元。这么大额的投入自然期待等值甚至更高的回报。
国际足联称,无论是哪一级的赞助商,均从排他性的和高识别率的国际足联官方标识中获益,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这些赞助商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品牌成功地与世界杯赛事联系在一起,无论是锁定特定消费群体,还是乘机延展其产品线,再或者执行每一个具体的市场战略,赞助商们都会得到不错的成绩单。
英国《公关周报》新总编萨姆·波恩·詹姆斯表示,中国公司资助世界杯有两个好处:一是接触到西方观众,随着公司扩张,他们或早或晚都要赢得这些客户;二是品牌的国际转向,他们希望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堪比国内市场。
《卫报》援引英国萨尔福德大学体育产业教授西蒙·查德威克的话说,西方公司对赞助俄罗斯世界杯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缺乏兴趣,而国际足联需要新的金主,中国公司发现了机会,找到性价比较高的方法,将自己的品牌展示给数十亿全球观众。
(文章:腾讯财经综合证券时报网、经济参考报,有删减)
(图片:来源于转载公众号,如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陕西大秦电商重塑电商服务行业新典范
刚刚过去的双11是一场全民购物的狂欢,同时也是电商行业的一场胜仗,在现行较为低迷的经济形势下,电商服务业独树一帜的出彩更加让人瞩目。
据分析,中国电商服务行业十年来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从流量红利期,到品牌化时期,到精细化运营时期,而伴随电商兴起的品牌电商服务商,也从早期粗放式转向精细化。
而在变换莫测的电商服务行业,陕西大秦尚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功重塑中国2016年电商服务行业典范企业,公司的服务口碑与企业实力更让业界很多知名人士纷纷称赞。
专家:电商服务行业早期粗放式转向精细化。
早在2015年国内电商行业规模达到3.8万亿,占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达到14%,其中B2C占比达到52.2%,首次超过C2C。电商模式创新和效益的飞速发展,从陕西省商务厅了解到,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陕西电商近两年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网上卖家逾18万户,使得电商服务公司数量激增。
面对电商服务行业如此迅猛的态势发展,许多人盲目组建没有丰富经验的团队,便注册公司,投身电商。以致于没有电商运营中处理各种突发事情的经验,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使客户流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因素。
但是,作为陕西电商服务行业中的一家创新型企业,陕西大秦尚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其团队中成员有着丰富的电商从业经验,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多年养成的敬业态度,并且他们在长时间的合作和磨炼中,团队已经形成了独有的职业精神和团队默契,他们有着一套经过时间检验和无数次实践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运营模式。
媒体:精英团队和实践打造的默契是成功的必要
记者了解到,大秦电商独特的运营发展模式,务实创新,效益最大化的口碑累积,让其在2016年,收获颇丰。成为一家口碑与实力并存,已俨然成为陕西电商服务行业的新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大秦尚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务实创新,客户效益最大化”作为工作重心,将务实创新的精神与丰富的互联网运营技巧相结合,做好服务,为客户创造效益的最大化,建立“互助双赢”局面,认真的把品牌口碑积累起来才是大秦尚品电商在电商服务行业的最终目标。而事实证明,在这一道路上大秦电商已经做的非常成功。
业内:电商服务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优胜劣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商业内专家指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商服务行业领域,数量多但是大浪淘沙后,能留存到最后的才是强者,优胜劣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就难以抵挡现行经济的摧残。
大秦电商的成功显示了,成功不是偶然的,只有将创新务实的精神和优质的客户服务体系相结合,才能将品牌做大,才能不断成长。不过陕西大秦尚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电商运营模式让我们清醒的意识到,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务实是将互联网思维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让互联网不再“虚”,让实践搭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轨道,才能创造更好的电商品牌,大秦电商专注于电商服务,为塑造电商服务行业新典范而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怎样做好一个平价电商平台? - 知乎85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3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18世界杯的经济助力者们:从金融市场到电商平台
2018年世界杯将于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32支球队将角逐大力神杯。世界杯既是足球也是生意,击败球场上的对手靠双脚,但击败市场上的对手就要靠头脑,相关利益群体早已摩拳擦掌。
世界杯经济的助力者
世界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盈利体系,大到转播费、赞助费,小到一瓶啤酒和一个吉祥物,都成为&世界杯经济&的助力者。
事实上,往届世界杯对主办国的经济拉动作用曾被反复提及,东道主俄罗斯将检验世界杯效应能否为其经济增长增添新活力。据海外媒体报道,俄罗斯副总理阿尔卡季&德沃科维奇曾表示,世界杯足球赛的准备工作在过去5年中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140亿美元的贡献,约占该国GDP的1%。从筹备世界杯以来,俄罗斯已创造大约22万个就业岗位。未来5年,俄罗斯还可以再创造16万至24万个工作岗位。俄罗斯联邦旅游局局长奥列格&萨福诺夫指出,世界杯期间的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将刺激俄罗斯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俄经济增长,球迷在俄消费额预计达1410亿卢布(约合144亿元人民币)。
有分析人士预计,世界杯期间各国球迷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收入,在4月到9月给俄罗斯GDP带来0.2%的增长。其中,酒店、餐馆和纪念品商店将是最大受益方。
受益于中俄距离近、免签政策方便等因素,中国游客赴俄观看世界杯热情高涨。尝试在携程等国内旅游网站上预定世界杯期间莫斯科的酒店,发现大部分的酒店房源早已被预订完。据携程酒店大学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莫斯科成为了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最热门的城市,场馆周边的酒店已经基本被预定完,而酒店价格最高甚至上涨了200%。
世界杯的旗帜、吉祥物和纪念品来自&中国制造&。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除此之外,足球、球衣等世界杯周边产品在电商平台的成交增长飞快。有淘宝店家表示,从5月起相关产品的销量已经翻倍增长。
但不要忘记,俄罗斯由于经济疲软以及因乌克兰问题而遭受西方国家联合制裁等原因,其基础设施、场馆建设进度远远落后于国际足联预定的要求,而且建设预算比此前的巴西世界杯还要高出数成。
各大品牌赞助商的&战争&
有海外机构预测,本届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的收入将超过80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权收入27亿美元,厂商赞助收入20亿美元左右。
据悉,国际足联的世界杯赞助商主要分为三级赞助体系。金额方面,以2014世界杯为例,第一级赞助商共有6家,共向国际足联提供高达7.3亿美元的赞助费,即每家至少贡献1.2亿美元;第二等级的赞助商平均每家缴纳7000万美元左右;第三等级的赞助商缴纳的赞助费在千万美元以上。
世界杯期间各大视频网站的广告收入也有望迎来攀升,今年各大视频网站围绕分销权的竞争格外激烈。近日,优酷宣布成为2018世界杯央视指定新媒体官方合作伙伴,拿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包括赛事直播、视频点播、赛场花絮等权益。而在国外,华尔街投行MKM Partners表示,世界杯赛事将让推特公司的营收大增,互联网广告市场仍十分强劲。
的确,世界杯向来是最&吸金&的体育赛事。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约有73%的人愿意支持世界杯的赞助品牌;60%的人认为赞助世界杯的品牌具有影响力;55%的人更愿意购买赞助世界杯的产品。因此,世界杯不仅仅是全世界足球迷的狂欢,更是各大品牌主激烈争夺的&战场&。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Zenith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世界杯期间各国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总计达24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在本届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最多,达到8.35亿美元(约合53.5亿元人民币),是美国4亿美元的两倍,更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有观点认为,尽管中国队不参赛,但对中国品牌来说,2018世界杯就是一件盛事。
给海外金融市场打下镇定剂
正是由于在赛季期间很多品牌都借由高曝光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海外投资资讯网站Insider Monkey建议投资者不应该只投资在世界杯期间产品销量高的公司,也应该关注哪些公司能通过世界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过,这四年一次的盛会不仅对足球迷而言值得屏息以待,它似乎也给海外金融市场打下了一支镇定剂。在经历了5月的市场动荡之后,6月以来的市场明显重归平静。彭博的一项分析显示,过去五届世界杯中,其中四届在举行的时候市场波动性确有下降。尤其当赛事在欧洲举行时,市场波动性下降尤为明显,因为比赛通常在繁忙的交易时段举行。这是因为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以引起交易员的注意,令他们的目光转向金融市场之外。
此外,近几届的世界杯来看,除了韩日世界杯时日本股市和饱受债务摧残的巴西,世界杯当年和前一年各主办国股市走势均呈现上行趋势。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研究,欧洲央行对15个国际证券交易所的研究显示,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当国家队出场时下降45%;当比赛进球时,交易量下降5%。简单来说,比赛都开始了,交易什么的一会再说吧。
恰巧的是,本周美联储的议息时间刚好与世界杯&重合&,不出意外的话美联储或将再次宣布加息,在世界杯开赛的双重因素影响下,金融市场又将怎么走?
责任编辑: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标注作者和来源!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友情链接:
(C)股民汇&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复制必究&&&&鄂ICP备号-1&&&&&鄂公安网备: 10号
本站郑重声明:股民汇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请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188-2737&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c8d419b5381c6eea255c4e_b.jp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c8d419b5381c6eea255c4e_r.jpg&&&/figure&&blockquote&5.26添加:非常感谢大家的赞和评论!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这篇文章。你们发的评论和私信我会看,但是没时间都回了,因为我今天都在写本文的下篇:&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中国借贷问题:你的问题在于借钱太多,而赚得太少 - 知乎专栏&/a&,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支持,我现在天天码字,压力有点大啊...&/blockquote&&p&今天,国际三大权威机构之一的穆迪( Moody's) 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strong&由Aa3下调到A1&/strong&。这是穆迪自&strong&1989年&/strong&以来首次降低中国的信用评级。&/p&&br&&p&穆迪称,&&strong&中国的金融实力前景将恶化,债务将进一步攀升,经济增长将放缓&&/strong&。&/p&&br&&p&选这个时间点降评级,也太敏感了。金融行业的人都知道最近央妈在干什么,&strong&金融改革、去杠杆&/strong&。而穆迪,显然也是知道的。穆迪的意思呢,牛姐翻译下,就是央妈在去杠杆,但是去了也没用,经济增长下滑,债务增加是肯定的。&/p&&br&&p&穆迪突然在这个时候唱空,财政部显然是气愤的。于是财政部火线回应了这个消息,并且驳斥了穆迪一番。这样的&strong&速度,说明财政部受到了一万点伤害。&/strong&换了牛姐也气愤啊,我们在做压力测试,你在这个关键时候来添乱?!&/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b4df9b7d6adebe438eb6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b4df9b7d6adebe438eb6_r.jpg&&&/figure&&p&然而,这也说明,穆迪说中了要点。中国经济确实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这个关键点,跟本次去杠杆息息相关。&br&&/p&&br&&p&今天,牛姐就给大家分析下:&/p&&br&&ul&&li&&p&央行去杠杆是什么意思&/p&&/li&&li&&p&央行去杠杆的“内因”和“外因”&/p&&/li&&li&&p&这次去杠杆为什么这么紧急?&br&&/p&&/li&&/ul&&br&&br&&h2&央行去杠杆是什么意思?&/h2&&br&&p&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的内容,牛姐简单说两个原则,大家一定要记住了:&/p&&br&&ul&&li&&p&央行搞&strong&宽松(QE), 降息等,简单来说就是印钱或者让借钱成本更低&/strong&,让大家去花、去作,把经济搞搞活,所以一般是&strong&经济差&/strong&的情况这么做。&/p&&br&&/li&&li&&p&央行&strong&加息、缩表&/strong&&strong&等,简单来说就是让你借钱成本更高了,减少市场上的钱&/strong&,一般是经济过热的时候这么做,让经济降降温。&/p&&/li&&/ul&&br&&p&&strong&而央妈最近在做的,去杠杆,变相“缩表”,就是第二种情况。然而,这次这么做却不是因为经济太热。&/strong&央妈去杠杆,有内因也有外因。&/p&&br&&br&&h2&去杠杆内因:金融安全&/h2&&p&本次监管风暴绝对不是小打小闹,上至银行、券商、保险下至房地产开发行业,都受到了影响。前天牛姐写了一篇文章,说到了央妈最近一大“利器”,就是全面禁止&strong&通道业务&/strong&。(&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5MzE1ODMzNQ%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caaead3bbfcdcb9a4ea3%26chksm%3Df79f6b7bc0e8e26db1f10a1ec44bae80cd79aeeefc72ea5ee98c9e06fa77b09fe%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大利空同时来袭,房地产行业真的变天了!&/a&)&/p&&br&通过通道业务融到钱的,一是&strong&房产项目&/strong&,第二个就是&strong&地方政府债&/strong&(穆迪的报告里出现好几次的东西)。而中国100万亿的资管市场,有许多都是通道业务。&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6ba0ee177c97526dbceaf0d15d7e316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2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6ba0ee177c97526dbceaf0d15d7e316_r.jpg&&&/figure&&p&很多人买理财产品,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去了哪。&/p&&br&&p&比如,当你把钱买了信托产品,你的钱可能是给了&strong&债台高筑的某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或者某地产项目。&/strong&&/p&&br&&p&当你的钱买了银行理财,银行很可能是把你的钱给了其他的小银行(同业存单),而小银行还是拿去买了某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就是把钱给了&strong&那些无法从传统银行手里拿贷款的企业或者个人那里&/strong&。比如,蔡成功这样的:&/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7dfba07a2b5ba1f0f88c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7dfba07a2b5ba1f0f88c2_r.jpg&&&/figure&贷给你才怪,银行这个生意就是这样,不能把钱贷给你这种缺钱、没有抵押物、信用资质还不够好的人(或者企业)。&/p&&br&&blockquote&“通道业务”什么意思?&br&&br&往简单了说,就是某些企业和机构需要借钱,但是他们资质不够,银行不能借给他们,于是银行先把钱给信托,信托再把钱给他们。这里的信托就是典型的“通道”。通过这些“通道”,“蔡成功”们融到了钱。&br&这些通道虽然不是银行,但是却做着类似银行的业务(俗称影子银行)。&strong&最终钱还是投向了市场,而且是投向了风险比较高的地方。&br&&/strong&蔡成功个人还搅不起什么波澜,但是企业呢,要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企业破产了,他们的那些债务怎么办?&/blockquot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eabecbf417a4e56e045e_b.jp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eabecbf417a4e56e045e_r.jpg&&&/figure&&strong&央行去杠杆,就是要让市场上的钱变少、变贵,控制他们流向风险过高的地方去,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strong&&br&&br&&h2&去杠杆外因:美联储加息+缩表&/h2&&p&牛姐刚才说了,经济好的时候央行加息,缩表,去杠杆。显然,美国就是这种情况。而且注意,&strong&美国是在“加息周期”里,&/strong&加息周期什么意思?就是说最近几年都在加息,连续加,而不只是随便加个一两次就完了。这个影响可就非同小可了。&/p&&br&&p&美国实际上从15年底就开始加息了。16年因为全球市场太差,又赶上美国总统大选,所以美联储不敢轻举妄动,仅仅在16年底才又加息了一次。然而到了17年,世界经济突然峰回路转了,&strong&总统大选结束的美国,也没有什么好怕的,重回加息道路,并且,加息的速度和强度都是史无前例的。&/strong&&/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3ce404fb0dee8d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3ce404fb0dee8d_r.jpg&&&/figure&(美联储主席耶伦,全世界都害怕的女人)&br&&/p&&br&&p&进入17年,美联储在3月一上来就加了一次,而下一次加息,可能就是下个月。并且,今年应该还要加&strong&2次&/strong&,未来3年加&strong&9次&/strong&。&/p&&br&&p&不仅如此,&strong&美联储今年还要缩表&/strong&。双重奏!&/p&&br&&blockquote&&b&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什么影响?&br&&/b&&br&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元更值钱了,全世界的钱都想涌入美国。美联储在2016年才加了一次息美元就涨上天了。如今美联储还要加9次息,同时还要缩表,让其他经济体如何承受得了?&/blockquote&欧洲压力山大。但还好刚刚法国总统大选选出亲欧盟的“小鲜肉”,欧盟政治危机暂时散去。于是欧洲央行,也开始要慢慢退出宽松,甚至有可能在年内就加息了,&strong&因为他们知道,美国加息,他们要不跟着加,可真要倒霉了&/strong&。&br&&p&没有国家能躲过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中国也一样。美联储一加息,人民币相对美元有贬值趋势,资本外流压力大。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也跟随美国,变相地加息、缩表、去杠杆。&/p&&br&&p&&strong&所以,央妈在这个时候去杠杆,一点都不奇怪。&/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f280c122e6fc6ccc1a07059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f280c122e6fc6ccc1a07059_r.jpg&&&/figure&&h2&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关键点,需要进行“压力测试”&/h2&&p&央行现在去杠杆,是迫不得已的。因为对中国经济来说,接下去的日子不会更好,只会更差:美联储加息已经开启,时不待我;金融安全,已经到了不可再拖延的程度了。所以这个时候没有选择,必须行动。&/p&&p&但是,开头牛姐说了,正常的情况下是经济好的时候去杠杆、加息。那么,现在中国的经济好吗?在经济并不是太热的时候,强行缩表,经济能不能挺得住?这是个大问题。&/p&&p&这就是为什么,央妈先选择了去杠杆,变相“缩表”,但是没有直接加息。因为加息是一剂猛药,没有回头路。比如今天宣布加息,如果引起剧烈动荡,也不好明天再降回去,这样影响太大。&/p&&br&&p&&strong&而&strong&去杠杆,是比较灵活的,随时可以调节力度、尺度,以比较快的速度测试市场的弹性。&/strong&&/strong&打个比方,证监会这几天说不能做“通道业务”了,但是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金融机构实在顶不住了,证监会到时候可能也会松手,或者松口:“禁止通道业务是市场过分解读”等等。&/p&&br&&p&所以,牛姐一直在关注近期监管风暴力度和尺度如何变化,因为这反应出的就是&strong&中国到底能承受什么程度的“紧缩”&/strong&。&/p&&br&&p&所以金融业把这次的监管改革称为“压力测试”。&/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c8d419b5381c6eea255c4e_b.jp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c8d419b5381c6eea255c4e_r.jpg&&&/figure&&h2&穆迪“添乱”只是短期影响,金融改革进展才是关键&/h2&&p&回过头来看,穆迪的报告里说 “尽管改革的持续推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strong&经济和金融体系&/strong&,但不可能阻止&strong&债务进一步增加&/strong&,以及政府或有负债的随之增加。”穆迪降中国评级,明显就是不看好这次改革的结果的。&/p&&p&但是,穆迪的事再怎么影响都是短期的,短期波动撑过去就行。长期还是看中国自身的发展,只要底子硬,经济数据好看,谁看衰都不怕。&/p&&p&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忽略穆迪的话,但是,这次去杠杆之路如何继续走下去,是不能忽略的。美联储加息只会愈演愈烈,&strong&中国经济内忧外患,是否能解决就看能否把握现在的窗口期&/strong&。这次改革事关重大,如果监管层现在顶不住压力半途而废,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大,直到无可挽救的地步。撑住,才能见到曙光。&/p&&br&&br&&br&&p&本文已授权微信公众号牛交所(niujiaosuo) 独家转载。未经本人同意,禁止其他任何个人、机构或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p&
5.26添加:非常感谢大家的赞和评论!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这篇文章。你们发的评论和私信我会看,但是没时间都回了,因为我今天都在写本文的下篇:,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支持,我现在天天码字,压…
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意味着活期存款乃至定期存款加速向货币基金转移,银行揽储越来越困难,导致银行贷款额度逐渐减少,利率逐渐升高,贷款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br&&br&这个问题其实之前我早已答过,还得了一千六百多赞,说明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可以参考一下。那个回答很短,赶时间的看那个就可以了。&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5959&/span&&span class=&invisible&&6175/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但是,那个回答的评论区里,居然有不少人说看不懂!而我自己觉得已经讲得很通俗易懂了。好吧,那我试着说得再浅显一些。&br&&br&这就不得不写得很长很长了。因为金融专业既然是大学里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那它还是有些门槛的,不是金融经济相关专业出身,又没有专门去学习相关知识,的确不容易搞懂。&br&&br&我尽量不用术语,不跳步骤,这样一来,答案就没办法简洁了。但是,如果大家看完了,就能顺便补上一些经济金融基础课,所以坚持看完还是有意义的。&br&&br&言归正传,开始回答问题。&br&&br&近两年是我国历史上利率最低的时期,没有之一!请看下图。利率是一个体系,市场上有很多很多利率。美国的利率是市场化的,以一年期国债利率为基准。&br&&br&我国的利率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基准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出来的,以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基准利率里又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为核心。&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830&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5e1dd6da_b.jpg& data-rawwidth=&8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5e1dd6da_r.jpg&&&/figure&&br&&br&为什么近几年利率如此之低呢?那要从2008年金融危机说起。大家从图表里也可以看出,2007年末,是近十年来利率的最高点,是央行加息降息的分水岭。&br&&br&金融危机以前,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企业要扩大生产、老百姓要买房买车,钱不够了就向银行去借。股市和债市也能融资,这叫直接融资。但只有小部分大企业才可以,所以主要还是看银行,这叫间接融资。&br&&br&银行的自有资金很少,绝大部分资金是从老百姓那里借来的,也就是大家说的存款。银行一手从老百姓和企业吸储,一手向企业和老百姓放贷。其实就是资金的中介,所以才叫“间接融资”。贷款多了,存款就不够用了。&br&&br&这时候怎么办呢?当然是开源节流啊。开源就是增加存款,怎么增加呢?大家都见过,银行以前经常送点米面油、送点小礼品什么的,这样做有点用处,但用处不大,主要还是靠提高存款利率,利率高了,老百姓自然愿意多存款。&br&&br&节流就是减少贷款。可贷款少了利润也少了。所以银行就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即使贷款少了,利润也不会少很多,甚至还能增加。因为经济在增长,即使贷款利率提高了,企业还是有的赚,利率高一点无所谓。&br&&br&所以,我们看到08年之前,存贷款利率一直在上升。但是,08年后金融危机来了,事情就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呢?&br&&br&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经济学认为,GDP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三个部分组成的。&br&&br&但是,我国这么快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和投资带动起来的,而不是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靠消费带动起来。&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24&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ba2de9ad0812_b.jpg& data-rawwidth=&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ba2de9ad0812_r.jpg&&&/figure&&br&&br&金融危机一来,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老百姓收入减少了,自然就会减少消费。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对应着我国的净出口。&br&&br&所以,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净出口快速下跌,严重影响了GDP增速。国家的应对措施有两种,一种是扩大消费,一种是扩大投资。我国主要采取了后一种措施。&br&&br&要扩大消费和投资,降低利率是一种办法。&br&&br&降低了存款利率,一些老百姓和企业就会觉得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划算,不如自己花掉。&br&&br&降低了借款利率,一些老百姓和企业就会觉得从银行借钱更便宜了,老百姓才会借钱买买买,企业才会借钱买原材料和设备。&br&&br&于是我们看到08年后,利率在下降。“四万亿”出台后,投资猛增,占比几乎翻倍。而这么多投资,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支撑起来的,到期是要还本付息的。&br&&br&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投资变成了形象工程、变成了各地的鬼城、变成了过剩产能,不能产生效益和利润。也就是说,这些贷款到期以后不仅还不起利息,连本金也还不起,把真金白银打了水漂。&br&&br&那么该怎么处理呢?如果是民营企业,那就到期不再续贷,要想续贷就得增加抵押或找其他企业担保。&br&&br&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尤其是浙江等民营企业发达的地方,一个企业破产,拖倒了担保链上的几十家健康企业。银行的坏账越来越多。&br&&br&如果是国企,那地方会想方设法要求银行继续提供贷款。因为一旦企业还不起贷款破产倒闭,那么麻烦就大了。&br&&br&首先,国企倒闭,GDP就少了,而GDP是官员考核的最关键因素。&br&&br&其次,国企倒闭,税收就少了,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官员考核的重要因素。&br&&br&再次,国企倒闭,失业工人很可能会闹事,YX、SW乃至进京SF,导致官员在考核时被一票否决。&br&&br&所以,地方GY会竭尽所能,请求、诱导、要求、迫使银行继续贷款给国企。&br&&br&如果是地方ZF,那银行就更不敢得罪了。几年前地方ZF自己、或者其下属的各种城投企业从银行贷了很多款,利率也不低,因为最低也不能低过贷款基准利率。&br&&br&但是,几年后贷款到期时地方ZF还不起贷款了,中央ZF没办法,要求银行把贷款置换为地方债。也就是说,银行以高利率放出的贷款变成了利率不到3%的债券,其中的差额都是损失。&br&&br&于是,这几年我们看到,银行的利润增速从百分之几十到现在的接近零点,坏账越来越多。&br&&br&但是,借新还旧不能解决问题,其实是把雪球滚得越来越大,让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这些钱究竟最后怎么还呢?中央ZF的办法是用放水来稀释债务。&br&&br&老百姓以为放水就是印钞票,其实不是。因为在货币供应里,印钞票只占极小部分。现钞在金融学的叫M0,只是冰山一角,而这座大冰山,专业的说法叫M2。&br&&br&下面是中国的M2与几个发达国家的对比。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M2在08年之前就很多,08年之后更是飞速增长。&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92&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09e76ac40_b.jpg&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09e76ac40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16&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925a3ed18ce_b.jpg& data-rawwidth=&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925a3ed18ce_r.jpg&&&/figure&&br&&br&说白了,货币与经济是水和面的关系,经济发展了就得多发货币,好比面多了就得加水。如果经济没怎么发展,却大规模放水,那么面就稀了。&br&&br&面稀了,对内就是通货膨胀,老百姓存进银行一碗面,拿回来时只剩半碗面半碗汤了。这就相当于,企业和政府欠的债,有一大块不用还了,这块损失,让存款的老百姓承担了。&br&&br&面稀了,对外就是货币贬值。之前,中国为了促进出口,认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所以美国经常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不正当竞争。&br&&br&经过几年的暗中贬值,不但之前人为压低的那部分没有了,还让人民币汇率高估了。再加上美国央行不再大规模放水,反而打算开始从市场上抽水,使得美元汇率升高。&br&&br&这一里一外,让大家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越来越没有信心,认为人民币汇率早晚会下跌很多,所以越来越多地把人民币换成外汇,使得外汇储备越来越少。&br&&br&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中达到最高点3.99万亿美元,一年半后就跌到接近3万亿。要知道,中国一年的顺差就有三千几百亿美元呢。&br&&br&这三年来,不仅存量少了1万亿美元,三年的进出口顺差也有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实际上,三年来外汇储备就少了四成。这还是最近两年来,ZF想方设法、围追堵截才达到的,不然外汇流失会更多。&br&&br&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让央行不能继续大规模放水了,否则外汇储备就撑不住了。于是,我们看到,最近几个月的M2增速越来越低,从08年的27%,到现在的个位数。&br&&br&M2少了,就意味着银行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央行那里借到便宜的钱了。从老百姓那里吸储也不容易,因为利率那么低,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不愿意挨宰,更愿意把钱拿出来买房子来抵消通货膨胀。&br&&br&于是银行只能跟同业去借钱,同业市场的利率不受央行控制,很快就升高了。在同业市场,银行们主要是借款的一方,那贷款的一方是谁呢?正是货币基金,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各种“宝宝”们。&br&&br&货币基金给银行的贷款利率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多,自然能支付起越来越高的利息给老百姓,所以大家都越来越愿意把钱放在余额宝里,使得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br&&br&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央行不去管制同业利率,而去管制基准利率。那为什么央行不去管制同业利率呢?如果把同业利率降低到基准利率的水平,那货币基金就没有什么收益,自然不能吸引老百姓的存款了。&br&&br&这是因为同业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调剂余缺的地方,如果把同业利率强行降低,那么资金富裕的金融机构就不愿意把钱借给资金紧张的金融机构了。&br&&br&老百姓自己资金周转不过来时得去借钱,金融机构也一样啊,万一真的周转不过来那是会引发违约、挤兑乃至倒闭的,所以央行不敢这么做。&br&&br&那央行能不能把基准利率提高到同业利率的水平呢,那这样货币基金对银行存款就没什么优势了。&br&&br&这样也不行。因为那么已经借了很多钱的企业和政府ZF会受不了。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不仅还不起本金,连利息也快还不起了。&br&&br&不仅是企业,近几年全民炒房,很多个人身上也背着贷款,一旦利率快速上升,那么很可能还不上月供。&br&&br&有些人可能说,我就一套房子,利息翻一倍也还的上。但是,架不住有很多人手里有多套房子啊,一旦利率快速上升,他们很难还得起,必然要卖房还贷。&br&&br&这样的人不需要很多,一个小区里有几个快速卖房的业主,那么整个小区的价格都会被这几套房的交易价格拉下来。房价下跌后,总有人会恐慌性卖房,把房价拉得更低。&br&&br&即使没有恐慌性卖房,房价下跌一定程度后,银行也会要求贷款客户尽快增加抵押和担保,拿不出足够的抵押和担保就得卖房。所以最近各大城市都开始“限售”,就是害怕出现连锁反应和踩踏事件。&br&&br&所以个人、企业、ZF,都害怕利率升高。之前还能借新还旧、勉强维持,一旦提高基准利率,那利息都还不起了,很快就会违约。银行的坏账一下子就会爆发。&br&&br&金融是经济的中枢,银行是金融的中枢,一旦银行坏账大规模爆发,那么整个经济都要出大乱子,难以收拾。&br&&br&但是,不加息提高利率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外汇储备是命根子,必须得保住。极端情况下,如果外汇储备低到了一定水平,宁可加息刺破泡沫也要保住外汇储备。为什么说外汇储备如此重要,一定要保住呢?&br&&br&因为我国是大国中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高达60%,世所罕见,庞大的进口规模需要足够的外汇储备。没有外汇储备就不能进口。&br&&br&老百姓没有日本纸尿裤、法国化妆品、不去美国旅游、不去澳洲留学,依然能好好过日子,但粮食、石油、芯片这三大类是一定要有的。&br&&br&2014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是87%,农产品自给率是70%,乍看不低,但这是用极高的粮食收购价格给农民补贴得到的。2014年我国四种谷物价格平均高于国际市场一半。也就是说,我国是靠花大价钱来保证粮食供应的。&br&&br&有人说,就算是花了大价钱,但我国的粮食还是能基本维持自给的。但是,不要忘了吃肉。公认的肉粮比是六比一以上,也就是说,肉价得高过粮价六倍以上才行。我国的粮食产量只能保证老百姓吃粮,近几年来,肉类进口规模越来越大。&br&&br&&br&根据JCI统计数据显示,受肉类总产量下降影响,2016年我国肉品实际进口总量首次超过450万吨,同比增幅超过68.7%,而2010年到2016年肉品进口总量年平均增速为19.7%。除去进口肉品外,活猪/禽类冻品/冷冻猪、牛肉等走私产品,“明目张胆”的越过海关、边检等进入中国市场。按照业内的保守估计,走私肉品的数量保守估计应是正规进口数量的2~3倍,而实际走私肉品数量可能更多。&br&&br&&br&中国两大油田2016年大量减产,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升至34.9%。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没了石油后果不堪设想。况且中国的农业已经是石油农业,没了石油,化肥农药也产不出来。&br&&br&我国的机电行业出口是最大一块,但是其中离不开芯片进口,而我国的芯片进口率已经超过90%。其他的问题,忍忍就过去了,外汇储备如果耗竭,危及粮食、石油、芯片进口,那中国经济真要崩溃了。&br&&br&所以中国要保外汇储备,不得不停止大规模放水,怕利率升高刺破经济泡沫,又不敢快速加息,让基准利率跟上同业利率这个中国最真实的利率。&br&&br&这其中的不对称,让银行最难受。银行也不愿意做亏本生意啊。存款基准利率太低,储蓄上不来,银行就加大理财产品的发售力度。因为理财产品的利率不受央行管控。&br&&br&&br&但是,近几年来,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投向有了越来越越严格的规定,特别是今年以来。&br&&br&&br&存款不够,贷款就不好做,银行只能收紧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率。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早就提高了,只是老百姓不知道而已,因为这个利率不是统一的,而是每家企业都不一样。&br&&br&最近几个月,老百姓发现个人住房贷款很难办,利率也提高了,这才意识到贷款利率真的提高了。&br&&br&银行对企业对个人的贷款都难做,但是又要考核利润。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于是就借助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等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通道,把资金包装成千奇百怪的产品发售出去。&br&&br&这样做有很多好处。&br&&br&首先,银行贷款受到的监管是最严格的,把贷款包装成其他产品,就能够逃避银监会的严格管制,把款放给不能放贷的企业。&br&&br&其次,银行发放贷款是要消耗资本金的,资本金不够了,存款再多也不能拿出去放贷。包装以后,就能“出表”,不受严格监管了。&br&&br&再次,银行发放贷款是有风险的,企业还不上贷款银行也难受。银行借助其他金融机构做通道,一方面给了通道机构服务费,另一方面也让这些通道机构承担了相应的风险。一旦出事,倒霉的是通道机构,银行不受影响。&br&&br&于是,各家银行都开始拼命做“包装”业务,银行包装一次不够,通道机构就继续包装。本来只有银行到企业一个环节,现在却层层嵌套,七八个环节也不稀奇。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资金空转”。&br&&br&即使这样,银行还是不能弥补利率不对称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怎么办呢?大家都找银行借钱放杠杆,银行自己也可以啊!&br&&br&本来一项业务只有1%的利润,不值得做,但是,加上十倍的杠杆,就有10%的利润了,如果还不够,那就再加杠杆,这样别说是1%利润率的业务了,0.1%的业务也能做。&br&&br&这样一来,一边是环节越来越多,一边是杠杆越来越大,积累的风险就越来越不可控。一旦有一个点出了问题,很快就会层层传染,层层放大,最终殃及整个金融体系。&br&&br&所以今年四月份以来,银监会开始了史上最严格的监管,因为,金融体系里的黑洞越来越大,再不管的话,以后就无法收拾了。&br&&br&不过,这样做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银行是要盈利的,不给银行开正门,银行就得走后门。加强监管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根子还是在基准利率上。&br&&br&美国已经开始加息缩表,并将继续加息缩表。中国要想维持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就得跟上美国的步伐,不仅提高银行间市场的利率,还要提高基准利率。&br&&br&如果美国走得慢,中国就能慢慢加息,老百姓、企业、ZF就还有慢慢适应的余地。如果美国走得快,中国就麻烦了。一旦出麻烦,谁也不想背黑锅。&br&&br&ZXC先生明年就要退休了,这半年他肯定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何况还有秋天的那场重大会议,更不能出乱子,所以只能慢慢来。&br&&br&但是,现在越慢以后问题越难解决。现在我们只能,一方面加强外汇管制,阻止资本外逃,另一方面,祈祷美国人慢点走,给中国留出充裕的时间来。
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意味着活期存款乃至定期存款加速向货币基金转移,银行揽储越来越困难,导致银行贷款额度逐渐减少,利率逐渐升高,贷款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我早已答过,还得了一千六百多赞,说明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可以参考一下…
&p&凑热闹来了。先说一句,不是&维持&那么低,是真心上不去 ~&/p&&p&老规矩,首先咱把问题屡顺了。这里谈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指&b&去除了能源与食品的核心通货膨胀&/b&(美国那边儿core CPI),放到欧洲,一般用&b&HICP再除去能源和食品&/b&(下图可以看出来,HICP这些年死都不抬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b03de67afdfab0806beb1f_b.jpg& data-rawwidth=&419& data-rawheight=&3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9&&&/figure&&p&然后回答问题。&/p&&p&我直接放个图吧,简单易懂,没那么复杂。图画的有点儿草,凑否看,重在体会精神:&/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a65bb1d11f1cd370de4_b.jpg& data-rawwidth=&577&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a65bb1d11f1cd370de4_r.jpg&&&/figure&&p&简单来说,极低利率或QE如果是活在经济学家理想的爱丽丝模型世界的话,应该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希望把经济盘活,把通胀拉起的。无论是美联储或欧洲央行,今儿拍脑袋定个巨低的政策利率,然后坐等风生水起:通过价格型利率传导机制从政策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最终传导到商业银行层面 -& 商业银行靠着自身这些年摸爬滚打混出来的利率转嫁能力(interest rate pass-through),把资金以不同价格提供给实体经济(企业或个人)。说了这么些,其实就是上图左边儿那个传导走廊,即&b&直接传导渠道(利率渠道)&/b&。这里说央行定个巨低的利率,其实就代表着廉价的资金成本,理论上资金便宜了,人们应该到处借钱找投资,土豪遍地,经济腾飞指日可待,顺理成章的通货膨胀就上去了。到这儿我们都能理解~&/p&&p&&b&然而,剩下的才是重点&/b&:美国(包括欧洲)搞了这么多年的QE,怎么通货膨胀率就是那么顽固?甚至有些经济学家已经提出QE会导致通缩了?&/p&&p&要想通这部分,我们就需要上图右边儿的&b&间接传导渠道&/b&了,秘密都在这儿,走起:&/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cdc1fda11d60a065d3c753e_b.jp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cdc1fda11d60a065d3c753e_r.jpg&&&/figure&&p&算上这张图,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就完整了。&/p&&p&咱们不要忘了,当初央行为什么要宽松,是因为经济不好:07和08年闹了这么一场金融危机,欧洲随后又来了个主权债务危机。因此,&b&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定调儿了,简单来说就是信贷供应的收紧以及信贷需求的萎缩&/b&。&/p&&p&基于上图,&b&信贷渠道下&/b&(配合&i&风险承受渠道&/i&):&/p&&ul&&li&&b&银行信贷渠道&/b&:银行经历了08年的金融危机,强化资本和流动性是重中之重(也因此&b&纯粹的信贷供应&/b&变弱了),更别提还要处理危机遗留的坏账,应对越来越变态的监管和罚款,以及烂爆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点儿正常逻辑的银行都会&b&开始惜贷&/b&。欧洲这些年,甚至出现了很明显的银行脱媒效应(bank disintermediation),也就是说很多大型企业,比如西门子或戴姆勒都自己去资本市场发债,银行的贷款占比逐年降低,间接融资愣是给扭成了直接融资;&/li&&li&&b&资产负债表渠道&/b&:也就是实体企业或老百姓的资产负债表,危机前积攒了这么些年,也是个个高负债高杠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去杠杆),也因此信贷方面的&b&需求普遍偏弱&/b&。&/li&&/ul&&p&所以说,&b&信贷供给和需求的基础&/b&都这么薄弱,经济复苏的慢,如果通货膨胀率还狂飙,那肯定是统计局的锅。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会说,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被&废&了(impaired,见图二红色的箭头)。&/p&&p&当然了,&b&除了这套相对正规的解释,还有一些重要的观点值得参考&/b&:&/p&&ul&&li&在经济前景阴云密布的情况下(uncertainty),大型银行往往不会乖乖的放贷,老实地促进经济增长。很多银行(欧美的都算上)投机倒把的很多,看看一些银行的营收情况,传统息差业务占比是多少,交易类业务呢?当然,公平来说,危机那一两年息差业务占比还是较高的,因为trading类收入基本88了~ 总的来说,这种情况理论上最终会导致通缩,而不是通胀。&/li&&li&有些答案也提到了,这是个全球化的时代,美联储的QE衍生出来的钞票不会乖乖的留在美国,低息环境下,&b&资本的逐利性&/b&比以往更加粗暴直接:新兴市场收益率高,走起~ 别说美国了,哪怕传统保守的德国也有这种现象,什么都不涨,就房价涨,答案后我会发个图来说明为什么。&/li&&li&第三,央行放大招搞QE,本来是想告诉大家,别怕,央行出手了,手稳。但是这没完啊,既然你放了QE,就要明确的告诉大家在不久的将来经济肯定会回升,通货膨胀也会上去。毕竟,谁都不喜欢不确定性,尤其是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然而,&b&如果QE拖的时间太长&/b&,那就等于间接告诉大家,不好意思,我们央行自己也懵逼了,之后经济回不回升别问我,找算命的去 -& 这种信号等于就是说,社会经济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这种信号恰恰不是央行希望传递给市场的。&/li&&/ul&&p&所以说,&b&要想把通货膨胀调回到2%左右这个区间&/b&(为什么2%,请参看我之前的知乎回答:&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美联储要设置 2% 通胀目标?零通胀不好吗?&/a&),坐等QE来make it happen,基本上就跟用眼睛死盯着1元硬币让它瞬移一样(说的略有极端,请体会精神)。&/p&&p&当然,别说现在这个QE了,17年前互联网泡沫和911后的那个长时期的低利率环境,已经有不少学者指出,要想搞QE,一定要选对时间点(触发)和区间(政策维持时间),在适当的时候抬升利率,这才是给市场的明确且正面的利好信号,手起刀落,干脆。&/p&&p&然而,谁都会做事后诸葛亮,真让这帮学者去央行指点个江山,估计一样懵逼。毕竟,政策的事儿没有单纯的。&/p&&p&最后,&b&放上德国那个证明&/b&(不同资产收益率比较):&/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f545d26c691ee69cd2b2b4cc1e8a2d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f545d26c691ee69cd2b2b4cc1e8a2dc_r.jpg&&&/figure&&p&欧央行QE这些年,德国别的没怎么涨,房价涨的贼快(上图深蓝色是新房租房收益率,浅蓝色是二手房,黄色是德国DAX公司股息收益率,红色是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图画的挺清楚了,不解释了。就注意一点,这里的收益率求得是个稳(对于固定收益投资者,比如保险公司等),尤其是在低息环境下,具体讨论可见评论区。&/p&
凑热闹来了。先说一句,不是"维持"那么低,是真心上不去 ~老规矩,首先咱把问题屡顺了。这里谈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指去除了能源与食品的核心通货膨胀(美国那边儿core CPI),放到欧洲,一般用HICP再除去能源和食品(下图可以看出来,HICP这些年死都不抬头)…
这只是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自动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体系大洗牌的开端。中国迟早也会面临相同的挑战。&br&&br&我们首先来回想一下,美国当前的公立教育体系是什么时候确立的。&br&&br&美国上一个公立教育的里程碑是1965年的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这个法案规范了教育的公平性,并为广泛的初等、中等教育提供了资金来源。在此之后,就只有针对这一法案的修修补补了。比如是不是要使用全国统一的学力测验标准之类。&br&&br&诸位,这意味着什么?&br&&br&这意味着美国的教育体系,从来没有为全球化和自动化作出过任何显著的改变。&br&&br&换言之,美国的教育体系,还是在按照第二次工业革命顶峰时期的方式,进行着教育。&br&&br&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经济环境要求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水平呢?那个时候,工厂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他们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知识,只要知道读写算数、能做点一说就懂的体力劳动就好。公司往往还需要海量的推销员,用最基本的谈话技能挨家挨户推销产品。研发、设计工作是极少数人才需要担当的。&br&&br&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之下,绝大多数人最多只需要读到高中就好,甚至初中毕业也能做个好工人。本科学位是不必要的。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有一份稳定的工厂工作,就能过活了,就能成为中产了。而且,由于冷战的缘故,美国的资本势力也不敢过于压迫工人,反而不得不提供更多样的鼓励和扶助措施。&br&&br&然而,随着苏联的倒塌以及中国的劳动力进入国际市场,这个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br&&br&1990年代的时候,中国新一代受过合格初等教育的工人开始进入全球市场。这意味着,美国工人所能做的工作,忽然面对着超出过去几倍的人员供给。美国工人因为冷战期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和全球劳动力市场割裂所产生的高额劳动力溢价,已经无法维持了。大量工作开始流向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比如说呼叫中心就流向了印度。连带着,很多过去活得很滋润的小企业主也经营不下去了。&br&&br&所以,美国的劳动岗位开始两极分化,一方面,便捷的全球生产和运输格局刺激了研发和设计等高端岗位,另一方面,必须依赖本地劳动力的基础服务业又大量产出了接近最低工资线的最低端的劳动岗位。&br&&br&这产生了一个问题。由于劳动岗位的两极分化,劳动者就很难从一个低端岗位升入高端岗位。他们的教育水平并没有为这种跳跃式职业发展做好准备。这并不是说他们发现形势不妙于是去上个大学就能解决问题。他们所接受的初等、中等教育质量太差,以至于没有能力直接完成大学的学业,有机会上大学也无济于事。而由于劳动岗位之间的阶梯被抽走,他们也没办法一步步升级,从低端走向中端再走向高端。低端岗位和高端岗位之间,在人员、文化圈、社交圈、发展轨迹、生活范围方面都是完全割裂的。这意味着他们之间对社会的看法、价值观、理念也都是割裂的。甚至说他们看到的“事实”都是割裂的。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但却从来没有生活在同一个世界。&br&&br&这反映在政治上,就是两群完全不同的人。左边觉得右边都是被蒙蔽的愚昧群众,右边觉得左边都是自以为是的傻瓜。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依据、理论、价值观、假设全都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妥协简直是天方夜谭。&br&&br&大家都对现状不满。极右希望回归过去,他们觉得过去的方式就挺好,扔掉全球化、把政府缩小、扎紧篱笆,就能回到1970年代的幸福生活,所以他们推出了川普。极左觉得资本主义已经快走到头了,得要加强福利、扶助底层民众,要不然大家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所以他们推出了桑德斯。正是由于过去的道路已经越来越走不下去了,老成持重的建制派们统统不受人待见。即便川普这一次失败,极左或者极右的候选人上台,也只是时间问题。&br&&br&————————————————————————————————&br&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解决问题。&br&&br&极右的那一套“扔掉全球化、把政府缩小、扎紧篱笆”的方案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世界已经不一样了。反全球化并不能能让美国回归到黄金年代,因为自动化的大潮早已潜伏在侧。&br&&br&其实我很怀疑,如果全球化运动并没有启动起来,那么自动化会不会来得更早?&br&&br&世界上的合格劳动力是有限的。除非印度能够进行深层次的社会革命,否则不会再有下一个中国出现。劳动力持续低价是不现实的。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结果就是生产自动化。这不是说仅仅是诸如汽车的机器人生产线那样的自动化,而是全面的自动化。未来90%餐馆里,大概再也不需要厨师。烤串店里面串肉串的工作,十年内就会被机器取代。新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更多的工作消失。&br&&br&换言之,中等劳动岗位不但再也不会回到美国,正相反,连低等岗位都要逐渐消失。过去集装箱卡车司机是低教育水平劳动者的一个黄金岗位,而自动驾驶正在快速完善。&br&&br&这意味着,大量低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不但已经被困在了低端劳动岗位里无法向上升级,他们还会进一步被机器剥夺工作机会。美国丢掉的那些适合高中毕业生的中端岗位,永远回不来了。前方的解决方案只能是深刻改造教育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实现更完善的全民教育、面向不断升级的初等中等教育、终身教育,铺平劳动者的升级之路。然而,这样的改革,绝不是如今的美国社会所能完成的。只有当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阶段,资本力量才会承认不改革的成本已经高于改革。&br&&br&所以,美国现在的政治对立,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最近几年内,这种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08、12年奥巴马一个没什么执政经验的参议员能打败资深建制派,这就已经是个苗头了。如今只是这一趋势的继续发展而已。对于美国来说,如果内部问题进一步恶化,也就没什么能力搞什么亚太再平衡了。亚太再平衡是需要钱的,解决内部问题也需要钱。这个时代的美国,需要的不是纵横捭阖的外交家,而是能够解决内部阶层固化、割裂的破局之才。&br&&br&英国脱欧也是一样的道理。右翼民众以为,既然欧洲一体化时代产生了这么多问题,那么脱欧之后躲进小楼成一统不就可以恢复过去的美好生活了吗?可惜这只是痴心妄想。正如川普拯救不了美国,脱欧也拯救不了英国。在英美对其教育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深刻改革之前,局面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良。尤其是,这种改良几乎必然只能由左翼来完成,因为右翼总是喜欢过去的老办法或者老办法的变种,所以这些国家几乎必然要经历一次或几次“右翼宣称保守路线可以解决问题——右翼上台执政——右翼未能改变局面而下台——左翼上台——左翼未能改变局面而下台”的循环,才能最终做出必要的改革。&br&&br&————————————————————————————————————&br&&br&那么反过来看菲律宾。正是由于美国陷于内部问题的困扰,导致了菲律宾的反水。&br&&br&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是谁?是中国(含香港)。(好吧,这里插一句,太多人对我说中国不是第一,凡是说这句话的人都没看到我前面写的“含香港”三个字,中国不排第一的算法都是把大陆和香港分开来算的结果)那么我们来问一个问题,菲律宾和中国搞糟了关系,损失的钱,谁来补给它?美国搞亚太再平衡,本来一堆国家以为美国要按照过去的模式来撒钱,结果干打雷不下雨,不但军事援助欠奉,连武器都要按照宰人的价格来卖。菲律宾指望着美国冲到前台去,美国指望着菲律宾和中国直接冲突或者出钱给美军。但菲律宾根本就没钱。菲律宾已经把国际法庭这关都打通了,结果呢?美国无非就是打打嘴炮,并没多少实际行动。搞得好像很隆重的美军战舰进南海,又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呢?&br&&br&菲律宾这才发现,“你喊呀,你喊呀,你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你的”,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菲律宾的态度转变也就不让人感到惊讶了。那些信誓旦旦说国际法庭判决会造成中国多大多大损失的人,这时候大概都跌破了眼镜。&br&&br&总而言之,最近这些年的变局,是全球化和自动化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分化造成的必然结果。每一次产业革命,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格局的剧变。旧时代的教育体系和福利体系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正如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需要的是大量受过更高教育的劳动者。如果这种改革没有完成,大家就会看到如今这样的美国:一方面由于人才短缺,程序员、数据科学家、AI研究学者的工资高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大量高中毕业生找不到工作。&br&&br&美国国内的这种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美国的对外战略。前十几年美国的连绵战事让美国进入到了收缩期,对外政策产生了明显的孤立主义倾向,而美国内部问题的恶化也使得这一倾向更加显著。美国的力量从一些地区逐步退出或衰微,自然会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br&&br&——————————————————————————————————&br&然而,在这样的格局之下,不要真的以为中国就能独善其身。&br&&br&中国虽然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在自动化的大潮之下依然逐渐显现出劳动岗位分化的趋势。一边是高科技企业三四万月薪找不到合适的工程师,另一边是月薪三四千的工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有出头之日。下层劳动者的文化环境与上层劳动者越来越割裂。阶层正在快速固化。这都需要针对教育和福利体系进行改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同时还面临着农民进城、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教育、公共设施等等方面的挑战。如果应对不得当,未来二十年以内社会就会全面撕裂。&br&&br&可以说这是我们所在的时代最大的一次变局。谁是下一个时代的强国,取决于谁能更好地因应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挑战,调整自己的教育体系、福利体系以及整个政治体系。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尽管这个时代纷争不断,由于核武器、政治制度以及贸易的荫泽,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战争,至少在目前来看,仍然是不太可能的。顶多是大家在其他什么国家和其他大国的代理人打一打,让国内的失业年轻人有事可做。所以真正值得担心的,恐怕是和这些主要国家有矛盾的一些小国和地区。
这只是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自动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体系大洗牌的开端。中国迟早也会面临相同的挑战。 我们首先来回想一下,美国当前的公立教育体系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美国上一个公立教育的里程碑是1965年的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这个法案规…
关于房价前几天听到一个银行的朋友说 :银行从16年起已经不再给房产商提供贷款,央企、国企除外。听到这个说法时,我顿时觉得茅塞顿开。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为什么今年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幅高达98%为房贷,既然谈论房价,就不能避开国家层面、银行系统、地方政府、房产商开发以及购房主体,否则就是盲人摸象,国家现在要做的就是消灭市场上多余的钱,就是说绝对不允许市场上的闲钱跑去兑换美元,目的是为了全力保证汇率稳定。银行系统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不良贷款增多 ,特别是很多中小型开发商的贷款到期却还不上,地方政府简单点说就是没钱了,并且从银行借了很多钱,房产商面临的就是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很多地产商准备跑路。(当然大公司目前的资金还是挺充裕的 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不再贷款给中小型房产商的原因)
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有的,这也是我豁然开朗的原因。首先所有的消费者都是买涨不买跌的,高层是深知这一点的。首先央行印钱给银行,银行再把这些钱贷给央企国企,然后这些国家的干儿子跟地方政府达成某种协议,大肆买地,造成地王频出,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就有钱了,债务危机也暂时得以解缓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更加担心如果现在不买房以后再也买不起了。房价上涨,本来一些准备跑路的中小型开发商也在这波行情中去掉一些库存,赚到一些钱终于能够还上银行的贷款或者高利贷,而银行在这波上涨行情中,把贷款从房产商转移到购房者身上,致使银行的风险大大的降低。要知道房产商是可以随时跑路的,而绝大多数购房者是没有能力逃往国外的。这么一看简直是皆大欢喜啊。当然国家在这波上涨行情中也是受益匪浅的,最后一波刚需入场,意味着市场流动性枯竭,那些大妈大叔们再也没有多余的闲钱去兑换美元,为国家保汇率免除了后顾之忧。&br&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觉得以后房价会怎么样?我估计临界点是快到了。具体是多久,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另外说一句,我的这个解释反过来推理也是可以成立的。&br&&br&&br&???????这个分割线怎么样??????&br&&br&&br&&br&最后补充一点,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国家后期一定会想办法限制二手房的流动,直到房产税出来为止,其实在中国不要轻易建议别人买不买房,如果房价涨了,你就是挡别人财路,如果房价跌了,你就是扫把星。当然如果是我至亲的人,目前我不会建议他们买,至少也要等2年之后再买。毕竟中国不可能走俄罗斯模式,国家很多资源都需要进口。 &br&&br&中国最牛的就是既能看涨也能看跌的人,一味的看涨或者看跌都是一根筋,不可取。我跟绝大多数人看法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认为这场房产泡沫一定会由国家来刺破,让美帝国主义来背黑锅,比如说都是美国加息惹的祸。&br&&br&&br&????????再次分割????????&br&&br&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年房价的表现形式不同往常,往年都是先增量而后带动房价上涨扬,然而今年的房价却是硬生生的先涨价然后瞬间带动销量的增长,甚至造成恐慌效应。这个现象难道不耐人寻味吗?&br&&br&
说实话我真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被更多人的看到,即使我的想法是错的,也至少能够让大家多一种思维视角。我的想法也很简单,这样精彩纷呈的经济大戏在个人的一生中,最多也就能碰到那么一两次,我写这些就是为了和大家一起见证精彩瞬间,哪怕只是写写评论也好,至少我们参与了这个时代。&br&&br&
现在正式表达我的观点:讨论房价,如果按照租售比,收入比,供需关系,人口曲线,货币供应,政策调控的标准来看,中国的房价恐怕已经崩了好几回了。&br&&br&
如果经济高速发展,什么都好说。但是通缩就不一样了,因为通缩能够影响政策调控,货币供应也不敢大肆放水,因为通缩,人民的收入得不到有效增长,也不愿生更多的孩子,上面所说到的几大因素,统统被通缩限制住了。当然如果你认为今后的经济形式仍然是通胀、货币贬值,下面所说的内容就不必看了。爆炒股市,房产救市,反腐,甚至土地流转,在我看来都是为今后的通缩做准备。&br&&br&
(另外说一句,土地流转其实就是一个坑,以后有机会另说)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必然会进行反腐,这也是我自己猜测的,你没看错,我是猜的,或者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我在意淫。美国曾经也有过腐败横行,日本经济大发展的时候黑帮势力也是逐渐在做大,香港经济腾飞的时候警察明目张胆的上街收保护费。&br&&br&
就像几年前有一次出差坐火车,大家闲来无事说到腐败问题,当时我就说,新领导上任可能要进行大规模反腐,当时大家都说不可能,岂不是自掘坟墓?时至今日我想说:今后中国的反腐一定会制度化,朋友呵呵一笑对我说:不可能。好吧,究竟会怎么样,其实我也不知道。&br&&br&
明明谈房价,为什么说反腐,答主跑题了?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深层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经济上行的时候,每个人只要努力就能分到一杯羹,当然有人分的多有人分的少,至少大家还能接受,经济下行的时候,大家觉得压力越来越大,明显的感受到不公平,整个社会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倒逼国家进行改革释放红利,(改革从来都是倒逼的,记住这句话,就像个人想要脱胎换骨一样,不是逼不得已,不是下定巨大的决心,是很难相信他会有实质性的改变)使整个社会环境能够重新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而现在已经到了国家必须要面临选择的时候了,这也就是我前文说到感觉临界点快到的原因,至少房产税的推出我相信大家应该没有疑义吧?(有人说个人第一套或者一定面积内免征房产税,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br&&br&
结论:在经济通缩的情况下再辅以房产税,就凭这两点就能解决房价问题,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我也不喜欢房产税,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但这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房产税的推出也有一点好处,以前政府只想着卖地赚钱,在房产税推出后必须要想办法卖掉房子,而想要卖掉更多的房子,当地的环境,当地的治安,当地的人文一定要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在当地买房,只有买了房当地政府才有房产税可收。而房产商也会更加注意商品房的品质建设。估计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想到。&br&
最后申明:我对未来的经济并不悲观,很反感所谓的崩溃论。我只是对房价后期的走势不太看好。如果你仍然看好房市,我只想告诉你,既买之则安之。只是希望不要背负太多的债。&br&
(后面有时间我再讲讲,你敢断供吗?中国会走俄罗斯模式吗?)&br&&br& ???????问题选答???????&br&&br&
看了大家的评论,针对下面比较集中的问题,来进一步阐述我的想法,依然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保证大家都能看懂。&br&
1.国家不会放弃房地产,中国经济已经被房地产绑架了,不可能降价。&br&
2.很多人疑惑国家为什么要保汇率?&br&
3.如果不买房子,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贬值了怎么办?&br&
4.为什么不能走俄罗斯模式,房产泡沫究竟什么时候破,有没有准备时间?&br&
5.房价跌了,把房间扔给银行,又能怎么样呢?&br&&br&&br&
很多事情不要把它想的太复杂,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团,甚至一个公司,他们内部的运行逻辑其实相差的并不大,如果大家这么考虑问题,才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学习新的知识也会事半功倍。&br&
前文说到今年的房价上涨方式不同以往,我每天正式工作前都会简单的浏览一些新闻,(各大网站的新闻不要看的太多,且一定要抱着娱乐的心态去看,从中发现哪些说的是反话),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我发现新闻媒体的风向开始变得前后矛盾,比如“树不能涨到天上去”,“国家已经为房地产准备好了棺材”“中国房奴们:你的风险已经超过次贷危机的美国”,特别是国庆这两天房市崩溃论已经出现在各大媒体网站,这在以往是很少看到的,但是另一方面却大肆报道“地王频出,日光盘”“饭都不吃了跑去买房,丢下高尔夫球杆跑去买房,打着飞的去抢房” ,“50分钟卖光一栋楼”“挂着点滴按手印”,人啊,一旦认定一个道理,都会在潜意识自觉的开始搜集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自动过滤掉不认同的论据。因为我知道人性的这个弱点,所以正反两方的论据我都会看。&br&
看到前面说的这些,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但是我基本上可以断定国家要救的是地方政府,而不是房地产,可别一厢情愿啊。再说偏偏在这个时候推出CDS,只能证明国家认为房地产快不行了,或者准确的说担心楼市崩盘,提前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仅此而已。CDS绝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神,CDS本身与房价并没有直接关系。当然我的认识也很浅陋,毕竟这是刚引进的新鲜事物,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待继续观察。&br&
如果你是一个集团或者公司的董事长或CEO,房地产这项业务曾经让你一飞冲天,让你的公司蒸蒸日上,但是现在呢?明知道这项业务已经到顶了,已经让公司大量失血了,再这样下去就要休克了?请你停下脚步仔细想一想,接下来你要怎么做?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继续想把公司做大做强,而不是做成朝鲜那样的,那么你的想法和国家的想法不会差的太远。&br&&br&&br&&br&&br&??????????????????&br&&br&
第二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保汇率,为什么不走俄罗斯模式?&br&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懂,我就简单说一下,首先俄罗斯资源型国家,而我国大量资源需要进口,就好比一个人如果没有房子虽然是件很伤感的事,但是他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睡觉,(跟房子比起来,睡觉才是真正的刚需),比如租房,睡酒店等,但是如果没有钱,那可真是要了亲命了。外汇没有了或者严重贬值,我们可以不进口石油,不开汽车,甚至连一个笔记本电脑都做不出来,大不了不上网,可粮食怎么办,吃饭是硬刚需啊?(我在这里造了一个词;硬刚需,软刚需)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这你不会不知道吧?难道又要重复六几年的历史?有人说了,实在不行,朝鲜模式,反正房价一定要保,我就呵呵了,朝鲜没有商品房吧?在那个神奇的地方购房者花钱买的房是不是要无偿上交给国家?什么?不想上交,朝鲜的炮决你应该也听说过吧?&br&
其次,中国的机遇比俄罗斯要好,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跟世界融合在一起。刚刚加入的SDR,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就好比你好不容易收到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半途而废的。&br&&br&&br&???????????????????&br&&br&
第三个问题,如果房价跌了,大不了断供?&br&
首先这个想法比较天真,就跟认为房产税需要有专门的人员上门催收的想法有的一拼。首先如果你断供,你和银行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断绝了。当你的欠债超过2万元就可能提起诉讼。当然如果你只是断供,恰巧你又不是很多套房一起断供,国家是不会让你去蹲班房的,相反如果你失业,国家还会每个月还会给你几百元的救济金或者你还可以住进国家提供的保障房里。怎么样,很有人文情怀吧?但是你的房子必须腾出来,银行拍卖,假如你欠银行60万,你的房子市值40,如果银行40万拍卖没有成功,就会采取继续降价的方案继续拍卖,比如30万拍卖成功,那你还欠银行30万,(记住,这三十万不包括贷款利率),日本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把挣来的钱拿来还房贷。你要相信屌丝绝对不是最惨的。&br&
其次,我国是没有个人破产法的。断供之后,银行卡上不能有钱,不能贷款,不能坐高铁,工资也不能打到银行卡上,将来的就业都成问题。君不见,鄂尔多斯都降成那样了,也没见到多少断供的,银行敢贷给你,就赌定你不敢断供。相比继续还贷,断供会让你的成本变得更大。如果你偏说我就要断供,怎么地?首先你要保证你能打得过外面放高利贷的,欠债超过一定期限,银行也会选择打擦边球的方式把债务承包出去。&br&
前段时间,国家为什么鼓励个人贷款买房,为什么坚决打击首付贷,这下你们应该明白了吧?因为首付贷完全是空手套白狼,一分钱都不想出还想买好几套房,这种投机导致以后想不断供都不行,所以国家立马叫停,至于个人贷款好歹付了30%的首付款,加上按月还贷,再加上CDS的推出,我可以说银行一点风险都没有好吗?一切都是那么完美。&br&&br&&br&&br&&br&
?????????????????&br&&br&
最后一个问题,房价具体的下行时间?这是最难回答的部分,回答错了,我前面的算是白写了。等国庆节之后一定写出来,毕竟这个答案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心情,希望大家先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国庆节之后我再具体答复,顺便应大家的要求,再说说关于土地流转的实质。届时,我要说的都已经说完了。&br&&br&&br&&br&&br&????????接着更?????????&br&&br&&br&
现在已经到了本文最关键的部分,在尝试给出答案之前我需要提出几个新鲜理论为最终的结论做些铺垫。&br&&br&
第一个理论就是:对于房地产领域,政府绝对处于完胜的地位,普通民众根本没有博弈的资本,而现在人民币加入SDR,环境发生了变化,资本进出逐渐失去了管制,换句话说,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资本,政府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为了防止国内外资本兴风作浪,房地产终归要成为炮灰。所以面对此次的楼市飞涨,高层却明显比以往要冷静的多。&br&&br&
第二个理论就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房地产的量价齐飞,以人民不惜加大杠杆,疯狂购房为标志,往往意味着这将是金融泡沫破灭前的最后一场盛宴,随时都可能呈现一片狼藉。而且最重要是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本国的币值,而不是保护散户的利益,所以那些认为国家是不会让房价跌的人可以醒醒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连地产大佬任大炮都说过,房地产只不过国家的夜壶??&br&
(补充申明一下,虽然我认为国家会保汇率,但我并不认为人民币就不会贬值,很有可能会适当贬值一些,可能是7到8,超过10的可能性基本不大)&br&&br&
有人说,国庆期间有些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销量骤降了八、九成,虽然被我蒙对了,但是国家出台限购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房价短期内快速上涨,而不是你说的打压房价。好吧,我承认这种说法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啊,换一种思路也可以成立:“限购是为了阻止房价短期内快速下跌”,显然这个说法也行的通,所以我认为限购本身跟房价涨跌并无直接关系,准确的说是起到一个延缓器的作用。有人又说:“限购会不会导致房价横盘”,“会,但是横不了太久,毕竟如今不同以往”。&br&
也许还有人说,国家完全没有道理收取房产税,目前来看当然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把70年产权改成永久产权呢?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的一个新闻,国世平博士说他的一个学生在东莞买了680套房子,不是68,是680,我就想问一下,一个屁股占着这么多茅坑适合吗?合适吗?如果把房产税改成收取闲置税,总可以吧?一个人活在世上总得有点公平意识,是吧?现在普遍的现象是:有一两套房的人去替人家有几十上百套的人瞎操心,真心何苦呢?&br&
在这个时代下,买房和没有买房的其实都是受害者,即使你们没有买房,但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