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用什么耳机好用?

好用的蓝牙耳机有哪些推荐?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17,304分享邀请回答diaox2.com/download.html1.7K1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
前言连曾经嘲笑 iPhone 7 的谷歌都在 Pixel 2 上取消掉了耳机孔,至此,移动操作系统两大霸主都认为耳机孔应该成为历史。未来不是 Lightning 接口的 EarPods 的,也不是 Type-C 到 3.5mm 转接线的,更不是韩国的,而是无线的。耳机孔的取消,可能用户近年来最无法接受的「进步」之一。作为消费者,我能理解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一切以「进步」的名义大义灭孔,而不给出便宜好用无线耳机方案的厂商,都是耍流氓。今年年初的蓝牙耳机评测中,我们已经告诉大家,挑选一条蓝牙耳机的大致步骤。但是头戴耳机本身的形态决定了,它不适合眼镜党,要么夹得耳朵疼,要么压镜腿漏音,最重要的是,头戴式耳机非常毁发型。正所谓头可断发型不可乱,血可流皮鞋不能不擦油。而且,硕大的体积,基本告别了任何形式的运动。所以作为蓝牙耳机的续集,我们本期节目将目光放到「耳塞」产品上,看看主流无线蓝牙耳塞有哪些热门产品,如何选购,以及哪个最值得买。市面上有哪些值得买的蓝牙耳塞稍微关注一下蓝牙耳机,你就会发现,目前的市场上,有着 Bose、索尼和 Beats 高端老玩家,也有着 FIIL、魅族等国产厂商的尝试。从形态来看,这种两个脑袋 + 一根线的传统运动式蓝牙耳机已经不是主流了。这种耳机要在如此小的腔体内,要集成动圈单元、蓝牙电路、运放电路和电池,结果就是要么耳机比较重,需要特殊的固定技巧,要么续航不理想,一天都用不了。而进化的下一阶段,是「项圈式」和「分体式」两路兵线。「项圈式」的产品不少,价格最贵的 Bose QC30 和索尼 WI-1000X 都选择了硬项圈, 这种形态的耳机的理念是,反正也会留个圈,那就充分利用这个圈。电池、蓝牙芯片、天线等组件全部放在了项圈内,大幅减轻耳朵上的重量;项圈本身的体积,也为耳机提供了十小时左右的续航和主动降噪功能。软圈的代表则是,卖 1188 的 BeatsX、499 的 FIIL 随身星 和 299 的 魅蓝 EP52。没错,是魅蓝。这三个更加偏向轻巧。舍弃掉了降噪和一定的续航时间,换来了柔软的线圈,电池缩小成两个小仓,还可以选择成为线控的一部分。另一类,真·三国无线「分体式」,代表有 1288 的苹果 AirPods,699 日本老厂先锋的 Tiny Twins,和索尼降噪豆 WF-1000X。这种形态的理念是,无论代价多大,把线剪掉,耳机本身的续航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采用和收纳盒搭配,类似空中加油的方式,实现长时间的续航。这样带来的优势和缺点都非常明显。轻便的外观仿佛来自未来,但是对耳机的单次续航和信号稳定性都提出极高的要求。 两个耳机是手机把信号传给左耳,左耳再传给右耳,还是是手机直接连接左右耳呢。而无论哪种方式,都相当于做了两个独立收声的蓝牙耳机,还要想办法做到两耳同步。所以我们在买先锋这套小姐妹的时候,可能是商家也知道续航太短,所以送了我们一条充电时临时听歌用的 JBL 有线耳机,嗯…… 好意我们心领了。市面上比较热的产品除了刚才提到的三款还有一个 Bose SoundSport Free,但是到截稿之前还没有到货,只能先不带它玩了。等我们拿到产品之后,会在爱否科技微信公众号的「认真系列」更新相关的测试数据和使用体验。蓝牙耳塞已经发展到哪一步了蓝牙耳机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不太「Hi-Fi」的,甚至到现在仍然有一部分人认为蓝牙耳机就是挂在一只耳朵上打电话用的。但是最近几年,蓝牙产品有了大跃进般的进步,已经今非昔比。我们从:o 佩戴 & 舒适度o 音频延迟o 续航o 音质o 信号五个角度,一个一个说。佩戴 & 舒适度索尼 WI-1000X,(名字真复杂,我就叫他降噪圈好了。)降噪圈 和 Bose QC30 在耳塞本身的舒适度上都拿出了这个价位应有的诚意,索尼附赠了四对胶塞和三对佩戴更舒适的海绵塞,不过这种海绵塞并不是那种会自动膨胀的「记忆海绵」,既有硅胶的光滑和弹性,也有海绵本身膨胀的天生骄傲;Bose 则附赠了三对「鲨鱼鳍」超软胶塞,作为 Bose 的一绝,不但固定非常牢,还非常软,戴在耳朵上直接消失,很适合长时间佩戴。不过软的代价就是……(易断)大家平时还是要对耳机温柔一些。二者都是项圈设计,并且是硬项圈。硬项圈佩戴的问题在于:即使是后面再加软垫,整体的坚硬材质也会不时地告诉你「我硬固我在」;如果不想被当作带着项圈的闰土,那么,把项圈藏在领子下面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是因为它们的线不是从项圈的顶端伸出的,而是中部,要么线不够长,要么把领子翻成一对翅膀。我左思右想,实在是找不到「紧箍咒」以外更好的佩戴方式。硬项圈的另一个问题是收纳不够方便。它们不能像 BeatsX 那样随便一卷就可以放在兜里,要么需要放到特殊的收纳包里,要么只能挂在脖子上。想和朋友吃个火锅,会让你切身的体会到,长发飘飘的难言之隐。当然实在没地方放,音乐的确和火锅很配。BeatsX、FIIL 随身星和魅蓝 EP52 则是软项圈设计,线材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更贴合脖子的形状,还可以藏在领子下面,存在感比较低。BeatsX 还额外附送了两对翼尖,装上以后剧烈运动更不容易掉,不过质感就要比鲨鱼鳍差太多了。这三个软项圈中,BeatsX 的电池仓最小,FIIL 的最大,但是从重量上看,三者都差不多。区别在于,EP52 面前的线要短一截,别看短的这一截不多,但是如果你把项圈藏在领子里,左右扭头的时候,EP52 就有更大的可能性会拽到线,不够自由。最后,价钱摆在那,EP52 的硅胶塞质感不如 Beats 和 FIIL,体现在总感觉密封不够严。分体式的先锋小姐妹看起来就比较现代了,流线型的外观一眼看上去就像是科幻电影里黑客用的通信设备。耳机的形状几乎就是按照耳朵轮廓倒模出来的。正常的耳机, AirPods 除外,都会附送多套不同尺寸的胶塞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耳朵,先锋小姐妹也送了三对,可这三对怎么看都一样大啊。实际佩戴起来,整个耳机会镶嵌在耳廓里,很牢固。本次参评的所有耳机里,AirPods 最能扛得起一张「人体工程学」大旗。它的外形继承自 EarPods,而 EarPods 又号称是汇总了几百人耳朵形状的大数据绘制出来的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完美形状,实际测试即使是剧烈摇头也不会掉。(掉了)(哔-)实际测试不同人的佩戴情况差异很大,大部分人佩戴都不会有问题,想知道你带上会不会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个 EarPods,看看是不是合适。最后是索尼的降噪豆,收纳盒比 AirPods 大一倍,NFC 配对前需要先把耳机拿出来,刷空盒子的设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入耳式的佩戴方式和多对硅胶塞、海绵塞也让它能比 AirPods 适应更多人的耳朵,佩戴更加牢靠。有些人会担心分体式耳机会不会过重,佩戴有下坠感。但是其实普通耳机加上一边线的重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分体式耳机了,我们的实际测试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重量完全不需要担心。听诊器效应这里插一句听诊器效应。听诊器效应就是在戴耳机的时候容易听到的这种声音(声音演示),产生听诊器效应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密封,和震动。本次评测的 9 条耳机中,只有 AirPods 没有密封耳道,所以没有听诊器效应;而震动带来的听诊器效应对于其他耳机来说就会相对明显,大到走路时脚跟着地的震动,小到领子碰到线材,甚至夜深人静的时候你自己的动脉都是震动源,在这种情况下,听诊器效应是完全无法避免的。听诊器效应对听歌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在跑步的时候会比较明显,这里给大家几个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1. 穿比较软的鞋,落脚轻一点;2. 跟着歌的节奏落脚;3. 想办法减少线材的晃动。小结在佩戴 & 舒适度这一轮,从腔体重量、听诊器效应、扭头自由度和头颈的舒适度四项来看,AirPods 最好,而两个背负了降噪功能的硬项圈产品最差。他俩的主要问题在于运动的时候存在感太强,平时使用不如分体和软项圈舒服。EP52 面前的线有点短,左右扭头可能会拽到,所以在街边走路需要频繁左右看的时候会比较烦。不过需要指出的是,AirPods 的确会在一些人的耳朵里挂不住,如果你按照刚才的方法试过 EarPods 在你耳朵里松,那么 AirPods 基本也会松;如果 EarPods 带上会胀,那么 AirPods 和刚才提到的先锋小姐妹就都和你无缘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耳机看起来多好,也别买。好了,除了以上几款耳机实际体验上的细节和缺点,我要祭出第一张表格了,这张表格,详细的列出了项圈式/分体式所适合的场景,方便无法体验到耳机的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先做一个云排除法。延迟延迟也是蓝牙耳机的老毛病了,体现在耳朵里的声音总比画面慢半拍,比如视频里的人总是对不上嘴型,比如打字的反馈声慢一个节奏。延迟为什么出现?是因为数字信号不是连续不断的信号,而是一段一段的。蓝牙耳机只有在收到完整的一段信号时才开始播放这段音频。而因为声音中断非常恼人,耳机往往会缓存一段音频再开始播放,这就造成了延迟。根据 国际电视电影工程师协会 的研究,电影的音频延迟应该不超过 22ms,而电视剧等休闲节目的音频延迟只要不超过 45ms 就不会被明显感知,比如你可能也没有注意到这段视频的音频被我们人为加上了 40ms 延迟。在看视频的时候,一些先进的手机可以做到检测到蓝牙耳机时,把画面也相应地拖慢,这样最终结果还是同步的。我们测试了手头的设备,iPhone、三星 Note 8、小米 5X、魅族 Pro 7、和 Mac 都能做到音画同步。如果是用来玩游戏,就不能把画面也对应拖慢了,而且这个时候延迟,可不只是眼睛到耳朵的延迟,而是手下操作到耳朵的延迟,这就可能非常影响你的体验。具体来说,如果你感官比较灵敏,在一些需要快速反应、听声辨位,甚至节奏本身决定胜负的游戏中,发挥一定会失常。所以,延迟是不是会影响体验,取决于你用蓝牙耳机来做什么。竞技类游戏可能比较难受,但是听歌没问题,看视频大部分情况下没问题,玩休闲游戏也没问题。哦对了,降噪豆除外。这耳机本次测试的耳机中唯一一个延迟大得离谱的,在一秒左右,并且无论是 iPhone 还是大法 Z5P 都无法在看视频的时候补偿这个延迟。我推测降噪豆为了保证自己左右之间无延迟,会再次拖慢声音,才导致延迟如此变态的。续航+快充相比有线耳机,蓝牙耳机最大的劣势就是频繁需要充电。试想看《权利的游戏》三四集电池就开始飘红,每天晚上回家除了给手机充电、给手表充电、给笔记本充电,还要再加一个耳机,呼…… 无线充电啥时候才能普及啊。本次测试的这些耳机,官网给出的续航数据,有的长达 10 小时,有的只有 3 个小时,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明确习惯,看心情听歌的用户来说,这样的参数是没有参考意义的。所以我们引出“心理安全电量”的概念,1. 单次使用时间应该不少于3 小时以频次最高的单次最长使用场景,追剧看电影为例,使用时间不应该短于一个电影的两个半小时,一周更新四集《白夜追凶》,并且在这 150 分钟里,用户全程不应该听到耳机发出低电量的提示声,打破观看的沉浸感。 所以,单次电量至少要能满足三个小时的使用下限。2. 总续航时间不得少于6个小时。如果按照通勤/休息的三个小时使用时间,晚上回家发现剩余电量不到一半,那为了保证第二天使用,当晚必须要充电。为不至于一天一充,无论是分体/还是项圈式耳机,总续航时间都应该能满足两天的正常使用,即 6 小时。3. 主动降噪耳机单次续航不低于 5 小时考虑到降噪耳机的特殊功能和针对的使用场景,降噪耳机应该至少能覆盖国内一线城市圈 航线的时长,以国内最为频繁的 上海/北京/深圳为例,主动降噪时间应不低于 5 个小时。为了实际测试一下这几个耳机的真实续航情况。我们统一 50% 音量,循环播放歌单,最终得出的结果比较有趣。魅蓝 EP52 的实测数据就和官网的「至少 8 小时」差的比较远,我们测了 3 次都不到 6 小时,不能做到「使用 3 小时后剩余一半以上电量」,本轮扑街。Bose C30 和索尼降噪圈在开启降噪后的续航时间都达到了 10 小时,超过我们定义的 6 小时,完美通过。降噪豆按类别应该算降噪耳机,所以单次三小时的续航很不幸,飞到中途你可能得听一会儿噪音再接着用。不过在一个功能上 EP52 能扳回一局,就是自动关机。EP52 的腔体背面有霍尔元件,说人话呢就是两个耳机吸到一起的时候会自动暂停音乐,闲置 5 分钟之后自动关机,节省电量。除了三个分体式会盒自动关机以外,其他的耳机都不支持自动关机。唉我说,不要仗着自己底子好就不努力了行吗?观众朋友们如果想要试试自己的蓝牙耳机续航怎么样,我们为此在网易云音乐上准备了一个超长的歌单,大家没事干可以给蓝牙耳机充满电,调到 50% 音量,连夜播放这个歌单测试一下续航,看最后暂停在哪首歌的那一秒,iOS 或者 Android 都可以。欢迎大家在歌单的评论区,注意是歌单的评论区,不是歌曲的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耳机型号和续航时间,这样也方便后来的朋友参考。我们会为第 1000 个评论的朋友送上一条 EP52 以示感谢。如果大家觉得这个活动有意义,请一定不要刷楼。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在刷楼,会直接无视他的评论,楼层顺延。音质+通话只要一说耳机,音质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而蓝牙耳机又一直给人一个「音质固然不好」的印象。再加上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蓝牙耳机居然是 Beats,似乎让状况雪上加霜。瑞斌:「你蓝牙的那点数据量,怎么可能比有线多呢?」诶,这你才说到点上了。和有线耳机直接传输模拟信号不同,一般来说,手机要把正在播放的声音,编码成 SBC 数字格式,传给蓝牙耳机,耳机再解码。考虑到蓝牙本身的传输速率有限,在把声音编码成 SBC 的这一步,就会产生损失。但是在蓝牙 5.0 普及之前,蓝牙传输的带宽不太可能更高,所以想要高音质,只能从「如何更高效利用这些带宽」上下手。通过使用比 SBC 更高级的音频编码,可以在同样的带宽下,挤下更多数据。AAC 或者 aptX 就是负责做这件事,有它们的加持,用蓝牙听 320 MP3、Apple Music 已经没有问题了。不过要像官网说的这样能达到 CD 级音质,呵呵,aptX 也是有损压缩。索尼作为黑科技真正的代名词,更进一步,让自己的一部分蓝牙耳机和手机的带宽翻了两倍,高达 990kbps,再配合自家的 LDAC 编码,真正把蓝牙耳机的数据量做到了 CD 级别。至此,用蓝牙听无损也没有问题了。不过,虽然索尼已经把 LDAC 捐给了 Android 开源项目,目前却还只有索尼自己的蓝牙耳机支持。所以除非你非无损不听,其实没有必要特别在意 LDAC。 无论是 AAC、aptX 还是 LDAC,都是需要手机和耳机同时支持才可以的。耳机支持情况请看这边,手机的情况稍微复杂,LDAC 目前主要是索尼的手机和 Walkman 支持,aptX 则支持比较多的 Android 手机和所有 Windows 10 PC,AAC 主要混苹果生态,iPhone、iPad、Mac、Apple Watch 都支持这个编码。其实大多数 Mac 也都支持 aptX,只不过默认被禁用,启用方法,可以在微信后台回复「aptX」查看。原理部分讲明白了,总之就是要说,行业已经给了厂商做好蓝牙耳机音质的技术基础,具体到每个产品是否好听,就看厂商自己是否努力了。实战我们此次测试的 7 条耳机,哪个的音质都没有高到我可以用什么声场、下潜、瞬态玄学讲一个半小时。所有耳机中,声音最好的毫无疑问是圈铁的索尼 WI-1000X,这么豪华的硬件配置加上用户可以自定义的均衡器功能,决定了你可以把它调成你喜欢的声音,喜欢人声自然一点调这里,喜欢齿音少一点调这里。为了发挥索尼 LDAC 的全部能力,我还专门找爱否某个不太耐摔的前辈借了一台大法 Z5P,但是发现在使用 LDAC 编码的时候,耳机的内置的均衡器调节会失效,得不偿失,所以我维持原判,大家不要太在意 LDAC。说完最好的咱们说最差的,FIIL 随身星这个有着大艺术家做背书的产品,调音非常诡异,可以说比 Beats 还 Beats。整个歌曲只有高频和低频,中间人声凹下去一大块几乎消失,这种声音你是要用来听小提琴配运动会大鼓吗?绝大多数音乐听上去都是一耳朵刺激,长时间聆听比较刺耳,很容易疲劳。这样高低两头尖的声音,只能说也活该上不了头条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本次买到的是标准版,降噪和娄式版目前都买不到。等到能买到了,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里发布相关体验。Bose QC30、AirPods 和 EP52 的声音走向比较相似,都是稍微强调低音,而削弱高音,这是比较大众的调音倾向,长时间听音的疲劳感最少,大部分人会喜欢,发烧友可能会觉得解析力不太够。降噪豆的人声更多一些,但是大体是也是这个套路。它的问题在于底噪太大,在歌曲暂停之后,会听到底噪暂停,开始播放之后底噪又出现的情况。在夜深人静时使用,歌曲音量如果比较低还容易被底噪盖过。最后剩下一个 BeatsX,现在黑 Beats 都已经是政治正确了。其实 BeatsX 的声音少了很多 Beats 的感觉,比它的前辈们均衡了很多,比 FIIL 强太多。但是比其他的耳机还是偏重口味一点,体现在低频的力量很足,在听一些节奏很快的音乐的时候,非常带感。缺点是人声还是塌陷的,在听男声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娘。在音质这一环,所有耳机的声音都可以满足日常听音需求,如果你比较追求音质,那么大可以非索法不嫁。FIIL 这样的声音取向可能有些人会喜欢,但是长时间聆听一定会感到累。尤其是它续航还那么长……信号你可能会好奇我们为什么完全没有提到先锋小姐妹,这是因为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发现先锋小姐妹有非常严重的左右不同步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本来应该这样的声音,变成了这样。而且信号也不稳定,在办公室这种信号不那么复杂的环境,也经常会断一下。更有甚者,当左耳断线的时候,右耳也会跟着中断。连接都没做好也不配谈音质了。分体式耳机中目前只有 AirPods 很好地解决了这三个问题。降噪豆的左右同步没问题,但是信号稳定性的确不如 AirPods,右耳会时不时断一下。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我建议,分体式耳机中除了 AirPods 以外暂时都先别买。不过为了评测的完整性,我们也进行了一个信号测试,方法简单粗暴,就是连着蓝牙往前走,出现中断的时候,测距,结果如下:信号在如今的蓝牙耳机里想做砸不容易,大部分产品都能满足日常需求。EP52 成功做到了全场最烂的信号,这一点都不意外,因为 EP51 信号就很烂。我们的测试场景比较开阔,周围干扰也小,平时在地铁上,信号环境要比这复杂好几倍。不得不说 W1 芯片真的很强大,效能很高,小体积的 AirPods 达到了 5 小时续航;信号还特好,BeatsX 的信号水平没有辜负 Class 1 蓝牙规范 100 米的要求。大家可能知道 W1 芯片的蓝牙耳机可以在苹果设备之间无缝切换,其实只要和这个耳机配对过的设备,直接发起连接都可以切换过去,它还是同时只能连接一个设备。这个功能不稀奇,两个索尼也能做到。而 Bose QC30 和 FIIL 随身星可以同时连接两个设备,哪个设备开始播放音乐或者打电话就瞬间切换过去,在你连着电脑听歌,电话响了的时候,就不用手忙脚乱摘耳机了。EP52 需要你关机再长按开机键进入配对模式才能切换设备,不太方便。而先锋,不但也需要先关机,它还会在开机之后先要念一首诗:麦克风收声至于麦克风收声效果,我直接录给大家听。降噪,非常重要听完了乐音,咱们来讲讲噪音。 目前国际噪声暴露标准(ISO-)建议允许的等效声级接触限值是频率 A 加权,在 85dBA 等效声级的噪音环境中暴露时间不应该超过 8 小时,并且噪声强度每增加 3 dBA,暴露时间应该减半,88 dBA 对应 4 小时,106 dBA 对应 3 分钟,否则会造成永久听力损伤。(来源:中华耳科学杂志)我们生活中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噪音。以地铁为例,北京地铁一号线全程平均噪音 85.18 分贝,地铁加速配上熊孩子喊叫峰值甚至可以达到 102。我们爱否朝阳区黄金地段办公室开个空气净化器,室内噪音常年处在 55 dBA 左右。这些噪音虽然大部分情况下会被人脑自动过滤掉,比如你可能也没有注意到这段视频的音频被我们人为加上了底噪。环境噪音你平时虽然意识不到,但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下听歌,会不自主地把音量调高以盖过环境噪声,此时,耳机内的音量就会严重超标,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确凿的负面作用的。我建议大家给手机下载一个分贝计,iPhone 用户请扫描这个二维码,Android 用户请扫描这个二维码,Windows Phone 用户请找朋友借一个手机,来测量一下你平时所处环境中的噪音。如果噪音比较大,那么请一定要关注一下我接下来要说的两款带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主动降噪」的原理听上去简单,就是采集环境的噪音,将声波反相再发出,与源噪音正负抵消。但是实际部署上还是有很多挑战,比如 Beats 这款 Studio 3 就会开机之后发现外部的噪音没消干净,内部还引入了很大的底噪。Bose 是整个降噪行业的先驱,最早给飞行员制造降噪耳机的就是它。如今 QC30 仍然保持了 Bose 的高降噪水准。这么说吧,哪怕当你认为当前环境已经很安静了,打开降噪开关它还是会给你找到噪音,降掉。非常神奇。SONY 的降噪圈的对环境噪音的抑制已经基本和 Bose 站在同一条线上,但是在相对安静的室内,还是会发现底噪稍高,对人声的抑制不如 Bose。它的优势在于根据你的运动状态,自动调整降噪水平。比如你在走步时收入一些环境声,跑步时收入更多的环境声以保证安全,而在坐公交的时候则开启最大马力降噪。降噪的好处是可以让你听歌的音量小一些,在飞机、高铁、地铁这种噪音非常高的场景下,强烈推荐所有人使用降噪耳机,千万不要用不降噪的耳机听歌。而且我会告诉你用降噪耳机听歌非常带感吗?是因为它会把环境噪音大幅度降低,这样在歌曲安静的部分就会真的安静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收放自如,动态非常好。降噪豆放在最后说,是因为它的降噪水平可以用「聊胜于无」来形容,毫不夸张的说,它的这点降噪效果,也就和京东上十块钱一大把的 3M 耳塞一个水平。而且,在歌曲刚开始播放,或暂停一段时间以后,还会出现降噪断一下的情况,很是闹心。我翻遍了索尼的官网和 Connect 软件,都没有提固件更新的事,这个毛病多版会伴随产品终身了。我可以告诉你这个耳机把降噪关了也依然续航达标,音质靠谱,但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去买更便宜还更智能的 AirPods 呢?结论最后,又到了喜闻乐见的总结时间了,如果你只是想知道哪款产品最好,那么综合佩戴舒适度、续航、音质和信号水平,分体式耳机我推荐 AirPods,理由是出色的信号稳定性、和分体式里优秀的续航。软项圈式耳机我推荐 BeatsX,是因为它既没有 EP52 那样的续航问题,也没有 FIIL 那样的奇怪的调音。到了三个降噪耳机上,降噪豆因为续航、信号、延迟和降噪水平全都不达标而被打入冷宫,QC30 和索尼降噪圈之间老实说我也很纠结。二者区别在于Bose 的降噪好一些,索尼的音质好一些,Bose 的鲨鱼鳍舒服一些,Bose 还支持多设备无缝切换。哦,那我还纠结什么。至于先锋小姐妹,连基本的保持稳定连接都做不到,(和降噪豆放在一起)但是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蓝牙耳塞的选购方法。复习一下:1. 首先确认自己要选头戴式耳机还是耳塞式耳机,手机没有耳机孔、在乎发型、不在乎延迟的,请大胆剁手耳塞式;2. 佩戴方式优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无论是分体还是项圈,如果有条件,尽量试过再买,挑最舒服的那款;3. 续航想要「心理安全」,要达到单次不低于 3 小时,并且不能一天一充;降噪耳机考虑到使用场景特殊应该达到单次 6 小时以上续航;4. 音质的瓶颈不是蓝牙本身,有追求的厂商是可以做好的。优先选择可以调节均衡器的耳机;5. 降噪功能对于每天坐地铁、经常出差的人是刚需,请一定对自己好一些。好啦以上就是本期消费者报告的全部内容,在此感谢微博好友 @然而张尼玛早就看穿了一切 借给我们降噪豆,我们会送上一条未拆封的娄式版魅族 Flow 以示感谢。欢迎关注爱否科技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账号,马上 iPhone X 就要发布了,在购买这样一款革命性的产品之前,不考虑给它选配一条蓝牙耳机吗?我是王跃琨,咱们下期再见。41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除了动次打次,什么才是选耳机正确的姿势?
稿源:雷锋网
随着各类音乐App带来的高码流音乐越来越多,手机标配耳机早已不能满足我们听歌的需要,换一副声音更好,解析力更高的耳机势在必行。撇开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塞、封闭式和开放式等类型划分,市面上最主流的耳机类型有动圈耳机和动铁耳机两种。另外还有不算太常见的静电耳机。从几元到上万元的动圈耳机动圈耳机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耳机,抬头不见低头见,从地铁的路边摊到各大品牌的专卖店,大部分都是动圈耳机。不仅仅是耳机,几乎所有的音箱也是采用了动圈式的结构。我们也可以简单的认为动圈耳机就是缩小了的音箱扬声器。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耳机,影响音质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但是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声单元,这就像一辆车的发动机。所以我们先从动圈单元说起。1898年,Oliver Lodge(奥利弗 洛奇)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电动式扬声器,这个伟大的发明决定了99%的现代动圈扬声器的结构,所以说动圈单元的原理和结构相当古老。拆开单元我们会看到一个铷磁、一个线圈和振膜,线圈固定在振膜上。没了,就这样。那么它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初中物理学已经告诉我们在导线两端加上电流的时候就会发生电流的磁效应,线圈进而变成一个电磁铁。当电流反方向导入时,磁场方向跟着反个方向。我们都知道磁铁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因此在线圈通电变成电磁铁时且不断变换电流方向产生交变磁场,就会和铷磁互相吸引或相斥,直接的动作就是推动振膜的振动。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因此也就有了声音的出现。比较流行的有俗称“木馒头”的MOMENTUN,其实苹果的原装耳机EarPods因其物美价廉,也被很多人推崇。贵族即视感的动铁耳机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动铁耳机是高大上的耳机产品,有这样的观念也不奇怪,很多高端耳机多是采用动铁单元,几百元的动铁耳机算是便宜货了。而且很多经典的动铁耳塞也是价格不菲,收藏者不在少数。为什么动铁耳机那么贵呢?首先,动铁单元本身就很贵,甚至可以说出身不凡。最初动铁单元并不是用于音乐耳机,最早用于电话听筒,然后广泛用于医疗助听器、航空、军用等领域,最近十几年才被应用到音乐耳机上。虽然价格较贵,但这并不意味着动铁单元有多神秘,其实动铁单元的构造原理并不复杂,只是制造成本和所需要的技术要高出动圈单元很多。动铁单元有个很技术化的学名,叫做“平衡电枢单元”。其体积很小,是只有一个透音孔的密闭矩形单元。它的结构原理:线圈绕在一个位于永磁场中央被称为“平衡衔铁”的精密铁片上,这块铁片在磁力的作用下振动,但这个铁片并非振膜。真正的振膜由一个驱动杆和该铁片衔接,铁皮振动并带动振膜发声。动铁单元的振膜一般是铜片,当然也有其他材质的金属振膜,如铝、不锈钢、钛等等。主流的动铁单元有三大类:美国娄氏(Knowles)、日本索尼(SONY)、丹麦声扬(SONION)。索尼开发的动铁单元不会对外销售,只会用于自己的耳机产品上。声扬公司的动铁单元主要面向音乐耳机,娄氏是助听器最大的供应商。动铁耳机要比动圈耳机贵出一些,舒尔SE535和LogitechUE900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价格也在2000元以上。笔者自己使用的索尼的XBA-40动铁耳机,千元出头购入,性价比较高。动铁耳机的优势除了振膜是金属材质,动铁单元的外壳几乎也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质做成的单元外壳有一个优点,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对声音的影响较小,因此声音表现也就非常稳定。而动圈耳机在发声的过程中需要额外的空间和空气参与振动,因此无法有效控制漏音现象。在不同的温度、湿度环境下使用中,声音表现会有所差别。因为单元密闭,因此耳机壳的外形也不会对音质产生影响,所以动铁耳机的外形往往形态各异。因为是密闭的结构,很小的电流就可以驱动发声。因此动铁的瞬态比动圈更好些,细节也要比动圈更丰富。再来说说体积小。为什么动铁单元做的如此小巧?这和振膜是金属材质的特性密切相关,动铁的振膜重量随着单元直径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因此动铁用在体积较小的入耳耳塞之中会比较适合,不可能做成头戴式耳机。较小的体积使得动铁耳塞可以做到直接塞入耳道,配合硅胶或者海绵耳塞,就能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而动圈耳机的动圈单元一般都比较大,无法全部塞入耳道,隔音效果就会差很多。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隔音效果两个特性,带来了一个额外的好处——保护听力。为什么?因为极高的灵敏度使很小的音量也可以有不错的表现,加上可以杜绝外部干扰,因此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下不用增加音量就可以欣赏到纯净的声音。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耳机也不建议长时间佩戴。动圈、动铁的声音特点无论是哪种发声方式的耳机,最终的听感才是真正需要关心的。虽说听感是比较感性和主观的,但是动圈和动铁单元还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声音倾向。首先说明一点,排除街边劣质耳机外,优质的耳机其实并不存在音质“好坏”之说,而是声音风格偏好不同。这个很好理解吧,咸豆腐脑和甜豆腐脑,哪个更好?动圈耳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在声音表现方面拥有频响宽,人声自然温暖等特点。其音质主要取决于振膜的材质和腔体的材质及构造。动圈耳机的腔体设计对声音的表现有着明显的影响。所谓设计包括使用的材质和腔体结构,腔体材质主要是确保密度和内壁对单元声压的作用反馈。有的品牌擅长使用木质腔体,有的品牌使用金属等。如前面所说,没有明显的好坏,而是声音风格不同。采用木质腔体,可以减少有害共振,声音的回放较越好,音色自然,即所谓的“木味”。采用金属材质,声音对腔体的振动干扰较小,提升整体中高音效果。当然,出于工艺和成本的考虑,大多耳机都是使用塑料材质的腔体。甚至有些看起来是金属的耳机,腔体内部实际还是塑料,只是包了一个金属外壳作为装饰。同样的,动圈单元的振膜类型也有很多,羊毛振膜、木质振膜、塑料振膜和生物振膜等。振膜影响声音表现的特性是它的硬度。动铁耳机的腔体对声音表现的影响很小,这一点和动圈耳机大不相同。动铁的腔体主要作用是固定动铁单元和出口的稳固性,没有严格而固定的要求。其实只要腔体能够做到良好的密封性就不会对声音表现产生影响。前面也说了,动铁耳塞的造型各异,无论多么奇拔的造型,对声音几乎都不会有影响。动铁耳机的声音表现取决于动铁单元的好坏,优秀的动铁耳塞必然采用优秀的动铁单元。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动铁耳塞腔体内部,单元与壳体接触连接的元件——密封圈。这个密封圈体现了动铁耳机厂商一半以上的技术水平。它的作用一是进一步增强单元的密封性,二是对声音起传导修饰作用。不同的调音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填充进去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表现。相比动圈,动铁耳机的调音要求极其精确的技术水平,这也就主要决定了动铁耳机的生产难度。简单来说动圈耳机低音强劲,声场开阔,有助于营造音乐的整体氛围。动铁耳机高音明亮,瞬态准确,低、中、高三频的层次感明显。动铁好呢还是动圈好呢?圈铁结合最好既然我们知道了动圈耳机和动铁耳机各自的特点,是该选动圈还是动铁呢,还是有第三种选择?当然有了。动圈和动铁各自的优缺点也比较互补,因此动圈和动铁单元相结合的产物——圈铁耳机就诞生了。圈铁耳机既有动圈耳机的声场开阔和氛围味道,又有动铁耳机高解析力和层次丰富的特点。当然,这种耳机一般价格也很贵。AKG的K3003就是典型的代表。如果你认为混合单元就能达到完美的声音,那就错了。简单的相加必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频段之间的重复与叠加带来的分频问题,不同单元重叠发声会带来声场的定位和结相混乱问题,以及动圈单元与动铁单元的老化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好的调音技术去克服。当然,圈铁耳机还有大俗汪峰的FIIL耳机BESTIE:如何买个好耳机为了避免进入误区或者走不必要的弯路。首先要实事求是的明确以下几点:不要完全相信评测,相信大厂商的调音师。“听音观”和“木耳”都是不存在的东西,最终要靠自己来判断。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自己喜欢的才是真的好耳机。为了避免被各种术语和“音频玄学”忽悠,我们先来看懂常用名词: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如钢琴。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在具体选购耳机的时候,我们需要弄懂四个主要的数据。振膜:耳塞或耳机内发声单元上振膜的大小。一般振膜越大,耳机的低音表现会越好。比耳朵还大的70mm驱动单元,可产生与扬声器一样的平面波,还原声音的空间感,可感受到广阔的声场。所以,大尺寸的耳机声场好,并且听久了也不会太累。如果不考虑便携性,能选择大耳机尽量选择大耳机吧。阻抗:在直流电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即是指耳塞或耳机的导线及振膜等所带来的电阻和电抗。一般来说,耳机的阻抗远比耳塞大;阻抗越大,驱动耳机或耳塞所需的功率也越大。耳放的作用就是提升推力。如果播放器是手机或MP3这样的设备,耳机阻抗不能太大,建议是32欧以下比较合适,最大不能超过50欧。灵敏度:向耳机输入1mW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越大音量越大。灵敏度越高表示耳塞或耳机越容易驱动。灵敏度越高的耳机,对播放设备的要求就越低,这意味着很小的音量就能播放出不错的声音。频率响应: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响应范围越大,表示耳塞或耳机对声音的还原能力越好。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处于20Hz-20KHz之间。世界上现在频率响应最大的是索尼出品QUALIA 010,频率响应达到了5Hz~120kHz。频响范围越广,耳机素质越高。比如索尼耳机,频响范围达到40kHz以上就是Hi-Res耳机。不过,弄懂这些数据,也只能确保耳机在参数上是优秀的,能够满足自己的听感还要看个人,以及音源和音乐类型。小提示:每一个有态度和有责任的媒体都会懂得尊重他人作品,我们相信友媒在转载雷锋网文章前会取得授权并标明出处和作者,雷锋网和作者尽管都有权追究责任,但我们并不希望分散大家宝贵的阅读时间,尊重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用什么耳机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