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说薛明行为经济学的坏话

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因为金币没了,可是想下别的材料,于是有了第一次发帖,哈哈~~文件是PDG格式,需要大家下个阅读器,我下的是“超星阅读器”超好用的之前我是配合英文原版第五版用的,基本内容一样,只是有些数据已经更新了,不影响学 ...
因为金币没了,可是想下别的材料,于是有了第一次发帖,哈哈~~
文件是PDG格式,需要大家下个阅读器,我下的是“超星阅读器”超好用的
之前我是配合英文原版第五版用的,基本内容一样,只是有些数据已经更新了,不影响学习。。复习的时候帮了我不少忙,看英文版太痛苦了
如果文件下不了什么的,请及时告诉我,谢谢~
  本书是目前西方较为流行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作者奥利维尔.布兰查德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重大问题均有研究,并在诸多政府和国际组织担任职务。著述颇丰,享誉学界。
  作者自称本书的两大目标:一是密切关注当今世界的宏观经济事件。欧洲货币的新体制、美国预算赤字的消除、东欧的转型和亚洲的危机,举凡天下大事,作者无不囊括书中,其目的除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彰显宏观理论的现实力量。二是提供宏观经济学的整合观点。以“三大市场均衡模型”贯穿全书,依所讨论问题不同而生出变化,对感觉理论错综复杂、如堕雾中的初学者,这种强调理论一致性的简约风格不啻一剂清新良药。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本书为“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之一。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对有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和拓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思考路径。作为一本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本书不仅从知识体系和学术研究上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框架,而且着重培养读者从基础入手,建立模型,从而深入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是麻省理工学院“1941级”教授。他还是MIT经济学系的系主任。在法国完成本科学业后,他于1977年在MIT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到1982年间在哈佛大学任教,1983年起在MIT任教。他经常获得经济学系“最佳教师”奖,最近的一次是在1999年。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对诸多宏观经济问题均有研究:从财政政策的影响到预期的作用,从价格刚性到投机性泡沫,从西欧的失业问题到更近的东欧转型问题。他还为许多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工作。已发表的文章超过150篇,撰写或编辑的著作超过15部,包括与斯坦利·费希尔合著的《宏观经济学讲义》。
他还是国民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曾任美国经济学会的副会长。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与妻子娜莉住在剑桥,他有三个女儿:玛瑞、赛莉娜和居里雅。
第1章世界之旅3
第2章本书之旅22
第3章物品市场49
第4章金融市场70
第5章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IS?LM模型95
第6章劳动力市场125
第7章所有模型:AS?AD模型150
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178
第9章通货膨胀、经济活动和货币增长199
第10章增长的事实225
第11章储蓄、资本积累和产出245
第12章技术进步和增长270
第13章技术进步、工资和失业297
第14章预期:基本工具319
第15章金融市场和预期343
第16章预期、消费和投资370
第17章预期、产出和政策392
简明目录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409
第18章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放411
第19章开放经济中的物品市场435
第20章产出、利率和汇率460
第21章汇率调整、汇率危机和汇率制度482
异常现象511
第22章异常现象I:高失业513
第23章异常现象II:高通货膨胀538
第24章异常现象III:东欧的转型和亚洲危机558
第25章政策制定者应当受到限制吗?585
第26章货币政策总结608
第27章财政政策总结630
第28章后记:宏观经济学的故事657
附录1国民收入与生产账户介绍675
附录2数学提要682
附录3计量经济学介绍689
第1章世界之旅3
失业率过低吗5 ? 股票市场过高吗6 ? 增长为什么变慢了6? 工资不平等为什么加剧了7
1-2欧洲联盟8
如何减少高失业8 ? 欧元如何打造欧洲的未来10
1-3日本和东亚11
日本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得如此糟糕11 ? 1997年亚洲危机的成因是什么13
1-4向前看16
附录如何找到数据19
第2章本书之旅22
2-1总产出23
GDP、增加值和收入23 ? 名义和实际GDP26
开放经济409
第18章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放411
18-1物品市场的开放413
在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之间的选择415 ? 名义汇率416 ? 实际汇率418
18-2金融市场的开放423
国际收支平衡表424 ? 本国资产和国外资产之间的选择427
18-3结论与展望431
第19章开放经济中的物品市场435
19-1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436
对国内产品的需求436 ? 影响国内产品需求的决定因素437
19-2均衡产出和贸易余额440
19-3国内或者国外需求的提高441
国内需求的提高441 ? 国外需求的提高443 ? 国家间的博弈 446
19-4贬值、贸易余额和产出448
贬值和贸易余额:马歇尔?勒纳条件449 ? 贬值的影响449 ? 将汇率和财政政策结合起来450
19-5考察动态化:J?曲线452
19-6储蓄、投资和贸易赤字454
附录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458
第20章产出、利率和汇率460
20-1产品市场的均衡461
20-2金融市场的均衡462
货币和债券462 ? 国内债券和国外债券463
20-3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466
20-4开放经济中的政策效应467
开放经济中财政政策的效应468 ? 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应469
20-5固定汇率471
钉住、爬行钉住、带状范围、欧洲货币体系和欧元471 ? 钉住汇率和货币控制473 ? 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473
附录固定汇率、利率和资本流动478
第21章汇率调整、汇率危机和汇率机制482
21-1固定汇率与实际利率的调整484
固定汇率下的总需求484 ? 总需求和总供给486
21-2汇率危机491
欧洲货币体系的危机493
21-3汇率机制的选择495
浮动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495 ? 固定汇率的成本有限496 ? 固定汇率的好处497
附录汇率变动502
异常现象511
第22章异常现象Ⅰ:高失业 513
22-1大萧条514
支出的下降515 ? 名义货币的紧缩516 ? 通货紧缩的负面效应518 ? 复苏520
22-2欧洲的失业522
劳动力市场的刚性525 ? 磁滞效应529 ? 欧元硬化症还是磁滞效应533
22-3结论533第23章异常现象Ⅱ:高通货膨胀538
23-1预算赤字和货币创造540
23-2通胀和实际货币余额542
23-3赤字、铸币收入和通货膨胀544
货币增长恒定的情形545 ? 动态化和不断增加的通胀547 ? 恶性通胀和经济活动548
23-4如何结束恶性通胀?549
稳定计划的基本原理549 ? 稳定计划会失败吗?551 ? 稳定计划的成本551
23-5结论554
第24章异常现象Ⅲ:东欧的转型和亚洲危机 558
24-1东欧的转型559
产出下降了多少562 ? 产出为什么会下降563 ? 为何有些国家复苏了,而另外一些国家却没有566
24-2亚洲危机570
为什么发生危机572 ? 汇率危机为什么会导致经济衰退575 ? 亚洲危机有哪些教训577
·················
投资与股票市场380
获利能力与现金流量384
理性预期399
出口能否超过GDP?415
乘数:比利时与美国444
消息与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508
货币与银行信贷518
12个宏观经济计量模型589
艾伦·布林德说真话是不对的吗?594
货币政策:我们在哪里,学习了哪些知识?610
货币幻觉613
财政政策:我们在哪里,学习了哪些知识?631
通胀的计算和赤字的度量633
二战中美国的赤字、消费和投资643
理解计量经济学结果的指南693
「就学高端版」APP:随身顾问,立即就学!
期刊投稿----核心期刊编辑帮您了解投稿、审稿规则,提高投稿命中率!
考研咨询----国内经管名校研究生,为您解答疑惑、分享经验!
高考择校----高校老师为您介绍学校、专业情况,助您成功选择理想大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陈岱孙[编者按:陈岱孙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和北京大学教授。陈岱孙教授青少年时期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博 ...
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陈岱孙
[编者按:陈岱孙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和北京大学教授
。陈岱孙教授青少年时期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
从1927年回国后,毕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
京大学从教共70年整,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岱
孙教授于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这里谨以转载陈岱孙教授近来的
一篇重要文章作为纪念。]
  战后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传播及其对世界各国
经济政策的广泛影响。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
学科领域内,其基础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提出了
不少新的理论,形成了比较大的体系,同时建立了若干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另
一方面是形成了许多新的学派。这样,当代西方经济学与战前时期相比,就带有
某种复杂性。在方法上,战后西方经济学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广泛采用数
学方法,而且是相当艰深的高等数学方法。不少当代西方经济学书籍和杂志,满
篇满纸都是数学公式。此外,当代西方经济学在方法论上还继承其前人特别是李
嘉图学派解体以后西方庸俗经济学的固有手法,即以描述经济现象及其表面联系
为能事,不能、不愿意也不敢触及经济问题的本质。但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往
往与人们的常识相吻合,因而容易为人们所认同。但正因为是常识,是事物的表
象,而不是事特内部规律性的反映,所以往往与真理大相径庭而流于谬误。从常
识的角度接触西方经济学,就难免将西方经济学的谬误当作真理加以接受。
  70年代末叶,我国克服了对西方经济学说的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
当时,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大多数学者,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即对当代西
方经济学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的态度,摒弃其庸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理
论框架,吸取和借鉴其中某些合理成份。既要反对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
又要反对盲目迷信、机械照搬的作法。近年来,我国广泛地开展了对西方经济学
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且在我国经济政策制定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借鉴了西方
经济学某些有用的成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经过10多年的研究,我们对当代
西方经济学的了解前进了一大步。我国近年来出版的数量众多的论文、专著和译
著表明,我国学术界对外国经济学说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但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
学界,这些年来又渐渐滋长了一种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一概肯定的倾
向。值得警惕的是,在借鉴西方经济学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研究工作中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中,这种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
拜、一概肯定、照抄照搬的倾向变得空前严重起来。如果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认
直加以克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这股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倾向产生和泛滥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战后
时期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复杂性和迷惑性这种理论上的因素以外
,还根源于战后时期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实际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点
:一是战后时期的前半段即50年代和60年代西方经济的带有战后恢复性质的
经济高速增长;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战后时期出现国际性的严重挫折。
  总结这10多年来关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我们应当承认,
我们的工作在取得重大成绩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上述对西方经济
学的盲目迷信的倾向的产生和泛滥,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缺点和
不足是分不开的。我们工作的缺点和不足,一言以蔽之,是“述而不作”,或者
说是“述而不批”。不错,我们有一批专家,从改革开放伊始,就主张对当代西
方经济学采取分析的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的借鉴。但在汹涌而来的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浪潮中,这一正确主张的
声音似乎太小,不足以左右社会潮流的方向。于是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历史格局
,从过去的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排斥这一极端跳到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另一
极端。这是当前的主要危险。
  我们面临的危险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经济学对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心
灵的毒害,二是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方向的误导。弄得
不好,西方经济学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可能产生悲剧性的后果。由于中国经济发
展比前苏联东欧国家落后得多,人口又多得多,剧变的后果的严重性将十倍百倍
于前苏联东欧国家。这种历史结局是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所梦寐以求的。我们一定
要全力以赴避免这种历史结局的出现。要做到这一点,当前一个最紧迫的任务便
是克服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照抄照搬的右的倾向。为此,必须改进我们对西
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加强对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
分析和批判工作。
  第一,分析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倾向的国际理论背景。我国近年来在
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中的右的倾向,与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新自由主义国际
思潮的泛滥有密切关系。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
,与时代潮流不合,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不大,但却成为西方国家打入发
展中国家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新自由主
义经济学鼓吹国有企业私有化,鼓吹取消国家干预,极力使社会主义经济蜕变成
资本主义经济。因此,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代表着西方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让国内经济学界特别是青年学者认识这一国际背景,使他们提高警惕,显然至
  第二,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将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与世界经济研究
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发展,揭示战后
初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后经济重建性质,指出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进
入低速增长,杂以停滞和危机的历史时期,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西方经济的通
例是低速增长和慢性萧条,战后初期的经济繁荣乃是由特定的历史原因产生的特
例,因而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在对西方国家经济的估价上面,我们也看到两种
极端,一个极端是在前30年,我们不少学者喜欢将西方经济描绘成一片暗淡,
除了危机还是危机,不承认战后一段时期西方经济的繁荣。另一个极端是近年来
我们一些学者倾向于将西方经济现状和前景描绘成一片光明。这些学者对西方经
济的看法往往比西方国家的学者还要乐观得多。我们必须克服这种片面性,要用
我们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西方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对
青年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端正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克服
对西方经济和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心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三,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与西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
西方经济学发展数百年,但在马歇尔以前,内容并不那么复杂,脉络也比较分明
。战后西方经济学虽然内容庞杂,学派林立,新学科层出不穷,但每一种新的理
论,每一个学派,每一个学科,都可以在学说史上直接间接地找到其思想根源,
而一旦找到其学术渊源,这些理论、学派、学科的神秘的光环也就黯然消退了。
  第四,加强对西方经济学派的研究。首先是加强西方正统派经济学阵营中国
家干预主义学派与自由主义学派斗争的研究。这两大流派的斗争,从重商主义时
代晚期起,贯穿着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全过程。对西方经济学这两股思潮两大流派
的斗争内容、实质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必须联系时代的特征。现代资本主义是垄
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派只能是
现代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不可能是新自由主义学派。
  近年来国内滋长的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倾向,深究起来,实质只是对当
代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这一古旧学派的崇拜。而人们之所以以腐朽为神奇,
盲目崇拜这一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的学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误认为新自由主
义是主流派经济学;二是为其光怪陆离的理论表象所迷惑,没有认识到它与从亚
当·斯密到马歇尔的旧经济自由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渊源关系;三是没有识破西
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国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强制推行自由主义经
济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险恶用心。西方国家在国内甚至国际经济生活中厉
行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但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新自由主
义改革模式和经济政策,取消国有企业,取消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特别是计划
管理,洞开国内市场,与西方国家牢牢控制的世界经济接轨,其目的无非是要在
发展中国家恢复殖民主义统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演变为资本主义,
或外围资本主义。我们的某些学者十二分卖力地在国内贩卖这一套新自由主义货
色,而且非常顽固地加以坚持,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可悲的角色。
  第五,加强对西方国家激进派经济学的研究。西方激进派经济学派别很多,
如新剑桥学派,加尔布雷思新制度学派,新左派经济学等。这些学派对现代资本
主义社会持不同程度的批评态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种种社会经济矛盾
和问题有所研究有所揭露。特别是带有某种马克思主义色彩的新左派经济学,出
版了不少论述现代资本主义的著作,很值得我们关注。他们生活在西方国家,就
近研究,取材容易,体察也较直接深切。在国内翻译出版和介绍激进学派特别是
新左派经济学派的著作,对于教育青年一代,使他们对现代西方国家的现实具有
真实的了解,克服对西方社会的盲目崇拜心理,很有裨益。
  第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的著作研究。战后时期,发展中国家出
现了一批进步的民族主义经济学家,如普雷维什、萨缪尔·阿明等,这些经济学
家与西方国家一些进步经济学家如布兰克等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一整套捍卫发展
中国家民族利益,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和工业化、现代化的理论,引起了人
们的注目,被称为发展主义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的影响。7
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80年代,这一学派受到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
及其支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排斥和打击。在80年代,西方国家和某些国
际经济组织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新自由主义市场取向型改革模式,使发展
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治独立也受到严重威胁,后果十分严重。对
发展中国家来说,8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在80年代,发展主义经济学家
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和斗争从未停止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学
派经济学家的努力有所增强,近年来在拉美国家崭露头角的新结构派就是其中一
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同西方国家、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支持的新自由主
义经济学派作斗争的经验,他们对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和模式的探索,对我们具
有十分切近的借鉴意义。我们对这一流派的经济学虽然有所研究,但很不够,今
后应当加强。
  第七,加强对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后经济学说的研究。在前苏联、东欧
国家,借鉴和引入西方经济学说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政策问题比我们中国要早得多
。著名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与西方自由
派经济学家米音斯、哈耶克之流的著名论战中创立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并在战后
波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加以实施,就是有名的例子。80年代,前苏联、东欧国
家的主流派经济学逐渐转化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
蓝图的制定工作逐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所把持。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
某些国际经济组织代表直接插手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前
苏联、东欧国家推行的“休克疗法”就是其最显著的例子。“殷鉴不远,在夏后
之世”。我们应研究前苏联、东欧国家变革前后推行的经济改革理论和政策的前
因后果,我们应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作为我们改革开放的鉴戒。
  第八,积极参加国内经济问题的研究工作,在切实做到以西方的经济理论联
系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有真知灼见的政策建议。西方经济学无论如何,是植
根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中国的实际在种种方面和西方实际大不相同。在
借鉴、利用西方经济学一些理论分析解决中国今日面临的经济问题时,我们不但
要排除其在本国实践上已证明为谬误者,即使在其本土已证明有成功经验者,我
们也得详察其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要特别注意与别有用心的西方经济学者的建
议作不调和的斗争,防止苏东国家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第九,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宣称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就理所当然地是我们的理论基础。无庸讳言,近年来,
马克思主义在部分人们的心目中,在部分学者的心目中,特别在是缺乏生活经验
的青年人的心目中,有所淡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且有所放松。这种状况
必须迅速改变,而方法也要改进。我们不能以照本宣科地复述经典著作为满足。
更不能像时下某些人那样寻章摘句,甚至断章取义歪曲经典作家的原意,偷换自
己的自由主义私货。例如用《资本论》中马克思关系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用语,
鼓吹私有制;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鼓吹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
的股份制改造;利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所有制的用语,否定公有制等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丁冰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书(中国经济出
版社出版),对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主要流派及其分支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
入阐述,并且追踪研究了当代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和主要流派的最新发展,内容
十分丰富。尤其值是称道的是作者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
方法,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分支理论的发展作了细致剖析、批判和
鉴别,审慎地区分其精华和糟粕,特别对近年来甚嚣尘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行
了实事求是的、旗帜鲜明的、尖锐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我国近年来对西方
经济学研究工作的不足,从而在我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工作中开辟了新的生面。
在本书的启发下,我发表了上述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正于方家。
(本文是为丁冰同志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书所写的序,转载自《高校
理论战线》一九九五年第十二期)
「就学高端版」APP:随身顾问,立即就学!
期刊投稿----核心期刊编辑帮您了解投稿、审稿规则,提高投稿命中率!
考研咨询----国内经管名校研究生,为您解答疑惑、分享经验!
高考择校----高校老师为您介绍学校、专业情况,助您成功选择理想大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一、背景介绍  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是利用一系列经济指标建立起来的宏观经济&晴雨表&或&报警器&。它之所以能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第一是因为经济本身在客观上存 ...
一、背景介绍
  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是利用一系列经济指标建立起来的宏观经济&晴雨表&或&报警器&。它之所以能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第一是因为经济本身在客观上存在着周期波动;第二是因为在经济波动过程中,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率先暴露或反映出来。 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探求经济周期波动规律,西方经济统计学家们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的研究工作。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的七十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世界各国所熟悉。中国在80年代末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1、哈佛指数的兴起与衰亡
2、预警信号体系的出现与完善
3、景气调查方法的应用
1、哈佛指数的兴起与衰亡
  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法国经济学家开始以黑、灰、淡红和大红几种颜色,测定法国年间的经济波动。1903年,英国出出现了描述宏观经济波动的&国家波动图&。但是作为反映宏观经济动向的&晴雨表&,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还是从美国开始的。
  1909年,美国经济统计学家巴布森创办巴布森统计公司,开始发布关于美国宏观经济状态的第一个指示器--巴布森经济活动指数。1911年,美国布鲁克迈尔经济研究所,也编制并发布了涉及股票市场、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等方面的景气指标。但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美国哈佛大学珀森斯教授领导编制的&经济晴雨表&和&哈佛指数&。1917年,哈佛大学为研究景气监测,专门设立了&经济调查委员会&,由珀森斯教授主持。该委员会广泛搜集了美国1875年-1913年的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商情指数&(即哈佛指数),并从1919年起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定期发布。从历史拟合来看,哈佛指数对20世纪以来美国4次经济波动都作出了较好的反映。
  哈佛指数的出现对景气指数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构造思想和方法纷纷为许多国家所效仿。在英国,1920年,由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中央经济情报会议和英国实业联合会等组织创立了&伦敦与剑桥经济研究所&。该组织与哈佛经济委员会合作,采用哈佛指数方法编制了反映英国经济景气状况的指示器--&英国商业循环指数&。1922年,在《瑞典经济评论》上出现了瑞典经济统计学家以哈佛指数方法编制的瑞典商情指数。德国在1925年也成立了景气研究所,次年发布了&德国一般商情指数&。此外,还有许多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对、波兰和日本等都相继开展了景气监测研究,以类似哈佛指数的方法编制本经济&晴雨表&。
  哈佛指数投入使用以后,不仅能指示景气状况,而且能够超前预报,因此一度风行。但是,这种景气指数却来能正确预示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1929年大危机的来临。正当席卷西方世界的风暴即将到来的时候,哈佛指数却指示经济将继续扩张.从而遭到沉重的失败。后来虽经几经修订,终因效果不佳而最后停止使用。哈佛指数的失败以及类似景气指数的衰落,标志着景气监测早期阶段的结束。
2、预警信号体系的出现与完善
  哈佛指数失败后,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继续了景气监测的研究。1937年,美国经济在刚经历了一次特大危机之后又陷入一场衰退之中。NBER的负责人密契尔应美国财政部长的要求,进行了利用经济指标来判断衰退何时结束的研究。密契尔与经济统计学家伯恩斯,研究了近500个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选择了21个指标构成超前指示器,指出了经济转折的可能时间。这一判断的成功使得景气监测的研究再度兴起。
   由于战争的影响,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重大进展实际上是在战后50年代取得的。1950年,NBER的经济统计学家穆尔,在30年代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主持了进行新的景气监测系统的建立工作。穆尔从近千个统计指标的时间序列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1个指标,构成了一个新的监测系统。这个系统由先行、同步和滞后三种指标均成,以客观经济综合状态为测度对象,采用了多指数信息综合方法--扩散指数(DI)。此后该系统又经过多次修订,保证了有效运行。扩散指数法从理论到实践效果上都被充份肯定,从此成为构造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
   自60年代起,景气监测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61年,美国商务部正式将NBER景气监测系统的结果逐月发表,以数据和图表形式提供宏观景气动向的信号。至此,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从民间研究走入官方实际应用阶段。
   在这一阶段,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多为政府有关部门主持进行。如在美国,主要由商务部经济分析局与NBER合作进行。在日本,由经济企划厅研究和发布。
   这一阶段,由于官方的参与,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无论在构成还是构造方面,都取得了更为迅速的进展:
   ①构造监测系统的另一基本方法--合成指数(CI)的出现。尽管扩散指数(DI)作为一种基本构造方法已在50年代确立并广泛应用,但还存在着不能反映经济波动幅度、干扰较大等特点。由于5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高速经济增长,仅用扩散指数很难适应,为此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首席经济统计学家希斯金,于60年代提出了综合指数法(CI),从而弥补了扩散指数的不足。从此CI和DI共同成为构造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
   ②具有评价功能的预警信号指数出现。
   到60年代中期,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高速增长也会带来各种弊端,经济的&过热&如同经济衰退一样也是应该避免的。为此,不少国家在其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中进行了引进评价指标的尝试,试图对经济波动的不同状态给出相应的评价。1963年,法国政府为配合第四个五年计划制订了&景气政策信号制度&,借助不同的信号灯颜色, 对宏观经济作出简明、直观的评价。1966年,日本经济企划厅在其经济白皮书中发布了&日本景气警告指数&,对正处于调整增长阶段的日本经济分别以红、黄、蓝等颜色给出评价1970年,联邦德国也由国会专家委员会编制了类似的警告指数。这样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不仅能够指示景气动向,而且能以简明、直观的方式给出对经济状态的评价,这一功能的增加,尤其有利于广大厂商的经营决策。
  ③基本方法的重大进展,如季节调整方法日趋成熟,构成指标选择方法的重大突破-&评分系统&的出现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在季节调整方法上,除了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成功研制X-11季节调整法外,还有美国劳工局的BLS法,日本通产省的MITI法,日本企划厅的EPA法,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IFO法。这些季节调整法各有特点,分别为各国经济监测机构采用。我国应用的基本上是X-11季节调整法。
  自70年代初期起,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本身初步定型,并开始出现国际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国际性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另一方面则是由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1979年,美国NBER与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国际经济循环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一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7个发达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指标系统(IEI),用以监测西方重要国家的景气变动。该系统具有4个功能①迅速地监测世界性的衰退和复苏;②测度周期性衰退的范围与程度;③评价对外贸易前景;④对通货膨胀提出预警信号。此外,一些国际性组织也出现了相应的景气测系统。1978年,拥有西方20多个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OECD),通过决议建立了应用先行指标系统来监测成员国际经济动向的机构。1979年,欧共体也开始了关于成员国景气状况监测系统的研究,并于80年代开始投入运行。1984年日本也开始研究区域景气变动。
   到80年代中期,仅在亚洲就先后有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印度和南朝鲜等国家与地区建立了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较好地配合了宏观经济管理。
   中国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这方面研究的,积极倡导者是吉林大学的董文权教授,后来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等政府机构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于90年代初正式投入应用。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坚持做此项工作可能还有5、6家机构,但是做得比较成功的更少。
3、景气调查方法的应用
  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以厂商和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表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关于景气变动的判断,最后以扩散指数(DI)法进行调查信息综合。景气调查法不同于传统的统计方法,它最独特的地方在于问卷中的问题均是定性判断的选择题形式,调查对象只需就调查内容的上升、不变和下降三个答案做出选择即可,最后经过扩散指数将定性判断定量化。景气调查既有对整个宏观景气在未来几个月动向的判断,也有对经济活动某些方面如价格、订单、投资等动向的判断,具有较高的超前性和时效性。美国在70年代初开始将景气调查纳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专门设置了用景气调查得来的信息编制的产品订单、利润、销售、物价等的扩散指数。此外,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也设立了基于景气调查的景气指数,作为宏观景气监测的一部分。
   总之,70年代以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步入成熟阶段,1975年,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了新的景气监测预警系统。除了原有的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对整个宏观状态进行综合测度之外,又增加了一个较低的层次,即对宏观经济某个重要方面进行指示,如资本投资信心、存货投资、利润、金融、周年均工作时间、就业、市场需求、工业生产、原材料格等的景气指标,这样,两个层次互相配合,可作更为准确、深入的景气动向分析。西方政府关注的主要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率、投资信心指数、消费信心指数、失业率及通膨胀率。这也是美国总统每年的年会上一定谈到的经济指标。
  我国从90年代初期起,逐渐开始尝试开展企业景气调查。到目前已开展过景气调查或者类似景气调查的部门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体改委等,这些部门对于景气调查的研究与尝试,均是处于部门管理的需要,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国家统计局从1992年开始设计景气调查方案,1994年8月开始全面、系统的企业景气调查,1997年12月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建立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制度。
   如果说景气分析是根据经济发展的以往规律,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统计数据来评价预测未来经济发展,那么景气调查则是根据对企业和个人的典型抽样调查,以被调查对象超前的主观定性判断而得出定量的结论,二者兼备,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来源:一、背景介绍
  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是利用一系列经济指标建立起来的宏观经济&晴雨表&或&报警器&。它之所以能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第一是因为经济本身在客观上存在着周期波动;第二是因为在经济波动过程中,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率先暴露或反映出来。 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探求经济周期波动规律,西方经济统计学家们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的研究工作。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的七十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世界各国所熟悉。中国在80年代末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1、哈佛指数的兴起与衰亡
2、预警信号体系的出现与完善
3、景气调查方法的应用
1、哈佛指数的兴起与衰亡
  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法国经济学家开始以黑、灰、淡红和大红几种颜色,测定法国年间的经济波动。1903年,英国出出现了描述宏观经济波动的&国家波动图&。但是作为反映宏观经济动向的&晴雨表&,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还是从美国开始的。
  1909年,美国经济统计学家巴布森创办巴布森统计公司,开始发布关于美国宏观经济状态的第一个指示器--巴布森经济活动指数。1911年,美国布鲁克迈尔经济研究所,也编制并发布了涉及股票市场、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等方面的景气指标。但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美国哈佛大学珀森斯教授领导编制的&经济晴雨表&和&哈佛指数&。1917年,哈佛大学为研究景气监测,专门设立了&经济调查委员会&,由珀森斯教授主持。该委员会广泛搜集了美国1875年-1913年的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商情指数&(即哈佛指数),并从1919年起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定期发布。从历史拟合来看,哈佛指数对20世纪以来美国4次经济波动都作出了较好的反映。
  哈佛指数的出现对景气指数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构造思想和方法纷纷为许多国家所效仿。在英国,1920年,由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中央经济情报会议和英国实业联合会等组织创立了&伦敦与剑桥经济研究所&。该组织与哈佛经济委员会合作,采用哈佛指数方法编制了反映英国经济景气状况的指示器--&英国商业循环指数&。1922年,在《瑞典经济评论》上出现了瑞典经济统计学家以哈佛指数方法编制的瑞典商情指数。德国在1925年也成立了景气研究所,次年发布了&德国一般商情指数&。此外,还有许多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对、波兰和日本等都相继开展了景气监测研究,以类似哈佛指数的方法编制本经济&晴雨表&。
  哈佛指数投入使用以后,不仅能指示景气状况,而且能够超前预报,因此一度风行。但是,这种景气指数却来能正确预示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1929年大危机的来临。正当席卷西方世界的风暴即将到来的时候,哈佛指数却指示经济将继续扩张.从而遭到沉重的失败。后来虽经几经修订,终因效果不佳而最后停止使用。哈佛指数的失败以及类似景气指数的衰落,标志着景气监测早期阶段的结束。
2、预警信号体系的出现与完善
  哈佛指数失败后,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继续了景气监测的研究。1937年,美国经济在刚经历了一次特大危机之后又陷入一场衰退之中。NBER的负责人密契尔应美国财政部长的要求,进行了利用经济指标来判断衰退何时结束的研究。密契尔与经济统计学家伯恩斯,研究了近500个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选择了21个指标构成超前指示器,指出了经济转折的可能时间。这一判断的成功使得景气监测的研究再度兴起。
   由于战争的影响,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重大进展实际上是在战后50年代取得的。1950年,NBER的经济统计学家穆尔,在30年代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主持了进行新的景气监测系统的建立工作。穆尔从近千个统计指标的时间序列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1个指标,构成了一个新的监测系统。这个系统由先行、同步和滞后三种指标均成,以客观经济综合状态为测度对象,采用了多指数信息综合方法--扩散指数(DI)。此后该系统又经过多次修订,保证了有效运行。扩散指数法从理论到实践效果上都被充份肯定,从此成为构造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
   自60年代起,景气监测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61年,美国商务部正式将NBER景气监测系统的结果逐月发表,以数据和图表形式提供宏观景气动向的信号。至此,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从民间研究走入官方实际应用阶段。
   在这一阶段,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多为政府有关部门主持进行。如在美国,主要由商务部经济分析局与NBER合作进行。在日本,由经济企划厅研究和发布。
   这一阶段,由于官方的参与,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无论在构成还是构造方面,都取得了更为迅速的进展:
   ①构造监测系统的另一基本方法--合成指数(CI)的出现。尽管扩散指数(DI)作为一种基本构造方法已在50年代确立并广泛应用,但还存在着不能反映经济波动幅度、干扰较大等特点。由于5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高速经济增长,仅用扩散指数很难适应,为此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首席经济统计学家希斯金,于60年代提出了综合指数法(CI),从而弥补了扩散指数的不足。从此CI和DI共同成为构造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
   ②具有评价功能的预警信号指数出现。
   到60年代中期,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高速增长也会带来各种弊端,经济的&过热&如同经济衰退一样也是应该避免的。为此,不少国家在其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中进行了引进评价指标的尝试,试图对经济波动的不同状态给出相应的评价。1963年,法国政府为配合第四个五年计划制订了&景气政策信号制度&,借助不同的信号灯颜色, 对宏观经济作出简明、直观的评价。1966年,日本经济企划厅在其经济白皮书中发布了&日本景气警告指数&,对正处于调整增长阶段的日本经济分别以红、黄、蓝等颜色给出评价1970年,联邦德国也由国会专家委员会编制了类似的警告指数。这样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不仅能够指示景气动向,而且能以简明、直观的方式给出对经济状态的评价,这一功能的增加,尤其有利于广大厂商的经营决策。
  ③基本方法的重大进展,如季节调整方法日趋成熟,构成指标选择方法的重大突破-&评分系统&的出现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在季节调整方法上,除了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成功研制X-11季节调整法外,还有美国劳工局的BLS法,日本通产省的MITI法,日本企划厅的EPA法,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IFO法。这些季节调整法各有特点,分别为各国经济监测机构采用。我国应用的基本上是X-11季节调整法。
  自70年代初期起,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本身初步定型,并开始出现国际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国际性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另一方面则是由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1979年,美国NBER与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国际经济循环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一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7个发达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指标系统(IEI),用以监测西方重要国家的景气变动。该系统具有4个功能①迅速地监测世界性的衰退和复苏;②测度周期性衰退的范围与程度;③评价对外贸易前景;④对通货膨胀提出预警信号。此外,一些国际性组织也出现了相应的景气测系统。1978年,拥有西方20多个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OECD),通过决议建立了应用先行指标系统来监测成员国际经济动向的机构。1979年,欧共体也开始了关于成员国景气状况监测系统的研究,并于80年代开始投入运行。1984年日本也开始研究区域景气变动。
   到80年代中期,仅在亚洲就先后有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印度和南朝鲜等国家与地区建立了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较好地配合了宏观经济管理。
   中国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这方面研究的,积极倡导者是吉林大学的董文权教授,后来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等政府机构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于90年代初正式投入应用。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坚持做此项工作可能还有5、6家机构,但是做得比较成功的更少。
3、景气调查方法的应用
  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以厂商和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表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关于景气变动的判断,最后以扩散指数(DI)法进行调查信息综合。景气调查法不同于传统的统计方法,它最独特的地方在于问卷中的问题均是定性判断的选择题形式,调查对象只需就调查内容的上升、不变和下降三个答案做出选择即可,最后经过扩散指数将定性判断定量化。景气调查既有对整个宏观景气在未来几个月动向的判断,也有对经济活动某些方面如价格、订单、投资等动向的判断,具有较高的超前性和时效性。美国在70年代初开始将景气调查纳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专门设置了用景气调查得来的信息编制的产品订单、利润、销售、物价等的扩散指数。此外,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也设立了基于景气调查的景气指数,作为宏观景气监测的一部分。
   总之,70年代以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步入成熟阶段,1975年,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了新的景气监测预警系统。除了原有的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对整个宏观状态进行综合测度之外,又增加了一个较低的层次,即对宏观经济某个重要方面进行指示,如资本投资信心、存货投资、利润、金融、周年均工作时间、就业、市场需求、工业生产、原材料格等的景气指标,这样,两个层次互相配合,可作更为准确、深入的景气动向分析。西方政府关注的主要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率、投资信心指数、消费信心指数、失业率及通膨胀率。这也是美国总统每年的年会上一定谈到的经济指标。
  我国从90年代初期起,逐渐开始尝试开展企业景气调查。到目前已开展过景气调查或者类似景气调查的部门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体改委等,这些部门对于景气调查的研究与尝试,均是处于部门管理的需要,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国家统计局从1992年开始设计景气调查方案,1994年8月开始全面、系统的企业景气调查,1997年12月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建立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制度。
   如果说景气分析是根据经济发展的以往规律,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统计数据来评价预测未来经济发展,那么景气调查则是根据对企业和个人的典型抽样调查,以被调查对象超前的主观定性判断而得出定量的结论,二者兼备,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来源:中经网数据中心
「就学高端版」APP:随身顾问,立即就学!
期刊投稿----核心期刊编辑帮您了解投稿、审稿规则,提高投稿命中率!
考研咨询----国内经管名校研究生,为您解答疑惑、分享经验!
高考择校----高校老师为您介绍学校、专业情况,助您成功选择理想大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在说薛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