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犬戴眼镜玩电脑高清戴耳机玩了差不多5个小时左右,然后耳机声音很大,现在感觉耳朵不正常,感觉被堵了一样,什么回事

经验526 米
在线时间34 小时
版本V7.3.2.0.LHOCNDD
积分 5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7 积分
积分 5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7 积分
机型未知设备
签到次数17
MIUI版本V7.3.2.0.LHOCNDD
红米Note 3全网通
V8.1.1.0.MHOCNDI
带上耳机听微信语音时,声音调到最小,但还是太大了,耳朵要被震聋的感觉,根本没法戴耳机。
一直都这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在线时间8 小时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4 积分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4 积分
刷回8.1.1.0之前的稳定版可以解决
经验713 米
在线时间123 小时
版本V7.3.8.0.LHOCNDD
积分 10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5 积分
积分 10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5 积分
机型未知设备
MIUI版本V7.3.8.0.LHOCNDD
通过手机发布
5.1正常,6.0的开发稳定都带耳机炸耳朵,声音不可调节!无奈都好长时间了,也不修复
经验1980 米
在线时间17 小时
版本8.5.10
机型未知设备
签到次数13
MIUI版本8.5.10
经验132 米
在线时间1 小时
版本V8.2.1.0.MHOCNDL
积分 1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 积分
积分 1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 积分
机型未知设备
MIUI版本V8.2.1.0.MHOCNDL
通过手机发布
和楼主相同的问题,不仅微信,我进TT语音,那叫一个难受
经验2036 米
在线时间14 小时
版本8.3.29
积分 2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39 积分
积分 2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39 积分
机型未知设备
签到次数102
MIUI版本8.3.29
5X也是这样,已经很久了,没人过问。
MIUI 9纪念勋章
圣诞节勋章
参与圣诞活动
APP 1000万
MIUI论坛APP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纪念勋章
小火箭勋章
神舟11号 话题活动
Copyright (C) 2017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34号 | 京ICP证110507号伪烧小编谈DIY耳机:今天我来教你做一条
1所需工具和材料都有啥?  【PConline 杂谈】在上一期文章中,小弟我简单的介绍了一下DIY耳机,很多小伙伴给我发邮件说不知道怎么做。那么简单,这一次还是我厚着脸皮,给大家来一期简单的教程,一起来试试亲手DIY耳机。话说DIY就是图着乐趣,所以小编此次所选的材料都是相对简单、实惠的东西。也仅是作为新手入门的一个小小教程,如果能让各位因此入门,增加一种新的乐趣,那么小弟我不胜荣幸。  再说一句题外话,DIY耳机产业为什么流行,因为原先耳机产业两级分化相当严重(音频设备也是),高品质的耳机较贵,普通的耳机又不值那个价格。所以很多发烧友凭借自己的动手能力、知识储备,热衷于自己DIY。就跟PC行业相识,原先品牌机死贵,自己会攒机只需花费一半左右价格。而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DIY耳机产业也越发蓬勃,现在还是有大量的发烧友喜欢DIY属于自己的耳机,可是现在DIY耳机性价比却降低不少,请先清楚这一点。上期回顾:伪烧小编谈DIY耳机:这货是个什么鬼?第一步:买材料所需材料  买材料就记住四个字:量力而行。作为入门款,材料上不需要太好的,尽量买易组装部件,成品线最好。嗯....材料都是小编我从万能TB买的,出于会有许多&初学&者,小的我就不上太难的东西了。其他的,只要你练好手艺,多看看相关论坛文章,也是能很快学会滴。不懂得话也可以邮件我哟。还是一起来看看最简单的DIY耳机方法吧(其实就是组装!)。必备工具所需工具  所需的工具,也都是些常见货:松香、焊丝、电烙铁、万用表、镊子等等。可能有些电子、理工类的童鞋们,看到这些会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小编亦是如此。2DIY材料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硅胶套对比  附送的赠品,我们也别太抱太大希望了。跟小编自用的套子相比,用料质量都不是一类东西。有其他好套子的童鞋还是用自己的好了。  卖家宣称是黑檀木的耳机壳,小编家里是做木头生意的,我不说话,咱们看看就好。不够做工倒是还可以啦,导音管的孔径较大,可以放入4MM左右的动铁单元,所以想要做圈铁类型的耳机,也可以试试这壳子。  线材是&32芯单晶铜&线,小编感觉质量还是比普通的硅胶线要强上不少。只是有没有那么多&芯&,材料真的是单晶铜?反正我是不信。作为入门款,就随意一些吧。三段式耳机插头结构图  对了,说个小技巧,正常来说是根据线材的颜色可以区分声道,&红右绿左&一般通用。可是万一不是红右绿左,那怎么分左右声道呢?嗯...对于普通的三节插头,可以直接用万用表,拨到蜂鸣档,对相应的插头三段铜与线头测试既可。(从最外到内依次是:左、右、地线)  本次DIY耳机所用的单元,是小编我随意购买的,名为:铍膜9.2mm单元(40大洋一颗!)。光看卖家给的频响曲线,此单元的三频比较均衡,并且低高两节有略微突出,形成典型的&微笑&曲线。说是这么说,但是具体表现,咱们不急,做完了再试。做之前,请新手玩家看好小编标示的正负极,一般红色涂料是对应着正极,反之为负极。正极连接左右声道线,而负极接地线即可。  前戏那么做了那么多,应该开始搞了!不过,还是别急,准备工作也得做好。  还是单元,先把两颗单元测试一下是不是配对的。嗯...小编我没有频响仪,虽然卖家说已经帮我检测配对了,可是我多疑,还是不信!我这有个土办法,你猜的没错,还是万用表,直接拨到欧姆档,检测两个单元阻值是否相近。&  万幸!卖家没坑我,两个单元的阻值差不多相同(我用的200&O档)。  接下来的操作请按步骤跟着小编走,没时间解释,快上车!3必要的预处理:耳机壳耳机壳预处理&  先在小金属后盖板上涂上点E8000,不用太多,一点点就够。接着将盖板盖回木质后腔,轻轻按压几分钟,让胶水凝固即可。粘完的效果  嗯...做工精细度有点问题,小编做好后发现金属后盖板与木质后腔还是存在有小小的缝隙。&  接着就是将金属前腔的防尘网也粘贴一下,卖家附送的是带有不干胶的防尘网,直接撕下贴上就可以了。没有附带不干胶的话,就在金属网四周点上一点点胶水也行的。有一点需要注意:尽量将防尘网贴整齐、均匀,不然没用两天就会掉下来的。4必要的预处理:单元耳机单元预处理&  单元也需要贴上双面胶固定棉,也是卖家附送好的东西,操作过程比较简单,注意别将3个出音孔给覆盖上即可。(PS:不同的固定棉也是对日后成品耳机的音质有影响,可以反复试试几款,总有一款适合你。)&  同时撕下固定棉上的另一面双面胶,用镊子小心的将单元放入金属前腔,尽量放置在正中间位置上。并轻轻压紧,防止松动。单元放入前腔轻轻压紧,切勿&大力&!  单元是9.2mm,而金属前腔内径为10mm,那么就有缝隙咯。没关系,拿一根牙签什么的小棒,把胶水一点点慢慢填到缝隙里面,不用太多,稍微粘上些就行。这样能保证以后固定棉失效了,耳机单元也不会脱落下来。  在填充胶水的过程中,千万注意别把单元上的调音孔堵住了(如果有的话)!尽量避开调音孔区域,只要大部分有粘上胶水就行。  PS:根据单元品种不同,调音孔结果数目也不同。想要自己试试调音的话,可以从这里入手,挑开调音孔、补贴不同类型调音棉等方法,都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变音质。不过有个前提,单元不好,怎么调都很烂。填充完就是酱紫啦(你可以做到更好)5必要的预处理:线材穿线、装线管注意线管前后方向  唉...别着急,还有一步没做完。找出耳机壳的线管,将前后区分出来,一般线管的前端是需要插入到耳机前或后腔体上,我们需要将耳机线从后往前穿出来。  如果线材比较粗,可以像小编一样,先把线头塞进线管,然后顺着一个方向(顺时针比较好)&螺旋式&怼线,慢慢的就能穿出线管啦。  在将线管固定到腔体前,也需要在线管前端涂上一些胶水。  用力将两者粘紧,需要大概5-8分钟左右的固定时间。胶水如果涂太多也不用怕,稍微再等上一会,用湿纸巾轻轻擦拭一下就好了。E8000是比较容易处理的胶水了,推荐新手都用这个,反正比小编用过的硅胶胶水好弄的多。  别忘了,在线头前面4-5厘米的地方打上个结,没有配套的线固就只能用这个土鳖办法了,目的就是防止不小心把线给扯出来。6喜闻乐见的焊接教学喜闻乐见的焊接教学  给每端线头都上一点锡,感觉挂不上锡的话,就先将线头在松香里面点一下再上就没问题了。  到了紧张的焊接教学环节。在焊接单元的时候,请注意左、右声道线对应着单元的正极,地线对应单元的负极。可千万不敢搞错啦!点焊的时候尽量做到:&轻、快、好&。每次焊接的时间不要超过3秒钟,没焊上去,等单元温度退一下再尝试。多多练练,熟能生巧嘛。小编的焊工一般,看看就好哈~。  焊好单元以后先直接插线测试一下,两边出声情况是不是正常,大致上也可以对音质有个了解。置于调音方面,可供选择的很多,比如在后腔填充消音棉、导音管内放置调音阻尼等等,小编我这一次就什么都不调,试试原味效果怎么样。收尾工作:你即将完成耳机DIY前后腔连接处涂上适量胶水&  单元测试没问题了,就可以开始封盖咯。在前腔与后腔的连接处涂上适量胶水(嗯..老是涂涂涂!),慢慢的将两者压紧实,注意别把耳机线给挤到咯。如果有夹子的童鞋可以用夹子固定10分钟左右,没有的就只好跟小编一样用手(嗯...女朋友!)。  PS:该耳机壳外形上是没有分&左右&,童鞋们如果碰到类似情况,就用马克笔在耳机壳上做个小记号!  &当当当&!擦拭掉多余的胶水,套上硅胶套,一番简单DIY耳机完成啦!你们感觉这效果看上去怎么样?7小编们帮你听先公布一下这次材料价格  东西是做出来了,价格也摆在那里,不便宜呀(主要是单元贵~)。那么音质怎么样呢,值不值这个价格?还是简单来一个测试吧。这一次也比较特别,小编我自己不试,我请人帮我试,够公平了吧。小编就随机挑选了几位编辑部的好友同事,分别让他们试试这DIY耳机(没有调音)和苹果的Earport对比是个神马情况吧。  鸣谢:先谢谢几位同事的试听,工作繁忙还要抽出时间帮小编我试听。也请大家尊重他们的主观感受,毕竟音质这东西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同时也感谢你们的兽王童鞋,协助小弟我的拍摄工作。)听音小测沐二  点评:因为我比较少听歌,对耳机也不是很了解。这次就硬着头皮跟大家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主要就两点:  1、佩戴的感受:黑色的DIY耳机带着比苹果那个舒服,我带着DIY耳机听歌,半个多小时没有感到不舒服。反而是苹果耳机一带进去就会有点硬的感觉。  2、听歌感受:就是苹果那个感觉清灵点,声音比较清亮。黑色DIY耳机那个会低沉一点,声音偏雄厚。具体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感觉两者互有特点吧。&太平洋J2台  点评:这条DIY组装的耳塞声称后腔用的是檀木,能够带来烧友经常津津乐道的&音箱味&,但实际收听效果只能说勉强能到100块耳塞的效果。由于是直接组装的原因,没有考虑到腔体的摆放和调音材质的使用,所以首先入耳就是较混乱的音乐元素,空间感几乎是没有的。加上盲目采用了木质后腔的设计,中低频效果肥大拖沓,且缺乏一定的声音厚度。听一些简单的人声演绎还好,只要场面稍微复杂的话,传到耳朵的就是一坨分不清的声音。讲真,这个DIY塞子比起earpod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看来如果对材质、腔体结构、声音传导与反射这三个方面没有相当的认识和解决方法的话,DIY耳塞还是玩玩就好。8小编吐槽三两句恒恒猪  点评:个人听了DIY耳机和苹果耳机后,感觉苹果耳机无论是对声音的质感还是声音的饱满度都比DIY耳机要好上一些。可能是我听的这款DIY耳机的关系吧,个人感觉这款DIY耳机在高频的状态下或者说是在大声的状态下,其表现出来的声音略显空洞,而在低音的时候表现能力则比较平缓。把音量提高,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款dIY情况会更加严重,而苹果耳机在把音量升高之下还能保持较平稳的发挥小编自拍(嘿嘿,开玩笑的啦~)总结  嗯...看了上面大神们的点评,你们是不是想喷我:那我做这个DIY耳机要干嘛?其实,有一点咱们得清楚,自己做的东西,都是图个兴趣、乐趣,没有必要太过苛求。导致这次DIY出来的耳机音质为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单元的素质问题。可能有的童鞋会说,你不调音说个屁啊!是的,调音是能改善音质,但是前提是单元的素质不能差!这也是从一个侧面来说,DIY耳机市场的水分过多,想要深入的童鞋请做好一定的心里准备。  而小编之所以没有教各位调音,理由很简单,一来是调音这是项大工程,就通过几行文字说清楚,基本没那可能;二来是小编我自己的能力也有限,调音技术很烂,不敢献丑。  但这些都不重点,最关键的是喜欢DIY的童鞋多动动手试试,尝试着不同的耳机制作,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是不会因为到底音质好不好就轻易放弃滴。我说的对吧?  番外话:嗯...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看不懂,听不明白的,请给小编发邮件吧(邮箱:)。做一个小小的预告,下期将推出洋垃圾耳机的复活教程,喜欢的童鞋敬请期待。Bye~
外设配件图赏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用头戴耳机,感受音符跳进耳朵的感觉用头戴耳机,感受音符跳进耳朵的感觉比特尔先生百家号听音乐用什么类型耳机好?当然是头戴式耳机,不要以为用头戴耳机的都是装X,其实那是人家对音乐有更高的追求,喜欢更棒的音质,甚至不希望被外界打扰。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几十块的耳机,无法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真正魅力,一款不破坏真实声音的耳机,才是懂音乐的耳机,才更懂爱乐人的心。看看哪款头戴耳机,会让你感受到音符的跳动吧。—
—勒姆森hifi头戴式蓝牙耳机简约又时尚的头戴耳机,没有耳机线的束缚,健身的时候戴上它,还能增加点音乐动力。防汗耐腐蚀的真皮头梁,舒适不压头。饱满浑厚的低音表现,层次分明的中高音,如清水般通透,能感受到每一个音符的跳动,让人欲罢不能。ps:13小时的播放时长,蛮给力的。勒姆森 LASMEX HB-65S头戴式折叠无线蓝牙HIFI耳机 立体声音乐耳机 米色¥339.00购买—
—缤特力立体声蓝牙耳机金属头梁的轻量化机身,佩戴舒适而有型。耳罩有着10个档位可供调节,能适应各种头型,让发烧友舒舒服服的听歌。三频有着均衡的表现,音频过度自然而不失真,声音圆润而丰满,尽情享受各种类型音乐的魅力。超给力的智能感应系统令人惊艳,摘下耳机自动暂停,戴上耳机就自动播放,科技感十足。ps:18小时续航,不用天天充电了。缤特力 BackBeat GO 2 无线运动立体声蓝牙耳机 音乐耳机 通用型 入耳式 黑色¥298.00购买—
—双猫耳可爱头戴蓝牙耳机超可爱的头戴耳机,适合女生的耳机哦,这一对猫耳朵实在太萌了!不仅仅是耳机,更是一个装饰品,妹子不用发卡啦。其实耳朵还可以调节哦,妹子可以用它来表现自己的心情哦。猫耳朵也可以拆下来,换成什么,就看妹子的爱好啦。ps:2.5小时就能充满电哦。夜良辰双猫耳无线蓝牙耳机头戴式通用魔音乐带麦电脑游戏手机 白色 现货 官方标配¥718.00购买—
—铁三角便携hifi蓝牙耳机有着醇厚音质的炫彩头戴耳机,蓝牙、耳机线均可连接,都能带来hifi级音效。低至5Hz的频率范围,能够享受到极低频声音带来的震撼,高达35kHz的频率范围,没有一丝泛音的表现,如此宽广的音域,更能让人有着身临其境般的感觉。戴上它,聆听音乐的美好。ps:高达30小时播放时长,听一天一夜都不成问题了。铁三角(Audio-technica)ATH-AR5BT 无线蓝牙头戴式耳机 黑色 HIFI耳机 重低音耳机¥1498.00购买—
—森海塞尔hifi头戴耳机为音乐而生的头戴耳机,简约低调而内敛。轻松削弱周围环境的噪音,带来更加自然、真是的hifi级音质。高音、中音、低音有着均衡而精准的表现,享受到没有失真的音乐。顺滑柔软的耳罩,给耳朵带来非常舒适的感觉,戴久了也不会觉得闷耳。ps:也可作为DJ爱好者用的监听耳机哦。森海塞尔(Sennheiser) HD650 开放式头戴HiFi耳机¥2659.00购买—
—Beats降噪hifi头戴蓝牙耳机非常经典的蓝牙耳机,绚丽的色彩很适合喜欢音乐的年轻人。舒适的耳罩,瞬间隔绝外界噪音,戴上之后就舍不得摘下来。清晰通透的音质,找不到音乐的浑浊感,声音丰满厚实而明亮,仿佛置身于音乐厅之中。开启降噪模式时,有着22小时的续航时间,如果关闭该功能,能续航40小时左右哦,很给力。ps:仅适用于苹果系统哦。Beats studio3wireless 头戴式蓝牙音乐无线降噪耳机
蓝色¥1788.00购买头戴耳机带来的美妙音质,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音乐厅,让人为之陶醉。对音乐发烧友来说,一款好耳机比一个好手机还重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率到音乐的魅力。作者:天秤颜值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比特尔先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科技媒体,“玩物”总是有新的给你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查看: 189163|回复: 193
各种类型全都有,18款便携直推头戴耳机横向评测
本帖最后由 adb 于
00:22 编辑
  之前一段时间看到论坛不少朋友在讨论便携头戴耳机,想起来自己对于这类型的耳机接触不多,主流的型号大都没有听过,或者只是蹭听过几耳朵而已,所以也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可能收集一些便携头戴耳机,然后向之前的圈铁耳塞那样,来一篇横向听感、使用对比评测。
  相关阅读:
  经历了2个月的收集与试听准备,也终于完成了本次便携耳机横评。虽然有很多品牌、型号的耳机未能如愿以偿的收入其中,但算下来也总共有 18款,其中既包含了索尼1RMK2、森海塞尔木馒头、创新Live!2等热门型号,也包括AKG K545、铁三角OX7AMP等相对冷门的存在,此外还有像JBL S700、V-MODA M80很具特色的功能耳机,可以说种类还是蛮丰富的。
  但也因为这些便携耳机价格的区间、类型用途以及特色各不相同,所以本次横评,也并非单纯的以音质好坏去最终评价一款耳机的好坏,也会考虑到特色功能,以及性价比表现。
  本次试听的前端,同之前圈铁耳塞横评时的类似,主要有飞傲X3、X5、七彩虹C4 Pro三周年纪念版、HiFiMAN HM-802、索尼Z1050N、索尼D100、艾利和AK100 MKII、AK120、lotoo PAW gold、vivo Xplay3S、Xshot手机,索尼PHA-2、Tube AMP TA-1、Bugatti SE耳放,同时也加入了电脑集成声卡(ALC892)、Dacmagic Plus、VMV Magic台式解码器,以此来考察耳机的潜力。
  铁三角ATH-OX7AMP
  铁三角OX7AMP可能并不像并不如漂亮的ES700、ESW9、ESW10等那样被人们所熟知,但它却也是一副非常好玩,并且声音不错的耳机。OX7AMP做大的特点是它内置耳机放大器,并且与类似功能的天龙D400不同的是,它的耳放带有物理的音量旋钮,这也赋予了OX7AMP更多的玩法。
  包装、配件:铁三角的头戴耳机在包装、配件方面一般都非常厚道,大气的包装盒,丰富的配件令人满足。具体的配件上,OX7AMP标配了便携包以及2根耳机线,其中一条为带有MIC与线控,可以支持主流智能手机。
  外观与做工:铁三角的耳机一向以漂亮的外观与精致的做工而闻名,OX7AMP虽然没有使用木碗、没有使用镜面一类特色工艺,但金属的表面与不错的做工,看上去也颇似ES700的非镜面版,笔者私以为OX7AMP依然要比不少同类耳机要耐看一些。
  佩戴:OX7AMP的耳罩尺寸并不大,为压耳式佩戴,并且比较遗憾的是OX7AMP有一些夹头,长时间佩戴有些压力。
  特色功能:OX7AMP内置一套完整的耳放电路,拥有独立的音量调节旋钮,使用一节AAA电池供电,所以OX7AMP可以完全无视手机、播放器的驱动力,在任何设备上都能获得较高水准的声音表现。另外OX7AMP除去可以正常的插在手机、随身听的耳机口外,也可以插入随身听的LO输出口,以此获得更出色的音质,玩法比较多样。
  素质评定:B+
  虽然铁三角OX7AMP附带了不少特色功能,但是它的声音素质依然保持着较好的水平,与类似价位的索尼1RMK2、Momentum水平相仿,但偏重点有一些不同,OX7AMP的低频的素质出色,而解析、声场与高频则相对一般。
  声音听感:
  总体来说,铁三角OX7AMP是偏暖、偏厚的声音风格,而不是传统的铁三角的女毒风格,笔者认为它有些像是AKG K452的全面加强版,比较偏重于中低频,但是OX7AMP低频要更为自然与有力,低频的解析较好,不混不闷,听上去很令人满意。
  OX7AMP是一条流行歌曲利器,它的人声温暖,并且很靠前,加上OX7AMP的声场偏小,所以声音也很浓郁有味,笔者认为OX7AMP听流行的效果可以位列于本次所有便携耳机中的靠前的位置。
  虽然专长于听流行,但是听乐器,甚至是交响也并不算差,如果要是和小耳塞IE80比的话,OX7AMP可以说各方面都明显胜出,这也足以显示出耳塞与耳机之间的实力差距。
  另外,OX7AMP通过耳放的开启与关闭,也会让声音风格有一定的变化,开启耳放后,声音要变得更厚更暖一些,而关闭耳放,使用大推力的播放器驱动OX7AMP,声音变得稍微中性一些。
  易驱性与搭配:OX7AMP自带耳放,所以它也是本次所有耳机中,对于播放器前端最没有要求的耳机之一,开启耳放后,随便一款手机或是入门级随身听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另外笔者也建议OX7AMP最好与带有LO输出的播放器搭配,开启耳放后使用LO输出的声音效果,比插入耳机口要好一些。
  综合评定:B+
  铁三角OX7AMP虽然并不是很热门,在正式听过前笔者曾认为它可能是一副剑走偏锋的耳机,但用过后发现它的内置耳放效果不错,玩法也比较多样,而音质与其它类似价位的耳机大致处于一个档次水平, 1380元的价格不算便宜,但OX7AMP声音较好,也颇具特色,如果主要以流行歌曲为主的话也比较值得考虑。
  铁三角M50x
  本次横评的耳机中,也有几款监听型的耳机,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朴实而不够漂亮的外观,出众的声音素质,以及略显直白的声音,虽然定位于工作用途并不是很适合音乐欣赏,但对于追求硬素质的玩家而言这些监听耳机却是不错的选择。
  铁三角M50x是曾经性价比出众的M50的小改升级版,主要的变化是加入了可换线设计,至于声音是否相同笔者并不知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M50x的声音素质不俗。
  包装、配件:铁三角的头戴耳机在包装、配件方面一般都非常厚道,它的包装盒可以说是本次所有耳机中最为庞大的,而它的线材阵容也是本次所有耳机中最强大的之一,带了3根不同类型的耳机线,其中一根正常的1米多长的短线,一根3米的长线以及一根电话卷线。
  外观与做工:相对于铁三角OX7AMP的精致,M50x就要显得豪放的多,倒不是说M50x的做工不够好,但是全塑料机身以及过于普通的外观,看起来丝毫没有一点千元级耳机应有的范儿。不过M50x毕竟是监听耳机,本身就是以实用、耐用为首要出发点,所以不够漂亮与时尚并不是它的缺点。
  佩戴:M50x是一副全尺寸耳机,耳罩非常的大,可以完全包裹住耳朵,并且M50x的框架比较松垮,佩戴舒适感非常出色,适合长时间使用。
  特色功能:拥有监听耳机与可换线设计两个属性,但并没有什么超常规的特色。
  声音素质:A
  虽然价格不是很高,但是铁三角的硬素质很突出,要比一般的便携耳机都要高一些,主要是横向声场大,三频均衡,没有明显短板,而它的解析则相当突出,要强于OX7AMP、1RMK2、Momentum等便携耳机一档,但是M50x的纵深声场略显不足,相对于其他几幅监听耳机而言声音相对平面一些,不够立体。另外M50x越是在录音质量高的原声中,素质优势会越为明显。
  声音听感:
  虽然M50x的素质比较出色,但是笔者认为M50x很多时候却也并不太好听。主要是三个频段的声音都显得不温不火,不够突出,加上前面所说的它的声音也显得比较平面,所以听上去是有些平白无味的。另外M50x的声音密度也不算很高,并有一些的干与粗糙,有一点缺乏血肉的感觉,所以若是听流行歌曲的话,M50x明显没有OX7AMP来的好听。
  笔者认为M50x的强项,在于乐器以及一些原声音乐,录音质量越好也会越好听,可以明显感受到M50x出色的细节表现欲层次感。
  易驱性与搭配:虽然M50x有着较大的尺寸,单元直径也达到了45mm,并且耳机线非常的粗壮,给人一种很专业、不好搞定的感觉,但是M50x使用随身听直推即可,并且由于本身不缺素质,但是声音有些乏味,它与一些声音温暖、厚重一些的播放器搭配效果会稍好一些。
  综合评定:A-
  铁三角M50x是今年上市的新品,价格与之前的M50相差不大,以丰富的耳机线配备及出色的声音素质来说,性价比是比较突出的。但是笔者觉得已经停产但还有少量货源的M50性价比要更高,目前价格已经跌入千元以下。
  森海塞尔HD25 ALUMINUM
  森海塞尔HD25 ALUMINUM是也是一款监听耳机,它是经典的HD25-1 II的改进版,主要是原来的塑料外壳,换成了更坚固、更精致也更漂亮的铝材料,而这也是ALUMINUM名字的由来。声音上,据说HD25 ALUMINUM与之前的HD25-1 II非常相近,但是由于没有仔细对比过所以并不十分确定。另外HD25系列还有一些其他版本,比如HD25 amperior、HD25 adidas original等等,据说只是外观、耳机线方面的一些不同。
  包装、配件:作为森海塞尔家比较高端的耳机,HD25 ALUMINUM的包装很精致,但它的配件不算多,主要是一个做工不错的耳机收纳包,以及6.35mm耳机转换头。
  外观与做工:之前的HD25-1 II用的都是普通塑料,做工也比较的糙(但是结实),所以看起来廉价气息非常浓郁。HD25 ALUMINUM则在这方面大幅的进行了改进,铝制的外壳做工精致,不但更为结实,看起来也多了几分时尚气息,不过由于HD25 ALUMINUM专业监听的定位,它的头梁与耳机线还是专业化的风格。
  佩戴:HD25 ALUMINUM的耳罩比较小,为压耳式设计,但并不怎么夹头,所以佩戴舒适性较为不错。
  特色功能:和M50x一样监听耳机与可换线设计两个属性,但并没有什么超常规的特色。
  声音素质:A
  森海塞尔HD25 ALUMINUM并不是一幅表现全面的耳机,但它在某些方面表现很突出,比如低频下潜深,控制力比较出色,中高频密度良好,声音温暖厚实,高频延伸也是出色的,这些都要好于M50x或是自家的Momentum等耳机,另外HD25 ALUMINUM的解析、定位于层次感也较为出色的。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HD25 ALUMINUM虽然纵深比较不错,但是横向声场比较的狭小,声音显得很挤,根本放不开,也造成它的适应面并不高。
  声音听感:
  虽然是监听耳机,但是HD25 ALUMINUM与M50x不太相同的是,它的声音并不直白,相反还很有音乐味,甚至也可以说非常适合听人声歌曲。它的声音偏暖,声音厚度不错,并且颇为靠前,有一种比较好听的颗粒感,再加上它清晰的声底,以及高质量的低频与高频表现,听人声歌曲效果甚至要比Momentum还更好听一些。
  HD25 ALUMINUM的低频下潜深,也并不拖沓,加上清晰度不错,所以听强力的金属乐、电音、乐器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但是场面稍微大一些,HD25 ALUMINUM就会显得声音拥挤,不够自然。
  易驱性与搭配:森海塞尔HD25 ALUMINUM虽然阻抗高达75欧姆,但是却也出奇的容易驱动,即便是在索尼Z1050N这样推力孱弱的播放器上,笔者认为也有着很好的听感。但搭配上,若想获得最好的听感,HD25 ALUMINUM适合搭配推力足、声场宽大的播放器。
  综合评定:B
  笔者觉得HD25 ALUMINUM是一条相当有特色的监听耳机,它并不像其他几款那样声音较为直白,而是相当有特色,所以它不只是用于工作,用来听歌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不得不说森海塞尔HD25 ALUMINUM目前2000以上的价格显得稍微昂贵了一些,美行HD25 amperior、HD25 II相对来说要便宜很多,相加比相较HD25 ALUMINUM也更高。
  森海塞尔 Momentum
  森海塞尔Momentum自从上市以来,就是非常热门的一款时尚便携耳机。Momentum可以说填补了森海塞尔高端时尚耳机这一市场空白,并且很快也成为千元级直推的一个热门候选,所以Momentum的实力还是有的。
  包装、配件:Momentum享受到了森海塞尔最豪华的包装待遇,它的盒子采用掀盖式,说明书等被封装在一个小信封中,显得格外的精致。而Momentum的配件也相当豪华,一个硬质的便携收纳包,2条不同用途的耳机线,其中耳机线的线控为全金属材料,手感要比森海塞尔家其它耳机、耳塞的线控明显更好。
  外观与做工:Momentum采用简约的风格,支架结构简单,纯皮的头梁包裹,有些复古的味道,这让Momentum显得颇具气质与品位,笔者觉得Momentum可以说是本次评测中最有范儿的耳机之一。而做工上,私以为它要比HD800等旗舰其实还要更好,至少Momentum并不那么娇气,也不会掉漆。
  佩戴:Momentum的耳机尺寸虽然不是很大,但也是一副包耳式耳机,它的佩戴舒适感很出色,要比HD25 ALUMINUM以及Momentum On-Ear更为舒服。
  特色功能:Momentum是一副时尚便携耳机,本身并无什么特殊功能,但是它的复古的外观以及精细的做工,也可以算作是特色吧。
  声音素质:A-
  森海塞尔Momentum表现很均衡,最大的特点笔者认为是有着出色的清晰度,它的通透性良好,解析几乎要好过其它所有时尚型的便携耳机(当然不要和那几款以素质见长的监听耳机比)。而它的三频同样是非常均衡,没有明显短板的,低频力道得当,高频虽然没有HD25 ALUMINUM那么出色,但也会好于索尼1RMK2等其它时尚型耳机。
  声音听感:
  与最初蹭听时的感觉不一样,森海塞尔Momentum并不是那种暖厚的声音,而是清晰、略有骨感的风格,它的低音质量虽然不错,但是量感不是很多,不会有很浓郁的氛围感,所以整体显得略有些清冷,但是这也让Momentum的声音比较富有激情,与HD25 ALUMINUM、铁三角OX7AMP那种温暖的歌声相比,是不同的一种类型。
  因为Momentum的整体素质已经达到一个水平,并且没有太过明显的短板,所以笔者也认为Momentum是一副杂食的耳机,除去听流行外,听金属、电声、acg、古典音乐是可以安心听的。
  易驱性与搭配:森海塞尔Momentum使用普通播放器直推即可,而它的声音偏中性,搭配不同风格的播放器也会有不同的声音表现。
  综合评定:B+
  Momentum接近2000元的售价有些的高,已经赶上很多大耳机的价格,但是如果既便携,外观有好,音质也不弱,那么还真没有什么可以作为Momentum代替品的耳机,所以如果喜欢的话Momentum是不二的选择。
  森海塞尔Momentum On-Ear
  森海塞尔Momentum On-Ear是Momentum的迷你版,两者的外观几乎完全相同,只是要小一圈而已,而在国内On-Ear也被称为“乐动”,它的色彩版本更多一些,有粉色、红色等亮骚的版本,价格也要便宜好多。
  包装、配件:Momentum On-Ear的包装与HD25 ALUMINUM是一致的,一样的包装盒、一样的便携包,只是耳机线等有所不同。Momentum On-Ear只有一根线控耳机线,它虽然看似与Momentum的线相同,但做工、用料有一定差异,声音也有所不同。
  外观与做工: Momentum On-Ear是Momentum的迷你版,主要是尺寸要小一些,除去耳罩由皮革材料变为天鹅绒外,其余的做工、用料方面都与Momentum完全相同。另外Momentum On-Ear拥有绿、蓝、白、红、粉、棕、黑7种不同颜色的版本,要比Momentum更为时尚。
  佩戴:Momentum On-Ear的耳罩比较小,为压耳式耳机,佩戴不如Momentum来的舒服,不过由于采用柔软的天鹅绒材料,也不算夹耳朵,总体来说Momentum On-Ear也完全可以接受。
  特色功能:Momentum On-Ear是一副时尚便携耳机,本身并无什么特殊功能,但是它的复古外观、多彩的颜色以及精细的做工,也可以算作是特色吧。
  声音素质:B
  森海塞尔Momentum On-Ear的整体素质要比Momentum略弱一些,三频的分布很相似,依然突出清晰度与质感,它的低频质量较好,但是量感要比Momentum少一些,控制力也稍差一些,而Momentum On-Ear的高频要Momentum更亮更刺激。
  另外,Momentum On-Ear相比Momentum On-Ear一个薄弱的地方是解析,一些声音细节会少一些,信息量并不如Momentum多。但是Momentum On-Ear的实力其实也不差,和其他一些千元级并非很突出素质的耳机相比,它还是可以达到平均水平的。
  声音听感:
  Momentum On-Ear的听起来与Momentum比较相似,是一个套路的调音,但是它相比Momentum还要更瘦一些,可能与耳罩比较小,声音量不够多有一定的关系。本来Momentum的声音就属于清瘦风格的,而Momentum On-Ear声音还要更瘦,所以感觉出来的就是Momentum On-Ear的氛围感不强,并且声音不是很顺滑,有些刺激与张扬,但是这也让它在某些题材的音乐,比如ACG音乐显得更为华丽,也比较适合年轻一些的女声歌曲。
  另外,Momentum On-Ear换上Momentum的耳机线,可以很大程度上接近Momentum,声音变得柔顺、氛围感变强,而且控制力也更好,总体来说无论素质与听感,都有一定的提升。
  易驱性与搭配:森海塞尔Momentum On-Ear容易驱动,它和Momentum的情况相似,只要播放器不是很差的话,素质基本就能发挥出来,比如使用飞傲X3与使用台式解码器与耳放组合的素质差别就不大,更多的还是播放器本身调音风格的影响,因为Momentum On-Ear的声音相对薄与刺激,搭配声音温暖、厚重的播放器会比较好。
  综合评定:B+
  Momentum On-Ear虽然整体素质要比Momentum弱一些,但是价格上它要便宜700元左右,目前市场售价为1300元左右,所以两款耳机的性价比是差不多的。如果对于耳机颜色有更多的要求,那么丰富多彩的Momentum On-Ear相对更适合一些,况且升级耳机线的Momentum On-Ear也并不会比Momentum的声音差太多。
  AKG K545
  虽然目前的AKG有些颓废,几年来各种马甲各种炒冷饭,但是它家的K/Q70x系列,以及入门便携耳机K4X0系列一直是热卖产品。AKG K545记得是去年上市的新品,它其实也算是一款炒冷饭的作品,可以看成是K550的迷你版,声音相似,价格还要略贵一些,但是相对更好推也更轻便一些。
  包装、配件:K545的包装与国产版K701、K452、K430LE等新品相同,比较的简单,前面板是透明的,配件中规中矩,主要有便携拿包与2根耳机线,一根是普通线,一根是带线控的耳机线。
  外观与做工: K545的外观同K550几乎相同,但尺寸要略小一点点,但依然是大耳机的块头。K545的做工、用料都非常不错(笔者觉得比K701做工都好),并且拥有黑、白、绿与暗金四种颜色,是一款很时尚的直推大耳机。
  佩戴:K545采用包耳式设计,不夹头,所以佩戴舒适感出色。
  特色功能:时尚的直推大耳机,并无明显的特色。
  声音素质:B+
  如果将解析作为耳机素质的一项重要的评判标准的话,那么K545的素质很高,应该至少能给出个A-的评分,但是之所以给B+,主要是笔者认为K545的声音并不全面,它的低频是残废的。其低频量感甚至比K701还要少很多,而中高频纤细,缺乏厚润度。
  K545的素质优势,主要体现在解析以及声场两个方面,虽然是封闭式耳机,但是K545的空间感甚至不比很多的开放式耳机小,而且立体感很强,听高质量的录音会有不错的效果。并且由于K545的声音纤细,所以细节也非常的凸显,只是有些缺乏血肉,所以K545的信息量其实还是有一些缺失的。
  声音听感:
  K545可以说是本次最有个性的耳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低频完全残废,完全偏中高频调音的耳机。它可以说就是讲K701的低频砍掉,线条感在强一些的样子。如果不喜欢的话,会觉得K545太骨感,并且有些亮刺不耐听;而喜欢的话,会觉得K545的声音空灵、清晰,听年轻女声、清脆的电音会有独到之处。总而言之,笔者认为K545是比较极端的调音,是否适合最好去实际听一听。
  易驱性与搭配:K545其实并不难驱动,只是它的声音比较细比较亮,要想改变它的本身的特性很不容易。相对而言,笔者认为用电脑集成声卡,或是Xplay3S一样声音暖厚的前端来推,声音会变得相对柔一些。
  综合评定:B
  作为新品,K545的价格一般在1500元左右,要比K550略贵,而与而与定位更高的Q701等大耳机价格相仿,所以从音质角度讲K545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但如果很喜欢这种纤细、亮丽风格声音的耳机,并且对便携性与外观有一定要求,那么K545倒也可以考虑。
  AKG K452
  AKG K452是经典便携耳机K450的第三次小改升级版,也是马甲一枚,它是去年同K545一同上市的新品。外观上看K452与K450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据说K452的声音有一定的改善,但因为没有机会两个耳机同一时间对比听,所以究竟差别由多大并无法说清。
  包装、配件:K452的包装简洁,配件在这个档位的耳机中属于很丰盛的,硬质的耳机便携包,以及2根耳机线的配备,都会给人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
  外观与做工: K452的外观与K450几乎一样,它的外形非常经典,小巧迷你,并且可以多重折叠,比较的讨人喜欢。K452也使用了可换线设计,市面上有众多的升级线可以选择。另外K452虽然价格并不算便宜,但是做工水平与老的K450,以及更低端的K420其实处于一个水平,远观觉得很精致,看是拿在手中近看,也会发现一些做工比较粗糙的地方,不过对于使用的影响并不大。
  佩戴:K452是很迷你的便携小耳机,耳罩很小,所以是压耳式佩戴,但是并不很夹头,佩戴舒适感在同类耳机中属于较好的水平。
  特色功能:可多重折叠,耳机线可换。
  声音素质:C
  和音箱一分大一分强的情况类似,K452是超迷你的小耳机,所以声音水平与其它尺寸更大的耳机都有一定的差距。比较严重的说,K452除去低频量感比较大,下潜还可以之外,其余方面的素质并没有什么优势,特别是由于声场比较小,过量的低音也会让声音略显沉闷。
  声音听感:
  对于经典便携耳机K450的评价可以说是两边倒,有些朋友认为很好听,听流行歌曲出色;也有一些朋友认为K450很闷,并不好听,而笔者属于后一类。而这次K452听起来并不怎么闷,属于正常水平,所以似乎相比K450的确是有进步的。但K452依然是以低频量感取胜的耳机,低频比较震撼,并且声音浓郁氛围感较好,只是在一些歌曲中会出现低音太多而掩盖人声的情况,这一点相对于K450并没有多少变化。
  易驱性与搭配:作为一款面向大众的流行耳机,K452非常容易驱动,也比较百搭,普通手机作为前端即可。
  综合评定:B-
  由于经典的K450依然在售,所以K452的价格自然要更高,行货价格一般在800元以上,说虽然声音有一定的改善,但相对于K450、Q460等旧款产品明显不具备性价比,特别是K450还经常会有很低的特价出现,所以K452目前并无法取代K450的市场地位。
  AKG K430 LE
  相比K420、K450来说,处于中间定位的K430似乎并没有那么的热卖,但是从声音角度看,笔者认为K430的声音最为均衡,综合表现也最好。而这款K430 LE则是旧版K430的彩色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多了一些颜色版本,拥有红、橙、黄、青、蓝、紫六种颜色版本,看起来更时尚一些。
  包装、配件:K430LE的包装简洁,配件相比K452并没有什么缩水,依然是硬质的耳机便携包,给人的第一印象不错。
  外观与做工: K430 LE的外观、折叠结构、做工与K452、K420 LE几乎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K430 LE为全封闭结构,并不会漏音,所以相比之下,更适合出街以及在图书馆等比较安静的公共场所使用。另外K430 LE虽然不具备手机线控,但是耳机线上也有一个音量调节器。
  佩戴:K430 LE的佩戴舒适感与K452几乎一致,都属于压耳式耳机中比较好的水平。
  特色功能:可多重折叠,颜色多彩。
  声音素质:C+
  在笔者看来,K430 LE要比定位更高的K452的声音素质更为出色,主要是因为它的声音均衡,三频表现都不弱,由于低频量感不是那么的夸张,所以更容易控制,质感更好,高频明显胜过K452,而且K430 LE的解析里也要略强一些,不过K430 LE与更大尺寸的耳机相比,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声音听感:
  K430 LE是一支中比较均衡的耳机,虽然是封闭式耳机,但是K430 LE听起来要比420 LE与K452都要显得开阔。人声算是K430 LE最大的优势,声音厚度适中,并且位置靠前,要比K452好听的多,在这个价位想找一款听感出色的便携耳机,笔者比较乐意推荐K430。
  易驱性与搭配:作为一款面向大众的流行耳机,K430 LE非常容易驱动,而由于它的声音均衡,所以K430 LE在各种播放器下相比K452都更容易出好声音。
  综合评定:A-
  虽然价格并不高,但是K430 LE实则是比K450、Q460以及最新的K452更为出色的便携耳机,所以很值得推荐。不过也同K452一样,它的前作K430依然在售,声音基本一样的情况下老版的K430性价比会更高。
  AKG K420 LE
  可以说K420是200元价位的便携耳机销量冠军,直到现在卖的依然很好,相比曾经的竞争对手森海塞尔PX100等耳机,K420明显要成功的多。同K430 LE一样,K420也推出了彩色版的K420 LE,两者的声音没头太大差别,只是多了一些颜色版本,拥有红、橙、黄、青、蓝、紫六种颜色版本,看起来更时尚一些。
  包装、配件:作为定位最低的版本,K420 LE相比K430 LE的盒子变小了,也不在提供硬质耳机便携包,但考虑到K420LE的价格,也没什么好说的。
  外观与做工: K420 LE的外观、折叠结构、做工与K452、K430 LE非常相近,但是K420 LE为半开放结构,耳罩也变成了平面的海绵垫。
  佩戴:笔者认为K420 LE的佩戴舒适度要比K430 LE和K452略好一点,主要是它的耳罩变成了扁平的海绵垫,压力要更小一点。
  特色功能:可多重折叠,颜色多彩。
  声音素质:D+
  作为本次价格最便宜的耳机,K420 LE的素质水平也是最低,声音细节明显缺失,即便是和K430 LE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不过按照200元的价格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
  声音听感:
  抛开声音素质,K420 LE的乐感还是可以的,中低频表现不错,温暖、厚润,弹性也不错,低音没有K450那么夸张,听听流行歌曲什么的比较不错,可以很讨好普通用户的耳朵,而这也是K420系列很受欢迎的原因。
  易驱性与搭配:作为一款面向大众的入门耳机,K420 LE非常容易驱动,无需考虑播放器问题。
  综合评定:B+
  没有必要拿K420 LE和本次其它耳机对比音质,毕竟它的价格很低,考虑大品牌的号召力,以及讨好大众耳朵的调音,对于入门玩家来说依然是个比较靠谱的选择。
  索尼MDR-1RMK2
  在2012年的时候索尼推出了高端便携头戴耳机1R,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而在去年也进行了一下小更新,1RMK2从此面世。其实1RMK2与最早的1R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随机多了一根3m长的耳机线,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配件更多,也总是喜闻乐见的。
  包装、配件:1RMK2的盒子得体,配色丰盛,主要是随机带的耳机线比较多,总共有3条,一根是普通耳机线,一根是带手机线控的耳机线,还有一根3米长的耳机线,可以满足各种场景的需要。
  外观与做工:1RMK2与之前的1R外观完全一样,没有什么差别,红黑色版1RMK2依然亮骚。虽然是塑料外壳,但是索尼耳机一向做工精细,这点不用担心。
  佩戴:1RMK2的耳罩尺寸比较大,可以完全包住耳朵,加上耳机松垮并不夹头,所以佩戴舒适性非常不错。
  特色功能:外观亮骚,可换线设计
  声音素质:B+
  索尼1RMK2的素质表现,笔者认为可以算是千元级的平均水平,和M50x等出色的比要差一些,它并没有什么太过人的地方,但是总体感觉都还可以。1RMK2偏中下盘,高频方面不是很出色,但是它的声音细节很丰富,明显要比低一档位的耳机强(比如10R)很多。
  声音听感:
  笔者认为1RMK2的调音非常有特色,声音的速度比一般的耳机慢一些,所以听起来非常的舒缓,中低频量大,氛围感很强,高音部分听起来略暗,有些老气的调音,但是比较容易被接受,它适合各种抒情音乐、口水歌曲,但对于比较激烈的曲目,1RMK2会有些劲爆不起来。
  易驱性与搭配:1RMK2在普通的手机、随身听直推下都能出来不错的声音,但是它也有一定的潜力,搭配高端播放器、推力强劲的耳放,素质会有相应的提升。
  综合评定:B+
  虽然在这个价位上索尼1RMK2并不算很突出,但作为目前索尼的主力耳机,也算是千元价位中比较靠谱的产品,知名度、外观方面有些优势,声音听感贴合大众口味,1RMK2目前的价格在千元左右,遇到一些特价活动可能还会更便宜些。另外1RMK2也有很多其他功能版本,比如蓝牙版1RBTMK2、降噪版1RNCMK2等等,如果有特别的功能需要,它们要比1RMK2更具购买价值一些。
  索尼10R
  索尼10R是1RMK2的迷你版,关系类似于Momentum On-Ear与Momentum的关系,同样是外形变小了一些,价格便宜了一些,不过10R相比1RMK2的音质损失要更大一些,并且按照目前的价格水平,10R应该更低一些才会比较划算。
  包装、配件:10R的包装与1RMK2样式相同,配件方面主要是耳机线有所区别,10R随机带了2根,一根是普通线,一根是手机线控线,要比1RMK2的耳机线稍微细一些。不过经过换线比较,10R与1RMK2的耳机线声音相同。
  外观与做工:10R的外观与1RMK2比较接近,同样很时尚,不过相比之下10R的耳机头梁要窄一些,所以看起来更迷你,但10R的耳机部分大小并没有怎么减小,依然是包耳式耳机。
  佩戴:10R的耳罩只是比1RMK2略小一点点,但是依然可以完全包住耳朵,不过相对而言,10R的舒适感要比1RMK2略差一些。
  特色功能:外观亮骚,可换线设计
  声音素质:B-
  索尼10R的声音素质相比1RMK2缩水了好多,除去声音速度10R要比1RMK2更快更好外,其余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减,不过感受最明显的,就是10R的信息量明显要少,声音场面小,听起比较模糊,解析不是很好。若是以官方千元的定价10R明显不值,并不如Momentum On-Ear出色,相比创新Live!2也没有优势,如果降到600元左右会比较的合适。
  声音听感:
  10R大体的调音与1RMK2很像,也是典型的流行音乐调音耳机,比较突出中低频,高频同比较暗,甚至可以说是有些闷的。如果不对比的话,10R听起来也是很宽松大气的。但对比后也会觉得10R的声音速度比1RMK2快一些,并且声音要紧实、有力一些。所以从声音风格上讲,笔者相对更喜欢10R的调音,但是10R的素质与1RMK2有明显差距,而这些也并不是略有不同的调音风格所能弥补的。
  易驱性与搭配:10R要比1RMK2更容易驱动,或者说是潜力更小,所以无需太过在意搭配问题。
  综合评定:B-
  同索尼1RMK2一样,10R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外观依然是优势,只是它的音质并不算出色,是否值得购买还要看价格,若是定在千元左右的价格,10R明显没有优势,若是X东某次特价699元,或是更低的价格10R才具有选购的价值。另外笔者也认为,在价差不太大的情况下,选择1RMK2要比10R好得多。
  创新Aurvana Live!2
  Aurvana Live!一度是500元以下最具性价比的头戴耳机之一,而它的后续产品Aurvana Live!2最初599元的上市价格就显得颇为合理,并且因为618特价促销等原因,它的优惠价格曾低至499元,由此创新Aurvana Live!2最近变得非常热门,对于它的声音本不必谈的太多,但从结果来看Aurvana Live!2本身的素质实力,已经很接近一些千元级便携耳机。
  包装、配件:创新Aurvana Live!2的包装中规中矩,配件主要包括便携布袋与一根带手机线控的耳机线。
  外观与做工:相比一代Live!,笔者认为Aurvana Live!2漂亮的多,三角元素设计,黑红的配色设计非常亮骚,而它的做工也很精细。笔者觉得,除去尺寸略大,并且无法折叠外,Aurvana Live!2应该没有多少可以挑剔的地方。
  佩戴:Aurvana Live!2是个大尺寸耳机,包耳式耳罩,蓬松度不错,有着良好的佩戴舒适感。
  特色功能:外观亮骚,可换线设计。
  声音素质:B
  虽然Aurvana Live!2的上市价格并不高,但是以笔者的观点看,它的整体素质水平,已经很与森海塞尔Momentum On-Ear等千元耳机差不多,不过Aurvana Live!2并不是很全面,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比如声音密度不高,声场不太自然等。
  声音听感:
  Aurvana Live!2有明显的音染,有些被刻意柔化,声音温暖而不刺激,并且声音也被拉得有些近,明显的流行调音,虽然三频的位置有些混乱,但初步听感是不错的。
  Aurvana Live!2比较注重低音的表现力,量大,在控制力不强的前端下可能会略显轰头,而中高音受前段的影响比较大,可以比较的软榻与粗糙,也可以变得纤细而内敛。不过给人最明显的还是强烈低频带来的包围感与温暖感。
  易驱性与搭配:Aurvana Live!2是本次最难伺候的耳机之一,在驱动不好的情况下,它的声音会比较粗糙,并且模糊,表现并不是很出色。而驱动好的Aurvana Live!2,中高频则变得纤薄、清澈一些,这样的Aurvana Live!2才是值得赞赏的。就实际搭配而言,笔者认为Aurvana Live!2比较适合用电脑声卡来驱动。
  综合评定:A
  创新Aurvana Live!2延续了一代Aurvana Live!高性价比的特点,以不高的价格提供了接近千元便携耳机的声音素质,虽然它的调音可能不会让很多人都喜欢,但总体来说Aurvana Live!2依然是同价位性价比很出色的一款。
  天龙AH-D400
  D400是天龙全新的Lifestyle系列的一支,上市也有较长一段时间,由于造型怪异,也具备一些独特的功能,所以D400算是一支比较另类的耳机。目前D400的价格有些混乱,国行价格高的夸张,国外版本货源却异常的便宜。而它声音,从某些角度看笔者认为是很有竞争力的。
  包装、配件:D400的包装很大很豪华,配件也相当丰富,包括有收纳袋、充电线、挂扣、耳机线等组件。
  外观与做工:D400的造型比较怪异,是否觉得它好看依人而定,D400内置耳放、电池与LED灯环。两边可以亮起的蓝色光环看上去还是很吸引眼球的。做工方面D400是比较精细的,只是抛光的塑料材质看上去并不是很上档次。
  佩戴:D400比较的沉,重量达到310g之多,耳罩尺寸很大,可以包裹住耳朵,除去略沉一些外,隔音和佩戴舒适感比较可以。
  特色功能:内置耳放电路,无需考虑播放器的驱动力问题,另外用于装饰的LED灯环也为D400增添了不少光彩。
  声音素质:A
  虽然其貌不扬,但是D400的硬素质很不错,要优于森海塞尔Momentum这类水平很高的时尚便携耳机,而与M50x等监听耳机实力相仿。天龙D400虽然调音有些怪异,但是三频分布比较平衡,强大的细节表现与声音信息量是它的优势,用D400可以听到的声音内容要比本次其它多数耳机都要丰富,特别是它内置的耳放,也有助于让D400在普通播放器下就可以发挥出不俗的实力。
  声音听感:
  天龙D400笔者认为有些影音耳机的调音倾向,刻意营造出一种空旷的立体感,用于听现场录音,以及欣赏电影大片,D400是比较出色的。而用它听音乐,则与一般的耳机感觉略有不同,但是熟悉这种听感之后,也会觉得D400声音不错。
  按照官方的宣传,D400应该是重低音耳机,但是在本次横评的所有耳机中,D400的低音并不重,甚至可以说有些清淡。D400的声音是比较干净、清晰的,声音速度较快,不拖泥带水,而D400听起来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还是类似影音耳机的那种开阔的空间感。
  易驱性与搭配:内置耳放的目的就是为了易于驱动,所以开启耳放后的D400必须是非常容易驱动的。但是不得不说D400很有潜力,在关闭内置耳放,使用便携耳放,甚至台机系统,会使它的整体实力再上一个台阶,可以说D400既可以用普通手机直推,有可以上台机伺候,玩法多样。
  综合评定:B或A
  若是按照国行的价格,天龙D400在2000元左右,虽然相对于同价位的Momentum等耳机来说素质要略胜一点点,但性价比并不算高。但是若以美行700元左右的价格来看,D400性价比就非常的高了。
  Maxell CX1500
  Maxell CX1500是个比较少见的同轴单元耳机,虽然曝光很久了,但直到写这段文字的时候依然没有正式上市,介于此本应该不收录其中,但想了想也加入来凑个热闹吧。由于笔者听到的CX1500并非正式版,所以一些评价并不代表最终正式产品的表现。
  包装、配件:未知,工程样品,无正式包装与配件
  外观与做工:CX1500的外观还是已经定型了,耳机的重量很轻,造型有些复古。
  佩戴:CX1500轻便松垮,并不觉得夹头,但目前工程版头梁略短,佩戴还略有问题,正式版应该会加以解决。
  特色功能:同轴双单元结构,理论上更容易获得好音质。
  声音素质:B
  笔者听到的CX1500表现平平,除去解析外,其余方面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目前听到的工程版的素质水平,价格订到500-800元比较合适。而正式版CX1500是否会有更好的表现就不得而知。
  声音听感:
  工程版CX1500的声音比较的平淡,属于口味很轻的耳机,低频是蜻蜓点水般的感觉,相对来说比较突出中频,但是它的声音又有些平白,缺乏味道,虽然不难听,但是也比较难以打动人,希望正式可以较大幅度的去改变声音风格。
  易驱性与搭配:虽然说是双单元结构耳机,但工程版CX1500非常容易驱动,使用普通手机、随身听即可发挥出正常水平。
  综合评定:???
  由于并不知晓正式版的声音以及定价,所以无从评定。但是以目前工程版CX1500的表现看,虽然是同轴双单元结构,但并未体现出什么优势,尚不足以打动人,个人认为调音风格可以大幅调整一下。
  SOUL TRANSFORM
  SOUL TRANSFORM是一款预想之外的耳机,本来对它并不知情,但听过后却也被它的声音所感动,虽然并非HiFi取向的耳机,但是SOUL TRANSFORM的音乐感很好,并且运动耳机的定位也让它多了一分特色。
  包装、配件:SOUL TRANSFORM包装简单,配件只有一个简单的便携布袋。
  外观与做工:SOUL TRANSFORM有着强烈的运动风格,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网状耳罩面料,动感十足的镂空图案的橡胶软垫以及轻便的耳机重量,虽然SOUL TRANSFORM并未使用金属材料,但依然会认为SOUL TRANSFORM很精致。
  佩戴:SOUL TRANSFORM很轻的耳机重量有助于提高佩戴舒适感,总体来说令人满意,不过由于采用压耳式设计,久戴感觉略有些夹头。
  特色功能:运动耳机
  声音素质:B
  虽然SOUL TRANSFORM潮流品牌的运动型耳机,但是它的实力依然不低,整体水平笔者认为要好于AKG K452、索尼10R等耳机。SOUL TRANSFORM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低频,量大但是不肥不臃肿,很有凝聚力与力量感,并且下潜很深,震撼力很强,而它的中高频、声场也都有较好的表现。
  声音听感:
  SOUL TRANSFORM很富有乐感,应该是美国风格的调音,听起来是阳光有活力的。在低音上,SOUL TRANSFORM有一些2.1音箱的感觉,低音与中高音是明显分离开的,有些被刻意加强的感觉。而它的中高音是比较清秀的风格,清爽耐听,很适合各种人声歌曲,以及小提琴等管弦乐器。但有些不足的是,一些歌曲中低音会过于突出,掩盖掉其它声音,而这也是主打重低音耳机通常会有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SOUL TRANSFORM总是会让人觉得很好听,是一支能让人忘却素质,安心听音乐的耳机。
  易驱性与搭配:SOUL TRANSFORM非常容易驱动,在不同档次的手机、随身听搭配下素质差别并不大,很容易出好声,可以说SOUL TRANSFORM并不挑剔播放器,但在不同的前端下,声音是浓郁还是偏淡有些不同。
  综合评定:B+
  SOUL TRANSFORM并不是走HiFi路线的耳机,而是时尚的运动型耳机,轻便的重量以及良好透气性的耳罩都是为运动量身打造的,适合喜欢运动、健身的朋友。而在音质表现上,SOUL TRANSFORM也不只是样子货,它有着一定水平的素质根底,并且乐感令人感动,笔者认为是本次所有耳机中比较好听的一支,只是SOUL TRANSFORM并不算便宜,价格在1000元左右。
  JBL S700
  Synchros系列是JBL目前主推的耳机系列,包括耳塞、蓝牙耳机、影音耳机等不同类型。其中最顶级的旗舰是JBL Synchros S700,售价2000多元的头戴大耳机。但它却不是音乐耳机,而是具备硬件DSP音效的影音耳机,适合影视节目欣赏以及玩游戏。
  包装、配件:作为顶级旗舰,JBL S700的包装相当豪华,配件方面包括皮质的便携收纳包,以及2根分别适用于iPhone与Android的耳机线,还有一根充电线。
  外观与做工: JBL S700的用料豪华,整个耳机框架是铸铝材质,耳垫与头梁包裹是真皮材料,手感出众,做工相当精细,体现出国际大厂的风范。至于外观,S700有些的怪异,说它时尚或是丑都可以,但S700戴出街肯定是很抢眼的。
  佩戴:S700除去比较沉之外,它的头梁偏短一些,对于脑袋比较大的朋友来说,戴在头上并不是很舒服。
  特色功能:内置硬件LiveStage硬件音效与耳放电路,一副耳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调音。另外S700也是面向影音用途的耳机,听感与音乐耳机比较的不同。
  声音素质:B
  S700本身并非HiFi音乐耳机,所以并没有必要强调素质,但是硬要说的话,S700多的低频质量很高,基本上与SOUL TRANSFORM的低频水平相当,而且量没有那么大,更为合适。S700的高频亮度与质感也相当出色,密度良好,声音细腻,泛音丰富,要好于多数耳机。而S700最明显的不足是解析比较弱,对于声音的大体把握不错,但一到细节就模糊了。
  声音听感:
  S700是典型的影音耳机调音,强烈的突出空间感与立体感,而上面提到的也有类似调音倾向的天龙D400,其空间感与JBL S700比算是小巫见大巫。而这种感觉不太好形容,总而言之戴上S700看电影大片,就是像电影院中的感觉。而这样的声音如果听流行歌曲也确实不太适合,但是听小提琴曲目却也比较的毒人。但总体来说,S700还是专门面向手机视频欣赏与游戏娱乐打造的。
  易驱性与搭配:JBL S700是专门针对手机打造的影音耳机,所以不用担心驱动问题,况且它内置锂电池,LiveStage硬件音效也包括耳放的作用,所以手机直推就能搞定。
  综合评定:B
  JBL S700的定位很明确,是为影音游戏娱乐打造的耳机,所以也不要用HiFi的标准去衡量它。但不管怎么说,JBL S700的价格还是很昂贵的,除非不差钱的手机视频、游戏党,要不然如此的价格真的不太容易接受。
  V-MODA crossfade M-80
  V-MODA的耳机虽然不是很流行,但是有着其他头戴耳机都不具备的独家本领,那就是军工级的品质,超高的强度即便用力拉拽、踩踏都不会损坏,而这也正好可以迎合一些追求结实耐用的用户。
  包装、配件: V-MODA crossfade M-80的包装样式非常特别,配件也相当给力,一个超结实的便携耳机包,两根凯夫拉纤维材料的超强韧的耳机线,配件种类虽然不多,但是品质都很夸张。
  外观与做工: M-80做工非常出色,耳机骨架是高韧性的钢铁材料,头梁使用真皮材料包裹,可以任意扭曲而不会损坏,可以说是本次所有耳机中品质最为出众的。而在外观上M-80虽然略显低调,但是它可以更换耳机饰片,可以用户自己提供图案、文字来定做属于专用耳机,而这也为M-80加分不少。
  佩戴:M-80是个超小型的迷你便携耳机,佩戴舒适感与差不多大小的AKG K452比较接近,属于良好水平。
  特色功能:军工品质,超坚韧的机身与线材,不用担心耳机遮断、损坏等问题。可更换饰片设计也让M-80个性十足。
  声音素质:B-
  M-80的音质并没有做工那么出色,找个参考的话,它的调音风格AKG K452比较类似,但是整体素质要高一些,虽然声场都比较小,并且不是很通透,声音细节不突出。但M-80的低频凝聚度、控制力,以及中频的密度都要比K452好一些。
  声音听感:
  M-80多的声音有些像是AKG K452,同样以低频见长,低频量大,很猛烈,但有些轰头,比较适合摇滚与流行歌曲。
  易驱性与搭配:M-80非常容易驱动,一般这种低频比较强、声音比较厚的耳机,最好搭配清新一些的播放器,不过笔者尝试多组搭配,M-80的低频量并不太容易削减掉一些,基本任何时候听上去低频都是比较肥厚的。
  综合评定:B+
  V-MODA crossfade M-80的国行价格在1100元左右,若是对比K452一类的耳机,在耐用度与音质上都有优势,显然要更值得购买一些,而它超强的机身强度,也是其它耳机无法代替的。但是若以音质为首要出发点,这个价位M-80就不是最佳选择了。
  YAMAHA HPH-200
  HPH-200是本次所有耳机中,笔者听过时间最长的,这只HPH200起码使用了300个小时以上,已经差不多完全煲开了,所以放入对比也略有一些不公平,但听过上面所述的那么多耳机后再次戴上HPH200,莫名其妙的被感动了,于是也想放在最后特别推荐一下。
  包装、配件: YAMAHA HPH-200包装简单,配件也简单,就是一根延长线和一个6.35mm转换头,但是延长线的质量不错,笔者经常拿到其它耳机上用。
  外观与做工: HPH-200的外观比较低调,耳机部分与爱丽丝M1等耳机有些像,同样是网状面,但是HPH-200并不是全开放结构,而是半开放式的,和AKG K452类似有轻微漏音,但是不严重,一般可以忽略。另外HPH-200虽然用料朴实,但也有着日系产品一贯精细的做工。
  佩戴:HPH200虽然不是包耳式设计,但是耳机很松,完全不夹头,佩戴很舒适。
  特色功能:似乎没有
  声音素质:A-
  YAMAHA HPH-200虽然单项素质都不算特别出色,但它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声音很均衡协调,半开放设计也使得声音很自然,并且声场完整,通透感比一般的耳机都要好一些。HPH-200的低频量感适中,比较蓬松,有着不错的下潜,中频属于比较中性与厚实的,高频延伸与泛音不错,对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表现有着独到的好处。就个人感受而言, HPH-200的解析如果再强一些会更好,不过它的解析表现里也比较接近森海塞尔Momentum的水平,实力绝对不弱。
  声音听感:
  HPH-200是个调音很中正的耳机,整体偏暖,但音染不多,所以听起来会显得比较的自然。而YAMAHA不愧是乐器制造商,HPH-200对于各种乐器的演绎要比本次横评中的其它耳机都要准确,听古典音乐,特别是钢琴与小提琴曲的效果很出色。而对于流行歌曲而言,HPH-200虽然不能说很强大,但在本次耳机中,笔者认为HPH-200也处于中上的水平,以说HPH-200是个全能选手。
  易驱性与搭配: YAMAHA HPH-200非常容易驱动,并无需在意推力,但合适的搭配也会让HPH-200更好听,另外HPH-200最要也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煲机,声音才比较的稳定。
  综合评定:A+
  YAMAHA HPH-200上市价格在千元以上,但却也意外爆冷,最终价格降到600元左右依然无人问津,但是它的实力绝对不弱于本次横评中其它更高价位的耳机,特别是在乐器、古典音乐的演绎上,笔者认为HPH-200的声音最准确,也最好听。所以即便是冷门,但YAMAHA HPH-200也绝对是一支足够出色,性价比足够高的便携耳机。
  最后总结:
  本次横评到此暂时告一段落,由于收录的耳机功能定位、价格都不太相同,也并不好直接的对比好坏,但在声音素质上还是凭个人的判断打上了分数,这样也好有个音质好坏的排名依据。至于听感则是很主观的问题,笔者虽然有自己的理解,但也仅供参考。
  另外在这些耳机的试听中,笔者也有了一些感悟与想法,下面也简单的总结为几个问题来谈一谈。
  头戴耳机大都不好推吗?
  谈到头戴耳机,总有一种多半不会好推的潜移默化的想法,早先笔者就不是很赞同这个说法,而在听过这一批头戴耳机之后,也更坚定这个观点。在本次评测中出现的所有便携耳机,没有一个不是随身听直推即可获得好声音的,毕竟它们中的大多数本身就是专为手机直推打造的。
  但是,一副便携耳机在更高端的播放器,甚至是台机驱动下,会获得更好的声音,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造成这一结果的并不见得是推得动与推不动的差别,更大的可能是数字、解码部分的素质,以及调音风格的影响。不管怎么样越高端的播放器声音越好通常是正确的,但前提是买得起的情况下,如果在囊中羞涩情况下却非要认定自己的播放器不够用,非要认定只有XXXXX元的设备才能玩转,那不是自虐吗?
  笔者个人比较情愿的认为,一副便携耳机,可以将在iPhone直推时的声音表现,看作是100%发挥的水平,而在更好的播放器或是上耳放下的表现,可以看成是超水平的发挥。
  综上所说,就笔者的观点看便头戴耳机压根就无需考虑推得动与推不动这个问题,因为它们的设计初衷就是让你直接用手机一类的随身听直推的。而若真的很讲究音质,那也不会去玩便携耳机了。
  推好的便携耳机与推不好的大耳机哪个声音更好?
  就耳机本身而言,音质好的HiFi大耳机未必会比中高端的便携耳机便宜,像经典的HD600、DT880、DT990、K70x、X1等等也大都在1K-2K的价格范围,与很多便携耳机价格也差不太多。但是玩大耳机的相对是少数,因为大耳机玩的不是耳机本身,而是一整套系统,包括音源、解码、耳放以及各种线材等等环节,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精力,也要占用很大的桌面空间,显然HiFi大耳机无法成为大众的消遣对象。
  但是HiFi大耳机也并不是绝对无法用随身听或是电脑集成声卡直推,甚至很多时候即便是直推,以随身装备的标准看它们的声音都是非常出色的。比如在2000元左右的价格范围内,森海塞尔家有HD650、HD598以及木馒头等可选,但是HD650是HiFi大耳机,按照固有的思维肯定会纠结,会认为它需要多么强大的前端才能玩得起,但若真的用随身听去直推,只要随身听有一定的实力,比如飞傲X3以及更往上级别的,那么HD650其实直推起来,整体的实力依然不会比木馒头一类直推耳机差。当然这是在随身听有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如果是普通手机(非vivo这样非常规手机)直推,好吧,那的确HD650声音会不如木馒头。
  所以若是以音质为首要出发点,其实HiFi大耳机会相比那些直推耳机要更好,即便前端并不够强,只是国砖或是集成声卡直推,声音依然有可能占优。当然要是综合考虑,想要出街、想要隔音、想要时尚,便携耳机的价值也开始体现出来。
  便携耳机与小耳塞的差距有多大?
  在听过这一批便携耳机之前,评测的都是小耳塞,在刚听这些耳机的时候,还真没觉得它们相比之下有多大的优势,其中很多耳机同样感觉声音是模模糊糊的,当时感觉解析什么的耳塞似乎还更好。但是在连续听过1个多月的便携头戴耳机,现在再反过来听那些耳塞,基本来说就算价格便宜的便携耳机,也往往会好于更贵的小耳塞,比如一些的几百元的耳机听古典音乐,通常都要优于IE80这样古典突出耳塞。所以在声音上,相比小耳塞,即便尺寸不是很大的便携耳机也要有一定的先天性优势。当然耳塞的优势还是体积极小,非常便携,这是头戴耳机永远无法相比的。但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便携性要求也不是很高,那么头戴耳机更值得考虑。
给 HPH-200评论加分
不加粉对不起作者
加分不需要理由
先跑再看+1
参考价值较高 赞一个
文章长 但东西也多 分摊到每一个器材上 总结得很简练易懂
前排支持,太长不看w
厉害厉害,这么多啊~
就是因为那么一句话,HD650这类大耳机在x3往上这类播放器下的表现,不比随身头戴差,所以随身头戴存在的意义真是……便携不如耳塞,声音不如大耳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还有不少直推也不错的,就是大了点。
厉害厉害,好长,膜拜:monkey:0030:。慢慢看。
不考虑价格因素d400和hph200哪个更好呢?
可惜对头戴性趣不太大
选择纠结的童鞋可以参考~~~
:monkey:0024:简直丧病
:monkey:0014:好贴好贴
全部看完,受教了
本帖最后由 fffkkj 于
09:16 编辑
就是因为那么一句话,HD650这类大耳机在x3往上这类播放器下的表现,不比随身头戴差,所以随身头戴存在的意 ...
就像微单和卡片单反的关系吧 总有受众的 每个人的平衡点不一样
就像微单和卡片单反的关系吧 总有受众的 每个人的平衡点不一样
:monkey:0006:最重要的是声音也不一定比耳塞强,除了声场可能好点
最重要的是声音也不一定比耳塞强,除了声场可能好点
同价位 又都是不坑爹型号 的前提下 还是比耳塞更好的..........
同价位 又都是不坑爹型号 的前提下 还是比耳塞更好的..........
外观拉风……只有这种可能性了
简直炫富nion:0030:
太长差评不看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隐形眼镜能玩电脑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