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参加工作时间怎么填,工作25年被无故清退

手机网站:
孙光泽律师的法律工作室
证件编号:78033
职业: 律师
执业年限: 23年
电话: 139****5139
单位:辽宁卫华律师事务所
辽宁省锦州市延安路三段10—34号(锦州火车站西行400...
同行平均值4.99
平台诚信认证
孙光泽,1962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法律本科。现任辽宁卫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1994年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取得律师资格。1996年起任解放军某法律顾问处律师,并担任所在部队、机关、企业的法律顾问。主要从事刑事辩护和企业法律顾问业务,多次为现役军人、烈军属和复、转、退伍军人提供法律服务。
退出现役后,先后在辽宁金钟律师事务所、辽宁卫华律师事务所执业。办理了多起刑事、民事和劳动争议等案件,并担任多家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有的被告人被判无罪,有的改变定性,使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在办理民事诉讼和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运用业务知识和办案技巧,为当事人挽回或避免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在担任企业法律顾问过程中,通过审查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参加谈判等方式,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利。在执业过程中,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以维护当事人利益为己任,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和技巧。
在服役期间和退出现役后,因工作突出,曾荣立三等功、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评为优秀律师等,并多次受奖。
为报答部队多年来的培养,将继续为现役军人、烈军属和复、转、退伍军人提供法律服务。
本律师的宗旨
信用记录:良好(积分80)
孙光泽律师的工作室正在努力完善,敬请期待...
孙光泽律师的工作室正在努力完善,敬请期待...河南老教师无故被清退,看官员咋说的(图)
原标题:“我是领导!”鲁山县惊现奇领导!啥事不清楚!只会抹香香?!
河南公共频道微信公号2月23日消息,鲁山县磙子营乡的丁学玉今年已经68岁了。他22岁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然而1982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从丁老师,变成了“丁上访”。而在记者调查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还意外结识了一位颜值和地位都颇高的领导……
事情要从1982年说起,当时河南省进行民办教师整顿,教师通过业务考试进行优胜略汰,丁老师报考中学语文,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从此相当于有了编制。
丁学玉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工作者,业务能力也是乡里第一。然而他却迟迟转不了正,到了2004年,他被清退了。直到4年后的2008年,他终于查到1982年那次考试的档案资料。上面的“辞退”二字让他看的目瞪口呆。为此他长年上访。
通过考试当年就已经被辞退,有人告诉丁学玉,是因为当时有人顶了他的名额。既然是被辞退,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告诉他呢?为了给自己讨个说法,从此丁学玉成了上访专业户!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处理意见。
相关领导擦着护肤品说:不清楚
鲁山县信访局工作人员称,要想解决丁学玉的问题,还得问领导,可是鲁山县县委群工部的部长汤钦,却一边擦着护肤品一边说:“我是当领导的,不可能每件事都知道具体,你要找各个部门。这件事毕竟这么多年了,我不是很清楚。”
接着记者又跑到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拿出一份声称来自县纪委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是丁学玉在1982年就被辞退,只不过当时没有被告知,没有发放教师离岗证和辞退费用而以,不存在被人顶替名额的事情。
工作人员说,关于丁学玉在1982年被辞退,为什么当时没有告知,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也需要纪检委调查处理。而对于丁学玉,现在只能发放每月340元的养老补贴,这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凤凰网微信(ID:ifeng-news),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人:肖群萍 PN060中石化无故清退劳务派遣工遭索赔60万元|中石化|劳务派遣|索赔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中石化无故清退劳务派遣工遭索赔60万元
  修订后《劳动合同法》7月1日实施
  李慧敏,许浩
  中石化沈阳分公司遭遇一批派遣员工的高额索赔。
  7月1日,首次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将开始实施,重点关注“劳务派遣”。 距离7月1日仅一个月,在这敏感的时间段,身份敏感的派遣人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无疑使这一案件更具关注度。
  四名派遣制员工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石油分公司(下称“中石化沈阳分公司”)提出总计60余万元的经济赔偿要求,原因是合同期未满被无故辞退。5月30日,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就此案件开庭审理。
  5月30日当天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并未给出裁决。而在《劳动合同法》重点关注的“同工同酬”和“逆向派遣”等问题上,中石化似乎踩了红线。
  高额索赔
  日13点30分,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就姜帆案开庭审理。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进行了陈述和答辩,当庭并未作出裁决。
  仲裁申请书表明,申请仲裁人姜帆, 日到中石化沈阳分公司应聘加油员,经相关人员面试合格后口头允许其上岗工作。
  仲裁申请书提到,工作了20多天后,根据中石化沈阳分公司的安排,日,姜帆与辽宁信诚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信诚人才”)签订了《劳动合同书》,即《劳动派遣合同》。然后与中石化沈阳分公司签订了《员工上岗协议》,继续在沈海加油站担任加油员,对其工作和休假时间的规定为“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0小时”。实际上,姜帆每周工作时间达56小时,双休日及国家法定假日均无休息。从未按法律的规定领取过加班费,更不存在加倍或三倍领取休息日和节假日的加班费。
  仲裁申请书表明姜帆的合同到期日为日。但在2013年3月下旬,中石化沈阳分公司以姜帆违反劳动纪律为由,将其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即信诚人才,至今一直处于失业状态。
  姜帆在仲裁书中提出了经济赔偿的请求,要求信诚人才及中石化沈阳分公司给付经济赔偿、休息日及法定假日工作的报酬合计70791元。
  信诚人才方面当庭辩称,姜帆于日被退回,原因系利用加油卡给顾客套现,违反《加油员上岗协议》,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对于休息日和法定假日少支付劳动报酬的争议,信诚人才表示,根据《员工手册》相关规定,该公司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部分即为派遣员工加班工资,不存在拖欠加班工资的现象。
  而在姜帆出示的《沈海加油站2月、3月薪酬发放表》显示,其“基本薪酬”一栏为1744元,另有“岗位奖金”“销售奖金”等栏目,但并未有与“加班费”相关的栏目。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与姜帆同期被辞退的沈海加油站的加油员共有8人。
  “至今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我们辞退,给‘中外运’这样大客户的司机提取节油款,是客户和公司相关领导共同商定的,已实行多年,所有的加油员都在这样操作,谁知现在却成了辞退我们的理由。”加油员高原说申请仲裁是万般无奈的选择。
  高原表示,解除劳动关系之后,员工们要求提供失业证明,但信诚人才提出,被辞退员工必须承认在中石化沈阳分公司处劳动中存在违反劳动纪律的事实,并在确认书上签字。否则,就不出具失业证明。“没有失业证明,我们无法实现再就业。”高原表示失业至今就是拒绝签字的代价。
  高原自日应聘沈海加油站加油员岗位,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和协议,沈阳分公司面试合格后,口头允诺其在该加油站工作。一年半之后,日始在沈阳分公司的安排下与信诚人才签约,至被辞退之时,她已在沈海加油站工作8年零6个月。高原在仲裁申请书当中提出的赔偿请求为21万余元。
  与此同时,2005年5月上岗、日与信诚签劳动合同的加油员王环提出19万元的赔偿请求;日上岗工作、日签派遣合同的加油员文明提出的赔偿请求为15万元。
  “派遣”还是“逆派遣”?
  而今,沈海加油站缺员的8个空缺早已被新人填充。信诚人才对中石化沈阳方面的劳务输送仍保持每月几十人的状态。
  “我们站只有站长是正式员工。”高原表示,她所在的沈海加油站总员为16人,其中15人为派遣制员工。
  在一本2013年的《加油卡辽宁用户服务手册》上,记者发现,沈阳地区加油站共56家。据了解,中石化沈阳分公司在各地所设加油站,大站设员20人左右,小站10人左右。
  信诚人才一位业务人员表示,中石化、中石油等都是该公司的大客户,每月都分别有几十人派往这两家公司。近年总计向中石化沈阳方面派遣劳务已达一两千人。
  四位劳动仲裁申请人的委托代理人辽宁泽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崔永星,对中石化沈阳分公司这种“派遣”的实质持有不同看法。
  崔永星表示,本案争议的性质属于劳动合同纠纷,不是劳务合同纠纷。表面上看是信诚人才派遣用工到中石化沈阳分公司,但实际上,是中石化沈阳分公司使用信诚人才的空白合同与所谓的派遣员工签约,全程信诚人才没人参与。中石化沈阳分公司在用工方面属于典型的“逆向派遣”,这些员工首先均为中石化录用,一段时间后才与劳务公司签了派遣合同。
  所谓逆向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已经和劳动者建立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是用人单位却不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是找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劳动者以派遣员工的名义在用人单位工作。
  根据四位仲裁申请人的描述,无一例外,均为被中石化录用之后才与信诚人才签约。记者在56家中石化加油站中随机挑选了3家做调查,受访的加油工均表示,他们是获悉中石化招聘才来应聘的,而且面试的考官也是中石化人员。
  中石化2012年报显示,截止到日,中石化拥有员工376201人,职工费用为人民币518亿元,人均薪酬达13.7万元(月平均工资11000元)。剔除一些因素后,同比增长5%,主要归因于公司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收入适度增长。
  “月均工资11000多元,是申请人姜帆月工资1744元的6.5倍,加油工算不算一线员工?他们的收入增长体现在哪儿了?”崔永星质疑。
  就派遣员工高额索赔、律师质疑中石化“逆向派遣”等问题,记者向中石化沈阳分公司提出采访请求,工作人员表示会转告相关领导,但截至记者发稿前,未获回复。
  信诚人才搞定一切?
  “一切关于人力资源的问题,信诚人才都可以搞定。”以联系业务为由致电信诚人才,一位工作人员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从工商部门调取的信息显示,辽宁信诚人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其经营范围包括人力资源招聘、推荐、培训、人事代理、人才派遣等。
  据了解,目前,信诚人才在辽宁省14个市均设立了分公司,拥有在职员工80余人,年产值接近2亿元人民币。
  “我们是辽宁省最大的人才派遣单位,企事业单位都有,中石化、中石油、公安厅、地税都是我们的大客户。目前有派遣客户上万家,派出的员工也有几十万了。”信诚人才上述员工介绍。
  而中石化用工“逆向派遣”的操作手段也被该工作人员所证实。
  “如果是单位原有的或者自己招的员工走派遣,可以转移到信诚人才,信诚也可以代为招聘,两种方式都可以”,该工作人员表示,中石化大多都是自己招上员工,然后走信诚人才的派遣手续。
  在信诚人才的官方网站上,记者发现其发布的题为《劳务派遣对用工单位的好处》的文章,描述劳务派遣有省心、省事、省钱三大优越性,提出“派遣公司对员工合同期内的人事档案、社保关系、职业信用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和控制,减少了员工流失和‘跳槽’的机会”。
  而在降低管理成本方面,“用工单位可减少相关劳动人事负责人员,大幅降低人事招募广告、经济补偿金、退休资遣费等常规性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支出,灵活地调整工资待遇,改变了使用固定在编员工工资、社保只涨不降的状况。”
  记者向上述工作人员求证这则广告的真实性,该员工表示确为信诚人才所发布。对于如何“灵活地调整工资待遇”,该员工表示“最近政策变了”,需要针对不同的案子多个部门共同商定运作方法和手段。
  记者试图从信诚人才官方渠道对相关问题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来源:中国经营报)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企业无故大量清退实习生_网易新闻
企业无故大量清退实习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四学生小何最近遇到一桩烦心事,实习了大半年、原本承诺要录用她的一家4A广告公司借口她“要价太高”,毫不留情地炒了她,而此时临近毕业,再找到一份待遇、前景相当的工作几乎不可能。可当小何向同学诉苦时,却发现自己的“悲惨遭遇”不是孤例。为此,一些应届毕业生愤而发帖曝光无良企业。
说错一句话就被“清退”
小何就读于本市一所名校的广告系,从去年9月就开始在一家业内知名的4A广告公司实习,实习之初公司便与她约定“表现优秀即录用”。由于勤奋踏实、业务能力出众,小何虽为实习生,却承担了一个正式员工的工作,还常被派到外地出差,得到创意总监和客户的交口称赞。今年3月,公司与小何签了“三方协议”(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前几天,HR找小何面谈,询问她对月薪的心理预期,小何回答“听说行价是税前6000元”。谁料祸从口出,HR当即打断小何,表示“公司无法向新人支付这么高的薪水”,并让小何第二天不必来上班了。任凭小何苦苦哀求,表示遵从公司统一的薪酬体系,HR也不松口。
“后来我才听一个要好的同事说,公司突然炒掉我和另一个实习生,是因为5月刚丢了一个大客户,不愿意在和我们签劳动合同,于是先下手为强。”小何无奈之下找同学诉苦,却发现临近毕业被“清退”的实习生在同学中为数不少。
学生发帖曝光无良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签订了三方协议的应届毕业生往往会被要求先到企业实习。由于吃下三方协议这粒“定心丸”,多数学生不再寻找其他工作。此外,多数企业要求实习生每周到岗三天或三天以上,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再去“骑驴找马”。所以,临近毕业忽被“清退”,令这部分学生手足无措,因为此时早已过了应届生找工作的最佳时机,要再找到一份待遇、前景相当的工作很难。
而在各大高校的校园BBS上,近期这类愤怒的“曝光帖”层出不穷,“吃了亏”的学生纷纷用亲身经历警示其他人。在一则题为“快毕业了,我却失业了”的帖子里,会计系大四学生小崔疾呼“大家千万不要再去B企业了”。原来,他午休时头靠在椅背上多睡了3分钟,就被老板呵斥“太懒散”而炒掉,此时他已在这家公司实习了近一年,表现向来优秀。
省下精力找下一份工作
有些毕业生家长想找实习单位“搞搞清楚”,对此,中智上海HR法律咨询部经理贺晓东表示,“三方协议”不等同于劳动合同,实习期不适用《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无良企业”钻了这个法律的空子,对实习生的欺骗行为确实不道德,但却不违法。即便对薄公堂,除了三方协议上所约定的违约金,学生也得不到更多赔偿。她提醒毕业生,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省下这些精力好好去寻找下一份工作,把这段挫折经历当作人生的一种历练。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经晓峰表示,部分企业以“入职”为诱饵、打着“实习”的幌子榨取廉价劳动力的现象虽然存在,但绝大多数企业仍是正规的,也不排除有一些学生因不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而被解除三方协议。他建议,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多为学生联系信得过企业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而企业也要讲求诚信和社会责任感,如果确实提供实习岗位但并无招聘指标,最好也提早申明。此外,他还建议有关部门对频遭学生投诉的企业引起重视,尤其要“关注”那些经常大量招募实习生、但签约率却极低的企业。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保参加工作日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