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邀请函的路在哪里,如何推广请各位戏曲进校园邀请函大家给

冯远征:中国戏剧的路越来越窄 大部分剧场以赚钱为主|戏剧|先锋_凤凰文化
冯远征:中国戏剧的路越来越窄 大部分剧场以赚钱为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绝大部分剧场现在是以赚钱为主,他们不太考虑戏剧观众的口味,他们考虑的是让一些不知道戏剧是什么的观众进剧场,让他们花钱。当然我说的可能有点悲哀,把中国戏剧说得有点惨。
主题:2016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艺术讲座 时间:日 地点:菊隐剧场 对话人: 康斯坦丁&基里亚克 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与锡比乌艺术节艺术总监 冯远征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的《俄狄浦斯》于上周末在首都剧场演出。首演翌日,冯远征与该剧中扮演俄狄浦斯的演员康斯坦丁&基里亚克进行了一场对谈。无论是作为演员、戏剧教育者还是罗马尼亚锡比乌艺术节的艺术总监,基里亚克的经验都在印证一个观点:不要指望用钱解决戏剧的问题。 经典VS当下 我们不是想告诉大家两千年前发生了什么 我们讲的是今天 基里亚克:在座各位昨天有些人已经看过《俄狄浦斯》,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戏。我特别高兴,所有的票都卖光了。 我们选择俄狄浦斯的故事,不是想告诉大家两千年前发生了什么,我们拿两千年前的故事来理解当下和现实。我们讲的是今天、现在的故事。 有一场戏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俄狄浦斯抱着一个老式收音机上来,这象征着故事的开始,是他脑子里所有感受的开始。他和王后喝香槟的时候,有一个脏兮兮的人掉到了地上,之后爬到他身上,那是他所有问题的开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脑子里有非常多思绪的时候,可能突然间坏事情、坏念头一下就掉到你身上,你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它,或者想明白它是怎么来的。 宴会那场戏,俄狄浦斯已经又老又瞎,只有两个女儿照顾他,有多少像他一样落魄困窘的人,但与此同时又有多少人穿着华服喝酒、唱歌、跳舞。所以这一版的《俄狄浦斯》并不是古希腊戏剧,而是现实发生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这个剧中的人,有可能是俄狄浦斯,也有可能是安提戈涅,可能有错位的命运,每一个人。我们还希望传达一个意思,不管你是死是活,这个世界永远在继续,所以投影上出现了一片森林,这是在提醒大家,世界是在继续的。 冯远征:我有点抱歉,没有现场观看锡比乌国家艺术剧院的演出,但我用两天看了两遍这个戏的视频。我先说一点感受,这个戏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可能是很陌生的,这样的改编很大胆,在中国很少很少。 作为一个观众,不要带脑子去看戏,带心去看就够了,去感受艺术家,感受舞台,感受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感受。但我们的习惯是所有个体感受同一个主题,故意要往那靠,在欣赏艺术时容易带着从众的心理。我们中国观众能看到的话剧种类太少,会形成固定的观演模式。所以会问,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原本的歌队哪儿去了?但是今天这个俄狄浦斯出现在人面前的时候讲的就是人,如果你为之动容,那说明你的经历中有某个部分跟他对位了。 角色VS演员 不是试图解释俄狄浦斯 而是用整个身心理解他 基里亚克:我非常喜欢中国和中国文化,我来中国已经11次了,我2007年到2010年担任上海世博会的顾问,当时中国很多戏剧活动我都参加过,包括北京、上海的戏剧节。但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演员来中国。 我想让大家知道,担任这个戏的主演,对我来说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坏事,让你有负罪感、甚至是担负整个人类罪孽的感受,是非常困难的。我要把这种负罪感表达出来,不光在哲学层面,还得在能够实际传递出去的层面。为此,在这个戏的排练过程中,我和这个戏的导演、其他的演职人员经过了无数个夜晚的讨论。 我用一个半月的时间作为演员体验这个角色,每天有一个半小时的特殊表演训练,即使是在出差,也会从全世界不同的艺术家身上吸取灵感,包括肌肉、呼吸、思想、思路,综合在一起体验角色和表演。 导演要求我们进行一些即兴表演,尝试给小孩演,或者演一个比较滑稽的版本。每次讨论会后导演都会留思考练习作业,给一个命题回去练习,第二天再去演,回答导演提出的命题。之后还会经过很多讨论,不仅是讨论俄狄浦斯命运如何,而是讨论整个人生的意义。 后来导演跟我讲,不要去表现受苦,不要去承受苦难,不要试图解释他,用你整个身心理解他。 冯远征:基里亚克先生没有分析俄狄浦斯的人物性格,他只是讲他为这个戏做的准备。这版《俄狄浦斯》真正要传递给你的是什么?现场千万不要客观分析,去感受就对了。 如果我们用固定模式看俄狄浦斯,他的装扮就不对,他应该穿着古希腊的大袍,拿着杖。我们剧院曾经排过一版《茶馆》,现在不演了,是林兆华导演的。我个人认为,那个时候他害怕从众的观众们指责他,没有敢往前迈一步。 梦想VS金钱 眼下中国戏剧的路越来越窄 基里亚克:在座的各位可能在某一个时刻都梦想自己能更漂亮、更富有、有更多的自由,作为演员,在舞台上可以把这些梦想都实现。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所有观众的眼睛都盯着他看,他突然停下来的那一瞬间,所有人的呼吸也都停下来了,等着看下面发生什么,大家都随着他的生活而生活,这是能让我做演员产生优越感的东西。 我常给学生讲,如果你觉得除了演员你还能做其他工作,那你就去做好了。如果除了演戏之外别的你什么都做不了,不做演员你活不下去,那再靠演戏来生活。 大家要明白一点,钱不代表快乐。我出身于一个大家族,我爷爷有17个孩子,我姥姥有16个孩子。我祖父母的日常生活非常传统,比我幸福,他们不用整天忙忙碌碌接触一些新的东西、新的诱惑。世界上最重要的还是人本身。今天有机会跟大家面对面坐在一起,能够看到你们的目光,看到大家因为我讲的东西笑,这是比想到钱、想到、想到什么手机上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要快乐十倍的事情。 冯远征:作为演员,特别是中国的话剧演员,要有使命感。中国现在这个状态大家也都清楚,略微有一些浮躁,大家对名和利的追求大于梦想。我个人的观点,目前中国戏剧的路越来越窄,我们很有钱,物质很丰富。但是我们有多少时间,在北京一个这么大的城市里,能够看到多少像样的话剧?作为戏剧工作者,我认为这很悲哀。 基里亚克先生说他特别忙,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我好像也是,但我没他那么忙,我也在北京电影学院、上戏、中戏教课。刚才我也跟他探讨罗马尼亚的学校里表演教学是什么状态。他认为,咱们除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外没有别的教育方式,这是戏剧教育的缺失。他们可以将全世界的表演经验融入教学,这就是差距。 中国这么大,但是中国的戏剧到底能在世界上占什么位置?中国最顶尖的话剧是《茶馆》,除了《茶馆》呢?《茶馆》已经50多年了,我不是说它不好,它已经非常好了,但是还有没有别的《茶馆》呢?我们的戏剧应该往哪个方向探索?不应该只有一个方向,应该有很多个方向。可惜,我不认为中国现在还存在先锋戏剧。我们绝大部分剧场现在是以赚钱为主,他们不太考虑戏剧观众的口味,他们考虑的是让一些不知道戏剧是什么的观众进剧场,让他们花钱。当然我说的可能有点悲哀,把中国戏剧说得有点惨。 戏剧VS电影 中国60年前的戏曲电影比NTLIVE牛多了 基里亚克:我知道英国国家剧院NTLIVE在中国有放映戏剧电影的活动,依我看,这可能也是想赚更多的钱。我自己也是电影演员,拍了40多部电影,但电影是电影,戏剧是戏剧,戏剧应该有现场感,就像谈恋爱,你只能跟真人谈恋爱,不能跟照片谈恋爱。 想要更大的名气就拍电影,作为我,我非常看重戏剧的现场感,要跟观众有现场的交流,要得到观众的反馈或者掌声,这个对我来说不可替代。 冯远征:刚才那位观众说到NTLIVE,也就是戏剧电影,其实这个中国早就有。上世纪50年代有戏曲艺术片,&文革&时期有八个样板戏的电影,后来《茶馆》也被搬上荧屏,那些都应该算&live&,只不过今天起了个洋名我们就觉得新鲜。 真正感受戏剧的魅力还要走到剧场。当你坐到剧场里,当你看到我们在舞台上演出,实际上我们的心和你们的心是在交流的。看NTLIVE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想看&卷福&又看不见,把电影弄过来一放,激动一下,过去就过去了,给予你的绝对不是戏剧现场的震撼。年轻观众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或者回去点开八个样板戏的视频看看,比他那个(指NTLIVE)牛多了。 文/于静摄影/贾程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138002
播放数:159440
播放数:144886
播放数:164309
48小时点击排行请大家推荐在北京去哪里拍戏曲照_百度知道
请大家推荐在北京去哪里拍戏曲照
如题,想去拍戏曲照。目前我是只知道大北照相馆有这个服务,只是价格比较贵。可能是真的很专业,我还没亲自去看过。正在找其他可选的相馆,请大家推荐下具体还有哪里可以去,还有是多少的价格。。。谢谢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去天津的一家叫 5000年 的 他们不贵还专业 听说是天津评剧团的职工开的
北京青年报上常常登这方面的广告,挺便宜的~
粉墨浓妆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戏曲的路在哪里,如何推广请各位戏曲大家给一些意见【梅兰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08贴子:
戏曲的路在哪里,如何推广请各位戏曲大家给一些意见收藏
我们是做戏曲互联网的,现在想了解戏曲如何推广传播,请各位达人可以多讨论。都是为了戏曲未来!
登录百度帐号戏曲推广需要播种式营销(图)_网易新闻
戏曲推广需要播种式营销(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4年名家名剧月期间,元杂剧调腔《北西厢 游寺》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 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林宏鸣
  2008年初,我应邀在伦敦参加ABO大会。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我时问道,古典音乐在欧洲正在逐步萎缩,请问在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由此可见,主流艺术的滑坡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戏曲从主流文化滑向边缘的过程,是这种被动局面的组成部分。比如,我们在2004年和2008年所做的两次大规模观众调查表明,喜欢戏曲的人群比例从21%下降到了9%。我们整个的运营团队组建后,以前看过戏曲的也只有两个人。
  知难行难,坚持八年
  中国新建剧场越来越多,在演艺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不能否认的一个现象,在内容上确实存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事实。但是,中国人造的剧场、管的剧场、中国观众为主的剧场,不能只注重演出交响、歌剧、芭蕾“洋三件”,也有责任为弘扬民族艺术尽力做好薪火相传的工作。演出市场不能只是被动地去适应,更需要积极地去引导。
  推广民族艺术在当下是一份责任,面对先人和未来则是一项使命。在东艺运营之初,我们曾经做过力推中国京剧、中国民乐和中国民族舞剧的尝试,提出了“三国演艺”的概念。为了更好地聚焦和持续性的品牌打造,自2008年春天起,我们和浦东新区文广局、东方早报社一起,以聚焦新剧目、展示新成果、拓展新观众为宗旨,在每年演出淡季的3、4月份,在民族戏曲不断滑坡的当下,在以往几乎没有戏曲演出的浦东,策划举办以民族戏曲为核心内容的集中展演。
  2008年春天,首届“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 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中如期登场,成为全国唯一以民族戏曲为核心的成规模的定期展演活动,取得了超出大多数人意料之外的成功。不少人说,首届很成功,但是要持续不可能。虽然始终艰难曲折,但还是知难行难,坚守至今。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改名为“东方名家名剧月”继续举办。已经举行过的八届东方名家名剧月,计有来自12个省市(包括台湾)的表演院团演出了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淮剧、粤剧、川剧、甬剧、黄梅戏、滑稽戏、评弹、南音、新昌调腔和秦腔等20个剧种的104台144场演出,登台的艺术家也会集了5位梅花大奖、66位梅花奖、44位白玉兰奖和39位文华奖得主。而创办并推动这一品牌演出的关键是播种式营销的思路和实践。
  创新思维,逆水行舟
  上海东方艺术管理有限公司是个企业,经济压力比较大。我们做任何一项演出品牌,如做不到两个效益的兼顾,就没有持续的可能。
  首先是目标群体的定位。供给决定消费是我们对当前国内演出市场的重要判断,喜爱戏曲的人群正在迅速老去并逐年减少是业内的基本共识。没有看过戏曲的人群,远远多于喜欢戏曲的观众,我们把前者定义为新观众。根据这样的受众定位,东艺把创新为主、兼重传承的戏曲新剧目和传承为主、兼顾现代表达的老戏新演作为重点,谓之聚焦新剧目、展示新成果,这和拓展新观众比较契合。每年还在东方名家名剧月中上演一个之前未曾演过的新剧种,今年第八届是秦腔,明年第九届则是楚剧和汉剧。
  其次是时间上安排在每年3、4月份的演出淡季。一开始几乎所有人觉得不解,戏曲演出安排在演出旺季也不一定有观众,放在淡季就更不利了。旺季可以顺势而为,淡季需要逆势而行。正因为是淡季,把各地戏曲院团请来的可能性更大,在淡季把戏曲演出集中起来成规模运作反而有利于引起媒体和各方的关注,成为演出市场的焦点。同时,东艺一年演出达600场左右,在淡季运作东方名家名剧月更有利于集中人力和资源。
  第三是用心做好创意策划。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我们公布了第三届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的整体安排,国家京剧院、重庆川剧团、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和长三角的戏曲院团联袂奉献17台21场演出。我们在策划时,把吸引观众欣赏民族戏曲深邃魅力与提高东道主的文化自信成功嫁接,受到媒体的关注和广泛报道,扩大了影响。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不久时,我们决定将赢得良好口碑的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更名为东方名家名剧月长期举办下去。在2011年1月,公布并启动了围绕建党90周年而特别策划的第四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汇聚了建国后各个时期创作的14台27场精品力作,艺术地再现了建党前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围绕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十周年而特别策划的第五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精心挑选了十台精品力作在2012年的春季集中亮相。
  东方名家名剧月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逐渐有了一定的影响。在策划定于2013年春举行的第六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时,新创排了王君安主演的越剧《柳永》的福建芳华越剧团,辗转联系我们,希望参加东方名家名剧月。但那时东艺的档期都已排满,只有大家有意回避演出的清明节期间有两天空,芳华越剧团欣然接受,结果两场演出票销售一空。
  用心耕耘,路在脚下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听到“戏曲”两个字往往存在两个误区,或觉得“看不懂”或认为“不好看”。其原因可能是没有过真正的现场观剧体验,也可能是没机会接触到优秀演员和优秀剧目。营销的源泉是信息不对称,营销的本质是传播与沟通。对目标受众的深刻理解、良好的营销传播、节目与服务和受众期望之间的契合,是市场推广的三大着力点。
  文化多元化和艺术小众化是演艺文化发展的一大趋势,小众艺术不去研究大众心理就不会有前途。在名家名剧月举行期间所做的三次观众调查显示,从未看过戏曲的“新观众”,2008年时占2/3。看过戏曲的观众中觉得“很好看”的占45%,认为“好看”的占41%,两者相加达86%。反映“一般”的为13%,说“看不懂”的仅1%。所以,对演出市场而言,重要的是播种和耕耘,千方百计地去了解观众、拓展观众队伍,否则就不会有未来。东艺十年,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仅次于国家大剧院,常年保持每天在售演出100场以上,全国唯一。最近同时在售的演出高达114台180场,究其原因还是要直面市场,多播种勤耕耘。
  传统戏曲要用现代意识和创新理念来推广。比如我们为戏曲推广提出过一句核心口号:每一个中国人一生至少看一场戏。又比如策划确定演出安排的时间要大大提前,以利尽早开票并给宣传推广留出更多的时间。今年4月26日,由18台27场戏曲演出组成的第八届东方名家名剧月落下帷幕之时,东艺宣布由兴业全球基金多年支持的第九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定于日至4月24日举行。戏曲演出的主视觉、剧目宣传手册、海报单片等也一改戏曲演出往往比较简陋的面孔。
  每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举行之时,戏曲主题活动日、研讨会、外环线内免费送票、学生票等活动相继展开,也必会邀请戏曲名家举办一系列免费欣赏讲座。有观众聆听讲座后,被民族戏曲艺境的高深所震撼,特别写了文章给媒体刊发。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治愈系情感笔录)
(心素如简)
(那年花開傾城?)
(夏日艳阳sunny)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老人下载戏曲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