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以后想做游戏,这个游戏行业前景景怎样?

请问做游戏开发前景怎么样_百度知道
请问做游戏开发前景怎么样
请问做游戏开发前景怎么样,一般才出来工资是多少(说明地区),有一年工作经验后工资是多少,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现在熟悉ASP.NET,再花钱去游戏学院培训是否有必要呢.两个哪个前景好点.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游戏开发的&钱&途.大家说一下呢?
有没有哪个去学院学过的啊,不要在网上摘抄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前景不差。薪酬看具体公司的业绩,开发期间作为开发人员拿得肯定要少些,普通人员可能低于5000,少数业绩好的公司可能在8000左右。一旦游戏投放市场,获得盈利,工资自然会上涨,普通人员拿到8000应该是个差不多的数目,业绩越好收入越多。至于像主策、主美、主程这样的,薪酬浮动较大,一般盈利好的公司,几万的薪水是可以达到的。关键问题是你所在的公司能不能撑到游戏完成并进入市场,如果公司的资金都不能保证这个目标,那么可能在开发期的工资会比前面说的更少。这样的小公司也是比较多的。然后是进入市场后盈利状况,实际上赚疯掉的公司只是那么几家。=======怎样进入游戏公司:看样子你是要做游戏程序员。毫不留情地告诉你,在游戏程序员眼里,像ASP.NET这样的技术属于小儿科(有.net程序员看到莫生气,我承认做.net也可以做大牛)。我这样说是想告诉你,这事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有难度的,但可以做到。学什么,网上查去,我就不复述了。======游戏培训机构有没有用:难说,现实情况是这些机构能够培训一定数量的J2ME手机游戏程序员。J2ME的难度对于大多数游戏程序员来说,差不多学一个月就能做东西了。重点是这些培训机构收费不便宜,手游程序的工资相对网游程序的,要少一些。======该选游戏程序,还是ASP.NET程序?游戏程序员门槛是比较高的,ASP.NET程序门槛低。ASP.NET程序员非常多,因为这东西大家都在学,而需求也是不少的,只要你保证学历不差,技术学到手了,谋个职位是没问题的。至于薪水以后能到多高,不好说。
采纳率:26%
网络游戏开发师前景与现状
成功职业指导中心编写职业介绍
游戏开发是一种集剧情、美术、动画、程序等为一体的复合技术,游戏从业人员必须兼具软件专家和艺术家的复合实力。因此除软件编程外,游戏创意策划以及美术创意设计都很重要,从目前从业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热爱游戏,或有相关专业知识,想在游戏制作方面发展的年轻人。
游戏人才基本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包括: C、C++,WinAPI(windows programming);DirectX Game Basic:DI、DS、DSND、DD、D3D;socket 编程技术;Direct play;3D技术;地图开发工具(MAP Tool ) ;人物开发工具(CHAR Tool) ;游戏的大脑——游戏引擎技术,即客户端(client)的全面技术;如何建立网络游戏(WAN); 服务器端(Server)的全面技术。就业领域
游戏工程师就业通路(也就是择业面)很广泛。如学习游戏程序开发,将来可在游戏企业、通讯企业、IT企业担任网络游戏/网站开发/FLASH/C++ 程序师, 3D Animation设计师、客户端软件工程师、服务器端软件工程师……;学习游戏美术,将来可选择游戏造型(美术/场景)、游戏动画设计、游戏3D美工、游戏美术策划、游戏原画设计师、UI制作等工作。可以说,职业前景、就业前途非常看好。现状与前景
说到游戏动漫,不少人脑海里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一个字:玩。可这个看似在“玩”的职业,却已经不知不觉踏入了金领的行列,游戏、动漫业已经发展成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不过,目前本土游戏的自主研发已经成为了抑制国内游戏产业发展的瓶颈,现阶段最火爆的网络游戏大多是从日、韩引进,每年要付大笔版权费,因此只有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本土化研发,培养自己的游戏设计人才才能保证游戏产业在国内更大的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自主研发已成国内游戏厂商最强烈的意愿,但目前游戏厂商开发人员“在学习中开发、在研发中学习”的工作方式,远远赶不上网络游戏发展的国际潮流,也不能充分满足玩家的服务需求。因此,游戏精英人才的匮乏已成制约中国本土化游戏产业发展的瓶颈。
从大的背景来看,游戏行业虽然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的势头迅猛。国家信息产业部已将游戏产品的技术开发列为“863计划”重点项目之一。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透露,北京市政府已投入5亿元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其中会重点扶持动漫游戏产业。目前我国专业游戏开发人才不到一万人,未来5年内人才缺口近60万。
据悉,网络游戏设计师、游戏美术设计师已被教育部列入2442个新增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而在职业培训方面,我国共建成15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4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4个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如杭州高新区、大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开发区,还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它们将形成强大的人才集中规模优势,为动漫游戏等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素材上的“双保障”。
在目前国内的游戏研发团队中,美术设计和程序设计人员是需求量最大的。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烈火游戏工作室的技术总监刘鹏说,游戏制作部门的四大主体人员美术、程序、策划、测试人员配备比例是2:1:1:1.而游戏开发项目的不同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一般规模从十几人到上百人不等。他们的薪酬待遇也是分不同的层次,核心的技术人员可以达到月薪2万-3万元,最低的工资水平也维持在3000元左右。
不仅是金山,盛大、腾讯、光通、游戏橘子、天晴数码等国内顶尖游戏公司都在招贤纳才,寻找游戏开发所需的技术、策划、设计、服务等各方面人才。薪酬与发展
薪酬与职业发展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在游戏行业,不管是入门级工程师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对此保持相当的关注。最近的一项在职人员收入调查统计表明:2006年,游戏行业3D美工、程序设计工程师等薪金收入出现了2个明显变化:一是薪金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二是入门级游戏类工程师与拥有2-3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收入差距加大,一般通过游戏专业培训进入游戏行业工作一年内月薪在元,而工作2年以上的游戏开发工程师平均月薪达到2-3万。
在夏季举行的某IT人才专项招聘会上,某游戏企业打出年薪8万招聘游戏英才的宣传,应聘条件却相对简单:具备一年中型网络游戏(或手机游戏)项目开发经验,学历大专以上即可(还特别注明:条件优厚者学历不限)。而相临的一些IT企业,给出的条件相比之下苛刻了许多:本科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经验丰富,试用期月薪1000元。该游戏企业现场招聘主管坦诚说明,该企业一直与游戏培训机构进行人才合作,人才后备储备相对宽裕,主要是最近连续承接韩国游戏外包项目,游戏美工、策划、程序开发工程师人员等职位顿时紧张。用企业招聘主管的话说:“年薪8万只是一个基础衡量”!
“对待真正识得人才、重视人才的企业家而言,游戏职位的高薪不仅说明了产业规模发展与人才缺口的现状,更对我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现在的问题是从游戏人才火爆现象中明确自己的具体位置,是选择游戏策划、美术还是程序开发岗位?” 一位网友如此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国际人才》杂志、北京青年报、中国体育教师在线、CNET中国PChome.net、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就我知道的而言:济南游戏学院有很多学生都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前来参加培训,然后找个好工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游戏开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两位应届毕业生进入游戏行业后
编者按:两位刚毕业入行游戏业的大学生发来了自己工作的“坑爹”经历,或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个故事中,“游戏公司”看起来充满原罪,但实际上,很多冲突出现在“大学生”和“职场”的碰撞中——我们避免评价谁,但我们认为这场冲突中没有绝对的正确一方。
当我注意到木刀的心态从干劲满满转变成意兴阑珊,最后跌落到心灰意冷的境地时,他刚好离开大学校园一个月。
“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流氓,但是没想到刚出校门就遇到了这么极品的。”木刀在QQ上这样对我说。
■ 木刀:乐观主义者的碰壁
要是没发生这档子烂事儿,我对公司环境和工作内容可以说相当满意。但是现在,一想起来那里,只会让我感到恶心。
按照木刀的说法,公司突然将自己裁掉这件事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险恶。
我叫木刀,2015年6月底本科毕业于国内某非著名985大学,所学专业应用物理学在这样一个以电子信息为主的学校里,属于边缘学科。
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与之毫不相关的游戏策划 。
之所以错过秋招,是因为那时候我还在假装考研。其实我根本看不进去书,第一天进考场考政治我答了半个小时就发现编不下去了,又不好意思直接提前交卷走人,硬是挨到了考试时间结束。我一想后面还有那么多科,自己更是啥也不会,还是不丢那个人去了。后面的考试我压根没去,在宿舍玩了一天半,然后决定不再挣扎,开学回来春招正经找份工作算了。结果没想到过分顺利的春招就是我恶梦的开始。
Tips:校园招聘中的秋招与春招,是指在每年8月至11月以及3月至5月的两次大规模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季,届时大量企业将走进大学校园开展招聘活动。其中秋招在每个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即上学期8至11月举行,规模较大,企业较多,是最适合应届生找到理想工作的时机;春招在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举行,即3至5月,春招为考研落榜生提供了一次参与校园招聘的机会,也几乎是秋招时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毕业生在校时最后的求职机会,但与秋招相比规模较小,参与企业数量也少,缺乏热门岗位。
我一想反正考研也演不下去了,又没实力出国,老老实实找份工作才是正事儿。寒假结束后,我返回学校开始了每天跑宣讲会、参加笔试面试的求职生活。
刚开始找工作的几天,我几乎每天都要乘校车往返于相距25公里的两个校区之间。
校招笔试场景
春招不比秋招,选择余地很小,所有的机会都要抓住,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offer,辛苦点也值得。尽管参加了不少次笔试,我却几乎没能入围几次面试。
春招时已经没有像样的游戏公司来招人了,我参加的大多数笔试都是互联网企业的非技术类岗位,本身没有什么优势,进不了面试也不意外。
木刀最终签下三方协议的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手游公司位于广州。
说实话我没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公司能给出这么高的待遇,尤其是在还没有项目上线的前提下。当时就是看到这个宣传直接打出了应届生XX 万年薪的标语,加上宣讲、笔试面试都在我这个老校区,省事儿,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没想到一下子就成了。这家公司虽然没有名气,但是最后给出的待遇着实不低,offer上写的薪资和福利大概与鹅厂校招的待遇相当,加上当时还写了给解决广州户口和档案挂靠,显得十分诱人。
当时我心想虽然广州户口远不如北京金贵,但是也聊胜于无,公司有这个实力感觉也差不了,工作岗位还是我很感兴趣的游戏策划,各种因素都促使我下决定,就是它了。本来面试的时候感觉自己都没太大戏了,面试官说我很多想法不太成熟。结果没想到傍晚就去咖啡厅拿到了offer,还是同一个面试官和我说,他愿意用时间去雕琢我,那人就是后来我所在项目组的制作人。
在疯玩中度过了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后,6月底木刀和一起被校招进公司的校友铁马一前往广州,匆忙地租房、办手续后,开始了作为一名游戏策划的全新生活。
招募木刀的工作室是公司的研发主力,正并行开发两个画风类似的ARPG手游项目,木刀所在组的项目更偏向PVP,铁马所在组的则是PVE。
由于我们的项目已经进入中后期,加之负责人对项目前景缺乏自信,制作方向摇摆不定,组里根本没时间对我们进行系统培训。我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副本布怪,并在工作中由老员工指导,开始熟悉Unity引擎,并摸索编辑器的使用方法。
现在回想起工作的第一天,我都还觉得很有成就感,早上去公司上班打卡的时候我还是个屁都不会的大学毕业生,不到一天就能用项目的编辑器和现成的各类资源配出一个初级副本,而且打起来也不算无聊。那种成就感,旁人很难理解。
项目组里除了木刀还有三个校招来的策划,两个测试和一名程序。
除了那几个广州本地学校毕业的,我们这几个没提前来实习的新人都挺开心的,吃饭的时候大家也都乐滋滋的,感觉要学的东西很多,但很充实快乐。大家的学习速度也都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后面的几天就是深入学习编辑器的各类用法,还有角色行为树编写之类的杂技技能,虽然每天都是九点下班,甚至每周出版本的那天晚上不一定会拖到几点,但每天忙忙碌碌的还是觉得比在学校混日子有趣得多。
可当第一周结束,没有新知识需要学习,木刀完全要以一名策划熟练工的身份开始工作时,一些工作中与同事的沟通及配合时产生的小冲突让他开始产生不快。
我们项目组策划的二把手,也是另几个新人策划的导师,之前说的好好的关于副本配置方面的设计欢迎大家讨论,当我提出手头在做那个BOSS召唤小弟的机制不合理,可以换种做法时,他却一口否定了我的想法。他说原来的BOSS血量在不同百分比时招怪,和我想修改的BOSS在身边小怪数量低于一定值时再召唤,用户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他实际上几乎没亲自玩过我们的游戏,因为主角普通攻击都是AOE的范围伤害,不可能在BOSS血量低于一定程度的时候还没有顺手打死小怪,按照血量区分行为纯属画蛇添足。可不管我说什么,他都用“用户体验不一样”搪塞我,再说他又是领导,比我有“经验”,我也不好说什么。
然而在实际的执行中不知程序方面有什么缺陷,“二把手”的方案无法顺利执行,最后只好按照我的思路制作AI ,最终也实现了相同的游戏内反馈效果。
我可没有因为这事儿而得意,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事儿应该就是一切不快的开始吧。
我们这些新人的工作能力很快就达到了和熟练工相差无几的程度,每天也开始独立执行上面分派的任务,但可能因为是新人吧,我的需求总是被老资历的程序、美术无视。配本的时候总是遇到各种未知bug,估计是我们的编辑器不如那边(铁马所在的项目组)好用,就得找程序解决,可他们总是一副“老子很忙别来烦我”的样子,处理我需求的优先级总是被排到最低。美术那边也大多这德行。
不过那时我想,没关系,反正我是啥也不会的新人,人家优先处理熟人的需求也是应该的,慢慢就会好起来。
第二周周末工作室总负责人主持的一个全体会议是木刀这段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那天工作是总监把一百来号人全叫到会议室开会,大意是说工作室要带着手头这两个开发到末期的项目独立出去,成立子公司,然后就是巴拉巴拉什么要做精品时间很紧,现在母公司管理很差,行政人员很屎之类的车轱辘话。他最后还说这个团队能力很强,但是效率很低,这次独立他不会带走所有人,那时我还没理解含义。
那次“慕尼黑会议后”,我又在部分老员工的轻视中乐乐呵呵地工作了几天,直到第三周的周三午饭后,我被项目组的制作人,也就是策划组的老大,同时还是校招时的面试官,叫到小会议室,并被告知我已经被解雇了。当时我还以为是开玩笑呢。
后来一帮HR也来了,明确告诉我我没有通过试用考核,也就是说我被开了。当时我的脑袋就‘嗡’的一下,试用期明明写的是两个月,两个月到期的时候才根据表现决定何时转正,这第一个月还没到怎么就来这一手?后来我才反应过来,这就是总监口中的“不会带走所有人”,他们这次闹独立都自身难保了,我们显然成了累赘,还在试用期的人无疑是裁人最佳选择啊,这与工作能力毫无关系。
让我最不能接受的是,要开我显然是早就计划好了的,既然如此为什么那天上午还给我分配活儿啊,我这中午吃饭时还想着怎么把副本做的更加完善一些呢,结果胃里的饭菜还没消化,就被扫地出门,真他妈有种被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吃屎感。
别无选择的木刀当天下午就办好了离职手续。
本来他们还假惺惺地说我可以干到周五,我一想得了吧,我可丢不起这个人。我当时还问制作人,我哪里不合适,他说我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多,而且他没时间雕琢我了。我当时就想喷他了,你他妈当时把我忽悠过来说愿意雕琢我,不到三周就没耐心了?更搞笑的是我收拾好东西走的时候,“二把手”还来安慰我,他说我被开的原因是“想的太少”。喷了,要是他知道上头说我想法太多,会怎么想?只能说就是想开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卷铺盖走人的木刀没有收到任何赔偿,能拿到手的只有将近三周的工资和当初offer上写的给应届生第一个月的1000块住宿补助,然而这些钱还要等8月中旬发工资时才能领到。
我越想越不是滋味,我这每天勤勤恳恳工作学习,却换来这样一个结果,走的时候“二把手”安慰我说这次我得到了他们工作一年都不一定能得到的经历,现在我只想说,去你妈的,我遇到了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遇得到的流氓。
要是早知道会死,我绝不可能天天那么高兴地干活,真后悔没早听他(指铁马)的话。
我不是一个好面子的人,但是还是害怕远在老家的父母受邻里风言风语打搅,没将被炒的事告诉家里。毕竟当时找到工作时挺自豪的,工资那么高,这一下子跌倒谷底,谁知道那多嘴的邻居会说什么风凉话。
如今木刀依然选择留在广州找工作,尽管经历了如此大的风浪,木刀依然想找一份游戏行业的工作。
毕竟已经是个能干活的成手了,虽然上家不要脸的公司把我恶心坏了,但为了较高的工资,还是尽量找这种工作吧。再说我也确实不会别的。
然而现在他离职已经一个月,虽然刚刚拿到那笔工资,木刀找工作的进展并不乐观。
■ 铁马:精神洁癖者的转身
铁马和木刀毕业同一所大学,所学专业是比较热门的软件工程,校招时结识了木刀,毕业后便结伴而行,前往广州工作生活。
第一周结束,和工作室的中层都见过面后,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就和木刀说了他们那边的“二把手”是个光说不练的混混;制作人是个只会绝对服从命令,专业负责擦屁股的执行者;至于工作室的老大,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行业老油条,混了十多年也没一个成功项目,对外说是从猪厂被挖出来的,真实情况恐怕是在那里混不下去了。当时他还觉得我太偏激,现在如何,都应验了吧?他呀,图样,图森破。
铁马虽然也是一名应届生,但是按照本人的说法,他已经在中国游戏行业混了5年,阅历甚至比大多数入行一两年的从业者都深。铁马高三时开始为国内最知名的两家游戏平媒供稿,并一直持续至今,大三时还曾在学校安排的实习学期前往北京某知名游戏公司全职实习,做游戏发行工作,连续工作了六个月。
不是我吹,游戏行业的人我见得多了,不光是因为与媒体的合作经历,光是实习那半年,我就和各类公关公司、外包公司、研发团队什么的打过无数次交道,所以这公司的底细没到一周我就差不多看清了,团队中层都是什么样的人,我也能对应上行业内那几种典型的角色脸谱。
看透了公司的实际情况后,我决定在工作中不投入多余的热情,除了安排给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不做多余的事情。
说我消极其实并不准确 ,因为给我安排的活我都会尽心尽力去做,最终完成效果如何很多情况下不是我自己的工作能力或者态度能决定的,会受开发工具可靠性、工作分配合理性等因素影响,不过木刀那小子一定能感同身受。
事实上,正因为我发现这公司内部斗争无比激烈,才心灰意冷,准备低调混一阵子经验再找机会离开的,只不过没想到还没到我主动离开,内斗的屠刀就砍到了我的头上。不过也好,正好之前我因为这份超高的薪水迟迟下不了决心离开,这也算是个机会吧。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手游,团队当初对老板的承诺是12个月完工上线,如今20个月到了却还有大量细节没有落实,无法交工么?你能想象制作周期如此漫长的一个项目,负责执行的策划团队经历了几次大换血么?我进项目组的时候,整个策划组11个人,只有 2个人是从项目之初跟到现在的,其中之一是我的导师,也是上次大内斗中的胜利者,另一个是去年校招进来的,也算是内斗时站对了队伍。其余的人基本都是3个月前才接手这摊业务的,最搞笑的是我们项目的制作人,也是主策,是不到半年前加入的公司。
我根本不指望这样一个高层热衷于玩弄权术的团队能高效工作,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中装装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往这样一个项目、团队里投入过多的个人情感,那才叫愚蠢呢。我一开始就告诫木刀不要太乐观积极了,他不信,每天都高高兴兴地搬砖,剧情突然发生神转折,这就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而我呢,一开始就对项目前景不看好,也不会产生什么工作热情,突然被踢反而是一种解脱。我们进度比木刀那边更紧,也被公司寄予厚望。我们这边干活的人明显比木刀那边的一帮骗子能力强,但是也架不住工作室总监的反复无常摇摆不定。何况现在这伙人大部分都是刚接手这个烂摊子,一直挨骂是避免不了的。
我一直觉得和木刀相比,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组的大部分人工作能力都不差,也没有那种比较纯粹的混混,可能也是公司的刀尖项目,不容出岔子吧。但是相应地,工作室的总监在这边骂人的频率明显要高得多,虽然组里的新人都没挨过骂,但是每天例会上看到他动不动就责骂那些老员工,心里肯定还是非常不爽的。
那人很喜欢摆资历,一讲起自己在猪厂做产品经理的光荣历史就滔滔不绝,虽然他自称一开始就从产品经理做起,但实际上他一天表都没配过,而且当你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自己的制作思路时,他会用自己丰富的失败经验告诉你这样是不对的,然而并不会告诉你正确的解法,因为他摸索了十年也没有得出一次正解。在这样一个颐指气使的人手下每天在公司渡过12个小时以上,想想都要命。
其实一切的事儿都是他搞出来的,之前和幕后老板夸海口是,去校招也是,闹独立也是,到最后发现玩大了自己控制不了,要裁员还是因为他。说穿了这次独立不过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进行的最大一次争权行为,可人家老板也不傻,你要独立行,但是帐咱们得好好算算了,给了你这么长时间和投资,成品却迟迟交不出来,首先你独立以后就不能再养着这么多人了吧?于是我们这些新来的便首当其冲成了牺牲品,只能任人宰割。
人家可不管你潜力大不大,你再能耐也不过刚出校门吧,柿子肯定挑软的捏,校招来的清洗完了接下来就是那些刚从别的公司挖来的同样处于试用期的熟练工。除了我和木刀,校招来的大部分新人都遭到了清洗。
其实我和木刀这样刚来不到一个月的被开也就算了,最搞笑的是木刀那边一个比我们早来实习一个月的校招策划,在我们走的第三天也被开了,要知道我们走那天他可是得意洋洋地去填写转正表格的,因为试用期到了。结果周末他们组加班的时候那货被告知公司不同意转正,言外之意就是可以滚了,之前那边的制作人每次开会都对他赞赏有加呢,啧啧,真是翻脸不认人。
开始我还以为被裁的只有策划呢,毕竟门槛低,是个人就能干,可没想到没几天我们组校招来的程序也被开了,他也同样干了将近两个月面临转正,工作能力也很强,态度很端正。一起被开的还有老资历的美术。那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次裁员正在从一次将校招生当牺牲品献祭的内部斗争升级为大范围的无差别屠戮。
这公司虽然给的薪资很高,但劳动合同上却一视同仁地将薪资都只写了3000元,美其名曰少交点税,让大家拿到手的多一些。实际上公司这么做不单单是为了偷税漏税,还相当于为自己裁员时的经济纠纷买了份保险。公司将合同上的工资标准写低,辞退正式员工时候只给两个月工资的赔偿,如果你不满意,那好,合同上写的工资只有不到3000元,即使按照行业标准多赔几个月,按此标准执行甚至不如真实工资两个月的赔偿金高,再加之合同上白纸黑字将工资写得清清楚楚,堪称无懈可击,将裁员成本控制到最低。
说到底,还是怨自己财迷心窍,校招时被起步就五位数的工资冲昏了头脑。宣讲时他们说的什么打造精品之类的狗屁话并不是吸引我的重点,主要是正式的offer上,不单单是试用期薪资就近万,还有免费三餐,免费的户口档案挂靠,公司给报销机票等等福利显得很诱人,感觉能有这样财力实力的公司差不了。
其实当时我就隐约察觉到了公司的不靠谱,当时的面试官,就是木刀他们组的制作人,面试的时候拿着我的笔试卷子问我说看你回答了“S-Team ”,那么你对其有什么看法。当时我愣了一下,不记得自己写过S-Team之类的东西,突然反应过来他说的是“STEAM”平台,我写字虽然丑,可还没难看到那个地步,他当时不懂装懂还想考考我,回想起来真是可笑。
可自己明知是坑还往里跳,只能说自己还是太年轻吧。但是那待遇确实太有诱惑力了,不仅仅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你不得不承认。
当时offer上还写了什么定期有行业大牛分享经验,结果第一次开会我就知道所谓大牛是什么货色了。就是木刀他们那边的“二把手”,其实只比我们早到公司三个月,却直接在那边的组当了二把手。他给我们开会的时候还扯一些自己之前的履历,这人的确在很多公司都待过,却没有一家能长久干下去。来这里之前的东家是鹅厂,虽然是个边缘项目组,但毕竟是企鹅,总监就是迷信这一点才接纳此人的吧。这人很会说场面话,开会还给我们这些新人讲些漏洞百出的业界历史,我都不好意思纠正他。木刀说他平时工作就是给别人指派活,我当时就说他肯定是那种光说不干的行业混混,事实证明果然如此。我们离开那天,有个老策划开始教他最简单的副本布怪和AI树配置,他的实际工作能力甚至不如我们这帮新人,没新人干活了才暴露,真是够讽刺的。
除了对大公司出身的人有所青睐,这公司用人还特别迷信高学历。这两年校招来的新人基本全部来自知名985高校,我们这届他这也专门跑到成都、西安和广州的几所985高校招人,今年的15个新人全部出身985。
与木刀不同的是,离职后铁马决定转身,迅速将房间转租了出去,离开广州回到了老家整装待发。
我是个比较重度的玩家,说实话国内的手游我没有一个玩得下去的,那些游戏难看的UI和耍猴一样的打工玩法我完全无法忍受。我的iPad几乎只用来玩炉石和COC、海岛以及单机,PC只用来打DOTA2,其余游戏基本全部用主机玩。说得狂妄点,国产手游就是倒搭我钱,我都未必会去玩。
但是工作起来就不一样了,虽然我来之前下决心要分清爱好和工作,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痛苦,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滚粪球的屎壳螂一样,臭不可闻。我这样有轻微精神洁癖的人确实不太适合在国内游戏研发行业发展,现在我决定转身做一个相对纯粹的玩家和观察者,我自认为对游戏和行业的了解远高于那公司里的大部分人,那么何苦为了金钱去强迫自己听他们那些愚蠢无知的歪理邪说?”
铁马说自己回老家休整一段时间后,要么再次前往北京进入相对“传统”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要么彻底转行。
一出校门就遇到如此恶劣的行为,这对大多数应届生来说是非常残酷的。游戏行业的阴暗面我早见多了,这次能相对洒脱地转身,可我倒是很担心木刀和那些同样被开的校招同事们。这个时间点对应届生很尴尬,混新一年校招吧,很多公司明确要求只收2016年的毕业生;混社招吧,又只有一个月工作经验,真是进退两难。不管怎么说,还是祝他们一切顺利吧。
当我整理文字的这一周里,木刀再次联系了我,表示公司那边与他彻底撕破了脸皮。
“办完各种手续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档案挂靠没有解决,去南方人才市场咨询后办事员说我的档案如果想继续挂靠在那里,需要交1000多块钱。我试着联系了我们组的制作人,和他说走的时候我什么也没说,我知道你他也有难处,档案的事儿公司能不能帮忙协调一下。可那货翻脸不认人,说什么看错我了,发过来句‘自以为是’就把我删了,真是日了狗了。”由于仍没有拿到工资,手里的生活费也所剩无几,木刀只得再次开口向父母要钱。
据他了解,公司校招进去的共计15个策划、程序和测试,如今所剩无几,这些人里有几乎没玩过游戏,原本立志进入销售行业的女生,也有最能忍气吞声默默干活的宅男。而编程大牛小徐、喜欢讨论问题的木刀、性格强势的铁马以及和他们类似的校招生,总之看似“不好对付”或者“不好使唤”的人,全部都遭到清洗。
而再过一个月,子公司搬出现在办公室独立时,也正是剩下的校招生试用期满,面临转正的时间点。
那时又有多少人能迈过这道门槛,我不得而知。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
登录触乐账号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账号请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根据相关规定,无法对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请尽快绑定手机号完成认证。
共有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h5游戏行业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