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谁在点亮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稳步迈进
据经济之声报道,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不平衡、不稳定性有所增加,但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数据来看,我国GDP增速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6.8%,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至6.9%的区间,凸显了中国经济运行韧性强的特点。现在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提速,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的质量效益正稳步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消费需求的增长潜力巨大,这些因素都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之声评论员梓量: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经济运行的韧性不断增强,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韧性?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约研究员张连起: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工业稳定增长,需求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就业、物价平稳,新动能加快成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过去11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都稳定在6.7%到6.9%之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稳定性。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工业高端化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和9.3%。供给质量持续改善,满足消费升级的新产品快速投向市场,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总体延续较快的增长态势。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各种积极的信号彰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韧性,意味着我们有底气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经济之声评论员梓量:中国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内生动力也在不断增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约研究员张连起:第一,从实体经济看,微观基础不断改善。今年前5个月,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企业成本和杠杆率持续下降。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都是超过两位数的增长。第二,市场预期也进一步向好。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5.8%,比上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比上一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第三,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深化增值税改革等减税降费措施相继出台,实体经济的成本得到了进一步降低,转型升级的动力更加充足,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发展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经济之声评论员梓量: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会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经济稳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约研究员张连起:展望下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从过去过度依赖投资进口转向以消费为主较为均衡的新格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典型的大国经济。产业体系完备、内需潜力巨大、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走势是可以预期的。我认为,下半年要以更大力度的减税、增加财政支出强度等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下大力气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通过有效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及时对冲外部冲击等,通过不断巩固和夯实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让更多企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经济将坦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按照既定的节奏、既定的路线、既定的战略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在动态均衡的发展中砥砺前行!来源:央广网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编辑:牛悦
文明网上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经历了县、市、省、中央每一个层级的历练,习近平成为当今世界唯一一位从农民一步步做到国家元首的大国领导人。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人们的共同向往。但要实现诗意地抵达,却需要风雨兼程地付诸行动。&两个城市&建设目标提出后,松原市坚持以绿水青山为底色,全力建设功能完备、碧水蓝天、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幸福城市,尽最大努力满足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期待。
&绿&是城市之魂。在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松原市在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将生态理念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充分挖掘城市建设&绿&的特点,释放&绿&的潜能。
随着“新时代传习所”在白山松水遍地开花,我省必将凝聚起推动振兴发展更大力量,必将谱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吉林华章。
联系电话:0
电子邮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
吉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705131王一鸣: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王一鸣: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光明网百家号(摄影/本报记者 车亮)中证网讯(记者 欧阳剑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24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经过多年调整,中国经济发生了多方面积极变化,这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造了条件,但也要看到,转向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王一鸣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6.9%,在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降之后首次小幅回升,呈现趋稳态势。经过多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发生了多方面积极变化。一是消费和服务业对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二是城镇新增就业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三是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四是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科技领域从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这些积极变化,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造了条件。”王一鸣指出,高质量发展是要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意味着在“数量缺口”问题基本解决后,要转向填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缺口”,更好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在传统制造业陆续达到市场需求峰值后,要转向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生产要素供需条件变化后,要转向增强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的“乘数效应”,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王一鸣认为,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将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增长可持续性,而且将为全球企业创造新机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升级,将为全球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生产效率持续改善,将带动全球生产率的提升;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对稳定全球经济将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全面对外开放,将成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重要力量。“转向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将会面临以往未曾遇到的挑战。” 王一鸣指出,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特别是要严格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市场竞争,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王一鸣强调,改革开放是过去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源,也必将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可以预期,中国必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也将在这个过程中与世界实现互动共赢。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来源:中国证券报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位资本市场人士6月1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按照既定节奏,保持定力,蹄疾步稳,坚毅前行。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从经济基本情况看,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依然稳定,内需有进一步提振空间,消费总体稳定。通过着力扩大内需,可以有效对冲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外部冲击。
5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各种积极信号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这意味着我们有底气有实力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投资增速有所下降是我们主动作为的结果,是去产能、去杠杆等举措取得的成效。消费方面,个人所得税即将推出的重大改革,将有利于提高百姓实际收入水平,进而促进消费增长,有效扩大内需。
博时基金相关人士认为,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高质量发展迎来良好开局,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动作给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当前,我国经济的良好基本面并未改变,且经济具有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等特点,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坚实基础。
李迅雷说,要重点关注到当前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一些重要信号,比如企业盈利增速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市场化的民间投资增速在提高等等,表明市场活力在不断回升。同时,国债收益率出现回落,说明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在下降,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这是好现象,说明市场资金并没有特别紧张。
谈及美国无端挑起的贸易战,富国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不会动摇。
刘锋说,内需对于当前经济增长的稳定有更加关键的意义。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国都将按照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李迅雷也认为,内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不断上升,贸易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64%下降到去年的33%,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经济内生潜力巨大,有充分的条件和空间应对各种外部冲击。
刘锋表示,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加着力于高质量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化来自外部的压力为动力,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 人民日报 》( 日 02 版)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蔡昉:推动高质量发展怎么干?|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中国经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蔡昉:推动高质量发展怎么干?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蔡昉 原载经济日报
  主要从供给侧那些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因素着眼,从妨碍生产要素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入手,在关键领域通过结构性改革挖掘新的增长动能,提高潜在增长率,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蔡昉:推动高质量发展怎么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那么,发展阶段转换意味着什么?如何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究竟要怎么干?取其势,明其道,精其术,充分认识理解这些问题,深刻把握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好确定和把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引领经济发展新时代。
  一谈:发展阶段转换意味着什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客观结果,也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怎么理解发展阶段转换呢?观察世界银行数据可见,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速越慢。为什么会这样?其实非常好理解,正如一个孩子成长一样,在长身体阶段,一定是长得很快的,但到十七八岁成熟了之后,身体方面就不可能再长了,而需要“横着长”或在内涵上成长,长智力、智慧、经验。经济发展也是这个道理。从总体上说,我国已经告别了人口红利时代,二元经济发展特征弱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增长动力弱化,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下降,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动能。而这个新动能的核心要义就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进一步看,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是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用我的研究框架来注解,就是人口红利迅速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人力资本改善速度放慢,资源重新配置的空间减小,资本报酬开始递减,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步消失,结果必然是潜在增长能力降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认识新常态,意味着我们需要认识到,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不是周期性的外部冲击所致,而是由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长期趋势,是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适应新常态,意味着要接受一个减慢的速度,在政策层面作出正确反应,不能速度一下来就受不了,非要使用“兴奋剂”刺激经济;引领新常态,意味着要通过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保持合理区间的中高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引领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特别注意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依靠人口红利,经济发展强调“快”,越快越好,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会下降。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好”与“快”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于速度和质量,我们曾有一个判断,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速度肯定是逐渐降下去的。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50年我国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3%以上是很好很合理的。当然,目前我国还面临诸多体制性因素,妨碍要素积累和资源配置,不利于挖掘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的潜力。如果把这些制度障碍清除了,还能赢得一些增长动能。这个增长并不是要回到原来的增长速度,而是让我们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得慢一点,回归到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时间晚一点。这样更有利于推动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总之,从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历史看,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符合追赶型经济体发展规律。国际经验表明,追赶型经济体在高速增长阶段结束后,增长率明显下降,并转入一个速度较低的增长平台。这种增长率下台阶的现象在战后高度增长的日本、韩国、德国等经济体表现得较为典型,100多个国家中,换挡成功的只有10%左右。可以说,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过渡中,发展的难度明显增大。对于我国来说,要实现这一跨越,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那样,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谈:如何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个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的大国,中国未来发展如何,能否转向高质量发展,再创经济奇迹,举世关注。回顾历史,中国在较短时间里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在世界上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归根结底在于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面向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再创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成功转变的经济奇迹。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信心,更需要努力。可以明确的是,中国已经从改革、开放、发展的经验中确定了崭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要求,正在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这一崭新的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崭新的发展要求就是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对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衡量和共享等方面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有助于破解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创新发展着眼于培养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发生根本性变化,支撑高速增长的传统动力相应式微。从国际经验和教训看,许多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上,传统增长源泉逐渐消失,又未能培养出必要的创新能力,由此陷入经济停滞状态。因此,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形成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动力,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第二,协调发展着眼于发展的健康性。我国发展长期存在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国际经验和我国现实都表明,在从中等偏上收入向高收入跨越的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往往因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方面不协调而产生并加深。一些国家也正是因此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促进发展的协调性,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绿色发展着眼于发展的永续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对优美环境和良好生态的追求,体现了发展的目的本身。资源一旦枯竭,环境和生态一经破坏,要么不可修复,要么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特别是环境恶化对人的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代价尤其昂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让人民从发展中获得幸福感,绝对不能以资源环境和生态为代价。
  第四,开放发展着眼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发展联动。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现在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利用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配置产能和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能力,还要努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国际经贸等方面的制度性话语权,通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打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主动利用、扩大和引领经济全球化。
  第五,共享发展着眼于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目的。我国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全体人民共同进入为根本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要落脚于共享发展理念和举措,具体体现为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公共服务。
  总之,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引领。通过一系列重大战略、政策和举措的实施,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发展成果,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三谈:推动高质量发展怎么干?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可以说,主要从供给侧那些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因素着眼,从妨碍生产要素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入手,在关键领域通过结构性改革挖掘新的增长动能,提高潜在增长率,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根本。那么,如何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呢?一般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有三种提高方式,每一种方式的可持续性都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第一,资本劳动比的提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资本替代劳动或机器替代人必然发生。但是,这种替代受到资本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操控机器的要求,那么资本替代劳动则得不偿失。当机器增加时,投入的资本回报率会下降。所以,不能无限制地靠提高资本劳动比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人力资本的改善。操作工人素质的提升以及工程师比重的提高,是较少数量的劳动者操作更多机器设备的必要条件,因此,如果缺乏具备更高技能、技能更新能力和创造力更高的劳动者,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人力资本这个指标并非可以加把劲就得以提高的东西。所谓“百年树人”,经验表明,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第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超越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之后,经济增长的唯一可持续源泉是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和技术进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分析起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各产业和各行业之间的生产率存在差异,生产要素会向生产率更高的领域流动,可以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过去我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非农业部门,就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未来这方面仍然还有潜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城镇化过程中潜在和实际存在着的“逆库兹涅茨化”现象。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没有完成,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由于不能均等地享受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不能享受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社会保障,往往会在具有很强就业能力时退出城镇劳动力市场,农民工一般在40岁以后就会考虑返乡。虽然返乡后,他们仍然处于就业状态,但是从非农产业回归到务农状态、从工资性就业回归到自我雇佣、从沿海地区的城市经济就业回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就业,必然意味着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
  这种“逆库兹涅茨化”现象,不仅减少了劳动力供给,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更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破除妨碍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性流动,挖掘人口潜力以释放红利,切实保持这个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源泉。
  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内部的企业之间生产率存在差异,允许更有效率的企业生存、扩大和发展,淘汰那些长期没有效率提升的企业,就可以提高行业以及整体经济的生产率水平。研究表明,在美国,通过部门内企业的进入、退出、生存、消亡这种创造性破坏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为30%至50%。对于我国来说,就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拆除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消除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创造一个能进能退、能生能死的政策环境,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这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来源。
  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显然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评价经济增长成效,这就要求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能再以GDP论英雄了,那指挥棒应该怎样来调整呢?我觉得,可以围绕外部性因素来设定指标。从正外部性来看,可以用改革的相关指标,比如农民工市民化率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等;从负外部性来看,则可以采用包括金融和债务风险水平、环保指标、减贫指标等在内的相关指标,以此在发展目标上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当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那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许志峰
  (原标题)资本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坚实基础,将按照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位资本市场人士6月1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按照既定节奏,保持定力,蹄疾步稳,坚毅前行。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从经济基本情况看,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依然稳定,内需有进一步提振空间,消费总体稳定。通过着力扩大内需,可以有效对冲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外部冲击。  5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各种积极信号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这意味着我们有底气有实力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投资增速有所下降是我们主动作为的结果,是去产能、去杠杆等举措取得的成效。消费方面,个人所得税即将推出的重大改革,将有利于提高百姓实际收入水平,进而促进消费增长,有效扩大内需。  博时基金相关人士认为,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高质量发展迎来良好开局,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动作给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当前,我国经济的良好基本面并未改变,且经济具有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等特点,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坚实基础。  李迅雷说,要重点关注到当前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一些重要信号,比如企业盈利增速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市场化的民间投资增速在提高等等,表明市场活力在不断回升。同时,国债收益率出现回落,说明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在下降,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这是好现象,说明市场资金并没有特别紧张。  谈及美国无端挑起的贸易战,富国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不会动摇。  刘锋说,内需对于当前经济增长的稳定有更加关键的意义。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国都将按照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李迅雷也认为,内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不断上升,贸易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64%下降到去年的33%,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经济内生潜力巨大,有充分的条件和空间应对各种外部冲击。  刘锋表示,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加着力于高质量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化来自外部的压力为动力,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上海证券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1998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820-0277 地址:中国上海 浦东杨高南路1100号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