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湖州到连云港赣榆明天天气物流200斤空压机要多少钱。长一米左右高60左右宽40左右

赣榆到连云港的货车,或者物流进来_赣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46,251贴子:
赣榆到连云港的货车,或者物流进来收藏
登录百度帐号赣榆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
第1部分规划编制说明 本部分主要阐述赣榆县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期间、规划依据或参考文件以及产业规划的预期目标。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涉及赣榆县全境,总面积1427.27平方公里,涵盖青口镇、柘汪镇、罗阳镇、宋庄镇、海头镇、赣马镇、城西镇、塔
第1部分&&规划编制说明
本部分主要阐述赣榆县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期间、规划依据或参考文件以及产业规划的预期目标。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涉及赣榆县全境,总面积&1427.27平方公里,涵盖青口镇、柘汪镇、罗阳镇、宋庄镇、海头镇、赣马镇、城西镇、塔山镇、城头镇、沙河镇、门河镇、墩尚镇、石桥镇、金山镇、厉庄镇、黑林镇、班庄镇、欢墩镇等18个乡镇,以及赣榆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
二、规划期间
规划期间为年。
三、规划依据或参考文件
赣榆县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或参考文件如下:
1、《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2、《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
3、《赣榆县县城总体规划()》
4、《赣榆县旅游发展规划()》
5、《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6、《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
7、《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年()实施方案》
8、《赣榆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
9、《赣榆县沿海地区城乡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10、《对接江苏沿海发展规划三年()实施方案》
11、《赣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大纲》
四、规划目标
赣榆县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的设定,以抓住江苏沿海开发规划的战略机遇为主要落脚点。
近期发展目标。2010年,实现重大工业项目、高效设施农业的突破发展,推动赣榆港区开发建设,提升赣榆县城市形象;年,为沿海开发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时期,赣榆县跻身全国百强县;年,跨入江苏沿海县(市)中间行列,争取江苏沿海开发先机。
中远期发展目标。年,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逐步实现赣榆县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即从工业化加速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赣榆县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2部分&区域综合分析
本部分主要基于对赣榆县产业发展相关的时代背景、区位背景、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进行系统解构,形成对赣榆县产业发展条件和发展态势的总体评价,以及对赣榆县未来产业发展形势的战略性研判。
一、时代背景分析
(一)中国经济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个国家都在采取不同的措施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同时,也正在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以期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占得先机。
1、低碳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中国经济未来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一二三产协同带动转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备受瞩目,未来我国将加速布局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真正地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赣榆县应努力迎合这种转变,积极布局低碳经济产业、战略新兴产业。
2、城市经济成为支撑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一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加速城镇化,解决农民工城镇就业和落户,将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新的生机。巨大的人口红利,不仅体现在廉价的劳动力方面,也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加速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依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社会保障的完善,&高储蓄、低消费&的形势将有所改观,以消费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主的城市经济将成为支撑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赣榆县应在城市化战略的推动下,促进城市经济的提档升级。
3、区域开发规划拉开新的中国经济版图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仅2009年一年国务院就批复了7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这些产业振兴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需要,更是谋求经济转型升级、规划新的经济蓝图的战略举措。中国经济从此进入区域经济各领风骚的战国时代,象赣榆县这种具有后发优势的经济区域有望加速跟进。与赣榆县关联的区域规划有长三角规划、江苏沿海规划和淮河经济区规划(已上报),赣榆县应努力在这些区域规划中找准定位、发掘机会。
图2-1.1:中国区域经济分布示意图
(二)中国进入新一轮沿海开发高潮
随着一系列沿海地区规划的出台,我国沿海经济正在完成由&点&到&带&的转换。如果再仔细梳理我国沿海经济走过的路径,会发现肇始于深圳特区的沿海开发,在历经浦东开发之后,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开发高潮。
图2-1.2:中国沿海经济组团示意图
1、鼓励资源进口成为沿海开发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国外进口资源。以石化行业为例,原油供给逐渐转向以国外原油供应为主,在沿海建设大型原油码头和储备基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国《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除了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进口重要装备,最重要的就是鼓励进口资源性产品和原材料。赣榆县要抓紧港口建设,大力发展资源进口经济。
2、重化工产业开始逐步向沿海转移
随着进口资源替代国内资源的增长,出于物流成本上的考虑,重化工产业将倾向于向沿海港口地区布局。2009年出台的钢铁、石化等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都明确指出加快调整产业布局,建设沿海钢铁基地、炼化一体化基地,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赣榆县要努力创造条件,顺应重化工产业转移趋势,做好临港产业的文章。
3、依托港口发展加工产业成必然选择
在沿海地区利用进口原材料资源进行深加工,变原有的直接疏散为现在的边加工边疏散,可以实现流通过程中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随着我国进出口政策的不断调整与优化,进口资源加工基地近些年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各类型的进口资源加工基地遍地开花。赣榆港区的规划建设,为赣榆县发展港口加工产业提供了充分条件。
(三)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
1、中国的海洋经济向高层次产业发展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加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根据《200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海洋生产总值接近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中国海洋经济从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与传统海洋产业改造相结合的状态发展。
2、山东蓝色经济区&领航&海洋战略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省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随着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规划启动,&蓝色经济&将统领山东半岛的未来经济发展。作为地理接壤的赣榆县,应主动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在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等产业上寻求协同发展机会。
3、江苏拥有巨大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就提出建设&海上苏东&战略构想。江苏是海洋大省,拥有占全国1/4以上的滩涂面积,远期可形成700万亩的土地后备资源。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江苏海洋经济在全国并不突出,海洋经济总量与广东、浙江、山东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赣榆县应积极依托独特的海洋资源,做大做强海洋渔业、海洋工业、海洋医药等海洋产业,助推江苏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
1、新技术革命使国际产业转移向结构高度化发展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与经济全球化加速、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兴起相伴相生,既体现在制造环节的转移,也体现在服务业外包和高技术产业的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逐步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赣榆县应借势周边港口资源,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
2、国内产业转移趋势有益于赣榆承接产业转移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驱动,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日趋紧张,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陆续开始出现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关闭或外迁的现象。自2007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区产业北移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南移趋势日益明显,赣榆县所在地区正处于南资北移、北资南进的中间洼地区域。
二、区域发展分析
赣榆县是江苏省北大门,地理区位独特,应从贯通东西的新亚欧大陆桥、连接南北的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规划、沿海县市比较、周边主要城市经济协调等五个层面的分析中寻找发展机会。
(一)东西层面:新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分支
新亚欧大陆桥比北线大陆桥减少行程3000公里,比走海路费用节约20%,时间减少一半,是连接亚欧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能通过港口和大陆桥,整合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连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图2-2.1:新亚欧大陆桥示意图
1、从物流层面可作为东西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
新亚欧大陆桥在东西经济联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亚欧大陆及我国东西部物流运输的重要桥梁。赣榆港区建成之后,作为连云港主港和日照港夹缝中的港口,可以起到为两大港区分流的作用。赣榆县应以港口、公路、铁路等纵横交错的物流网和综合成本降低等措施,积极争取作为东西向货物流动的战略通道,从而使赣榆县成为东西联动的一个重要节点。
2、从产业层面可作为相关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地
新亚欧大陆桥在发挥基本的物流通道作用同时,还推动着要素资源和产业资源在东西部进行优化配置。中西部内陆对外界原材料依赖度高的钢铁、石化和生物化工等产业,出于成本控制、环保压力有向沿海地区搬迁的内在动力;而赣榆县可以依托未来建成的港口、铁路等物流优势大力承接此类产业的发展,同时利用东西方向进出资源及产品发展相关加工、组装等产业。
(二)南北层面:江苏与山东两大经济强省结合点
赣榆县位于江苏和山东两大东部沿海经济强省的交界处,地缘经济优势以及洼地效应使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能够从江苏、山东两省的双重经济溢出效应中获益匪浅。
图2-2.2:两大经济强省融合点示意图
1、成为苏北地区、鲁南经济带又一出海口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资源共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中最重要的举措,作为沿海城市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合作是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切入点。建成后的赣榆港区作为连云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苏鲁沿海&港带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成为苏北地区、鲁南经济带的又一出海口。
2、从陆域经济层面是苏北鲁南地区融合点
苏北地区和鲁南地区是江苏和山东两省的经济洼地,也是两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江苏省政府2005年出台了《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山东省发改委2008年提出了《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赣榆县作为江苏北大门,其产业发展能够有效地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和苏北、鲁南政策倾斜优势,融入到两大经济区的追赶潮流之中,从而借势起跳、迅速崛起。
3、从海洋经济层面是沿海经济开发融合点
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赣榆县所属的连云港市更是被定位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山东省正在推进蓝色经济区规划,日照市岚山区已经正式启动了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力主将海洋经济做大做强。赣榆县应紧跟沿海地区开发的大趋势,从江苏省沿海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中获取政策支持以及产业机会,从而借风借力、共同起步。
(三)省域层面:江苏沿海开发规划带来重大机遇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为支撑的江苏沿海经济带,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投资热点地区。连云港地处东陇海产业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及综合条件使其被国家和江苏省摆上了带动苏北崛起振兴、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位置。
图2-2.3:江苏沿海开发规划及连云港城市规划示意图
1、从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中寻求产业发展机会
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中的重点产业领域,主要包括石化、钢铁、车船、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机床、集装箱等装备工业,工程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风电、核电、生物质能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赣榆县未来的产业发展,应顺应国家和省域层面的产业规划,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重点突破。
2、从连云港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寻求机遇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开发规划,连云港将发展成为我国中部沿海的国际性大港,综合性远洋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中西部地区的出海的战略门户,江苏省沿海开发的增长极,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经济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在连云港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宏伟蓝图中,赣榆县作为连云港北翼的重要产业平台和城市空间,应从连云港未来成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视角来谋划产业发展。
(四)县域层面:沿海县市错位与协同中寻找突破
江苏沿海地带由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市所辖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滨海县、射阳县、大丰市、东台市、海安县、如东县、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14个县(市)组成。2008年,沿海14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2.0亿元,占江苏沿海地带比重的68%。赣榆县产业规划应在沿海14个县市对比分析中探索其路径选择。
图2-2.4:江苏省沿海14县市地区分布
1、由沿海后发地区向中上游梯队进军
2008年,赣榆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7亿元,虽然在连云港市四县中位列榜首,但与盐城和南通等地的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应通过此次未来十年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打造好坚实的经济发展平台,从而促进赣榆县由沿海后发地区迈向中间行列,乃至进入沿海县市第一梯队。
图2-2.5:2008年江苏沿海14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对比
2、沿海地区产业错位与协同发展之路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沿海14个县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地纷纷制定了自己的主要产业定位,以期能够在这一轮经济起飞中占据先机。通过对14个县市目前的主要产业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中南部县市发展较好,可以直接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赣榆县应与之错位;机械制造、化工、新能源等产业是整个沿海地区(尤其是港口地区)近年来发展的重点,赣榆县应注意与之协同,共同打造沿海新型工业长廊。
表2-2.1:江苏沿海14县市主要产业定位
船舶修造、医药化工、冶金不锈
纺织产业、环保化工、造船产业
纺织服装、船舶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精细化工
硅资源加工业、新材料、轻纺业、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
石化、生物化工、钢铁、船舶、海洋生物制药、食品加工、新能源、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
纺织产业、机械制造、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
纺织产业、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
纺织产业、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产业
纺织服装、机械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纺织产业、机电产业、化工产业、食品加工、清洁能源
纺织化纤、机械装备、新型材料、风电能源
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船舶修造、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电动工具、新能源、精细化工
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机械(船舶)、化工、冶金、建材、电子信息
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船舶海洋工程、机械电子、风力发电
(五)周边区域:连云港、日照、临沂的交汇处
赣榆县北临日照市,西接临沂市,南面紧靠连云港市区,区位条件较为独特,纽带作用有待突出,可左右逢源寻求战略合作,也可避其锋芒错位发展。
图2-2.6:赣榆县周边区位图
1、融入连云港&大市区&错位发展
从产业发展来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四大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和项目基础;徐圩新区为江苏省重点支持的大型临港产业基地。赣榆县的产业发展要避免与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和徐圩新区的恶性竞争,要寻求发展错位,能产业错位,则产业错位,不能产业错位,则企业性质错位或产业环节错位。从城市发展看,赣榆县城紧邻连云港&大市区&,赣榆城市发展将逐步融入连云港&大市区&,共享连云港市区的各项资源。
2、加快融入临沂物流网寻求发展机会
临沂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立足于&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建设商贸城&,实施了以培育发展市场体系为突破口的&商贸带动&战略,形成了非常发达的市场流通网络。赣榆县应积极构建连接临沂的物流通道,善于借用临沂的大型商贸物流资源,保证两地物流的畅通性与便利性,打造成为临沂市尤其是临沂东部地区的又一出海口;同时可针对临沂的化工、汽配、板材等专业市场,扶持机械制造等相关加工制造产业的发展。
3、主动对接日照市形成错位发展之势
日照拥有日照港、岚山港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依托港口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浆纸、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修造船等临港产业。赣榆县要与日照形成竞合关系,不仅要借助日照的港口资源,还要积极借助日照钢铁基地、液体化工中转基地等产业资源,在竞争中追求合作,形成跨区域的产业集群。
三、发展条件分析
(一)资源禀赋条件
资源禀赋多样化,但开发利用不够充分。赣榆县境内平原、山地、滩涂各占三分之一,大理石、花岗石、蛇纹岩、水晶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海岸线丰富而独特,62.5公里海岸线分别为粉沙淤泥质海岸、沉积外延性海岸以及两种类型海岸的交变段;河流众多,两大水库资源可进行开发利用。农副业资源品种多样,尤其是水产品丰富,育苗规模居全国之首。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
图2-3.1:赣榆县主要资源分布示意图
(二)区位交通条件
目前,赣榆县境内主干道路有南北向的沿海高速、204国道,东西向的327国道;南有陇海铁路,北有兖石铁路;岚山港口与连云港港口均在半小时范围内;周边建有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临沂机场以及青岛的流亭机场。
图2-3.2:赣榆县未来道路交通网络示意图
随着连临高速建成后,赣榆县至临沂市的交通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204国道、242省道的改扩建,将使赣榆县融入连云港20分钟城市圈;沿海铁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赣榆县与沿海各城市的交通时间,与盐城、青岛的通达时间将在1小时左右,与南通、上海的通达时间将在2小时左右;通榆运河的建成,将赣榆县内河航运的运输能力提高至500万吨。
(三)城镇基础条件
城市化水平较低,商业配套设施发展滞后,不利于高端人才的引入。赣榆县拥有18个乡镇、424个行政村。2008年末赣榆县总人口109.95万人,而县城人口只有18.5万,相对于县域总人口来说,县城规模是偏小的。赣榆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连云港四县中排第一,但商业业态较为低端,布局散乱,缺乏规模化的商业中心。
(四)生产要素条件
滩涂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素质较低、融资平台较窄。赣榆县内浅海滩涂资源丰富,通过滩涂改造和填海造地,将为赣榆县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劳动者素质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大型临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缺乏。融资平台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五)赣榆港区规划
根据《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赣榆港区北起绣针河口,南至海头镇,包括柘汪作业区和海头作业区两个作业区,均发展5&10万吨级泊位,目标吞吐能力在亿吨以上。预测赣榆港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吞吐量水平分别为1100万吨、3400万吨和5000万吨左右。
港区定位是依托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连云港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以干散货、液体散货和散杂货运输为主,并预留远期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功能。柘汪作业区先期起步,计划2010年开工建设5万吨级航道,2012年形成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一个,通用散货泊位三个。
(六)发展条件评价
1、赣榆县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地理区位。赣榆县的区位条件为其发展先进制造业、石油化工、钢铁制造等大型临港工业、商贸流通提供了有利条件。
资源禀赋。赣榆县的资源禀赋为其发展海洋经济、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经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提供了有利条件。
道路交通。赣榆县未来规划的交通网络发达,保证了区域物流、人流往来的便利,奠定了大型工业、物流、商贸、旅游、服务等产业的基础。
土地资源。赣榆县的滩涂资源丰富,包括未来的填海造地工程,为大型项目的引进提供了条件,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优惠政策。赣榆县拥有2个省级开发区和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发展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大项目。近年来,新海石化、镔鑫特钢、金茂源生物化工等新投产及在建重大项目,为赣榆县发展临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赣榆县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基础设施。赣榆县内的排污、供热、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不足,为企业入驻与经营造成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
商业配套。赣榆县的商业配套层级较低、分布散乱、消费环境较差,不利于优质企业及高素质人才的导入。
生产要素。赣榆县的劳动力素质不高、融资平台较窄,对大型临港工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阻碍。
技术创新。赣榆县的科研资源较少,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区域高新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行政服务。赣榆县政府在园区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服务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不利于企业的入驻与可持续经营。
四、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经济表现
近几年赣榆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二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2008年,赣榆县GDP达140.71亿元,在全省居第37位,在苏北居第9位,均较上年提升2位,在连云港四县中居第一位。
图2-4.1:年赣榆县GDP及GDP增速变化
(资料来源:赣榆县统计年鉴2009)
2008年赣榆县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19.3:47.5:33.2,非农产业占比突破80%。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二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经济中比重不断扩大,由2004年的32.5%增到47.5%,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图2-4.2:赣榆县历年产业结构变化(单位:%)
(数据来源:赣榆县统计年鉴2009)
(二)产业布局情况
产业布局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沿海四大园区经济尚处于培育期,乡镇经济活跃但较为散乱。境内平原、山地、滩涂各占三分之一,已形成东部临海产业、中部特色生态农业、西部山区林牧旅游业产业分布格局。18个乡镇,镇镇有工业,但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布局较为散乱,未形成连片发展格局。
图2-4.3:赣榆县产业布局示意图
(三)第一产业情况
渔业占据半壁江山,林牧业占比增加,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图2-4.4:赣榆县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赣榆县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赣榆县渔业资源优越,居第一产业主导地位,近年来比重有所下降。林、牧业所占比重较小,但上升速度较快,牧业占比已接近20%,发展潜力很大。赣榆县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初步实现种植(养殖)规模化;高效蔬菜面积20万亩,产业产值已超过10亿元;各类畜禽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户达一万多户。
(四)第二产业情况
正在步入重工业时代,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现,股份制经济占绝对主导。行业分布比较分散,农副产品(食品)加工、服装玩具、非金属制品为传统优势产业。石油化工、钢铁及加工、装备制造新投产和在建项目较多,产业链正在逐步延伸壮大。
图2-4.5:赣榆县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赣榆县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2-4.6:2008年赣榆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1](千元)
(资料来源:赣榆统计年鉴2009)
沿海四大园区、乡镇工业园区协同效应较低,柘汪临港产业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可拓展空间较大。沿海四大园区发展错位不足,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空间受制于乡村和农业现状,柘汪临港产业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可拓展空间较大。18个乡镇,工业门类分布散乱,企业规模较小,与四大园区的协同效应较低。
(五)第三产业情况
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物流、住宿等外向型服务业较弱,没有形成突出的服务业门类。近几年第三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赣榆总体经济中的占比维持在33%左右,低于东海县等其它县市。本地消费型服务业居于主导地位;物流业、批发业、住宿业等外向型服务业发展较慢;旅游业的发展层次较低,缺乏长效性旅游项目,对区域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较弱。
图2-4.7:2008年赣榆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赣榆县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2-4.8:2008年赣榆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构成情况(以第三产业为100%)
(数据来源:赣榆县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六)产业项目动向
近年来,赣榆县新投产及在建的重大产业项目较多。2009年,赣榆县在建项目主要集中在钢铁加工、石油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几大产业。装备制造业、非金属制品业项目数量众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总量较为可观,但项目数量多,单项目投资较小。旅游业、物流商贸业投资规模较小,有进一步做大的空间。重点签约及在谈重大项目同样集中于钢铁加工、石油化工、新能源(海上风电场、太阳能光伏电站、IGCC项目)、农副产品加工领域。
五、区域战略研判
综合上述时代背景、区域背景、发展条件、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将赣榆县当前产业发展形势概括为如下五点,即&区位有特点、资源有特色、产业有基础、城市有轮廓、起跳有条件&。
(一)区位有特点
赣榆县作为江苏沿海的沿海、苏北的苏北,处于省域交汇地带,有利有弊,是左右逢源,接收双重辐射?还是两头不讨好,被边缘化,关键在于战略正确。赣榆县当前的产业发展,已从区域经济协同中获益颇丰,随着赣榆港区建设和交通网络的完善,可资挖掘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赣榆县的未来产业发展,一定要做好省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文章,从淮海经济区的未来发展中获得动力。同时要做好对接未来连云港大市区的文章,在连云港成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赣榆县作为连云港北翼组成部分,提早布局培育高科技工业、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二)资源有特色
从资源禀赋条件看,赣榆县的海洋资源、水资源、农副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丰富有特色,有多个知名品牌,但资源挖掘和利用不充分,资源深度开发不够,利用效益不高。特色资源能否转化为巨额财富?关键在于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新资源观&。资源利用的好,将成为赣榆县吸附优质产业资源的重要筹码,围绕资源的深度开发、高效利用、复合利用,将为赣榆县带来巨大的产业发展机会。
(三)产业有基础
近年来赣榆县经济增长迅速,但长期保持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产业分布较为分散,主导产业不突出,纵向产业链聚集较少,尚未形成经济自增长机制。新投产、在建及在谈的大型项目较多,重化工产业逐渐取代传统优势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优势产业聚集等待放大,产业链聚集有待加强。总体来看,赣榆县处于传统主导产业和新的主导产业&换防&关键时期,关键在于广义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补位,做好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工作。
(四)城市有轮廓
随着城市东进战略实施,赣榆县城已拉开框架,以及沿海城镇组团的规划布局,为赣榆县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基于赣榆县总体上尚处于工业加速期的经济现实,城市的扩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其关键在于明确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在推动赣榆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以高品质的城市化促进高技术的工业化,追求城市经济与工业经济的融合发展。
(五)起跳有条件
综上所述,赣榆县产业发展适逢战略机遇期,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从外部条件看,在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机遇下,柘汪港区的规划和建设预期,以及各项大型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主干道路交通网络即将形成;从内部条件看,资源、产业、城市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从赣榆县未来产业发展看,关键在于借助基础,抓住机遇,把握先机,找准发展节奏。
第3部分&区域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规划,必须对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有准确的把握,区域发展战略是产业发展规划的上位战略。本部分通过确立赣榆县产业规划的战略指导思想,明确赣榆县的总体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赣榆县在区域、城市、园区、乡镇等不同层面的区域空间发展战略。
一、战略指导思想
(一)认清最大优势&&区位条件
优越的区位条件是赣榆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最欠缺发掘的潜力。赣榆东临黄海,西枕沂蒙,北通日照,南襟连云港,是江苏的&北大门&,北面可以取鲁南港口、产业、经济飞跃之利,南面可以借苏北铁路、资源、经济振兴之势,西面扼守沿海产业带和大陆桥经济带形成的&T型产业带&。
随着江苏沿海地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沿海铁路、连临高速、242省道等主干路网的规划建设,赣榆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从大区域来说,可以受益于新亚欧大陆桥物流发展、以及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产业转移;从中区域来说,可以受益于苏北地区、鲁南经济带振兴规划;从小区域来说,可以通过产业配套、协同和错位发展,成为日照、临沂、连云港市的经济联动纽带。
(二)认清最大劣势&&配套不足
基础设施、商业配套和产业服务设施不足,将成为赣榆县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制约。从当前产业发展来看,赣榆县基础设施配套已显不足,电力、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设施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城市商业业态较为低端,缺乏规模化的商业中心,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商业配套设施较为欠缺;融资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产业服务设施差强人意,不利于优质的产业资源和大批量高级产业工人的导入。
随着赣榆县经济进入重工业化阶段,需要主动规划相应的生态环保、集中供热供气等设施,不仅降低入驻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赣榆县的产业竞争力;而且避免经济发展与生态污染的恶性循环。同时,随着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加速布局城市功能,推进服务经济的发展。
(三)把握最大机遇&&港口建设
赣榆县作为苏北鲁南节点地区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长期以来这一优势却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区位条件相似的岚山地区之所以发展迅速,关键在于港口这一战略性资源对鲁南地区构成的吸附力。连云港北翼港口规划建设是赣榆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机遇,赣榆港区的规划建设直接解决了赣榆县长期以来的发展瓶颈,为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产业的打造和县域经济结构的转型提供了重要平台。
港区建设给赣榆县产业发展带来了两大机遇,一是拥有了自己的港口,成为名副其实的临港产业区,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完成铁矿石、木薯干等大宗原材料的运输不再&受制于人&;二是为建设港区而围海造陆将形成数十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带来了临港产业发展的大量拓展空间。
(四)应对最大挑战&&抢占先机
全国众多新规划的临港片区,特别是临近日照市、盐城市、徐圩新区开发,是赣榆县经济发展需应对的最大挑战。同样是依托大型港口码头建设和相对低廉的商务成本,赣榆县与这些具有后发优势的区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难免兵戎相见。对于日照市、盐城市等外部区域,赣榆县应借助连云港的资源整合实力提升对产业资源的吸引力,加紧大型产业项目的招商和落户,抢占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先机。
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徐圩新区在连云港乃至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地位,在不得不承认徐圩新区在港区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上会受到省市层面的政策倾斜的情况下,与徐圩新区进行错位发展,争取先期启动港区建设,并借助赣榆县的资源禀赋优势,立足已有石化、钢铁等的产业基础和物流需求,促进临港产业的快速崛起,争做连云港&一体两翼&战略的先行者。
二、总体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项目组认为,要推进赣榆县经济的加速发展,促进赣榆县经济的提档升级,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区位、港口和资源等核心的优势条件,延伸和放大区位、港口和资源条件的产业价值,推动和实施&港口战略、地缘战略、资源战略&。
(一)港口战略
所谓港口战略,就是整合赣榆内部及周边港口资源,全方位挖掘港口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港口建设成为推动赣榆县产业发展的巨大引擎。不能狭隘地理解赣榆县的港口条件,除规划建设的赣榆柘汪港区之外,还有赣榆县内的海头港、青口港和三洋港,以及赣榆县邻近的连云港港和岚山港,要充分利用这些港口资源来促进产业发展。
图3-2.1:赣榆县及周边港口资源分布图
1、借船出海。赣榆港口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便在柘汪港区建设以后,也要积极借助南北两侧的岚山港、连云港港等港口资源,利用综合的港口条件吸引和发展临港产业。
2、错位利用。对赣榆县内部的柘汪港区、海头港、青口港、三洋港进行错位利用,柘汪港区和三洋港为工业港,海头港、青口港为国家中心渔港,要发挥每个港口的最大价值。
3、依港兴工。依托周边港口资源打造临海产业带,通过柘汪港区建设促进柘汪临港产业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快速发展,在沿海地区形成多个临港产业聚集区,实现临港产业的提档升级。
4、综合利用。发挥海头港、青口港两个国家中心渔港的综合效应,不仅辐射带动赣榆县域的渔业发展,而且可以延伸渔港功能,发展渔业休闲、水产品交易、休闲旅游业态等。
5、横向带动。借助沿海地区港口资源和产业集聚,通过横向交通联系,为中西部乡镇企业搭建畅通的进出口通道,或与之建立产业链互动合作关系,以此辐射带动中西部乡镇经济的发展。
(二)地缘战略
所谓地缘战略,就是在各层次区划边界和产业链环节和产业领域,最大可能融入周边区域经济。深刻把握赣榆县所处的两大经济区、两大经济强省以及三个城市交汇区域的独特区位,特别是苏鲁交界的区位交通条件,利用经济洼地效应吸附周边区域的产业资源,或主动在产业链环节上进行协同配套,从区域经济融合中获取发展的动力。
图3-2.2:赣榆县及周边城市示意图
1、承接战略。要在赣榆县全境构建不同层次的产业承接平台,主动承接临沂、日照、徐州、连云港等周边城市,以及山东省、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和资本转移,赣榆县城和四大园区主要承接大中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项目,而乡镇地区主要承接一些中小型产业项目。
2、协同战略。主要着眼于周边区域,依托临沂、日照、连云港市区的主要产业集群,包括钢铁、工程机械、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装备等,进行产业链的协同和补位。也可以依托临沂的建材、化工、塑料、汽配、板材等专业市场,扶持发展相关加工制造产业。
3、物流战略。在柘汪镇、罗阳镇、沙河镇、班庄镇、黑林镇等与外部交界的边缘地区,依托互为联系的交通道路,以及当地的资源、产业和市场基础,发展专业市场和专业物流园区。在柘汪镇、石桥镇等沿海地区,可充分借助沿海大通道的便利交通条件,发展南北向物资往来的综合物流园区。
(三)资源战略
所谓资源战略,主要指资源的复合利用开发、高技术开发和新业态利用,以及资源资产化包装。赣榆县的资源丰富而有特色,要深入挖掘资源的产业价值,使之成为吸附优质产业资源的重要筹码;要围绕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高效利用、复合利用,为赣榆县的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1、复合战略。采取复合利用的理念,尽量放大农副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等的多重产业价值。以农副业资源为例,可依托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产业;依托农副业资源发展餐饮服务业;将农副业产品引入城市发展专业市场。
2、高新战略。改变粗放式的资源开发模式,提高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高新技术进行资源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如依托农副业资源发展食品饮料制造业,依托硅资源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二是通过创新资源利用模式引进新的产业业态,如依托农副业资源打造特色连锁餐饮业态。
3、资产战略。秉持资源资产化的理念,将各种可识别的资源整合打包,如港口岸线资源、浅海滩涂资源、矿产资源、湿地资源、水库资源、地下水资源、生态农业园等等,通过勘测、策划、设计包装成各种可供交易的资产项目,与外部的企业、资金、技术进行嫁接,进行项目融资或引入战略投资者。
三、空间发展战略
对于一二三产都占有一定比重的县域经济体来说,很难通过单一层面空间战略来解构清楚区域发展战略,因此,这里除了探讨赣榆县总体布局战略之外,还将系统阐述赣榆县的城市发展战略、园区发展战略和乡镇发展战略,明确不同层次空间上的角色地位、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
(一)总体布局战略
由于地理区位条件的差异,赣榆县已经形成东部沿海临海产业、中部平原高效农业、西部山区林果牧业的带状分布格局。随着赣榆港区以及沿海大通道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将实现更快的发展,成为引领赣榆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而中西部地区成为支持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腹地。因此,在强调纵向布局的同时,应积极构建横向经济联系,&纵向布局&与&横向布局&相结合,强化沿海经济对内陆经济的辐射带动。
图3-3.1:赣榆县总体功能布局示意图
1、区域未来三大延伸方向
以县城为中心的南部应结合&东进南拓&战略主要向南拓展,融入连云港大市区;以柘汪临港产业区为中心的北部应向北拓展,融入日照、临沂发展圈;整个县域的发展还应沟通新亚欧大陆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腹地。
2、因势利导三大发展片区
区域内部东、中、西三分天下,东部逐渐打造成赣榆县沿海开发的主战场,中部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师范基地,西部绘就一番风景秀丽的旅游蓝图。东部沿海产业长廊上,在柘汪临港片区和赣榆经济开发区打造两个增长极,形成两端拉动格局。
3、东西贯通区域协调发展
利用242省道、疏港通道、327国道等沟通东中西联系,开辟几条战略梯度通道,从而形成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格局。通过疏港通道等形成柘汪-石桥-金山-历庄的互动发展带,通过242省道等形成县城-赣马-历庄-黑林的互动发展带,通过青班公路等形成县城-城西-班庄-欢墩的互动发展带,通过327国道等形成罗阳-墩尚-沙河-欢墩的互动发展带。
(二)园区发展战略
园区建设是赣榆县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沿海四大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乡镇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将是赣榆县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1、进行重点产业园区定位
近年来,赣榆县实施了以沿海四大工业园区为主的工业强县战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沿海四大工业园区占尽地利条件,随着沿海大通道和赣榆港区建设,区位条件将更加突出,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除沿海四大工业园区外,应对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的乡镇工业园区,以及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重点关注、区别对待。
2、构建园区分级管理机制
对不同产业园区进行分级管理,在适当的时候,参照省级开发区管理模式,推动镇区合一的园区向县政府统领的管委会模式过渡,整合赣榆县的产业载体、产业招商、产业服务资源,使土地指标、招商力量等向重点园区倾斜,保障优质产业项目的招商和落户。
3、明确重点园区发展战略
重点发展沿海四大园区。柘汪临港片区依托柘汪港区建设,遵循混合开发理念,打造临港产业新城组团,未来将逐步向石桥镇拓展,与规划石桥镇游艇产业园连通起来,打造江苏沿海重要的临港重化工产业基地。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已形成自身特色,应围绕生物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主题性的工业园区。赣榆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都是紧邻赣榆县城,可与县城进行互补融合发展,形成都市型、科技型、生态型的工贸城区。
突出重点乡镇工业园区。扶植做强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的乡镇工业园区,如金山光伏产业园、沙河工业集聚区、班庄石材工业园、赣马工业集聚区。园区以资源深加工产业为主导,打造主题性产业集聚区。
突出重点现代农业园区。扶植做强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的现代农业园区,如江苏省赣榆现代农业园区、江苏省赣榆海州湾现代渔业园区、连云港赣榆(台湾)农业合作示范区。园区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导,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休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三)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赣榆县城人口规模较小,缺乏规模化的商业服务设施,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也成为制约赣榆县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这里主要从城市产业发展的视角来解构赣榆县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提升城市品质促进高端产业的发展。
1、以城市发展带动服务业发展
从未来发展看,沿海大通道建设、工业化加速发展以及融入连云港大市区,将为赣榆城市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赣榆县城是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应以赣榆县城拓展聚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资源。在第三产业方面,以商贸业、现代物流业、都市旅游业、房地产业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县域服务业的发展。
2、构建多组团的滨海特色城市
近期加快推进城市东进战略,重点推动东部新城区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赣榆经济开发区向综合性城区方向发展;中远期谋划南北向功能拓展,形成融合多个功能组团、二三产协同发展的苏鲁交界的现代化滨海特色城市。
图3-3.2:赣榆县城功能布局示意图
(1)老城区组团。鼓励行政商务功能向新城迁移,置换空间发展新型商贸业态,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做活青口生态公园片区,打造生活商业型城区。
(2)新城区组团。以政务中心区建设和房地产项目开发为基础,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态,策划市民赛事和文化节庆活动,做活新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打造赣榆县的行政商务文化中心。
(3)城北片区组团。一是依托铁路站场、242省道、204国道等构成的交通枢纽,发展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打造综合性商贸城区;二是依托海洋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和海洋特色产业,打造主题性工贸城区。
(4)城南片区组团。依托赣榆县城和赣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市场需求,遵循综合性城区的发展理念,整合优化原有制造业产业基础,发展城市配套物流、供应链物流功能组团,打造主题性工贸城区。
(四)乡镇发展战略
赣榆县有18个乡镇,乡镇经济是赣榆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当前赣榆县乡镇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产业分布分散性、资源的丰富性等现状和特征,结合不同乡镇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优劣势条件,以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来指导赣榆乡镇经济发展。
1、实施乡镇分级管理体制
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各乡镇社会经济情况(重点关注人口和经济规模),将不同乡镇分为三个梯队进行管理,柘汪、海头、沙河、青口、金山作为第一梯队,宋庄、赣马、石桥、罗阳、墩尚作为第二梯队,班庄、欢墩、黑林、历庄等其他乡镇作为第三梯队。根据不同乡镇的特点各有侧重,分层分类设置考核目标,引导不同乡镇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突出重点乡镇发展战略
对于柘汪、海头、沙河、金山四个规划重点乡镇,要逐渐明晰主导产业,在农业产业化、工业聚焦以及三产发展上找准突破口,在工业用地、城镇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产业有序布局和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四个重点乡镇的镇区建设,使之向人口聚集度高、人居环境优、风貌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迈进。
3、明晰乡镇战略功能定位
将青口、柘汪、海头、宋庄四镇功能定位为沿海工业重镇、滨海新城,产业侧重发展重化工业、港口物流等临港型产业、城市经济产业、滨海度假旅游业等;石桥、金山、赣马、沙河、罗阳、墩尚六镇功能定位为农工商综合发展型乡镇,产业侧重发展资源性加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厉庄、塔山、黑林、城头、城西、门河、班庄、欢墩八镇定位为生态旅游区,产业侧重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通过对不同的乡镇功能定位,制定差异化的招商策略和考核指标体系,以此避免各个乡镇同质化招商,达到土地资源集约配置、专业化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的目的。
4、推动乡镇连片发展战略
赣榆县18个乡镇,镇镇有工业,但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布局较为散乱,未形成连片发展格局。乡镇战略布局,注意乡镇调整与功能布局相结合,关注农业片区战略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从赣榆县未来主干交通网络及各个乡镇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可以设置柘汪-石桥-海头-青口沿海农业片区、石桥-金山-历庄沿线农业片区、青口-赣马-历庄-黑林沿线农业片区、青口-城西-门河-班庄-欢墩沿线农业片区、罗阳-墩尚-沙河沿线农业片区。
第4部分&产业发展战略
多视角探讨赣榆县可能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产业筛选分析明确区域产业体系组合,系统阐述不同产业门类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
一、产业假设分析
(一)立足发展基础
赣榆县产业发展规划首先要对县域内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进行重新梳理,目前赣榆县已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生物化工、钢铁冶炼、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行业、光伏产业等产业基础。立足发展基础,可选的产业门类有:
1、原油炼化、生物化工、盐化工、塑料、精细化工等&&
2、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钢材加工、金属制品、钢材配送等&&
3、化学制药、中药种植和生产现代化、海洋生物制药&&
4、粮油加工、蔬果加工、海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休闲食品、酿酒制造、调味品、饮料制造等&&
5、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石化设备、汽车零配件、船舶修造、电力设备、食品机械、通用零部件等&&
6、建筑材料、石材加工、水泥生产、硅材料加工、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等&&
(二)利用优势条件
发挥优势条件,可选的产业门类有:
1、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特色渔业等&&
2、农产品加工和交易、功能食品生产、海鲜食品加工、水产品加工&&
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工艺品制造、儿童玩具等&&
4、山水旅游、红色教育、历史游览、健康养生、休闲度假&&
5、文化创意、文化赛事、节庆活动、餐饮娱乐&&
制定赣榆县的产业发展战略,不能仅依靠现有的资源和条件,还要扬长避短,充分放大赣榆县具有的相对优势条件,将多项具备相当优势的条件组合起来,形成区域的产业竞争优势。
1、地理区位、道路交通、土地资源、重大项目条件组合起来,发展钢铁、石化、船舶制造、其它临港型产业&&
2、地理区位、农副业资源、优惠政策条件组合起来,发展现代农业、海洋经济、农产品交易&&
3、地理区位、道路交通、重大项目条件组合起来,发展商贸流通、物流产业、对外贸易、物资集散&&
4、地理区位、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品牌形象条件组合起来,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养生胜地&&
(三)借助港口资源
赣榆县临近日照港、岚山港、赣榆港区(待建)、连云港主港以及徐圩港区(待建),港口资源丰富。未来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五大港口(区)的货种资源,可选的产业门类有:
1、木材加工、粮油加工&&
2、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
3、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加工、钢材加工&&
4、加工物流、逆向物流、危险品物流、第三方物流、仓储配送&&
(四)融入区域经济
赣榆县所在的不同区域层面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赣榆县谋求自身产业的发展,必须把视野扩大到周边市域、苏北鲁南地区、江苏省域、长三角地区乃至日韩东亚地区,全面融入区域经济,可供选择的产业门类包括:
1、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海洋化工、建材、冶金&&
2、新型能源、石化设备、输变电设备、港口物流设备、基础零部件&&
3、制造业信息化、生产性服务业、休闲消费商业&&
(五)顺应产业动向
制订先进和可持续的产业,必须把握&产业最新发展动向&和顺应产业演进规律,推动赣榆县产业发展的&科技化、生态化、现代化&,可供选择的产业门类包括:
1、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海洋生物科技、精密设备&&
2、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数据处理、呼叫服务、商务服务&&
3、研究开发、职业培训、产品设计、工业房地产业&&
4、旅游度假、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文化教育&&
二、区域产业体系
(一)产业定位原则
1、区域产业协同
区位优势是赣榆县最大的优势,因此,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上必须借助这一优势与周边地区形成协调性,形成区域性产业配套或产业链互补。赣榆县的产业规划主要立足于西、北与南三个方向,分别为与临沂的产业协同、与日照的产业协同以及与连云港市区的产业协同。加强与周边三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产业发展的根植性。
2、产业链条补位
县域经济的发展虽然地域较为广阔,但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政策资源较为短缺,其产业发展不在于&小而全&,而在于&精&。未来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是集中全县力量能够发展壮大的重点领域,然后以此为轴线,招商引资、优惠措施聚集在整个产业链条的打造上,形成产业配套或协同,进行产业耦合,形成产业间能量与物质的循环。
3、资源高新利用
国家低碳经济趋势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都明确了未来产业的发展大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赣榆县为实现后发跨越,未来的产业选择必须以资源的高新利用为重点,依托产业的科技化、服务化、生态化重新构建区域产业体系,改造基础较好的传统产业,发展新兴的科技型产业。
(二)产业选择分析
根据产业的功能相近和产业的属性相近原则,结合区域产业定位原则,以及产业演进的规律,将赣榆县的产业门类初步归为以下大类:
(1)化工产业
化工产业包括上游的石油炼化、海洋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中游的有机化工、无机化工与下游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精细化工与化肥产业等细分行业。目前赣榆县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化工产业基础,尤其是石油化工方面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新海石化、海洋石化等企业逐渐崭露头角;生物化工产业作为赣榆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乙醇生产方面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产量。未来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是保持上游产业继续壮大的前提下,争取产业的延伸发展,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生物化工以酒精生产为基础向更深层次迈进。
(2)特种钢及加工业
特种钢及加工业包括合金钢产业、铁合金产业、有色金属合金产业、特种钢加工产业及金属制品产业五大细分行业。在目前我国普碳钢严重产能过剩,而特种钢大量依靠进口的结构性失衡情况下,以镔鑫特钢、北港镍业等企业为首的特钢、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成为引领赣榆县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典范。依托即将建设的赣榆港区进口铁矿石、有色金属矿,形成了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未来上游发展逐渐成熟后,建议进一步推动产业向下游延伸发展,以钢铁加工和金属制品产业的拓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形成临港优势的重要钢铁产业集群。
(3)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包括通用零部件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业、石化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业、电力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核能设备制造业等细分行业。虽然目前赣榆县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只有零星的几家小规模企业,但随着钢铁产业、港口建设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必然会大放异彩成为赣榆县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东滩顾问认为赣榆县装备制造业应从三方面发展,一是借助临近地区徐州和临沂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优势为其做配套;二是以港口、交通、资源等优势吸引国外和国内成熟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相关成套的装备制造产业;三是积极吸引苏南等地区精密机电产业转移,争取在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和高端环节上进行突破。
(4)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包括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利用、核能发电、海洋能利用、高效照明设备、清洁能源、新能源动力、常规能源改进、节能环保设备等细分行业。赣榆县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看好,生物质发电走在了行业的前列,风电、新型火电方面都有意向较大的在谈项目。东滩顾问认为,新型能源产业是响应国家能源政策走低碳经济的产业必然选择,赣榆县应大力争取相关政策资源,依托县域的土地优势、交通优势吸引国家重点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常规能源进行改进,走能源产业的新型化之路。
(5)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设备、显示设备、应用电子设备、视听设备、传感网设备、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等细分行业。江苏省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25%左右,形成了众多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虽然目前赣榆县在电子信息产业只是结合资源条件,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形成了一定产业基础,但后续发展潜力巨大。东滩顾问认为赣榆县电子信息产业应从两方面发展,一是以港口、交通、资源等优势吸引日韩、台湾和国内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二是积极吸引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科研院所的技术转化,争取后发跨越在高端领域和高端环节上有所突破。
(6)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包括包括粮油食品加工、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果加工、制糖工业、方便食品、特色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酿酒制造、调味品、饮料制造、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细类。赣榆县发展食品工业具有三大好处,一是有效的利用了县农业、渔业等产生的原料资源;二是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劳动力就业;三是作为目前赣榆县最大的产业之一,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较大的产值和税收。未来食品工业的发展上应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引导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7)商贸物流业
商贸物流业包括港口物流业、加工物流业、专业批发交易业、供应链物流业以及物流配套服务业五大行业细类。赣榆县具有发展商贸物流业的优势条件,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形成了密集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托条件,大型重化工业的发展和县域农产品、海产品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专业市场、供应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利用港口和交通优势导入的资源发展相应的加工物流业具有天然的优势。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商贸物流业定位于赣榆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物流为抓手打通各个环节,活跃经济发展的氛围。
(8)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包括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服务业五大行业细类。赣榆县作为一个苏北农业大县,农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赣榆县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产业规划必须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传统农业比较落后,经济效益较低,无法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收入。现代农业具有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低等优点,是改造赣榆县传统农业的主要途径。建议农业的发展突破产业界线,以园区化、集群化的方式实现现代农业的替代战略。
(9)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包括生物基因工程、新型疫苗、试剂研制、中药生产现代化、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制药等行业细类。生物医药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我国各地政府也日益认识到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所在,纷纷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区域重点产业打造。目前赣榆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医药产业基础,虽然层次还较低,随着与连云港大市区的对接和生物技术的广泛发展,相信生物医药产业会成为未来赣榆县重要经济板块之一。建议赣榆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在于海洋,以海洋药物提取、海洋功能食品生产为方向,打造特色海洋经济。
(10)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包括硅材料、氟材料、耐火材料、新型建材、医用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细分行业。作为依托资源进行加工生产的产业类别,目前赣榆县由于资源相对充裕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毕竟此类资源多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产业规划必须谋划未来寻找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针对目前赣榆县依托资源加工材料的链条较短、加工深度不够的问题,建议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尽量拉长产业链条,同时借助港口、交通优势外部资源发展新材料产业。
(11)服装玩具产业
服装玩具产业包括纺织业、服装制造业、鞋帽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制造业、儿童玩具制造业等细分行业。赣榆县目前分散的布局了一些服装玩具企业,但产品档次较低,缺乏品牌效应。劳动力数量较大且平均工资成本较低是赣榆县服装玩具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未来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应以整合和提升为主,形成区域自主品牌,利用自己的港口优势独立开展对外贸易,拓展海外市场。
(12)休闲旅游业
休闲旅游业包括商务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游览、文化节庆、旅游服务等五大行业细类。赣榆县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著名的&红色、绿色、蓝色&三色旅游胜地,县域内既有山水旅游项目,还有历史古迹、文化节庆和现代旅游服务,形成了厚重的旅游资源沉淀。未来赣榆县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应通过系统化的梳理,打造几条系列化的旅游线路,形成系统性的旅游体系,从而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服务。
(13)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市场营销及咨询服务六大行业细类。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其中间功能提高了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随着赣榆县进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立足眼前放眼未来,赣榆县应提前谋划生产性服务业,为未来重型产业替代轻工产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做好配套服务。
(三)产业体系组合
1、产业地位分析
赣榆县产业体系较为复杂,包括产业种类较广,必须明晰产业之间的关系才能为规划工作指明方向。在赣榆县产业地位的评价上,主要依据各个产业的市场成长性、区域带动性和产业竞争性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确定。
(1)市场成长性
主导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成为未来区域经济的支柱,因此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增长性。具有市场成长性的产业为未来型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的产业,其内部企业不断地扩大产能,拥有较大市场空间,具有发展成为区域产业集群的潜力。
(2)区域带动性
关注规划的主导产业对未来产业的影响作用,是指所选的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以之为龙头形成产业集聚。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性,还以前向关联或后相关联等作用带动着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3)产业竞争性
正如上文所述,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小而全&,必须选择具有较强竞争性的产业才能实现赣榆县的后发跨越战略。目前赣榆县的经济发展尚处于&经济洼地&,单纯接受一般的产业转移或发展传统产业就会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继续走在发达地区的后边,选择竞争性较强的产业使其摆脱落后的唯一法门。
2、产业关系定位
基于上述三个分析指标对区域产业门类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出各个产业在赣榆县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总体来说,展望赣榆县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关键要把握好&以临港产业做规模,以商贸旅游做形象,以特色经济做品牌,以高端产业做未来&的发展理念,构筑基础型产业(传统产业)、增长型产业(临港产业)、种子型产业(新兴产业)的有机组合,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特征:一是目前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或资源基础,二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门类:化工产业、特种钢及加工业、大型装备制造业。
价值:临港产业具有规模大、资金密集的特点,向下游延伸可带动较多制造业发展,产生较大的规模能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规模人口的导入。随着赣榆港区、沿海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新海石化、镔鑫特钢等为主的临港经济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依托这些大企业的扩张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导入,应是赣榆县近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特征:一是当前的产业基础或资源基础薄弱,二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但需要一定的产业培育时间。
门类: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商贸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休闲旅游业。
价值:在我国经济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全国层面的经济结构优化正在经历从上而下、由低端向高端的全面变革:涉及的区域由一线城市向县级市逐级蔓延,且县级市渐渐成为结构优化的主战场;涉及的相关产业由最初的低端产业逐渐向创新型、内生型的产业过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展的热点。在国家政策支持县级市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的大环境下,赣榆应利用临港经济带来的缓冲期,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提升赣榆县产业发展的&高度&,打造赣榆县经济发展的&未来&。
(3)整合提升传统产业
特征:一是目前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或资源基础,二是未来发展潜力不大。
门类:现代农业、食品工业、服装玩具产业。
价值:对于赣榆县有效利用资源和传统工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依托赣榆县现有的传统加工产业基础,有效的利用中西部地区形成的农副产品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形成区域经济特色;其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求改造传统产业,以资源的高新利用为手段带动传统工业的转型,实现县域基础工业的做大做强。
三、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一)化工产业
1、现状条件分析
(1)赣榆县石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
目前,赣榆县柘汪临港产业区已有多个规模较大的石油化工项目于此投产或者施工建设。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500万吨炼化项目已经投产,并规划到2012年建设成为600万吨的炼化基地;海洋石化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6万吨气分项目正在设备安装,50万吨芳烃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天河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20万吨芳烃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并正在进行土建工程;江苏鹏程化工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15万吨聚丙烯项目已进行生产。
(2)赣榆县生物化工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并具有一定集聚优势
赣榆是国内生产乙醇及其下游产品较早的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江苏金茂源、金山化工、东城化工和易达酒业为核心的生物化工产业体系。万吨以上的企业达12家,年生产能力可达100万吨,已经成为带动赣榆经济乃至连云港发展的支柱产业,且具有了一定的集聚生产优势。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的市场经营,为各乙醇生产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生产-销售网络体系,也为连云港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供需空间。
(3)赣榆县发展化工产业具有相对优势
化工产业投资规模大,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明显,赣榆县发展化工产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丰富且低廉的土地资源与周边的港口优势。首先,日照港与岚山港为天然深水良港,但后方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围海造田得来的土地成本较高;连云港主港后方产业用地同样严重不足,赣榆港区所在片区土地相对而言成本较低,产业投资者能以最小的资金启动项目建设。其次,为服务于港口后方产业发展,赣榆港区柘汪作业区主要发展5-10万吨级泊位,其中重点安排液体散货泊位区,可实现原油由港口经管道直接输送到生产线,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最后,赣榆临港地区北依日照岚山港,岚山港被称为&江北最大的液化品集散基地&,各种化工原材料充足,因此,在赣榆县发展化工产业初期可直接利用岚山区的原材料资源。
2、产业发展定位
化工产业是提升赣榆县经济规模的主要支撑之一。赣榆县发展化工产业,可以利用周边港口资源与低廉的土地资源,使企业在运营成本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应主要依托柘汪临港产业区内新海石化、海洋石化等大型企业,以及海州湾生物科技园的生物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充分发挥临近港口的便利条件,与苏北、鲁南地区形成跨区域产业协同。在细分领域上,建议赣榆县主要发展炼油、生物化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精细化工等领域。
(1)炼油产业
从市场潜力看,炼油产业利润空间较大,在我国目前4000万吨的燃料油消费中,进口量占到50%左右,国内供给明显不足,这为赣榆县发展炼油产业提供较好的发展机会。
从发展条件看,炼油项目污染较大,发展区域需要较大的环境承载能力,而赣榆县东部临海,污染处理能力相对内陆或内河区域较强;同时,未来建设的赣榆港区液体码头可方便原油进口,以及国内原油资源的沿海运输。
从产业基础看,柘汪临港产业区以重油为原料的炼油项目已初具规模,如新海石化120万吨重油催化裂解项目已经投产,并规划到2012年建设成为600万吨的炼化基地。
在炼油领域,赣榆县可以重点发展以原油与重油为原料的汽油、柴油、石脑油生产,辅助发展润滑油、蜡油、液化石油气等成品油生产。
(2)生物化工产业
从政策支持看,我国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给赣榆生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的《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江苏省将被纳入到扩大试点的范围,赣榆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推动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壮大。
从市场潜力看,目前,化工行业对基础化工原料的需求量很大,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由于国际上石油价格不停攀升,这就导致采用传统石油裂解的方法去生产基础化工原料的成本提高,同时石油也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从节约能源、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生物法生产化工产品又具有一定的环境和资源层面上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从产业基础看,赣榆县生物化工产业已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以乙醇企业为龙头和突破口的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体系,并且已有江苏金茂源、金山化工等一批大型生物化工企业。金茂源在乙醇生产基础上,正逐步向丁醇、醋酸乙(丁)酯等领域拓展。
在生物化工领域,建议赣榆县可以在现有的酒精产业积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以乙醇为龙头原料,积极开发生物乙烯及其下游产品,生产乳酸、乙酸乙(丁)酯、乙烯、乙二醛、碳酸二甲酯等化工产品。
(3)有机化工原料产业
从政策支持看,《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路公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于剧毒化学品运输途中涉及通过黄河、长江等内河运输的申请,严格依法不予批准,因此,部分化工企业物流成本上升,化工企业向沿海区域产业转移成为一种趋势;
从发展条件看,未来建设的赣榆港区将建设液体码头,可方便原油与重油的进口以及沿海运输,为发展有机化工原料产业提供了可能,此外,与沿海区域相比,沿海区域环境容量较大,有利于化工产业的发展;
从产业基础看,赣榆县临港地区启动区以重油为原料的有机化工原料企业正在投产,如海洋石化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芳烃项目、江苏鹏程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聚丙烯项目。
在有机化工原料领域,建议赣榆县可以发展乙烯、丙烯、芳烃、聚丙烯、乙二醇、醋酸乙烯、EVA/VAE、苯酚、丙酮、丁辛醇、丙烯酸、聚乙烯醇等有机化工原料产业,并重点发展危险化学原料产业,如环氧乙烷。
(4)合成树脂产业
从市场潜力看,合成树脂产业国产自给率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合成树脂进口国之一;聚丙烯未来几年内进口量将会增大;中国汽车工业、家电工业等将为工程塑料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从产业基础看,赣榆县现有华大塑料制品公司、贝斯特塑业公司等规模较大企业,下属乡镇还有很多与合成树脂产业相关的中小企业群,如塑料颗粒、塑料瓶盖、塑料包装产业聚集;
从发展条件看,日照岚山港为江北最大的液体散化基地,以及赣榆县化工原料产业的发展,可以为赣榆县合成树脂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
在合成树脂领域,建议赣榆县可以发展以EVA树脂、工程用聚丙烯、汽车用改性聚丙烯、家用电器用聚丙烯、用于汽车零件以及家用电器外壳的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ABS)为主的合成树脂等产业领域。
(5)精细化工产业
从市场潜力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程加快,以及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对精细化工产品强大的市场需求,众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来中国投资精细化工产业,赣榆县发展具有高附加值、能耗低、污染少、批量小的精细化工终端产品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从发展条件看,赣榆县环境容量大,污染承载能力强,同时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可以与合成树脂产业形成产业配套,共同满足以临沂为主的苏北地区与鲁南地区企业的化工产品需求。
从产业基础看,赣榆县现有企业主要有宏达精细化工、金康医药科技、康乐药业公司、德城化工公司等。
在精细化工领域,建议赣榆县可以重点发展合成材料助剂(合成材料阻燃剂、防雾剂脱模剂、抗冲击剂、偶联剂、填充剂、防霉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合成材料抗氧化剂、发泡剂、软化剂、增塑剂以及硫化剂)、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等细分领域。
3、产业发展策略
(1)重点加大化工产业上游的补位
发展化工上游产业,可实现对江苏沿海石化产业布局与苏北地区石化产业链的补位,利用未来的赣榆港区液体专用码头优势,加快以原油和重油为基础的石油炼化行业,保障苏北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能源安全。同时以生物化工为辅助,有效利用赣榆县酒精产业基础,打造县域经济转型中完整的化工产业体系。
(2)逐渐向化工产业中游领域延伸
赣榆县目前在化工上游领域发展基础较好,未来的发展趋势应以上游炼化为基础,逐渐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发展。化工中游产业,要以高附加值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为主,以低附加值原料集聚为辅,建设苏北最大的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与交易平台,对江苏沿海化工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苏北沿海化工产业资源的整合,并服务苏北与中西地区企业的化工产品需求。
(3)远期进军化工产业下游特色领域
赣榆县化工产业远期发展应向化工下游领域延伸,石化行业以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作规模,以主题性精细化工园区作特色,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精细化工科研资源,并与周边精细化工产业进行差异化竞争,由打造产业品牌实现区域品牌宣传。生物化工行业未来与新能源等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交叉式互动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化工新兴领域。
(4)依托港口优势建设石油储备基地
认清未来石化产业向沿海转移的客观形势,依托即将建设的赣榆港区建设区域性石油储备基地,增大化工原材料的储备能力,为赣榆化工产业发展提高资源保障,回避油价大幅涨跌的风险;同时可以加速成品油的流通周转,提高运作效率,从而形成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的绝对成本优势。
(5)建设化工产品专业物流营销渠道
化工产业是赣榆县未来重化工业的重点之一,推动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必须为其开拓专业的物流和营销渠道。赣榆县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形成了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化工产业的发展应分享这一优势,以企业专用线路的建设和专业交易市场的打造服务于化工产业物流和营销,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拓展市场覆盖率。
(6)整合优势条件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近几年,全球500强中的石油化工巨头纷纷将北美、欧洲的生产基地迁往我国沿海地区,依靠降低成本来提升竞争力;石油炼化、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等行业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发展较早,已经成为成熟型行业,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原料获取、环境条件等向周边转移的趋势比较明显。赣榆县应利用在环境承载力大、交通运输优势明显、劳动力成本较低等综合优势,吸纳国内外成熟地区产业转移。
(二)特种钢及加工业
1、现状条件分析
(1)在赣榆发展特种钢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赣榆县临港地区发展特种钢产业优势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与周南北两侧的日照与连云港市相比,赣榆县临港地区土地成本较低,可以大大降低特种钢项目的初始投资成本;其二,赣榆港区建成后,铁矿石可由港区以传送带的形式直接传送至生产企业,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形成了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其三,赣榆县临港地区交通便利,拥有沿海铁路、港口、公路等交通方式,大大加强了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便于产品分拨以满足周边市场需求;其四,柘汪临港产业区距离岚山港的日照钢铁仅有9公里,可以较方便地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配套。
(2)赣榆县特种钢及加工产业已初具规模
赣榆县临港地区发展特种钢产业条件较好,已引入多家特种钢企业。镔鑫特钢目前一期工程产螺纹钢150万吨,2012年生产规模将达到年生产360万吨建筑用螺纹钢及特种钢规模;嘉宝制管投资2.5亿美元年产100万吨ERW高频直缝焊管生产线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金信利不锈钢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不锈钢70万吨,二期投资5亿元,年可产特种合金30万吨;北港镍业总投资3.4亿元年产10万吨镍铁合金、3.5万吨镍铁合金长型材和铸锻件项目正在进行工程施工。
2、产业发展定位
特种钢及加工业是提升赣榆县经济规模的主要支撑之一。赣榆县发展特种钢及加工业,要充分利用现有镔鑫特钢、金信利不锈钢、北港镍业等大型企业,依托苏北、鲁南等周边地区的产业配套需求,以及临近港口的运输条件,逐步推动钢铁产业链的延伸发展。通过对赣榆县特种钢及加工业的全面分析与评价,建议赣榆县主要发展合金钢、铁合金、有色金属合金、特种钢加工、金属制品等五个细分领域。
(1)合金钢产业
从市场潜力看,中国钢铁过剩更多体现为&西部低附加值钢铁企业过剩&,而处于中高端的钢铁产品仍需进口,未来中西部合金钢企业向东部沿海转移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发展条件看,赣榆港区建成后铁矿资源可直接港口供应后方产业,实现港口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形成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并且,赣榆临港地区启动区靠近日照钢铁,粗钢资源较容易获取。
从产业基础看,赣榆县合金钢产业已经起步,拥有镔鑫特钢、金信利不锈钢有限公司等企业。
在合金钢领域,建议赣榆县要以发展下游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发展机械结构用钢、轴承钢、船用钢板、桥梁板、不锈钢、工具钢以及特殊性能钢(不锈耐酸钢、耐热不起皮钢、无磁钢)等产业。
(2)铁合金产业
从市场潜力看,2003年-2007年我国铁合金产量增长迅速,比粗钢年平均增长速度大约快10个百分点,国内铁合金产品供大于求,促使了铁合金产品出口不断增多;赣榆县的特种钢产业发展也为铁合金产业提供了最为现实的产品需求;
从发展条件看,赣榆县附近有日照钢铁,周边有日照港、岚山港、连云港主港以及未来的赣榆港区,聚集了大量的金属矿资源,在原材料获取方面具有优势;
从产业基础看,位于海州湾生物科技园的北港镍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4亿元年产10万吨镍铁合金项目正在进行工程施工。
在铁合金领域,建议赣榆县可以发展硅铁、锰铁、铬铁、钼铁、镍铁等服务于合金钢和新金属材料生产的合金剂产业。
(3)有色金属合金产业
从市场潜力看,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目前国内镍资源紧缺,国家已把红土镍矿开发列入重点高科技开发利用产品;在未来的10年中,铝合金型材、尤其是节能环保铝合金型材市场前景广阔;
从发展条件看,赣榆县周边港口资源较多,北有岚山港与日照港,南有连云港主港以及未来的赣榆港区等,可以较方便地进口有色金属矿资源;
从产业基础看,赣榆县有色金属合金企业主要有海德镁材料等,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在有色金属合金领域,建议赣榆县可以发展用于生产汽车轮毂、全铝发动机、飞机零部件等所需要的铝合金、镁合金等。
(4)特种钢加工产业
从市场潜力看,特种钢加工产业是特种钢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国内汽车、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等主机行业的迅猛发展,拉动了特种钢加工产业的高速增长。以临沂大市场为销售通路的机械加工集群以及周边机械制造业集群,存在着大量的特种钢加工需求。
从发展条件看,赣榆县距离日照钢铁基地较近,原材料供应充足,并且片区内特种钢产业初具发展规模,在上游原材料供应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成本优势;同时赣榆县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土地成本,包含铁路、公路(含高速)、港口在内的优越的综合交通条件,可以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从产业基础看,赣榆县已有东南标准件、兴怡紧固件、鑫平紧固件、华丰标准件等通用零部件企业,此外还有大量的中小型金属加工企业,如中昊铸造公司、三亚金属加工厂、长光铸造厂等。
在特种钢加工领域,建议赣榆县可以发展特种钢的剪切、冲压、印染、铸锻加工等产业,标准件、紧固件、轴承、弹簧、线材等通用零部件产业,以及钢结构、金属包装等细分领域。
(5)金属制品产业
从市场潜力看,金属制品业历年发展稳健,&年,我国金属制品行业产值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33052.68&亿元增至2007&年的&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03%;
从发展条件看,赣榆县距离日照钢铁较近,原材料充足,并且片区内特种钢产业初具发展规模,在上游原材料供应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成本优势;金属制品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赣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其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从产业基础看,赣榆县已有宏鹏金属制品、金信利不锈钢等企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下一步是打造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将其做大做强。
在金属制品领域,建议赣榆县可以发展结构性金属、建筑安装用金属制品、金属工具、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等。
3、产业发展策略
(1)借助临港优势吸引中西部产业转移
随着钢铁冶炼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我国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赣榆县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以赣榆港区和区域内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土地开发成本等形成的绝对成本优势,吸引中西部产业的转移。在产业吸纳过程中以特种钢项目为主,逐步做成万吨级的沿海钢铁基地,发展国内需求较大的高、精、尖产品。
(2)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加工领域延伸
钢铁加工业是未来钢铁产业利润点的主要转移方向,深加工业务成为钢铁冶炼企业服务用户、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转变增长方式、寻求新增长空间的重要突破口。推动赣榆县现有的特种钢产业向下游钢铁加工领域延伸,是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服务周边地区产业需求的重要选择。
(3)远期加快调整区域钢铁产业结构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是钢铁工业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突破口。目前我国在一般普碳钢领域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在特种钢领域却严重短缺,形成了结构性失衡。赣榆县现有的钢铁企业多是产品层次较低、规模较小的企业,只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品档次的提升才能应对未来的产业挑战,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
(4)配套发展新型钢材流通产业链
加强钢材流通节点功能的建设,推动钢材专业市场向钢铁物流园(基地)转变,促进市场交易功能和物流集散功能共同发展。将钢材批发市场建设为一个以成品钢交易市场为主体,集钢铁产品信息、咨询、物流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打造适合地方特色的新型钢材流通产业链。
(5)综合配套吸引钢铁加工企业入驻
建议大力吸引产业房地产商或园区开发商,建设大型钢铁深加工产业园,以标准化厂房、优惠措施等引导国内外大中型营销型钢铁加工企业和产业型钢铁加工企业入驻;同时,鉴于钢铁深加工对于原材料可得性与交通运输便利性要求较高,主管部门可以对潜在客商承诺协助入园钢铁深加工企业与港口等交通系统签订运输保障协议,吸引大量钢铁加工企业入驻。
(三)大型装备制造业
1、现状条件分析
(1)赣榆县具有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
赣榆的装备制造产业初具产业基础,主要涉及造船、石化设备、港口机械等通用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主要企业有赣榆县造船厂、赣榆县农业机械修造厂、江苏嘉宝科技制管公司、连云港华禹铸管公司、连云港九洲电控设备公司、连云港步升机械公司、连云港科田机械制造公司等。
(2)借助临近港口优势及广阔市场发展空间,赣榆县可以大力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
赣榆县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交通与市场等优势。首先,区域产业基础良好,北部的岚山港拥有日照钢铁,临港产业区内拥有镔鑫特钢等特种钢产业;其次,区域内交通便利,具有港口、铁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有利于各种原材料、辅具、加工机械输入及产成品的对外输出;最后,区域内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市场较为广阔,有利于吸引沿海装备制造企业到赣榆建立生产基地。
2、产业发展定位
大型装备制造业是赣榆县临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赣榆县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要利用好临港临海的优势条件,与周边装备制造业集群进行协同发展,同时也要与钢铁、石化、物流、新型能源等产业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通过对赣榆县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分析与评价,建议赣榆县主要发展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农业机械制造、石化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等细分领域。
(1)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业
从政策支持看,国家正大力支持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国务院通过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提出,年间,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及时承接国外产业转移,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使我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和强国。
从市场潜力看,海洋装备制造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全球市场规模约为400至500亿美元。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世界船舶市场份额呈现由日、韩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中国海洋油气开发正面临加速发展局面,国内需求空间较大。2009年6月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为中国能源战略和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装备保障。
从发展条件看,赣榆县位于全国万里海疆的脐部,处于海洲湾的核心地带,海洋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巨大,海岸线长达62.5km,交通便捷沿岸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充足,集聚了各类优质生产要素,为我县发展沿海临港工业及船舶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从产业基础看,石桥的连云港石桥(海州湾)游艇产业园内,在建的项目有投资8亿元的星马游艇制造、投资8000万元的一帆风顺船业。赣榆县还有鑫港船舶修造厂、赣榆县三洋港船舶修造厂等船舶企业。
在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领域,建议赣榆县可以发展中小型散货船、油船、个性化游艇的制造,以甲板机械、低速柴油机曲轴、船用大型铸锻件、锅炉、发电机组等为主的船舶配套,以及用于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2)农业机械制造业
从政策支持看,近年来,国家做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于200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并不断加快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旨在加快拉动农机工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随着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在调整和反哺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从市场潜力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方式,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经从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并加速向高级阶段迈进,&人减、机增&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国家在购置农业机械设备方面给予补贴,这使得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市场扩大,且农机需求呈现刚性增长的态势。
从发展条件看,赣榆拥有钢铁和通用零部件生产企业,可以为农机生产就近提供原料;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赣榆农用机械、畜牧机械、渔业机械以及农副食品加工机械的需求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云港赣榆县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