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学

行为经济学论文
3:01:58#@#论文作者:未知论文摘要:(免费论文下载中心讯)案例:有一个地区的化肥使用率非常低,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请设计相关政策提高化肥使用率首先我们考虑化肥使用率低的原因:化肥太贵?买不到化肥?化肥对作物没有帮助,所以没人使用?于是,我们把化肥分成小包装分销到附近的...英文版本:论文作者: 论文摘要:  今天一方面迎来“大数据时代”,选择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又面临“别无选择”的困惑状态。行为经济学理论为我们认识这一时代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 又称“心理学的经济学”,它是在...英文版本:论文作者: 论文摘要:
关键词:消费者撤回权;契约自由;行为经济学;经济人;有限理性
内容提要: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日益加强深,消费者撤回权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一项重要的...英文版本:论文作者:未知论文摘要:免费论文下载中心讯:据国外媒体报道,《连线》(Wired)七月刊登了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DanAriely)的文章《在线公司如何让我们共享更多,消费更多》。文章中艾&#29790...英文版本:论文作者:
论文摘要:
直到最近,经济学尚被普遍看作一种必须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而不能依靠在实验室里做受...英文版本:论文作者: 论文摘要:
内容提要:新古典的企业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但在现实中并不完全如此。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某些时代会出现很大的偏离,这种偏离根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反过来对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一种偏离现象,讨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意义,并...英文版本:论文作者:本站会员论文摘要: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人们对经济学家工作的描述有一个转变。在那以前,微观经济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分析以利润最大化厂商和效用最大化消费者为基础的完全竞争一般均衡模型。那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学,所谓的新古典综&#2151...英文版本:论文作者:佚名论文摘要:
行为经济学家解释为什么我们一时冲动之下拖延,购买,借用,抢夺巧克力。
像所有思想上的革命一样,这场革命开始于长期观察到的用通常的智慧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怪异事实。比如赌徒在明明知道可能要输的情况下仍然下注。人们一般会说为了退休后的生活要存钱,要吃得好,要开始锻炼,要戒掉香...英文版本:论文作者: 论文摘要:简要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最后,利用行为经济学通过分析经济人心理来描述经济人经济活动行为的思路,对传统投资贴现模型作了一点改进。关键词:行&#200...英文版本:论文作者:未知论文摘要:内容提要:新古典的企业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但在现实中并不完全如此。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某些时代会出现很大的偏离,这种偏离根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反过来对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一种偏离现象,讨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意义,并以近...英文版本:论文作者:未知论文摘要:本文以成都市金牛区农民面对优惠政策参加保险反应冷淡的事例,从行为学的角度对农民参加社保的行为进行。文章认为,农民受低收入水平、各地社保政策不统一、及时贴现心理和道德风险...英文版本:1
经济学理论论文范文指南
论文格式指南
经济学理论论文服务3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00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客服热线:400-995-7855
当前位置:&&&
4个行为经济学知识,帮你更好地设计产品
08:52&&来源:&
  本文作者将为你介绍几个常见的且能应用到产品设计的行为经济学知识。enjoy~
  前段时间看了些和行为经济学有关的书籍,很巧的是,看完后发现 理查德.塞勒因为行为经济学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传统的经济学里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追求最优化选择的,但是在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会在很多时候做出非理性选择。
  虽然经济学看上去高深,但其实行为经济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很多决策选择都是在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下做出的。所以作为一个产品汪,下面就介绍几个常见的且能应用到产品设计的行为经济学知识。
  一、禀赋效应 (Endowment effect)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指的是当我们在评估某个物品或状态(财产、地位、权利、意见、关系)价值的时候,如果我们拥有它,往往会夸大它的实际价值。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的心理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路上捡到100块的开心的程度如果是1,那不小心丢掉100块的不开心程度会大于1。
  损失厌恶曲线 Loss aversion curve
  在我们产品设计中,有非常多禀赋效应的例子:
  比如常见的&7天不满意包退&服务,本来一个商品在你心中要有70分你才会买,结果因为购买门槛低了(&反正不喜欢也可以退&),可能60分你就把那个东西给买下了。当你拿到商品后,利用禀赋效应,它在你心中的价值就上去了,可能就有70分了,这时候你也不会选择退货了。
  再比如视频网站/APP为了兜售会员服务,一般会先给你1个月的免费试用期,试用期到了后再问你要不要续费。不续费的话,你就要遭受被停用服务的&损失&,于是便可能续费接着用下去。
  二、参照依赖
  参照依赖是,是指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
  参照依赖在日常上的应用很常见:
  比如我们在买饮料的时候,经常有小杯,中杯,大杯三种型号,很多人会在价格比对的刺激下,购买超过自己需求量的中杯(中杯效应)。
  再比如最近我们持续听到 iphone8 遇冷的消息,但我认为苹果其实知道iphone8的销量不会太高,发布这款产品是为了给到用户一定参照,因为iphoneX的价格相对较高,而iphone8促使想买新机的用户觉得只需要再加几千块就能买到更酷的iphoneX。
  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中,也可以使用参照依赖,比如产品只有两种报价 90元/3个月,170元/6个月,为了促进用户买6个月的,我们可以增加一个陪衬品,360元/年。促使 170元/半年的服务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三、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评估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初始参照值,这个初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评估结果。&锚定效应&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心理偏差。
  比如人们对奥特莱斯的趋之若鹜,就是因为之前的奢侈品在用户心里设下了一个锚,当用户看到便宜了几千块的LV包包后会毫不犹豫的购买。
  之前在去哪儿网做产品经理的时候,问过leader说,为什么我们要在一个航班报价下展示除了最便宜报价外其它代理商的报价。 虽然这个问题和去哪儿的商业模式有一定关系(竞价模式),但另一方面更高的代理商报价也起到锚定效应的作用,在其它报价的锚定下,用户的购买机票的心理价位被定在了这个区间,这促使用户会更快速的下单。
  四、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指人会根据钱的来源和用途,无意识的将钱进行归类,并赋予不同的价值进行管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1)假定你花300元,买了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到了会场门口,发现门票丢了,你会再花300元门票进场吗?
  (2)假定你打算到了会场门前再买某个演唱会的门票,买票前却发现丢了300元购物卡,你还会不会照样买门票?
  多数人在第一种情况下选择不会再次购买,在第二种情况下选择继续购买。 因为音乐会门票300元和购物卡300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代表娱乐预算,再花钱就意味着超支,要花600元购买张音乐会门票,这让我们很难接受。后者是购物卡,虽然它丢了,但并不影响与我们的娱乐预算,我们仍可以继续花钱买票听音乐会。尽管二者实质上都是丢了300元钱,却导致了我们完全不同的消费决定。
  要说服人们增加对某项花费的预算是很困难的,但要改变人们对于某项花费所属账户的认识,却相对容易。换句话说,如果人们不愿意从某一个账户里支出消费,只需要让他们把这笔花费划归到另一个账户里,就可以影响并改变他们的消费态度。比如我们买一件1200的毛衣会觉得贵,但如果是说买来送给家人,就会觉得还好,因为这1250是从家庭的心理账户中划走的。
  再比如购买1000元的机票我们会觉得贵,但如果是 995元机票+ 30元接送机,我们就会觉得比较划算。因为我们部分机票的支出划到了接送机的账户里。
  本文介绍的前景理论(禀赋效应和参照依赖),锚定效应,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的三大基石。行为经济学中还有非常多有趣的理论,比如赌徒谬论,懊悔规避,过度自信。很建议去读一下。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些日常现象(和装逼)
责任编辑:西瓜
延伸阅读:关键词:
创业好项目
微企点:海量精美模板 H5自助建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A5创业网了解最新创业资讯服务
&徐州八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投诉邮箱: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消费时是如何「被套路」的 | 4个趣味行为经济学理论为揭秘
在传统的经济学里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追求最优化选择的,但是在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会在很多时候做出非理性选择。本篇文章介绍了四个非常有趣且使用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少女璐
源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
原题|4个行为经济学知识,帮你更好地设计产品
前段时间看了些和行为经济学有关的书籍,很巧的是,看完后发现理德.塞勒因为行为经济学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传统的经济学里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追求最优化选择的,但是在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会在很多时候做出非理性选择。
虽然经济学看上去高深,但其实行为经济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很多决策选择都是在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下做出的。所以作为一个产品汪,下面就介绍几个常见的且能应用到产品设计的行为经济学知识。
Endowment effect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指的是当我们在评估某个物品或状态(财产、地位、权利、意见、关系)价值的时候,如果我们拥有它,往往会夸大它的实际价值。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的心理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路上捡到100块的开心的程度如果是1,那不小心丢掉100块的不开心程度会大于1。
损失厌恶曲线 Loss aversion curve
在我们产品设计中,有非常多禀赋效应的例子:
比如常见的“7天不满意包退”服务,本来一个商品在你心中要有70分你才会买,结果因为购买门槛低了(“反正不喜欢也可以退”),可能60分你就把那个东西给买下了。当你拿到商品后,利用禀赋效应,它在你心中的价值就上去了,可能就有70分了,这时候你也不会选择退货了。
再比如视频网站/APP为了兜售会员服务,一般会先给你1个月的免费试用期,试用期到了后再问你要不要续费。不续费的话,你就要遭受被停用服务的“损失”,于是便可能续费接着用下去。
参照依赖是,是指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
参照依赖在日常上的应用很常见:
比如我们在买饮料的时候,经常有小杯,中杯,大杯三种型号,很多人会在价格比对的刺激下,购买超过自己需求量的中杯(中杯效应)。
再比如最近我们持续听到 iphone8 遇冷的消息,但我认为苹果其实知道iphone8的销量不会太高,发布这款产品是为了给到用户一定参照,因为iphoneX的价格相对较高,而iphone8促使想买新机的用户觉得只需要再加几千块就能买到更酷的iphoneX。
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中,也可以使用参照依赖,比如产品只有两种报价 90元/3个月,170元/6个月,为了促进用户买6个月的,我们可以增加一个陪衬品,360元/年。促使 170元/半年的服务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Anchoring effect
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评估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初始参照值,这个初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评估结果。“锚定效应”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心理偏差。
比如人们对奥特莱斯的趋之若鹜,就是因为之前的奢侈品在用户心里设下了一个锚,当用户看到便宜了几千块的LV包包后会毫不犹豫的购买。
之前在去哪儿网做产品经理的时候,问过leader说,为什么我们要在一个航班报价下展示除了最便宜报价外其它代理商的报价。 虽然这个问题和去哪儿的商业模式有一定关系(竞价模式),但另一方面更高的代理商报价也起到锚定效应的作用,在其它报价的锚定下,用户的购买机票的心理价位被定在了这个区间,这促使用户会更快速的下单。
mental accounting
心理账户是指人会根据钱的来源和用途,无意识的将钱进行归类,并赋予不同的价值进行管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1)假定你花300元,买了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到了会场门口,发现门票丢了,你会再花300元门票进场吗?
(2)假定你打算到了会场门前再买某个演唱会的门票,买票前却发现丢了300元购物卡,你还会不会照样买门票?
多数人在第一种情况下选择不会再次购买,在第二种情况下选择继续购买。 因为音乐会门票300元和购物卡300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代表娱乐预算,再花钱就意味着超支,要花600元购买张音乐会门票,这让我们很难接受。后者是购物卡,虽然它丢了,但并不影响与我们的娱乐预算,我们仍可以继续花钱买票听音乐会。尽管二者实质上都是丢了300元钱,却导致了我们完全不同的消费决定。
要说服人们增加对某项花费的预算是很困难的,但要改变人们对于某项花费所属账户的认识,却相对容易。换句话说,如果人们不愿意从某一个账户里支出消费,只需要让他们把这笔花费划归到另一个账户里,就可以影响并改变他们的消费态度。比如我们买一件1200的毛衣会觉得贵,但如果是说买来送给家人,就会觉得还好,因为这1250是从家庭的心理账户中划走的。
再比如购买1000元的机票我们会觉得贵,但如果是 995元机票+ 30元接送机,我们就会觉得比较划算。因为我们部分机票的支出划到了接送机的账户里。
本文介绍的前景理论(禀赋效应和参照依赖),锚定效应,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的三大基石。行为经济学中还有非常多有趣的理论,比如赌徒谬论,懊悔规避,过度自信。很建议去读一下。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些日常现象(和装逼)。
UI / UX设计师如何玩转用户心理学原理
学会这4个心理学技巧,让好的客户体验更持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诺奖得主为你解读行为经济学_网易新闻
诺奖得主为你解读行为经济学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诺奖得主为你解读行为经济学)
《“错误”的行为》(美)理查德·泰勒 王 晋译中信出版集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美国经济学学会主席理查德·泰勒获得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长期深入研究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是这两大学科许多重要研究发现的首创者或共同提出者。例如诺奖颁奖词所指出的那样,理查德·泰勒指出人们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理性的经济人,而仅仅只有有限理性,他发明了心理账户理论,用来解释人们如何通过在头脑中建立单独的账户来简化金融交易决策,聚焦个人决定的冲击,而不是整体的影响。理查德·泰勒还提出了社会偏好、缺乏自我控制以及著名的“助推”概念。去年3月,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出版了理查德·泰勒所著的《“错误”的行为》一书。这本书贯穿了理查德·泰勒的职业生涯,围绕着行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以及在应用中的校验,展开叙述,向读者铺陈了行为经济学这一学科的魅力所在。很可能出于某种机缘巧合,理查德·泰勒进入经济学界之时,恰好是行为经济学起步发轫的阶段。当时,主流经济学已经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公共政策以及国际政策,某种意义上,已经垄断了学界影响政策的主要通道。但在1970年代时,很多学者已经意识到,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存在缺陷,人的选择很难做到最优化,会受到重重偏见的影响;但根据经济学理论设计的行为模型,却成为公共政策、金融、贸易等多领域的决策前提,这引发了大量的问题。理查德·泰勒从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发现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所谓非理性行为,探索出了禀赋效应。本书指出,在商业领域、金融领域,决策失败的案例,往往大大多于成功案例,归结原因,主要包括:第一,过度自信。尤其是过去的成功经历、经验,会让人们严重高估自己的能力、直觉,忽略运气、外部环境、他人协助等因素,从而作出错误决定。第二,过度极端的预测。第三,赢家的诅咒。当很多人为某个标的物展开竞争时,赢家的估价和出价都最高,以至于出价远远超过了实际价值。第四,错误共识效应。人们倾向于认为其他人与自己有同样的偏好,据此为了抢先,会额外承担溢价或其他代价来争取机会。第五,现时偏见。一些大公司发生并购,却最终走向失败,有着方方面面的偶然因素,但不可否认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包括并购者、投资者都给予了这样的交易以不切实际的预期——很多优秀的并购项目,也承载不起过高的期许。行为经济学在20世纪曾长期扮演经济学体系中的异端角色。传统经济学认为,理性的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这也是市场有效的基准前提。行为经济学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揭示出了传统经济学教条的缺陷,市场主体(人或企业)很难做到教条式、高度精确化的理性,证明有限理性、厌恶损失、有限意志力、注重公平才是真实的人性。市场缺陷、市场恐慌很多情况下难以避免。行为经济学涉及到人的自我控制,比如延迟消费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也显得非常重要。数学尤其是越来越复杂的数学方法、公式和模型被引入其中,意在更为精确的预估人的行为。理查德·泰勒在书中回顾对自我控制问题的研究时,谈到了理性自我(计划者)和感性自我(行动者)的同时存在,自我控制会受到多方面诱因的影响,很难形成一个确切的结论。《“错误”的行为》书中在谈到行为经济学一个重要论点“注重公平”时,就打车软件优步在高峰期设置的动态加价的公平性,进行了分析。有关公平,行为经济学还涌现出最后通牒实验、独裁者博弈、禀赋效应实验等著名实验,深化了人们对于人的认知行为特点的理解。《“错误”的行为》一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理查德·泰勒本人1980年代之后不同时期埋首于行为经济学研究,以及设法将行为经济学观点应用于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的情况。通过理查德·泰勒的讲述,读者不仅可以掌握行为经济学发展完善的历程,更为清晰的了解这门新兴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而且还将更好的理解随着行为经济学应用的扩散,商业领域及公共政策发生的重大转变。
(原标题:诺奖得主为你解读行为经济学)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