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生产设备包装虚标保险公司承保如何查处

表里不一 坑农不浅:化肥包装乱象调查【现代农业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23贴子:
表里不一 坑农不浅:化肥包装乱象调查收藏
今年春耕时节,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石场村农民面对一款名为“枫禾牌缓释肥料属氨基酸型肥料”犯了狐疑,包装袋上一侧写有氮、磷、钾等于或大于40%,氨基酸、腐植酸大于或等于16%,突出标注总有效成分56%;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写有复混肥料,总养分大于或等于56%,还写着铵态氮16%,氨基酸11%,有机质20%,中量元素硫10%。到底有效养分含量是多少呢?  就农民的疑问,记者咨询了有关农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款肥料的总养分只有40%,养分含量仅指氮、磷、钾,而不能把中、微量元素、有机质及其他添加物计入到总养分中,这样标注让农民在购肥时走入了误区。而这种现象在黑龙江省也有出现。  化肥包装“玩套路”损害农民利益  吉林、黑龙江两省耕地面积广、播种时间集中、化肥用量大,一些不良化肥生产厂商利用在包装上虚标含量、标注误导信息等手段忽悠农民,跟农民玩“套路”,劣质化肥以种种方式绕开监管进入农村市场。劣质化肥坑农害农,扰乱了化肥生产秩序,也让依法合规生产企业受到伤害。  黑龙江省土肥站高级农艺师张凤彬告诉记者,在包装上虚标含量、标注误导信息等欺骗农民有多种花样,最突出的是“偷含量”。用非养分含量冒充养分含量,一些劣质肥氮、磷、钾三项都标注18%,农民会认为总养分含量是54%,但包装上钾后面用小字标注腐植酸钾、有机钾等,这类钾作物并不能吸收,肥料实际养分只有36%,农民如果使用含量不足的肥,农作物在后期肥力会不足,直接影响产量。  同时,有些化肥生产厂商还对肥料功能神话宣传,特别是一些微生物肥,产品宣传得神乎其神,实际并没有明显作用。  还有一些化肥氯离子超标,对烟叶、马铃薯、甜瓜等忌氯作物危害极大;一些肥料年年换包装,什么好卖起什么名,欺骗农民。  利益驱使、逃避监管是主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张凤彬表示,化肥在行业内以吨含量为计价单位,按一个含量50元计算,正常50%含量的化肥降到40%,一吨化肥就有500元的暴利。  同时,劣质化肥在销售上想方设法避开监管,直接进村屯入农户。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经销商千方百计推脱责任,农民无法维权。  开安镇石场村农民老费告诉记者:“种子、化肥等产品,我们使用后发现没有达到当初购买时说的效果,销售人员就说我们使用不规范,用肥时节不到、温度不适合、兑水比例不够等等,都是我们的责任,到县里有关部门投诉还要走很远的路,说不好什么时间才能有结果。一想到这么麻烦就算了。我们的办法就是,今年的损失咬咬牙就算了,明年就不再买这家的种子、化肥、农药了。”  这种“行商”给监管提出了新课题。吉林省农安县农业局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对记者说:“从2014年开始,农安县农资销售模式开始转变,农村出现了经纪人,农资销售不再是坐在店里等农民上门选购,而是送货上门,给监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我们现在60%到70%的监管力量都放在了农村,每年开春,用各种方法提醒农民购农资时要到正规商店,索要发票凭证,但是总有一些农民不听劝阻,贪图便宜,从一些不正规途径购肥。一些商贩有的连店面都没有,租个仓库,从厂家把货拉来,再雇两个业务员,走村串户进行销售,在村里和农民定好了数量,他们很快就用车给送去,往往春天种地用肥先不交钱,到秋天卖了粮食再收钱。”  各方呼吁强监管、重引导维护农民利益  对于这种种现象,各地一直给予严厉打击,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8年红盾护农工作方案中提出,重点“查处对肥料产品虚假标注有效成分、标称具有农药功能、标签标识混乱等违法行为;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虚假标识、虚假宣传等行为。”今年4月,该局发布的《流通领域化肥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公告》中106种不合格产品全部涉及这类问题。  农业专家、农资企业和农民都呼吁,对这种现象加强监管,加大对生产源头的管理与违规现象处罚力度。对村屯层面的流通环节要加强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流动商贩和无证代售点的管理。  农业部门应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在正规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处购买化肥。东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用肥类型差异小,让农户和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购买农资也是防止被奸商“套路”的有效手段。  黑龙江龙联农民合作社联社总经理王吉勇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一共购买了2.8万吨化肥,供70万亩耕地使用,大规模集中购买让他们掌握话语权,供肥企业在产品质量保障、供货时间、生产服务等方面都给予优先,在价格上还给予了让利,与市场价相比,共节约购肥资金840万元。  对农民的科普宣传也需要加强,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民掌握化肥选购知识,能辨别真假,遇到问题能维护好自身权益。监管人员应多去农村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走访,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保证他们用肥、用药安全。内容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登录百度帐号化肥坑农:虚标含量、产地不实......多的是你不知道的套路!
记者在东北部分地区采访发现,受投机利益驱使、农民防范意识差、监管存漏洞等因素影响,一些化肥产品在包装上玩起花样——虚标含量、产地不实、标注误导信息……
专家表示,针对化肥包装误导、坑害农民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形成监管合力,采取措施覆盖监管死角,加大对违规违法企业曝光力度。
化肥包装“偷含量”坑农
吉林省农安县石场村农民金长艳今年选用了一款缓释肥料。“卖肥的人说是56%含量的,每袋100斤,130元。”记者查看这款肥料包装发现,尽管在显著位置加黑加粗标注了“56%”,但其中最重要的氮磷钾成分含量仅为40%,而氨基酸、腐殖酸的含量16%也被算为总有效成分。
记者从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化肥问题主要有单一养分及总养分不足、氯含量超标、有机质含量不足及标识不规范,还有一些化肥的检测结果与明示标注出现偏离,个别养分不足而其他养分过高。
除了偷含量,一些化肥标注产地与实际产地不符。“咱农民也不懂这些标的东西,去年我就被骗了,到9月份玉米根部就透亮的,那就是脱肥了。”
61岁的农安县万来村农民李永长还保留着去年的化肥包装袋,包装袋标注生产厂家为江苏某企业,厂址为徐州市某村庄。
但记者查询后发现,该产品标注肥料登记证号的所属企业却是一家注册信息在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的企业。
此外,一些化肥包装还标有不规范信息,进而误导农民。黑龙江省宾县宾西镇朝阳村农民王胜才给半月谈记者展示了他今年购买的肥料,包装袋底部不起眼的地方有小字印有“底氯(低氯)”字样,并标明“玉米专用肥”“适用于盐碱地”。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马志军说,玉米这样的忌氯作物不建议使用含氯化肥。此外,由于盐碱地氯离子含量较高,含氯化肥也并不建议用于盐碱地。
一些化肥生产商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还在包装上印有“国字头”科研院所为其“背书”。业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有些生产商只是从这些科研院所购入“缓释剂”等添加材料,并没有实质合作关系。
利益驱使成包装不规范主因
业内人士表示,包装不规范、偷含量等问题,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利益驱使。一位化肥经销商告诉半月谈记者,氮磷钾总含量每减少一个百分点,一吨肥就能降低50元成本。有的化肥厂商通过虚标含量,每吨可获利200元至300元。
部分农民防范意识差、贪图便宜,也给一些化肥厂商留下可乘之机。
黑龙江省宾县宾西镇朝阳村村民李喜有说,他今年购买的化肥标注是吉林省某企业,但实际上是附近小厂代为加工生产的。李喜有说,这样的化肥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因此就购买了。
黑龙江省巴彦县巴彦镇红星村农民付丛义几乎每年购买的化肥品牌都不同:“我们就图省心。再说化肥商贩把肥都拉到家门口了,也不好意思不要,就留下了。”
如果化肥出现含量虚假,总养分含量低,铅、铬等重金属相对含量会高,会严重污染土地,降低作物品质,影响粮食安全。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汤新泉认为,化肥包装不规范等行为使合规经营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长此以往,容易“劣币驱逐良币”,扰乱化肥市场秩序。
加大监管力度,形成监督合力
一些工商、农业等部门人士指出,由于机制体制等原因,目前在化肥市场监管上还存在分段执法、边界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影响了监管实际效果。
针对化肥市场包装不规范等乱象,马志军等专家和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应当进一步强化综合执法,由政府或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由农委、工商、质检、公安、供销社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机构,形成监管合力,加大监管力度。
注重加大基层流通环节监管力度,加大对流动商贩、无登记村级代售点的检查力度,不留监管“死角”。
有关部门还应加强信用监管,对包装不规范、误导消费者,以及违法制假售假的企业加大公示力度和范围,建立联合惩戒及“灰名单”“黑名单”等机制,使违规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此外,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引导。有关部门可采取发放传单、开办讲座等方法,利用各类媒介,大力宣传化肥选购知识,引导农民到正规经销商及生产企业选购化肥,遇到问题采取合理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信息来自农视网
◆编辑:姜琴
◆审核:陈蓓蓓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表里不一坑农不浅表里不一坑农不浅手机中国网百家号本报记者阎红玉刘伟林今年春耕时节,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石场村农民面对一款名为“枫禾牌缓释肥料属氨基酸型肥料”犯了狐疑,包装袋上一侧写有氮、磷、钾等于或大于40%,氨基酸、腐植酸大于或等于16%,突出标注总有效成分56%;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写有复混肥料,总养分大于或等于56%,还写着铵态氮16%,氨基酸11%,有机质20%,中量元素硫10%。到底有效养分含量是多少呢?就农民的疑问,记者咨询了有关农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款肥料的总养分只有40%,养分含量仅指氮、磷、钾,而不能把中、微量元素、有机质及其他添加物计入到总养分中,这样标注让农民在购肥时走入了误区。而这种现象在黑龙江省也有出现。化肥包装“玩套路”损害农民利益吉林、黑龙江两省耕地面积广、播种时间集中、化肥用量大,一些不良化肥生产厂商利用在包装上虚标含量、标注误导信息等手段忽悠农民,跟农民玩“套路”,劣质化肥以种种方式绕开监管进入农村市场。劣质化肥坑农害农,扰乱了化肥生产秩序,也让依法合规生产企业受到伤害。黑龙江省土肥站高级农艺师张凤彬告诉记者,在包装上虚标含量、标注误导信息等欺骗农民有多种花样,最突出的是“偷含量”。用非养分含量冒充养分含量,一些劣质肥氮、磷、钾三项都标注18%,农民会认为总养分含量是54%,但包装上钾后面用小字标注腐植酸钾、有机钾等,这类钾作物并不能吸收,肥料实际养分只有36%,农民如果使用含量不足的肥,农作物在后期肥力会不足,直接影响产量。同时,有些化肥生产厂商还对肥料功能神话宣传,特别是一些微生物肥,产品宣传得神乎其神,实际并没有明显作用。还有一些化肥氯离子超标,对烟叶、马铃薯、甜瓜等忌氯作物危害极大;一些肥料年年换包装,什么好卖起什么名,欺骗农民。利益驱使、逃避监管是主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张凤彬表示,化肥在行业内以吨含量为计价单位,按一个含量50元计算,正常50%含量的化肥降到40%,一吨化肥就有500元的暴利。同时,劣质化肥在销售上想方设法避开监管,直接进村屯入农户。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经销商千方百计推脱责任,农民无法维权。开安镇石场村农民老费告诉记者:“种子、化肥等产品,我们使用后发现没有达到当初购买时说的效果,销售人员就说我们使用不规范,用肥时节不到、温度不适合、兑水比例不够等等,都是我们的责任,到县里有关部门投诉还要走很远的路,说不好什么时间才能有结果。一想到这么麻烦就算了。我们的办法就是,今年的损失咬咬牙就算了,明年就不再买这家的种子、化肥、农药了。”这种“行商”给监管提出了新课题。吉林省农安县农业局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对记者说:“从2014年开始,农安县农资销售模式开始转变,农村出现了经纪人,农资销售不再是坐在店里等农民上门选购,而是送货上门,给监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我们现在60%到70%的监管力量都放在了农村,每年开春,用各种方法提醒农民购农资时要到正规商店,索要发票凭证,但是总有一些农民不听劝阻,贪图便宜,从一些不正规途径购肥。一些商贩有的连店面都没有,租个仓库,从厂家把货拉来,再雇两个业务员,走村串户进行销售,在村里和农民定好了数量,他们很快就用车给送去,往往春天种地用肥先不交钱,到秋天卖了粮食再收钱。”各方呼吁强监管、重引导维护农民利益对于这种种现象,各地一直给予严厉打击,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8年红盾护农工作方案中提出,重点“查处对肥料产品虚假标注有效成分、标称具有农药功能、标签标识混乱等违法行为;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虚假标识、虚假宣传等行为。”今年4月,该局发布的《流通领域化肥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公告》中106种不合格产品全部涉及这类问题。农业专家、农资企业和农民都呼吁,对这种现象加强监管,加大对生产源头的管理与违规现象处罚力度。对村屯层面的流通环节要加强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流动商贩和无证代售点的管理。农业部门应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在正规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处购买化肥。东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用肥类型差异小,让农户和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购买农资也是防止被奸商“套路”的有效手段。黑龙江龙联农民合作社联社总经理王吉勇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一共购买了2.8万吨化肥,供70万亩耕地使用,大规模集中购买让他们掌握话语权,供肥企业在产品质量保障、供货时间、生产服务等方面都给予优先,在价格上还给予了让利,与市场价相比,共节约购肥资金840万元。对农民的科普宣传也需要加强,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民掌握化肥选购知识,能辨别真假,遇到问题能维护好自身权益。监管人员应多去农村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走访,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保证他们用肥、用药安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手机中国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随时随地了解环球动态,听见中国声音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肥料包装标识存在问题及对策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肥料包装标识存在问题及对策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农科110欢迎您
&&&&&&&&&&&&&&&&&&&&
化肥包装乱象调查
今年春耕时节,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石场村农民面对一款名为“枫禾牌缓释肥料属氨基酸型肥料”犯了狐疑,包装袋上一侧写有氮、磷、钾等于或大于40%,氨基酸、腐植酸大于或等于16%,突出标注总有效成分56%;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写有复混肥料,总养分大于或等于56%,还写着铵态氮16%,氨基酸11%,有机质20%,中量元素硫10%。到底有效养分含量是多少呢?
就农民的疑问,记者咨询了有关农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款肥料的总养分只有40%,养分含量仅指氮、磷、钾,而不能把中、微量元素、有机质及其他添加物计入到总养分中,这样标注让农民在购肥时走入了误区。而这种现象在黑龙江省也有出现。
化肥包装“玩套路”损害农民利益
吉林、黑龙江两省耕地面积广、播种时间集中、化肥用量大,一些不良化肥生产厂商利用在包装上虚标含量、标注误导信息等手段忽悠农民,跟农民玩“套路”,劣质化肥以种种方式绕开监管进入农村市场。劣质化肥坑农害农,扰乱了化肥生产秩序,也让依法合规生产企业受到伤害。
黑龙江省土肥站高级农艺师张凤彬告诉记者,在包装上虚标含量、标注误导信息等欺骗农民有多种花样,最突出的是“偷含量”。用非养分含量冒充养分含量,一些劣质肥氮、磷、钾三项都标注18%,农民会认为总养分含量是54%,但包装上钾后面用小字标注腐植酸钾、有机钾等,这类钾作物并不能吸收,肥料实际养分只有36%,农民如果使用含量不足的肥,农作物在后期肥力会不足,直接影响产量。
同时,有些化肥生产厂商还对肥料功能神话宣传,特别是一些微生物肥,产品宣传得神乎其神,实际并没有明显作用。
还有一些化肥氯离子超标,对烟叶、马铃薯、甜瓜等忌氯作物危害极大;一些肥料年年换包装,什么好卖起什么名,欺骗农民。
利益驱使、逃避监管是主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张凤彬表示,化肥在行业内以吨含量为计价单位,按一个含量50元计算,正常50%含量的化肥降到40%,一吨化肥就有500元的暴利。
同时,劣质化肥在销售上想方设法避开监管,直接进村屯入农户。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经销商千方百计推脱责任,农民无法维权。
开安镇石场村农民老费告诉记者:“种子、化肥等产品,我们使用后发现没有达到当初购买时说的效果,销售人员就说我们使用不规范,用肥时节不到、温度不适合、兑水比例不够等等,都是我们的责任,到县里有关部门投诉还要走很远的路,说不好什么时间才能有结果。一想到这么麻烦就算了。我们的办法就是,今年的损失咬咬牙就算了,明年就不再买这家的种子、化肥、农药了。”
这种“行商”给监管提出了新课题。吉林省农安县农业局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对记者说:“从2014年开始,农安县农资销售模式开始转变,农村出现了经纪人,农资销售不再是坐在店里等农民上门选购,而是送货上门,给监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我们现在60%到70%的监管力量都放在了农村,每年开春,用各种方法提醒农民购农资时要到正规商店,索要发票凭证,但是总有一些农民不听劝阻,贪图便宜,从一些不正规途径购肥。一些商贩有的连店面都没有,租个仓库,从厂家把货拉来,再雇两个业务员,走村串户进行销售,在村里和农民定好了数量,他们很快就用车给送去,往往春天种地用肥先不交钱,到秋天卖了粮食再收钱。”
各方呼吁强监管、重引导维护农民利益
对于这种种现象,各地一直给予严厉打击,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8年红盾护农工作方案中提出,重点“查处对肥料产品虚假标注有效成分、标称具有农药功能、标签标识混乱等违法行为;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虚假标识、虚假宣传等行为。”今年4月,该局发布的《流通领域化肥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公告》中106种不合格产品全部涉及这类问题。
农业专家、农资企业和农民都呼吁,对这种现象加强监管,加大对生产源头的管理与违规现象处罚力度。对村屯层面的流通环节要加强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流动商贩和无证代售点的管理。
农业部门应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在正规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处购买化肥。东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用肥类型差异小,让农户和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购买农资也是防止被奸商“套路”的有效手段。
黑龙江龙联农民合作社联社总经理王吉勇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一共购买了2.8万吨化肥,供70万亩耕地使用,大规模集中购买让他们掌握话语权,供肥企业在产品质量保障、供货时间、生产服务等方面都给予优先,在价格上还给予了让利,与市场价相比,共节约购肥资金840万元。
对农民的科普宣传也需要加强,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民掌握化肥选购知识,能辨别真假,遇到问题能维护好自身权益。监管人员应多去农村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走访,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保证他们用肥、用药安全。
科技110社区
坐堂时间:
热线电话:9660110
6月21日 : -
6月28日 : -
河北科技报社版权所有,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备案号:冀ICP备 冀新网备
Copyright ? 2012 hbkj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标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