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下如何打新股一般能赚多少和参与pre

“花式”打新一票难求 Pre-IPO火爆背后乱象丛生_网易财经
“花式”打新一票难求 Pre-IPO火爆背后乱象丛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定增市场遇冷 花式打新升温 Pre-IPO火爆背后乱象丛生)
折价率持续下行,“破定”屡屡出现,原本“躺着赚钱的”定增市场遭到机构冷遇,逐利资金开始疯狂涌向Pre-。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近期部分机构疯抢优质Pre-IPO项目,却往往一票难求,甚至有第三方张口索要百万介绍费。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持续调整让机构参与定增积极性降至冰点,反观IPO赚钱效应持续火爆。“少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从去年底就开始布局Pre-IPO,但资源有限,如今想分一杯羹已非常困难。”Pre-IPO火爆背后却是乱象丛生、泡沫隐现。有企业故意放风“拟IPO”,忽悠投资者做实控人套现出逃的“接盘侠”。业内人士指出,在狂热投资潮流中需保持警惕,抽丝剥茧识别企业风险,才能避免踩中“雷区”。定增资金“换挡”Pre-IPO“最近我们不做A股定增了,你要有好的新三板Pre-IPO项目,可以介绍给我。”日前,广东某投资公司经理王宏(化名)告诉记者,2014年他负责参与的一个A股上市公司三年期定增项目马上就要解锁,结果最近A股跌跌不休,眼看着收益由正转负。“耗费三年时间反倒被套接近两成,还不如赌一把Pre-IPO,快的话不要三年就能赚得更多。”“最近A股定增市场降温明显,包括上市公司、机构及部分中介均开始审慎对待。”华南一大型券商机构业务部经理表示,不少股票价格已跌至2015年以来的新低点,定增浮亏大面积出现,导致部分机构“闻定增色变”。统计数据显示,4月A股定增项目发布数仅16宗,同比减少78.08%,募资规模529.47亿元,同比减少72.63%。申万宏源统计显示,截至5月14日,处于已过会和已获批的正常待审定增项目共277宗,发行价、发行底价与股价倒挂的项目持续增至98宗,倒挂家数占比35.38%,环比持续增加16.22%,平均倒挂率升至13.81%。“2月出台的再融资新规对定增市场影响较大,尤其是以发行期首日定价的规则,打破了以往通过大幅折价获利的模式,使得A股定增吸引力下降。”深圳一合伙人表示,近期不管是定价定增项目还是竞价定增项目,折价都在持续缩窄,导致定增套利空间持续缩小,已难以带来高度参与的热情。在A股定增市场遇冷的情况下,跟王宏一样心态的投资经理并不在少数。记者采访了解到,仅深圳最近就有不少私募已改变策略,对A股定增项目敬而远之,反而开始到处寻找优质的拟IPO项目,准备“重仓”杀入。还有不少公募也开始打退堂鼓,将资金转投Pre-IPO品种。“随着IPO的提速,近来IPO平均所需总时长已明显下降。”上述私募合伙人表示,以往一个项目从报材料到拿到批文,平均所需时间为2至3年,最终成功实现IPO往往需要数年时间,“但这段时间以来,这个周期缩短为一年半至两年。”“上IPO后企业估值水平会大幅提升,不少投资者都能获得少则数倍多则十几倍的回报,这些因素都刺激逐利资金涌向Pre-IPO品种。”该合伙人表示。“花式”打新一票难求由于新三板被誉为“上市种子库”,一些新三板Pre-IPO项目成为逐利资金优选对象。Wind数据显示,按照2016年业绩统计,净利润超过2000万元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共有1984家。而截至目前,已有80多家IPO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同时公告接受IPO辅导的企业超过400家。北京一家大型私募在深圳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他主要将精力放在参与深圳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但2月再融资新规出台后,他就牵头成立了两只新三板Pre-IPO基金。“开始还募不满资金,结果到了四月中下旬,过来咨询的人突然增多,甚至有之前明确拒绝过的客户要求入伙。不到两个星期,资金缺口就全部填满。”该负责人介绍,最近像他旗下基金这样情况的不在少数。“很多原本打算投向A股定增的资金,开始涌入新三板Pre-IPO市场,这个现象最近尤其突出。”“目前投资Pre-IPO,就相当于‘花式’打新。”该负责人表示,此前,投资机构参与新三板投资不踊跃,与交投不活跃、担心无法顺利退出有较大关系。但随着IPO提速,退出方向逐步明确,新三板Pre-IPO股权投资变得火热。今年以来,新三板过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5月10日,新三板企业佩蒂股份成功过会,成为2017年以来第六家过会的新三板企业,进一步引爆了新三板Pre-IPO投资的热情。某私募机构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来,越来越多资金涌入新三板投资优质标的。“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优质标的被抢得很厉害。”在Pre-IPO投资热潮之下,虽然新三板整体“融资难”的境况尚未见转机,但该市场里的拟IPO企业定增却很抢手,一票难求并不鲜见。王宏透露,此前有一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发布定增预案,他联系上公司时却被告知额度已被抢完。“结果深圳一家跟这家公司关系非常紧密的第三方机构找上门,说手里还有3000万元的定增额度,如果需要,可以只收取100万元的介绍费。”乱象丛生泡沫隐现在市场各方纷纷加大新三板Pre-IPO投资时,其背后的乱象和估值泡沫也开始浮现。“不少新三板公司借机炒作,机构要防止‘踩雷’。”某中小型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表示,部分公司暂未达到IPO条件也宣布进行上市辅导,甚至故意对外大肆宣传,实际上是为大股东或实控人套现离场招揽“接盘侠”。“公司接受上市辅导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会IPO,需警惕少数非优质公司借IPO题材吸引投资者介入,达到提升股价或大股东顺势退出的目的。”该负责人提醒,拟IPO企业并非都能成功上市,依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王宏则对当前的新三板Pre-IPO估值泡沫比较担忧。“现在A股部分中小创股票已经跌到20倍左右市盈率,但是Pre-IPO阶段大家疯狂抢项目,将拟IPO企业估值推得越来越高,现在基本都在20倍以上,甚至有的出现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现象。我觉得这过于狂热了。”在他看来,目前A股二级市场尤其是中小创,估值中枢还存在较大的下调压力。“这代表着未来的退出收益在下滑,但现在投资估值在飞速上升,这里面肯定有风险。”“在投资之前,一定会对投资标的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王宏介绍经验,还是要多看少动,对企业进行抽丝剥茧般的研究,只投自己看得懂的项目。“我对于价格太高的项目以看为主,一般不会投。”
标准一旦建立了之后,大多数时间并不用总管着市场。
巨丰投顾6月策略:市场低谷期防御为上。
此种战法是短线交易者必须注意的一个因素,是散户能够获利的力量之源。
K线是分析和判断行情走势最基本的技术指标。学会看图,赚钱不再难!
在这个市场里,主力决定着大市走向。散户能赚钱的方法就是跟庄操作。
要做股票,先看大盘,如果把握不好节奏,想在市场生存,真的很难。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任万顺_NF522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创投人士:减持新规将使Pre-IPO降温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文彬
  证监会近期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引起各界热烈探讨。这一减持新规,将给近来异常火热的Pre-IPO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创投人士认为,监管层希望借此堵住制度套利的缺口,引导长期价值投资,而火热的Pre-IPO因此将出现降温。  &减持新规是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它针对的就是制度套利者。& 基岩资本董事总经理赫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Pre-IPO其实是一种制度套利,可以通过突击入股的方式来牟取暴利,这容易滋生腐败。基岩资本是一家从事海外一级半市场即做海外Pre-IPO的机构,近年来开始拓展国内市场。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IPO增量的快速扩容,Pre-IPO被视作是&确定性更大的打新&,在国内异常火爆,估值一度攀上20倍、甚至30倍的市盈率。赫旭认为,从新规来看,监管层正是希望通过这种倒逼机制,使投资机构更为重视企业的质量,而不是仅仅靠一、二级市场的套利,以此来堵住制度套利的缺口,引导长期价值投资。减持新规的出炉,将促使Pre-IPO项目价格自然走低,火热的Pre-IPO会因此出现降温。  与此同时,减持新规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创投基金退出时间,时间成本的增加意味着风险的增大。赫旭认为,Pre-IPO机构需要考虑增加自己的退出渠道,比如考虑参与不同上市地点的IPO,推动上市公司的并购等等。  6月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监管问答,明确了关于首发企业中创业投资基金股东的锁定期安排及适用该政策的创业投资基金的具体认定标准。  &此次调整对于创投基金来说确实是一个利好,但惠及面不算太大。& 赫旭分析指出,此番调整可能会对创业企业的股权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某些大股东或许会利用该制度,在创业初期即通过股权代持等方式设立一系列的创投基金来实现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将自己的股权拆细以达到提前减持的目的。
上海证券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1998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820-0277 地址:中国上海 浦东杨高南路1100号 E-MAIL:定增市场遇冷花式打新升温 Pre-IPO火爆背后乱象丛生
  折价率持续下行,“破定”屡屡出现,原本“躺着赚钱的”A股定增市场遭到机构冷遇,逐利资金开始疯狂涌向Pre-IPO。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近期部分机构疯抢新三板优质Pre-IPO项目,却往往一票难求,甚至有第三方张口索要百万介绍费。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A股持续调整让机构参与定增积极性降至冰点,反观IPO赚钱效应持续火爆。“少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从去年底就开始布局Pre-IPO,但资源有限,如今想分一杯羹已非常困难。”  Pre-IPO火爆背后却是乱象丛生、泡沫隐现。有企业故意放风“拟IPO”,忽悠投资者做实控人套现出逃的“接盘侠”。业内人士指出,在狂热投资潮流中需保持警惕,抽丝剥茧识别企业风险,才能避免踩中“雷区”。  定增资金“换挡”Pre-IPO  “最近我们不做A股定增了,你要有好的新三板Pre-IPO项目,可以介绍给我。”日前,广东某投资公司经理王宏(化名)告诉记者,2014年他负责参与的一个A股上市公司三年期定增项目马上就要解锁,结果最近A股跌跌不休,眼看着收益由正转负。“耗费三年时间反倒被套接近两成,还不如赌一把Pre-IPO,快的话不要三年就能赚得更多。”  “最近A股定增市场降温明显,包括上市公司、机构及部分中介均开始审慎对待。”华南一大型券商机构业务部经理表示,不少股票价格已跌至2015年以来的新低点,定增浮亏大面积出现,导致部分机构“闻定增色变”。  ()统计数据显示,4月A股定增项目发布数仅16宗,同比减少78.08%,募资规模529.47亿元,同比减少72.63%。()统计显示,截至5月14日,处于已过会和已获批的正常待审定增项目共277宗,发行价、发行底价与股价倒挂的项目持续增至98宗,倒挂家数占比35.38%,环比持续增加16.22%,平均倒挂率升至13.81%。  “2月出台的再融资新规对定增市场影响较大,尤其是以发行期首日定价的规则,打破了以往通过大幅折价获利的模式,使得A股定增吸引力下降。”深圳一私募合伙人表示,近期不管是定价定增项目还是竞价定增项目,折价都在持续缩窄,导致定增套利空间持续缩小,已难以带来高度参与的热情。  在A股定增市场遇冷的情况下,跟王宏一样心态的投资经理并不在少数。记者采访了解到,仅深圳最近就有不少私募已改变策略,对A股定增项目敬而远之,反而开始到处寻找优质的拟IPO项目,准备“重仓”杀入。还有不少公募也开始打退堂鼓,将资金转投Pre-IPO品种。  “随着IPO的提速,近来IPO平均所需总时长已明显下降。”上述私募合伙人表示,以往一个项目从报材料到拿到批文,平均所需时间为2至3年,最终成功实现IPO往往需要数年时间,“但这段时间以来,这个周期缩短为一年半至两年。”  “上IPO后企业估值水平会大幅提升,不少投资者都能获得少则数倍多则十几倍的回报,这些因素都刺激逐利资金涌向Pre-IPO品种。”该合伙人表示。  “花式”打新一票难求  由于新三板被誉为“上市种子库”,一些新三板Pre-IPO项目成为逐利资金优选对象。数据显示,按照2016年业绩统计,净利润超过2000万元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共有1984家。而截至目前,已有80多家新三板企业IPO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同时公告接受IPO辅导的企业超过400家。  北京一家大型私募在深圳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他主要将精力放在参与深圳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但2月再融资新规出台后,他就牵头成立了两只新三板Pre-IPO基金。“开始还募不满资金,结果到了四月中下旬,过来咨询的人突然增多,甚至有之前明确拒绝过的客户要求入伙。不到两个星期,资金缺口就全部填满。”  该负责人介绍,最近像他旗下基金这样情况的不在少数。“很多原本打算投向A股定增的资金,开始涌入新三板Pre-IPO市场,这个现象最近尤其突出。”  “目前投资Pre-IPO,就相当于‘花式’打新。”该负责人表示,此前,投资机构参与新三板投资不踊跃,与交投不活跃、担心无法顺利退出有较大关系。但随着IPO提速,退出方向逐步明确,新三板Pre-IPO股权投资变得火热。  今年以来,新三板过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5月10日,新三板企业佩蒂股份成功过会,成为2017年以来第六家过会的新三板企业,进一步引爆了新三板Pre-IPO投资的热情。  某私募机构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来,越来越多资金涌入新三板投资优质标的。“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优质标的被抢得很厉害。”  在Pre-IPO投资热潮之下,虽然新三板整体“融资难”的境况尚未见转机,但该市场里的拟IPO企业定增却很抢手,一票难求并不鲜见。王宏透露,此前有一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发布定增预案,他联系上公司时却被告知额度已被抢完。“结果深圳一家跟这家公司关系非常紧密的第三方机构找上门,说手里还有3000万元的定增额度,如果需要,可以只收取100万元的介绍费。”  乱象丛生泡沫隐现  在市场各方纷纷加大新三板Pre-IPO投资时,其背后的乱象和估值泡沫也开始浮现。  “不少新三板公司借机炒作,机构要防止‘踩雷’。”某中小型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表示,部分公司暂未达到IPO条件也宣布进行上市辅导,甚至故意对外大肆宣传,实际上是为大股东或实控人套现离场招揽“接盘侠”。  “公司接受上市辅导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会IPO,需警惕少数非优质公司借IPO题材吸引投资者介入,达到提升股价或大股东顺势退出的目的。”该负责人提醒,拟IPO企业并非都能成功上市,依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王宏则对当前的新三板Pre-IPO估值泡沫比较担忧。“现在A股部分中小创股票已经跌到20倍左右市盈率,但是Pre-IPO阶段大家疯狂抢项目,将拟IPO企业估值推得越来越高,现在基本都在20倍以上,甚至有的出现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现象。我觉得这过于狂热了。”  在他看来,目前A股二级市场尤其是中小创,估值中枢还存在较大的下调压力。“这代表着未来的退出收益在下滑,但现在投资估值在飞速上升,这里面肯定有风险。”  “在投资之前,一定会对投资标的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王宏介绍经验,还是要多看少动,对企业进行抽丝剥茧般的研究,只投自己看得懂的项目。“我对于价格太高的项目以看为主,一般不会投。”
责任编辑:zjj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新股发审提速背后:盈科资本详解Pre-IPO投资逻辑_网易财经
新股发审提速背后:盈科资本详解Pre-IPO投资逻辑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新股发审提速背后: 盈科资本详解Pre-IPO投资逻辑)
2017年的市场,挂牌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成为承载中国经济转型希望的新型资本市场。沪深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预期提高,以及新三板市场与沪深A股市场的估值差距,Pre-项目受到市场追捧,投融资需求持续升温。成立于2010年的创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Pre-IPO阶段投资,七年来累计投资项目近80个,其中火炬电子(603678.SH)和南威软件(603636.SH)等11家企业已在境内外成功上市或并购退出。对于新三板市场和沪深A股市场之间、新三板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机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盈科资本董事长钱明飞。《21世纪》:盈科资本近年投资的Pre-IPO项目退出情况如何,新三板公司是否为主要投资标的池?钱明飞:&截至今年一季度,盈科投资项目进入IPO排队的企业共7家,其中凌志软件(830866)、秦森园林(832196)、扬子地板(430539)、国林环保(家公司为新三板公司。此外,盈科投资了华图教育(830858)、深装总(835502)、康泽药业(831397)这三家公司的并购重组,有望在未来退出后获得投资收益。对于专注于Pre-IPO投资的盈科来讲,新三板是一个信息相对透明的标的池,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我们发现项目和筛选项目的交易成本。但我们也要指出,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机构意识到这个细分市场的超额利润,涌入并抬高了部分新三板Pre-IPO项目的估值,因此盈科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向Pre-IPO之前阶段回溯,目的是找到真正价值被低估的标的。除了IPO退出之外,我们也在产业领域发现更多行业整合机会,并购退出也是理想的方式,可以缩短项目投资周期。《21世纪》:2015年到2016年,新三板市场曾掀起一场由“转板”预期而引发的投资热潮,但长线资金较少,并导致产品展期、清盘纠纷。盈科资本专注投资Pre-IPO项目,资金端情况如何?钱明飞:我们也曾受到资金端不稳定的困扰:有项目却无资金对接,或有资金找不到合适项目,这种不匹配消耗了私募机构大量资源。盈科资本与其他私募机构不同之处,在于盈科的受托资金90%以上都是来自大型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实力强大机构投资者,其中某大型机构单笔投资额高达20亿元,目前盈科超高净值个人资金仅占总盘子的不到5%。以机构受托资金为主的资金结构具有资金规模大、可持续发展性强,投资者关系维护成本低等众多优势。《21世纪》:我们了解到盈科资本在Pre-IPO投资中采取“工厂化作业”模式,在初创阶段,国内某著名PE也曾采用这种模式并大获成功。你对这种模式如何定义,有何独到之处?钱明飞:&探索最佳路径,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盈科一直信奉的准则。盈科始终坚持专注Pre-IPO阶段的投资。传统股权基金在投资一个项目时,项目经理往往会负责募、投、管、退的每一个环节,这种作业模式存在着专业不足、效率低下、单兵作战等不足。盈科将投资流程分为项目开发、立项尽调、内核风控、投资决策、投后管理多个阶段执行,覆盖募、投、管、退的每一个环节。每个团队只负责其中的一个流程,保证了各个团队专业性、独立性,从而保障了公司投资项目的高效运行。
标准一旦建立了之后,大多数时间并不用总管着市场。
巨丰投顾6月策略:市场低谷期防御为上。
此种战法是短线交易者必须注意的一个因素,是散户能够获利的力量之源。
K线是分析和判断行情走势最基本的技术指标。学会看图,赚钱不再难!
在这个市场里,主力决定着大市走向。散户能赚钱的方法就是跟庄操作。
要做股票,先看大盘,如果把握不好节奏,想在市场生存,真的很难。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常亮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新股有什么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