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手抄报图片的

(眷旅世界游)
(mobaoxian0505)
第三方登录:在国外垃圾分类真让人绝望!!!
只要生活,必然会伴随生活垃圾的产生,然而扔垃圾这件在中国毫不起眼的小事却让广大出门在外的留学生颇为头疼。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历史交流源远流长,从饮食到文化,总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对于刚到这些国家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而言,除了最初的语言以外,一切似乎都比较顺利。然而当问到这部分学生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他们竞异口同声:“扔垃圾!”
日本垃圾分类细致多达518项
含笑在日本札幌市上学,上学期间,就收到了学校发给留学生的一本垃圾收集日历,分类之详尽,令人咋舌。“每月第一个周一禁止扔垃圾,第二个周一扔杂纸(至今仍没搞清楚),第三个周一扔枯枝烂叶,第四个周一扔不可燃垃圾;每周二扔可燃垃圾,周三扔打碎以及不要的盘子碟子等,周四扔瓶子、易拉罐和塑料,周五扔不可燃垃圾。”讲到这里,不仅含笑,《留学》记者也被如此繁琐的规则弄得晕头转向。除了弄清垃圾的具体分类以外,还要按照具体的时间规则操作,让初来乍到的她手忙脚 乱。
由于不熟悉垃圾的倾倒方式,初来日本的含笑错过了厨余垃圾的日期,因此不得不将袋子放在室内将近一周时间,垃圾腐败的味道弥漫房间,让她至今记忆犹新。吃一堑长一智,这次经历让她吸取了经验教训,再也不敢轻视垃圾分类及倾倒时间这件事情。含笑说:“我一直觉得札幌的垃圾分类太麻烦,直到另一名同学告诉我,他所在的学校地区,垃圾分类有55种,我竟然瞬间觉得自己很幸福。”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不同地区的具体规则不一,如果居住或学习地址变换,则需重新学习另一套垃圾分类标准,因此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学会垃圾分类,是必须掌握的留学生活技能。
韩国厨余垃圾需专用塑料袋
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与日本异曲同工,韩国实行按量付费制度,以便从源头减少垃圾排放量,并最大程度保证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投放。经过约30年的推行,至今颇见成效。
“我原来一直以为食品包装纸是可以回收的,在国内也是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到了韩国才知道,被食物污染的纸制品是不能放在可回收纸桶的。”为此,初来乍到的她没少被宿舍管理员警告。
中国留学生不会垃圾分类只因大环境缺失
虽然推行时间不长,但提及垃圾分类,生长在当代的中国学生们无一不晓,然而来到对垃圾分类要求极高的国家,不少中国留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比于日韩等国家,中国在垃圾分类的细致程度上望尘莫及,单以塑料材质的塑料瓶为例,在日本,瓶子的不同组成部分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瓶盖和围绕瓶身的塑料纸属于“其他塑料容器包装”(不同地区对瓶盖所属分类有不同的规定),而瓶身则属于“PET塑料瓶”的类别,在投递垃圾时,要将饮料瓶拆分清洗并压扁后分别投放进不同的指定垃圾袋里。
习惯成自然垃圾分类需从小培养
虽然中国的生活垃圾特性与其他国家有所区别,尤其是厨余垃圾,几千年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让这部分生活垃圾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以含水率高、含油量高、有机物高著称,对垃圾分类造成一定影响,但归根结底,留学生在垃圾分类上的差距在于没有养成习惯。
在日本,垃圾分类由父母手把手教授,一代代的传承下来,日本人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垃圾分类方式,并熟知分类标准,即使地区不同,基础仍在。对于他们来说,垃圾分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没有过多的负担。而中国垃圾分类虽然提倡多年,但一直没什么成效,这不仅源于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而且因为公民的环保意识不足,中国留学生群体并没有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在日本或者韩国,民众对垃圾分类的做法也不是全都支持的。“有必要分得那么仔细吗”“这不是太麻烦了吗”诸如此类的抱怨声在网上也是不绝于耳。含笑表示,虽然也有人抱怨,但是支持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客观来讲,垃圾分类无论是从环境角度,还是经济角度考虑都是大有好处的。正是因为大家都遵守正确处理垃圾的规定,才能保证干净整洁的街道和优美的环境。
虽然简化但美国垃圾分类仍需知晓
日本韩国实行垃圾分类,有效地提高了垃圾的利用率,节约了经济和资源成本,这对于国土资源小的两国,无疑是必要的。在现今时代,世界上实行垃圾分类的国家不在少数,在美国,无论住公寓还是私宅,倒垃圾都有相应规定,但相对于动辄七八个垃圾桶的日本和韩国而言,已经简化很多。
美国的垃圾分类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否则,环卫部门将视情节轻重,对违规者处以25美元至500美元的罚款。假如将剩菜与废纸放在一起丢到垃圾箱,环卫部门可能根据废纸中的线索找到垃圾的来源,环保部门会寄信函提醒,如果再次违规会遭罚款处罚。因此,寄宿家庭的留学生们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新闻热线:021-
国外垃圾分类做法
&nbsp&nbsp&nbsp&nbsp●瑞典:&nbsp&nbsp&nbsp&nbsp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nbsp&nbsp&nbsp&nbsp吃完饭后,居民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然后把这些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更为先进的是,有些居民的厨房水槽里还装有食物垃圾粉碎机,垃圾可被搅碎后直接冲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运输车直接送往沼气场。&nbsp&nbsp&nbsp&nbsp●日本:&nbsp&nbsp&nbsp&nbsp在日本,新迁入的居民很快就会从当地清扫所收到一份垃圾分类和按日期扔垃圾的指南,上面详细描述哪些属于可燃垃圾、哪些属于不可燃垃圾、哪些是资源垃圾,以及各类垃圾的清运时间。&nbsp&nbsp&nbsp&nbsp以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地区为例,每周的周一和周四清运可燃垃圾,周五回收资源垃圾,周六清运不可燃垃圾,周日收集大件垃圾。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扔桌子、衣柜等大件垃圾是需要花钱的,居民要到便利店、超市等处购买一种处理券,把券贴到大件垃圾上,然后在指定日期搬运到指定地点。&nbsp&nbsp&nbsp&nbsp在公园、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公共场所,则通常会设置一大排垃圾箱,分别收集生鲜垃圾、瓶子和罐头、塑料饮料瓶、报纸、不可燃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在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餐后拎着一袋垃圾站在垃圾箱前,从袋中一件件地掏出垃圾,经确认后分门别类地扔入垃圾箱。&nbsp&nbsp&nbsp&nbsp对普通人来说,垃圾分类时都会碰到的难题是各种废旧物品、包装容器到底属于哪一类垃圾。在这方面,日本人也做得相当细致。许多地方的政府网站都会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甚至会附一份详尽的分类列表,把居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物品的分属都列得明明白白。&nbsp&nbsp&nbsp&nbsp●德国:&nbsp&nbsp&nbsp&nbsp丢垃圾一直是刚到德国的外国人最头疼的事情,因为放在你面前的不是一个垃圾箱而是一组垃圾箱,扔错了可能面临罚款。&nbsp&nbsp&nbsp&nbsp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德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通常情况下,每栋住宅楼都有3至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不可回收垃圾、纸制品以及玻璃瓶。垃圾公司根据住宅楼的住户密度,决定垃圾箱的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家电、电池、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nbsp&nbsp&nbsp&nbsp与垃圾分类相伴的就是德国统一、标准化的垃圾箱设计及其简洁清楚的标识,如德国各地投放玻璃的垃圾箱就被漆成白色、绿色和棕色,分别用于投放透明、绿色和棕色的玻璃瓶。又如,在投放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上都有橙色标志;投放包装物的垃圾箱则为黄色。&nbsp&nbsp&nbsp&nbsp为将这套复杂的分类系统传给下一代,德国学校的老师和父母们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nbsp&nbsp&nbsp&nbsp●美国&nbsp&nbsp&nbsp&nbsp以奥内达加郡为例,奥内达加资源管理中心划分了几类对象进行宣传管理:普通居民住宅区、公寓区、商业区和学校。垃圾的分类要求大致相同,但总体而言,普通居民住宅区是重点管理对象,公寓区管理员是重要的中间人,商业区主要依靠集中化管理,对学校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多采用两厢一体式车辆进行收集。&nbsp&nbsp&nbsp&nbsp居民主要将垃圾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可回收的垃圾,一类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这两类是放在垃圾桶中由收运工定时上门收集。另外还有危险垃圾、电子垃圾、大件垃圾等需要与资源回收中心进行预约收集。&nbsp&nbsp&nbsp&nbsp住在公寓大楼或者多家庭住宅的居民,可以询问管理员,资源回收中心会为管理员提供免费的解决方案。&nbsp&nbsp&nbsp&nbsp(陈恒整理)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国外垃圾分类做法
日 09:02 来源:光明日报
&nbsp&nbsp&nbsp&nbsp●瑞典:&nbsp&nbsp&nbsp&nbsp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nbsp&nbsp&nbsp&nbsp吃完饭后,居民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然后把这些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更为先进的是,有些居民的厨房水槽里还装有食物垃圾粉碎机,垃圾可被搅碎后直接冲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运输车直接送往沼气场。&nbsp&nbsp&nbsp&nbsp●日本:&nbsp&nbsp&nbsp&nbsp在日本,新迁入的居民很快就会从当地清扫所收到一份垃圾分类和按日期扔垃圾的指南,上面详细描述哪些属于可燃垃圾、哪些属于不可燃垃圾、哪些是资源垃圾,以及各类垃圾的清运时间。&nbsp&nbsp&nbsp&nbsp以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地区为例,每周的周一和周四清运可燃垃圾,周五回收资源垃圾,周六清运不可燃垃圾,周日收集大件垃圾。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扔桌子、衣柜等大件垃圾是需要花钱的,居民要到便利店、超市等处购买一种处理券,把券贴到大件垃圾上,然后在指定日期搬运到指定地点。&nbsp&nbsp&nbsp&nbsp在公园、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公共场所,则通常会设置一大排垃圾箱,分别收集生鲜垃圾、瓶子和罐头、塑料饮料瓶、报纸、不可燃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在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餐后拎着一袋垃圾站在垃圾箱前,从袋中一件件地掏出垃圾,经确认后分门别类地扔入垃圾箱。&nbsp&nbsp&nbsp&nbsp对普通人来说,垃圾分类时都会碰到的难题是各种废旧物品、包装容器到底属于哪一类垃圾。在这方面,日本人也做得相当细致。许多地方的政府网站都会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甚至会附一份详尽的分类列表,把居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物品的分属都列得明明白白。&nbsp&nbsp&nbsp&nbsp●德国:&nbsp&nbsp&nbsp&nbsp丢垃圾一直是刚到德国的外国人最头疼的事情,因为放在你面前的不是一个垃圾箱而是一组垃圾箱,扔错了可能面临罚款。&nbsp&nbsp&nbsp&nbsp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德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通常情况下,每栋住宅楼都有3至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不可回收垃圾、纸制品以及玻璃瓶。垃圾公司根据住宅楼的住户密度,决定垃圾箱的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家电、电池、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nbsp&nbsp&nbsp&nbsp与垃圾分类相伴的就是德国统一、标准化的垃圾箱设计及其简洁清楚的标识,如德国各地投放玻璃的垃圾箱就被漆成白色、绿色和棕色,分别用于投放透明、绿色和棕色的玻璃瓶。又如,在投放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上都有橙色标志;投放包装物的垃圾箱则为黄色。&nbsp&nbsp&nbsp&nbsp为将这套复杂的分类系统传给下一代,德国学校的老师和父母们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nbsp&nbsp&nbsp&nbsp●美国&nbsp&nbsp&nbsp&nbsp以奥内达加郡为例,奥内达加资源管理中心划分了几类对象进行宣传管理:普通居民住宅区、公寓区、商业区和学校。垃圾的分类要求大致相同,但总体而言,普通居民住宅区是重点管理对象,公寓区管理员是重要的中间人,商业区主要依靠集中化管理,对学校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多采用两厢一体式车辆进行收集。&nbsp&nbsp&nbsp&nbsp居民主要将垃圾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可回收的垃圾,一类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这两类是放在垃圾桶中由收运工定时上门收集。另外还有危险垃圾、电子垃圾、大件垃圾等需要与资源回收中心进行预约收集。&nbsp&nbsp&nbsp&nbsp住在公寓大楼或者多家庭住宅的居民,可以询问管理员,资源回收中心会为管理员提供免费的解决方案。&nbsp&nbsp&nbsp&nbsp(陈恒整理)【图文】国外垃圾分类介绍--张天溢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外垃圾分类介绍--张天溢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美国:垃圾分类实现城镇全覆盖(垃圾分类,国外这样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垃圾围城”“垃圾下乡”成为城乡发展的“痛点”。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关系到广大民众生活环境的改善。从今天起推出“垃圾分类,国外这样做”系列报道,介绍一些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处理垃圾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在美国,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不只有详细的法律规定,而且有科学的管理方法。1965年,美国制订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1976年修订更名为《资源保护及回收法》,1990年又推出了《污染预防法》。这些法律不仅确定了资源回收的“4R原则”,即recovery(恢复)、recycle(回收)、reuse(再用)、reduction(减量);而且将处理废弃物提高到了事先预防、减少污染的高度。美国50个州在遵循联邦立法的前提下,各自制定了适合本州的地方立法,形成了有法可依、社区管理和居民自觉维护环境相结合的垃圾处理机制。
美国大大小小的城镇目前已实现了垃圾分类,只是各州、各城镇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以记者居住的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城为例,独立式住宅后院一般都摆放着绿色和黑色两个大垃圾桶,绿色垃圾桶是用来装可再生利用垃圾的,如酒瓶、饮料瓶、易拉罐等;黑色垃圾桶是用来装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剩菜剩饭、菜根果皮等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必须先用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不允许有残渣和汁水漏出。社区规定每周二收一次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则是周二和周五两次。居民只需按时把垃圾桶置放到门前路边即可,收垃圾的工人会按时装到垃圾车上。对于公寓式住宅,则是有集中垃圾存放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也是明显分开。
每周二一大早,收生活垃圾的车就到,两位青年工人麻利地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车,车上有滚动装置,将垃圾自动压缩到体积最小,既能减轻垃圾的臭味,也不会给社区居民的休息和出行带来太大的不便。收取可回收垃圾的车则是下午运作,因为没有臭味,对居民影响较小。另外,如果装修房子,房主一般都要租一个集装箱般大小的垃圾箱,将建筑垃圾放入,装修完了,再请有关垃圾公司运走,费用在几百美元至几千美元不等。
规矩好定,关键在于执行。在美国乱丢垃圾是一种犯罪行为。各州都有禁止乱扔垃圾的法律,乱丢杂物属三级轻罪,可处以300到1000美元不等的罚款、入狱或社区服务(最长一年),也可以上述两种或三种并罚。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家庭的分类处理,美国家庭垃圾的最终走向是回收利用(包括直接回收、路边分类、堆肥、综合利用等)50%,填埋40%,焚烧10%。垃圾处理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合理的社区管理、居民的自觉配合,更需要各方恒久的坚持,而美国在长期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
(华盛顿3月21日电)
《 人民日报 》( 日 22 版)
美国:垃圾分类实现城镇全覆盖(垃圾分类,国外这样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垃圾围城”“垃圾下乡”成为城乡发展的“痛点”。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家庭的分类处理,美国家庭垃圾的最终走向是回收利用(包括直接回收、路边分类、堆肥、综合利用等)50%,填埋40%,焚烧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垃圾围城”“垃圾下乡”成为城乡发展的“痛点”。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关系到广大民众生活环境的改善。从今天起推出“垃圾分类,国外这样做”系列报道,介绍一些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处理垃圾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在美国,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不只有详细的法律规定,而且有科学的管理方法。1965年,美国制订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1976年修订更名为《资源保护及回收法》,1990年又推出了《污染预防法》。这些法律不仅确定了资源回收的“4R原则”,即recovery(恢复)、recycle(回收)、reuse(再用)、reduction(减量);而且将处理废弃物提高到了事先预防、减少污染的高度。美国50个州在遵循联邦立法的前提下,各自制定了适合本州的地方立法,形成了有法可依、社区管理和居民自觉维护环境相结合的垃圾处理机制。
美国大大小小的城镇目前已实现了垃圾分类,只是各州、各城镇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以记者居住的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城为例,独立式住宅后院一般都摆放着绿色和黑色两个大垃圾桶,绿色垃圾桶是用来装可再生利用垃圾的,如酒瓶、饮料瓶、易拉罐等;黑色垃圾桶是用来装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剩菜剩饭、菜根果皮等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必须先用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不允许有残渣和汁水漏出。社区规定每周二收一次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则是周二和周五两次。居民只需按时把垃圾桶置放到门前路边即可,收垃圾的工人会按时装到垃圾车上。对于公寓式住宅,则是有集中垃圾存放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也是明显分开。
每周二一大早,收生活垃圾的车就到,两位青年工人麻利地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车,车上有滚动装置,将垃圾自动压缩到体积最小,既能减轻垃圾的臭味,也不会给社区居民的休息和出行带来太大的不便。收取可回收垃圾的车则是下午运作,因为没有臭味,对居民影响较小。另外,如果装修房子,房主一般都要租一个集装箱般大小的垃圾箱,将建筑垃圾放入,装修完了,再请有关垃圾公司运走,费用在几百美元至几千美元不等。
规矩好定,关键在于执行。在美国乱丢垃圾是一种犯罪行为。各州都有禁止乱扔垃圾的法律,乱丢杂物属三级轻罪,可处以300到1000美元不等的罚款、入狱或社区服务(最长一年),也可以上述两种或三种并罚。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家庭的分类处理,美国家庭垃圾的最终走向是回收利用(包括直接回收、路边分类、堆肥、综合利用等)50%,填埋40%,焚烧10%。垃圾处理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合理的社区管理、居民的自觉配合,更需要各方恒久的坚持,而美国在长期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
(华盛顿3月21日电)
《 人民日报 》( 日 22 版)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华龙网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健康映像·名医在线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垃圾分类画画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