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架构的CMA架构和BMA架构有什么不同?

CMA之后,又来了一个BMA,吉利的葫芦里面到底卖什么药?CMA之后,又来了一个BMA,吉利的葫芦里面到底卖什么药?二哈之家百家号三个问题了解吉利BMA架构
在如今这个时代,具有高度灵活扩展性以及规模化的模块化架构,早已成为各家汽车制造商在市场上进一步突破的必然选择,前有大众集团MQB,后有丰田的TNGA,都是极为鲜活的例子。
而在7月25日,吉利发布了由他们完全自主研发的BMA基础模块化架构。它有何亮点?对于吉利的未来发展又有怎样的促进作用,不妨通过以下3个问题,与笔者一同了解一下。
CMA与BMA如何互补与促进?
众所周知,数年前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出全新的CMA架构,相较之下,BMA则是吉利的工程师总结前者的经验,历时4年自主研发/设计所得。虽然两者之间有部分地方(例如发动机,电子架构模块等)是通用的,但包括悬架设计,供油系统模块都有着相当的差异。
也因此,CMA与BMA各自承载的“使命”有所不同,CMA主要负责中级车,而轴距拓展范围为2550——2700mm的BMA则为A0/A+级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你可能记得沃尔沃还有一个叫SPA的东西,那是研发中大型豪华车专用的。不仅如此,目前吉利也在着手研发一个全新的纯电动架构,以做到不同产品的全面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BMA的诞生也充分照顾到全球化销售策略,正如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在发布会上所言,在南美、中东等地,A级、小型车依然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而BMA的研发也正正满足了这一需求。
相对于主流模块化架构的特点?
对比起我们熟悉的MQB,TNGA等一系列模块化架构,BMA架构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其一在于BMA同时考虑了包括HEV/PHEV车型的开发,以同步满足市场对新能源车的需求;其二,吉利率先把L2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功能放到A级车上;其三,在策划之初,吉利对于新架构的乘坐空间进行了大量设计优化工作。
至于其它亮点,我们不妨用一些数据来感受一下,相比传统平台降低20%——30%的研发成本、提升近1倍的研发速度;70%的零部件通用率;70%+ 高强度钢比例,20%+ 热成型钢比例,造就的高安全架构设计可满足欧标和国标的“五星”安全碰撞标准;可搭载1.0TD、1.4T、1.5TD等多种形式的汽油动力……
将搭载在哪些车型?
根据官方资料,适用于A0至A+级的BMA架构可涵盖SUV、轿车、CROSS车型、以及wagon和MPV等多种车型。此前已经正式亮相的缤瑞,则是BMA架构下的首款轿车,关于它的详细信息,可以回顾此前吴佩频道的实拍图解文章:《谁说十万元轿车不配有运动感?吉利缤瑞来打脸》。
在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了76万6630辆,同比增长高达44%。而BMA模块化架构的正式推出,对于吉利的未来发展将会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二哈之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这是一个热爱二哈的大家庭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零部件通用率高达70%的BMA架构,能给吉利带来哪些好处?零部件通用率高达70%的BMA架构,能给吉利带来哪些好处?太平洋汽车网百家号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很快这场危机像病毒一般蔓延至汽车行业,于是各大车企都在想方设法地寻找一条既能够省钱又不能失去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事换谁都不会干。很快梅赛德斯奔驰率先提出了前轮驱动架构与后轮驱动架构,大众集团也相继推出了MQB及MLB平台架构…如今模块化架构已然成为全球车企的主要发力方向。而前不久吉利与沃尔沃合作推出CMA架构之后并没有闲着,继续趁热打铁推出了满足紧凑型车研发生产需求的BMA架构。为何各大车企都热衷于模块化架构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消费者买车用车观念在不断升级,在不同消费理念的碰撞下诞生出了越来越多的细分车型,以往单一的生产线明显已经满足不了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柔性化生产平台就这样诞生了。当汽车平台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足够的技术沉淀和数据积累后,为了缩短新车型的研发周期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便有了模块化概念。而汽车平台是指汽车从开发阶段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设备基础、生产工艺、制造流程乃至汽车核心零部件及质量控制的一整套体系。应用模块化架构后,零部件共用率得以提高(例如车厢内部按键、仪表盘、空调出风口、方向盘等零部件都能在功能不同或级别不同的车型上共同使用),而当某个零件的产量增加之后,这一零件研发生产的投资费用就可以分摊到更多的零件个体上,成本就这样降下来了。缤瑞、SX11率先采用BMA架构BMA基础模块化架构,即B-segment Modular Architecture的缩写,吉利对于BMA架构的研发超过了4年的时间,实际上在这4年的时间里吉利也还在和沃尔沃进行合作研发CMA架构。不同于CMA架构的是,BMA架构完全由吉利进行自主研发和设计,当中汲取了过去和沃尔沃合作研发CMA架构的经验。由于BMA平台能够兼容传统动力、PHEV、HEV以及基于48V的MHEV,缤瑞在推出传统汽油发动机车型之后,后续再推出新能源车型。这款发动机的来头也值得说道说道,基于单缸500cc理想气缸容量模块化生产,主要应用了200bar高压燃油喷射、顶置喷油嘴、低惯量涡轮、带mask结构的高滚流比气道设计、可变排量机油泵、缸盖集成排气岐管、DVVT技术。同时还采用了双质量飞轮、平衡轴、减震喷油器等可以改善三缸发动机NVH性能的技术。吉利目前现有的平台有:B级平台KC、SUV平台NL、A级平台FE以及MPV专属平台,这些平台的生命周期基本上为5~6年之间,在这期间会进行2~3次的技术升级。而车型宽容度更高、目光更长远的BMA架构则需要承载未来10~12年时间的市场需求车型,为了满足车型换代升级需求也会在中间第5年左右进行架构的中期升级。BMA架构有哪些优势2020年百公里燃料消耗5L的限值、双积分政策在无形之中鞭策着传统主机厂进行车型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而吉利也急需一个有突破创新的架构来满足日益严苛的法规,于是在BMA架构上我们看到了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动力车型可以进行同步开发的能力。即便是像观致这样很早就引入了模块化平台生产的车企,将传统车型为基础拓展成新能源车型也一样需要进行生产线改造等大量平台设变工作,不同于平台时代的BMA架构则可以避开这些问题。在模块化架构下,新车的研发时间将缩短至18~24个月,相比传统平台的研发速度提升了近1倍,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推出针对性的细分车型。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研发风险,研发成本也相比传统平台降低了20%~30%。总结在丰田的TNGA架构下脱胎换骨的凯美瑞让每一位接触过的人都为之惊喜,甚至感叹丰田已经不是过去我们所熟悉的丰田。从这里大概就能感受到模块化架构所带来的魅力,绝非降低生产成本那么简单。我们更加期待从吉利BMA架构走出来的车型所带来的表现,是否一如吉利所说为年轻人带来轻松愉悦的驾驶体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太平洋汽车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提供专业、好玩、有趣的汽车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大众MQB们很牛?小心被吉利BMA后发赶超大众MQB们很牛?小心被吉利BMA后发赶超DearAuto百家号模块化架构的推进,是所有中国车企的当务之急如果说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直接影响一款车的性能,那一个通用的架构(architecture),则直接决定了某一级别车型的整体实力。对一个成熟车企来说,要造好某一款车不难,但要让同级车型都具备均等且稳定的竞争力,则需要一个技术先进、覆盖面全的车型架构。随着零部件的通用率不断提高,模块化架构已成为全球车企的主攻方向。业内领先的车企,都已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车型架构,如大众MQB/MLB、宝马UKL/CLAR、丰田TNGA等。模块化架构的开发,是研发能力、生产管理水平、资金实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体现,反映出车企的体系实力。大众MQB模块化架构反观中国品牌车企,虽然近年来推出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车型,但在模块化架构建设上依然进展缓慢。仅靠一两款爆款车型,难以支撑品牌持续向上发展,更别说与合资巨头们对抗。因此,模块化架构的推进,是所有中国车企的当务之急。首个自主研发架构,吉利先攻A0-A级吉利似乎早就看到这点了。在与沃尔沃联合开发CMA之后,吉利自主研发了全新的BMA模块化架构(B-segment Modular Architecture),并在此架构上推出A0-A级车型,函括轿车、SUV、MPV、跨界车。吉利缤瑞和SUV车型SX11,是BMA架构下首先面世的两款车型。可预料的是,吉利远景、帝豪系列的换代车型,都会在BMA架构上进行开发。吉利BMA模块化架构吉利BMA架构下的首款SUV(代号为SX11)从字面上不难理解,BMA与CMA所对应的紧凑型车区别开,但它们两者之间还是有不少交集的。若把整个车企比作一个大型交响乐团,那不同架构就等于不同的指挥家,每一名乐手就相当于不同的模块。指挥家各自选用的乐手既有重叠也有不同,以适应不同曲目的风格。据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介绍,既然CMA和BMA都是模块化架构,那在BMA架构研发过程中,会考虑有哪些模块是可以直接从CMA上取用的。例如动力总成,全新的三缸1.5T是CMA和BMA架构都共同使用的。又如一些电子架构模块、多媒体系统模块、自动驾驶模块等,都可以实现跨架构的通用。但像悬架形式、供油系统等,两个平台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从现有的模块中选用适合新架构使用的,以满足新架构最佳设计效果,这才是研发一个全新模块化架构的意义所在。与大众的MQB相比,吉利BMA后发优势明显与大众的MQB架构相似,吉利的BMA架构具有灵活的可拓展能力,轴距拓展范围在mm之间,轮距拓展范围是mm。在车内空间利用率方面,能够在车长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动力总成、悬架系统、座椅高度、人机工程的优化,保障最大的乘坐空间——这是BMA架构的卖点之一。动力系统方面,BMA与CMA架构所共用的1.5T发动机,其低功率版已有115kW、245Nm的输出,高功率版更是有132kW、265Nm的表现,全面优于大众MQB架构所采用的EA211型1.4T发动机。另外,BMA架构还可以搭载1.0T、1.4T发动机,如吉利缤瑞就是搭载后两款发动机,SX11则搭载1.0T与1.5T动力。除了汽油动力之外,BMA架构还能兼容PHEV、HEV、MHEV等新能源动力,能做到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动力车型的同步开发和同步推出。相比之下,大众的MQB架构开发时没考虑到与多种新能源动力的搭配,所以其兼容程度较BMA低,在时下最流行MHEV轻混系统上,已经落后于BMA。除此之外,BMA还把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放到A级车身上,在主动安全以及自动化程度上,都实现了配置越级的可能,这都是吉利BMA相比现有主流车型架构的后发优势。在量的基础上提升质,BMA让吉利持续领先晚于CMA架构诞生的BMA,是吉利与沃尔沃技术合作后的一个成果。独立自主研发再加上先进技术下放,让BMA拥有更多先天优势。虽然BMA是对应入门级车型的模块化架构,看似与目前的产品高端化大潮有所背离,但它却对吉利迈向更高销量目标起来极大的助推作用。在吉利产品结构中,由帝豪、远景系列所组成的A0、A级车型阵营依然是支撑销量的主力——吉利上半年的766630辆销量当中,帝豪、远景系列就占了70%。BMA架构的引入,让吉利A级车阵营在拥有量的基础下,往质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而且在新车研发速度、成本控制能力、规模化效应等方面,BMA都能发挥出质变的效果。据悉,在BMA架构下,新车研发时间缩短至18-24个月,相比传统平台研发速度提升近1倍,对市场把控能力随即提升,再加上一系列新推出的配套模块(如新发动机、混合动力总成、驾驶辅助系统等),整个架构的技术储备也大幅增强。目前,吉利手中以拥已拥有3大模块化架构,分别是SPA、CMA以及BMA,未来还会推出全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吉利已成为中国品牌中模块化架构建设最为完善的车企,这无疑是体系能力领先的一大见证。在冲击年销200万的道路上,BMA架构或会成为吉利的一个加速器,带着更高的质和量奔向目标。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DearAuto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车要好看好开好用 文要有用有料有趣~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利管理架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