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聪明,为什么没有如何才能赚到钱钱

张艺谋这么聪明为什么没有赚到钱_百度知道
张艺谋这么聪明为什么没有赚到钱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极速震撼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280
获赞数:652
你是他什么人?他聪不聪明你知道?他赚没赚钱你又知道?
哈哈籁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12
获赞数:62
但凡是个追求艺术的大家,没那么容易向市场妥协,如果他得坚持自己的东西,会拒绝很多很多机会
忒爱你嘿嘿嘿知道合伙人
忒爱你嘿嘿嘿
擅长:暂未定制
他肯定是赚到了
钮偈侠等乌知道合伙人
钮偈侠等乌
采纳数:50
获赞数:164
擅长:暂未定制
你怎么知道?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他赚没赚你也么知道,
其他2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赚客之家平台|免费分享最新的网赚项目活动尽在【发钱网】
日 18:58:30&&分类: 网赚学习&&参与: 1058人&&
聊点和项目无关的话题吧!人总要倾诉些什么,趁着天晴,晒晒。为什么你如此聪明却还是混得一般?这并不是说你说他,而是说我们。没有人觉得我们自己是傻子,我们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不会向任何人低头,总是抬着头俯瞰一切。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聪明,我们却在别人的手底下做事。也许你埋怨工资不高,也许你埋怨环境不好,又或者你觉得上天对你不公平。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聪明,我们却为五斗米折腰。我们觉得自己很聪明,只要时机到了就有自己的一番作为,然而事实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我慢慢长大,慢慢成熟,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家,也许你做着自己不愿意的事,但你要生活。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聪明,每当过年过节,你看见儿时的同学,伙伴过的比自己好时,不知道你是自卑是心酸还是无动于衷,又或者在心里说:有什么了不起,他/她学过什么,知道什么,见过什么世面,懂什么。为什么你如此聪明,却如此平庸?真的是机会没有来吗?1、因为你失败太少你拒绝尝试。你觉得什么都好难、好复杂,所以什么都“先放一放”,或者“明天再来做吧”。你甚至已经厌烦了现在的工作,但却又不去找新的工作;因为你觉得自己一定会“被拒绝”。你固守一隅,无所事事;而其他人正在挑战自我,忍受失败,并从中获得经验。我根据这个过程不断调整状态以确保自己一直走在上坡路上。就像一块钢铁,我在火中淬炼,被塑造成形。我把自己磨成一把有着利刃的剑,如果你没有相同的硬度,只能被现实劈成两段。2、因为你太看重别人的想法你仿佛不得不顺应潮流。因为你相信,只有安全地选择和其他“特立独行”的人一样“独特”,这样的“与众不同”才是可以被接受的。你担忧周遭对你的眼光,害怕直面真实的自我。你老是评判别人,所以你以为别人也一定会对你评头论足。你逛街、买车、吃大餐、泡夜店。你的钱花在这些身外之物上,因为你要努力顺应这个世界。而别人的钱都用来投资自己,只有投资自己,才能让世界来顺应自己。不平庸,就要克服所有的不安全感,以真实的自我示人。纷繁的闲言碎语对他们从来没有丝毫干扰。他们追求卓越,而你正深陷世俗的泥潭。3、因为你自以为很聪明你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事情,学得都是别人学过的知识,读的也都是别人读过的文章。你学习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这让你自以为很聪明。你认为学习是人们只在学校里面做的事情。当你离开大学的时候,别人正继续在生活中学习。比起坐在教室里了解世界,他们更愿意走出去,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你在大学课本上得到的信息远远少于我所知道的。聪明不聪明并不取决于你学到了什么,而是你如何生活。除了你那些光鲜的学位,别人在人生中经受过的磨砺,你没法坚持哪怕一秒。他们所经历的考验不会有正态分布或是百分制的成绩,只有一个唯一的标准——那就是生存!4、因为你从不阅读只有被人明确要求时你才会阅读,不然你根本什么也不读。你觉得历史或者哲学都是无聊又愚蠢的。你宁愿窝在沙发上看“跑男”或者芒果台,也不会主动去发现一些新奇事物,不会把头埋下来读一本书,通过另一个人的大脑去更好地理解你身处的世界。信息资源大大丰富的今天,任何你渴望了解的知识都能被搜索到。即使这样,你也不愿意从前人的沉淀里汲取力量。即使知道自己应该看看这篇文章,你也不太可能静下心来好好看完。你能把一匹马拉到水边,但你不一定就能让它喝水啊。5、因为你缺乏好奇心你读的新闻都来自于媒体。我并不指望你能提出这样的质疑:“这一切是不是都只是一个谎言?”也不指望你会认可这样的可能性:其实所有的媒体都可能干扰民众的注意力。你把时间都浪费在肥皂剧上,这时候别人却在学着剪视频、建网站、开发手机应用。告别平庸,你需要的是渴望知识,任何领域的知识。6、因为你问题问得太少你从不质疑权威。你也从不质疑自己。你不明白在生活中适时提出问题、尊重不同意见的价值;你也不明白当面提出不同观点的巨大能量;你没有质疑现实的能力。你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生存策略,把你束缚在千篇一律的人生轨迹中。有的人,一张嘴就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在你还没能建构起自己的观点之前,别人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击破你的观点,因为他们甚至会知道你会如何开始论证。7、因为你无法面对现实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是不知道的。网上没有任何一篇文章能弥补你过去浪费的时间。就算我告诉你明天一切改变都可能发生,你也不会有任何行动,除了等待。平庸者就像一具行尸走肉,对身处的世界毫无知觉。而只要你试着去尝一尝拥抱现实的滋味,哪怕一次也好,你就会快速地上瘾,沉浸在多彩的现实中无法自拔。最终你会明白自己曾经对现实缺乏理解。你会幡然醒悟,让你在这个世界上变得平庸的唯一的原因,正是你自己。别让你的生活止于平庸。版权申明来源:(QQ号: ),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本文链接:
1.发钱网微信/QQ号:,E-mail:
2.欢迎收藏本站,赚客竭诚为广大网友提供真实可靠的网赚项目!
3.百度一下“发钱网”即可找到我们,请记住我们,找不到我们时直接访问网址:
本文标签: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发钱网由站长赚客创建于2015年,赚客是一名混迹于互联网多年的网赚站长,拥有5年的网络赚钱经验,希望可以和你共同进步!如果你喜欢本网站,不妨收藏起来吧!
网站内容:
本站是收集互联网,所有的奖励活动,每天第一线报,让每位赚客轻松的赚钱,为了使一些常见的网赚福利或返佣任务不沉入大海特地汇集在此,这样也方便大家一目了然的查找。
联系方式:
公众号:QQ
咨询:有问题,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Copyright (C) 发钱网 备案号:你那么聪明为什么没有赚到钱?第一篇&不要挑战随机性
这个题目不是我想出来的,在一些书里学术派和实战派打笔仗的时候,有时会冒出这句话。或许它还曾出现在某个网络社区里,家里夫妻两个对于投资有分歧时,朋友聚会上,总之这句话令人感到尴尬。
这篇帖子以及以后的几篇贴基本上都围绕这个尴尬的话题展开,对于刚入市的投资者和多年连续稳定盈利的老师级投资者作用不大,可忽略。
第一篇 不要挑战随机性
日,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出生于美国密西根州彼得斯基市,不久随父母搬到了附近的盖洛德市并在那里长大,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是他家的远亲。
1941年香农以数学研究员的身份进入新泽西州的AT&T贝尔电话公司,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到1972年,从24岁到55岁,整整31年。1956年他当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访问教授,1958年成为正式教授,1978年退休。
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
著名科普作家庞德斯通在记述香农的事迹时引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托比.伯格的话说:一个人建立了一个学科,提出了所有的相关推测和假设,而且证明并解答了自己提出的这些推测和设想,古往今来这种情况可谓屈指可数。
很多投资者熟悉的凯利公式的发明者约翰.莱瑞.凯利(日-日)就是香农在贝尔实验室的同事。
1948年,香农发表让他名满天下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在香农充满革命性的愿景中,信息是世界的一种基本组成元素,与物质、能量的地位并驾齐驱,它遵从自身的规律。就这个认识上的升华而言,香农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大科学家。(读读麦克斯韦的魔鬼、想想学历、品牌、度量衡、网络购物、手机打车等信息交换的应用,有助于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大概因为信息论中的信息、预测、信号、噪声等概念和投资息息相关,加上香农有理论爱实践的个性,自然地这位大牛级的科学家也走上了投资之路。他曾在麻省理工大学搞过很长一段时间关于投资的研讨会,参加人员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那么大牛级的科学家投资成绩如何?
1986年《巴朗斯》刊登了一篇文章,对77位基金经理的最新业绩进行了评级。虽然香农未被提及,但其业绩优于被提及的除三位资深经理之外的所有经理。这77位基金经理大多来自规模约百人的公司,而香农的工作伙伴却只有他的妻子和一台年久破旧的苹果二代电脑。
日,《巴朗斯》报道了1026家共同基金的最新业绩,其中,香农基金的利润为例第一。
沃伦巴菲特1965年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股价是18美元。到1995年,每股涨到了24000美元,这30年的复合收益率达27%。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1986年,香农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复合收益率大约为28%。
相比之下,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投资南海贸易公司却赔了2万英镑。以现在的价值计算,这笔损失大约有360万美元。
可见,聪明人搞投资,既有失败也有成功,聪明既不是投资成功的保证也不是投资失败的原因。
那么香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你看过《生活大爆炸》,香农大概就是谢尔顿和霍华德的组合体。既有谢尔顿的高智商和丰富学识又有霍华德的心灵手巧,区别在于香农的智商比谢尔顿更高,手比霍华德更巧,所以是个达芬奇式的科学家。
以下是庞德斯通的记述:
香农的车库里杂乱无章地堆着很多积满灰尘的独轮自行车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往里就是香农的玩具仓库,里面有稀奇古怪的机器、地球仪、骨骼模型标本、乐器、杂耍用的道具、织布机、象棋和各种纪念品。光乐器就有5架钢琴,还有30多件从短笛到大号的其他家什。百宝箱里还有一个能喷火的小号和一个用火箭作动力的飞盘。香农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地下室里设计制造这些新鲜玩意。
香农制造过几台会下棋的机器,其中一台是个有3个手指的机械手臂,可以在棋盘上移动棋子,每吃掉对方一个棋子,这个机械手臂还会冷嘲热讽一句。还有件作品是一个构造简单的金属手臂,可以随意弯曲,在进行相应设置后,这个金属手臂可以按照预设的转动次数在空中抛掷硬币。
香农当时设计的终极机器形状和大小都很像一个雪茄烟盒,盒子前面有个开关。香农常常让对这件发明一无所知的人扳动开关,盒子的顶盖就会缓缓打开,里面伸出来一只机器手,把开关扳回去,然后机器手自动收回到盒子中,接着盒盖就会“啪”地一声闭合起来。
香农有一位在贝尔实验室的朋友,名叫戴夫.哈格尔巴格。哈格尔巴格根据库普林的一个观点“随机性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写出一长串没有侧重或者没有关系的数字是超出人类能力范围的”,制作了一台猜心机。
这个猜心机的具体玩法我们不去关心,考虑到上个世纪50年代人类的电子水平,这台机器自然是很简单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台和你玩包袱剪刀锤游戏的玩具。
香农见识了哈格尔巴格的猜心机后,很兴奋决定自己也制作一台。香农的猜心机和科学家们的对弈结果是65%的胜率,哈格尔巴格的猜心机胜率为53.3%。
这个胜率指的你和机器玩100局,机器能赢65局,总之,人类是输家。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自负的天才科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源源不断地来到贝尔实验室。香农的猜心机由此成了辨识天才的智商测试仪。凡是自诩聪明的人都会绞尽脑汁跟机器比试一番。可结果是,不管你自认多聪明,最后总会在机器面前败下阵来。
哈格尔巴格和香农的猜心机有多复杂多简单呢?
“要说猜心机能进行多大程度的智力活动,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人有10^10个神经元,最笨的行军蚁有200个神经元,而这台机器只有不到100个继电器。”哈格尔巴格这样介绍自己的机器。而香农的机器则把继电器数量减少一半,只有16比特的存储空间(2个字节)。
后来,香农和哈格尔巴格决定让两台机器比试一番。香农说:“比赛连续运行了几个小时,人们压了小额赌注,周围时不时地还响起大声的欢呼。”比赛结果是香农的机器取得了55%的胜率,这令他很高兴。
那么,真的没人可以挑战猜心机吗?还是有一个的,就是香农自己。1953年,香农在贝尔实验室的一份备忘录里披露了自己获胜的秘密:把自己变成一台猜心机。他在精神上模拟机器的运作,弄清机器的预测,接着他反其道而行之。“但是在精神上运行这一程序极端困难。”香农说道。
考虑到机器的设计机制,一名完美的模拟者能有75%的胜率,无法达到100%是因为机器有时候会随机选择,香农设法达到了60%的胜率。
哈格尔巴格和香农的猜心机的基本原理就是人类的思维既不理解随机性也做不到随机性。(就算你理解随机性,但也做不到随机性,所以还是输。)
猜心机在设计上,当处于进攻状态时,猜心机能发现总结记录人类思维中的习惯(人类自己做不到随机性),进而预测人类下一步会怎么行动。当处于防守状态时,由于人类无法战胜随机性,遇到厉害的猜不透的玩家,猜心机就用随机性应对人类,所以怎么着也是50%的胜率。
再后来,有很多科学家和统计学家对随机性的问题有兴趣,设计了很多实验测试人类的行为模式,考虑这篇文章已经过长就不过多啰嗦了。
(以上大部分资料来自百科以及庞德斯通的科普书中,略作改写。)
当你连续多年的投资记录不佳,一定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在和市场价格走势的随机性部分作对?这是永远的无用功,损失的金钱浪费的光阴实在是可惜可叹。
一笔钱投下去,存在着对你的原初判断理由证实(赚)和证伪(赔)两种可能性,这两种结果带来的经验或者教训其实都可能和你的判断理由无关,既没有相关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但你却很容易被市场的随机性欺骗,迷失在价格的波动中,困惑在瞎扯的因果假设和随机的相关假设中,一次又一次。
一个残酷的说法是,你的经验总结和教训总结都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你的交易对手是随机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你那么聪明为什么没有赚到钱
你那么聪明为什么没有赚到钱?
这个题目不是我想出来的,在一些书里学术派和实战派打笔仗的时候,有时会冒出这句话。或许它还曾出现在某个网络社区里,家里夫妻两个对于投资有分歧时,朋友聚会上,总之这句话令人感到尴尬。
这篇帖子以及以后的几篇贴基本上都围绕这个尴尬的话题展开,对于刚入市的投资者和多年连续稳定盈利的老师级投资者作用不大,可忽略。
第一篇 不要挑战随机性
日,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出生于美国密西根州彼得斯基市,不久随父母搬到了附近的盖洛德市并在那里长大,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是他家的远亲。
1941年香农以数学研究员的身份进入新泽西州的AT&T贝尔电话公司,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到1972年,从24岁到55岁,整整31年。1956年他当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访问教授,1958年成为正式教授,1978年退休。
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
著名科普作家庞德斯通在记述香农的事迹时引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托比.伯格的话说:一个人建立了一个学科,提出了所有的相关推测和假设,而且证明并解答了自己提出的这些推测和设想,古往今来这种情况可谓屈指可数。
很多投资者熟悉的凯利公式的发明者约翰.莱瑞.凯利(日-日)就是香农在贝尔实验室的同事。
1948年,香农发表让他名满天下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在香农充满革命性的愿景中,信息是世界的一种基本组成元素,与物质、能量的地位并驾齐驱,它遵从自身的规律。就这个认识上的升华而言,香农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大科学家。(读读麦克斯韦的魔鬼、想想学历、品牌、度量衡、网络购物、手机打车等信息交换的应用,有助于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大概因为信息论中的信息、预测、信号、噪声等概念和投资息息相关,加上香农有理论爱实践的个性,自然地这位大牛级的科学家也走上了投资之路。他曾在麻省理工大学搞过很长一段时间关于投资的研讨会,参加人员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那么大牛级的科学家投资成绩如何?
1986年《巴朗斯》刊登了一篇文章,对77位基金经理的最新业绩进行了评级。虽然香农未被提及,但其业绩优于被提及的除三位资深经理之外的所有经理。这77位基金经理大多来自规模约百人的公司,而香农的工作伙伴却只有他的妻子和一台年久破旧的苹果二代电脑。
日,《巴朗斯》报道了1026家共同基金的最新业绩,其中,香农基金的利润为例第一。
沃伦巴菲特1965年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股价是18美元。到1995年,每股涨到了24000美元,这30年的复合收益率达27%。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1986年,香农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复合收益率大约为28%。
相比之下,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投资南海贸易公司却赔了2万英镑。以现在的价值计算,这笔损失大约有360万美元。
可见,聪明人搞投资,既有失败也有成功,聪明既不是投资成功的保证也不是投资失败的原因。
那么香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你看过《生活大爆炸》,香农大概就是谢尔顿和霍华德的组合体。既有谢尔顿的高智商和丰富学识又有霍华德的心灵手巧,区别在于香农的智商比谢尔顿更高,手比霍华德更巧,所以是个达芬奇式的科学家。
以下是庞德斯通的记述:
香农的车库里杂乱无章地堆着很多积满灰尘的独轮自行车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往里就是香农的玩具仓库,里面有稀奇古怪的机器、地球仪、骨骼模型标本、乐器、杂耍用的道具、织布机、象棋和各种纪念品。光乐器就有5架钢琴,还有30多件从短笛到大号的其他家什。百宝箱里还有一个能喷火的小号和一个用火箭作动力的飞盘。香农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地下室里设计制造这些新鲜玩意。
香农制造过几台会下棋的机器,其中一台是个有3个手指的机械手臂,可以在棋盘上移动棋子,每吃掉对方一个棋子,这个机械手臂还会冷嘲热讽一句。还有件作品是一个构造简单的金属手臂,可以随意弯曲,在进行相应设置后,这个金属手臂可以按照预设的转动次数在空中抛掷硬币。
香农当时设计的终极机器形状和大小都很像一个雪茄烟盒,盒子前面有个开关。香农常常让对这件发明一无所知的人扳动开关,盒子的顶盖就会缓缓打开,里面伸出来一只机器手,把开关扳回去,然后机器手自动收回到盒子中,接着盒盖就会“啪”地一声闭合起来。
香农有一位在贝尔实验室的朋友,名叫戴夫.哈格尔巴格。哈格尔巴格根据库普林的一个观点“随机性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写出一长串没有侧重或者没有关系的数字是超出人类能力范围的”,制作了一台猜心机。
这个猜心机的具体玩法我们不去关心,考虑到上个世纪50年代人类的电子水平,这台机器自然是很简单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台和你玩包袱剪刀锤游戏的玩具。
香农见识了哈格尔巴格的猜心机后,很兴奋决定自己也制作一台。香农的猜心机和科学家们的对弈结果是65%的胜率,哈格尔巴格的猜心机胜率为53.3%。
这个胜率指的你和机器玩100局,机器能赢65局,总之,人类是输家。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自负的天才科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源源不断地来到贝尔实验室。香农的猜心机由此成了辨识天才的智商测试仪。凡是自诩聪明的人都会绞尽脑汁跟机器比试一番。可结果是,不管你自认多聪明,最后总会在机器面前败下阵来。
哈格尔巴格和香农的猜心机有多复杂多简单呢?
“要说猜心机能进行多大程度的智力活动,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人有10^10个神经元,最笨的行军蚁有200个神经元,而这台机器只有不到100个继电器。”哈格尔巴格这样介绍自己的机器。而香农的机器则把继电器数量减少一半,只有16比特的存储空间(2个字节)。
后来,香农和哈格尔巴格决定让两台机器比试一番。香农说:“比赛连续运行了几个小时,人们压了小额赌注,周围时不时地还响起大声的欢呼。”比赛结果是香农的机器取得了55%的胜率,这令他很高兴。
那么,真的没人可以挑战猜心机吗?还是有一个的,就是香农自己。1953年,香农在贝尔实验室的一份备忘录里披露了自己获胜的秘密:把自己变成一台猜心机。他在精神上模拟机器的运作,弄清机器的预测,接着他反其道而行之。“但是在精神上运行这一程序极端困难。”香农说道。
考虑到机器的设计机制,一名完美的模拟者能有75%的胜率,无法达到100%是因为机器有时候会随机选择,香农设法达到了60%的胜率。
哈格尔巴格和香农的猜心机的基本原理就是人类的思维既不理解随机性也做不到随机性。(就算你理解随机性,但也做不到随机性,所以还是输。)
猜心机在设计上,当处于进攻状态时,猜心机能发现总结记录人类思维中的习惯(人类自己做不到随机性),进而预测人类下一步会怎么行动。当处于防守状态时,由于人类无法战胜随机性,遇到厉害的猜不透的玩家,猜心机就用随机性应对人类,所以怎么着也是50%的胜率。
再后来,有很多科学家和统计学家对随机性的问题有兴趣,设计了很多实验测试人类的行为模式,考虑这篇文章已经过长就不过多啰嗦了。
(以上大部分资料来自百科以及庞德斯通的科普书中,略作改写。)
当你连续多年的投资记录不佳,一定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在和市场价格走势的随机性部分作对?这是永远的无用功,损失的金钱浪费的光阴实在是可惜可叹。
一笔钱投下去,存在着对你的原初判断理由证实(赚)和证伪(赔)两种可能性,这两种结果带来的经验或者教训其实都可能和你的判断理由无关,既没有相关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但你却很容易被市场的随机性欺骗,迷失在价格的波动中,困惑在瞎扯的因果假设和随机的相关假设中,一次又一次。
一个残酷的说法是,你的经验总结和教训总结都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你的交易对手是随机性。
上一篇关于不要挑战随机性的文章贴出后,看了回复,给我的印象是随机性就像国统区的地下党,人人都知道他,可就是不认识。所以,本来这篇准备好好说下随机性是怎么回事(有很多精彩的心理学实验),我大约估计了下,发现文章会老长老长,所以这个先往后放一放,先贴个篇幅短的。
另外,从上篇文章的留言看,质量尚可,但相对于点击率而言点赞率不是很高,所以没有点赞的同学请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在酷热难耐的夏夜里,脸有菜色、汗流浃背的楼主猫着腰、撅着屁股在电脑前奋力地打字,桌子上摊开着好几本书,因为随时要查阅相关资料。为了买这些书,楼主微薄的现金流已近枯竭,打字渴了只能喝口自来水。楼主这么辛苦为了啥?还不是为了混个VIP节省点软件使用费好买明天的早餐嘛。
你就把楼主当成是“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的当代卖炭翁,你的点赞就是楼主继续卖炭的动力,同时你也可以在网络炭交易中获得一定的交易经验。
先做个课堂小测验:
A:武汉市与保定市哪个城市人口多?
B:伊斯坦布尔本市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哪个城市人口多?
这两个问题可以只回答一个,感觉没有把握可以两个都不回答。
美女分割线,避免你偷懒直接看答案。
测验分析:
武汉市是九省通衢的省会城市,是一般人印象中的大城市,可是人口却没有不怎么知名的河北保定多,保定市已经1千多万人口了。
这个小测验,在不使用搜索引擎的情况下,估计有以下4种行为(只考虑最可能的)。
1、A选武汉, B谁知道呢,算了。
2、考虑到集思录会员一贯谨慎的性格,有些人可能会想:A题看着就像个陷阱,我得选保定。B谁知道呢,算了。
3、考虑到集思录会员一贯谨慎的性格,有些人可能会想:B谁知道呢。而A题虽然看着像个陷阱,可万一就是个简单的选择题呢?那选武汉还是保定?懒得猜,我往下看看答案,不知道这家伙葫芦里卖什么药?
4、我先看看美女再说,结果忘了做题,直接就看答案了。(对这样的人,楼主很无语)
这个小测验实际上模拟了我们投资时经常面对的两类情况,一是面对判断错误的风险;另一个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对模糊不确定的厌恶。对应的是我们的两种习惯:风险规避和模糊规避,上面第3种情况,就是同时规避了风险和模糊的决策。
1961年,决策理论家Ellsberg设计了一个试验。
假设一个桶里有90个带颜色的球,其中红球的个数是30,黑球和黄球的总个数是60,具体各是多少未知。下面从桶中抽取一个球,你更喜欢哪一个选项呢?
选项1:抽到红球,赢得100美元;其他颜色的球,没有奖励。
选项2:抽到黑球,赢到100美元;其他颜色的球,没有奖励。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选项1,因为我们对其描述的情形较为的确定,而选项2中黑球的具体个数是不确定的。
Ellsberg的结论是,人们对模糊和风险的反应存在行为上的差异,大多数人强烈地偏好明确的风险预期而非模糊的不确定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仪器也越来越先进。前几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Colin
Camerer实验室对此问题感兴趣,就设计了一些试验,用了神经科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是,当被试面对模糊的情景时,大脑的杏仁核和眶额叶皮层出现更强的激活。当被试面对风险的情景时,大脑的背侧纹状体(包括伏隔核)更多地被激活。
翻译成我们能看懂的语言,就是对待模糊预期,大脑的反应伴随着一些惊恐和情绪化(厌恶、不喜欢、没兴趣等);而对待风险预期,大脑则是以一种深思熟虑的方式来思考。
凡是认真做了上面关于城市人口题的同学,回忆下刚才你大脑的反应。
那么,这个心理学的试验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长泡集思录的同学会发现一个现象,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有不同的同学或者帅牛老师从前方发来战报:某某大涨!
新股中签!或者本次套利盈利n%等。人家喜气洋洋拉仇恨,而你,却只能孤独地在屏幕前哀叹:女友嫁人了,新郎却不是我。
其实捷报之前,相当多的获利机会是在集思录发过贴、讨论过的。想想当初你的反应,有的是你风险规避掉的,有时是模糊规避掉的。无论是哪一种,有没有是因为不勤奋懒得思考、不去查找资料、不去学新的东西而拍脑袋下结论或者没兴趣而规避掉的呢?
聪明人不赚钱的原因有时候很简单,就是懒呗。
我们知道不论哪个投资品种,不可能每个月都有行情的,但这个品种低迷,另外的品种就可能有行情。结果就是懂的越多,机会就越多,如果不提前做下准备,机会放眼前,也不敢伸手去拿。从分散风险的角度看,将资金分在不同的投资品种上也是件好事情。也就是说,越勤奋,懂得越多,机会就越多,风险却反而小了,真是天道酬勤。
还是那句话:勤奋的男人爱笑的女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楼主自评:上面先是讲科学,还行。后来不知道怎么成了鸡汤文,我日。本想删了,可又接不上,我只能说是自勉啊。)
你那么聪明为什么没有赚到钱?
这个题目不是我想出来的,在一些书里学术派和实战派打笔仗的时候,有时会冒出这句话。或许它还曾出现在某个网络社区里,家里夫妻两个对于投资有分歧时,朋友聚会上,总之这句话令人感到尴尬。
这篇帖子以及以后的几篇贴基本上都围绕这个尴尬的话题展开,对于刚入市的投资者和多年连续稳定盈利的老师级投资者作用不大,可忽略。
第一篇 不要挑战随机性
日,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出生于美国密西根州彼得斯基市,不久随父母搬到了附近的盖洛德市并在那里长大,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是他家的远亲。
1941年香农以数学研究员的身份进入新泽西州的AT&T贝尔电话公司,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到1972年,从24岁到55岁,整整31年。1956年他当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访问教授,1958年成为正式教授,1978年退休。
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
著名科普作家庞德斯通在记述香农的事迹时引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托比.伯格的话说:一个人建立了一个学科,提出了所有的相关推测和假设,而且证明并解答了自己提出的这些推测和设想,古往今来这种情况可谓屈指可数。
很多投资者熟悉的凯利公式的发明者约翰.莱瑞.凯利(日-日)就是香农在贝尔实验室的同事。
1948年,香农发表让他名满天下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在香农充满革命性的愿景中,信息是世界的一种基本组成元素,与物质、能量的地位并驾齐驱,它遵从自身的规律。就这个认识上的升华而言,香农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大科学家。(读读麦克斯韦的魔鬼、想想学历、品牌、度量衡、网络购物、手机打车等信息交换的应用,有助于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大概因为信息论中的信息、预测、信号、噪声等概念和投资息息相关,加上香农有理论爱实践的个性,自然地这位大牛级的科学家也走上了投资之路。他曾在麻省理工大学搞过很长一段时间关于投资的研讨会,参加人员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那么大牛级的科学家投资成绩如何?
1986年《巴朗斯》刊登了一篇文章,对77位基金经理的最新业绩进行了评级。虽然香农未被提及,但其业绩优于被提及的除三位资深经理之外的所有经理。这77位基金经理大多来自规模约百人的公司,而香农的工作伙伴却只有他的妻子和一台年久破旧的苹果二代电脑。
日,《巴朗斯》报道了1026家共同基金的最新业绩,其中,香农基金的利润为例第一。
沃伦巴菲特1965年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股价是18美元。到1995年,每股涨到了24000美元,这30年的复合收益率达27%。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1986年,香农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复合收益率大约为28%。
相比之下,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投资南海贸易公司却赔了2万英镑。以现在的价值计算,这笔损失大约有360万美元。
可见,聪明人搞投资,既有失败也有成功,聪明既不是投资成功的保证也不是投资失败的原因。
那么香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你看过《生活大爆炸》,香农大概就是谢尔顿和霍华德的组合体。既有谢尔顿的高智商和丰富学识又有霍华德的心灵手巧,区别在于香农的智商比谢尔顿更高,手比霍华德更巧,所以是个达芬奇式的科学家。
以下是庞德斯通的记述:
香农的车库里杂乱无章地堆着很多积满灰尘的独轮自行车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往里就是香农的玩具仓库,里面有稀奇古怪的机器、地球仪、骨骼模型标本、乐器、杂耍用的道具、织布机、象棋和各种纪念品。光乐器就有5架钢琴,还有30多件从短笛到大号的其他家什。百宝箱里还有一个能喷火的小号和一个用火箭作动力的飞盘。香农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地下室里设计制造这些新鲜玩意。
香农制造过几台会下棋的机器,其中一台是个有3个手指的机械手臂,可以在棋盘上移动棋子,每吃掉对方一个棋子,这个机械手臂还会冷嘲热讽一句。还有件作品是一个构造简单的金属手臂,可以随意弯曲,在进行相应设置后,这个金属手臂可以按照预设的转动次数在空中抛掷硬币。
香农当时设计的终极机器形状和大小都很像一个雪茄烟盒,盒子前面有个开关。香农常常让对这件发明一无所知的人扳动开关,盒子的顶盖就会缓缓打开,里面伸出来一只机器手,把开关扳回去,然后机器手自动收回到盒子中,接着盒盖就会“啪”地一声闭合起来。
香农有一位在贝尔实验室的朋友,名叫戴夫.哈格尔巴格。哈格尔巴格根据库普林的一个观点“随机性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写出一长串没有侧重或者没有关系的数字是超出人类能力范围的”,制作了一台猜心机。
这个猜心机的具体玩法我们不去关心,考虑到上个世纪50年代人类的电子水平,这台机器自然是很简单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台和你玩包袱剪刀锤游戏的玩具。
香农见识了哈格尔巴格的猜心机后,很兴奋决定自己也制作一台。香农的猜心机和科学家们的对弈结果是65%的胜率,哈格尔巴格的猜心机胜率为53.3%。
这个胜率指的你和机器玩100局,机器能赢65局,总之,人类是输家。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自负的天才科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源源不断地来到贝尔实验室。香农的猜心机由此成了辨识天才的智商测试仪。凡是自诩聪明的人都会绞尽脑汁跟机器比试一番。可结果是,不管你自认多聪明,最后总会在机器面前败下阵来。
哈格尔巴格和香农的猜心机有多复杂多简单呢?
“要说猜心机能进行多大程度的智力活动,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人有10^10个神经元,最笨的行军蚁有200个神经元,而这台机器只有不到100个继电器。”哈格尔巴格这样介绍自己的机器。而香农的机器则把继电器数量减少一半,只有16比特的存储空间(2个字节)。
后来,香农和哈格尔巴格决定让两台机器比试一番。香农说:“比赛连续运行了几个小时,人们压了小额赌注,周围时不时地还响起大声的欢呼。”比赛结果是香农的机器取得了55%的胜率,这令他很高兴。
那么,真的没人可以挑战猜心机吗?还是有一个的,就是香农自己。1953年,香农在贝尔实验室的一份备忘录里披露了自己获胜的秘密:把自己变成一台猜心机。他在精神上模拟机器的运作,弄清机器的预测,接着他反其道而行之。“但是在精神上运行这一程序极端困难。”香农说道。
考虑到机器的设计机制,一名完美的模拟者能有75%的胜率,无法达到100%是因为机器有时候会随机选择,香农设法达到了60%的胜率。
哈格尔巴格和香农的猜心机的基本原理就是人类的思维既不理解随机性也做不到随机性。(就算你理解随机性,但也做不到随机性,所以还是输。)
猜心机在设计上,当处于进攻状态时,猜心机能发现总结记录人类思维中的习惯(人类自己做不到随机性),进而预测人类下一步会怎么行动。当处于防守状态时,由于人类无法战胜随机性,遇到厉害的猜不透的玩家,猜心机就用随机性应对人类,所以怎么着也是50%的胜率。
再后来,有很多科学家和统计学家对随机性的问题有兴趣,设计了很多实验测试人类的行为模式,考虑这篇文章已经过长就不过多啰嗦了。
(以上大部分资料来自百科以及庞德斯通的科普书中,略作改写。)
当你连续多年的投资记录不佳,一定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在和市场价格走势的随机性部分作对?这是永远的无用功,损失的金钱浪费的光阴实在是可惜可叹。
一笔钱投下去,存在着对你的原初判断理由证实(赚)和证伪(赔)两种可能性,这两种结果带来的经验或者教训其实都可能和你的判断理由无关,既没有相关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但你却很容易被市场的随机性欺骗,迷失在价格的波动中,困惑在瞎扯的因果假设和随机的相关假设中,一次又一次。
一个残酷的说法是,你的经验总结和教训总结都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你的交易对手是随机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别人可以赚到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