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净利润只有40元,算一算农民种地一年收入多少能赚多少钱

当代置业押注绿色科技建筑当代置业押注绿色科技建筑聚焦楼市百家号日,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恒温、恒湿”、“绿色科技”、“新风系统”……这些词如果放在现在的楼盘广告上,人们并不会觉得稀奇,反而认为这是买房子时的“必须品”,可是放在20年前,这些楼盘的附加条件被认为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甚至被当作“卖房的噱头”。当代置业总裁张鹏回忆起20年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初创期的当代置业时,颇有些感概——“当时确实不被理解”。然而,在绿色科技建筑的道路上坚持着一路走来,如今的当代置业虽然在房企间规模和速度的比拼中略显逊色,却也成为行业内“绿色科技建筑专家”。张鹏也见证了房地产市场从满足“住”到满足“住得好”的需求方面的转变。从“多余”到“刚需”时间拨回到200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货币化的大门刚刚打开不久,房企们进入到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它们更多的选择是“拿地-卖楼-再拿地”的循环。就在那一年,当代置业成立。根据该公司官方网站的介绍,当代置业专注于绿色、节能、可持续的地产开发已经18年。也就是说,从公司成立之初,当代置业就选择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当18年前,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懵懂的状态,从筒子楼到高层,再到讲究地段、户型,当大家只是要拥有一套房子的时候,对绿色、节能、生态,其实完全是没有概念的。当代置业那时候为什么会去选择做绿色科技地产?当时我们考虑的是竞争问题。”张鹏直言,作为北京起家的民营企业,最开始的出发点是“寻找差异化竞争”。作为差异化竞争的砝码,当代置业将“绿色科技”的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然而虽然想法坚定,实施起来并非容易。“开发项目的前六年过程非常艰难,那时候节能建筑方面的政策不明朗、也没有任何补贴,直到2006年中国才有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此外,除了政策的匮乏,人才也是很缺乏的。另外,相比其他建筑,绿色科技建筑的施工周期长,成本也高。”除了政策支持不够外,更让当代置业头疼的是购房人还没有“绿色觉醒”。张鹏回忆,起步之时当代置业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把这些应用于建筑上的技术引进、吸收、消化、 转化,最后还要给客户讲清楚,有时即便讲解得很清楚,客户考虑到成本高,依然不能接受。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理念的改善,对于环保、健康的重视加深,当代置业“客户教育成本”也在大大减少。张鹏说,随着技术标准化、绿色规划、施工、运营的全面产业化,绿色科技建筑的成本分摊到建研成本里,已经不能成为壁垒,因此“绿色科技”也慢慢成为了更多企业发展的选择。从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来看,国际上关注度很高。而对于国内来说,绿色建筑已经基本成为一二线城市建筑的强制性标准,未来扩展趋势越发明朗化。到2020年,“十三五”末期时,所有城镇建筑要达到50%的绿色标准。全生命周期探索和当代置业的成长历程一样,对于绿色科技技术并不熟悉的张鹏,从零起步,如今对于这些节能技术信手拈来,而当代置业也已坐拥150多项专利技术,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地产理工男”了。张鹏说,当绿色科技成为标配时,当代置业有了先进入的优势。“从今天去看昨天的时候,所有的沉淀都变成了你的竞争优势,在这个细分领域、垂直领域,技术壁垒已经很高了。”凭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当代置业一直保持着稳定适度的增长。数据显示,年,当代置业销售额分别为43.65亿元、73.57亿元、112.9亿元、165.72亿元及221.86亿元,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0.05%。不过和行业5000亿级别的龙头相比,当代置业的规模确实差距较大。关于增长,张鹏认为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45%是合适的,对当代置业而言是舒适的增长区间。实际上,从当代置业过往财报看,完成45%的增长并非难事。按照45%的增幅计算,2018年当代置业的销售额将突破30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当代置业提出的2018年销售目标为320亿元。在保持适度规模化的前提下,当代置业正在寻找更多内生增长的机会,这也是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结束后,更多房企的共同选择。张鹏所提到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简单理解就是客户在社区里完成衣食住行、生老病养的所有追求。“我们把地产的价值链分成了三个链条,投资链条、金融链条和服务链条。过去,地产开发商更多关注的是中间的金融链条,即把房子建好后卖掉,现在这几年我们不这么认为了,而是开始关注全产业链条,尤其是后边的服务链条。”张鹏介绍,围绕这些链条,当代置业一直在做内部创业,如今这些项目已颇具规模和成效,例如已在新三板挂牌的第一物业、第一体育、第一人居。资料显示,第一物业是当代置业旗下的物业服务板块。“除了目前这几家公司外,我们还有两家公司,一个是倍格创业、一个是第一通正,今年这两家公司也要在新三板挂牌,更加长远的规划是,未来当代置业会把这些新消费、新金融、新科技、新空间的公司,重新进行整合打包在主板上市。”张鹏透露。资料显示,倍格创业是基于房地产垂直生态领域的创业孵化器,而第一通正的主业是电梯设备维修、安装、销售等。创造净零能源建筑据了解,当代置业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了三条绿色产品线,即国内的万国城MOMΛ产品线、上品格MOMΛ、满堂悦MOMΛ产品,分别针对高端市场、改善市场、大众市场。以最具代表的北京东直门当代MOMΛ产品为例,这座2007年打造的项目,虽然只设置了750套大户型公寓,却配备了168种环保、科技户型,且拥有660个100米深井供夏季制冷、冬季采暖。“这些项目都是围绕着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来进行的,例如在当代置业的社区,居住的房屋空气清新,这是第一人居提供的;孩子上学可以送到第一教育;朋友来了可以送到蔓兰酒店;体验高科技就可以到51VR;如有创业需求,在社区内就可以体验倍格创业的服务,这就是我们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张鹏具体描述当代置业未来所要打造的项目蓝图。因为有了这样的设计,张鹏进而介绍,当代置业今年内部明确的要求是,新拿地项目应具备混合社区功能。“也就是说,不能只提供简单的满足居住的需求;此外,上述提及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做多少是多少,可以是选配,也可以是标配,根据项目情况而定。”根据当代置业的财报,截至日,该公司的土地储备合计为649.16万平方米,货值约1108亿元。在城市布局方面,当代置业将持续深耕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关注武汉、西安、合肥等13个强二线城市,机会型进入满足投资标准的三四线城市。此外,在产品类型上当代置业也将向涵盖住宅、商业、公寓、酒店、适老养老、教育和小镇7大类11条产品线升级。张鹏再次强调,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后未来的重点是“追求美好生活”,所以当代置业也为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我们最近也在不断地提,就是做到净零能耗,在不消耗社会能源的基础上做到舒适、健康,但是现在由于一家企业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能够去做绿色科技地产、去做健康建筑。”张鹏也欣喜地看到了变化:“前一段时间我看到有一个地产商发明了30多项专利,去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我们特别高兴,因为大部分开发商开始对创新、科技、技术有了认识,也愿意去追求了。”担当在外界眼中,房地产开发商总是和“有钱”、“任性”、“精明”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但是于开发商自身而言,他们也在从起初的“跑马圈地”向“精耕细作”转型,这既是房地产经历20年市场化开放后步入的新阶段,更是身处风云变幻市场中开发商的自我觉醒。在房地产市场野蛮生长的那个年代,当代置业选择了“绿色科技”。让建筑如何在更少地耗费能源的情况下还能保证舒适、健康?这注定是一条孤独且难走的路。人才缺乏、技术不成熟、成本又高,在人们还在追求“有房子住”的那个年代,当代置业费力不讨好。但是张鹏坚信,“绿色科技”既是当代置业差异化的本领,也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心中谨记一个数字——建筑业消耗的能源是整个社会的1/4还要多。当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加入到“绿色地产革命”时,当代置业有了半个身位的优势,18年的坚持获得了可预见的回报。对话张鹏:做一个狩猎型的企业东直门、万国城,当代置业总部所在地。这座建筑和当代置业所有其他的建筑一样,恒温、恒湿,从30多度的室外走进去,给人一种舒适的体感。张鹏在这里接受了采访。记者出身的他,依旧保持着写作的好习惯,可是说起“清洁能源、天棚辐射、地源热泵”这些在文科生看来陌生的建筑物理技术,张鹏更是侃侃而谈。“绿色科技”是当代置业的标签,也是张鹏的企业家标签。当代置业要保持45%的复合增长北京商报:房地产企业间的规模化竞争愈演愈烈,您对此怎么看?当代置业如何保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张鹏:我认为速度规模是企业必要的追求,因为如果你的速度不快、规模不大,这艘船就不稳,船越大越稳。资本市场、渠道、利息、获取项目的资源、调动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能力,都跟规模和速度有关,但是我们始终强调,企业发展,它实际上是有三种模式,一个叫作“农夫的发展”,就跟农民种地似的,要把产品做好;二是狩猎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最后一个是多元化,今后的房地产企业,它不再是单纯的房地产企业了,它将是一个类金融企业。我们认为,当代置业是一个狩猎的企业,它具有极强的核心专长、有差异化的竞争力,同时我们把自己的产品做好,跟金融市场充分结合,这就是当代置业长期的追求。当代置业要求复合增长保持在45%左右。技术的投入不再是成本北京商报:高科技的投入,通常会拉高企业成本,作为上市公司当代置业的利润数据很重要。怎么去平衡这一问题?张鹏:应该说前期的成本是很大的,但是经济上有一个“瀑布远离”,就是说你要有初始资金,最开始要对人进行培养、要引进技术,但是通过这18年的摊薄,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已经不构成任何影响了。同时,我们还在做技术的输出和转化,所以现在当代置业的技术不再是成本,而成为了一个利润的来源,我们把自己的专利和专业孵化成创业公司,向其他开发商输出。企业家要有担当北京商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房地产行业市场化、货币化的20年。走过近20年的房地产黄金时代,您认为企业家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要向企业传达什么精神?张鹏:我认为是担当。当代置业有一个口号叫作“科技建筑”,“科技建筑”是20年前就提出来的,“科技建筑品位生活,爱我家园行动”,20年这个口号一直没有变化。科技建筑就是不断创新,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进行迭代。迭代变化的准则是要不断去为社会担当、为城市担当,或者是为空间担当、为客户担当,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从细节开始,最后呈现给大家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生活家园。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聚焦楼市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第一时间送上楼市资讯消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政策转向货币放水,最大赢家不是楼市,居然是拼多多?
◎智谷趋势(ID:zgtrend)| 路口大爷
中等收入陷阱就摆在中国面前。
中国戒不掉放水刺激经济的老路,过去几十年,它时不时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放水能暂时缓解问题,却无法一劳永逸;而且,世界经济史上的历次放水告诉我们,它有很大可能造成富者更富,穷者愈穷。
没错,会让社会鸿沟更宽、更深。
具体到中国当下,有一个结果你可能很难想到:
在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下,中国放水的最大赢家竟然是拼多多。
5.5亿人的真相
中国的贫富差距超越你的想象。
自2000年起,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超过0.4的警戒线并一路攀升,在缓慢下降了一段时间后,近三年又转而抬升。
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2016年在一个论坛上说:“目前20%的低收入每月只有430多块钱,想消费却消费不了。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
请注意,这个数据不是5百多万人,也不是5千多万人,而是5点多亿人。全中国接近一半的人口,每天的花费不得超过33块钱,否则就会破产睡天桥。
这种强烈的震撼感来源于我们巨大的认知偏差,而认知偏差又是来源于每个人所处的圈子不同。
来源: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
前阵子,美团的王兴说有一句话,让城市精英和中产们集体觉得不可思议:
“中国太大了,大到你以为遍地都是985、211,其实本科生才占全国4%。”
事实上,4%这个数据还是被高估的呢。
财经博主@林登万大人发了一个叫“你大概是看到了一个假中国”的系列数据,指出从1998年到2016年本科生以上毕业生为4756万,占13.83亿总人口比重为3.44%,再加上很多被重复计算的研究生以上毕业生,高学历人口事实上少得可怜。
你在北上广深工作,周围都是985、211,但超过96%的中国人口却被高等教育拒之门外,更准确地说,是连门槛都没能够得着。
有一个中国导演叫郑琼。她用6年时间跟拍了三个阶层孩子10年的人生轨迹,其中,甘肃的农村女孩马百娟的经历看得人心头沉甸甸。她的梦想是“长大要去北京上大学”,但她父亲的想法是“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后来,她连小学都没上完,就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当马百娟从小就过着面不够吃、水不够喝的生活时,北京女孩袁晗寒17岁辍学、3年游历欧洲各国、再考进德国的艺术高校,在她的认知里,“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被饿死。”
我们生活在一个撕裂的社会,一个分化的国家。
大放水拉大贫富差距
中等收入陷阱就摆在中国面前。贫富悬殊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是越拉越大。
背后的“推手”,就包括我们熟悉的“大放水”。
历史的经验表明,伴随货币宽松而来的,往往是一场“劫贫济富”的运动。
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在发达国家找到先例——
经过一轮量化宽松,股市、债市等资产的价格会被推高,但是馅饼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的。道理很简单,富人阶层相比普通家庭拥有更多的股票和债券,可以对资产配置进行动态组合,只要一放水,他们就能从这些金融资产的强劲增长中获益,靠企业分红,接着利滚利产生强大的复利效应。
拿英国来说,OECD的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英国央行大放水,财富前 10%顶层人口收获55.8%的暴利,财富前5%的人收获68.2%的暴利,前1%的顶层人口,直接double收割129.9%的暴利。
而普通人的财富则直接被掠夺。
最底层的人口由于没有资格配置股票债券,侥幸逃过这一劫,社会中层20%的人口,在金融危机之后的股市中财富负增长22.2%,再往上一个阶梯的20%人口则负增长26.2%。
资产的最大配置住房,也在加剧着不平等。量化宽松、低利率减轻了金融危机对英美等国房地产市场的冲击,但却在年轻一代与老年一代、无房者与有房者中间用力划开一道深沟。购房成本越来越昂贵,多数年轻人被迫拿出大部分收入来还租,无法通过储蓄买房或其他方式来积累财富,而最早搭上车的富裕阶层,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在中国,放水对社会结构的冲击一点儿也不比欧美乐观。
先看一张过去十年各种资产价格的涨幅对比。
放眼全国,楼市远远跑赢不长进的股市。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投资楼市,获得的收益率可以达到至少200%以上,如果你再配置海外资产,收益率就更加可观。而这些富者之所以更富,很多都是因为大放水下加杠杆更容易,更轻松。
反之,如果你在农村种地养猪,就会比在A股被割了几轮的韭菜还要惨。农民的财富并没有受益于三轮大放水。他们也没有机会了解如何平衡自己的资产组合,只能被动承受,穷者更穷。
起点在很多时候注定是不平等的,而最为多数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就是腐败和特权。在一些垄断性行业、被保护起来的国企,在大放水中牟利并非难事——社会流动性充沛,银行为完成任务求着风险较低的国企借钱,它们以8%利率拿过来,转手25%贷给中小企业,就能完美实现空手套白狼。
张化桥在《影子银行内幕》这本书中写道,“滕先生”因为结交一家银行行长,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这家银行15家合作的PE公司之一。由于银行有6%左右的基准利率放贷限制,有放贷总额度限制,还必须受限于75%的存贷比,而通过滕先生这个过桥渠道,银行就能在表外扩张20%-25%利率的贷款。这样,“一个50亿-100亿的项目”,滕先生每年就能净赚1~2个百分点,也就是1个亿的利润。
中国的利率自由化讨论了这么多年,利率依然维持在低位,结果就是剥削了普通储户,把财富转移补偿给了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人。
放水的残酷就在于,不是所有阶层都能受益于大放水,富人会,穷人不会。
有多少轮放水,中国财富分配的不平等、阶层的固化,就会有多少轮加剧。
拼多多或成最大赢家
当中产阶级活跃在社会主流话语圈中,生活永远都被房价、消费升级、学位等话题包围,似乎人人都是中产,却忽略了中国还有一个庞大的底层。
拼多多因为涉嫌假货、山寨货等问题为中产所摒弃,老中产们甚至生出一股怀疑:“是不是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新中产们都消费降级了?”
其实,他们都忘了问一问,为什么拼多多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能沉淀到底层,取得今天的成果。
考虑到中国有5.5亿不那么敢消费的人群,“拼多多”对他们而言恰恰是他们消费的常态,而和降级无关。
你在嘲笑小米新品、索尼新品如何坑爹时,可能都不知道,对于很多低收入者来说,品牌并不重要,重要的仅仅只是获得。
“房住不炒”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坚定,未来楼市的路会比以往艰难得多,所以这一轮放水最大的受益者就不可能是楼市。
而货币超发带来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又不能及时跟上时,庞大的底层只会进一步扩大队伍。而正是他们,支撑起了拼多多的崛起和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能够避免财富掠夺这个大放水的副效应吗?
如果你仍经历着早九晚五人累钱少,
来这里,有你财富进阶的终极秘密!
智谷旗下投资理财公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小麦收益走低,农忙一工难求,未来谁来种地再引深思小麦收益走低,农忙一工难求,未来谁来种地再引深思农通社百家号随着小麦收购进入下半场,有关今年小麦收益情况的报告陆续发布。从目前已发布的部分报告来看,因受灾面广,成本提升,今年各地小麦收益普遍下降。在春夏受灾严重的安徽省,甚至出现种粮赔钱的现象。种粮收益走低、风险加大,也再次引发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粮的思考。安徽每亩净利润由盈转亏据安徽省物价局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全省15个小麦主产区126户农户的定点记账调查显示,今年该省农户小麦种植收益大幅下降,每亩小麦现金收益为228.52元,较上年下降339.30元,降幅59.75%;扣除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后的每亩净利润由盈转亏,为-163.55元。出现如此局面与灾害性天气有关,如极端低温、连阴雨、强台风、暴雨,今年上半年在安徽境内都曾发生了,且出现恰恰在小麦生长和收获的关键期。造成小麦亩产量平均每亩单产为338.17公斤,系近5年来最低;每100斤小麦平均出售价格为101.95元,价格也创近5年来新低。据安徽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气候原因,省内部分麦区赤霉病增加,部分地方出现倒伏,小麦品质和千粒重下降明显,由此带动小麦亩产量下降,价格下跌,种植收益下滑。此外,每亩种子、化肥、农家肥、农药、排灌等费用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上升,种地成本再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安徽省夏粮总产321.5亿斤,比上年减产7.43亿斤,下降2.26%。其中小麦总产321.49亿斤,比上年减少7.4亿斤。减产和品质下降,政策调整,使得小麦价格分化严重。据安徽省粮食局7月底监测,目前市场上符合托市质量要求的优质小麦价格1.20元/斤以上;不符合托市质量标准小麦市场价格在0.85-1.1元/斤,饲料企业收购价0.85元/斤,面粉企业收购价1.05-1.1元/斤。无独有偶。由于产值减少、成本上升,安徽省油菜籽净利润亏损加大。2018年该省油菜籽平均单产为151.87公斤,较去年减少3.52公斤;每亩净利润为-41.66元,亏损增加17.47元。河南山东多地出现收益下滑与安徽相邻的全国小麦生产第一省河南省,今年也遭遇了极端天气,导致该省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其危害程度是近十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小麦亩产、总产量分别比去年减3.1%和减2.8%。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全省40个县(市、区)600个农户小麦生产成本收益调查结果显示,该省农民种植每亩小麦的产值为939.4元,比上年减少44.4元,降幅为4.5%。扣除亩均568.4元的生产成本后,亩均收益371.0元,比上年减少68.1元,降幅为15.5%。该省2018年小麦种植收益也遭遇成本增加、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价格下跌等多重因素挤压,收益低于去年。同样遭受极端天气影响的江苏、湖北两省尚没有发布今年小麦收益报告,目前尚不得知收益升降如何。湖北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系统曾在5月初对全省17个县市153个农户开展了小麦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预测调查,调查预计小麦产量增加,收益增加。——但5月中下旬,不期而至的连天雨让该省多地小麦出现倒伏、穗发芽。处在华北的山东、河北,虽然遭遇“倒春寒”,但因受灾较轻,今年小麦质量较中部地区普遍好,收购进展一直排在全国小麦六大主产省前列。山东省是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省。从小麦成本收益来看,已公布的聊城、泰安、菏泽、安丘、德州禹城、临沂费县等地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均出现收益下降情况。山东聊城所调查的2个县18个调查户小麦种植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产值下降,成本增加,利润减少。2018 年小麦亩均净利润比上年每亩减少301.47元,为158.86元/亩,降幅达65.49%。泰安参与调查的20家农户,每亩纯收入为322.3元,较去年的484.1元,减少33.4%。未来谁来种地山东省泰安市价格监测预警中心调查中发现,由于天气原因出现减产,部分农户种粮情绪低落。同时在种粮户老龄化日趋加重的情况下,部分种植户选择改种经济林木或者穿种蔬菜、花生等作物,以提高收益。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发现,在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农村用工价格不断增加,尤其在农忙时,常常出现“一工难求”的情况。“现在,去建筑工地干活每天收入基本在150元-300元,辛辛苦苦劳作大半年种地收入不如打工一天,种地太难。”一位种粮大户说。由于缺少保障,目前种粮受损基本由农户自己承担。安徽省物价局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农业保险政策的制定和推广力度,增加农业保险的险种,提高赔付额度,靠现代保险制度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最大限度减少种粮农户因灾造成的损失。种粮低收益高风险,也再次引发未来谁来种地的思考。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曾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占农民工总量49.7%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且早已习惯城镇生活,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再加上务农收益较低和耕地细碎化,一些地方开始出现抛荒,在河南南部、湖南西部的山区耕地抛荒比例接近1/4。而近些年在主产区,有关种粮大户跑路退租、土地撂荒的事时有发生。受天灾和市场供求等影响,一些大户不仅没有因“土地流转”富起来,有些反而赔光了积蓄。“小麦价格虽然比以前有所增长,但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农资价格增长的幅度以及粮农的价格心理预期相比还有差距。”根据今年小麦成本收益调查结果,山东省夏津县物价局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强对涉农产品价格和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的利益。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农通社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深读粮农经济。有料,有趣,有见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农民致富,种了这种果树1000亩,一年就能净赚800万元农民致富,种了这种果树1000亩,一年就能净赚800万元震惊我的一天百家号它有多种颜色,它也让人尖叫,漂亮的外表下流着让人害怕的果浆。在让人望而生畏的果实里,他却挖掘出了暗藏的财富。三年时间,他把这种令人尖叫的烂果实创造出一亩地8000元钱的利润,年销售额达到近千万元。看山东临沭的张孝昌如何用让人尖叫的植物赚快钱。谁也没想到漂亮的果皮下包着这样的果浆。(果酱滴落),可这些看起来烂透了的果实却给张孝昌带来了惊人的财富,种一亩这种果实就能纯赚8000元钱。张孝昌三年时间,种了1000亩,一年就能净赚800万元。可这么能赚钱的果实却没有多少人敢吃。它有多种颜色。它也让人尖叫,漂亮的外表下流着让人害怕的果浆。在让人望而生畏的果实里,他却挖掘出了暗藏的财富。三年时间,他把这种令人尖叫的烂果实创造出一亩地8000元钱的利润,年销售额达到近千万元。看山东临沭的张孝昌如何用让人尖叫的植物赚快钱。小心碰头这些五颜六色的果实,外表看起来很诱人。可打开之后,人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谁也没想到漂亮的果皮下包着这样的果浆。(果酱滴落),可这些看起来烂透了的果实却给张孝昌带来了惊人的财富,种一亩这种果实就能纯赚8000元钱。张孝昌三年时间,种了1000亩,一年就能净赚800万元。可这么能赚钱的果实却没有多少人敢吃。看着很恶心,吃起来还苦,这种果实却能一亩地纯赚8000元,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果实。张孝昌:你们看着恶心我看着高兴能赚钱。张孝昌靠烂果子赚了钱大伙都来找他取经。可谁能想到,三年前,张孝昌流转了1000多亩地,刚刚把种苗放下去的时候,20多个女人就找上了门。村民:让她把地还给我们。村民:不让种。张孝昌:主人公:愁坏了,一堆人围着,老百姓这个也说那个也说,很难弄。2014年10月,在张孝昌种的这种果实刚开始挂果的时候,村民们就找上了门,可他们怎么就断定这东西赚不上钱,不肯把地给张孝昌了呢?这充满争议的果实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张孝昌口口声声说赚钱的东西在当地早都有了,祖祖辈辈房前屋后都种上那么几颗,村民们都知道这玩意不赚钱。村民:开白花张孝昌种的这种果实就是栝楼。栝楼品种很多,当地人种的是本地品种,在当地没有市场。而张孝昌种植的栝楼是从浙江引进的南方品种,价值也和当地的栝楼完全不同。在张孝昌眼里,栝楼里最有价值的东西,就包裹在这些看起来渗人的果浆里。到底吃什么。在张孝昌眼中最值钱的就是栝楼的子,一亩地光靠着卖瓜子就能净赚4000多元钱。专家:栝楼子有这么多卖点,可当地人几十年都不知道的事,怎么就张孝昌能从这里面挖掘出一亩地纯赚8000多元的财富呢?张孝昌早就是个爱折腾的人。2002年,张孝昌开始创业,9年时间成立了一家包括物流公司、汽修公司,汽贸公司的企业,在当地是个小能人。朋友:夸可就是这么个能人,却有个不为人知的爱好。采访:张孝昌喜欢种地,不仅种了花生板栗。家里平时吃的蔬菜也都被他承包了,因为喜欢种地,张孝昌也总想有一份自己的农业产业。2013年年底,张孝昌去浙江考察项目的时候听说,种栝楼一亩地就能净赚4000多元钱。主人公:没人当他是值钱的东西,但是到了浙江实地一考察,和我们想象和我从网上搜的不是一回事。本地的作物相比那就是翻好几倍的收益,我们本地最赚钱的一种经济作物就是种那个烟草,这个比我们最赚钱的还要翻上一番。我觉得这个东西好。张孝昌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能产出350多斤的栝楼子,一斤生瓜子能卖25元左右。一亩地光卖瓜子就能产出8000多元钱。在浙江省长兴县好几个加工厂都收购栝楼子,除去4000多元的成本,一亩地净赚4000元钱。这个生意听起来稳赚不赔,可是种1000亩栝楼前期至少要投资400多万元。张孝昌别管怎么爱种地,以前也是对农业一无所知,身边的生意伙伴一听说张孝昌要种植栝楼都炸了锅。可张孝昌却没说什么,只是拿回一些栝楼籽样品给大伙。旁证:但是瓜子好吃劝张孝昌的人很多,可大伙每次来劝张孝昌,都忍不住抓一把栝楼籽嗑,这个举动反而让张孝昌下了决心。2014年年初,张孝昌先引进了1000亩栝楼苗开始种植。张孝昌种最开始种植的栝楼是这种个头小的品种,俗称吊瓜。没成熟的时候表皮是绿色的,皮上有花纹,切开后里面的种子被墨绿色的瓤包裹。成熟后果皮变成橘黄或者橘红色,瓜瓤变成墨绿的汁液。引种苗的时候张孝昌发现,眼下进入栝楼行业的人不少,竞争也很激烈,为了让自己的栝楼籽有特点,张孝昌还有个藏在大山里的秘密。翻过几块大石头,一条小溪在脚下穿行,路很难走。张孝昌寻找的这个地方,到底和种栝楼有什么关系呢?为了把山泉水引流到自己的种植基地当卖点,张孝昌做了2公里长的引水工程。眼看栝楼一点点长大,张孝昌对自己信心十足,可是很快他就尝到了做农业的艰辛,就连除草这么小的事儿在张孝昌这儿也成了大难题。张孝昌:因为它不能用除草剂,实际上这也是它的一个品质好的原因之一,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不能打除草剂,不能打除草剂怎么办?弄了几十头猪一弄不行。它是把草拱没了不错,但是把我的栝楼也拱没了。猪、羊、鸡全都试过。眼看剩下的栝楼都要因为找不到除草的办法影响收成。一个月后,张孝昌不仅找到了一个除草的好帮手,还靠它让自己的基地又多了20万元的收入。一只小鹅苗5元左右,不用饲料就吃草能长到十多斤。这些鹅不仅把栝楼地的杂草除得整整齐齐,每只鹅还能净赚200元左右。张孝昌养了1000多只鹅专门用来除草,年底靠着卖鹅还能赚20万元。2015年10月头批栝楼逐渐成熟了,栝楼从开始成熟到彻底采摘完毕需要3、4个月的时间,树上的栝楼颜色大小不一,怎么判断熟没熟呢?采摘好的栝楼要变成瓜子需要去皮、清洗、晾晒、扬尘。(音乐)张孝昌为了让瓜子早点上市赚钱,也跟着农户们一起晒瓜子。栝楼成熟了,眼看就能卖钱,张孝昌本该高兴,可是直到现在看到丰收的景象张孝昌都有点懊悔。当初就是为了收获栝楼,妻子到现在还没有原谅他。妻子:我自己去的,我自己去生我姑娘,他也没去。他说看我精神状况什么都很好,开着车就溜了。记者:你不生气?妻子:生,我一直到现在还(说)他。张孝昌:有一个农业新产品一个现场观摩会要到我这个栝楼园,完了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接着我又到了医院。记者:赔罪。主人公:不是赔罪,到了医院我想和她分享一下宣传栝楼成功的成果。为了栝楼宣传错过了女儿的出生,这个遗憾让张孝昌看到丰收都提不起劲。2015年年底,张孝昌收了30多万斤栝楼,卖了800多万,一亩地纯赚4000多元钱。而就在卖栝楼的时候,别人说的一个信息让张孝昌来了劲。也正是这个信息,让张孝昌一亩地的利润一下翻了一倍,能净赚8000多元钱。张孝昌:当时也听说每亩能赚七八千块钱,我都觉得不可能。记者:赚七八千吗?主人公:赚七八千。记者:净赚?主人公:净赚。记者:不可能?主人公:我也觉得不可能张孝昌当初引进了两个品种的栝楼。其中800亩种的都是这种俗称吊瓜的栝楼,这种栝楼看起来像烂了一样,只有瓜子能卖钱。还有一种大个头的栝楼,也叫皖楼。没有成熟的时候皮是深绿色,瓜瓤是浅黄色,成熟后瓜皮变成黄色,瓜瓤也会随着变软。这种皖楼张孝昌当时只种了200亩。一亩多赚4000元钱的诀窍就出在这种栝楼的身上。张孝昌:子和皮。这种栝楼不仅可以取瓜子,它的瓜皮晾晒之后还能做中药材。一斤晾晒后的干栝楼皮能卖到15元钱左右,一亩地靠卖干栝楼皮还能多收入4000多元钱。收购商见张孝昌光卖瓜子不卖皮觉得好奇,张孝昌这才知道自己头一年每亩地白扔了4000多元钱。张孝昌:他这个种子既能当做休闲食品去吃,皮和根又可以当药材去卖。了解到栝楼皮的新商机后,张孝昌调整了种植结构。2016年,张孝昌把皖楼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00多亩。2016年年底,这批栝楼也成熟了,张孝昌请了许多人来品尝。虽然没有可怕的果酱,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果肉还是苦得不能吃。这个小伙子决定挑战一下果皮。尽管这种栝楼也一样让人难以下咽,但是一亩地靠着卖栝楼子和干栝楼皮就能净赚8000多元钱。在大伙看来这个利润已经很高,而张孝昌却还不满足,他还想把利润再提高近一倍。2016年,通过卖生栝楼子张孝昌了解到,市面上成品的栝楼子一斤能卖到40多元钱,而自己卖的没加工过的生瓜子,只能卖25元钱一斤。如果自己能够加工,一亩地利润能再提高7000元钱,张孝昌这样一盘算,一亩地的利润能过万元。2016年年底,张孝昌开始筹备加工成品栝楼子。现在,为了给自己的瓜子提前打品牌,张孝昌常常举办活动,主任公:娘说完就行栝楼子很受欢迎,但是张孝昌发现很多人觉得栝楼籽壳儿太硬磕不动。眼下,张孝昌还琢磨出了一个栝楼子的好搭档。张孝昌:看记者:一下就嗑开了 一个完整的栝楼子张孝昌:一个种子就出来了 这个还要再改进 它还有一点小小的缺陷记者:你还要再改 这么完美主义 改了这么多个了张孝昌:还要再改三年时间,栝楼就让张孝昌这个农业门外汉赚了钱。现在,张孝昌还带动10多户农户一起种植栝楼,通过栝楼产业解决了50多户贫困户,未来张孝昌准备带动更多人靠着栝楼一起致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震惊我的一天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少一点多一点真诚,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利润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