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个ip8ip7plus尺寸朋友说不要在大陆买去澳门会更便宜是真的吗,他说澳币多少大陆也多少人民币真的吗

&p&时隔三年的更新:&/p&&p&三年过去,原先这个答案的很多产品都发生了变化,有些消失了,有些被监管限制了,有些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其他全变了。&/p&&p&目前很多理财产品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手段限制了流动性,包括余额宝的整顿,各种金交所的限制,信托新政,基金新政等,所以目前我只留下了最后几个理财产品仍在使用。&/p&&p&第一个是:&b&立马理财。&/b&是网易理财的升级版,光大海航网易三家联合背书的平台,安全性可以说是一流的,唯一的槽点是有时候海航会搞自融,但是作为国内四大航之一,海南航空虽一直高融资高杠杆,但由于在A股有海航系的多个股票,因此安全边际还是很高。立马理财早几个月还是有产品转让的,目前新发的产品却都没有了,算是一点小缺憾。&/p&&p&第二个是:&b&黄金钱包。&/b&主要是软银中国连投三轮,给与了他一定的安全背书。另外和传统银行渠道相比,买了黄金可以出借收利息,比一般买了黄金只能放在家里看或成为银行账户的数字强很多。因此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黄金的渠道,但是黄金本身依然会收到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波动影响,因此仍然有亏损的概率,求稳的话我个人不建议多投。&/p&&p&第三个是:&b&兴业小金卡。&/b&这张卡是作为余额宝的补充存在的,因为目前余额宝限额10万,招商朝朝盈限额5万,加起来是个不大不小的尴尬数字。如果你有20、30万闲钱,剩下的钱对于年轻人来说,通过各种手段都能投资出去,但对于我们的父母辈来说,他们很可能把接下来的钱只能存银行,那么损失的利息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而兴业小金卡里,余额超过1000的部分自动进入京东小金库理财,享受近似余额宝的利息,同时省去了在柜面买理财或是在手机端买理财的操作,是一个极大降低我们父母辈学习成本的一个良好的储蓄卡。&/p&&p&目前各类理财产品的限制越来越多,流动性也越来越差,大家且理且珍惜。&/p&&p&以下为原答案:&br&======================================================================&br&难得有可以回答的问题,潜水多年的人上浮一次。&/p&&p&题主的问题实在是不够具体,请允许我擅自拓展一下:余额宝的特性是什么?&b&低门槛,较银行储蓄为高的收益,极强的流动性,极低的风险性&/b&(注意,余额宝其实是不保本的)。特别适合那些够不上任何银行理财产品的人。由于余额宝有支付宝做大平台,流动性这条我觉得没有产品可以干掉余额宝。而1000元起发放正常计算收益的余额宝,基本上也不会有比这个还要低的门槛。而比余额宝更好,则只能在收益上,风险上做文章。基于银行储蓄和国债收益的刚性兑付,余额宝可以说是市场上风险最低的品种了,因此要选择产品,也只能选到风险近似的。&/p&&p&据此,将题目转化为:有没有比余额宝收益更多,风险近似的理财方式。&br&回答问题:有,但是根据你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推荐的也不一样。&/p&&p&估计有人要喷我了,这不等于没说么?理财方式千千万,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想要获得针对的回答,的确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p&不过接下来我还是随便推荐一些我熟悉的产品,各位客官随便看看就好,有满意的自行抱走。&/p&&p&1.余额宝类似宝宝:余额宝的基金公司是天弘基金,成立于2004年,其实一直是市场上的规模不大基金公司。论收益,就基本没排上过前几名。这两年国内收益最好的货币基金,以年来看,是&b&万家货币&/b&(近年来连续第一)和&b&南方货币&/b&(万年老二)。而近年来银行系宝宝的崛起,以&b&中信&/b&和&b&招商&/b&为代表的类余额宝产品,同时具备了余额宝的每日收益和银行卡的随时取现,随时消费属性,且此类宝宝将募集资金优先投放本行,所以也能获得较第三方基金公司稍高的收益,也是极具竞争力的品类。&/p&&p&2.万能险,投连险:现在保险作为一个新的理财门类,已经值得重新审视一番了。为何?好的投连险,万能险的收益率通常在5-7%之间,相较于余额宝收益更高,且保险公司也是具有隐形刚性兑付属性的(大到不能倒)。但这并不是说你找到一个保险理财产品就能买,通常情况下,你买回来的都是坑爹的。我有个在保险公司做前台的妹子朋友,他每天工作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应付投诉,而其中以在银行被忽悠购买保险,事后发现产品不符居多。在此我给出我个人的推荐:&b&网易理财收益保、定活保。 &/b&基于网易和光大永明人寿两家的信用,收益6.0%-6.6%的产品是很具有竞争力的,两个产品中比较好的是收益保,每半个月可赎回一次保证了流动性,可惜很久不卖了。&/p&&p&3.可转债基金:可转债的优势极其简单,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熊市类债券,牛市换股票的两头赚钱方式,使得可转债非常难亏本,而国内最老的可转债基金&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und.eastmoney.com/34000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兴全可转债&/a&&/b&,成立10年多累计收益率382%,年复利15%左右,表现非常稳定,可以说是长期投资者的优秀选项。&b&注&/b&:本回答推荐的是可转债基金,而不是直接标的的可转债,且是推荐长期持有。作为标的的可转债,没有足够投资经验和非市场专业人士还是不要碰了。&/p&&p&4.信托:信托,起步通常需要100万起(我认为50万起就有值得购买的产品),虽然有着较一般理财产品为高的收益率(8-13%),门槛却也颇有点高攀不起。那一般普通民众有没有方式买到呢?其实是有的,只不过要变通一下,今年诺亚财富新推出了产品&b&员工宝&/b&,其本质是将部分信托分拆,给个人投资者一个低门槛进入的机会。当然,中间收益也是被降低了,但仍然有7.5%-8.8%左右的收益,胜于大部分理财产品,有时也会放出部分非常好的标的产品 ,虽不保本,但具有想象力。&/p&&p&5.有机构担保的对企业网贷:不知道这个表述是否严谨,总之我将&b&陆金所&/b&的业务归类为此。陆金所的最大优势呢,就是有个好爹,平安的担保相当于一纸超强的背书,直接将有所风险的对企业贷款风险降低到近乎刚性兑付。但是陆金所有个隐藏的坑爹点,就是它计息的方式,明面上8.4%收益,由于还款方式是本息一起还,每期都有部分本金还款,导致有部分利息是收不到的。实际全程下来在采取回款继续转投操作后是接近7%不到的收益,在没有陆金所内宝宝的时候,曾让我感叹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啊。当然,陆金所仍然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有个类似的,也是我比较推荐的,是招商银行的&b&小企业e家&/b&,虽然没有陆金所的强力担保,但是具有银行的审查和风控,能通过审查的也具有很不错的资质了,最主要的,它的本息是全额一次性归还,至少做到了利息所见即所得。&/p&&p&6.特定的P2P项目:P2P风险高不高?相较于市场上大部分产品来说,必须高啊,但是作为行业的前身,民间借贷如此多年,违约事件似乎也不是天天可见。因此我很赞赏在知乎里另一位朋友对P2P贷款,以垃圾债的思维做风险覆盖来投资。不过我们今天还是针对普通投资者来个接地气的答案,这就是&b&人人贷的U计划。&/b&根据时间长短,收益为7%-11%,风控较普通投标更严格,且近似以平台信用担保,有托管方,较高的收益,可以说是P2P中少数的好产品。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P2P都是高风险投资,因此切忌投资太多,切忌切忌。&/p&&p&7.国债,企业债&b&逆回购&/b&。这是超短期资金的最好去处,如果你今天有人借你10亿,但是只允许在你账户上呆一天,第二天就还钱,那么在余额宝都不能为例的情况下,逆回购给了你单日最大收益的机会,当日资金轮转带收益的特性,使得逆回购有极强的流动性(本例有些理想化,实际操作中钱需要在T+2工作日才能取到银行卡上,表述考虑不周在此致歉)。另由于利率和市场利率一样在日内波动,虽然在大部分时候逆回购收益率不如别的产品(略低于或高于余额宝类产品),但是在特殊事件(例如钱荒)、特殊时点(半年末,年末)会有一些远超其他产品的短期收益可能,所以逆回购是一个良好的理财补充门类。&/p&&p&最后说一句老生常谈: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p&
时隔三年的更新:三年过去,原先这个答案的很多产品都发生了变化,有些消失了,有些被监管限制了,有些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其他全变了。目前很多理财产品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手段限制了流动性,包括余额宝的整顿,各种金交所的限制,信托新政,基金新政等,所以…
近日微信上线的理财通由于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了7.5%左右,盖过了余额宝的同期数据6.5%一个百分点,因此引来不少朋友咨询是否应将余额宝的钱转移到理财通里。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颇为复杂,需要系统性学习货币基金知识以及充分了解现金管理工具的作用。&br&&br&&strong&一、货币基金的基础知识&/strong&&br&&br&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余额宝背后挂靠的是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理财通背后挂靠的是华夏财富宝货币基金(未来理财通据说会像数米基金网的现金宝一样提供多款货币基金,个人认为这增大了客户认知难度,是专业基金网站做的事,而不应该由理财通这种面向大众的APP来提供。)&br&&br&&strong&货币基金小知识:&/strong&&br&1、货币基金是流动性强,风险极低的现金管理工具,主要投资于债券、票据、定期存款等低风险产品。&br&2、7日年化收益率仅仅是货币基金的一个数据指标,且这个指标短期内甚至可以操纵上10%以上,只有长期稳定的7日年化收益率才有参考价值。&br&3、7日年化收益率是预估年收益率,每万份收益才是当日的实际收益参数。&br&4、我们可以通过单位时间阶段内每日万份收益相加从而得出该单位时间阶段(如最近1周、最近1月、最近3月、最近6月)的实际收益率&br&5、以上根据数据推演得出的收益都是货币基金的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收益,只有参考价值。&br&6、货币基金的年收益远没有7.5%那么高,甚至6%都只是奢望,最近1年最高收益的基金也才4.85%,近期的高收益率都只是暂时的。货币基金更多是用来代替活期存款做更好的现金管理,而不是一个高收益的投资工具。&br&7、由于货币基金的投资方向是低风险产品,因此规模越大的货币基金议价能力越强,更容易产生高收益。&br&&br&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和华夏财富宝货币基金的基础数据和各阶段收益对比:&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6e0b8f0fb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3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figure&&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und.eastmoney.com/data/hbxfundranking.html%23t%3Bc0%3Br%3Bszzf%3Bddesc%3Bpn10000%3Bmg%3Bos0%3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天基金网167只货币基金排名&/a&)&br&&br&由图可见,在167只货币基金中,近期华夏财富宝确实在各种指标上表现良好,但在近3月收益数据上表现不佳。实际上,如果不算年底这段异常的时间,据我以往的观察,天弘增利宝这几个数据都是top10的。我个人认为造成华夏财富宝比天弘增利宝近期数据高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天弘增利宝在年底这段时间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这或许跟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在这个特殊时间段的投资风格有关。&br&&br&但如果只是因为华夏财富宝近期数据比天弘增利宝高而选择腾挪资金,那年后如果两个基金公司的数据又发生偏差了呢?或者为什么我们不直接购买排名top1的货币基金呢?&br&&br&所以说看简单的历史收益率和历史排名来挑选货币基金是不明智的,如果只看某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或者一周的收益情况,就容易陷入买了后悔的局面。&br&&br&推荐阅读此篇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hfund.com.cn/info.do%3Fcontentid%3D497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弘增利宝:我们为什么不搞相对收益排名&/a& ,文章中明确提到短期做高收益是很容易做的,但是会增加长期风险,在保障基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稳定的收益才是货币基金应该追求的方向,而不是追求高收益高排名。&br&&br&&strong&二、货币基金的作用:&/strong&&br&&br&货币基金是绝佳的现金管理工具,跟活期存款、短期定期存款等产品组合一起可作为大部分普通投资者的现金管理工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T+0、日复利创新,基本上已经取代了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这是大大的好事。&br&&br&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不了解现金管理背后的现金使用行为和投资,就会出现两个误区:&br&&br&&strong&1、把所有的钱都存在货币基金里&/strong&&br&&br&货币基金一般年收益在3%-5%内,仅用来现金管理,由于具备极强的流动性因此收益不会太高。大众更多的钱应该用来投资在其他投资工具上,如银行理财产品、国债、股票基金、p2p借贷、股票等。各种投资工具各有优劣,根据个人情况自行学习选择。&br&&br&如果不愿意花时间学习投资,只会把所有的钱都存在货币基金里,最终很多年过去,和把所有钱都存银行定期的人其实也没多大分别。&br&&br&根据个人资产情况和现金使用情况,拿出部分钱放在货币基金里应付日常开支即可。剩余的钱应该放在其他投资工具中,投资理财是漫长的一生都应该学习的知识。&br&&br&&strong&2、只从收益角度选择货币基金而忽略了其他现金支出是否便利&/strong&&br&&br&大众日常现金支出最常见的场景即每月固定的信用卡还款,尤其对于多卡族更是每月几个固定时间点(信用卡最后还款日)发生大笔资金支出行为。因此购买货币基金还需要考虑平台是否方便信用卡还款,否则货币基金只能退到储蓄卡帐户,然后再另走信用卡还款过程,多了不少操作。&br&&br&此外水电费、固话费、宽带费、物业费等日常生活支出,最终资金流出的源头都是货币基金账户。&br&&br&在这方面,余额宝挂靠支付宝,是有相当大优势的。而理财通挂靠的微信是个手机APP,跟财付通没有接轨,财付通在生活费用缴纳上也远比不上支付宝。&br&&br&假设大家都习惯了网购,那对于没有信用卡的朋友,选择余额宝更是明智的选择,在消费支出上余额宝的优势可说是不可触及的。&br&&br&&strong&三、其他&/strong&&br&&br&所谓的用户体验对大型互联网公司而言都是细枝末节,平台自己也在不断进化。拿用户体验来比较各种宝是没意义的。&br&&br&至于安全性其实基本都是没问题的,担心各种宝的安全性,不如自己好好琢磨别丢手机别设生日密码别把身份证放钱包里别在网络上被人钓鱼。&br&&br&当然资金安全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在阿里、腾讯、老牌基金公司这种级别,所谓的安全问题更多来自于大众的粗心大意。&br&&br&&strong&四、总结&/strong&&br&&br&1、选择哪个货币基金平台是根据自身资产配置来的,如果只有少量钱放货币基金里,放余额宝就是最佳的选择,更多的时间应花在其他投资工具的研究使用上。如果大部分钱都放货币基金里,这个时候才有筛选平台的必要。&br&&br&2、任何投资工具筛选的指标都是收益率、流动性和风险,货币基金也不例外,如果平台A的全面历史收益数据都高出平台B1%以上,是可以考虑转移平台的(不高出余额宝1%以上不建议转移,1年1万收益才多100元,其实从整年看来实在不可能top1基金比余额宝高1%)。但是货币基金由于钱经常在流动,对流动性便利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方面支付宝在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网购消费上都有极大优势。&br&&br&&b&========&/b&&b&=========&/b&&b&针对评论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回复分割线&/b&&b&=========&/b&&b&=========&/b&&br&&br&针对评论中几个典型性问题回复一下:&br&&br&&b&1、提现时间小时级别是不是比天&/b&&b&级别&/b&&b&好?&/b&&br&很对,如果平台A提现时间要一天而平台B只要两小时那也是流动性相对不够好的表现。过去货币基金T+2的年代为什么普通人不买账就是这个原因。印象中是汇添富现金宝还是华夏活期通能做到几分钟就快速提现,这也是部分人选择他们的一个理由,流动性最佳的情况下收益率相对高,而不是盲目追求收益率。&br&&br&&b&2、银行理财产品&/b&&br&银行理财产品是学习门槛较低的投资工具且有银行背书,适合一部分人,正常说来大部分时间段内收益率都会比货币基金高,且对老想用货币基金消费的人来说还有强制储蓄的作用,坏处是5万元起售,流动性不高,一般保本型比货币基金收益多1-2个点就不错了。从学习投资的角度来说,是个入门级的投资工具。&br&&br&&b&3、用户体验&/b&&br&百度/阿里/腾讯这种级别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的用户体验都不会做得太差(至少是能用的级别),产品的实现难度更多在定位、战略和团队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与实现。而且这种替用户挣钱的金融类产品,由于给用户创造的价值很明显,所以大部分用户不会特别挑剔用户体验,部分挑剔体验的用户,产品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也能逐渐满足需求。&br&&br&&b&4、理财通给用户贴息?&/b&&br&评论中@&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 class=&internal&&崔彬彬&/a& 的观点,不知道可有依据?能否多说说?以前华夏基金有支超级明星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常年封闭,风光无限,平媒和网络一直有质疑其他华夏基金对其利益输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und.sohu.com/2742792.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持有人质疑华夏基金同门兄弟&接盘& 涉嫌利益输送?&/a&),这事一直没个下文(王亚伟的公开回答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inance.ifeng.com/topic/money/wywnmjy/fund/jjsd/276.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王亚伟:投资风格决定业绩 绝不存在利益输送&/a&),我个人挺好奇的。但这种事要么讲证据,要么必须有非常专业的人来曝内幕才可信。像百度网易那种公开说贴钱的那自然无妨。&br&鉴于当事人不回复,我倾向于这是谣言。&br&具体证据可参看@&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alex-41-18& class=&internal&&Alex&/a&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余额宝宣称的 5% 收益是否名副其实?&/a&&br&“&b&我们对公募基金要保持基本的尊重和信赖&/b&”&br&&br&&b&5、偏向性忒明显、水文&/b&&br&说实话,看到这两个观点且还有点10个赞的,深深觉得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br&这篇文章目的是给大家从0开始普及货币基金的知识,当你具备知识了你就自己能做正确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不是他好你也好。&br&&br&正文是当文章写的我尽量写简洁,这个附文我啰嗦一点,把正文意图再剖析一下:&br&首先基础知识里告诉你七日年化收益率是可以做高的(不信你每天去查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总能看到有基金8%-10%甚至13%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更看重的是稳定而不是忽高忽低)。告诉你就算是根据每万分收益推算出来的实际收益数据也只是代表历史收益(这意味着这个月你看着7%冲进去,下个月可能就3%了,货币基金可能感觉不明显,看历史收益数据买股票基金的就会体会得很深),再给了天弘/华夏俩只基金的多时间段收益数据和排名,给当时间段top1基金的收益数据(如果要追求收益率高你何不直接买top1?另外全年top1也才4.85%不要指望货币基金真的能帮你赚大钱)。目的是希望大家正确认识收益数据,不要只看当天或一周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就真当成是全年的实际收益率了。&br&&br&其次是普及货币基金作用的认识。&br&货币基金不是高收益的投资工具,资金经常要出出入入,因此不要只看着“入方便”,还要看“出方便”,信用卡还款算是最经常使用的支出了,生活缴费渐渐也会越来越推崇网络支付,如果货币基金不在“出方便”上使力,真正用起来你会觉得不便的。(基金公司推出的**宝都会解决信用卡还款的问题,那是因为他们本行干这个的理解货币基金,而百度网易腾讯这种公司理解金融和支付宝相比起来差得太远太远)&br&当然如果把大部分钱都放到货币基金里,那就已经是把它当成了个重要投资工具,反而对“出方便”不讲究,更关心收益。这种情况通过上边的收益数据解读希望你明白最终和存银行定期没什么区别。如果希望有很好的投资收入,必须开始学习投资理财,这对你的好处是一生受用的,随着你手中可支配的资金越大越明显,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的投资收入已经开始&你的工资收入的时候,你会非常快乐、安心。&br&&br&&b&6、觉得余额宝垄断了大部分市场,担心缺乏竞争所以要支持理财通&/b&&br&别那么大公无私了,在我看来,选择理财通的理由很多,担心余额宝垄断而支持是最傻的一个。你用着微信顺手就支持了,你发红包发得爽就支持了,你是QQ黄钻就支持了这些因个人体验感受、品牌好感支持都是没错的,但如果想理性认识这些平台优劣,就老老实实学习货币基金的知识和作用。&br&&br&&b&7、收益率、流动性和风险&/b&&br&这是任何一款投资工具/平台的筛选标准,希望牢记在心。货币基金的优势是流动性最强(仅次于活期存款),因此收益率不会高。如果开始尝到货币基金比活期存款带来更大收益的甜头,可以开始学习收益率高的投资工具(一般流动性不会太好)。安全(风险)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的,但因为货币基金从金融的角度来说是很安全的,而虽然从帐号安全的角度评估各平台个人觉得也有点意义,只是写这种文章不是金融知识普及我个人没兴趣。总之大家自行对自己资金负责就好了。&br&&br&&b&利益相关声明&/b&&br&本人非任何一款**宝从业人士,无利益相关。&br&&br&&b&最后声明&/b&&br&本人写这篇文章扯那么长的原因只是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把这些知识普及到位才可能让读者理解到位,相信当你理解这些知识后你就会有正确的选择,个别细节比如我设定的点位是两平台长期偏差1%可考虑换,你也可以灵活根据自己资金情况和个人投资情况设成0.5%可换,这都是细节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对货币基金的理解。当你真正理解了货币基金,你就能看清这些**宝的本质做到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平台。比如有人做股票基金的,那余额宝理财通都看不上眼,会更看重基金公司平台的货币-股票基金免费兑换的便利性(这个例子再次说明挑选货币基金不看重绝对收益)。&br&&br&货币基金不会某个平台一统天下的,相信当银行也介入进来后,会更多变数。这些变数在你理解了货币基金的基础知识和作用后都很容易看明白。&br&&br&&b&========&/b&&b&=====&/b&&b&=&/b&&b&=====&/b&&b&=&/b&&b&=====其他文章&/b&&b&扩展阅读&/b&&b&=&/b&&b&=====&/b&&b&=&/b&&b&=====&/b&&b&=========&/b&&b&=====&/b&&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支付宝推出一年定期理财产品「元宵理财」,预计年收益 7%,值得尝试吗?&/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腾讯与银河基金合推的「定投宝」是款什么样的产品,风险如何?&/a&&br&&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sivaplus/& class=&internal&&看保险合同学习保险知识(1) - 互联网金融闲聊 - 知乎专栏&/a&&br&&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sivaplus/& class=&internal&&一篇文章让你基本看懂银行理财产品 - 互联网金融闲聊 - 知乎专栏&/a&&br&&br&&b&========&/b&&b&=====&/b&&b&=&/b&&b&=====&/b&&b&测试中个人业余时间维护的微信订阅号&/b&&b&=&/b&&b&=====&/b&&b&=&/b&&b&=====&/b&&b&====&/b&&b&===&/b&&br&&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x0woMAXEMlhNrUFT9xnV&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x0woMAX&/span&&span class=&invisible&&EMlhNrUFT9xnV&/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近日微信上线的理财通由于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了7.5%左右,盖过了余额宝的同期数据6.5%一个百分点,因此引来不少朋友咨询是否应将余额宝的钱转移到理财通里。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颇为复杂,需要系统性学习货币基金知识以及充分了解现金管理工具的作用。 一、货币…
贷款还款方式其实本来可以有千千万万种,而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是两种最简单的,也是最易于操作的。&br&
等额本息是每月还的钱都相等(每月还的本金+剩余本金产生的月利息),等额本金是每月还的钱中本金部分相等(贷款总额/贷款年数/12个月),利息还是等于剩余本金的月利息。两种还款方式银行都没有多收一分钱利息,你欠多少本金银行就收你多少利息。&br&
为什么等额本金感觉还的利息少,因为等额本金每次还的本金多,欠的本金少,产生的利息自然就少。为什么说还款方式有千千万万种,因为加入了提前还款之后,就让还款方式不一样了,如果你手里有钱又不懂投资,每年都可以提前还一部分,那么所欠的本金也就相应减少,每月所还的钱本金加利息也会减少。如果懂得投资,收益率很高,那干嘛要把钱还给银行呢,甚至都可以向银行多借钱,假如向银行借钱利率是5%,投资收益是6%,那向银行借的钱越多,赚的就越多,这个钱最好永远欠着,永远不还,每年都多赚1%。如果有房子抵押能向银行借到1000万,拿去投资,每年什么不干都能赚10万块。但是实际上呢,很多人不懂投资,所以钱还是提前还了吧,选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并没有差别,都是可以提前还款的。但是如果会投资,还是选等额本息吧,甚至极端的还款方式都可以只还利息,本金到最后再还,但是银行不允许。&br&号更新:换一种方式回答。&br&我有个做生意的朋友想借钱做生意,要借600万,利息给的很高,年利率8%。我很心动,但是我手上没钱,我手里只有一套别墅,后来我就想了,干脆以这套别墅抵押给银行向银行借了600万,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银行给我5%的利率,然后我把贷来的600万拿给我朋友,他承诺每月还我5万本金加上每月的利息,第一月还9万,第二月8.966万,第三月还8.9333万,第四月还8.9万……银行那边让我每个月还给银行一部分本金,要么一月还5万本金,一年还60万,10年还清,再加上每月的利息,然后我算了下,第一个月要还7.5万,第二个月要还7.479万,第三个月要还7.458万……怎么一个月要还这么多,我不愿意干,就问银行,还有没有别的还款方式,银行说还有个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我说那我一个月要还多少,柜台人员一番计算后说一个月要还63639元,其中第一月本金38639,利息25000,我算了一下,本金要比第一种还款方式一个月少还1万多,这个钱我可以拿去继续放贷,年利率还是8%,多好啊,我很开心,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这样我每月净赚的钱又可以拿去放贷了。&br&首先说结果: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在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如果有好的理财方式请选择等额本息,不会理财请选择等额本金。最近在买房,今天用Excel充分细致的算了一下两个的差别。&br&
首先说一下贷款情况:贷款总额61万,利率在基准利率0.049的基础上打9折,是0.0441,共贷款30年。&br&
先上一个结果&br&等额本息:970=&a href=&tel:00970&/a&&br&等额本金:635=&a href=&tel:14635&/a&&br&利息差距:&a href=&tel:635&&&/a&&a href=&tel:635&&04635&/a&=86335&br&
一般人都觉的等额本息多支付了86335的利息,不划算。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br&
我们来具体剖析一下&br&
等额本息月还款3058.25,等额本金第一月3936.19,第二月3929.96,逐月递减。可以看出等额本金第一月比等额本息多还了877.94元。&br&
那么我们换一个思路,假如我们把等额本金还的3936.19元分为.94两部分,3058.25还给银行,877.94存银行,这877.94元30年后有多少利息呢(利率0.0441,当然实际未必有那么高,或者买基金比这更高),约2326元。第二个月多还的钱利息是2309元,那么等额本金在还款额比3058.25多的时间之前,每个月多的钱放银行里都是有利息的。当等额本金的月还款额低于等额本息时是约12年后(142个月)。 &br&
最终可以得出结论: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是一样的,选任何一种都占不了便宜也吃不了亏。结论怎么得出的,接下来我选择另一种方式详细计算。&br&
很多人买房在还了一定时间的贷款后有钱了都会选择提前还款,现在以还款10年后一次性提前还款来计算两者的区别。&br&
等额本息10年共还854125元:本金122864,利息244125,一次性提前还款487136。&br&
等额本金10年共还834581元:本金203333,利息224548,一次性提前还款406700。&br&
可以看出还款10年,等额本息比等额本金少还了60892,一次性还款却多拿出80436,差距为19544。&br&
所以大家都觉得等额本息亏了,多给了银行19544的利息。&br&
你们忽略了一点,等额本金每个月比等额本息多还的钱如果放银行难道没有利息吗???&br&
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这10年来每个月多还的钱有多少利息,计算结果是19576的利息。计算过程下面贴图,你会惊讶的发现和19544很接近。&br&
所以通过以上计算: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在存款贷款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关键在于选择等额本息的话,手里的余钱要能找到利率大于贷款利率的理财方式,这样我们就是赚的。如果你不会理财,只会默默的把钱存银行,那你还是提前把钱还了吧。&br&&br&
附上计算的截图,请不要质疑我的计算结果,误差只在利息那里,因为两种利息的计算方法有点区别。&figure&&img data-rawheight=&731& src=&https://pic1.zhimg.com/50/73ecf1f5c951d7781ae84f_b.jpg& data-rawwidth=&10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73ecf1f5c951d7781ae84f_r.jpg&&&/figure&
贷款还款方式其实本来可以有千千万万种,而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是两种最简单的,也是最易于操作的。 等额本息是每月还的钱都相等(每月还的本金+剩余本金产生的月利息),等额本金是每月还的钱中本金部分相等(贷款总额/贷款年数/12个月),利息还是等于剩…
其实挑选基金的事儿比相亲还不靠谱,其实好东西就那几个,以下是我的经验&br&&b&1、选出2年排名、3年排名、5年排名前30%重叠的部分,那些基金是非常优质的&/b&&br&&b&2、再从这些基金里面排除盘子太大,或者包袱太沉重的&/b&&br&&b&3、看看剩下基金的基金经理情况,变化太多的也不算强&/b&&br&&b&4、剩下的就是比较优质的了。&/b&&br&&br&个人意见,想起来什么我再补充
其实挑选基金的事儿比相亲还不靠谱,其实好东西就那几个,以下是我的经验 1、选出2年排名、3年排名、5年排名前30%重叠的部分,那些基金是非常优质的 2、再从这些基金里面排除盘子太大,或者包袱太沉重的 3、看看剩下基金的基金经理情况,变化太多的也不算强 …
&p&我觉得基金挑选主要分三个层次:&br&初级:主要根据基金业绩、基金公司知名度、基金经理过往业绩等。这个层级主要犯的错误是容易追涨短期业绩好的基金,认为选出好的基金经理就可以获得超额回报。我们平时在某一天看到某个基金短期业绩、中期业绩非常好,长期业绩也不错,就以为该基金非常好,其实这个是容易被套牢的。一个基金如果短期业绩非常好,会对中期和长期业绩产生较为明显的拉升作用,所以就会让一只基金“看上去很美”。再差的基金可能某段时间也会表现较为优异,所以短期业绩很突出的基金要慎重,短期业绩其实不靠谱,其实过往2年、3年、5年的走势更具有参考意义,当然短期业绩也要兼顾考虑。其实评估业绩一个更重要的方法是分年来看,比如一直基金如果成立于2007年底,那么你可以看看该基金年每年同类基金业绩排名,也就是细看一下他在牛市、熊市环境中是否都可以排在同类基金的前列。如果一个基金连续几年在牛市、熊市中都能名列同类基金前三分之一,这个基金长期下来的业绩肯定是比较优异的。 所以,一般来说不要买关注度过高的基金。&/p&&p&中级:基金没有绝对的好坏,不同风险偏好、投资风格的投资者可以各取所需,在不同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动态调整风险程度不同的基金资产和基金品种。比如极端保守投资者,可以考虑货币基金、分级基金固定收益份额。对股市有一定了解、善于判断大盘走势但不善于选股的投资者,可以波段操作指数基金、分级指数基金高风险份额等。 上证50指数过去四年几乎是最糟糕的指数,但是目前可能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指数,因为现在的50指数安全边际已经非常高,理性的投资者不会简单根据业绩来选择基金。所以中级水平的基金投资,应该是对市场有一定判断能力,可以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基金类型及具体的基金品种,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配置合适的风险类基金资产比例。&br&简言之,基金的挑选是动态的,除了看业绩,更关注基金的类型、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p&&p&高级:这个阶段的投资者,已经会具体查看基金的具体资产配置,看看该基金的目前仓位,对基金的具体重仓股未来走势进行分析。所以这个阶段需要投资者对个股、板块走势具备较好的判断力。如果一直基金的行业配置、重仓股票不是自己看好的,那么这个基金就不会入选自己的资产配置池。当然,能达到这个层级的投资者往往是非常有主见的,可能更愿意构建自己的股票投资组合而不去选择基金投资了。所以这个层级的基金投资者是少之又少的。&/p&&p&落后基金的潜力其实比较难以判断。指数型的比较好判断,指数基金透明度高,仓位高,如果我们可以判断现阶段是市场底部,那么该基金即使过往业绩非常差,该基金未来的潜力也会很大,比如上面提到的上证50,或者沪深300这样过往业绩很差的基金,未来潜能反而会比较大。 主动型的基金就比较难以判断了,需要比较深的功力,需要具备基金重仓的个股的判断力。简单点,可以看看该基金的仓位、及重仓的行业,如果认为目前市场是底部区域,那么仓位高的且重仓的行业是具备较高预期收益的,那么该基金未来就可能成为一匹黑马。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看看该基金经理过往管理的基金的业绩,如果业绩普遍较差,那有可能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了。&/p&&p&&b&微信公号:价值发现者(jzfx01),发现投资价值,分享投资机会。&/b&&/p&
我觉得基金挑选主要分三个层次: 初级:主要根据基金业绩、基金公司知名度、基金经理过往业绩等。这个层级主要犯的错误是容易追涨短期业绩好的基金,认为选出好的基金经理就可以获得超额回报。我们平时在某一天看到某个基金短期业绩、中期业绩非常好,长期…
&p&&b&本人相关背景:精算师
&/b&&/p&&p&&br&&/p&&p&&b&前言&/b&:我写这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有幸看到本文的朋友能抽出您人生中的30分钟尽量一字不拉地读完本回答。这30分钟也就是一局LOL或者一集电视剧的时间,但你可以读到一位有n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专门写给知乎里绝大多数不太懂保险的朋友的回答。&/p&&p&&br&&/p&&p&这篇文章尽量不使用网上你能搜到的已经被复制粘贴了几万遍的信息,而是用我的专业知识换一个角度为大家诠释。我并不是第一个回答本问题的精算师,只是我角度和他不一样。&/p&&p&&br&&/p&&p&现在老百姓对商业保险乃至保险公司的怨气非常大,用以前上学时候老师教我们的话解释就是:&b&保险最大的风险是你购买的保障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b&我本来只打算买个西瓜结果最后发现买回来一个篮球。篮球也许比西瓜贵,但这并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不需要的东西对我来说再贵也没有意义。&/p&&p&&br&&/p&&p&因此我专门写了以下回答内容,我希望这篇回答能是一站式的商业保险回答贴,一篇就能解决普通人乃至初级保险从业人员所有关于保险的问题。&/p&&p&&br&&/p&&p&所以请您尽量每个字都要看哦!&/p&&p&&br&&/p&&p&&b&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们读完后能对保险,特别是对商业保险,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可以产生动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自己及家人购买最好的商业保险。&/b&&/p&&p&&br&&/p&&p&如果有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人员能读到本文,也希望你们可以积极考虑为你们的员工乃至他们的家属购买保险。保险真的能为你们省不少心!我后面也会为大家介绍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险并且为什么这样配置。&/p&&p&&br&&/p&&p&保险这方面,特别是商业人寿保险,别说知乎,整个中国能像我这样从渠道、各种基本法、产品模型、偿付能力、核心系统、各种运营、再到监管乃至外部再保险管理能如此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真没几个。好吧严谨点,最多也就几百号人。&/p&&p&&br&&/p&&p&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保险这方面我真的很牛逼就是了。&br&&/p&&p&&b&&u&还有,我这篇回答虽然起笔于2016年,但即使你在2017年、2018年乃至东京奥运会时候才读到我这篇回答,我说的内容仍然管用!!!&/u&&/b&&/p&&p&&b&&u&我也会偶尔更新一下本文的内容,但无论怎么更新,本文的主基调是一直管用的。&/u&&/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ec4eeeabd5e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4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figure&&p&&b&以下是正文:&/b& &/p&&p&-------------------------------------------------------------------------------------------------------------&/p&&p&&br&&/p&&p&我知乎第一个赞同过千的回答:&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购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 - 李元霸的回答&/a&里曾经明确推荐过哪些重疾产品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最好的,但还是源源不断收到私信问我某某保险方案是否更好。&/p&&p&&br&&/p&&p&我实在诧异地很,我不都告诉你们哪个最好了,你们照买不就是了,为啥还问那么多问题?但我想了想,即使在保险公司,很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怎么为自己买保险。&/p&&p&&br&&/p&&p&还真别笑,你如果有亲戚朋友在保险公司任职的,可以问他们一个人身保险里最简单的问题:&/p&&p&&br&&/p&&p&保险中的“身故责任”分几种?&/p&&p&&br&&/p&&p&我猜很多人是回答不出来的。&/p&&p&&br&&/p&&p&所以,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保险,除了知其然还要让你们知其所以然。对于本题回答我决定换了个演绎方法。我要从知乎保险问题里最少人说的,最少人懂的,也是最基础的开始:&/p&&p&&br&&/p&&p&&u&&b&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保险监管&/b&。&/u&&/p&&p&&br&&/p&&p&你们看到这里,心情肯定和下面这样图一样,尼玛你们这些安利保险的现在都走这种套路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d33b23ee4aebdbc486b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d33b23ee4aebdbc486bc_r.jpg&&&/figure&&p&&br&&/p&&p&不不,后面很快你就知道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了。来,我们先耐心一点,不然这文章后面还有更长更臭的怎么办。&/p&&p&&br&&/p&&p&我们都严肃点,耐心点。&/p&&p&&br&&/p&&p&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国务院通过“一行三会”,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整个金融市场。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证监会一年365天被全国人民问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说;银监会作为闷声发大财的最典型机构,四大行也得听它司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说。但你们知道保监会是干啥的么?&/p&&p&&br&&/p&&p&保监会的实际知名度我先给你们看一个官微阅读量对比图。这是前阵子同一种类型的新闻:证监会/保监会完成2016年两会建议提案工作(截图时间有点久,这篇文章其实动笔于很早之前,原谅我的拖延症...)。&/p&&p&这只是一条很普通的日常工作新闻,一般人根本不会有兴趣看这种新闻,产生的阅读数可能就是因为两个微信号的处女座关注者为了消掉未读提示而产生的点击。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种新闻证监会官微里的浏览量可是保监会官微的20倍!从大概率上甚至可以间接推定每20个知道证监会存在的人里面才相应有1人知道还有保监会这种机构存在呢。&/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24ccfcaa5a13dab0e808f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24ccfcaa5a13dab0e808f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baf7285c0adbcb1235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baf7285c0adbcb1235c_r.jpg&&&/figure&&p&&br&&/p&&p&(题外话:我这里故意“黑”了一下保监会的官微,实际保监会还有一个公众教育微信号叫“&b&保监微课堂&/b&”,专门用来向大众普及保险知识,做得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商业保险公司的微信号都做得好,这在政府机构的微信号里是比较少见的,我建议大家都去关注,真能涨不少保险知识)&/p&&p&&br&&/p&&p&保监会或者英文简写CIRC,全称“&b&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b&”,和证监会银监会一样都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但还是事业单位,而央行虽然是正部级单位,但实质是副国级部门)。&/p&&p&&br&&/p&&p&&b&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b&也就是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保险购买销售消费理赔行为等等,只要是商业保险行为有关的都归保监会管。&/p&&p&&br&&/p&&p&这里监管所依据的法律包括最顶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以及保监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我们保险界常说的“天条”,在国内开展的每一项保险活动我们都是有法可依的。&/p&&p&&br&&/p&&p&&b&即使在2018年决策层正式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银保监会了,保险监管毫无疑问仍会是一个单立的监管职能。&/b&&/p&&p&&br&&/p&&p&而我为什么要先谈保险监管?&/p&&p&&br&&/p&&p&&b&因为从偿付能力监管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保险业监管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你们在中国的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监管保护。&/b&尤其是那些动辄要保几十年的人寿保单,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持有。&/p&&p&&br&&/p&&p&本来可以把上面那段第一句话中的“之一”去掉的,但采用相似监管原理的欧盟Solvency II经过多年扯皮后眼看就要被天朝的偿二代后发制人超车,吓得赶紧和我们同时在日实施,免得被我们抢去全球第一的美誉。&/p&&p&&br&&/p&&p&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注:不读克洛斯,读c罗斯,官方发音),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具体怎么计算实在太专业了,我这里就不展开了。简单来说,根据监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b&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b&。&/p&&p&&br&&/p&&p&换句更直白的话说,天朝的保险公司只要通过了C-ROSS下的偿付能力测试即代表它都能硬扛200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日本311地震或阪神大地震为50-100年一遇,或者各种股灾),没有例外。&/p&&p&&br&&/p&&p&如果把中国的C-ROSS或欧盟的Solvency II比作Windows 10(当然Solvency II允许欧洲保险公司使用监管批准的内部模型而非标准模型以更好的反映自身风险,这也许再”高级“一点),那么目前美国使用的RBC保险监管架构差不多就是Windows 2000最多带个SP4,采用RBC类似架构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们也正在根据自身市场情况准备监管更新中,但从安装进度条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咱们啦!&/p&&p&&br&&/p&&p&&b&所以,不要提到中国金融业总觉得我们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在什么纽约伦敦面前我们抬不起头,我们金融业也是有领先全球的时候!&/b&(此处应给中国保监会掌声)&/p&&p&&br&&/p&&p&对了,全球银行业最新的监管架构巴塞尔3协议,即使在监管如此强势的中国,也得到2018年才能全面实施。我们的C-ROSS和Solvency II差不多可以认为是保险业版本的巴塞尔2.9,可是早整整两年哦。&/p&&p&&br&&/p&&p&偿付能力制度为多级预警制度,安全线第一档就是偿付能力要高于150%,即(认可资产-认可负债)/ 最低资本的计算结果要不低于150%,这里每个项目都会牵扯复杂的算法。如果计算结果低于150%,保险公司就要开始紧张了,因为贵司已经唤醒保监会的盯梢属性,自己要赶紧想办法把偿付能力弄回150%以上。如果回不去,也尽量不要再去跌破下一档安全线100%。否则保监会就会动用各种监管权力要求保险公司采取可行方法尽快将偿付能力恢复到最低安全线之上。这些“可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增资、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卖出占用最低资本过高的资产比如创业板股票等等等等等。&/p&&p&&br&&/p&&p&国内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信息可以通过中国保险业协会网站或各保险公司的官网信息披露栏目查阅,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也属于重要的偿二代监管环节。&/p&&p&&br&&/p&&p&看到这里,你肯定要说:贵国这种官僚机构,尼玛吹的都好听,实际执行起来还不是一坨屎。&/p&&p&&br&&/p&&p&那我还要告诉你,执行起来也不会是屎。&b&因为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计算由精算人员专门负责,这就是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合规性和专业性。&/b&&/p&&p&&br&&/p&&p&在中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工作及其他精算相关工作(如产品定价等)全部由精算人员执行,相关工作报告得到总精算师审阅并签名同意后还需要按期上报监管。这些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保监会相关规定中法定的工作流程和责任,不是随便张三李四都能去干的(其他金融机构倒是可以)。&/p&&p&&br&&/p&&p&为了保证专业性,包括总精算师在内的精算工作人员都需要通过一定科目的精算师考试并力求获得精算师认证。就专业认证难度来说,你们可要知道考出一个FSA(北美精算师认证)的时间平均是考出CFA时间的三倍。而精算师认证中的神经病,FIA(英国精算师认证)更是普遍认为难度是FSA的两倍!如此艰难的精算师考试就是为了确保精算人员能具备合格充足的专业知识以解决各种实务问题。即使考试通过,每年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继续教育以保证精算师紧跟最新的精算技术和保险监管发展。&/p&&p&&br&&/p&&p&你这时又嘀咕了,不就考试难一点么,高分低能的人多得是。不、不、不,你们太小看精算师的工作了,一个精算工作者接受保监会、中国精算师协会和公司管理层三重监督三重压力不说。&b&在中国,总精算师是一个如此变态的职业,监管机构有权力是可以终身追究你曾经的工作错误的!whenever and wherever you are. &/b&&/p&&p&对的,精算师中的佼佼者,各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是有可能被终身找茬的。要是你知道你有可能快退休了竟然还要为某一份20年前在某个老东家签的精算报告挨处罚,你想想平时该有多大压力啊。老板都有如此压力了,下面做小的还不加倍奉还么?&/p&&p&&br&&/p&&p&因此,从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执行人员来看,中国保险公司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是非常可靠安全的。&/p&&p&&br&&/p&&p&甚至,大家可能已经听说了我今年更新此文时发生的一个新闻:保监会前主席因为某些问题被撤下。但是,即使这样之后,保险监管仍然在有效运行。这就一定程度再次证明这个监管体制是可以独立于任何人可靠运行的。&/p&&p&&br&&/p&&p&但我知道你们肯定不想听这些有的没的,你们就是想知道,如果万一,如果万一保我保单的保险公司真的倒闭了怎么办?&/p&&p&&br&&/p&&p&这里需要重点澄清,你们可能经常听到一些保险代理人常说的中国保险公司不会破产这其实是错的。&b&因为根据我国保险法,中国保险公司是允许破产倒闭的!&/b&&/p&&p&&br&&/p&&p&&u&&b&但如果真有保险公司破产,我们还有保险保障基金来保证保险你的保单安全!&/b&&/u&&/p&&p&&br&&/p&&p&这里还要特别特别提醒一句,在中国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并不一定代表保险公司会倒闭。新闻里面偶尔出现几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在业内不算大新闻,实际上在起稿写这篇文章的2016年1季度末甚至有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对的,是负数,也就是技术上来说,资不抵债。但是再提醒一次,即使这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在中国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他们这些保险公司离真正意义的破产还是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远了。因为能开保险公司的股东们都不缺钱,还有那些觊觎保险公司牌照的人想借机掺和的也不缺钱,随时可以注资。&/p&&p&&br&&/p&&p&说回万一保险公司走到破产这一步怎么办。汇金公司你们肯定知道,牛逼吧?证金公司你们肯定也知道,虽然傻逼但还是牛逼吧?中国还有一个与这些不同类型但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金融系统稳定的东西,由保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这个中保基金或保险保障基金前身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实际是我国金融业第一个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p&&p&&br&&/p&&p&在极端的情况下,根据保险法及相关规定,&b&保监会可以指定已经破产的保险公司的仍然有效的保单及其保单准备金转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b&。同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以人寿保险为例:&/p&&blockquote& 第二十一条 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br&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br&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blockquote&&p&&br&&/p&&p&这个救助标准你们满意吗?我觉得太仁慈了,就像菩萨一样。&/p&&p&&br&&/p&&p&而且,你可是要知道中国银行业同类型的保障机制 - 存款保险2015年才正式实施,每个账户赔偿50万封顶。而在无数人觉得买保险要比在国内好的香港,从2001年提议成立和我们类似的保单持有人保障基金(PPF)至今(请不要和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混淆,不是一样东西),事实上还处于纸上阶段。而且鉴于目前香港立法会的特殊情况,我个人觉得未来5年正式推出这个东西都非常难,也就是香港目前是没有像内地这种保险公司破产消费者经济救助体系的。&/p&&p&&br&&/p&&p&救助破产保险公司并不是保险保障基金唯一用途,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p&&blockquote&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br&(一)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br&(二)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blockquote&&p&&br&&/p&&p&直到目前为止,保险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过两次,都是为了舒缓保险公司的经营乱状。这个经营乱状主要是因为这两公司实际控制人各种作死。一次是为了新华保险,另一次是为了中华保险。这两次出手后保金最终都全身而退,这两家公司现在也恢复了正常经营。新华保险甚至在保金退出后成功上市,成为现在A股仅有的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之一。&/p&&p&&br&&/p&&p&所以有人说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其实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才是。&/p&&p&&br&&/p&&p&现在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将近700亿了(16年首次撰写本回答时),主要来源于各位购买商业保险时候的保费会有一个很小的比例将会用来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别觉得700亿少,其实非常多了!新华保险就是一个巨无霸,保金当年照样能救。再多说一句,保金前几年都觉得自己钱太多,觉得现在自己的钱足够罩你们了,因此还特意降低了保金保费的缴纳比例。&/p&&p&&br&&/p&&p&说到现在,你们对你们买的保单感到放心了么?&/p&&p&&br&&/p&&p&然而,然而,偿付能力的先进性、精算师的专业性还有保险保障基金都不是我要放的终极大招。我先卖个关子,你们现在应该对于“我买的保单安不安全,最后能不能赔”这个话题有点认知疲劳了,我后面再放终极大招。&/p&&p&&br&&/p&&p&我现在先切换一下,&b&&u&我们来谈谈中国的保险公司。&/u&&/b&&/p&&p&&br&&/p&&p&什么?卖保单给你的就是保险公司?&/p&&p&&br&&/p&&p&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你要经营保险业务,你如果要卖保单给自然人或企业,根据保险法,&b&你必须持有保监会批准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并接受偿付能力监管。&/b&&/p&&p&&br&&/p&&p&&b&再跟我念一遍,在中国不是阿猫阿狗可以卖保险的,你必须有牌照!牌照!牌照!而且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b&&/p&&p&&br&&/p&&p&大家如果在携程买过机票,也许买过那些搭售航意险的机票套餐,这些航意险背后就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携程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p&&p&&br&&/p&&p&大家如果在淘宝买过东西,付款的时候有个选项是问你要不要退运险,那么这个退运险背后也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淘宝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p&&p&&br&&/p&&p&国外保险公司来到国内想卖保险也得拿牌照,比如英国保诚在中国与中信集团各出50%股份成立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的保险牌照才被允许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p&&p&&br&&/p&&p&国内根据保险业务类别一共有4种牌照: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和财产险。其中前3种牌照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经营范围实际是重叠的,所以可以认为是同一种,即人身险牌照。&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险公司只分为两种:寿险(说人身险、人寿保险也是一个意思)公司和财险公司。&/b&&/p&&p&&br&&/p&&p&精算实际也对应分为寿险精算和财险精算。保监会也分别有人身险监管处和财产险监管处监管这两种市场。&/p&&p&&br&&/p&&p&以大家熟知的“中国平安”为例,“中国平安”旗下有非常多的业务,其中由“平安保险”负责集团的保险业务,而平安保险实际再分为: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和平安财险四家保险子公司负责。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块牌照,也就是中国平安一共有持有4块牌照经营保险业务。每家子公司都需单独接受偿付能力监管,集团还有总的偿付能力监管。&/p&&p&&br&&/p&&p&如果你买了平安的车险,那一定是“平安财险”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财产险牌照,你保险合同上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u&财产险&/u&股份有限公司”的;如果你买了平安的重疾险保单,那一定是“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和“平安养老”主要是团险业务,为方便讨论这里暂时忽略它俩,后面会说什么是团险业务)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人身险牌照,你保险合同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u&人寿保险&/u&股份有限公司”。&/p&&p&&br&&/p&&p&所以你买了车险要理赔,冤有头债有主,肯定是找“平安财险”索赔,即使你找“平安人寿”,虽然他们都是“中国平安”旗下的,但肯定是不会理你的。&/p&&p&&br&&/p&&p&但是财产险公司经营范围有一个特例,就是允许经营短期(即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下)人身险业务,这是和人寿保险公司经营范围重叠的,但一般来说财险公司因为管理因素很少会把这种短期人身险业务作为自己的业务主力,所以大家购买人身险还是会去寿险公司。&/p&&p&&br&&/p&&p&当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只有一块保险业务牌照,要么经营人身险,要么经营财产险。&/p&&p&&br&&/p&&p&我还特别提到了&b&保险公司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b&,这是因为受益于目前什么都要互联网一把,网上现在出现很多所谓的互助保险、众筹保险、抱团保险等等,打的都是更便宜跟方便的保险的口号。&/p&&p&&br&&/p&&p&然而,网上互助保险很多都是冒名相互保险,这些组织全部都不接受偿付能力监督,差不多是野鸡P2P之于银行的区别。他们不接受偿付能力督导意味着如果你上错了类似e租宝这类型的坑,或者到最后发生理赔他们没钱赔给你,我上面和你们说的偿付能力监管、保险保障基金还有那些精算师们都不能在你被坑的时候帮你一把。你只能找个地方拉横幅申冤去了。需要注意保监会是允许设立相互保险的,截至2018年3月,保监会也只是批筹了三家相互保险,包括马云的信美相互,但是这些相互保险是必须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p&&p&&br&&/p&&p&&b&&u&保险公司牌照是稀缺资源&/u&&/b&&/p&&p&&br&&/p&&p&我意思就是想说保险公司牌照可值钱了!特别是寿险公司的。&/p&&p&&br&&/p&&p&尤其多得安邦保险、前海人寿等在二级市场和海外并购上屡屡弄个大新闻,让大家知道了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各种妙用。据说各种在保监会排队等批牌照的公司目前超过了100家!(2017年更新:安邦和前海弄出的大新闻实在有点大,所以现在牌照更不好批了)&/p&&p&&br&&/p&&p&但是,保监会对新保险公司批筹一直持非常审慎态度。一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虽然保险法规定至少要有2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但现实中没有20亿以上真金白银是很难办成这事的。而即使这20亿元不是问题,如果出资股东背景鱼龙混杂,那拿牌照一样不会是容易事。&/p&&p&&br&&/p&&p&&b&&u&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是什么?&/u&&/b&&/p&&p&&br&&/p&&p&赚钱,再说一遍,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股东掏钱出来开保险公司都是为了要赚钱的!&/p&&p&&br&&/p&&p&&b&&u&为什么要买保险?&/u&&/b&&/p&&p&&br&&/p&&p&购买保险是为了减少预期以外的事件对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造成冲击,为受益人提供经济补偿减轻负担。也就是,&b&&u&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就是被保险人通过缴纳保费换取未来财务状况更大的确定性。&/u&&/b&&/p&&p&&br&&/p&&p&打个比方,没买保险前,你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是 [-50万元, 200万元],有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各种财富损失,比如家里大火,比如治病过程中支付的高额医疗费用;而通过购买保险,你的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变成[80万, 190万],虽然最大值因为要交保费而变小了,但是更加确定了(这个例子中波动范围从250万缩小到110万,所以未来更确定了,当然我这里举例简化了很多统计学上的东西,大家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就好)。&/p&&p&&br&&/p&&p&&b&&u&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社保有什么区别?&/u&&/b&&/p&&p&&br&&/p&&p&虽然都有保险两字,但压根是两个世界的东西。&/p&&p&&br&&/p&&p&社会保险包括常说的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保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收入来自于政府税收等财政收入的再分配和参保人的社保缴费。社保当年即使有结余,也会滚存到下年继续使用。&/p&&p&&br&&/p&&p&广义的社保还包括新农合、大病医保、个别地方政府特有的公共保险项目、部分政企合作的保险项目,如目前深圳社保委托平安养老承保的全市居民重疾保险等等。&/p&&p&&br&&/p&&p&而保险公司同样能提供商业性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保障,并且还能提供更广的保险项目。&/p&&p&&br&&/p&&p&保险公司的收入来自于投保人购买相关险种的保费和相关保费产生的投资收入。还有,上面说了,保险公司要赚钱,今年赚到的钱是不会送给投保人的(各年度间利润平滑或留作他用除外)都要当年瓜分掉的。&/p&&p&&br&&/p&&p&举个例子:社保中的医疗保险目标是尽可能让所有老百姓获得平均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从成本考虑肯定不能做到对任何病都用最好的医疗方法最好的药去治疗,这样高的要求没有一个国家的财政是能负担的起的;而购买保险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被保险人还能进一步享受社保范围外的医疗费用报销甚至私立昂贵医院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社保无法提供的。&/p&&p&&br&&/p&&p&&b&&u&那么中国现在有哪些保险公司呢?保险公司是如何命名的?&/u&&/b&&/p&&p&&br&&/p&&p&截至2016年4月,中国实际有76家人身险保险公司(含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公司)和75家财产险公司合法经营。因为每家公司必须定时向保监会报送统计数据,具体名录可以侧面通过保费收入统计表来了解:&/p&&p&&br&&/p&&p&人身险公司名录:&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irc.gov.cn/web/site0/tab5179/info402408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a&&/p&&p&财产险公司名录:&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irc.gov.cn/web/site0/tab5179/info402408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月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a&&/p&&p&&br&&/p&&p&这个“名录”是一直更新的,有兴趣可以点上面链接进去换个最新时间统计看看。&/p&&p&&br&&/p&&p&上面名录里随便找几个名字,比如:泰康&b&人寿保险&/b&股份有限公司,比如天安&b&财产保险&/b&股份有限公司。我们业内一般会简称为XX&b&人寿&/b&或者YY&b&财险&/b&,但偶尔有些特别的比如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只卖寿险,但根据传统更喜欢简称新华保险,即ZZ&b&保险&/b&。&/p&&p&&br&&/p&&p&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些都是大公司,营销员众多,要么请姚明葛优做广告,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会听过名字,但是更多的公司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从未听闻。&/p&&p&&br&&/p&&p&只要在上述网页中搜索相关名字(Ctrl+F即可),能搜到的都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险公司,他们卖给你的保单也就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单。&/p&&p&&br&&/p&&p&再看看网销保险平台做的比较好的马首富网,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分得清清楚楚,说实话,很多保险销售网站连寿险和财产险都没区分清楚就来卖保险了。我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下图最下面的“代理经纪”(不过这张图也是我16年起笔写本文时候截的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88405fba435a89d5ce2fe1b3a7a033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5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88405fba435a89d5ce2fe1b3a7a0337_r.jpg&&&/figure&&p&&br&&/p&&p&代理经纪即保险经纪,他们其实是一个中介,只是保险公司众多销售渠道的一种,代销保险公司的产品,本身是没有承保资格也不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的差异,差不多就和链家地产和万科地产的区别一样,虽然品牌里面都有地产两字,但是链家地产只是中介。&/p&&p&&br&&/p&&p&很多时候宣传上他们经常“故意”省略“经纪”两字,让投保人误以为他们也是保险公司。但是他们以中介销售费用为生,不承保你的风险。&/p&&p&&br&&/p&&p&&b&&u&这里我们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保险的销售渠道&/u&&/b&&/p&&p&&br&&/p&&p&(为了方便讨论,我的这篇回答从现在开始会集中讨论和自然人更相关的人身险产品。财产险由于国内主要与个人相关的就是车险为主,车险除了保障更是买服务,而车险价格有监管指导价格而且已经竞争白热化了,没啥好说的了。不过我会在后文中为大家介绍一款必买的除了车险以外的财产险产品)&/p&&p&&br&&/p&&p&刚才说了保险经纪其实是销售渠道的一种,其他销售渠道常见的还包括:&/p&&p&&br&&/p&&p&保险代理人(阿姨,这里有份儿童教育金非常适合你小孩)&/p&&p&银行柜台(您存这个利率更高)&/p&&p&电话销售(您好,我工号是,今天给您打电话是为了...)&/p&&p&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淘宝、京东等)&/p&&p&团体保险(各个公司为员工投保的商业保险福利计划)&/p&&p&保险公司官网销售(比如平安的官网)等等。&/p&&p&&br&&/p&&p&某些公司会侧重某种渠道,如友邦保险的代理人;某些公司会在所有渠道尝试开展业务。这取决于公司的销售策略,但并不是说某个渠道卖的保险一定会比另外一个渠道的更好。&/p&&p&&br&&/p&&p&而对于保监会分类或者精算人员设计产品来说,&b&大渠道只有两种: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b&。&/p&&p&&br&&/p&&p&团体保险理论上只能销售给三个人或以上的团体,所有团险以外的业务都是个险业务,也就是你刚才看了那么多代理人、银行、电销、网销渠道其实卖的都是个险产品。&/p&&p&&br&&/p&&p&&b&&u&说完保险渠道,我们再说说保险产品&/u&&/b&&/p&&p&&br&&/p&&p&我把上面马云家保险频道的贴图裁一下再贴一次,:&/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2cb993686bfdffa5c2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83& data-rawheight=&1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3&&&/figure&&p&对的,在专业人员眼里,&b&人身险产品按照保险责任只分为三种: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b&。&/p&&p&&br&&/p&&p&再按上一节说的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区分就一共有6种大类的保险:团体寿险、团体健康险、团体意外险、个人寿险、个人健康险和个人意外险。&/p&&p&&br&&/p&&p&比如:&/p&&p&&br&&/p&&p&你们工作单位帮你们买了航空意外保障属于:团体意外险中的交通意外保险&/p&&p&你帮你的小孩买了重大疾病保障属于:个人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p&&p&你帮你太太买的身故保障:个人寿险中的定期寿险、两全保险或终身寿险等(这三种都能提供身故保障)&/p&&p&&br&&/p&&p&保险责任还有很多很多类型,但是都能分到上述三种保险责任类型和两大渠道当中。有些产品可以同时提供多项责任,比如不少重大疾病保险可以同时提供身故和重疾责任。但是通常来说,保险公司为了方便产品管理,多数保险产品只会包含一种类型的保险责任。&/p&&p&&br&&/p&&p&再说到某个具体产品,&b&我国保险产品是有命名规则的,大致为:保险公司名称 + 可选的吉庆名字 + 具体保险类型。&/b&&/p&&p&&br&&/p&&p&请注意吉庆名字纯粹就是为了产品叫起来好听,没有其他用途。&/p&&p&&br&&/p&&p&下面以平安人寿这几年卖的最火的平安福来给大家进一步说明(注意我不是安利你们平安福...这里只是用来说明保险产品命名问题)。(图片来源百度)&/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07d43c360d51eb4e118d20c7a64650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07d43c360d51eb4e118d20c7a64650d_r.jpg&&&/figure&&p&&br&&/p&&p&上面这个平安福保险计划由:&/p&&p&&br&&/p&&p&(1)平安平安福终身寿险(主险,前两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里面的保险公司名称、“平安福”代表吉庆名字、“终身寿险”代表这产品为个人寿险中的终身寿险)&/p&&p&&br&&/p&&p&(2)平安附加平安福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2014)(附加险,前两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里面的保险公司名称、“附加”代表是附加险、“平安福”代表吉庆名字、“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代表这产品为个人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险金给付形式是提前给付、“2014”代表2014年开发版本,2014也不代表啥,不一定保障内容就没有2016的新,也纯粹就是个命名后缀)&/p&&p&&br&&/p&&p&除了了平安福主险和附加重疾险外还有6个附加险,从名字大致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保障内容是什么,不再赘述。&/p&&p&&br&&/p&&p&所以当大家购买什么什么保险计划时,请记住所有保险计划都是有不同保险产品组成的,无论如何设计搭配,他们的最基本的组成就是各个保险产品。&/p&&p&&br&&/p&&p&&u&&b&主险和附加险有什么区别?&/b&&/u&&/p&&p&&br&&/p&&p&在个险产品范畴,主险通常单件保费较高,能支撑业务开展成本,保费中所含的费用可以打的比较高,可以单独销售。附加险保费通常比较低,如果单独销售不太能支撑业务开展成本,因此通常采用与主险搭售的形式。&/p&&p&&br&&/p&&p&&b&&u&那么保险产品到底是如何定价的呢?精算师们是如何计算保费的呢?保险公司如何赚钱的呢?&/u&&/b&&/p&&p&&br&&/p&&p&所谓保险产品定价就是如何计算保费的,但是这行当光精算师考试就要花大概2门大科目去测试掌握情况,再加上实务工作中还有无数种在学校和书本上无法教到的情况,我肯定是没有办法在一篇短短的知乎回答中和你们说清楚的。&/p&&p&&br&&/p&&p&但是我可以从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和你们间接地说说保险公司的定价原理。&b&保险公司有三个利润来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差:死差(发生率差)、利差、费差。&/b&&/p&&p&&br&&/p&&p&用一些极其简化的例子和你们说一下三差,请注意我们实际工作中定价产品会远复杂于这些例子,千万不要说是精算师随便拍脑袋就能算出来的...&/p&&p&&br&&/p&&p&&b&死差:&/b&比如保险公司设计某款寿险产品的时候预期每1000人中有10人死亡(所谓的预定发生率),但是最后只有7人死亡,那么少发生的3个人死亡带来的死亡成本减少就是死差益,反之就是死差损。&/p&&p&&br&&/p&&p&根据产品不同,目前国内人身险产品常用的定价参考包括最常用的法定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最新的版生命表预计将会在今年(2016年)下半年应用)、《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也包括再保险公司提供的发生率和保险公司的自身承保经验。&/p&&p&&br&&/p&&p&&b&利差&/b&:保险产品的保费都有一个定价利率,打个比方是3.5%(所谓的预定利率),但是实际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后获得的回报是4%,那么4%-3.5%=0.5%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损。&/p&&p&&br&&/p&&p&这里特别插一句,由于财险公司多数都是短期险产品(保险期间1年期或以下),利差影响不会非常明显,但是对于寿险公司动辄数十年的保单,利差对保险公司的利润影响会非常大。学过一些基本金融知识的人肯定知道,即使每年只相差0.5%的复利,在几十年的跨度下差别也是惊人的。&/p&&p&&br&&/p&&p&&b&费差&/b&:如果保险公司运营一个保险产品预计发生100万的费用(所谓的预定费用率),但是最后只付出了80万费用,那么这20万块省下来的钱就是费差益,反之就是费差损。&/p&&p&&br&&/p&&p&&b&这三差之和就是某个保险产品为保险公司带来的利润(当然,如果这个产品是分红险,那么这些利润的一定比例也会作为红利支付给保单持有人,这也是你们买分红险时看到所谓红利演示里面的最后真正能到手的红利实际来源)。&/b&&/p&&p&&br&&/p&&p&你们读到这里,我提个问题,你们猜猜目前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来自于三差中的哪差呢?(请再次注意我的讨论范围已经缩小到寿险公司了)&/p&&p&&br&&/p&&p&你肯定会说,保险公司嘛,肯定是赚保险事故发生的比预期少咯。&/p&&p&&br&&/p&&p&错!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利差,而且是大头!!!其次是死差!最后才是费差,而且很多公司其实是费差损!&/p&&p&&br&&/p&&p&这是因为目前死差的根源,比如死亡率或者波动稍微高一点的重大疾病发生率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其实都相对比较稳定了,保险公司能很好预期实际发生的概率和预期发生的概率不会相差非常大。而且,保险公司经常会把这些发生率风险通过再保险安排(&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再保险是怎样的业务? 靠什么盈利?&/a&)转移给再保险公司能进一步减少死差的波动。&/p&&p&还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保险公司销售产品很大一部分是“储蓄性产品”,储蓄性产品的风险保额比较低,打个比方,可以简单认为,1000元保费只能买回来1200元保额,因为保费的大头,比如其中的900块都要用于投资给你带来投资收益的,而只有50块才是为你带来真正的保险保障,那么丁点保费占比可想而知死差贡献有多少。&/p&&p&&br&&/p&&p&而现在市场实际又以“储蓄性产品”为主,因此利差对保险公司利润的贡献非常大。&/p&&p&&br&&/p&&p&&u&&b&我其实想从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带出的一个话题,现在既然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了,那么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会不会故意不赔?&/b&&/u&&/p&&p&&br&&/p&&p&&b&我这里先要抛出一个观点: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b&&/p&&p&&br&&/p&&p&看到这里,你们心情肯定是这样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6bc1b20d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28&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6bc1b20d9_r.jpg&&&/figure&&p&&br&&/p&&p&有道是“一人卖保险,全家是骗子”(又经评论中读者指正,可能是“全家不要脸”),这个大家耳熟能详,我也知道。&/p&&p&&br&&/p&&p&翻了一下本问题下的其他回答,有不少也是埋怨中国保险公司理赔太差,甚至同样一个保险责任(比如旅行中的境外救援、癌症理赔),同一个保险集团下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子公司竟然还有两种赔款处理手法等等。&/p&&p&&br&&/p&&p&但我刚才不是说了,现在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都来自于投资收益了,我“故意”少赔一百单可能比我把收益率做上去0.01%都不如。我冒着被你们上访、拉横幅、涂鸦、责骂、殴打、砸营业部等等风险,就为了省那么点钱,有必要么?&/p&&p&&br&&/p&&p&而且现在一个风险管理良好的保险公司都会为自己的承保风险进行周全的再保险安排,&b&很多时候理赔的大头是背后的再保险公司兜底,又不是保险公司掏钱,为了更好的知名度,我还乐意赔呢&/b&。&/p&&p&&br&&/p&&p&&b&所以我要和各位知乎朋友认真的说:&/b&&/p&&p&&br&&/p&&p&&b&&u&只要符合保险条款中保险事故定义的理赔,无论你买的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保单,保险公司一定会赔,槪无例外。各地保监局也会提供消费者保护机制,你们可以上保监会官网查找您居住所在地保监局的联系方式,在有纠纷的时候,这个是比直接找保险公司客服更管用的方法。&/u&&/b&&/p&&p&&br&&/p&&p&但是,还是请注意&u&你的理赔必须符合保险条款定义&/u&。比如你不能拿原位癌的诊断证明去找重大疾病保险索赔,因为重大疾病保险中恶性肿瘤的定义已经明确将原位癌排除在外了。精算定价时,你的保费也不包括原位癌的发生率。市场上有额外保原位癌的重大疾病保险,但是保费肯定会更高,一分价钱一分货。&/p&&p&&br&&/p&&p&很多人觉得诸如重大疾病保险中的定义实在“繁琐冗长”,但是正是因为“繁琐冗长”,才能保证疾病的可量化性,大家才能在实务中进行鉴定操作,进一步统计出发生率进行保险产品的定价。像&b&重大疾病中的最基本的25种重疾的定义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发布的,并不是某家保险公司随随便便说了算的。&/b&&/p&&p&&br&&/p&&p&索赔“不符合保险条款定义”是保险公司最经常做出的拒赔理由,也正是这种“拒赔”经常莫名造成保险公司故意不赔的形象。拜托,是你们不仔细看合同好么。你们都付了那么大笔保费了,为啥保险合同不仔细看看呢!&/p&&p&&br&&/p&&p&看不懂?我教你们一个看保险条款的窍门,很简单,&b&就看保险条款里“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那两节即可&/b&,任何保险公司任何保险合同都有这两节。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们精算工作者做定价的时候一般只看这两节就够了。&/p&&p&&br&&/p&&p&&u&&b&但是如果你有一天真的碰到保险事故,而你还是觉得保险公司“故意不赔”,你该怎么办?&/b&&/u&&/p&&p&&br&&/p&&p&还记得前面我还留了一个终极大招没放吗?&/p&&p&&br&&/p&&p&这里要用一个道德风险的案例展开下去:&/p&&p&&br&&/p&&p&这几年保险公司接到不少很特别的索赔,当然由于保密的原因我无法进一步透露具体信息。这些索赔不少都是同一被保险人先在十几家不同保险公司投保某个特定保险产品责任,虽然每家公司买的不多,但是总保额合计非常高,而保险公司之间目前没有系统性的大额保单信息共享机制,这些人投保时也不能有效监测警示做到有效拒保,然后被保险人买完保险后不久就“出险”挂了。&/p&&p&&br&&/p&&p&骗保不要紧,各保险公司的核赔人员也不是吃素的,出事后的理赔调查结果显示出险经过疑点重重,最后联合拒赔了。可事情远没有那么容易结束,人家家属上访了,各种花样迭出的闹。咋办?&/p&&p&&br&&/p&&p&我们天朝下面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以维稳为第一要义啊,在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被保险人有利益冲突时,监管明显“偏袒”投保人 / 被保险人。“保险公司有钱,赶紧息事宁人”,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也不管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p&&p&&br&&/p&&p&虽说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也不希望它变成主要亏损来源吧。&/p&&p&&br&&/p&&p&我说的这种案例不是个案,每年发生非常多,我甚至估计目前保险公司5-10%的赔款都和这种所谓合同条款定义外的理赔有关,所以这就是我说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的原因了,谁叫你被认为要有社会责任感呢。&/p&&p&&br&&/p&&p&记住,在中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机会更大,不管你是装哭还是真的哭。对于中国的保险消费者,这就是中国远远胜于其他国家的地方。&b&在这么对被保险人有利的监管制度下,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国的保险呢?&/b&&/p&&p&&br&&/p&&p&WTF,读到这里如果还有人要和我讨论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香港)监管制度比中国大陆先进,他们的保险更让人放心,麻烦你先去撒泡尿当镜子照照好么?&/p&&p&&br&&/p&&p&&b&&u&说完理赔的问题,我们再说说投保的问题。&/u&&/b&&/p&&p&&br&&/p&&p&要先给大家说一个概念,&b&商业保险承保的基本原则是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是健康体或标准体。&/b&&/p&&p&&br&&/p&&p&这个健康指的是保险意义上的健康,不是医学上的健康。我们&b&保险产品定价的其中一个最基本假设就是被保险人在投保那一刻是一个健康的人。&/b&&/p&&p&&br&&/p&&p&如果大家投保过商业保险,肯定遇到过要填写健康问卷,比如询问你的职业,体重多少,是否吸烟,是否有严重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等,并且有可能进一步进行体检和财务核查。这些过程我们统称为核保。核保是为了帮助保险公司判断你是否是标准体,如果不是标准体,那么属于哪级的次标准体等。&/p&&p&&br&&/p&&p&不同产品由于承保风险有差异,所以对于这个产品下的健康体或标准体也有不同定义。甚至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销售,比如代理人和网销,也可能有不同的核保要求。&/p&&p&保险公司限制只有健康体等核保通过的人才能投保的原因是,这样能尽可能的减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且减少未来理赔上的不必要的纠纷。&/p&&p&如果投保人的条件符合核保要求了,就代表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你的风险;如果不符合核保要求的投保件将会被拒保、延迟承保、加费承保或者限制保障责任等等。&/p&&p&&br&&/p&&p&&b&我接到不少知乎朋友私信会问:自己曾经/现在患有某种严重的疾病,被拒保了,能不能介绍一些他们能买的保险给他们。我其实是爱莫能助的,保险公司作为弱势群体,它宁愿不要这些业务,也希望承保风险在可预计范围内。一个业务总体越标准,它的预期波动就越小,越利于控制风险。&/b&&/p&&p&&br&&/p&&p&&b&所以千万不要等生了病(专指大病,感冒这些不算)才想起来买保险...&/b&&/p&&p&&br&&/p&&p&当然,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可能也有所不同。对于同样一种产品,一些公司可能核保规则会严格点,另外一些则会放松一点,这取决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风格。所以经常会碰到一些情形就是,很多“边缘人”被这家公司拒保了,而另外一家保险公司却愿意承保。但总的来说,由于核保标准在行业内都已经比较规范形成共识了,目前不同保险公司之间风险套利的机会不大。&/p&&p&&br&&/p&&p&&b&&u&还有一类人,即使仍然很健康,但是还是很难买到保险,这些人就是长者。&/u&&/b&&/p&&p&&br&&/p&&p&为避免歧义,以下所说的长者特指年龄超过60-65岁的人。而长者保险专门指&b&投保年龄(请再看清楚,是投保年龄)&/b&在60岁以上的保险。请注意投保年龄不是保险年龄,很多保险可以保60岁以上甚至到终身的,但是这些保险一般最高投保年龄不超过55-60岁,比如一个30岁的青年人可以投保缴费20年期交到50岁,保障期间可以是保障50年直到80岁。&/p&&p&&br&&/p&&p&长者们买不到保险的主要原因是保费太“贵”。&/p&&p&&br&&/p&&p&以法定《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男性死亡率为例:一个在30岁生日当天健康的男性在生日后一年内死亡的概率(你看精算对死亡率的定义多拗口)为千分之0.881&/p&&p&40岁男性为千分之1.715&/p&&p&60岁男性为千分之9.313&/p&&p&80岁男性为千分之76.187&/p&&p&&br&&/p&&p&我们可以看到60岁长者的死亡率是30岁的10倍多,而80岁的时候更是30岁时候的86倍。&b&很多人都说老年人保险为啥那么贵,那不是因为贵,是你们没意识到长者风险有那么高。&/b&&/p&&p&&br&&/p&&p&用一个简化的一年期定期寿险定价说明,假设除了死亡成本外,还有20%额外成本作为保险公司各种运营成本和一丁点利润要求。&/p&&p&&br&&/p&&p&30岁时候你如果要买一年期10万元保额,只需要0.881*0*(1+20%)=106元&/p&&p&40岁的时候就需要1.715*0*(1+20%)=206元&/p&&p&60岁的时候就需要9.313*0*(1+20%)=1118元&/p&&p&80岁的时候就需要76.187*0*(1+20%)=9142元&/p&&p&&br&&/p&&p&年纪越大,很容易锱铢计较。要是我今年没挂,岂不是上千块交的保费要亏了,明年继续不挂,岂不是要亏好几千块了,你看80岁的时候甚至要花9000多块才能保一年呢,而且保额才10万,同样保额在30岁只要花106块呢,你们怎么好意思卖那么“贵”的保险给老人?这样横算竖算都觉得不划算,还不如自己存银行好了。&b&但很少有长者会意识到从统计学角度自己的风险其实非常大了。&/b&&/p&&p&&br&&/p&&p&而且刚才我已经说了几十遍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那还是相对一般人,要是保险公司和长者引起理赔纠纷,以现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效率,保险公司被贴上“丧尽天良”的标签已经算是轻的了。&/p&&p&&br&&/p&&p&所以说保险公司不好开发长者保险啊,这个市场是大大的有,但是不是每家公司有勇气去赚这个钱的。这也造成市面上老年人保险产品非常少,即使有,费率在定价时也加了不少安全边际令到保费“不便宜”。这种情况下,对于老年人的寿险和重疾险保障,我个人还是认为以储蓄为主比较好。&/p&&p&&br&&/p&&p&&u&&b&再说一些保险产品的基本术语,购买保险的时候非常有用。&/b&&/u&&/p&&p&&br&&/p&&p&&b&什么是长期险和短期险&/b&&/p&&p&&br&&/p&&p&长期险:保险期间为一年以上的保险,多数是寿险(包括两全、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分红型或非分红型)和健康险中的重疾险&/p&&p&&br&&/p&&p&短期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以下的保险,多数是意外险(当然现在长期意外险也不少见了)和健康险中的医疗险,因为这些产品理赔经验波动很大,做成短期险方便调整费率或终止销售。&/p&&p&&br&&/p&&p&寿险和重疾险也有不少短期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为了制造价格便宜的“幻觉”,方便销售。什么是价格幻觉呢?上面那个一年期寿险的例子还记得不,10万保额30岁保一年的费率是106元,40岁是206元,60岁是1118元,而做广告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最低106元起”,那个“起”字看到了么?你很容易会忽略后面那么“高”的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7plus尺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