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消息一波又一波,大盘跌惨了却跌的这么惨,到底为哪般

蜡到底为哪般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蜡到底为哪般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恒大文化退市新三板 到底为哪般?
新三板的市场正在产生微妙变化。一边是挂牌数量的持续增加,另一边则是主动退市企业显著增多。恒大文化昨晚称公司股票自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恒大文化于去年12月4日挂牌新三板,恒大文化作为“性文化产业第一股”,是国内唯一将院线、音乐、影视、经纪、发行、动漫业务有效整合的集团化企业,覆盖整个文化产业链。根据公告,恒大文化集团旗下有恒大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恒大院线管理有限公司、恒大影视发行有限公司、恒大音乐有限公司、恒大动漫发展有限公司、恒大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及持股25%的上海申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恒大文化是新三板中为数不多能保持持续盈利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继续大幅增长近两倍达到2.1亿元,净利润1071万元。新三板创新层首先摘牌公司世纪空间(835225)周一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关于申请在全国股转系统终止挂牌的议案,全国股转公司出具了批复函,同意世纪空间摘牌申请,世纪空间股票于12月5日起在全国股转系统终止挂牌。资料显示,世纪空间成立于2001年,公司以遥感卫星运行和数据获取服务、遥感和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及系统集成服务等为主营业务。今年1月份,世纪空间正式挂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进行了两次融资。日,世纪空间在申请挂牌同时,以13.05元/股的价格发行1450万股股票,总计募资1.89亿。今年9月6日,公司再次发布定增公告,欲以同样的价格发行3095万股募资不超过4.04亿,根据11月2日的消息,世纪空间实际募得1.47亿,是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收购天目%股权、收购天目科技所有的4号楼权及对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实缴出资。。值得注意的是,羿珩科技,诚烨股份以及安尔发等创新层公司也在拟申请摘牌。安尔发是8月17日提出了拟申请终止挂牌的公告,但至今仍未有更新的进展。羿珩科技也是7月15日就提出了拟退市申请。自今年10月21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整个新三板退市节奏呈现出上升趋势。仅11月份就已有船牌日化(836526.OC)、申昊科技(833304.OC)和早康枸杞(430631.OC)等14家企业完成退市,11月摘牌的数量创下单月记录。在刚进入12月,就有5家新三板公司摘牌,其中,挂牌不满一年的世纪空间为首家摘牌的创新层公司。除已退市的企业外,目前还有吉泰科(836023.OC)、迁徙股份(839087.OC)等近20家挂牌企业正在申请退市。新三板市场已经逐渐步入有进有退、进退平衡的时代对此,联讯证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退市制度发布后企业退市频率显著加快,新三板市场已经逐渐步入有进有退、进退平衡的时代。付立春告诉记者,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即将过万,在这个阶段,退市企业的数量大量增加有着重要的意义。新三板市场已经逐渐步入有进有退、进退平衡的时代。相比之下,上市公司数量接近三千家,退市制度在执行层面仍然遇到很大阻力。如何解决退市症结成了摆在A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方面,新三板已为A股市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表率。(大众证券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cogu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煤焦月报:焦炭这么强 到底为哪般?
  作者:一德黑色事业部 煤焦组
  报告发布日期:日
  煤焦市场信息及矛盾
  国内炼市场价格松动迹象明显,前期价格偏高的低硫优质资源降幅最为明显,幅度多在50元/吨以上,而高硫和低质资源由于前期价格上行有限,所以目前降幅不大,多在30元/吨左右。
  由于下游用户多在主动去库存,导致煤企库存回升比较明显,不仅仅是山西地区,河北、山东一带煤企库存回升也比较明显,而降价集中在山西地区主要还是其他地区多数资源已经以长协为主,价格波动不足。
  进口煤方面,蒙煤受那达慕大会影响,有价无市,价格波动有限。澳洲资源则受国内弱势行情波及,下游接货意愿不足,价格持续阴跌。
  基本面方面:
  主产区累计下跌350元/吨:本次焦炭下跌共4轮,目前累计跌幅350元/吨,局部地区400元/吨。
  港口价格长期倒挂:下跌过程中港口跌幅较大,价格与主产区倒挂,贸易商放缓接货,港口库存快速回落。
  焦企盈利保持高位:尽管价格下跌,焦企盈利仍在高位,山西地区在200元/吨以上,支撑焦企开工率高位。
  环保检查更加频繁:月内临汾、长治及西北部分地区环保检查趋于严格,焦炭供应压力受到短时影响。
本周驱动事件汇总
  炼焦煤:近期焦炭市场似有止跌反弹迹象,在当前的焦企开工率下,一旦市场好转,下游企业继续维持去库存的可能性有限,加上环保等因素对炼焦煤供应也在发酵,预计未来煤价回落空间也已经不大,但暂时反弹还是略显乏力,毕竟去库存尚需时日,预计8月份炼焦煤市场横盘调整的可能性较大,部分资源不排除有率先上调可能。
  焦炭:贸易商7月底补货力度增加,焦企库存压力得以缓解,预计焦炭价格将陆续止跌。钢厂维持限产运行,焦炭后期难有明显回升,但受汾渭平原环保限产预期影响,预计后期接货力度也将提升,或支撑焦炭价格上涨,预计月涨幅200-300元/吨之间,对应港口准一级2300元/吨附近,这算盘面2450元/吨。重点关注8月20日后焦企限产情况。
  月度煤焦供需情况
  焦炭供应小幅宽松 价格回落
  本月以来,焦炭市场面临环保因素较为频繁,主要集中于山西地区、内蒙古地区及徐州等少数地区,导致焦企开工率回落,但影响时间有限。
  8月,限产出现的地区目前来看主要在两个,山西地区,焦企或限产3-5成;陕西地区,焦企限产30-50%,均为汾渭平原地区。
  假设8月份生铁日均产量下降5万吨,那么华北地区环保影响开工率在71.725%(-4.775%)时,就可达到供需平衡。
焦企盈利依然可观,支撑产量
  本月焦炭价格下跌,但焦企盈利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山西地区盈利始终保持在200元/吨之上。
  高利润影响下,本月焦企主动生产积极性高。
  库存向中间环节转移
  出口有所增加 但利润不足
  焦炭出口利润本月有所回升,但国外钢厂接单情况一般,观望情绪较强。月末时焦炭价格有企稳迹象,市场询货情绪有所好转,但出口利润则出现下滑。
  国内供应:
  7月份,国内炼焦煤市场供应上变化不大,其中边际变化主要是内蒙古乌海地区,本月供应上开始有增量,但由于地处西北,补充性资源也主要是蒙古焦煤和少量山西煤,对整体供应格局影响不大。其他地区供应上变化不大,其中山西地区由于部分洗煤厂由于环保的问题,有停产,所以精煤供应略受影响,原煤供应基本无变化。
  动力煤尽管进入旺季,但是行情略有提前透支迹象,下游没有恐慌性采购,对炼焦煤边际的影响不大,评估为中性。
  进口:
  2018年6月,中国共进口炼焦煤596万吨,环比5月炼焦煤进口量(679万吨)下降12.2%。主要是与蒙古两个主要出口国的进口炼焦煤的减少。这一方面有澳洲贡耶拉铁路运输以及铁路检修和国内288口岸严查环保,禁止煤炭露天作业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国内资源供应充足,导致下游用户对采购进口煤补充缺口的意愿不强,加上国内对于进口煤炭资源的主观意愿,所以进口量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萎缩。
  对于7月来说,情况同样不乐观,蒙古那达慕大会影响供应,而澳洲资源价格优势不明显,下游接货积极性一般,预计情况难有起色。
  需求:
  7月下游焦炭市场基本延续下行行情,下游用户在炼焦煤库存基本都是采取去库存或维持当前水平的策略,虽有乌海地区焦化厂恢复生产,但考虑边际贡献不足,难对国内整体炼焦煤市场形成支撑。因此炼焦煤的整体需求略显不足。只是目前焦企高位的开工率支撑下,需求没有出现过于明显的收缩,煤企库存压力多在可控范围之内。
  煤焦供应均趋于宽松
  进口情况
03基差及价差
  港口焦炭与产区焦炭价差回归,贸易商拿货情绪有所回升。部分福建等地钢厂库存明显回落,焦炭港口价格低位逐渐退市,价格将在8月上旬企稳并小幅上涨。
  策略及建议
  9-1价差
  目前焦煤及焦炭09-01合约基差均处于窄幅震荡调整阶段,焦煤方面09-01套利处于相对偏高水平。8月份焦煤即将进入交割行情,受品种特点制约,近月合约贴水预期增强,可尝试择机焦煤09-10反套操作。
  风险点:目前近月螺纹及焦炭价格企稳上涨预期相对偏强。
  焦化利润及钢厂利润
  01合约利润空间持续扩大到相对高点,基本面焦煤近期表现略有好转,焦化利润近期或有调整空间。
  期现操作机会
  期现方面暂无明显套利机会。8月中旬前后可关注焦炭出口与盘面套利机会。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德菁英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吴晓琳 HF106)
想了解更多关于《煤焦月报:焦炭这么强 到底为哪般?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年终考核“汹涌而来”,基层干部通宵做台账到底为哪般?年终考核“汹涌而来”,基层干部通宵做台账到底为哪般?浙江新闻百家号编者按: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我省上下纠正“四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应看到,“四风”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可忽视。连日来,本端多路记者深入各地基层倾听呼声,记录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四风”现象,以提醒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树立从严从实导向,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工作效果,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又是一年岁末时,各地各类年终考核正如火如荼开展。近日,记者听台州一位基层干部讲起他们对付验收考核时的“尽心尽力”:有乡镇干部为通过当地一项卫生镇创建的验收,竟然连续一周熬夜加班,最后一天甚至通宵办公,终于完成80余本台账的整理制作。是平时工作没做好,才导致临时抱佛脚?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验收标准来得太晚。这位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创建工作往往在年初提出,到年末才发验收标准,个别地方甚至至今还未下达标准,这让基层工作人员不得不加班突击应付考核。这样的情形并非个例。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省内各地采取多种方式整合资源,统一时间下基层进行集中综合考核,并精简了一些不必要的程序,也更加注重日常考核,但记者最近在各地采访时发现,基层干部对年终考核的“抱怨”依然普遍,各地在考核中仍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不仅影响基层正常工作的开展,还挫伤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集中考核成负担在大家反映的问题中,考核过于集中繁密这一情况比较普遍。在杭州某街道采访时,一名工作人员做了初步统计,从12月1日至14日,他已经收到22条来自各个部门条线关于考核考评的文件通知。有乡镇工作人员一天之内竟收到来自县里同一部门不同科室的有关提交材料的电话通知5个。这些过于集中的考核工作,已经成为基层的一大负担。以杭州某街道办事处城管科为例,作为街道一级日常工作量最大、最辛苦的科室之一,今年该科室13名干部除本职工作外,要完成近10项工作的台账整理制作,八成以上需要做成纸质台账,少的要装一两个文件盒,多的要装10个以上文件盒。而且这些工作互相之间有重叠,比如生态文明建设与绿化、剿劣等工作之间就存在交叉,但因为分管部门不同,只能重复“做工”。一名干部说,制作这些台账并不便宜。以一本台账300余页计,每本的价格至少在100元以上。 不良“比拼”违初衷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地方对基层考核的内容也有些杂乱。丽水地区一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他今年“被动”关注了30余个微信公众号,因为包括微信公众号的关注数量、电话问答情况、书面问卷调查等内容统统纳入街道和干部的考核中,不少考核内容在年中随便增减,给从事具体工作的干部们增加了不少负担。仅关注微信公众号还不够,有一名基层干部向记者吐槽,如果下级单位要在上级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发文章,一项“门槛”就是文章发表后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对此,下级单位往往只能“自掏腰包”找刷票公司搞定。事实上,一些考核指标已然偏离了以考核推进工作的初衷。比如各级各部门一般都有领导批示信息数量上的考核。“在重重压力之下,最后大家比拼的早已不是谁的工作做得更好,而是谁认识的领导更多、谁的关系更硬。”一名街道工作人员说。而为了求得领导对信息的更多关注,省内有县(市、区)在普通信息报送外,还专门附带一本资料汇编,其他县(市、区)竞相效仿,这使得简要的信息报送失去本意。 指标设计不合理有的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也让一些基层干部非常为难。比如,最近正在绍兴某地开展的农村土地产权确认工作,有村干部反映他们收到的合同图纸上存在土地测量面积数据差异,而且早年一些私下交易也让土地产权确定存在现实难题。不过对于这项工作,上级的要求是基本实现100%签署。“这样的考核让人很为难。”一位村干部无奈地表示。同样让这名村干部发愁的是,上级对一些会议活动有党员到会率的要求。“党员到会率必须在80%以上,可村里的实际到会率一般在60%到70%之间。”该村干部表示,部分外出经商、工作的党员实在很难做到每月回来。为了“对付”考核,大家只能在数据上“加工”。 浙江新闻+ 记者手记
别让形式主义伤了基层的心这次采访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有不少基层干部的反应让记者颇有感触。听说我们此行的目的后,他们表现得很是高兴。虽然看得出有所顾虑,但仍然积极帮我们联系同事了解情况,让我们能够掌握更多实情。我们特别能理解这些基层干部的高兴。毫无疑问,对一个地方或部门来说,年终考核的优劣是对一年工作最重要的评判。经过一年的努力,谁不想得到认可和赞赏,谁不想在排名中名列前茅?此时,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就显得特别关键。但目前个别地方存在的年终考核“走形式、不走心”,显然有点让人失望。它们不仅是对被考核地方或单位工作成绩的无视,更是对党员干部辛苦工作的漠视,打击的是干部干事的热情,损伤的是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压力之下的种种变味,还让这种风气不断向社会蔓延,影响政府的形象。如何破解?端正态度无疑是首要的。作为领导干部以及政府考核的制定者,必须时时自省:在政府部门的考核中,什么才是要去追求的“绩”?干部工作产生的“效”又是什么?再去考虑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应该如何量化,履行职务产生的社会效果如何去衡量,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抱着实用主义、拿来主义甚至急功近利的心态将企业的考评机制生搬硬套到党政机关头上,不仅促进不了工作,甚至还会造成本末倒置。而且,上级部门在制定考核指标和计划时,应当多下基层了解工作实际和干部心声,绝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靠“领导认为”“我们觉得”来为基层设定检验工作成效的条条框框,要更加注重实绩认定和日常考核,让考核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督促和检验作用,而不是基层干部“难过的年关”。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浙江新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具权威的浙江第一新闻服务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保健品长盛不衰、泛滥成灾到底为哪般?
健康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但通向健康的途径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
保健品被认为是获得健康的一个捷径,很多人不惜为此花钱。
养生文化催生保健品产业
养生和吃补品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健品或补品的增长极为迅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传统的补品包括中药和食品,有些药食不分,称为食疗。近些年补品一词有被保健品所替代的趋势。
在 50 年代及以前,人们曾经崇尚「西医补药」,如葡萄糖和维生素 B1、B12,还有含磷和雄激素的注射制剂等等。
总之这些东西随着市场的偏好而变化,花样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离奇。不仅食品,甚至穿戴的服饰和日用品,也都声称能保健、治病。
90 年代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用自己的名字推出一个「周林频谱仪」,曾经深入千家万户。其实「周林频谱仪」,只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产热的红外线装置,有些聪百姓看透了,称为「烤电」。
但由于神话般地宣传,这个产品竟然得到了卫生部长和医学科学院院长以及政府副总理等高端人物的题字「加持」,卫生部长甚至杜撰出一个莫须有的「频谱医学」来。
保健品有什么特征?
世界各国都有保健品或类似的东西,但内容和形式以及流行的程度上大不相同。
在美国,有包括维生素等的营养食品、提高免疫力的草药、减肥术、癌症和难治性疾病的医疗骗术等。
我国的保健品缺乏明确的定义,种类十分繁杂。一般来说,是指未经公认的方法进行临床评价,而声称能促进健康甚至是防病治病的各种非药物性产品或其它器具设计,其中以营养保健品或保健食品最多。
这类保健品的原料有:
各类中草药:如人参、鹿茸、燕窝、虫草、灵芝、蜂乳、花粉、珍珠、龟、蛇、动物的阴茎(药用称「鞭」)和脑等;
微量元素:如硒、锌、锗等;
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肽、氨基酸、维生素等。
甚至肠道的正常菌群也成为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一大类保健品。
可以说,只要敢想,敢于大手笔地花钱做广告造势,不管什么都可能成为保健品。
注:本文内容虽然一般不包括日用品和器械形式的保健品,但评价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
现时的保健品具有以下特征:
成分不明:形式以食品为主,指标成分难以验证。
名称神奇:突显产品的奇特功效,或带东方神秘色彩,含有精、气、神、壮、灵等词,如中华鳖精等;有些带有舶来品的洋味,藉以糊弄不明究竟的大众,如芬格欣是英文 function(功能)。
专家站台:早期的保健品,发明者多是非专业人员,但现在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乃至许多官方学术团体,为了推销保健品,或做顾问,或做「托儿」,或者亲自上阵开发产品。
虚夸功效:大多声称具有全能的保健作用,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补脑益智、滋阴壮阳、防治疑难杂症……无所不包。
保健品比药品的审批容易,主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市场更广,获利空间更大,这些都是投资开发保健品的巨大动力。
但如果保健品广告声称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是违反有关保健品的法规和广告法的。
保健品安全吗?
按照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模式,总爱从经验出发。但一个保健品有没有效果,安不安全,不是根据个体服用的「感觉」和「反映」,而是要看有没有进行对照临床试验。
任何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都不能代替临床试验。有选择性的典型事例、「病例随访」或案例记录,报喜不报忧,例子再多也不行。
与药品的临床试验一样,保健品也应当回答两个问题:
它比安慰剂更有效吗?
有证据说明它是安全的吗?
凡是未经试验证明有效者,应作无效推定;同理,凡是未经证明安全者,则不应排除不安全或存在危险性的可能。这是评价涉及大众健康产品的基本原则。
有些人认为,保健品不是药品,何必那么严格?
不对。保健品既然声称具有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效果,而且价格昂贵,没有理由不对保健品的效果和毒副作用认真加以评价。
什么是公认的科学评价方法呢?
就是对照临床试验。
目前,我国缺少严格的保健品审批程序和标准。从我所见到的几种保健品的评定和审批材料来看,问题很大。
首先是没有规范的评定标准和方法,不同的保健品和评价单位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缺乏共同的标准;评价效果的实验设计粗糙,对照缺乏或不合理,形同虚设;指标及其解释也非常随意。
1996 年,有几家保健品公司要我为他们的产品进行鉴定。其中广东一个生产冬虫夏草产品的经理电话说,他们的产品很可靠,与众不同,是经过国内一流医学研究机构鉴定的,并且把试验和鉴定材料用快递寄来。
我非常吃惊地发现,这些鉴定果然都盖有北京、上海的一些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医院的官方或其下属公司的印章。如中国医学科学院某研究所做的一份鉴定,他们应用这个冬虫夏草产品进行人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浓度达 0.1 mg / mL,结语是「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尽管这个结语都靠不住,但在鉴定结论里竟变成了「该产品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也可能起抑制作用」!
而且一些试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差别很小,但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如 p = 0.05,因此鉴定者即称「效果显著」。
有的临床试验结果虽出自国内著名的大医院的有关部门,但报告极其草率,令人难以置信。
保健品有效吗?
我国现今的保健品有些是「挂靠」营养物质,有些则是重新加以包装的传统「补品」或「补药」,如人参、鹿茸、阿胶、燕窝等。
这些东西被人们推崇的原因不一,或者状似人形;或因物理性状,如驴皮胶(阿胶)是粘稠的胶体,想象中有「补」的作用;或因「吃什么补什么」;还有些则是国外传入的,或冒充洋货。
其实,不论从化学分析还是实验或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传统补品都没有所谓的保健作用,甚至连普通的营养成分也缺乏。
「吃什么补什么」在科学上更是毫无道理。因为人吃下去的各种食物,不论是青菜豆腐、鱼肉蛋奶,还是山珍海味,或者「保健补品」,其中的营养成分不过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维生素、常量和微量的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如碘、锌、硒虽是人体代谢所必需,但其需要量有限,并非多多益善,保证膳食均衡就足够了。相反,长期大剂量服用不但无益,还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文学家周作人曾说:
补药还在得势,却又加上了洋货,有些人不吃(传统)补药了,改用十全大补的维他命丸……维他命丸当然有它的用处,但它的用处只是在补不足而已,足了就好,多余也别无利益。
几十年前文人都说得清清楚楚的道理,现代人却仍然不明白。
分析一下各类保健品
由于心理暗示,服用保健品者可能出现良好的主观感觉,或者道听途说「有一个朋友 / 亲戚」的故事,但都经不起验证。
我国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补品的药理学至少已经了六七十年了,日本则更早,效果至今仍是「似是而非」经不起考验,被排斥于医学之外,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保健品的根据,在逻辑上也是荒谬的:
如动物的阴茎可以壮阳;闪光的珍珠和美丽花朵的花粉可以美容;长命的乌龟可以延年,都出于一种直觉的原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
有些则是因为它们具有异常的性状,如鳖兼有陆地和水中栖息的本领;蛤蚧在陆地生活但皮肤有鳞介覆盖;穿山甲体表覆有鳞片,但可穿洞爬树。
人参是补品的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入药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被认为是增强体能、提神、缓解压力、改善性功能乃至起死回生的万应灵药。
人参至今仍是东方特别是中国、韩国的传统补药。但是,补的作用既缺乏临床试验的证据,连动物实验的结果也很不可信 。
燕窝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达 49.8%,可能和鱼干差不多,但没有所谓滋补的特别成分。
燕窝是雨燕科金丝燕属的燕类的巢,这种巢是燕子用海鱼、藻类和绒羽由唾液粘合筑成的。
金丝燕类分布于东南亚、马达加斯加和日本以及我国福建和海南岛等少数沿海地区,它在悬崖峭壁的海岸上筑巢,采集困难,而且只有燕在筑巢的季节才有,所以产量十分有限。
因此,我国市场上如此多的燕窝保健品,其中有诈,是公开的秘密。
传统的补品之一,所谓的效果可能由于服用者饮后皮肤血管扩张产生的温热感所致,并非其中的「名贵药材」。
药酒的存在不仅威胁各类保护动物的生命,还浪费大众的金钱,对于大众健康毫无助益。
文革期间,鳖在菜场上的价格与普通鱼类差不多。70 年代后期风传它可以治癌,令它身价百倍。
当时我有一位同事的亲属患肝癌,几乎每日用活鳖放在腹壁上,皮肤被抓得伤痕累累,却未能减轻丝毫痛苦,也没有延长生存。
近年还有所谓的鳖精口服液,其中以「中华鳖精」最为耀眼。电视节目曝光了很多生产鳖精保健品的厂房和车间,其条件之简陋,环境之恶劣,令人作呕。
马家军教练马俊仁与鳖精商业集团相互勾结,在广告谎称他所训练的长跑女将在赛场上异军突起,是得力于「常喝中华鳖精」。可运动员却说从来没有服用过这种东西。据前国家体委主任袁伟民后来的揭露,称马家军长跑运动的「成功」是由于使用违禁药兴奋剂。
益生菌保健品主要是指人肠道的正常菌群——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一类制剂。
大约在七八十年以前日本的这种制剂已经引入我国,商品名为表飞鸣(biofermin)或乳酶生(lactasin),如今还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应用。
这类细菌在肠道内可分解糖类产酸,推测可能抑制肠道致病菌感染或菌群失调,因此作为治疗儿童「消化不良」或腹泻的辅助药物,价格很便宜。但效果并没得到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制剂从治疗儿童腹泻的药物名单上去掉了。
但有些厂家给这类肠道细菌取上了不同的商品名字,比如「三株」和「昂立」。广告声称可以保健乃至广治各种顽疾,结果几株正常的人肠道细菌竟变成价格昂贵的万能保健品。
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
虽然对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防病和抗癌作用方面的研究不少,但多是相互矛盾的结果,有效的很少,而且是根据个别研究所做的不可靠的推测。
美国癌症学会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选择了世界各国实验设计良好的营养对防治人类癌症效果的研究论文,进行评价总结,结果未发现单个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或某种联合,具有防治癌症的效果。得出的结论是:
大量吃植物性食物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较低。植物性食物含有抗癌物质,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防癌,多吃豆制品有益。
后来又开了这个专题的一次国际会议,加了一项体格锻炼有益。
简单说来就是:合理膳食,积极锻炼。
褪黑素是一种内分泌激素,从藻类植物到人类等很多物种都有这种激素。人主要由大脑松果体分泌,昼夜的血液含量不同。
其生理作用是调节体内生物钟节律,推测对时差引起的睡眠紊乱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993 年,在美国,褪黑素作为膳食补充剂上市,但在许多国家销售仍需处方,否则属于违法。
1994 年,褪黑素在我国作为保健品上市,商品名称「脑白金」。由于「不实宣传、捏造新闻、夸大功效和偷换概念」的广告宣传,脑白金多次遭到行业主管部门的处罚。
保健品的毒副作用
无效的保健品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危害不仅是经济损失,而且对健康亦可有不利影响。
保健品消费者众多,服用时间长,身体状况不同,很难保证不发生副作用。据抽查,近两成市售的保健品中不够卫生标准,有的「大肠杆菌严重超标」「细菌总数多不可计」,服用当然很不安全。
三株等肠道菌群制剂是细菌的液体培养物,在销售过程中原有的活菌逐步死亡,本身变成良好的培养基,杂菌污染极易生长繁殖;有好些人问我他们服三株口服液后发生腹泻是什么原因,我说道理就在其中可能的污染。
国外曾应用有机锗作为保健品,并试治过少数晚期癌症,但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它没有保健作用,且有严重的肾脏和肝脏毒性。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禁止进口人用锗产品;美国营养食品协会通知(1993)不再出售任何锗制品。英国卫生部(1989)已撤除锗制品,并告诫公众,摄入任何锗制品都是不安全的。而有机锗口服液仍在我国生产销售,有些未标示成分的畅销口服液,如芬格欣,其鉴定书中称含有有机锗。
对有过敏倾向者,花粉可引起各种过敏反应,包括哮喘和过敏性休克,重者可能致命。
有些供儿童服用的保健品,在标示成分之外还加入药物或生物活性物质如性激素,以致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导致性早熟。
长期服用褪黑素保健品可能导致人体分泌褪黑素的功能受到抑制,引起睡眠功能紊乱;儿童则可能造成脑垂体功能失调,抑制性腺发育,对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保健品为何泛滥?
1. 经济利益的驱动
保健品大多是牟取暴利的项目,绝大多数保健品的成本很低,但定价很高,迎合了「便宜没好货」和上乘佳品必然昂贵的心理。
保健品的批零差价很大,商店和基层医院乐于经营,医务人员推销亦可从中获利,所以保健品产业受到地方和部门的鼓励和保护。
2. 广告宣传和营销手段
保健品成本中广告费占很大比重,越是名牌广告成本越大。
地方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企业的盈利与地方财政和就业息息相关。
手法高超的能手,还很善于「公关」,寻求高官和名人的支持,利用各种题词、接见、合影和讲话来造势。
还有很多新闻媒体混淆广告与新闻报道的界线,或明或暗地用新闻、采访报道、报告文学、知识竞赛和有奖征答的方式来为保健品或药品作广告宣传,或者就是赤裸裸的有偿新闻或有偿报告。
除了广告还有营销手段,如三株口服液曾经在全国运用军事化组织手段进行营销活动。脑白金也是,其营销方法不只是依靠广告,而是一整套销售手段。
3. 「补」文化
我国农耕社会历史悠久,进补文化本来就源远流长。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想着「给自己的身体投点资」。现代人对健康、美丽、聪明和长寿的渴望,以及对慢性难治性疾病的无奈,也是推进保健品需求的动力。
当人们感觉劳累、虚弱、消瘦或者希望强壮时,首先想到的常常就是进补或吃保健品,以致近些年一些利益相关集团杜撰出一个「亚健康」的名词,作为推销理念和产品的理论基础。
老年人常苦于衰弱多病,是保健品的积极追求者,因而是最容易受骗上当的群体。
但即使是封建时代的官僚也有不信补药的。如左宗棠说:
滋补究是无益,总要自己加意葆练,庶无他虑。
4. 安慰作用:诚则灵
人的健康状况或感觉好坏受自身的和环境的因素影响,而且是经常波动的。一般疾病也有自限性,即到时间会自愈;慢性病也会因种种因素时好时坏,发生波动。
保健品和补药其实都是安慰剂,信仰它的人常把身体舒适、精神好转或疾病康复,误认为是吃保健品或服药的作用。这种误解反过来又加强了对保健品或补药的信仰。
药物的安慰作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评价疗效研究上是必须消除的,以免鱼目混珠。方法就是临床试验的双盲法:用保健品和公认无效的安慰剂(或用当下公认最好的药物)进行比较,而且不让接受试验的人和观察效果的医务人员知道谁服的是什么。
5. 送礼的社会风气
中国人讲究面子,所以人情礼节在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尤其是礼尚往来。送礼几乎成为巩固关系网和人情偿报的手段。
保健品便是探亲访友,过年过节看望长辈都能带上的一种礼品,探望病人更是首选。
送礼者对礼品的考虑多数只是外表美观,保健品生产也是紧扣这个原则,即使质量低劣,包装都是拿得出手的。
保健品的泛滥已成为一个影响大众健康的社会问题,也是腐败和文化落后的一种表现。
一方面要完善立法,医药卫生、工商和广告等管理部门都应该严格按有关法规执法,禁止伪劣保健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虚假不实的广告。
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者、教师、记者和科普作家联合起来,本着对社会大众健康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普及科学知识,揭露庸医和骗术,提高大众的鉴别能力,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增进健康的手段,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丁香园旗下的科普品牌健康头条(微信号:baojiandaifu),就非常适合推荐给痴迷保健品或各种「神奇疗法」的病人或家人看,不妨先关注看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做一个不一样的诊所 做一个纯粹的医生
「精英汇 - 第七届医疗行业中高级人才交流会」在京成功举办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盘利好消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