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民政大病救助标准医疗补助(是补助不是救助)对象和标准以及比例是什么,怎么办理?能否举个具体例子

四川省大病救助政策新规定,四川大病救助报销比例
2017四川大病救助政策具体如何?大家是否清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资讯吧!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今年我省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要稳定在95%以上。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达290元以上。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且均不低于1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70%以上和75%左右。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将符合条件的私人诊所等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稳步提高封顶线,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5%。全面推开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村卫生室一般诊疗收费5元,个人负担5角提高村医补助,将40%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经费下沉到村卫生室。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全省统一调整为5元,其中新农合将4.5元纳入报销范围,个人负担0.5元。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到今年底,除民族地区外,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对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给予扶持。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2周。采取本地人员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充实乡村医生队伍,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取消药品加成,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和联动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试点县(市、区)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省调增量、市调结构”的原则,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体现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政府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推进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通过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给予及时合理补偿。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境外优质医疗资源、社会慈善力量等举办医疗机构。启动实施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安排490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力争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设置在阿坝、甘孜、凉山达75%以上,其余地区达97%。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延伸阅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30号),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一、完善医疗救助方案各地要及时按程序优化完善本地区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方案,按照国家要求明确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范围及救助标准,及时调整细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就医用药范围、异地就医转诊或备案程序、救助方式等规定,确保救助对象就医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二、合理界定救助对象各地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医疗救助对象界定标准。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外,各地要逐步将建卡贫困户纳入低收入救助对象保障范围。三、着力提高救助水平2015年底前,各地要严格落实国办发〔2015〕30号文件规定的“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救助比例已达70%的地方,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适当提高救助比例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额。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各地要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医疗救助。要加强医疗救助与慈善救助之间的衔接,从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出发,帮助他们寻求慈善帮扶。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的财税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五、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民政部门要牵头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政策研究、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工作机制。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合理安排本级财政医疗救助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平台与医疗救助“一站式”平台对接。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支持医疗救助平台与其对接。保险监管部门要做好商业健康保险监督管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商业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对接。六、强化保障措施各地要将医疗救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督促检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创新开展工作,依法实现本地医疗救助政策创制、方法创新、经验创造,在全省塑造先进典型。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脱贫攻坚在行动】小病不看,大病不敢看?在贵州这个县,不存在的!
“小病不看,大病不敢看”容易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贵州剑河县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他们如何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起来学习一下。
近年来,贵州剑河县积极探索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扶助试点工作,构建“新农合基本医疗、大病保险、部门救助、慢性病扶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为困难群众健康树立起一道坚实保障线,有效减轻群众经济负担,让困难群众在疾病面前“小病能看,大病敢看”。
剑河县合医中心负责人石东方在介绍相关情况
关于四重医疗保障体系
“我们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探索新增了慢性病医疗扶助政策,设立慢性病扶助基金。”据剑河县卫计局副局长蒋茂盛介绍,基金来源为州级财政补助、县级财政预算和社会募捐,用于政策内医疗费用兜底扶助、目录外药品扶助、累计自付费用扶助,以及慢性病长期护理扶助。
“四重医疗保障”体系自日施行以来,实现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切实为剑河农村贫困人口再设立一道保障线。
如何落实慢性病扶助基金
增加慢性病保障病种——“在原省、州确定的48种慢、特病种基础上,增加了肾病综合症、痛风、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等15个病种。”剑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人石东方说,目前该县慢性病保障病种达到63种,扩大了贫困户的受益面。
提高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比例——石东方举例,“比如,一个贫困户的新农合报销原来是90%,在慢性病医疗扶助政策下,可以提高到95%。”除此外,该县还提高部门救助标准,卫计部门的计生扶助对象的救助比例由50%提高到100%,个人零负担。
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实施效果
剑河县革东镇的村民欧阳江,大学毕业后在浙江义乌工作并成长为一家企业的高管,曾拥有让村里人羡慕的生活。可是,2013年查出的糖尿病,给他的人生带来沉重的打击。
“治病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2015年,欧阳江绝望地回到家乡。2016年,剑河县开始实施“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后,将欧阳江纳入扶助对象。“一天打两次胰岛素,一次要花15元。”通过慢性病医疗扶助政策,这项长期治疗的费用已免除。
“5月份,我住院26天,原本需要1万多的费用,后来通过扶助政策,只支付了600多元钱。”欧阳江说,通过持续的治疗,自己的身体已经在慢慢康复,正是有了“四重医疗保障”的好政策,让他对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
目前,剑河县已有900多名贫困户家庭的慢性病患者得到医疗扶助。而让群众“小病能看,大病敢看”的“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已于2017年在贵州全省推广,为更多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的希望。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程星
编审|林茂申 骆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栏目: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健康扶贫医疗救助 医保“一站式”即时结算不跑路
 今年5月,重庆市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基本医保 大病保险 民政医疗救助 健康扶贫医疗基金救助精准脱贫保&市内就医即时结算。昨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截至5月底,已有16.6万人次通过&一站式&平台获得医疗救助和保险赔付1.2亿元。
  即时结算 便民省力
  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站式&费用结算机制,依托基本医保系统,统一开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扶贫基金、商业保险互联互通,贫困人口身份自动识别,医疗费用报销金额自动核定,市内就诊医疗费用自动结算,市外就医只需申报一次。
  奉节县的李先生体验到了即时结算的便捷。5月29日,当他在奉节县人民医院出院缴费时,工作人员通过医保卡读取信息,很快通过&一站式&结算平台为他办理了手续。
  令他惊喜的是,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就诊费用结算表上清楚地写着,20天的住院总费用为30565元,基本医保支付13240.35元,民政救助报销了5084.38元,健康扶贫报销了1516.87元,精准脱贫报销了1351.84元,个人只需支付9372.33元,实际报销比例达70%。&以前,每次住院时都需要自己先缴清所有费用,出院后再去办理报销,不仅麻烦,有时候还需要到处凑钱。现在真的是省钱又省力。&
  多方协作 先行垫付
  平台上线后,贫困人口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一刷医保卡,平台会自动识别身份。出院时,平台会直接根据救助和赔付标准进行计算,群众只需结算自己应付的那部分费用。其余各项救助报销的费用,将由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再由相关部门和健康扶贫保险承办机构与医院按月结算。
  &被动救助&变&主动服务&
  这是一项惠及全市贫困户的健康扶贫创新之举。目前平台已完成全市贫困户信息录入工作,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主动服务模式,实现了扶贫精准化。若贫困人口在市外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可在事后凭有效票据到户籍所在区县相关部门或机构申请保险。
  今年重庆设立市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基金,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贫困人口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单次就医产生的医保目录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额医疗)、民政医疗救助后个人承担的自付医疗费用,实行再次分段救助。具体标准为,自付1000元(含)~1万元(不含)部分,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自付1万元(含)~5万元(不含)部分,按照85%比例予以救助;自付5万元(含)以上部分,按照95%比例予以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今年重庆市不断完善商业保险兜底机制,其中&精准脱贫保&报销比例较以前明显提高。对参保贫困人口就医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实施上述救助后,针对超过1000元的住院费,将再给予90%的救助;针对重特大疾病和慢性病门诊费用,一经产生,再给予80%的救助。大病专项救治,决不让贫困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掉队
热点背景:
4月24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作为广东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举措之一,广东省大力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决不让贫困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掉队。
对于救治对象的医疗费用问题,广东省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商业保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制度,落实大病保险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政策,对困难群体下调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并提高报销比例,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其中,特困供养人员起付标准下调不低于80%,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起付标准下调不低于70%,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
热点预测:
4月24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作为广东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举措之一,广东省大力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决不让贫困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掉队。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热点解析:
扶贫的一步步推进,让我们看到一批又一批的贫困户逐步脱贫,这让我们感受到精准扶贫的成效,然而在持续脱贫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类现象,一些群众因为家庭有重大疾病,收入几乎全部被疾病消耗,甚至一些贫困群众刚脱贫又因为疾病再次返贫,在农村地区也广泛流传着“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说法,充分展示了目前农村地区因为疾病特别是大病的贫困问题,因而广东的这一举措无疑是给困难家庭的一场及时雨,让困难群众在疾病面前不再束手无策,同时,广东省的这一举措也是我们扶贫过程中的兜底行为,通过政府的力量解决基本民生问题,能够更好的推进我国的扶贫政策的落实,打牢扶贫的基础,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更好的塑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形象。
当然,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扶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在扶贫过程中帮助群众解决医疗问题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在扶贫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给予贫困群众更多的帮助,多措并举帮助群众脱贫,更为重要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此过程中,我们更要加强关于产业的扶持,关于教育的帮扶,关于思想的改造,只有这样才是根本性的扶贫。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2016全年福建建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历年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库及答案解析汇总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大病救助对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