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危机多不多?

8月16日安徽省省级储备稻谷轮出竞价销售...
地方粮食局
合肥市粮食局
淮北市粮食局
亳州市粮食局
宿州市粮食局
蚌埠市粮食局
阜阳市粮食局
淮南市粮食局
滁州市粮食局
六安市粮食局
马鞍山市粮食局
芜湖市粮食局
宣城市粮食局
铜陵市粮食局
池州市粮食局
安庆市粮食局
黄山市粮食局
广德县粮食局
宿松县粮食局已解决问题
中国全年粮食产量是多少?
浏览次数:4792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1995年,当粮票已从流通领域步入收藏领域时,美国人布朗发表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文章,指出: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不可逆转。虽然中国可以也有能力用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所有粮食,甚至买上几年美国的收成,但谁又能供应得起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缺口?
  然而随后,媒体广泛报道的却是中国粮食储藏过多,导致大量的陈化粮。结果一方面农民卖粮难,粮价连年下跌;另一方面,大量的陈化粮催生了乙醇燃料工业,大量的陈化粮还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危及国民健康。
  正当各地致力于农业的&结构升级&,大力减少种粮面积,推广经济作物时,却发生了粮价上涨。专家警告:粮食危机迫近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亦对全世界发出类似警告。而以试办农村小额贷款,帮助贫困农民而闻名于世的茅于轼却一再着文,痛斥&虚拟的&粮食危机,认为有必要&彻底消除许多错误的观念&。
  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报道,农业部于2006年底提出了《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年)》。有趣的是,一年多后查遍网络(包括农业部网站),笔者也没能找到这个规划的全文。从媒体的报道看,这个规划对粮食问题的总体判断是:
  &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
  粮食问题无疑是基本国情之一,这不断涌出而又相互矛盾的信息,迫使笔者探寻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吃了几天饱饭
  我们告别粮票制度是1994年,至今不过十余年。
  1953年10月,中央全国粮食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的决议》。日,中央下达了《关于整顿城市粮食计划供应工作的指示》,要求全面实行&以人定量&和以行业定量的计划供应制度,凭证、凭票供应。1955年9月,国家粮食部以命令的形式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从此,没有粮票就没有饭吃,粮票成了一代中国人的命根子。
  然而,如果以为粮票是新中国的创造,那就错了。民国年间,国民党政府发放过&粮食配给票&,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也发行过&临时饥饿谷证&、&军用粮票&、&边区粮票&等。再往前,明清时期有&漕米版串&、&完粮串票&,宋代有类似粮票的&粮食要券&。饥饿似乎总是伴随着我们这个人口最多的种族,史书上&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记载比比皆是,马尔萨斯没有出现在中国实在令人诧异。
  人均粮食产量表征着国家粮食丰裕的程度。建国以来的人均粮食产量见图1。历史数据显示:建国后短短7年内,人均粮食产量增加了46.8%,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考虑到这是新政权刚刚建立,还在朝鲜与美国面对面地打了一仗的时代背景,对比一下十月革命后普遍的饥荒,我们真应该对前辈们的业绩肃然起敬。
  可惜,伟大的成就之后是巨大的失误与挫折,一场&大跃进&带来了人们至今难忘的饥荒。它让决策者牢牢地记住了&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的古训,使&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成了长达30年的基本国策。这30年的前期,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巨大的投入,而后期则启动了世界上最严厉的人口控制政策。&以农业为基础&的成效是显着的,人均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到1982年接近了350公斤/人(348.7公斤/人),此后长达20年,人均粮食产量均在350公斤/人以上。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终于告别了粮票。
  告别了粮票,&以粮为纲&也就渐渐淡出,到1996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史无前例的412.24公斤/人。正当人们像上世纪50年代末期那样,再次奋力投入工业化、城市化之时,人均粮食产量步步下滑,到2003年降到333.29公斤/人,回到了1982年以前的水平。更为严重的是,趋势线自1996年后出现了下行的态势,这不能不让为政者惊出一身冷汗。
我们将需要多少粮食
  要知道我们将需要多少粮食,先需要知道我们将会有多少人口。图2是历年人口统计数据和笔者找到的人口预测/控制目标数据。
  由图2可见,在有统计数据检验的区间,蒋正华、张羚广的预测数据(《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第1期)和联合国《世界人口预测(1998)》均偏高,但相比之下,联合国的预测偏差小些。
  曾反思计划生育政策的何亚福则认为:&如果按照计生委认定1.8的总和生育率计算,那么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达到14.6亿的峰值;如果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22的总和生育率计算,那么到2020年之前就达到人口峰值,这个峰值不到14亿。&
  一份《2007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报告则认为:2050年,人口可达到的峰值为14.2899亿。
  日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要求: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将控制在15亿人左右。
  图2中的细线是笔者对统计数据做的简单多项式拟合,而不是依据人口理论作的严谨预测。但其走势显然比蒋正华、张羚广的预测数据和联合国《世界人口预测(1998)》更接近统计数据的趋势。它低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的控制目标,高于何亚福给出的两个峰值。至于对人口峰值的估计,则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的目标一致:于2040年达到人口峰值15亿。
  谨慎起见,我们将15亿人作为中国的人口峰值。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新增的两亿人口准备粮食产能。
  图1中我们看到,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这个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显示了粮食产量的稳定性。从1961年到1974年,我国的粮食生产稳定性发生了质的变化,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波幅从18%降到4.7%,此后最高也没超过8%。这意味着社会已经适应了稳定的粮食供应,当年家家必备的粮囤、米缸已被商业储备取代,一旦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波幅超过8%,除非商业储备有能力过滤这异常波动,势将引发社会的不安,乃至动荡。
  中国人吃饱饭也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这十余年,由图1可知,1996年的趋势线值(385公斤/人)大体上可以代表这一时段的平均水平。而这一年的通道下沿(356公斤/人)则为人均产量的警戒线,低于它将危及社会安定;高于通道上沿(414公斤/人)则恐谷贱伤农。由此,根据人口预测,到达人口峰值时,我们的粮食产能要比2005年增高19.31%,如果要保障充分的供给则需增高28.3%,如果增高量低于10.33%,则将出现供应危机。19.2%的增长需求要求0.95亿吨左右的新增产能。正如布朗指出,农田减少不可逆转,而环境破坏亦呈扩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现有产能都相当困难,遑论增长?
  能否靠进口解决问题?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多年来在2.3亿~2.5亿吨之间,新增0.95亿吨左右的贸易量,势必将冲击整个粮食贸易结构,使我国与其他粮食进口国间的关系复杂化。此外,粮食出口量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等少数国家,其中美国占了35%左右。在粮食问题上高度依赖这些国家,其后果是什么?
  粮食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之差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粮食生产年度波动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展现的长期趋势。1994年以前,总体上粮食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经过艰巨的努力,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问题在于1994年之后,出现了粮食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的苗头,若无法遏制它,饥荒将重新光顾我们。
  产粮能力:播种面积与单产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于1998年达到峰值5.12亿吨,此后再也没有恢复到这个水平。
  粮食总产量取决于播种面积与单产。历年播种面积呈下行态势,主要是杂粮之类,面积大幅萎缩,作为主食的稻谷、小麦,总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8亿亩左右,但进入本世纪后,也发生了明显的下滑。
  今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能保住播种面积不快速下降即是万幸,不可能指望明显增加播种面积。粮食增产只能靠提高单产。在过去大半个世纪,粮食单产明显提高,对中国人摆脱饥荒居功至伟。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单产的提高显出了明显的疲态。
  单产:化肥与良种
  化肥和农药是半个世纪来提高单产的重要因素。数据告诉我们,超过一定限度后,持续加大化肥和农药用量,对提高单产几无意义。1996年后,化肥和农药每亩用量持续增大,逻辑上有两种可能:其一农民无知,盲目施用;其二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产生了&药物依赖&,不逐步加量就可能减产。无论实际上是哪种情况,都不可能仅靠化肥、农药来明显提高单产。
  另一个可能的途径是良种。
  稻谷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段是这8年间。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配制种子成功,1975年获大面积制种成功,1975年冬,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此后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可见良种对这一阶段稻谷单产提高的作用。
  然而,此后稻谷单产增速放慢,1998年后更陷入停滞。1996年,根据袁隆平的提议,农业部制定了超级稻发展计划:1996年~2000年,超级水稻单产达到每亩700公斤;2001年~2005年,超级水稻单产达到每亩800公斤;到2010年,超级水稻单产将达到每亩900公斤。袁隆平分析说,中国目前的杂交水稻播种面积大约为2亿亩,如果都种上超级稻,每亩可增收水稻150公斤,新增水稻总产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袁隆平:中国超级稻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日新华网)。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愿景。
  10年后,农业网于2006年9月宣布:&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实施10年来,伴随着一批高产、优质超级稻新品种的相继培育成功,统计显示,1999年至2005年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超级稻新品种约2亿亩,覆盖了我国长江流域稻区、华南稻区和东北稻区,累计增产稻谷120亿公斤。
  这5年&累计增产&的120亿公斤相当于同期全国累计粮食产量的0.37%!而这期间全国人口增长了3.95%。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中国粮食真相:我们真正的危机不在军事,而在我们的餐桌!
文章来自:今日防务观察
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中国最大的危机不在于房地产,也不在军事政治,而是在我们的餐桌上。
一、被忽视的粮食真相
生活在21世纪的国人,估计很难想象70多年前那场遍及整个中原地区的大饥荒是多么惨烈。
涉及河南全省111个县,上千万人受灾,造成上百万人死亡,数十万公顷的农田颗粒无收。
60年代饿死的中国人
今年上半年,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你在中国感觉不到的事实:世界正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大饥荒》的文章。
报道中提到,“也门、南苏丹、索马里和肯尼亚有2000万人面临饥荒和疾病威胁,世界正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大饥荒。”
美国CNN新闻报道截图
“2000万人可能在等死”!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只不过离我们太过遥远,让不少人感到不太真切罢了。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受?
因为今天的国人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
据统计,2016年,中国人外出就餐消费金额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070亿美元)。放在十年前的中国,这根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除了饮食消费的升级之外,中国人对粮食的信心也来自中国农业的不断进步。
比如,最近发生的一则新闻就提升了不少国人对粮食安全的自信心。
这则新闻便是中青网记者采访袁隆平院士。
记者采访袁隆平院士
采访中,袁隆平院士透露中国最新研制的“超级稻”非常成功,每亩产量高达800公斤,比日本最新研制的“越光”水稻足足多了一倍。
袁隆平院士表示,日本人很骄傲的,但是在水稻面前,他折服了,他不如我们。最先提出搞超级稻是日本,他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搞超级稻,但是到现在还没实现,他们的指标是十二吨每公顷。我们是后来居上,我们现在不是十二吨每公顷,是十七吨!他们望尘莫及了。
在老百姓眼中,只要中国还有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活着的一天,那么中国就不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下面,我们先来一组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国6月份粮食进出口数据。
1、中国上半年小麦进口同比增5成
1—6月小麦进口总量为262.85万吨,同比增长48.06%。
2、中国上半年玉米进口同比下降75%
1—6月玉米进口总量为73.52万吨,同比下滑74.69%。
3、中国6月稻米进口量同比增加4成
1—6月稻米进口总量为212.22万吨,同比增加6.52%。
4、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继续增长
1—6月大豆进口总量为4480.82万吨,同比增加14.19%。
5、中国6月油菜籽进口狂增
1—6月油菜籽进口总量为263.54万吨,同比增加32.14%。主要原因是国内油菜籽压榨利润良好刺激进口量增加。
6、中国上半年大麦进口大增,高粱出现下降
月大麦进口总量为452.08万吨,同比增加106.43%
发现没有,在这组数据中,除了玉米进口总量下降之外,其余粮食进口总量均呈上涨趋势,部分粮食进口总量的涨幅相当惊人!
怎么回事?我们不是粮食大国吗?怎么还需要进口粮食?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我们国家目前的粮食现状。
的确,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逐年增长,2015年,中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
但令人尴尬的是,我国的粮食的自给率在下降。从统计局对“十三五”期间的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的预测来看:中国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而大豆需求更是在过去的十数年间激增,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贸易国和消费国。   
:中国粮食预测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需要进口如此多的粮食?为了口粮?
当然不是!
原因有两点:一是饲料用粮;二是工业用粮。
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对肉禽类的需求越来越高,农场主为了缩短成长周期,便大量进口大豆等饲料,促进猪、鸡等农产品的生长。另外,中国工业的快速升级迭代,部分产业工业用粮的的需求逐年扩大,进而也加大了相关粮食的进口。
如此下来,中国粮食大量进口就自然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但这些都是客观原因,真正的原因离不开下面三个方面:
农村人口,耕地面积,技术进步。
首先来看农村人口。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不可避免的出现下滑趋势,统计局数据显示,1996修订城镇化数据以来,乡村人口数目和占比均持续下滑。
数据来源:统计局
接下来来看耕地面积。
2001年以来,全国耕地在不断减少。2007年起,在“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下,农村土地整治在全国展开,要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但是2009年以来,耕地面积依然在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统计局
那么,这些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的粮食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一场新的粮食危机很有可能在今天上演。
粮食:世界经济战争的“核武器”
很多人想不到,在数次的经济战争中,杀伤力最强不是货币、不是石油,而是我们口中天天吃到的粮食。
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
08年粮食危机
当年,美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恶果,利用自己的霸权地位,大幅提高粮食和石油的价格,制造了一场世界级的粮食危机。
由于粮价上涨,竞争对手的生产和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进而带来物价全面上涨造成通货膨胀,阻碍其发展速度,削弱其竞争能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本次世界粮食危机发生以后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普遍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三倍以上,而欧美的通胀水平基本都在3%以下,另外,“金砖五国”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则纷纷接近甚至达到了两位数,越南更是一度超过20%。
而这也是这么多年来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的根本原因。
美国机械化农业
为什么笔者对目前中国的粮食感到担忧,最大的原因便是我们正对美国的出口粮食产生较大的依赖。没有美国粮食,我们的农业、工业都可能面临相当大的损失。
这样的现象会造成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中国的粮食自主权逐步丧失。
举个例子,说说中国的大豆。
要知道,1964年中国大豆基本不需要进口,1990年代中后期,大豆进口量迅速增长,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占消费的比重超过了80%,这些豆子以超低价摧毁了整个中国大豆市场。
中国大豆种植业被美国“摧毁”
如今,中国已经是一个完全依赖大豆进口的国家。中国消化了全球大豆国际贸易的60%,但整个大豆价格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为基准。
如果主粮也像大豆这样,可不可以理解为命根子捏在别人手上?
可就在我们担心大豆之时,更危险的一幕很有可能就要上演。
7月20日,经过十多年的谈判,最终允许美国向中国出口大米。
中美达成大米进口协议
这个消息到底是好是坏,笔者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从咱们的邻居——日本身上找找答案。
众所周知,日本是美国的铁杆小弟,美国想让日本干啥,日本就屁颠颠地干啥。
但是,有一件事,不管美国怎么说,日本就是不干。
这就是进口大米。
在日本,每千克糙米的价格高达258日元,分别相当于同期美国和中国成本的约7.5倍和5. 4倍,换言之,进口粮食更有利于日本民众。
但是,为了保护日本粮食安全,日本进口大米的名义关税高达 490%,若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计算方法,日本的大米关税已高于700%。
日本民众反对TPP
如此高的关税,任何国家都只能望而却步,美国更是如此。
为了实现美国粮食进军日本市场的目的,当时的美国政府不惜以TPP为筹码要挟日本“就范”,但是日本政府打死不松口,始终坚持“只要日本粮”的粮食战略安全原则,为日本农业“续”了一命。
从日本的强烈抵制可以看出,美国大米进军他国市场,从短期来看,的确有利于民众,但长期来看却不利于国家。
一旦美国“把持”住中国主要粮食的进口份额,其低廉的价格必然会打击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一旦我国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产量大幅下滑,粮食不够吃,就得买美国的粮食,等到过度依靠美国的粮食才能存活的时候,那就是美国说了算了,想卖给你就卖你,想卖你多少钱就卖你多少钱,到时候中国只能任由美国摆布了。
所以,在笔者看来,如今的国人不要过于乐观,中国的粮食安全还远远达不到安全的地步。
毕竟,吃饭是天大的事,这样的命根子怎能放在别人手里!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从2015年中国多个粮食品种进口量创纪录说开去
  2015年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出来了。从数据上看,玉米、DDGS、小麦、稻米、大豆、大麦和高粱等品种都较2014年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刷新了进口的历史记录。看到如此震撼的消息,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生产为何不能满足需要,以至于要进口?粮食进口规模扩大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么?在进口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的农业生产需要如何应对?未来怎样保证粮食安全? 白酒代理 www.tangjiu.com
  1、中国粮食生产代价越来越大,粮食需求不断上涨 中国酒水招商 www.tangjiu.com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推进,导致中国粮食生产增加越来越难,而粮食需求增加较多。 食品招商 http://www.tangjiu.com/shipin
  生产方面,从生产投入的角度来看,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随着物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断提高而持续走高。农机化肥等物质投入尚可通过补贴而减轻价格上涨的压力,但农民工工资不断增加而造成种田机会成本高,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中国农业土地细碎化程度高,目前扩大规模经营主要通过土地转包的形式实现,由于土地有升值预期,而导致转包土地的租金近年来不断提高。由于上述原因推动了近年来中国粮食价格走高,高于国际粮食价格。 饮料网 http://www.tangjiu.com/yinliao
  从资源约束的角度来看,中国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土地资源都约束着中国粮食生产的扩张。特别是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粮食生产,农业用水量大且低效,过度开采地下水支持农业生产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将继续占用农业土地,耕地面积扩大几乎不可能。 茶叶网 http://www.tangjiu.com/chaye
  因此就粮食生产而言,无论是从现实生产的角度还是资源约束的角度来看,中国粮食生产与国外主要粮食生产国相比,已经缺乏比较优势。未来中国扩大粮食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白酒代理 www.tangjiu.com
  而从需求角度来看,城镇化加快,人民收入水平提高,造成了饮食需求发生变化,食物构成中直接食用的谷物(稻谷、小麦等)比重下降,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品比重提高。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比重增速较快。动物性食品需求增加直接导致了玉米等饲料粮需求的增加,也就是整个粮食需求的增加。未来饲料粮需求的增加将快于口粮需求的下降,因此从需求来看,中国粮食需求将持续增加。 啤酒网 http://www.tangjiu.com/pijiu
  因此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中国粮食需求增加快于生产增加,粮食进口快将进一步扩大。 白酒招商 www.tangjiu.com
  2、中国国内农作物贸易调整的思路:减少土密,扩大劳密,促进资密 白酒招商 http://www.tangjiu.com/baijiu
  粮食虽然是重要的农产品(000061,股吧)品种,但农产品不止粮食一种。农业产品根据生产过程的要素投入的重要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土地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三种类型。土地密集型产品即各种大田作物,如粮食作物、饲料;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花卉;资本密集型产品如养殖动物、水果。 葡萄酒招商 http://www.tangjiu.com/hongjiu
  就中国而言,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完全比不上国外主要粮食生产国的土地资源禀赋,在土地密集型产品上不具备比较优势。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例如蔬菜,中国较有比较优势。中国劳动力丰富,且中国人与其他国家人种相比,自古以来就有蔬菜种植的天赋。蔬菜单价高,可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因此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甚至可以发展国内生产用于出口。而在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国内资本逐渐充裕,资本密集型产品将逐渐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 葡萄酒网 http://www.tangjiu.com/hongjiu
  因此从未来趋势来看,中国国内农业将逐渐减少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逐步促进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 饮料网 http://www.tangjiu.com/yinliao
  在粮食生产的问题上,不能对粮食品种一概而论,应根据用途具体品种具体分析。粮食品种中,稻谷、小麦大多数是口粮用于直接消费,玉米、高粱等品种是作为饲料粮消费。对于口粮,&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应当保证绝对安全;对于饲料粮则可以适当扩大进口,减少国内产能。因此虽然整体上减少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但在具体品种上将有保有放,即保口粮生产,放开非口粮进口。 白酒招商 www.tangjiu.com
  另外中国地大物博,即使整体上看粮食生产缺乏比较优势,但一些地区的粮食品质较高,可以走优质优价的路。例如东北的富硒大米、五常大米,广东的丝苗米。东北的一些特产大米品质非常好,完全可以以较高价格出口同样以食用大米为主的日韩。 糖酒 www.tangjiu.com
  3、创新农产品进口模式,逐步建立中国自给的粮食供应渠道和供应基地 糖酒 www.tangjiu.com
  中国未来粮食的进口将进一步加大。但这种进口,不能依靠现有的进口模式进行。中国现有的粮食进口模式是直接从国际市场购买,如果进口数量扩大,会有粮食价格和粮食出口数量波动的风险,而且粮食供给一旦受制于人,缺乏话语权。中国这种体量的农产品进口,为了避免进口风险,关键是要建立自己的粮食进口渠道,培养自己的粮食供应基地。世界上粮食生产比较有潜力的国家即耕地潜力较大的国家还有很多,重要的如巴西、阿根廷、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俄罗斯等。中国政府应该以国家层面的高度去和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进行农业生产合作谈判,配合以其他配套政策,例如农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政策。 白酒招商 www.tangjiu.com
  具体做法是:在政治互信、经济利益互相协调的基础上,与上述国家在国际贸易上扬长避短,实现合作双赢。中国在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优势,而上述国家在这些方面都较缺乏,急于改善。总之,中国通过向上述国家出口工业品和高端装备、基础设施来换取粮食进口,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白酒招商网 www.tangjiu.com
  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和这些国家商谈具体的粮食对华供应规模、约定粮食出口价格,给这些国家以稳定的出口预期,则产能扩大、对华出口稳定增加不难实现。 酒招商网 www.tangjiu.com
  在就某一品种进行合作时,尽量避免过于依赖其中某一个国家。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本身就可以降低风险。 白酒招商网 http://www.tangjiu.com/baijiu
  退一步讲,粮食出口国如果威胁中国,断绝供应,则中国口粮生产还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会因此而受太大影响。且中国是世界上较大的粮食需求国,任何一个粮食出口国都会忌惮于失去中国这个市场。参考美国对苏联的禁运就知道了。对大国的粮食制裁,不会成功。 酒网 www.tangjiu.com
  总而言之,中国未来粮食产品越来越缺乏比较优势,未来粮食进口量将继续增加。但进口应当改变思路,走出一条生产合作、互利双赢的新路,保障中国粮食进口稳定可持续。国内农业将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发展特色农产品,增强中国农业竞争力,促进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 糖酒 www.tangjiu.com
  因此未来中国粮食供应方面,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更加协调;具体粮食贸易方面,饲料粮进口和优势品种农作物出口将不断增加;与国外主要粮食生产国的合作方面,农产品进口和工业产品出口的配合将更为密切。这还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三农外。 糖酒网 www.tangjiu.com
最新供求信息
最新酒类招商产品
与" 从2015年中国多个粮食品种进口量创纪录说开去"相关文章
经销商名录
糖酒招商代理
|||||||新闻投稿qq:
中国糖酒网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白酒代理、食品招商、食品代理 红酒招商、红酒代理等其它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
招商平台及视频招商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每年进口多少粮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