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亿元资金假设经济中货币总量为100亿元为十亿元资金假设经济中货币总量为100亿元

文/星晴 22:05:11来源: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据Finance Magnates周二(3月27日)报道,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日前宣布逮捕了在40个国家从100多家银行盗窃10亿欧元的元凶。据称,被窃资金通过转换成加密货币进行洗钱。这一网络黑客从2013年开始行动,并逐渐老练,使用的恶意软件也逐步升级。最初的版本称为Anunak,2014年升级为Carbanak,2016年开始转为使用名为Cobalt Strike的改装安全程序。这一病毒令罪犯可以远程控制电脑,发送貌似合法的邮件给银行职员,然后扩散,侵入银行系统,并通过三种方式窃取资金:1.自动取款机被控制吐钱,然后由犯罪团伙成员取走;2.客户银行账户被增加资金,然后犯罪分子通过自动取款机取走多余的部分;3.资金电子转帐。网络安全公司Kaspersky的安全研究员Sergey Golovanov说:“这是非常巧妙和专业的网络盗窃。”根据欧洲刑警组织发布的新闻稿,被窃资金随后被转化为加密货币:“犯罪所得被通过加密货币洗钱,使用与加密货币钱包相连的支付卡购买豪车和住房之类的产品。”欧洲刑警组织并未公布具体被使用的加密货币种类,但暗示为比特币。有报道指出,实际被盗金额超过10亿欧元,Kaspersky已经从三年多以前就开始报告这一网络犯罪,那时就已盗取超过10亿。元凶于西班牙的阿利坎特被捕,但未公布其姓名,多国机构和私人网络安全公司都参与了这一行动。校对:冷静
关键词阅读:
经纪商推荐换一换
热门品种交易动态
成交量102146持仓量1627持仓多空比87.34%挂单量0挂单多空比0.00%品种胜率42.42%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成交量102147持仓量1627持仓多空比87.34%挂单量0挂单多空比0.00%品种胜率42.42%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成交量102148持仓量1627持仓多空比87.34%挂单量0挂单多空比0.00%品种胜率42.42%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成交量102149持仓量1627持仓多空比87.34%挂单量0挂单多空比0.00%品种胜率42.42%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成交量1021499持仓量1627持仓多空比87.34%挂单量0挂单多空比0.00%品种胜率42.42%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22.221小时前
买:原油开仓:22.22止损:--止盈:--1小时前
(小时分钟后)没错,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但十亿美元钞票同样没有|比特币|数字货币|纸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参会报名:由新浪财经主办的银行业年度盛典“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定于8月24日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举行,敬请期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oToken观察”前言:8月1日“独立日”过后,和加密货币资产整体上的价格一跃到$3500。比特币价格攀升也带动了其它加密货币价格的上涨。2017年初,所有加密货币的总市值是175亿美元,现在已经达到了1200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占90%。不过目前很多传统的公司还是对比特币表现出恐惧情绪,认为这是又一个泡沫。比如一家伦敦风投企业合伙人认为Bitcoin Cash硬分叉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价值。他认为这些东西背后根本没有基础,支持它的只是公众的认知。有人把比特币的繁荣比作互联网泡沫,有人比作黑莓手机泡沫。那么比特币是否有内在价值?如何看待这种价值?今天的文章带你思考这些问题。 比特币是一时的时尚还是未来的趋势?自从十年前比特币横空出世以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周围,最近又被重新提起。上周,比特币通过分叉分裂出另一个币种,给原本就小的比特币追随者圈子带来了混乱和分裂。 怀疑的声音一直存在,其中就有掌管着900多亿美元的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董事长Howard Marks。七月底,他在给投资人的备忘录中写道:“数字货币只不过是一个毫无根据的时尚(甚至是金字塔方案),基于将估值归功于价值很少甚至没有任何价值事物,使人们为此付出代价。”他提醒客户在投资数字货币时要谨慎小心。这一点不足为奇。其实,在对数字货币近期币价上涨和波动的关注中,很多人和他持有一样的观点。再加上最近比特币交易所安全漏洞频发和交易时比特币的限制使用,更加加深了人们对数字货币的怀疑程度。数字货币需依赖软件和电脑在互联网中连接成的网络记录和处理交易。“比特币分叉”也无法缓解人们对这种陌生的货币产生的焦虑感。 其实Marks对数字货币的批评反映了人们对这类陌生货币种类的怀疑。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很难了解这场争论的本质:即便是近期价格猛涨,比特币的总市值也才达550亿美元左右。第二大数字货币以太币的币价也在不断攀升,但还没有超过200亿美元。与市值近300万亿美元的全球股票、债券和贷款市场相比,简直是相形见绌。虽然比特币宣传得非常猛烈,但实际占有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 相反,人们对这些数字货币的关注度似乎来源于它们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比特币可以说是法币的补充,并终将取代法币和全球金融机构,承诺要用颠覆性的技术开创交易和致富的新途径,赋权个人,削弱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控制权。迄今为止,承诺还依然是承诺,同时也是人们疑虑的缘由所在。 比特币受到关注还有一个原因,有人认为比特币前景难以预料是因为它没有“内在价值”。老实说,这世上的交易和金钱,都没有所谓的“内在价值”。金钱的价值是人们慢慢赋予的。国家发行的法币也在不断面临信任危机,怀疑论者称法币完全是在靠政府的诚信维系。 黄金也没有任何内在价值。黄金的供应量有限,所以不太容易被操纵供需。比特币亦是,这也是它的一项优势。但是,除了人们所赋予的,黄金本身没有任何价值。虽然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相信黄金有价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有实际价值,只不过人们对它更加信任罢了。虽然比特币可能仅有用户赋予它的价值,其本身和内在都无法给它自己定价,是否可以在数字货币和传统货币间兑换也不能确定,但纵观历史,所有新的交易中介都受到过质疑,也应该受到质疑。比如19世纪,纸币的名声很差,因为它似乎不恒久,而且与易于辨别的价值(如土地、金子、军队大小)毫无关系。 反对比特币的观点与早期关于哪一个货币有实质内涵、哪些没有的言论惊人的相似。19世纪末期,民主党主席候选人William Jennings Bryan游说时反对华尔街金融家们所说的以黄金支持的纸币,认为他们牺牲了以劳动者工作计算的真实价值,因而损害了价值。事实上,对比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这些负面评论,把里面所有的“纸币”换成“比特币”,你可以发现很难看出两者有什么区别。即使在今天,还有一小部分人不相信法币,因此对央行非常恐惧且怀有敌意。也难怪比特币让那么多人神经紧张。 当然,没有人知道比特币是否会得到认可,或者在未来几年有价值。我自己持有一些比特币,并且听了一个比特币信奉者Wences Casares的话:最多不要投入超过你净资产的1%,不要买卖比特币,最近五年不要用比特币干任何事情,到五年的时候,你的比特币或者挣了很多钱或者一文不值。我还没有用比特币交易过,也不知道在哪交易。这一点已经道出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进程节点。 尽管很多都是理论上说的,但是比特币具有简单、快速、安全等特点。还有一个对于很多发达国家的侨居人民来说不那么明显的好处:用户不需要银行账户,不需要信任政府。对于全球正在崛起的数亿中产阶级来说,这些都是敲定的,比特币和其它数字货币给那些被不可靠的政府操控的金融体系和银行很少的选择空间。也许这就是Casares在阿根廷欢呼不已的原因——过去几十年,阿根廷政府丝毫不在乎比索的价值,操纵货币,牺牲公众和私人的储蓄和民生来维持自己的政权。 比特币的道路还不清晰。不过毋庸置疑,下一个世纪人们进行商业贸易的方式将发生巨大的转变:金融服务是最稳定的行业,ATM机改变零售银行业,算法改变贸易,但是很多基础设施和基础金融业务仍旧和一个世纪前一样。比特币和数字货币带来了改变,改变着我们理解金钱的方式和跨国使用金钱的方式。不过就算有没有比特币,世界的金钱体系在数字变革的时代一样会产生变革。声明:本文部分编译ZACHARY KARABELL文章,地址:https://www.wired.com/story/bitcoin-has-no-intrinsic-value-neither-does-a-dollar1-bill/?mbid=social_twitter_onsiteshare&utm_content=buffer6d663&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twitter.com&utm_campaign=buffer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你认为不错的项目!浏览量:1708
比特币最全暴跌暴涨史,预测牛市何时会来?
近段时间,比特币遭遇了几个月以来的最大暴跌,比特币离牛市到底有多远呢?
目前比特币正处于第四波下跌浪潮中,之前的历史规律是每次暴跌的跌幅都会超过85%,且下跌持续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最近币圈很“红”,每天打开交易所软件,看到的都是一片刺目的血红。这颜色代表着每天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财富蒸发,无数投资人的资金打了水漂。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价格在17年12月达到最高值2万美金左右,截止昨日跌破6000美元,跌幅超过70%,行业内一片恐慌。行业外的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感叹比特币价格自由落体的同时,纷纷庆幸自己没有掉进数字货币的大坑。传统金融机构也不忘补刀,以高盛集团首席投资官Sharmin Mossavar-Rahamani为首的投资策略团队在报告中指出:“我们预计,加密货币不会保持当前所拥有的价值。事实上,加密货币价值萎缩的速度比我们预期的快很多。我们认为,加密货币无法实现货币的三种传统角色—既不是交换媒介,也不是衡量单位,也没有存储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预计未来加密货币将进一步下跌。”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比特币真的已经穷途末路了吗?在做这个判断之前,不妨看看比特币之前的表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比特币应运而生。为应对货币发行中心化的不透明、不可控,“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基于区块链技术模型提出了比特币的设想。日,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某小型服务器中挖出50枚比特币,比特币从此登上货币市场舞台。第一枚比特币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参与“挖矿”的人员越来越多,但比特币并没有任何市场价值。直到日,美国程序员拉丝勒用一万枚比特币换取了两款披萨饼,折合市场价30美元。“史上最贵披萨”事件标志着比特币开始有了市场价值,按披萨价格折算,比特币的初始价格是0.003美元,折合人民币1.88分。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比特币产生价值后,挖矿热度持续走高,2010年11月,当时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上单枚比特币价格已突破0.5美元,比初始价格上涨约167倍。进入2011年,比特币的涨势并没有停止,月时,比特币的价格从0.95美元左右飙升至32美元,比初始价格上涨了约10666倍,交易员们一时间眼睛都直了,谁也没想到这东西居然会冲到这个价格,于是开始疯狂抛售试图获利。但因为当时比特币流通性很差,盘面交易缺乏深度,几张卖单下去,比特币的价格瞬间崩溃,最终在2美元处勉强停下了溃败的脚步,足足了下跌94%,引来主流财媒一阵嘲笑,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的第一次暴跌。在短暂的关注后,大众的目光又集中到了主流经济指标上,比特币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慢慢的重整状态,不声不响中,比特币于2013年突破早先的32美元高点,随后更势不可挡,至2013年4月时,已经冲至260美元,这个价格是比特币初始价格的86666倍。不料当时的比特币挖矿软件在一次更新中产生了一个小“故障”,导致世界最大的交易所Mt.Gox
暂停了比特币的提现业务,大量交易者见状,以为比特币要归零,赶紧大肆抛售,试图逃离这个他们心中的“庞氏骗局”,短短几天之内,比特币价格跌到了40美元,跌幅达到85%。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第二次暴跌。但这次“事故”并没有彻底摧毁比特币,随着Mt.
Gox业务的恢复,比特币价格再度开始风驰电掣地飞升,至2013年11月,达到了1200美元!这个价格是比特币初始价格的40万倍。但这次,比特币终于开始受到了主流社会的关注了,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消息一出,比特币当天就从1200美元被腰斩至600美元,此后便是长达400多天的大熊市,市场一片哀嚎。直到2015年1月,比特币才终于在150美元站稳了脚跟,与之前最高点相比,跌幅为87.5%。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第三次暴跌。随后的2016年,比特币迎来巨大变化,内部变化是年产量开始收缩,外部变化是受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亚洲投资者激增等事件影响,价格持续上涨,截止2016年12月比特币价格又突破了1000美元。2017年,是比特币真正让人疯狂的一年,这一年的前五个月,比特币价格缓慢上涨,到5月中旬达到2000美元。但进入六七月后又开始极速下跌,跌幅达到45%。2017年9月,国内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国市场瞬间冰封,但日本和韩国比特币投资者接棒持续涌入,比特币价格一路高涨,至12月18日,比特币价格达到20000万美元的历史峰值,比初始价格上涨了666万倍。但高价位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比特币价格在登顶后开始快速下跌,到12月31日跌破了11000美元。此后跌势一直延续至今,如前文所述,目前比特币价格在6000美元左右徘徊,相比上波高点跌幅超过70%。通过以上回顾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正处于比特币的第四波下跌浪潮中。之前的历史规律是每次暴跌的跌幅都会超过85%,且下跌持续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如果之前的经验有效,比特币本次熊市还将持续至少6个月以上,价格将回到3000美元以下。当然,这只是一个基于历史重演的简单假设,真实的世界往往会比电视剧更精彩,历史会不会重演?
本文来源:
区块链小怪兽
声明:本文由入驻亚投财经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亚投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后参与评论
(剩余{{cmList[i].children.length-item.children.length}}条回复)
【亚投财经】主流货币数据显示:BTC最新价43,794.62元,最高价45,591.9元,最低价43,454.01元,24小时成交额266.02亿元,跌幅-1.86%;ETH最新价2,000.94元,最高价2,212.53元,最低价1,966.07元,24小时成交额131.05亿元,跌幅-1.79%;XRP最新价2.23元,最高价2.57元,最低价2.17元,24小时成交额34.61亿元,涨幅2.67%;EOS最新价35.02元,最高价39.01元,最低价33.71元,24小时成交额72.07亿元,涨幅3.92%;LTC最新价392.03元,最高价429.18元,最低价383.14元,24小时成交额26.57亿元,跌幅-2.85%;ETC最新价91.67元,最高价100.55元,最低价90.7元,24小时成交额26.30亿元,跌幅-2.63%。
根据【亚投财经】数据显示,过去24h主流货币变化情况如下:NAS最新价13.34元,涨幅27.5%;ITC最新价1.44元,涨幅11.87%;SMT最新价0.12元,涨幅10.74%;DTA最新价0.02元,涨幅9.91%;VEN最新价5.57元,涨幅0%;BTC最新价44,654.56元,跌幅-0.2%;ETC最新价94.54元,跌幅-0.48%;CTXC最新价3.28元,跌幅-0.69%。
据cointelegraph消息,此前美国数字货币投资者Michael Terpin指控电信巨头AT&T在其个人账户数字货币被盗事件中有欺诈行为和重大过失,近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更多细节,Terpin认为黑客通过贿赂电信内部工作人员,拿到了自己SIM的替代卡,进而获取自己的账户信息并实施盗窃的。他还指出,SIM卡是窃贼获取目标对象的个人信息最容易的方式,电信公司应该为公司内部管制不严负责。
币倍(BeBay.io)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将在8月18日至9月8日期间施行BBY锁仓计划。锁仓用户每日可获锁仓BBY价值(BBY价值以官方回购价0.022USDT/个计算)的0.5%的锁仓奖励,奖励以USDT发放。例如,120万个BBY锁仓一天的奖励为:.022*0.5%=132USDT。默认锁仓期为10天,10天后自动解锁,锁仓期间享有的分红不变。
据Zycrypto消息,矿机公司芯动科技(INNOSILICON)近日与加拿大硬件设备服务商Cloudminter达成合作,在加拿大东部开发一个300兆瓦的采矿设施。该设施将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运营。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数十亿货币资金疑点颇多 宏图高科要重蹈*ST龙力覆辙?
本报记者 李超
作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宏图高科(600122.SH)上市已有20个年头。如今,这个资本市场老手,已将财务手段用得老道。
当时针指向6月中旬,距离宏图高科披露期2017年年报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此期间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报表靓丽的宏图高科,却隐藏着一系列“不寻常”。
比如,该公司2017年内的货币资金余额平均值高达66.49亿元,但这家公司还是频繁借债,并为此承担着每年高达3.5亿元的利息支出成本。
而在2017年通过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和申请银行贷款,合计收到超过60亿元资金,但剔除偿还此前债务的资金流出之后,全年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为-9.3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此背后,还有宏图高科股票被大股东质押,而通过资本市场入主的子公司也是乱象丛生。
对此,记者也尝试通过调查,尝试揭开这个老手的神秘面纱……
目前,宏图高科处于停牌状态。
货币余额真实性存疑
根据宏图高科发布的2017年度各期资产负债表数据,货币资金余额始终维持在数十亿元的量级,几乎占到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从去年四个季度的具体情况来看,宏图高科的货币资金余额最高是在2017年第3季度末的77.91亿元、最低是在2季度末的54.83亿元,该公司2017年内的货币资金余额算术平均值高达66.49亿元。
与此同时,宏图高科在2017年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仅为2267.98万元,以此计算平均存款利率仅为0.3411%,相比正常条件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0.35%还略低。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2016年各季度宏图高科货币资金余额算术平均值还仅为63.15亿元、低于2017年度的数据,但是公司在2016年收到银行存款利息3524.64万元、较2017年多出了55.41%。
事实上,对比宏图高科2016年和2017年的财务数据,货币资金余额变动趋势与相对应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变动趋势显著背离,且2017年平均存款利率低于正常活期存款利率,这似乎反映出其资金不寻常。
不仅如此,宏图高科在拥有数十亿元且余额稳定的账面货币资金,仅以活期存款的形式收取微薄的利息,但同时该公司还拥有20余亿元短期借款和26亿元的企业债券,并为此承担着每年高达3.5亿元的利息支出成本。
“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在一位不愿具名的财务人士看来,如果宏图高科的货币资金如此充沛,为什么不偿还掉银行借款、节省下巨额利息支出呢?毕竟对于2017年净利润才5.6亿元的宏图高科而言,3.5亿元的借款利息是相当大的一笔成本支出。
有关的现金科目发生额分别高达9.93亿元和11.58亿元,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用于核算与主营销售业务不直接相关的短期现金流入,这也令人怀疑宏图高科存在大量、频繁的一般经营活动的短期资金拆借。
在上述财务人士看来,上述财务数据指向宏图高科看似充沛的货币资金储备可能并不真实,至少是处于受限状态,以致宏图高科不能随意支配使用。
对此,6月15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尝试向宏图高科方面求证,询问公司资金是否处于受限状态,不过截至发稿,并未获得相关回复。
不过,这却令人联想到另一家上市公司龙力生物,如今股票简称已改为*ST龙力(002604.SZ)的这家公司,在2017年三季报中显示的账面货币资金余额还高达9.4亿元,但是随后在2017年12月中旬曝出无法按时偿付1.4亿元借款的债务危机,并被交易所特别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回顾*ST龙力此前发布的财务数据,也存在与宏图高科类似的数据表现,宏图高科和龙力生物的数据表现都惊人一致。*ST龙力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在拥有9.76亿元货币资金的同时,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只有245.72万元,折算平均利率低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2016年末龙力生物长短期借款余额合计也高达10亿元,并为此承担4千万元利息支出成本。
让人费解的是,如果真的拥有数十亿的资金余额,有钱不用的宏图高科,却还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募资。
今年1月18日,宏图高科发布了《关于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公告》,披露拟通过中信银行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6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置换银行贷款;随后在1月27日发布公告,称已于1月24日完成了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发行利率为7.5%。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从宏图高科的债务构成来看,一直存在“借新还旧”的本质。
例如在今年1月份,该公司发行了12亿元的中期票据,用于置换该公司在以前年度发行中期票据;在今年1月24日刚完成的6亿元超短期融资券融资,资金还没等“捂热乎”,紧跟着就被用于2月13日6亿元的“2017 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兑付。
不过,对于宏图高科而言,频繁的融资并未能给该公司带来净增加的现金流。
从财务数据来看,宏图高科在2017年通过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和申请银行贷款,合计收到超过60亿元资金,但剔除偿还此前债务的资金流出之后,全年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为-9.3亿元。
也就是说,在银行间市场表现活跃的宏图高科,频繁举债并没有带来任何新增现金流。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宏图高科的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也仅为477万元,将将打个平手。
宏图高科这种债务“借新还旧”的游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首先是债务成本的飙升,如前文所述,宏图高科在今年发行的6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高达7.5%。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从该公司2017年年报披露数据来看,该公司在2017年共发行4期超短期融资券,利率分别为4.96%、6.5%、6.13%和5.97%,也即今年新增的超短期融资券融资成本,较2017年大幅飙升。
也就是说,这一方面对应着宏图高科的借款成本大幅提高,而另一方面也代表了该公司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的难度在加大,不得不通过大幅提高利率来吸引金融机构认购。
不过,更大的风险则在于期限错配。一位银行间债券市场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宏图高科的“借新还旧”本质上是通过连续短期债务置换,来维持资金的长周期占用和投资,一旦“借新还旧”的资金链条出现断链,有可能爆发债务危机。
这种操作方式,之前已有先例。曾跻身于中国500强企业的盾安集团,就是因为一只融资规模只有12亿元的债券发行失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盾安集团整体资金链断裂。
此外,新近拟发行10亿元债券、实际只成功募资5千万元的环保行业龙头东方园林,在面对市场担忧和股价大幅下跌的窘境,也不得不采取停牌的方式为自救争取时间。
公开数据显示,从今年初至4月末,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各类债券累计已经达到305只,涉及金额多达1864.80亿元,涉及的发行主体则以民企和平台公司为主,典型者包括七匹狼集团、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恒力集团、东方集团等。兴业证券近日还发布研究报告,针对近期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分析结论是“AAA级抢不到,AA级没人要”,而宏图高科的主体评级正是AA级。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宏图高科在4月10日发布公告称,拟通过中国民生银行发行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但两个月过去了,宏图高科仍未发布2018年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成功的相关公告。
对于该笔超短融计划的发行进展,以及是否会成为引发公司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中国经营报》记者于6月15日联系宏图高科方面,但截至发稿,并未获得相关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宏图高科债务不明的情况下,作为三胞集团的上市平台,宏图高科的母公司的债券发行情况,也并不乐观。
三胞集团在2012年发行的12三胞债,票面利率高达8.28%。该债券在2017年5月之前的二级市场价格还能维持在100元面值上方,但随后出现大幅下跌,截至目前已不足92元。
以6月12日的行情来看,委托卖单已经将报价下调至91.77元,但仍然没有买单接受这一报价,债券流动性几近于无。
一位私募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直言,这也充分体现于市场对于三胞集团发行债券的谨慎态度。
不仅如此,截至目前12三胞债的到期收益率已高达20%,也即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三胞集团再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对应资金成本将高达20%左右,这显然是其无法承受的利率水平。
与此同时,截至目前,三胞集团已将其负债水平提高到了最大限度,诸多核心资产均已被质押,包括宏图高科股权质押率为99.97%、南京新百股权质押率94.14%、华泰证券股份质押率也在90%左右,同时三胞集团大量固定资产也处于质押状态。但是这些高比例质押,随时可能引爆被强制平仓的“地雷”。
今年2月1日,南京新百股价一度闪崩、当日以跌停报收,随后公司不得不停牌,等到6月7日在复牌时仍以跌停价29.95元开盘,但随后被大笔托单将股价拉高,这才避免了三胞集团股份质押爆发更大危机;但是亦有市场人士质疑此举有人为操纵股价之嫌。
不仅如此,作为大股东,三胞集团也将宏图高科的股份大量质押。三胞集团单笔对外质押数量较大的借款包括2017年3月向中诚信托质押6300万股、2017年9月向昆仑信托质押3000万股;且不考虑今年资管新规中对于信托公司接受股票质押的约束,单就宏图高科的股价表现来看,2017年3月和9月该公司股价分别为13元和10元左右,但是目前却已不足8元,相比2017年3月下跌了40%以上、相比2017年9月下跌了20%以上。
事实上,这种质押显然会给三胞集团质押给中诚信托和昆仑信托的借款带来补充质押物的压力,但是整体质押率已高达99.97%的三胞集团,显然没有能力提供可补充的质押物。
更为尴尬的是,宏图高科在今年2月发布公告称,大股东三胞集团及实际控制人袁亚非拟自日起的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和信托计划等方式增持公司无限售流通股,增持资金为不少于5000万元,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
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截止到日、相距作出增持承诺已经过去4个月,此项增持计划仍然“尚未实施”。
子公司乱象丛生
在股票被母公司大量质押之时,宏图高科通过资本市场购入的子公司,也不能让宏图高科放心。
事实上,经过近年来的大笔大宗收入,目前的宏图高科已然成长成为一家控股型公司。
根据2017年年报披露,宏图高科的商誉科目余额已经高达18亿元。但是宏图高科的子公司经营层面却是一团乱麻,难有可圈可点之处。
三年前(2015年4月),宏图高科通过股份转让、全面收购要约以及行使对卖方所有保留股份的认购期权方式,获得万威国际(00167.HK)13.11亿股股份,约占本公告日万威国际已发行股份的50.42 %,当时收购的价格为每股 0.2181港元;这一持股比例一直延续到目前。
万威国际被收购后的2015年到2017年持续出现亏损,且亏损金额始终维持在六七千万元,丝毫未能看出盈利能力有扭转的趋势。截至目前,万威国际的股价只有0.156港元,仅相当于宏图高科入股时的71.52%,相当于挨了3个跌停板。
不仅如此,万威国际还在日发布了《按于记录日每持有2股现有股份获配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进行供股》的公告,计划发行股新股,募集约2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万威国际这次再融资胃口不小,一举将总股本扩大了50%,关键是万威国际本次增发预计增发价格为0.154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0.17元则让了9.4%,直接导致公司复牌后股价快速“回归”到0.154元的“合理价位”。
这不仅令投资者联想到哪些股价长期低迷,却不失时机地低价增发圈钱的香港“老千股”。
与此同时,宏图高科并未发布公告表示参与万威国际的本次融资。一位券商策略人士分析称,如果宏图高科放弃本次供股,将导致宏图高科在万威国际的持股比例下降至三分之一左右,并丧失控股权。
除了万威国际,宏图高科控制的A股拍卖第一股——匡时拍卖,也不能让人省心。
宏图高科在2017年1月完成收购匡时拍卖,涉及对价高达22亿元,为此确认的商誉资产就高达17亿元以上。匡时拍卖的原股东给出的业绩承诺为2017年到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1.85亿元和2.15亿元,该公司在2017年实际实现净利润1.62亿元、踩线完成。
编辑:郝成;校对:彭玉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基金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