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十大理财app平台排行的这五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Access denied | www.hainei.org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hainei.org)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4db5a8e070d7a82-ua98).家庭理财,不得不防的五大误区!家庭理财,不得不防的五大误区!金评媒百家号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越来越富裕,家庭有了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理财意识,然而,“理财”对国内居民而言毕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多数中国百姓对其仍存有以下误区,你在里面吗?误区1:认为“理财=投资”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等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一门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家庭理财并不是单纯的投资,理财师会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资产现状、负债状况等数据,在充分考虑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户主设定的目标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并帮助其实施,最终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具体为家庭理财时,理财师首先必须了解该家庭的生活目标和真实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一般会重点分析家庭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对未来家庭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严密的分析后,理财师会利用其专业知识为理财家庭制定理财策划书,并帮助家庭实施计划。在这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与该家庭沟通,定期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并进行跟踪服务。因此,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理财更应注重家庭的长远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家庭整体规划。误区2: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长期发展趋势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别人投资股市赚得多,自己也会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以期望获得高利益。但在投资过程中,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有效地投资理财方法。这类人一般都具有严重的投机取巧思想,当别人赚的时候,他们跟着赚,但当别人亏损的时候,他们就跟着亏损。那么为什么这样投资不赚钱呢?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些人不赚钱的原因除了上述所说的具有“投机”心理之外,还乐于短线频繁操作,近期流行什么投资产品就一窝蜂地投入到该产品中,以期“一夜暴富”。而这是投资时十分避讳。首先,投资不能有投机心理,而应该冷静沉着地应对市场并认真学习投资知识、积累投资经验;其次,投资不能市场流行什么产品就投什么产品,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不熟的不做,做的都熟”;最后,一定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否则极其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没能一夜暴富反倒倾家荡产。家庭投资应慎重选择短线作战,因为一般的短期炒股或期市投资都具有较大的风险,家境殷实还赔得起,家境一般一旦血本无归,则必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家庭理财还是要注重长期的规划,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谨慎选择投资工具和渠道,此外,投资人还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如,家里人在银行工作,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最新的金融信息,就可以发挥家庭成员信息灵通的优势,选择激进型投资方式,从事股票、外汇买卖等。若家庭成员对经济了解都不多,性格又比较稳重,则应避开激进型投资方式,选择风险较小的国债、投资基金。对于有稳定工作的家庭来说,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作一些长期的投资理财规划,选择一些投资文件的产品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误区3:办理很多会员卡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各种会员卡、打折卡,几乎每个人的包里都能掏出一大堆卡。在很多情况下,用卡消费确实会省钱,但有时用卡不但不能省钱,反而适得其反。有些商家为了促销极力推荐你办会员,积极向你讲解办卡后可以打多少折,省多少钱。然而你不清楚的是,他们仅仅是为了促销他们的产品,并不是为你省钱。你被说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促销人员就会向我们进一步说明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才能取得会员规格。那么这个时候,很有可能会有很多人为了办卡而去突击消费,这个时候你觉得办会员卡还是省钱的吗?当你办了这张卡之后,相信你花的钱会越来越多的。误区4:追求投资组合多元化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说的就是理财。为了降低风险,不少投资者都会选择将资金投资到不同理财产品或领域中,然而,很多投资者同时又忽视了另一个问题:投资确实需要多元化,但不能过于多元化。当你把资金过多地分散到不同领域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理你的每一项投资了,分心乏力,最后一样亏损。本来是降低投资风险的事情,结果还增加了投资防线。所以说大,投资过程中,绝对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能放在太多地篮子里。凡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大家要记住这一点,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一般而言,家庭资产应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家庭理财一定要注意资金的合理分配问题,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房产中,也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金融资产中。家庭理财首先一定需要的就是存款,绝对不能一点存款都不留,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投资中。其次,保险、基金、债券和股票等产品也要合理分配。家庭资产较小、年龄稍大的投资者比较适合投资保险、基金、债券等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定的投资产品。而家庭资产较为丰厚、年龄较小的投资者则可以适当地购买一些股票,但也不可大量购买股票,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购买。随着年龄的增加,承受能力会越差,风险性投资产品则应相应减少。误区5:有成本陷入倾向的心理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曾研究发现:如果朋友送来一张篮球票,而当天晚上天气恶劣,那么多数人倾向留在家中看电视;而在同样的天气状况下,如果是自己花钱买到的,更多的人就会倾向于前去体育馆。很显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花钱了的东西不能浪费,没有花钱的,浪费不浪费则无所谓了。其实大家都明白,去不去体育场,钱都不能收回来,并且在恶劣的天气中前往体育馆,还有可能受到更大的损失。投资中,这种心理也十分常见。我们认为,时刻都应该分析损失和收益,而不是已经花掉多少钱。通俗地说,我们买了一块羊肉坏掉了,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它扔掉。这时候要考虑的是吃掉这块羊肉会生病,而不是去考虑买这块羊肉的价钱。其实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金评媒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互联网金融媒体,贯穿全球,有声有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投资小知识:选择债基投资需规避这五大误区
作者:展恒基金
  投资误区一:债基没有股基好
  对于基金,市场上多数投资者更了解的是偏股型基金,比如很牛的产业以及他的基金经理任泽松, 即使没买过也多少听过他的大名,知道他近三年的收益有520%多,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就激动不已,觉得买了必赚,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个基金最大的回撤您可曾关注过吗?截止到目前,该基金最大回撤为54%,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把握好入场的时机,不但赚不到,可能还要把本金赔掉一半。
  根据展恒基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整体平均收益为30.11%,而表现较好的债基如华商双债丰利A,年化收益已经达到31.28%,另一只展恒主推的债券型基金易方达安心回报,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也达到了26.90%,去年收益更是高达77%,而他们的回撤却远远小于股票型基金,走势相对稳健许多。这不正是我们苦苦寻觅的投资标的吗?股神的年化收益也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咱们债券型基金的年化收益高呢。我们A股的投资者是被宠坏的一批人,暴涨暴跌的行情创造出了无数的投机机会,让我们总是对高收益趋之若鹜,却忽略掉了高收益背后的巨大回撤,所谓“飞得高摔得狠”的道理笔者不再赘述,请投资者千万不要在投资时只考虑收益这一个要素,一叶障目只会坑了自己。
  投资误区二:债券型基金只投资债券
  按不同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可以分为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而二级债基中又包含一类比较特殊的叫做可转债基金。纯债基金,顾名思义只能投资于债券和现金管理类资产,一级债基是在纯债基金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可投资于一级市场,也就是IPO新股。二级债基则是除了投资于债券以外,还可以将部分资产投资于股市,以博取比纯债基金更高的收益,当然波动也会略大于纯债基金和一级债基。另外,可转债基金是将部分资产投资于可转债,可转债的表现与股市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这类基金是波动幅度最大的,也是风险最高的债基。由此可以看出,债券型基金的投资体系是多元化的,可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投资标的并不局限于债券。
  投资误区三:债基收益和银行理财差不多
  从收益来看,今年以来,纯债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的平均收益分别为8.76%,8.98%和11.77%,而表现较好的纯债和一级债基收益均在10%左右,优秀二级债基的收益均值在20%以上,而从回撤的角度来看,整体债基的平均回撤在8%左右(这里还包括波动巨大的可转债基金,排除掉的话整体回撤在6%左右),可见债券型基金是非常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而且收益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和各类理财的收益。
  投资误区四:债券型基金也可以做定投
  许多投资者有很好的投资习惯,比如基金做定投然后长期持有,于是对债券型基金也采取同样的方式,最终却发现适得其反。这里有个误区,定投最适合波动幅度很大的市场,采取定投的方式可以成功的避免掉进场时点成本,市场越波动,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那么对于净值变动幅度不大、收益非常稳定的债券型基金来说几乎是不存在进场时点成本的,所以如果有大笔资金,定投效果不如一次性投入。
  投资误区五:债券型基金只适合保守投资者
  首先,债券型基金是最适合家庭理财的基金类型。如果投资于优秀的二级债基,年化收益20%左右,许多投资大师都很重视复利效应,为什么呢?因为20%的年化收益意味着4年您的财产即可实现翻倍!所以对于有孩子教育计划和养老计划的投资者来说,这种既稳定又有较高收益的投资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对于暂时没有大额资金需求,有一定储蓄的家庭来说,可以将大部分储蓄投资在债券型基金上面,赚取稳定收益。
  其次,债券型基金由于类型的不同,可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预期收益需求。比如纯债型基金和一级债基,投资风险非常低,而其中的优秀债基年化收益10%以上,非常适合保守的投资者,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和各类理财;二级债基由于部分投资于股票,净值波动要大于前两类债基,但整体风险远远小于股票型基金,优秀二级债基年化收益在20%以上,去年易方达安心回报年化收益更是高达77%,非常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稳健型投资者。而可转债基金的收益和回撤基本上可以和股票型基金媲美,如建信转债增强A这只基金,2014年年化收益高达96%,回撤也比普通债基要大一些,则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
09/29 02:31
理财精品推荐
特色栏目: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购买人身保险应避免的五大误区 快来看看吧!
  点击上方投资与理财蓝色字,可以快速订阅哦!导读:商业与各类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之间不可以互相替代。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不同保险合同项下,不同险种,被保险人所受的保障范围和水平不同。  
  “我刚买了一份保险,可划算了,交20年,一年交8040元,每三年就返款9000元……”吴女士很喜欢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理财经验,并向朋友推荐自己刚买的保险。吴女士说,她以前也没买过什么保险,现在手里有点余钱,就想买点保险当投资。
  杨小姐是事业单位编制,未婚,工资虽不算太高,但工作稳定、保障齐全。某日,一保险推销人到其单位推销保险,杨小姐出于同情接待了他,并购买了包括终身寿险、医疗险、养老险和投连险4大类共5个保险品种。后来,杨小姐的表姐从单位下岗后也加入保险代理人行列,她又从表姐那买了一大堆类似保险,其年保费总额已达到其收入的23%。事后有人问起她每年花那么多钱买的保险,都获得了什么保障时,杨小姐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初为人父的小王则在最近兴冲冲地为儿子购买健康医疗险和教育储蓄险各一份,一年共需交保费8000多元钱。小王在事业单位上班,一个月收入不过4000余元,妻子在一家私企上班,怀孕后不久就把工作辞了。小王说,我挣得不多,我和妻子都没办保险,但日子再苦不能委屈了孩子,所以先给孩子把保险买上。
  “我的原则就是年轻时拼命赚钱存钱,到老那就是我的"保险"。”谢先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年薪20多万元,还房贷、养车、养孩子……月支出近万元。妻子是全职太太。据谢先生说,他现在有点存款,都用来投资了,他、妻子、孩子都没办保险:“我主要觉得保险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纯消费型的,出事的几率毕竟很小,应该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养老的、教育的,觉得就类似储蓄,又没多大意思。”
  “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五险一金",保障挺全面的,我自己就不用再掏钱买商业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位典型的年轻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生活看起来很有保障。
  乍一看,吴女士、杨小姐、小王、谢先生、冯小姐的“如意算盘”都打得不错。仔细分析一下,却会发现,他们的保险理念其实还有不小的误区。
  误区一: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暂且不论吴女士买到的保险产品的“好坏”,她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虽然,目前很多保险产品具有储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更应重视其保障的功用。如果只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即偏重于储蓄投资类险种,而忽略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的投入,这是保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其实消费型保险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很强,由于保险事故只是可能发生而不是肯定发生,因此让许多人认为是白搭,不愿意投保。但保险预防的就是意外,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和弥补损失的作用。在安排家庭保险时,消费者一定要先安排基础保障类的保险,然后考虑投资理财型的保险。
  误区二:保费“满仓”压力大
  对于杨小姐的情况,终身寿险并不是必需的,养老和投资类险也应当控制额度,意外险额度反而应该加上去。杨小姐总的保险支出额度应严格控制在其年收入的10%以内才合适,尤其她还是单身状态,一般来说比例在7%~8%就非常有保障了。
  毕竟,保费进入保险公司后,除了保单贷款和保险事故理赔,基本再找不到“兑现”的途径,这笔钱属于“长期被套”,流动性很差。因此,保费支出千万别“满仓”。
  误区三:先保小孩,再保大人
  给孩子购买保险固然重要,但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保险,心里却想着先给孩子办好保险,这就走进误区了。每个家庭的支柱是父母,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就将陷入困境。因此一个家庭购买保险的原则是:先大人后孩子,先经济支柱后其他成员。如果先给孩子上保险,那么万一家长发生不幸,孩子的保费一旦无人缴纳,还谈何保障?所以,只有作为经济支柱的家长,才能给家庭和孩子一份保障,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大保障来源。
  误区四:买保险不如储蓄和投资
  谢先生的想法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错误认识。其实,保险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功能,对于经济不很宽裕的人来说,保险解决万一发生不幸,收入突然中断时的经济来源问题;而对于有钱人,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保全其已拥有的财产。目前,市场上纯保障的险种,如意外险和定期寿险等,都是“花小钱,办大事”,每年几百或是千元左右的保费投入,就能换来几十万元的保障额度。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储蓄型的险种,都设有保费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当投保人因意外伤害事故身故或全残时,可以不再继续交纳保费,仍可享受保障,如各保险公司的少儿教育保险等,一旦投保的父母发生意外事故,无力缴纳保费,但孩子的那份保险可以继续有效,这就体现了保险独一无二的保障作用,其他的教育储蓄、基金投资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功能。
  误区五:有社保就不买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与各类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之间不可以互相替代。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不同保险合同项下,不同险种,被保险人所受的保障范围和水平不同,而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事先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窄,保障水平较低。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社保通常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要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可以保证一个人在遭遇不同的困境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额度较高的赔偿。比如商业的重大疾病保险,就可以弥补基本社保中大病医疗保障方面对于用药、额度等保障力度的不足。
  *摘自东北新闻网
  特别声明部分文章发布前未能及时联系上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微信留言联系我们。
  投 资 与 理 财
(责任编辑:HF003)
08/04 07:0508/03 14:3408/03 13:1408/03 13:1407/28 09:3807/22 14:1407/09 08:2206/30 13:38
理财精品推荐
特色栏目: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为孩子购买保险的五大误区 90%的家长都中招
来源:融360原创
买保险一定要先给父母,然后再给孩子买,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如果家庭经济支柱出现状况,孩子当然也就失去保障。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是家庭的活力与光亮。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为孩子选择保险产品已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共识。
  但可惜的是,90%的家长由于自身的缺乏,为孩子购买保险时容易陷入误区,被保险代理人“牵着鼻子走”,花了不少钱但没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
  今天,融360分析师就跟大家说道说道,为孩子购买保险时存在哪些误区,以及该如何给孩子购买保险。
  保险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可惜99%的家长都买错了
  误区一:不给大人买保险,只给孩子买保险。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家里有什么好东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孩子,大人省吃俭用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在购买保险这个问题上也是这样,父母不舍得给自己买保险,但给孩子,什么、重疾险、寿险、教育金……一个不能漏,一个不敢少。
  但其实上述做法是大错特错的。买保险一定要先给父母,尤其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买,然后再给孩子买,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如果家庭经济支柱出现状况,孩子当然也就失去保障。
  因此,给孩子购买保险的正确姿势是,先给大人买,在父母已经有比较健全的保障后,再考虑给孩子买。
  误区二:给孩子买的保险越多越好。
  一些家长疼爱孩子,恨不得把所有能给的都给孩子,在购买保险时也是如此。听说这个保险好,买;听说那个保险也不错,买……总以为买的保险越多,孩子就越有保障。
  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多买保险也是得不偿失的。保险保障的是人创造价值的能力,而儿童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国家规定,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额最高不超过10万。也就是说,即使你买的保险很多,一旦孩子身故最高也只能拿到10万,多买的保险也就白白浪费了。
  而且对于保障型的产品,一般也都采取差额赔付。举个例子,某家长为孩子购买了A、B两种意外住院医疗险,当孩子发生意外住院花费了2万元,如果A保险根据规定赔付了2万元,那么B保险则不予以赔付。也就是说,B保险白买了,一点作用都没起到。
  因此,融360理财分析师提醒大家,在给孩子买保险时一定要注意,切勿重复购买,要明白给孩子买的保险并不是越多越好。
  误区三:给孩子买保险,只重视教育而忽视保障。
  有人算过一笔账,从怀孕到生娃、再到把娃养到大学毕业,养一个孩子最少也要花费几十万元,其中在北京养一个孩子要花费276万元。为了孩子将来有足够的教育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从孩子一出生,甚至还未出生,就开始购买带有返还性质的教育金保险,希望能为孩子将来提供充足的教育金。
  融360理财分析师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因为想给孩子规划美好明天,而忽视一些最基本的保障。据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的“第一杀手”;随着环境的恶化,不少恶疾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而一旦孩子发生,对整个家庭的打击也是致命、无法承受的。
  因此,融360理财分析师建议大家,按照保险原理中的“高额损失原则”,家长应优先考虑为子女购买那些具有医疗保障、意外保障和保障的保险产品,在满足保障的基础上再购买型的保险产品,切莫本末倒置。
  误区四:孩子小不会得重大疾病,不用买。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年龄小,不会得各种恶疾;避讳谈论生老病死,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因此不会也不愿意给孩子购买。
  但其实,目前很多病种已经成为少儿高发病,而且癌症等恶疾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虽然父母不愿意谈论,但却不能逃避这一问题,因为逃避或不讨论,并不能保证孩子将来就不得病。
  因此,融360理财分析师建议家长朋友们,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给孩子购买一份,有备无患。
  误区五:给孩子购买寿险,为孩子做长达终身的保障计划。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的家长为孩子考虑得特别长远,听保险代理人说,越早购买保险费率越低越划算,于是早早地给孩子购买未来成年后的保险,甚至是寿险。
  但其实是没必要的。一是因为,人寿保险设计的初衷是保障维持家庭生计的人去世后家人的正常,保障的是家庭经济和财务风险,而孩子不幸身故对家人最大的打击是精神层面的,而非经济上的。
  而且终身寿险只有在孩子身故后才能获得赔付,给孩子购买寿险为时过早,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等孩子长大后自己购买寿险。毕竟没人能真正规划好孩子的一生,孩子早晚都要独自面对。
  因此,“除非你的孩子是秀兰?邓波儿这样的好莱坞天才童星,否则无需给孩子买人寿保险,至少不应该把寿险作为儿童投保的主要险种。”
  别再被忽悠了!这才是给孩子买保险的正确姿势
  首先,如果孩子身体健康,且已纳入社会统筹医疗(又叫城镇居民基本),那么就无需额外购买医疗险种。
  举个例子,北京城镇户口的子女,或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子女,可以享受北京的“一老一小”,一年交160元,就能够报销门诊费、住院费。住院、门诊650元以上即可报销,住院报销比例是70%,17万封顶;门诊报销比例是50%,2000元封顶。这些足够涵盖孩子基本医疗费用,家长可以不必额外购买医疗险种。
  但如果您的孩子户口不是所在城市,无法享受社会统筹医疗,建议最好购买一份商业医疗险,注意购买消费型(不返还)医疗险即可,一般来说300-500元保费就可以保10000保额左右的住院报销。
  其次,除了一般住院医疗保险外,融360理财分析师建议大家给孩子购买10万-50万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此类保险是给付型的,与上面提到的住院医疗险不同。
  具体来说,住院医疗险属于补偿型保险,只有医保报销完剩余的部分才能报销,因此购买一份即可,买多了也没用。重大疾病保险不是补偿型的,可通过累加获得高额保障,也就是说您在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了多份重疾险的话,一旦出险所有的保单额度都是可以全部赔付、累加的。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为孩子准备教育金。得大病是有概率的,但教育金一定会用上。不过融360理财分析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教育金保险的收益一般来说不高,购买提取不方便,主要是起到强制的作用。大家购买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建议以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20%为宜。
  网站值此“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特别为广大网友挑选出四款适合少儿购买的保险。
&&& 中宏人寿的“长保福星少儿重疾保险”,被保险人出生满7天-17周岁均可投保,可保终身。该产品具有重疾三次赔付功能,除了人一生常见的40种重大疾病意外,还包括了少儿特有的8种重大疾病,其中就包括了少儿白血病、手足口病和川崎病等,在这些疾病被确诊之后,保险公司即按照保额进行相关赔付,同时豁免保费,并保留第二、三次赔付机会。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由佳&RF13266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理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